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直接融资特点十篇直接融资特点十篇

直接融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4:03

直接融资特点篇1

关键词:金融业FDi;金融监管;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一、后金融危机关于研究金融业FDi的文献综述

世界经济已经由以实物经济为主转向以非实物经济为主,大量的非实物性质的交易使得金融业出现了广泛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业的FDi突飞猛进,对于金融业的FDi理论与经验研究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金融业造成了重创。金融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首当其冲,显现出下降趋势。金融危机下的金融业的FDi的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金融危机对金融业的影响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

1.金融业的FDi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信息公开对金融业FDi产生积极作用。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环境下,金融业通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有些学者提出,信息公开化,使得信息成本下降,是驱动金融业不断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信息公开化程度和系统的有效性显得越来越重要。JoelF.Houston(2010)通过对69个国家的2400家银行的研究发现,信息公开程度越高,银行利润就越高,风险相对低,同时还能减少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有效的监管系统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金融业FDi。Sheng-HungChen,Chien-ChangLiao(2011)对母国和东道国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当东道国的银行体系竞争力相对弱时,进入跨国银行的利润水平更高。而且,东道国的有效的监管系统,使得外资银行不断进入。

2.金融业的FDi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研究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金融业的FDi该如何进一步发展,以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金融业的FDi是否对金融危机的爆发有推动作用,这是金融业FDi研究中关注较多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此类研究大多是以跨国银行为主要考察对象的经验研究。

跨国银行对金融危机发生的推动作用。很多研究学者认为,跨国银行近些年的发展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Shin(2011)通过研究欧洲银行,认为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跨国金融业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金融危机对跨国银行的影响。StefanieKleimeier(2012)根据跨国银行的存款与贷款的数据研究认为,不同的金融危机形势产生不同的影响。分别对跨国银行的存贷款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系统性的银行危机中,国内的银行存户会把资金撤回,并存入到安全的国外银行。但有些学者提出,金融危机对于新兴市场的冲击相对小,而且并未对金融业进入新兴市场产生严重的影响。anetHryckiewicz(2010)认为,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因素对于跨国银行的扩张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二、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新特点

2008-2009年,全球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动荡。伴随着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和贸易崩溃,在经历了2007年源自先进国家市场的严重金融危机后,在全球一体化的条件下,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通过金融、贸易等各个渠道迅速扩散到其他国家,从发达国家扩散至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传播到实体经济。2009年全球经济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衰退最严重的局面。2008年9月,先进经济体的状况迅速恶化,全球资本总流量收缩,资本倾向于流入那些市场更具流动性、更安全的国家。金融市场上的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新的特点。

1.危机后金融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2009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直接外资数额下降了65%,而来自财富基金的直接外资则增加了15%。这两种基金共占全球直接外资流量的十分之一以上,这一比例高于2000年的不到7%,但却低于2007高峰年的22%。私募股权投资活动在2010年显示出复苏迹象,但是欧洲联盟(欧盟)提议的管制可能会限制将来的交易。2009年,财富基金的筹资也由于初级商品价格的下降和贸易顺差的减少而遭受挫折。但是其直接外资活动并未下降,反映出拥有这些基金的新兴经济体较高的增长率。新投资调整了投资方向,其资金逐步投向初级部门、较不易受金融动荡影响的行业以及发展中区域。

2.国际金融业并购规模扩张

2008年全球千家大银行总一级资本额为42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9.7%,是2000年全球千家大银行总一级资本2.4倍,是1990年全球千家大银行总一级资本4.3倍,表明国际金融业的一级资本在不断增加。2008年,全球千家大银行资产总额为9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6.8%,是2000年全球千家大银行总资产的2.5倍,是1990年全球千家大银行总资产的4.2倍,国际金融业的资产规模有了一定提高,显示了跨国银行资产规模具有集中化趋势。

3.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流向新兴发展中国家

在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小的新兴市场国家,如墨西哥、韩国等针对此次金融危机采取了相关的投资战略调整、健全监管系统和促进产业升级,吸引了以发达国家为主的金融业的FDi。如:美国开始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以利润再投资为主、多样性投资方式并存的格局。

4.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金融业FDi呈上升趋势

2007年,中国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只有16.7亿美元,而到2008年和2009年,则分别达到140.5和87.3亿美元。其中以海外并购为主。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中国金融业海外并购从2006年开始就明显上升,当年海外并购金额达到12.6亿美元,而2007年则更是达到了历史性的149.54亿美元。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金融业FDi呈现发展趋势。

三、对中国的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启示

1.合理制定中国金融业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

中国金融业应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合理制定与调整中国金融业全球化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应注重外延式的发展战略,审慎发展海外业务,准确把握国际金融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积极扩大消费信贷业务增长,发展零售业务与中间业务,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注重服务管理精细化与专业化,通过创新思维和服务质量,尤其是打造银行品牌和发挥其竞争优势,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2.鼓励中国金融企业积极拓展海外投资

政府应当为金融企业提供海外投资的指引与保护、提供对海外投资项目的风险评测及建立境外投资风险的预警机制。在实施“走出去”国家发展战略过程中,政府还要规划和细化金融企业海外投资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由此来促使金融企业的海外投资能健康、有序发展。

3.采取更为市场化、国际化的管理方式

要对各大金融机构的聘任制度和任期进行改革,以适应金融机构国际化经营和竞争的需要。金融企业在实施海外投资战略过程中,还需苦练内功,这包括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引进与培养人才等方面。由此,为金融企业拓展海外投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4.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提高金融监管效益

一是加强与东道国的合作。掌握东道国的资金实力与经营活动情况,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以抵御金融危机。二是加强与各国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建立全球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披露金融风险信息,以保证全球金融体系稳定。三是注重金融监管手段与金融监管方式的改革,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参考文献:

[1]JoelF.Houston,ChenLin,pingLin,Yuemac.Creditorrights,informationsharing,andbankrisktaking[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96(2010):485512.

[2]Sheng-HungChen,Chien-ChangLiao.areforeignbanksmoreprofitablethandomesticbanks?Home-andhost-countryeffectsofbankingmarketstructure,governance,andsupervision[J].JournalofBanking&Finance,35(2011):819839.

[3]Shin,H.S.GlobalBankingGlutandLoanRiskpremium.2011mundell-FlemingLecture,imFannualResearchConference,november1011,2011.

[4]StefanieKleimeier,HaraldSander,SylviaHeuchemer.Financialcrisesandcross-borderbanking:newevidence[J].JournalofinternationalmoneyandFinance,32(2013):884915.

[5]anetaHryckiewicz,oskarKowalewski.economicdeterminates,financialcrisisandentrymodesofforeignbanksintoemergingmarkets[J].emergingmarketsReview,11(2010):205228.

直接融资特点篇2

一、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简要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截至10月末,今年全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146.6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余额的25.8%,同比增长26.8%,比各项贷款余额平均增速高8.6个百分点。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049.4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余额的12.6%,同比增长30.3%,比平均贷款余额增速高12.1个百分点。尽管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但信贷供给与其旺盛的资金需求相比,仍显严重不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不仅仅是金融问题和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原因的基本判断

1.中小企业自身存在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现代管理理念,经营风险高。创业初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拓展乏力,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中小企业的规模和信用水平制约了其融资能力。目前我省中小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较为混乱,降低了自身的信用度,严重削弱了其融资能力。三是缺少可供担保抵押的财产,融资成本高。

2.外部环境和制度制约难度较大

主要表现在:一是融资结构体系存在缺陷。在目前企业融资格局中,银行贷款在企业融资来源中占有绝对比重,直接融资发展缓慢,银行贷款和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衡。二是资本市场功能发挥不足。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发育不完善且迟缓,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所占比重较小。三是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滞后。由于银担合作广度和深度过低等问题,难以有效满足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对融资担保的需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大幅提升银担合作水平。四是政府的政策支持能力不足,资金投入的模式也需要进一步优化。

3.经济转型时期产生的特有问题

和全国一样,我省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客观也上需要转型。金融危机以来,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外部需求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节能减排和人民币升值等压力,尽管中小企业在提高内销比重、提高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推进管理转型、降低单位产值能源消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着盲目转型、品牌建设落后、盈利后劲不足、产业链整合不彻底等问题,这是银行对一部分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小企业惜贷、慎贷的深层次原因。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基本思路和建议

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久攻不破的课题,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增长的资金需求和银行机构有限的信贷支持之间形成了突出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我省持续突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从根本上提升中小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中小企业与多层次信贷市场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构建以银行融资为主渠道、政府支持为导向、民间融资为支撑、融资担保为补充、直接融资为方向的“五位一体”的融资框架体系。围绕这个融资框架体系,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1.培育和催生新型金融机构,培育多层次信贷体系

要承认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主要通过民间融资的基本现实,畅通民间直接融资渠道,积极稳健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非公众金融机构,积极探索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融资机构的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允许其面向机构定向募集资金,提高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和小额贷款公司的放贷能力,实现民间融资规模创大、质量创高、内容创新,有序活跃民间借贷市场。

2.积极发展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使其真正成为服务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

在监管制度上,应在强化主要约束指标的前提下,探索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类监管、分级监管的模式,赋予地方政府在管理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上更大影响力。一是建议灵活运用金融杠杆,在存款准备金等方面,给予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宽松的政策,保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有相对宽裕的信贷规模。二是建议银行机构树立“轻财务报表、重实际发展能力和还款能力”的理念,建立一套简便易行、符合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实际特点的信用评价办法,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三是建议允许地方结合省情,自主确定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模式,组建适合本省实际情况的农村商业银行。四是建议提高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并进行具体量化。五是建议通过科学的定位监管,鼓励和支持大银行扩大小客户的信贷规模。

3.盘活地方存量资金,变存款资源为投资资源

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通过设立专项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发行地方企业债券等形式,把一部分存款资源转化为投资资源。我省银行存差在5000亿元以上,每转化1个百分点,就能形成50亿元的投资能力;转化10个百分点,就能形成500亿元的投资能力,占到了我省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缺口的50%左右,这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能够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意义重大。此外,要提高政府资金投入的效率和水平,结合结构调整目标,整合优化政府专项资金,放大政府投入资金的功能,切实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主要考虑是尽可能把更多的直接投资变为融资担保资本金,采取市场化方式,发挥杠杆作用,做大做强政策性融资性担保机构,撬动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

4.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份额,扩大融资渠道

推动中小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直接融资,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00家。继续组织和推动中小企业通过发行集合票据、企业债券、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的直接融资方式,改变中小企业过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的局面。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争取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取得代办系统股份挂牌转让(“新三板”)试点资格,推动企业实现场外股权融资。积极引进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以及产业投资基金来我省投资中小企业。结合黑龙江资源禀赋特点,积极推进资源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变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和资金优势。

直接融资特点篇3

关键词:企业项目;融资渠道;对策

一、引言

企业生产或经营过程是一种融资本、技术、管理密集型的投资行为,企业运营过程中所占用的资金量是非常庞大的,如果不借助于各种融资手段,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资金供给的约束,因而,可以说,企业的发展需要金融业和健全的资金市场作为后盾。随着企业围绕项目进行业务拓展,项目的发展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重视。因此,企业项目融资不仅是项目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企业项目的成长和盈利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项目融资的发展和规范程度越来越高,在项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迫使企业不得不理性思考项目融资理念、重视项目融资,有的企业把项目融资当做企业的主要战略之一。然而企业因所做的项目不同、所处的产业链环节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风险和融资需求,因此必须对企业项目融资途径进行分析,确定最优的融资途径,本研究即就企业项目融资展开研究。

二、不同时期的企业项目融资需求特点

本研究所述企业项目是指不同于基础设施项目、也不同于房地产项目的企业生产性项目,其具有特殊性,不同阶段所需资金有不同特点,所以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项目融资需求有不同要求。

(1)处于企业创立初期的融资需求特点。处于企业创立初期是指刚刚成立的企业,其生产经营项目的想法往往比较多,因此,处于该阶段的企业项目所需的资金也比较多,其融资需求主要出于对生产经营所需必备项目的初步开发。一般来说,处于企业创立初期的项目所需的资金需求量大,但是渠道并不多。这一时期由于企业项目融资过程中还没有大规模的生产和经营主体,缺少固定资产抵押或者信誉担保,而处于企业创立初期又注定在生产开发技术、产品、制度等初级阶段,这一时期的企业项目盈利能力不足,加上承担的风险能力也有限,所需要的启动资金获取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处于企业创立的项目融资往往以选择直接融资渠道为主,间接融资渠道为辅。(2)处于成长期企业项目融资需求特点。处于成长期企业项目融资需求仍然比较大,经过了初期的直接投入,企业的发展也会取得一定的成果,其信誉和可以经营的项目多了起来,担保物也逐步完善起来,但是面临着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企业改善和业务拓展。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不断成长和壮大,大多数企业处于这个阶段。这一阶段的项目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是资金的流出经常大于现金的流入,加上前期的直接融资使用比较多,资金不能完全适应企业投资的需求,处于成长期的企业项目投入急需多方筹集资金以弥补现金的短缺,因此,处于成长期的企业项目的融资渠道重点是拓宽间接融资

渠道。(3)处于成熟期的融资需求特点。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已经比较完善,为了维持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企业往往会引进一些成长性好的项目,企业一般性生产项目已经进入到了正常化的轨道,逐步盈利,积累了一定的资产和信誉,但是处于成熟期企业需要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拓展项目的业务领域,同时还需要对现有的项目进行维护,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所需的项目更多以是希望能够获得政策扶持性项目,同时以间接融资渠道选择。主要解决项目日常经营周转资金,同时企业项目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等获得外源融资,一些条件较好的企业也可能开始以直接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为主,如大公司参股、员工认股、股票公开上市等融资模式。

三、企业项目融资可供选择的渠道

(1)一般项目融资渠道。对于企业的国内项目融资来说,渠道主要有如下几种:企业自身积累的资本、向民间筹措、利用投资公司、向金融机构贷款、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获得政府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对于企业的境外项目融资来说,渠道主要有如下几种:国外私人资本、国外企业、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机构、国际组织。(2)生产性企业项目融资渠道和模式构建。本文探讨的主要是生产型企业融资渠道和模式。生产支付融资模式完全以产品和这部分产品收益的所有权作为担保品,而不是采用转让或抵押方式进行融资。这种形式主要针对项目贷款的还款方式而言,借款方在项目投产后不以项目产品的销售收入来偿还债务,而是直接以项目产品来还本付息。在贷款得到清偿前,贷款方拥有项目部分或全部产品的所有权。一般用于资源贮量已经探明并且项目现金流能够较准确计算的资源开发型项目。由贷款银行或项目投资者建立一个融资中介机构(一般为信托基金结构),由该机构与项目公司签定“生产支付”协议,购买项目全部或一定比例的资源储量或未来生产的资源性产品产量,作为融资的基础。根据生产支付协议,融资中介机构以支付“购货款”的形式为项目公司融资,提供项目的建设和资本投资资金,而项目公司则承诺按照一定的价格计算公式安排生产支付,并以项目固定资产抵押和完工担保作为项目融资的信用保证。融资中介机构以生产支付协议规定产品销售收入权益及其有关购买合同作为还款保证,贷款银行为融资中介机构安排用于购买这部分资源性产品的资金。在项目进入生产期后,根据销售协议,项目公司作为融资中介机构的销售其产品,销售收入直接进入融资中介机构用以偿还债务。若没有销售协议,则融资中介机构要在市场上直接销售产品,以销售收入偿还从贷款银行处借入的“购货款”。

信用保证结构较其他融资方式独特。生产支付是通过直接拥有项目的产品和销售收入,而不是通过抵押或权益转让的方式来实现融资的信用保证的。较易于被安排成无追索或有限追索融资形式,较少受债务比例的限制,融资的灵活性较大。在生产支付融资结构中,贷款银行一般只为项目的建设资本费用提供融资,而不承担项目生产费用的贷款,并且要求项目投资者提供最低生产量、最低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的担保。生产支付的融资期限一般短于项目预期的经济生命周期融资中介机构在生产支付融资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企业项目融资的对策建议

一是多途径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利用融资政策,发掘融资渠道,加强与银监部门的沟通,取得金融部门的信任,建立良好的银企信贷关系,畅通融资渠道,以确保融资顺畅。二是做好融资风险管理。确保融资风险可控,以保障企业项目经验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规范资金管理。稳步推进资金计划管理;强化资金管理措施,构建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向规范化迈进。

参考文献:

[1]肖翔,刘天善.企业融资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

直接融资特点篇4

【关键词】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金融支持

一、纺织非遗产业化的现状

产业化的过程分为产业化导入阶段,产业化发展阶段,产业化稳定阶段和产业化动荡阶段四个阶段。目前,纺织非遗产业化过程大部分正处于产业化的导入阶段,虽然纺织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技术都已成熟,但是由于纺织加工主要以手工加工为主,还没有到产品化和商品化的阶段,整个产业基本处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量投入阶段,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一些研究机构的科研及个别企业的加入。现在纺织非遗产业化过程中,主要寻求导入阶段的金融支持,通过金融支持为产业化融通资金使其能够产品化和商品化。

非遗产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二、非遗产业融资困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产业自身原因。非遗产业发展不完善,产业化程度低,风险承担能力较弱。目前,我国非遗产业大都处于小散户经营的状态,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也很不充分,市场份额极小,融资风险较大。非遗企业尚未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市场规范性差,作品风格、审美观、价值观、受众喜好等复杂因素共同决定其市场销售情况,收入不稳定,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2)外部原因。银行对非遗产业的特点、盈利模式认识不清,没有研发适应非遗产业风险规律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机制、担保制度、风险评估都是依据传统产业特点制定的,对于如何评价非遗产业的风险大小和无形资产的价值,商业银行缺乏经验和数据,银行只好理性地回避此类贷款。

三、纺织非遗产业化金融融资渠道

纺织非遗的产业化发展和其他众多产业的发展一样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由于该产业的特殊性,融资是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充足的资金支持是纺织非遗在产业化过程中的任一环节能够有序进行的前提保障。纺织非遗产业化的融资渠道主要有:

(1)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这种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资金的场所,即为直接融资市场,也称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了间接融资的不足。

(2)间接融资。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的资金融通方式。在这种融资方式下,在一定时期里,资金盈余单位将资金存入金融机构或购买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种证券,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将集中起来的资金有偿地提供给资金需求单位使用。资金的供求双方不直接见面,他们之间不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由金融机构以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身份介入其中,实现资金余缺的调剂。间接融资同直接融资比较,其突出特点是比较灵活,分散的小额资金通过银行等中介机构的集中可以办大事,同时这些中介机构拥有较多的信息和专门人才,对保障资金安全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独特的优势,这对投融资双方都有利。

除此之外,像资本化、证券化、产业投资基金等的融资方式也可以考虑为纺织非遗的产业化融资。

四、纺织非遗产业化金融体系的建立

在非遗产业融资难的大背景下,独具特色的纺织非遗在产业化道路上走得也是举步维艰。那么如何让解决这些问题,使纺织非遗甚或整个文化产业在传承和发展中走得更轻松,是我们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搭建金融对接纺织非遗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一是利用互联网设立信息共享平台,疏通企业与资金供应者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网站门户,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建立纺织非遗产业信息交流服务中心,共享纺织非遗企业信息,捅破金融机构与纺织非遗企业之间的”窗户纸”。创建企业信息数据库,推出企业综合等级评选标准,提供重点支持的企业名录,定期向金融机构推荐贷款项目,并通过组建专家团队,着手开发适用于纺织非遗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在文化企业技术前景判断和知识产权评估等方面提供咨询。二是设立产业化服务平台。建立纺织非遗产业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促进纺织非遗中的特色文化与传统的服装产业及纺织边沿产业相融合,以实现产业化发展,着力挖掘优质项目,与金融机构形成互动,建立项目信息汇集和跟踪管理的联动机制,提升转化项目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

(二)建立政策性金融支持

纺织非遗产业的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需要在政府大力支持的前提下促进纺织非遗的产业化发展,如果单靠内源性资金和实力,不仅使产业快速进入成长期的可行性较小,而且很容易导致产业化走向单一的商业盈利模式,达不到保护与发展的目的。因此,需要政府制定有利于纺织非遗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把非遗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列入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并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其次,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力度。如今,大到一个产业,小到个体经商户,想要得到发展就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然而,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对非遗产业的支持力度很小,传统文化在产业化的道路上更是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改变目前的信贷结构,使资本向纺织非遗产业适度倾斜。具体可以参照深圳中支制定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合理增量微调方案,灵活运用差别准备金政策,鼓励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投入。将纺织非遗企业的贷款支持情况纳入稳健性参数设定中,激励法人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纺织非遗产业的信贷投入。

(三)建立纺织非遗专项基金

直接融资特点篇5

在市场化融资模式中,证券公司主要通过货币市场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信贷、回购和票据融资,融资融券交易均表现为典型的市场行为,欧美的主要工业化国家实行的就是这种市场化的融资融券制度。在专业化融资公司的模式中,证券公司必须向经过特批的证券融资公司筹借资金,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例如日本、台湾等实行的就是这种专营的融资融券公司模式。

直接授信模式:投资者向证券公司申请融资融券,由证券公司直接对其提供信用,当证券公司的资金或股票不足时,向金融市场融通资金或通过证券借贷市场(场外)借取相应的股票。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信用交易高度市场化,对融资融券的资格几乎没有特别的限定,交易主体具有广泛性。第二,回购、抵押贷款和融券的广泛采用促使信用交易与货币市场、证券回购市场紧密结合。第三,大量的保险基金、投资公司和院校投资基金等长期投资者的存在使融券来源极为丰富。

集中授信模式:证券金融公司授信模式,证券金融公司成为整个信用交易体系中证券和资金的中转枢纽,承担相关的融资融券业务。证券金融公司的核心业务是针对证券公司的转融通,一般投资者的融资融券需求仍主要由证券公司满足。这种职能分工明确的结构形式,便于监管,也与金融市场的欠发达相适应。

我国证监会的《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规定,证券公司向客户融资,应当使用自有资金或依法筹集的资金;向客户融券,应当使用自有证券或依法取得处分权的证券。在融资融券业务试点阶段,证券公司主要是以自有资金或证券向客户提供此项服务。证券金融公司成立后,券商可以将其取得担保权的客户资产用于向证券金融公司申请转融通业务。有融资融券资格的券商从证券金融公司借入资金后,再根据信用额度融给客户。《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中首次明确了融资融券业务通过证券金融公司进行。证券公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自有资金或者证券不足的,可以向证券金融公司借入,证券金融公司的设立和解散由国务院决定。这意味着中国融资融券业务集合了两种授信模式的特点,在证券金融公司成立之后更多的是以日本为代表的集中授信模式为主,其模式如图所示。

直接融资特点篇6

【关键词】旅游景点;项目融资;融资模式;bot

旅游业是高投人、高产出、就业容量大,对区域经济拉动较大的产业。景点则是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同涉外饭店业、旅行社业共同构成旅游业的三大核心产业。

根据英斯基普分类方法,景点主要分为三大类,即以人类活动为基础的文化景点、人造的景点和以自然环境特色为基础的自然景点。景点建造和经营的代价十分昂贵,能否开发成功的关键是资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效实施项目融资也便成为景点成功开发的先决条件。

一、景点建设项目融资的内涵及其现存问题

所谓项目融资即“实施工程项目的企业(或称投资者)通过各种途径和相应的手段取得这些资金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资金: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旅游企业不断将自己内部融通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它对旅游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的特点,是旅游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源融资是旅游企业吸引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使之转化为对企业的投资过程。它对旅游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因此也成为旅游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www.133229.com

外源融资通常是通过金融媒介机制的作用实现的。旅游企业既可以在金融市场出售直接证券融资,也可以向金融中介机构出售直接证券融资,从而相应形成了旅游企业的两种基本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九五”时期以前,我国旅游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较为松散,国内筹资渠道主要集中在银行等资金渠道,即传统体制下单一的财政主导型融资和转轨体制下集中的银行主导型融资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旅游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方面,采取了多种形式,如股票上市、发行债券、进行项目融资等,即依靠资本市场的证券融资方式。

我国旅游业在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完善融资体制的同时,依然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旅游专业融资机构;2.不能有效利用政府间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援助;3.未建立产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4.促进投资的金融政策很少实施;5.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倚重优惠政策,忽略投资环境的综合改善;6.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7.产权不清,管理混乱,不能有效调动各方的积极性;8.在融资渠道上倚重财政性资金和信贷资金市场,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则不通畅。

二、景点项目融资的方式与渠道

因不同类型景点的经营目的不同,景点项目经营者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景点,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与渠道,从而有效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景点融资方式

以人类活动为基础的文化景点,如各种历史文物、古建筑等。这类景点大都为国家或政府所拥有,通常由国家发挥主导作用,较少利用私有资源。

1.依靠政府财力,直接投资于旅游开发。借鉴国外经验,不少国家的旅游基础设施、城市改造、景区开发等投资大、周期长、收益少的一些公共工程,其资金大多来源于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目的在于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国家应在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通信、能源、大景区建设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筹集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2.利用税收形式为旅游开发广辟资金来源。为了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可争取开征旅游资源税或旅游税,这也是地方政府投资旅游业的一项资金来源。开征旅游税在国外早就有先例。如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国早已开征了旅游税,由旅游企业,主要是饭店和餐馆代向旅游消费者征收称之为“政府税”的旅游税,税率通常为营业收入额的10%。在美国洛杉矶,市政府规定游客住饭店需交房价的11%作为旅游税,这笔税收收入的91%上缴市财政,作为政府投资业的资金来源;9%返还旅游局,作为旅游局经费。而香港政府则征收房价的3%作为酒店税,主要用于旅游业的发展。靠专项税收来筹集旅游开发资金,可以说是许多国家政府筹集旅游开发的重要方式。当然对贫困地区的旅游企业可免征旅游资源税,或征收之后再按一定比例向企业退税。以旅游资源税而获得的政府收入可用于旅游开发和宣传促销,这样可为政府投资旅游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渠道。

3.通过地方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门掌握——部分旅游企业的股权(或所有权),以“旅游养旅游”,为旅游开发筹集资金。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目的旅游局都有一些拥有所有权的企业。如新加坡旅游局对圣淘沙岛拥有一定的股权,菲律赛旅游局有直属的马尼拉公园和高尔夫球场等,而泰国旅游局则管理着城市免税店。旅游管理部门从这些企业获得的收入全部用于旅游开发。我们可以借鉴新、泰、菲等国的经验,由各地方政府的旅游局投资创办了一部分旅游企业,或是掌握一些旅游企业的股份,通过这种方式把股权收入集中用于政府的旅游开发,做到用旅游养旅游。当然采取这种形式筹集开发资金一定要慎重,要充分利用我国目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有利时机,使政府旅游管理部门适当掌握一部分企业股权,同时又要避免管理部门对企业插手过多,造成新的政企不分,影响企业活力。

4.政府应强化旅游营销宣传,争取外界的各种投资。由政府统一出面,集中资金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采取——系列强大攻势,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国际组织和国内外客商投资。这种政府的统一运作是分散的企业促销活动所不能比的。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不少旅游项目的开发都得到了国际组织尤其是国际金融组织的资助。如印尼巴厘岛、墨西哥坎昆旅游度假区的开发都得到了国际金融组织的资助,前者部分开发资金由世界银行提供,后者部分资金来源于国际美洲开发银行;而多米尼加的斯拉塔港度假区则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了一些旅游研究项目,并得到世行的贷款。

(二)人造景点融资方式

人造景点是专门为吸引旅游者而建造的景点,如主题公园等。其融资目的与前两类景点大为不同,它更注重投资带来的效益,以盈利为首要目的。

1.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为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直接融资

第一,发行股票。这是一种效率高、额度大、稳定性强的融资途径,可使旅游开发企业在短期内筹集到大量资金,股票筹资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和固定的到期日,股本是企业的永久性资本,利用股票筹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风险),而且利用股票筹资,可以改变西部旅游企业缺乏规模效益、经营过于分散、狭小的弱点。一方面国家应看到旅游开发的经济增长点和社会消费的拉动作用,优先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在核定股票发行计划中,优先考虑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中西部旅游业开发的需要;另一方面曾从旅游企业的角度,应把旅游企业改制上市同旅游业集团化、网络化、集约化发展结合起来,依托旅游业自身的经营优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在旅游开发中,有效发挥上市公司的作用。

第二,发行债券。

目前,在发行旅游企业债券方面,国家已做出尝试,1999年国家已确立发行5亿元人民币的旅游企业债券额度,但主要集中于部级旅游度假区,随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加以及西部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国家将会增加旅游企业债券额度。 第三,股权置换。这主要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间进行,由于旅游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一些传统产业上市公司有可能调整经营方向和投资方向,寻找在旅游业发展的机会,而拥有优质旅游项目的旅游公司可能又不具有上市权,这时可与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或资产置换。这方面国内巳有成功案例,如沈阳银基集团以优质旅游资产同st辽物资进行丁成功的资产置换。

2.采用bot模式融资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私人资本的特殊结合方式,是近几年来在项目融资过程中悄然兴起的一种模式,也是政府职能与私人机构功能互补的历史产物,已适应了现代社会工业化的城市化进程中对基础设施规模化、系统化发展的需要并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bot模式是对一个项目投融资建设、经营汇报、无偿转让的经济活动全过程典型特性的简要概括。具体而言,即建设——运营——转让,是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一类方式,通常是指承建者或发起人(非国有部门,可以是本国的,外国的或联合的企业财团),通过契约从委托人(通常是政府)手中获得某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特许权,成为项目特许专营者,由私人专营者或某国际财团自己融资、建设某项基础设施,并在一段时期内经营该设施,在特许期满时,将该设施无偿转让给政府部门或其它公共机构。在bot投融资模式的实际运用中,由于基础设施种类、投融资回报方式、项目财产权利形态的不同等因素,已经出现了以下三大变异模式:

(1)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形式:这一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与bot没有不同,仅在项目财产权属关系上强调:项目设施建成后归项目公司所有。

(2)bto(build-transfer-own)形式:这一模式与一般bot模式的不同在于“经营(operate)”和“转让(transfer)”发生了次序上的变化,即在项目设施建成后由政府先行偿还所投入的全部建设费用、取得项目设施所有权,然后按照事先约定由项目公司租赁经营一定年限。

(3)boo(build-own-operate)形式:其意思为某一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拥有(所有)、经营。在这一模式中项目公司实际上成为建设、经营某个特定基础设施而不转让项目设施财产权的纯粹的私人公司。其在项目财产所有权上与一般私人公司相同,但在经营权取得、经营方式上与bot模式有相似之处,即项目主办人是在获得政府特许授权、在事先约定经营方式的基础上,从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和经营的。我国在景区开发实施项目融资过程中可有效利用此几种模式,既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实现优势互补。

3.充分利用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广泛筹资

通过股份合作制形式筹资,实际上是把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结合起来。如城乡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把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国内大中城市、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及其它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挂钩,在这种形式中,贫困农民可以用劳动入股代替资本入股,通过劳动积累转化为资本积累,收益后按股分红,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又减缓了资金短缺压力。

(三)自然景点融资方式

对于以自然环境特色为基础的自然景点,如森林、海滨等,其筹资主要用于对环境方面的改善,并使游客对景点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由于这类景点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复原,从而造成旅游资源的损毁。

对于此类景点的融资,可融合上述两种景点的融资方式,一方面依赖国家、政府直接拨款或银行贷款,政府管理机构对这类景点可以采取以环境保护措施为主、兼顾投资经营效益目标的管理政策。另一方面,在环保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如通过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此外,还可吸引外商来投资。

三、旅游企业融资行为的规范保障

旅游企业的融资活动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因而旅游企业融资行为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相关规范保障体系的建设。

(一)优化资本结构

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对融资活动影响最大的便是资本市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融资机制的健全、融资结构的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健全与否。资本结构又称融资结构,主要指企业资本总额中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比例,特别是负债资金和股权资金的比例关系。我国旅游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普遍偏好股权融资,而债券市场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出现了与发达国家资本结构相反的情况,即股权融资方式相对债券融资方式而言对企业更为有利。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落后和其他一些现实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和引导旅游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开拓直接融资渠道,赋予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与其资本和收益比例相适应的海外直接融资权。通过企业上市、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联合投资、信托投资、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增加旅游投资。

(二)开设旅游产业投资基金

随着旅游项目大型化和区域化,旅游业的单体投资规模相应增大。单一的投资商往往难以完成投资活动,通过资本市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将分散资金集中起来,并提高规模投资能力和投资效益。当前,城乡居民存款与日俱增,而存款利率的偏低,刺激了居民的金融投资意识,如果经国家许可,向社会发行基金受益凭证,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将是利用资本市场扩大旅游产业融资渠道的有效途经。通过旅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专业化、规范性运作,投资于旅游项目,不仅为居民个人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降低投资风险,而且有利于提高国民旅游意识和旅游消费水平,又可有效的解决旅游开发项目的资金来源。

(三)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

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阻碍了旅游企业融资功能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优化旅游企业的融资结构,必须首先完善资本市场,并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旅游企业融资行为的规范化,改善其资本结构。

(四)逐步建立健全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整个融资体系中,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个别环节特别是产权、股权、各利益团体关系不明、责任不清,无法可依,个别企业为眼前利益盲目开发,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快相应法律法规的出台,有效规范景区开发行为。

直接融资特点篇7

关键词:货币政策;中小企业;融资

一、近几年货币政策趋势解读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它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一项有力措施。

1995—1997年,我国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来治理通货膨胀。1998—2003年国家又出台扩大内需、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治理通货紧缩。2004—2005年实行双稳防止通货膨胀的苗头出现。2006年起,为预防经济增长偏快,货币政策实行“宽货币,紧信贷”。2007年货币政策逐步从“稳健”转为“从紧”。但由于2008年的汶川地震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与冲击,中国人民银行于2008年9月15日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紧接着25日又下调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对汶川地震灾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这是央行4年来首度下调贷款利率,也是9年来首次调低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同年11月27日起,央行又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从紧货币政策稍有松动。

货币政策的调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各个经济部门,中小企业也不例外,其带给中小企业的冲击也是深远的,如外部经营环境的改变,业务发展速度特别是信贷投放程度的变化等等。如何在经营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在货币政策调整的博弈中寻求出路,成为中小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其作用

关于中小企业的界定,目前我国是按照定量的标准,即根据规模的大小来划分。我国《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指出,中小企业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现行的标准如下:(1)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2)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3)批发和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4)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5)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

根据该划分标准,截至2007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预计2012年中小企业总数将超过6000万家。中小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推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活跃城乡经济等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城镇增加的近8000万个就业岗位75%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此外,中小企业还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是经济结构优化的推动者。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涌现出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特点

企业融资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在经济日益货币化、信用化和证券化的进程中,外源融资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日益扩大。在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今年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我国中小企业中90%的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数额大约在5000亿元左右。

二是中小企业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规模和比例偏小。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发展不协调,从直接融资的结构看,股票融资规模较大,债券融资比例过低。2007年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是18∶82,这个比例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

三是中小企业短期融资难度降低,但长期融资严重不足,且萌芽期和成长期中小企业融资难。大多中小企业业务期限短、需求急迫,因此,短期融资需求较多。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期限较长的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但大部分金融机构现有的信贷政策仅对这些企业开放短期信贷业务。

四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点多、面广、单笔金额小、单位经营成本高。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多,地域和行业分布都比较分散,融资需求各异,单个企业经营规模小,单笔融资金额不大。银行若以传统经营模式提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必将导致较高的单位经营成本,这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

三、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国家一直利用货币政策的不断调整来调控宏观经济,而货币政策的调整又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由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分析这些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来源

货币政策调整常表现为贷款利率的变动,由于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方式依赖于银行,因此贷款利率的变动将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市场对通胀预期以及存贷款基准利率等系列金融宏观调控措施的变动,在整个资金市场上发挥着强烈的信号传导作用,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和成本。近期在美国次贷次债危机的背景下,为了保持我国经济持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央行四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上涨的趋势。但由于全球性经济衰退造成企业经营困难,引起资金极度缺乏,综合考虑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依然较高。

直接融资特点篇8

一、加强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倾斜力度并实行系统化管理

国际贸易业务是以真实的贸易背景为业务基础的,具有业务自偿性的特点,只要充分掌握了信息流,能够确定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可以实现货物流和资金流的封闭式运转,在大多数情况下便可以实现货物资金的按时回笼,保障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在通常情况下,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性应比大多数人民币信贷产品要低。这是该项融资业务与其他传统信贷业务产品相比的最大特点。因此,国际贸易融资的信贷政策不应与其他传统信贷产品一致,金融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国际贸易信贷管理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政策倾斜力度,对具有贸易融资需求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实行系统性的管理,在有效规避信贷业务风险的基础上达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目的。首先,对于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的国际融资业务,银行在融资业务申请流程和准入条件上应提供一定的便利,保证融资的时效性与业务相匹配。国际贸易受市场形势变化影响较大,其获得市场机会的大小程度与国际商品价格的涨跌幅度成正关联,一旦国际市场出现获利空间,就应尽快锁定价格完成交易,以免错过最佳的交易时间。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该与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等传统人民币信贷产品也有不同之处。国际贸易融资类产品重点关注的并不是企业自身的抵押担保强度,而是企业单笔业务的贸易背景真实性、结算方式的风险性和贸易双方的履约信用记录。因此,金融机构应针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特点的信用评级以及授信管理制度,提高业务办理的时效性,加强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查,降低对其须提供较高价值的抵押品的硬性要求,为其提供合适的、专业化的和全方位的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抓住市场机会,获得发展良机,推动银企之间的良好合作与持续发展。其次,我国金融机构应对中小型进出口贸易企业实行系统化管理,在国际业务管理部门或者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设立专门负责中小企业国际融资业务的管理团队,负责与中小型贸易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研发,并在团队内设置专门负责考察评估中小型进出口贸易企业风险的专业人员,能够实现与信贷审批部门及时有效的业务沟通,保证业务的时效性;在各分支机构的考核指标中加入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发展银行与进出口贸易中小企业合作机制提供组织架构上的保障。

二、建立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体系,加强国际业务人才的培养

对比流动资金贷款等企业获取银行资金的产品而一言,国际贸易融资有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首先,国际贸易业务期限短,周转快,且基于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原则,具有封闭自偿性,只要能够实现货物流和资金流的封闭式运转,就能充分降低信贷风险,且能获得较多的中间业务收益,而除房产、土地抵押之外的更多担保方式在国际业务中是可以实现的,例如目前己经被许多中小型企业广泛使用的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出口退税质押融资、大宗商品质押融资等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只要企业符合银行的基本信贷条件,企业只需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即可按照相应质押物的质押率获得融资资金。因此,金融机构应针对国际贸易及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致力于推进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体系的建设。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体系应是符合银行各项监管政策和信贷政策的管理要求的,且以各种国际结算方式为中心,建立在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基础之上,并由此衍生或创新出更多能够适用于不同国际结算方式和国际贸易形式的新型融资产品的有机整体。该体系不仅可以根据不同的国际结算方式设计研发提供更多既能有效防范银行信贷经营风险,又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产品,而且可以实现结构性贸易融资创新。结构性贸易融资创新即是一种金融衍生品组合应用。它是指根据市场情况通过创造性的将传统贸易融资产品、新型贸易融资产品和外汇交易衍生产品进行最佳组合,针对企业的实际需要贴身设计,从而满足不同业务类型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国际融资业务需求,又同时满足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国家风险和利率风险的保障需求。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汇贷盈”产品即是该类结构性贸易融资产品的代表。该产品是外币融资、人民币质押存款和远期结售汇业务的产品组合。对于需要即期购汇对外支付货款的进口型企业,只需存入人民币定期存款,获得一笔同期限的外币融资对外付款,同时签定远期购汇合同锁定远期购汇价格,到期日以释放的人民币存款按照已经锁定的购汇汇率偿还银行外币融资本息,利用人民币升值空间及本外币倒挂实现规避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的目的。

直接融资特点篇9

关键词:直接融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

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深化,投融资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以银行信贷资金为主的间接融资模式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以股票、债券、票据、基金为主要形式的直接融资已成为社会融资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内陆省份的山西省,直接融资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对经济的助推作用日益增强,但山西省直接融资规模尚小,融资渠道还比较狭窄,需进一步开拓思路,加大发展力度。

一、山西直接融资的现状

(一)资本市场融资大幅增加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山西省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总额2008年实现134.54亿元,2009年增长2.7倍实现492.52亿元,2010年融资601.53亿元,2011年获批额930.19亿元,实际融资716.35亿元。四年合计融资达1944.94亿元,是前15年(1993年至2007年)融资总额702.59亿元的2.77倍。

(二)上市公司规模不断扩大

2008年,S*St生化成为山西省第27家境内上市公司;2009年,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借壳中油化建成功上市;2010年实现同德化工、山西证券2家企业首发上市,鲁润股份更名为永泰能源并迁址晋中市;2011年实现振东制药、仟源制药、百圆裤业3家企业首发上市,山西省上市公司数量从2007年的26家增加到34家。

(三)公司债、企业债发行规模快速攀升

2011年,山西省公司债获批135亿元,实际发行45亿元;企业债获批103.5亿元,实际发行103.5亿元,是2007年至2010年发行量的总和,发行总量跃居全国第5位。

(四)货币市场直接融资持续增长

山西从2005年开始有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从2008年开始有企业发行中期票据。2011年山西省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共计融资352亿元。其中,国际电力等10家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81亿元;太钢集团等10家公司发行中期票据271亿元,是2010年的两倍多,在全国排名第6。

二、山西直接融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直接融资比例相对偏低,改善融资结构的任务仍然艰巨

长期以来,山西直接融资比例相对偏低。从2001年至2005年,山西省直接融资比例不足3%。2006年以来,直接融资比例明显上升,企业融资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特别是债券融资比例从2005年的2.3%上升到2011年的26.0%,但银行信贷仍然是主要融资渠道。山西是重工业集中的省份,第二产业比重在60%左右,产业的升级改造与转型跨越发展需要大量资金,银行信贷一直以来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占到融资总量的2/3。如果融资企业感受不到直接融资的便利,就不会选择直接融资,导致缺乏一些创新的融资方式,如期权交易、期货交易、煤炭资源证券化等。

表12001-2011年山西省融资总量及融资结构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2012年山西金融运行报告》

(二)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能力有限,结构有待完善

一是上市公司数量少,融资能力弱。截至2011年末,山西省共有境内上市公司34家,上市公司数量仅占沪深上市公司总数的1.5%,居全国第20位,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5位,低于湖北(78家)、安徽(76家)、湖南(67家)、河南(63家),仅高于江西(32家)。二是行业集中。除了山西证券、大秦铁路分属第三产业的券商和运输物流行业外,其余32家上市公司都分布在第二产业,占到上市公司总数的94%。三是地区集中。山西省上市公司排名前三位的市分别是太原18家、大同4家、运城3家,这3个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占到全省的74%,其中省会太原的上市公司数量占到全省的53%。从市属上市公司来看,仅有太原、大同、晋城、运城各有1家,其余7个市还没有。

表22011年山西省上市公司基本数据与全国情况对比表

备注:证券化率是指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与GDp的比值。

(三)要素市场发育不够,中介机构发展滞后

在股票、期货、债券、基金等方面,山西省发展水平整体滞后。截至2011年末,山西省期货公司仅有中辉、山西三立、和合和晟鑫4家;证券、期货营业部分布不均,山西共有106家证券营业部(其中山西证券公司40家,大同证券公司19家,异地证券公司47家),多数集中在省会太原和其他地级市,119个县(县级市、市辖区)中还有76个没有证券营业部,全省11个地级市只有6个设立期货营业部;备案的8家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资金总额仅18.3亿元。各类中介机构发展薄弱也是山西资本市场发展的一块短板,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数量为零。

(四)企业融资主体的积极性不高

2003年安泰集团挂牌上市,成为全省第一家民营上市公司。截至2011年末,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达到1003家,山西民营或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仅有10家,占比1%;山西省中小板上市公司仅有3家,占全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总数的0.5%;山西省创业板上市公司仅有2家,占全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0.7%。尽管在发展中不时为融资难问题所困,但山西省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对上市融资能动性不足,与同行业民营上市公司相比,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三、扩大直接融资的政策建议

(一)构建政府支持体系,发挥政府在扩大直接融资发展过程中的支持推动作用

政府支持、各部门通力合作,结合山西实际,建立有利于引导和推动直接融资的政策环境。建议将直接融资纳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并将创建金融生态环境目标任务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建立考评制度,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定期不定期组织直接融资产品创新和项目对接会,做好直接融资政策宣传和产品推介,搭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合作平台,推动直接融资工作向纵深发展;充实完善拟上市企业资源储备库,筛选和储备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入库企业,推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加大货币市场融资力度,鼓励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积极运用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期票据和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进行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鼓励优质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支持已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配股、增发新股等形式,做优、做大、做强,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三是鼓励保险资金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加大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四是鼓励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加大投资力度。五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直接融资领域,引导民间资本规范有序投向具有增长潜力的企业和项目,为金融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使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金融先导效应充分显现出来。

(三)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直接融资产品创新

一是结合山西煤炭大省的特点,积极探索煤炭资源证券化,包括将煤炭勘查权证券化、煤炭开采收益权证券化、煤层气开采收益权证券化等。同时加强对煤炭期货交易的研究,建议充分依托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现货交易平台,尽早建立太原煤炭期货交易市场,这对于完善市场体系、争夺国际定价权、保障国家经济安全都有重要意义。太原煤炭期货交易市场应立足山西,辐射全国,可优先发展动力煤、焦煤、焦炭等期货品种,再逐步发展其他与煤炭相关的期货品种,逐渐实现与国际期货市场接轨。二是结合山西文化资源优势,可试点开展私募股权基金、文化产业项目未来收益证券化等融资方式。目前,晋中市准备以平遥古城、绵山景区、乔家大院3家景区的门票收入作为证券化资产。如果该试点成功,这将是国内首只由券商发行的挂钩景区门票收益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三是利用期货市场发展订单农业,为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四)采取切实措施,创建适合直接融资发展的优良金融生态环境

实践证明,仅从金融市场内部谋求直接融资的发展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本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结合外部环境优化发展直接融资。一是加大对金融机构在债权保全、资产接收、资产处置等环节的政策支持,制定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地方性法规,加大对失信人的惩戒力度,加强宣传,增强公众信用意识。二是依托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扩大信用信息采集范围,构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为企业直接融资提供服务。三是大力培育中介机构发展,进一步发挥审计、评估、律师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四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社会对直接融资产品的认知度。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平台上刊登直接融资相关知识,编辑出版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成功案例,引导企业了解直接融资市场,熟悉市场规则,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工具。

参考文献:

[1]李志强,容和平.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2011)[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4

直接融资特点篇10

【关键词】旅游景点;项目融资;融资模式;Bot

旅游业是高投人、高产出、就业容量大,对区域经济拉动较大的产业。景点则是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同涉外饭店业、旅行社业共同构成旅游业的三大核心产业。

根据英斯基普分类方法,景点主要分为三大类,即以人类活动为基础的文化景点、人造的景点和以自然环境特色为基础的自然景点。景点建造和经营的代价十分昂贵,能否开发成功的关键是资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效实施项目融资也便成为景点成功开发的先决条件。

一、景点建设项目融资的内涵及其现存新问题

所谓项目融资即“实施工程项目的企业(或称投资者)通过各种途径和相应的手段取得这些资金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资金: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旅游企业不断将自己内部融通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它对旅游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的特征,是旅游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源融资是旅游企业吸引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使之转化为对企业的投资过程。它对旅游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的特征,因此也成为旅游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

外源融资通常是通过金融媒介机制的功能实现的。旅游企业既可以在金融市场出售直接证券融资,也可以向金融中介机构出售直接证券融资,从而相应形成了旅游企业的两种基本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九五”时期以前,我国旅游业和资本市场的结合较为松散,国内筹资渠道主要集中在银行等资金渠道,即传统体制下单一的财政主导型融资和转轨体制下集中的银行主导型融资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旅游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方面,采取了多种形式,如股票上市、发行债券、进行项目融资等,即依靠资本市场的证券融资方式。

我国旅游业在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完善融资体制的同时,依然存在以下新问题:1.缺乏旅游专业融资机构;2.不能有效利用政府间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援助;3.未建立产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4.促进投资的金融政策很少实施;5.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倚重优惠政策,忽略投资环境的综合改善;6.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7.产权不清,管理混乱,不能有效调动各方的积极性;8.在融资渠道上倚重财政性资金和信贷资金市场,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则不通畅。

二、景点项目融资的方式和渠道

因不同类型景点的经营目的不同,景点项目经营者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景点,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和渠道,从而有效解决上述存在的新问题。

(一)文化景点融资方式

以人类活动为基础的文化景点,如各种历史文物、古建筑等。这类景点大都为国家或政府所拥有,通常由国家发挥主导功能,较少利用私有资源。

1.依靠政府财力,直接投资于旅游开发。借鉴国外经验,不少国家的旅游基础设施、城市改造、景区开发等投资大、周期长、收益少的一些公共工程,其资金大多来源于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目的在于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国家应在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通信、能源、大景区建设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筹集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2.利用税收形式为旅游开发广辟资金来源。为了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可争取开征旅游资源税或旅游税,这也是地方政府投资旅游业的一项资金来源。开征旅游税在国外早就有先例。如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国早已开征了旅游税,由旅游企业,主要是饭店和餐馆代向旅游消费者征收称之为“政府税”的旅游税,税率通常为营业收入额的10。在美国洛杉矶,市政府规定游客住饭店需交房价的11作为旅游税,这笔税收收入的91上缴市财政,作为政府投资业的资金来源;9返还旅游局,作为旅游局经费。而香港政府则征收房价的3作为酒店税,主要用于旅游业的发展。靠专项税收来筹集旅游开发资金,可以说是许多国家政府筹集旅游开发的重要方式。当然对贫困地区的旅游企业可免征旅游资源税,或征收之后再按一定比例向企业退税。以旅游资源税而获得的政府收入可用于旅游开发和宣传促销,这样可为政府投资旅游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渠道。

3.通过地方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门把握——部分旅游企业的股权(或所有权),以“旅游养旅游”,为旅游开发筹集资金。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目的旅游局都有一些拥有所有权的企业。如新加坡旅游局对圣淘沙岛拥有一定的股权,菲律赛旅游局有直属的马尼拉公园和高尔夫球场等,而泰国旅游局则管理着城市免税店。旅游管理部门从这些企业获得的收入全部用于旅游开发。我们可以借鉴新、泰、菲等国的经验,由各地方政府的旅游局投资创办了一部分旅游企业,或是把握一些旅游企业的股份,通过这种方式把股权收入集中用于政府的旅游开发,做到用旅游养旅游。当然采取这种形式筹集开发资金一定要慎重,要充分利用我国目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有利时机,使政府旅游管理部门适当把握一部分企业股权,同时又要避免管理部门对企业插手过多,造成新的政企不分,影响企业活力。

(1)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形式:这一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和Bot没有不同,仅在项目财产权属关系上强调:项目设施建成后归项目公司所有。

(2)Bto(Build-transfer-own)形式:这一模式和一般Bot模式的不同在于“经营(operate)”和“转让(transfer)”发生了次序上的变化,即在项目设施建成后由政府先行偿还所投入的全部建设费用、取得项目设施所有权,然后按照事先约定由项目公司租赁经营一定年限。

(3)Boo(Build-own-operate)形式:其意思为某一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拥有(所有)、经营。在这一模式中项目公司实际上成为建设、经营某个特定基础设施而不转让项目设施财产权的纯粹的私人公司。其在项目财产所有权上和一般私人公司相同,但在经营权取得、经营方式上和Bot模式有相似之处,即项目主办人是在获得政府特许授权、在事先约定经营方式的基础上,从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和经营的。我国在景区开发实施项目融资过程中可有效利用此几种模式,既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实现优势互补。

3.充分利用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广泛筹资

通过股份合作制形式筹资,实际上是把资本联合和劳动联合结合起来。如城乡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把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国内大中城市、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及其它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挂钩,在这种形式中,贫困农民可以用劳动入股代替资本入股,通过劳动积累转化为资本积累,收益后按股分红,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又减缓了资金短缺压力。

(三)自然景点融资方式

对于以自然环境特色为基础的自然景点,如森林、海滨等,其筹资主要用于对环境方面的改善,并使游客对景点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由于这类景点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征,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复原,从而造成旅游资源的损毁。

对于此类景点的融资,可融合上述两种景点的融资方式,一方面依靠国家、政府直接拨款或银行贷款,政府管理机构对这类景点可以采取以环境保护办法为主、兼顾投资经营效益目标的管理政策。另一方面,在环保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如通过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此外,还可吸引外商来投资。

三、旅游企业融资行为的规范保障

旅游企业的融资活动和四周的环境息息相关,因而旅游企业融资行为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相关规范保障体系的建设。

4.政府应强化旅游营销宣传,争取外界的各种投资。由政府统一出面,集中资金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采取——系列强大攻势,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国际组织和国内外客商投资。这种政府的统一运作是分散的企业促销活动所不能比的。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不少旅游项目的开发都得到了国际组织尤其是国际金融组织的资助。如印尼巴厘岛、墨西哥坎昆旅游度假区的开发都得到了国际金融组织的资助,前者部分开发资金由世界银行提供,后者部分资金来源于国际美洲开发银行;而多米尼加的斯拉塔港度假区则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了一些旅游探究项目,并得到世行的贷款。

(二)人造景点融资方式

人造景点是专门为吸引旅游者而建造的景点,如主题公园等。其融资目的和前两类景点大为不同,它更注重投资带来的效益,以盈利为首要目的。

1.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为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直接融资

第一,发行股票。这是一种效率高、额度大、稳定性强的融资途径,可使旅游开发企业在短期内筹集到大量资金,股票筹资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和固定的到期日,股本是企业的永久性资本,利用股票筹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风险),而且利用股票筹资,可以改变西部旅游企业缺乏规模效益、经营过于分散、狭小的弱点。一方面国家应看到旅游开发的经济增长点和社会消费的拉动功能,优先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在核定股票发行计划中,优先考虑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中西部旅游业开发的需要;另一方面曾从旅游企业的角度,应把旅游企业改制上市同旅游业集团化、网络化、集约化发展结合起来,依托旅游业自身的经营优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在旅游开发中,有效发挥上市公司的功能。

第二,发行债券。目前,在发行旅游企业债券方面,国家已做出尝试,1999年国家已确立发行5亿元人民币的旅游企业债券额度,但主要集中于部级旅游度假区,随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加以及西部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国家将会增加旅游企业债券额度。

第三,股权置换。这主要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间进行,由于旅游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一些传统产业上市公司有可能调整经营方向和投资方向,寻找在旅游业发展的机会,而拥有优质旅游项目的旅游公司可能又不具有上市权,这时可和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或资产置换。这方面国内巳有成功案例,如沈阳银基集团以优质旅游资产同St辽物资进行丁成功的资产置换。

2.采用Bot模式融资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私人资本的非凡结合方式,是近几年来在项目融资过程中悄然兴起的一种模式,也是政府职能和私人机构功能互补的历史产物,已适应了现代社会工业化的城市化进程中对基础设施规模化、系统化发展的需要并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Bot模式是对一个项目投融资建设、经营汇报、无偿转让的经济活动全过程典型特性的简要概括。具体而言,即建设——运营——转让,是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一类方式,通常是指承建者或发起人(非国有部门,可以是本国的,外国的或联合的企业财团),通过契约从委托人(通常是政府)手中获得某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特许权,成为项目特许专营者,由私人专营者或某国际财团自己融资、建设某项基础设施,并在一段时期内经营该设施,在特许期满时,将该设施无偿转让给政府部门或其它公共机构。在Bot投融资模式的实际运用中,由于基础设施种类、投融资回报方式、项目财产权利形态的不同等因素,已经出现了以下三大变异模式:

(一)优化资本结构

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对融资活动影响最大的便是资本市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融资机制的健全、融资结构的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健全和否。资本结构又称融资结构,主要指企业资本总额中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比例,非凡是负债资金和股权资金的比例关系。我国旅游企业非凡是上市公司普遍偏好股权融资,而债券市场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出现了和发达国家资本结构相反的情况,即股权融资方式相对债券融资方式而言对企业更为有利。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落后和其他一些现实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办法鼓励和引导旅游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开拓直接融资渠道,赋予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和其资本和收益比例相适应的海外直接融资权。通过企业上市、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联合投资、信托投资、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增加旅游投资。

(二)开设旅游产业投资基金

随着旅游项目大型化和区域化,旅游业的单体投资规模相应增大。单一的投资商往往难以完成投资活动,通过资本市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将分散资金集中起来,并提高规模投资能力和投资效益。当前,城乡居民存款和日俱增,而存款利率的偏低,刺激了居民的金融投资意识,假如经国家许可,向社会发行基金受益凭证,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将是利用资本市场扩大旅游产业融资渠道的有效途经。通过旅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专业化、规范性运作,投资于旅游项目,不仅为居民个人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降低投资风险,而且有利于提高国民旅游意识和旅游消费水平,又可有效的解决旅游开发项目的资金来源。

(三)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

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阻碍了旅游企业融资功能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优化旅游企业的融资结构,必须首先完善资本市场,并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旅游企业融资行为的规范化,改善其资本结构。

(四)逐步建立健全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整个融资体系中,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个别环节非凡是产权、股权、各利益团体关系不明、责任不清,无法可依,个别企业为眼前利益盲目开发,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也是亟需解决的新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快相应法律法规的出台,有效规范景区开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