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十篇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十篇

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2:42

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篇1

一、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感到物理不但是有趣的,而且是有用的。例如学习了蒸发知识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快蒸发?是怎么做的?你们家里是怎样让收割回来的水稻快些干的?说说采用了什么办法?水资源日渐匮乏,我们要节约用水,生活或生产中是如何减少水分的蒸发的?平时洗头后如何使头发更易干?学了电学知识以后,问:电流的大小是有公式计算的,那你帮家里算算你家的导线通以多大的电流?应选择多大的线芯呢?让学生感知物理知识在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中。

二、学好语文和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指数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函数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所以学好数学知识对物理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同理,学生的语文水平对物理的学习影响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又如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40℃和温度升高到40℃含义截然不同。可见让学生学好语文对学习物理有多么重要。

三、重视物理的图形作法和学会认识图形。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及力的示意图、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课标”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另一部分是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而且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四、以观察和实验作切入点,重视观察能力和实验素质的提高。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动手操作实验。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更全面。

五、经常让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的方法,让自主创新走进课堂。

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篇2

一、观察法

我们的学习过程,实质是一种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因此,观察法是首要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蝗虫知识时,如果能结合观察法,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对蝗虫或蝗虫标本进行认真观察,仔细辨认蝗虫头部,找出单眼、复眼、触角和口器等的数量和它们着生位置。辨认蝗虫胸部,找出翅、足、中胸和后胸的气门,辨认蝗虫的腹部,数一数腹部有多少个体节、多少对气门,找出生殖孔的位置等。通过认真观察实物或标本,再次刺激大脑,使知识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二、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生物中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问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我们缺乏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前后关联的名词混淆不清。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因此,在学习中采用比较法,从相关方面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能牢固掌握这些概念和相关知识。

例如,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由于植物这两大生理作用比较复杂抽象,学习起来感到困难。这时可以通过比较法来学习。首先,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式子左边的原料、右边的产物各是什么物质,式子的上下条件是否相同。通过比较,加深了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所需的原料和条件、生成的产物、生理实质等诸方面列表比较,这样看起来直观简洁,一目了然,与分散零乱的知识相比,更有利于记忆。

比较学习法,还能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根据复杂多样的生命特征和生命规律,作出科学推测。例如,通过对始祖鸟、晰蝎和家鸽三者的模型或标本认真观察比较,就会发现始祖鸟的身体被覆羽毛,它具有和鸟翅膀一样的前肢,前肢的末端有指,指的末端有爪,它嘴里有牙齿,但嘴的外形像鸟喙。说明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因此,推断始祖鸟是处于爬行动物与鸟类之问的过渡类型,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插图辅助法

初中生物课本中的插图特别多,尤其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插图更多。这些插图具有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和升华,其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代替。这些插图是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学习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插图来辅助学习,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因此在学习时,应重视对课本插图的应用,特别是在学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时,由于这些内容比较复杂抽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时若结合课本中的插图,边阅读文字,边观察分析文中的插图,就可以把繁杂的文字表达浓缩到直观形象的插图中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利于理解知识,使记忆更牢固。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知识时,最好结合课本中植物细胞模式图来学习。对照模式图,认真找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名称,辨认它们的形状和位置。再从课文中找出各结构名称的功能,抄写到相应结构名称的后面,内容要言简意赅。这样就把几页文字才能表达清楚的内容浓缩到一个结构模式图中来,使知识更直观集中,既有利于记忆,又为今后的复习节省大量的翻书时间。

四、归纳整理法

初中生物知识一般都是分散在各章节之中,学习起来有点散、乱,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我们就应该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化零为整,融会贯通,把相关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这样容易发现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性,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学习植物四大类群时,为了便于学习,我们可用列表方式,把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特征和各类群的代表植物进行归纳总结,使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和代表植物井然有序地展现在眼前。这样学习起来一目了然,心情舒畅,学得轻松,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再如,在学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时,我们也可用列表形式来对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五类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运动方式、生殖方式、运动器官、体温等六方面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条理化,有利于学习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学习生物的方法很多,以上五种是我个人总结出来比较常用并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轻松学好生物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篇3

一、指导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实验的习惯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新编教材中指出“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存在不可代替的作用。”可见,重视物理实验,掌握科学的观察、实验方法是实验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我在平常课堂教学中,以做好演示实验为前提,增强实验的趣味性,为学生做好实验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学气压时,让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茶壶盖上都有一个小眼,这个小眼起什么作用,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多细心观察周围的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及大自然中的物理现象并与课本知识联系,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物理。如学习压强、摩擦后,可以有意识地观察日常生活中人们用针在缝被子时,为什么手上套上顶针箍,并把针在头皮上摩擦,目的是什么,使学生养成爱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材是学习物理的基本依据,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中物理课本文字精炼,语句准确,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完全适合与中学生阅读、理解、探索。

教师在开始上物理课时就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按照新教材编排体系,首先要阅读课前问号和课题,了解问题的提出,明了问题解决的方向;其次阅读小标题、插图和正文,读小标题可以知晓知识框架,插图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补足个别学生孤陋寡闻的现象。新编教材中的插图很多,且许多插图具有漫画特征,形象生动,直观性强,图文并茂,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重视对插图理解,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上的文字叙述认真分析插图中的每一条线段,每一部分图示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问题,表示了什么物理现象和过程。学生会看插图,对掌握物理知识和理解物理概念是很有帮助的,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于理解和记忆。通过对正文的阅读,抓住中心。认真揣摩每一个定义和规律的内容、物理意义,明确公式和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如公式p=pgh适用于液体的内部压强,而计算大气的压强不可以。又如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要使学生掌握这一定律,需要学生认真做好实验想象推理到位,同时应在文字上进行化解,知道物体在什么时候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什么情况下又保持静止状态。这一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一切物体,适用条件又是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从而真正理解掌握这一结论。同时指导学生提问对比联系,如在学习“比热”时,让学生回忆密度、燃烧值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它们在公式、单位等方面的共同特征,揭示它们都是“物质特征”这一本质,从而正确地形成概念。

三、指导学生解题的正确方法及规范解题

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复习、巩固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必须指导学生解题的正确方法。如我在指导学生解答说理题时,要求学生按三步进行:讲道理、摆事实、得结论。如游泳时用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能前进,这是为什么?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讲道理),用手和脚向后划水,水则给人向前的力(摆事实),故人就能前进(得结论)。通过训练,学生就能掌握这一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在电学题目中往往由于电路中接入电流表、电压表而使电路变得较为复杂,但又因为电流表内阻很小,电压表内阻很大。我则指导学生把电流表看成是闭合开关的一段导线,把电压表看成断开的开关,这必将使电路大为简化,看出一个电路的主干。如下面两例中:同时解物理题时要规范、全面,符合要求。如①画光路图时光线一定有传播方向并画实线,法线、虚像用虚线;②问答题叙述要清楚,不能答非所问,词不达意;③计算题要写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公式,代入数据要有单位,最后得出结果。教师在上新课时,除把知识要点和概念讲清楚外,在讲解例题时注意解题的方法和书写格式,对学生的作业严格要求,不能马虎,通过归类讲解、认真分析、规范训练、严格要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四、注重知识的整理和认真订正错误的习惯

复习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重要环节。因此,学完一章后我就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将所学知识按物理学本身的内部结构整理成有机联系的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弄清章节的前后联系及每一部分知识在教材内容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便于融合贯通。最后教师总结示范得出小结,通过写小结不但有助于更加深入、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订正错误又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和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往往容易忽略或不认真检查,这些往往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记忆模糊或不理解教材知识造成的。所以对作业或试卷中出现过错误的地方,必须要学生搞清楚错在何处、错误的原因何在。是对概念、规律理解上的错误,还是对知识记忆有错,或是审题的错、计算的错,或是对所学知识不懂的错,或是粗心大意的错等。找出错误的原因后,采取相应的补教措施,使学生把订正错误的过程作为一次对知识的再学习、再认识的过程,纠正学生这方面的不良习惯,在各种考试中减少失分。

五、研究学生的心理,使学法指导真正落到实处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如求解同一道比较复杂的物理应用题,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往往由于思维敏捷,分析能力强,能较快地从错综复杂的条件中理清思路,抓住主要矛盾,使问题迎刃而解,甚至可以做出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案,并找出最合理、最简便的解法。而智力水平低的学生则大不相同。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要顾“两头”带“中间”,注意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尽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时在指导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及时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改进、完善学习方法,使传授的方法科学、准确,符合认识论的一般规律。

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篇4

一、展示物理趣味

初中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沓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等。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二、以关爱征服厌学

学生只有在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关爱,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课堂教学,师爱要时时存在,才能保障学生学习兴趣的存在。兴趣是学生学习任何一门课的最好老师,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让学生喜欢物理实验,喜欢物理,更要做到让他们喜欢我们,喜欢我们的教学风格。为此,我们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关爱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学生就会喜欢你、靠近你,这样学生对物理就有浓厚的兴趣,努力学习,有困难时会无拘无束地向我们请教,学生就会渐渐进入乐学、好学的境界。

三、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公布,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具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个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四、以生活实例巩固兴趣

初中生学习物理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学了“浮力”后会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里?学了“大气压”后会问:水枪为什么能吸水?学习“重力”后会问:为什么起跳后的我们又会落地?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后问:为什么会有影子的出现呢?等等。因为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物理学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启发了他们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同时也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又巩固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五、课后训练要跟上

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动机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69-01

对于物理学困生而言,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特别是班级中物理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其身心达到充分发展。让物理学困生不畏学、不“掉队”,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展现其自身的活力,真正提高其自我效能。

1.进行富有激励的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必备技能之一,被称为“有效教学的核心”。通过提问,教师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合理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而学生则根据教师的提问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来,积极地寻求答案。而对物理学困生的课堂提问更需要注意提问的节点和方式,在保护其学习自信心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对学困生的提问应该适时启发、循循善诱,努力扫除认识过程中的障碍。如在进行“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时,学生按照电路图连接好仪器后,闭合开关,有几组发现电灯不亮。有学困生马上举手说“老师,电灯怎么不亮啊”,教师故意回答“你们能否自己先找找原因呢”;有一组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一段距离,发现电灯还是不亮,反复检查后显得很焦急,教师及时提问点拨“你们的接法对吗,滑动变阻器的型号观察了吗?”对学困生的提问要有反思余地,并及时进行反馈,在“问题-解决,再问题-再解决”的模式下,扫除思维障碍,调动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

2.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的兴趣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学的概念、规律及公式等都是以客观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新奇的实验会让初中学困生兴趣盎然,充满对知识的渴求和强烈的好奇心。例如,小实验“纸杯烧水”。实验前,由于生活经验的原因,许多学生觉得用纸杯怎么能把水烧开呢?然而实验时看到水烧至沸腾而纸杯未燃烧。学生在惊讶之余,必然想探索其中的奥妙。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又如,让学生实时同步观看“神十”太空实验。太空实验精彩有趣,实验现象常常出乎他们的意料,学困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兴趣不只是停留在被观察物理现象的表面,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实验是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很自然会产生想自己操作的欲望。让学生动手实验,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操作愿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探索知识和规律的兴趣,进而提高学困生的认知兴趣。当学困生对物理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欲望强烈,学习中会感到愉快,从而有利于形成主动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地体验科学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3.利用科学家小故事引导

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到很多丰富的物理学史,教师应该巧妙处理这些内容。对于物理学困生而言,仅仅给他们传授书本物理知识会显得枯燥乏味。他们可能并不是很关心物理规律、原理的具有内容,而对知识背后的科学发现过程倒是很感兴趣,教师可以此为突破口,阐述科学规律发现的来龙去脉,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电磁感应”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奥斯特发现电生磁后,许多科学家猜想,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否生电呢?有一位叫法拉第的科学家经过10年不懈的努力,虽屡屡失败仍痴心不改,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又如,学生初次学习电流、电压时,感觉这些内容很抽象,教师可以结合书本阅读材料“伽伐尼和伏打对电流的探究”讲述伏打电池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电池的起源,使其感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科学发明带给人类的进步和贡献。

物理学上还有很多小故事耐人寻味,非常具有吸引力。如阿基米德受洗澡时水从澡盆中溢出现象的启发,解决了鉴定纯金王冠真伪的难题。牛顿被掉落的苹果砸中脑袋,引起他的深思,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实验,三国时期《曹冲称象》的故事等等。物理小故事的引入能给课堂带来一丝新鲜感,调动学困生的学习注意力,感受物理学通贯古今的魅力。当然,科学家发明家小故事的课堂引入作为正常教学的“调味剂”,教师要掌握好内容、时机,以此调动学困生的学习“胃口”,使他们听后兴趣盎然,回味无穷,产生求知欲望。

总之,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其学习动机的激发离不开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应努力创造积极鼓励、适度批评的学习氛围。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落实好学困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的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必要责任。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篇6

关键词:初中;高中;物理;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7

中学物理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不同的知识体系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依托,任何一个知识点或者学习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在高一物理的教学中,要注意科学、灵活地衔接初、高中两个学习阶段的新旧知识,确保高一学生顺利适应高中物理在知识内容以及教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改变。本文结合笔者对初、高中教材、大纲、学生等的研究,分析初、高中物理衔接方面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初、高中物理衔接存在的问题

1、内容目标的变化

初、高中物理所学的知识类型上都局限于力、热、光、电、运动、功和能等几方面,但是,高中阶段的知识明显比初中阶段的知识信息量大、难度大、要求高,相关概念、定理等也由定性了解延伸到定量计算、推导分析等,强调物理教学的重心由培养学生物理常识和基本应用转向培养学生对物理过程的抽象、还原能力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能,同时,加强了物理与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的联系,特别是加大了对结合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依赖性。

2、教学方法上的变化

初中物理主要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和方法,强调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采取以激趣为主的教学手段,以此来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对知识的教学主要强调对概念的记忆,习题练习也相对简单,题型单一少变化。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点明显增多,大多数的内容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题型灵活多变,教学进度明显加快,单纯靠记忆的方法很难跟上教学进度,也不能完全掌握这一阶段的知识。

3、学习方法的变化

初中物的学习理强调学生的形象思维,记忆能力,要求学生能熟悉物理现象、概念、定理、公式,并运用相关公式来解决基本的物理问题。高中物理的学习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抽象出物理现象中的物理模型,综合运用不同体系的物理概念、定理、公式来解决复杂多变的物理问题。这就要求高一学生养成在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多思考,课后举一反三,多次复习的习惯,才能摆脱初中物理学习习惯,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特点,学好高中物理。

二、初、高中物理衔接的解决办法

虽然初、高中所学习的物理内容基本相同,但是在信息量、难度、要求上有较大区别,所以,要解决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就要做到透彻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熟悉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习惯,运用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

1、透彻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透彻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异同之处,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二者兼顾,游刃有余。教师通过对初、高中物理知识的研究,明确二者的侧重点,在教学中对同一物理概念运用的不同表达方式对学生做解释,使学生在面对相同知识点时既能回顾初中知识,又能在教师的带领下知道新旧知识的区别,接受对初中知识的升华和难度的拔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利用初中知识来推出高中知识,以此衔接初、高中物理知识,帮助学生明确二者的关系,掌握新知识。对于不能用初中知识来推出的部分高中知识,教师要另辟蹊径,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和物理模型,引出新的知识。

2熟悉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习惯

除了对初、高中物理知识的透彻了解,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制订适合的教学计划,教师还应该熟悉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习惯,据此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原有的仅适合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习惯,建立新的适合高中物理学习要求的方法习惯。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善于引导,科学设计,帮助学生尽快找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此外,对于个别对物理存在畏惧心态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心理辅导和单独指导力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尽快适应和融入到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中去。

3、运用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有教法,教无定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所以,如何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于能否帮助高一学生尽快由初中物理的学习思维模式转变为高中物理学习思维模式有着较大的影响。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在大多数知识点上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容易让高一学生在两个思维模式下混淆不清,学习无所适从。所以,在起步阶段,首先要适度降低难度,放慢速度,让学生尽快地了解和熟悉高中物理知识特点,适应学习方式和节奏。其次,因为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利用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等实际操作过程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过程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以此来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自身对高中物理的理解和学习模式。

总之,高中物理知识源于初中物理又在此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高一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既可以借用初中物理知识很快地理解和掌握高中物理知识,有容易在新旧知识交织的情况下混淆知识点。同时,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习惯有较大的区别,如果运用不当,就容易导致学生学习高中知识时力不从心,无所适从。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下功夫认真研究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等,合理安排,科学设计,让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教与学的节奏,学好物理。

参考文献:

[1]徐光杰.对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反思[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9

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数学;学习成绩;相关性

物理与数学是两门紧密联系的学科,数学是学习物理的工具。实践表明,数学极其显著地影响物理学习成绩。这是因为不仅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习,而且初中物理本身就包含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因此,要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研究数学学习成绩对初中生物理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十分有意义的。那么,初中生物理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程度如何?初中物理中包含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呢?本文对此做一个探讨。

一、初中生物理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为了了解初中生物理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笔者选取某初中2015届9个班级共443名学生,以初二和初三共4个学期的期末物理考试分数作为初中生的物理学习成绩,期末数学考试分数作为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研究初中生物理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笔者所选学校为深圳市某公立初中,该校学生大多数是外来务工者子女,其办学质量处于该地区中等水平;学生的两门课考试分数为全区期末统一考试分数,考试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其分数能够代表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所选样本具有代表性。

(一)物理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2015年11月,笔者从该校的教务处以班级为单位,分别统计2015届学生初二上学期、初二下学期、初三上学期和初三下学期共4个学期期末的物理考试分数和数学考试分数,应用SpSS19.0对物理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成绩做相关性分析,其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二)物理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数学学习成绩对物理学习成绩的影响,笔者将从整体,学期和班级三个维度分别对物理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进行分析。

1.从整体上看,物理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成绩之间呈高度相关。由表1可见,36个相关系数的值均位于0.593-0.932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的相关系数有26个,的相关系数有6个,的相关系数有4个,其中的个数占总体的比例为72%,的比例为17%,比例为11%,相关系数所占比例的分布如图1所示。

上述分析说明,物理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成绩呈高度相关,数学学习成绩极大地影响物理学习成绩。这是由于数学是物理学表征和推理的重要工具,为物理问题提供表达语言及精确的计算方法,是论证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数学学习对物理学习有正迁移的作用。

2.由表1可知,按学期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初中生的物理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稍有减小。笔者通过将相关系数转换成等距单位的值,计算值后查找与转换表得到各学期9个班级物理与数学学习成绩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如表2所示。

表2显示各个学期相关系数的平均值稍有减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在初二刚接触物理,此时物理课程主要是涉及两个方面内容,其一是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定性描述,如声现象中声音的传播、光现象中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其二是通过理解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如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利用公式计算或图像等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等,此时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类型的物理问题,使物理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理课程则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情境,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运用物理规律来解决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判断。

在这种情况下,物理教学评价着重在于了解学生是否能理解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并能够应用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视考查学生的物理思维,此时数学知识与方法只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单纯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物理问题容易产生错误,使物理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性有所降低。

3.从班级的角度分析,9个班级4个学期的物理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均大于0.7,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中6班的物理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的平均值最大,为0.890,4班的物理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的平均值最小,为0.715。把9个班级4个学期的相关系数转换成等距单位的值,如表3所示。

计算值后查找与转换表得到9个班级4个学期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如表4所示。

由上述表可见,虽然每个班级在各个学期物理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性有所不同,变化范围大,但从各班相关系数的平均值来看,物理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的值均处于相对稳定的范围,均成显著性的正相关。

二、初中物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由上述统计结论可知,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极大地影响着物理成绩,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作用稍有减小,各个班级具有一定的差异,但从整体上来说,物理与数学学习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教师应该熟悉并掌握初中物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注意把各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即要注意各门学科的横向联系,鼓励学生把一门学科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去,并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1]所以归纳总结初中物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十分有意义的。

徐卫兵将高中物理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2]陈林桥从初中物理解题的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了整理,分别有比例知识解题、几何知识解题、方程知识解题和图像知识解题四个方面。[3]参考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将初中物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归纳如下:

三、教学建议

(一)促进数学学习对物理学习的正迁移

在物理教学中,要促进数学学习对物理学习的正迁移,因为丰富的数学思维始终贯穿在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它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密度应用为例,就能充分展示数学计算方法作为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的重要作用。

例题1:盐水选种是一种实用而又简易的选种方法,要想选出籽粒饱满的种子,需要标准盐水的密度为。为了检验所配制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取500mL样品,称得其质量为505g。请说明所选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应加水还是加盐?()

解析:实际盐水的质量和体积已知,根据密度的公式,可以计算出实际样品盐水的密度,再与标准盐水的密度相比较,大于标准盐水密度加水,小于则加盐。

实际样品盐水的密度:______________,应加盐。

评析:上述的盐水选种问题是生活中一个典型的物理问题,实际盐水是否符合要求,要考虑到它的密度。对实际盐水密度的计算,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突破口。只有计算出实际盐水的密度,并将其和标准盐水的密度进行比较,才能得出,应加盐的结论。可见,数学计算及推理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要促进数学学习对物理学习的正迁移,加强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防止数学知识对物理学习的负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本质

数学对物理学习的影响既有正迁移作用也有负迁移作用。物理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过于强调让学生多做练习,而不重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部分学生过于只注意背定义、记公式、做练习题,忽视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往往会导致数学知识对物理学习的负迁移,使丰富的物理含义被形形的数学符号所淹没。[4]例如,初三电学中电阻的定义式,学生常误认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就数学关系而言,这是正确的。但就物理而言,这是一个认知错误,因为学生忽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物理属性,只与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和长度有关;同理,密度,学生常误认为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体积越大,密度越小;正确的理解应为:在一般情况下,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不同的,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一定的,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无关,这种比值不变性是物质其中一种本质属性的反映,叫作密度。可见,仅仅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来理解物理规律会阻碍学生的物理学习,使数学学习对学生学习物理产生负迁移。因此,数学在初中生物理学习的运用需要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适时的引导,纠正学生的认知错误,帮助学生认识物理本质。

(三)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同一个物理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教师应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下面以电学计算题为例加以说明。

例题2:如图2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两点间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范围在至之间,电压表的示数范围在至之间,则定值电阻的阻值及电源电压分别是多少?

解析:此题重点考察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与运用,可以利用列方程和图像法分别分析这个问题。

(1)列方程法:根据欧姆定律列式有,代入数值即,解得,。

(2)图像法:设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电路中的电流为,由欧姆定律得:,变形为,,作出图像,如图3所示,标出相应的坐标点(1,9)、(2,6),对应图像,纵轴的截距为,图像的斜率为。

评析:该题分别采用了列方程法和图像法两种数学方法来求解电源电压的大小和定值电阻的阻值,使学生的注意力不仅是集中在对问题结果的获得,而且也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物理思维在过程中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本研究对象局限于一所初中2015届学生的期末物理考试和数学考试的分数,统计取样较单一,考试分数能否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试卷的信度效度如何,学生的临场发挥也是制约数据真实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文的目的是对一般情况的试验性研究,所得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93-294.

[2]徐卫兵.高中物理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分类及渗透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10):6-8.

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篇8

关键词:物理教学;初高中;衔接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困惑来自于多方面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学生若能认识到其问题,再加上教师给予指导,问题都可以比较好地解决。

1.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1)初高中教材内容、广度、深度不同。物理学通俗地讲是研究力、热、光、电、原子等现象和原理的学科。初中物理虽有涉及但都只是讲述一些与常见现象有关的物理知识,大多也只是定性表述,而原理、规律以及实验验证涉及较少。而高中物理则是比较全面准确地给出严格定义和规律等,其多是涉及定量计算,知识面拓宽了很多,难度和深度也都加大了。以“力”为例,初中只是给出了“力”的概念,力的图示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高中物理则增加了两个任意夹角的力的合力求法,详细讨论了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还讲解了共点力平衡问题。如此,足以看出高中内容充实了很多。

(2)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不同。初中物理由于知识内容少,涉及概念不多,规律简单,学生通过简单记忆就可以应付考试了。而高中物理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其注重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注重能力和素养的考查,所以学生在平时学习时,也要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的训练。

(3)初高中学生思维方式不同。初中物理涉及概念大都比较具体,概念定义描述比较形象,而高中则涉及得比较抽象。比如,初中只研究匀速直线运动,高中不仅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还有曲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由一维空间到了二维空间。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熟练掌握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科学抽象法。

(4)学生学习目标不同。初中学生学习物理主要是应付较为简单的中考,而高中学生既要面对选拔性的考试――高考,又要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可见高中生学习物理对以后发展影响更大,也更为重要。

(5)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不同。初中阶段,教师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课堂密度小,进度慢,教学重视学生记忆,常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高中不仅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这对学习物理的学生至关重要,故教师还须采用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实验法、探究法等。

2.教师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工作的策略

(1)熟悉初中物理知识,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初高中知识平稳过渡。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要明确初中对该知识的学习程度、学习范围或者是断层点。高中物理教学在上新课时,应先简单回顾初中所学的该知识点,以其作为切入点,便于学生较快进入新知识的教学。比如,在粤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的第六节“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第一,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初中数学中图像的有关知识;第二,要给学生补习斜率的概念,因为初中没有学过斜率。如果提前不做好此类工作,教师在上课时发现问题并仓促应对,势必影响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2)对高中学生的物理教学,应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让学生慢慢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相比,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每一章节都有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把物理基础知识的传授放在首位,使学生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对难点应分步骤讲解,分不同时间段进行讲解,化抽象为形象等手段让学生慢慢掌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度过难点。也要对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控制好度,不宜一下子加大难度,使学生望而却步,一开始对学习物理产生惧怕心理。比如,在讲授摩擦力时,应把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分开讲授,慢慢让学生领会,切不可一言带过,给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

(3)加强学生思想方法训练,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掌握适合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在平时上课及练习作业中,逐渐训练学生严格应用物理定义和物理规律解题的习惯,让学生习惯对所学知识用正确的关系式以及严谨的逻辑推理进行分析,而不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是“凭感觉”得出结论的错误方法。这一点对整个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至关重要。

(4)在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掌握率,让学生在高中依然像初中一样能感受物理课堂的魅力与诱惑。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进行一些学生自主操作的实验,多进行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物理的趣味性,加深印象。对难度较大、较抽象的物理概念要应用物理教具或电子动画,用直观易懂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比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给学生演示真空管中羽毛和金属片的下落实验,还可以用刻度尺来测学生的“反应时间”。诸如此类还有很多,这些在课堂上都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5)改变学生初中阶段不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适合高中物理的学习习惯。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整个高中三年学习物理都有重要影响。首先,培养学生先预习,带着问题上课,并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接着练习巩固,再总结的学习习惯。带着问题上课,听课有了针对性,就可以提高听课效率。这样学生也可以比较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避免知识盲点,符合学习规律。其次,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现在学生所做的题目都能很方便地找到答案,但我们要求学生不能边看答案边做题,应该在限定的时间内独立自主完成,然后再核对答案。对自己遇到的一些暂时不理解的物理问题,可以慢慢思考、慢慢消化,这样对物理思维的提高很有帮助。再次,在物理学习中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强调理解应用举一反三,反对“题海战”。最后,培养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

(6)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求知欲望。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自主实验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中,穿插物理科学家求学历程、科学故事和生活趣事等,物理学家在探索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时,他们所运用的巧妙的思想方法,他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他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等等,对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都大有裨益。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美,体会物理从力与运动关系到牛顿三大定律、开普勒三大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然后到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感受物理学“大厦”的宏伟与美丽。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利用好这些,对过渡期的高中生都很有帮助。

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有相的指导策略,也需要有对学生长期跟踪指导的毅力,若能做好各方面工作,作为教师一定能大大提升自己培养的学生水平,也一定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李世忠.新课标走进高中・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篇9

【摘要】高中物理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推理性和抽象性,许多高中生一谈到物理就“头大”,成为了他们学习路上的一头拦路虎。而对于高一新生来讲,物理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所以,如何提高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性,让高一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成为了所有高中物理教师的一个难题。对此,本文以初中教学为视角,从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初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对于初中生来讲,物理是一门相对简单的学科,但对于高一新生来讲,物理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尤其是对那些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很快便感觉力不从心,丧失了最初的学习热情,严重挫败了他们的积极性。许多高中生因为物理成绩提不上去而被迫选择学习文科,造成了许多人终生遗憾。因此,探讨提高初高中物理衔接性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直观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兴趣无疑是最有效的驱动力。要想让学生顺利由初中物理过渡到高中物理,最重要的就是激发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做实验,调动他们的实验操作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课下单独或小组形式完成课后习题中的“小实验”任务,水平低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水平高的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改装和实验优化,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并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进行“惯性”讲解时,笔者用生鸡蛋进行惯性演示实验,当笔者将水杯上的硬纸片快速弹出时,学生们都揪着一颗心害怕鸡蛋随纸片一起飞出去,但结果却令他们大吃一惊,那就是鸡蛋完好无损地落在了水杯中。这样一来,新现象与已有的认知经验便产生了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有效提高了物理学习效率。此时,笔者在学生们情绪高涨的状态下,通过深入分析问题,启发思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进而产生持续性的认知兴趣,并最终将这种兴趣内化为志趣,为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二、把握好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对比研究初高中教材特点,把握好两者的知识衔接点。初中物理内容主要涉及了热、力、光、电和原五大科学知识点,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也涉及了这五大知识点。可以说,高中物理作为初中物理的延续与拓展,两者之间的知识衔接点是非常多的。

例如,初中的“力和运动”就是初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大衔接点,高中物理对该知识点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出现了弹力、牛顿第二定律、超重、失重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力学知识。还有,初中物理“功与能”也是初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大知识衔接点。高中物理也对该知识点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出现了动能定理、守恒定律、动量、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等动量学知识。

知识点的补充与完善,使得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可以更加精准地解释和分析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通过对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的全面把握,初中教师要明确许多初中物理概念是不严谨的,有些是错误的,所以要避免出现照本宣科,在不加以研究的基础上便认为教材上的都是对的,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出现偏差,不利于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渗透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教师讲得全面,归纳得系统,学生学起来自然容易得多。但在高中学习中,知识点多,但学时短,典型题开放性强,教师因课时原因而无法进行全面讲解。这就要求学生灵活掌握相关物理解题与学习方法,并强化问题意识,培养物理思维。据调查显示,感觉初中物理学习方法不适用,想要改进但又无从下手的学生大约有六成,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高中物理学习效率。

可以说,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渗透各种物理学习方法,为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创造良好条件。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指导非常关键,由于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但仅仅靠课堂渗透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开设物理学习方法指导课,让学生充分掌握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整体法、极限法、对称法和图像法等,适合于不同类型题的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让物理水平高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经验和心得,如此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系统,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物理学习方法与经验,为初高中物理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顺利过渡,教师要从直观性教学激发初中生兴趣、把握好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和加强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渗透三方面入手,探寻出一条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的绿色通道,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四军.建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J].河南科技.2014(01)

[2]高亚飞.对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物理衔接策略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

[3]张宏齐.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脱节”原因与“衔接”策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4]甄会友.谈谈初高中物理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子(中旬).2014(03)

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教育;学习方法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中学教育实业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对初中同学们的物理学习压力压在不断增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随之变得更加灵活。但是新课标教育虽然已实行多年,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没有相应的优化,其学习方式依然比较传统、死板。因此,浅要讨论几种初中物理学习必会的方法,使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方法灵活多变,更快更好地解决物理难题显得势在必行。

二、现阶段初中物理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方法,概念、原理理解混淆不清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力学、电磁学两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对概念和原理清晰掌握。有的甚至没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这些基本的概念,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相关定理也相互混淆。在电磁学学习中,有些学生懒于思考、动手,不认真画电路图,之后反映电磁学难,不深入的理解、主动学习。多日之后,便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不善于归纳、总结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只是一味地死板的学习,做完一道题,正确的就不管了,错误的看一眼也不去细细思考,他们不善于思考、总结、归纳自己的错误,不善于将不同的题型进行归纳分类,更不善于归纳整理自己存在缺陷的学习方法,这样很大程度阻碍了他们物理的学习发展。

(三)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社会的需要,新课标下的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应有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但有些学生并不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思进取,不善于开发自己的思维,他们墨守成规,并不会亲自研讨,只等教师来讲解,并不愿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快乐的喜悦,不注重培养自身创新能力。

三、初中物理学习常用的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1.定义: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物理学习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一些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要性:控制变量法是在学习初中物理过程中的一个必会中重要方法,其在物理学习中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作用这个方法,可以巧妙的探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理想倾斜试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等很多问题。

3.应用实例:在探究位移与速度、时间的关系时,s=vt这个公式可以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我们可以让一辆小汽车在路上匀速行驶,先控制时间不变,以4m/s的速度行驶3秒,记下位移12m;接着以10m/s的速度行驶3秒,记下位移30m,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的时间里,速度增长了几倍位移就跟着增长几倍,因此位移与速度成正比。再用同样的方式探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二)转换法

1.定义: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2.重要性:掌握转换法及其应用,有助于体会物理等效思想的内涵,有助于提高考生的科学素养,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终身的学习、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3.应用实例:例如我们通过马德保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利用雾的出现通过转换思想可以得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结论,利用指南针的南北指向可以得出地球存在磁场等。

(三)画图法

1.定义:画图法即作图法,是指在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画图的方式揭示事物的现象,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帮助的方法。

2.重要性:画图法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变的具体化、简明化,使学生们更轻易地接收、理解所学的知识;画图法在学生处理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具体化、变得一目了然,使学生们的做题效率,做题准确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方法对于初中物理学习来说,是一种具有极大帮助的方法。

3.应用实例:在学习受力物体运动的时候,我们应经常采用画图的方法,现对一个受力物体或一个受力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分析结束之后,就能很好地掌握这道题的关键所在,也就可以清晰的解答出答案。

(四)类比法

1.定义:类比法是类比推理方法的简称,指通两个对象在某些关系或者属性上相似性而推出在另一关系或属性上可能具有相似性的推理方式。

2.重要性:学生们在学习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新问题时,由于新知识、新问题的抽象化,不易理解。但是通过类比法,学生可以很轻易地将新的知识或问题与自己所熟悉的另一种事物或问题进行类比,找到他们的共通之处,建立起一个新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新问题的解答。类比法是解决初中物理乃至整个理科问题时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3.应用实例:例如学生在学习电流的时候,可以通过将电流类比为具有一定的规律运用的人流、车流等;再例如这道题:一个质量m的小虫在一个漂浮在水中的质量m的树枝上爬行,阻力不计,小虫直线爬行距离H后,虫和树枝相对水面移动的距离。学生们在解决这道题时,应该很轻易地将这道题通过类比法归类为人船模型,这样便能很好的解答。总之,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应该善于总结归类,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地解决物理难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作者:张跃龙单位:河北省卢龙县潘庄镇中学

参考文献:

[1]潘益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研究与建议[J].科学咨询,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