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环境艺术设计概述十篇环境艺术设计概述十篇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4:52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篇1

引言:

环境艺术是艺术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满足人对于功能上的满足同时,也能给予人们美好的审美体验。环境艺术设计的一切设计思路都要以环境为基础,设计出来的成果要和其周围的环境相互的统一。时代的不断进步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人在生活世界中构造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方式的设计实践,它与人类其它的主动创造性行为一样,它不是单纯某个设计师个人行为,而是人类的共同体的行为。设计是规划未来,是规划未来的生活方式,规划人性的发展变化。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就是要将科技与人文恰当的融合,设计规划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环境与方式。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应当吸收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新成果,积极致力于将新技术、新成果运用于将低碳环保生活理念转入现实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转变原有的发展方式和思维方式,构建集约永续的资源利用体系。以人和自然共赢为本,构建生态友好的宜居环境体系。如在景观设计中加强雨水的收集与综合利用,采用渗水路面技术,利用雨水涵养地表水源;结合建筑、绿化和沿河湿地建设雨水收集净化设施,作为绿化用水和景观补充用水。这些都结合了环境景观建设和节水的要求,选择本地适生植物类型,使得规划绿地系统建成后,除满足城市景观、休憩功能以及隔音降噪等功能外,可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形成滞尘带,调温当地小气候环境,并结合各项生态环保管理措施的实施,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水平。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环境设计的最大的宗旨就是合理的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现在环境设计的有着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个体的特性应该在整体中得到体现,并重视同一作品在不同环境下的效果差别。总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注重其特色性,其具体的特点如下:

1、环境艺术要强调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服务功能。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必须尊重人类的基本利益。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是无害性和积极性互相统一,其无害性的主旨就是人与自然的统一,环境艺术设计要有科学依据,同时无论是对人类还是对自然,设计过程及设计作品都不应产生任何不良影响。而其积极性是指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要以积极性的、正面的意识为主体,同时不带给人消极的情绪。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强调整体性与多样性互相统一,首先环境艺术作品的设计要具有正确的、统一的理念,并能够满足不同审美对象的需求,实现整体性与多样性的并存和统一。

4、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强调实用性与美观性互相统一,也就是说,现代艺术作品除了满足人类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审美需要外,还要适合人类的基本生活,具有实用性。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要素

1、基于实用要求的设计出发点

环境的使用功能是容纳受众的生存和生活,比如一个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个前提,就是这个空间中为受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虽然环境的采光系统、通风系统、安全系统并不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内容,但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全过程,不能与这些系统的部署要求相抵触。我们可能设计出一个非常有美感且宜居的公共空间环境,但如果这个公共空间环境存在倒塌、窒息等危险,或者没有保证良好的逃生通道致使在火灾等极端条件下没有畅通的逃生通道且可能导致踩踏等次生事故的危险。这个环境即便再美观也不能算作成功的设计。

另外,环境艺术设计给受众提供的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综合感官体验,并不仅仅是视觉的范畴,我们应该在五感上给客户综合的享受,同时还应该就环境的控制及休息空间等功能空间的实现进行全面的满足。

2、增进感官的设计模块化处理

我们以酒店大厅为例,一般包括迎宾区、休息区、吧台区、值班区等关键模块每个模块在环境艺术设计的长期工作中都总结了较为完善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方式,这些设计方法和实现方式进行组合,然后在整体上进行创新和演进,就可以构成一个较为完美的酒店大厅设计。而对于居室的设计,我们也会分为电视墙、主题墙、餐饮区、起居区等必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于每个具体组成部分进行单独设计且对于具体组成部分之间的衔接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较为负荷大众观点的设计成果。

环境艺术设计目前的状态,恰恰是在这种既定的模块化设计模式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的生存状态。环境艺术设计师的绝大部分工作,是就此模块化基础上给予创新和演进。

3、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

在80~90年代,家居起居室的主要使用技术,与当前家居起居室的主要实用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底板和墙面的处理方式上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其他空间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调用的技术手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就是说,新技术和新材料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现方法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

设计师在设计一个空间之前,会首先拿到该空间的系统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对于先行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工程实例,设计师也会查看现有的可用技术研究给某些技术系统提供容纳空间和通道。

4、养生观念与奢华观念的平衡与依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所以在当前的高端住宅及生活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养生理念逐渐超过了奢华理念。大量原生态材质的使用,使得当代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更加的“复古”,藤编、实木、真皮、亚麻、天然石材等材质,逐渐取代了一些人造材料,使得整个家居呈现出越来越贴近自然的风格。目前的田园风格、地中海风格、简约风格的大量使用,化工产品逐渐退出室内装潢舞台,这都是当前养生观念发展到极致的体现。

在大量原生态材料得以应用的同时,浴室和厨房在家居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出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人们对于浴室和厨房的改装投入,甚至接近了购买整套房产的投入。对于公共空间,特别是高档酒店的设计中,浴室的设计也更加高档化,这也充分的与受众的养生观念结合起来。

5、国内外文化交融以及民族符号的表达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的交流活动,与服装设计、影视文化的交流活动一起,被称为最活跃的三大世界文化交流领域。以北京798艺术中心为例,每年的国际交流活动达到上千场。几乎每天都有多场不同规模的国际化的艺术交流活动在一个数公顷的场馆内密集进行。在频繁的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从上海世博会会场、北京奥体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大剧院等,虽然也体现出来较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但其表现方式和手法上,引进了更多的国外表现方式。特别是以“和”文化和“太极”文化为核心表现元素的国家大剧院,从外观上看,已经很难与国内传统文化相提并论。民族符号在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定义。而这个定义的前提,是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已经与世界完全接轨和融合。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篇2

关键词:景观艺术设计价值取向目标实践主体 

 

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新的学科概念,是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词。从学科分类及组合结构来看,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科与艺术设计学科的交叉学科。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它有别于景观规划设计,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独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今全国各高校很多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都增设了这一专业方向,并在传统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进行了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嫁接,学科结构中融入了部分景观设计的内容。客观地讲,目前中国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阶段,从学科概念、学科性质到学科实践范围缺少一定的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那么什么是景观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与景观学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景观学体系中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笔者将就以上问题,从景观学的引导、多元系统设计、学科价值取向的目标定位以及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进行系统的论述。 

 

一、景观学引导下的艺术设计 

 

景观学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它的英文对应词是landescape或者称为landscapearchiteture,“景观”一词早期源于风景绘画,1885年丁·温默将其引入地理学,成为地理学术语,指特定区域或者类型单位的统称。 

景观学是一门跨越了多个领域的复合系统学科,涉及到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环境、生态、地学、农学、生命、社会、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学科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之上的环境应用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将景观学这一复合系统加以归纳,那就是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城市建筑环境系统、人文社会环境系统所构成的并且跨越了三个环境系统的空间层次关系体。从景观艺术设计反观景观学体系,我们不难看出,景观艺术设计是作为景观学系统的视觉组织形式而存在的,是景观学展现其构成系统的手段,借助这种手段将各景观要素组织起来,以期最终获得与环境和谐统一高品质的景观形象。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依据艺术和谐原则干预协调各景观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均衡关系时,更强调景观生成时对人精神上、视觉上、生理健康上的基本需求,通过景观环境空间艺术的创作,用以提升、陶冶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可以说,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种改善人们使用与体验户外空间的艺术创造活动。 

 

二、多元系统设计含义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空间艺术的两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室内设计起步,以室内室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核心,注重环境空间的自身形态,以及环境艺术的具体样式。而景观艺术设计更强调环境空间的综合形态、环境艺术的复合样式、环境表述的多层空间,具体表现在多元系统设计下的互融与综合。 

1.综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环境空间看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们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景观艺术设计涉及到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生态学、材料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景观艺术生成的总体设计系统之中。 

2.复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所构成的复合设计系统,由于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常常表现出设计内容界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基于景观空间形态的视觉系统设计,融于区域景观精神的形象系统设计,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风格样式系统设计,以及关注人的行为、心理的人文关怀系统设计等等。各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与交叉,共同构建起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设计系统。 

3.多层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空间呈现为多层性的表述特点,表现在从微观意义层面上的景观设计为主体到中观意义上的景观规划、宏观意义上的景观策划的多层与协调。 

4.广泛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呈现出广泛性,《亚太景观》一书在导言中谈到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所有这些凝结成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极简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广泛的设计观念构成了景观艺术设计多元系统设计的哲学基础。 

 

三、以生态价值取向为目标定位的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篇3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艺术性;空间;平面;设计原则;综述

当今许多社会公共空间的设计并没有完备的环境设计,多数只具备基本大体空间和基础设施,仅能满足人们基本生活休闲需求,并不能体现一个环境的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因此我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美学原理、发展历程的相关文献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西方传统绘画发展、景观空间构成要素、近现代平面艺术创新的角度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性”灵感来源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体概括为: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美学思想和表现手法上都是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立体构成艺术对环境设计的推动,西方现代平面设计的表现语言对现代景观布局的影响。探究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艺术性”表现。从而对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手法、风格趋势有所启发。

一、西方绘画艺术及美学原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在西方艺术和设计史中可以看出西方传统绘画艺术所体现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思想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灵感来源,西方绘画主要有“形式”、“节奏”两大特点,体现在环境空间形式的多样化设计,并使其与西方美学思想融合,形成整体的的艺术性展现。环境艺术设计在园林构成方式和艺术形式也通常采用抽象、提取、概括的方法对空间进行更有艺术性的呈现。1)环境艺术设计对点、线、面等基础绘画语言的应用。现代环境艺术运用西方绘画艺术的抽象性特征,从具象的物质中提取抽象的元素,并通过点、线、面、和色彩的不同组合,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如《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中概括出抽象主义美术它是指那些在现实生活面前,不去表现自然物体的表面现象,而是以经过抽象的色彩、点线、体块去构成无具体客观形象的总称。2)画面的结构性和创意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精髓。通常画家所要传达的信息并非是事物表象的形态和美观,而是从画面结构表达出的深层次的寓意和情感。这里的结构性是根据绘画资料总结出的,是画家看到表象后,通过自己的感受,将原有的事物形态与自己的思想情感进行重组升华,并最终生成理性结构与内心感受结合构成新的思维意向和形态,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精髓所在。3)“西方美学原理”中的形式法则在环境设计中的体现。在柏拉图,苏格拉底的注重人思想的美学原理中,设计更多考虑人的思想意图,后来逐步转向设计心理学。除了苏格拉底提倡的注重人内在精神的美学思想外,还受理性美学的影响,西方美学很早就开始研究对于数理形式的,在雕塑和建筑领域多有体现。有代表性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它们把“数”看作是万事万物的起源,认为“数理”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原理。因此他们根据这一概念创造了关于人体、雕刻、绘画和音乐等关于事物的“数理形式”的美学规定。具有代表性的有“黄金分割法则”。之后,柏拉图又进一步将“数理形式”深化,把“数理形式”转向了精神层面,开辟了形式美学的新领域。“数理形式”在环境设计比例尺度的把握更科学,“黄金分割点”能具体分析环境布局的审美性。

二、立体构成理论对环境设计的影响

立体构成本身就是对立体空间的营造,立体构成有很多形式的表现手法,通过体块的创意排列,自然材料的巧妙运用而形成一种具有生命力和艺术性的大地艺术。最大化地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就是对立体构成的应用,对居住环境进行艺术设计,既丰富了场所表现语言及建筑景观构成形式,又使审美与使用价值在环境设计中得以统一。当代环境设计为了更突出设计的艺术性,整体上广泛运用新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通过几何语言对空间形式以抽象或半抽象的手法进行概括,从而不断地推广新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精神,不断完善人的物质世界丰富人的精神家园。如“京天安门”、“法国埃菲尔铁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好的景观环境设计不仅能创造好的生态环境还能增加地区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总之,立体构成要素和大地艺术创新应用,能不断增强环境设计艺术性,对环境设计绿色生态可持续性发展也有不断地推动作用。

三、平面艺术的创新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现代的平面作品通常是将绘画中的线条、块面、色彩转化为可以运用的平面元素,现代景观的艺术性创造运用了平面分割的方法,在景观布局中将平面图运用平面构成法进行诠释,使空间分布更具艺术性。运用空间中具有的多种透视视角,并与平面构成要素进行巧妙结合,从而产生多种冲击力强的艺术效果。如在景观中运用单体叠加的表现形式,并结合透视声光电等科学原理,营造出更奇幻的效果。蒙德里安所提出的新造型主义也能激发起当代环境设计的艺术性,他的作品主要将绘画的基本元素结合几何形式的排列,组合成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的几何体。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平面设计,对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都有深远影响。他认为:“造型不能理解为‘塑造形体’,而是要理解为‘用线、面、体这些手段构成一个形象’”。从蒙德里安的上述观点可知,他对环境艺术的认识与他的几何风格绘画是息息相通的。他的这一设计思想成为了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理念和“艺术性”的体现。

四、结语

通过运用系统论横纵结合的分析方法,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基础、设计理念、设计原则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具体从西方现代绘画发展历程和立体构成要素的特点探索了环境艺术设计“艺术性”来源,并分析了影响环境艺术设计“艺术性”发展因素,对现代环境空间设计及景观布局的艺术性体现上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作者:沙晨迪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

叁考文献:

[1]翁剑青著,城市公共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26页

[2]翁剑青著,城市公共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09-111页

[3]叶锋,当下现实主义绘画的审美取向,第10期

[4]高师,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64页

[5]赵,形式美学:中国与西方,文史哲,1997年,第4期,第37页

[6]丛鑫、段渊古,绘画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在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58,3945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篇4

绪论

就国内外情况来看,本课题所探讨的组合式空间并非没有前例,主要以集装箱为主。2008年8月中国首个“集装箱学校”在汶川落成,可妥善解决灾区约1000余名学生学习和生活需要。由美国纽约的“组合家居单元”是专门针对喜欢环球旅行的爱好者设计的房屋,内部设施既可简约也可豪华,完全可根据主人需求来创设。荷兰的集装箱则被用来给学生建造学生公寓。由日本建筑师坂茂设计的一座耸立在海边的游牧博物馆建筑,其本身既是一个艺术品,也是一个迁徙的艺术展厅。而比利时方盒子餐厅出现在欧洲各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此建筑具备了可以调节各种指标的智能系统,适应于各种恶劣的环境。

文化空间的组合式概述

1.文化空间的组合式设计

本论文所致力研究的文化空间的组合式设计是现代艺术展示空间的新模式,它通过对物质文化的典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广等行动来实现一个文化艺术机构的社会角色与功能。换而言之,展示空间作为一个提供文化表述的有限空间,却能够呈现出的“全球化”等宏大叙事的广阔图景。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中把场所作为重要的概念,这一概念特别关注强调社会日常活动所赖以进行的那些环境的物质方面是如何被运用于人类的主体活动过程,又如何在社会活动中生成和复制,经过同一时空上的组合成为互动活动的环境。本设计借鉴“空间性”理论框架,来阐述组合式文化空间。文化空间的组合式设计是由几个不同或者相同的小空间组合成新的空间组合在一起,既是整体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既能满足不同空间的需求又能让不同空间互相关联。

2.文化空间功能单体的组合模式

文化空间具有灵活的组合方式和形式多样的拼接形(图2.1)式主要以五种功能的单体为主,分别是电子展示单体,实体展示单体,体验单体,交流单体,以及休闲单体。可根据场地的情况以及展览的规模大小自由组合,小型的展览或许只需要一个展示单体,中

型的展览需要展示单体、交流单体、体验单体和休闲单体的组合形式,而大型的展览则需要几个不同功能不同单体进行拼接组合才能满足展览的需要。

文化空间组合式的设计探索

1.设计背景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中、大城市大部分都是坐落在沿海江边,城市中艺术氛围虽然浓厚却有着固定的扎根方式,流通性不强,而那些生活在沿江的小镇和乡村的人们又很难享有这种艺术熏陶,近距离感受艺术的氛围。

2.设计理念

正所谓“艺术无边界”,本设计以满足当前人们对艺术的渴望为设计的出发点,提出组合式文化空间这一设计概念,以探索适用于各种不同环境的组合式文化空间,既能在用地紧张的大城市中灵活扎根,又可给相对落后的乡村小镇带去艺术的讯息。在拼装式组合设计中,可根据用地规模和功能需求,进行不同功能空间的加、减法设计,同时亦通过围合、延伸、分隔、连接等形式,营造出灵活多变的内部空间,创造空间的无限流动性。

3.设计概念

传统的展示设计是艺术的时空,在这同一时空上这必须是要有限的永久空间和时间。传统的艺术文化空间是固定,影响的范围比较有限,展出的时间也比较短暂,流动性又不强。而组合式展示空间则根据拼图(图3.1)的特性,可以组合成各种不同模式,这些模式可以根据场地的不同组合成不同的艺术空间。

在建筑单体的设计上,通过对建筑形体的动态变化来适应不同气温、不同维度等种种环境的考验。造型变化上借鉴一种儿童折叠纸游戏――“东西南北折”(图3.2)。

室内空间设计元素则运用“翻手绳”的游戏(图3.3),游戏中线不断更换花样,通过线的变化带动空间的变化,既满足多样的功能需求,同时又达到丰富空间视觉的效果。

4.设计的主要内容

(1)建筑的顶部采用软膜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通过改变建筑的形状来达到调节建筑(图3.4)温度的目的。首先,光面天花的表面是依照电影银幕而制造,表面有无数凹凸纹(图3.5),而这目的正是将灯光折射度加强。软膜天花本质是用pVC材料制成,能提高其绝缘功能,更能大量减低室内温度流失。

(2)为了保证灵活移动的可能性,在设计上单体建筑是采用组合拆装的建构模式,选用钢和膜结构装配式建造方法(图3.6),设计方便拆装的节点(图3.7)。这种模式便于运输和组合,有利于在短期内更换各种场地,在地形环境的选择上也没有太多的限制。室内也是一样的,室内空间主要运用钢绳(图3.8),可根据需要来灵活分割空间,展台展柜的设计也是采用组装式的设计,方便携带和拼装。

(3)为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应尽可能减小空间的尺度,探寻“小空间、多功能”的理念(图3.9―3.11)。组合式建筑的最佳结构,也就是保证建筑资源消耗量小并能保证使用的有效质量的结构。具有纯“建筑”特征的结构形成构件与具有工艺技术和使用性特征的结构形成构件的有效配合,是形成合理建筑方案的必要条件。在构件的这种组合式相互配合下,形成的一种建筑类型,是能为综合资源节约提供最佳条件的统一组合体。

4文化空间组合式设计的创新点

组合式文化空间的三个创新点,其一,它是一种移动的艺术展览空间,一种可拆装拼接的临时性空间,采用钢和膜结构装配式的建造方法,并设计了方便拆装的节点,有利于在短期内更换各种场地。其二,它是一种不受限于任何地域环境的概念模式,建筑顶棚采用软膜结构,可以适应不同纬度、不同区域环境的变化,同时通过改变建筑顶棚的形状来达到控制室内空间温度和光线的要求,从而实现环保节能的目的(图4.1―4.3)。其三,它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组合式空间,可根据场地的情况以及展览规模的大小进行自由组合,单个展出适合小型展览,多个组合成群可以举办大中型展览。

结论

现今的大城市艺术氛围虽然浓厚,却有着固定的扎根方式,流通性不强,而那些生活在沿江小镇和乡村的人们又很难享有这种艺术的熏陶,近距离感受艺术的氛围。正所谓“艺术无边界”,本课题以满足当前人们对艺术追求的渴望为设计的出发点,提出组合式文化空间这一设计理念,通过主题为“traveling空间”的组合式空间,将艺术从最繁华的都市带进最淳朴的乡村,为每一个可以生存的角落带去艺术文化的讯息,从而开启一场没有终点的艺术之旅!它是一场没有等级之分,没有地域文化限制、没有终点的交流盛宴,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文化传播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篇5

关键词环境陶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创作运用

1前言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热潮,公共艺术呈现出相当活跃的态势。陶瓷由于材料的独特与艺术语言的多样化,使它更容易参与到公共艺术中,并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环境陶艺”也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

环境陶艺是现代陶艺自身发展和在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现代建筑风格不断发展,环境艺术不断提升,以及环境艺术的兴起和发展的驱使下引发出来的概念。它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的产物,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能释放出文化能量,镌刻城市历史、记录城市传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特征。

2环境陶艺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中的应用

2.1环境陶艺的概念

环境陶艺,从字面上理解是环境中的陶艺,适合于某种特定环境的陶艺,或是为某一环境空间而创作的陶艺作品。“环境陶艺”的概念凸显了陶艺在“环境”层面上的问题,它不是简单的概念叠加,而是为出现的陶艺现象寻求更为充分合理的理论解释。因此,“环境陶艺”可以表述为:现代人为公共环境艺术所设计的现代陶艺作品,或者说当代所指向的公共环境艺术中的现代陶艺作品。简而言之,是“人、环境、陶艺作品”三者之间构成的一种特殊关系。

环境陶艺的概念,从社会意义的公共意识、开放空间的环境意识上拓展了陶艺的表达范围,突破了中国传统陶艺长期依循的“实用”、“规整”的范式,扩充了新的内容,有了更符合社会发展的积极对应,这对中国陶艺的成长及未来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影响。

2.2环境陶艺的创作要求

环境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与火,人们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形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艺景观具有美的形式,同时要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要有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

好的环境陶艺景观不仅要满足艺术及功能,还要与整个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相协调,服务整个景观的主题,不能杂乱无章、因小失大。

2.3环境陶艺的应用形式

环境陶艺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应用主要包括:室内外空间的陶艺壁画、景观陶艺墙、主题性景观陶艺雕塑等。

(1)陶艺壁画

环境陶艺多以壁画形式出现在公共环境艺术场合,有带有绘画性的壁画;有带有点线面、空间、色彩、肌理的几何抽象构成的壁画;有借助于浮雕语言表现的雕塑性陶艺壁画以及通过泥质的粗细、质感以及不同温度烧成的陶艺壁画等。

由于壁画具有明显的空间从属性,因此空间形式的多样化,直接影响到陶瓷壁画的形式,甚至在某种情况下限制了陶瓷壁画的构图,当然也不断地促进陶瓷壁画形式的创新和变化。虽然空间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风格别致,但都必须遵循壁画的宗旨――为人类提供精神娱乐和审美活动空间。不同的空间壁画如大会堂、体育馆、展览馆、车站、宾馆等以及城市空间中不同的区域,如门厅、休息厅、会议厅等,都有不同的职能。陶瓷壁画必须和城市公共景观空间的不同功能、不同结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2)景观陶艺墙

景观陶艺墙区别于陶艺壁画;它不仅要设计墙面的装饰效果,而且要考虑墙体的构造形式。陶艺墙好比一大型的以墙体为元素设计制作的系列雕塑景观,墙体和陶艺装饰是以整体的形式陈列展现在观赏者的眼前。在通过色彩、质地、肌理、块面、线条、空间透视等内在因素表现墙面自我的同时,还要考虑墙体在公共环境中的空间比例、关系、结构、体积以及地域历史文化等,并且须与周围环境相融和、贴近自然,才能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如图2所示的陶艺长廊,这条长廊长100米、宽2米,整个墙体呈“之”字型,由20套陶瓷浮雕壁画组成,近200件陶艺作品,期间贯以不锈钢管材连接。该作品以现代陶艺构成手法进行设计,以抽象变形和装饰风格为主要特色,装饰手法形式多样,色彩、质地、肌理、块面、线条、空间透视等都达到了完美的组合。

景观陶艺墙运用陶瓷材料的艺术实践去美化公共环境,它突破了传统建筑用釉面砖、石灰、水泥墙为墙面的装饰习惯,融现代陶艺和园林建筑为一体,将景观设计与实用相结合,为环境陶艺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3)主题性景观陶艺雕塑

环境陶艺以雕塑形式呈现也比较常见,就像乐曲要有主旋律一样,景观陶艺雕塑要有主题,它因材质、釉、成形工艺、烧成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在造型上与一般的石雕、铜雕、不锈钢雕塑、木雕等有本质的区别。景观陶艺雕塑造型多以体面造型为主,造型内部多由混凝土或其它材料支撑,然后以陶瓷材料装饰在外表面。景观陶艺雕塑以陶瓷表面釉和烧成的可变性,增添了公共环境设计的无穷空间表现力和审美魅力,以及环境陶艺与人性本原的诸多亲切感。

飞机场是一个城市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如图3所示的景德镇陶艺雕塑“门”。该作品充分体现出了交通枢纽的重要性,雕塑的色彩与蓝天相吻合,“门”内青花瓷的元素装饰,让过往的旅客能够感受到景德镇的历史和现代文化气息,加深对瓷都的记忆。正确处理景观陶艺雕塑和建筑主体与环境系统客体之间的关系,是景观陶艺雕塑成功的关健。

2.4环境陶艺的地位与作用

环境陶艺景观非常准确地满足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仍以石、铜特别是不锈钢充斥的当今环境中,它延续过去架上陶作的一些制作方式及审美情趣,将制作的意识延伸到在公共环境里,别开生面地创造了为之一新的环境艺术样式,为处于钢筋水泥建筑包围的公众生活,创造了连接心灵的时空新境。

以环境陶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重要材料和装饰手段,有着特殊的意义,如果将其引入到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公共艺术中去,在形成自己特殊的城市面貌、独特的城市文化个性方面,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3结束语

环境陶艺存在于城市公共空间,它很大程度上追求一种来自“新艺术”的新的“感觉组合”。它所关注的是将人们的思想与精神内涵赋予公共环境空间,并融于大众日常生活。因此我们需要对现代环境陶艺美学的相关原理和范畴进行新的界定,使其体现出时代的特征。现代环境陶艺的审美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社会存在,其所具有的合乎规律性、超功利性及主体性等特征也将随之发展,它们对现代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审美创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社,1985.

[2]郭明著.景观小品工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呙智强.景观设计概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4]席跃良.环境艺术设计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秦锡麟.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丛书总序[J].中国陶

瓷,2005,41(3).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篇6

关键词:景观、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是“景”与“观”的结合,包括了视觉、美学意义(与网景、景色同义);又有地理学意义(与地形、地物同义),用来描述地质、地理和地貌属性;还有生态意义(指其作为生态系统能源和物质循环的载体);此外还有文化意义,指其作为人类文化、精神的载体。现代景观设计学的设计对象既为景观,因此景观概念的发展对现代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景观的内涵

1.1 传统意义上的景观内涵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的希伯来的《圣经》中,用来描绘具有所罗门王国教堂、城堡和宫殿的耶路撒冷城美丽的景色。15世纪中叶西欧艺术家们的风景画中,景观成为透视中所见地球表面景色的代称。16世纪末,“景观”主要被用作绘画艺术的一个专门术语,指陆地上的自然景色。17-18世纪,园林设计师们基于对美学艺术效果的追求,开始采用景观一词。至此为止,景观一词主要突出的是一种综合的和直观的视觉感受景观主要指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景观一词在英语(Landscape)、德语(Landschaft)、俄语中拼写相似。在德语中,“景观”(Landschaft)一词本身的涵义是指一片或一块乡村土地,但通常被用来描述美丽的乡村自然景色。英语中的“景观”(Landscape)源于德语,也被理解为形象而又富于艺术性的风景概念。而景观作为风景的同意语也一直为文学艺术家们沿用至今。

1.2 不同学科对景观的解释

1.2.1 地理学中景观概念

19世纪初,近代地理学创始人洪堡(1769.1859)将景观概念首次引人地理学,并从此形成作为“自然地域综合体”代名词的景观概念。强调其地域整体性,更强调综合性,认为景观是由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以及文化要素组成的地理综合体。景观学派的创始人,德国近代地理学家施吕特尔(1872-1952年)把景观看成是一个区域结合的外貌单元,其中所有“可以感觉到的”具有地域意义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并特意把人作为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同学者对景观的概念有着笔筒的理解。综合各种关于景观概念的争论意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某一区域的综合特征。包括自然、经济、人文诸方面;②一般自然综合体。指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的结合而成的具有内部相对一致性的整体;③区域概念。‘是个体区域单位,相当于综合自然区划等级系统中最小一级的自然区,是发生上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同一的区域;④类型概念。用于任何区域分类单位,指相互隔离的地段按其外部的特征的相似性,归为同一类型单位,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

1.2.2 生态学中景观概念

自20世纪30年代C.troll提出景观生态一词以来,景观的概念被引人生态学并形成景观生态学。troll不仅把景观看作是人类生活环境中视觉所触及的空间总体,更强调景观作为地域综合体的整体性,并将陆圈、生物圈和理性圈看作是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著名景观生态学家肖笃宁对景观定义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生态学对景观的认识可以归纳为:①景观是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异质性镶嵌;②景观是地貌、植被、土地利用和人类居住格局的特殊结构;③景观是生态系统向上延伸的组织层次;④景观是综合人类活动与土地的区域整体系统;⑤景观是一种风景,其美学价值由文化所决定。

生态学通过两种途径使用景观这个概念。一种是直觉地将景观看作基于人类范畴基础之上的特定区域.另一种是将景观看作代表任一尺度空间异质性的抽象概念。

1.2.3 景观设计学中的景观概念.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我国现称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景观设计学对景观的理解以北大俞孔坚教授的《景观的含义》一文为代表,文章从景观的视觉美、栖居地、系统、符号四个方面对景观的含义进行阐释。将其概括如下:

(1)景观的视觉美含义。指土地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使其能够知觉服务于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和生活需要。

(2)景观的栖居地含义。是指景观作为人在其中生活的地方。把具体的人与具体的场所联系在一起。

(3)景观的作为系统的含义。景观作为系统有着五个层次的生态关系,分别为: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即水平生态过程;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存在于生命与环境之间,包括植物与植物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竞争。共生关系;存在于人类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营养及能量的关系。

(4)景观作为符号的含义。景观是文化符号,是人类理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综合反映。

2、景观设计的内容

景观设计是对土地进行分析、规划、改造、管理、保护及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土地的全面设计,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是人如何利用土地的问题。

在西方,景观设计学科包含区域性景观设计、城市设计、社区规划设计、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及自然和历史文化保护地的设计,此外还有综合开发设计、土地综合利用设计、传统领域的公园和花园规划设计等。

我国著名学者刘滨谊在《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一文中提出、阐述和论证了景观设计的三元论。文章指出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大方面:①景观环境形象;②环境生态绿化;③大众行为心理。称之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或三元素)。”这就要求在景观设计时要达到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大众行为心理三方面的综合与协调。

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现代景观设计的内容包容了视觉景观(创造符合审美要求的环境形象)、环境生态(创造符合生态原则的环境空间)、人文景象(营造特定的精神环境)三大方面内容。

3、景观设计的原则

景观的发展对景观设计有着促进和指导作用。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这就要求在景观设计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结合景观内涵从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科学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阐述现代景观设计中应具备的原则。

3.1 景观设计的艺术性――视觉美原则

景观一词最初的含义主要关注景观的视觉特性。景观是视觉美,

景观即风景,是画家描写大地上景物,是在画框里的艺术品,这是景观最早的含义。这就要求在景观设计中要遵循视觉美原则。这也是景观设计最基本的原则。一件好的景观设计作品,应该在满足生态和使用功能的同时,也是一件美的艺术作品。

景观设计的美感通过景观形式表现。景观形式的构成的基本要素具备一定的形状、空间、大小、色彩、质感。景观设计中,景观的形式往往不是以单一形式出现,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一系列组合规律,如多样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协调、抽象与具体、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在景观设计中合理而又创新的运用这些规律,不仅能表现景观建筑的视觉效果,也能协调景观建筑与周围环境。

以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为例。淮海战役纪念塔对比的手法,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与周围建筑在高度上产生强烈的对比,给人视觉上的冲击,从而突出了纪念碑的雄伟与庄重。同时采用了对称的布局手法,这也是多数纪念性设施普遍采用的设计方法,来表现出环境与氛围的肃穆。合理利用比例与尺度的效果,布置低矮的灌木来突出纪念碑的高大。

3.2 景观设计的生态性――生态原则

在生态学中景观则作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的载体,它与社会物质文化系统紧密相关。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景观的形象。景观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对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而景观的生态设计也有其设计原理。概括如下:

(1)尊重自然原理。地理学中主要关注景观的要素(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特征和景观形成过程,它与自然联系密切。

(2)整体设计原理。景观生态设计是对整体人类生态系统进行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的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而设计,为高产值而设计,也为美而设计。设计的目的是整体优化。

(3)4R原理。主要目的为保护和节约资源。具体内容为Reduce(减量)、Reuse(再用)、Recycle(再生)和Renewable(更新)。

(4)设计适应性原理。自然景观有起自身和谐、稳定的结构和功能,人为的设计必须适应自然景观的原有“设计”,使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所带来的负作用最小,以保证整体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3.3 景观设计的社会性

3.3.1 文化原则――尊重文化

景观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以及人们所受的教育、价值观、审美观的不同都对景观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些标志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景观形象在景观设计中起主导作用,在景观创作中,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想象来确定其风格。而一定要先对所服务地区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传统风格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使作品得到当地大众的认可,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以徐州户部山地区为例。在做商业景观设计时,首先要了解户部山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在做好古名居保护的同时,尊重当地的文化与开发现状,建设周围的商业景观。如商业建筑要仿古名居的建筑风格;路灯、休息坐椅等景观小品要与当地古朴的文化氛围融合;在设计选材时,着重石材和木材或涂木漆,使商业建筑在外观上有古典韵味。当然在建筑内部的布局与处理上也要与当地文化相映成趣.杜绝“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3.2 以人为本原则

“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首先确定的是用途或体验,其次才是随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来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欲规划的体验。”这里所说的人们,是指景观设计的主体服务对象。规划的是他们在景观中所欲得到的体验,如旅游者、设计师和开发商的体验。景观设计的服务对象是人,人在景观中的体验就是主要的考虑因素。不同的景观会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服务对象也会有不同的景观体验要求。因此,在设计前就需首先确定所服务的对象所欲在景观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只有理解人类自身、理解特定景观服务对象的多重需求和体验要求,才能设计出真正成功的作品。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篇7

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拐点,也就是我国经济领域进入了新常态,在新常态下,要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就必须要进行经济转型。而现在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增加供给,深挖消费潜力,加速推动经济转型。经济转型是把经济发展模式,资源配置方式等都进行转变,将十八大以来的经济转型工作做出了总结,并且提出了新的工作重点,在针对报告的权威解读当中,明确了四十个新提法、新举措,而这些都明确的揭示了中国在新时期所要走的道路。从中可以看出我国领导层认为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越来越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这引发了我国现在如火如荼的经济转型浪潮。英国媒体称,我国的经济转型将有可能最快将提前9年实现巴黎气候协定规划的碳排放目标,在经济转型中,建设生态文明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尼古拉斯.斯特恩指出:“随着中国成为更偏重技术和服务的经济体,那么很可能低碳经济转变和新型经济体实现强劲、可持续增长将实现相互促进。”那么针对环艺设计来说,在当前这种形势之下,环艺设计更多地表现为其广义上的概念,即具有环境意识的艺术设计。也就是以环境生态学观念来指导艺术设计。而环艺设计还有一个狭义上的概念,即以人工环境的主体建筑为背景,在建筑内外部所进行空间设计。在当前的经济转型形势之下,无论是依托广义上的还是狭义上的概念,都需要去探索环艺设计的新思路。

二、经济转型视域下的环艺设计新思路

(一)经济转型视域下的环艺设计

从人类出现开始,就开始产生设计,并且在人类的发展当中,设计也在不断地进步。设计是在特定的环境当中,人为了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针对设计对象所做的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环艺设计同样是这样的,它的本质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实用的、舒适的、让人满意的环境空间。所以环艺设计当中人的需求将是最根本性的东西。在此基础上,环艺设计就需要满足如下几个要求,包括实用、经济、生态和艺术。从我国经济转型的方向来看,低碳经济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所以环艺设计首先要突出的是生态。从人的生活方式上来讲,生态是融入到人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生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理性、科学的生态态度,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环艺设计当中就需要突出回归自然,当然回归自然并不是说要回到以前落后的状态,而是通过回归自然来实现生活品质的提升,现代社会,人在自然当中的生活方式更加主动,这是经历了以前工业时代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人要去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环艺设计要突出实用性。环艺设计当中实用是最初的原则,也是最基本的原则,环艺设计本来就带有目的性,而这种目的性,最初的就是实用,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功能设计要求。再次,经济,主要就是成本问题,在环艺设计当中一般可以通过直接降低成本或者是延长实用期限来满足经济性的要求。最后,艺术,或者简单说就是美观,现代人对美的追求是不遗余力的,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基础上,追求美是必然的,环艺设计本身就是艺术设计当中的一类,突出艺术性也是比较关键的。

(二)环艺设计的反思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在经济转型视角下,环艺设计要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上一节中提出的四个要求,就是要满足人的需求,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以及生态文明方面的需求。这四个方面的需求,反映了经济转型新时期人们的需求转变。事实上人的行为会对环境空间造成非常突出的影响,而人的行为与环境心理将决定空间尺度,这主要突出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感觉,无论空间尺度如何,其使用者,创造者都是人。从创造者的角度来讲,在环艺设计当中就不能忽视使用者的行为心理,否则设计出的成果就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所以忽略人的因素去进行环境营造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此以人为本将可能是环艺设计的新思路。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篇8

第一章总论……………………………………………………………1

一、概述……………………………………………………………1

二、编制依据和原则……………………………………………………3

三、研究简要结论…………………………………………………4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6

第二章市场需求预测…………………………………………………7

一、产品介绍………………………………………………7

二、市场分析………………………………………………………12

三、市场营销策略……………………………………………………18

四、价格预测……………………………………………………19

第三章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20

一、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20

二、提出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21

第四章工艺技术方案…………………………………………………22

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22

二、技术进步………………………………………………22

三、生产工艺流程………………………………………………22

四、主要设备的比选……………………………………………………24

五、自控水平…………………………………………………25

六、消耗指标……………………………………………………25

第五章原材料及公用系统供应…………………………………30

一、主要原辅料、包装材料的品种、规格、年需用量、来源…………………30

二、公用系统供应…………………………………………………33

第六章承建厂概况……………………………………………………35

一、厂址条件…………………………………………………………35

二、厂址方案…………………………………………………………35

第七章工程设计方案…………………………………………………37

一、项目范围…………………………………………………………37

二、工艺………………………………………………………………37

三、总图运输…………………………………………………………45

四、贮运设施…………………………………………………………46

五、厂区管网…………………………………………………………46

六、给排水…………………………………………………………46

七、供电及电信…………………………………………………………49

八、供热…………………………………………………………51

九、冷冻……………………………………………………53

十、通风空调………………………………………………54

十一、土建……………………………………………………………58

第八章环境保护………………………………………………………………62

一、现状概述…………………………………………………………………62

二、设计依据…………………………………………………………62

三、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及治理措施……………………………………62

四、绿化概况……………………………………………64

五、环境监测体制……………………………………………64

六、环评结论……………………………………………………………………65

第九章消防………………………………………………………66

一、设计依据…………………………………………………………………66

二、项目概述…………………………………………………………………66

三、生产工艺特点及安全措施………………………………………………66

四、消防措施……………………………………………………………………66

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69

一、设计依据…………………………………………………………………69

二、工程概述…………………………………………………………………69

三、建筑及场地布置…………………………………………………………70

四、生产过程中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70

五、劳动安全卫生措施………………………………………………………71

六、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72

七、预期效果评价……………………………………………………72

第十一章节能……………………………………………………73

一、概述………………………………………………………………………73

二、节能措施…………………………………………………………………73

第十二章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75

一、工厂体制及管理机构……………………………………………………75

二、生产班制及定员…………………………………………………………77

三、人员的来源…………………………………………………………77

第十三章项目实施规划……………………………………………78

一、建设周期规划……………………………………………………………78

二、项目实施规划进度………………………………………………………79

第十四章投资估算…………………………………………………80

一、概述……………………………………………………………………80

二、编制依据…………………………………………………………………80

三、基建材料……………………………………………………………………81

第十五章财务评价…………………………………………………82

一、项目总投资和资金筹措……………………………………………82

二、财务评价…………………………………………………………………82

第十六章项目风险分析……………………………………………85

一、政策风险………………………………………………………………85

二、市场风险…………………………………………………………………85

三、技术创新的风险……………………………………………………………85

四、人力资源风险……………………………………………………………85

五、财务风险………………………………………………………………85

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87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篇9

美学家宗白华曾说:“美是丰富的生命在和谐的形式中。”室内设计也是如此,是一切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现在许多高端别墅设计主题用词多以奢侈、豪华、典雅或现代、时尚、前卫来描述,观其环境内容类同相似,材料、产品夸张有余,意境水平不高,很难凸显丰富的生命在和谐的形式中。这也许与我们设计师对中、西文化认知深度不够有关。室内设计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总体动态是在接受西方文化时出现了中国传统、西方古夸与意识形态三方话语的紧张冲突,现在又迭加上市场经济热潮和市民文化对精英文化的冲击,导致了室内设计没有真正从模仿西式中突围而出,没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继承传统装饰文化方面,终因时代精神的迁移和文化心理结构的嬗变,利益至上等因素而面临话语失效的问题。

传统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装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成为一个独立的美学体系存在于装饰行业。设计师将面临着文化修养、价值重建的锤炼。学习西方也好,张扬时尚也好,我认为都必须掌握好中、西文化在交融互补中得到长进的哲理关系。西方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指从古希腊、希伯莱,古罗马、文艺复兴一直到现代和后现代的欧美文化;西方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地理概念,指不同于东方地域的欧美地区即发达的第一世界国家。这种概念含义的复杂性导致中国话语图景中的西方成为一个自由阐释的对象,并使学西方的中国知识界面对成堆的问题,如:百年中国学西方是学古希腊文明中的民主、科学精神呢?还是希伯莱文明的基督神学精神?是古罗马的法律精神呢?还是启蒙主义以来的理性精神?这些历史时态的西方文化精神全盘涌入中国,造成朦胧式的西方文化概念,加上室内设计界文化结构不全,设计内涵不深,导致了模糊的西方与遗忘的传统并存的境地。

传统环境艺术设计强调意境,它是设计之魂,核心是以人为本,内涵是彰显文化、传播文明、提升情操。

意境又是居室文化的最高境界。现代高端别墅装饰过份炫耀物质财富,豪华、奢侈成为层次高低的标杆。我们讲“彰显文化”,是指在做好空间六面体的功能设计上,力求把中国传统装饰文化移嫁其中,使之焕发生命的活力,达到人与装饰对话的境界。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壁间挂着无弦琴,案几堆典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类似这种意境时能培育一种纯美的居室雅趣,乃是一朵深植现实生活大地之花;我们讲“传播文明”,刻求设计能驾驭中西文化对现代构筑富裕生活带来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回应。现代科技引入居室,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传统装饰性陈设艺术则更能在文化背景下影响你的生活,诸如书画、瓷器、山石、屏障、玉砚、景泰蓝器皿、陶艺以及盆景等摆设,从大的整体设计方面讲,有经典的屏障隔断,玄关、多宝格、书架,博古架、漏窗等。当然,这些环境艺术都不是孤立的,它的存在意义是有机地搭配与创新而成就美的意境,使一个充满现代科技的空间里时时回荡传统文明的足音,让人感怀陈设文化给人愉悦,把物质的东西赋于生命的景致。比如,中国传统的漏窗在环境艺术中大有作为,其文化取向是能让人有听雨的文化心境:春雨绸缪,如琴如瑟;夏雨滂沱,如钟如鼓;秋雨萧素,如箫如弦;冬雨淅沥,如磬如铃。那么,何以在我们的设计中不体现在豪宅阳台落地玻璃窗台之间呢?我们谈“提升情操”与上述一脉相承,如书画、石头等类的摆设,设计理念也无不寄托着意境美之情。林语堂曾说过:“山峰的静默、伟大和永久,可说是中国人喜欢石头的原因”。展望之《居室雅趣》生动地写实了石文化对居室意境创造的功利,他说:“山,多情而又寂寞,这是它的真实性格、真实面目。多情指的是姿态万千,寂寞指的是内涵深邃。人们爱的就是这种姿态万千、内涵深邃的山。”一个性本爱自然者,想必以石为山,成就其乐观豁达的情操吧,这就是我们设计的真意。宗白华说:“美的人生是极强烈的情操在更强毅的善的意志统率之下。在和谐的秩序里面回旋着力量,满而不溢。希腊的雕像、建筑和诗歌以至希腊的人生与哲学不都是这样?这才是真正的有力的古典美。”我想我们倡导人居环境的传统文化,其意也在此中。

生活是室内环境设计创作的源泉。居室环境作为艺术来对待,其形与体都要把握好中国传统装饰文化所强调的“空灵”与“充实”。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不是有啥放啥,更不是满足世俗审美而去牵强附会。特别是对于高端别墅设计,设计师主导或引领着这样一个空间美学从内到外的健康文化走向。环境艺术设计要关注空间距离,现在有些豪宅设计堆满了装饰,处处有摆弄的痕迹。如一个客厅,大型沙发和酒橱酒柜占了很大面积,加上钢琴,音箱、电视机、立式空调机等,堂皇富丽,尤如宫廷,实在让人压抑。面对这样一个丰富的物质世界,室内设计师总要静下心智为创造空间之美而动情,设计师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让空间装饰物件在“距离”相错中得到无形而生形的画面效果。因为,各种摆设形成一定的距离后,各种装饰物体在孤立绝缘中又能自成有序,比如:客厅要有让人自由走动的空间,陈设饰物占据空间要满足人体活动功能。墙面挂饰要点到为止,且与生活情趣相吻。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人居环境诗文受到启迪;“从窗户看山水,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的条件下诞生的美景”;“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它们表述了心灵的距离之美,这种看似空灵的艺术境界却在距离中反而得到充实或真意。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篇10

【论文摘要】本文以传统美学理念为切入点,论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对中西方传统关学观念的传承,强调西方羡学观念的核在于形式论,而中国传统美学中,意境说、格调说和气韵说占主导。

1.传统美学观念

1.1表理论

美是一种直觉,直觉就是表现,纯粹的直觉获得纯粹的表现,直觉是具有特殊的目标知觉,是一般意志的实践转化为道德活动。因此,美既不是有用的,也不是愉悦的或者真善的。

1.2朦胧论

认为美是一种朦胧的清晰、模糊的明确、似是而非、不似之似、似而不似的直觉感受。美的理论是凭直觉中的感受,美中含有一定成份的真与善,但是美的事物特别是形式美,当美达到相对的审美标准时,具有一定虚假和丑恶成份的事物仍然觉得美。

1.3幻觉论

美是“观念的外观”("dasscheienederidee")。这一定义,部分是形而上学的,部分是实在主义的。美,依赖于这些第二性的质的组合,因此,美不能存在于外在世界真实的物理对象之中。

1.4精神分析论

弗洛伊德(freud)及其许多门徒初创并发展了精神分析美学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理的主要定义是怎样从永恒的“冲突”的观念出发,再进一步,这一压抑的行为又是怎样在无意识当中创造出一个观念相冲动的体系。这一体系,从人格的其他部分孤立出来,术语上称“情结”(complex)。

1.5体验论

近代科学美学创立者费希纳,把关于美的科学当作普通心理学的一个特殊领域,他所开创科研理论,是把实验的方法介绍到美学中来,就是一种“从下而上”("vonunten")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他用这一方法来代替旧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即“从上而下”("vonunten")的哲学方法。

1.6移情论

对于这一特别生动的美感经验—近年来多数哲学家都称之为移情(einfuhlung)—所作的还不够成功的解释,不是在《小宇宙》中找到的,而是在《德国美学史》中找到的。在这本书中,作者批评了赫尔德的极其类似的看法。在赫尔德方面,曾经以炽烈的想象的热情维护过内在生命的自由而又完整的表现。作者告诉我们,这一过程是建立在观念多样化的联想或回忆上面的。

1.7现象学论

只从事于现象("phanomene")的描述,只关心显现在知觉中的对象,而完全不管对它们在因果上的说明。它抓住对象本质的内在特性。“所采用的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中抓住每一个对象的一般特性。象这样所显示出来的事物的内在基本特征。

1.8完形心理学美学论

完形心理学美学是当代西方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他通过对音乐曲调的研究,认为音乐绝非仅仅是曲调音响的总和,音乐中的曲调旋律除了一系列的音响外还有别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格式塔特质”。

2.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对西方传统美学观的传承

2.1模仿说

古希腊美学家认为:艺术就是模仿自然。准确地说,就是艺术是模仿自然、社会和现实。依据模仿论的美学观,艺术品的审美判断标准就直接取决于模仿的真实与否,这样艺术家的创造力就大大削弱。

如今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很多设计作品就是这种对生活和现实的再现,特别体现的城市雕塑上。

2.2表现说

艺术表现论认为:艺术起源于情感表现,艺术的本质也在于情感的表现。

所谓艺术的表现论,主要指:艺术家作为个体感情的存在,强调艺术的目的仅仅只是表现个体独特的、微妙的、难以言说和不可重复的感性体验。而产生与人类心灵之中的情感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一种冲动,只能借助外在的形式把感情表达出来,成为可以观照,可以感受的东西。

2.3形式说

形式之于艺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艺术而言,反映现实生活也好,表现主观感情也好,都必须纳人一定的审美形式,才能成其为艺术。“艺术的形式性”就是认为形式构成了艺术之最根本的特征。

对形式的认识,后来逐渐发展为“有意味的形式”。

具体显现为:对称与均衡;反复与节奏;多样与统一。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通过对交通的组织、用地功能的分区、各种公共设施的配套、绿色环境的开发、街景形象的塑造、特色环境的创造、城市天际线的表现,把城市的各种环境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从形态、功能、人的行为心理等各个方面,使景观组群由无序变为有序,使城市的景观环境得以发展和完善。

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创作中必须把握好组织与被组织的关系,在制约中寻找自我,使设计师更客观地对待创作的客体,进人无模式的境界之中,再自由地走出来。这样创作出来的客体不会与其他的城市公共设计雷同,不会是随便从别处抄来,也不能随便搬到他处,而是“特定”环境中的特殊表现。

3.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美学观的传承

3.1意境说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观念。

意,指创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主观思想感情。

境,指创作者对客观形态的描绘与刻画。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写实,不是自然主义的描绘对象具体的形态,要求达到内在精神的神思,强调“似与不似之间”,现代画家齐白石说:“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象用在似与不似之内”。

当今,许多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继承了意境说美学特点,尤其是雕塑作品。

3.2格调说

中国传统美学往往强调“虚实相生”、“以简就繁”、“计白当黑,妙在无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城市公共设计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的对象是构成人类生存的空间,而产品设计创造的是空间中的要素。这就需要设计师对其进行总体的综合的规划与设计,首先要注意协调各对象之间的关系,协调各要素之间的虚与实,简与繁的关系。

3.3气韵说

气,本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念,指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韵,本指和谐的声音。气构成事物,韵则决定事物的雅与俗,高与低,美与丑。气韵,就是说,具有高雅气质的人才能做出高雅的艺术品。

中国古代美学重神而轻形,这种美学理念直接影响当代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雕塑和城市水体设计时,往往追求一种意境。如由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等单位合力完成的奥林匹克公园,主要创意是整个设计像荷花在荷塘中繁茂生长一样。运动员、裁判员和其他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好比被荷叶呵护的水中和水面上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中央的步行区域和必要的交通设施是关键。整个设计弱化了具体形态的描绘,极力营造出一种荷塘意境。

4.小结

本文重点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美学传承进行概述:

4.1以传统美学理念为切人点,首先阐述传统美学观念,解决什么是美?什么是美学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