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学校图书馆管理总结十篇学校图书馆管理总结十篇

学校图书馆管理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7:46

学校图书馆管理总结篇1

 

本学期工作行将结束,图书馆工作正常运行,现将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政治思想

   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党的基础知识和最新理论成果,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刻苦学习教育理论和业务知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自觉提高自身思想和道德修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能够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追求真理,乐于奉献,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育人意识。

二、工作方面

(一)任劳任怨、关爱读者

   在图书馆岗位上能够以身作责,积极关心、参与图书馆的改革和建设,为图书馆建设献计献策并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业务上,刻苦钻研,具有开拓精神。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努力追踪国内外学术新动态。在工作中,追求新的理念,善于创新,改变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开拓新型的信息服务项目。在本学期,在完成本职工作以外,配合馆长完成了密集书架的招标和完成工作,配合流通部和采编部做好图书交接和整理工作,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热心为读者服务,并在业务工作中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

(二)勇挑重担、开拓进取

   主动承担新图书馆的筹建与管理的任务,并将读者满意这一价值目标具体化。做为组织者与管理者,严于律己、修身为范,处处为读者着想,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教学、科研的文献信息需求。

学校图书馆管理总结篇2

[关键词]图书馆总馆 学科分馆 管理模式

[分类号]G251

高校图书馆总、分馆的管理模式涉及到一整套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程序和方法论体系。运用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归结起来,由体制、机制、制度“三制”组成。“三制”不是三个层次,是三个维度,三位一体。体制以产权为主题,以组织结构为主要内容,解决的是图书馆的利益格局问题。机制以运营为主题,指图书馆在运行过程中组织结构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的是图书馆的动力和活力问题。制度以管理为主题,在方法论层面,解决的是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问题。“三制”有机组合,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

1 管理体制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决定着总、分馆的隶属关系、利益格局和结构布局,各项功能通过总、分馆的组织结构得以实现。组织结构是图书馆内部各工作部门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框架体系。这种框架体系使图书馆内部管理工作的信息流、人流和物流有序运转,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办馆目标和功能的实现。

以往图书馆大多为“直线型”的组织结构,上层行政命令,下方各层分步实施,层级较多,中间环节较多,信息失真,组织结构缺乏弹性。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需要一种使图书馆高效运作的组织架构,可以有效地疏导信息流、人流和物流,有利于业务流程科学化,提高办馆效益。借鉴现代企业组织理论的大量研究成果,足以证明,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是一种分权式的管理模式,具有高效管理的特点。

1.1矩阵式组织结构的概念及特点

矩阵式组织结构是一种扁平结构形态、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少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处于各个节点上的工作人员有着纵向、横向和斜向的工作隶属关系。纵向关系,是本部门与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横向关系,是不同部门承担同一性质的工作之中的协作关系;斜向关系,是一个工作人员同时参与不同工作组,一对多的工作协作关系,这三种关系在结构上形成了一种类似“矩阵”形状的结构,因此将其称为“矩阵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1.1.1促进入和信息流动

矩阵式组织结构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直线结构的条块分割现状,使人流通过纵向、横向、斜向的工作协作关系直接而迅速地交流信息,图书馆可以通过对人员的重组达到整合业务流和信息流,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从信息流动的方向来说,信息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两个方向双向流动;从信息流动秩序来说,信息遵循逐级流动的规则而不跨级流动;从信息流动效率来说,管理者能较快捷地部署工作方案,信息流动高效。协作关系有利于人员间信息交流,减少了组织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增加互相学习的机会,使每位馆员在工作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完成工作,提高效率。

1.1.2扁平化组织特性信息技术的应用,整合关联度大的业务部门,缩减组织中不必要的工作层级,精简了中层;组织结构的日益扁平化,健全组织内部信息沟通过程,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速度快、信息失真可能性小,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进而适度放权。与此同时,通过各项业务加强组织结构中的“垂直”、“水平”以及“斜向”联系,有利于各职能部门之间、各分馆之间、各职能部门与分馆之间的沟通,将集权化特性和分权化特性较好地结合起来,做到既讲分工又重视协作。

1.1.3增强组织弹性和适应性矩阵型组织结构可使针对特定任务的动态团队发挥个体优势,集众家之长,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责任明确后,团队中各种人员的交流大为增强,有利于工作创新和知识创造,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合理配置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组织结构机动、灵活便捷,不必受行政体制及各层组织的干扰,从而适应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同时,合理的资源配置使组织富有灵活性,易于适应工作任务与客观需要的变化。

1.1.4加强团队合作意识①矩阵式组织结构使组织内部目标明确,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和氛围;②内部组织界限模糊,人员组成及职责跨越若干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③具有学习功能,通过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任务明确,团队领导人的主要任务是沟通、创新和协调,团队成员的主要工作是沟通、创新,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2矩阵式组织结构运作模式

高校图书馆总、分馆管理采用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既有总馆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斜向的协调关系结构,做到条块结合、协调有序,保证图书馆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纵向、横向和斜向代表三个管理系列,横向代表的是的职能部门系列,分馆管理部作为职能部门之一,在总馆领导下,与其他部门一道,完成总馆的各项职责与使命;纵向是根据分馆不同的学科专业特性而组建的学科分馆系列,它们具有相同的工作职责,与总馆一起,共同承担全校文献资源的保障和服务任务;斜向是不同部门和不同业务机构为完成相同的任务而组成的工作协作组。这样纵、横、斜交叉即构成总、分馆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式。如图1所示:

以分馆n3为例,在横向的关系中,n3与采编部、咨询部等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受总馆各业务部门工作人员a、B、C……等的业务指导;从纵向的关系看,分馆n3受分馆管理部的直接领导,同时还与其他分馆保持密切联系,分馆管理部作为协调总馆与各分馆的专门机构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它负责制定分馆建设中的工作计划并具体实施,对分馆n3等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和管理。在斜向的关系中,n3参与技术部等业务部门主持的项目组的活动,并在其中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参与者进行交流,如与采编部门工作人员X,与咨询部工作人员Y等共同工作。从图1中可以看到:每个分馆都在横向、纵向和斜向关系上与其他部门形成一个矩阵式网络结构,每个节点都显示出它们的合作关系。在矩阵式组织结构中,结构是固定的,但参与的人、参与的时间却因项目的不同而不同。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总、分馆能够更好地实行统分结合、灵活多变,适应性强。

总之,矩阵式组织结构使图书馆总、分馆实现了集权化和一体化的管理,进行总体布局和规划,有效调动各方的积极因素。由此产生的总、分馆制管理模式,对人、财、物等资源有机整合、机构重组、业务归口、资源共建共享。特别是分馆在总馆的调配和指导下,在为

学科服务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 运行机制

查阅《辞海》,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长期以来,“机制”一词早被社会学者借用,来描述一个独立组织的内部结构、机理、机能同外界的沟通与关联。同理,图书馆机制是指:“图书馆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运行方式及其功能协调”。运行机制强调规则程序形成的整体秩序,因此总、分馆应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2.1图书馆总、分馆的良性运行机制

体制决定机制。总、分馆的管理体制决定了总、分馆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也决定着适应我国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健全的图书馆机制包括许多方面,我们仅对涉及在图书馆运营过程中的启动机制和运行机制进行研究。

图书馆内外因素综合形成的启动机制,是图书馆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在由学科资料室向学科分馆过渡的过程中,许多高校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采用“行政命令一刀切”的方式,即由学校行政命令,将原隶属于各学院的资料室统一划拨到图书馆名下,建立学科分馆。这种方式作为总、分馆的启动机制,既是追求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为基础的发展内驱力,同时也是读者需求的外在驱动力。

在启动机制的正确引导下,图书馆要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必须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运行机制是使图书馆进行正常和有效的文献信息活动的机构、制度和程序的总和,它保证图书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良性循环。从图书馆的内部组织结构看,运行机制表现出有机的协调和组织能力;从运行过程看,对组织的行为有较强的可操控能力;从运行结果看,组织表现出较高的效率和效益。

2.2良性运行机制在图书馆中的实施

总、分馆的良性运行主要表现在以“读者满意”为宗旨的读者服务机制和效果上。

首先,建立良好的读者服务机制。“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具有深刻的内涵,它从满足读者的根本需要出发,充分挖掘馆员的潜力与活力,为读者提供“学科化”的服务。高校图书馆总、分馆以“读者满意”为宗旨的服务机制具体表现在:①总、分馆统一规划,借、阅、藏、网一体化。总、分馆作为有机的整体,依托图书馆集成化管理系统和信息资源门户统一对外服务,实现通借通还。采用借、阅、藏合一的书库管理模式,通过“超市化”、全开架的分馆布局形式,“麦当劳化”统一的服务形式,对全校师生开放。通过分层次的文献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文献分藏、读者分流的目的。利用主页宣传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与服务,实现分馆基于学科的“一步到位”的专业信息服务和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②形成动态知识服务团队。针对分馆的服务对象和学科特点,以特定任务为导向、学科专家和图书馆专家为成员、信息技术为手段、知识服务为目的,有效组合总、分馆的工作人员,形成知识服务团队。根据工作目标,跨跃部门的界限,适时调整和重组服务团队,改变分馆的封闭状态,使分馆从单打独斗型向总、分馆团结协作型团队转变,从结构化服务部门向动态知识服务团队转变,建立起让“读者满意”的服务机制。

其次,建立有效的评估和考核机制。总、分馆作为一套管理系统,建立统一有效的评估和考核机制。1990年6月,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eKL)在其协会“馆长圆桌会议”上出台了一份行业文件《大学图书馆分馆发展纲要》,文件指出:图书馆分馆被视为一所大学图书馆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国际图书馆协会联盟(iFLa)出版的《学术图书馆绩效评估指引》中所述的评估标准一直指导着美国大学图书馆总、分馆的评估工作。其中,分馆使用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有足够的预算方案、馆藏量、读者利用量、文献保存和保护方案、服务的充分性等。评估机制能够保证分馆目标与总馆系统的一致性。除了持续不断的评估过程,分馆还应建立定期的考核机制。这些机制本着“以评促建”的基本原则,考虑到分馆服务学科和服务对象的具体要求,特别要注意到分馆对教学与科研的支持水平、读者满意度等因素,通过指标的衡量探讨机制的合理性,保障图书馆可持续的发展。

3 制度安排

在经济学领域,经济学家们给出了制度诸多的定义,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思(DouglassC.north)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度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效益的个人行为”,“制度是一种社会博弈规则,是人们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框架。”按照蒋永福教授的观点,制度具有如下功能:①能够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给人们以行为预期,从而减少不确定性;②能够规范决策行为,公开和提供决策信息,从而规避盲目性;③能够约束或规避决策及其执行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降低决策的执行成本;④能够提供评价标准即给人们指出行为的合理性、合法性依据,并给那些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以制止或制裁。

3.1图书馆制度及其制度安排

图书馆制度是诸多制度中的一种,指图书馆等机构制订的,以一定的信息行为和信息经济关系为规范对象的各种规则、规定、章程、守则等的总和。

制度安排(institutionalarrangement)是制度经济学领域中的概念,按照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的解释,就是规范特定行动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实际而言,制度安排就是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制度”指的是制度的一般表现形态,而“制度安排”指的是某种具体的制度形式。图书馆制度同样具有上述功能,制度通过制度安排来实现其功能。

3.2总、分馆管理模式的制度机理

首先,学校是图书馆制度的决定力量。高等学校根据办学目标和长远规划,规划图书馆的总体制度,促进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稳定各利益相关部门,提高图书馆总体服务效率,实现利益最大化。总、分馆的建立需要重新确立图书馆和各院系主管之间的关系,重新划分人员和财产归属权,影响到人、财、物三方的制度调整,因此,在总、分馆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安排中,学校对图书馆总体发展趋势的把握和行政决策对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图书馆总、分馆既是制度的承载体又是制度的供给方。按照在总馆的统一规划和领导下建立分馆的思想基础,作为制度的承载体和供给方,总馆确立总体目标、设定岗位职责、实施统筹方案、安排人力资源、确定评估机制,并制定一系列的具体制度,如,岗位聘任制度、文献资源采访制度、借阅政策、学科馆员工作制度、工作人员考评标准等,确保其良性运行。此过程中所设立的运行、保障、监督、考核等方面制度的过程,就是制度安排的过程。同时,总、分馆工作有序的进行,也是承载制度需求所致,供给方应及时供给,以防制度真空、制度缺位现象的产生。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之间

动态平衡,相互适应,才能保障总馆目标的实现。

第三,读者是总、分馆制度的权力主体。学校在运用行政权力行政命令时,应充分考虑到读者是总、分馆制度的权力主体,从读者对文献的个性化需求出发,从学科建设的长远发展出发,从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行为习惯出发,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保护读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一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应考虑以维护和保障读者的知识自由权利为宗旨,避免一些限制或约束读者行为的条文,规范图书馆的服务行为。

4 高校图书馆总、分馆管理模式展望

通过以上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制度安排三个方面的分析,并结合目前高校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实际,笔者认为:在国内高校总、分馆管理模式的建立上,应注意体制、机制与制度的相互关系。好的体制,确保好的战略决策;好的机制,确保好的战略执行;好的制度,确保战略执行到位。三者有机互动,促进图书馆总、分馆良性运营,可持续发展。

总结以上论述,针对总、分馆的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成立“学校图书馆战略发展委员会”,指导总、分馆的建设。总、分馆建设作为一项发展战略,学校的决策至关重要。将图书馆的发展列到学校的议事日程中,注重“顶层设计”,从管理体制上保证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条件,在人、财、物、馆舍等方面加大投入和协调的力度;

・成立图书馆分馆建设工作组,具体规划总、分馆的建设工作。保证总、分馆各项业务的良性运行,统筹规划全校的文献资源建设,指导各分馆的学科化服务工作;考评总、分馆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从制度建设上规范业务行为,平衡工作人员和读者的利益等;

・建立“在总馆统一领导和规划下,以大学科群为主建立学科分馆”的模式。模式的建立将有助于合理配置全校文献购置经费;整体规划全校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布局,提高全校文献资源保障能力;有利于优化图书馆为学科服务的能力,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为了实现以大学科群为主建立学科分馆的理想,建议按199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编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中的十二大学科门类的学科专业体系来规划学科分馆的建设,具体见图2。

但考虑到种种现实因素,从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现状来说,立即取消资料室,完全实现分馆化是不太现实的,特别是教育部在相关重点学科基地的建设中,明文规定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学科资料室,这更加大了整合学科资料室的难度。目前,我国高校总、分馆建设基本实现了基于网络的统一的管理系统、目录系统、借阅系统、电子资源检索系统,在此基础上,走“总馆-资料室-学科分馆”多级并存的模式,距离“在总馆统一领导和规划下,以大学科群为主建立学科分馆”的理想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从国外总、分馆实践来看,在着重建设物理实体分馆的基础上,根据技术环境变化发展“虚拟分馆”(VirtualLibrary)将作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有益补充。

综上,笔者所探讨的“在总馆的统一领导和规划下,以大学科群为主建立学科分馆”的总、分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实行图书馆人、财、物的统一管理,提高图书馆为学科服务的实力和水平,分馆在文献分藏、读者分流、个性化服务方面发挥优势。总馆与分馆互相配合,形成分工合作、互为补充的关系,形成全校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为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为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图书馆的创建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佐佑顾问,制度-机制-体制换个角度看企业三制,[2005-10―13],http://finance,sina,com,cn。

[2]李正祥,关于我国图书馆机制建设的思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2(3):8―10。

[3]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25―226。

[4]蒋永福,王株梅,论图书馆制度-制度图书馆学若干概念辨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6):10-13,24。

学校图书馆管理总结篇3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有效指标评价体系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逐步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图书馆的服务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无形中提高了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期望值。因此,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有效性的评价体系,满足读者多层面多方位的需求,一方面,是图书馆的价值体现;另一方面,会有效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有效性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一)科学性原则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有效性评价体系要紧密围绕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的总目标,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出发点。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构建衡量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每项指标都应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评价指标的选择都是在经过反复实践论证的基础上,能直接、鲜明、准确地反应图书管理工作的特性,同时各项评价指标的名称、概念必须科学、规范、合理。(二)系统性原则评价体系是由若干个评价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每一个指标都能从某一个侧面反映图书管理工作的状况。本着“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在明确评价目标的前提下,将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各个构成要素、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全面系统地设计评价要素。整个图书馆服务工作评价指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自成体系,各项评价要素要有可比性,能够形成最佳有机整体,科学反映图书馆服务工作各环节的总体质量。(三)可操作性原则制约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外部条件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影响因素,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系统进行调控,相应的评价体系也应不断的改进。整个评价体系既体现指导性,同时又适应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容易得到有效实施。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有效性评价体系是对学校的图书馆服务工作进行一个持续监控,它是一个多要素、多层面、涉及范围广的综合作用体系。但不管形式上有多大的差异,其实质内容主要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一)评价主体图书馆作为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部门,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有效性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应由学校相关督导部门、图书馆和相关教学、科研管理部门来共同承担,从不同的角度对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进行评价。1.图书馆。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活动过程中,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主体。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客体,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质量监控最有发言权。读者对服务水平的评价应作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监控的重要依据:包括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是否能准确地服务于读者,读者是否能满意地接受等。2.图书馆同行、专家。图书馆同行、专家最熟悉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要求和性质,最清楚提供的图书服务的内容和效果如何,因此也最有权利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同行、专家应重在服务方式方法上进行评价:针对不同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服务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有效,对服务方法进行评价。3.图书管理者。图书管理者应重在对图书服务方法的运行管理进行评价:为了达到特定的服务目的,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分工是否明确;服务是否到位,读者是否满意,两者是否有互动;评定的依据是否合理充分,评定如何在管理层面上做到客观公正等。4.其他人员。对其他零起点的读者和有图书管理经验的其他人员,对服务内容、方法、效果进行评价,以求从实效角度对图书馆服务工作提出建议。(二)评价方式就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来看,图书馆作为服务的主体由三个要素组成,资源、人和信息产品。图书馆服务评价应做到阶段性评价与服务过程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坚持结果与过程的统一。评价体系不仅对各项服务的流程给予明确的规定,还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一些具体行为和态度应该达到什么标准。要将服务质量的评价贯穿于图书馆服务的全过程。但从具体实践看,多数高校采用的是单一的结果评价,而过程性评价使用较少。高校图书馆服务评价体系在运行方式上,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通下达的服务评价渠道。服务评价体系的最终结果是能将评价的结果和建议反馈到图书馆的各部,各部通过整合传达给馆员,馆员针对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形成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从而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三)评价内容1.评价指标的量化。包括直观性具体指标、操作性具体指标、科学性具体指标和规范性具体指标。2.评价实施方案的制定。包括评价方法的确定、评价实施的程序、实施方法、结果分析的方法和结论定位的原则。可以采用归纳总结、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1)归纳总结。所谓归纳,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不同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征,进而得出一般的结论。归纳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从很多事物中找出其共同的部分,归为一类,概括出它们的要点。所谓总结,就是在开展一项活动、执行一项任务告一段落或全部完成之后,回顾执行阶段时肯定成绩、寻找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者追踪访问等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又称问题表格法。问卷调查法的运用,关键在于编制问卷,选择被试和结果分析。3.评价实施方案的实施。包括实施者、实施方式和记录表格的制定及其记录等。4.效果评价结果的整理与分析。包括调查材料的筛选,确定分析的方法并进行分析。5.评价效果的结论。包括确定结论、对结论的科学性进行分析、提出改善意见并将相关技术材料的归档处理。(四)评价标准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评价标准是多个层面的结合体。应对相对独立的各个服务环节如采编、期刊、流通等环节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是由多环节、多因素组成的,各环节、各因素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条件下是各不相同的。认真研究和科学制定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图书馆工作的信度和效度、体现图书工作的重点和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龙晓虹.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模式下的服务标准化探索.图书馆界,2010,(6).

学校图书馆管理总结篇4

关键词:本科教学评估;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

1、本科教学评估的情况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正式确立周期性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列入首轮评估计划(2003-2007年)的就有592所本科高校。开展教学评估工作以来,作为学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依据教育部制定的评估方案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修改完善规章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了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教育部对评估方案几经修改,于2004年8月12日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评估指标中涉及图书馆评估的内容主要有3项:管理手段先进;图书馆利用效果好(a级标准);图书馆生均藏书总量和生均年进新书总量,其中对本科院校的藏书量也有着具体的要求。

2、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的发展趋势

当前,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管理机制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管理正由传统管理、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发展。由于在传统的管理中,图书馆管理机制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在管理目标、管理手段上,相对落后,造成了管理资源的严重浪费。另外还要通过有效的组织学习,改进管理水平与学习方式,保证服务水平;最后就是在管理中要体现以人为本,实现整体管理的全面统合。

3、评估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的影响

虽然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针对图书馆的内容只有短短两三句话,然而反映到具体事务上却又包含着图书馆工作的方方面面,完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针对评估方案部署图书馆在评估期间的工作,成了许多高校图书馆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3.1评估对于图书馆硬管理给出了标准,各高校图书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和评估的要求。

图书馆硬管理是指对藏书、经费、建筑设备、技术方法、信息、开放时间、环境等的管理。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对不同类别高校的馆藏指标提出的具体要求,其中C级标准如下:

其中生均图书=图书总数/折合在校生数;生均年进书量=当年新增图书量/折合在校生数。也就是说如果要达到一个合格的本科大学的要求,图书馆的藏书量就不能少于这些数字,否则图书馆的藏书就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不能真正的地实现为读者服务。硬件设备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在许多高校中相对于教学用教室、仪器设备及学生宿舍来说,图书馆的投入显然是可以稍缓的项目。虽然近年来,图书馆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然而相对于书价的飞涨和学校规模的扩大,生均资源还是显得极为有限,缺乏持续足额的投入,仍然是图书馆的硬性指标难以达到评估指标体系要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图书馆应该与学校领导和师生加强沟通,将图书馆的实际状况与评估体系的差距,争取学校的支持,适当增加图书经费,保证图书购置费用的足额投入。

另外,图书馆规章制度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多年的实践中,是图书馆员工工作和行为的标准,也是读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高校图书馆已形成了各自比较完整的图书馆制度体系,而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关系着服务水平的高低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在迎评促建的过程中各高校图书馆首先把规章制度的健全工作放在了首位。

评估工作中一切都需要用数据和材料说话,因为它是图书馆工作成就与办馆特色的载体,是专家了解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渠道,因此要求准备的数据和材料必须具备真实性、原始性和针对性,因此需要我们拥有和具有相关方面的详细信息和资料,经过统计分析后进行整理,形成系统的材料以备专家查阅。这就要求各高校图书馆利用多种现代化手段综合起来对重要评估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真实的反映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

3.2评估对于图书馆软管理给出了很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使信息资源更加有效地为读者服务。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对于高校图书馆的a级标准中规定管理手段先进;图书馆利用效果好。图书馆软管理是个相对的概念。如果把对藏书、经费、建筑设备、技术方法、信息、时问、环境等的管理称为“硬管理”,那么“软管理”则是对人的管理,即时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想、作风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管理。

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理论,其根本是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要实现自身价值,“读者第一”“读者是我们的上帝”等服务理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真正落实到图书馆的工作实践中,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图书采买过程中,多听取学生和老师的意见,通过各种活动让读者参与到购书的过程当中;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可以丰富咨询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咨询方式,也可以利用最新的、与读者最接近沟通方式与读者进行沟通;在惩罚制度上,更加人性化,例如取消超期罚款,多一些温馨提示,尽量避免惩罚的发生等等,这些都是图书馆可以更加人性化的方法。

管理手段先进,其中也包括了对馆员素质的要求,在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时,不但要重视知识和技能培训,而且更要重视素质培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培训措施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培养馆员科学的价值观、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工作态度以及较高的目标追求。只有不断加强馆员的继续教育,才能有一批能力过硬的馆员队伍,实现馆员与图书馆的共同发展。

3.3评估工作也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考验着各高校图书馆评估后的适应能力。

图书馆的馆藏是日积月累而逐步形成的过程,目前的评估指标标准可能会促使一些即将接受评估的学校采取仓促的方式来弥补差距,结果是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最终损害的还是学校和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目前,一些高校中也存在着为迎接评估,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突击采购现象,这就有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对馆藏文献资源的结构、学科配置与保障等考虑不够,导致文献资源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大多数图书馆为达到或超过评估指标要求,专业类书刊达不到一定的量,便只能加大其他领域书刊的种数。从而严重影响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导致馆藏特色的缺失。还有部分图书馆一味强调“迎评”,采用突击方式来迎接评估,出现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为以后的工作带来隐患。

参考文献

[1]桑晓东.论图书馆管理中的规章制度建设[J].图书馆建设,2004(3)

[2]夏建群.图书馆制度、管理与服务的人性化反思[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3)

[3]卢家政.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促进海南大学图书馆建设[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8(4)

学校图书馆管理总结篇5

【关键词】知识地图;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应用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多以区域划分为主要形式,书籍信息也是按照类型集中管理的。这种方法只能够让查询者找到书籍所在的区域,要确定找到哪一本书,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现如今,信息技术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中运用知识地图的查询模式,则能够摆脱传统管理方法的不足,通过信息平台的服务模式,以地图的方式划分书籍的区域,并对庞大的数据系统加以管理,从而更好的整合信息,推动高校图书馆建设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一、知识地图与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述

知识地图是一种新兴的现代化数据管理方法,这种管理主要应用在知识工程、情报管理之中,且能够用地图的方式加以划分,随着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该种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与此同时,有知识学者发现,知识地图还具有自身的特殊优势,它能够存储大量的信息,挖掘隐含的信息。高校图书馆一直是藏书量较大的地方,且学生、教师的查询次数和阅读总量较多,将知识地图应用到其中能够最大限度的方便读者,体现各种资源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做好及时的信息查询。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所有管理工作的重点,它也是将信息进行全面收集的一种手段。高校图书馆书籍信息和资料的整合,依靠的就是知识地图的广泛使用,只有挖掘出隐形与显性的知识,才能合理的做好书籍管理,在人机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帮助人们获取信息。

二、知识地图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图书馆中的书籍信息基本上都是显性知识,基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的构建和应用,必须要确保全面搜集,整理好各类信息和资源。具体而言,在图书馆的知识地图构建上,要保证全员参与,技术人员和管理者都要切实加入建设行列,对地图进行规划,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想法。实际的应用也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展开,分析阅读人群的需求、习惯,建立大方、简单、全面的知识地图,并突出数据信息技术大容量的特点,建立庞大的数据系统框架,分类划分知识结构模型。知识整理人员需结合高校图书馆的专业特点,将知识地图中的各个信息进行区域划分,将概念信息与概念知识进行组织,将理科与理科书籍进行组织,按照年代、类型、专业领域等进行归类分档,并注重各个知识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减少知识出现孤岛状况。当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知识地图的设计要简单和一目了然,读者只要能够通过地图获得正确的导航,查找到信息的源头即可;其二,要提高知识获取的时效性,不断更新地图中的信息,及时加入新知识;其三,知识地图保持简洁的同时需要能够充分包含所有知识类型,使其做到简单而全面。

三、知识地图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积极效果

(一)对高校知识资源建设带来的作用

高校知识地图的建设能够使学校各个专科信息、科学信息、学习信息等资源得到有效总结,改善以往高校图书馆管理出现的信息混乱和信息盲目查询等现象,高校在建设知识地图后,知识查询者可通过知识地图结构来获得信息资源方向,使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发生质的改变。

(二)提高知识的获取效率

知识地图的应用和推广,改变了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单一模式,加快了图书馆的运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另外,知识地图还具有导航的作用,能够帮助读者对书籍加以分类,缩短查询的时间,提高书籍的使用效率。

(三)丰富了图书馆知识取得的方法

知识地图的优势相当明显,不仅体现在图书馆知识的管理中,还体现在查询功能的使用上,它能够科学合理的布局信息资料,并运用push技术充分体现信息之间的关联,将图书信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与此同时,它能够打破信息的孤岛状态,便于学生和教师查询资料,实现信息的共享。

(四)协助高校建立科学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

知识地图将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信息整合到了一起,可以量化的存储信息,对数据做好精细划分。知识地图的构造实质是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现有的各个知识资源进行总结,并且能够对图书馆各个资源做出合理处理与划分,通过计算机技术平台将各个类型资源进行形象呈现,从而对图书馆复杂的知识系统做出明确导向,使读者在查询图书馆知识时,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信息的存储位置。结束语总而言之,知识地图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打破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最快的定位资源信息,促进图书馆建设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习卫妮,周晓玉.基于知识地图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J].当代图书馆,2011,02:16-18.

[2]马玉芳,伍思静.知识地图在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9,06:22-25.

[3]韩秀娟.高校图书馆知识地图与成教多元服务平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01:150-151.

学校图书馆管理总结篇6

随着我市标准化学校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逐渐被各级教育工作者所看重,许多学校改扩建了图书馆用房,新建校预留了图书馆楼,但就如何使图书馆正常运转起来,为师生和教育教学工作服务。许多教育管理者还不知如何着手。存在很多误区。为此,笔者就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模式简单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高度重视中小学图书馆工作

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图书资源;各级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要履行工作职能,强化业务指导,实施监督检查;中小学校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要求,推进中小学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书香”校园。切实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更新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建设学习型校园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益。

二、中小学图书馆的作用及几种管理模式

中小学图书馆是中小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其宗旨是:“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服务”。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的《中小学图书馆宣言》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也是整个图书馆事业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充分地肯定了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重大作用。

目前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

1、藏书室式管理模式

即图书馆只有简单的书架、借书板等设施,空间狭小只能实现简单的借还功能,基本没有实现计算机管理,只是简单按照《中图法》进行了分类。目前此种模式在农村学校比较普遍。借阅效率低下。

2、计算机管理模式

即图书馆有一定规模,空间较宽敞,馆室内有计算机、扫描器和服务器以及其他网络设备,可实现目录检索、电子借阅。图书都按《中图法》分类并贴了条形码,方便师生借阅,大大提高了借阅效率。此种模式前期图书入库工作较重但后期维护较方便。目前中学或市城区小学图书馆已基本实现图书馆的计算机化管理。

3、综合图书馆模式

即图书馆往往是整个一栋图书楼,分为藏书区、期刊阅览区、过刊查阅区、学生阅读区、教师阅读区、休息区及服务区以及阅读指导区等功能区域,馆室环境好,有空调,文化氛围较浓,完全计算机化管理,一般有触摸屏电脑供师生检索图书,图书馆内实现监控全覆盖。全部实现开架式借阅,馆室开放时间长,学生可自行进入图书馆看书、学习、写作业等,一般大学都建有这种综合性图书馆。

4、特色图书馆模式

即根据学校特色设计图书馆样式及运转模式,如我市有部分小学建成了特色图书馆,馆室按照学生年龄特点装修成大森林模式,书架根据学生身高专门定制,阅览区有沙发和饮用水,室内有空调,图书定期更换,学校根据学生要求购置各种图书。图书馆全天对学生开放。有的学校还充分利用教学楼的楼道和楼内其他空间设置读书角和走廊图书馆,给学生充分接触书籍的机会。这种特色图书馆适合经济发达地区。

综上所述,中小学图书馆建设要根据学校规模,陪伴相应的图书馆,根据经济条件和学校类别设置图书馆装修环境,一般都要实现计算机化管理,实现开架式借阅,要有学生阅读区和服务区等基础设施。馆室光线要适宜,有恒温恒湿设备保证图书的存放和师生的阅读环境要舒适。同时要加强管理,为师生考虑做好服务工作。

三、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阅读活动,强化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提高素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学生各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基本要求为:1~2年级不少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3~4年级不少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5~6年级不少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7~9年级不少26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英语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5万词以上。高中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英语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9万词以上。阅读书籍中社会科学类书籍大致在50~70%,自然科学类书籍大致在20~40%为适。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年龄、心理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分层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阅读作为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发展与终身学习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中小学校要普遍开设图书情报课和图书馆阅读指导课,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做到教师、教材、课时三落实。

3、以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创新阅读的方式方法

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日常与节假日相结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读书日以及寒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每年拟定专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开设讲座,开展书评,征文、演讲、辩论,组织读书兴趣小组,开展社团活动等。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立阅读专题网站、博客和QQ群组等,搭建有效平台,为广大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要以多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创新阅读的方式方法,激发阅读兴趣,促进阅读交流,提高阅读质量。

4、加强阅读活动研究和馆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学校图书馆管理总结篇7

【关键词】学校;图书管理员;服务意识

服务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当前学校图书馆建设水平高低的重要参考标准,而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又直接影响着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所以,提升学校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是推进学校图书馆建设水平与服务质量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的学校图书馆在服务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尽管诸多院校都在努力促进图书馆的建设,但是普遍存在重视硬件配套设施、忽视服务方面提高的问题,特别是关于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方面,还未做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现象直接影响到了学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快速提升。依据这一现实状况,本文就提升学校图书管理员素质从几个角度做了分析研究。

一、提高管理员的服务观念,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身为一名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首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端正工作态度,爱惜岗位,尊敬职业。学校图书馆通常工作人员较少,有时还负责学校多种教学素材以及书刊杂志的发放任务,所以工作比较繁忙、琐碎。图书馆管理员不但要负责各类文献、图书、教材等的搬运工在,而且还要承担图书馆内的卫生清理工作,以及破损书籍的修补、新书的编录加工工作,同时还包括图书的上架、借阅、装订和整理工作,另外,还要负责学生的咨询任务。针对这繁重且重复繁琐的工作,图书馆管理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至关重要,要自始至终的用积极乐观的态度与精神饱满的状态面对读者,做到对待工作不拖拉、不敷衍、不倦怠,真正做到以读者为本。同时,图书馆管理员还要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不仅要衣着洁净整齐,而且要行为文明,树立亲切大方的良好职业形象。干净、整齐、优雅、安静的阅读环境,能够激发学生对图书馆的热爱与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动力。因此,图书馆的整体布局应该窗明几净、优雅温馨,拥有浓厚的书香氛围。要做到以上标准,就需要图书馆管理员付出更多的辛勤劳动,勤于打扫卫生,保证图书馆内没有任何垃圾、桌面没有尘土,使图书馆一尘不染。另外,在图书馆的布置方面,要特别注重墙面的设计,可以用著名的作家、学者或者重要的画像作为点缀,让学生们体会到一种庄重、高雅的知识氛围,一种艺术、情调和知识相互融合的文化气息,提高其阅读动力与效果。

二、提升图书管理员的沟通素养,优化图书馆藏结构

图书馆在诸多学校中的功能与地位非常特别,这种特别的功能主要依靠图书管理员的创造性工作而实现的。通过学校图书馆管理员富有成效的工作,不但可以达到服务学校读者群体的目的,还可以在图书馆与读者这两者之间建立互动关系,使读者积极参与到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之中,通过这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促进馆藏结构的优化。学校教师是最为关键的服务对象,而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同时,是否能够充分的使用图书馆也是影响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因素。因为资金不足等一系列原因,知识多数学校图书馆所储备的文献资料不够丰富,难以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与学习需求。为此,学校图书管理员应该积极沟通交流,搭建好与教师间的相互关系。努力经过多方面的渠道,向老师表明图书馆所遇到的困难,从而得到教师群体的理解。同时,学校图书馆要通过管理员这个桥梁,把订阅图书的权利交付给老师,在进行书刊征订之前,将征订的书目发送给教师,让他们依据实际所需对书刊进行选订。另外,学生作为学校图书馆的最大阅读群体,管理员还必须要处理好和学生相互间的关系。管理员要加强与学生间的感情交流,促使学生加入到阅览室的管理工作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身为服务者的各种难处,从而实现学生和管理员的感情交流目标。学校的科研队伍,尤其是高校的科研人员逐渐趋于复杂化的重要特征,时代性、基础性、普遍性等等多种多样。对此,学校管理员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的进行沟通交流,努力做到特色与主动的服务。进行信息的调查分析,对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领域与方向进行了解与掌握,根据读者所需储备文献资料。同时,根据具体的科研研究方向进行信息检索、文献查找、资料搜寻、文献代购等等多样化的服务,以满足不同种类的科研队伍需求。学校中的干部群体属于庞杂的阅读群体,因为其工作的多种多样性,导致对学校图书馆需求的显著分散性,特别是伴随着学校管理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致使其对学校图书馆需求的分散性更加明显。针对干部群体需求的多样性,图书管理员的现有服务明显不足。面对这种问题,管理员保持良好的服务意识与态度至关重要,对各种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积极的向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反映,为广大干部群体争取到一切所需文献资料。

三、强化图书馆管理员的专业知识素养

掌握扎实的图书管理专业相关知识是一个图书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因为这是图书管理员知识构成的重心,同时也是图书管理员承担图书管理职责与完成工作要求的基础与前提条件。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与运用,以及大环境的变化,图书管理领域也有了相应的新发展,现如今的图书管理员只有掌握了牢固的图书管理专业知识,对相关的业务进行详细的了解,把握图书馆相关工作的特征与规律,具备扎实的职业技术,才能够拥有正确的图书馆工作目标,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工作计划。所以,作为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了解与掌握必备的图书馆理论知识与工作方法,诸如,图书馆基础、图书馆经济学、目录学等等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图书管理员还要掌握相应的工作技术手段,这主要有图书的分类、书籍边牧、文献的福祉和保存等等。

总之,身为一名新时期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到与时代同步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确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同分运用图书馆丰富的知识资源优势,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收集总结各种图书信息,从细小之处着手,设身处地的从读者角度去思考问题,把读者作为自己的朋友,有效的改进自身的工作方法,从多方面提升自己的服务素质,帮助学生阅读各种有益于自身进步与促进社会发展的优秀书籍,让图书馆真正的成为学习的知识园地与学生们才能积累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樊利华.做好高校图书管理员工作的几点认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

学校图书馆管理总结篇8

摘要: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作为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加速由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推动学校乃至社会的经济发展,在知识与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作用。搞好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经济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作为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加速由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推动学校乃至社会的经济发展,在知识与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作用。一个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利用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人类创造财富与促进文明的主要动力。随着图书馆服务层次的深入和读者需求的个性化发展,图书馆要完成新时期赋予的新使命,人力资源是第一要素。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5%来自图书馆的建筑物,20%来自信息资料,75%来自图书馆员的素质。印度著名图书馆学者阮冈纳赞曾断言: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在于图书馆工作者。就是说,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图书馆员作为知识和智力的载体在图书馆生存和发展中成为首要因素,优秀的图书馆员成为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图书馆事业要发展,要在知识经济中发挥作用,搞好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

一、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图书馆对人的管理还处在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过渡阶段,管理观念、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上还沿用传统的做法,结合长远目标进行战略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人力资源规划、开发、管理等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美。

第一,管理理念落后。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文献为中心,以工作为中心,图书馆的工作只是借借还还的思维定势根深蒂固。管理中强调组织分工,等级森严,多数馆员只是消极地执行命令,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不少领导仍在扮演着独断、专横的家长角色,习惯用规章条例、框框等压服的办法解决问题。这种管理模式必定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也就势必形成不太和谐的格局。因此,很难充分调动馆员的主动性,发挥其工作潜能,从而使得人力资源难以开发。

第二,岗位设置不合理。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有不少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因人设岗、因人录用的现象。正如有人指出的,在图书馆,“理想的岗位早已被某种社会关系决定了,再加上分配、晋级、评职称等方面的阴差阳错”,挫伤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造成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浪费。目前图书馆所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改革都与个人的地位和收入挂钩。在这种改革进程中,关键是要承认部门与部门、岗位与岗位、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现实差别,并科学地划分各类级差因素,通过合理的级差放大或缩小,达到科学地设置岗位,合理地为岗找人和为人找岗,合理地确定不同岗位的级差待遇,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各部门和各岗位的工作质量。

第三,人才结构不合理。图书馆需要一定的人才资源来支撑,但评估图书馆使用人才资源的合理性,不能单看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的总数和比例,而要从图书馆人才的合理结构上来考虑。图书馆现有人员中,一般性人员较多,专业人员不足,特别是计算机技能较强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欠缺,这样势必会牵制图书馆未来的发展。

二、创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体制。

对图书馆而言,信息资源是它赖以生存的源泉,但同时,人力资源又是它不断获得信息资源的重要基础。因此,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利用好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其巨大潜能,实现图书馆目标,对图书馆的发展和壮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体现以人为本。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都是为了人,都从属于人的需要。因此,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核心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立足点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第二,引入竞争机制和全面推行聘用制。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对于干部选用机制的最本质要求,是对传统的计划分配和组织安排干部的根本性变革。高校图书馆要想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提高其服务的有效性,就必须打破“吃皇粮”“等靠要”的观念,改变人员“收容所”、干部“疗养院”的形象,就必须打破“大锅饭”,改变平均主义的局面,实行全员聘用制,对现有人员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让所有员工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只有这样,优秀人才才能脱颖而出,才能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保持图书馆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调整部门机构布局和设置。近年来,我国大学实行“大联合”“大改组”的并校工作。图书馆作为学校的“心脏”,首先受到影响。面对并校中多种专业的集合所导致的学科结构的变迁、图书分类重组、读者群重组,采取新的机构模式已成为我国大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明智抉择。以平稳、创新、高效的态势完成了并馆的过渡和转变,在机构重组上,充分考虑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考虑学校教育、科研及业务发展,明确部门职责和功能,结合本馆实际,通过拆散、合并、归口、设立等形式,确定以校馆为主体,信息部、采编部、电脑部、流通部、期刊部、办公室,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的部门架构,建立馆长、部主任对总馆负责的运行机制。为创建一个完全融合的大学图书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推行岗位责任制。在调整机构的基础上,引入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彻底破除计划经济的编制、岗位、人员常年不动的管理方式,根据服务需求设置岗位,根据服务需求量设定人力,没有需求就撤消岗位,调离人员,按现有的部门实行定岗、定员、定额。定岗就是按部门的功能及工作环节设立岗位;定员就是针对某个岗位按工作时间及工作量安排固定数量的人数;定额就是按图书馆制定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各岗位的分目标,为实现分目标所需完成的岗位工作量。

总而言之,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力资源将成为图书馆赖以生存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充分重视图书馆活动中的“人”,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图书馆目标,促使图书馆事业得到快速、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骆小平,骆争春《图书馆人力资本经营的现状与策略》[m].北京

[2]张丽娟《以人为本完善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J].北京

[3]孙继林《图书馆改革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J].

学校图书馆管理总结篇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信息技术激励

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231-02

1高校图书馆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1人力管理方法不正确

一部分高校不重视图书馆管理的作用,将其视为后勤部门,忽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于图书馆的人力管理不正确,不重视图书馆管理人员敬业精神与服务意识的培养。工作人员在工作前景上缺乏上升空间,工作福利少,工作环境条件差,再加上图书馆工作本身也充满重复性,这些原因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图书馆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不能正确发挥自身价值,也就使图书馆不能发挥它在高校运行中的价值。

1.2服务观念陈旧

虽然各地高校都在时代前进的潮流中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大部分图书馆管理工作依然依照旧体制旧方法,缺乏服务精神和工作热情,处理各项事务空耗精力,管理体系和工作方法陈旧,影响了高校的现代化管理进程。

在一些高校图书馆中,受到过往思想的制约,不重视服务工作,不能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服务工作差,管理员不能帮助学生寻找所需书籍,学生对图书馆缺乏兴趣,图书馆开放时间短,不能为更多学生提供帮助。

1.3硬件设施落后

信息技术已经在全国高校得到普及,高校图书馆也大多开始应用,但是信息技术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一部分高校图书馆依然保持着旧的机械的工作方法,妨碍了工作的进行。部分高校由于各类原因所限,图书馆场地陈旧,管理者对于室内环境也不够重视,室内阴暗无光,狭窄混乱,或者是高校对图书收集与整理不加重视,藏书数量少,种类贫乏,内容不够,不能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参考。总而言之,硬件设施的不足学校需要承担大部分责任,然而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不足依然是很重要的原因。

1.4高校管理者对图书馆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来说,许多高校在管理中或者因为客观原因所约束或者因为对图书馆管理的认识不足够,一方面对图书馆的预算不足,图书馆不能改进设施取得新的书籍,一方面对图书馆制度管理不够重视,图书馆管理方式陈旧,图书馆工作人员死气沉沉。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就需要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发挥作用,体现出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对于高校管理者来说,要对学校管理工作具备全面的认识,对图书馆管理的意义与方法增进了解,才能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

2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的意义

图书馆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学习能够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综合的增长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图书馆是高校知识储备的重要基地,也是显示高校知识储备的重要基准,由此可见,做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是有效促进高校的全面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书馆的管理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对书籍这样死物的管理,更多的是对人事的管理,这就要求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要更多的运用管理学知识,同时也要发挥服务精神,不能以过去无人关注的图书馆作为工作目标,而是要通过积极的服务于创新,为读者提供更舒适的环境与更便利的服务。

对于新时代的要求来说,旧的图书馆设备与服务显得已经过时,不再合乎学生要求。只有向新时代的数字图书馆方向不断进步,才能真正满足学生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节约学生的时间与精力,达到高校为学生服务的目的。

以往陈旧的管理与工作模式已经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直接关系到高校图书馆的运行与发挥职责,而高校图书馆的良好运行则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对高效图书管理工作展开深化改革,实现工作的进一步创新。

3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的几点建议

3.1对管理观念进行创新

对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理念创新,一方面要结合已有的成功经验与其他院校的经验总结,同时也要符合新时代观念与技术的变化,坚持一体化、系统化、多元化的概念,更好的完成图书馆管理工作。对于图书馆管理工作最重要的要点也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知识获取与便利为本,根据读者情况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便利学生的阅读与学习。

要注意到,过往的将图书馆作为收藏性的工作观念已经不合时宜,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抛弃过去的被动提供借阅服务的观念,更加主动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3.2革新图书馆管理设备

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是图书馆管理的基本,为了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就要积极更新图书馆各类硬件设施。一方面要图书馆管理人员积极服务,创建出宽敞明亮洁净的阅读环境;另一方面是向学校管理层申请资金购进书籍与完善设施,引进或使用新型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帮助图书馆管理人员展开工作。对于图书馆管理系统,最为重要的是要符合本学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适合图书馆管理人员与学生的需求。

优秀的图书馆硬件设施一方面能够给使用的学生舒适的感受,增加他们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增进学生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帮助图书馆改善自身工作水平。对于图书馆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提供各类在线措施,节约了图书馆与学生双方的时间并能有效增进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要注意的是,对于图书馆设备的发展与进步,始终要以为学生的服务为基本,要让图书馆体现出更多的功能。同时也可以在学生身边设置更多的便利设施,不必花费过多经费就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感受。例如:检索终端,路标图,饮水机,对于一些学生近期常常需要查阅的书籍设立额外的小书架等等,这些行为并不需要许多的开销与精力,但是依然能让学生体会到便利,如何发现这些可资利用的地方,就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有一颗热情的服务之心和一双明亮的慧眼。

以该校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为例,对于旧的电子阅览室进行了新的装修并进行了设备革新,极大的便利了因各种条件所限不能在寝室查找资料的同学;定期举办书籍讨论会与电影观赏活动,一方面方便了在学校中相关社团的活动,使学生生活更加多样化,同时也让学生对图书馆产生了新的认识。同时由于很多学生常常需要面对在图书馆一边阅读一遍考虑究竟应当借阅哪一本书籍的情况,我们增加了阅览室桌椅的数目并设置了相应的休息区域,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选择借阅的书籍。

3.3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信息时代的新技术新方法

随着计算机系统的不断进步与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前进,高校图书馆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改进自身工作水平,就目前的条件来说,高校的图书馆依然要以书本为主,以电子技术为辅助,但是也一样需要图书馆采用新技术,不断前进和进步。图书馆在运用新技术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式有建立虚拟平台与在线阅读机制等,通过对数字图书馆的构建,能够进一步的便利学生的学习,同时加快信息的流动速度,电子化的信息相比于书籍,不仅显得更加容易保存和阅读,同时也能有效提高信息的流转速度和运用水平。图书馆也可以与其他合作大学建立数字图书馆资源协作关系,帮助学生超越本校的藏书水平获得更进一步的知识,更好的进行服务。

再次以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为例,我校就有效的设计并运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网上图书馆管理系统,学生不仅可以在网上对存书情况与借阅日期进行查询和续借行为,更可以进行在线浏览与交流,电子图书馆并不仅仅提供书籍,也提供一些视频与程序资源等,大大便利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展开,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便利。

3.4改革图书馆内部管理机制

在改善了条件之后,对于旧的图书馆管理体制也要进行革新。旧的图书馆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合新时代以新情况,妨害了员工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同时也阻碍了工作方法的创新。对于图书馆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才能有效的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改革管理机制的首先是树立有效的激励体制,在现代管理学中阐述了管理工作的根本,也就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通过设定激励体制,能够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机制包括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目标激励等等多种类型,在实际使用激励机制要注意根据图书馆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达到最好的激发员工潜质的目标,由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情况不一,在进行激励工作时要加以区分户建立阶梯式的奖励机制。

图书馆管理工作单调疲乏,使得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工作乐趣与积极性,这时就有必要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帮助图书馆管理人员正确认识自身能力与工作水平,从而对工作作出改进。对于新时代的工作要求,图书馆工作的标准并不仅仅是文献的管理,也要重视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图书馆工作更好的展开。

在竞争机制的使用中要与激励机制进行动态结合,在公平的前提下进行服务态度,工作能力等情况的竞争,帮助员工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取得进步,同时激发他们的工作潜力与热情。在此之中也要给与适度的激励行为,通过定期举行对员工工作能力与服务态度的考核,并给与一定的奖金奖励与职称考评优势,有效的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在进行图书馆人力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建立完善的人力管理机制,既包括之前提到的激励机制,也要包括用人机制与监督机制,图书馆虽然不大,但是也是一个完整的组织部门,各项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要录用一些具有服务精神,适合加入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新工作人员;另一方面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要进行详尽的监督,并根据监督结果来决定激励机制的运行。

3.5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自身的服务态度

对于新时代的学生群体来说,他们的知识需求与认识在不断的综合化和深层次化,他们所需求的阅读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图书馆管理工作来说,就需要增加服务内容,适合新时代学生群体的要求。

高校在进行图书馆管理方面,要树立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认识到优秀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是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第一要点,只有优秀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才能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所服务。

图书馆管理员的职责,也就是为学生提供服务,良好的服务态度才能促使学生产生适当的学习氛围,从而收到成效。对于图书馆员来说,为读者服务的精神是必须的,管理员的责任也就是读者提供更优质、更人性化的服务。也只有怀抱着服务的精神才能促进管理员的工作精神,使其不断对工作加以改进。

随着时代的前进,信息化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不断得到采用图书馆管理有国际单纯的借出收回变为信息化时代的多元管理,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服务精神与管理能力,更需要对新技术的掌握与理解,对于网络功能的管理与设计也变得非常重要。

如何使图书馆管理员自发产生服务热情并不简单,对于这种问题可以采用加强培训与在职教育,经验总结的方式,但是这些行动一定要与实际的管理模式相配合,工作人员的服务热情绝不是凭空得来,只有实际的行动与素质的进步向结合才能真正提升他们的工作水平。总之,对于图书馆管理员的服务态度要作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点加以注意。

3.6对于图书馆管理加强规划

对于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之前已经提过。在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高校要对图书馆的作用,定位,支出,管理计划等要素有着明确的规划,如何引进设备,如何进行人力管理,如何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乃至建设新的图书馆等,这些都要求高校管理者对图书馆管理有着清醒的认识。

良好的规划是事物前进的阶梯,缺乏对前景的认识与规划,图书馆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只有在进行发展之前就有着清晰的规划,才能指引图书馆的职能发展与管理进步。

4结语

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任何目标都要以对学生的服务为基本原则。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态度与工作能力,同时随着新时代与新技术的前进,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增进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积极创造新的工作方法,运用新的设备,最终帮助学生更好的知识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彭丹.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王怡.图书馆业务流程再造优化研究――以某高校图书馆为例[D].山东大学,2013.

学校图书馆管理总结篇10

近几年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中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也越来越重要,如何在改革中图书馆的建设与教育改革同步进行,图书馆建设中遇到哪些问题,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这些问题与对策进行简要分析,以求更好的为中职院校的提高教学服务。

关键词:

中职学校;图书馆;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184-01

1中职学校图书馆运行中存在的弊端

1.1图书馆的人员的专业性较差,素质偏低

在各中职院校中,图书馆的人员配备基本上都是非专业人员,对图书管理都只是简单管理。再加上这几年机构改革以来,图书馆基本都是其他岗位上改下来的富余人员,整个图书管理队伍基本都是“业余水平”,许多人都是抱着应付工作的态度,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没有专门的针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加上工作人员不主动学习,造成了图书馆工作只是简单的流水作业,没有发挥图书馆做为知识宝库的深层次的作用。

1.2图书馆建设没有跟上学校建设的步伐,从书籍到设施都比较滞后

随着近几年中职院校的扩大招生,招生专业的增多,学校的学生较以前有了大量增加,专业范围增多,原有的馆藏图书已经不能满足现行的学校规模,有的专业文献已经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新形势,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需要。为了适应学校的扩大和专业的增多,图书馆迫切需要增加馆藏图书,随着经济的发展,购买图书资料的费用越来越大,给学校图书馆的建设造成巨大压力,在学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学校的建设哪都需要资金,而用在图书馆建设方面的就相对有限。另外,大多中职院校图书馆原来的馆舍规模小、设施陈旧,生均占有面积、生均阅览座位没有符合教育部要求,资金的紧张已经成为中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一大难题。

1.3图书馆的管理还延续传统模式,服务存在缺陷

随着科技发展,计算机自动化已经普及到图书馆,但因中职院校资金有限,在开发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服务方面明显不足,一是人员本身对现代技术不掌握,学校很少能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现代化技术培训,造成了管理技术跟不上时展的步伐,相较于学校其他教学部门明显滞后,另一方面许多中职院校也忽略了图书馆在现代化、自动化方面的建设,开发利用图书馆文献方面不够重视,造成了图书馆地位不是那么重要,所起的作用也很有限。

2中职学校建设和发展图书馆方面的措施

2.1建设中职学校图书馆应与本校实际相结合

中职学校因本身具有专业化特点,图书馆就应在文献资料管理方面与本校的专业相结合,适合本学校的专业设置,在专业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在藏书规划方面要把握发展趋势,根据学校的学科设置及时增加新设专业的图书资料。使图书馆文献资料更全面合理,更适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图书采购方面,也要求采购人员调查研究读者的需要,也要根据市场信息研究图书出版情况,对藏书结构进行总体设计,使馆藏的图书结构合理化,专业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文献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学校也应该加大对电子文献的重要程度,投入使用电子文献已经是势在必行的趋势,加大对电子文献的投入,使馆藏图书更全面,更符合新时代的需求,电子文献是大的方向,好处在于更新快速,信息量大,可以第一时间连接是先进的科技文献,更加适合读者与时代同步,图书馆在这方面应加大投入,使馆藏图书更能为本校的建设发挥作用。

2.2学校应设置藏书规划,根据规划争取资金,完善数字资源的建设

中职学校图书馆需要建设与发展依赖于资金,这就要求图书馆的领导想办法争取资金,学校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校领导有很多事情要抓,很容易忽略了图书馆的建设,这就要馆领导多想办法,克服困难发展图书馆,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试法,如争取社会团体的支持,也可以寻求老校友的帮助等,都是切实可行的办法。另外也可以和出版商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另外要合理配置数字化文献资料,在当今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大电子文献和大型数据库的建设,数字化资料相对于传统的纸质资料有很多优势,首先它不会因为使用期限长久需要维修,也不会象纸质资料那样翻阅的人多了就有损坏,电子文档随用随看,简单方便,学生对这一新兴的学习方法比较感兴趣,会达到一个满意的学习效果。使图书馆发挥其作用,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2.3应对图书馆人员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图书馆除了要有馆藏资源和设备等硬条件外,人员的服务水平更是图书馆重要的软件设施,图书馆人员有很多服务了很多年,按照传统简单服务,在图书馆新型的电子平台建立以来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要对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学习先进设备的先进的操作方法,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让资源得到最大的发挥作用。另外也要加强对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培训,有些从外部门新进的人员,对图书馆的专业知识似懂面非,不能很好的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要对这部分人进行专业培训以适应图书馆专门工作性质,有的人认为图书馆工作就是管理图书,这种简单随意的工作态度不能发挥图书馆知识宝库的巨大作用,工作人员要端正态度,认识工作的重要性,部门领导也要创造人员发挥才能的舞台,形成一个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团结的队伍。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使工作人员不仅具有专业的知识,更是具有高度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更好的为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服务。

总之,目前中职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学校的长远发展,中职学校的有关部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探索图书馆建设的策略和良好模式,更好的为中职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