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十篇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十篇

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1:40

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篇1

关键词职业院校信息化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5.10.032

waysandmethodsofimprovingtheinformationalized

teachingabilityofteachersinVocationalColleges

SUnBuxian[1],YanGFengtao[2]

([1]JiangsuHuai'antechnicianCollege,Huai'an,Jiangsu223001;

[2]Huai'anVocational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Huai'an,Jiangsu223001)

abstractasisknowntoall,China'svocationaleducationinformatizationhasbecometheweaklinkinthewholeeducationalinformationization.theeffectivewaytoimprovetheinformationalizedteachingabilityofteachersinvocationalcollegesisthekeypointtoimprovetheoveralllevelofvocationaleducation.tothisend,itistofindwaysandmethodsofimprovingtheteachingabilityofvocationalcollegeteachersatdifferentlevelsfromthemacroandmicrolevels.

Keywordsvocationalcolleges;informationtechnology;informationalizedteachingability

0引言

如今,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因为信息化的渗透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其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

为此,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投入。近两年,各职业院校也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但是大部分院校都由于老师信息化水平欠缺而使得这些信息化资源闲置,成为摆设。加之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导致好多信息设备还没有使用便已被淘汰,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为了有效提升淮安地区职业院校老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我们以淮安地区为试点范围,从2015年3月份开始对淮安地区的职业院校进行了题为“淮安地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我们提出了有效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特点分析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同于传统的电化教育,它泛指以信息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教学形态,是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在教育教学中的能力,它包括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能力。在教育部2004年12月25日正式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包含的内容有所描述,概括如下: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能力主要是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2制约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因素分析

为了能找到有效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方式进行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现状的调查。本次共发放了330份调查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18份,回收率达到96.36%。问卷主要从被调查老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理解情况、被调查学校的信息化资源及其使用情况、被调查老师对信息化软件的使用和信息化资源的获取方面的能力情况以及提升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1)年轻教师比例偏少。通过对各学校老师的年龄结构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集中在35到50岁之间,通过统计得出:被调查对象中35到50岁之间的老师达到61.6%,其次是35周岁以下的年轻老师,占12.1%,50岁以上的老师占26.3%。从年龄比例来看,35周岁以下的年轻老师比例不高。

(2)一线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够,目的不明。在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时,我们以“教师的岗位”为自变量,“您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理解”为因变量,进行了交叉分析。

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理解,从图1中我们发现,一线老师中有7.86%的老师认为就是上网进行教学资料查找的能力,有25.79%的老师认为是对计算机教学软件的熟练程度,有51.89%的老师认为是课堂上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只有14.47%的老师认为是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相融合的能力,其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而从调研的结果看行政管理人员有82.39%的老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相融合的能力,其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

另外,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职业院校的一线老师对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的目的不明确,甚至有些是错误的。如图2所示,只有19.5%的老师认为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有39.31%的教师认为是为了自己的教学方便。另外有27.99%的老师认为主观上不想使用,主要就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常规检查。

图2“借助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的原因”的调查结果

(3)各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硬件设备投入不少,但是有效利用率底,更新慢,不能与时俱进。在调研的学校中,所有的学校都给每个教室配备了电脑、投影仪或数字电视等多媒体播放设备,每位教师也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每个学校都建有校园网、oa办公系统。但是,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的学校不多。从部分学校的设备使用记录表中能看出,有些设备使用率还不足20%。就是在这不足20%的使用机会中,使用最多的也就是用来播放多媒体课件。

另外,在调研的学校中除了两所高职院校具有录播教室以外,其他学校均没有录播教室。有录播教室的院校,其录播教室的使用率也比较低。在“贵校是否有过对名师或者示范课进行录像并共享”的问卷调查时,有48.43%的老师选择了“据我所知,从来都没有过录像”,有32.08%的老师选择了“偶尔有过,主要作为存档资料供上级检查”,有10.96%的老师选择了“有过录像,但是录像效果太差,没人愿意去观看”,只有8.81%的老师选择了“经常录像,并将录像结果供大家学习交流”。

(4)教师在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软件方面的能力不足,获取网络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也很缺乏。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一线教师中能熟练使用“authorware课件制作”软件进行交互式课件制作的老师只有16.04%,掌握“绘声绘影”视频编辑软件的老师仅仅占22.33%。

从图3中,我们能看出仍有5.03%的老师表示不能独立完成任何课件,能制作既有交互性又有智能性课件的老师只有2.52%,能制作“有交互性但无智能性”课件的老师只占21.70%。

图3“您能独立完成的多媒体课件类型”的调查结果

在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方面的能力也非常缺乏。在“包括优秀微课在内的很多教学资源在网上都有专门的网站供大家下载、学习,您是否经常下载、学习这些教学资源?”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有35.53%的老师选择了“不知道网址,无法下载。”

(5)一线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动力不足,缺乏主动性。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大部分老师都是从网上下载一些简单的ppt课件来应付学校检查或者方便自己的教学。在“您上课所使用的课件来源是什么”的调查中,有39.62%的老师选择了“从网络上下载”,有43.4%的老师选择了“随教材所赠送”,只有6.6%的老师选择了“根据课程需要自己制作”,另外还有10.38%的老师选择了“上课不需要课件”。

(6)各类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效果不明显,教师参加这类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目前提供给各院校老师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机会很多。但是,在“是否愿意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的问题调查时,75.26%的老师称主观上不太愿意参加培训。

3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3.1加强对信息素养较高的年轻教师的引进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受信息技术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上都应该进行一定的变革以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这些正是中老年教师的弱项,他们平时教学认真负责,但是不太喜欢变革,或者说不愿意去尝试新事物。年轻教师更容易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所以说信息时代本身就是年轻人的时代。加强对信息素养较高的年轻教师的引进,给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注入新的信息化血液。一方面可以提高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交流学习的机会,能迅速提升中老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从而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信息化教学能力。

3.2提高认识,端正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态度

目前,职业院校的一线老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严重不够,提高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认识,端正信息化教学态度,能从根本上保证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开设信息化教学示范课,提高老师对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认识。先是鼓励有能力的老师开设信息化教学示范课,让其他老师观摩学习。逐渐扩大老师范围,保证每位老师都有机会开设信息化教学示范课。并鼓励老师把示范课教学方法带入自己的课堂。逐步让每位老师做到每堂课都能上出信息化示范课的效果。

(2)开办信息化教学相关知识专家讲座,端正其信息化教学的态度。要把其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每学期至少开设一到两次这类讲座,让教师系统地学习信息化教学相关宏观知识,认识其重要性,知道信息化教学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能起到什么效果。

3.3加大新设备的投入,保证旧设备的使用率,同时要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应用能力

各职业院校要迅速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规定老师在课堂上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对信息化教学设备使用情况要及时通报,对于使用不当或使用不到位的要予以批评惩罚,对使用较好的要给与一定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同时,还要加大新设备的投入,提升教师对各种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应用能力。保证设备和教师的运用能力都能与时俱进。

3.4通过培训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软硬件的应用能力,加强培训的管理,提升培训效果

首先,要组织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软硬件的应用能力方面的各种培训,以期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软硬件的应用能力。针对这样培训,国家、省、市以及各学校都要制定近几年的培训计划纳入各自的五年规划中去,对于各级别培训都要精心设计,培训侧重点上要有所不同。

其次,要加强培训的管理,保证培训效果。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在制定国家、省、市、校这种多层次的培训模式中,要做到越靠上参与的教师就越少,并且开课时间要越长点。这样保证越往上,教师参加的积极性就越高,无形中提升了更高层次培训的效果。

(2)针对老师的培训,要求必须是逐层培训,也就是说参加过校级培训的老师方可参加市级培训,参加过市级培训的老师方可参加省级培训,以此类推。这样才能保证培训知识的衔接和稳定,提升老师参加高层培训的质量。

(3)各学校针对老师的培训效果要制定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来调节老师的参培积极性,提升培训效果。比如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达到效果的培训可以折算一定的学时来提升老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4)加强培训过程中的管理,严格培训过程中的考勤和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通过官方途径汇总给各学校,由各学校通过自己的绩效考核制度对老师的培训态度进行约束。在各级培训中还要建立培训监督管理小组对培训组织部门的培训效果进行监督管理。培训结束后,还要对培训效果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培训效果方能发放培训合格证书。

(5)加强培训后的跟踪管理。培训结束后,各学校还要针对老师是否将培训效果运用到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监督。要求老师学以致用,达到培训的预期目的。

3.5制定各种奖惩激励制度,激发老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主动性

各学校要尽快改进现有绩效考核制度,制定有关“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方面的奖惩激励制度。对于主动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的老师要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而对于通过培训仍不能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老师给予一定的物质惩罚。奖励优秀,惩罚落后,做到奖惩分明,调动所有老师主动实施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3.6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信息化教学比赛,以赛促教

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上的作用应该说是非常大的。教师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信息化教学相关的软硬件知识的理解。比赛的过程也是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所以,要鼓励教师多参加各级各类的信息化教学大赛。对于获奖的老师,回来后要将其作为校内或市内示范课的形式组织其他老师观摩、学习,以达到带动全体的效果。

4小结

当然,要在短期内迅速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求国家、学校和老师自身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不断探索。目前,国家也经开始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从2010年起,教育部举办全国中职信息化教学大赛,设多媒体教学软件、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实训教学三个比赛项目来推动职业院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专家学者们也在国家政策的大方针下努力探索符合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我相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探索下,我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肯定能得到迅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矗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

[2]潘炳超.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4.

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篇2

在商务英语专业化师资培养中,一种途径是从现有经贸类教师中筛选优秀师资培养而成,另一个途径是从外语类教师中筛选优秀师资培养而成[4]。由于商务英语对语言能力的要求较高,商务英语主要还是以语言能力培养为目的,因此第二种途径成为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力量培养的主要途径,即主要从外语类教师中筛选优秀师资加以培养。因此,以语言类教师为基础的商务英语专业化师资培养非常必要。加强培养的方式现在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鼓励教师参加经贸类学历教育

目前校商务英语教师主要是取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专业以语言类和文学类为主,缺乏商务和经贸等专业知识背景。承担商务英语专业教学,需要系统地学习商务和经贸类专业知识,为了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接受商务和经贸类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历教育是较好的途径。目前国家规定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基本上不可以再就读硕士学位,这虽然对商务英语教育的师资培养不利,但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只能就读商务和经贸类专业的博士学位,这对相关教师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但还是可以实现的。对高校和国家来说,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为商务英语教育的教师多提供就读商务和经贸类专业博士学位的支持,无论是政策还是经费上,都尽可能提供支持,这是我国快速提升商务英语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不可轻心。而且要鼓励商务英语教师尽可能就读商务类和经贸类专业水平较高的博士点就读,快速提升专业水准。

(二)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基础,利用本校的教学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培训教师,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方式主要有:优秀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举办短期培训班;校际之间的观摩与交流;反思性教学;课题带动法;组织教师研究教材;远程教育等[5]。有些高校本校就有较强的商务和经贸的教学资源,商务英语专业的主管单位可以组织年轻教师旁听这些商务和经贸类课程,让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掌握商务和经贸类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学习相关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甚至可以组织去外校学习商务和经贸类课程。及时组织教师举行教学研讨会,加强专业教学室的组织功能,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还可以设立相关的研究基金,鼓励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系统地了解和分析商务和经贸课的应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讲授方法。可组织有一定商务和经贸知识的教师编写商务英语教材,通过编写教材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可购置国内外相关的网络课程,组织网络学习,提高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外派国外学习

外派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去国外学习商务和经贸类学科知识以及教学方法和理念,是近年来国家和各高校非常重视的工作。国家设有专门的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外派国外学习的相关政策,在经费基本保证了国家全额资助,外派学习期间国家留学基金提供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及规定留学期间的奖学金和生活费[6]。这对商务英语教师的培养是个很好的机遇。各高校要紧紧抓住这样的好机遇,多派商务英语教师外派国外学习。商务英语除了要培养教师地道的语言能力外,更要掌握最新的国外商务和经贸等专业知识,更要了解国内外的文化差异,外派国外学习可以实地学习到国外相关专业的最新教材和最新教授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切身体会到国外的文化,了解国外社会尤其是商界与国内的差异。

二、商务英语专业化师资培养应以外派国外学习为主

(一)外派国外学习是商务英语教师培养的最佳途径

商务英语教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掌握国外的商贸政策、法规以及专业知识等,还要了解国外的文化。在国内,无论是商务科学还是经贸科学等都与国外有着一定的差距,对国外文化的了解,如果仅凭国内的课堂讲授和实践,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设身处地地在国外的现实环境中细细体会,才会真正了解国外的文化,了解国内外文化和礼仪方面的不同,才能掌握商务礼节[7]。因此,外派商务英语教师国外学习,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商务和经贸等专业知识外,还要鼓励教师深入了解国外文化和风俗习惯、社交礼仪等,掌握相关知识,提升个人的国际商务综合素质,成为有一定国际水准的商务英语教师,从而提升国内商务英语的教学水平。外派国外学习是商务英语教师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外派国外学习的方式

1.鼓励商务英语教师去国外就读商务类博士学位。前面讲到,鼓励现有的商务英语教师就读商务和经贸类博士学位,是快速提升商务英语教师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可行的条件下,外派商务英语教师去国外就读商务和经贸类博士学位,则是最佳的选择。这虽然对教师本人和学校甚至国家来说,都有不小的挑战,教师本人要做好专业上的充分准备,要有信心学成归来,学校和国家要从经费上做好相应的预算和投入。虽然会让教师本人付出更多的个人努力,学校和国家要付出更多的经费。但从效果上来说,从国外直接获得商务和经贸类专业的博士学位,可以系统地学习国外最先进的商务科学理论和实务,了解国外的文化,系统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2.外派商务英语教师去国外做访问学者。我国非常重视外派访问学者的工作,这对于提升我国高校的师资水平起了很大作用。访问学者一般通过科研项目合作或公派出国,在国外高校或科研机构通过科研项目合作或学习提升个人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知识。公派访问学者所获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可以学习到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动态、新进展,教育规律研究成果和先进教育管理经验。对于商务英语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外派国外做访问学者的形式,在相关高校学习商务和经贸类的相关课程,参与相关实践活动,提升个人的商务知识和教学水平[8]。由于时间短,教学内容可自由选择,学习很有针对性,因此这种形式很受国内许多高校的欢迎,通过半年或一年的访问学者活动,可以快速提升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准。3.外派商务英语教师参加国际商务和经贸活动。外派商务英语教师参加国际商务和经贸活动,是通过实践提升商务英语教师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与国内外商务人士的接触,可以让商务英语教师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到商务人士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尤其是个人的特殊能力,如亲和力、组织力和洽谈能力等[9]。

(三)从国际商务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外派商务英语教师国外学习的力度

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篇3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高中音乐教学;创新途径分析

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方向确定,主要依据包括新时代背景下对于高中音乐教学的具体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创新高中音乐教学的必要性,以及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这些信息精确化创新途径。高中音乐教学逐渐往专业化、理论化方向发展,逐渐将高中音乐课程视为重点课程,这既影响其它课程的教学进展,同时改变高中音乐教学的意义以及教学的目标,学生对于高中音乐课程的兴趣降低,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处于逐步下滑状态,对于高中整体教学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高中教学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为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

1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创新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创新是必要进展的,主要原因就是高中音乐教学现状较为不理想,高中音乐教学逐渐形式化,教学的流程以及教学的内容固定化,教学的重点不突出,以及存在其它主要课程随意占据音乐教学时间的情况,导致高中音乐教学逐渐成为弹唱课程,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既不能够学到专业的音乐知识,同时无法体会到音乐的氛围以及受音乐的熏陶,无法提升自我的艺术素质,无法培养音乐欣赏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以及对于学生释放压力较为不利,对于教学的紧张氛围缓解也较为不利,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探究,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

1.1新时代背景下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具体要求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具体要求主要表现为,新时代要求学生全面化发展,提倡学生特长培养,提倡学生兴趣培养,以及提倡学生自由发展,个性化发展,新时代背景下要求高中音乐教学发挥缓和学生紧张情绪作用,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培养学生的鉴赏欣赏能力,调节高中快节奏的教学步e,实现高中音乐的整体发展。

1.2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的必要性体现为高中音乐教学现状较为不理想,高中音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性质偏差化,高中音乐教学的整体性无法体现,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以及高中音乐教学的作用无法发挥,这对于高中整体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改进高中音乐教学,高中音乐教学创新主要原因就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适合现今的教学需求,需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实现高中音乐进一步发展,突破性发挥发展,高中音乐在该环境中能够实际的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实际的促进学生的整体素养提升,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以及对学生的性情培养都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这对于学生的今后发展较为有利。

2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存在较大的问题,影响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采取的主要控制改进方式,就是对高中音乐现状分析,提炼关键因素。

2.1高中音乐教学不受重视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发展较为缓慢,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中音乐教学不受重视,具体体现为高中音乐在高中课程中属性为辅课程,所占据的比例较少,校方以及教师对此的作用以及对此的教学重要性没有正面的认识,认为可有可无,最为重要的作用为缓解课程的紧张度,放松学生的心情,因此,在高中教学中音乐教学课时减少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情况,音乐教学在重要考试时被停止也是一种常态,该种状态直接导致学生对此产生轻视情绪,音乐教学的发展受到阻碍,音乐教学创新途径研究无法进展,高中音乐教学不受重视还体现为高中音乐考核结果无分数显示,并且不记录在任何考试排名之中,高中学校对待高中音乐教学的主要态度为重在参与,高中音乐的不规则教学进展以及高中音乐占据的比重过轻,直接导致高中音乐教学的效果无法体现,学生在高中音乐教学课堂上过度放松,高中音乐课堂嘈杂以及高中音乐课堂成为“师生交流平台”也是是有发生的,高中音乐课堂的性质以及目的逐渐偏离化。

2.2高中音乐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高中音乐教学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导致高中音乐教学迟迟无法得到发展的一大因素,师资力量缺乏的主要原因就是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音乐教师对于音乐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完整,不全面,对于音乐的理解只浮于表面,重点掌握的领域为基础性的音符、曲谱、节奏教学,完全无法实现音乐熏陶,并且高中音乐教师所掌握的教学流程较为固定,所应用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在教学过程中延用教师弹唱,学生跟唱的教学模式,并且还存在教师弹奏不连贯的情况,学生跟唱不用心,高中音乐教学的氛围沉闷化,高中音乐教学无法起到调节作用,以及无法起到缓和压力作用,无法成为有效的缓冲剂,高中音乐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对于高中音乐教学所造成的主要影响为,高中音乐教学质量低下,学生音乐素养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缓慢,学生对于音乐的了解以及对于音乐的兴趣无法提升。

2.3高中音乐教学形式化

高中音乐教学形式化,即高中音乐教学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学内容固定,按照教材进行,选择主要的弹唱曲目,经典的弹唱曲目,教师在教学前,一般不制作相应的课件,不进行教学内容的预习,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摸索,音乐知识的讲解以及音乐尝试的讲解极为零散,不成体系,缺乏计划性,导致学生无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学习音乐造成较大的负担以及较大的影响,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极为有限,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专业性的音乐知识以及有价值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音乐内容教授较少,高中音乐教学逐渐成为一种任务,以完成为主要前提,高中音乐教学的最后成果不在高中音乐教学的考虑范围之内,高中音乐教学逐渐成为一种形式,成为一种摆设,这对于实现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全面性发展的目标较为不利。

2.4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的存在问题

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的存在的具体问题为,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固定单一,即教师讲解弹奏曲目,学生跟唱,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新时代背景下教学要求相违背,高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逐渐往学生掌握一首曲目的唱法、旋律,能够跟随伴奏演唱或者清唱,对于学生音乐方面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对于音乐方面的技巧了解处于一片空白状态,这于对音乐有极大兴趣以及有音乐潜力的学生而言是极为不利的,直接导致学生无法走上音乐道路,掩盖了学生的音乐梦想以及埋没了学生的音乐天赋,导致学生的发展无法实现个性化,以及特长化。

3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分析

3.1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途径之一教学内容丰富

根据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教学形式化问题,提出的创新途径手段为丰富教学内容,具体操作为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全部内容进行剖析,划分重点,确定教学进程、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安排,在此基础上,增加额外的音乐知识,包括音乐故事,音乐,与经典音乐相关的流行乐曲,增加学生主动参与,听取弹奏,分辨节奏以及分辨旋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教师需要把握专业性知识与娱乐性教学的比例,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既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音乐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能够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具体操作就是在专业知识大致讲解之后,添加相关的课外知识以及趣味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巩固学生的基础性音乐知识,之后在采取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练习,这不仅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乐感,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实现学生全程参与,实际的促进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质量的稳定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在该环境下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新时代背景下对高中音乐教学要求相符合。

3.2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途径之二教学方式丰富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途径之二就是教学方式丰富,主要针对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存在问题,具体操作为基于实际基础,即教师掌握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音乐学习状况以及音乐学习方式,同时对学生在音乐方面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掌控,将这些信息进行总结,进行分析,确定高中音乐教学方法提出的方向以及提出的重点,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联系化,即教师在教授新音乐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联想联系之前学过的音乐知识,实现音乐知识基础巩固,音乐知识体系化,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以及轻松化音乐学习,学生在具备坚实音乐基础的前提下,能够更为深入以及更为透彻的欣赏感受乐曲,学生的音乐整体素养得到逐步的提升;教学趣味化,即教师引入音乐游戏,引入音乐课外知识以及引入音乐传说,音乐背景,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再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性的引入新知识,新旋律,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自我搜索资料,来完善音乐学习。

3.3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途径之三教学互动化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途径之三就是教学互动化,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占据辅助地位以及辅助作用,这与新时代背景下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相符合,具体操作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以及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参与钢琴弹奏,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体会和掌握节奏以及掌握曲谱,随机挑选学生,让其自我练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该学生进行教学,进行弹奏领唱,另外挑选学生,让学生搜寻该音乐曲谱的资料,进行详细的剖析整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进行点评,教师进行点评,教师进行引导、指导,最后进行评分,在全部学生讲解弹奏完成之后,进行分数排名,以此作为高中音乐成绩的重点判断依据之一,学生在该过程中,能够向教师询问,能够与同学共同合作,共同探讨,能够实际的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了解对于音乐知识的深入掌握,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质量能够在该环境下得到发展。

3.4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途径之四师资力量培养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师资力量薄弱,改变这一局面的主要创新途径就是对教师进行培养,培养的主要内容就是音乐的背景知识,音乐的深入知识,以及音乐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音乐教学的方式,音乐教学的发展,音乐教学的前景,同时增加实践的培训,进行教师的教学实践培训,进行教师的教学听讲,教学评分以及教师的教学点评,这直接影响教师是否直接进入教学阶段,在培训过程中要求教师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进一步推动教师与w生之间的交流,在确定高中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达到预期水平之后,高中音乐教学的程度以及高中音乐教学的进展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达到较高的水平,高中音乐教学能够实际的发挥相应的作用,高中音乐教学在新时代背景下得到稳定的发展。

4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探究主要目的就是,发展高中音乐教学质量,实现高中音乐教学的剂作用,实现各科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压力降低以及学习的紧张程度降低,促进高中整体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蒙晓文.关于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探讨[J].学周刊C版,2013,(7):199.

[2]陈松华.关于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探析[J].中文信息,2016,(5):258.

[3]刘玲玲.关于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探析[J].新课程・下旬,2014,(11):177-177.

[4]秀明.关于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探析[J].大观,2016,(1):198-198.

[5]林山新.关于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探析[J].科技风,2012,(2):210.

[6]沈堂兰.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5,(33):71.

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篇4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方法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0001-02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如何选择和应用。主要体现在职业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等方面。

一、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可见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上,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相互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强调了高等教育在强调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加强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抓手,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改革教育教学工作,将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有利于职业人才培养。

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进一步完善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结合高职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出一些适合高等教育现状的且有效提升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1.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课程体系,探索项目化教学改革

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据项目化教学改革思路,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构建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确定课程的知识、能力、技能的教学目的,要把专业技能培养和核心技能训练当成主线,保持知识、能力、技能三者统一;同时以对职业核心能力形成有直接关系的知识与能力为重点;以对职业核心技术的掌握有直接关系的知识与技能为重点;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设置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即时就业竞争力,设置与岗位实际相协调的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成适应职业岗位不同工作需要的课程体系,形成高职课程的特色。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围绕职业岗位工作实际需求,改进育人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重点,充分挖掘专业课的素质教育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探索项目化教学改革,课程项目化改革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其教学目标是综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教学内容是把企业工作任务与专业密切联系,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它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而且从职业人才的角度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训练,是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综合培养的有效途径。

2.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创新素质教育模式

牡丹江大学全面开展“强化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强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双强”工程教育活动,“双强”即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即强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教育思想)和强化学生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五有”人才,即有正确的政治思想,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有自觉的法制观念,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有强烈的创新精神。)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和学生养成教育的“双轮驱动”,在加强素质教育、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复合型人才上勇于创新。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就业创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品行养成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贯彻落实双强工程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强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召开主题班会、问卷调查、心理测试、行为习惯测试等途径,掌握学生情况的第一手材料,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点,有的放矢,跟进式地开展工作。

(2)结合高职大学生特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按照教育、控制、激励三步法来推进“双强”工程的深入开展。根据各班学生基础差异,通过树立典型、总结先进经验,号召广大团员青年、学生干部发挥示范作用,逐步提升大学生的竞争意识。

(3)实行全员育人。从每个人做起,从每堂课抓起,充分发挥辅导员、任课教师的作用,形成全校教职工齐抓共管的局面,切实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

3.以实现教书育人一体化为目的,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践行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总理强调,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教师只有把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实际技能和思想品德转化到学生身上,才能使之成长成才。

(1)寓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于传授知识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蕴藏在所授知识中深刻的思想,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特点、需要和条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选用最恰当有效的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创造、再加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增强课堂的感染力。

(2)寓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注重由过去讲知识时的归纳、分析、综合等传统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的转换;抛弃那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成了教师表演观众的模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师生互动,教师要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建立合理的互动机制,形成过程连续的教学互动过程,在提升学生自信心的前提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持续探索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将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效地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来有效推动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及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每位教育工作者当全力以赴,坚持不懈。参考文献:

[1]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3).

[2]倪春丽.关于提升高职毕业生核心能力内涵要求的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

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途径策略

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传统历史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如想达到新课改的目的,就必须使初中历史教育途径不断丰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初中历史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以课程设置为主。大多数历史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性,课程设置过于重视理论,从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分析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是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教师对于历史课程的设置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性,无法跟上教育体制的改革,无法起到吸引学生的目的,不仅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丧失兴趣,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无法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途径

1.应用情景式教学

将实际生活经验充分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用情境模式来进行教学,对事例的选择非常的重要。如果选的好,可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状态,要是选择好会有效提高影响教学效果,学生能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亲切感,可以以一种轻松的心情来进行学习。

如学习《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教师可先对丝绸之路的背景与经过进行讲解,再让学生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丝绸进行记忆与描述,包括丝绸的应用范围,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将丝绸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让学生对丝绸的应用效果有一定的了解,而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针对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也会有深入的了解,也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2.应用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技术教学优化了教学手段,通过看、听、说、演等不同的方式,吸引到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让学生们在历史的学习上拥有一种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多媒体教学方式的采用,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次现代化的享受。一方面,教师会觉得利用多媒体上课的节奏鲜明,大量节省了多余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效果也相对提高。

如学习《中国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抗日时期的图片以及抗日战争纪录片等,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团结,以及战争所带给人们的灾难。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就会怀着一颗爱国之心认真的学习文章,了解到落后就会被欺负的事实,以此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怀,努力学习,争取不让事件重演。而采用多媒体设备来教学,能让学生在图片及视频的影响下更为深入的了解课本内容,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使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3.重视课前提问

在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中,课前提问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因为提问的技巧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使学生能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其逻辑思维的能力也能相应提高。所以,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充分的应用课堂提问,以此使学生对文章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提问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导学生依照文章的主线来了解文章,使学生的思想能与文章内容相结合,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充分理解。

如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教师可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认真思考,如“八国联军是由哪八个国家组成”“当时中华民族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八国联军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什么影响”“八国联军在掠夺了我国哪些重要文物”。教师这几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学习此知识时有了基本的思路,所以学起来也有一定的目的性,不会出现思维混乱地问题。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使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并且这种自己找答案的方式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肯定自己,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以此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在教育领域上的发展有目共睹。我们必须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感受到教学课程的趣味性。课堂效率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从实际情况出发,不仅仅只做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做学生生活上的朋友,学习上的促进者。

参考文献:

[1]罗智.浅析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途径[J].当代教研论丛,2015,(07):35-36.

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篇6

关键词:书香校园;校园工程;发展途径

文化是校园底蕴建设的重要内容,书香校园建设的目的在于推动校园师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学习型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软实力水平。我院的书香校园工程建设自2011年实施以来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但仍存在一定的探索空间。书香校园建设需要科学的方法论作为指导,我们要积极寻找有效的途径,推动书香校园建设理论向纵深方向发展,以更好地打造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

一、实现书香校园建设情操陶冶功能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书香校园工程建设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书香校园建设能够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情操陶冶功能,使师生在校园中能够感受到书香的氛围。校园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在大的文化环境影响下,小的文化环境建设得到推进,校园的活力更强。

在书香校园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科学的方式方法,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情操陶冶功能的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鼓励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享受书中的快乐,汲取其中精华的内涵作为营养要素,提升师生的品位。书香校园建设情操陶冶功能的实现还可以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来推动。在校园中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鼓励年轻教师深入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第一线,与学生进行深度的访谈和交流,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凸显学生在整个教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要把书香校园工程引向纵深,进一步构建书香校园,实现情操陶冶功能,可以把校风建设、学风建设、文化传统教育作为主要途径。在学习过程中,广大师生能够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尊师重教的理念得到充分的体现,勤俭节约、求真务实的淳朴校风建设井然有序,广大师生能够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以爱校如家的思想为指导,推动良好的校风构建。在学风建设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师者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把关,想学生之所想,做好对于学生的服务工作,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入手,高效地完成整个教学教学任务。学生也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

二、实现书香校园建设个体社会化功能的方法和途径

我院在书香校园工程建设过程中,把学院的广大师生作为社会个体的人,探究他们如何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以此突出书香校园建设的社会化功能。实践证明,书香校园建设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与缩影,把对校园广大师生精神、心灵、性格的模塑作为实现社会化功能的主要途径,能更有效地将书香校园工程建设引向纵深。

书香校园工程建设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有社会行为能力的学生,不仅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同时更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因此,把书香校园工程建设引向纵深需要在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下功夫。

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现代职业教育对于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视,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把握好当前的教育机会,更加努力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在行为方式方面,书香校园建设把调整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学院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作为重要发展节点,使学院和谐稳定,使社会和谐稳定,以此推动学院与社会的契合,尤其是学生与社会的有机契合。从价值观的层面来说,书香校园建设应该把突破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为实现学生社会价值的主要途径,具体说来,就是通过书香校园工程建设改变传统观念对于高职院校的偏见,以及社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偏见,使高职院校的文化能够融入到社会的大众化文化和大众化教育,尤其是学生本身应该对自身的价值形成客观的定位,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优化人格,使我院的书香校园文化能够发展成为高职文化甚至社会大文化的一个亮点。

综上所述,书香校园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工程建设,我们要把拓宽广大师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师生情感,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作为将书香校园工程建设引向纵深的重要抓手,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拓宽新的建设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和业余文化生活,为师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育人环境,打造书香校园建设的新品牌。

参考文献:

[1]杨阳.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

[2]沈威,姜国玉.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

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篇7

关键词:人才培养双师型方法途径

目前,各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数量相对不足,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一体化教师数量更少,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受人事制度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学校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也非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笔者学校近年来紧紧围绕国家改革与发展示范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学校的创建和建设合格专业、打造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的大好契机,培养学校急需的双师型人才,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级人才培养办法,推动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一、以师德为本,建设培育素质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学校坚持把师德作为教师培养的首要条件,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教师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敬业,只有教师身正学高,培养的学生才能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优良品质。

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师德制度规范建设和落实,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制定学校《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师德规范,把师德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派出进修等的重要指标,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二、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强化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为职业院校的师生提供了高水准技能竞技与切磋的平台,也把职业教育取得的成就向社会进行了展示。同时,技能大赛更是专业教师成长的助推器。首先,进一步扩大教师技能大赛的参与面,要求40岁以下教师必须参加技能比赛。其次,本着“引导教师充分关注自身教学技能和素质的提高,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的宗旨,强化教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除了要求参赛或指导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外,同时还强调相关教师的协同合作和互补学习,逐步带动教师专业技能的整体提升,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打开了快速通道。

三、加大企业培训力度,走校企合作之路

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是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上得了课堂,进得了工厂”的双师型教师的快捷方式。这种实践对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用制度规范专业教师的实践活动,用过程管理强化教师实践的执行力

及时了解教师在企业中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并将情况记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对在企业实践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学校要兑现奖励制度的承诺,让其优先参加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或给予奖金的鼓励;对在实践过程中表现不佳的教师要按规定给予相应惩罚,以此引导和激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

2.注重思考总结,提高教师企业实践的应用性

实践教师应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及时地进行总结,做好实践笔记,在实践结束回到学校时,要将企业实践的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同时,专业教师在下企业锻炼期间,除了学习知识、收集资料、提升技术实践能力之外,还担负与企业建立良好关系的重任,做增进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流的桥梁,巩固友谊的纽带,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奠定深厚的基础。

四、“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专业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

“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是江苏省教科院推出的一种新的教研形式,是当前江苏省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教研活动。“五课”是指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两课”是指“研究课”“示范课”的评比。“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是江苏省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起点,学校从组织领导、方案制订、制度保障等方面不断健全“五课”教研工作机制,按照人人参与的要求,积极组织各级“两课”评比活动,并出台了相关的奖励机制,使这项活动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起到积极引领作用。

五、以建设“名师工作室”为途径,提高专业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坚持评选校级“名教师”,在此基础上,鼓励参与“县名师”“市学科带头人”“省领军人才”的评比,及时兑现津贴并优先推荐参加“国培”和“出国培训”。成立校“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以此为基地,吸纳一批有发展意向和发展潜力的本学科教师作为名师工作室成员,共同发展。

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篇8

海南【命题解码】本题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凸现学科特色。语文题要姓“语”,作文材料避开容易押题的政治热点、社会热点,以“语文学习”、“语文素养提升”为焦点,引导学生关注“语文”本身,学科特色鲜明,思辨核心回归语文本位。二是彰显母语地位。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目标。而现实堪忧,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很多人不重视语文学习,读不好文章,写不好汉字。材料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指出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引人深思,催人警醒。三是紧扣学生生活。作文要关注生活,表现生活。对学生来说,“生活”可以是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相比较而言,学习生活是离他们最近也最有感受的生活。“语文学习”生活的命题非常接地气,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四是考查思辩能力。高考作文注重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本题亦然。材料中提出三条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每条途径各有哪些优劣?比较看哪种途径最为有效?如何辩证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有辩证思考,才能作出正确的分析。五是突出“以人为本”。写作要“眼中有事、心中有人”,这个“人”既指写作对象,也指写作者,有时二者合一。作文要“我手写我心”,以“我”为主体,写出真情实感,即使是写他人也应融入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命题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谈看法和理由,以写作者的感受为本,不能写以第三人称为主角的文章。总体看,本题不只考查学生的分析力和表达力,更是对语文学习认识和体验的考查。“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种途径依次着力于“理解”、“积累”和“运用”,有逐层推进的内在逻辑关系,又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从人的角度看,“课堂有效教学”侧重于教师主导,“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侧重于学生主体。很明显,后两者学生最有体会,也容易写好。如果选“课堂有效教学”写作,就不能只从教师“教学”方面写,而应转换为写在教师“有效教学”引导下自己“有效学习”的体会和感受。本题的关键在“比较”二字,写作者必须在适当的比较中阐述自己的看法,并表达出充分的理由。本题设题精巧,材料有思想、有底蕴,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即“爱国”、“敬业”:重视语文学习,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这就是“爱国”的表现;作为学生,“业”即“学业”,喜爱语文学习,勤于语文学习,努力提升语文素养,这就是“敬业”的体现。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物质文化”、“快餐文化”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弘扬传统精神文化,提高国人的文化素养,日趋重要而迫切。命题寄予着对青年学生的殷切希望,用意深邃。写作时,要立意高远,表现出应有的文化自觉意识,体现“爱国”、“敬业”的价值追求。【审题误区】简单类比,仿审失误。本题与2015年海南卷作文题很相似,材料中都设置了三个特定对象,要求写出对三者的思考和看法。2015年列出三位“当代风采人物”,明确提示:“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表明审题立意必须“三选一”。如果将本题与之简单类比,模仿审题,就容易得出只能“三选一”的立意局限。事实上,本题与之“似而不同”,虽有“比较上述三条途径”的要求,但没有“三选一”的限制。在辩证分析三者在语文素养提升方面利与弊的基础上,可选一、选二或选三写作。扣词不准,偏离指向。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最常用的方法是找关键词。在很多同学眼里,材料中“语文学习”、“语文素养”、“软实力”、“文化自信”似乎都是关键词。于是据此立意,论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素养的内涵”、“如何提高软实力”、“怎样培养文化自信”等等,就偏离了本题的写作指向。材料开头指出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容易使人误以为是审题立意的重点。如果审题时顾头不顾尾,就必然偏题。很明显,“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才是审题立意的关键点。随意生发,拟题不当。审好题,立好意,还需拟好标题。标题是“文眼”,是“窗口”,也是写作的方向。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标题直接决定作文的质量。有的同学随意生发,拟题或偏或宽或模糊。如《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我的知心伴侣》、《语文学习之花》、《语文素养的奥秘》、《我的语文素养梦》等等,看似不错,其实容易写偏。如果是写议论文,拟题要紧扣观点,开口要小,简明醒目,如《在实践中学好语文》、《阅读让语文学习“腾飞”》、《“三”升语文素养》等等。如果是写记叙文,拟题要扣关键词,巧用修辞,生动简明,如《我的语文素养提升“宝典”》、《行走在语文学习的大路上》、《“醉”爱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与小明谈语文素养提升之道》等等。缺乏比较,单向论述。有的同学审题马虎,忽略“比较上述三条途径”的写作要求。“途径”不论是选一、选二还是选三,都只是对所选途径的单向分析,既没有对所选途径本身利与弊的比较分析,也没有三条途径相互间的比较辨析。如以“课外大量阅读”为立意写作,一方面应通过巧妙的表达,将其与另两种途径作点灵活的比较;另一方面在着力写“阅读”主体时,既要写出其在思想启迪、文化传承、语言积累、思维训练等方面对自己的有利影响,也要适当分析课外阅读在自由性、随意性中所包含的不利影响。这样,辩证引导大家既热爱课外阅读,又恰当安排,注意选择,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门;软件技术;教师;实践能力

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已经过了十多年,人才培养方案已从本科简化型改革到了自成体系,突出受教育者实践技术技能的培养,但总体来说,我国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所有职业教育都存在着“企业招不到人、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窘境。

理论上来说,我国职业教育人数众多,应该基本能够满足企业相应岗位的人才需求,但实际情况却是企业在面试了大量的学校毕业生后仍有大量岗位无法找到符合要求的工员。这里面有企业的原因,比如大部分企业只愿意招聘熟练员工,而不愿意投入力量对行业新进人员进行培养;随着近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聘者对于薪酬标准的要求超过了企业的支付愿意或支付能力。但总的来说,主要还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还不能达到企业岗位的要求,而教师自身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不足是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高职软件技术类专业人才要求

全国软件企业、新技术企业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事业单位都大量缺乏基层的软件开发人员,他们应该具有熟练的规范化编码、测试、实施、维护能力。软件企业所需要的一线基层人员主要承担编写程序、数据采集、测试软件、整理文档、安装调试、系统实施及维护等工作,同时企业还要求这些人员承担制定计划、控制质量、记录程序差错、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等工作,这些要求属于较高级别的软件从业人员的工作范畴。因此,高职软件技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满足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创新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掌握计算机软件相关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软件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能力,能熟练应用程序设计语言按照软件工程规范熟练完成程序编制任务,可以从事软件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及计算机软件销售、咨询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高职软件技术类专业教师专业技术技能要求

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除了部分专业基础课教师,高职院校大部分的专业教师自身最低得达到并超过企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特别是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的专业技术技能必须在某些方面或全面达到这一要求。同时,由于软件开发的单件特点以及软件技术持续不断快速发展的自身规律,软件技术类专业教师专业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必然是一个不可间断的持续过程,教师的培养资源也主要应该投入到其专业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完成一个能实际投入运营的系统,最少必须掌握以下技术:1.数据库: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基本理论、SQL语言;2.程序开发语言:JaVa、C#等主流开发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3.weB前端开发技术:HtmL、CSS、JavaScript、JSon、ajax;4.部分框架:SSH、entityFramework、mVC等;此外,再进一步则对系统的架构能力提出要求,包括:设计模式、负载均衡、Soa技术、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控制反转(inversionofControl,ioC)、面向切面编程(aop)等。

所有这些技术技能的获得,都要求软件技术类专业的教师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之外,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及训练,特别是完成实际运营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工作。

三、高职软件技术类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1.团队和集体能提供的途径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能从所属的团队和学校得到一些机会来提升实践能力,其中包括:周期性地赴企业顶岗实践;假期参与企业项目团队;派出教师到校企合作开设的国培班;校内社会服务团队建设等等。这些举措获得了一定的成果,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总体水平得到提升,但由于这些工作缺乏评价机制或院校自己完成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价,其成效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2.教师个人为主的自我培养途径

与教师所在集体对其培养的内在动力不同,教师自己主动要求的自我培养成效一般都更好,但同时存在实施面不够广、持续时间不够长、获得支持的资源不足、单打独斗等各种问题。对比国外职业培训类的教育机构运营情况以及国内本科类院校的情况,高职教师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完成对自身的长期持续培养。

(1)组建技术类社会服务实体

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及社交面,与志同道合者组建独立的开发团队甚至成立科技开发公司,对外承接实际的软件系统开发、测试、运维等工程。这样的工程项目有实际的需求、项目管理、进度管理及压力、项目测试、项目验收及客户评价,教师能在项目压力下快速成长,所有的学习成果及学习经验都可以直接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同时,项目管理经验也可以成为管理、激励班级内学生团队的可复制经验。由于团队的约束力量,教师能长期地不断驱动自己向前成长,是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超过3-5个同类项目后,团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可能长期注意在同一类工程项目中,如果团队不更新技术,则将把教师“圈”在一个技术范围内。

(2)投入企业兼职

在教师个人社交成果不足以支承其参与组建技术类社会服务实体时,教师则以个人身份参与企业兼职,利用固定的时间在企业直接承担部分开发、测试等任务,可以通过项目组技术的传播获得主要技术,并在实际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提升技能。但这种方式对于技术层次不够高的教师而言可实施性不高,因为这类教师主要从事直接的编码、测试等具体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一定的工作时间并同项目组其他成员加强沟通和交流,这些要求教师可能难以满足。对于技术层次比较高的教师,则可以在企业中承担技术指导、咨询、专项技术难题的破解等工作,这些岗位需要在企业现场完成工作的时间不会太长,主要资源投入在根据项目的需求而学习新的技术和运用新的解决方案这些方面,这些工作则可以根据教师自身的情况在任何场所进行。

(3)成为独立的服务承包商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投入实际项目以外,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目前项目和服务发包平台已在国内外得到认可,教师可以以个人身份作为独立承包商参与到平台。对于专业技术能力较好的教师,可以直接在(http:///en/,因为是国外平台,发包和接包都只能使用英语,仅适合外语水平比较高的人群)、(http:///)、码市等平台承担相应的发包任务,其中可以包括给原有系统添加各种指定的支付手段之类的要求,这些外包任务可能只需要独立承包商一周或10天的工作周期,更短的可能只需要1-2天。这种情况特别适合于专业教师,因为其有业余时间但又没有长期固定的工作时间。

但这种途径如果仅仅关注一些小的专项问题解决而不参与较大型的工程项目,那么教师本人可能迷失在不断地项目承担和赚取一定的收入上,对于其全面的技术技能提升作用有限。

此外,对于有一定的系统规划和设计能力的教师,可以参与到极牛(http:///)、在行(http:///)等平台,主要承接技术咨询方面的业务,随着所承接业务量的增加和行业面扩宽,专业教师也可以实现对自我的持续培养。

(4)专注技术,开发开源项目

积极投入到各种开源项目的开发团队,专注提升自身技术水平。这对于已具备一定技术基础的教师是个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好方法,但对于外语要求较高,而且需要与分布在全球的团队成员合作,难度较高。

此外,还可以根据已有一定用户群的开源项目,在自身熟悉和特长的领域进行再实现,比如把JaVa语言的开源项目在.net语言中实现,或者反过来。这种方式可以促使自己快速学习到行业内优秀的设计,同时还可能把作品商业化,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在完成开源项目的同时,完成对完整开发过程的录屏,后期进行视频的剪辑,构成开发视频教程,既可以直接作为教学的共享资源,又可以作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案例,在网上出售并获取收入以支持开源项目的持续改进。

(5)注意写作技能,成为技术作家

对于具有一定技术水平,但不愿意承担工程项目压力的教师,可以利用自身技术特长,进行技术文章的撰写,在此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但与一般不同,技术文章需要有一定的深度,而且发表到如infoQ(http:///cn/)等要求较高的平台,这些平台一般不接受水平层次不够的文章,而且还不需要版面费,并可以把文章再到自己的博客或用于出书,仅需要标明原始出处为infoQ即可。

除了一般的技术文章,对于某一类软件开发、测试技术,还可以自行组织在网络出版,如designcode.io(http://designcode.io/)类似的专项图书网站,实行收费阅读,在提高教师个人收入的同时为后继其他图书的撰写积累资源。

四、结论

总之,如果教师愿意投入资源到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各种有效的途径去实施,并在过程中注意各种途径的不足,从其他方面加以弥补即可。由于软件开发、测试、咨询等服务、难题破解和工程项目,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为教师个人带来经济上的收益,能直接、持续地激励教师不断投入资源到技术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而学校需要做的就是提供和创造教师发挥个人主动性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谢日星.关于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研究.资治文摘,2015(4):115-116.

[2]吴亚东,韦秀芝.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升的途径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9).

[3]刘君瑞,姜学锋,杜承烈.基于强计算能力培养的软件技术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计算机教育,2013(2).

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科研素质培养途径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从事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对院校科学决策、可持续发展,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以研促教,不断创新,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现状:

我们对10所高职院校近200名教师科研素质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如下:

1.科研观念不强、科研动机不端正。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只要把书教好,科研工作是学院科研管理部门的事情,没有意识到科研是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有力促进,单纯把科研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和取得经济效益的手段。特别是从企业来到学院的“双师型”教师,科研概念比较模糊,对科研工作感到十分陌生和遥远。

2.固守传统观念,缺乏创新精神。当今高职院校对科研意义缺乏正确认识,不少教师认为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地方,教学才是中心工作,科研是研究机构和专家的事,不是教师必须做的工作。没有真正把科研看做衡量办学水平和提高办学质量的标准,不少教师安于现状的传统教育运作方式,缺乏创新精神,不能提升自身科研素质。

3.科研合作意识不强、研究水平层次较低。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在科研中普遍缺乏团队合作,单打独斗、单兵作战的现象十分普遍。科研论文大都停留在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上,很少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对专业领域的研究少之又少。

二、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策略

1.建立激励机制,激发科研激情。激励包括情感激励、待遇激励、目标激励与环境激励。前三者是管理工作者都知晓的激发员工作激情最常规的方式,环境激励则是激发科研激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高职学院要善于创造最优的科研氛围和环境,建立健全科研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

2.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具有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不仅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一名普通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改变长期以来只重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忽视科研工作的传统教育观念和习惯。教学与科研是大学的两个不能相脱离的基本职能。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统一起来,通过开展科研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

3.优化服务,增强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管理部门要改进服务质量,加强对教师科研素养的培养。科研管理人员要做好与教师的沟通,充分了解教师的科研诉求,增强科研信息的搜集与,开展科研论文写作、科研课题申报、专利发明创造等方式方法的培训与指导等,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聘请学术界科研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学者和行业企业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给教师讲授从事科研工作的经验与体会,传授进行科研的方法与手段,指导教师科学有效地开展科研。

4.加强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构建高职教师科研评价与奖惩机制。高职院校要努力营造科研氛围,积极创造科研条件,着力创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每年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依据“服务于行业、产业、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与校企合作单位开展实质性合作,从科研生产第一线的实践中找项目、找课题,抓好立项管理和项目过程管理,全面掌握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同时要加强科研成果管理,着力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水平,及时有效地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5.加强学习培训,提升能力水平。高职学院教师要通过自我学习和专家辅导相结合的办法,不断强化科研理论与专业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从文献检索、项目申报、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多途径的学习,同时通过专家引领、课题带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科研素质提升的必要性及途径

1.高等职业教育直接面对市场,要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学生,就需要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科研素质势在必行。

2.在高职院校内,相当一部分“双师型”老师教学前没有经过专业的教师培训,在科研意识和科研投入方面严重不足。他们根据来学校之前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进行教学,缺乏深厚的理论作基础,教学效果很难符合院校的要求。

3.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基于“双师型”教师较为雄厚和成熟的校企合作资源,鼓励他们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深入行业企业,与企业工作人员合作进行技术改进、设备改造,吸引企业的经费投入,拓宽科研资金的来源。

4.为“双师型”教师开展科研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对立项的省市级课题、部级课题予以配套经费保障,对教师、获得科研奖项、获得职务专利授权等予以经费资助。

正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所言:“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就不可能配演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也就不可能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我国职业教育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科研的创新。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增强高职教育科研实力对实现高职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采取多种途径不断提升高职教师的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