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法制教育专题培训十篇法制教育专题培训十篇

法制教育专题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0:29

法制教育专题培训篇1

以前我总以为我们是小学生,法离我们远着呢!直到那天听了大浦派出所的周所长给我们作的讲座才知道,法就在我们身边!

周所长和我们谈了许多事例,给我影响映象最深的是有两个同学因一件小事吵了起来,以致后来大打出手。甲同学一失手将乙同学推下了楼。两家人因此而闹上了法庭,双方都有各自的理由,乙同学的家长称对方是故意伤人,而甲同学的家长不承认,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正当防卫,双方争执不下。

同学们,你认为在这件事上谁对谁错呢?

其实,两人由于一时冲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他们都有错。同学间有矛盾那是正常的,可我们该怎样处理呢?是像上面两位同学这样,还是去告诉老师,让老师帮助解决呢?在这场悲剧中受害的又何尝只是甲同学,他不但给对方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也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痛苦。

法制教育专题培训篇2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有效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10-02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这无疑为我国继续教育培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然而在目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分析这些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才能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培养更多适应新形势下发展需要的人才,从而推动我国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

十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报告还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而构建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是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是以专业技术人员为对象,以科技发展和工作岗位需要为依据,以补充和更新知识、改善和拓展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各类人员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从2013年召开的部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2011年至2020年,我国将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现有施教机构,分期分批建设200家部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稳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布局,提高培训质量,形成上下衔接、分层分类、优势互补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体系,更好地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二)是单位培养吸引人才的重要措施,是单位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市场竞争中知识和科技含量的增加,专业技术人员越来越成为单位维系市场竞争的关键。经济市场化、全球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实施继续教育,加强培训、实践锻炼,加快造就一批专业技术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单位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能力建设的需要

提高创新能力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科学技术人员是新的生产力的开拓者。通过继续教育培训,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年轻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开展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究。

提高业务技能是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设计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在一生中固守一种业务技能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要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增强新的技能,全面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起步较晚,加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制约,此项工作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认识

1.部分领导对继续教育培训认识不足

企事业是继续教育培训的主体,但一些地区和单位对继续教育培训仍存在模糊认识,缺乏应有的敏感性,更缺乏对此项工作的足够重视,直接导致了这项工作的严重滞后。一些领导只重视届内政绩、届内工程,忽视了事业发展的持续性,特别是有的企业领导,为降低近期成本,采取撤并继续教育机构,挤占继续教育基地,压缩继续教育经费的行为来提高单位的短期效益,在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上,只注重人才量的积累,忽视人才质的升华;注重前期学历,轻视后期培训,造成一些人才长期的智力透支,以至于现有知识与能力无法满足事业发展所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2.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自身对继续教育培训缺乏认识

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尚未真正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对单位安排的培训只是被动应付,存在为了培训而培训的心理;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观念还比较陈旧,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仅仅是为完成组织培训或轮训任务,完成继续教育培训的规定学分,以便能评优晋级。他们大多数缺乏对继续教育培训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真学习,对继续教育培训重要性和本人应承担的责任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从主观上导致了培训流于形式、收获甚微的后果。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专业技术人员一般都拥有雄厚的知识功底,并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总体素质相对较高,这对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培训课程设置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也没有充分考虑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导致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不能学以致用。

(三)培训留于形式

很多单位、部门也适时地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但对于培训的实质认识不清楚,敷衍了事。很多单位是通过短期培训的方式,聘请一些教育工作者以讲学的形式进行培训,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使得参加培训的员工对继续教育培训抱有走形式的想法。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有效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培训体系存在着“两条腿长、两条腿短”的问题,即国民教育腿长,继续教育腿短,党政干部培训工作腿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腿短,这是我们广大继续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长期面临的一个问题。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也说明继续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要从加强教育事业建设的战略高度致力于提升继续教育培训,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继续教育培训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创新培训的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机制和人才观。

(一)坚持教育理念的前瞻性

一是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终身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对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时代产物,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趋势。继续教育培训是国民教育的延续,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其根本目的是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跟上科技发展的时代步伐,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在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十明确提出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这就强烈要求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是树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战略性地位的理念。做好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是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迫切要求,是持续开发人力资源和满足广大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科学设置课程,创新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果

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基础。来自不同岗位、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类别各异,且级别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培训必须从实际出发,确定学科和课程结构,因材施教。1.公共课程。这是各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都应当学习的科目,如创造学、经济学政治理论、管理学、现代科技等。2.专业课程。这是根据专业对口的原则设置的课程,并按学员职称类别编班授课,意在为学员夯实学科理论基础。3.活动课程。结合本专业特点组织学员参观考察科研能力强的企业、科研单位以及大专院校,并聘请资深专家学者现场教学,进一步提高学员专业技术水平。4.专题讲座课程。举办专题讲座,旨在拓宽学员的知识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要针对新形势的需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广泛了解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什么、想知道什么,着力选取那些与工作联系紧密、有利于促进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知识作为培训施教的重点。把培训内容定位在专业技术人员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上,定位在教育引导干部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解决社会发展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上。实现学习理论知识与参加实践锻炼、学习业务知识与明确政策任务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不仅要选择与其工作岗位有关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术进行培训,而且,还要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科学技术,融入与其工作内容有关的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知识,还要培养和训练他们科学地预测未来的能力和开拓精神。

(三)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的灵活性

培训方式的创新问题主要包括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

一是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需要,多媒体课件、微博、网上课堂等这些新的教学手段都应融入到培训中来。

二是探索教学方法。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要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既培养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又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把学与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案例式”、“互动式”、“研讨式”、“菜单式”、“模拟式”等教学改革,举办学员讲坛、角色模拟等教学活动,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于整个教育培训的全过程,使之很好地转化成为教学相长的课堂、沟通交流的平台、探讨问题的论坛和提升素质的纽带。

(四)创新培训机制,突出培训的实效性

培训机制问题是教育培训的又一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管理机制、微观管理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内容,结合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积极创新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对教育培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是创新宏观管理机制。要建立健全组织部门主管、职能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继续教育培训培训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调训单位、施教单位、参训单位等管理主体的作用,使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作、齐抓共管。在这方面最有益的探索是建立继续教育培训培训专项档案,用非常直观的形式反映干部的培训学习情况,做到主管部门清楚、参训单位有数、专业技术人员个人明白,对一段时间内没有达到教育培训时间和质量要求的不予颁发结业证书,使单位和干部个人能主动及时按要求参加教育培训。

二是创新微观管理机制。教育培训施教单位要加强学员管理方面的创新,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要根据各类不同的培训班次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把考勤、纪律、上课、学习成绩等加以量化评分。通过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营造一个人人争先、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创新激励约束机制。教育培训只有完善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提高培训的效果。要建立健全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把专业技术人员教育的学习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把培训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之一。切实改变“学没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状况,充分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建立内在与外在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共同作用的教育培训动力机制,才能真正激发专业技术参加学习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

继续教育培训不仅要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更应注重其职业道德建设。要弘扬“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诚信、团结、协作、奉献”的人文精神,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职业道德修养。十指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提倡“诚信、团结、协作、奉献”的人文精神;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大力提倡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提倡严肃、严格、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倡实事求是、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提倡尊重合作者和他人劳动、权益的道德风尚;提倡健康的学术讨论和尊重学术领域中不同意见的学术民主风气;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激励专业技术人员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为祖国服务,为中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建飞,王冶,等.探索继续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J].继续教育,2003(5).

[2]杨述厚.关于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3(4).

[3]顾德学.学习型社会与我国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J].成人教育,2007(9).

[4]王华峰.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5(5).

[5]廖胜文.论成人继续教育的质量观及质量保证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7(6).

[6]刘毅,张洁,等.面向创新能力建设的继续教育与培训[J].政策与管理研究,2006(5).

法制教育专题培训篇3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是建立我国职教师资培训体系的关键,中职师资培训机制创新首先是观念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职师资培训的制度、组织、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创新是我国职教师资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挑战,也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实践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观念创新 

 

观念引领行为,观念创新是机制创新的先导,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创新须以观念创新为基础。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观念创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树立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战略观。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职教师资培训的战略意义,要把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当做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的长期投资,真正从思想上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在行动上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在措施上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 

2.树立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改革观。根据我国“十一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即“以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加强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和机制为保障”的思想,大力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及手段,办出我国职教师资培训特色,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3.树立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创新观。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具备创新素质的教师。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要重视职业教育教师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改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培训模式,变为以能力、素质提高为主的培训模式,要树立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训为一体,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教学与研究为一体的教育教学观念。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制度创新 

 

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某一方面的体系。①制度创新是机制创新的主体内容之一,它影响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的运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制度创新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快我国职教师资培训的政策体系建设。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政策是制度创新的关键因素。 

我国职教师资培训政策一方面要协调有关物的因素,如培训经费、场地(企业、学校)、时间(保障)等;另一方面要协调人的因素,如政府管理者、学校管理者、教师本人、提供培训的企业管理者、培训人员(企业人员和高校教师)等。如何将人与物的因素协调解决好,实现各方利益的互利、互惠、互赢,是政策制定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建立我国职教师资培训机制必须应对的问题。 

我国职教师资培训政策要考虑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要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从长计议。职教师资培训机制创新需要长期的保障性政策,如法律法规等,也需要短期的调整政策,正确处理好长期政策与短期政策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特别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制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减少政策制定的随机性。要建立起有利于职教师资培训机制创新的政策体系,使政策引领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不是起着打补丁的作用。 

2.完善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培训。政策与法律关系密切,一方面政策对法律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政策依照法律贯彻实施。职教师资培训机制的创新,需要在我国现有《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尽快出台职业教育教师从业标准和培训办法,完善职业教育教师的准入制度和培训制度,使培训工作法制化。 

3.制定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总体规划。具体包括:(1)培训目标,从整体上把握中国职教师资状况,理清要解决的问题,明确我国未来职教师资建设的终极目标,应达到的水平目标,要确立一揽子师资队伍建设目标。(2)培训实施方案,这涉及我国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具体落实,包括培训实施步骤、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方法手段、培训考核与评价等,保证我国中等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常规化。(3)培训机构认定和定位,要明确划分培训机构的职责和任务,保证我国职教师资培训有步骤、有秩序、有分工、有合作、有重点、有特色地开展。 

4.加快建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效果考核体系和制度。要建立科学公正的职教师资培训成绩考核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培训成绩作为任职和晋升的主要依据。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中,仅把培训与评职称挂钩是不够的,还应与教师任职、晋级、加薪等挂钩,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质量评估标准,定期对职教师资培训工作进行评估,形成长期有效的评估机制。 

5.建立完善的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训制度。我国要对现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进行完善,并进一步出台鼓励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训的配套政策,形成企业与教育的互利互惠培训体系。 

 

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组织创新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组织创新是机制创新的物质基础,观念的落实、制度的实施都离不开组织这个实体。 

1.要形成有利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创新的组织管理系统。构建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管理机构框架,职教师资管理机构应突破教育与部门、行业条框分割,成立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协调管理小组,建立管理机构的责任制,明确管理职责,统筹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组织与协调工作,领导和指导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 

2.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形成全国职教师资培训网络。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是师资培训组织的重要成分,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主要途径。目前,应率先集中办好一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带动整个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发展。同时,优化现有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资源,加强培训基地之间的横向联系,建立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资源共享,杜绝多头培训、重复培训,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教育资源。此外,师资培训基地要加大市场调节的力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建立师资培训机构的优胜劣汰机制,引导它们在竞争中以效益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3.强化校本培训。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在我国某些省份职业高中,有30.3%的教师从未接受过任何培训。②对此,应尽快建立起从培训内容、实施途径到运行机制一体化的校本培训制度,探索满足不同专业发展需要的校本培训方案,解决处在不同专业发展水平阶段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改变校本培训中单一价值取向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单一评价标准,解决校本培训存在的教师专业发展个别化与培训内容千人一面的突出问题,从而保证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提高。 

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内容创新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培训内容是师资培训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它既影响着师资培训机构能否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职业学校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1.要针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目标,优化设计培训课程。制定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培训目标时,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既要关注职业学校教师急需的知识和能力,也要重视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根据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以及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设计课程和体系。 

2.开发个性化培训的课程体系。要建立培训机构与参训者共同开发培训课程菜单的模式,搭建培训课程超市,满足教师个性化培训要求,将规定培训内容与自选培训内容相结合。 

3.加强应用性实践活动的培训,突出职教师资培训特色。积极开发实践能力培训的教学方案,拓展实践技能培训内容。一方面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积极与师资技能培训示范单位及企业联合办学,开发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方案,进行提升师资实践能力的培训;另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企业实践制度,与合作单位共同制订教师技能培训实施计划,加强对本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 

4.培训内容体现国际化视野。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国家之间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多,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的许多优秀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面向世界,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是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必须关注的内容。 

 

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形式创新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形式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培训形式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和教师的培训参与度。因此,我国职教师资培训形式创新是培训机制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 

1.培训形式要体现“以人为本”。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训的对象是教师。因此,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应从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和实际培训需要,实行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提高学历与提高单科水平相结合,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提高实践技能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2.多层次、多类型培训在职教师。(1)学历达标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行业部门要紧密依托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积极开办成人专升本职教师资班,采取系统进修、函授、自考、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加速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的学历达标问题。(2)各种非学历培训。要充分利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对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短期业务培训,包括专业理论培训、知识更新培训、教育理论培训、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方法的培训及专业实践技能培训等,加强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和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及专业能力的培训。(3)青年教师培训。重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把教师进修提高同任职和职务晋升结合起来,保证师资培养培训的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4)骨干教师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行业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中等职业学校的优秀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通过国内外培训,逐步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化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478. 

 ②刘琴.中职教师培训模式亟待突破[n].中国教育报,2007-04-05. 

 

[参考文献] 

[1]腾飞.师资培训的新领域——人本化课程体系的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5(15). 

法制教育专题培训篇4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和中心工作,按照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形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提高培训质量,努力实现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为顺利实现“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是:五年内,按照分级分类和全员培训的原则,通过组织调训和单位自主培训,力争将全体干部轮训一遍。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参加累计3个月以上的脱产培训,科级及以其下干部参加脱产培训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通过五年努力,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战略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全县各级各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培训机构设施建设建设不断改善,培训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级培训机构办学水平得到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升;制度建设更加完备,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以人为本,分层、分类、多渠道,突出地方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三)主要任务

根据全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干部队伍的实际,坚持把政治理论培训作为首要任务,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干部的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质培养和技能训练。

1、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中心内容,进一步加大理论武装的力度。深入开展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培训,重点加强对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教育培训。

2、以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切实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大力开展中央和省、市、县委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的培训,重点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和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本领。

3、以提升广大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为要求,广泛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和技能训练。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岗位要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新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各类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

4、着眼于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科学文化素质培训。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干部头脑,加强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教育,着力开展经济、法律、管理、心理知识的培训,进行文学艺术、历史知识的学习,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的科学修养和文化修养。

二、具体要求

(一)党政干部队伍

1、领导干部培训。县处级领导干部按照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要求,适应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围绕提高理论素养、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进一步加强脱产培训;坚持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大力改进在职自学;加大县外、境外学习培训力度。

按照省市委组织部和县委的总体安排,5年内,选派部分科级领导干部参加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延安、井冈山等三所干部学院以及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的进修班和专题研究班的学习。围绕县委工作部署和中心工作,每年不定期举办科级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就专项任务展开专题培训。

2、后备干部培训。根据后备干部的使用和调整补充情况,五年内将所有科级、副科级后备干部轮训一遍;选派部分有发展潜力的副科级后备干部到县属骨干企业、新农村示范村及县内外挂锻炼。同时,加强对科级、副科级后备干部培训工作的管理。

3、基层干部培训。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选送部分乡镇干部参加市委组织部的调训,参加省委党校、兰州扶贫分院,以及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组织的沿海和发达地区的培训。依托县乡党校、职业中专和其它干部培训机构,加强对乡镇、村组干部的为主体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突出抓好村、组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解决自身问题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围绕促进社区事业协调发展的目标,加强以街道、社区干部为主体的城市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城市基层干部依法办事、开展群众工作、推进社区服务、发展社区事业的能力。

4、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培训。在全面提高各级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本领的同时,对妇女干部加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教育,引导她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对非中共党员干部加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培训,提高他们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领导和合作共事的本领。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每年选拔一批中青年妇女干部、党外领导干部在省委党校参加培训。每年由县委组织部和县妇联、县委统战部在县委党校举办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培训班,加强对“两方面”干部的培训力度。

5、其他公务员培训。按照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办事和提高行政效能的要求,认真开展机关公务员的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在职培训和其他培训,进一步提高机关公务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依法行政、公共服务、学习创新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依据法官法、检察官法和人民警察法等有关法规,落实法官、检察官、警官任职前的资格培训制度,大力加强专门业务培训和技能训练。抓好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以及事业单位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干部的培训。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

围绕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组织选拔部分骨干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有关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科技管理、项目管理、企业党建等方面的培训,特别重视培训具有战略眼光、市场开拓创新能力、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提供人才保证。

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培训的作用。引导各级各类企业把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大力开展与“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培训,逐步形成企业自主投入、自主实施、自主管理的培训机制。

(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围绕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提升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入实施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促进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拓展技能、增强创新能力。进一步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有计划、分领域、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大规模继续教育工作。稳步推进“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实施好“千名领军人才工程”,重点抓好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的教育培训,注重对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的培养,着重加强能源、资源、环境、信息、金融、财税、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紧缺急需人才的培养。通过专业技术培训、高校院所进修、境外培训等开形式,五年内将全县各类高层次专家人才轮训一遍,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12天。

其他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由相关部门做出培训计划,分步实施。

三、保障措施

1、构建富有实效的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重点,把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作为重要内容,把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作为生动教材,把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重要课题,不断丰富和完善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为基本框架的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体系。要把全国干部学习读本、自编教材和相关学习参考资料作为培训的基本教材,积极开发案例教材、情景模拟教材、音像教材和多媒体教材,努力体现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和教材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2、构建优质规范的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以县乡党校为主体,部门、行业培训机构及职业技术学校和其它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党校、行政学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续加强基础建设,加大改革创新,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充分发挥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和示范辐射作用。积极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依托县乡党校创建“农村基层干部专修学校”,集中整合涉农部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资源和部分县级党校优势资源,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一个主要培训阵地。要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现代化教育设施,并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干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继续巩固已有的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县外、境外培训,逐步建立一批质量优、效果好的县外、境外培训基地。部门和行业培训机构也要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3、构建科学合理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体系。逐步建立县级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信息库,不断更新综合信息、课程资源、教师资源、机构基地资源、班次资源等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制作完成资源信息库网络版,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逐步建成干部教育网站,实现组织人事部门、培训机构和广大干部之间的教育培训信息多向传输,为干部提供多方位的网络化信息服务。

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要求,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积极推行职务聘任、竞争上岗、考核奖励等制度,采取在职进修、挂职锻炼、业务交流,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等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养。落实专职教师知识更新机制,保证专职教师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5年内对骨干教师轮训一遍。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和需求,选聘一批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到党校、行政学院授课的专题讲座制度。

加快教学改革进程,全面推行“菜单化选学”培训,在培训中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电化教育,落实“县级领导和党政一把手上讲台”制度,推行干部自主选学和在线学习,满足干部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4、构建统筹协调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结合学习贯彻《条例》、省委《办法》和市委《规划》,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制度,及时把成熟的做法和经验转化为规章制度。采取专题研究的方式,探索建立《条例》提出的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协调和宏观管理。加强国(境外)培训的审批和管理,改进和规范选派干部国(境)外培训工作。切实保障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县财政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专项经费,保证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完成和重要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各乡镇党委、县直各部门、培训机构、干部所在单位和干部本人必须严格执行《条例》的规定和纪律要求,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法制教育专题培训篇5

一、关于教师教育情况

目前,我区有普通中学20所,小学154所,职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职中小学教师5000多人。从2009年-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以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为重点,以素质和技能建设为核心,逐步形成与教师人才事业发展相适应,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的多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充满活力的教师培训新格局和新机制,建设一支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实施科教兴区提供人才保证。

(一)主要工作

1、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对象为全员培训。四年来,我们着眼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使其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成为具有现代化教育素质和创新型教师。我们要求各中小学大力抓好教研活动,努力开展教育理论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拓展、教育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专业研究能力的培养等,使全体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2、新任教师培训

我区每年大约招聘100名新教师,对这些教师,我们都进行培训后再上岗。通过培训,让新教师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初步掌握教学常规,熟悉教学内容、班主任工作及团队工作,尽快在试用期内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培训内容主要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教材分析以及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

3、骨干教师培训

骨干教师培训对象为40岁以下,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达到地区骨干教师筛选条件要求的骨干教师。四年来,我们筛选了各学科约200名骨干教师,到省、市参加培训。通过培训,使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有较大提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和示范作用,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带头人、骨干力量。

培训内容包括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思想与学科教学艺术研究、优秀中小学实习践习活动等;学科前沿知识与综合知识;学科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等;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理论与实践、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等;教育研究专题。

4、提高学历培训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对教师进行学历培训。我们鼓励中小学教师参加自考、成人高考、远程教育等形式的在职进修,五年来,共有600名小学教师参加大专以上的进修学习,1500多名中学、职校教师参加本科进修学习。通过培训,提高受训教师的学历层次,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有明显提高。

5、英语和计算机培训

我区小学欠缺英语和计算机教师,为了解决科目不配套问题,我区自行组织开展了跨学科的培训班,推荐部分非英语、计算机专业教师参加培训。五年来,共有200多名非英语专业的教师,100多名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解决了部分学校欠缺此两学科的困难。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存在问题主要有:1、培训经费不足,制约了中小学教师参加高层次的进修学习。2、学校教科研制度不够健全,一些学校的校本培训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3、教师进修培训基地硬件建设落后,对本区小学教师培训带来不利影响。

建议: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把师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统筹各方面力量,建立名师队伍管理的统筹协调机制,把握名师队伍发展方向,为名师的成长提供宽松的环境和保障。2、加强教育法制建设,落实教育政策法规。同时根据《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依法保障教师参加培训。3、拓宽经费渠道,保证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为教师继续教育设专项经费,确保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资金到位

二、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区扎实有效推动“强师兴教”工程顺利开展,全面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实施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推进我区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向前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主要做法

1、严格要求配备教师。根据粤机编办[2009]124号文件要求,针对我区边远学校存在教师欠编现象,近年来,我区每年招聘的教师,基本上都安排到鳌头、镇盛、金塘三个最边远镇的学校任教,大大缓解边远学校教师紧缺的压力,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目前,我区已经没有存在代课教师。

2、严把教师进入关。我们严格限制学历、水平不达标的人进入教师队伍。新录用教师原则上先到我区边远农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才能转正定级,对原有教师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逐步予以分流,对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和严重失职人员,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同时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定期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在全区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3、建立教师交流制度。为解决近郊学校超编而远郊学校欠员问题,我们自1999年至今已连续十年开展支教工作,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帮教。一共动员了900多名近郊镇教师到边远镇任教,实现教师交流定期化、制度化。实行近郊教师到远郊学校支教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全区中小学教师的配备问题,没有出现欠缺教师而影响正常教学的现象。

4、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为构建我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我们充分利用区教师进修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常规、课堂教学基本功、教材教法分析、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教育实践等的培训。并积极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大对信息技术、英语等学科师资培训工作力度,同时积极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目前,全区中小学在职教师学历达标情况为:小学教师大专率为53.1%,初中教师本科率54.6%(含在读),高中教师本科率75.9%(含在读),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全区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法制教育专题培训篇6

一、关于教师教育情况

目前,我区有普通中学20所,小学154所,职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职中小学教师5000多人。从2009年-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以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为重点,以素质和技能建设为核心,逐步形成与教师人才事业发展相适应,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的多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充满活力的教师培训新格局和新机制,建设一支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实施科教兴区提供人才保证。

(一)主要工作

1、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对象为全员培训。四年来,我们着眼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使其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成为具有现代化教育素质和创新型教师。我们要求各中小学大力抓好教研活动,努力开展教育理论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拓展、教育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专业研究能力的培养等,使全体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2、新任教师培训

我区每年大约招聘100名新教师,对这些教师,我们都进行培训后再上岗。通过培训,让新教师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初步掌握教学常规,熟悉教学内容、班主任工作及团队工作,尽快在试用期内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培训内容主要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教材分析以及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

3、骨干教师培训

骨干教师培训对象为40岁以下,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达到地区骨干教师筛选条件要求的骨干教师。四年来,我们筛选了各学科约200名骨干教师,到省、市参加培训。通过培训,使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有较大提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和示范作用,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带头人、骨干力量。

培训内容包括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思想与学科教学艺术研究、优秀中小学实习践习活动等;学科前沿知识与综合知识;学科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等;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理论与实践、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等;教育研究专题。

4、提高学历培训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对教师进行学历培训。我们鼓励中小学教师参加自考、成人高考、远程教育等形式的在职进修,五年来,共有600名小学教师参加大专以上的进修学习,1500多名中学、职校教师参加本科进修学习。通过培训,提高受训教师的学历层次,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有明显提高。

5、英语和计算机培训

我区小学欠缺英语和计算机教师,为了解决科目不配套问题,我区自行组织开展了跨学科的培训班,推荐部分非英语、计算机专业教师参加培训。五年来,共有200多名非英语专业的教师,100多名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解决了部分学校欠缺此两学科的困难。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存在问题主要有:1、培训经费不足,制约了中小学教师参加高层次的进修学习。2、学校教科研制度不够健全,一些学校的校本培训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3、教师进修培训基地硬件建设落后,对本区小学教师培训带来不利影响。

建议: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把师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统筹各方面力量,建立名师队伍管理的统筹协调机制,把握名师队伍发展方向,为名师的成长提供宽松的环境和保障。2、加强教育法制建设,落实教育政策法规。同时根据《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依法保障教师参加培训。3、拓宽经费渠道,保证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为教师继续教育设专项经费,确保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资金到位

二、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区扎实有效推动“强师兴教”工程顺利开展,全面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实施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推进我区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向前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主要做法

1、严格要求配备教师。根据粤机编办[2009]124号文件要求,针对我区边远学校存在教师欠编现象,近年来,我区每年招聘的教师,基本上都安排到鳌头、镇盛、金塘三个最边远镇的学校任教,大大缓解边远学校教师紧缺的压力,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目前,我区已经没有存在代课教师。

2、严把教师进入关。我们严格限制学历、水平不达标的人进入教师队伍。新录用教师原则上先到我区边远农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才能转正定级,对原有教师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逐步予以分流,对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和严重失职人员,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同时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定期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在全区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3、建立教师交流制度。为解决近郊学校超编而远郊学校欠员问题,我们自*年至今已连续十年开展支教工作,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帮教。一共动员了900多名近郊镇教师到边远镇任教,实现教师交流定期化、制度化。实行近郊教师到远郊学校支教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全区中小学教师的配备问题,没有出现欠缺教师而影响正常教学的现象。

4、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为构建我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我们充分利用区教师进修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常规、课堂教学基本功、教材教法分析、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教育实践等的培训。并积极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大对信息技术、英语等学科师资培训工作力度,同时积极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目前,全区中小学在职教师学历达标情况为:小学教师大专率为53.1%,初中教师本科率54.6%(含在读),高中教师本科率75.9%(含在读),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全区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法制教育专题培训篇7

(一)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基本情况本次问卷调查针对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称、岗位、工作年限、入职途径、所属单位等九个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其基本情况如下。对表1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见: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男女比例基本平衡。虽然女教师占比为60.1%,男教师仅占39.9%,男、女教师之比约为2∶3,但结合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当前社会职业分化基础上人们职业选择的变化,以及与中小学教师队伍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相比,我们认为这一比例基本上还是合理的。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年龄基本呈正态分布,但明显出现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例如,40-49岁的中年老师达602人,占比为48.8%;29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仅有73人,占比为5.9%;如以40岁作为分界线,则40岁以上教师总数达到70%以上。说明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也面临着老化的问题,必须注意补充新生力量。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学历状况基本符合现阶段社区教育的要求,不过仍有提升的空间。本次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68.9%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拥有本科学历,比例相对较高;本科以下的教师有311位,占到了总人数的25.4%;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数量较少,仅占总人数的5.7%。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专业分布不尽合理。现有教师中教育学专业有625位,占比为51.7%;非教育学专业毕业的虽达到将近50%,但总体专业分布还比较单一。由于社区教育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专业分布的单一性可能导致社区教育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欠缺,专业分布的多元则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使其将专业知识应用到社区教育教学之中。而且,专业分布对社区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影响较大,要求设计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特色培训。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职称分布不够合理。据统计,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占比为67%,而高级职称仅占12.9%。在访谈时我们发现,这种情况的产生除了社区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之外,尚未设立针对社区教师特点的独立职称评审制度是主要原因。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工作职能必须兼顾管理与教学两个方面。经分析调查数据发现,在社区教育教师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所占比例为33.8%,其余教师均需要同时承担教学与管理两方面的工作,甚至从事管理工作。对嘉定、徐汇两区教师的访谈内容印证了这一点。基于此,社区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的界定和职后培训方案的设计,应当注意兼顾教学能力的提升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此外,上海市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入职途径,74%来源于中小学或由上级部门、单位选派,毕业后应聘进入社区教育教师岗位的仅占16.9%。这一现象与前述社区教师年龄结构相互佐证,说明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补充青年教师的迫切性。从工作时间和岗位分布方面看,从事社区工作年限在五年以上达到59.3%,表明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社区工作经验,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延伸,职业倦怠感也会相应地滋长;77.1%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供职于社区教育的第一线———社区学校,在社区学院或教育行政部门供职的仅占约三分之一。

(二)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社区教育教师立命之本,是履行其工作职责的基本要求。本文分析上海市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素养,主要从职业认知、专业知识与能力两个维度展开。1.职业认知维度要做好本职工作,必须充分了解所从事的职业,在获得合法职业身份的同时产生稳定的职业认同。对职业的了解与认同也是进行有效教学与管理的关键。对研究小组分别从职业态度、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和职称晋升三个方面,对上海市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职业认知状况展开了调研。基于对表2数据的统计分析可知:关于职业态度,69.7%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认为社区教育是自己热爱的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海市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较高,社区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职业吸引力。然而,把社区教育工作当做“谋生手段”的教师占19.2%,另有10%的教师表示自己“说不清”。一些教师在访谈中表示,社区教育工作只是一种经济来源,是一份稳定的工作,有这样一份工作就满足了,没怎么想过其他的追求。这说明将近30%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职业认同意识薄弱,相关教育培训的开展十分必要。关于社区教育工作的认识,91.9%的教师都能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整个社区的发展,对社区教育的目标理解正确。这说明先前接受的基本业务培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服务意识,为社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基本前提。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对待职称晋升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专业发展意愿。71.7%的教师认为社区教育是一个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职业,应配备专门的职称晋升制度;65.7%的教师职称晋升意愿强烈,体现出他们对专业发展前景的渴望。然而,他们也坦言,现有的职称制度影响了他们完成职称晋升的信心,职称制度亟待完善。2.专业知识与能力维度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是完善社区教育工作的基础保障。研究小组主要结合社区专职教师的具体工作展开调研,我们主要结合其具体工作情况对此进行了调查。由表3的数据分析可知:多数教师愿意学习所在社区的人文历史知识,并且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这有利于提高社区活动的针对性,营造符合社区特色的文化氛围。但另一方面,仅有8.8%的教师完全掌握了从事社区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比如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多数教师都是浅尝辄止,这显然无法跟上社区教育的专业化步伐,系统、专门化的培训势在必行。研究小组对社区教育专职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进行了重点调查,结果表明:教学能力方面,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师生交流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沟通意愿和交流能力,通过课后与学员的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访谈中还有一些教师谈到与许多学员成为了好朋友,但也有11.4%的教师没能得到接触学员的机会。语言文字表达方面,91.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较强,只有一小部分的教师认为自己需要提升此项能力。阅读方面,59.2%的教师有阅读习惯,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但也有40.8%的教师尚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鉴于社区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工作的复杂性,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对此,研究小组针对课程开发和社会调研能力展开了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从未参与过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教师占37.9%,开发过2门及以上课程的教师占29.8%。有效开展调研工作的教师仅占19.8%,能按时按需完成调研的教师占34.1%。以上数据表明,反映出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较弱,调研能力亟待提高,因而有针对性、有成效性的课程开发及科研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三)上海市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培训需求社区教育教师培训需求是本次问卷调查的重点。图1和图2反映了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对培训内容方面的要求。在回答多选题“在教学与管理中面临的最大困难”的问题时(见图1),有710位教师认为是对“社区教育特点把握”的不足,600位教师认为是“学科知识不足”,501位教师认为他们在“教材处理”上遇到了困难;在回答“专业发展过程中,您认为自己需要提升的是”问题时(见图2),有716位教师选择了“社区教育教学技能”,其次是“有关学科知识”(640位教师选择了该项)与“社区教育理论”(550位教师选择了该项)。同时,对于排序题“培训内容的选择”,他们依次选择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社区教育理论”、“成人教育教学理论”等项目,认为在以往的培训中这些内容对他们最有帮助。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社区教育教师群体在理论水平上参差不齐,同时社区教育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他们希望培训能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很好的操作性,侧重于对社区教育相关知识和社区教育教学技能,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增强其实际工作能力。对于参加培训的态度和要求方面,表4数据统计可见,48.6%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经常参加相关培训,39.5%的教师偶尔参加社区教育培训,仅有10.9%的教师没有参加过培训;大部分社区教育教师对参加社区教育教师培训的意愿“非常强烈”或“强烈”,占到了总数的64.7%,但参加培训意愿“一般”和“不想提高”的教师也占到了总数的35.3%;对参加培训的时间方面,大部分教师(58.3%)选择了工作日,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双休日和寒暑假,因此,选择工作日作为培训时间有其合理性;对于培训结果认定,选择“作为业绩考核”和“与职称评定挂钩”的达到78.9%,说明他们对培训及其结果十分重视。在回答多选题“参加过那种级别的培训”中(见图3),大部分教师参加的是学校和区级举办的培训,但参加市级乃至部级培训的教师并不太多;对于培训“希望的授课教师”(见图4),大部分老师选择的是“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和“优秀的社区教育一线工作者”,以及“社区教育研究者”;同时,在回答排序题“现有培训存在的问题”时,大部分教师认为“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法陈旧”、“培训者水平不高”是最主要的三个问题;对于“参与培训的方式”,“培训单位集中培训”被选为最喜欢的培训形式,其次是“网络自主培训”和“远程集中培训”。这些,间接反映出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对于针对性强、实践意义突出、能切实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的培训诉求。

二、结论与建议

如前所述,上海社区教育发展居于全国前列,上海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全国的缩影。通过对上海社区教育专职教师调查数据的分析,结合相关文献研究的情况,特对加强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相对稳定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但其专业素养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大力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上海已建成以社区学院和社区学校为主体的社区教育网络,广泛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全国的社区教育发展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但在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伴随着社区教育的发展,已形成具有一定数量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其性别、年龄、学历等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但在职称、专业分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他们大部分是转岗而来,虽然接受过一定的专业培训,但在职业认知、专业知识与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必须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以更好地履行社区教育的职责。

2.加强社区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结构研究,研究制定社区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为其专业发展提供蓝图及参照标准。社区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是其从事社区教育活动所必需的整体素质要求,是决定其教育能力、服务效果及自我发展水平的各种品质和能力的综合。社区教育教师拥有特殊的职业角色和工作内容,这决定了他们的专业素养结构也应当具有特殊性,但相关研究远远滞后。2012年以来,教育部分别颁发了中学、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使之成为我国中小幼和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借鉴中小幼和中职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经验,尽快研制并颁发《社区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确立科学的社区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结构,为社区教育教师指明专业发展方向,为社区教育机构聘用、考核和培训教师提供统一标准,对于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改进社区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管理的科学性,不断提高培训效能。培训是提升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能力、内化其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应当针对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培训需求,解决当前培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促使培训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可采取的主要举措有:①培训类型的多样化。社区教育教师来源广泛、专业结构复杂、学历层次不一、任教经验差别较大,直接导致其培训需求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基于此,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培训应区别对待,因材按需施教。可大致分为:初任教师培训、转岗教师培训、通识知识培训、学科基础培训、课程开发培训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等,以满足专业发展诉求不同的教师的培训需求。②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调研和访谈数据显示,目前社区教育教师急需的培训主要包括:对少部分职业认同度不高和具有职业倦怠感的教师进行职业认知培训;加强社区教育教学技能知识和有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包括但不限于社区教育理论、教育组织与管理、教育教学方法,教育信息技术和必要的学科知识等方面;突出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的培训,社区教育教师普遍缺乏此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独立或参与开发课程的教师数量有限;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训,科研能力是社区教育教师的必备素质,成为研究型教师是其专业发展的必然途径,应对其进行基本的科研训练。③培训方式强化实践取向。应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团队学习、工作坊等方法为主,切忌灌输式的单向传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研讨、观摩、辅导、交流、实践等形式的有机结合;注重操作环节,加入实地调查、参观访问、师生互动、学员交流等形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④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应科学的整合内外部培训资源,特别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例如,依托各大高校进行培训课程建设,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利用社区资源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真正做到立足社区、服务社区。⑤设置有效评价机制。培训评估应以质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并注重诊断性和过程性评估。将当堂表现、课外作业、实践实训等纳入评估范围,同时将培训评价与工作绩效相结合,作为职称晋升的指标之一,统一培训评价与激励机制相,促进社区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法制教育专题培训篇8

一、指导思想

校本培训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教材为重点,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教师参与研究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培训目标与培训原则

1、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培训,促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培训原则

校本培训的指导原则是:(1)针对性原则: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开展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现实的和未来的问题。(2)实效性原则:避免形式主义与空洞说教,紧密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管理。(3)系统性原则:以学校整体发展为本,注重培训的系统性,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4)自主性原则:学校自主培训、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5)开放性原则:注重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校外与培训机构有机协同与结合,在校内实行教学、教研、培训的有机协同与组合,教师之间互帮互助,寻求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开放的校本培训方式。

三、培训内容

围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施新教材能力这一目标,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提高教师教育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师德培训

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以教研组为单位,不断探索研训一体化,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信息技术培训

通过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提高教师熟练操作多媒体及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提高教师借助电脑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4、教育科研能力培训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要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培训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要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

四、培训形式

1、自主学习:教师自学,学校每学期推荐书目以及教育教学有关杂志,组织教师认真读书学习、交流研讨。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教师的浓厚兴趣。2、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3、小组研讨: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研讨学习体会、研讨教学体会、研讨课堂教学评价、研讨教学管理等。4、教学观摩:学校内部教师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组织教学观摩,形成制度。5、参观考察:组织校内、校际之间教师教学交流,传授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外出考察学习,取长补短。6、专项培训:根据不同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应急任务,集中进行短期培训;对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水平突出,有培养前途和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与研研室合作,重点培养,研修提高,培养研究型、专家型的骨干教师。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

学校是校本培训基地,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依托校内教科研机构,确定专人,具体组织实施校本培训工作。认真制定校本培训发展规划与年度培训计划,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校发展和教师需求这个中心,探索符合学校发展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2、完善校本培训的管理体制

学校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实施。对培训质量、培训效益要及时进行考评、评估与反思,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将培训的考核与期末教师考核结合起来。

法制教育专题培训篇9

20__年人事教育培训工作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认真落实《__市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暂行办法》确定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为建设“新北京、新奥运”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宏观管理工作

1、学习贯彻中央和市委有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精神。召开全市人事教育培训工作大会,明确20__年人事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推广先进单位工作经验;全面部署教育培训工作。

2、研究制定《__市公务员教育培训实施办法》。制定《__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岗位聘任挂钩管理办法》。

3、制定下发《__市20__年-20__年公务员教育培训规划》和《__市20__年-20__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明确“十一五”期间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4、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完善监督检查标准,明确监督检查职责,落实监督检查时间,强化监督检查工作。20__年计划检查全市20%单位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5、建立区县之间和市属委办局之间人事教育培训工作交流机制。通过召开人事教育培训工作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单位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提高工作水平。

6、加强人事教育培训管理者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国内外培训班、考察、业务培训等方法,提高培训管理者素质和能力水平。监督检查全市各单位培训管理者自身培训工作,努力完成“培训管理者每年应当参加人均不少于1周的专业培训”任务。

7、完善市人事局与市属委办局在公务员四类培训中的职责和分工,重点明确初任、任职和更新知识培训等方面的职能和分工。完善人事教育培训统计报表制度,建立公务员培训情况定期汇报制度,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统计制度。

8、积极推进区县人事教育培训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建设,明确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开展工作交流,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区县人事教育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公务员教育培训

9、加强与举办奥运会相关的各类培训工作。20__年是奥运会筹备工作的决战之年,要把与举办奥运会相关的各类培训,做为培训工作的重点认真抓好落实工作,通过开展市直属机关系统“文明礼仪宣传培训”等活动,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提供人才保障。

10、强化廉政教育。以“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在公务员初任培训、市级机关处级和区县科级干部任职培训中安排廉政教育课程。对领导干部培训的重点是,以贯彻总书记强调的,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以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对其他公务员廉政教育的重点是,公务员廉洁从政的目的、意义和基本要求,以提高廉政意识,加强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11、组织好公务员初任培训和任职培训工作。分别在北京行政学院和__市公务员培训中心举办四期市属委办局新录用公务员参加的初任培训班,培训公务员500余人。各举办三期正副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培训公务员500余人。指导协调好各区县新录用公务员和科级公务员的初任及任职培训工作,力争新录用公务员的参训率达到100%;科级公务员任职培训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三十天,全市处、科级公务员任职参训率应达到95%以上。下发《20__年度公务员初任培训和科长任职培训科目指南》。

12、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继续在全市公务员中开展公共行政管理核心课程培训工作。市属委办局公务员要在20__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员培训任务;区县公务员至少要完成80%培训任务。

13、在处级公务员中开展干部在线培训,利用在线学习等网络培训手段,作为公务员五年三个月培训时间的重要补充手段。同时在“北京继续教育网”上开辟处级以下公务员自选式培训项目。

14、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培训。继续与美国佐治亚大学合作举办第八期中美公共行政管理专题研修班;与澳大利亚摩那什大学合作举办第五期公共行政管理专题研修班。

15、深入开展公务员讲英语活动。实施《__市政府机关百名英语高级人才培养工程》,组织第四批英语高级人才国外培训班。在北京行政学院组织举办两期英语强化培训班和BFt测试工作。继续做好公务员100句、300句英语普及培训工作。

16、按照中央组织部和国家人事部的统一部署,与市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__市20__年-20__年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在全市范围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7、继续做好基层公务员培训工作。增强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组织专题培训班,提高基层公务员优质高效服务公众的能力水平。

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18、在全市开展继续教育公共课教学活动。20__年全市公共课教学活动的主题是《创新城市》,做好教材的编写工作,组织好报名、学习、考试、登记等教学活动。

19、举办市级高级研修班二十五期,培养1300名左右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指导协调好全市各单位举办的高级研修班。

20、在全市范围启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简称653工程)》,计划“十一五”时期通过开展有针对性地培训,培养一批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化人才、现代制造业人才和农业等人才。

21、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协会改革文件精神,帮助组织好北京继续教育协会完成协会换届改选工作,明确北京继续教育协会20__年工作目标、任务,协助做好协会的日常管理工作,为各单位提供更好服务。

22、强化北京继续教育网的建设。重点加强网上办公系统建设、教师库建设、公务员网上自选式培训系统和课件建设等任务。

四、人事干部培训工作

23、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__市人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和《__市人事管理岗位资格证书管理办法》,使人事干部培训制度化、规范化。

24、举办两期人事部门领导干部更新知识培训班。通过对新时期人事人才工作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以提高领导能力,加强当好人事领导干部的自觉性。

25、开展人事干部上岗培训。对新到人事干部岗位的人员进行上岗培训,通过初到人事岗位应知应会知识的学习,以提高人事人才工作能力。

26、在全市人事干部中开展以自选式培训为主要方法的更新知识培训。20__年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自选式培训科目,明确培训时间和学时,组织人事干部参加自选式培训。

27、协调指导市属委办局和各区县在本地区、本系统人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五、其它培训工作

法制教育专题培训篇10

2011年10月,我园承担了“国培计划”项目――陕西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浸入式培训任务,在培训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转岗教师职后培训研究的意义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出现了大量小学校舍闲置、小学教师富的现状。为了解决幼儿教师师资不足的问题,全国范围进行中小学教师转岗任幼儿教师的师资调整。

为了帮助中小学教师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培训是转岗工作的重点。如何通过培训帮助转岗教师快速成长?如何通过培训让转岗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这是培训中应该考虑和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培训时我们发现,培训模式的单一会降低培训的有效性,甚至会有负面影响,受培训者往往会把培训当成负担和任务,和培训的初衷背道而驰。

我们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影响转岗教师职后有效培训的主要因素,总结归纳了转岗教师职后培训模式中存在的误区,提出职后培训的科学指导建议,以点带面,提出对现有职后培训模式进行干预的策略、方法;对不同层面的转岗教师职后培训特点与方式进行归纳,掌握了不同的培训方式和方法策略;整理、编写了适合操作使用的转岗教师职后有效培训指导课程方案,为转岗教师职后培训提供了可参考的方略。

二、转岗教师职后培训的理论依据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关注点放在教师入职后的职业生涯,认为专业发展是教师职后教育的重点,这一观点对转岗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教师培训的功能、目标均有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富有弹性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尚未制定统一的教育教学计划,转岗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执行教育计划的过程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

职后培训是转岗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职后培训既要根据幼儿教师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又要兼顾转岗教师个人的能力特点实施,才能充分发挥培训的促进作用。

三、转岗教师职后培训模式的讨论

本次参训学员来自省内十个不同的地市,非专业教师近60%,主要是小学转岗教师,她们缺乏学前教育的心理学知识,缺乏理念的引领,缺乏音乐、舞蹈、绘画等专业技能,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班额大、教师少、玩教具少的情况,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是关键点。

针对现状,在培训中我们采用了“3+3”的培训模式。“3+3”培训模式是指培训课程三模块内容与培训三种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培训课程的三个模块中,第一个模块是关于政策法规、幼儿教育理论与师德建设方面的内容,这是幼儿教师的必修课,是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第二个模块是关于幼儿园管理与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内容:第三个模块是关于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教学方法,其中既包含了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内容,也涉及到了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活动区角的创设等内容。

培训方式方法的三种形式是:

专题报告:开设专题讲座及学术报告,让学员全面了解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幼儿园管理方法,提高认识;研讨交流:实施双导师制,设置各种教育教学情境进行演练,让学员在研讨中学习、共同进步;现场学习、观摩实践:深入班级进行“浸入式学习”,现场观摩、实践教育教学活动,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3+3”的培训模式让学员全面了解了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熟悉幼儿园管理及教育概况,掌握幼儿教育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学习,学员们树立了比较牢固的专业思想,巩固了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思想,建立起初步的职业规划。由于学员中大多数没有经过幼教专业技能的培训,有的甚至对唱歌、舞蹈、绘画、弹琴等技能一窍不通,因此,在第二模块中加入了专业技能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受到了学员的欢迎,她们认真学习、刻苦练习,晚上和节假日的时间也不休息。在培训活动结束时,不仅学员们的舞蹈、绘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对于“专题报告、讲座”的培训形式,研讨交流、现场观摩、亲身实践等“浸入式”的具体指导更受欢迎,转岗教师们更渴望能有专家解开自己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建立“专家型教师一受培训者”的有效互动是必要的,在这样的沟通中,不仅解决转岗教师面临的实际困难,而且专家型教师对幼教事业执着、热爱之情也传递到转岗教师内心。

四、对转岗教师培训的几点建议

通过此次培训,针对农村转岗教师的特点和实际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做好转岗教师的分层培训。

此次的参训学员是随机分配,文化程度及职称状况差异较大:16名学员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8人、大专学历5人、中专学历1人,11人为小学一级教师:年龄差距也比较大,最长者和最小者相差近20岁:转岗时间差距也较大。

以上的差异造成在培训中很多内容需要分层,既要满足刚刚转岗教师认知的不足,还要兼顾其他参训人员专业诉求,给培训造成一定的困扰。如果在分配学员时能按照年龄、学历、转岗时间等进行归类划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 加强浸入式培训时间。

作为小学教师,教育理论方面不需要补太多的课,重点在于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学习教育教学计划的原则和制定方法、掌握组织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法。其中,“一日生活皆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怎么组织好幼儿的进餐、午睡、户外活动才是转岗教师最需要的。浸入式培训恰恰让转岗教师学习到了这些方法,培训时间的长短和受训教师的收获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