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阅读思维训练的方法十篇阅读思维训练的方法十篇

阅读思维训练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7:45

阅读思维训练的方法篇1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联系思维方法

一、概述

许多语文老师都会对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感到十分的困惑,因为单单依靠反复记忆的方法是无法有效提高阅读能力的,它需要依据系统的思维方法。为了探索出合理有效的阅读思维方法,部分的老师会采用这样的方法,让一些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全班范围内讲解阅读题,这样在得出正确答案的时候,还可以将解答阅读题的思路和方式分享给全班同学。通过这样的训练,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期,就可以发现同学们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一段时期内的训练中,老师在积累和推敲做阅读题思维方法的同时,还在不断的学习一些关于思维方法理论方面的书籍,希望可以寻找到有效合理的阅读解题方法。通过实践研究,在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教学中应用到联系思维方法,就可以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联系思维是依据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指的是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联系思维方法应用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将各段内容都与文章背景联系起来,并且将毫不相关和互不相同的阅读材料给联系起来,从中找出内在联系。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联系思维方法的应用

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的阅读题解答中,运用联系的思维方法,往往可以获得很大的效果。因此,就需要在将阅读题目和文章各段内容联系起来的基础上,研究文章内容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要记着,文章的每一句话都不是独立的,它往往附属于某一个背景之中,并且随着语境的变化,语义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应该互相联系,在寻找阅读题答案的时候,应该结合相关的文章背景来进行,学生要想理解全文,就需要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之下,结合相关的语意,进行理解和思考。

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是采用问卷调查、考试卷质量分析之类的方法来对阅读题答题正确率进行调查;第二是将阅读题失分的原因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

超越教材法: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之中,教材是不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所以,教师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将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思维模式,向小学高年级学生推荐一系列符合学生水平的经典书籍,比如一些名著的精简本以及简单的作文集等;教师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比如将其作为每周一次的作业、采取精神鼓励或者物质鼓励等等。

质疑与提问训练法:质疑和提问训练法是鼓励学生对一些固定不变的传统的看法和思维模式提出问题和质疑,敢于创新,提出新观点,然后找出一系列的论据来对这个论点进行支持。具体的训练方法有几个步骤,第一是在阅读教学课堂开始的时候,先让学生对所学文章的背景进行熟悉,然后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或者某些部分提出质疑,即使这些质疑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该对这种行为表示鼓励和赞赏;然后,学生在解答阅读题问题的时候,不能采取固定的方式,应该对思维进行创新和发散,采用不同的角度来对阅读题进行思考和理解,并且将不同阅读题型的解题规律总结出来,从而有效的指导以后的阅读题解答。

集思广益训练法:集思广益训练法主要是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时互相交流思维方法,学习别人有益的思维方法,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不断的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的同学在观察问题的角度方面,以及分析问题的水平方面必然存在着不同,通过采用集思广益训练法,可以有效的将这些不同的思维方法总结在一起,在互相切磋中不断的拓展同学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在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方面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经过一段时期的尝试性训练,我们发现,将联系思维方法应用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中,可以发现学生现在的阅读课学习效果相对于以前那种模式的学习效果有了很明显的提高。并且,在期末考试或者期中阶段的语文阅读题中,正确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就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课堂中,也更加愿意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

参考文献:

[1]章永清.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教育教学刊,2008,2(6):150-150

阅读思维训练的方法篇2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调阅读的个性化与创造性,所谓个性化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伴随着自己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在这种个性化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创造,提出自己独特的发现与见解、思考与质疑,它同样属于评价鉴赏层次的能力要求。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如果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就会培养出同一种类型的人,因此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培养。这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思维训练。一是读,必须有针对性地反复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情感,写作技巧,理解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词的意义和功能,再结合自己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二是提炼,要能捕捉材料中重要的语言信息,运用恰当的组合,对词义、文意、人物、事件、主题思想或文学形象作出正确的评析。三是联想和拓展,要能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研究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四是表述,也就是组织语言回答问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特别要能够做到有创意的表达,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体现个性化。

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符合科学规律。学生由于年龄、生理、心理等的不同,造成不同的思维能力。小学生一般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抽象思维能力则相对较弱。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进入辩证思维的形成时期。对此,教师就要因材施教,让小学生通过归纳、演绎、综合、扩散等方式,多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初中生则通过分析、类比、提问、想象、探究等方式,提高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以促进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

第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要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思维训练要在语言训练中进行,语言训练要增强思维能力。例如,根据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侧重于不同思维方式的培养,不同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如记叙文的教学可以强化形象思维训练,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教学可以强化抽象思维训练,等等。

第三,进行思维训练时,要兼顾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思维属于智力因素,但它与动机、情感、心理、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不仅不能割裂开来,并且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语言既是认识的符号,又是情感的信息。任何一种语言活动都离不开思想和感情,任何思想的表达又都离不开语言。这就使得思维训练不能忽视非智力因素。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阅读思维训练的方法篇3

关键词:洋思模式;读说训练;数学学习

我校自2009年秋季开始学习洋思模式,推行“导学导教”,其核心就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看书先学,学不懂的、有疑问的,老师再讲,用练习检查自学,发现问题,这一过程始终强调学生说。五年来学生自学能力明显得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问问题时,老师让学生读题,学生一读题恍然大悟,就跑回去了。分析起来,一方面学生想通过问问题与老师接近,另一方面也说明读题能促使学生思考问题、理解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在“导学导教”中我有意设计了读说训练,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现将收获和做法呈现如下:

一、数学读说训练可以促进理解

学生的思想要进入思维状态,有一个心理过程。教学实践证明,读说训练可以把学生的思想转入思维状态,从而开始思考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经过读说训练的数学知识易于理解,容易记忆,便于迁移应用。经过读说训练的学生,思维敏捷,表达清晰,思维错误明显减少。数学中可以读说的内容很多,如,定理、性质、运算、推理都可以用读说的方式教学。应用法则指导运算的教学,理解归纳出法则后,就要记忆法则,应用法则计算,这时读说可以很容易记忆法则。应用知识中读说法则,可以减少错误,指导运算。

二、读说训练可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读说训练运用多种感官,使知识容易记忆,从而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兴趣来源于对新问题的理解,读说训练容易记住基础知识,面对新问题,思维有了素材,为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数学兴趣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思维深入问题思考成功后培养和增强的。学生不会读书或读不懂书,就不存在兴趣。识字的人都能阅读,可是能读懂、会自学的人却不多。数学阅读,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教师讲授的知识,把握基础知识的稳定信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经过自己的思考质疑,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出丰富的内容,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巩固与完善。读说训练是培养数学兴趣的一种有益尝试,经过读说训练的班级数学成绩明显优于对比班级。

三、读说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学生由于阅读能力差,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导致不能思考。常见题目长一点,复杂一点,学生就害怕,放弃思考。读说训练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了学生思考,这无疑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数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对文字符号认读感知,并通过逻辑思维的分析、综合、由表层意思到深层内涵内容到思想的感悟、理解和体会。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感受力、理解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四、读说训练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专心的)学习习惯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数学知识也一样,读得多了,在不经意间,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了,思维的大门即被开启。

学生的学习就是从读书开始的,读说训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条路径,学习要从读说开始。

读说训练的方法有:

1.精选教材,让学生阅读,提问学生读懂了一些什么?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这个问题除了这种理解方式还可以怎样理解?一步一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4.数学基本概念的阅读:(1)如何理解这个概念?(在叙述中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再找出关键的字、词、句)(2)怎样用数学符号表述这个概念?(3)这个概念的实质是什么?适用范围是什么?

阅读思维训练的方法篇4

【关键词】阅读教学现代文阅读教学层次性思维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6-0061-01

一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的定位

阅读是思维的过程,阅读教学就是训练、发展思维的过程。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在阅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特别是在现代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开启学生的智慧。

许多语文教师也在实践中把阅读教学重心移到了思维训练上。

可以说,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已渐渐成为语文界的共识,也成为阅读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问题是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把握不住思维训练的尺度,思维训练的教学缺乏清晰性和层次性。

二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思维能力层次划分标准

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课标版)的考核目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这六个能力层级分别是在前一个能力层级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能力层级,其思维水平明显呈现出由低往高、由浅入深的层次性。这为阅读教学层次性思维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标准和思考框架。考纲阅读能力层次的划分标志着阅读思维水平的层次。据此我们不妨把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维训练分成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五个层次。

三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层次性思维能力训练的分层解读

1.识记性阅读思维

这是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辨字认词的过程,主要是用视觉来感知直白的意思。这种思维训练虽然必要,但毕竟是表层思维、感性思维,其思维水平亦是最低的,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要求,亦是最基本的要求。

2.理解性阅读思维

这是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思维基础上对表意较复杂的字、词、句、段、篇意思的理解和把握。高明的教师在阅读教学阶段不停留在字词的记忆和表面理解上,而是训练学生透过字词的表层去理解其深层的、潜在的信息的思维能力,去体味弦外之音,训练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理解有时是感性思维,有时是理性思维,这里谈的只是感性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跨越这一阶段,引导学生进入更高层级的思维训练中。

3.分析综合性阅读思维

新课标高考题中,人物传记分析综合阅读被列为考查的重点,其中筛选整合信息是实现阅读目的的重要手段。筛选就是按照考题设定的阅读目的对文章进行分析,准确、快速、有效地辨别并获取命题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对筛选所得的信息作出正确的认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间的关系,并能归纳综合,或者按照命题要求进行信息重组。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杂交水稻之父”第三题“有人说袁隆平送出去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短见浅识’。为什么?”请简要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能力中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传记分析综合试题题干中往往出现“哪些”“哪几个方面”等用语,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事件和细节描写,概括传主的性格特点。紧扣传主的身份特点,把握文章层次,学会逐层概括。通过这样的训练,引导学生的思维形成一个整体。

4.鉴赏评价性阅读思维

鉴赏、评价能力属于创造性思维,即读者在读完作品以后产生的感想、评论、审美意识、价值或意义判断等。简单地说,就是不仅要说出好,还要说清楚好在哪里。

鉴赏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始终。在这里,“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首先,要精心设计鉴赏性的问题,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引领。一是能否激发学生鉴赏的兴趣和热情;二是是否具有启发性和思辨性;三是是否符合“知人论世”的原则。其次,教学中,要精心组织鉴赏性的讨论,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连续不断地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一直处于自主鉴赏的积极状态之中。如《项链》这篇小说,从传统教育使学生形成的思维模式来看,文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位虚荣心极强、享乐思想极浓的小资产阶级人物。但是,小说的情节发展中,主人公玛蒂尔德在丢失了项链之后,她并没有逃,也没有赖,而是面对现实,用自己的十年辛劳偿还“项链”,教学中我以此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人物性格或品德作一重新定位,教学效果很好。

阅读思维训练的方法篇5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品质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同时还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注意在教学和评价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入教学和评价活动中。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忽视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缺乏有效的思维品质训练。一些教师设计的任务局限于文本浅层信息的处理,缺乏深层理解的训练。例如,篇章逻辑等概括性任务偏少,词义猜测等推理性任务不足,发展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演讲、辩论等几乎无人问津。还有一些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偏重于关注任务的形式,不太考虑任务内容,导致任务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只停留在设计讨论、采访和训练的形式上,不关注讨论、采访和训练内容的质量,忽视了任务的思维含量。

二、思维品质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阅读效率不高,除了语言水平、文化知识、注意力、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阅读思维没有被充分激活,或者说激活程度不高。[1]阅读理解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文本的加工和解码的过程,是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的过程。而只有具备深刻、灵活、广阔等思维品质才能更好地完成思维过程。因此,要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重要途径之一。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广阔性、敏捷性、创造性和批判性。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加工处理文字表层信息,同时要开展文本深层阅读活动[2],把思维品质的培养与阅读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设计阅读理解任务时,要紧密地围绕以上目标,注意任务的质量,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培养思维品质的策略

先天遗传对思维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品质的影响更大、更深。科学的教学理论都将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思维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3]思维能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

在阅读教学时,根据任务设计的目标性、典型性、多样性和开放性原则,笔者从以下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了探索。

1.设疑解惑,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度和难度。[4]教学时通过设计思索性问题(包括综合分析类、概括类、推理类等),训练学生善于深入地、逻辑清晰地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具体而言,可以设计分析文本结构、概括文本主题等分析概括类任务,或者设计词义猜测、作者意图等推理性任务。

例如,在教授《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下同)模块十第三单元阅读材料“aidstoday”时,笔者设计了问题“what?蒺sthestructureofanessayoftheproblem-solvingstyle?”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型议论文的基本结构,通常包括putforwardaproblem、analyzetheproblem、solvetheproblem三个部分,就此阅读文本具体而言,包括Somethinghappenedtoajani、informationaboutaids、Somethingmustbedone...三个部分,通过设问引导,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文本的结构。

2.启发拓展,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广阔性是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5]教学时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认真分析题意,激活与之相应的知识图式,开展系统的、全面的思维,从整体上用联系的观点理解文本。

在教授模块五第二单元阅读材料“theeconomyortheenvironment—mustwechoose?”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个Furtherdiscussion任务:whichspeakerdoyouagreewith?whichspeakerismorepowerfultoconvinceyou?Givethereasons.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理由,因而通过讨论分享,学生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拓展思维,更为全面地认识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两类问题设问后均要预留适当的等待时间让学生思考,给学生提供全面、深度思考的平台。

3.限时训练,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敏捷性是指在正确基础上的速度[6],包括速度和正确率两个要素。教育心理学认为,原始学习的速度与保持成正相关。学习快则遗忘慢,学习慢则遗忘快。一般来讲,阅读过程中速度与理解也是相辅相成的。一定范围内,阅读速度加快能促使词句分析性阅读水平向综合性超句子话语阅读水平转化,从而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理解程度的加深亦能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加快阅读速度。[7]

教师可以运用ppt或卡片,使句子或者短文在一定时间内闪现,迅速捕捉句中的关键词,然后就内容理解提问。例如快速呈现句子theborderbetweenCanadaandtheUnitedStatesisthelongestborderintheworldwhichisnotprotected.然后提问:“istheborderthelongestoneintheworld?”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border、longest、not、protected等。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单词组块为词组,按意群阅读,训练学生扩大视幅的能力。还要指导学生运用skimming、scanning、guessing、predicting等速读技巧,坚持限时阅读,及时检查阅读效果,调整阅读速度。

4.多重变式,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反映了智力和能力的“迁移”。[8]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要善于从分析到综合,再从综合到分析地组合分析问题。[9]教学时就文本内容设计辩论活动,能够在一个动态的交流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还可以通过转换角度设计作业、变换条件得出不同结论为学生注入灵活思维的活力。

例如,在设计模块一第三单元阅读材料“Dyingtobethin...”任务型阅读训练时,原文中表达是iregrettakingthoseweight-losspills.theycontainaharmfulchemicalthatcausedmylivertofail.thepillsweregoingtocompletelydestroymyliverificontinuedtakingthem.mymotherinsistedonsendingmetothehospital,whereireceivedgoodmedicaltreatment.笔者设计为theycontainaharmfulchemicalmylivertofail.thepillsweregoingtocompletelyhavemyliverificontinuedtakingthem.mymotherinsistedonsendingmetothehospital,ireceivedgoodmedicaltreatmentin.此时,句子表达和语境发生了变化,因此空白处不能再运用原文中的caused、destroy和where,而应该填写causing、destroyed和which。这类任务的特点是条件变化了,结果会随之而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克服定势,训练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即创新思维、求异思维,表现为善于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和发散性。[10]教学中教师应基于阅读文本设计有价值的活动或任务,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积极思考,从多个角度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11]

复述、演讲和仿写文本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后可以安排学生用自己的话对所学文本进行表述或演讲,指导其经常变换词组和句式,例如肯定和否定之间的变换、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的变换、同义词之间的变换、反义词之间的变换、句法结构的改变等。仿写既可以针对全篇课文,也可以针对片段练习,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或过渡照应等方面。[12]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和程式化的思维模式,善于拓宽思路,创造出新颖、超常的思维成果。复述、演讲和仿写是学生对文本理解和应用的再创造,既能够培养学生语言输出的能力,又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6.敢于质疑,训练思维的批判性

批判性是指一种有目的性地,对产生知识的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证据和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作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思维过程。[13]

阅读的高层次要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解码,也不是纯粹获取信息,而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已有的知识与文本中的内容相联系,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解释、评价并且确定作者的目的和语气,以及对作品人文理念的鉴赏。[14]模块五第三单元阅读材料是“theperfectcopy”,教授时,笔者设计的辩题为“Cloning,goodorbadforus?”让学生开展辩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突破思维定势,克服程式化思维,面对新的科技产品要树立批判性的观点。培养学生善于独立分析,敢于质疑的态度,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有教师认为,在课时紧、内容多的现状下,教师无暇顾及思维品质的培养。殊不知,一旦学生的思维品质被培养起来了,学生自己具备了较强的学习品质之后,其前进的动力不可估量,会远远超过教师片面追求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15]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该将语言教学和培养思维品质并重。在设计阅读教学任务时,应该融入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制定合理、科学、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措施,通过提高思维品质来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江苏南京,210007)

参考文献:

[1]刘慧君.从认知策略探析英语阅读思维活动——一项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调研[J].中国外语,2008(1).

[2][15]李杰.利用深层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9).

[3][4][6][8][9][10]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5]王家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S1).

[7]叶宁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改进英语阅读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1997(5).

[11]陈凤梅.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2).

[12]朱文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拓展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2).

阅读思维训练的方法篇6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及本人在教学中的实践,下面就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实施措施略述己见。

一、思维能力的培养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化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关键在于狠抓思维的启发、诱导、训练和发展,以达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在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激发求知欲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能力的获得和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即只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自我学习活动,因此化学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的欲望。

2.营造民主氛围,引导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其独立思考,并引导其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提出思考性问题,创造良好的思维气氛和环境,让学生积极思考,不断给学生介绍思维方法。

3.利用化学实验开发学生思维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怎样观察实验现象,还应启发学生利用实验现象去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

4.通过练习训练,发展学生思维

根据知识的结构及内在联系可知,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的体系,因此在习题的选择及学生的训练上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将知识经过这样的纵横训练之后,对开拓学生思路大有帮助。

二、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现行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多属注入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缺乏主动性、能力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课本中理论与实验的结合点,加强实验的设计性和探索性教学。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高效的阅读方法,能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教学中加强阅读能力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兴趣,乐于阅读

所谓的化学阅读能力,就是通过阅读化学教材及课外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用以解答相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先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引导学生阅读并从阅读资料上寻找出所讲解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一种阅读的成就感、阅读的乐趣,因而变得乐于阅读。

2.传授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大致有精读、泛读、快读、细读等几种,对不同内容,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3.培养阅读习惯

每次进行阅读训练时,总要让学生形成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而提高阅读的实效,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边读边思考边笔记的习惯。

4.指导学生预习和复习阅读,以提高学习效益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自学能力的形成、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在平时进行阅读训练时,要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阅读的技巧。

同时,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记忆效率,及时指导学生总结记忆方法,显得尤为必要。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1)理解记忆(2)联系记忆(3)顺序记忆(4)对比记忆(5)押韵记忆

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重视阅读习惯、阅读技巧的培养,也要重视阅读效果的反馈,这样才会使阅读有成就感,从而达到长期坚持形成能力的目的。

阅读思维训练的方法篇7

关键词: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以读带写

续写顾名思义就是在给定的语言信息(整篇文章或部分语段)的基础上,既要忠实于原材料又要融入作者的思维创作的一种作文形式。这种写作训练在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语文素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可以做到读写结合。以写促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写读结合,以读带写,增强学生写作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三,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第四,训练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下面就续写在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恰当的续写设计训练,可以做到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有利于增强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弊端之一是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的单一无序,不能充分发挥整体协同作用,无法形成读写结合的良性循环。加之对讲读课的处理不当,认为“讲读课以讲为主”,阅读教学与写作听说训练脱钩,不是读读讲讲,写写说说,学生没有动笔动口的习惯。

续写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写作训练。这种训练有一番写之前的工作要做,这就是先要理解和概括,提炼已有文字材料的内容或中心;还要注意续写文章与原文的和谐相融、紧密结合。因此续写训练也正是一种读的基本功的训练。要想写好必须读精,有利于教师强化阅读教学中的针对性,督促学生读精读细,充分发挥阅读的训练和写作训练的整体协同作用,形成读写结合整体提高的良性循环。

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续写训练。小说的最后一部分,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韩麦尔先生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他“面色惨白”,到嘴边的话却哽住了。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散学后的情形又怎样呢?请以《最后一课结束后》为题续写小说《最后一课》。要写好这个题目必须以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处理好以下问题:

(1)小弗郎士是怎样离开教室的,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2)自然景色在小弗郎士心理作用下会有怎样的变化。

(3)小弗郎士怎样认识法国的语言,对以前的作为有何感想。

(4)是怎样重新认识鸽子、画眉鸟、布告牌等事物。

处理好以上几个问题是写作的前提,而处理好以上问题的唯一途径是阅读训练,是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写作过程就是对小说的再阅读,再认识的过程。

再如:续写《我的叔叔于勒》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就是于勒时,他们的心理、表情、言行将会怎样?请展开联想和想象,写成不超过250字的比较完整的语段。要想写好菲利普夫妇的言行及心理个性,就必须准确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深入领会小说对他们的心理、表情、言行的描写与刻画。于勒的境遇的变化一定能产生菲利普夫妇的表情、言行、心理的突变,但绝不会引发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的变化。因此,这种续写真是对小说人物性格和主题的再认识,它依赖于阅读理解,因此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类似的设计还有一些,如:《变色龙》可以设计警官处理狗咬人事件后,于途中巧遇将军的哥哥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等描写片段练习。《孔乙己》可以设计孔乙己考中秀才的续写练习,也可以安排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的故事情节的扩写练习。

总之,安排这类续写练习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再认识,提高阅读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读写结合。以读带写,增强写作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续写训练过程实际是指导学生从读到写的全过程,阅读是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也可以看做是写作的准备阶段。续写实践是对课文的再阅读与再认识,由读到写体现了读写的本质规律,同时通过阅读,既可以掌握部分作文素材,又可明了写作的套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上面提到的《最后一课》的续写,学生必然会写到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的景色,必然会对这一景色进行加工处理。《变色龙》的续写也要加工处理好警官的语言神态等描写。这一加工处理的过程也正是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续写过程中,学生参与了课文的再创造,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读不精,便写不出。加之选择续写的篇目的内容的趣味性和训练方式的灵活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如上面涉及到的人物:菲利普夫妇、孔乙己、奥楚蔑洛夫等人物形象趣味性强、故事性强。都可以调动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

(四)训练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阅读思维训练的方法篇8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反思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教学建议”别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然而,只要深入课堂,就不无遗憾地看到,课堂表面的热闹掩饰不了学生思想的贫乏和精神的苍白。忽视阅读本质,忽视学生主体体验和感受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老师关注的是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至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主体意见的形成,则成了无关之事。其结果必然是学生阅读主体的潜在失落,从而导致学生走入阅读误区,使教学最终难以达到终极目标。

(一)轻课外导读,重课内讲读,导致阅读积淀干涸。在对高中语文现状的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受到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冲击和未来就业需要及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而应试性使教师与学生的眼光始终聚焦在一锤定音的高考试卷上,凡是与考试无关的,一概不用讲、不用读、不用背。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突出地表现为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精讲细读。而课外阅读作为语文阅读更广泛的天地,则倍受冷落。

(二)模式化等于规范性,消除了个体差异,淡化多元化。任何学科依据它自身特点都会有其一定的规律,形成一定的规范性,但规范不等同于模式化。1.反映在课程格局上,忽视学生主体以及各地区学校的需求和特点,用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试卷、统一的目标和方式,来衡量原本千差万别的学生。2.考试制度使得阅读教学出现了应试化的倾向,教师在教读课文时,自觉不自觉就会受到高考题型的束缚,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了标准化、唯一化,而有的老师过于强势,甚至扼杀学生充溢着灵性的解读。他们还根据考点设计出大量习题,反复训练学生。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把各类不同文章的阅读拘泥于“一背景、二段意、三主题、四特点”的教学模式,使阅读教学陷入了“高原现象”。

(三)内容的解读替代了思维的训练。阅读教学中,阅读内容的教学始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内容的理解固然重要,但思维的训练更是不能忽视的。观摩课上,学生可以侃侃而谈,甚至妙语连珠,但总少不了教师循循善诱的“点拨”,学生永远无法逃脱“教参”或教师“圣言”的牵引。更多呈现的是对内容和结论的传递,为了答案而教学。如此阅读教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变成了对老师、对教参的理解,难免跟在“教参”、教师的思想后面亦步亦趋。学生的阐释和“自由”的思想,很难超越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思维能力的训练也就无从谈起。

二、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浅尝

对现状的反思,其根本出发点是回归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而反思的目的是走出误区,真正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改变这些现状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培养学生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这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探索更为生动、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指明了方向。

(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课内讲读和课外导读并举,增加阅读积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把握和领悟真善美,感受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这要靠心灵与心灵的对话,靠情感对情感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语文阅读不仅是为了弄懂语词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阅读,拓宽生活面,丰富人生经验,增加艺术和人身修养,提高审美水平。如果没有阅读,心灵就会干枯。所以要让学生成为读书人,而不能让他们成为习题人。把书还给学生,把“语文课”还给学生。

(二)打破模式和程式,充分尊重个别差异。1.高中语文新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首先要有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共同性”和“基础性”的原则。同时,从另一方面看,必须正视高中学生个性的差异。面对具有不同兴趣、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高中语文课程不能将课程内容和目标只作简单划一的规定。2.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多元思想从鸟笼里放飞。只有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充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才能从学生的原初体验出发,尊重文本而不是肢解文本。既要个性化理解,又要切合作者和生活。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才能促使学生自主精神的成长。

阅读思维训练的方法篇9

借助网络,进行电子阅读训练,提高电子阅读效率

教育部推进的“校校通”工程,为广大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提供了令人兴奋的发展机遇,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无比宽广的资源平台。我们可以阅读网上新闻,检索网上的教学资源,比较有名的教育类网站有K12,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新课程教学网、试题大全等。这些网站有许多优秀的学习资源和鲜活的教学案例,这正是我们所渴望的。阅读时,我们会处于兴奋的精神状态,脑力活动会极为活跃、思维更加敏捷。在这种如饥似渴的阅读状态中,除眼球转动和用鼠标上下调阅内容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不参与阅读。在这样的阅读训练中,我们会自然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提高电子阅读效率的基础。

借助电脑备课,进行思维训练,提高电子阅读效率

广义上的备课,除编写教案外,还包括组试卷、写论文、制课件等。

备课时哪些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的突破口在哪里,哪些需要着意渲染,哪些能够突出能力的培养等,均需要通盘考虑;组卷时,哪些是基础题,哪些是中档题,哪些是拔高题,考查的是什么样的能力,知识覆盖面如何等,都将是我们在组卷时需要认真思考的;课件制作,更是要耗费大量脑细胞的“工程”,无论是内容设计还是画面选择,无论是声音调配还是交互设计、流程编排,都需要我们在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原理,认真思考,全盘统筹。编写教案、组试卷、制课件是脑力劳动的过程,也是智慧的结晶。

提高电子阅读的效率,本质上是提高思维和记忆的效率。使用电脑备课的过程是思维的训练过程,学会了思维,提高了记忆的效率,电子阅读的效率也才能提高。

借助兴趣的抗干扰性,进行电子阅读的训练,提高电子阅读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因为对物理科学的浓厚兴趣,可以几天几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急切地希望发现所需要探索的东西。由此可见,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推动我们不断刻苦学习的强烈欲望。因此,在电子阅读训练中,我们必须以培养兴趣为先导,把激发兴趣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结合起来。

网上交流能激发我们电子阅读的兴趣,它能够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既轻松又高效。网络聊天、参与BBS讨论、阅读网上新闻、开博客,需要大量地快速地进行电子阅读,占有资料。其过程能极大地激发人们的电子阅读的兴趣,调动电子思维的积极性,提高电子阅读的效率。

系统论告诉我们,“有兴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鲜的事物,形成开放系统,就能抗拒外界干扰,提高接受效率”。网上交流,利用兴趣的抗干扰性进行阅读的训练,培养良好的电子阅读的习惯,为提高电子阅读的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借助电脑编程,进行电子思维训练,提高电子阅读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的信息技术素养越来越高。有不少教师已经掌握了某一门计算机语言,如:VistualBasic、vc++、Java等。利用这些语言编写一些简单的为教学服务的小程序,是教师的极大荣耀。编程过程,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她需要我们高屋建瓴地考虑程序的功能,缜密地设计程序的流程,不断地调试,发现问题需要不断地修改、编译,直至胜利完成任务。这个过程能训练教师的思维,提高教师的电子阅读效率。

阅读思维训练的方法篇10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英语阅读教学选择训练

认知语言学是本世纪初兴起于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这个理论认为:第一,思维是不能脱离形体的,人的概念思维结构来自人的身体经验,依据身体经验从而有意义。第二,思维是想象的,抽象的概念是运用隐喻、转喻以及心理意象的结果。隐喻、转喻以及心理意象都以经验为基础。第三,思维具有完形特征。对语言认知语言学家达成的共识包括:语言能力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所以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其必须参照认知过程。语言结构和人类概念知识、身体经验、话语的功能有关,并以它们为理据。语言意义植根于人和客观世界的互动的认识,以及使用者对世界的理解及信念。意义在于我们能够意识到的经验中。所以,认知语言学是一种全新的语言理论,它和传统的语言研究方法不同在于它采用了经验主义哲学观点,提出主客观结合的经验主义语义观。

依据认知语言学的原理,一种理想阅读模式应该包括三个方面:概念能力、信息加工方式和图示知识。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才能让理想阅读模式运行。首先,概念能力是阅读理解关键性的一环。它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怎样把零星的信息归纳为概念的能力。其次,信息加工方式指阅读能力的各层次组成部分,也包括许多普通的语言处理技能。最后,图式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是读者背景知识(图式)和所接触话语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其理论认为,话语本身没有意义,作用是为读者指路,根据已经具备的背景知识,让读者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能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这些认知语言模式,将有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准确、深刻的把握,而且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和思维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是语言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心理认知过程,怎样借鉴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及研究成果,用全新思路来指导英语阅读教学,让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这需要英语教师认真研究。本文将探讨认知语言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所起的启示作用。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输入应符合三条原则,因此阅读材料的选择也应该遵循这三条原则。

(一)理解性原则

选择材料必须是学生能够理解的,可选择难度小的。当然,选材也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就不能收到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法多选择学生能理解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学生接触丰富的语言素材,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及交际能力。

(二)量的原则

阅读材料可以是多方位、多学科、多层次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入要有量的保证,才符合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语言是通过机械的重复而形成刺激反应,自然习得的规律和语篇教学应该突出语言的社会性。

(三)相关原则及趣味原则

阅读技巧包括字、词、句的理解和篇章结构的分析等,这些技巧的培养需要时间。学习时可以从单项阅读技巧掌握开始,逐渐学会多技巧的综合运用,这要求选择相关适合训练阅读技巧的语言输入。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贯彻“趣味性”,材料有趣、阅读者对材料感兴趣,效果可事半功倍。

二、阅读任务的设定

认知语言学中元认知监控理论认为,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应进行积极并自觉的监视、控制及调节。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帮助学生找出阅读学习的特点和难点,根据自己情况,制定出合理、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目标一旦实现,会使学生有所成就,增加学习阅读的信心。正确的目标还有助于学生扎扎实实、循序渐进进行各项阅读能力的训练,避免大的缺陷和漏洞。

三、阅读策略的训练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读者和文本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独立的去认知阅读文本中的各种关系,解决问题。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要扭转只注重语言知识的掌握而忽略应用能力及语篇理解能力培养的局面。

现将阅读策略按照阅读顺序分为三部分:

(一)读前策略训练

读前策略的训练主要包括:语篇材料输入前,要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就首句或题目和文章类型或图表等对文章内容预测;快速扫描全文,对全文的要义有大致的了解;再次,探究语篇以外的东西,如对图表内容作进一步了解,便于阅读;要激活原来学生大脑里的知识,为现时阅读所用。指导学生就已读信息做出进一步预测,弄清句子与段落之间序列、识别中心大意及段落中的支撑细节、通过词缀及上下文获知新词含义、解释和阐释文中思想、就所输入的信息做出概括。

(二)读中策略训练

读中策略的训练,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培训学生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意识对象,不断进行积极、自觉监视、控制或调节。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阅读理解实质、背景知识及理解的关系,了解母语阅读和英语阅读的相似点;对学生进行系统预测策略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预测习惯,锻炼预测能力。

(三)读后策略训练

读后策略训练包括培养学生在阅读后自我监测及自我评估的学习习惯。自我监测是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学生读完后应记录下自己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一方面,自我评估是检查其是否读懂了材料,读懂多少;另一方面,能评估其阅读成绩经过训练后是否进步。进行阅读策略培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独立控制阅读学习过程,最终成为一个成功的读者。

四、结论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探讨了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对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启示。首先,是阅读材料的选择。它包括理解性原则、量的原则以及相关原则和趣味原则等。其次,是阅读任务的设定。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帮助学生找出阅读学习的特点和难点,根据自己情况,制定出合理、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最后,是阅读策略的训练。包括读前策略训练、读中策略训练、读后策略训练等。总之,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的确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马腾.元认知策略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高师学报,2004.

[3]文旭.认知语言学・诠释与思考[J].外国语,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