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普通家庭理财规划方案十篇普通家庭理财规划方案十篇

普通家庭理财规划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1:03

普通家庭理财规划方案篇1

家庭理财规划正越来越受到中国人的重视。所谓“家庭理财规划”,就是根据家庭的财务和生活目标对家庭资产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有效的管理、保障家庭财务安全、实现家庭资产增值、达成家庭生活目标、实现财务自由的过程。

理财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一个长期的财务目标。明确目标后,下一步是设计并实施理财方案。这需要注意几个方面,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风险的承受能力、财务目标实现的时间,以及不同投资理财工具的风险收益特征。在理财金字塔中,风险防范基金是基础,包括银行储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其次是家庭的债务,比如购房贷款等;再就是消费基金,包括购车、旅游、购房、教育等基金和日常的生活消费:之后考虑的是风险投资基金,包括股票期货、房地产、黄金和艺术品收藏等。最后是评估、调整理财方案。在财务计划制订之后,很有可能因为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需要随时对财务方案进行调整。

保险产品发展至今,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有商业保险中的保障财产或是人身的范畴,债务风险、财务消费风险和投资已经成为主流的主题。

债务风险的保护

对于这一点,在现在高房价、高贷款利率的背景下,很多人都很有感触。如何在每月高额月供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现金流?如何在意外或突发疾病的情况下继续还款?如何防止地震这样的巨灾影响自己的债务(按揭房贷)?这些问题,很多人都想过,但是都没有找到答案。在全面的理财规划中,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灵活使用保险产品未解决。

寿险保单的质押,是个非常灵活的解决现金流问题的方法。与申请个人无抵押贷款相比,它的手续简便很多。同时,对于意外情况或者是突发疾病造成的对于财务的冲击,都可以通过纯保障型的保险产品来化解,特别是现在部分健康保险产品已经有了医疗费用直接垫付的功能。而对于不可预测的巨灾对抵押物的影响,抵押贷款适用的保险产品完全可以全面覆盖这方面的损失。

除此之外,中国消费者逐渐开始重视由于债务所导致的信用风险。其中较为普遍的就是信用卡的还款。在成熟市场,信用卡还款保障计划是相当普遍的小额保险产品,覆盖了超过60%的信用卡持卡人。在长期的理财规划中,具有年金功能的保险产品还可以用来自动支付若干年后的贷款还款,使得现金流更易管理。

财务消费风险的转移

在日常的大额消费中常见的一个局面是,消费者在考虑购买支出的时候,尽量压低或者不考虑相应保险费用,从而达到减少总支出的目的。虽然通过这样的方法使购买的成本下降,但相应的消费成本却上升了,同时部分消费成本还是不可控的。而此类保险产品就可以抵消(或者说是对冲)消费成本。

对于这些大额消费,现在基本上都有相应的保险产品。例如,买车有车险,旅行有旅行险(申根条约部分国家签发签证时,对此有强制要求),买房有家居建筑或财产保险,留学有留学保险,等等。除此之外,这些产品都在逐渐从产品发展为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现在的海外旅行险,除了保障损失,还可以提供医疗救援、住院及转院的安排、海外住院的费用垫付等。对于部分消费者而言,此类产品看似绝对价值偏高,但其实相对于保障的对象本身的价值而言,价格并不高。所以,在计算此类消费成本的时候,都应该把这些成本考虑在内。

长期规划锁定收益

投资类的保险产品主要分为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资连接险。在如今这个高通胀的社会背景下,收益比较高的万能险和投资连接险已逐渐成为主流,其中投资连接险的高收益率和不同投资账户的免费自由转换,是最引人注意的特点。对于这些产品,在购买的时候,投资风险的明确是第一步。消费者需要明确自己在投资中的作用。例如,在万能险和投资连接险中,消费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自己转换账户。换句话说,保单持有人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投资风险。

普通家庭理财规划方案篇2

人的一生主要分为单身期(一般25岁以下)、家庭形成期(一般25~34岁)、家庭成长期(一般35~48岁)、家庭成熟期(一般49~60岁)、退休期(60岁以上)。各个时期收入支出的比重有所不同,财务安排自然也不相同。图1是美国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通过研究发现的一条关于净收入的规律。横坐标代表着年龄,纵坐标代表着净收入。净收入=总收入-支出。

可能由于我自己在进入这个行业时处于家庭形成期,而当我工作逐渐成熟后也迈进了家庭的成长期,与客户朋友们沟通得最多的就是成长期的规划内容。一般来说,人生不同阶段的需求重点有所不同,表1揭示了家庭各个时期的共性需求的侧重情况。

可以看出,在家庭成长期,无论是家庭责任、健康、教育、养老等都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每个方面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如何平衡几方面的安排呢?我们用案例来说明。

案例一

w先生在某国企任一般主管,爱人t女士在某单位任普通职员,年收入约12万元。在我与他们认识时这个家庭处于形成期,当时拥有的保障及投资情况如表2所示。

过了几年,w先生与t女士有了宝宝并进入了家庭成长期,现在宝宝已经1岁了,在与这个家庭沟通后完成了第一步的补充规划,现在已拥有的保障及投资情况如表3所示。

由于现金流的原因,教育等更多规划将在未来补充。

案例二

Z先生在某国企任中层,爱人L女士在某民企任高管、拥有股份,孩子7岁。见面之前L女士已认同保险在家庭理财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已为自己及家人投保了多份保险,当时拥有的保障及投资情况如表4所示。

这个家庭将来会在中学阶段就送孩子到国外学习,同时,L女士有提前退休的打算,也非常注重生活品质。我根据这个家庭的财务情况作了一些补充,现在已拥有的保障及投资情况如表5所示。

现在有关健康方面的规划还在继续补充当中。

案例三

L先生在某家相对稳定的企业工作,任职中层,有社保;爱人J女士从事销售工作,无社保;孩子已11岁了。在8年前已拥有的保障及投资情况如表6所示。

2008年我与这个家庭作了沟通,增加了教育、投资、养老计划、完善了意外保障,2010年又增加了重疾保障。该家庭2010年已拥有的保障及投资情况如表7所示。

普通家庭理财规划方案篇3

家庭理财(FamilyFinance)并不是一个新鲜词,简单地说就是开源节流、管理好您的钱(moneymanagement)。当今工薪阶层的家庭有一定的银行存款,还有可能买卖股票、债券,还可能给自己和家人买了保险。而在国外大部分人是请经验丰富的理财专家或顾问来替他们理财、节支开源。因为投资市场的变化和理财工具的复杂,使得理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人理智地选择了专家。在国外,理财个人理财服务(personalFinancialService,简称pFS)正在蓬勃兴起。

家庭理财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科学的运用多种投资理财工具结合、跨多边市场运作的综合性投资理财行为。家庭理财要求各类家庭,既要善于利用各类风险投资工具追逐高额的风险投资收益,又要善于运用各类避险工具的规避风险。

家庭理财服务市场直接受到个人金融资产分配的影响。在许多新兴国家和地区,很大一部分个人资产仍是银行存款,而不像经济发达地区个人资产主要投向股票和共同基金。在美国,存款只占到个人资产的17%,其它资产都放在共同基金、证券和人寿保险上;而在较不发达的亚洲国家,存款占到多达80%。个人理财服务意味着将部分财富从保守和低回报的存款,转移到相对具有风险和高回报的证券等。尤其当经济稳定、通胀和利益可预测的时候,消费者就更愿意投资。

二、家庭理财中,证券投资要注意的问题

人们总是将理财与投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投资”和“理财”并不是一回事,不能等同。投资是战术,关注的是如何“钱生钱”的问题。而理财是战略,理财即管理财富,理财的核心是合理分配资产和收入,以实现个人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目标。个人参与理财计划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更要考虑未来生活的保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财的内涵比仅仅关注“钱生钱”的个人投资更广泛。而投资只属于理财的一个子系统,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包括证券投资、不动产投资、教育投资、保险规划、退休规划、税务筹划、遗产规划等等。

因此,我们在追求投资收益的同时,更应注重人生的生涯规划、税务规划、风险管理规划等一系列的人生整体规划。应该根据自身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在充分考虑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进行分析规划。首先,按照设定的生活目标及自身的具体情况(包括家庭成员、收支情况、各类资产负债情况等)进行生活方案的设计,以达到创造财富、保存财富、转移财富的目的。其次,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分析,重点分析自身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财务情况以及自己对未来生活情况进行预测,经过分析后,制定符合自身的生活理财目标及规划。在以后的生活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变化不断修正理财方案的内容。

前几年股市的赚钱效应使得许多人对收益高的证券投资方式很感兴趣,往往不看风险只认收益。这潮流中,老年人可能把所有的养老金都投资于股市,却忽视了风险;期货、非法集资等让人趋之若鹜,结果有的人购买期货赔钱,有的人集资被骗等等。近些年,随着理财新品的不断推出,一哄而上的现象屡见不鲜,各家银行基金卖疯现象可见一斑。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普通工薪家庭已经有很强烈的证券投资欲望,但是由于股票市场的不完善,证券投资本身的高风险性,很多工薪投资者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常常受到损失。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理财意识仍处于非理性期,理财意识从最初主要所谓“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过日子”发展到了盲目跟风、追求“快速致富的秘诀”的阶段。古代司马迁认为,占用了一定量的资本,选择了谋生、经营的行业之后,能否经营得好,发财致富,还取决于经营者的聪明才智。他说:“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能者可以积累财富,无能者已有的财富也会散失。随着“金融经济”时代产生及发展,金融工具大量涌现,层出不穷,个人和家庭资产中证券金融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个人理财的需求在范围上不断扩展的同时在时间跨度上也开始扩展到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我们更应该理性的对待理财和证券投资,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背景、及个人不同生命的周期,从人生不同阶段和家庭资产合理配置的角度理性分析理财活动和进行证券投资。只有把证券投资纳入整个家庭理财的大系统中进行规划,才能使得工薪收入家庭在维持家庭必要开支的情况下,又能在高风险的证券市场获得一定的收益。

三、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证券投资策略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中,人的需求特点、收入、支出、风险承受能力与理财目标各不相同,证券投资理财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在实际家庭理财运作中,一个人一生中不同的年龄段,对投资组合的影响亦非常重要。通常我们可以分六大阶段来考虑。

阶段一、单身期:指从参加工作至结婚的时期,一般为2至5年。该时期经济收入比较低且花销大,是家庭未来资金积累期。

理财优先顺序:节财计划>资产增值计划>应急基金>购置住房。这个阶段的证券投资策略,如果工资水平比较高,可以适当投资证券市场,因为在这一阶段家庭负担不重,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所以如果能在股票市场获得高收益,为以后组建家庭打好基础。

阶段二、家庭形成期:指从结婚到新生儿诞生时期,一般为1至5年。这一时期是家庭的主要消费期。经济收入增加而且生活稳定,家庭已经有一定的财力和基本生活用品。为提高生活质量往往需要较大的家庭建设支出,如购买一些较高档的用品;贷款买房的家庭还须一笔较大开支——月供款。

理财优先顺序:购置住房>购置硬件>节财计划>应急基金。这一阶段证券投资策略应该较保守,可以购买些国债或货币性基金,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阶段三、家庭成长期:指从小孩出生直到上大学,一般为9至12年。在这一阶段,家庭成员不再增加,家庭成员的年龄都在增长,家庭的最大开支是保健医疗费、学前教育、智力开发费用。同时,随着子女的自理能力增强,父母精力充沛,又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投资经验,投资能力大大增强。

理财优先顺序:子女教育规划>资产增值管理>应急基金>特殊目标规划。在子女的教育投资和家庭开支还有剩余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中长期证券投资,购买成长性股票或基金都是不错的选择。

阶段四、子女大学教育期:指小孩上大学的这段时期,一般为4至7年。这一阶段子女的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猛增,财务上的负担通常比较繁重。

理财优先顺序为:子女教育规划>债务计划>资产增值规划>应急基金这个阶段生活开支比较大,证券投资应该注重流动性和安全性为主。

阶段五、家庭成熟期:指子女参加工作到家长退休为止这段时期,一般为15年左右。这一阶段里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经济状况都达到高峰状态,子女已完全自立,债务已逐渐减轻,理财的重点是扩大投资。

理财优先顺序:资产增值管理>养老规划>特殊目标规划>应急基金这个阶段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进行证券投资,不过也要为退休后的生活留出一定资金,避免投资失败影响晚年生活。

阶段六、退休期:指退休以后。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是安度晚年,投资和花费通常都趋于保守。

理财优先顺序:养老规划>遗产规划>应急基金>特殊目标规划。这个阶段证券投资应该减少或者不投资,最多购买些国债。因为老年人风险承受能力低,不能承受证券的高风险。

四、家庭资产配量过程中证券投资策略

目前对国内百姓而言保险、基金、债券、股票等产品中进行分配。由于这些投资产品的风险性、收益性不同,因此进行理财时,根据不同的年龄必须考虑投资组合的比例,不宜将所有的资金投入到单一品种内。对投资者而言,年龄越小,风险大的投资产品如股票可以多一点,但随着年龄的增加,风险性投资产品的投资比例应逐渐减少。在国外,有种观点是将财产四分法,主要分为不动产、现金、债券和股票。对于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投资组合,如25岁的话,理财师一般会建议这种组合:不动产占10%、现金占5%、债券占20%、股票占65%。

因此,我们需要确定自己阶段性的生活与投资目标,时刻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不断调整资产配置、选择相应的投资品种与投资比例。而不应盲从他人的理财行为。

家庭整体规划要注重长期效益。一些投资者受到利益驱动,只顾眼前的利益,不注重家庭长期利益,往往采取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短期行为,结果赔了个大出血。因此,家庭理财必须注重长期效益。通过理财对未来的长期整体计划,可以弄清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现在在何处(目前的家庭经济状况分析?)第二、是要到哪去(将来希望达到的经济目标?)第三、是如何到那里去(通过最恰当、最合适的方式实现这些目标?)通过对各个阶段家庭收支的合理有效支配,实现家庭资产最大化。同时,家庭理财也一定要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要合理划分高风险的投资(股票、期货、实业)和家庭基本生活保障(储蓄、保险、房产、教育),不要因短期内过度追求投资而影响家庭生活水准,造成家庭财务危机。

因此,投资人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和风险偏好,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投资取向及理财方式。多作一些长期规划,选择一些投资稳健的产品,因为只有根据年龄、收入状况和预期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分流存款,使之以不同形式组成个人或家庭资产,才是理财的最佳方式。

家庭在投资理财中,一定要善于把握经济规律,扬长避短,根据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考虑自身的资金实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选择何种投资方式,要从自己的经济实力出发,综合考虑自身的职业性质和知识素质。你手里只有数千元或者数万元钱,那只能选择一些投资少、收益稳定的投资项目,如、储蓄、炒股、国债等;而如果你手中有十万以上或数十万元钱,就可以考虑去购置房产,这样既可以居住,也可以用来实现保值、增值。

然而,现实中不少人对一种投资理念可能烂熟于心,那就是:“分散风险”“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处能赚钱。这也是眼下不少人奉行的理财之道。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不少投资者却走向反面,往往过分地分散风险,使得投资追踪困难或“分心乏力”,自身专业知识素质跟不上,造成分析不到位,最终导致预期收益降低甚至出现资产减值的危险。

又如,你是一名公务员,对上班时间有严格要求,你就不宜投身于股市;相反,如你具有一定的股票知识,信息也比较灵通,又有足够业余时间,就可以增加股市投资方式,因为投资股票尽管风险大,但收益也很大,是值得你伸手一试的。对于资金量较多的客户而言,有必要通过资产分散投资来规避风险;但对于资金不多的投资者而言,投资过于分散,收益可能不会达到最大化。具体操作时,建议集中资金投资于优势项目中,这样可能会使有限的资金产生的收益最大化。

由于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具体投资理财中,就应立足当前,注重长远。一般地说来,投资能获取收益,但工薪家庭不应该将自己的全部资产全都用于投资。

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工薪投资理财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可以说,如今个人投资理财正呈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发展的趋势。然而,由于每种投资方式和保值形态具有多重性,每个人的各自情况又有所不同,所以,工薪阶层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才能有益于个人资财的保值增值。在心态上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能激进亦不可太怯懦”,远离和,谨慎对待期货等投机型产品。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工薪家庭开始有了投资增值的想法。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投资成为普通工薪家庭的一个投资渠道,但是证券投资具有高风险性。工薪家庭不能独立的运作证券投资,而是要把证券投资纳入家庭整体理财规划的全局考虑。在不同的人生家庭阶段,需要实行不同的证券投资理财策略。

【关键词】:工薪阶层家庭理财证券投资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居民的财产总量和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居民投资理财的意愿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动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个人资产成倍增长,中国城市普通家庭有了更多的可任意支配收入。资金的剩余和积聚是居民产生理财需要的前提,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有了理财意识。然而,近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连续8次调低存款利率后,居民存款收益已经很低,公众都希望通过最优的储蓄和投资组合使日后生活有所保障。因此,理财需求开始升温。

参考文献:

[1]钱海波,《论人理财目标分析与资产结构设计》,《财会月刊》,2005,9。

[2]叶蓓,《个人理财的业务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特区经济》,2005,3。

[3]包纯正,《个人理财新探》,《农村金融研究》,2005,7。

[4]穆利,《这边风景独好—个人理财业务浅析》,《商业研究》,2005,10。

普通家庭理财规划方案篇4

2004年底的“儿童保育十年战略:家长的选择与儿童最好的开端”(aten-yearStrategyforChildcare–Choiceforparents,theBestStartforChildren)计划决定,中央政府设立“转型基金”(transformationFund)从2006年起每年资助地方政府12500万英镑,用于投资高质量可支付的学前保教事业,将3~4岁儿童免费学前教育服务时间从之前一年33周,每周12.5小时,在2006年之后延长至一年38周,并于2010年达到每周20小时,新建的3500个儿童中心,将保证每个社区的所有家庭均可享受学前教育与保育服务。[11]在这一背景下,英国现有的各类学前教育机构,正在以不同方式承担着向3~4岁幼儿提供免费学前教育的责任,具体形式包括:(1)所有确保开端儿童中心、保育学校和保育班、日托中心;(2)经过正规注册的学前班和游戏小组;(3)家长与学校协商基础上的一部分学校保育机构;(4)经过认证的属于“儿童保育员网络”一员的居家保姆。据2005年oeCD报告显示,英国对3~6岁幼儿学前教育服务的投入高达人均8452美元,高居所有oeCD国家之首。[12]截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英国3~4岁儿童的入园率已达94.5%。[13]单就英格兰地区,0~3岁幼儿接受正规学前服务的比例约为20%,该比率在3~4岁幼儿中高达96%,4~5岁幼儿则完全实现了100%的入园率。与此同时,一些地区开始将免费学前教育的权利继续向3岁以下儿童扩展,特别是扩展至贫困地区的2岁儿童。历届政府持续加大投入推动学前教育普及:美国美国的学前班(kindergarten)教育属于其学制系统中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美国实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学前班接收5岁儿童,旨在为入学做好准备。从1965年美国政府开始拨款启动“提前开端计划”(HeadStartproject),到《2007年改进提前开端计划法》(improvingHeadStartactof2007)重新授权,美国便一直致力于推动学前儿童教育的普及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政府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主动承担起学前教育的责任,开始大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化运动。联邦政府在1991年制订并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armenian2000:aneducationStrategy)中,正式把普及学前教育列为教育改革六大目标之首。1998-2003年期间,根据克林顿政府“幼儿教育五年计划”(Five-YearplanforearlyChildhoodeducation),美国政府将投资约200亿美元为超过200万的学前儿童提供服务。这一美国历史上最大一笔学前领域政府单项投资将使接受“早期提前开端计划”(earlyHeadStartproject)的婴儿和学步儿数量翻番,达到80000名。[15]之后,布什政府执政期间,《良好开端,聪明成长》(GoodStart,SmartGrowth)动议又提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将从2002年起每年至少拨款180亿美元,以帮助每一个幼儿家庭,特别是那些低收入家庭,获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16]2009年奥巴马上台伊始,提出了“0~5岁教育计划”(ZerotoFiveplan),据此计划联邦政府将每年拨款100亿美元资助各州普及学前教育,寄希望于借助该项目使每一儿童在幼年时期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在入学前得到充分的准备。[17]目前,美国各州公共托幼机构每周为幼儿提供2天或更多时间的免费教育,时间延续至1~2年不等。[18]2009-2010学年,美国公共托幼机构共计为129万幼儿提供学前教育服务,其中绝大部分幼儿年龄集中在3~4岁之间,仅4岁幼儿的人数就超过100万。截至2010年底,在州公共托幼机构以及联邦政府开端计划中接受学前教育的3岁和4岁幼儿,入学率分别为40%和14%。[19]随着对学前教育投入力度的持续加大,美国学前教育的免费范围会继续向4岁及以下幼儿延伸,即逐渐扩大至所有国家投资的托儿所(pre-kindergarten)教育。

倾斜性财政投入保重点:依托大型学前教育项目扶助弱势群体

教育起点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21]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将处境不利儿童作为财政投入的首要或主要对象。[22]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国家的倾斜性财政投入,都是以政府主导的大型学前教育计划为依托,通过补偿由于出生家庭和环境造成的“弱势”,使越来越多的弱势儿童为入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践行教育起点公平。(一)接受联邦政府直接拨款的提前开端计划:美国美国“提前开端计划”是美国政府启动的全国性大型学前教育项目,主要面向家庭收入低于联邦政府贫困线的3~5岁幼儿,旨在“为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提供学习性的环境,支持他们在语言、读写、数学、科学、社会性和情绪情感、艺术创造、身体运动技能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发展,为他们及其家庭提供健康、教育、营养、社会性等基于家庭需要的服务,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社会性和情绪情感的发展,提高入学准备。”[23]该项目由联邦政府直接拨款,将贫困家庭的4~5岁幼儿接收至公立学校附设的学前班,进行为期数月至一年的免费教育,以消除他们与其他儿童在入学前存在的差异。1994年,克林顿政府还特别把“提前开端”项目的教育对象从原来主要面向4~5岁学前儿童,向下延伸至来自贫困家庭的2岁幼小儿童,资助以家庭为中心场所的“早期提前开端计划”项目。[24]目前在美国的50个州内,有2637个“提前开端计划”和“早期提前开端计划”授权的服务机构,运作着18145个“提前开端计划中心”或“早期提前开端计划中心”(不包括居家保姆)和49038个相应班级。截至2009年,该计划惠及儿童已达2700万人。[25]除提前开端计划外,美国此类旨在扶助弱势儿童群体,推进教育公平的大型国家学前教育项目还包括“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ChildCareDevelopmentBlockGrant)、“贫困家庭临时援助计划”(temporaryassistanceforneedyFamily)、“平等起步家庭读写项目”(evenStartFamilyLiteracyprograms)、“儿童及成人关爱食物计划”(ChildandadultCareFoodprogram)、“残疾婴儿和学步儿早期干预计划”(theearlyinterventionprogramforinfantsandtoddlerswithDisabilities)等。以上所有项目均设有年度专项拨款,据最新美国学前幼儿保育与教育年度财政报告显示,单就2010财政年度,针对处境不利幼儿的财政拨款就超过了190亿美元。[26]正如《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noChildLeftBehindact)的立法宗旨所昭示的那样,当前美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基本原则之一即“促进弱势儿童群体的教育与发展,不让一个儿童落后”。(二)中央与地方财力合力推动的确保开端计划:英国英国“确保开端计划”(SureStart)是英国政府于1998年在英格兰地区最先发起的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的学前教育动议,其宗旨是优先扶持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家庭,投资未来,从儿童早期打破贫困循环。有别于英国之前的教育扶贫项目,该计划首先在贫困地区设立“确保开端地方项目”(SureStartLocalprogrammes),之后以此实体为依托,将该贫困地区项目覆盖范围内所有5岁以下幼儿,全部确定为服务对象,通过提供全面、整合式优质服务,促进幼儿和家庭的共同发展。在最贫困地区,幼儿家庭可享受每天至少10小时,一周5天,一年48周的早期学习与保育服务。[27]2006年之前,英国“确保开端计划”经费投入与美国“提前开端计划”性质相同,也是由中央政府负责。截至2006年,英国教育技能部共计为该项目投入48亿英镑之多,仅对“确保开端地方项目”和“确保开端儿童中心”(SureStartChildren’sCentres)的直接拨款额就达21亿英镑。[28]而从2006年4月起,“确保开端计划”的重心由“确保开端地方项目”逐步向“确保开端儿童中心”转变,除中央政府在2006-2008年期间承诺向地方政府专项拨款18亿英镑之外,[29]各地方政府须承担起更多责任,全面负责当地的儿童中心增建工作。此后,“确保开端计划”的财政预算额显著增加,以项目经费中占重要比例的“确保开端:早期教育供应和保育”的预算拨款为例,该部分2007-2008年度预算拨款的数额约为17.6亿英镑[30],大约是2003-2004年度预算拨款数额(约5.3亿英镑)[31]的3倍之多。截至目前,仅英格兰地区的儿童中心就已经从最初的524个,扩展至3600个,这意味着每一个社区都至少有一个儿童中心,有超过220万的处境不利幼儿及其家庭获得了相应的免费学前服务。[32]“确保开端计划”现已覆盖英国各地,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在内的所有地区的处境不利幼儿均有机会获得该项目的援助。(三)财政投入总量持续攀升的儿童综合发展服务计划:印度印度中央政府于1975年开始实施“儿童综合发展服务计划”(integratedChildDevelopmentService,简称iCDS),以综合服务的方式为学前儿童提供包括教育在内的相关服务,确保生活在农村、部落民族和贫民窟地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参与该项目的儿童及其家庭可以免费获得印度政府提供的相关综合,包括营养补充、免疫和健康检查、咨询服务、非正规幼儿教育,以及营养和健康教育。[33]该计划是由印度中央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各邦政府和中央直辖区的行政机关(StateGovernments/Utadministrations)负责项目执行。2006年之前,除营养补充项目投入由各邦政府利用当地资源独立负担外,其余所有项目的资金投入则完全依靠印度中央政府。而对于那些资源短缺的邦,中央政府同样负担起营养补充项目最多50%的资金投入。在2009-2010财政年度,印度政府首次调整了中央与地方在项目投入资金中的分配比例,由原先100%中央出资,转变为中央和邦政府目前90∶10的分担比例(除营养补充项目以外),以此增强项目的地方自主性。[34]由于受到印度政府的高度重视,“儿童综合发展服务计划”自设立以来,其财政投入总量在历个国家五年发展计划中一直呈不断攀升趋势:第八个五年计划(1992-1997)对该项目的投资仅为260亿卢比,到第十个五年计划(2002-2007)时投资已翻两番达到1039亿卢比[35],而到现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7-2012)期间,印度政府对该计划的预算额已高达4440亿卢比,[36]较之上一个五年投入又增加了3倍多。截至2010年12月31日,印度全国已批准通过了6719个iCDS项目;正在运行的儿童综合发展中心数量则多达1241749万个;“儿童综合发展服务计划”营养补充服务的受益儿童超过9180万人;参加非正规幼儿教育服务的儿童人数则超过3550万。

刚性立法保落实:保障学前教育投入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投入

预算是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第一步,那么通过立法加以明确和规定,便是保障学前教育投入最终得以有效贯彻执行的必要前提。[38]以下聚焦的主要国家均已建立起完整规范的财政投入预算制度,在年度财政预算中设有针对学前教育项目的专项财政预算,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程序,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进行预算编制和公布,为其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政基础和法治保障。(一)教育成文法兼具拨款法功能:美国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虽然是典型的以判例法占优势的英美法系国家,但与英国相同,在其教育领域仍由联邦政府颁布实施了多部成文法,并多以拨款法的实质形式出现,在对有关教育事务做出规定的同时,对相应的项目拨款程序、预算额度等事项也一并做出了规定。如著名的《提前开端法》(HeadStartact)便是例证。1981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提前开端法》,对“提前开端计划”的预算拨款额、款项使用细则、提前开端机构的职能作用均做了明确说明,此外对项目申请人资格、教师聘用和技术培训、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估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要求。[39]为不断提高“提前开端计划”的质量,美国国会分别于1994年、1998年、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先后五次颁布立法修正案。2007年由布什政府最新通过的《提前开端法》修正内容主要涉及:(1)再度增加财政预算拨款,这也是历年修正案的核心内容;(2)扩大援助受惠面;(3)提高教师专业素质。[40]在《提前开端法》的保障下,联邦政府负责主要经费投入,州政府负责配套经费支持,其财政投入从1965年的9640万美元上升至2008年的近69亿美元[41],到2010年其预算更是超过了72亿美元。[42]此外,为促进各州儿童保育服务的开展,特别是提高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早期看护与教育,美国国会还分别于1990年和2005年通过了《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ChildCareandDevelopmentBlockGrantact)和《儿童保育法案》(CaringforChildrenact)。依照《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规定,2006-2010年期间联邦政府每个财政年度拨款29.17亿美元[43];《儿童保育法案》则规定2005财政年度首次拨款21亿美元,此后每年增加2亿美元,2010年达到31亿美元。[44]2002年,联邦政府在《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noChildLeftBehindact)法案中,增加了针对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优先”(earlyReadingFirst)计划在内的多个学前教育项目的预算拨款。之后,许多州纷纷在《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的基础上,制定了各州相应法律,明确州政府作为宏观调控主体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与作用。(二)《预算拨款法》保障学前教育预算单列:英国英国有关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同样具有严格而规范的预算制度,并以《预算拨款法》(appropriationact)予以法律保障和执行。《预算拨款法》规定的预算项目中与学前教育直接相关的预算项主要有三大部分:教育部预算、教师养老金计划预算、教育标准局预算,每个部分中有进一步细化的项目说明。其中对于学前教育的投入主要由儿童、学校和家庭部负责(原教育和技能部),主要包括3大项拨款,分别是通过“为每个人创造机会来发展他们的学习、实现每个人最大的潜能以及在教育标准和技能水平上达到优秀来创建一个充满经济竞争力和融合的社会”、“通过确保开端、早期教育供应和保育来促进婴儿和幼儿的身体、智力和社会性的发展”以及“借助儿童基金,通过帮助弱势儿童、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应对儿童贫困和社会排斥现象,以打破机会剥夺与弱势地位之间的恶性循环(主要针对5~13岁儿童)”。[45]其中“确保开端、早期教育供应和保育”拨款便是学前教育预算的专门单列预算,拨款法案对这一部分预算拨款的主要用途进行了详细说明,即主要用于支持婴幼儿的身体、智力和社会性发展。拨款法每年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近年来,各单项预算拨款数额均逐年增加,以对“确保开端、早期教育供应和保育”的预算拨款为例,2007-2008年度预算拨款的数额约为17.6亿英镑[46],大约是2003-2004年度预算拨款数额(约5.3亿英镑)[47]的3倍多。财政专项预算为英国“确保开端”项目及整个英国学前教育与保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法可依的财政保障。(三)通过儿童财政总预算明确学前教育子预算:印度印度学前教育财政预算作为“儿童财政预算”一个组成部分,由多个部门协力规划实施。“儿童财政预算”是一综合性预算项目,由儿童健康、儿童发展、儿童保护与儿童教育四项子预算组成,其中儿童教育是“儿童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份额也最大。以2007-2008财政年度为例,印度用于儿童教育的财政预算占“儿童财政预算”总额的72%,是其他三项子预算总额的约2.6倍。[48]而在“儿童教育”子项预算中又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印度学前教育项目的运转,其中最主要是公立学前教育项目,包括“儿童综合发展服务计划”和“托儿所计划”,每个财政年度均有相应的专门中央财政预算,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保障其贯彻执行。[49]以“儿童综合发展服务计划”为例,每年印度政府对该项目的财政预算又进一步细分为用于日常机构运转的经常性项目预算,以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设备与家具购置及更新等非常规项目预算。参与该项预算的投入部门不仅包括妇女儿童发展部,还包括了人力资源开发部、健康与家庭福利部、劳动部、社会公正与授权部、青年事务与体育部,以及部落事务部等多个国家政府部门。[50]正是由于财政预算中清晰的权责划分,才使得上述相关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得以保障,并最终促成了项目的成功运作。

普通家庭理财规划方案篇5

案例分析

岳先生家庭的财务状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部分人群已步入家庭成长期,家庭收入相对稳定,支出也较为固定。近期理财目标主要集中在保险规划、子女教育金规划和换房规划上,远期目标就是退休规划。其他目标,诸如自身再教育、换车等,要求很少。

目前,岳先生正处于事业稳定期,夫妻二人收入来源稳定、家庭负债很少、突发性开支不多,并且有一定的积蓄,可以初步判断其风险承受能力较强;通过制定合理的理财规划和投资组合可以达到长期、较高的收益。

岳先生家理财方面的问题主要在于:日常支出过多,每年仅能储蓄4000元,资产主要定期储蓄的形式存在,投资收益过低。

岳先生夫妻二人都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他们共同承担着子女教育、赡养老人、自己养老等很多的责任,如果夫妻双方任何一人出现意外,都会导致家庭收入大幅下降,而生活支出费用居高不下,同时,在事业的稳定上升期,需要在社会交际上投入较多的精力和财力。

针对以上特点,在理财规划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岳先生夫妻二人首先要重视保险问题,以保证人身安全与金融补偿有效挂钩;其次,控制日常支出,如果不对偶然支出加以注意,容易造成资产数量的下降;最后,一旦确定了理财方案就要坚决执行,不要因为种种原因延缓执行,因为延缓执行会导致多项理财目标难以顺利实现。

理财目标

目前,岳先生的理财目标按顺序应有以下三类:

第一,保险规划:理财目标每人每年交保费5000元。岳先生和妻子现在都需要尽快购买健康和意外保险,以增加对未来生活的保障。

以目前该家庭的工资水平来讲,每人需要有保额为20万元左右的保险。建议购买均衡费率的分红型保险,不丧失现金价值,能够保证每年保费不会因为年龄的增大而递增,而且可以为养老提供一笔可靠的资金,保费每人每年大约5000元。

第二,子女教育规划:理财目标是为孩子准备大学教育金,4年共需32万元。

岳先生和妻子希望4年后将孩子送出国读大学,现在国外大学一年学费加生活费基本为人民币10万元左右,预计4年后,孩子出国学习一年需要花费大约8万元人民币,4年共需32万元。

第三,再购房目标:理财目标是总价为70万元的二手房,岳先生希望再购买一套住房,可以将现有住房出租,或将其卖掉。目前看好的住房总价为70万元。

具体方案

由于儿子大学毕业后,岳先生和妻子应该在50岁左右,还有约10年时间可以继续积累财富,而且儿子毕业后,每年家庭开支将锐减到7万元左右,这时,儿子的收入也可以促使岳先生的家庭资产在短时间内达到快速增长。因此,暂不考虑岳先生的养老目标,目前现有资金可全部用于以上理财目标的实现。

理财方案制定期间为:从现在起到儿子大学毕业,共8年时间。

具体方案:岳先生目前可用资产为30万元,保险目标的实现需要8万元,子女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32万元,总计40万元。

现有资产需要在8年时间内实现增值33%,平均每年约为4%的增长率。由于第5年将有大量现金支出,而且岳先生一家需要留出3个月的紧急备用金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平均收益率预计为6%左右。

紧急备用金为2.65万元,可投入活期存款,其余货币资金投入到获取年收益率为6%的投资产品组合上。8年后,岳先生能剩下4.5万元可用资金,在此基础上,可利用近10年的黄金期(一家三口都有工作)快速积攒财富,实现养老计划。由于岳先生和妻子刚刚40岁左右,可以承担更高一些的投资风险,建议适当选择更为积极的投资产品,以提高投资收益率,加速自有资产的积累。

建议投资产品组合以基金和国债为主,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为辅。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很难达到该方案的投资收益率6%,而基金在满足收益率的前提下,同时也可以保证资产的流动性。

岳先生投资时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投资组合多样化,也就是不能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分散可以降低风险;

二、保持投资资产有较长的投资期限,一般来讲,投资时间越长,收益越能保证稳定增长;

普通家庭理财规划方案篇6

成就“财女”的第一步:控制消费欲望

要下大勇气将自己资产的一部分“冻结”,使其难以变现。首先,可以到银行开立一个零存整取账户,每月强制储蓄1/4-1/3的工资。工作繁忙者可授权给银行,只要工资存折的金额达到一定数额,银行便可自动将其转为定期存款。其次,选择基金定投也能帮助女性在每月的固定日期把预定金额自动转成基金份额,实现“积少成多”的财富梦想。想要修炼成“财女”,控制消费欲望,学会攒钱,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成就“财女”的第二步:心动不如行动

作家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台湾畅销书作家刘忆如在《想成财女,要趁早!》书中也认为,理财需要及早动手,她说:20几岁是人生的关键期,如果不规划自己的财富,到了30几岁就晚了。在这本书中,作者刘忆如从她身边的故事谈论生活智慧、理财窍门,教你改变会让你变穷的习惯、合理投资、用健康持续你拥有的一切、规划幸福蓝图,不要小看这些简单实用的致富配方,它们会让你在以后的人生中决定“自己将成为拥有什么条件的人。”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财女”,就要从现在开始拿起理财的武器。

成就“财女”的第三步:做好理财规划

理财首先要进行规划,包括目标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消费规划,也就是你的收入和未来的支出。据有关研究表明,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中等投资报酬率作为标准来衡量,至少要准备200万的金融净资产才能保证你退休后,享受到一个中等水平的生活;而当前在中国一个普通城市,抚育一个孩子到成年需要花费大约49万元人民币。因此,你在职业生涯规划和消费规划中,要准备充足的资金来保证今后理财目标的实现,一般科学匡算,一个工薪阶层每个月的节流应占其收入的30%以上,也就是说即时消费不应该超过70%的比例。

成就“财女”的第四步:明确理财目标

理财目标要越明确越好。“想要存够钱去旅行”,制定这样的理财目标太模糊,最好是这样:“今年12月份去一趟欧洲旅行,预计花费3万元。”当年的投资理财规划就需要围绕这个目标而展开。当然,确定短期的理财目标的同时,也需要确定一个长期的、细化的理财目标,比如说,用5年左右的时间买一套房子;还有更进一步就是,到退休的时候,要攒够一定数目的养老金。只有确立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当然了,理财目标需要切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实施,忌讳好高骛远,比如作为工薪阶层,奢望拿出收入的80%以上的资金去炒股,奢望年回报率超过80%或者更高,如果你不是专业投资人就很难达到这样的投资收益率,没有什么可操作性的目标,无异于痴人说梦。

成就“财女”的第五步:合理配置投资

善于理财的“财女”,往往将投资资金合理配置在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股票、基金、黄金、首饰等各类资产中。专家建议女士们,先理清家庭资产,对自己的家庭财务状况做到了如指掌;随后,测试一下自己的风险偏好类型;再根据自己的理财观念、专业知识、资产多寡以及当前的理财市场状况,设定理财目标;最后付诸行动。

成就“财女”的第六步:严格实施理财方案

制定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案,就要赶快行动起来,按照理财方案的行动步骤一步一步执行。当然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财富的积累,以及个人收入的增加等情况,还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理财方案。

普通家庭理财规划方案篇7

论文摘要:巴西的非缴费和政府主导型农村养老金计划,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提供了有益借鉴。综合考量巴西的成功经验和中国大部分农村经济欠发达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家庭保障+土地保障+’零支柱夕,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并且实现政府在“新农保”中制度安排、财政政策以及行政管理上的责任回归,是一项积极而有效的政策选择。

一、引言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和经济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和农业经济在整个人口结构与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2007年巴西农业人口354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3%。农业劳动力1150万,占劳动力总数的22%。2007一2008年度巴西农业总产值245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00年11月,我国总人口12.95亿人。其中,农村人口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城乡贫富差距方面,1970年巴西城市家庭平均年收人为28669克鲁扎多,而农村家庭平均年收人为7569克鲁扎多,两者比值为3.73:l。2004年,巴西10%的富人占有近一半(46.8010)的国民收人,而40%的贫困人口仅占有国民收人的10.2%。中国的城乡贫富差距1983年为1.82:1,2008年上升为3.31:1因此,从农业人口数量多和城乡贫富差距较大来看,同为“金砖四国”的发展中国家,中、巴两国有着极其相似的境遇。此外,两国在国民经济基础、社会政策发展态势等方面也有着颇多的类似之处。在农村养老保障的政策设计方面,巴西坚持非缴费和政府主导的原则,而中国在《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也强调要发挥其它养老方式的特定功能,强化政府在财政、制度、管理方面的责任。因而,选择巴西的农村养老金计划作为考察对象,能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

巴西在1971年实施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由1988年新宪法的制度调整,形成了目前非缴费、政府主导的农村养老金计划。中国则以1992年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基本方案》)为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标志。但是,从1998年起,这一制度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作困难等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参保率从1998年的8025万人和22.8%降到2006年的5374万人和16.5%。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这项惠农政策并没有唤起农民的持续热情,被称为“旧农保”的首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践也在惨淡经营中日渐衰微。2009年,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施以养老保险的政策保障。决定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到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指导意见》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

通过对巴西农村养老金计划的研究,本文认为至少在以下两方面可以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制度设计提供政策借鉴。首先,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村还较为贫穷,让全体农民以参加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型养老保险作为养老的主要方式,具有较大的不现实性。所以,应建立一个非缴费型的“零支柱”模式,由政府承担主要供款责任,解决因贫困而无法参加缴费型养老保险农民的生存问题。同时,充分重视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在解决农民养老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出一个“家庭保障+土地保障+零支柱声,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其次,在目前大力推进的“新农保”中,应重新确立政府的主导地位,实现政府在制度建设、财政政策和行政管理中的责任回归。

二、巴西非缴费型农村养老金计划释读

20世纪20年代初,为缓和劳资冲突,巴西政府在国有企业和较大型的私有企业中按行业建立了退休和抚恤金制度,通过碎片化的制度安排,基本解决了有雇主职工的退休养老保障问题。但是,这些制度始终没有涉及到农村劳动者的养老保障问题。直至1971年,巴西军政府才颁布第11号补充法,制定了“救助农村劳动者计划”,将农村劳动者纳人到社会保险体系中。巴西农村养老金计划一开始就采取了被称为“特殊的养老保险”政策,即为农民提供保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救助养老金。1974年,政府再次颁布法令,规定无论农民是否交纳过社会保险金,政府每月都会发给相当于最低工资一定比例的生活费。川至此,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的非缴费型农村养老金计划得以确立和实施。即使在上世纪80年代末社会保障私有化改革席卷拉丁美洲的大环境下,巴西也没有放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非缴费特征。

巴西农村养老金计划在规制方面也是不断调整的。1971年的初始制度中,保障对象是农村男65岁以上、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寡人口。养老金领取者需出示一个和城市职工缴费年限相同的参加农业劳动年限的证明,并接受当地政府部门的“家计调查”,作为是否符合领取养老金的条件。当时规定,养老金的直接领取人仅限为家庭中的“户主”,也就是说即使老年人配偶尚在,而且符合领取养老金的条件,也只能有一人享受此待遇。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也十分低下,仅相当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1/2,寡妇领取的养老金更少,仅为最低工资水平的1/3。资金筹集方面,除国家财政拨款外,还包括农产品初次买卖价格中2.1%的缴费,并且要求城镇雇主缴纳3%的工薪附加税,作为农村养老金计划的资金来源。虽然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城镇雇主缴费较高、领取者局限在“户主”等,但这一养老金计划的实施效果非常明显,在20世纪70年代末,每月大约有80多万人领取养老金,大大缓减了农村老年贫困者的养老问题。

1988年,巴西新宪法对农村养老金计划做出了新的规定。新宪法中再次强调了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主导责任,并且把国家为农村家庭提供经济保障作为一项重要原则予以确立。新宪法规定,养老金的领取对象扩大到配偶,也就是由过去仅仅“户主”领取扩展为夫妻二人共同领取,这对改善老年生活具有实质性的意义。领取年龄方面,由原来的男65岁、女60岁,调整为男60岁、女55岁,充分显示了政府对农村劳动者的关怀与照顾。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村养老金领取者统一享受等同于当地最低工资的待遇水平,废止此前1/2,1/3的低水平限制。在农村养老金计划的缴费和给付方面,新制度并不要求农民自己缴费,而要求农产品的第一个买者向社会保障机构缴纳商品价格2.2%的税收。领取养老金的条件为有从事农业劳动的年限记录,并且农业劳动时间与城市工人最低缴费年限相同。由于工作年限数据库在农村地区建立比较困难,因此,农业劳动年限由农业用地记录、农产品售卖情况记录或农业劳动者工会证明等方式来确定。

由此可见,巴西农村养老金计划彰显着政府主导性和非缴费性,而且待遇水平和覆盖面都在逐步提升。近年来,巴西在农村养老金计划中又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例如,为扩大覆盖面并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农村居民,新制度提出要建立农村劳动力的纪录花名册,内容包括该农民的家庭成员数、收人水平、主要家庭开支等,目的就是清除那些潜在的受益者,找出那些真正的低收人者,探索合适的“进人—退出”机制。同时,进行了积极的制度整合。政府主张并积极支持协会、贸易联盟和自我雇用者、国内服务人员、农民之间的合作。如果这些措施实施无效,就由社会保险机构或政府建立一项公共措施来提供稳定的缴费制度和财政补助。

巴西农村养老金计划的实施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其对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和老年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作用,领取养老金范围的扩大也大大改善了农村的贫困状况。而且,其对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也有重要意义。因为,农村有了非缴费型的养老金计划对于那些在城市打工的农村劳动者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从另一个侧面鼓励了他们回乡创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非缴费型的养老金计划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就是政府财政负担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筹资问题必然影响到制度的实际效果和可持续性。但是,其非缴费性和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的理念与做法,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构建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三、我国非缴费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构建

为老年群体提供非缴费型养老金计划可追溯到19世纪晚期,1891年丹麦政府引人了由地方政府管理的收人测试计划,对象为60岁以上的贫困老人。1897年,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中有1/4接受到老年养老金给付。在其后二十年间,新西兰(1898年)、澳大利亚(1908年)和瑞典(1913年)都引人了体现其自身特色的非纳费型老年养老金计划。〔吕〕基于我国绝大多数农村经济欠发达的实际情况,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也应以非缴费为原则,在农村构建一个“家庭保障+土地保障+零支柱”的养老模式。

(一)家庭保障功能的提升

家庭养老保障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得家庭既是生产单位也是消费单位,在养老方式选择方面人们也依赖于家庭,家庭一直担负着赡养老人的重要职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家庭规模经历了从“大型家庭”到“小型家庭”的演变,但家庭养老作为家庭的一种基本职能并没有被完全取代,变化着的只是传统的家庭养老向现代的家庭养老的方式转换。一份来自农村地区养老意愿调查资料显示,从青年人的养老保障方式来看,77.2%的青年人希望将来依靠子女养老,10.4%的青年人希望利用年轻时的积累养老,而青年人中仅有0.8%希望将来依靠社会养老保险养老;从青年人希望的养老地点来看,94%的青年人希望在家中养老,仅有2.1%的青年人希望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从青年人所希望养老的照料者来看,51.8%的青年人希望将来由子女照料自己,33.8%的青年人希望将来自己照料自己。另一项调查也表明,目前99.5%的农村老人居住在家庭中,99%的农村老人生活费来源和生活照料主要依靠家庭,农村老人的生活和交往以家庭为主,半数以上的农民把养老保障的希望寄托在家庭上。此外,农村地区由于信息不通畅以及与外界接触较少,所以对于农村老人来说,他们的精神活动与精神需求的满足只能与家庭成员联系在一起。因此,家庭养老保障在当代农村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土地保障功能的强化

土地是农民天然的生产资料,以家庭保障为主的养老方式必然要求强化土地保障的功能。因为,农民作为生产者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可以把收人来源作为养老的资金需求。而且,当老人没有劳动能力或者不愿意劳动时,也可以把土地转包给其他人耕种,来换取养老资金。遇有征地或土地被占用时,农民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补偿作为养老资金。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保障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例如,耕地面积数量递减,越来越难以承担广大农民的养老需求;农资价格的上涨使得农业经营的绝对收益越来越低,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种地亏本,大大打击了农民从事农业劳动的积极性。基于土地保障在农村养老中的重要地位,政府必须通过多种措施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强化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第一,通过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和比较利益水平,提升土地的保障能力。第二,积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和加工增值程度,同时,改善政府对农业的调控方式,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支持。第三,积极鼓励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使土地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将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以股份的形式界定给农民,农民可按股分红。此外,各地应尽快建立与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使土地通过反租倒包、转包、租赁、土地产权人股、大户托管等形式,合理有偿地流转起来,使农民从土地上获取更多养老支持。通过以上政策措施,让农民从土地上得到更多的回报,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三)“零支柱”的政策设计

“零支柱”是世界银行在1994年提出养老保险三支柱模式的基础上,经过长达10年的调研于2005年底在其报告《21世纪的老年收人保障—养老金制度改革国际比较》上提出来的一个全新概念,意指建立在非缴费基础上,由政府提供最低水平的养老金待遇。它主要是从社会保障公平性和普惠性角度出发,认为作为一个合法的公民,其有权从国家那里得到最低的生活保障,以实现老有所养。可喜的是《指导意见》规定,对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这就是一种普惠型的“零支柱”养老保障模式。但是“零支柱”的筹资模式有待进一步探讨与研究,本文认为这一资金来源必须是国家财政专项拨款。虽然,在《指导意见》的基金筹集部分做出如下规定:“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但是,考虑到国家财政供款的压力,这个“零支柱”的资金来源还应该更加广泛、更加稳固。本文认为,鉴于其完全财政拨款的性质,可以考虑与民政部门负责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整合,在筹资方面探寻相关制度的配合与支持。通过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结合,可以缓减国家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上的财政压力。而且,“零支柱”的待遇标准也不宜定的太高,应定位为“保基本”的最低保障养老金。

四、政府在我国“新农保”中的责任回归

我国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上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就是2009年试点运行的“新农保”。这一制度将成为我国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的最终渠道。从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社会保险要遵循责任分担的原则,但政府必须在这一制度中承担主要责任。在巴西农村养老金计划的实践中,政府担当了从制度制定者到组织实施者再到资金提供者等多种重要角色。通过这些政策举措,不仅缩小了城乡贫富差距,而且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对我国来说,与“旧农保”中政府责任缺失相比,“新农保”实施中政府必须在行政管理、财政政策、制度安排等方面实现责任回归。

(一)强化政府的行政责任

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行政责任包括:建立相关制度以及对制度的实施进行管理和对制度的过程进行监督。制度建设方面,巴西通过1970年代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再经由1988年新宪法的相关条款,最终建成较为成熟的农村养老金计划。纵观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也都是在经济水平发展到较高程度,后于城市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而建立起来的。我国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1992年的((基本方案》和2009年的《指导意见》则标志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与重启。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与监督既包括经办管理也包括基金管理与基金监督。经办管理方面,《指导意见》就农民参保缴费和领取待遇等情况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内容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在基金管理方面,《指导意见》指出要建立“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新农保”基金要全部纳人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基金管理中要从县级管理做起,逐步提高统筹层次,最终实现省级基金统筹管理。当然从保险的“大数法则”来看,基金管理必须最终实现全国统筹。在制度的监督方面,主要是对制度在试点地区的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政策要求的评估监督,并且对资金的筹集、上解、下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同时,在机构监督的前提下,加强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

(二)强化政府的财政责任

与巴西类似,建国后我国采取了优先发展城市和建设工业的的战略选择,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国家对农村发展的责任弱化,甚至以牺牲农村的利益来换取城市和特殊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测算,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仅征用农地的价格“剪刀差”,政府就从农村拿走2万多亿元。因此,在目前城市发展远超农村,农村制度建设落后所导致严重负外部性的情况下,国家有责任补还对农村所欠的“债务”,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措施,负起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责任。我们也从《基本方案》和《指导意见、的比照中看到了政府财政责任的回归。《基本方案》坚持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筹资原则。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主要是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体现。但是,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乡镇企业私有化改革,不同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一些欠发达地区甚至没有任何乡镇企业,国家通过对乡镇企业予以税前列支以实现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支持也就无从谈起。《指导意见》坚持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筹资原则。而且国家还为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老人,提供“普惠式”的基础养老金。可见,“新农保”方案中明确强化了政府的财政责任。但是,社会建设是一个包括方方面面的综合体系,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扶持资金的大量投人必然对其他事业的建设产生“挤兑效应”。因此,政府需宏观把握、高瞻远瞩动员多种资金积极投身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三)实行强制分配制度

普通家庭理财规划方案篇8

家庭理财(FamilyFinance)并不是一个新鲜词,简单地说就是开源节流、管理好您的钱(moneymanagement)。当今工薪阶层的家庭有一定的银行存款,还有可能买卖股票、债券,还可能给自己和家人买了保险。而在国外大部分人是请经验丰富的理财专家或顾问来替他们理财、节支开源。因为投资市场的变化和理财工具的复杂,使得理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人理智地选择了专家。在国外,理财个人理财服务(personalFinancialService,简称pFS)正在蓬勃兴起。

家庭理财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科学的运用多种投资理财工具结合、跨多边市场运作的综合性投资理财行为。家庭理财要求各类家庭,既要善于利用各类风险投资工具追逐高额的风险投资收益,又要善于运用各类避险工具的规避风险。

家庭理财服务市场直接受到个人金融资产分配的影响。在许多新兴国家和地区,很大一部分个人资产仍是银行存款,而不像经济发达地区个人资产主要投向股票和共同基金。在美国,存款只占到个人资产的17%,其它资产都放在共同基金、证券和人寿保险上;而在较不发达的亚洲国家,存款占到多达80%。个人理财服务意味着将部分财富从保守和低回报的存款,转移到相对具有风险和高回报的证券等。尤其当经济稳定、通胀和利益可预测的时候,消费者就更愿意投资。

二、家庭理财中,证券投资要注意的问题

人们总是将理财与投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投资”和“理财”并不是一回事,不能等同。投资是战术,关注的是如何“钱生钱”的问题。而理财是战略,理财即管理财富,理财的核心是合理分配资产和收入,以实现个人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目标。个人参与理财计划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更要考虑未来生活的保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财的内涵比仅仅关注“钱生钱”的个人投资更广泛。而投资只属于理财的一个子系统,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包括证券投资、不动产投资、教育投资、保险规划、退休规划、税务筹划、遗产规划等等。

因此,我们在追求投资收益的同时,更应注重人生的生涯规划、税务规划、风险管理规划等一系列的人生整体规划。应该根据自身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在充分考虑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进行分析规划。首先,按照设定的生活目标及自身的具体情况(包括家庭成员、收支情况、各类资产负债情况等)进行生活方案的设计,以达到创造财富、保存财富、转移财富的目的。其次,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分析,重点分析自身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财务情况以及自己对未来生活情况进行预测,经过分析后,制定符合自身的生活理财目标及规划。在以后的生活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变化不断修正理财方案的内容。

前几年股市的赚钱效应使得许多人对收益高的证券投资方式很感兴趣,往往不看风险只认收益。这潮流中,老年人可能把所有的养老金都投资于股市,却忽视了风险;期货、非法集资等让人趋之若鹜,结果有的人购买期货赔钱,有的人集资被骗等等。近些年,随着理财新品的不断推出,一哄而上的现象屡见不鲜,各家银行基金卖疯现象可见一斑。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普通工薪家庭已经有很强烈的证券投资欲望,但是由于股票市场的不完善,证券投资本身的高风险性,很多工薪投资者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常常受到损失。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理财意识仍处于非理性期,理财意识从最初主要所谓“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过日子”发展到了盲目跟风、追求“快速致富的秘诀”的阶段。古代司马迁认为,占用了一定量的资本,选择了谋生、经营的行业之后,能否经营得好,发财致富,还取决于经营者的聪明才智。他说:“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能者可以积累财富,无能者已有的财富也会散失。随着“金融经济”时代产生及发展,金融工具大量涌现,层出不穷,个人和家庭资产中证券金融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个人理财的需求在范围上不断扩展的同时在时间跨度上也开始扩展到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我们更应该理性的对待理财和证券投资,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背景、及个人不同生命的周期,从人生不同阶段和家庭资产合理配置的角度理性分析理财活动和进行证券投资。只有把证券投资纳入整个家庭理财的大系统中进行规划,才能使得工薪收入家庭在维持家庭必要开支的情况下,又能在高风险的证券市场获得一定的收益。

三、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证券投资策略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中,人的需求特点、收入、支出、风险承受能力与理财目标各不相同,证券投资理财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在实际家庭理财运作中,一个人一生中不同的年龄段,对投资组合的影响亦非常重要。通常我们可以分六大阶段来考虑。

阶段一、单身期:指从参加工作至结婚的时期,一般为2至5年。该时期经济收入比较低且花销大,是家庭未来资金积累期。

理财优先顺序:节财计划>资产增值计划>应急基金>购置住房。这个阶段的证券投资策略,如果工资水平比较高,可以适当投资证券市场,因为在这一阶段家庭负担不重,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所以如果能在股票市场获得高收益,为以后组建家庭打好基础。

阶段二、家庭形成期:指从结婚到新生儿诞生时期,一般为1至5年。这一时期是家庭的主要消费期。经济收入增加而且生活稳定,家庭已经有一定的财力和基本生活用品。为提高生活质量往往需要较大的家庭建设支出,如购买一些较高档的用品;贷款买房的家庭还须一笔较大开支——月供款。

理财优先顺序:购置住房>购置硬件>节财计划>应急基金。这一阶段证券投资策略应该较保守,可以购买些国债或货币性基金,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阶段三、家庭成长期:指从小孩出生直到上大学,一般为9至12年。在这一阶段,家庭成员不再增加,家庭成员的年龄都在增长,家庭的最大开支是保健医疗费、学前教育、智力开发费用。同时,随着子女的自理能力增强,父母精力充沛,又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投资经验,投资能力大大增强。

理财优先顺序:子女教育规划>资产增值管理>应急基金>特殊目标规划。在子女的教育投资和家庭开支还有剩余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中长期证券投资,购买成长性股票或基金都是不错的选择。

阶段四、子女大学教育期:指小孩上大学的这段时期,一般为4至7年。这一阶段子女的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猛增,财务上的负担通常比较繁重。

理财优先顺序为:子女教育规划>债务计划>资产增值规划>应急基金这个阶段生活开支比较大,证券投资应该注重流动性和安全性为主。

阶段五、家庭成熟期:指子女参加工作到家长退休为止这段时期,一般为15年左右。这一阶段里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经济状况都达到高峰状态,子女已完全自立,债务已逐渐减轻,理财的重点是扩大投资。

理财优先顺序:资产增值管理>养老规划>特殊目标规划>应急基金这个阶段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进行证券投资,不过也要为退休后的生活留出一定资金,避免投资失败影响晚年生活。

阶段六、退休期:指退休以后。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是安度晚年,投资和花费通常都趋于保守。

理财优先顺序:养老规划>遗产规划>应急基金>特殊目标规划。这个阶段证券投资应该减少或者不投资,最多购买些国债。因为老年人风险承受能力低,不能承受证券的高风险。

四、家庭资产配量过程中证券投资策略

目前对国内百姓而言保险、基金、债券、股票等产品中进行分配。由于这些投资产品的风险性、收益性不同,因此进行理财时,根据不同的年龄必须考虑投资组合的比例,不宜将所有的资金投入到单一品种内。对投资者而言,年龄越小,风险大的投资产品如股票可以多一点,但随着年龄的增加,风险性投资产品的投资比例应逐渐减少。在国外,有种观点是将财产四分法,主要分为不动产、现金、债券和股票。对于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投资组合,如25岁的话,理财师一般会建议这种组合:不动产占10%、现金占5%、债券占20%、股票占65%。

因此,我们需要确定自己阶段性的生活与投资目标,时刻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不断调整资产配置、选择相应的投资品种与投资比例。而不应盲从他人的理财行为。

家庭整体规划要注重长期效益。一些投资者受到利益驱动,只顾眼前的利益,不注重家庭长期利益,往往采取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短期行为,结果赔了个大出血。因此,家庭理财必须注重长期效益。通过理财对未来的长期整体计划,可以弄清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现在在何处(目前的家庭经济状况分析?)第二、是要到哪去(将来希望达到的经济目标?)第三、是如何到那里去(通过最恰当、最合适的方式实现这些目标?)通过对各个阶段家庭收支的合理有效支配,实现家庭资产最大化。同时,家庭理财也一定要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要合理划分高风险的投资(股票、期货、实业)和家庭基本生活保障(储蓄、保险、房产、教育),不要因短期内过度追求投资而影响家庭生活水准,造成家庭财务危机。

因此,投资人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和风险偏好,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投资取向及理财方式。多作一些长期规划,选择一些投资稳健的产品,因为只有根据年龄、收入状况和预期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分流存款,使之以不同形式组成个人或家庭资产,才是理财的最佳方式。

家庭在投资理财中,一定要善于把握经济规律,扬长避短,根据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考虑自身的资金实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选择何种投资方式,要从自己的经济实力出发,综合考虑自身的职业性质和知识素质。你手里只有数千元或者数万元钱,那只能选择一些投资少、收益稳定的投资项目,如、储蓄、炒股、国债等;而如果你手中有十万以上或数十万元钱,就可以考虑去购置房产,这样既可以居住,也可以用来实现保值、增值。

然而,现实中不少人对一种投资理念可能烂熟于心,那就是:“分散风险”“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处能赚钱。这也是眼下不少人奉行的理财之道。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不少投资者却走向反面,往往过分地分散风险,使得投资追踪困难或“分心乏力”,自身专业知识素质跟不上,造成分析不到位,最终导致预期收益降低甚至出现资产减值的危险。

又如,你是一名公务员,对上班时间有严格要求,你就不宜投身于股市;相反,如你具有一定的股票知识,信息也比较灵通,又有足够业余时间,就可以增加股市投资方式,因为投资股票尽管风险大,但收益也很大,是值得你伸手一试的。对于资金量较多的客户而言,有必要通过资产分散投资来规避风险;但对于资金不多的投资者而言,投资过于分散,收益可能不会达到最大化。具体操作时,建议集中资金投资于优势项目中,这样可能会使有限的资金产生的收益最大化。

由于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具体投资理财中,就应立足当前,注重长远。一般地说来,投资能获取收益,但工薪家庭不应该将自己的全部资产全都用于投资。

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工薪投资理财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可以说,如今个人投资理财正呈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发展的趋势。然而,由于每种投资方式和保值形态具有多重性,每个人的各自情况又有所不同,所以,工薪阶层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才能有益于个人资财的保值增值。在心态上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能激进亦不可太怯懦”,远离和,谨慎对待期货等投机型产品。

参考文献:

[1]钱海波,《论人理财目标分析与资产结构设计》,《财会月刊》,2005,9。

[2]叶蓓,《个人理财的业务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特区经济》,2005,3。

[3]包纯正,《个人理财新探》,《农村金融研究》,2005,7。

[4]穆利,《这边风景独好—个人理财业务浅析》,《商业研究》,2005,10。

[5]《2004个人理财市场翻过难忘一页》,《家庭金融》,2005,1。

[6]《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国家理财规划师(基础知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4。

普通家庭理财规划方案篇9

现代美国联邦预算的制定、审议与执行,有一套成熟的政策框架,由行政和立法机构共同完成,其中重要的部门是omB和CBo。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mB),是白宫最大的行政单位,负责制定预算。omB会在白宫官方网页上公布预算案的所有内容,包括24个联邦行政机构的财政收支明细、政府在下一财年新增的投资项目、预算案可行性分析、从1789年至今所有财年的预算案文本,这些内容均以pDF文件的形式供民众阅览和下载。

国会预算办公室(CBo),负责审核评估政府预算数据,以帮助国会更细致准确地考量总统提交的预算案。CBo随时在其官方网页上有关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数据评估报告,任何人都可在CBo网站上注册个人账户,以便轻松检索浏览自己关注的内容。

此外还有政府问责办公室(Gao)专门负责监督政府执行预算的情况,定期公布对各级政府部门资金使用效率的评估报告。政府印刷局(Gpo)负责提供各类官方文件的在线阅览、下载和印刷服务,服务对象包括联邦政府各机构、公共图书馆系统、媒体和普通民众,政府预算案自然是其中的重头。

以教育部财政预算为例,2013财政年度总支出698亿美元,比2012财年增长2.5%。向“教师和学校支撑网”(StS)注资145亿美元以保证教师工资的发放,并拨116亿美元以帮助学校采取必要措施帮助贫穷及残障学生完成学业。向重启的“职业和技能教育”(Cte)项目拨款11亿美元。此项目将帮助学生把自己所学与21世纪新经济对劳动力的要求更好地结合,以应对新的挑战;同时将建立专门的职业学院。

政府印刷局(Gpo)提供下载服务

新加坡

政府为每财年的预算建立专门网站。民众可以从网站上了解预算制定的程序,下载政府预算明细,用在线计算器计算出个人和家庭的收支,通过专门的建言通道提出自己的意见。每年每户家庭都会收到一本该年度的政府预算手册,明确列出普通公民能享受到的福利。近期还推出了苹果应用程序,让每户家庭理解预算带给自己的益处。

此外,所有人都可在线观看在国会进行财政预算案讨论时,总理和财政部长回答议员质询的录像视频。政府还鼓励高校学生参加模拟预算制定比赛,参赛队伍就选定的领域编写预算,并参加答辩,获胜者将赢得奖金和在财政部实习的机会,其目的是让每个人都更多地了解政府预算编制的过程并更好地解决难题。

例如,在今年的信件中写道“亲爱的居民:2012年财政预算案标志着新加坡正朝向更具包容性的社会迈进。政府为年长及残疾人士提供更多帮助,也将通过各种计划帮助低收入家庭改善生活。此外中等收入国人也可享有更多医疗保健及教育津贴。”

在帮助家庭抵消消费税方面,消费税补助券将“协助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居民家庭的生活费用,确保低收入者免于消费税的影响。”例如,林先生夫妇年约40岁左右,和两名年幼子女住在三房式组屋。林先生是技术人员,林太太是兼职收银员,夫妇二人月入两千。在新的消费税补助券计划下,他们可获得500元现金和240元的水电费回扣。林先生一家一年的消费税开销约为1300元,而总值740元的消费税补助券将协助他们抵消超过一半的消费税开销。

香港

按照香港的财政预算制定规则,财政司司长在向立法会正式发表财政预算案前3到4个月,便须向社会公众展开咨询:其间政府部门通过开设热线电话、宣传网站及民意调查等方式搜集市民对香港经济的看法;同时包括财政司司长在内的政府官员,也要走访商户、企业和社团,亲身感受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在将预算案提交立法会后,任何一个香港市民即可以拿到足本的预算案。即便市民不主动去拿,港府和一些社团也会主动给市民派发。同时,预算案的电子版也会上网,任何人都可以查阅。

按照香港体制,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一分一毫都要立法会批准。而对于行政费用的监管,香港的《公务员事务规例》、《总务规例》等文件的规定极为细致,动辄超过1000页,想得到的细节问题和“意外”情况都一一列出,比如“一张公务用纸”、“一张桌椅的维修”等,且没有弹性空间。所以,在这份长达一千多页的预算案中,仅仅一个部门的支出预算报告往往就有上百页之长。

普通家庭理财规划方案篇10

一、资助对象

(一)国家助学金。普通高中在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市平均资助面为30%,并向农村、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

(二)学费资助。籍城乡低保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可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学费的通知》(渝办发〔〕216号)精神,继续享受免学费政策

二、资助内容

(一)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分每年1,000元、2,000元2个档次。各区县(自治县)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各档次受助学生比例。

(二)学费资助。免除籍低保家庭公办普通高中学生学费;按物价部门核定的当地同类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学费标准资助民办普通高中低保家庭学生学费。

三、资助程序

(一)国家助学金。

1、市教委直属中学(含联合举办的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工作由市资助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区县资助中心负责辖区内其他普通高中(含联合举办的民办学校)组织实施工作。

2、工作程序。学生向学校提出资助申请,并递交相关证件或证明材料;学校对学生资助申请、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并对初审结果进行公示;向区县学生资助中心上报学校初审、公示结果,并由区县学生资助中心进行审核确定。

(二)学费资助

1、本人申请:凡籍城乡低保家庭学生,于每学期结束前向就读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农村五保供养证》等证明材料。学校初审后将提出申请学生名单及相关资料报送所在区县(自治县)学生资助中心,区县(自治县)资助中心汇总后报当地民政部门,由当地民政部门核定低保证等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

2、审核确认:各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于新学期开学前将审核确认后的情况反馈区县(自治县)学生资助中心,区县(自治县)学生资助中心统筹管理资助工作,并将审核确认的资助情况报市民政、教育和财政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