首页范文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十篇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十篇

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1:05

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篇1

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其实质是对社会的及他人提供的精神财富(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消耗。简言之,文化消费是人类享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活动是人类一种有特殊意义的消费活动,有着与物质消费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文化消费是分层次的,这主要是由于文化消费的主体的素质和文化修养不同,价值取向、兴趣爱好及收入水平不是整齐划一所决定的,一般有普及型或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和提高型或高品位的文化消费。

二、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要特点

1.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比例逐渐增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相应也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这些因素无形中也影响着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壮大,国民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文化消费在大学生日常消费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文化消费之于其精神层面的深刻意义,导致近几年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2.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内容的丰富性和对象的多样性

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分为:基本生活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旅以及人际交往消费等四大方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目前热门的新媒体种类繁多,这些新型传播方式的出现对消费者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其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使得网络文化消费成为大学生文化消费的重要形式,影响着大学生对各类文化信息的接受和传播,也提供了更多的文化消费渠道。

3.大学生文化消费注重理性与个性

作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大学生虽然在心智上可能还不完全成熟,但也基本形成了自身的消费观,有着辨别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能力,大多数大学生基本能够准确判断什么是自身所需,同时也在探寻适合自己需求、更能提升自身价值的文化消费形式。

(二)大学生文化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大学生文化消费虽然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我国的文化消费起步较晚,文化市场的发展尚不成熟,文化产业也缺乏一定的规范性,都导致了大学生文化消费领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用于消遣和休闲的娱乐型消费较多,而用以提升大学生自身素养的发展型消费较少,内容层次上呈现出不平衡性。

2.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大学生文化消费发展的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其还是消费市场的准生产者,消费心理和素质都未成熟,容易导致盲目的消费行为。

3.大学生文化消费内容质量低、浪费严重

所谓浪费,并非仅仅指被遗弃或被丢掉,也指当前大学生购买文化消费产品或服务的目的与实际消费行为发生了偏离,当前的文化消费品实际用途往往被忽视。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文化设施利用率较低,图书馆、体育场以及放映室这类的校园公共文化场所都得不到充分利用,这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现象也应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4.大学生文化消费西化倾向严重

大学生文化消费西化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大学生方面来看,这是由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他们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富有冒险精神,因而比较喜欢追求时尚、赶潮流、寻求刺激。另外,大学生仍处于社会化中期,社会角色不丰富,他们容易在西方这些游戏、动漫制品创造的虚拟世界中丰富自己的角色体验。

三、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性别因素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影响

男女生在文化消费的很多方面表现出不同,这主要是由兴趣爱好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这里我们重点讨论上网问题。男生上网玩游戏的比例远高于女生,兴趣、爱好、性格问题虽然是其主要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男生对游戏的迷恋程度远高于女生。这也体现在上网时间的长短上:男生平均每周上网7.5小时,女生则为5.7小时。男生对网络游戏的热衷,使我们抱有一丝的担忧。

(二)地域因素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影响

以农村和城镇为划分,城市生源在文化消费的水平要高于农村生源。这些差异主要在于家庭经济条件,城市生源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文化消费水平就相对要高,但文化消

费水平并不随家庭收入水平同比例增长,原因在于:第一,某些文化消费支出具有刚性(如购买参考书籍、辅导班学费等等);第二,随着收入的增长,大学生用于其它方面消费的增加要快于文化消费的增加(如:用于饮食、服装的支出);最后,学校及社会为文化消费的一些项目提供了便利,减少了大学生在此方面的开支(如:宽带入宿舍、图书馆书目的极大丰富)。

(三)月生活费因素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影响

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还是较单一,而且主要来源仍然是父母。大学生的可自由支配费用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支出。

(四)年级因素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影响

在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和绝对数上,年级差别是很明显,且随年级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

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在课外辅导班上的支出呈递增趋势。其中主要原因是:随着年级的增加,就业的压力增大,同学们日益感到“充电”的重要性,所以参加辅导班成了大学生的热门选择;再者,随年级增加,一部分同学开始为自己的出国留学做准备,参加toFeL、GRe、雅思的各种辅导班也就随之而来;总之,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为自身发展的投资更加个性化,务实化。

四、总结

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篇2

>>回顾与展望:农民工体育消费问题研究湖南省长株潭农民工体育消费现状分析与对策广东城市农民工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农民工体育活动参与现状调查与研究分析回顾与展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研究农民工体育发展现状及展望组织公正研究:回顾与展望服务价值研究回顾与展望高层管理团队研究回顾与展望内部控制效率研究:回顾与展望eRp实施绩效研究:回顾与展望学生投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马兜铃肾病研究回顾与展望武术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审计文化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生态文明研究:回顾与展望企业董事网络研究回顾与展望标点修辞研究回顾与展望网络反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2016-04-28.

[2]唐有财.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9(12):102-107.

[3]张佩佩.符号互动论视角下农民工体育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1):47-49.

[4]赵伟科.农民工体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价值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2(6):85-87.

[5]马春建.对农民工群体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农业考古,2008(3):141-142.

[6]王晓贞.江苏省新生代城市农民工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1):69-71.

[7]褚亚娟.江苏省城市农民工群体的体育消费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8(5):56-58.

[8]楚丽娜.新时期农民工体育贫困现象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35-39.

[9]刘巧.长沙市城市农民工体育消费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10]范汝清.河北省城市农民工群体体育消费特征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1):109-112.

[11]张金梁.排斥与回归:农民工体育边缘化问题解读[J].前沿,2012(23):148-150.

[12]刘宏业.农民工体育“荒漠化”的社会致因与脱困出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9):35-38.

[13]文启湘.消费经济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76.

[14]郭玲玲.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的矛盾生成与安全促进[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2):13-16.

[15]王平.和谐社会进程中我国农民工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1(3):259-260.

[16]谢恩礼.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影响因素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1):128-130.

[17]王贤峰.城市农民工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学理论,2010(15):49-50.

[18]张学研.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农民工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6):4-7.

[19]李萍.苏州市城区部分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0]张艳.农民工的体育参与与社会融合――南京市农民工体育参与情况调研[J].体育与科学,2012(4):81-85.

[21]屈文会.城市化进程中影响农民工体育融合的因素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1):55-56.

[22]张文宽.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体育的困境与消解[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5):556.

[23]孙高峰.农民工的体育参与与社会公平[J].体育与科学,2012(6):45-49.

[24]于丽敏.农民工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东莞为例[D].长沙:中南大学,2010.

[25]林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测量与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3(1):85-89.

[26]张世威.农民工体育利益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9):24-27.

[27]朱寒笑,陈小蓉.关于构建农民工体育参与与健康促进社会支持系统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10(3):10-18.

[28]陈小蓉,秦毅.对农民工体育权利内涵及实现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0(4):14-18.

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篇3

关键词: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0-05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6.62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6-141-03

消费(consume)在经济学上是指人们为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对物质资料的使用和消耗,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本文所提到的女大学生消费是指女大学生对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消耗。女大学生是国家高学历人才,同时也是社会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未来市场消费的主力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针对表层消费问题来分析研究女大学生的消费形态和影响因素,进而引导其进行健康科学消费。

一、消费现状

(一)消费来源及水平

目前在校女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是由父母给予[1]。消费来源上存在很大的依赖性,但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2]。并且女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更多的同学希望自己可以在大学期间帮助家里减轻一些负担[3],比如部分女大学生会刻苦努力学习来争取奖学金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等方式来补给生活费。

据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女大学生平均每个月生活费在500元到1000元之间[4]。独生子女的女大学生消费水平比非独生子女相对要高[6]。

(二)消费结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女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呈现多元性变化[7],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基本生活消费,包括饮食支出、服饰支出、日常生活用品支出等。饮食支出是生活消费的最大支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特别是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女生,因此服饰等方面的支出是第二大消费支出[8]。

二是发展型消费,主要指学习方面的支出,包括学费、参考资料费用、培训费用、考证等方面的费用。发展型消费是女大学生消费区别于其他女性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女大学生的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不同也有比较大的区别,但是她们在学习上能积极购买教辅用书等学习用品。此外许多女大学生积极参加各式各样的考证辅导班或培训学校,来拓展自己知识领域,适应社会的要求[8]。

三是享受型消费,包括健身美容、人际交往等支出[5]。受当前社会潮流影响和就业单位对个人形象的要求,女大学生在美容方面的消费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女生在这一层面的消费水平比一年级和二年级女生更高[9]。人际交往支出则主要包括通讯消费、人情消费、恋爱消费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网络等为女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了方便,通讯支出已成为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8],据报道女大学生平均每月通讯费用约为50元左右[10];人情消费在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中最主要是朋友生日、同乡聚会、同学请客等,人情消费占总消费比例越来越大[7],目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于一部分恋爱的女大学生来说,用于恋爱支出在200元以下的占59.3%,200元到500元的占20.8%,可见谈恋爱的支出是一笔不小的花费[11]。

(二)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女大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生活和行为习惯,在消费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12]。物美价廉,质量、价格是吸引其消费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女大学生能够勤俭节约,本着务实的消费原则进行合理消费[13]。但在消费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合理现象。

1、消费的盲目攀比性。部分学生有时会受到周围人影响,在消费时可能考虑更多的是商品蕴含的象征意义而不是使用价值,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13]。其中一些家境困难的学生,在服饰、交往消费方面也盲目效仿别人。这种虚荣心驱使的“攀比”消费容易造成女大学生经济上负担过重和精神压力过大,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5]。

2、消费的不平衡性。由于家庭收入不等和差异化的消费观念,导致女大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14]。女大学生在月均生活费用方面存在着差异,两极分化初见端倪[13]。另外在消费层面上,她们在闲暇消费支出上显现出不同,热衷于时尚消费的往往是家庭收入较高、来自城市的女大学生,而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往往更偏向于学习方面的支出[12]。

二、女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自身因素

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有蓬勃、向上的文化特征,又有展现自我、崇尚时尚的心理特征,同时也是未完全独立的消费群体,这些独特性必然影响其消费。

(二)同伴群体因素

儿童更多的受到父母的影响,而青春期以后的孩子,越来越多的受到同伴群体的影响。女大学生进入学校以后,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依赖心理较重,会受到其同伴群体影响[15]。

(三)家庭因素

从消费领域看,家庭是基本的消费单位。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起着关键作用。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把孩子视为家庭中重点照顾对象,有些家长认为在校子女所有的消费理应都由父母承担,对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有求必应的政策,这导致子女在经济上心安理得地依赖父母[16],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四)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对女大学生消费观念及行为的影响深入,内容也更为广泛[15]。一方面女大学生受正面社会风尚影响,追求真才实学,将读书和成才作为目标,并乐于在此方面增加支出;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在时刻影响女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使她们能够量入为出,理性消费。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合理的消费观和价值取向影响着女大学生消费的心理。市场日益繁荣,产品琳琅满目,为女大学生的消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也为她们的超前消费和炫耀消费提供了物质准备和可能。同时,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造成了城乡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拉大,从而影响女大学生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消费水平的两极分化[17]。

(五)教育和管理因素

当下大学教育中关于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并没有充分开展,因此对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引导的效果不明显。另外我国学校教育中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完善[18]。

三、对女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建议

(一)对女大学生自身的建议

1、树立消费理念,要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克服虚荣心、攀比心理,不超前消费、不炫耀消费、不奢侈消费[5]。

2、培养理财能力,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做到精打细算、量入为出、合理计划;

3、加强独立意识的养成,可因地制宜地参加各种兼职工作[19],这既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又可以帮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二)对家庭的建议

家长不应仅在物质上给予关心,更要从思想品德作风上加强对子女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20]。要以身作则,有意识培养子女正确的理财观念,引导和监督其消费行为。同时,应多与学校联系沟通,对子女的开支全程及时地了解调控,对不必要的开支、不正当的要求不姑息迁就。

(三)对学校的建议

学校应加强消费教育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对女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让她们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21];建设“节约型校园”,营造健康和谐的消费文化氛围;鼓励学生使用自己挣来的钱,指导学生如何提高消费效率,使其把钱花在最有意义的地方[22]。

另外,不容忽视在校贫困女大学生,她们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经济弱势群体。她们心理压力大部分来自身边同学的高消费[23]。她们本来经济负担沉重,当面对其他同学日常高消费时,易产生自卑、失落感。因此学校应该多渠道帮助贫困女大学生,除了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助学项目,也要从精神上给予关怀,帮助她们树立信心,远离心理危机,帮助她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大学学业[14]。

(四)对社会环境的建议

社会上应倡导节约型消费模式,引导女大学生科学合理消费。同时应规范消费市场,为合理消费创造条件。

四、小结

综上所述,对在校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等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女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多元性、复杂性特点,存在极大的教育引导空间,使其能够成为理性消费群体。

参考文献:

[1]秦云、祝志杰.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原则浅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1,(02):92-94.

[2]彭锦霞.大学生消费状况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03):123.

[3]刘金勇、边策、金天星.部分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及其引导[J].河北大学学报,2007,(08):120-123.

[4]刘兰兰.高职女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研究[J].企业导报,2011,(17):260-261.

[5]徐万勤.新时期“90后”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教育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32):99-100.

[6]朱拥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教育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09,(08):58-61.

[7]彭锦霞.大学生消费状况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03):123.

[8]牛盾、鲍园园.女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学院分报,2006,(02):34-37.

[9]张平.女大学生美容消费的心理分析及其引导[J].消费经济,2005,(06):58-59.

[10]杨静文、章敏、朱正萱.当代女大学生消费支出特点实证分析[J].江苏商论,2003,(05):27-28.

[11]刘彬霞、钱卫东.高校女大学生在校期间消费情况调商场现代化,2009,(14):161-162

[12]汪先平.女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分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1,(03):113-115.

[13]郭小园、耿改智、郭莹等.关于延安大学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调查[J].商业经济,2011,(03):120-122.[14]易菊香、肖海鸥.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研究——以吉首大学学生消费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01):64-67.

[15]张玲、李文霞.当代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社会心理学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24):59-60.

[16]王金霞、王军.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及对策探析[J].兰州学刊,2011,(8):211-213.

[17]李晔南、程刚.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其影响因素[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68-70.

[18]周莹.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02):23-25.

[19]李苒.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0,(03):123-125.

[20]陈瑜玲、黄学茭、黄海霞.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引导[J].广东大学学报,2005,(09):366-367.

[21]赵阿妮.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8):55-56.

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篇4

关键词:消费习惯原因剖析学生管理

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对大学生消费习惯和消费状况的研究和分析,不断探讨总结出形成原因,进而掌握引导消费的方法,使大学生由当前消费模式向绿色―理性消费模式转变。这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习惯形成原因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存在三个显著特点:第一,大学生之间消费差异逐渐扩大;第二,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转型,不再是传统的以衣食住行为主,享乐型消费比例不断增大;第三,大学生的消费计划性不强,规划不完善,波动性消费增多。

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大学生自身主体和客观环境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主观方面,当代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的新一代青年群体,乐于迎合潮流,追求个性独立与张扬。人际交往中有攀比倾向,面对社会上各种诱惑,某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加上易冲动的性格特点,导致一些不良消费观形成[1]。其次就是客观环境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影响方面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在孩子身上可以反映这个家庭的方方面面,反之亦然。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生活环境等对孩子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当说到家长的问题,总有人会不以为然,认为父母对孩子好是天经地义的,爱护和让他们专心学习是所有家长的天职。家长对孩子的爱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在爱的同时,让他们养成不良消费习惯则值得我们深思。

(1)家庭经济收入

家庭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但不同家庭收入的学生在生活消费方面趋于一致。孩子从小不会感受到家庭的经济压力,因为家长从不会把家庭的经济状况纳入到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即使收入一般的家庭,在子女步入大学之后,也会尽可能满足其在各方面的要求。但在娱乐消费方面,家庭收入一般的学生会更加严谨。

(2)家长文化水平

文化水平间接影响家长的就业情况,这也是造成各家庭收入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文化水平还与孩子的成长教育直接关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一旦受到理性消费的引导,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3)家庭人口规模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兄弟姐妹的缺少,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消费过程中追求时尚,彰显个性体现。而有几个孩子的家庭,负担较重,在消费方面,每个孩子能得到的消费金额相对较少[2]。

(4)家庭教育观

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使得各家庭之间形成不同的消费观,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有的家长存在不良心理,逐渐使孩子形成不良心理。相比之下,农村家庭子女多,家庭负担重,教育孩子要量力消费,由此与别人的消费水平产生差距,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和仇富心理。

2.社会影响方面

(1)社会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推动消费水平的上升,因此在孩子身上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3]。经济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全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给消费提供了丰厚的经济基础。

(2)媒体信息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而特殊的消费群体,各大商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巨大的消费市场[1]。现在的商家在推广商品时越来越具有针对性,五花八门的宣传广告,刺激消费的宣传方式,让青年大学生应接不暇。因为父母更愿意在孩子身上花钱,所以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广受商家青睐。从产品设计、包装、推销到代言人的选择都紧跟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潮流。随处可见的广告宣传,不断刺激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3)科技发展

近两年淘宝、天猫等网络销售平台和支付宝等支付软件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消费的便捷性,交通的便利,公共服务的到位,让当代大学生更愿意消费。网络的普及和快速的信息沟通,使大学生在及时了解外界实时动态的同时,接触到更多的产品宣传。有数据表明,最近几年来,大学生在网络领域的消费额不断刷新。

(4)国外文化普及

随着国际间合作越来越紧密,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外国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受国外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超前消费主义思想强化[4]。

3.校园影响方面

消费问题虽然一直广受外界关注,但大学校园的重视度依然不够。学校对大学生合理消费缺乏妥善引导,是导致当代大学生消费弊端显现的重要因素。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形成原因剖析

当代大学生理财意识淡薄和理财知识欠缺[5],从小不用考虑收支的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自己掌握着消费支出,使很多学生陷入迷茫,此时跟风消费现象便会出现,再伴随攀比心理作祟,很多学生的消费便出现混乱现象。金钱管理意识的欠缺是造成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的主要原因。除了上述主观因素驱使,以下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容小觑。

1.各生源地区家庭收入不平衡

据权威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存在严重两极分化的趋势。经济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就经济来源而言,根据湖南工业大学对在校共359人进行的调查[6]和基于南京n所高校[7]的调查数据分别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中高达90%的大学生的消费来自父母供给,亲友帮助和勤工助学等其他经济来源只占很少比例。所以当代大学生消费开支数目主要取决于家庭收入状况,直接表现家庭的贫富差距[1]。

2.大学时期的特殊性

大学一直被认为知识殿堂,但随着国家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总量不断攀升,学生个体对知识的要求却在下降。同时限于目前教育现状,高中时期属于束缚式教育,一旦进入大学,很多学生释放了“天性”,不注重学习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5]。与之前高中阶段强大的学习压力不同的是,大学是全自我管理式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多学生会在自我放纵中迷失自我。所以,及时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尤为重要。

3.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趋于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明显趋于多样化,并且由以往学习型消费向人际交往和网络通讯消费倾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各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渐增加,不少企业形成既注重高学历又重视技能的观念,因此,学历已不再是人才竞争中的唯一指标,使不少大学生更注重人际交往而忽视学习[3]。

三、绿色―理性消费模式

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一种以适度节制、避免或减少对于环境的破坏,并以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不仅包括购买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资源的有效使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是一种兼具环境意识和健康意识的高层次理性消费[8]。绿色―理性消费是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是建立在适度消费基础之上的环境友好型消费。由于当代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对该群体的消费引导迫在眉睫,但仅向理性消费模式转变是不够的,在全球环境保护呼声中,绿色―消费模式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同时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劳动资源,在大学期间进行合理的绿色消费引导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熔.基于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6):183-184.

[2]荣梅生,明丽娟,马文静,纪小平,熊韵波.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与分析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5):44-49.

[3]杨春红,吴楚明.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15):84-87.

[4]陈霞,曾媛.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青年绿色消费模式的建构[J].当代青年研究,2015(4):51-56.

[5]滕雨汐,杨亮.我国大学生消费与理财现状及建议[J].对外经贸,2015(3):151-152.

[6]罗超良.当代大学生经济状况调查分析及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2(3):304-306.

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理财”已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当代大学生理财能力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其大学生活的质量,也将对其未来的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身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理财行为趋于不合理,理财能力匮乏。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理财现状及对其理财能力培育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理财现状,寻找科学的理财对策,笔者于2011年9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对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十几所湖南省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实地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8份,回收率为94%。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消费基本情况、消费观念及方式、理财观念及方式、如何有效理财等五部分,调查内容的前四部分采用客观题形式进行调查,每道题有3-7个选项,选项序号用a、B、C、D等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第五部分采用主观题形式进行调查。针对此次调查结果,本文将对理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理财方式。调查结果见表1:

二、大学生理财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消费来源单一,个人消费差距较大目前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所占比例大约为78%,剩余部分则来自个人投资收入所得、勤工俭学、奖助学金、兼职收入等;同时,学生之间的月消费额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高的超过1200元,低的不足500元,而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

(二)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缺乏理性当前大学生的平均月消费额大约在500-900元,其中饮食方面的消费为主要支出,大约占50%。在服饰、娱乐、学习、电子产品等方面支出比重存在一些差异,其中服饰支出大约为学习支出的2倍。调查发现:性别、年级、家庭条件对消费结构差异的产生有较大影响,如男生在电子产品方面的支出会明显高于女生,在学习、服饰方面的支出则较女生少;高年级的娱乐交际支出明显高于低年级;家境富裕的学生用于娱乐交际、电子产品的金额又明显高于家境贫困的同学;同时恋爱消费支出已成为大学生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受当今社会高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风气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消费时容易偏离理性,不能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在生活费不足的情况下,一部分同学不惜以节衣缩食、减少其他必要的支出甚至向同学借钱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三)消费支出缺乏计划性,消费心理亚健康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科学的消费支出计划,消费时主观随意性强,在月初时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经常在月末感到手头非常拮据。在高校中,部分大学生消费心理不成熟,缺乏正确的消费观,消费时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盲目追求个性与特色。这导致了他们在消费时表现出超前消费、高消费、情绪化消费、攀比消费、人情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而另一部分学生消费心理较为成熟,这部分学生特别是特困生能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消费支出,在满足基本生活消费和学习消费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娱乐消费。

(四)缺乏良好的理财习惯,理财方式单一近年来,虽然大学生的整体生活费有所提升,但每到月末查询银行账单或银行卡余额时,还是发现生活费不知所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大学生缺乏良好的理财习惯。据调查统计,当前大约18.79%的学生一直有记账的习惯,剩余80%左右的学生没有养成对支出进行记账的习惯;另外,除记账外绝大多数同学无其他理财习惯。

(五)理财知识匮乏,理财观念与能力有待提升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同学缺乏相关的理财知识,如未正确理解理财的含义、缺乏基础的理财知识、不清楚可以进行哪些理财活动等。因而谈及理财,大部分学生总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虽然有少部分同学会利用结余进行一些理财活动,如买股票、集资开设小店铺等,但由于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在投资活动中抱着随意的心态或是带着进股市玩一玩的想法,所以往往以亏损状态结束,进而失去再次进行理财活动的信心。

三、大学生理财问题成因分析

(一)宏观环境的影响第一,社会因素对消费与理财环境的影响,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消费主义思潮在社会上蔓延开来,整个消费环境较为浮躁,如:互相攀比、好吃喝玩乐、办事好排场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使得不少大学生以物质追求为生活目标,不切实际追求高消费。由于我国理财环境不够成熟有序、市场中投机现象严重、理财机制有待于完善,使得大学生不敢积极地参与理财活动。第二,文化因素对消费与理财环境的影响,受“学生应以掌握文化知识为首要任务,赚钱、理财还不是学生的事”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只顾“埋头苦读”而很少从事理财活动,进而导致理财能力偏弱。

(二)学校缺乏适当的教育与引导学校理财教育滞后,缺乏完善的理财教育体系。目前在调查的十余所高校中,普遍存在“知识传授以专业知识为主,而很少关注学生的理财教育”的现象。该现象主要表现为:除经管院学生,学校对大部分学生开设的课程仅局限于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在公共选修课程中,也很少出现有关于理财的课程;院校开展的活动中主要以学科知识竞赛、才艺比拼等活动为主,而很少举办与理财相关的活动;缺乏对学生进行理财引导,忽视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和理财观以及财商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大学生理财知识溃乏,理财方式单一。

(三)家庭教育方法不合理第一,在当今社会中,由于大学生中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学生们已成为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们生怕自己孩子在学校吃不好、睡不好。因此他们对子女的要求基本有求必应,宁可苦了自己也绝不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很少关心孩子的理财情况。这使得大学生对理财概念的淡薄,难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以及良好的理财习惯。第二,受传统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家长关注的重点,虽然现在的家长们已开始注重孩子各方面技能的培养,但对于孩子理财能力的培养仍处于被绝大多数家长忽略的状态。第三,家长自身思想意识的局限性,当今大部分家长青年阶段均未受到相应的理财教育,他们理财技能大都是成人后通过自学与总结所得。因此,很多家长仅凭其自身的经历来教育孩子,认为孩子也可以像他们那样在步入社会后再积累理财经验。由于家长自身意识的局限性导致当今大学生在理财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的空白区域,进而导致他们的理财意识较为薄弱。

(四)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第一,大学生自身心理的不成熟。处于青年阶段的当代大学生自尊心、好胜心、虚荣心强,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其亚健康消费心理的出现,盲目消费且互相攀比。其次,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大学生在入大学前其衣食住行基本上都是由父母包办,进入大学后,衣食住行都得靠自己打理,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易受社会风潮的影响,同时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下超前消费、从众消费、冲动消费。第三,大学生自身理财意识淡薄,理财知识与理财能力匮乏,所以很多大学生面对月初家长打到卡上的生活费时不知该如何合理使用它,于是就造成了乱消费、不合理理财现状的出现。

四、大学生理财完善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与理财环境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到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和理财环境的活动中。首先,政府部门、消费者协会等非营利性组织应当适度引导消费者进行理性消费,逐步提升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观念,如利用电视电台、网络报刊等主要传播媒介将正确的消费理念、理财知识传授给社会大众,鼓励群众进行合理投资,反对投机行为,引导居民关注物质消费同时兼顾文化消费,形成正确的、多元化的消费观念。其次,广大消费者应当积极参与到各项关于建设社会良好的消费环境、理财环境与文化环境的活动中,身体力行,在提升自身理财能力的同时,为营造良好社会消费环境与理财环境做出一份贡献。

(二)学校应重视理财教育,建立完善的理财教育体系首先,学校应提高对学生理财教育的重视程度,把“提升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列入教学培养目标中,引起全体师生对理财教育的重视。其次,学校应开设相关的理财课程,把理财课程列为本科教育的必修科目,把授课对象从经管类学生扩宽至全校学生。第三,以校园文化推广为载体,推进理财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大学各社团的作用,定期开展与理财相关的活动,如: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理财知识竞赛、企业模拟经营大赛、理财创意大赛、开办校园跳蚤市场等一系列活动,为培养学生理财能力和创业意识提供交流平台。第四,开设理财专栏,如成立大学生理财协会等社团组织,向学生征集优秀的理财模式,通过学校广播、论坛、校报、院刊等媒介宣传科学、合理、健康的理财知识。

(三)家庭需担起帮助孩子树立理财意识的责任家庭是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消费观与理财观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消费观、理财观。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理财现状,家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家长应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并将正确的消费理念传输给孩子,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理财经验;第二,适当关心孩子的消费情况与理财情况,多与孩子沟通,并针对孩子的消费情况与理财现状,对孩子的理财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他们摆脱理财困境;第三,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停止生活费“有求必应”的政策,做做孩子的“债主”;第四,不过分呵护,多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懂得父母挣钱的不易;第五,培养子女理财的技能,让子女学会赚钱、花钱、存钱、与人分享钱财,这一点可借鉴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即父母可鼓励子女从小就工作挣钱,教导孩子通过正当手段赚取金钱。

(四)提升大学生自我理财能力理财是一个关乎终身的技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改善大学生当前的不合理理财现状,解决在理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大学生自身应当做到:第一,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不铺张浪费,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在原则内消费;第二,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学会在月末对账目进行汇总,总结当月的消费情况,找出适合解决自身不合理理财行为的方法,并尝试编制下个月的预算;第三,多参加学校开设的理财讲座、理财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扩宽自己的知识面,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与技能,在月有结余的情况下,适当地从事一些理财活动,如购买定期定额基金、购买债券等,培养自己的财商;第四,充分运用“开源节流”这一理财理念,在兼顾学业的同时,努力拓宽自己的收入来源,如:积极参加一些兼职,家教活动,对于家境较为贫困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现在的奖助学金制度,努力学习,凭优异的成绩获取奖学金,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既解决了生活费不足问题又减轻了家庭负担。

参考文献:

[1]马晓丹:《关于大学生消费与理财行为的调查分析》,《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8期。

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篇6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对策和建议

[作者简介]牟艳娟,桂林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7―0175―03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消费现状,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促使学校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以便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根据整群抽样的原则,我们选取了广西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10份,有效率为82.00%,总计男生266人,女生144人。调查时间为2007年10月。

2.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的家庭基本状况、生活消费状况、消费行为以及对消费的态度等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状况,以便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打下基础。

二、研究内容

1.调查样本的家庭背景资料。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农村大学生占53.40%。因此,农村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引起了我们极大的重视。在“你的家庭经济状况”的选项中,贫困大学生所占比例达到32.60%,而家庭优越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仅有4.50%。但是,在相应的“您认为您上学的开支对家庭造成的负担”的选项中,60.50%的大学生认为“上大学”是家庭的一大开销,属于“高消费”,只有不到一成的大学生认为“上大学”不会对家庭造成任何的经济压力。由此说明,大学生的经济活动、消费行为对家庭以及社会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生活消费行为调查。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消费项目中,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伙食费、通讯费、学习费用、娱乐消费以及日用品消费。在伙食费方面:19.80%的同学伙食消费每月在200元以下;58.50%的同学在200~500元之间;16.30%的同学在500~800元之间;5.40%的同学在800元以上。而且绝大多数的同学使用饭卡消费。在通讯费用方面:51.20%的同学每月的通讯费用在50元以下;32.40%的同学在50~100元之间;11.50%的同学在100~200元之间;也有4.90%的同学每月花费在通讯方面的费用超过了200元。在学习方面:58.30%的同学每月花费为20元以下;30.50%的同学在20~50元之间;7.30%的同学在50~80元之间;3.90%的同学在80元以上。在娱乐消费方面(包括看电影、唱KtV等):有52.90%的同学每月花费在20元以下;27.60%的同学在20~50元之间;11.70%的同学在50~100元之间;7.80%的同学在100元以上。

在日用品方面:有45.90%的同学每月花费在20元以下;35.40%的同学在20~60元之间;12.70%的同学在60~100元之间;7.00%的同学在100元以上。

3.关于消费心理及消费态度的调查。在“您心中合理的消费状况?”的选项中,30.20%的同学选择“超前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50.20%的同学选择“每个月有剩余,可供支配”;19.60%的同学选择“每个月刚刚够用”。在“购买东西时,您首先考虑的是什么?”的选择中,有18.00%的同学选择了“名牌,不考虑价格”;45.40%的同学选择了“非名牌,价格中等”;21.50%的同学选择了“价格便宜”;15.10%的同学选择了“其他”。在“你的金钱观”的选项中,有12.40%的同学选择“金钱至上”;41.00%的同学选择“够用就行”;6.80%的同学选择“视金钱如粪土”;39.80%的同学选择“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选择“花钱时,你首先想到的是”的调查选项中,45.10%的同学选择了“钱来之不易,能省则省”;28.30%的同学选择了“人是最重要的,钱该花就花”;6.10%的同学选择了“钱是身外之物,不花白不花”;20.50%的同学在花钱之前没有任何的考虑。在“大学生对自己现在的消费状况是否满意”的选项中,15.60%的同学选择了“很满意”;19.30%的同学选择“没考虑过,无所谓”;45.10%的同学选择了“一般,过得去”;20.00%的同学觉得“不满意,花钱没计划”。

三、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通过调查,我们获得了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基本资料,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分析和讨论,我们总结了大学生的消费有如下特点。

1.理性消费占主导。调查表明:讲究实用和理性消费仍是被调查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质量好,价格合理,性价比高”是多数大学生在消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而且多数的大学生月消费都控制在300~700元之间,每个月的消费数额比较稳定。在问及“生活费来源”时,75.90%的同学选择“来自父母”。13.90%的同学选择“勤工俭学”,5.80%的同学选择“贷款”,4.40%的同学选择“奖学金和助学金”。为了实现消费的“最大价值化”,他们往往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尝试或者选择在校内校外兼职打小零工,来满足大学的生活消费,这部分同学达到了13.90%。而且政府开设的“贷款绿色通道”以及“奖学金助学金”也给10.20%的贫困生解决了上大学的困难。当调查“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勤工助学、打工挣点钱,养活自己时?”,有83.90%的同学愿意或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赚钱从而减轻家庭的负担,在这部分同学中已经有近两成的同学实现了“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目标。

2.消费的不平衡性。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理区域和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而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生活水平的不相同,都直接导致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而且在大学四年的不同阶段,大学生心理以及行为的发展所呈现出的特点,最终表现出大学生消费行为习惯和消费心理的极大差异性。如在对“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勤工

助学、打工挣点钱养活自己?”这一选项中,选择“不愿意”的有67.00%为“大一”的学生。

3.消费观念的多样化。一是消费项目多样化。总体来说,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支出”占据每月消费的大部分,但是,越来越多的消费项目(娱乐消费、交际消费、情感消费、旅游消费)占据每月消费的比例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消费项目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如在“您个人拥有的物品(多选项)”一栏中,24.30%的同学拥有电脑,14.90%的同学拥有数码照相机,拥有手机、mp3的同学分别达到53.70%和34.10%,还有23.70%的同学选择了“其他”,而且这些数据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二是消费方式多样化。全球经济市场化和日益完善的信息网络技术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消费方式。大学生越来越热衷于持卡消费、分期消费、网络电子消费。这些消费方式不仅给他们带来了便捷,同时也节约了消费成本。

四、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不仅仅与大学生群体自身有关,而且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大众媒介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否充分发挥这些方面的作用,对于处理和解决大学生在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和保持健康的消费心理,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

1.大学生自身应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1)消费适度。大学生作为一个经济上未能完全独立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应该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应根据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的实际情况明确消费标准,关键要把握一个“度”,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脱离家庭收入状况和父母的经济承受力。

(2)消费有计划。大学生应当制定一个近期、中期、长期的消费计划,这些计划都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经济能力,要细化消费的项目,做到“消费有数,消费有目”。与此同时,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避免出现奢华消费和过度消费。

(3)消费健康积极。大学生消费应该倡导文明消费、节约消费以及健康消费。应以智力投资和学习消费为主导,生活消费为基本保障,文化娱乐以及其他的消费作为生活的一种补充,不应该本末倒置。生活消费过大会形成奢侈消费,文化娱乐消费过大会形成丧志。大学生应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和消费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家长应教育和引导子女合理、节约型消费。家长应该培养子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让子女知道金钱是父母辛勤劳动的报酬,来之不易,子女的不良消费就是对父母劳动的不尊重,进而对父母的不尊重,从而培养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正确对待子女的物质索求,不能千依百顺,家长不应用“金钱奖励法”作为对子女教育的手段,这种做法容易使大学生养成每做一件事就讲条件要报酬的不良习惯,更严重的是淡化了子女的责任感。适当合理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更能对子女起到触动作用。父母应该作好模范带头的作用,从自身做起,做到健康节约消费,引导子女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不要向他们灌输“金钱论”和“权利论”,从而误导子女。

3.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落实到工作中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前途。因而培养大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消费生活方式,对社会发展进步具有向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和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引导,根据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新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做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引导工作,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价值观,从思想意识上提高科学的消费意识和观念。

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篇7

关键词:农民消费观念;消费现状;消费结构;消费群体

中图分类号:C9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3-0047-03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农民这一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农村这一庞大的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目前,河南仍是农业大省,该地的农民消费观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这里的农民消费观念及其消费现状,对于全面把握我国农民消费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次问卷调查涉及到河南通许县、尉氏县、扶沟县的6个乡镇,共发放了120份问卷,进行调研与访谈,最后收回的有效问卷60份,其中三个县的农民均有返回问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整理出农民消费观念及现状,并针对农民消费观念及现状的形成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的具体对策。

一、农民消费观念及现状分析

(一)食品消费方面

根据收回的调查表中有关“家庭去年食品方面支出多少”问题的回答进行统计得出,农村居民人均年食品支出814.17元,有80.6%的家庭认为自己今年食品方面的消费要达到收入的一半以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农民吃菜的成本不断增加,农村的菜价也是在不断上涨,即使是夏季蔬菜供应较多的时候,菜价较以往也有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从农民在食品方面的消费层次看,一半以上的食品消费是花在了改善生活方面。总体来说,农民现在的消费水平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

(二)居住状况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农民家庭当中,拥有3~6间房的农民人数最多,比例最大,约占45%;其次是6间房以上的比例,约为31.66%;而拥有2层小楼及以上的农民家庭却不是很多,仅占总户数的23.33%。由此可见,在平均每家4口人的前提下,农民的居住环境并不是特别的宽裕。该项结果如下图1:

(三)医疗保健方面

调查表有一项是“您家庭目前医疗保健支出”,对收回的调查表进行统计显示,平均每个农村居民支出的医保费为50.63元。几乎每个家庭都参与了农村医疗保险,以期减少就医的成本。然而,农民医疗保健还十分的落后,由于部分农民基本没有医疗就医的能力,更不用说平时的保健了,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河南东部地区农民的生存状况还不是很理想。

(四)教育方面

据收回的问卷统计表明:农民目前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家庭中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寥寥无几,最高学历为初中的家庭占59%,比例最大;其次是占17%的高中学历,二者之间的比例也有一定的悬殊(见图2)。由此可见,这一方面,体现出农民目前对接受教育的重视程度依旧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农民消费观念陈旧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下造成的。农民去年一年的教育支出普遍集中在500元以下(这样的家庭多半处于无学生状态,或学生高中初中毕业外出务工),其次是1000-2000元(见图3),这与农民受教育程度的偏低是相符合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消费观念就会有比较大的改变,消费行为就会越城市化。

(五)近几年的消费去向

农民近几年的消费主要在教育、粮食蔬菜种植以及盖房上面,占85.54%,其中教育投入占30.12%,粮食蔬菜种植投入占32.53%,盖房投入占22.89%。而结婚,购买大型农具以及其他方面仅占14.46%。(见图4)

(六)储蓄倾向增强

收回的调查问卷显示:目前绝大多数家庭都有一定数额的存款。存款在5万元以上的占到38%,2~5万元的占到32%,1万元左右的占10%,仍有约20%的家庭没有存款。农民的存款是准备为子女建房、结婚、上学用,为自己购买耐用消费品的家庭不是很多,可以说农民存款不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而是为后代创造生存环境。同时,农民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的反应是增加存款,这是一个非常让人费解的现象。这说明农民受基本经济学常识的教育很少。(存款额度图见图5)

(七)未来消费期望

农民对自己的未来消费兴趣很高,在“如果您有足够的费用,有没有出去旅游的打算”一栏中,有62.2%的农民表示会有出去旅游的打算,22.58%的人表示没有该打算,还有12.9%的人表示从没有想过或者无所谓。这说明农民的消费观念是积极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有一定的超前性的。特别是在“您希望未来几年,自己的生活在哪些方面得到改善”一栏中,不少农民填写了教育、住房、旅游等与服务消费相关的消费产品。这都说明农民的消费观念是在不断地改变。在消费过程中农民的消费期望也有自己的特点,如自给性消费在农民消费体系中虽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农民的商品意识有了明显增强,更加注重商品的实用价值。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农民对价格比较敏感。他们在选购商品时,对商品的质量、性能、耐用性和价格要求比较高,而对于产品的品牌、包装以及外观设计方面也是十分看中。农村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有了较大的改善。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平均每家都至少有彩电、洗衣机各一台,38.7%的人家有冰箱,农民的消费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由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需要逐渐转变为对生活的享受,在未来的几年中,农民对家用电器的需求空调逐渐成为消费热点。

二、农民消费观念与现状形成的原因

河南东部地区的农民消费观念与现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农民本身收入局限和中原地区封闭思想观念的影响。

(一)农民收入局限影响消费观念

河南东部农民的收入较前五年有了较大的改观,特别是农民免交农业税后给他们的收入带来了积极效应,也因此增加了农民的有效收入,但是仅靠粮食作物提高农民收入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主要收入还是通过在外打工干活获得,由于在外做工具有不稳定性,所以这里的农民收入不具有可持续性,很多家庭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后,首先考虑日后生活的安排,这就延迟了农民的当前消费。同时,农民对子女读书的投入逐年增加,教育费用的提高给农民的消费带来了明显的约束,一部分农民把几乎全部的收入均投入到孩子上学上,自己的消费几乎为零。

农民消费的整体水平处在上升趋势,但由于目前农民收入水平有限,收入来源较少,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消费层次,尤其是限制了他们进一步向精神文化方面消费的趋势。农民收入的有限性直接导致了农民的消费结构不够合理。

(二)河南落后思想观念影响消费观念

河南东部地区地处河南、山东和安徽三省的交界,历史上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节俭、读书、做官是人生正道,对经商、务农都有一种自我轻视的意识,在这种意识形态作用下,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勤俭持家的传统,从内心里不愿意多花钱满足自己的安逸和享受,而是把挣来的钱用在建房子、买土地或者是把钱存在银行。这种观念的相互影响已经在这个地区形成思维惯性。这一地区表现出节俭过度、消费不足的现象。

(三)城市化影响农民消费观念

河南东部地区是河南著名的农业生产区域,没有矿山、水利等自然资源,所有经济来源几乎来自于农业生产,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青年农民大量涌进城市务工,造成了农村空村化现象,许多村庄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在家的都是些老年人和妇女孩子,这些人的消费能力是很低的,也是没有消费能力的,他们在家只是维持家庭正常的生活开支,满足自己的生存消费,所以,调查结果自然就是消费能力的偏低。

目前的城市化现象,表面看是农民在城市里挣钱,实际上,农民在城市里做工后,受到城市人消费观念的影响,一方面会改变其目前在农村的生活环境,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适当的转换“节俭过度”的消费观念,改善“消费不足”的现状;另一方面,农民工会更加积累自己的资金到城里去买房,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削弱了农村的消费能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hierarchyofneeds),当农民工在城市里获得了生存需要的基本生活条件后,为了满足自己的更高层次的愿望,比如希望得到城市人的尊重,就会考虑在城市里购房,享受城市人的待遇。随着收入的提高,这些农民工的消费结构逐渐升级,用于其他诸如文化娱乐等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消费比重也会有较大幅度上升。

三、完善农民消费观念对策

目前,农村居民在满足吃、穿、用的需求以后,消费需求已逐渐向住、行、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消费者从追求大量的普遍性商品的消费转向消费质量的提高,但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虽然也发生了变化,但整体消费水平依然很低,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及时制定相应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民的消费观念,改善农民的消费现状。针对调查结果显示的消费观念及现状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目前农村居民收人的主要来源一是从事农业生产,二是外出务工,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相对固化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农民的收入不高,使得消费能力偏低造成的。只有农民可支配的收入增加了,农民才能跨越物质消费,进入精神消费的层次。因此,通过加大惠农政策力度,来增加农民收入。比如,可以通过政府的税收调节作用让农民的到更大的实惠,政府也可以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使其增加劳动力收入,从而改善农民的消费观念。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农村居民对家电等耐用品的消费是以供电、供水的改善为条件的,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人,切实解决农村供电、用水、交通等问题,使农民对家用电器买得起用得上,农产品运得出去,而其需要的消费品也能顺利地运进来。农村电网要提高运营质量,降低电价,为更多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进入农民家庭创造条件。同时要大力改善农民消费的软环境,鼓励和支持科技和信息下乡,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正确引导农民的消费观念。

(三)改善农村消费市场的服务

政府应加快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鼓励在农村开办商业网点,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努力搞活农村市场。而企业应加大有关商品知识的宣传,积极进行消费引导和示范,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意识,并应开展商品的售后服务,增加维修网点,使农村居民买得起,用得放心。

(四)开展消费信贷

消费信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信贷手段促进消费品购销的重要式,在生产前景好、收人稳定增长的农村,对某些耐用消费品实行消费信贷,刺激农村居民在这方面的消费,以扩大农村居民消费。

参考文献:

[1]李静,田振宇.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特征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0(6).

[2]张雪荣.我国现阶段消费行为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7(6).

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篇8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引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消费结构也日益多元化,消费结构由原来以生存消费、学习消费、发展消费为构成要素发展成为现在以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发展消费、旅游娱乐消费、信息消费、社交消费、恋爱消费、体育消费等为构成要素的多元结构。

由于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来自于家庭,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之间的矛盾使得其消费状况存在不少问题,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增加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存在的误区

1.超前消费,不思节俭。由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阶段,其旺盛的消费欲望和超前的消费观念与非经济独立之间存在着矛盾,盲目追逐潮流,使大学生中高消费群体呈现出增多之势,催生了一批大学生“负翁”。超前型消费的学生大抵有以下几类:

(1)享乐型。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娇生惯养,而且这类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人主义严重,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自身现状和家庭负担,贪图享受,与此相伴的往往是学业上不思进取,违反校规校纪。

(2)被迫型。这类学生缺乏生活的主动性,随波逐流,不能正确对待校园的不良风气,面对同学生日、迎新送旧、同学聚会等活动,虽然囊中羞涩,也只能硬着头皮硬撑,增加了消费支出。

(3)发泄型。这类学生的特点是随意性强,缺乏独立性生活应有的理性和冷静,生活毫无计划性,结果是有钱时狂花滥用,没钱时苦不堪言。

2.盲目消费日重,浪费现象严重。由于所处的年龄特点,大学生自尊心、好胜心强,任何事情不甘人后,但又经验不足,因此体现在消费行为上盲目消费、互相攀比,“别人有的,我一定要有”,而且要更好,他们“购买”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保持与周围同学的所谓一致性,并不是实际需要,这样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也会带来许多危害,更多的是心理发生畸形。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甚至会使学生误人歧途。

3.追求个性与时尚消费。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他们追求个性独立、乐于表现自我,而且崇尚自由。他们的消费日益关注的是如何展现自我价值,展示青春的活力,他们的口号是“引领时尚,超越时尚”。大学生把自己当作社会的前卫群体,在消费过程中,追求品牌、新颖、时尚和潮流。许多商家趁机抓住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各式各样的品牌充斥着校园的每个角落,把大学生卷入了梦幻消费。

4.经济独立意识较差,理财观念淡薄。绝大多数学生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进入大学,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大部分学生对一个学期的花费没有具体预算,生活上的开支比较随意。对社会上流行的时尚诱惑,在消费时“跟着感觉走”,看见什么好看或好玩的就买,毫无计划性,经常是前松后紧,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

5.诚信意识淡薄。在国家实行助学贷款之后,部分受益学生信用意识淡薄,毕业后不主动还贷,还与学校、银行切断联系,社会影响极坏,致使银行放贷更加谨慎,并有意缩小贷款规模,不利于贫困大学生人学。

大学生不良的消费行为正在严重阻碍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正常发展,造成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失落和人格缺失。

二、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

1.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大学生在其社会化过程中,自身的家庭环境、文化背景对其成年以后的行为方式有一定影响。同时,大学生从家庭主要成员(主要是父母)那里学到了消费行为,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消费行为。

2.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既是一种社会历史,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学生的消费产生影响,成为改变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1)传统消费。传统消费是人们在长期的消费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行为,是社会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特殊产物。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大学生在某些方面抑制自身的消费行为,在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可能会趋于活跃。(2)流行消费。流行消费是社会生活水平常规行为模式的流行现象。由于它具有新潮、现代等特点,能让大学生产生对流行消费趋势的追求。(3)媒体舆论。媒体舆论的宣传效应无疑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又一文化因素,它无可否认地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媒体舆论将大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指向新商品和新服务。

3.校园及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对人是一座强大的磁场,其影响无所不在。校园周边环境主要指大学校园周边的风气以及各类设施、场所等,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群体都有着强烈的社会化影响。

4.个性的影响。气质反映着大学生的活动方式,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并在其购买行为中充分表现出来,这就使得大学生的购买行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三、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对策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现阶段,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合理消费,什么是盲目攀比,要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从理性的高度解开学生心头的困惑,促进深层次思想问题的解决,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要建立一套适应现代化生活节奏、体现文明生活的消费行为规范,特别是要把提高文化素质与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作为消费重点,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实现可持续消费。要结合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形成以下消费原则:

(1)有度。大学生应实事求是地根据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的实际情况明确消费标准,关键要把握一个“度”,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脱离自己的经济实际。(2)有计划。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经济实际,将消费额度细分化,生活上用多少,学习上用多少,文化娱乐上用多少,大概确定一个限度,不要无原则地赶时髦,追新潮。(3)有目标。在花钱上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期成长发展的需要安排合适的消费构成,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自信、自强,具有社会能力,有责任心的人,养成优良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2.普及信用知识,加强诚信教育。而今,负债消费已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受,负债消费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信用消费,它不仅引导人们树立一种新的消费观念,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且也可以使非贫困生的经济独立,减轻家庭负担。然而,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信用期望与现实中的大学生信用不佳形成明显反差。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尤为重要。要普及信用知识,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一种素质、也是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一种个人和企业可以用来融资、理财和资源配置的无形资产。因此,要确立若干行为规范和准则,从消费行为和观念上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3.充分发挥高校各社团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消费教育活动。学校社团和大学生的爱好、兴趣、生活更加贴近,利用这些社团对学生的影响教育功能,开展多种有益的消费教育活动。学生会以及学术团体对大学生消费有明显的引导作用,应鼓励他们组织各种各样的消费教育活动,如开展消费问题讨论会、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别与鉴赏、消费投诉等实践活动,在校园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学校也可广开勤工助学渠道,提供更多的助教助研、助工岗位,让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

4.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理财主要有两方而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高校可以在合适的课程中加入一些理财的内容,以指导大学生合理消费,使在校大学生懂得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原则,引导学生花钱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要一味追求档次讲究攀比,更多地应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等。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校院为依托,以形成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为根本,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条件,以传播科学知识、开发智力资源、提高全体师生的素质为内容,以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的一种群体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建构以“朴实、严谨、勤奋、和谐、团结”为内涵的校园精神,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并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6.调动家庭、学校及社会方方面面,形成合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消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成熟是其成人和成才的重要一环。造成大学生消费误区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状况、个人的价值取向、学校教育环境和社会风俗等,因此社会、学校、家庭要形成合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他们形成“俭而有度、合理消费”的观念和艰苦朴素、可持续性消费的作风。对于父母而言,一方面应当对子女的正常消费提供资金,另一方面又必须对子女的消费情况有所掌握,及时纠正那些不应有的消费。同时,对子女在每一个学期的花费数量,家长也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费用方而进行一下“预算”,来点“总量控制”。学校教育部门要把消费教育列为日常性的一项重要工作,努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正常消费,什么是盲目攀比。同时,可以根据情况设立各种消费咨询与指导部门,对学生的日常消费提供咨询和指导,培养他们的科学理财能力,引导学生健康消费。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应该自立自强,勇于承担起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养成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

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其消费观念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起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规范他们的消费行为,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合理使用有限的经济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闫福远:浅谈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3期(总第51期)

[2]叶蓓: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与思考.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3]张玉奇:论大学生消费与消费观的培养.西南科技大学搞教研究,2006年第1期(总第78期)

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篇9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现状价值取向消费行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对待消费的态度,以及所采取的行为方式都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间的矛盾使得其在消费行为上存在不少问题。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场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使其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和健康的消费行为。本文试图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消费意识、动机及行为特点的具体调查出发,分析其特点,寻找其规律,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为促进大学生合理的健康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杭州下沙、滨江和小和山高教园区11所高校在读全日制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依据研究目的设计了针对性调查表,共发出调查表1200份,回收996份,有效回收率为83%。

根据研究需要,对部分大学生进行访谈:涉及消费的经济来源、家庭经济状况、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分布情况、喜欢的消费项目及方式、对消费方面的最深刻感受等。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消费中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调查,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往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大学生消费的价值理念及行为特征

(1)大学生消费水平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由于个人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同,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表现出较明显的层次性。虽然大学生消费的总体水平比较合理,但具体消费水平上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部分学生难以理性地把握适度消费,透支情况越来越严重。我国贫富分化加剧的现实也造成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

(2)大学生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再单一,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消费、电子时尚消费、娱乐文化消费以及人际交往消费。其中日常生活消费仍占最大比例;用于促进自身发展方面的消费比例正在逐步扩大;同时在娱乐休闲消费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用于人际交往方面的消费则是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中体现时代特征的新方面。手机、旅游、电脑、运动、影音器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反映出大学生对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大学生消费过分追求名牌,存在攀比心理。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具有理性的一面,具体表现为:价格、质量仍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比较注重理性的消费决策和有计划的消费。但另一方面,大学生消费又有浓厚的消费主义倾向,表现为追求超前消费、炫耀型消费、攀比消费和消费期望过高等。甚至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4)大学生消费日益表现出时尚化和风格化特征。在消费上大学生总是愿意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消费,在消费中体现出个人的个性特点。他们不愿意随大流,不愿被他人左右自己的行为。他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三、结论与建议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消费结构不合理、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面对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优化大学生消费的社会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解决大学生不良消费的问题,应当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与消费的外部环境。

(1)在全社会培养科学、合理的消费观。高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而存在,社会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容忽视。从社会大环境来说,国家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旗帜鲜明地反对奢靡、腐化的生活方式,反对金钱崇拜和物欲主义。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强调“合理与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强调理性消费,反对非理性的盲目消费,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最大的消费效益等等。

(2)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从大学生学习、消费的社会小环境来说,高校应和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对大学校园周边环境做必要的清理和整顿,坚决取缔那些违法经营的商贩,消除那些不健康、低品位的文化娱乐场所。同时,合理布局必要的商业网点和娱乐场所,并严格依法管理,使大学校园周边真正成为优美的学习、生活校园环境的延伸。说到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自觉遵守消费规范,进而崇尚科学消费。

2.强化高校教育管理工作

强化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防治大学生不良消费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的说教。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制定必要的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同时高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而帮助他们准确了解国情、民情,让他们自己亲自感受到创业之难,浪费之耻。

(2)优化校园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环境。高校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我们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同时高校要改善大学生物质生活的条件,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尽量减少学生的不合理消费。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把大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上来。

3.发挥家庭积极作用

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管理双管齐下,矫治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才可取得最佳效果。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

(1)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父母较多的金钱给予是关爱子女的方式之一,但却未必都能达到美好的愿望。大学生成长和成才并不一定与消费收入的增多成正比。不少情况下,正是父母的“无私奉献”助长了有些大学生奢侈浪费之风。由于过分溺爱,有些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自私与任性,自理能力低下,过分依赖他人。因此,家长要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

(2)密切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家庭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解决学生超常消费也是大多数家长的迫切需要。但是由于学校与学生家长缺乏必要的联系,使大多数学生家长不了解学生的具体消费情况。高校每学期应将各种正常收费通知家长。同时向家长介绍学校一般正常消费水平,以及学生在校消费的大致情况,使家长及时控制学生的不当开支。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是振兴中华民族的主力军,加强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消费风气,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和健康的消费行为,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吴姝: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03)

[2]张立彬杨湄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

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篇10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1.引言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消费,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由于物质方面充裕的保证使得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并且追求健康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你们认识到正确合理的体育锻炼是让人们保持健康的身心的最好方式。当人们在从事体育锻炼时就一定会有体育消费的出现,为了促进体育消费的发展和使得体育消费更加的合理和消费结构的更加完整。因此,研究体育消费行为和掌握其行为的主要因素特征,是非常有必要的。国内大学数量众多,在校大学生的消费也是促进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对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现状与影响消费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及体育消费的行为特征,可为学校、家庭等相关部门正确引导大学生体育消费,针对大学生体育消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终身体育消费行为的形成,同时也可以为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和参考的依据。

2.理论背景与研究现状

2.1选题依据和意义。体育消费的问题不单是一个简单的消费问题,而且还涉及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和经济结构的问题。大学生是知识型人才,他们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他们在祖国未来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环境里,身体健康是一个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话题,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所以人们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应对这种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要想让身体健康起来那就得进行锻炼,人们在大量的从事体育锻炼的活动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与体育有关的消费,所以对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大学生要想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里的到全面的发展和展现自己全面的才能他们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精神,所以有必要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研究,然后从中找出问题提出策略最后促进大学生的健身体康和社会经济发展。

2.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的高质量的体育消费的阶段,在50年代生命阶段的质量追求。西欧和日本在50年代的高质量的体育消费阶段,其体育消费结构是比较合理的,它们在体育消费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健全的。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步发展阶段,经济以美国相较而言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体育消费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中国许多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到成熟阶段的过渡期。由于中国体育消费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中国的体育消费还是比较落后,在对体育消费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的阶段,我国最最早于1990年,王爱凤在“江苏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分析的一些影响因素”中指出,收入水平,健康状况是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这篇文章主要是从影响因素的消费状况,研究,所以有对客观因素都是影响因素的分析一些问题,主观因素少,对策,引导大学生体育消费,相关的研究也比较弱。因此,本文以九江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其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体育消费现状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高校学生进行合理体育消费的对策。

3.国内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经济和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物质的充裕使人们对生活和健康的最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为了保持健康和塑造良好的形体形态都乐衷于采取进行体育锻炼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终极目标。由于人们都乐衷于追求运动健康,所以在人们进行锻炼的过程当中势必会引与起体育相关的消费。所以建立一个完整体育消费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不经可以指导人们进行合理正确锻炼还会促进经济的繁荣。要形成完善合理的体育消费体系就必须要有意识作先导,大学生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所以他们的细想比较先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所以对他们进行体育消费观念的教育时非常有必要的,大学生体育消费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消费问题,还是衡量和评价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学校精神文明的窗口,更是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重要指标。

人们大量的从事体育锻炼势必会带动与体育有关方面消费,这样就会逐渐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由于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作为未来消费的主流和主导者,为了使未来经济结构保持平衡和不断的发展,所以对大学生惊醒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是有重要意义的所以对研究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在研究过程当中掌握影响其体育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然后提出相应解决的策略,来指导大学生消费和完善市场经济结构。

参考文献:

[1]陈华,体育消费行为理论探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11,25.

[2]张剑渝,祝莉,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研究[J].湘潭大学,2006,05,01.

[3]罗宇,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4]刘高福,成都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4,04,20.

[5]陈涛,洛阳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与对策[m].湖北体育科技,2009,01,15.

[6]张剑渝,祝莉,体育消费、体育市场与体育产业[m].财经科学,200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