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十篇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十篇

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5:23

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篇1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231-01

一、关于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缘起

探究式教学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首先倡导的。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索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

从词源学的角度讲,探究式教学的英文表达inquiryleaning中“inquiry”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in或inwardnqueerer(质询、寻找),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其相应的中文翻译有“探问”、“质疑”、“调查”及“探究”等多种。与“研究”比较,在科学领域人们普遍接受的“探究”一词和英文原意更为贴切。就语义而言,据《辞海》(1989年版)的解释,“研究”指“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探究”则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例如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根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数学探究式教学则是教师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把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数学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一般大家也认为,数学探究式教学既是数学教学的一种理念、策略和方法,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教学过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探索和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相关信息,猜测、论证和改进所得结论,从而实际感受和亲自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二、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1、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中小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着新奇感和探究欲,把科学探究活动引入数学教学活动,将使学生经历类似科学研究的探究过程,这种探究性表现在研究课题的结论是未知的,结论的获得也不是由老师传授或从书本上能够直接得到,而是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

2、学生具有高度的主体性

数学探究式教学是在学生的发展潜能无限的理念下提出的,相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高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力。因此数学探究式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掌握学习的自,在学习活动中有很大的自由度。在学习内容中,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在课题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制定计划,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种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的主动探索和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发现课题的特征,不断改进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不再是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聆听教师一再重复的结论,而是学生自己提出和整理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3、数学探究式教学具有开放性

与一般的数学教学活动相比,数学探究式教学具有明显的开放性。首先,客体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各自感兴趣的课题;其次,学习的形式是开放的,可以是数学课内知识的扩广,可以是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也可以是数学实验、动手制作等;再次,学习空间是开放的,要求学生从课堂走到课外;最后,学习的结论是开放的,鼓励学生就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数学探究式教学允许学生按自己的理解以及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允许学生按各自的能力和所掌握的资料,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得出不同的结论。

4、数学课题学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与常规数学教学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同,课题学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与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是头等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探究学习十分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在探究学习中,学习者通过亲身实践获得感悟和体验,获得丰富的非结构性的知识,在思维方式上大量地依靠直觉与顿悟,这些都有益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三、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1、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

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现有的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探究教学的出发点。维果斯基认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探究新问题需要知识的固着点,问题本身与固着点的“潜在距离”愈远,一般说来探究的难度就愈高,关键是要把握探究的新问题与学生原有知识固着点之间的距离“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是教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在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必须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数学问题思维情境。但并不是任何问题都能激起学生有效学习的兴趣。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选择能展示知识形成过程的数学概念、定理等基本知识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也可以利用数学的认知矛盾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还可以将教材中的先定理后应用的实际问题,调换为从应用题开始的问题情境创设,以突出“问题解决――建构数学――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等等。

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篇2

一、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之一,也是数学学科常用的教学模式之一,数学探究教学模式的使用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

“探究”的基本内涵是探索、研究。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制定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9)指出:科学探究也可以指学生在科学课堂所进行的探究,即学生用为了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和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等。对于数学探究教学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解释,基本观点就是:数学探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经历类似数学家的探究过程,来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探究的本质,旨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活动。探究教学是教师学生通过参与的活动,既包括教师的指导,同时体现学生主动地“探究”或“学习”。

在使用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时,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深刻理解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出探究式教学的本质。因此,有必要探讨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以及教师实施教学时应该遵守的教学原则。

二、实施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孙艳明经过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的案例研究,得出小学数学课堂中探究的理想状态是: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学习方案收集资料与证据验证假设合作交流”的过程。即让学生经历“科学家式”的探究活动,体验获得新知的过程,积累探究的经验,来不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具体来说,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实施的教学程序如下:(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创设教学情景,提出问题;(2)教师为学生创造有利的环境,让学生充分调动原有的认知经验,并在头脑中建立问题意识;(3)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4)学生反馈质疑,学生之间交流探讨,教师给予适时指导;(5)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并且对新知及时巩固;(6)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总结评价,归纳探究结果。[2]

三、实施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根据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师在使用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由于探究式教学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因此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应该对学生的参与状态进行适时调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主动探索,独立思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差异性原则。教师应该承认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该设计有层次性地问题让学生加以探究,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或策略解决问题,尊重每位学生的想法,让差异化成为教学的资源,帮助全体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3.创造性原则。探究学习是围绕问题而进行的,教师应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愿意主动探索,而且要学生充分调动其原有认知,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4.民主性原则。在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给全体学生创造民主、自由的探究环境,让每位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作用,并且引导学生充分地表达、质疑、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新奇的想法,在探究中理解新知,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四、实施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实施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才能充分发挥该模式的优势与作用。教师要使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理解知识的本质,提高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并且能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

首先,创设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起点展开数学教学的,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创设的问题是否适切。教师创设的问题应该是有启发性的、本原的、触及数学本质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真正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是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探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因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3]

再次,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适时地调控与引导,不要让“探究”流于形式,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教师还应该学会“等待”,因为探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而不是急于要得到结果,否则导致学生的探究不深入,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最后,注重引导学生总结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在探究活动结束之后,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总结经过探究之后所获得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总结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探究的本质,让学生形成探究的意识,具备探究的能力,并且能够将探究的思维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当中去。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使用,对学生探索精神、主动学习的意识的形成以及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探究式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并不是每堂课都适用于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选择教学模式,并且注重多种教学模式并用。

参考文献:

[1]孙艳明.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一一以C市4所小学课堂教学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转引自: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著.戢守志等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2]孙艳明.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一一以C市4所小学课堂教学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田鲜丽.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8.转引自:张荫南.新概念数学―用问题驱动的数学.数学教学[J].2004,(4):1-2.

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篇3

关键词:二项式定理;探究式教学;认知规律;教学难点;猜想;归纳

引言:二项式定理的推导是该节的重点和难点,其传统教法比较呆板、单调,如果直接给出定理,或者是先给出一个用组合知识来求展开式系数的例子,然后推广到一般形式,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繁琐的推导过程必然让学生感到被动,其结果认知水平较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主动构建。那如何才能使学生获得主动呢?

正文:二项式定理是在计数原理之后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内容,可以看成是计数原理的一个重要应用,然而从知识的长远学习来看,他是开启微分学大门的一把钥匙,对于多项式乘法知识的开发和拓展,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辉煌的数学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自行推导出的二项展开式,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猜想-归纳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问题,完成从乘法法则到计数原理分析该问题的过渡,循序渐进的提出问题,突破难点,不直接告诉学生定理,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合情推理猜测结论,进一步证实结论,获得定理。教学关键是如何突破学生探究的难点(1)用组合数来表示二项式定理中各项的系数;(2)展开式的形式归结到以字母b进行分类处理上面。

在教学处理过程中应寻找什么样的课题引入方法更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探究过程中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下面结合我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谈谈这节课在处理方法上的选择。

首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上看这节课的教学策略。我们从结果上去看过程,这个定理的形式是组合数做系数的单项式的和,视觉上看是比较复杂而且抽象的一种形式。如果直接从各项的形式上入手,在学生的认知上会产生含参的系数障碍,所以先不急于给出这种形式,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猜测展开后会有哪些项,学生根据以往的乘法展开式的经验,很容易说出有这样的项,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有人能够说出这样一些形式的项,然而大多数的同学说不出或者说不完整。继而,根据学生的求知欲望方向展开探索和讨论,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关于次数n,我们可以先从最简单的2开始探究,研究他的展开式形式,观察各项的构成,验证我们上面关于展开后各项形式特点上面的猜测,因为这里展开项比较少,只要让学生在大体上了解计数原理的应用就可以了,不必在这里一定找出组合数形式的系数。

接下来,我们从教学难点的突破上看如何选择教学策略。学生已经有了用计数原理来分析的二项展开式的意识,接着讨论的展开式,注意这里一定要突破两个教学难点,即(1)用组合数来表示二项式定理中各项的系数;(2)展开式的形式归结到以字母b进行分类处理上面。

,每个括号中都含有两项,即a和b,根据乘法法则,要从每个括号中选择一项乘在一起,才能构成展开式的每一项。这就是我们要完成的“一件事”,引导学生到计数原理的应用上。那么,要完成这件事,我们应该分步还是分类呢?学生自然会想到要分步处理,从每个括号中取出一项项,接着考虑合并同类项的问题,有哪些同类项呢?这里学生常常会不自主的从a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时,老师千万不能打断学生的思路,往b上面引导,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允许学生存疑,然后我们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去解惑,这个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知识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当然,这样的课堂教学,对老师的能力也是一种考验,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教材,对知识有个宏观的,横向的了解。学生从a的角度去考虑了,教师不妨按照学生的思路引导下去,按a的个数进行分类,把各项的系数用组合数的形式表示出来。这里先不急于以字母b进行分类处理。之后让学生自行写出的展开式,目的是要检验和加深对于这种方法的理解。

接着与学生共同探讨得出的二项展开式,有了以上的铺垫,这里学生也一定是按照字母a进行分类讨论,得出与书本不同形式的的二项展开式,即,接下来着手处理换字母的讨论方法了,让学生以同样的方法按照字母b分类,得出的另一种二项展开式,他的展开方法完全与字母a的方法类似,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应是轻而易举的了。之后,大家得到共识,这两种展开式都是正确的。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比较这两种展开式,哪个更好?此时学生肯定还是选择以a分类的那种,因为他更符合自己认知规律。那么再问学生一个问题:请写出展开式的地32项,学生会发现,用第二种展开式,更容易找出这一项,第一种要逆向思维,而第二种很容易看出项和系数的关系。基于这种方便性,学生以后会心服口服的选择第二种表示方法。

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

0引言

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在探究式教学基础上发展和演变而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和方法,主要是以科学探究为主的一种实验教学方法,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相似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更加主动的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实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的更好学习和l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本文就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内涵与特点以及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出发,对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策略进行浅析。

1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探究就是探讨和研究,主要是探究真理和研讨问题,在追求根源的同时多方寻找答案,利用探究的过程解决疑难问题。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内容为“学习”,学生要在教师的激励、引导和诱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他们还未掌握的知识。探究式实验教学指的是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作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和讨论问题的机会,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的活动。探究性实验教学具有可以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新知识和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及重视合作学习、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特点。

2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探究式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仅可以满足新课标对新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需要,同时,也转变了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将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与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的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可以说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具有理想且显著的价值和意义。

3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策略

3.1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打开探究之门

对初中物理这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来说问题情景的创设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是探究式实验教学的重要途径。初中物理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景,联系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入的分析物理教材的内容,为学生设计科学的问题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的质疑和猜想,让学生具有探究的欲望,从而运用探究式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课堂教学。

例如,初中物理教师在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教学内容实施授课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为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如何放置蜡烛、光具座、光屏以及凸透镜等实验器材才能够让蜡烛的火焰成像在光屏上,为学生准备蜡烛、光具座、光屏以及凸透镜和打火机等必须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3.2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提高探究实验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教师在运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授课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疑问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物理课堂的探究过程中。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猜测,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的去分析和猜测可能的实验现象或者是结论,并让学生自己验证,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例如,初中物理教师在讲解“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这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怎样的温度变化规律,之后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得出与自己猜想相同或者是不同的结论,而不管是哪种结论的得出均可以让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牢固的掌握。

3.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完成相关的教学实验

在实施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手、脑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其联系程度对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也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探究实验本身就是促进手脑联系的桥梁,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亲自的实验操作,更好的完成相关的教学实验。

例如,教师在讲解“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完成实验。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之后将课堂教学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材中各种原理的引导下更好的完成实验探究,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在亲自实验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从而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

4结语

在实施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探究式实验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这一教学手段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质量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对学生的引导和启迪,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更好学习以及发展。

参考文献

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篇5

一、明确目标,设置情景

明确目标指的是对课程内容、各教学单元及每节课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从而直接指引对该课程或教学单元或当堂课的学习。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盲目的,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应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感到神秘、好奇、疑惑,从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知要求。我们应该创设一些使学生对自然界与社会中的自然现象有好奇心,感到真实、新奇、有兴趣的操作活动情境,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需求,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只有具有这种问题性的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学习需要具有强烈的激发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创设充满趣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投身现实生活体验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在解决问题中,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要做到这些,教师就需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和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利于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发展提高。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激励性的语育,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影响学生的情绪。一句激励的话,会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人交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流情境。

二、自主探究,主动体验

自主探究,主动体验是指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后,让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在实践和体验中进行探究。在教学方法上,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力争独立解决问题,通过亲身体验探索的过程,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积极感受、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各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和条件体验成功,从而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善于乐观向上的个性。成功的体验不仅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行为提供了强烈的动机,而且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在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不仅锻炼实际动脑动手的能力,而且增添学习的兴趣。

三、释疑点拨,合作探究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遇到学生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点拨。而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最好的做法是综合大家的疑问,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可有三种方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就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探讨。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小组中学生情况要均衡,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的特点,使探究更加深入,使获得的知识更趋于准确。三是全班集体探究,即抓准普遍性的、关键性的或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

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相互交流,以进一步补充、修正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现代教育思想下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新课程标准没有否认模仿和记忆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但更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在自己的体验感受中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在协作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扬长补短,互相补充。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在交流中获得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努力做到:相信学生,他们有能力,有潜力掌握教学内容;依靠学生,只有师生配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尊重学生,学生是一个与教师一样,有着独立的尊严和价值,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的独特的人;热爱学生,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理解学生,学生在其自身发展和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帮助学生,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存在各种问题和疑难,等等。

四、变式练习,归纳整理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累积性。教师在教学基本概念、技能的基础后,应给予一些变式问题,并适时组织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形成数学知识体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体现了这一点。变式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前面所建构起来的新知识,并通过对新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但是,我们在实施变式练习时,切忌机械模仿,生搬硬套,应该让练习具有合理的梯度,成螺旋式上升,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例如:在讲授同类项定义时,教师给出例子后,再给出变式练习,加强对同类项定义的理解。例如,指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3x-2y+1+3y-2x-5;

(2)3xy-2xy+xy-yx。

解:(1)3x与-2x是同类项,-2y与3y是同类项,1与-5是同类项。

(2)3xy与-yx是同类项,-2xy与xy是同类项。

练习:k取何值时,3xy与-xy是同类项?

解:要使3xy与-xy是同类项,这两项中x的次数必须相等,即k=2。所以,当k=2时,3xy与-xy是同类项。

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篇6

关系;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

21―0074―01

基于探究式教学理论的指导,结合探求科学概念或科学规律的要求,进一步开展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培养科学精神,在探究式活动的实施下构建相应的教学策略体系即为探究式教学。这一教学方式着重强调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自主探索的学习体验。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其学习内在需求的体现,为进一步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必须通过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来实现。教师先前设定好教学目标,就形式上而言,其动力实现外化,在学生主体“认同”的基础上,内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外在动力和内在认同相互作用下,进而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主体意识,有利于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涉及设计问题、提出假设和开展探究等几个方面。若要使探究式教学获得良好的成效,教师应该将教学活动的中心放在学生身上,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因此,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有基本的把握。在学习中,学习主体构建知识结构,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是获取新知识的基础,二者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且表面层次和深层内涵都相互关联。探究学习即为将缄默的背景知识、探寻问题的答案表现出来,在探究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深入了解知识的内涵。另外,教师还应注重和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兴趣对探究内容进行选择。学生的意志和思维不受限制,在学习任务的设定中,必须考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身需求。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更多学习的主动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结合疑、问、学、思,让学生在教学期间学会灵活运用探究方法,对探究学习有更深的了解,并享受这一学习方式。

二、创建自主探索的教学环境

探究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更具有优势,主要体现在能通过特定教学情境的设定,运用具有弹性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提供灵活开放的空间,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实现丰富多彩的课堂文化,其中创造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氛围至关重要。基于灵活、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主体地位和话语权得到重视和强调,提高其思考的独立性、提问的自主性,能自由表达和勇敢实践,转变被动地位为主动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潜能的发挥给予充分的信任,让其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首先,教师必须激励学生,对其探究成果给予认同;其次,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必须对其抱以宽容的态度,不能以强硬的态度进行责备,必须指导学生冷静分析、思考和反省,纠正错误,进而达到研究教学的目标。

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地位平等,二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是“我和你”的关系,而不是“我和他”的关系。教师在和学生交流沟通过程中,首先必须扮演平等的叫绝,和学生之间保持人格的相互独立和完整,对学生持以宽容和民主的态度,分享知识、经验、智慧和价值给学生,并帮助正确学习。就心理学视角而言,教师过程的内涵是师生之间在心理和情感上相互影响,即为师生的智力因素、情意因素共同发展。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逐渐健全心理,因而其心理组织水平必须具有较高水平,对学生进行正确辅导,帮助其对自己生活的世界有正确的认识,实现心理健康发展。在学习中,转变学生的主动地位,师生之间积极展开互动,共享学习乐趣和成功经验。学生在和他人交往过程中,对自我有更深刻的认识,构建平等的关系,相互尊重、信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交往的良好关系,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增添光彩。

四、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篇7

关键词:新课程;复习教学;探究;策略;构建;创新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9-0067-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化学科学作为由众多化学概念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在不断探究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探究式教学复习课的教学思路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的要素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交流与讨论、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等。

有关《乙醇》的教学内容,虽然教材经历了多次修改,但作为有机物的典型代表,它一直在教材内容的编订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乙醇》的复习课中,大多数老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站在新课程、新时代背景下看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不是非常恰当的。那么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如何在探究中构建,在传统中创新,更好的体现新课程理念呢?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觉得探究式教学复习课的教学思路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过程为线索,以实验为基础,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形式,充分体现探究精神。现以《乙醇》复习课为例对探究式教学复习课的基本策略作一阐述。

二、探究式教学复习课的基本策略

1.以问题为载体,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复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想学、乐学的基本情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高三复习课由于时间紧、容量大、任务重等特点,以往的教学多以教师讲述结合提问的方式完成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也多以传授的方式教给学生,所以复习课的气氛往往是紧张、疲劳、沉重的,对于成绩不理想而努力想赶上的同学来说还多了一层焦躁。这样的学习情绪和气氛对复习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同样需要独出心裁创设情境,在知识的结合点上巧妙设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入到复习的氛围之中。

案例一:氢键对乙醇物理性质的影响

[师]乙醇俗称酒精,这只试剂瓶中盛放的是无水乙醇。请同学们观察。人们对好酒的形容有很多,例如“美酒飘香”“好酒不怕巷子深”等等。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所学,归纳乙醇的物理性质。

[生]观察、回忆、思考,归纳乙醇的物理性质

在此基础上探究氢键对乙醇物理性质的影响

[投影]乙醇和氯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沸点比较表

问题一: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氯乙烷要小,而沸点为什么却比氯乙烷要高得多?

问题二:为什么氢键的形成会使乙醇的沸点出现反常?

问题三:乙醇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是否也与氢键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步步设疑,层层深入,使学生处于受激发状态,使复习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营造了轻松、活泼、积极思考的学习氛围,调动起学生的复习兴趣,从而唤起了强烈的探究欲。

2.变零为整,构建知识网络,探究知识的脉络性

新教材编写打破了旧教材中比较严密的学科体系,删除了旧教材中陈旧的知识点,降低了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将旧教材中化学核心知识重新划分到不同模块。这大大降低了只学必修模块的学生的负担,这也是新课程的亮点之一。但是新教材最大弊端在于选修班学生的学习,因为新教材并没有按知识体系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去编写,知识点不仅零散,且具有跳跃性。因此复习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变零为整,构建知识网络,探究知识的脉络性。

案例二: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的断裂方式

[师]乙醇发生化学变化时,涉及到化学键的断裂。乙醇分子中有几种化学键?

[投影]

问题一:若涉及到①键的断裂,乙醇可能发生哪些反应?

问题二:若涉及到②键的断裂,乙醇可能发生哪些反应?

问题三:若涉及到②和④键的断裂,乙醇可能发生哪些反应?

问题四:若涉及到①和③键的断裂,乙醇可能发生哪些反应?

[生]讨论、思考,总结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探究醇类物质发生催化氧化和消去反应的结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构建知识网络,将被动枯燥的知识复习变成积极、有趣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知识真正实现了内化,印象深刻,经久难忘。

3.挖掘探究性实验,强化探究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增加了许多验证性实验,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但这种按部就班的操作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不利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挖掘教材内容,设计探究性实验,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三:把乙醇与钠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师]利用乙醇与氧气的反应,可制成乙醇燃料电池。若以铂作为正、负极材料,以KoH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请写出乙醇燃料电池的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生]思考,板书

[师]根据原电池的构建条件,把乙醇与钠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生]讨论、思考,提出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志。这样的设计,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通过教师巧妙地提出问题,不失时机地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通过互动、交流、碰撞,使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进行整合,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4.开展合作探究,拓展思路,增强信心

进入高三,面对日益灵活、发散性思维很强的高考题,相当部分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尤其是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在复习课中总觉得这也不懂那也不懂,产生焦躁心理,很难有好的学习效果。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案例四:乙醇能使蛋白质变性

[师]你能利用下列药品设计出两组对比实验,用来证明乙醇可使蛋白质变性吗?提供试剂:鸡蛋白溶液、硫酸铵溶液、水、碘水、无水乙醇、淀粉溶液、淀粉酶

学生处于热烈的讨论中。教师在兴趣盎然中推波助澜,与学生一道探究和小结:

[生]第一组对比实验:鸡蛋白溶液+硫酸铵溶液+水

鸡蛋白溶液+无水乙醇+水

[生]第二组对比实验:

①淀粉溶液7mL+碘水6滴,分成两等份

②一份+淀粉酶的水溶液5滴,另一份+淀粉酶乙醇溶液5滴

③同时水浴加热半分钟

④同时冷水浴冷却,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推测、方案讨论、实验论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在思考与动手实验中完成知识与能力构建,同时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与方法。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中,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学生的思维的空间、科学探究的能力得以提升。

三、探究式教学复习课的教学体会

1.改善学习方式,追求教学创新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复习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它需要学生积极地、富有激情地参与,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复习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其鼓励和赞扬,而且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适时点拨,释疑解惑。但教师点拨不能太明太露,而是“穿针引线”“旁敲侧击”,促使学生自悟。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其发问、质疑,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通过对话构建民主和谐的复习环境,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复习教学的质量。同时复习必须体现时代性特征,根据新课标和考试手册体现的新理念,挖掘化学学科的创新性因素,独辟蹊径,追求创新设计,敢于在传统中创新。本节《乙醇》复习课教学,不仅将所学知识归纳提升,还大胆地创设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方案讨论等环节,有效地改善了学生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立足学科特色,加强实验探究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加强实验教学,利用化学实验来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在设计探究实验时,教师必须对新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创设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的探究情境;探究的内容既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的发展相适应,又要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探究既具有积极性,又富有挑战性。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不仅要能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点拨,还要能适时地调控探究的方向。本节《乙醇》复习课教学中,增加了将乙醇与钠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证明乙醇可使蛋白质变性等实验环节,这样使化学知识与学生“活生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做科学”中主动获取知识,以促进学生良好思维的思维品质的发展,增强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3.优化整合素材,构建高效复习

新课程教学改革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复习时要研读新课标,要从课程整体角度领会每一部分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与价值,将各模块内容进行迁移、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建核心知识系统凸显内在规律,构建复习教学的线索,把握好复习的广度与深度,让学生在探究性复习中,解决问题、发展能力、完善心智,从而构建高效复习。本节《乙醇》复习课教学中不仅仅从结构的角度,深入归纳了乙醇反应的基本规律,强化了有机化学中“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而且将蛋白质、原电池等知识进行合理的渗透和整合,合理地科学地使用教学素材,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内化和整合,体现出复习教学的高度与广度,让学生在酣畅淋漓复习中水到渠成地完善了知识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篇8

关键词:教学研究;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83-03

“探究”(inquiry),是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的意思。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ationaleducationStandards)将“探究”定义为一个多层面的活动。需要通过观察、提出问题、查阅书刊和其他信息资源、设计调查和研究方案、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对所做解释加以检验以及同他人交流结果[1]。探究式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学习科学方法、感受科学思想的教学模式[2]。与传授式教学模式不同,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并不直接讲授知识点,而是通过问题设计,启发诱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并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环境,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试错尝试,将自己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3]。从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4]。

将案例教学引入到探究式教学当中,利用案例设置情景模型和“问题链”,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有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规范的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5]。根据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如果案例所设计的问题只需要学生从认知结构中直接提取即可回答,而不需要进行分析、评价、创造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那便不是探究[6]。因此,探究式案例教学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准备的。

根据RandyL.bell.等人的研究,依据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参与程度,可以把探究式教学按照其探究水平从低到高分为以下四种类型[7]:验证性探究(Confirmationinquiry),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原理或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证明一个结果预知的原理或定理的探究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要求^低。结构性探究(Structuredinquiry),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和思考,按照规定的步骤,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掌握基本知识,发展探究能力;指导性探究(Guidedinquiry),教学目标在于锻炼学生从掌握基础知识逐步转向综合运用知识,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或者选择步骤,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开放性探究(openinquiry),教学目标在于锻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专业领域和实践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自己确定相关的研究问题,并通过自己设计研究方案进行探索。

在探究式案例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水平、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因素设计和选择不同教学模式。

一、验证性案例教学模式

验证性探究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原理或基础知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要求较低[1]。因此,验证性案例中所设计情境信息应相对简单且明确,案例题材应采用学生周边较熟悉的题材,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策略也比较明确。验证性案例要求从多于一个观点的角度检查某一概念,这既能增强对该概念的理解,又能增强这一概念迁移至其他领域的能力。验证性案例教学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案例解释。教师提供案例情境信息,并启发学生将信息的表征从一种方式转换成另一种方式,例如用不同的语句进行转换,或者将图表、数据等信息转换成为语句,或者反之将语句转换成为图表或者数据信息。

2.案例列举。教师在讲授完某一概念或原理之后,请学生列举出与此相关的特定事例。通过这类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把握概念或者原理中的关键特征,并能运用关键特征选择或者建构具体的事例。

3.案例分类。教师提供一些案例,这些案例中有部分案例具有相同的关键特征。要求学生能够对这些案例依据关键特征进行分类,并能够应用相应的概念或者原理进行解释。

4.案例推断。这种方式同样是由教师事先准备一组案例,请学生在一个整体情境中对各个案例进行比较、分类,从中发现这些案例的关键特征,并能据此创造出一个新的案例来。

验证性案例教学以课堂为主要场域,强调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强化案例、提问和讨论。教师通过案例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新进入的信息与原有认知框架整合在一起,以考查学生在类似案例上的知识迁移为主。当学生能够将要获得的“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产生联系时,他就产生了理解[8]。

验证性的案例教学需要较多课时进行大量的课堂提问和互动,因此采取验证性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安排专门的讨论课时。在学生人数较少时(一般少于30人),可以采用点名提问的方式。当学生人数较多时,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当学生在小组内部产生不同意见时,可不同意见汇总,报告教师。教师不直接对学生的回答或小组报告进行评价,而是继续采用提问的方式,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二、综合性案例教学模式

综合性案例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教师设计和准备综合性的教学案例,综合性教学案例包含丰富的情景信息,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综合性的教学案例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事件典型。综合性教学案例应该具备典型性,能够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学生经过系统的案例分析与讨论所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顺利实现从案例教学课堂向未来实践的迁移。第二,情境信息丰富。综合性案例不仅要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还要提供大量的背景信息、甚至包括一些干扰性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设置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对问题进行探究。

综合性案例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但更适合采用同学间互助式教学的模式[9]。采用同学间互助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提前布置案例阅读内容和思考题目。思考题目一般是般是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针对提前阅读内容的难点进行提问,最后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详细写出提前阅读内容中最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最难看懂的内容[10]。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选择在课堂上讨论的题目。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对学生反映的难点问题或者教师根据以往经验而确定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如果案例信息中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个概念测试,来检验学生的理解情况。这个概念测试一般是一个多选题,要求学生在一分钟内独立选出答案。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和周边到同学相互之间交流一下答案,并相互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尝试说服对方或者接受对方的观点。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在学生间走动,聆听学生的讨论,并给出一些建议。讨论完成后,学生可以重新给出答案。最后由教师对案例的探究过程进行总结。案例探究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9]。

三、开放式案例教学模式

开放式案例教学模式不需要教师提前准备案例,教师只需要指出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并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不超过6―8人;要求学生小组自己确定与话题相关的研究对象,小组内部进行分工,自行搜集资料,撰写案例、分析案例,最后制作案例演示稿,在课堂上完成案例汇报工作。在小组完成案例制作的过程中,在操作程序上,从选题立项到最后的成果展示,整个过程都要求学生小组自行完成,指导教师只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教师要高度信任学生,给予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的空间,在非必须的情况下,教师不得随意否定或修改学生的研究计划。

开放式案例教学模式的目标已经从掌握基础知识逐步转向综合运用知识,要求学生能在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需要保证学生充足的研究时间,同时,学生自身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能参与小组合作设计研究方案,并具有执行方案的能力。因此,一般更适合在本科高年的学生实践性环节或者研究生教学当中使用。

开放式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包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合作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等。因此,教师必须更多地采用过程评价,纵向考查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采用小组阶段汇报、小组成员相互评价、组长打分等方式。开放式案例教学结束之前,教师需要对案例研讨的观点进行一个总结,还要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中肯的评价。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在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等方面的差距,并建立更加合理的思维框架。

无论采取哪种探究式案例教学法,教师必须要有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当学生在案例研讨中提出的一些打破常规、非常新颖的观点时,教师切不可利用权威或者固有理论去反驳学生的想法。为了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可以再次采用反问或者追问的形式,同学生一起继续进行探究。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同事们请教,搜索和阅读大量背景知识,参加相关的进修培训等方法来扩展自己有关课题的知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邀请各方面的专家、科学研究者、企业家等有助于学习某些科学知识的人走进课堂,与学生们一起进行科学探究[11]。

参考文献:

[1]nationalCommitteeonScienceeducationStandardsandassessment,nationalResearchCouncil.ScienceeducationStandards[S].nationalacademiespress,1996:23-24.

[2]陈刚.论探究式教学实施的误区及应对方案[J].上海教育科研,2009,(9):56-60.

[3]张胤,胡菲菲.回归实践、回归问题、回归主体――论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及实施模式[J].江苏高教,2013,(4):67-70.

[4]冯锐,缪茜慧.探究性高效学习的意义、方法和实施途径[J].全球教育研究,2009,(10):3-8.

[5]赵航.基于“情景化―去情景化―再情景化”探究式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5,(6):284-290.

[6]陈刚.试论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及实施策略――学习心理学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46-49.

[7]RandyL.Bell,LaraSmetana,ianBinns.Simplifyinginquiryinstruction[J].theScienceteacher,2005,(10):30-33.

[8]盛群力,褚献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2004,(9):90-97.

[9]袁志钟,戴起勋,陈康敏.同学间互动教学方法简介[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93-95.

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篇9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是在探究式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从探求科学概念或科学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为目的,通过开展探究式活动而建构起来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它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突出位置,使他们在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下获得自主探索的学习体验。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在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进行学习,逐步养成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掌握知识、增长才干、发展智能。这种探究式学习,打破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盲目迷信,真正解放了他们长期备受压抑的个性,极大地促进了他们的情感、性格、精神等方面的成长和完善,不断获得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达到个人的全面、和谐、统一的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1.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教师要成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规划课堂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探究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怀疑、批判,培养他们获取、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在教学中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仅仅授之以“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能动性。

2.探究过程的合作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帮助,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探讨,共同解决学习难题。教师作为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动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分析学习中的不足与缺陷,教会学生调整自己在学习中的情绪,以促进学生自我提高和不断进步。教师还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提出改进方案并不断完善教学活动。

3.课堂情境的调控者

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积极、自主、宽松的探究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安全感和愉悦感,在民主和谐的情境下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索,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突破陈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一种健康和谐、良性竞争的课堂气氛。

4.探究教学的评价者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有效评价者,不应只关心探究学习的结果,也不应仅关注探究教学的过程,而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目标,树立全面的、正确的评价观。教师要客观地对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表现作出适当评价,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三、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学生的主体意识集中反映了他们对于学习的内在需要,而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手段。教学目标是教师预先确定的,从形式上看,它是一种外在的“动力”,但是经过学生主体的“认同”后却能转化为自身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外在动力和内在认同的共同作用,真正激发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专注于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探究式教学模式包括问题设置、提出假设、实施探究等多个方面。要取得良好的探究式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轴心”、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这要求教师首先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学习的过程是学习主体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具有潜在关联,而且这种关联不仅涉及问题的表面层次,更主要的是关涉问题的深层。探究学习就是显现那些缄默的背景知识,探寻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自身的知识结构,并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理解。其次,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根据学生兴趣选择探究内容。学生的意志和思维是自由的,要从他们自身产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出发而设定学习任务。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做到疑、问、学、思相结合,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探究方法并真切地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

2.创建自主探索的教学环境

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探究式教学需要一些特定的教学情境,主要包括灵活开放的空间、民主和谐的氛围、弹性的教学教育管理以及丰富的课堂文化等,但最为重要的是创设一种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良好氛围。在这种开放、自主的教学氛围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发言权,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要求教师要相信学生自我发展的潜力,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各种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多加鼓励、赞赏,充分肯定他们的探究成果;另一方面,要容许学生犯错,对于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教师不能强令修正、横加指责,应该帮助学生进行冷静的分析、反思和总结,以“误”养“正”,共同完成探究教学任务。

3.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我-你”关系,而非“我-它”关系。教师扮演“平等中的首席”角色,以真实、完整的人格面对学生,以宽容、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帮助,与学生共享知识、经验、智慧和价值。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个师生双方在心理上、情感上相互影响的过程,也是师生的智力因素、情意因素协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心理完善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教师具有较高的心理组织水平,就会较好地辅导学生,指导学生理解自己生活的世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本位,主动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学习乐趣。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逐步加深对“镜中自我”的理解,体验到平等、尊重、民主、信任、友善,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这样,作为师生互动、生生交往的课堂教学也会焕发出多彩的生命活力。

4.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不是突发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来组织和引导探究式教学活动。学生从事探究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和从旁协助,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让学生逐步掌握探究方法并独立进行探究活动。具体而言,首先,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假设和解释问题情景。面对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运用多种思维方法猜测现象或情景产生的原因,初步提出可能的假设。其次,指导学生掌握探究的技能和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剖析,指导他们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验证假设,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再次,教师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主要包括信息资料、学习设施及用具等,以保证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5.采用开放多元的评价机制

建立一种利于学生探索学习的评价机制是探究式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应该采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学生的自主评价相结合的开放、多元的教育评价机制。传统教学中的评价方式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而探究式教学评价却与此大不相同。它要求评价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的程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疑问、设计并实施探究学习计划等。要考察这些情况,仅靠终结性评价很难奏效。这种评价机制在改进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之上,重视形成性评价,诸如学生的课堂学习笔记、撰写学习报告、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情况等。探究教学评价的另一个特点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评价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审视采用的探究方法、反思学习中的不足等,自觉地对自己的认知方式、思维过程、学习程度等方面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更加利于达成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安桂清.探究式学习理论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篇10

通过地理探究式教学教师可以摆脱重教轻学的旧辙,由重“教”向重“学”转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学会自己去发现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那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呢?笔者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几条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课前与学生有效沟通,改变观念

探究式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多半要看教师是否有能力激励不同水平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平等的环境,与学生多沟通、交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同的重视。教师需要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学习,使学生重视地理课。

二、开发学生的提问能力

过去我们的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死记硬背,这使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开发学生的提问能力。而且有些教师喜欢把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这就会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性。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探究问题可能是千奇百怪的,无论是怎样的问题,教师都要多给予支持和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猜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交流和总结

交流和总结是学生探究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过程。通过交流使个人的探究方法、探究结果转变成集体共享的成果。例如,某个学生觉得别的学生的方法比自己要好,那他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很有可能使用相同的方法,这就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但学生的交流不能仅限于描述结果,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描述过程和方法。另外,教师要积极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以保证交流和总结的有效性。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

应当重新建立评价机制,将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实现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实行以“鼓励自信心”为主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表扬学生、多鼓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