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临床专科护理知识十篇临床专科护理知识十篇

临床专科护理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5:56

临床专科护理知识篇1

1.1专业能力

临床实习阶段护生主要进行基础护理的实践,同时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专科护理进行学习。临床护理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丰富的基础护理和整体护理知识及实践技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护理知识,并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护生正确评估患者病情,用医学术语对病情进行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记录,指导护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充分的评估并给予治疗处置、健康教育、康复指导、药物相关知识宣教等。

1.2教育教学能力

实习过程中护生要接触丰富的病例,了解前沿临床知识。临床护理教师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典型病例和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互动的讲解,对护理技能操作进行详细示教。学生入科前,各临床科室要根据本专业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根据核心能力培养要求提出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进而制定入科教育、教学查房、业务讲座的内容。这就要求临床护理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应用多媒体的能力等。

1.3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包括决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沟通能力、亲和能力等。当前医疗市场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更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9];实习护生自身存在护理技术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基础知识及临床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同时,护生的年龄普遍偏小,实习过程中遇到繁琐的实际工作和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往往会出现挫折感。在这种情况下,临床护理教师要有较高的领导能力,才能带领护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良好的沟通和亲和能力,有助于临床护理教师与护生的沟通,及时发现护生的心理波动,并疏导护生的心理问题,提高护生对专业工作的认同感;较强的协调能力和指挥能力,能使临床护理教师合理安排日常护理工作和护理临床教学,实现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共赢。

1.4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临床护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并制定教学目标、重点,结合临床工作和教学实际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还要面对患者及家属对实习护生工作能力的质疑和维权。这就需要临床护理教师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公平、公正的评估护生的工作;对日常工作中的突发事件有敏锐的判断力,合理安排协调日常护理工作与护理临床教学的关系,避免护理纠纷发生。

2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

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实习医院各科室的支持,实习医院建立护理教研体系专门负责实习护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医院自护理部到临床科室分别设立内、外、妇、儿、五官等护理教研室,设置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并设立教育学院对护理临床教学质量全程监督。医院制定教研室各级人员岗位职责、护生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估制度等,对临床护理教师进行相关管理和培训。

2.1定期业务培训

实习护生入科前,有教学任务的临床科室,按照实纲要求制定本科室的实习教学计划和具体内容、题目,并上报教育学院统筹安排。实习教学计划和内容确定后,在护士长支持下由教学秘书组织科室临床护理教师分别准备具体的教学内容。临床护理教师作为临床护士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为护生提供前沿的临床知识,但综合专业理论知识、人文学科知识不足,对疾病相关知识点缺乏结合临床病例进行突出的、系统的、互动的讲解能力。因此实习医院和科室定期组织临床护理教师进行专业和教学相关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各科室临床护理教师均应按照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要求进行实习带教,规范入科教育、业务讲座模式,规范实习护生考试及评价模式。教育学、心理学培训可帮助临床护理教师更好的了解实习护生的心理变化,因材施教、合理组织教学,更好地传授临床知识。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对知识点的学习更加直观,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灵活多样的展现给学生,可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及多媒体使用培训,可帮助临床护理教师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熟练应用于授课中。科室常用技术及最新进展培训,可提高临床护理教师的专业能力,更好的适应临床教学的要求。

2.2合理应用评价体系

临床专科护理知识篇2

[关键词]临床护士;血糖管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6)11(b)-0057-04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situationofthegrasp,applicationandneedofbloodglucosemanagementknowledgeinnursesnotworkinendocrinologyward,andanalyzeitsinfluencefactors.methods593nurseswhodidnotworkinendocrinologywardofwestChinaHospitalofSichuanUniversityhadbeeninvestigatedbystratifiedsamplingmethodinJune2015andbeenaskedtofinishthequestionnaireaboutbloodglucoseknowledgegrasp,applicationandneed.Resultsonly5.56%nursesmasteredtheknowledgeofbloodglucosemanagement.thelevelsofknowledgeweredifferentindifferentpositionsofnurses(p<0.01).81.62%nursespaidattentiontopathoglycemiaordiabeticpatients,while77.23%nurseseducatedthem.only15.01%nursescaredpatientwhowithhyperorhypoglycemiawell.98.92%nursesconsideredthemselveshadnotenoughknowledgeofdiabetesandbloodglucosemanagement.aboveof95%nursesconsideredtheknowledgeofdiabetesandbloodglucosemanagementwasveryimportantandneededtraining.Conclusionmoreandmorenursespayattentiontotheknowledgeofbloodglucosemanagementwhichmostofthemarelacked.thetrainingaboutbloodglucosemanagementneedstocarryoutfromtheaspectsofhospital.

[Keywords]Clinicalnurse;Bloodglucosemanagement;influencefactor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可能已经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1]。血糖管理不仅是糖尿病也是糖耐量异常、应激性高血糖、低血糖等血糖异常的综合治疗策略的主要措施。由于糖尿病并发症/伴发病涉及多个学科,糖尿病住院患者遍及医院各个临床科室,血糖管理已经成为了临床护士必备技能之一。有研究表明,临床护士血糖监测知信行总体状况不理想[2]。非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教育与管理知识掌握不全面,不能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规范、安全、高质量的糖尿病护理与管理[3]。为了解医院血糖管理现状,以制订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高血糖管理水平,本研究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除iCU和内分泌科以外的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进行了血糖管理知识的现状调查,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15年6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我院除iCU和内分泌科以外的65个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的掌握、应用和需求现状,床位数≥50张的科室,抽取护士工龄为1~

1.2调查问卷

采用自行设计专家修改而成的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知行信调查表,共包括血糖管理知识(4个)、应用(3个)和需求(3个)3个问卷。血糖管理知识掌握:共4个问题,分别涉及血糖管理基础知识、糖尿病血糖目标、高/低血糖处理和床旁血糖检测规范流程4个方面,全部答对者为知晓,否则为不知晓;内容效度为0.93,Cronbach'α系数为0.88。血糖管理知识应用:共3个问题,采用Likert3级计分法,完全没做到计0分,有时做到计1分,完全做到计2分,满分为6分;分数越高,表明护士应用能力越好;问卷内容效度为0.87,Cronbach'α系数为0.84。血糖管理知识需求:共3个问题,采用Likert3级计分法,完全不需要计0分,部分需要计1分,非常需要计2分,满分为6分;分数越高,表明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需求越大;内容效度为0.91,Cronbach'α系数为0.85。

1.3调查方法

正式调研之前,选取3名护士作为调查员,需具备:①3年以上内分泌专科工作经验;②大专以上学历;③良好的沟通及表达能力。调查员统一培训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合格后开始正式调查。被调查者在2~3min内独立匿名完成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600份,有效593份,有效率为98.83%。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掌握现状

33人(5.56%)知晓血糖管理基础知识,247人(41.65%)知晓糖尿病血糖目标,93人(15.68%)知晓高/低血糖处理,541人(91.23%)知晓床旁血糖检测的规范流程。不同岗位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知晓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应用现状

临床工作中,484人(81.62%)会主动关注血糖异常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458人(77.23%)会主动对血糖异常或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管理健康教育,89人(15.01%)会及时正确处置患者的高低血糖。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岗位和学历的护士血糖管理知识应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的需求现状

2.3.1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需求的影响因素不同岗位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需求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糖尿病专科护士的需求得分明显低于其他护理岗位(p<0.05);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需求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的来源和需求认知目前,护士血糖管理知识主要来源于科室的业务学习、自行查阅资料和同事间交流,且超过95%的护士认为自身目前知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需要进一步学习。见表3。

2.3.3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内容和方式的需求培训内容需求从高到低依次为临床病理学基础、糖尿病基础治疗(口服药和胰岛素治疗、运动和饮食治疗)、并发症的处置、高/低血糖的处理、血糖检测技术(表4),最好是由医院和科室组织培训。

3讨论

3.1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掌握情况

血糖管理是对血糖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干预的过程,目的是有效地利用健康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近年来,由于糖尿病的高患病率和糖尿病并发症/伴发病的多专科性,糖尿病住院患者遍及医院各个临床科室,临床护士的血糖管理水平直接关系患者的治疗效果。但由于糖尿病的病因研究、治方法和监测技术更新快,许多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掌握情况并不理想[2,4-7]。本研究中,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的知晓率仅5.56%,在所有的知识条目中,91.23%的护士能规范操作床旁血糖检测,但不足45%的护士知晓血糖管理基础知识、高/低血糖处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即便经过专业培训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其知识知晓率也不足15%,这可能与很多临床护士在工作中重操作、轻理论有关。也可能与血糖管理知识专科性强、更新快,护士系统学习血糖管理知识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非内分泌科的糖尿病专科护士没有得到合理使用,导致其所学知识在临床工作中没有经常应用,容易忘记有关。这提醒临床护理管理者不仅要培训临床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更应重视对糖尿病专科护士的使用和继续培训。

3.2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的血糖管理能力分析

血糖管理包括疾病知识教育、血糖控制/监测手段落实及效果评价、高/低血糖应急处理等所有与血糖管理相关的系统知识。本研究中,81.62%的护士在临床护理中能够主动关注患者的血糖异常或血糖控制情况,77.23%的护士会对血糖异常或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管理及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但仅15.01%的护士会及时正确处置患者的高/低血糖,说明血糖管理愈来愈受到临床护士的重视,且大部分护士能主动参与血糖管理。但由于其对血糖管理的认知和知识有限,血糖管理多限于对患者的简单、片面、非系统的宣教,如简单的饮食、运动、用药指导,但对高/低血糖的应急处理还存在严重不足,从而导致不理想的教育效果和影响患者的住院安全。本研究还发现,工作年限、职称、岗位和学历对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应用无影响(p>0.05),说明在非内分泌科临床科室中,护士广泛存在对血糖管理认知和实践的简单化、片面化,需要对所有的临床护士,不论学历和职称、不论岗位和护龄,加强血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3非内分泌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需求情况

研究发现,血糖管理已经越来越得到临床科室和护士本身的重视和参与,超过70%的被调查护士能通过科室业务学习、自行查阅资料、与同事间的交流等方式主动学习血糖管理知识,但这些学习往往是需要性的、应急性的、片面性的,虽然能够临时解决一些临床问题,但内容多浅显。因此,95%以上的护士认为自己血糖管理知识不能满足临床应用,需通过医院或科室组织的培训来系统学习血糖管理知识,且培训内容应偏重于一些理论的、使用频率高的、护士不易及的基础知识。本研究也发现,虽然仅有15.01%的护士知晓和掌握高/低血糖的处理,但仍只有24.11%的护士认为自己需要培训相关知识,这可能与护士对高/低血糖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关,应强化护士的相关认知和技能。本研究还发现,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需求明显低于其他护理岗位(p<0.05),说明系统的知识培训是提高临床护士血糖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

资料显示,非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管理知识掌握不全面,对糖尿病治疗新理念、新发展、新规范不知晓,不能为院内高血糖患者提供规范、安全、高质量的糖尿病护理与管理,因此建议知识培训时需先提高护士的意识,并按知识的掌握层级进行培训[8-9]。建设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10-11]、规范化血糖管理和教育小组[12-13]、糖尿病护理小组[14-19]等专业的专科护理团队不仅能系统培训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还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借鉴糖尿病健康教育联络护士[20]、糖尿病专科护士[21-24]的培养和使用的经验,在全医院统一培训和管理血糖管理护士不仅可以对分散在医院各专科的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异常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还有利于医院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血糖管理的整体水平,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2]周佩如,刘雪彦,黄洁微,等.广东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血糖监测管理知信行的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7):466-468.

[3]Cheungnw,napierB,Zaccaric,etal.Hyperglycemiaisassociatedwithadverseoutcomesinpatientsreceivingtotalparenteralnutrition[J].DiabetesCare,2005,28(10):2367-2371.

[4]刘雪莲.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0,8(1):65-66.

[5]徐红宇.血糖护理管理小组对提高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的作用和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6):241-243.

[6]丁飚,张妮娜.662人临床护士血糖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分析及培训对策[J].护理学报,2012,19(12B):13-16.

[7]杨泉,张彦超.442名护士院内利用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143-145.

[8]KumarpR,Crottvp,Ramanm.Hyperglycemiainhospitalizedpatientsreceivingparenteralnutritionisassociatedwithincreasedmorbidityandmortality:areview[J].GastroenterologyResearchandpractice,2011,2011(1):1-7.

[9]秋瑚,田京玉,吴辽芳,等.非内分泌专科护士糖尿病知识培训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370-3372.

[10]万青,肖菲,刘芳.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89-90.

[11]朱爱军,马丽华.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多学科联合护理项目及效果[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1):91-92.

[12]董爱萍,杨泉,张彦超,等.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小组的组建与实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5):139-143.

[13]袁红娣,徐玉斓,袁爱琴,等.糖尿病教育小组的设立及效果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67-68.

[14]邱翠琼,吴秀燕,张广清.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3):58.

[15]夏美杏,范录平,张王琴,等.成立综合康复护理小组对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7):131-134.

[16]黄庆娟,韦翠英,王菊延,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实施方法和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8):1096-1097.

[17]吴建萍.专科护理小组管理的临床实践与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370-371.

[18]胡巧英,周蒙滔.关注小组护理方案对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9):128-131.

[19]梁彩霞.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21):4742-4743.

[20]王晓晨,张笑燕,肖爱华,等.糖尿病健康教育联络护士小组的组建及实践[J].护理学报,2015,8,22(15):69-71.

[21]刘小霞.糖尿病护理小组对血糖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7):140-142.

[22]张晶,赵欣欣,马宁.糖尿病专科护士在院内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0,29(9):131.

临床专科护理知识篇3

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9年开始与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自愿报名,医院面试选拔,组建驻点教学班。从学院的2007-2012级高护专业学生中,每年组建一个驻点教学班,每班学生24-31人,年龄18-22岁。医院具备承担临床护理教学能力,开放床位1020张,有内、外、妇、儿等30多个业务科室,具备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条件。

2.方法

(1)通过双向选择,组建驻点教学班:

学院在高职护理专业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学生中进行宣传发动,医院再到学院向学生作医院情况介绍,学生与医院进行双向选择,组建医院驻点教学班。

(2)选拔授课老师,组建教学班子:

医院理论教学老师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热心教学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护理老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或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医疗老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热爱带教工作,工作责任心强,大专学历且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或以上职称,为临床护理骨干,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每个科室选拔2-4人,负责学生在第二学年理论期间本科室的临床见习和第三学年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

(3)教学方法:

第一学年,学生在学院完成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计算机等)、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生理、生物化学、药理、病理、病原生物及免疫、健康评估等)学习。第二学年,医院根据学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医院完成护理学临床专业课程的教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危重症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护理管理学、临床营养、护患沟通、护理伦理等的学习。授课老师将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紧密联系,内、外、妇、儿科护理学一个系统的理论课授完,由授课老师选择典型病例进行床边教学。同时授课老师将该病例作为科内护理人员个案护理查房的病例准备,再组织学生和科内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学生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到临床患者的观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制订基础护理操作临床见习计划表,将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根据各专科特点分解到各科室进行临床见习带教。第三学年,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根据学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计划、实纲的要求,在医院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学生在各科室实习期间由具备带教资格的老师进行带教。带教老师与实习学生每日进行问答互动,出科时进行双向评价。同时,在整个实习轮转期间医院安排带教老师一对一全程跟踪带教,关心指导学生在各科室的实习情况。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我院36位老师参与教学自我评价,在院校合作办学与护理学科建设结合后,教学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责任意识、沟通交流能力、为人师表意识、课件制作能力、理论知识水平、教学重点的把握、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示范能力、教学活动能力、授课互动能力均明显提高。实施驻点办班后,护理人员考试合格率及护理质量提高,与驻点办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1.参与教学后老师的自我评价较高

教师在理论授课前须进行备课、制作课件,备课阶段需要全面掌握教学大纲的设置,熟知教材内容及相关知识体系;还须掌握最新的护理理念和专业知识,才有能力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教学评比活动,邀请学院的专职教授参与现场点评,学院老师来院上公开课,使老师们的授课技巧也得到了提高。通过办班,培养了一批护理骨干,使她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知识水平等得到了提高。在医院每年新招护理人员进临床后必须纳入规范化培训,驻点班老师是护士规范化培训各阶段中进行理论教学与操作培训的骨干成员,他们的授课技巧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为医院培养护理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护理学科发展得到了提升

临床专科护理知识篇4

迄今为止,高级护理实践并没有形成约定俗成的定义。最早是由Calkin一’提出了高级护理实践的概念是:对人们存在或潜在的键康问题而进行有意的诊断和治疗。美国护理州董事会参议会对高级护理实践的定义是:建立在通过基本的护理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和技术基础上的实践川。1996年,Hamrse匕3〕在对“高级护理实践”概念进行了界定,这是迄今为止最新的界定:即在更大的护理学科领域内的某一专科临床范围内,将更多的实践的、理论的和以研究为基础的治疗方法运用于具体的工作。从护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定义阐明了四个方面的问题:①并不是指所有护理的治疗方法都是以研究为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专业技能同样与高级实践的治疗方法密切相关。②承认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必然具有较强的经验性成分。③强调了高级护理实践以病人为中心的和专科化的本质。④明确了任何形式的高级护理实践都是以护理学科领域的扩大为前提的。

2高级护理实践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条件闭

2.1产生高级护理实践的因素如人们对健康维护和增进的需要、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国家制定新的健康政策等。

2.2推动高级护理实践的因素如护理专业在提倡和推动新的护理实践领域中的能量、政府部门对发展高级护理实践的支持力度。

2.3护理人员自身的因素如正确的角色定位和对工作领域的了解、对学科实践的积极的价值观和态度、受教育的水平和工作经验的丰富性。

2.4影响高级护理实践持续不断进步的因素如护理实践研究的开展和成果的传播、护理组织机构的权威性形成和一定的实际控制权、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3高级护理实践的墓本特征和核心价值观[4]

3.1高级护理实践和基础护理实践的区别美国护理协会(ana)在1995年发表了”护理社会政策的声明”,明确区别了高级护理实践和基础护理实践。主要区别有以下三方面:

3.1.1专科化(speeialization)高级护理实践的工作重心局限于整个护理领域的一个部分。

3.1.2角色的扩展〔expansion)高级护理实践是掌握和运用新的实践知识和技能,包括在一定的实践领域内能使护士角色自主化、合法化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在传统医学中往往是与医疗实践的边缘相重叠。

3.1.3高级(advaneement)高级护理实践是以理论知识、研究为基础的知识以及实践的知识整合为一体作为其特征的。这些知识往往作为护理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部分。

3.2基本特征一般说来,高级护理实践具有五个特征:①运用整体护理的观点,基于主、客观统一的实践;②与患者建立合作的关系;③运用专家型的临床推理,具有将科学知识运用于诊断和治疗过程的能力;④用研究指导实践;⑤能运用各种健康和疾病的处理方法。

3.3核心价值观高级护理实践的核心价值观包括①为病人呼吁,尊重病人及其家属的价值观和各种选择;②能从病人所处的环境和文化传统来整体地看待病人个体;③仍旧将实践的重点放在疾病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上。

4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praet一cenu,anp)

4.1高级护理实践角色的种类从事高级护理实践的护士统称为高级实践护士。现阶段高级实践护士经常被定义为五种角色的集合,即护士执业者(nursepraetitioners,np)、临床专科护士(eliniealnursespeeialist,CnS)、认定的助产士(eertifiednurse一midwives,enm)、认定的注册麻醉护士(eertifiedregisterednurseanesthetist,eRna)和高级个案管理实践护士(advaneedpraetieenurse。asemanagers,ap-nCm)。其中,高级个案管理实践护士是最新发展的高级护理实践角色。在常见的CnS,np,Cnm和CRna四个高级护理实践角色中,她们的工作会有一些交叉、重叠,但各自也都有体现自身特征的活动和特征性能力。

4.2高级实践护士的实践范围和标准高级实践护士实践的特点为:拥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临床判断的能力、能熟练的进行自我创造性的护理以及在工作中具有强烈的探究精神。ana在1995年指出:所有的高级实践护士都能够独立的或协同地做出健康保健决定,并积极地以专门的临床人员参加护理实践。她们可以提供给患者超越一般护士水平的高级评估技术和具有综合分析资料的能力。1996年美国护理联盟(nLn)在《高级实践注册护士的实践范围和标准》一文中也指出:高级实践注册护士在评估、诊断和治疗患者、家属或者社区中现实存在的或潜在的各种复杂的健康问题、预防疾病伤残、维护人们健康和提供舒适方面体现了较高的专业水平。高级实践护士仍然要进行基础护理技术的操作。但他们在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更深、更广,对于信息资料的组织水平更强,并且能实施复杂的操作技能和干预手段困。

4.3高级实践护士的基本标准

4.3.1三个基本标准即①获得在某一专科方面的高级水平的专业证书,研究生教育是高级护理实践所必须的;②获得某一个专科护理方面的硕士或博士学位;③有护理患者及其家庭的实践经历并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

4.3.2一个中心能力高级实践护士应具备一整套的核心能力。其中直接临床实践能力是核心能力中首要的也是中心的能力。然而,单纯的临床专业技能不能等同于高级护理实践。一些临床没有接受高级实践护理教育的专家型的护士大多是经验型的专家(expertsbyexperienee)。不属于高级实践护士范畴。

4.3.3六大核心能力除了中心能力一一直接临床实践能力外,其他五大核心能力为:①指导和教育病人、家属和其他看护者能力;②提供咨询的能力;③研究能力;④临床和专业的领导能力,包括变革能力;⑤合作的能力和伦理决策能力。

5临床专科护士(elinicalnursingspecia一ist)

根据我国当前卫生保健体制的特点以及护理实践领域的基本类型和范围实际水平,我认为最有可能优先发展和实现的高级护理实践的角色是临床专科护士。

5.1概念1980年美国护理协会(ana)政策陈述中对CnS定义为:通过研究生以上教育准备(硕士或博士)成为一个明确界定的知识领域和临床护理实践范围的专门人才。

5.2教育和认证CnS的教育应达到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水平,他们的教育计划的特征是对护理理论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强化学习,强调用先进科学的概念、研究方法论和管理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目前的认证领域有成人精神卫生健康护理、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健康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危重症护理等二十多个专科。

5.3工作范畴闭根据人们对CnS角色的期望,将其分为五个亚角色:临床专家、顾问、教育者、研究者和管理者。CnS首先应成为临床护理专家,这是最首要的角色任务。精湛的临床实践是CnS的首要的和必要的条件,他们能为具有复杂健康问题的病人提供直接或间接护理。他们的实践更强调对病人急性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的诊断和管理,而不是基础水平的护理实践,他们擅长和医生、护士、其他跨学科健康保健人员合作。工作重点是运用综合的方法护理病人,提供临床支持,改善病人护理的效果。作为管理者,他们评估病人情况,制定临床执行程序(eliniealpathway),协调整个跨学科健康保健队伍的合作过程,发展和教育护理人员,处理复杂护理系统的变革,提高护理实践水平以及维护病人的利益。作为顾问,他们在临床从事专门方向的临床指导,解决患者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个体的、家庭的、机构的问题,也可能与护理提供者能力、设备、设施或卫生保健输送系统有关。他们要在自己所处的组织机构中起到正式咨询顾问者的作用,并参与学校护理课程设置的制定。

5.4实践技能川CnS一般需要具备以下技能:

5.4.1心理治疗、家庭治疗、悲伤治疗、音乐治疗

5.4.2危重患者处理、疼痛管理、伤口管理、高级身体评估法、书写医嘱和护嘱、手术干预及评价等。

5.4.3内科医生或者是医生的合作者,主要承担患者病情分类、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书写医嘱、记录患者病情、决定用药、做诊断性检查等工作。

5.4.4医疗方面的技术操作,包括腰穿、骨髓采集和组织切片检查、插胃管和空肠造瘩管、拆手术缝线、手术钉子及股动脉或静脉插管等。

6高级实践护士的教育和培养

6.1培养模式和教育水平绝大多数的高级护理实践的课程是在护理研究生院单独进行的。目前美国的高级实践护士的教育是在研究生教育水平上的硕士、硕士后和博士三种层次的教育。研究生学历(硕士学历)被认为是高级实践护士的最低标准。一般说来,高级护理实践的研究生课程是1~2年的全日制的学习或者是2~4年的在职学习。1年制的课程主要是一些强化高级护理实践的课程和临床实习。

6.2课程设置

6.2.1硕士学位课程包括研究及结果的评价、理论观点(主要有护理和健康相关的理论、伦理决策、环境理论)、组织/政策理论、健康政策、社区护理、流行病学、卫生保健体系、咨询学、护理管理、市场学、调控学。

6.2.2高级实践课程包括药物治疗学、高级健康评估、病生学、遗传学及相关科学和高级护理实践护士角色的发展。

6.2.3专科实践课程包括专科i、11、m和临床实习。临床实习主要有临床决策、高级治疗学、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初级保健及人群健康。

6.3教育的评估一般由各州的协调管理机构、美国护理联盟护理教育评估委员会和护理院校教育委员会等机构独立进行,总的评估标准为:①教育所授的学位和证书类型;②课程中教师授课和教师指导的学生实践的教学时数;③所设的课程类型,包括硕士核心课程、高级实践课程和专科课程;④课程的设置是否与某个专科所需的技能、知识相符。

7商级实践护士在中国发展的思考

7.1发展的必要性近二十多年,由于国家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推动,高等护理教育的开展,大大推动了整体护理水平和质量的跃升,护理队伍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随着护理学的实践性质越来越走向独立化的今天,迫切需要具有深厚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专业信念坚定,行为目标明确,精通学科研究方法,掌握精湛专科技能,占有丰富信息资料,能站在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动向,具有发展学科理论体系和实践领域能力的高学历、高实践水平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我国护理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护理专业化水平方面达到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先进护理水平接轨,就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科精英人才,发挥她们在拓深临床实践领域和丰富学科理论体系的领头羊作用和临床实践中作为为护理工作的设计者、组织者、实践者、评价者的作用。

7.2发展的方向性根据我国现阶段卫生保健体制的性质和护理实践的范畴和基本特点:社区医疗保健体系尚不发达,医院仍是人们预防、诊治疾病,恢复健康的主要机构,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场所仍然是各级医院,护理实践领域相对局限,主要护理实践仍然是直接的临床实践,面对的主要服务对象仍然是住院病人,医院里受过专科以上护理教育的护士也远多于社区。我认为目前发展和培养我国高级实践护士群体,应首先考虑从临床专科护士(CnS)起步。

7.3发展的可能性我国自恢复高等护理教育至今已二十余年,在临床护理的各专科均有一些受过本、专科教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专科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国外一些护理人员甚至认为她们已属于专家型护士川。她们都有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和对自己专科知识和能力获得社会和专业认可的希望。其次,随着我国卫体制的改革,也将在保障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更加讲求质量成本核算,医疗护理服务必将走向市场化,护理人员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会受到医疗体制改革的挑战。因此,培养高级实践护士也是应对挑战,保留临床护理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她们在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的一种有益和积极的举措。第三,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经过20年的成长过程,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拥有了若干一流护理院校和一支高学历水平的师资队伍,开展护理研究生教育的护理院校已达十余所,临床护理实践的科学化、专科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开展临床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7.4发展的策略

7.4.1建立科学的培养模式根据我国目前临床资深护理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和国际CnS教育的一般标准,建议将我国的CnS教育定位于研究生水平的教育。选择有研究生教育经验的院校和教学医院或在某专科临床实践水平较高的医院作为临床教学基地。根据临床护理人员学习的局限性,可采取专科性的研究生班形式完成CnS院校教育,时间至少一年,分两学期,第一学期主要是研究生课程的理论学习,重点是护理基础性理论和护理专科性理论的综合、强化学习。第二学期根据培养方向,进人相应临床专科,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学习为辅,由资深专科医生和护师联合带教,重点培养临床专科评估、诊断、决策能力和处理专科复杂问题的临床技能。

临床专科护理知识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4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58-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目前医疗行业对高级护理人才需求量逐步增加,本科护生是将来护理事业的栋梁,其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以及职业素质的高低关系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而临床实习对本科护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是帮助护生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从而实现从课堂知识转变为临床知识,并从中获取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和工作态度,为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神经内科病人病情重,基础护理多,专业性很强,对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临床带教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在临床带教中会不断地出现一些问题,故本文针对神经内科本科护生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1科室特点

神经内科专业性很强,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多,收治的病种多以老年病人、偏身感觉障碍、偏身运动障碍、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等为主,患者的病情比较重,基础护理多而琐碎,病情变化比较快,不安全隐患多,需要护士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预见力,而神经内科工作较其他科室工作繁重,护生常常感觉到难掌握、难懂,不知该从何开始,而且觉得很疲惫,大大降低了护生的积极性,造成了负影响。

2本科护生临床实习存在的问题

2.1临床实习前期心理恐惧实习生进入陌生的病区和环境,要接触到很多的带教老师,以及本科室的疾病知识不了解,常用的物品摆放不了解,往往会产生心理恐惧。

2.2临床实习后期的自满与浮躁本科实习护生他们的理论知识面广,接受能力较强,通过比较系统的实习后,自以为对护理工作掌握的很好,就会产生自满的心理,他们大多是90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往往出现工作不踏实,浮躁等等。

2.3法律知识缺乏我国临床护理教学中不够重视法律知识,使得学生对医疗护理所面临的法律问题知道的甚少,缺乏法律意识,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很好地约束,因而差错事故的隐患会大大地增加。据报道,实习护士在实习中后期发生差错占实差错的93%[1],说明他们法律意识淡薄。

3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

神经内科病人的病情急、危、重,护理工作量大,基础护理多而繁琐,以及近年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而使得护理工作压力大、处于饱和状态,带教老师常常忙于日常工作,从而忽略了对护生理论知识的讲解及护理技术操作的示范,使得护生见到的多,而实际操作的很少,尤其是在进行专业性比较强的操作时,极少让护生参与,致使护生失去很多锻炼的机会。而有些带教老师专业层次低,缺乏带教经验,带教形式单一,使得带教工作滞后。

4对策

4.1加强临床带教管理,规范临床带教模式

4.1.1护生进入科室实习第一天,应先介绍环境,如科室简介、病区环境、工作制度、医疗设施、药品摆放、简单介绍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让学生对本科室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4.1.2集中训练阶段,学生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先进行一些简单的基础护理操作训练,由老师示范一遍,学生进行练习,老师指出学生的操作问题,学生加以改进。同时详细讲解本科室常见疾病的治疗、护理。

4.1.3学生掌握基础护理操作后,再进行对危重患者的护理、病情观察,教会学生如何判断病人的神志,以及瞳孔的观察等。逐渐向护生讲解神经内科常见急救病人的抢救程序,抢救中护士的职责等,培养护生的抢救能力以及工作能力。

4.1.4组织护理教学查房,每2周进行一次,提前向大家说明查房的内容,老师和护生提前搜集资料,第一次由带教老师准备查房,书写整体护理病例,报告病情,提出护理诊断及措施,学生及其他老师补充发言,最后由护士长总结,肯定正确的观点,补充遗漏的问题。最后,学生出科前,由学生准备一次护理查房,提出护理问题及措施,由带教老师补充并评价。

4.1.5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逐步对护生教育,老师也可以把自己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交给学生,讲解许多的成功经验启发学生,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责任感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4.1.6出科评价采取双向教学评价,即科室护士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每位实习学生对带教老师进行评分[2],从中可以了解带教中的不足,然后进行总结,修订今后的带教计划。

4.2加强法律教育在临床带教中,首先要提高带教老师的法律意识,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培养带教老师的法律意识,增加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讲座以及医疗纠纷讲座,引导带教老师在带教中向护生传授法律法规知识以及临床上常见的护理纠纷,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得学生逐渐接受这些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4.3临床带教老师的甄选带教老师不但要求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素质好,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师德,热爱护理事业,并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有一定的临床带教经验及热爱带教工作,并能根据带教计划实施带教,科室应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从中选拔优秀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但要教会学生怎样作为一名优秀的护士,还要教会学生爱这个职业和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以及做人的道理。

总之,临床带教是实现护生过渡到护士的重要阶段,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优秀的临床带教不但可以提高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效果,也有利于提高护理临床带教质量,然而护生实习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将来护理队伍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的提高。所以在临床带教中,应尽量根据本科护生的接受能力、不同阶段、科室特点以及护生的个性来进行带教,使护生逐渐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从学生向护士角色的转变,为我国的护理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临床专科护理知识篇6

首先规划实践教学环节:制定符合护理专业特色的《内科护理学》实验大纲及实习指导手册。

建议内科护理学开课初,增设内科护理技能兴趣课(如模拟典型患者的护理等)。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护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根本,突出护理职业特点,确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调整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设置比例,注重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形成系统、完整、规范化的实训基地,实行紧密、连续、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施理论-实践教学全程衔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采用“边理论、边实践”全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实践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践教育方面,以“一主线、五步骤、两对接、社区延伸”的实践教学特色。以“一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技术应用为主线;“五步骤”:以预见习、校内实验、校内综合实训、医院见习、毕业临床实习来加强护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两对接”技能考核与临床护理技能操作需要对接,技能考核与护理执业资格考试对接;通过健康促进技能训练将健康知识延伸给个人、家庭、社区。

教学内容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真实的医院工作任务需求为导向,以护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根本,突出护理职业特点,制定了完善的实验教学大纲、实训指导教材,每个实训项目均制定了详细、规范的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护理专业技能考核手册。同时,根据临床工作实际和护理工作的发展,不断以创新的科技知识为导向,动态地更新相关内容;以护理岗位的需求为中心,不断地调整理论知识的偏重并体现在实训实习之中;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经常进行专业能力的分析与分解,提出更多的具体能力要素,使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更新新技术等实际操作用于课堂和实验,使教、学、做相结合,实际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重点、难点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包括: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常见病、多发人的全方位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技术。

课程难点主要包括:心电图的分析、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及其初步识别;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的全面护理评估、护理要点,以及专科护理操作技术。

针对课程的难点专科护理操作技术问题,采取措施如下:

基础护理技能实训包括基础护理、健康评估能力实训。这两项技能是内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专科护理技能实训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对护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选取临床常见疾病和常用护理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治、护理进行重点教学。此外,教学内容还兼顾到护士注册考试大纲的要求,为学生顺利通过护士注册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围绕案例设计实践教学-先启发学生讨论应采取哪些治疗、护理措施,然后教师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进行仿真演示,学生进行模拟训练。

加强实验室建设:在保证实验器材数量的同时加速实验器材的现代化,不仅要使实验开出率达100%,而且要使实验形式具有多样性、启发性、直观性和实体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实验课效果。

实验及实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达到声文图并茂,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想向力。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光盘使学生从直观上产生初步认识。使用模拟人、各种操作器械,由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利用功能齐备而先进的多功能护理人员和高级急救训练组合,让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护理实践操作。

加强课堂实践活动:每一系统疾病理论讲授后,均根据临床典型病历组织同学进行病历讨论和制订护理计划,并完成护理计划的书写上交,教师批改后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反馈。

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实践考试占总成绩的20%。

在配有阶梯椅、黑板、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仿真专科护理实训室内,按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进行专科护理演示教学及训练,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目的。

见习临床护理工作: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到医院熟悉临床环境。组织学生课间见习,或集中见习。早期接触临床:在《内科护理学》课程进行中见习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改变以往课程结束后下临床造成理论与临床脱节,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护理综合实验提供依据。

开设护理综合实验学完专业课及临床见习后,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临床情景,组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模拟临床真实的诊治、护理过程。根据每组学生综合应用临床知识、操作能力及判断能力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计分。

实习临床护理工作将课堂知识与临床真实护理工作接轨充分发挥实习医院的实习基地作用:加强与实训基地交流,配合校内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临床见习和实习的机会。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时,加强临床的带教指导,进一步规范提高实践技能。让学生在临床真实的环境、条件下得到真实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为迅速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临床专科护理知识篇7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1-0068-01

实习生的护理临床带教是培养护理人员的重要手段,它影响护理队伍后备军的素质和能力。我院在骨科护理临床带教中,重视护理实习生专科护理知识及专业护理技能临床带教并结合考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介绍本院骨科临床护理带教方法。

1对象

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临床实习生105人,护理专业3年制中专生95人,大专生10人,骨科实习时间为4周。

2方法

2.1专科知识训练

2.1.1护理讲课: 实习生入科后由护士长安排高年资、护师以上职称、大专以上学历的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熟练技能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临床带教。入科第一周内进行专科知识讲课,内容主要是人体骨架、骨性标志、骨折的临床表现、治疗,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及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搬运、急救方法等。

2.1.2 护理卡片示教及发给考试模拟题: 将本科常见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以卡片形式制作,同时给实习生复印三套相关专业知识考试模拟题,让学生熟记,以便跟随带教老师进行临床护理及病人的健康宣教;也为出科理论考试做好准备。

2.1.3 护理业务查房: 每月进行2次护理业务查房,将本科比较特殊及大型的手术,复合伤手术进行业务查房。首先通知老师及学生翻阅资料,第二天以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以提问式方法提问实习生;病人术前宣教、术前护理问题,术前准备及护理措施;术后宣教、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病人潜在护理问题及需加强哪些病情观察及护理等。如学生回答不完全请带教老师补充并说明意义。

2.1.4 健康宣教知识带教: 主要为入科病人介绍病室环境和住院期间病情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2.2专科技能训练

2.2.1急救演习: 主要为肢体包扎,肢体固定及搬运。

2.2.2 功能锻炼及肢体功能位: 主要讲解功能锻炼目的及示范骨折术后肢体怎样进行功能锻炼,肢体功能位摆放。

2.2.3 石膏托固定: 首先让实习生明白石膏托的目的,用物准备;再指导石膏托固定后护理及功能锻炼。

2.2.4 牵引术的护理: 牵引的目的、作用、牵引的种类、牵引的并发症及牵引术后的护理。

2.2.5 夹板外固定: 主要为肢体固定原则,固定后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

2.2.6 大型手术后病人的搬动及各种管道的护理: 例如:股骨头置换、脊柱骨折病人的搬运。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中胸腔闭式引流管搬运、固定及骨盆骨折合并膀胱破裂中造瘘管及尿管的护理等。

2.3 护理文书带教: 首先带教老师指导手工处理医嘱及护理病历书写,然后指导进行微机处理医嘱及护理病历书写。护理病历书写的指导主要强调骨科专科的内容。

2.4 意见交换: 实习期间由护士长定期抽查带教情况,听取实习生的意见及建议,同时听取带教老师需要学生改正及加强学习方面。

2.5 考试

2.5.1 理论知识考试: 主要考实习生基础护理及骨科常见疾病护理知识。

2.5.2 技能考试: 骨外科骨折肢体固定、搬运以及无菌技术操作等。

2.5.3 护理文书考试: 检查各个实习生书写护理文件3份。

3结果

临床专科护理知识篇8

论文摘要:为了适应新时期护理教育需要,培养一批优秀的护理师资,我院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工作作为师资培养及教改的举措之一,在提高4-职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与临床教师的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随着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各护理院校专职护理教师也意识。随之增多,专职教师在学校承担教学及科研工作,很少或不直接参与临床工作,因此,专职护理教师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已日益突出,为此,我院将专职教师走向临床作为师资培养举措之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实施方法

选择我院不直接参与临床工作的专职中、青年教师。根据每位教师的实际情况及教学需要,选择在本院教学基地进修的模式,每周4天在临床直接参与临床工作,同时承担本院学生的临床实践的带教任务,1天返校,为期一年。

2效果与意义

2.1有利于护理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

刘燕燕等通过对护理本科师资培训模式意向调查,认为临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是目前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护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护理教学应面向临床,因此,作为护理教师,不仅仅要关注课堂的理论教学,更应重视科学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临床设备的更新、技术的改进,尤其是面对护理教材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更应要求专职护理教师与临床相结合,将临床的新观念、新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在临床实践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以适应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

2.2有利于专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2.2.1有利于培养专职教师的创新精神

科研创新能力是教师从“教书匠”转向“研究者”的标志教师培养的学生有无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自身有无创新能力有关。创新的本质就是对原有知识、理论、方式等的否定和超越。如果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变革旧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并能提高教学效果,就属于创新。如果一名教师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只遵循旧的传统,很难想象培养出的学生能有多大的创新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护理教师自身要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离开临床实践就无所谓创新,专职教师作为高层护理人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所处的学术环境,决定其比较容易批判性的接受新知识和新观点,专职教师在临床工作,便于发现临床教学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激发专职教师意识。

2.2.2提高专职教师临床教学能力

临床教学和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安排教学、控制教学活动,而在临床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复杂的不确定的临床环境,临床教学对每位专职教师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专职教师担任临床教学任务,促使其必须熟悉临床情况,很好的控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逐渐掌握如何为学生选择合适病例、提出问题,使教育理论中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护理查房等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实践。

2.3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进入临床后完全由临床教师带教,而临床教师在带教的同时,还要承担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专职教师走向临床,学生可以南专职教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同时进行临床教学。国外研究显示,学生认为这种双重的带教是很有益处的,因为她们在知识背景和技巧方面是相互补充的]。因此,专职教师走向临床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专职护理教师在临床参与到实践中去照顾病人或服务对象,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此时教师的身教意义远远大于任何说教的力量。

2.4促进专职教师与临床教师的交流

专职教师和临床护理教师从事的工作侧重点不同,双方可能分别存在教学和临床实践经验不足的差距,专职教师走向临床,为专职教师提供了与临床教师很好沟通的机会,互相取长补断,更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专职教师在临床可以利用科室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一些讲座,使临床护理人员了解学校的学术研究动向;还可以在临床中开展护理查房、讨论疑难杂症病人的护理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的教学活动,专职教师走向临床既可以解决专职教师同临床结合的问题,又可以促进临床护理教学的发展。

3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工作的建议

3.1选择合适的方式

专职教师如何和临床相结合一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美国护理教师和临床相结合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体化(unification)模式、合作(collaboration)模式、整体(integration)模式、第二职业(moonlight)模式、个体经营(privatepractice)模式和联合聘用(jointappointment)模式。由于我国各地的护理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各专职教师的实际情况不同,各院校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如专职教师和临床教师一同带教、专职教师短期进修等方式。

3.2制定完善的培养计划

临床专科护理知识篇9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临床带教;问题及改进

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化和延续。神经内科的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意识、精神、视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引发医疗护理纠纷[1]。基于神经内科的工作特点,就其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报告如下。

1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护生方面

1.1.1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尽管医学基础课及护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是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必须要掌握的课程,但神经系统知识较其他内科系统知识更复杂难记忆,很多内科教材中只是简单陈述,学校授课时更是较少,导致护生进入神经内科实习不能将以前学过的解剖、生理、病理等知识与疾病联系起来。对疾病的认识是“老师说是什么病就是什么病”,没有将这种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融会贯通。

1.1.2理论与实际结合差护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课程较紧,大部分课程到临床实习时已经生疏,且在校学习期间学习理论多,实践少,部分操作技能不能亲手操作或操作不熟练,部分教科书内容与临床实际情况脱节,当今新的护理用品的广泛应用,护理操作方法的改进,高档仪器设备的引进,许多专科护理新技术、新项目更使护生望而生畏。

1.1.3护生角色认识模糊部分护生刚进入临床实习时对自身的角色分辨不清。多数护生对自身的“学生”角色过于依赖,担心操作失败,患者不满意,不愿动手进行护理实践;少数学生则过于强化自己的“护士”角色,对于各种操作,无论做过与否都勇于尝试。

1.1.4护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意识不强护生在校时很少接受法律知识教育,对自己应负的法律责任不明确。所以在实习中不注重护理与法律的关系,不能从法律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所从事的护理工作,说话做事不够严谨,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1.2带教老师方面

1.2.1教师自身素质问题带教老师缺乏综合知识的积累和自身素质的提高,部分人员专业思想不稳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1.2.2带教时间与精力不足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护士编制紧缩,神经内科基础护理工作量大,再加上各种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患者住院周转率的提高,对护理要求提高,使护理工作量极度饱和,每天忙于临床的护理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耐心的指导学生。

1.2.3带教方式陈旧带教老师的带教方式陈旧,只重视对护生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及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患者的感受和权利,比如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

2改进

2.1推选素质优良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护生的实习效果,本科要求带教老师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技术过硬,具备较高带教能力和授课能力,由护士长推选,经护理部审核后才从事带教工作。

2.2提高带教老师待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本科自2005年接受临床教学工作以来,对带教老师每月均有经济补助,护理部向临床带教老师有倾斜职称晋升政策。安排一对一带教形式,老师上什么班同学就上什么班,无论白班还是夜班同学都只跟随同一名带教老师。这样既有利于护生系统化学习专科知识,又增加了师生之间了解,有助于带教老师根据护生学习能力合理安排实习进度。

2.3理论结合实践的临床教学详细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实习大纲要求,结合神经科疾病特点制定,安排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及护理教学查房,尽可能多地提供实践机会,使护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渐完成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准确的过程。

2.4系统的临床带教

2.4.1加强护生的岗前培训,培养法律安全意识护生进入临床前,由护理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职业素质、心理学知识、法律知识培训等,并在临床实习期间带教老师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尊重患者的权利,使护生及早树立法律观念,尽职慎独,加强工作责任心。

2.4.2入科教育带领护生熟悉病区环境、病房结构、治疗室、处置室、抢救药品、物品、设备的位置及相关要求,介绍科室的专业特点、宣讲实习计划以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情况等,消除护生的陌生感,增加自信心,为实习工作打好基础。

2.4.3神经内科疾病护理知识专题讲座挑选科内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每周对护生进行神经内科疾病护理知识专题讲座[2],如:神经内科常见病病因。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健康宣教,出院指导以及常用药物的用法及用药注意事项等给予指导。

2.4.4带教老师在协调“护”“生”的角色冲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要认识到护生的角色重点在老师面前是“学生”,在患者面前是“护士”。带教老师应在护生与患者接触之前,教师应充分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或在指导下完成工作,鼓励她们大胆实践,并保证患者的安全。另外,带教老师还应多与患者沟通,在其面前,强化护生“护士”的角色,消除其顾虑,顺利完成临床实习。

2.4.5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带教老师从护生进科起就要带领她们一起为患者做入院评估,连续的健康教育可融洽护生与患者的关系,使患者愿意配合护生实践操作,指导护生手把手练习,并逐渐做到放手不放眼,在每工作结束后,帮助护生回忆当天所学的知识,鼓励其记录临床笔记,将从而加深护生对临床知识的理解掌握。

2.5出科考核护生出科前一周在护士长指导下进行神经内科常用护理知识考试及操作考核,了解护生对神经内科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考核合格方能填写实习手册。

2.6实行带教双向评估制度老师从德、体、能、责、勤等方面培养和考评学生,学生从老师的带教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带教能力、教学讲课、教学查房及提问等方面考评老师[4]。这样做既让护生了解自身不足,及时纠正不断提高,又让带教老师了解教学情况找出缺陷,不断完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临床专科护理知识篇10

营养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重大影响,营养支持是临床医疗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临床医护人员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对于提高医疗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目前普遍存在临床医务人员对临床营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掌握营养知识不够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临床医护质量。继续教育是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已成为医护人员获取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拟就在临床医护人员中开展营养学知识继续教育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1临床医护人员掌握营养学知识的现状

通过调查了解,大多数临床医护人员接受的营养学知识基本还是局限在医科院校的学历教育阶段,在后续的继续教育中很少有营养学知识方面的内容。然而,目前我国高等医科院校的非预防医学专业中并未专门开设营养学课程,只开设了《预防医学》或《卫生学》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只是其中的教学内容之一,其教学课时数非常少,因而他们学习了解的营养学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古人云,“温故而知新”,但大部分临床医护人员进入临床工作岗位后不太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营养学知识,更谈不上营养学知识的更新充电问题,随着临床工作时间的延长,营养学知识淡忘也越多。由于在学历教育阶段接受的营养学知识本来就有限,加之缺乏应有的继续教育学习,所以临床医护人员掌握营养学知识的实际情况极不理想。朱明元等[1]对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生的营养学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基础营养学和临床营养学知识掌握较差(<60分)的比例分别为12.5%和28.8%,而且临床医生掌握营养学知识程度与学历、职称没有关系。李百胜等[2]对南通市市区临床医护人员、实习医师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营养学知识调查结果也表明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营养学知识还相当匮乏。从目前临床医护人员掌握营养学知识的现状来看,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要扭转这种现状,首先必须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营养学知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

2临床医护人员掌握营养学知识的重要性

营养治疗是临床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很多临床医护人员不太重视患者的营养问题,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营养确实没有多大的直接关系,但营养状况却可以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为临床医护人员如果能运用营养学知识制定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案,这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无疑是有极大帮助的。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通过对住院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膳食调理、肠道及静脉营养支持,调整患者的营养状况,会对药物、手术等治疗效果产生积极影响,提高有效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命;同时可以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产生较好的卫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内科的一些疾病治疗当中,营养治疗同样非常重要,有些甚至是以营养治疗为主要手段,如糖尿病的治疗就是以营养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方案。还有如肝病、肾病等疾病,如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能合理利用营养治疗加以配合,则可促进病情好转,使患者早日痊愈。临床医生在对患者的治疗中要善于合理利用营养治疗,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营养过剩而引起的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如高脂血症、冠心病、肥胖病等,对这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离不开营养措施,有时营养治疗甚至可以达到药物治疗同样的效果,如Jenkins等[3]研究报道将34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第一组进食低胆固醇膳食作为对照组,第二组在低胆固醇膳食基础上加用富含降低胆固醇的食物(主要包括植物甾醇、大豆蛋白、膳食纤维等)进行膳食治疗,第三组用第一代降胆固醇药物洛伐他汀进行治疗,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低于3.4mmo/L为有效控制终点,4个月后第二组和第三组的控制效果没有区别。综上分析,临床医护人员掌握一定的营养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这对提高临床医疗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

3临床医护人员开展营养学知识的继续教育

解决临床医护人员营养学知识缺乏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开展继续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技术人员从业后再获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终身性医学教育[4]。遗憾的是目前临床医护人员中进行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很少有营养学相关内容,医院各级管理领导和医护人员本身不重视营养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为适应临床医学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在临床医护人员中开展营养学知识的继续教育活动势在必行。

3.1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医院管理工作者和医护人员往往比较重视医疗设备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提高,但对营养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从事营养专业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医院临床营养科室的营养医师应大力开展宣传工作,让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转变观念,提高他们对临床营养的重要性认识。只有真正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并落实到医院管理者在营养学知识继续教育的决策上,医护人员在学习营养学知识的实际行动上才会有所为。

3.2营养学知识继续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医院业务管理部门在制定每年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时将营养学知识继续教育纳入其中,并从内容、形式、考核、学分登记及验证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医护人员的营养学知识继续教育内容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需要,结合临床各专业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注意把握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3个基本原则。在学习形式上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举办短训班和学术讲座,以及参加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等方式。在考核形式上,可采取检查营养知识学习笔记、运用营养知识的心得体会汇报,以及从患者及其家属中了解医护人员开展营养指导的情况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