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十篇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十篇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5:51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高等教育;问题;解决方法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竞争在进一步加剧,高等教育也逐渐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然而,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在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定位存在较大缺陷。高校仍把培养综合化、研究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但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更需要创新型、实践型、通专结合型的人才。另外,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的现象,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传统大学教育最大特点就是从传统的“学科本位”模式出发,以完整的学科体系为出发点考虑课程开发,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缺乏对社会需求的把握,往往是有什么样的老师,有什么样的办学条件,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就造成了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必修课多,选修课少等现象,专业设置也墨守成规,缺乏创新,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3.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着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应用环节的现象。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仍然是大学主要的教学方法,自学、讨论、调查研究、实验实习等仍处于辅助地位。由于片面强调系统讲授知识,高校教学脱离社会实践的倾向十分突出,这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健全人格。

4.缺乏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就业的指导。智联招聘副总裁赵鹏说:“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成绩、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而是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等职业素质的缺乏,企业招聘人才的标准有接近七成的权重是放在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上。”由此可见,职业素质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不但关系到高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质量,也关系到高校的社会声誉,更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

5.许多高校存在着重视教学忽视科研的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许多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关系呈现矛盾激化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教学与科研的脱节,学科的最新信息、发展状况和教师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中的心得并没有及时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其次,高校教师面临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部分教师还有许多社会活动和行政工作,无法合理配置时间。再次,资源配置的失衡。高校普遍存在着资源缺乏和经费不足的状况,另外,高校不同类型人员的组合使用在结构、层次和数量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冲突。如何理性认识和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直接决定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二、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策略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是唯一的途径,要真正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适用型人才,存在的困难还比较多,压力还比较大。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在本文中提出了以下策略:

1.要调整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大学教育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大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品质的发展。获得知识的目标是基础,能力和个性品质的发展是最终目标。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主张,反对任何把人放在次要地位的教育。所以,高等教育应该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2.重视教学改革,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开设相应的课程,可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基本素质+专业能力”的教育培养模式,课程内容要准确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及时展的趋势。在构建综合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还要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从封闭式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维的“大课堂”教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首先,学校要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打破原先分散的按课程或专业设置实验室和教研室管理实验室的模式。其次,实践教学要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更新相结合。再次,学校提倡实施开放式、自主式实践教学方式,注重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就业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和谐的人,除了要有安身立命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综合的职业素质作为支撑。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要将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纳入到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其次,在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架构中,重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等课程的开设。再次,大学生以自我修炼促使职业素质提高。最后,利用社会资源如校企合作、企业家讲座、社会培训等促进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

5.树立科教融合的新理念,以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自洪堡(wilheimvonHumboldt)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以来,教学与科研关系问题便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想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首先,学校要根据自身的软硬件进行合理的定位。学校进行合理的定位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学校的条件不一样,因而教学与科研的实力也有所不同。其次,明确大学的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虽然科研与教学是大学的两项重要职能,但是应该将两者的落脚点落实到人才培养上,这样才能够消解科研与教学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再次,政府要通过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

三、结语

党的十报告指出了高等教育的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着这一方针,如何在新形势下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路子,是每一所高校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肖丽君,胡和平.国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趋势[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王洪才.大学“新三大职能”说的缘起与意蕴[J].厦门大学学报,2010(4).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高等师范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0-0046-02

邓小平同志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始终重视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他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1]68他还说:“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入手。……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1]49-50邓小平同志认为,高等师范教育在教育事业中处于工作母机地位,“不办好高等师范教育,教师就没有来源”[1]69。早在1977年,他就高屋建瓴地指出:“师范教育要办好。”[1]69作为科教兴国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办好高等师范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在分析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等师范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十年,是高等师范教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发展时期,高等师范教育由以规模数量发展为主要特征进入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学科结构、提高办学效益为核心的改革发展新阶段。然而,我们应看到,高等师范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学历层次偏低

众所周知,二战后,“提高教师的学历和受教育年限成了各发达国家师范教育的重点。美国、法国、日本、英国等国相继将原先的师范教育体系纳入了高等教育系统,将基础教育的师资学历规格提高到大学乃至研究生教育的层次。目前,不少欧洲国家也正在实施这种改革”[2]。相比之下,我国的中学师资不仅法定学历的要求比较低,即“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1条)而且,我国中学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也偏低,且增长缓慢,据调查统计,1994―2004年,我国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从63.84%、53.38%提高到93.75%、79.59%,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考虑到这些学历合格率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在职函授为主要形式的途径完成的,故这并不必然代表教师的教学水平的相应提高。因为,函授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拿张文凭”。中学教师学历合格率的这种现状,反映了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以本科为本”的现实,其学历层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明显偏低。

2.发展速度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高校招生并轨制度改革以来,高校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然而,这期间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却显得相对滞后。据调查统计,1993―2002年,我国师范院校占全国高校的比例从23.56%下降到14.54%,师范生占全国高校学生的比例从22.30%下降到17.1%,师范院校专任教师占全国高校专任教师的比例从19.30%下降到17.00%,师范院校正、副教授占全国高校正、副教授的比例从16.3%下降到15.7%。这几项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最近十年,师范院校的发展速度,相对其他普通高校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3.科技资源投入不足

我国师范院校大多是省属院校,许多省份由于省属高校多,财政负担重,社会发展其他方面所需资金多,故对高等师范教育的科技资源投入相对薄弱。而社会上其他支持办学的企业、团体及个人,大都趋于支持理工科院校,对高等师范教育,则少有支持。另外,师范院校通常重视教学、管理,而在科研方面比较薄弱,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很少。据调查统计,2002年,在分类别高校的科技经费和科技人力各项指标中,师范院校不仅比综合大学低,而且比理工、农林、医药院校都明显的偏低。这充分说明师范院校在科技资源的投入方面还十分不够。

4.淡化师范教育倾向严重

首先,一些师范院校,纷纷开办非师范专业,而且这些专业逐步成了更受社会关注和欢迎的专业,从而产生在师范院校内部淡化师范教育的倾向。

其次,一部分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并入或发展为综合性或多科性大学。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常常是原来的师范教育被实质性削弱,致使在综合性大学内部产生淡化师范教育的倾向[3]。

二、对策与建议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4],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高等师范教育要办好,就要在“三个面向”的指导下锐意改革,找到解决教育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1.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事业,决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作为大事来抓。”[1]95政府领导要充分重视高等师范教育对于基础教育乃至国家发展、经济腾飞的战略地位,真正地把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之中,要优先发展,适度超前,增加对高等师范教育的投入;通过社会的、政治的、法律的手段消除一切阻碍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因素和问题,为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找准目标定位

由定向型封闭式(即由师范院校培养师资的单一模式)向非定向型开放式(即由大学培养师资的模式)的教师教育体制转变是世界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而我国的高校合并调整,正好在一定意义上适应了这一趋势的要求。因此,师范院校的发展,必然有一个分流的过程,即现有的师范院校,或转制为综合大学或并入综合大学,或改制为职业技术学院等[5]。这就要求不同发展水平的师范院校,应找准自己的目标定位,以求得科学发展。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在其“十五”发展规则纲要中就明确提出:“实现北京师范大学向以教育科学为主要特色的研究型大学转型,为将北京师范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有特色、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6]

3.积极加强德育工作

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104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同时,未来社会将是信息社会,它在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生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能力,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而它的实质是“人与人相处之道”的道德问题[7]。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办好高等师范教育的思想保证。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要克服“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现状,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其次,要坚持开好“三个课堂”,以政治理论课为第一课堂,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第二课堂,以业余党校等为第三课堂。再次,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培养优秀学生加入党组织,加强和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加强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想方设法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

4.充分重视科研工作

首先,要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指出:“重点大学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1]423他还指出:“高等院校,特别是重点高等院校,应当是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军。”[1]53学校在建设方针上,要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全新观念。高等师范教育能不能出成果,其数量质量如何,关键在于科研搞得如何,出多少“大师级”的科研人才。其次,要增加对科研的投入,引导教师热爱科研,保证教师专心科研。一要做好科研的后勤服务工作,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做好后勤保证工作,为科学技术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1]98要切切实实地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如改善科研工作者的住房条件、工资待遇等。二要增加科研的资金投入,从数量上要保证科研的需求,使科研工作顺利完成;从质量上要保证资金投入重点学科,以激励机制实现以点带面。三要,以建设重点学科为阵地,以发挥优势学科为基础。重点学科体现了一个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的突出地位,是衡量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同时,师范院校的学科发展不够平衡,人文社会科学具有一定优势,自然科学还比较薄弱。

据调查统计,以自然科学为主的国家三大奖和高校十大科技发展项目,师范院校相当薄弱,仅占1%~2%左右,而以自然、人文和社会科学综合测评的全国重点学科、“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师范院校相对薄弱,占4%~7%左右。但在以人文社会科学为指标的“跨世纪的优秀人才”计划(人文社会科学)的测评中,师范院校则具有相当实力,占14%~17%左右,这与师范院校在全国高校中的格局相当。高等师范教育的科研现状,决定其在科研方面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即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学科为基础。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振兴教育,师资先行”。高等师范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推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必将促进高等师范教育自身的完善,从而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基础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钟秉林.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师范院校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3(6):22.

[3]谭志松.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8,(5):104-105.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

[5]张金福.高师院校分流的现状与前瞻[J].教育发展研究,2001(5):47-49.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培养;实训;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Fortenyears,ourcountry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carriedoutmanyreforms,hasmaderemarkableachievements,but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alsoexistedmanyproblems,reflectedin:thetheory,practice,andthehardware,software,andtheprocess,result,andtheform,content.thispaperputsforwardthetitleassess,teachertraining,studentpracticeandprofessionalqualificationcertificateofreformproposals,hopingtobenefitthedevelopment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inourcountry.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skillsdevelopment;training;reform

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十年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并且进行了很多的改革,例如:能力本位课程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教师下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行2+1或者2.5+0.5进企业实习、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总的方向是正确的,即与本科教育区别开来,体现高职院校特点,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重理论、轻实践

职称评定是指挥教师“方向”的“指挥棒”。目前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核心内容是文章和课题,即文章是否在核心期刊或者是一级、二级期刊上发表,课题是部级、省厅级还是市局级的,高职院校教师和本科院校教师的要求是一样的,因为核心期刊或者一级、二级期刊是有限的,课题也是有限的,所以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是高职院校教师所应具备的技能和本科院校教师所应具备的理论功底是不一样,就像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和本科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他们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指挥棒”应指向技能的培养,对本科院校教师的“指挥棒”应指向理论的功底。

2.2重硬件、轻软件

基本上每个高职院校都建设了实训基地,有些高职院校还评上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或者省级实训基地等,投入不可谓不高,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很少有人关心实训基地建好后利用率怎么样,学生在实训基地学到了什么技能,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最后变成领导来学校考察时可展示的一个“政绩”。

高职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投入也不小,有的组织教师到国外培训,另外还有部级的培训项目、省级的培训项目等,每次培训的费用每个教师少的需要几千元,多的需要几万元,投入很多,效果却不见得有多显著。原因是很少有人关心高职院校的教师有什么样的企业工作或实习经历、掌握了什么技能,却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实训掌握什么样的技能,这是不是“画饼充饥”、“缘木求鱼”呢?通过与台湾、澳大利亚等类似于高职院校的大学交流发现,台湾、澳大利亚的教师除了学位要求外,还要求教师有几年的企业工作经验,他们对教师这个“软件”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2.3重过程、轻结果

(1)能力本位课程改革

很多高职院校都搞过能力本位课程改革,还请过校外的专家来指导,每个教师都要进行一门能力本位课程的改革,甚至要通过校内评审,很少有人关心能力本位课程的改革结果,即对学生教育的结果怎样,过程轰轰烈烈,最后无疾而终。

(2)课题申报

在高职院校有各种形式的课题可以申报,包括:各级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社科课题、哲学社科课题、教改课题等,申报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结题时“悄无声息”,没有人关心课题的结果是什么――带来了多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会对学生教育有多少帮助。

(3)学生实习

基本上每个高职院校都实行2+1或者2.5+0.5,安排或要求学生进企业实习,但是通过对学生的回访发现,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从事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教师也没有真正参与进去,起到指导的作用,只是看望一下学生,缺少与企业的互动与沟通。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实习对学生的工作技能没有实质性的提升,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2.4重形式、轻内容

(1)教材

高职院校的教材进行了项目化的改革,按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知识要点、实训任务等体系编写,还加上了什么实务之类的书名。可是深入地学习这本教材才发现,本质上与原来的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没有什么区别,还是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内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的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验,不能将基础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

(2)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都编制人才培养方案,而且每年都进行修订,甚至于要求课程设置有大的变动。其实对一门课程的领悟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在某一门课程上有所突破需要几年时间的积累。这样每年进行一次修订适得其反,表面上是改革了,其实质――即教师的讲授内容并没有改革,因为“不同的课程一个教师讲可能讲成一个内容,同一门课程不同的教师讲可能讲成不同的内容。”

(3)教师下企业

很多高职院校都有教师下企业制度,要求教师每隔五年下企业实践半年,最后却没有相应的考核制度,考核教师下企业的工作内容,通过下企业掌握了什么技能,对教学有多大的帮助。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建议

3.1职称评定改革的建议

如前文所述,职称评定是教师努力方向的“指挥棒”,建议在职称评定时将高职院校教师和本科院校教师彻底分开,对高职院校教师重点考察其实践技能,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建立一个评价考核体系,如企业工作、实习经历,服务地方企业带来了多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了什么技能,对学生的就业有什么帮助等。否则,沿用原来的职称评定方法,只能是“南辕北辙”。

3.2教师技能培养的建议

如果说学生是学校的“产品”,那么教师就是“产品的生产者”,实训基地的硬件、学校的硬件再怎么先进,那只是表面的东西。对一个学校的评价,最后还是要看学生走上社会后是否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是否能很快融入到部门集体中,是否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几年以后学生做出了什么业绩,或者直观一点说是学生升到了什么职位、薪水是多少。纵观那些世界名校,之所以世界知名恐怕不完全是这些学校的硬件怎么样,而是有哪些人成为了知名的科学家、哪些人成为了知名的经济学家、哪些人成为了著名跨国企业的Ceo。

要学生受用人单位欢迎、做出业绩,首先要教师除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掌握适应中国国情的、用人单位要求的技能。因此对教师技能的培养,除了目前的国外高校的培训学习、参加国家培训项目、省级培训项目这些学校到学校的培训之外,更重要的是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机制,从整个国家、省的层面遴选企业,与企业签订教师实践的协议,学校也要对教师下企业实践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如课时等工作量计算的方法、差旅补助等,尤其是实践时间的保障,一般来说,对一个工作岗位从熟悉到精通,没有两年以上的时间是不太可能的。对教师实践的过程和结果相应建立跟踪以及考核的机制,最后教师将实践的结果应用到教学中,能培养学生某方面的技能,形成“生产力”。

3.3学生实习的建议

学生到企业实习,不仅要关心学生到企业实习这件事本身,有了这种过程和形式,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所学是否能所用,聆听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起反馈机制,以指导今后的教学改革和学生实习。

尤其是要建立与企业的互动机制,学校与企业合作本是一个“双赢”的合作:企业需要“新鲜血液”,将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学校需要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学生。因此要建立学校与企业的互动机制。例如:学生实习后流失率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工资待遇低、未来升职空间小、劳动强度大,或是其它什么原因?如果听之任之,企业就缺乏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觉得培养的学生都流失了,甚至于学校教育的学生根本就不符合企业的需求,就会极大地挫伤企业再继续合作的积极性。

3.4技能证书改革的建议

高职院校要求学生考技能证书,而现在的技能证书五花八门、难以判断优劣,有政府部门颁发的、有行业协会颁发的,除了那些上岗必须的执业资格证书,如会计上岗证、报关员证、报检员证、建造师证、造价员证等等,其余的那些证书对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到底有多大帮助呢?看看那些教材就知道了,基本上都是纯理论的内容,考试也和学校考试一样: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通过对已毕业学生的回访、交流,也反映这些证书用人单位认同度不高。

因此,建议对这些技能证书的教材、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就教材来说,除了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参与编写以外,还应该请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与,对证书要求掌握的技能提出意见,编写其中的实践章节;就考核方法来说,除了传统的理论考试以外,还应该建立实践考核的基地、有实践考核的内容。

4总结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篇4

论文摘要:教材建设是完善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教材建设中,对教材的遴选、组织编写以及出版发行等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以致影响到对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更好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现对目前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重塑教材观及构建和完善教材体系的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专业服务地方、按照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课程建设的实质问题是教材的组建,教材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是教学的基本依据。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即教材在内容、质量上要符合职业岗位群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教育部将教材建设作为衡量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目前,各医学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着专业设置多和课程建设中教材选用困难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更严重地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此,要大力发展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临床第一线服务与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客观上必须高度完善教材改革和建设体系。 

1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孕育出了许多新生的职业岗位群,这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特殊要求,各高校为了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设置了许多新专业,扩大了办学规模,建立了新的办学模式,但在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方面却出现了许多现实性的问题。 

1.1缺少符合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对口教材 

目前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大致有4种来源:一是应用中专教材或是在其基础上增添内容;二是借用本科同类教材,由任课教师删减、增补而成;三是由部分医学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联合编写而成;四是由个别专业的一些教师自行编写。这些教材多数仅注重内容上的增减变化,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基础理论分量过重,应用技能比例偏小,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职业教育教材的特征与要求。 

1.2缺乏科学理论曲支持,教材内容存在不足 

由于缺少对职业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调研分析,编写的教材难免出现体系不明、内容交叉或重复、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不少教材不符合临床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有的教材虽然冠以“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的名,但其内容仍是原专科或成人高校教材的翻版。 

1.3与专业赦材配套的实践性教材严重不足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学时要占到总学时的1/2以上。目前实践性教材的不足已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瓶颈。教材中虽然附有思考题,但也只能供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而已,缺乏实践技能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知识。而且实践性教学操作指标体系与临床实际差距较大,技能操作规范性不强,各种衡量指标缺乏统一标准。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不能与临床实际乃至国际同行业接轨,这制约了其毕业后的择业去向。 

1.4各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自成体系,缺乏沟通 

如新生儿生理特点、母乳喂养等知识点在《妇产科学》、《科学》等教材中都有出现。因教师各自理解的深浅与角度不同,导致一方面重复讲述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表述上的不一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1.5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内容缺乏衔接 

“双证制”是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但目前教材的内容与国家劳动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内容缺乏有效的联系与衔接。 

2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剖析 

2.1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写人力资源匮乏 

近年来随着各院校的连年扩招,导致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师资的数量、质量及结构比例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而无暇顾及教材的编写和临床技能的提高。新的职业岗位群的产生,对教材内容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就目前看,各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补充的主要来源还是各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他们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传统教学模式教化下的从课堂到课堂的“灌输式”,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材编写上都很少涉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特别是贴近目前临床实践的知识点。 

2.2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和鼓励 

编好一本教材需要编写人员经过数年的素材积累,同时吸纳国内外同领域的新知识、新观点、新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付出的劳动非常多,过程也很艰辛。一些优秀教师经过多年编写的教材因种种原因只能作为校内自编教材使用,因为想正式出版要经过繁杂的程序,与出版商签约需承担一系列的风险。另外,教师编写教材付出的劳动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出版社给的稿酬往往和个人销书量挂钩,如果没有推销业绩就等于无私奉献。上述原因极大挫伤了年资高的优秀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年轻教师编写教材也是迫于校方的一些政策而为。这样一来编写人员整体素质降低、人数减少,加之编写时间仓促,教材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2.3赦材出版发行中的利量驱动导致教材出版中的短期行为 

近年来一些出版商出于“抢时间、拼速度、争效益”的动机,很难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组织人员编写教材。在2006~2008年,笔者参与编写了6本教材,可见教材编写中普遍存在教师编写任务重、时间仓促(多为2~3个月)、组织不规范(如个别出版社没有规范的编写大纲、模式)、任务体系不明等问题,个别出版商为了“抢时间”不召开审稿会。由于上述原因,出版的教材内容陈旧、专业术语不规范、语句不通、错别字多、观点含糊不清、操作流程不规范等。 

2.4教材编写与出版的组织协调未到位 

教育部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要根据某个行业、地区以及具体岗位的要求来确定闭。目前各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许多院校在教材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积极和有关出版社配合把各自的教学改革成果编写在教材中。但这种联系往往是单线的、偶然的、零星的,缺乏宏观引导与推动,这就很难推出一大批能够反映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精品教材。 

3构建和完善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措施 

职业教育应积极倡导“教参式”的教材观,因为“活化”教材助于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解放教师的手、脑,使教师逐步转变为一个能自主教学创新的“导师”,有助于其拓展教学空间、释放课堂潜能、增加课堂信息量、促进教与学的互动。 

3.1医学高等职业赦育教材建设应莲循的原则 

3.1.1教材内容设置的合理性  在设置教材内容时应做到:基础课程教材体现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程教材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教材改革不仅要注重内容和体系的改革,还要注重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做到突出重点难点、精选基础核心内容,不断研究解决科学技术不断更新与职业教育教材内容相对稳定、教学时间相对有限的矛盾,以形成合理的教材结构。 

3.1.2教材内容的职业性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点在于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在教材内容安排上应当将国家职业资格技能认证考核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教材中,使学校教育真正符合社会需求,使学生毕业前就能顺利通过相关专业的资格认证考试,使其毕业后能持证上岗。 

3.1.3教材内容的统一性  教材是师生教与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现在许多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是综合性的,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同时,不少职业技术岗位又是高度专门化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和训练才能上岗。为了解决综合性与专门化之间的矛盾,一些课程的教材应采用模块式内容结构,对知识与能力进行有目的的综合,每个模块既是教材的有效组成部分,其本身又是相对完整而又开放的单位,便于组织教与学。 

3.1.4教材内容与学生特点的适应性  教材内容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能力培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使学习能力强者在短期内完成学业或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差者通过取得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或发展某些职业技术特长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3.1.5教材内容要富有弹性  基础类课程教材内容要有一定的覆盖面,满足大专业对学生理论、技能及基础素质的要求;同时要留有余地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修或探究学习的需要。教材内容应尽量以模块式组织,具有一定的可裁剪性和组合性,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内容模块裁剪、拼接成不同类型的知识体系。 

3.1.6教材内容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教材内容的组织多采用图表、示例、案例、知识卡片等形式,促进学生对概念及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并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能,以拓宽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领域。 

3.2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组编程序 

3.2.1广泛调研  调研现行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征集使用者的建议;比较同类教材的优缺点;调查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在调研的基础上写出教材编写或修订的建议报告。 

3.2.2制订教材编写大纲  组织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材编写人员队伍,并对照调研报告确定教材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制订教材的编写大纲。编写人员来自3个领域:一为医学高等职业院校的骨干教师;二为相关学科教科研机构的教研员(负责文化课);三为医学科研、临床一线的专业人员(负责专业课)。这样的人员搭配,既能保证对本学科最新动态、发展趋势和临床实际需要及基础教育现状和改革动态的把握,又能保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确保了教材内容的系统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课程;问题;对策

收稿日期:2006―06―15

作者简介:李志远(1954-),男,安徽财经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和成人教育基本理论。

朱建文(1964-),男,安徽财经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和成人教育基本理论。

一、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目标方面

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存在主要问题:

(1)编制顺序倒置。按照正常程序,确定课程目标是成人高等教育程编制的起点,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及课程的评价等都要以此为指导,并在此前提下开展。然而,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先编写教材(课程内容),再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课程目标)的行为。这种编制顺序的倒置使得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失去了其导向和控制功能,形同虚设。

(2)构成不完整。一方面,课程目标分为课程总目标和分科目标。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的功能认识不足、编制随意等原因,目前我国很多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都是只确定了课程总目标而缺乏各学科的分目标,从而导致了课程目标本应有的具体指导性显得比较模糊、笼统。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课程建设存在的偏重于社会需要而忽视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的弊端导致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过于偏重“社会角色”、“社会期望”而忽视“个性的发展”。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一般局限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而忽略了成人学员情意品质的培养方面,也体现在知识、能力方面的目标多是基于社会、职业的需求而非以促进成人学员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

(3)不能适应不同需求。科学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应随着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成人学员自身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发展。然而,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长期存在“大一统”、僵化不变的局面,既不能适应时代变迁、不同区域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差异性巨大的不同成人学习群体的需求。

2.课程内容、结构方面

我们知道,成人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包罗万象的概念,正如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对成人教育的定义所指出的:“术语成人教育是有组织的教育过程的整体,而不管这些过程的内容、水平和使用的方法是什么,不管它们是否正规或非正规,也不管它们是否延长或替代了学校、学院、大学和徒工培训的初始教育……”。当然,成人高等教育也绝不局限于正规教育、学历教育。相应的,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内容也必然是多样的、易变的,其课程结构必然是非常规性的。然而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内部和外部相当一部分人对此认识不足,从而导致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普遍陷入了片面追求“系统性、全面性和正规化”的误区。许多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和行政部门津津乐道于追求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与普通高等教育标准的对等或一致,尤其是在学历教育上。

这种状况导致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是教材)的陈旧与体系僵化: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大都是“千校一面”、缺乏自身特色,一般都是直接搬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或者是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的翻版,很少顾及成人的学习特点及学习需求,不能根据社会和成人学习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具体而言,这种课程内容实践性不足,不能适应成人学员知识经验丰富、意义记忆能力较强而机械记忆能力相对较差的实际,难以突出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学员实际操作能力的特点;不能很好地体现差异性和灵活性,不能适应成人学员之间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实际。

必然地,这种状况也导致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结构的不合理: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普遍存在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来决定课程的取舍和安排顺序、因人设课的现象,普遍存在讲求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内容重复多、灵活性差、缺乏针对性的现象,严重背离了课程设置“以能力(技能)和知识素养为主导、以学员的根本需要为依据”的指导思想,从而导致了课程结构失衡――专业课程比例过高,基础课程比例偏低;注重理论课程,轻视实践性课程;必修课过多,选修课太少,基本上不存在研究性课程。

3.课程实施方面

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实施中主要存在问题:

(1)主观随意。在实践中,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一般是依据教育部门领导的主观意志,开什么?怎样开?大都取决于教务部门领导的认识,反映着他们的意志,形成了“我开什么,你就应该学什么”的现象。缺少标准,缺少监督,使得这种随意性有变本加厉的蔓延趋势。

(2)因人设课。目前为我国成人高等教学服务的教师大多都是科班出身,他们多为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理论基础雄厚、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教师队伍的现状,直接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开发。一些体现成人高等教育特色、旨在提高成人学员实际工作能力的课程,因为没有合适的师资而无法开设,于是便出现了因人设课的现象――有师资的课程就开设,没有师资的不开设。

(3)衔接混乱,重复设置。在现实中,由于成人学员原有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存在很大差异,因而每个人在课程学习的量、速度和深度上会呈现出不同的需求。但是目前由于社会缺乏对成人学员已有学习成果的合理认定制度和评价手段,致使很多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课程学习计划很难考虑成人学员在原有知识结构方面的差异性,因而出现了课程衔接混乱、重复设置的现象(譬如,专科阶段已经开设过的课程或者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在专升本阶段又接触到了),造成了高等教育课程,不仅在课程内容上盲目照搬普通高等教育资源。

(4)盲目照搬。当前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不仅在课程内容上盲目照搬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在课程的实施上也存在严重的“普教化”现象,诸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习年限乃至学时数普遍还是照搬普通高等教育课程。

4.课程理论研究方面

长期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之薄弱是有目共睹的: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过少;迄今为止,全国高校中设立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点的寥寥无几,博士点仅有一家;全国专门而优秀的成人教育刊物屈指可数。在这种大背景下,关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理论的系统研究理更是凤毛麟角,既没有形成有影响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理论,也没有涌现出有代表性的名人名家。系统的、理性的、体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特色的课程理论研究极为匮乏的状况,使得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实践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使得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工作者的大量工作还只是停留在直觉的经验水平上。这是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问题重重的重要根源。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课程目标方面

(1)明确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真正将课程目标作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编制的起点。在编制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时,必须明确课程目标是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编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选择和组织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依据,是评价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效用的重要标准,从而真正将确定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作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编制的起点,并使之作用于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的其它环节,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

(2)完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的构成体系。一方面,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要全面包括各专业的课程总目标和各学科的课程分目标,尤其要注意各学科的课程分目标必须详细可行、便于操作,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分目标要保持一致和互补。另一方面,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必须尊重成人学员的实际,体现成人学员的意志和需求,增加培养成人学员的情感、意志、信念及性格等方面的要求,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技能掌握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目标亦应以促进成人学员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3)适时调整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应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范畴,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体现新时代的新要求,适应同一时代不同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适应不同成人学员群体和个体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发展。

2.课程内容和结构方面

解决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内容和结构方面的问题,必须结合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深刻认识成人高等教育的非正规、非正式特性,走出片面强调“系统性、全面性和正规化”的误区。

(1)在课程内容方面,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启动或加入成人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活动,开发高水平且充分体现成人高等教育自身特色的精品课程。迄今为止,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已启动成人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出版了一批成人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这套教材的编写鲜明地体现了成人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出版了一批成人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这套教材的编写鲜明地体现了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除了完整、简明地阐述基本概念、原理外,大量采用案例、实例的写法,将理论应用于实例中。这对以自学为主的成人学员而言,学习、掌握、运用理论知识将变得更为容易。这套教材还尽可能地配备了电子教案,这实际上是对使用它们进行教学的有关成人高等教育教师的一种间接培训,有助于真正发挥精品教材的作用。

必须强调的是,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启动或加入成人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活动,具体包括以下几层意思:有条件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自己组织编撰所需的成人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缺乏独立编撰条件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可以通过联合来做这项工作;鉴于精品教材建设的难度,不具备独立编撰条件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最好选用已有的成人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不能不顾质量地盲目组织编撰教材。必须避免成人高等教育教材编写重新陷入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翻版的泥沼。

(2)课程结构方面问题的解决对策主要体现在:①拓宽专业口径,合理设置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的内容要扎实、宽厚,不在于大与多,而在于含量实与精;专业课的设置应强化新与精的特点,及时补充新知识、新理论、新科技成果。②针对分科教学的弊病,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增加综合课程,以适应学科综合发展的需要,提高成人学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集多元知识、多元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应用人才。③加强实践环节,加大实践中进行探索的直接体验,自主地把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④实行灵活的课程设置,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使学员有的选、能够选、愿意选。⑤此外,还要适当开设研究性课程,指导成人学员进行研究性学习,以发展学员的创新能力。

3.课程实施方面

(1)根据需求开设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要避免成人高等教育实施中的主观随意现象,就必须把握成人高等教育非正规、非正式的本质特性,根据成人学员特殊的学习需求,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开发、设置多元化的、体现成人高等教育特色的课程,做到“用什么就开什么、学什么”,而不是“开什么就学什么”。

(2)真正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强化“科班出身”的校内教师队伍建设,在进一步提高其理论素养的同时适当提高其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社会相关行业、企业聘请业务熟练、技艺精湛的人员,对其进行一定教学技巧和方法等的培训,让他们从事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开全、开好必要的实践课程。

(3)建立并实施成人个体学习成就认证、评价制度。在我国建立并实施一种健全且成熟的个体学习成就认证、评价制度,对成人个体已有学习成就作出准确衡量、中肯评价,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衔接混乱、重复学习的现象,大大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使成人个体获得成就感,激发成人个体持续且强烈的学习动机。

(4)大量采用各种实践性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增强课程实施的灵活性。由于成人学员具有比较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比较独立的人格特征,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应该在大量采用各种适应成人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实践性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诸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从做中学”、“行动学习”、“体验式学习”、“角色扮演”和“游戏中学习”等等;由于教育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十分明显,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实施还必须具有相当大的弹性,以使成人个体的学习更富有成效,成人高等教育领域既要有历经数年的学历或证书课程,又要有短至一天半日的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要有正规的、长期的课程,又要有非正规、非正式的、短期速成的课程。

4.课程理论研究方面

课程问题是成人高等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解决课程理论研究薄弱的问题,必须加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理论的研究工作:要形成共识,形成重视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研究的氛围;要壮大和优化成人高等教育研究队伍,既要有一支专门型的科研队伍,又要有一支业余型的队伍;这两支队伍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要积极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改革实验,由点到面,逐步推广,从实践中汲取营养,积累经验和教训,形成比较系统、成熟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理论,从而改变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缺乏理论指导、问题重重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黄健.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科教育出版社,1996.

〔4〕桑宁霞.成教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2(8).

〔5〕王锡林.试论成人教育课程体系设置〔m〕.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篇6

摘要:近年来国内经济一直处在高速发展之中,我们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了显著的起色,就教育领域而言,各方面改革的尝试也在不断推动国内的教育工作稳步前进。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无数没有机会进入大学了人营造了一个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当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有些问题已经威胁到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存在的根基。因此今后我们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该如何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以及各个用人单位对于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地位出现了很大的动摇。因为生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其他管理方面因素的限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这一教育形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根本得不到社会该有的认可。在高考制度不断改革的今天,要想继续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这一教育形式必须要从各个细节入手,触及到这一教育形式根源上的弊端。下文根据笔者的经验对当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且对如何完善这部分教育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认可度低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社会认可度低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很多行业中的一个通病,因为高等院校对这部分工作缺失一个准确的定位,所以说相关教学以及管理工作落实的非常不到位,这就影响到了成人高等教育后期的教学质量。再者很多高校都抱有成人高等教育是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补充的想法,根本不重视其教学的改革以及日常的管理,导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毕业生质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实际需要。而这样的学生走入社会,自然会增加用人单位对于这一教育形式的偏见,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要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提高其社会认可度,首先需要相关高校改变对这部分教学工作的认识,不能仅仅将其当做是一个高校创收的手段。

2、教学模式单一,内容陈旧

长期以来,因为缺乏对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有效的改革,所以使得它的教学计划长期没有得到改变,即使是现在依然沿着‘照本宣科’的老路在前进。老师单纯的在灌输,学生在课上只能够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其实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实这已经违背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初衷,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也就不奇怪了。再者课程的设置方面,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中很多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以理论性的课程为主,强调的是学生‘记住什么样的内容就能够通过考试’,而不是‘掌握什么样的内容就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学生所使用的教材虽然说是经过修订,但是这样的修改根本没有触及到教材问题的根本。这种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与全日制本科或者专科的教学形成了巨大的差距。想要改变这一问题需要从课程的设置,师资的配置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等多个方面来下功夫。

3、缺乏监管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是监管方面的工作却存在很大的漏洞,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形成一部完备的成人教育法。这就使得相关院校以及培训机构在办学、招生方面的很多问题长期以来都处于一个无法监管的状态之下,学生的权益同样也很难保证。一些学校在招生过程中‘模糊’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概念,使得很多学生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就选择了这条路。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对于这种教育形式失去了信任。此外对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历评估落实的也非常不到位,这使得很多学校存在‘花钱买文凭’的现象。对于办学单位而言,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的后果就是忽视办学质量,再者大环境已是如此,这对于他们自身的办学积极性也是一个挫伤。

二、完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具体措施

1、转变认识,强化监管

当前要完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首先高校领导应该转变对其的认识,将其纳入高校主体的发展规划之中,要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以及专业的特点为其制定出一个长效的发展战略。其次由高校作为平台,向师生以及社会宣传成人教育,改变社会对其的偏见,鼓励相关人士通过这一途径继续深造。办学以及招生的过程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应该把精力放在提升教学质量之上。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工作一定要及时到位,要保证相关高校以及社会组织的办学以及招生是在监管之内的。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单纯‘以罚代管’,要找到问题的根源,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相关教育部门要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评估工作方案,从多方面入手审核相关单位的办学资质,优化现有的教学资源配置,从根本上提高这种教育形式的社会认可度。

2、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

说到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是继续教育的一种形式,因此专业课的设置就尤为重要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真正从社会的需求出发来进行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修改,将其中实践部分内容的比重提高。真正培养出实践型以及技能型的人才。对现有的成人高等教育要制定出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不能单纯的以通过考试为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更长远的发展。改变过去‘照本宣科’的课程模式,在教材有保证的前提下,可以让教学模式向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靠近。借助于多媒体等网络设备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尝试向学生布置一些课题类的作业,鼓励他们发挥过去的经验并且融合当前所学到的知识来完成,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有帮助的。

3、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相比较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实施难度其实更大,在教学对象的管理以及教学质量的保证方面,它非常考验教师的专业素质。所以f完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首先在选拔教师的时候,要对教师的成教能力进行考察,教学管理方面也应该尽量选择有经验的同志来负责这部分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也应该定期组织对于成教老师的培训与考核,不断督促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未来的发展。可以尝试从绩效考核制度方面来激发负责老师的工作热情,让他们能够更积极主动的去迎接工作中的挑战。

总结: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阶段教学形式的一个创新,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了无数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其中有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所以说完善我们的工作,弥补其中的问题是我们接下来要面对的一个工作难点。上文根据笔者的经验对此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改善当前国内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现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周仁理.浅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江苏科技信息,2016,(11):46-48.

[2]俞启定.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5):155-163.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效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对知识的渴求逐步增强,要想获得满足职业需求的技能技术,就要充分依赖于教育资源。事实上,受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的限制,目前单纯的正规教育根本无法满足各行各业的需要,在此情况下,成人高等教育应运而生。然而,各大高等学校就成为了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但是就目前来说,质量严重下降是成人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改革和探索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1成人高等教育工作的现状

(1)教育对象组成复杂,差异较大。全日制的普通高等教育的对象都是经过高考并且在规定的录取分数线上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他们的学习基础水平相当,目的也很一致。而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较为复杂,存在年龄、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学习基础、理解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他们的动力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主要是为了职业发展、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而接受教育。

(2)成人高等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随着成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专职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为了维持生源,只有从其他地方聘请相关专业的老师,这样就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3)成人高等教育对象所处环境不一。全日制的受教育对象基本上目标一致,几乎不会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在校期间一心学习。成人高等教育的接受者多为在职人员,他们的受教育活动必须得到所在单位的允许,学习时间得不到有效保障,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克服各种困难。

2成人高等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不断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目前的现状还是令人担忧,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汇总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更注重办学的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我国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主体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从事成人教育为主的机构,主要包括电大、职大、教育学院等;另一类是普通高等院校兼办的教育机构。这些成人高等学校的开办初衷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与继续教育,为在职人员提供更高学历的教育,以提高其知识水平。但是,目前受社会的一些不良影响,很多成人教育机构已经违背了初衷,他们只注重办学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切向钱看”是他们真实的写照,这些受教育的对象只要交钱就可以学习,入学及毕业都是走过场。成人教育机构具有办学自,他们可以通过给受教育者颁发学历来吸引生源,尤其是对于那些急需学历的人员来说是个极大的诱惑。

(2)办学质量持续下降,令人担忧。近几年来,许多高校都在把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创造收入的场所,办学质量令人担忧。一方面,大多数成人教育的老师缺乏责任感,大部分都是抱着多挣几个课时费的心态,在教学指导等各个方面,都缺乏深入的研究,不愿过多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在课堂上也是照本宣科,蜻蜓点水,讲课时就是将考试内容复述一遍,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另一方面,这些成人受教育者大多数都是在职人员,受各方面的影响,平时的到课率很低,普遍都是抱着“混文凭”的心态而接受成人高等教育。而且学校在管理方面也很松懈,由于害怕管得过严以致于影响以后的招生规模,尽管有严格的考勤管理制度,但是并没有落实到位。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直接导致了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持续下滑。

(3)缺乏健全的教学管理体制。在重视教学质量的普通高等全日制教育体系中,有一套非常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教学管理也是较为正规。但是在成人高等教育中,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来监管教学工作。很多学校在制订成人教育的大纲时,基本上只是复制全日制教学的大纲,他们没有掌握成人教育的实际情况及需求。有的学校甚至为了节约成本,让一位老师兼任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质量自然就得不到保证。高校在很大程度上也忽视了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监管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只做流于形式的检查工作,根本无法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和弊端。甚至有些学校不经过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私设培训点,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过程中往往偷工减料,疏于管理,严重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

(4)国家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较为缺乏。尽管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当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学历层次和继续教育需要、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但是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直没有给予其独立、固定和必要的教育经费投入,同时也没有予以相应的政策支持,这就导致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极大的打击,直接影响了成人教育的培养质量。

3改进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为社会培养各种实用型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继续发展的需要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教育需求,成人高等教育凭借类型多、办学方式灵活、教学方式多样等优势,为成人在各个时期、各个方向的发展提供教育服务,从而使得其教育对象更加广泛。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兼顾社会效益,充分认识成人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断满足社会日益高涨的学习需求。因此,对于学校而言,办学的社会效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帮助受教育者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实用型人才,为各地方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2)不断创新,提高办学质量。在竞争激烈的当下社会,在职人员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来适应社会和工作的需要,这就对高等教育机构有了更高的要求,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生存才是成人教育工作的生命力所在。首先,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要创新。成人教育专业必须根据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设置。成人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学校在设置课程时要充分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因此需要培授课教师灵活采用先进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其次,管理制度要创新。随着成人教育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然而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又增加了成人教育管理的难度,要做到高效、有创造性的管理,关键还在于管理者自身的素质。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应该勇于面对困难,善于开拓创新,努力学习研究和掌握管理规律,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最后,办学模式要创新。要想满足社会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要,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就必须摒弃落后的教学模式,创新办学模式,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开展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打破界限,主动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办学活动,提高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强化教学管理,规范监督体系。首先,学校应该建立督导学习组。为了督促广大教师自觉遵守教学管理的规定,形成规范的监督体系,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各项评判标准,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过程的检查,督促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严格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岗位规章制度,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这就需要建立督导学习体制来落实教学管理岗位的职责,各负其责,适应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教学管理工作者应该制定良好的教育管理体系。一个良好的教育管理体系对提高工作效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作为成人教育的培训基地,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务管理制度,将教育管理与监控工作纳入职能范围之内,将督导和评估作为对成人教育管理与监管的重要手段,在充分了解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情况的基础上,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注释

①张新科.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困境与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9-92.

参考文献

[1]蔡国宏.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武警学院学报,2006.8.

[2]肖福玲.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与对策[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刘松.加强和改进高校成人学生管理工作[J].中国成人教育,2007(6):36.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问题 应对策略 

 

成人高等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必要补充。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迈向学习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成人教育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因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规模在日渐扩大,职业教育的发展如火如荼,成人高等教育夹在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间生存困难。而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自身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生源出现了严重危机,成人高等教育的定位不够明晰,社会信誉度有所下降。因此,成人高等教育要想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进行系统的改革,更新观念,改革创新,增强活力,才能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走出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困境,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下去。本文将从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成人高等教育摆脱困境的策略。 

1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一些基本性矛盾开始制约着成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生源萎缩、学生质量下降。由于普通高校扩招,高考录取率大幅度提高,使得原先不能上普通高校只能就读成人教育的学生,获得了上普通高校学习的机会;而且未被当年高考录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一部分人会复读重考;部分考生为了保险起见,成人高考和普招高考同时报名,被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和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同时录取后,大多放弃成人高等教育,而选择普通高校,导致成人高校报到率比以往降低。高校扩招正好使成人教育失去了这部分生源。当学校为完成招生计划而寻找生源时,其只能把选择的目光降低,从而造成生源质量下降。生源质量下降给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后效应,使得成人教育的难度加大,教育质量下降,学校声誉受到冲击,成人高校学生毕业后竞争力不强,单凭一张成人高等教育的文凭而无实际能力很难敲开用人单位的大门。与此同时成人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管理跟不上,缺乏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致使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无法与普通院校毕业生相抗衡。 

1.2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成人教育应有的特色。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成人高等教育院校仍然没有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设计基本上都由教育部统一进行,而且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教材编写通常由同一批人组成,这使得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版。甚至在招生、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模式等诸多方面还一味向普通高等教育看齐,课程结构单一,知识划分过细。同时,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成人教育在课程设置和内容的选定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内容重理论轻应用,教学组织呆板,教学方法单一,课程体系缺乏综合性和整体性,不能及时反映当代科技发展、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忽视了成人的工作经验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需求,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1.3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目标缺乏可操作性。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仍然没有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得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具有很多独特之处,若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策略与目标,显然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也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特色教育,目标笼统,并且没有具体实施方案与之配套,难于落实到位,更缺乏监督、检查等相应的管理制度,对适应成人学习的特点,充分挖掘成人的潜力及优势,调动成人学员的积极性是非常不利的,这使得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改革进展缓慢,缺乏应有的活力。 

1.4成人高等教育自身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成人高考招生工作处于一种相对混乱的状况,许多师资?办学资质等都未经过严格审查的学校充斥于成人高等教育市场,造成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给考生的报考选择造成困难?成人教育领域秩序比较乱,一些成人教育机构把招生作为一种谋利的手段,只重创收轻管理?重招

生轻教学,不愿意在师资、管理上进行投入,内部管理漏洞百出,导致成人教育质量有所下降,成人高等教育文凭不被认可?企业不认可,学生就业难,也造成了成考含金量和美誉度下降,生源自然成问题,导致成人教育质量有所下降。 

1.5政府责任不明确,办学规范性尚待加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政府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创新办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成本分担机制等。这些措施在短期促进了成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但是,依然存在政府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例如,政府在降低投入力度之后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有效扶持;对成人高校的办学行为的监管;没有在发挥成人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建立起相应的约束机制。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规范性不足,既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提高,也对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1.6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政策缺乏变通性。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管理机制还未从根本上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招生管理机制,招生政策均由国家统一制定,政府干预过于集中,。这就容易造成招生与市场需求脱节,预定的招生计划即与实际招生数出入很大,也无法用市场手段去调节。由于被捆住手脚,成人高校不能成为实际办学主体,没有自主招生权,缺乏办学积极性,容易对政府形成依赖性,不能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招生市场的需求,缺乏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学生的求学需要。 

2成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 

要使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走出发展瓶颈,就要真正理解现代成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开放的意义,成人高等教育必须具备与改革相适应的新观念、新思想,从思想认识上、管理制度上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通过成人高等教育的一系列调整与转型,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推动成人高等教育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1明确政府职能。实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最大限度的公平之关键是要明确政府的责任,政府应当而且必须成为公平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保证者,在政策上倾向那些现代教育技术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学校,限制那些条件差的学校的招生人数,避免刚性招生计划“一刀切”带来的不公平性。在招生机制上,由刚性的招生计划向柔性的招生计划转变,并最终取消刚性原则,放宽学员入学资格,鼓励在职人员边工作边学习,采取“宽进严出”而不是现在函授等的“严进宽出”。同时,建立科学、公平、客观的成人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和评估体系。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不要过多地干预,要把宏观调控的重点从直接调控为主转到经济调控为主上来,把经济调节的重点从具体管理项目、资金转到为投资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上来。认真做好综合协调,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监管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对具体项目和事务的审批,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中长期规划的研究、编制、衔接、平衡和监测评估上面,统筹协调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注重解决关系一些长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成人高等教育计划的编制、招生、教学、毕业、收费、评估等工作,应由举办者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社会需要、发展要求自主地进行。 

2.2明确成人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任务。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国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其中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必须依靠大规模和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把传统成人职业教育转换为全社会成年人的终身教育,把终身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之中。成人教育是由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是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之外,对全体国民的素质进行不断的提高和发展的广泛教育途径,其形式、层次可以多种多样,其内容可以无所不包。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要更突出实用性、针对性、技能性,更注重在岗和转岗技能需求,强调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可采用函授、夜大、脱产、短训、网络、自考和自学等多种学习形式。在我国普通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必须根据自身特点,为成人的学习服务,为成人学习者的需要服务,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方针。传统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必须转变为以成年人为主体的终身教育观念。

2.3加强成人高等教育院校的内部管理体制。要把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学校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理顺办学体制,完善管理机制,设立专门机构统一归口管理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要根据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重点加强对招生、教学、考试、学籍、学历证书发放、收费等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各成人高等学校必须解放思想,在保持原来的管理经验的同时,向普通高等学校学习,并大量借鉴运用国外社会办学的经验。一方面加大内部的革新挖掘,进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师管理、学生管理、人事制度、后勤

服务制度等全方位的改革,特别是改革人事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弘扬优势,取长补短,在现代教育环境下给自己重新定位。一定要进行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切实建设起符合教育发展趋势和自身真实情况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成人高等教育面临转型,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全方位管理,打造成人高等教育的品牌。 

2.4加强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是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确定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重要工作。专业设置要结合职业和岗位的实际需要,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课程设置应从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入手,应本着“专业为技能服务”和“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的原则建立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以够用为标准,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型和技能型,突出能力培养,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要不断地根据社会、职场和学习者的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员能够根据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和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以及自己的社会需要、就业需要、个人发展需要选择课程,重新组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学以致用、学而有用的目的。摒弃陈旧课程观念,建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上,要突破课程结构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的模式,树立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技能的教学观念,设置综合性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反映出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的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2.5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为确保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建立一套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要求,体现成人教育特点,有利于促进高校创建成人高等教育品牌和特色,提高成人教育质量的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检查或评估,要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必须依据一套适用于规范成人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教学管理制度。成人教育学院应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学院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规范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涵盖脱产、夜大、函授、自考等各类办学形式的招生、学籍、课堂教学、考试考核、毕业、学位等诸多方面,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同时,成人高校必须根据教育对象和教育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树立市场意识、社会需求意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定期对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督促其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以质量和特色求得生存和发展。如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有较强分析管理能力的专家教授和教学管理专家担任督导员,确保其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2.6改革成人教育招生制度。加速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过程,促进成人高校招生多元化。打破成人高教“国有政办”的格局,开放成人高教市场,推进多种所有制办学。议放开招生条件具有高中学历或同等学历的人就可以进人成人高校学习,不拘泥于固定的学习年限,对无法坚持学习的学生,允许中途离校,一旦想回校继续学习时,入学时问、学习形式、学习专业、课程安排根据学生意愿自主选择。逐步实行注册入学制度,只要具有前一层次的学历,就可以报名注册参加下一高层次的学习。由考试入学向注册入学转变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行开放性招生,由考试选拔入学制度向注册入学制度转变,是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对于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提高劳动者素质,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 

2.7进行远程教育发展研究。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社会,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对教育的需求、要求明显提高。而传统的教育,从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等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接受教育人群的学习的需要。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应运而生,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的欢迎,尤其受到存在求学障碍的成人学习者的青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以其自身明显的特点和优势,为我国的成人教育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成为成人教育、成人学习的最佳形式。成人高等教育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深入研究自身的目标定位、专业课程规划、网络技术开放和整合、教育教学和考试管理、远程教育政策等内容,结合知识经济信息化、快捷化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传媒技术,以电子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高等教育将实现跨越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不断扩大社会成员接受教育的机会,并成为成人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 

总之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办学观念,准确定位,积极创新,利用成人高等教育具有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特点,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动力。成人高等教育只要吸取以往有益的经验,继续努力实现从注重数量发展到注重质量、效益提高的转变,坚持把改革和创新作为自己寻求机遇、获得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就一定能够建立起一个开放、灵活、高效的成人高等教育体制,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峰,史志胜.知识经济与成人高等教育的创新.继续教育研究.2007,6. 

[2]李燕.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改革思路.中国成人教育.2007,1.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篇9

[关键词]教育成本市场机制教育产品供求结构

引言

没有人可以否认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的深刻变化: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释放。教育也是突飞猛进的发展,因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对它更是颇多关注,尤其高等教育。众所周知,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会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高等教育也不例外。我国一直主动探索与国情相适应的高教体制。但是,国人不得不正视这样的事实:如今高教仍被认为是发展较滞后的领域之一,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教育成本偏高

(一)现状

成本指什么?是指主体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发生的价值消耗。我们将某段时间发生的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归集到某一个对象,便可计算出成本――这是广义的含义。现实中,教育成本构成主要是学生所缴纳的学费以及国家所给予的补贴。

举个例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一个普通学生平均一年的学费是4730元。国家按人头每人投入6300元,因此学校每年培养一个学生的费用应该是1.1万元左右。该校在校学生人数大概为1.6万人,将学费与国家的补贴相加,每年的经费约为1.76亿元(不含住宿费)。然而该校却表示每年的成本开支超过4亿元。如此算来,每生的年培养成本为2.5万元,与所收到生的资金1.1万元相比,明显偏高(见下表)。其他高校也大抵如此。

如此高的成本支出,既不能名正言顺地从学生身上收取,又很难从国家、政府那里要来,如何解决呢?只能靠学校自己。于是某些高校的重点出现了倾斜:不思学历教育的进取,却经营盈利性产业。我们身边就有现成的例子――中国医科大学,沈阳的一所远近闻名的高等学府,更闻名的是它的四所附属医院,其中第一,第二和第四医院还是三级甲等医院。但令我们困惑的是医大却是二本院校。经过查证,得知医大原来是重点,由于学校领导没有把精力放在教学上,而是将人力、物力、财力都用在经营医院上,所以在教学评估中被降为二本。到过医大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医大在校园、教学楼、硬件设备上相当破旧,远比不上沈师等一些二本学校。而与此截然不同的却是医大医院中的仪器设备、治疗环境等都堪称一流,仅住院部的一部电梯就要几十万――最好的进口货。除此之外,医院里有好几个研究点在全国是领先的。直到现在,医大也没有完全转变自己的重心,不知道是不是要等到医大降为专科学校才能引起校长的重视。

经济学告诉我们:应提高学费。但众所周知,中国的高等教育学费之高(相对收入)可谓举世闻名,提高学费无疑会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应:大众普遍认为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不值那么多学费。因为现在已非扩招前的年代,那时大学的文凭可以为我们带来良好的就业、收入,而今连续的扩招已使大学不再是精英教育的象牙塔,毕业后的双向选择,市场机制的引入已使大学的文凭不能给莘莘学子带来预期的收益。但学费这种特殊服务品的价格却具有向下刚性,所以一路攀升至今,令许多家庭感到高山仰止。加之中国的高教是公立的,所以高教的高成本及由此带来的种种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一句话,市场机制的难以引入使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对策

鼓励发展私立教育。一来引入竞争机制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教育环境,从而解决成本偏高的问题;二来可缓解高考入学的压力,普及高等教育。

二、教育产品供求结构失衡

(一)现状

何谓教育产品?就是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类似于企业生产的产品要在市场上看其销售状况一样,高教产品的供给状况也必然由市场需求反映。如今大学生就业表现为滞销与脱销并存。据国家教育部统计,近年全国各高校平均就业率维持在70%左右,也就是说每年还有几十万的大学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但这并不意味高教已出现产能过剩,因为还有大量企业抱怨招不到满意的大学生。一方面有人无岗,另一方面有岗无人。应届毕业生虽然经过大学教育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但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差,个人素质与用人单位所要求的技术技能存在一定差距,造成一种人才结构上的相对过剩。

(二)对策

中国的高教应被清晰地分为两个方向:职业教育导向型和学术教育导向型。前者培养实践能力,后者培养科研、学术能力。基于前者,中国应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不等同现在的专科),为企业培养可独当一面的人才;而后者就着实应该重视基础的学科教育,层层铺垫,为学生考研、考博这类继续深造打好基础,同时努力营造好的学术氛围和条件,杜绝毕业就要就业的浮躁学风,为理论研究提早挖掘人才并认真培养。

三、小结

我国公立高教处于垄断状态,一来使大量的资源被无效率使用,削弱了能使成本最小化的激励机制,不能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出现教育成本偏高的问题;二来垄断使高教处于保护之中,因此教育行业对市场不闻不问,使效率低下,丧失对市场的敏感度,从而出现教育产品供求结构失衡问题。解决对策是鼓励发展私立高教。

参考文献:

[1]董玲,畅斌.高校教育成本分析.中国物价[J].2005,(10):28~311

[2]信息时报.2006―04―06.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篇10

关键词:高等教育;投资;经费;财政投入

中图分类号:G64

高等教育的投资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构成,以及不同来源的经费在教育成本中的比例关系。合理的投资结构是满足高等教育扩张中经费同步增长、质量提高的体制保证。本文笔者将向读者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占我国高等教育主流的公立大学的投资结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现状分析

1.1投资渠道相对狭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日渐高涨,国家改变了由过去单一的政府财政拨款方式,而转变成多渠道的投资方式。这种多渠道的投资方式,除了各级政府拨款以外,还包括收取学杂费、开设校办企业、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办学经费来源。据相关资料统计,从1995年至2004年,自我国实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以来,自筹经费占高等教育全部经费的比例由30%上升至44%。全国1070所高校中,学杂费收入占事业费支出的40%―50%的有800多所,因此,形成了政府财政内预算拨款和学杂费为主的投资体系。同时,除财政拨款和学杂费之外的其他高等教育经费却只占高等教育经费构成的一小部分。如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在2001-2004年分别只有1.4%、1.77%、1.37%和0.96%,同美国公立高等学校5.3%和私立高等学校15.1%的平均水平相比相差甚巨。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表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投资来源多元化体系还不够完善。

1.2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力度不够。

政府财政性拨款虽然仍是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但其比例呈逐年递减趋势,到2004年已经下降到44.73%,比美国三级政府对公立高等学校的拨款比例还要小。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以公立高等学校为主体的,国家对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比例不断下降的事实,学术界的解释有国家财政能力不足论、国家优先支付改革成本论、浪费论等。但是到2004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3491.40亿元,占GDp的比例只为2.79%,与既定发展目标相比仍然相差甚多,距世界平均水平5.2%相距更远。而高等教育总收入则只占三级教育经费总收入的30%左右。可见,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远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水平。同时,政府高教经费的投入,在结构性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国家对“211工程”“、986工程”大学的经费投入逐渐增加,有力地支持了这些高校的发展。有研究指出,2003年我国地方高校数量虽然占全国高校数量的92%,但地方高校所获得的政府教育经费仅是全国普通高校政府教育经费的57%。

1.3科研经费少且学科间不平衡。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主要来自政府支持,然而政府对高校科研经费的计划调拨,主要视高校的综合实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贡献度。一些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其科研经费的收入往往占据政府对高校科研经费总投入的较大比例,甚至成为继国家财政拨款之外的最主要来源。这样就导致了一些文科类高校科研经费收入的比例很小,使得教育经费资源更多地向重点院校重点专业集中,突显出科研经费在分配结构上也存在很大问题。

2.相关解决措施。

2.1拓宽高等教育的投资渠道

如前论述,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投资渠道还相对狭窄,主要是以各级政府的财政性预算拨款和学杂费为主。其他还包括校办企业、社会服务活动和捐赠等,但这些投资渠道给高校带来的收入非常有限,还不能成为支持未来高校发展的强有力支柱。另一方面,高校扩招与政府拨款数量有限的矛盾,学杂费攀升与学生家长负担加大的矛盾相当突出,这就需要我们集思广益,通过挖掘其他更为有效的投资渠道解决以上诸多矛盾。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基金,进行资本市场化运作,以此取得利息或其他收益;还可进行适当的银行借贷,补充临时性的资金不足问题,但是在借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使用该手段,否则会造成负债成本高,一旦资金链断开,便会引起学校的财务危机,影响到学校未来发展;另外,与企事业单位共建或联合办学,这样也能取得这些单位一定的支持。

2.2应稳定和切实提高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

高等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服务社会,这就决定了政府不应把自己的投资责任假手于人,应该加大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使财政性拨款占高等教育总经费的比例提高到合理的水平。另外,政府还应通过行政的、政策的以及法律的手段支持高教的间接性投入(如免税等)。在财政投入总量增加的同时,应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我国高等学校的财务危机与高校自身盲目扩张、浪费巨大不无关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改变政府拨款模式,在高等教育经费预算中提高绩效成分,合理确定评估机制,提高高等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避免巨额浪费,在当前形势下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杨周复,施建军.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处辉,彭荣础.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评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