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十篇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十篇

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5:12

研究性学习的作用篇1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化学教学实验教学

一、研究性学习的提出背景

有效性学习通常有以下两条途径:一是“高效性学习”。大概过程是,通过应用先进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人的无限潜能,取得的成效将是事半功倍,极大程度上延伸了学习深度。二是“研究性学习”。大概方向是,学校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放在首要地位,培养学生对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所以,研究性学习是必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类似于研究过程的情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和发现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判断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知识在研究性学习中起到基础作用,促进了创新能力、创造意识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的培养。所以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核心,以科学的态度和人文的精神对待问题。要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和评估信息的能力,以研究性的设计方案和方式方法解决问题。最后要全面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创造能力和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是先进教育具体体现,我们应该跟上时展的步伐进行研究性学习。

二、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其中转变学习方法就是最有效的途径。研究性学习正好适应了这一要求。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就需要更新,要抱有“授之以渔”的科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和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无形中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高中化学研究性教学是现代化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树立老师和学生是互教互学的共同体的观念,同时要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与讨论。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让学生体验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高中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手段也是实验。化学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将来在某些科研实践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化学实验对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课本上的实验过程都是已经设计好的,需要学生理解并且熟记于心。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的操作技能上的训练,并引导学生认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对于某些反常的现象也要如实地进行记录,便于实验后分析其原因,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提高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和兴趣。

例如在制备氯气实验中,老师可以对学生提问:“我们通常采用固—液不加热实验装置制备,是否可以采用固—液加热实验装置制备呢?还可以用什么装置,怎样制备呢?”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改进实验装置和实验条件的方法,并让学生记录下实验的改进方法,然后由老师帮助分析方法的优缺点。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定会有极大的提高。

三、研究性学习是适应高中化学课程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的作用篇2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数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6-0108-01

一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首先是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然后才是寻找和思考解决问题的答案。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只有发现和提出问题,才有可能有目的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例如:季节性服饰在当季即将到来之时,价格呈上升趋势,设某服饰开始时定价为20元,并且每周(7天)涨价2元,5周后开始保持30元的价格平稳销售,10周后当季即将过去,平均每周削价2元,直到20周末该服饰不再销售。在本季节中,该服饰销售方式有没有提高利润?提高了多少?高中数学教材中到处都有探究的内容,这需要教师去挖掘教材中的内涵,并结合实际情况,将教材中的结论变成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喜欢数学,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具有主动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是研究性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内在条件。

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课程教育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的管理者、是课程的执行者。研究性学习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能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研究性学习体现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教师在引导学生确立课题时,要提供一些问题选择指南,指导学生从教材知识延伸到数学应用中、解决生活中实际课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分析与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探索一般规律,进而产生新的发现,同时也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研究数学的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高中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数学教材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性学习要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并应用到现实中去。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随机事件的概率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老师有个发现,把数学课本随意翻开,一定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左边的页码是偶数,右边的页码是奇数,相信不相信?试一试。

又如在讨论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时,设计了以下问题:(1)请班级全体女同学站起来,这些女同学能否构成一个集合?(2)请班级中全体“高个子”的同学站起来,这些“高个子”的同学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通过上面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把“集合”一节的难点和疑点挖掘出来。这里采用的策略是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现实问题,道破了能否构成集合的标准是集合中的元素的特征是否明确。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表达”“自由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数学课堂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轻松和谐、平等合作、安全开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研究性学习的作用篇3

崔子建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相比,内容注意体现专题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形式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索性、合作性。因此教师也由原来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教师的角色变了,要求也高了。笔者结合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谈谈教师的“三者”作用。

一、教师的设计者作用

1.设计疑问,激发情趣

由于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学生自主设计、自行修习、自主探索的,整个学习过程都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如果缺乏对本学科知识的兴趣,是不可能全身心投入,也不可能知难而进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问题,激发情趣。

例如:在学习《原电池原理及应用》专题内容时,通过介绍钢铁每年因腐蚀的数量约占金属年产量的10%,全世界每年腐蚀的钢铁几千万吨。要想防止钢铁的腐蚀,就必须弄清楚钢铁腐蚀的原理是什么?通过这些实例激发学生去探索金属腐蚀的成因及防护??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也可以设计让学生去调查金属的腐蚀状况及防腐的措施,去激发学生探索原电池原理及应用知识。通过以问激疑,以疑激趣,使学生产生追求化学科学的强烈动机和愿望,培养执着探索、主动学习的精神。

2.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索的氛围

由于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怕老师提问,在心里设置了心理防线,在这样的课堂气氛和心理氛围中是无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采用不用举手,不用提名,自动回答问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已的观点。

例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概念,电离平衡有关概念时,鼓励学生根据原理,能反映特征,给这些概念下定义或起名称。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鼓励学生用纸牌给元素原子量,原子半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等规律分组,自已编制能体现出周期律的周期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主动探索的意识增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以一位学习的参与者加入到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也能乐于接受了。

3.设计探究的情境,模拟研究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的,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创新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的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关注的三个目标,而不在于学生真正地发现什么,创造什么。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利于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充当科学家,去经历科学的发现过程。

例如: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内容时,通过介绍科学家探索元素周期律的过程,播放科学家发现“三元素组”、“八音律”以及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的录相,然后设计让学生观察分析教材中给出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等数据,发现问题,形成假说,再寻求理论去解释假说,从而得出结论,模拟科学家的发现过程与方法。

二、教师的组织者作用

1.教师是教学形式的组织者

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形式。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去亲身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到生活实践中了现问题,调查研究。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根据研究的内容,依照学习者的性别、性格特点,组织好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形式,注意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2.教师是各类学术活动的组织者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关的方法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知识,中学教师不一定胜任,必要的时候要邀请、组织专家学者举行学术讲座、专家论坛等活动。组织好学生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成果评价会、开题、结题报告会等学术活动。

3.教师是活动场所的组织者

研究性学习形式多样,在校内要查阅资料、上网探索、动手实验,在校外,要到工厂、社区、家庭调查,这些活动的场所都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安排好,防止组织不当,浪费时间,影响效果。

三、教师的指导者作用

1.指导学生选题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一要注意与学生现有水平相一致,超越学生的现有水平,使所有学生能够参与研究,能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选题小而实,避免大而全。二要指导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以问题作为自已研究课题,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例如:针对一些工厂排放的废液污染河流,提出的“城中河污染的调查与处理”课题。针对走私盐中缺碘情况,提出“盐中碘含量的测定”课题等。三要指导学生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学科领域中的核心知识,有一定的研究宽度,使研究的过程就是经历科学的探索过程,通过研究,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先择“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由来、发展与应用”作为研究课题。在学习物质结构知识时,选择“物质的结构与质关系的探索”作为研究课题等。

2.指导学生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方法指导,以帮助学生解决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偏差和问题。首先是向学生进行普及研究方法的教育,使参与的学习者明确研究性学习常用的方法、步骤: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搜集信息、资料,得出结论,撰写论文、报告等。其次是对具体课题的调查内容进行指导。如“城中河的污染调查及处理”的课题,要指导学生调查该河流的污染源有哪些?这些工厂排放的污水主要成分是什么?日排放量多少?根据污水成分的理化性质如何消除污染等?在方法指导时要把指导的重点放在“指导方法,解答疑难”上,要留给学习者思考的空间,有利于学习者发挥主体作用。

3.指导学生撰写报告、论文

由于现在的中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作文写得多,调查报告写得少。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书写的格式及要求,知道结题报告一般由题目、作者、摘要、报告内容、参考资料等部分组成。其中报告的内容一般按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及建议几部分组成,也可给学生提供几种样式的报告、论文,让学生参考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作用篇4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家长义务家乡资源家长会支持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过程性的特点,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配合,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才能促成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和谐发展。

根据笔者的实践与思考,目前县镇域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之所以起色不大,除了前两篇文章提到的课程资源单一、教师的指导缺失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那么,研究性学习中家长做什么呢?

一、研究性学习中家长的义务

1.从情感上支持孩子

研究性学习重视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索研究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能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让自信心受到打击,求知欲受到压抑。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校内外、在自然界和现实社会中,运用科学研究的方式,全面地与人沟通交流,获取研究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在这一过程中,或者由于调查、采访时人们的不配合,或者由于观察、实验、设计的难度等问题,孩子有时会感到困惑、郁闷而失去学习的信心。这时候家长就要及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感受、想法和行为,孩子顺利时多鼓励表扬,遇到挫折时多扶持、帮助与提携,和孩子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烦恼,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支持,也是孩子非常需要的精神支撑力量。

2.帮助孩子提供与整合信息资源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的途径获取信息,学会归纳、整理、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家长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应力所能及地帮助孩子提供一些信息资源,指导孩子进行有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家长可以利用自己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网络为学生的观察、调查研究、实验等提供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支持。例如“上班族”家长可提供本单位的资源;“教师”家长可提供本学校的网络和图书资源。家长的智力和专业本身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

3.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走出校门,在大自然环境中、在社会环境中、在生产和消费环境中、在科研与生活环境中,积极地开展社会观察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等实践活动,此时,家长就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县镇域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1)县镇域普通高中家长普遍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存有认识偏见,认为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2)县镇域普通高中近90%(如我县)的学生来自农村,学校、学生和家长沟通有限。(3)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那么,县镇域普通高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呢?

1.充分利用农村家乡的资源,丰盈实践活动内容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难点之一就是没有现成的教材。如何来开发课程资源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农村家乡的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拓展。家乡的历史人文、社会自然、科技园区等等,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绝,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为了充分发挥对家乡本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前充分了解学生家乡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特色资源。如《民间工艺路在何方――关于渭源县民间工艺泥塑的调查研究》,我们在开展活动之前,先开了“夸家乡”的演讲班会,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尊重学生的设想,在渭源民间皮影戏、民间剪纸、民间戏曲等题材中,按照学生的方便及对家乡资源的了解情况,优化组合,选择了民间工艺泥塑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活动中还邀请了家乡本地的一个搞泥塑的学生家长讲解泥塑的有关知识,并带领学生参观其作品。那些栩栩如生的小泥人,特别是表现农村题材的系列泥塑,如“挖洋芋”“串党参”“吃洋芋攒盐好像过年”等作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地走访民间艺人的家庭,学生亲眼看到了民间艺人清贫的生活;通过和艺人的交谈,了解到艺人对前途的渺茫和后继无人的无奈。面对发现的问题,学生讨论、辩论,出谋划策,寻找解决的办法,提出了一些很有见解的建议。这些内容全部在调查报告、小论文、学生的心得体会中表达了出来。因此,我们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充分利用家乡资源,丰盈实践活动内容,必要时邀请熟悉家乡情况的行家或土专家等担任地方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本地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地方的历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产的神力,体验到生活的真谛。研究性学习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2.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争取家长的支持

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理解和支持孩子的研究性学习,并且以学习者、参与者的姿态介入孩子的研究性学习,最起码做到在情感上予以支持,建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社会支持系统。县镇域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力量和教学设施相对不足,学生家长是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得到他们的支持,对学校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非常重要。

研究性学习的作用篇5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58-01

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会学习、继承、传播、创新精神和增强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信息技术学科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的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本文谈谈自己对信息技术学科研究性学习的一些认识。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实质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立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按高中研究性学习教科书上所说的来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知识的获取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对人的多种素质的提高”。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我们可以让同学们以网络技术、网络管理、游戏设计与研究等,培养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学会正确使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能是对校外各处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想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

二、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价值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技能与能力的研究性学习,通过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问题(如某个技术特点)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设备来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实际问题。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同的学习设计、学习活动的模式,是由人们所选用的参照标准不同、角度不同的原因造成的,本文就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四个方面,对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作了尝试。

在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与教学相当的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而且网络技术本身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信息的搜索、整理、挖掘,以利于自身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有多种角度,由于人们所选用的参照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因此对它的设计有不同的表述,本文主要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四个方面,对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加以设计。

1.学习目标的设计。作为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相互补充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具体设计,同样可以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的特征作为参照物,甚至直接将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意见作为设计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依据,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难以达到的范畴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2.学习内容的设计。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最根本的特点是在于它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区别,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以间接经验――系统化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为基础的,而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则是以直接经验――通过实践获得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为基础的。因此,同样是学习信息技术学科范围里的内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注重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原理和技能,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却注重使学生应用这些原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3.学习策略的设计。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是学校与社会、书本与实际、人与自然之间相互沟通的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是通过间接的传授途径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是通过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完成的、是对于现实的感受和认知。同时,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一方面需要学生情绪、情感的参与,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新的情感获得的过程。情绪和情感的获得会对学生的认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信息技术书本学习所不能比拟的。

4.学习评价的设计。通过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问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学会和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设备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他们能主动投入到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去,研究性学习通过学生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即课题),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借助网络等各种信息工具,通过个体的主动探索,使学生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

[2]程志荣《研究性学习探索与思考》

研究性学习的作用篇6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数学教育实践兴趣

对于数学研究性学习,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那些拓展性、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继续鼓励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所学知识熟练恰当的运用到现实和数学问题上,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意识,给学生营造出互相学习和探索的良好气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1高中的数学研究性学习

数学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是否积极加入到学习中、他们的参与程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生从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哪些启发与发展。为了让学生的评价能够有真实性,为此,要尊重学生们之间的意见以及学生自己的评价。在不破坏原有数学这一学科知识系统的前提下,在数学教学中穿插一部分新的教学理念和研究性学习内容的整合、归纳和提升,这样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们能充满热情的参与学习,也将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

2高中的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2.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要保障研究性学习能够具体的落实到实践当中去,就要做好与此相关的准备工作。高中的数学教材中编入了一些新课题供选用,在真正的教学当中我们的师生也可以进行模拟课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课题的选择要适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通过体验学习数学的探索过程,来帮助学生形成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意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来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学题材的多样化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种新的教学尝试中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2.2数学研究性学习落实到生活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概括和归纳所学的综合性知识。在经过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活动后,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的掌握,形成一种知识链条。老师也要帮助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的良好学习氛围。学生在通过研究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会慢慢地将数学中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去。数学最原始的问题是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进行描述的,数学的发展也是依赖于生产生活来实践的。所以老师应该着手于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和知识的发展来帮助学生实行研究性学习,由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出发,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来引导学生,对事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猜想、分析和解决,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让书中的抽象概念变得更容易接受,更有实际价值。

3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探究意识和兴趣

让学生接受数学,让学生们知道数学的存在更多的是在生活中而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和发现,并使其有成功的体验,逐渐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高中教材中有很多的重要定理公式,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们往往只将这些定理公式告诉学生,然后对这些结论加以证明,但是大多数的学生都会有很多疑问或不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的内涵和数学的奥秘,自然也不会对数学产生兴趣,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逐步的让学生不断的去探索,独立或半独立的得出结论,从而让学生在探索中思考与学习。

4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研究性学习的作用篇7

一、丰富图书馆馆藏结构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主选题,所选的课题不受学科的限制,如教材中涉及的与实践有联系的内容,同学们个人生活中、社区中、校园中感兴趣的内容,分析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社会热点问题,科学前沿内容,即兴灵感等等。所以,图书馆要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就必须配合研究性学习丰富自己的馆藏,尽量让每一个走进图书馆的师生都能够找到符合自己选题需要的文献资料。

图书馆的书刊,都是一年一年累积下来,很多都是两年、三年前出版发行的,而很多刚刚出版发行的书刊,由于传统的采购,编目,上架等工作的原因,可能一段时间内不能和读者见面,这样就可能延误了部分师生的研究工作。现在的中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他们朝气蓬勃,渴望尽快成长融入社会,又力求发展个性标新立异,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向往,他们中很多同学的课题可能需要新颖的,具有引领时尚的时效性的资料,为了更好地配合这一部分同学的需要,图书馆也需要对传统的采编工作模式进行一些变革:

一是变传统的采购为网上采购。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网络书店迅速增加,到目前为止,网上书店已有100多家。足不出户就可完成图书馆的订购工作已成为现实。传统的采购方法,如填写各种征订书目采购和邮购等,已不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采购人员通过定期浏览各个图书供应商网站上所的相关信息,或者由图书供应商将最新出版信息以电子邮件的方式邮寄给采访人员。采购人员经过选择、之后,通过网络进行采购。网上采购将使文献的、订购更加方便快捷。位于上海浦东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早在1995年就采用了著名书商BLaCKweLL的联机购书系统,有些读者急需的书几天内就能到馆。

二是改分散原始编目为联合编目。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现代高新技术的推动下,作为图书馆的基础业务――编目工作,在形式、内容、设备等方面正逐步从传统的、手工的,封闭的独立操作向着自动化、网络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图书馆的编目形式正逐步从一个个单机原始编目朝着联机联合编目的趋势发展。联机编目是以互联网为依托,打破了地域和行政机构的限制,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合作与联合,实现了编目工作的社会化、共享化。联机联合编目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高图书馆利用率

研究性学习要求同学们迅速地获得准确、完整、充分的情报。迅速,是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最充分的资料。同学们要在较短的时间搜集资料,不懂得一定的查阅方法,不会利用图书馆的检索服务,不对图书馆的馆藏结构有一定的了解是不可能的。

1、帮助学生了解一定的查阅方法。图书馆可以利用讲座、读者交流会等形式让广大同学了解一些查阅文献的方法,或者请各指导老师在同学们搜集资料前强调查阅文献时的注意的事项。这样让同学们了解了在查阅时注意使用检索,索引,书目,文摘等以及如何使用,查阅时应如何按照一定的流程系统地进行,避免了同学们东抄一段、西抄一段,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同时,也为同学们日后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进行研究学习到下了良好的基础。

2、帮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图书馆的藏书都是按照图书馆分类法,按照一定的图书馆馆藏体系排列的,一般的师生都不会很熟悉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但为了快速准确地查阅到研究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图书馆还应让师生对图书馆的馆藏结构有个大致的了解。图书馆可以在各类图书书架上标明此架为某类别图书,让读者很快就能够知道自己所需要的书籍的大致方位。图书馆还可以利用一些讲座、海报等形式宣传图书馆的一些藏书的基本知识。

3、为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检索服务。为读者提供检索服务,是图书馆一项基本的服务项目,方便快捷的检索服务能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为了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图书馆的检索服务也一定要跟上,除了能为读者提供书名、著者、分类号等途径的检索外,还应增加关键词、提供相关记录查询等。对于一项复杂的资料搜集工作来讲,利用计算机检索将会方便和有效得多。计算机搜索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有关某一主题的信息,它具有手工检索不可比拟的广泛性和速度。

三、优化图书馆服务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作用篇8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公文处理合作学习问题探讨情景模拟

为统一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2012年4月6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其中第三条规定,“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该《条例》第四条规定,“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从《条例》可见,公文处理是各级行政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办公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秘书为领导担当参谋和助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一个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重要作用,公文处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单位工作的办事效率、对外形象及威信。因此,很多本科院校都开设了公文写作和处理课程,尤其是文秘专业,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文写作和处理能力,毕业后能在各行各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中游刃有余。研究性学习理念,有助于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是中国当代教育理论界探讨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它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研究性学习既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使用的“教学法”,也可以指个体以研究的方式来掌握新知识。在教学环境中,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一定的情境出发,以研究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并相应地使研究意识、能力和精神得到提高。

二、研究性学习理念在公文写作与处理教学中的意义

传统的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更多的沿袭了以往知识传授的方法,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听记为主。教学过程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训实践,理论讲解多,实训环节少。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再加之公文写作和处理本身具有规范性、实践性、操作性、现实性等特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不少缺陷,这主要表现在:“在教学形式上,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重视知识灌输,轻视案例分析;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理论延伸,轻视现实情景;在考核方法上,重视基本知识点考核,轻视实际操作能力。”因而,学生的公文写作和处理能力总是不尽如人意。

公文写作与处理是一门综合实践能力较强的课程,它要解决的是在工作实际中不断出现的具体问题。它是按照规定程序和规范要求进行的一系列衔接有序的工作,制作形式要素齐全、内容精当的公文,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写作功底,还要明晰公文运行的现实情景。只有不断地对社会实际情况和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在大量的表象材料中,研究发现其本质、探寻其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外化为实际需要的各种成果。实际上,公文处理目的的达到,不仅在于了解制作某种文体的格式和技巧以及公文拟制、办理和管理的程序,更重要的是认识处理对象的规律,从而将其表现出来。

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学科特点,运用研究性学习理念大有裨益。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新知识,还可以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并能逐步养成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实现综合的教育目标。同时,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止是给教学带来一种新的方式,而且还为教学带来一些新的方法,如观察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调查教学法等,促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另外,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地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发展创造条件,亦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三、如何在公文写作与处理教学中实践研究性学习理念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只有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研究性学习理念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一)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树立角色意识、增强自身素质,使自己善教

1.转变传统观念

观念的转变是一切变革中最内在而且具有前提意义的条件,教育的变革同样如此。要在公文写作与处理教学中实践研究性学习,就要从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开始。首先是知识观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现成的知识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强制性的记忆过程。研究性学习理念的提出首先要迫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头脑中固有的知识观,认识到知识学习是无止境的,学习的关键不在于强制性地记忆大量的知识,而在于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其次是学生观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把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发起者、行动者和作用者,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教育的主体和发展中的个体。再次,是教学观的转变。传统的知识观导致教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主要是知识的积累过程,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习效果以知识掌握的数量和精确性作为评价标准。研究性学习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如教学风格要趋于民主,教学方式要更为灵活,对学生的教学要从注重知识的记忆到引导学生面对大量信息学会思考和判断,教育的最终目的要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

2.树立角色意识

研究性学习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教师的首要角色是指导者。学生的实践活动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精心策划与指导的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启动研究性学习,有效地推动活动顺利展开,还要组织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总结与反思。同时,教师也是学习者,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同时,自己也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自觉地做一名学习者。这样,不但能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同时指导学生时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3.增强自身素质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主体性的强调,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丧失,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公文处理能力,可在教学之余,到学校办公室或校外企事业单位实习观摩,逐渐具备“双师型”素质,以使教学更加得心应手。另外,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对于教师而言,不但要熟悉公文格式和文书处理过程,而且要适应知识综合化的趋势,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基础。如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企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经常要用到经济类、法律类文书。为此,教师应加强经济、法律等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在讲授经济、法律类文书的时候,就会更加切合实际。

二是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传统的教学也强调课堂驾驭能力,但研究性学习对此要求更高。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是具有开放性的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封闭与稳定的特点。在开放的课堂中,随时都可能有预想不到的问题出现,教师要有更敏锐的感受能力和更灵活的应变能力,能对出现的问题迅速反应、妥善解决,使课堂“形散神聚”。

(二)教师应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乐学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推动他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调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和探索热情。

1.倡导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过程,往往不是一个学生仅凭个人力量就能很好地完成的,学生们既要分工负责,又要相互配合,合作学习。

如在学习“文书立卷”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搜集复印近年学校的各种通知、文件,进行立卷。全班分成若干个组,各小组内进行分工,如一组负责收集文件、鉴别归卷,二组负责调整文件顺序、组合案卷,三组负责编排页码、填写目录,四组负责拟定标题、装订成册,五组负责编目定卷、办理移交。最后移交给教师,由教师检阅各小组完成情况并总结点评。这样,每小组同学都对某一个环节拥有发言权,各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探讨,对文书立卷的步骤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如此,在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提出问题、制定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既调动了每位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2.设计问题探讨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问题意识是一种怀疑精神和探索意识,它是学习和创造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保持探究的热情。这里的“问题”不是指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的记忆性问题,而是指实际问题,因此,常要置于具体的情境中。

在公文写作与处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实际,效果会更好。比如“请示”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文体,在学习“请示”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关于申请活动经费的请示,但先不展示给学生。在介绍了背景情况后,教师可以设置若干问题:如果由你来写这篇“请示”,主送机关是什么?请示事项怎么写?请示理由是什么?该如何结尾呢?是否需要相关附件如活动方案?是否还应抄送其他单位?提出问题后,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并请代表发言。教师要适时归纳、点评,使讨论能围绕问题的解决进行。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最后,教师把优秀范文呈现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对照自己的想法,查漏补缺,悟出“请示”写作的一般规律。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着一系列问题,经由“抛出问题-探究原因-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新知。

3.模拟工作情景

由于远离工作情景,学生对公文写作和处理既感到陌生又感到枯燥,通过模拟工作情景,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公文意识。

如在学习“发文办理”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模拟工作情景,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董事长、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和秘书等,演示发文程序,通过对“拟稿、核稿、签发、缮印、校对、用印、登记、分发、立卷、归档”这一发文程序的流程演示,使学生轻松愉悦地掌握操作技能。这种工作情景模拟,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公文理论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实际操作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表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接纳过程。研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满堂灌”,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上无自由、无主动性的状态,变“教师讲授”为“学生探究”,变“个体学习”为“合作探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对于消除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教学弊端、提升学生公文写作和处理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亚学院2012年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公文实训方案》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yxyjy120301)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研究性学习的作用篇9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高中英语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79-01

“形成性评价”最早由美国学者斯克里芬于1967年提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界率先进行了对其探索,代表性人物有Genesee&Upshur(1998)、Black&wiliam(1998/2004)和Boston(2002)等。21世纪之初,国内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的研究趁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春风扬帆起航。《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认为“形成性评价能鼓励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推动因素”。罗少茜(2003)在《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一书中对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意义、方式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系统地介绍了。此外,各种学术期刊上一线教师关于高中形成性评价的文章也已有不少。但大多仅囿于理论研究,缺乏实证依据。因此,本文在研读大量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对形成性评价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作了研究,以期为促进高中生英语学习提供新的途径,为未来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形成性评价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基本特征

1.1概念: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学习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系统评价,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能力发展所进行的过程性评价”(鲁子问,王笃勤,2009)。

1.2理论基础: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学习者为中心、主动构建的学习方式。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学生也是自己学习的评价者,这样就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②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1983/1999)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语言、逻辑、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生存智慧九种智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是独特出色的。形成性评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内容多面,评价标准分层,旨在挖掘学生潜能,这正是新课改评价体系人文性的体现。

1.3基本特征:形成性评价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评价过程中,学生本人、同伴学习者、教师、家长都是评价的主体;其评价内容以课程目标为统一标准,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还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倡导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及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以“发展”为本质特征和根本目的,其评价过程不但是学生知识获得和能力形成的过程,更是对学生做了什么和能做什么的反思和记录,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有利于学生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学习策略,使学习得到补救和提高,是一个“学习——反思——调整——提高”的过程,这就使得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形成性评价具有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内容多面性、评价方式多样性、评价过程动态性等基本特征。

2.研究方案

该研究始于2011年9月止于2012年2月,历时6个月,以该校高一(9)班和高一(10)班的7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班高一(9)班有39名学生,实验班高一(10)班有37名学生。两个班学生的性别、年龄水平、教材使用情况相同,授课老师也为同一人。实验前,采用同样的标准化试卷对学生进行前测,并对结果作了t检验,表明两个班学生的英语学习处于同一水平,可以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对照班的评价方式仍为终结性评价,而实验班则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两个班的所有学生的成绩均以百分制记,但构成方式有所不同,其中对照班的成绩仅仅是终结性检测的成绩,而实验班则由40%的终结性检测成绩和60%的形成性评价构成。实验开始前,教师帮助实验班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袋,用以收集能展示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做努力、所取得的进步和反映其学习成果的反思报告,如评估表、评价量表、日常记录,档案袋评估表、测试成绩学业成果,如作业、作品等,这些学习档案内容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合作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实验前后均采用形成性测试的方法收集统计数据,并采用SpSS17.0对前测、后测成绩作t检验进行分析。

3.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

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英语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自主性及课堂参与程度明显增强,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学习成绩也就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前测、后测的成绩对比如表1所示(两两对比,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性差异)。

4.实验结果

由于对照班和实验班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唯一的区别就是有无使用形成性评价,这样就不难得出这样的实验结果: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更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的英语学习。

5.实验总结与建议

该实验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为形成性评价促进高中生英语学习提供了实践依据,但也具有局限性,如样本数量小、实验周期短、样本范围仅局限于一个学校等。此外,由于陕西省高考英语试题未涉及对学生听力和口语的考查,故前测与后测的标准化试卷也未涉及听、说技能的考查,建议以后的研究增加研究样本数量、增长实验周期、扩大研究范围,并能综合考虑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语言技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0-57。

[2]罗少茜(2003),《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鲁子问、王笃勤(2006),《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研究性学习的作用篇10

关键词:美术作品;学习积极性;平台;激励

中图分类号:G71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5-0048-02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的美术作品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新力是惊人的,美术教师也在努力发掘这种能力,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更大的发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同时,也是教育资源。学生的美术作品如果能利用好,将会给美术专业教学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利用优秀学生作品当示范,提升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通常会利用范画或者优秀的案例作为讲解的例子,但离学生实际太远。学生也会因为差距太大而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利用学生自己的优秀作品来做示范。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的落差,又贴近了他们的需求。在学生当中表扬学生,无疑给了被表扬的学生很大的鼓舞。在“美术基础――色彩”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相机收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步骤,将这些画面进行记录加以整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比和分析,学生也能找出自己的一些不足。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屏幕时,心情激动,自信心更足了,会更加努力地去对待每一次作业。学生作品是很好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也易于接受,能产生共鸣;教师也易于获得此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正确评价学生作品,激励学生创新

在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受到鼓励的较少,受到批评的较多。在作品评价中,除了教师的评价,更多的是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将评价变为多元化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在自评时,把自己在完成作品过程中的精彩与大家分享,也可以把困难提出来,让别的同学来思考。在互评时,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看法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思。在交流过程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色彩教学中,把学生的作业都贴在画室墙上,让每一位学生观看,并选出五幅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在作品上打勾,最后看看哪些作品上的勾最多,让作者先来自评优点和缺点,再让别的同学来评价。有些作品可能会没有一个勾,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给予鼓励,哪怕画面中有一个闪光点也要对学生提出表扬。在每次的作业展示中,既要展出画面很完美的作品,又要展出某一方面处理得比较好的作品,更要选出许多有个性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对于能超越自我、有新意的作品给予及时的肯定。正是在这种崇尚创新的评价标准的引导下,学生变得乐于创新,敢于创新,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三、提供平台展示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

作品展示对中职学生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他们比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关注以及家长的关注。展示了作品的同学希望能有下次展示,没有展示出的同学希望能有机会。对于学生作品的展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教室和画室的墙壁上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每人划定一块地方的“圈地运动”,让每一位学生把一段时间以来自认为最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展示优秀学生的作品,也可以发现其他学生的闪光点。

(2)利用学校活动进行集中展示。在学校,经常会有各种技能节、校庆、毕业晚会等大型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全校师生、校友和学生家长,是一个比教室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观众更多。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能够被全校师生、校友和家长看见时,心里得到了满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激发了他们对专业课程的热爱。

(3)利用社会资源展示。市里图书馆会提供为期一个月的展位给市直属中职学校展示师生优秀美术作品。这个平台相对学校来说要大很多,能够在这样的场合中展示作品对学生来说得到的赞赏会更多。此外,如文化广场、学生艺术嘉年华、人民公园等这些地方都是一些很好的展示平台。通过各种形式的作品展示,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品都能得到大家的赞赏。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了学生学好美术专业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利用学生美术作品装饰校园

可以利用学生的美术作品来装饰学校环境,提升学校的艺术氛围。在教学中,可以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包括素描、水粉画、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装饰画、书法、油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艺术作品,装裱后,挂在走廊、办公室、会议室等地方。这些作品来源于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深受学生的喜欢,能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在学校环境的布置中,学生作品也是彰显艺术特色的重要手段,可以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艺术的熏陶。这样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也深受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赞赏。

五、通过参加竞赛,激励学生挑战自我

“普通高中有高考,中职学校有竞赛。”各种竞赛给了中职学校很大的展示空间。有关绘画和设计类的比赛活动现在也是越来越多。笔者也非常注重让学生参与合适的比赛,并且把竞赛带入课堂教学,以竞赛作为一个杠杆来撬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美术基础――色彩”教学过程中,把“美丽的家园”主题绘画比赛的内容融入其中,鼓励学生尝试用各种绘画材料进行创作,学生突破了传统的水粉,最后上交的作品中有彩色铅笔、水彩、蜡笔、色粉等不同形式的作品。除了传统的绘画比赛外,很多设计招标的任务,学生也可以参加。如标志设计、插画设计等社会竞赛或投标项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通过参加各种竞赛,激励学生的创作灵感,也激励着教师指导学生的创作热情。而学生对于能参与比赛是一种鼓励,获奖更是一种更大的激励。

六、引进商业模式促进学生进步

学生优秀的美术设计作品是有一定的美学欣赏价值的,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学生的智慧和汗水。通过商业运作,把学生的努力成果,转化成为一定的经济价值。既可以帮助学生赚取一定的材料损耗费,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力更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直接的经济利益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树立学生的信心。根据所在学校的情况,在教学中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1)针对学校内部的需求,组织策划活动,用学生的美术设计作品创造经济价值。可以在学校技能节、校庆等活动日,在活动现场组织学生作品拍卖会,把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在全校师生面前拍卖。在笔者学校,就曾拍卖过学生的油画作品,还被校长买走,并且挂在了自己办公室,校长还以此为骄傲向外校嘉宾介绍学生的画。也曾有一批优秀的立体构成作品,被很多老师和学生买走当装饰品摆设。教师也可以和学校沟通,将学校的部分宣传制作融入到课堂,作为学习项目交给学生训练,选择优秀的作品交付学校使用,学生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笔者曾在“pop手绘广告”中带领学生完成了学校二十张150cm×80cm的手绘海报,海报每张80元。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一个小组完成一到两张。虽然只有100多元,但是对于学生的鼓励是非同小可的。曾看到学生这样评价说:“虽然只赚到几十块,但是是第一次凭自己的专业赚取的,真棒。”

(2)面对社会承接学生可以完成的设计任务。这样的做法,不但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基础,而且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能力去辅导。当学生在学校能够完成社会的一些设计时,学生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在讲解这样的商业案例时,也可以从纯理论的讲解延伸到实际案例制作。

七、结束语

总之,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美术作品这一资源,让它服务于美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增光添色,也能够为学生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阎增武.美学原理导论[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