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科技创新的问题与建议十篇科技创新的问题与建议十篇

科技创新的问题与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4:50

科技创新的问题与建议篇1

关键词:苏南现代化;无锡职教园;科技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5-0281-02

0引言

2013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规划所指苏南地区包括江苏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党的十精神和国务院要求,规划确立了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在无锡、常州建设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的要求。

无锡职教园是无锡市“十一五”规划的“五大中心”重点项目之一,园区位于无锡市区西部,园区总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规划居民10万,学生10万,总人口20万,是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集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科研、实训、文化、旅游、生态、居住、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职教园区,园区所在地钱桥街道与职教园区实行“街园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职教园的建设旨在立足于建立职业教育创新体系,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在无锡建设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的提出,为无锡职教园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新的更大的活力。无锡职教园区目前已入驻的中、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有: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无锡技师学院、无锡汽车工程学校、惠山职教中心、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无锡文化艺术学校和1个公共实训基地。据悉,无锡职教园自2005年开工建设以来,已累计投入65亿元,并一直致力于发展成为区域性国际职教中心。高等教育的发展最终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无锡职教园的建设在以锡西新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的前提下,应立足建立职业教育创新体系,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促进锡西新城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苏南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无锡职教园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无锡职教园区院校的科技创新提供借鉴,带动园区企业的科技创新,进而全面推动区域性社会经济的发展。

1苏南现代化形势下无锡职教园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

1.1园区院校开设专业与园区产业匹配度低。无锡职教园区产业主要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其中园区工业拥有近千家焊管、钢管及带钢企业,近年来,在锡兴集团、苏嘉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领下,逐渐形成中国带钢交易中心和钢管采购中心。园区服务业主要拥有钢材交易专业市场、高档汽车产业园和五洲国际装饰城,集仓储、物流、加工、咨询和市场推广为一体。而职教园区各级各类院校目前开设的专业主要以电信、经管、旅游、建筑和艺术大类为主。园区院校开设专业与园区产业匹配程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1.2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园区院校纵向课题申请非常困难,特别是国家、省部层面的课题非常难争取。以2013年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为例,面上项目公示资助405项,其中高职院校仅有7项,占1.73%;青年项目公示资助1000项,高职院校仅有3项,占0.30%。

1.3科研管理机制不灵活、不完善。目前,高职院校科研主要实行以课题组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由于课题组多为“小团队”,科研力量分散,难以形成跨专业、综合性的大成果,缺乏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也直接导致了高校科技成果就近转化数量少,院校助推园区产业能量没有得到有效释放。

1.4应用型拔尖科技领军人才严重缺乏。园区各院校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然而,高职和中职院校由于研究条件差、待遇低,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近年来,园区院校每年都有科研人员流出,并且以副高级以上职称科研骨干和技术后备力量流失为主。随着职业院校对科技发展的要求,学术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高素质人才更显得缺乏,阻碍了职教园区各院校的科技创新。

2政策建议

2.1提高职业院校专业和园区产业匹配度。利用园区电子信息教育资源优势,规划开建动漫、软件外包和创意类等高端产业基地,园区院校可以直接为各新兴产业提供具有创新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技术工人。另外,院校也可根据产业需求,为企业定向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可使园区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获得保证。

2.2拓宽科研经费来源。主要申请应面向厅市级应用课题,同时应积极立足园区企业,通过横向课题形式,解决企业生产实际中的问题,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2.3开展科研体制机制创新试点。选择一批研究基础扎实、条件较好的课题组,开展综合科技创新试点。园区、院校和行业企业三者结合,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4着力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吸引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创新型、应用型科技专家。二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园区职业院校科研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要求的收入分配与激励制度。三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与考核机制,扭转目前重论文数量轻生产应用,忽视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倾向。四是通过培养校际联合、校企联合等形式多样的攻关团队,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应用型科技创新组织方式。在“无锡建设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国家战略规划背景下,无锡职教园唯有加速观念转变,确立奋起直追的信念,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经验,结合院校科技创新实际和特点,扬长避短,才能在苏南现代化建设的新浪潮中得到长足发展,真正带动园区企业科技创新,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今年批复7个区域规划新经济版图成型[J].城市规划通讯,2009(22).

[2]国务院批准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J].城市规划通讯,2010(11).

科技创新的问题与建议篇2

>>农业科技创新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科技创新试述科技创新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作用同步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植保理念变革关于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路径探析浅议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我国农业科技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模式建议我国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我国农业科技组织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助推农业现代化简析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关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内涵拓展和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创新研究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才能适应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基于要素创新规则的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入世”:有益于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高布权.论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及其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功效[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9(5):522-526.

[3]谭霞.试述科技创新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作用[J].青年与社会,2014,1(2):261-262.

[4]以色列的沙漠农业[eB/oL].[2016-11-01].http://.cn.

[5]周铁军,石超,茅正芳.我国农业科技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甘肃农业,2008(1):30-31.

[6]宣锋,费广凡.浅议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J].甘肃农业,2011(1):36-37.

[7]顾瑞珍,胡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将突出重点加大投入[J].农村工作通讯,2009(13):41.

[8]国务院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eB/oL].(1989-11-27)[2016-11-01].http:///ziliao/2005-02/21/content_2600285.htm.

科技创新的问题与建议篇3

产学研合作是建立以企业为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新的增长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我区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为了不断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我局一方面深入园区,对区内企业进行了需求情况调查,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目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企业需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如技术、人才、项目等);三是企业需要科技部门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带着课题主动拜访市内各高等院校科研处和科研院所,积极寻求结合点,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请来与我区企业家面对面共商合作事宜。为使座谈会真正取得实效,让专家学者们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我们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向专家学者们出了七个方面的提纲供参考,分别是:①如何围绕我区支柱产业抓项目;②如何围绕推进科技创新抓项目;③如何围绕做强实力板快,提高工业园区的发展水平;④我区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的发展与定位;⑤高校与我区合作,建科研成果转化基地;⑥校企合作成功典型例子,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好的做法、建议;⑦清华科技园、北大科技园、浙大科技园、南大科技园建园的经验,本园有哪些好的做法、政策,如何吸引企业入驻园区。到目前为止我区已分别与南大、师大、财大等八所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区内25家企业与高等院校有46个项目的合作。9月份,我区举办了科技成果对接洽谈会,邀请了2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参加,会上有八家企业分别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同时省科技厅、市科技局将在昌东工业区共建**市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基地创建目的:整合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形成以科技成果转化集群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促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功能定位: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成果转化,创业服务,集科研开发、产学研为一体。建设内容:科技交流、科技培训、科技研发、成果展示、科技孵化、引进先进技术(中介平台服务)等六项。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小型企业做大做强,为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强新的动力,今年5月,我区成立了全省唯一一家县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区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中心以孵化企业、孵化技术、孵化人才为功能定位,以科技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主导,以科技中介服务为手段,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构建了一个民营科技企业落户、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型服务平台。为充分发挥创业服务中心的作用,切实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服务,我局正与南大、师大商谈,将在创业服务中心内设立南大科研室、师大科研室,针对性地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为加速创业服务中心的发展,我们还与深圳清华技术转移中心、深圳力合创投有限公司接洽,希望与之合作挂牌成立深圳清华大学技术转移服务基地,服务基地的主要职能是信息技术对接、技术转移嫁接等,充分运用他们的影响力,为我区传输更多的科技信息,整合科技资源,为我区有条件的企业融资、上市提供帮助。

总体而言,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通过专家咨询、技术转让、共建技术中心、共同研究开发、人才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推动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区产学研合作呈现四个特点:

科技创新的问题与建议篇4

第一、必须完善相关政策。这是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保障。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大力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着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我们制定实施了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政策。如,2008年即将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率为25%,而经认定的高技术企业税率为15%,小型微利企业税率为20%;允许企业加速研发仪器设备的折旧,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的税前扣除比例。

第二、必须加大资金扶持。资金缺乏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中央和部分省市政府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发挥了政府资金在创新投入中的引导作用。制定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办法,设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了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扶持力度。在深圳交易所开通中小企业板块、在北京中关村开展了证券公司股份转让系统和小企业集合发债的试点,完善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满足成长性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第三、必须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利用好多方面科技资源是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我们鼓励大学、科研机构和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科研设施,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产学研联合。鼓励各类科技中介机构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服务,现有1200多家生产力促进中心每年为约1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各类技术服务。支持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发。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我们组织实施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启动了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提高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

第四、必须加大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一些亚欧会议成员的成功实践表明,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提升中小企业技术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在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检测、研发、工业设计、污染集中治理等方面服务。从行业上看,仅纺织行业就在130多个生产集聚区推动了服装设计、面料开发、产品检测、市场信息等方面服务平台建设;从区域看,仅浙江省建立的工业设计中心、物流中心、营销中心、电镀中心、污水集中处理等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就超过100个。

第五、必须注重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本。人力资本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为了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我们把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放到了更加突出位置,自2003年以来,多方式、多渠道培训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近100万名,还连续组织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到清华大学等著名大学培训。我们积极改善创新环境,吸引大批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创业,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

科技创新的问题与建议篇5

为北京科技创新“出谋划策”

据了解,根据建设方案,首科院将围绕“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创新发展的核心引领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搭建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平台,探索服务和利用首都科技智力资源的体制机制。

其主要任务是,以事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为主线,围绕统筹首都科技智力资源的体制机制、促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科技北京”发展建设、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培养与使用等重大战略问题开展研究咨询。

为了更好地完成“身负”的重任,首科院将采取“小核心、大网络”的“联盟式”开放组织方式、建立“开放、竞争、流动、协作”的运行和管理机制这样一套先进的管理体系。为此,首科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是战略研究院的决策指导机构,共建单位为理事长单位,名誉理事长由北京市长担任,理事长由理事长单位相关领导同志轮流担任。在这套体系的指导下,首科院首任领导的阵容十分强大。首任理事长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同志担任,首届特邀顾问由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同志担任。理事会设秘书处,秘书长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要领导担任。首科院院长由理事会聘任。

筹建过程历时3年

首科院得以筹建,其实源自一次会议的契机。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介绍,2009年9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市政府推动高新技术在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应用情况报告时,建议市政府研究建立由我市和国家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首都科技创新协调机构。

为此,北京市科委会同相关部门经过调研、讨论,提出了由北京市和中央单位联合共建“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的筹建方案。在得到刘淇、郭金龙、杜德印等市领导对筹建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后,筹建工作正式启动。

在筹建过程中,首科院的建设理念得到了合作单位的认同。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等共建单位纷纷回函,一致支持并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32家理事单位也回函表示支持并参与共建首科院。

同时,首科院的依托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更是给予全力支持,党委书记刘川生亲自挂帅,副校长葛建平全程参与,相关部门协调落实,为首科院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提供了办公场所、相关设施和工作条件。

目前,筹备组已会同各方面专家共同研究制定了《首科院理事会章程(草案)》并已征得共建单位及各理事单位同意。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签订了具体承建协议,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首科院工作将逐步展开

科技创新的问题与建议篇6

一、整改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届六中和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加强科技行政管理和局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制度执行和督促检查的力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开展效能监察,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

二、整改措施

1、全面落实“*”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促进科技创新的40条政策意见,以此推动科技工作理念、方法、思路、手段的转变。

2、实施科技创新五大工程,即: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创新项目带动工程、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和创新环境优化工程;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

3、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完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扩充完善专家库,从指南、项目受理、专家评审、讨论立项、签订合同、组织实施、验收评价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达到了“规范程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水平”的预期效果。

4、完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操作规程,规范立项程序,执行计划主管处初审、计财处会商、监察室全程监督、局长办公会审定的立项制度。开展科技计划项目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估,为科技管理和行政决策提供有益借鉴,切实提高科技资源配置使用的效率和效益。

5、完善专家遴选办法和专家信用评价制度,发挥专家在科技管理决策中的咨询参谋作用,提高项目、奖项评审的质量和水平。

6、加大项目申报的培训力度,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强化部、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和立项争取工作。

7、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8、以科技项目为手段,扶贫帮困,促进新农村建设。

9、抓好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完善科教城和各类创业园区功能配置,吸引大院大所、研发机构的入驻,引进领军型科技人才来常创业创新。

10、建立市科技创新政策落实联席会议制度,推进政策的有效落实,调动全社会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加强对科技政策、法规与科技工作的宣讲、培训与协调落实。

11、进一步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加大资源整合、集成创新的力度,最大限度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

12、进一步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学习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须的现代科技、经济、法律知识。拓宽知识面,组织参加各类公务员能力培训,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和公共管理服务能力。

13、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处室间的协调配合,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

14、建立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认真实行责任分解、督促检查、评比考核制度,及时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或进行责任追究。

15、完善电子政务系统,改进技术创新网站,推进政务公开,突出权力运行的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和公示内容,多渠道向社会及时公开科技工作动态信息。及时科技政策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企业。

16、定期公示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建立政务公开台帐,及时反馈意见。

科技创新的问题与建议篇7

【关键词】科技金融

对于科技金融这一概念,学术界还没给出统一的定义。笔者知识有限,仅可从字面来看,简单地把它认为是科技产业和金融产业的创新性结合。科技金融作为我国创建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当今经济圈的核心热点,科技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而科技的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撑。二者相互推动相互促进,若将彼此完美结合,我相信这会把我国的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自从1983年开始就已经出现有关科技金融的研究文献,但数量一直都比较少。直至2006年,随着自主创新战略的确立与实施,科技和金融才逐渐成为热点话题,于是有关科技金融的文献出现大幅地增长。现国内已有很多学者或从理论上或从实证方面对科技金融这一新兴领域进行研究,各位学者、专家以及金融业人员、科研人士等不同领域地人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笔者通过翻阅大量相关资料,借鉴各位前辈的研究成果,对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结论进行综述,根据各位学者的研究分析结果,归纳总结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对策建议。

一、科技金融的定义或内涵

赵昌文(2009)将科技金融的概念界定为:科技金融是系列性的金融工具、政策、制度和服务等的极具创新性及系统性的安排,能够推动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成果的转化,是诸如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等的为科技、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支持的主体,和在科技创新投资、融资期间实施的行为及举办的活动一起构建的某一体系,是我国科技创新、金融体系的关键组分。此外他还在2014年我国首届中国科技金融年会中补充说到科技金融具有公共金融和商业金融双重属性。房汉廷(2010)则认为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它具有政策价值,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心丹、束兰根(2013)两位学者着眼于其他角度,认为科技金融是一种结合了金融、科技的创新平台,在全面整合、创新金融资源之后,将贯穿了整个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源配置、产品设计与服务安排提供给科技型企业,金融资源主要有担保、保险、创投、证券等,且提供的服务都是系统化的高效的和极具创新力的。徐玉莲(2012)将科技金融界定为:诸如政府、市场投资人员及金融机构等的金融资源主体将资本、金融支持政策、创新金融产品、金融配套服务等提供给市场中的创新主体,从而有效整合金融资本链和科技创新链,即为科技金融。胡苏迪(2012)等人认为科技金融是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金融政策以及金融工具的总和。王元(2014)提到科技金融并非独立于当前所形成的金融体系的一个部分,科技金融是一种探讨怎样更好的组合金融资源、创新要素的政策及制度安排。

二、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或出现的问题

许爱萍(2015)通过对京津冀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她认为这三地科技金融的投入强度、投入结构存在较大差距,并且三地的合作意识薄弱,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她所提出的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京津冀地区,而是全国普遍存在各地科技金融发展不平衡的情况。魏蓉蓉(2015)等人通过分析国内外科技金融发展现状指出,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存在管理分散、相关部门对其内涵的理解不全面、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不够深入、缺少专门的中介服务机构和科技金融复合人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我国科技金融更好更快地发展。寻舸(2015)从区域金融的视角出发,探究了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地区失衡,总的来说,中西部的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且科技金融的区域辐射和扩散效应较弱,各地区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联动和配合。徐玉莲和王玉冬(2011)等人也提出过相似的观点,只是他们的论证方法不同。徐玉莲等人是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并通过一系列计算,系统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内在联系。他们认为我国大多数省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协调度较低且与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差距。而肖泽磊(2011)等人通过对武汉市科技金融的研究发现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门槛高、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是阻碍武汉市科技金融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这种“武汉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困境的一个缩影。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除了存在以上问题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张明喜(2015)曾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实证分析了支持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财政配套机制。他指出,在科技金融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存在财政支持政策不稳定、政府投入有限、支持方式不完善等共性问题外,引导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风险补偿资金使用受限、科技金融基础设施较为滞后等原因也阻碍了我国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曹颢(2011)等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使用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分析了我国各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现状,研究发现: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不仅存在科技金融产出效率低的问题,而且金融体制与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之间还存在结构性矛盾。虽然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改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各界对科技金融这一领域的关注度和探索热情在递增,而且研究水平也在提高。

三、相关对策或建议

理论性研究方面,曲昭(2015)等学者通过对历年来有关科技金融的文献进行计量分类给出这样的建议: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科技金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理论、实践和政策3个主要方面进行全面的认识,同时政府也要加大科研投入,培养一批专门的科研人员,鼓励学者们进行研究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此外,他们还认为国家应该将政策的制定具体到地方,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区的困难。魏蓉蓉(2015)等人通过对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实况进行分析,他们认为要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应重点创新科技金融体制机制、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科技金融支撑平台,优化有关政策环境。许爱萍(2015)针对京津冀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金融支持,离不开顶层设计,在顶层设计的安排下,要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实现科技与金融的匹配互动。同时她还给出了以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构建三地工作协调机制,拓展银行服务网络,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融资互助联盟为主要内容的方案。许爱萍所给出的这些建议可为我国其他发展不平衡的地区提供借鉴。

实证方面,张明喜(2015)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研究结果,他提出应该加大政府投入,让财政支持方式多元化,完善扶持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并且健全引导基金绩效评价体系、规范基础制度建设等一系列建议。对于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度较低的问题,徐玉莲(2011)等人通过实证分析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度,认为各地政府应加强重视程度,并根据当地的发展情况制定差异化战略,强化当地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协调度。2014年,张玉喜(2015)等人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实证分析了我国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通过分析数据结果,他们得到了启示,认为要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首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缩小中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其次要加强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我国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风险;第三,为了科技金融在长期内能更好地发展,还应加快完善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和环境,完善科技金融机制体制和有关生态环境。寻舸(2015)从区域金融学的角度提出应该发展适应本地特色的科技金融,实施科技园区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各区域在科技金融上的合作,优化科技金融“软环境”,调整科技金融结构增强区域科技金融的内生发展机制等有关对策建议,促进我国科技金融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肇启伟,付剑峰,刘洪江.科技金融中的关键问题――中国科技金融2014年会综述[J].《管理世界》,2015(3).

[2]寻舸.区域金融学视角下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

[3]徐玉莲,王玉冬,林艳.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2).

[4]肖泽磊,韩顺法,易志高.我国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构建实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8).

[5]张明喜.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财政配套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

[6]曹颢,尤建新,卢锐,陈海洋.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3).

[7]潘瀚翔.无锡科技金融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南大学,2013.

[8]张玉喜,赵丽丽.中国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果――基于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2).

[9]房汉廷.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

[10]曲昭,丁遥张春博.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科技金融政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

[11]许爱萍.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科技金融支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9).

[12]魏蓉蓉,鲁继业.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模式研究――基于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视角[J].《财政金融》,2015.

[13]赵昌文.《科技金融》[m].科学出版社,2009.

[14]李心丹,束兰根.《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J].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科技创新的问题与建议篇8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对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市科技局局长___同志进行述职评议。上午,我们听取了___同志的述职报告和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康森受主任会议委托所作的关于市科技局局长___述职评议调查情况的报告,[找文章到文秘站()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并对两个报告进行了分组审议。下午,3位常委会委员分别汇总所在的3个小组的审议情况,进行了评议发言;常委会组成人员对___同志的履职情况进行了民主测评。之后,___同志作了表态发言。可以说,今天的评议会始终充满了民主、团结、鼓劲、务实的氛围,达到了预期目的。刚才,————副市长代表市政府就下一阶段的整改工作提出了要求。下面,我再讲3点意见:

一、本次述职评议的主要特点

对___局长开展述职评议是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年初确定并报经市委同意的一项重要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对此非常重视。主任会议为此多次进行研究,明确了评议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制订了评议工作的具体方案,成立了评议调查组,对评议工作作了周密部署和安排。综观这次述职评议工作,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评议调查深入细致。评议调查组分别与市科技局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直属单位负责人进行个别谈话,先后召开了区、县(市)科技部门和有关科研院所负责人座谈会,走访了省科技厅领导,并征询了市政府分管领导的意见。同时,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杭州日报》公告,设立热线电话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委托市审计局市科技局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由于调查工作形式多样、深入细致,了解和掌握的情况也比较全面、真实、准确,这为常委会评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评议内容重点突出。人大常委会述职评议工作以被评议对象履行职责、依法行政、执行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情况为重点。实践证明,确定这些重点,既符合客观实际,也便于把握和操作,更能达到推动工作的目的。在这次述职评议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突出和把握了这些重点,这为被评议对象有针对性地抓好整改,促使述职评议工作取得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评议发言求真务实。在分组审议和评议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宪法和法律负责、对述职干部负责的态度,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对___同志进行了评议发言。委员们的评议发言讲得非常好,一是内容充实,各有侧重,问题抓得准。二是观点鲜明,列举出实例和数据加以论证,很有说服力。三是态度诚恳,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客观公正。

市政府对这次评议工作也非常重视,给予了积极配合。沈坚副市长多次就配合搞好这次述职评议工作,对市科技局和___同志提出具体要求。市科技局在这次评议过程中,全力以赴、积极配合,对各项具体工作作了较为细致的安排。___同志本人对这次评议工作也认识到位、态度诚恳、准备充分。这些都为这次评议会取得良好效果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认真抓好整改工作

评议是手段,推进工作才是目的。述职评议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整改工作是否到位。刚才,委员们在评议发言中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___同志和科技局的履行职责、依法行政所取得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___同志和市科技局在优化创新环境,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重视农业、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创新能力建设,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区、县(市)的联系沟通,加强财务的监督管理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评议会后,市人大常委会将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整理,形成述职评议意见,向___同志反馈,并抄送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组织部。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做好评议意见整改落实的跟踪督查工作,适时听取整改情况报告,以切实推进市科技局的各项工作。

为了确保整改工作的落实,这里,我也对___同志和市科技局的整改工作提3点要求:一是要正确对待,高度重视。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评议中诚恳地指出了一些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之所以存在这些差距和不足,可能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有体制、职能等客观方面的原因。希望___同志和市科技局要从大局和积极的方面去理解和把握,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更多地从主观上、自身上分析原因,从工作中查找问题。二是要认真分析,制订措施。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评议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涉及工作内容的,也有涉及工作方法的;有存在于部门的,也有存在于个人的;有影响本部门的,也有事关大局的。___同志和市科技局对评议意见要分门别类,逐项梳理,认真研究,逐条落实。对马上能解决的问题要立即解决,该限期解决的要限期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和需要在今后工作中改进的,也要创造条件努力解决。三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改工作不能只顾眼前,只看到现实问题,只解决燃眉之急,满足于个别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要着眼长远,着眼于建立改进工作的长效机制。要把整改工作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市委

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有效推动市科技局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三、认真学习贯彻市科技创新大会暨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推进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

前不久,中共杭州市委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暨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总结“天堂硅谷”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我市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市科技局作为市政府科技工作的主管部门,一定要以这次___同志接受述职评议为新的起点,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决策部署上来,认真抓好相关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是要牢牢把握建设创新型城市这个总目标。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奋力推进。要切实把握好科技进步与支撑发展的关系,把突破重大科技问题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兴科技,提高城市竞争力。

二是要牢牢把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条主线。要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品牌为目标、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当前,要尽快实现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高校、科研单位的基础、骨干和引领作用,引进技术、消化技术及保护知识产权的促进作用,以及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的“四个到位”。

三是要牢牢把握培育创新型人才这个关键。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系列人才工作的政策,从工作、生活、待遇等各个方面努力营造适宜各类人才施展才智的最佳环境,广泛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杭创业发展。要把人才工作的重点放在使用上,放胆、放手、放心使用人才。

科技创新的问题与建议篇9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资源和科研力量条块分割,机构缺沟通,技术缺交流,项目缺合作,人、财、物缺整合;农科教、产学研联系不紧、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新品种和新技术难推广到位;农业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存在多头、重复、分散的问题。如何将农业科技资源整合起来,实现高效运作,各地纷纷采取不同措施,为实现“三农”的增产增效增收奠定坚实科技支撑。

山西:“五长”联席会议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平台

山西省政府动议实施的“三长”加“二长”组成的五长联席会,将统筹协调全省农业科技的各类资源,探索和实践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化运作,形成合力助力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平台的构建。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2010年9月28日,山西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确定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逐步建立涵盖全省,支撑和引领17个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实现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10个百分点的目标。该体系的建设,为解决农业科技资源和科研力量条块分割、农科教、产学研联系不紧、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但也存在专家来自农科教不同部门,体系运作机制不畅等问题。为此,山西结合本省实际,构建了首席专家负责产业技术体系,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家任副首席负责协调专家团队和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运作机制。

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之初,山西即酝酿实行农业厅厅长、农大校长、农科院院长“三长”联席会议制度,农业厅作为召集单位,召开联席会议,通过产业技术体系领导组和办公室形成一个高效的协调机制,把体系建设有效运转起来。2011年6月22日,该省召开“三长”联席会,确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技术推广为抓手,着力服务山西农民增收翻番终极目标的工作思路,并提出把“三长”联席会议制度扩大为三加二,把财政厅、科技厅也纳席会议单位,形成“五长”统筹全省农业科技资源的运作模式。由此形成全省农业科技资源统筹一盘棋,农业科技投入、科研技术团队、农业项目得以集中到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搭建的平台,实现高效运作,为实现“三农”的增产增效增收奠定坚实科技支撑。

四川成都:五年建成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运行机制

在2008年建立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009年开展“成都市统筹城乡科技推进行动”的基础上,成都市加大科技服务资源整合力度,2011年正式建设“成都统筹城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将全面整合四川省级相关信息平台、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信息化技术、科技人才、科技成果技术等资源优势,完成在成都市所有社区和行政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示范。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实现城市与农村的信息化无缝对接与服务。

综合平台的运作模式为“政府主导搭建,通过市场化手段开展增值服务”,与过去的网上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相比。目标是实现公共服务多元化、专业化、网络化发展,功能将由单一的农业生产技术、成果服务等延伸到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城乡互动、电子村务、数字化社区、远程教育、呼叫中心等增值服务中,最终成为成都城乡统筹信息服务的门户。平台的建设不仅对于深化成都市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科技公共服务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以此为依托还可尝试建立形成政府统筹、科技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运行机制,从而推动成都城乡统筹进程。

科技创新的问题与建议篇10

一、工作目标

以“强化服务解难题,提升效能促发展”为主题,以企业满意为标准,切实解决科技部门在服务企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扶助企业做优做强。

二、目标任务

将开展“问题解决月”活动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深化能力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努力形成支持发展、服务发展的浓厚氛围,为企业和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为加快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活动内容和步骤

(一)宣传发动(3月上旬)。成立“问题解决月”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会议,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形成全力。

(二)调研收集问题(3月中旬至6月底)。依据我局的职能,三个职能科室各为一个组,开展“走进企业、服务发展”工作,通过走访、座谈会、网站征集等形式,认真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深入查找本单位服务效率、工作作风和企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难题。综合计划科调研收集创新型城市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兴农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法规科调研收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科技服务科调研收集企业科技创新中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人才短缺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针对排查出的问题,迅速制定整改措施加以解决(收集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于6月底前报市优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