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浅谈艺术创作的灵感十篇浅谈艺术创作的灵感十篇

浅谈艺术创作的灵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5:25

浅谈艺术创作的灵感篇1

关键词:灵感来源创作思维积累展现

1灵感源于生活

画家必须深入生活,随时留心观察自然景色、周围环境、各阶层人物、各民族风情、各种建筑、社会现象、特别是人情世故、风俗习惯、历史渊源等。将这些观察、感受、分析、研究的信息储存在脑海中,形成许多艺术显现,成为日后创作的积淀。伴随着创作思路,逐渐从已有的积累中迅速地搜索出有关信息,并将其范围逐渐缩小,向创作思维靠拢、逼近、诱出若干思想火花,当突然爆发出一个偶然的奇想时,点燃了整个思路而突然贯通,形成灵感。这就是灵感产生的过程,生活中看到的景物,有的当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有的是一时没悟出合适的表现形式。在冥思苦想进行创作的构思时,这些潜藏在脑海深处的东西,在翻阅速写的偶然启示下,会突然爆发出来。如果创作时没有真实甘受,就应该放下画笔去感受生活,等充实后再回到画架前。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灵感的源泉,一切灵感都是生活经验的产物。所以说生活的积累是产生灵感的基础源泉。

2灵感源于文化底蕴

艺术各门类是相通的、交叉的、互动的,文学、诗歌、绘画、音乐、雕塑、舞蹈、建筑都有相互融通和渗透的界面。文学的美和境界有助于提高绘画的品味。诗歌与绘画更是关系密切。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的作品既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乐中的标题音乐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既是音画,以音乐语言表现田园风光。雕塑的表现手法也与绘画有许多相通之处。舞蹈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生动绚丽的舞姿是绘画的丰富素材。叶浅予的画表现舞姿最为传神。建筑艺术中的对称、高耸、曲线、直线的协调、凝重、流畅等要素对绘画都有借鉴价值。作为一个画家,要对文学、诗歌、音乐、舞蹈、建筑等学科都要涉猎,加深研究以拓宽自身的文化底蕴。

3灵感源于勤奋

灵感只是创造性活动中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他只是提供了解决问题,取得成功的契机,起到催化的作用,并不能代替整个创作过程,还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画家的成长必须经过艰苦的学艺过程。齐白石画鱼虾经常每日观察鱼虾的动态。刘海粟曾遍游国内名山大川,在自然环境下作画,年逾九十仍上黄山。通过长期观察、临摹、体验、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掌握画法的奥秘,达到浑然天成,出手不凡。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喜欢手拿一个速写本,记录自己喜欢的人与物,在创作时也多了很多素材和灵感。俄国大画家列宾写到:“灵感是对艰苦劳动的奖赏”。柴可夫斯基也说过:“灵感是这样的一个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所以没有勤奋就难以产生创作灵感。

4灵感源于独立思考

画家的作品所表现的是自己独特的思路、见识、表达和感受,是具有个性的产物。因此,不能止于摹仿名家、名作。要从大家的作品中吸取营养,经过消化吸收,依自身的人生观和艺术感触来进行创作,独立思考才能触发灵感。深藏的苦难岁月刻记跃然画上,是源于画家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和想象的迸发,突出其个性;是源于心灵的再创作;是思想、理念、观察和情感结合后的升华;是超越自然物表层向提炼出来的更高层次的情感倾诉。

5灵感源于个性

“个性,从广义讲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的特性。”它包括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画家的个性不同,他们对生活的兴趣、关注点也不同,对生活的感受、心理体验也不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不一样,灵感的形成和产生也有很大差异。绘画创作灵感的激发和降临,因人而异,因个性不同而有别。一些画家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独具个性的、易于激发灵感降临的习惯和癖好。当然,不是所有的画家都有此类习惯癖好,在一定条件下,同样可以获得灵感。个性对画家的创作灵感、作品风格虽有很大影响,但个性不能决定画家的社会价值和艺术成就。无论何种类型个性的画家,经过主观的艰苦努力,都有可能达到艺术高峰。

我喜欢在风景中散步,散步是我在创作灵感与生活之间自然架起的一座桥梁,会使我在平静的心态中感悟周围生活,可以使灵感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获得,我认为灵感不是刻意求得的,也不是常在无意识状态下偶得,它是在有意中追求,在松弛的无意识状态下产生,当对生活的感受多起来后灵感也就随之产生。在北方很多美丽的风景是我无从想象的,阅历的浅薄限制了创作灵感的来源,更无法展开想象的翅膀,所以说灵感是源于对生活深刻的感悟和阅历的积累。

有时灵感也会来自于偶然,在某种特定环境下,面对某种物体,经过巧妙的结合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开始迷恋丙烯画也是很偶然的巧妙结合,做油画底用的丙烯与水相溶,竟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经过反复推敲实践形成了一种风格,一种特定的符号加上一种能够体现自己个性的表现方式。

6灵感源于知识的积累

灵感不是凭空制造的要多读书、多进行知识的积累。当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灵感的火花就会迸发出来。

灵感来自于多方面,要善于挖掘善于捕捉!

世界各国的绘画都是自然地理、人文、宗教、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是与世界观、价值观、哲学观和思维方式相契合的。我们学习西洋画法,要进行消化、辩证吸收、借鉴和融通,将优秀的、具有特色的因素与我国固有文化相结合。将国画的立意、构思、布局、取景、意境、远近、疏密、繁简、浓淡、深浅等章法与西方绘画的立体表现、投影、光彩折射、光度变化等手法以及对物象、形象、心象、意象及幻想的结合方法溶于一炉。达到东西方交融;古典与现代的融通;理性与情感的统一、科学与艺术的契合;这就大大提高了绘画艺术的展现力。升华成一种全新的绘画技法。

画家是通过绘画语言和表现技法来抒发对画的哲学思考、理念、深度和意境。绘画的表现技法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绘画底料材质的改进,画笔、颜料的技术进步,与之相适应,技法也随之有所更新。中西画都有其基本理论、章法及技法。比如说:国画的画论及画谱等。西方画的线条、投影、透视等。在实际运用中,各画派又有着自己的侧重点及特色,形成多彩纷呈。表现技法基本功的勤学苦练就显得十分重要。布局、笔触、着色、光度以及表达内在情操的深度等都需要日积月累地练习。就和小提琴家天天练指法和弓法一样。绘画表现技法基本功的深化和积累可以帮助画家发现思想潜意识中的可燃点,从而增加了突发的灵感所诱燃的机率,增加了灵感出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苏和.论油画创造力的思维灵感与表现形式.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1,01.

[2]赵九杰.生活灵感状态——浅谈油画风景创作.美术研究,2000,02.

[3]现代汉语词典.务印书馆,2002.

浅谈艺术创作的灵感篇2

古筝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心心.浅谈徐晓林古筝作品的音乐风格及对古筝艺术刻展的影响[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22):157-158.

[2]李菲.明月红弦声停处别有深情几万重——浅析徐晓林古筝音乐创作特色[J].人民音乐,2015(4):213-125.

[3]李春颖.浅析历史感悟中的古筝艺术发展与融合——以《临安遗恨》为例[J].音乐时空,2015(20):50-51.

[4]汪莎.诗意的栖息——评陶一陌古筝曲《自在云端》的音乐创作[J].人民音乐,2013(11):124-126.

[5]鲍晓媛.儒家音乐思想在古筝作品中的体现——兼谈社会思想语境对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3(12):23-24.

[6]廖文珺.高山流水觅知音——古筝艺术传统与创新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5(8):132-133.

[7]陈满欣.论古筝演奏的继承与创新——谈现代古筝艺术的发展[J].新世纪剧坛,2011(1):1001-1002.

[8]陆晶.“翰雅杯”首届中国古筝艺术传统流派及民间风格作品演奏(成都)邀请赛综述[J].音乐探索,2014(3):130-133.

[9]葛雪婷.古筝演奏形式与技术发展——观“八面风·古筝室内乐新作品音乐会”有感[J].艺海,2013(8):155-156.

[10]许育燕.音随心动——浅议古筝演与奏之间的影响与联系[J].北方音乐,2014(15):94-95.

[11]符丽琴.筝鸣争鸣国乐飘香——多元音乐文化影响下的当代古筝音乐创作[J].北方音乐,2015(7).

古筝论文参考文献:

[1]袁静芳.民族器乐(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陈安华.从筝的沿革看“世界筝”的趋向[J].星海音乐学报,1987,(02).

[3]李庆丰.筝统天下,风格各异——山东、河南、潮州、客家筝派演奏方法之比[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02).

[4]毛特.民族音乐的改良创新和工业设计[J].乐器,2008,(01).

[5]侯方.感受听觉艺术中的视觉[J].人民音乐,2004,(10).

古筝论文参考文献:

[1]杨妍,赵雪晖.高校古筝教学中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5:92-93.

[2]吴珊珊.独立学院古筝实践教学方法探索[J].音乐时空,2015,01:153-154.

[3]赵星.筝乐演奏的灵魂之美——论古筝左手做韵技法之一“颤音”[J].大众文艺,2010,(05).

[4]李萌.古筝基础教程[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浅谈艺术创作的灵感篇3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

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知识技能

清初学者王夫之说过:“欲明人者先自明”。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知识技能。包括全面的音乐基础理论修养和视唱练耳、声乐、键盘、指挥、创编等技能技巧。这并不是说要求音乐教师成为歌唱家、演奏家、指挥家……,但每一项的基本素质却必须具备。

音乐知识。包括基本乐理、音乐常识、音乐史等,教师必须掌握五线谱、简谱的记谱法和音乐的基本要素,诸如:音名、唱名、节奏、节拍、旋律、调式、调性、织体……,并能灵活运用。对音乐史的基本了解,对主要音乐家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创作背景等都应重点掌握。

歌唱。这是音乐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不一定人人都有一个独唱嗓音,但最起码的范唱能力是必须的。“艺术的精髓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心灵”。要求学生以情带声,唱云则意满天宇,唱水则韵绕青山。用心灵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

伴奏。能用钢琴和其他乐器,如手风琴、电子琴、吉他等弹奏简单的伴奏,并能用乐器进行教学,具备最起码的自弹自唱和即兴伴奏能力。

创作。是为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而组织音响,除创作一般的乐曲外,对已有作品的不同风格的即兴表演也是创作,为学校环境中的表演谱写和改编音乐也是创作。

分析。音乐欣赏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和欣赏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欣赏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开阔视野,广泛涉猎,强志博闻,必须有独到的领悟力、穿透力、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一个不了解贝多芬“命运”的教师,要教学生欣赏《命运交响曲》是很难想象的。

此外,对指挥、配器等技能的掌握和一般表演能力是音乐教师所必备的。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二

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饱满的爱国热情,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份挚诚的爱。这样才能完成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大潮中,音乐教师首当其冲,不少人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纷纷下海、跳槽,追求高收入。一个有事业心的音乐教师,面对这种情况,要不为金钱所诱惑,仍能执着地走自己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矢志不谕。

音乐教师在课堂和课外对学生进行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和技能技巧训练是不够的,而是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力求在工作中以身示范,用自己的审美情操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

敬业的另一重要内涵是要爱学生。由于我国基础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音乐教育,受各方面的制约因素太多,学生的音乐素质差异也很大。但作为音乐教师必须一视同仁,不但爱成绩好、音乐素质高的学生,对成绩差、音乐素质低的学生也不能歧视。教师对学生的一次表扬或批评,一次鼓励或嘲笑,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如学生唱歌走调是常有的事,而教师的哈哈大笑或“左嗓子”、“五音不全”的评价,会直接导致学生害怕唱歌、讨厌音乐、与音乐解缘。只有爱学生、理解学生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

良好的职业才能和创造性的教学能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教学又是一门艺术。一位歌唱家或一位演奏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音乐教师。要说唱歌,金铁霖不一定比宋祖英、阎维文唱得好,但金铁霖是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在我国声乐教育中的地位无人可比。教师的功能是“传道授业”。如何“传道”?怎么“授业”?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有一定的语言修养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语言修养。讲一口标准、流畅、具有感染力的普通话,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提高自身的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唱歌讲究以情带声,教学语言也要讲究条理清楚、生动幽默、简洁明了,充满感情,特别是讲述枯燥的知识、传授抽象的技艺时,更要讲究这一点。“艺术的精髓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心灵”。尤其是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化学生,让学生真正得到艺术的熏陶、心灵的感应,做到声情并茂的同时达到形态完美的统一。

教学方法。教学是一项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达到圆满的教学效果。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2、对音乐教学法的熟练掌握,如:听唱法、视唱法、图乐结合法、听唱动结合法等;

3、了解国外较有影响的教学法,如:铃木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等;

4、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根据自身和学生的特点以及条件、环境等因素,设计出自己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并能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四

现代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对自身的态度和教育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在教育观念的背景下展开的。不同的思想支配不同的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

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法无一例外都是以现代的音乐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基础形成的。如:铃木才能教育思想中“培养孩子成为优秀的人”,“人类是环境之子”,“兴趣是能力的源泉”,“直觉或灵感也是一种能力”,“艺术是按照人类自身的能力创造出来的”等等。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正确地、科学地、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体现在借“他山之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教育观念的许多“转变”,如:从偏向少数拔尖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从过多的统一要求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转变,从单纯追求知识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等等。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自古以来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爱情”的典范之作,如《梁祝》、《茶花女》、《图兰朵》等,而许多音乐教师就因为这些作品中的“爱情主题”不敢面对,仅停留在表面,却无法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与学生共同探讨、欣赏,这其实就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浅谈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相关文章:

1.音乐教师的基本素养有哪些

2.浅谈声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浅谈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教师具备的基本素养

浅谈艺术创作的灵感篇4

【关键词】舞蹈;编导思维;创作;转化

中图分类号:J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147-01

如今舞蹈已成为一门大众艺术,街舞、广场舞,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舞蹈编导思维是舞蹈发展的源动力,正是因为不断的创作创新,才让舞蹈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形式,能够被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所接受。

一、舞蹈编导思维概述

思维是由表面现象引发的分析、判断、推理、综合、认证等一系列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事实的考量。但是思维过程存在于人的脑海中,最终还要选择一种方式将其表达出来。对于舞蹈艺术来说,舞蹈编导思维就是舞蹈创造的思考过程,其结果要用具体的舞蹈动作和舞蹈语言进行表现,才能被人们所理解和认识。因此,可以将舞蹈编导思维描述为,在掌握舞蹈艺术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显示概括或间接反映,通过舞蹈特有的艺术语言形式转化呈现,而形成的一种思维活动。[1]

值得一提的是,舞蹈创作过程可以是一个多人参与的过程,但是舞蹈编导思维是纯属于个人的,无法与别人的编导思维完全统一。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条件、教育背景等都存在差异,而舞蹈编导思维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其具体的表现还与外界因素有关,比如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的刺激。正是由于舞蹈编导思维的这种独特性,才让舞蹈拥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不同类型的美的享受。[2]

二、舞蹈编导思维对于舞蹈创作的意义和作用

舞蹈艺术在图像学中的解释离不开“形象”二字,舞蹈艺术思维的形象具体是指可感性和概括性的统一。我们在进行舞蹈创作时,总是从可感的表象出发,在捕捉表象的过程中给予概括性的总结。外界刺激在被思维和感官接受后,就产生了对其的原始印象,然后再通过形象的展现,形成舞蹈动作和舞蹈语言。因此舞蹈编导思维就是一个将表象转化为思维,再转化为表现的过程。正是由于这种思维过程的存在,才让舞蹈成为一种可以沟通人与人之间心灵,传递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艺术。因此,也可以说是舞蹈编导思维赋予了舞蹈的灵魂和内涵。[3]

三、舞蹈编导思维的创作转化――以《闪亮的辙印》为例

舞剧《闪亮的辙印》讲述的是一位班长在例行的车场汽车入库检查时,因熟悉的场景回想起自己的老班长,由对老班长的回忆引导整个故事的发展,使舞剧氛围与舞剧主题紧密融合。[4]

在舞剧第一段的构思中,利用道具和舞台调度体现编导的逻辑思维,在音乐的节奏中展现剧情。从视觉图像和照片上寻找创作灵感,加入战士的元素,体现现场的场景感,将观众带入舞剧之中。整体设计是从群舞到独舞再到双人舞,群舞的意象化表达有它的视觉语言,利用群舞塑造班长的人物形象。双人舞有它的情感表达性,将故事情节与人物情感进行融合,形成由人到事再到情感的逐步升华。

舞剧的第二段以部队生活场景为开端,从剧照中可以看出,编导对这名战士的故事的想象,并通过编导思维,用舞蹈的表现方式,将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呈现在观众面前。舞台上的图像是多角度和全方位,通过其移动变化,在短时间内穿越多层空间,推进故事情节,并体现出情感世界的深浅变化,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叙事的过程中,让观众感受到一名军人的精神风貌。

舞剧的第三段利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将班长退伍和小战士出外交流学习的画面进行重叠,不一样的场景,却展现出一样的情感。将舞剧的情感和事件的矛盾推向高潮。而在尾声中,老班长推动着轮胎,那车轮碾压过的,是自己洒下的汗水和闪耀着光芒的青春岁月。汽车连的往事和自己带过的小兵,都深深印刻在轮胎下深深的辙印里。而轮胎还在向前滚动,生活还要继续,留给观众的是舞剧之外的关于生活的思考。集中体现出舞蹈编导思维在创作的转化过程中,赋予舞蹈的灵魂和内涵。

四、结语

总而言之,舞蹈编导思维对舞蹈创作有重要影响,对其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舞蹈、欣赏艺术。

参考文献:

[1]高志毅.基于托兰斯创造力理念的舞蹈编导教学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01):84-88.

[2]滕永山.论舞蹈编导在舞剧创作中的主观意识与自我表达[D].山东艺术学院,2015.

[3]李妮娜.浅谈独舞的创作技法训练[J].音乐时空,2014,(21):164+152.

[4]刘倩,祁雪莉.浅谈舞蹈思维艺术在舞蹈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2,(10):174.

浅谈艺术创作的灵感篇5

学探索实践,对美术教学中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美术学生能力培养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教学应遵循美育发展规律,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的锻炼,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身心健康的共同发展,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作为美术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下面,本人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谈几点认识。

一、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审美情趣

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受美术魅力培养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美感和灵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从心里学角度来讲,兴趣的产生来源于我们从事物身上获得的好奇心和满足感,所以教师要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活动中,善于营造和谐轻松的学生氛围,例如利用多媒体的声色影像相结合的效果让课堂充满艺术的气息,让学生不自主的被氛围所吸引,置身于艺术的殿堂,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更能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世界的美等待我们去发现去体会,美术教育的目标就是赋予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帮助学生培养科学审美观,提高学生观察事物、描绘事物的能力。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之所以艺术家拥有常人无法比拟的艺术灵感,就是因为他们对美的理解超越了常人,他们善于用心灵去体验生活,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美的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同时发挥自己对美的描绘能力,加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将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展现给大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辨别美丑,用心去发现、去感受、去体会生活中的美,多思考,多表达,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悟融入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创作积极向上、有思想、有内涵的艺术作品,提高艺术修养。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艺术的魅力在于创新,只有不断创新的艺术才能引领时代精神。初中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不断提高加强,同时学生通过感悟生活中美的不同表现形式,对学生主动创新意识的培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初中学生正处在思维最活跃的人生阶段,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创新意识正处于潜意识状态,教师要遵循发展规律,利用学生善于吸收新鲜事物的特点,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潜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材施教,及时的给予引导和扶植,促使创新意识开花结果,提高创造能力,让美术作品充满健康的活力。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业表现看出学生的思维特色,同一个话题,有多少同学就有多少种面貌,充分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要尊重学生差异性,要利用学生的不同闪光点,挖掘学生的艺术才智和创作才能,因材施教,发挥其独特的想象才能和创造才华,激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灵感思路和创作特色,最终确立自己的艺术风格。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由艺术创作的空间,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空间,将自己的灵感和思想融合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作品展现给大家,让他人分享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艺术才赏析能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注意语气温和和语调平缓,用自己的诚恳热情打开学生心扉,同时注意完善评价机制,对于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足之处要耐心指导和帮助纠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大胆观察、大胆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释放内心真情实感,这不但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更是对学生健康心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的艺术创新奠定基础。此外,传统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死板,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想象力的拓展以及观察能力的提高,所以创新教学手段是实现美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要实施趣味教学法,例如开展室外写生、社会实践、绘画作品比赛等,都能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创作冲动,同时对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美术教学是一门对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观念有很强指向作用的学科,赋予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观察力,丰富的思维想象力是美术教学的目标。

三、重视德育教育,锻炼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之一,也是美术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因此,作为美术老师在美术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例如,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可以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再如,环境保护成为当今世界谈论最多的话题,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还应加强环保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美术老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一定要在教学中善于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的目标要求,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国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5)

[2]焦燕清.浅谈美术教育中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的培养[J].大众文艺(理论),2008,(04)

[3]丁晓萍.启迪灵性的教学——谈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现代教学,2009,(05)

浅谈艺术创作的灵感篇6

关键词:造型艺术;陶瓷雕塑;起源;形神统一;和谐;造型

1形与神的起源

在美学界和艺术界形与神的关系一直都是倍受关注的,很多艺术学家们都对此展开了大大小小的讨论。在中国汉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传神论,古代有很多文人都曾提到过形与神的联系。谢赫在其六法中就有提出传神的妙用所在,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的美学主张,其灵活的指出了要想将人物风貌画的准确,就要学会运用传神,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气韵作画的意义。

在唐代有一个画家也指出了利用气韵来作画可以将其所绘之物的形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该画家就是有名的张彦远,其对“以形写神”的观点表现出了很肯定的态度。在唐代有很多的画家曾追求神似气韵,只要神似表现的充分,作品的形就可以表达的淋漓尽致了。在清代的时候也有画家曾提到过形与神之间的关系,例如:石涛就提出了:“不似之似似之”。这也同样表达了形与神之间的重要联系,由此而知,在很早之前就有很多的艺术家明白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

从古至今,不管是美学家、哲学家、画家还是雕塑家都对形与神的关系特别提出了很多别样的见解。在我国传统的绘画论中有很多关于形与神的美学主张,其很多主张也同样适用于陶瓷雕塑方面,不管时候一般的二维绘画还是三维的空间雕塑造型艺术,都需要形与神的修饰,一件艺术作品如果没有了形与神的注入,就如同一个生命没有得到灵魂一样,空有一副外壳,没有体现出气实质之美,这样的艺术作品也得不到其应有的价值。齐白石大师也对此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言论:“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

2在陶瓷雕塑中形与神之间的联系

在绘画艺术中形与神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样在陶瓷的雕塑艺术中也是如此的。陶瓷雕塑可以根据其表现出来的形式创造出形形的艺术作品,陶瓷雕塑的形不同于二维作品的形,二维作品的形是通过艺术家的手在平面上慢慢描绘出来的,而陶瓷雕塑的形是三维的,是一个立体的,是由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还有陶瓷雕塑的实体三者综合起来体现的。每一件优秀的陶瓷雕塑作品都必要有完整的形,因为形是其空间艺术形象存在的基础,所以陶瓷雕塑作品的造型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果造型的比例把握不好,将会毁坏一件好的艺术作品的形成。

在陶瓷雕塑艺术中的神则是体现在创作者的心灵,关键在于创作者给这一件艺术作品融入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而这样的思想感情是需要每一个艺术家不断的去领悟的,同时也是每一个艺术家所不断追求的。在一件艺术作品想要成为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就必须要达到形神统一,这样才能完美的衬托出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对于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是创作者要懂得抓住自己内心想要描述事物的特点,只有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及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就能很好的使气韵得到升华。在中国的陕西临潼,有一件佳作――秦始皇陵兵马俑,其艺术效果达到了传神,利用数量多,体积大,在造型上一丝不苟的艺术风格,造就了一件杰作,生动的表现出了千军万马在战场上气势恢宏的场面,这件杰作就很好的表现出了形与神的相结合。

有人说形是神的载体,如果神没有了形,就根本不存在。简单的说,如果创作者想要创作出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首先要有一个对象,然后再在那个对象中注入自己想要表达的灵感。如果一个创作者连对象都没有,那就更加无从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了。因此,陶瓷雕塑的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的,同时也是辩证统一的。在艺术中,很多的艺术作品都达不到形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加强调的是“神似”,其主要原因是“神似”的作品可以让欣赏者更多的空间去体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都不是一件中规中矩的东西。例如:一个茶杯,当人看到茶杯的时候只会想到它是用来喝水了,其他的想法并没有什么了,这就无法达到艺术上的美了,好多时候艺术所追求的是朦胧之美,如果一个东西很明确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意思,那只能说那是一个作品,不是一个艺术品。因此,在艺术界中更加强调的是“神似”。

3几点让陶瓷雕塑形神统一的做法

在艺术界中,很多艺术家都想要让陶瓷雕塑的形神统一,陶艺家们也一直在重点关注着这个问题。下面就是笔者提出的几点意见:

(1)陶瓷雕塑开始的造型要把握准确。在陶瓷的创做过程中,造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陶瓷雕塑的优劣,如果陶瓷造型不准确,导致比例失调,那所得到的作品其艺术形象是无法传达神韵的。所以,陶瓷的造型是一个很关键的过程,陶艺家在平时应该多做造型的基础训练,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造型能力。

(2)创作者不断的学习知识来扩充自己,深化自身修养。每一个作品都能传达出创作者的心境及其修养,如果创作者自身的修养不够,那其创作出来的作品时所加入的情感也是有限的,其深度可能远远到达不了外形所表达出来的意蕴。艺术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多多积累创作经验,多去体验生活,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辽阔。同时创作者的文化水平也是要有一定的高度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个艺术创作者的,对于陶艺家来说更是,在对陶瓷进行雕塑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很多比较专业性的细节,这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因此,让陶瓷雕塑形神统一其关键在于人,每一个艺术作品都是由创作者的心灵创作出来的。

(3)灵活运用形象思维。如何评价一个艺术作品的好与坏,其关键是在于该艺术作品的感染力有多强,如果一个艺术作品无法吸引任何一个人,那它的到来只是多余,因此,陶艺家要让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成为有价值的艺术作品,不让其成为多余。创作者要抓住艺术形象的本质特征,使用恰当的修饰手段,关键时候可以适当的使用夸张的手段,使作品的神韵发挥到极致。艺术作品中思想性越深刻,其主题越明确,对人们的吸引力也就越大,会容易受到人们的青睐。

4结束语

艺术是有一个人的心灵所创造出来的,而艺术的美则是由心灵产生的。陶瓷雕塑本身就是一门深具创造性的艺术,对很多追求美的人来说,陶瓷的雕塑充满着诱惑。同时陶瓷雕塑运用其独特美,集聚了形与神创造了很多生动的艺术作品,很巧妙的传达了心灵的意蕴。因此,陶瓷雕塑艺术美其关键是需要形与神二者的相统一,只有形与神和谐的运用到同一作品上,作品就犹如获得了生命一样,充满了活力和魅力。作为一个陶瓷雕塑的创作者更加应该明白每一件艺术作品都需要形神的统一,同时也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努力的去感悟美学的理念,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感悟美的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给世界带来更多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让人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形与神的重要之处。

参考文献:

[1]陈在梅.浅谈陶瓷雕塑形与神的和谐统一[J].中国陶瓷,2012.

[2]陈在梅.陶瓷雕塑造型的形与神综述[J].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2012.

[3]汪冲云,张育贤.浅谈陶瓷雕塑艺术空间美[J].陶瓷研究,2003.

浅谈艺术创作的灵感篇7

步入佛门张望

悲哀的天空快乐的星辰黄海碧

爹·娘宋永平

[木剑侠]晁海

乡村纪事姜健

论姜健的"眼"梁晓声

王孟奇访谈录李萌

郅敏感动与被感动郅敏

第十三届大连国际服装节

黄磊笔记玛丽春花

刘炜的家徐志伟

与"魔"共舞—走近一了的心灵空间廖慧姮

回眸纽约伊真

了解阿富汗

法国问题周刊中国青年的明星梦

第二届中日版画BRiDGe展

云南行记贾布

中华世纪钟李全举

昆曲新作《班昭》—古典神韵的现代表达

《阿Q与孔乙己》—经典的笑与泪侯耀忠

"天堂之花"宝罗周江林

九楼·视觉艺术展

光与色彩的雕塑—现代琉璃艺术邵大箴

这片画坛(一)许宏泉

有关"行为艺术"的话题贾梁军,邱志杰

随想王忠杰

龙蜕--读书随感(之三)廖奔

王朔们与卫慧们张丽洁

成材的启示--卢昂的艺术之路及其他张仲年

走出巴颜喀拉(局部)李伯安

剧剧皆辛苦--戏剧创作之我见孙德民

天堂与地狱--额济纳掠影左为民,王文平

今日台湾豫剧石磊

豫剧在越南--记中州豫剧团赵明普

音乐的魔力崔丽雅

关于""--再谈《榆树古宅》的改编孟华

清新自然赏心悦目--《调查》等小戏的艺术风格左奇伟

崭新的风貌鲜活的色彩--谈《调查》等小戏的舞台创造谭静波

"鉴赏"无"辞典"孙焕英

求新·求精·求深--《调查》等小戏观后侯耀忠

定位与把握--谈《调查》等小戏的化妆设计许秋仙

王霁初和红日剧团张书中

独运匠心妙入神--彭玮《三知斋吟稿》读后丁林

儿子的感情阎霜

有情便有戏--看豫剧《抢来的警官》蒋卫平

永远的《朝阳沟》雷桂华

别出机杼卓尔不群--读金芝《舞台影视剧作选》杨庆生

浅淡"能拉奏的电贝司"高留彬

箱倌儿刘连群

第二形式--王国维"古雅"说和康德美学思想的关系马军英

中国美术波普风的思考鲁顺

浅说《梨园春》李素霞

明天的太阳--河南省少儿才艺大赛随想徐德奇

青山明月(大型现代豫剧)党万树,李古娥

再创中国工笔画的辉煌--王天胜访谈陶宇

走向生活王天胜

开创中国画色彩的新体系王天胜

清丽·古艳--读彭先诚花卉近作许和州

淋漓豪气显真情张晓凌,赵欣歌

千秋笔墨自具一格--申海涵访谈徐勇,李江树

体验古典--陶宏作品印象张晓凌

与时俱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冯远

河南省商标事务所成立十周年--商标注册设计作品选

圆月下的二刚(下)李志军

一段回忆刘二刚

靠近书法魏翰邦

大朴的翰邦一了

细腻与缥缈--读《洪世杰油画集》吴奈

华海镜作品马宏杰

一语无法道破的吴香舟许宏泉

画事随想裴开元

曹知博作品秦军校

梅州·客家·值得探索与赞美的群体--曹知博访谈张楠

五彩斑斓美轮美奂强俣

恬淡简远和敬清寂--记书法艺术家耿峰强俣

理解生命的意义--观吴俊的行为摄影有感鲁虹

侯震作品

有朋自远方来--李西湖油画作品小析魏运成

张善夫--用镜头捕捉"飓风"的人刘文哲,张善夫

张善夫访谈录

仰视人体艺术--郑的人体摄影新作林路,郑

X年X月X日5:30王豫明

快乐摄影李志军

不期而遇--面对梁越的观念摄影杨卫

电视·空间·花朵森子

电视多动症森子,王彤

空间感受高鸿勋

城市·花朵王宪平

中国摄影家眼中的外国都市

当他们漫步在异国的街头顾铮

欧洲时尚之旅Vienna'SRonDo--维也纳回旋曲程萌

胡家塑泥马宏杰

我最中意的雪天

拍摄现场--《水池》剧情图片方旭东,晓鸥

古老的祭海仪式--渔家"上网节"顾小军

小镇风韵徐宝亮

古城随想王成

最值得信赖美国"百利能"产品陈光俊

把mm拍好陈雨

荷塘故事渝生

现代舞史宏伟

相机是什么戚辉

摄影--视觉的民主时代冯佩霞

关于中国影像2002年度展郭盖

浅谈旦角声腔艺术姬艳荣

浅谈舞台美术的综合性阎清华

映亮都市风情的彩虹--豫剧现代戏《都市彩虹》管窥马洁

共鸣在歌唱中的作用詹明媚

浅谈《秦雪梅》的角色体会王莉

从四首练习曲看钢琴练习曲的功能演变张帆

舒曼钢琴套曲《蝴蝶》中的弹奏手法孟继红

《香囊记》"疯闺女"之体验赵平

服饰经典纹样的文化内涵李泽静

数字化信息技术走进音乐课堂洪燕

我就爱戏阎麦玲

浅谈音乐录音艺术张玉星

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李蓓

浅谈舞蹈课堂音乐姜兵

中国民间舞蹈的地域性和民俗性冯丽华

试论戏曲人物的音乐形象程福安

舞台关公形象塑造浅见李瑞

歌唱中喉头稳定的作用及训练周向华

在塑造人物中彰显艺术个性桑艳红

第十八届田汉戏剧奖评奖会在张家界举行瑞芳,一骥

角色体验与创造--我演《清风亭》张元秀曾长庚

学艺札记--戏曲表演中的『技与『情王建华

道情音乐的艺术风格杜广林

河南地方戏曲现状的思考田永召

感悟、创造是声乐演员必备的素质徐雷

谈艺术修养及品德刘冉

豫剧板胡李志康

《西湖公主》艺术特色探析马俊杰

戏剧发展的喜与忧陈清林

《太行回龙》道具的运用手法郑永生,董建文

网络时代的电视理念--浅谈网络电视的发展李增力

民族管弦乐队总谱排列法嵇为民

浅谈艺术创作的灵感篇8

关键词:舞蹈,音乐作用

艺术包含着不同的门类,这多种艺术门类又往往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艺术形式或综合的艺术形式。当然,任何艺术分类的方法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其实各艺术门类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尤其是随着艺术的发展,这样的联系更加密切,音乐和舞蹈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对组合。“乐舞合一”古已有之,音乐和舞蹈从诞生之初就有着不懈之缘,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下面就对舞蹈艺术中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谈谈粗浅看法。

一、舞蹈与音乐的联系

1、舞蹈与音乐作为姊妹艺术有不同之点,也有相同或相近之处,就其不同而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音响为表现的物化形态。其主要表现手段是旋律,节奏与和声;而舞蹈主要是以肢体动作为其表现的物化形态,主要表现手段是舞情,舞律和构图。音乐是时间、空间、听觉的艺术。。舞蹈是空间、视觉的艺术。

2、舞蹈与音乐的结合。首先、节奏是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节奏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因素。也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基本因素。从产生之初,两者就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这是他们结合的基础。从上古时代,舞蹈、音乐就伴随着人类生产劳动而生产。动作和节奏是密切相关的。如《毛诗》序所说“情动于中,而形与言,是言之不足,故叹之,足之蹈之也。”人们用手拍打,脚踩踏,在某种动作连续重复过程中,就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既是音乐的也是舞蹈的节奏。。舞蹈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音乐也需要舞蹈来诠释节奏。作为肢体语言的舞蹈,是一种感情冲动的、自由的、有节奏的动作表现。。人的有节奏的动作需要音乐来配合。就是一个无伴奏的舞蹈,它也要通过肢体动作的姿态、手势的节奏韵律,来替代音乐节奏,使人感到无声胜有声的节奏音响。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就是一种节奏的配合,节奏正是他们配合的纽带。其次,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共同点还有表情。音乐的表情通过速度、力度、旋律等来表达。如moderato、ff、pp等是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指示音乐表情的术语,这些音乐术语同样可以指示舞蹈动作的表情和意义,舞者通过肢体语言创造人物形象来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体现舞蹈表情,音乐的表情也是舞蹈的表情,可以加强舞蹈的情感色彩,可以帮助理解舞蹈的内容,并且是舞蹈显得更加生动有魄力。它激发舞者的创造力,是舞蹈更有表情,更能融进音乐,两者合一,更能牵住观众的心。再次、抒情性也是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两者都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舞蹈借助形体动作,便于表现情感的外部形态,音乐长于抒发复杂而强烈的内心情感,而且音乐的表达具有抽象性,它不会对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重叠、矛盾或干扰,而可以与舞蹈结合得天衣无缝。

二、音乐在舞蹈中的作用首先、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音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舞蹈属于视觉范畴,有形而无声,而音乐则属于听觉艺术的范畴,有声而无形,两者可以有机的结合。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可以帮助舞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从而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同时,还有助于舞蹈元素、舞蹈短剧、舞蹈组合以及各种舞蹈语汇之间的连贯和流畅,音乐可以大大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并使舞蹈的结合更加鲜明。它还能帮助组织舞蹈动作,从而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其次、音乐能为舞蹈增辉.。作为综合艺术的舞蹈艺术,音乐和舞蹈是血肉相连的伙伴。如柴柯夫斯基为舞剧《天鹅湖》所写的音乐就是极为突出的例证,主要角色都有相对独立的音乐主题,并围绕着主题发展,创造出符合角色性格的音乐形象。他创造的富有旋律性的乐剧音乐,真挚丝丝入扣的旋律,如泣如诉的乐句为主导,巧妙的运用各种音乐表现手法,栩栩如生的刻画出剧中角色的个性,深化了舞剧的主题。又如民间舞《石头女人》的音乐,以浓郁的福建地方色彩、洒脱、纯朴的音调特征,刻画了惠安女勤劳、朴实忍辱负重的典型性格、令人回味无穷。另外在舞蹈大赛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舞蹈音乐,如《剪纸姑娘》、《新“阿里朗”颂歌》、《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扇妞》等给观众和评委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优秀的舞蹈音乐是舞蹈中的积极因素,好的音乐能为舞蹈增辉。舞蹈与音乐浑然一体,体现了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舞蹈与音乐犹如鱼和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两者的结合将给人带来一种美妙的综合艺术享受,也可称作是“天作之合”。

参考文献:

《浅谈舞蹈与音乐节奏两者之间的关系》《华商》秦萍

《浅谈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付艳林2006年八月第29卷第四期

《浅谈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剧作家》王亚慧2007年3月

浅谈艺术创作的灵感篇9

2.论梅里亚姆"文化中的音乐研究"熊晓辉

3.20世纪50年代以来藏族音乐艺术发展综论宛煜

4.当代背景下《义勇军进行曲》的审美解读杨英

5.明清琵琶艺术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影响王哲

6.浅析20世纪的音乐剧李艳芳

7.试论少数民族传统歌场的文化空间性黄龙光

8.侗族大歌与侗族耶歌的比较研究黄明政,付晓玲

9.冀东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陈曦

10.从地域文化谈安阳民间经歌的音乐来源常钟文

11.湘潭市正一道教施食科仪式音乐研究——以湘潭市易家湾镇正一道教施食科仪为例冯凌燕

12.丽江洞经音乐源流研究述略杨杰宏

13.民族音乐亳州地方戏二夹弦的艺术特色及唱腔音乐探析刘红洲

14.论山西开花调及演唱方法周晓雯

15.昆明彝族子君人乐器"咘哩啦"的承载与特色王德智

16.白族吹吹腔浅析张亮山

17.浅析赕坦仪式中的"圆苏"郭联俊

18.河口瑶族民歌的音乐特征詹林平

19.漫话《盐马情歌》杨元吉

20.玉落琵琶——记恩师张艺昆教授柴磊

21.乘着音乐的翅膀飞翔——李安明民族音乐和群众文化之路李琳,武春荣

2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访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和力民先生赵蕾

23.情系彩云歌飞神韵——喜读《云南词家词选》邬大为

24.信息动态

25.舒伯特音乐创作的音乐语言陈述结构——以《即兴曲》、《音乐瞬间》为例楚守涛

26.圣·桑《天鹅》析评张浩

27.本土音乐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靳丽芬

28.谈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与新疆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石娟,吴极巧

29.利用大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高校艺术特色课程赵全胜

30.关于地方戏曲和民歌引入广西高师声乐教学的研究覃冬春

31.云南艺术歌曲与声乐教学张继英

32.戏曲唱腔中颤音的多样性及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启示谢瑾

33.《祖国,慈祥的母亲》文本解读张冬梅

34.论钢琴伴奏中民族风格的把握民族音乐罗诚,郭金斐

35.花腔艺术歌曲演唱探析——谈《千年的铁树开了花》演唱把握蔡莉

36.开展好声乐教学的几个条件王林

37.浅谈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岳木果

38.论钢琴演奏中影响心理放松的因素及克服方法李萌

39.浅析钢琴演奏法的变迁沙茜

40.关于综合大学音乐学专业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赵惟惟

41.钢琴改编曲《蝶恋花》的演奏解析石青

42.如何应对儿童钢学习中的逆反情绪黄少芸

43.浅谈少数民族地区钢琴教育张承林

44.漫谈业余钢琴考级宗德琴

45.浅谈声区的连接张融

46.一路上有你——透过新校区落成典礼看丽江师专艺术系李红云

47.以乡土音乐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罗军

1.听姜嘉锵演唱有感于贵祥

2.论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田野工作"苏军

3.昆山玉碎芙蓉泣露——古老乐器"箜篌"于文学作品和舞台艺术的流光溢彩王娜,张曼,吴丽芳

4.东亚传统音乐的特点杜化丽

5.民族音乐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比较研究徐忠奎

6.中国民族调式中的"借字"转调手法狄其安

7.湘西土家族"九子鞭"的艺术形态熊晓辉

8.流行音乐在信息时代的品牌策略杨锐,王辉

9.草根艺术生存的文化空间杨英

10.大地湾出土彩陶鼓辨析马岩峰,方爱兰

11.美向何方情归何处——从后现代的审"丑"观谈起杨南燕

12.赣南客家传统民歌衬词的文化内涵肖艳平

13.浅析湖南"花鼓戏"的创作特点汤芳

14.以古代唱论探究民族声乐的语言艺术邱林

15.布依族"故摩"民俗音乐文化研究刘杰hHttp://

16.从谈滇西北少数民族的基督教音乐——对怒江流域贡山县傈僳族的田野考察赵蕾

17.维吾尔族乐器弹拨尔的形制与制作杨帆

18.文山彝族三眼土洞箫的音乐形态、制作及其演奏吕国敏,梁宇明

19.滇东北地区彝、汉音乐融合与发展初析鲁庆华,王石景

20.巍山彝族民歌文化述略与分析刘成成

21.苗族太平箫的故事刘国海

22.文山壮族铜鼓舞和彝族铜鼓舞的比较王静文

23.云南施甸祭幛简析葛岩

24.沧源佤族民歌概述鲍志明

25.有缘请到会泽来——会泽风情原创歌曲光碟首发式巡礼金鸿为

26.来自香格里拉的梅朵姑娘——记藏族优秀青年歌手央金梅朵金鸿为

27.云南无处不飞歌——《云南词家词选》序石祥

28.多彩的土地孕育多彩的情思——卢云生歌词集《踏歌五色土》序曾宪瑞

29.信息动态

30.成就雅尼《夜莺》的几点因素民族音乐王健健

31.德彪西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的美学内涵王丽娟

32.巧借琵琶音乐语言来倾《诉》郝宇容

33.听音寻路行路听音——听寻《地图》巫楚之魂秦莹莹

34.高校艺术教育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张美玉

35.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渗透杨晓

36.浅谈声乐艺术的语言教学童媚娟

37.浅谈中国美声歌曲发展及其特点杨金国

38.高师器乐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究葛美琳

39.于多元文化语境中培养"音乐耳朵"寸晓玲

40.浅谈合唱的基础训练林仰明

41.儿童学琴随想点滴吴江涛

42.声乐教学环节初探李灵艺

43.小学音乐教学教案要有教师的个性高红

44.构建新理念下的音乐教育胡家玲

45.关于民族声乐的发展陈慧慧

46.音乐教育优化儿童心理发展探析马琐

47.钢琴即兴伴奏技能与基础音乐教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比较研究陈世军

48.儿童、父母与教师在钢琴音乐学习中的关系郭山雨

49.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刘宇红,卫昕

50.发挥音乐欣赏课的作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付宏伟

51.关于小提琴艺术民族化的一些思考李智

52.略论歌唱的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李海华

53.论声乐教学中美声演唱技巧和风格与中国本土声乐艺术的融合黄阿罗

54.调式音高内心记忆的训练刘沨

27.萨拉萨蒂与《流浪者之歌》左原

28.肖邦《练习曲》op.25no.1之教学研究刘静

29.多重民族音乐感知力与审美标准的培养欧阳青梅,方光耀

30.云南艺术教育注入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及可操作性普慧

31.高校音乐教育的实效性探析胡家玲

32.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陈曦

33.音乐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作用梁小玲,林典

34.儿童多元智能发展与艺术教育的回归李颖玲,何元,高桂梅

35.高等音乐师范声乐教学改革之浅见杨丽菲

36.高师声乐教学与中小学的乡土音乐教育王金强

37.声乐表演艺术的二度创作晏华

38.如何培养学生一个健康的歌唱心理李艳红

39.民族音乐舞蹈的审美教学对策刘荣蔚

40.高师音乐教育《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实践初探何柳

41.二胡选修课中两个意识层面问题谢丹,唐建军

42.声部划分的基本观念——李维渤教授声乐教学法研究尹伟

浅谈艺术创作的灵感篇10

浅谈水彩画的发展与水色语言(精品源自中考试题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水彩画发展源流的探讨,基本理顺了水彩画在中国的演变与融合,通过对水彩画水色语言的探析,从技法上区分了水彩画与油画、国画等的相同与不同点,从而对水彩画的中国化发展有了清楚的认识和感悟,中国的水彩画必须要走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才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凸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关键词:水彩画水色语言发展创新

中国西南烟雾弥漫的高山,月色凄清的海滨,江南水乡依依垂柳小船,塞北苍原皑皑白雪林海,多少壮丽山河美景,被水彩画家用画笔记录,流芳传世。在过去没有彩色相机的时代,水彩画家用画笔表现出了今天我们可以面对的画作。重温历史,国外一些科学家甚至称可以从几百年间伦敦画家的写生画中研究出工业革命对伦敦空气污染程度的变化。由此可见,水彩画在艺术史上从来都不会被忽视,即使现在科技已经发展到数码影像时代,水彩画依然以菲然的艺术魅力完成了从实用效果图到审美情趣纯艺术画的转变,从写实、写意、抽象及半抽象的画面,到现代水彩画以多元、多变的水色交融之美带给世人全新的艺术享受。

一、水彩画的发展历程

纵观美术发展史,每一个艺术类别的兴起都是从实用性开始的,从古人为了记事在岩石上作画开始,美术的发展伴随着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欣赏而不断进步与创新,水彩画也是如此。事实上在中古时代的欧洲就有了水彩画的雏形,但那只是一些贵族们用鹅毛笔手绘的草药等植物的小插图装饰,后来为了使颜料附着在纸上不易掉落,就在颜料里面加入了蛋清,所以现在很多学者就把这种最初的蛋彩画看成是现代水彩画的雏形。二、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三、现代水彩画水色语言的探索与创新

水彩画的创作必须要作者有扎实的表现功底和深厚的艺术修养,把握好水彩画的四大特性,即水性、色性、纸性和时间性之间微妙的变化。只有经过反复练习研究探索,从实践中获得经验,才能很好地掌握水彩画那活泼多变的特性。要想自己的水彩技艺渐入佳境是没有捷径的,老师指导的是技巧,只限于让我们少走弯路而已,比如每一批纸对水的吸收性都需要作者在实际创作中才能体味其中的意趣。每一个水彩画家要创作出优秀作品,不仅需要磨炼高水平的技术,更需要思想境界艺术修养的提高。水与色的碰撞所产生的神奇水色语言,也由于时间长短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工具材料和纸张的不同所产生的水色语言也是如此。不少画家为了水彩那迷人的水色语言,用一生一世的精力去研究和探索,除了掌握常规的水色语言外,还用一些千奇百怪的特殊技法去创造那魔幻般的水色语言。中国水彩要真正成为世界水彩大国,需要吸取中国画的优点,同时还需要吸取本民族各种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结合西方色彩特点,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世界一流的优秀水彩艺术作品,这样的水彩艺术才更具有世界地位。

水彩中的水色语言又是水彩画的灵魂,水彩画的灵动就来自于水性的活泼流动、水色碰撞等的特殊语言,用水来调和颜色之后,用千变万化的表现技法来表现水彩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精神的主题和民族特色的意蕴。要创造优秀的水彩作品需要画家用毕生的精力和生命去体验,吸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营养,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只有这样,才能画出具有中国特殊水色语言的水彩艺术精品。

四、走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创作之路

水彩画在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摆在现代中国水彩画家面前的就是如何利用好这些有利的条件来更好地发挥水彩水色语言的艺术魅力,让更多的人理解、欣赏和喜欢水彩画作品。水彩艺术家需要用毕生的精力去探索研究水彩艺术,创造出更多世界性的优秀水彩作品,而不仅仅将水彩画当作设计的实用效果图。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中国特色,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被广泛认可。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文化思想始终在影响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即使西方文化一时迷惑了部分人的视线,但最终会被大众认可的优秀作品依然是那些思想积极、表现当代中国人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即便是没有文化或文化不高的普通劳动者都能很快明白作者所表现的思想内涵,而不是如一些所谓“现代派”所画的那些天马行空的作品,让观者看着满头雾水不知所云。看作品让人不是享受而是难受,而作者还沾沾自喜,自认为高高在上,就连专家也不欣赏甚至看不懂。当今时代,人们对美术的认知逐渐形成多元化的发展形式,艺术进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一些人却浮躁起来,梦想一夜成名,自身没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却只想靠所谓的新奇、哗众取宠,这是对艺术的最大亵渎。脱离了人民群众基础和脱离社会责任的艺术创作就如同建筑在沙滩上的城堡,是无法经受时间的洗礼的,风浪过后,就会消失无踪。艺术失去了欣赏者也就失去了艺术的价值,与其梦想,不如脚踏实地地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创作有积极思想意义的不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