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德育渗透计划十篇生物德育渗透计划十篇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1:35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篇1

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主要有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品德教育等方面。我认为,学科德育渗透的主要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紧扣教材,注意渗透的自然性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感到不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地理课讲水资源,可通过介绍我国河流年流量占世界第六位、水能居世界首位等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探讨德育内容,发挥渗透的直接性

钻研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材料,是最直接的学科德育渗透。如,历史课增加近现代史篇幅,用生动的史实反映了近百年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斗争,特别突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地理课把“人地关系”作主线,增添了国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语文教材增选了一些文质兼美、富有教育意义和时代感的课文。数学则通过正文、例习题、插图和“读一读”,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贡献。英语则通过课文和阅读训练加强了文明礼貌、爱国主义、爱劳动、爱科学的教育。等等。这些都为学科德育渗透创造了良好的每件,是德育渗透的一条基本途径。

三、把握学科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

如,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就不同。历史课主要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讲述和分析进行教育,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激起他们振兴中华的志气和热忱。地理课主要通过对地理材料、数据材料的阐述分析来教育。语文课多为潜隐型,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注重披文入情,以言感人,以情动人,潜移默化。

四、德育渗透要有计划性

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结构和体系,哪些课文和章节能比较有机地结合某种教育,要详加研讨,制订出德育计划。

五、德育渗透要注重实效性

渗透只是一种手段,教育和培养人才是根本目的。因此,要注重效果,不断完善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接受,并且入脑、入心,坚决避免形式主义。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篇2

然而,长期以来,德育的实效性不显著一直是困扰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大难题。新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教育的关切点是如何培养完整的人,而不是以传授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终极目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恰到好处地渗透德育,需要教师掌握恰当的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探索和实践各种积极的德育方法,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利用自己所教学科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紧扣教材,注意渗透的自然性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备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内涵。授课过程要把德育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科学性与德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学习与德育水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教师切忌死搬硬套,如果把德育象贴标签一样贴到某一学科的教学中去,即显得牵强,也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第二,把握学科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

教师要深刻理解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的教学大纲,把握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优优势,增强生动性。

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是各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进行德育教育。语文课多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并且注意披文入情,以言感人。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篇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时,教师通过对朱自清先生生平的介绍,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欣赏作者生动的描写、精美的语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历史课可以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充分进行教育,如讲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民族英雄,讲屈原、范仲淹、梁启超等爱国知识分子,讲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等,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激起学生振兴中华的志气和热忱。地理课可以通过对地理材料、数据的阐述分析来教育学生,比如讲工农业,用我国建国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用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教育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三,寻求最佳结合点,增强针对性

渗透德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而且要选准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收到较好的效果。这要求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还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当代中学生的思想比较开放、活跃,有进取精神。但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学生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知被人理解,不知理解别人,成才期望高,却不愿做艰苦努力,道德观念、集体观念、节俭思想淡薄。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渗透德育时对症下药。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十分重要,但也要注意德育渗透不能搞教育形式,特别要警惕高高在上的说教,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德育必须有意识的自觉的成为教学目标之一

只有有意抓德育,学科教师才能在不断实践中摸索出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规律,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不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眼光老盯在学科内容上,那就不可能使德育渗透真正到位的,只有教师热心、耐心、诚心,学科教学才能有效渗透德育。

2.德育渗透应该有计划性

在重视德育的基础上,还必须做到计划性,不能完全随意,更不能想到了来一点。各学科均有自身的结构特点,哪些内容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联系的哪一方面较紧,哪些课文和章节能有机地结合,需要教师详加研讨,定出德育计划。这样,每讲到某一内容时就自然而然地实施了某项德育目标,使德育自然而然地溶于教学之中,把德育工作也像教学内容一样完成,这样德育才能可能落到实处。

3.德育渗透要注意效果

渗透只是一种手段,让学生成材、成人才是目的,因此在学科德育工作中要随时注意教育效果,并不断修订完善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让学生接受,并且入脑入心。教师应该下苦功夫,探索出教学渗透德育的新路子,开创出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篇3

关键词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自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计划”启动以来,许多高校对工程伦理教育的研讨和实践不断推进,呈现出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在教育方法方面,主要有两种取向。一是显性的主渠道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主张将工程伦理教育纳入到工程教育目标及课程改革中,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将工程伦理教育课成为工程教育的必修课、选修课。另一种模式是隐形的渗透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主张将工程伦理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校园文化、大众传媒、教师人格等学生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或活动中,通过这些事物或活动,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伦理道德的熏陶和渗透,从而增加学生的工程伦理认知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渗透式教育可以弥补显性教育的不足,因此,应当进一步探讨工程伦理的渗透式教育的载体与途径,使之与显性教育互相弥补、形成合力。

1加强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的必要性

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是指在理工类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渗透到专业课程、校园文化、大众传媒、教师人格等学生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或活动中,通过这些事物或活动,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伦理道德的熏陶和渗透,从而增加学生的工程伦理认知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是适应大学生思想接受方式变化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不满足于简单地接受现成的观点和理论,特别期望能够主动探讨他们所关心的社会、人生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去寻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答案,厌恶单一的理论灌输。因此,只有当他们真正从心底认可这一观念时,才会心悦诚服接受。传统的灌输教育则易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改变,迫切需要与改革的教育方法,渗透式教育方式适应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接受方式的新要求。

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是思想教育方式创新的需要。渗透式教育以宽松、自由、愉快的氛围为前提,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作为独立、平等、自主的个体参与进来,被灌输的意识自然淡化了,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渗透式教育的主要载体不在课堂,而是在校园里,在亲身参与、关注的社会实践中,在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中,尤其是在不良的工程行为给个人、家庭、社会和人类带来的损害和反思中。通过潜移默化,引导大学生真正领悟出工程伦理的价值。在工程伦理教育实践中,采用渗透式教育方法的效果比较好,逐步成为一种潮流。

2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的主要载体

渗透式教育具有与渗透式教育的互补性,将渗透式教育融入高校工程伦理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寻找有效发挥渗透式教育的载体,挖掘渗透式教育资源,是当前实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新契机。

发挥渗透式教育的优势,改革工程伦理的课堂教学。在显性教育中的注入渗透式教育,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肖平教授指出:“工程伦理学的目标是帮助那些将要面对工程决策、工程设计施工和工程项目管理的人们,建立起明确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价值眼光和对工程综合效应的道德敏感,以使他们在职业活动中能够清醒地面对各种利益与价值的矛盾,作出符合人类共同利益和长远发展要求的判断和抉择,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与踏实的敬业精神为社会创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①因此,工程伦理教育应当结合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基于此,工程伦理教育应渗透于学生所修的所有课程,并贯穿于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针对学生的成长规律,在不同学历、不同阶段设定相应的伦理教育内容,进行有针对性、趋向性、连贯性的引导和教育。例如,专业概论课至少应该把工程责任感等内容作为重要部分来讲解。在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中,除了通常包含的专业介绍、校纪校规教育等内容外,应增加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对应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更应安排特定的章节做工程伦理专题教育。教师也应结合专业特点,把工程伦理的内容渗透到各门政治理论课中。

及时开展以重大事件为主题的工程伦理教育。徐匡迪在谈到工程师的培养问题时指出:“新一代工程师必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有新的工程理念和新的工程观。在培养新一代工程师时,必须重视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而不能只注重技术,不能忽视文化传统和社会责任,工程师不仅要改造社会的物质面貌,而且必须为整个社会和人类的福祉服务。”②近来,关于路桥的坏消息接连不断。从江苏到浙江,再到福建、黑龙江等地,近几年相继出现了多起桥梁坍塌事故,损失之惨重,让人触目惊心。面对这样的重大安全事故,工科院校理应就此重大事件进行主题教育并展开工程伦理的大讨论,让学生深刻感受责任感、使命感对于工程师的重大意义。

培育积极的校园文化。在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中,充分挖掘、利用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因素,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实现渗透式教育,旨在构建陶冶式的教育模式。所以,校园文化在隐性的、间接的教育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大到校园建筑、亭台雕塑,小到一草一木,上到校长教师,下到每个学生,都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优化校园文化,使其成为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的一个载体,是我们在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充分利用校园传媒。学校的校园传媒,包括校园网络、广播电台、电视台、LeD屏幕等,具有传播快捷、受众集中、学生乐于接受等特点,这无疑为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发挥校园网的工程伦理隐形教育载体功能的过程中,我们应继续努力研究如何才能使校园内网更好地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自愿浏览校园网页的规律,采取措施,使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入眼、入耳、入心,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教育效果。

总之,在有效发挥显性教育作用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充分发挥渗透式教育的作用,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才能形成合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工程伦理素养,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卓越工程师,开创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本论文为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批准号:eR2011-C53)

注释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篇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而德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参与德育管理,无时无刻不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不失时机地利用学科特点,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这就要求德育必须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努力加强、改进和探索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多种渠道,构筑学校德育工作的大平台,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如何发挥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功能呢?

一、实施策略

1.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

中学开设的各门学科中都渗透着德育的内容,这些内容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是学科德育的核心。如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借助课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心理。数学学科中的德育内容并不明显,但可以挖掘出来,如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可以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数学题的演算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生活态度。英语可以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视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总之,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在教师形象中渗透德育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人格魅力以及严谨的教风等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巨大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仪表形象等都能给学生美的熏陶,而轻松愉悦的学习生活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在社会活动中渗透德育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课内德育渗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渗透。教师可以根据各学科的特点适当组织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将学科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将知识活学活用,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生百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保障措施

1.课题带动。课题的研究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科教师能够主动承担德育工作。因此在制订各学科教学计划的同时,应注重体现德育内容的渗透,充分做到多管齐下,强化学科的德育渗透功能。

2.科研带动。大力开展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教学研究,真正实现德育首位的目标。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转变观念,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按照三维教育目标,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初步形成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思路。

3.制度约束。坚持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实行班级量化管理,建立任课教师德育联系卡制度,任课教师分别与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结对子,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定期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三、研究方法及注意事项

1.研究方法

(1)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树立德育首位的思想。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润物细无声”。

(2)探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方法。教师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学科教材特点,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索,在教学中巧妙地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文道合一”的路子。

(3)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把德育向课外延伸,多管齐下,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功能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完整的德育体系。

2.注意事项

(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篇5

一、结合初中教材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

新编中学英语教科书是一套内容丰富、色彩鲜艳、设计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话题为纲,注重能力培养:学会学习学会求知,课文所渗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如学校、家庭、动物、购物、时间,文具和饮食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二、引导学生领略英语这门全球通用语的魅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英语除了语音语调优美,还有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富有情感的爱国歌曲和具时代感的范文,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

通过事例所展示的社会人生的画卷,启迪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学习、欣赏中领悟到某种生活的哲理。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发掘其深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深深的启示。8aanimalsindanger一文中讲的是中国国宝大熊猫以及许多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现状,自然过渡到大熊猫的保护上来,文中给出了一系列措施:建立和扩建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鼓励当地农民离开自然保护区等等。教学中我结合ChinaDaily中的有关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全球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以及提倡收集废电池,提倡不用塑料袋、塑料餐具,热衷于绿色食品以及北京等地区近几年沙尘暴频发等相关报道。让学生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发动学生保护珍稀动植物,开展“爱我中华,做个地球的小卫士”的活动。

三、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文中的内涵美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面狭窄,疏离倾向严重,社会适应能力差,很需要在教育中弥补这一欠缺。英语除了语音语调优美,还有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富有情感的爱国歌曲和具时代感的范文,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际关系户的指导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发掘其包容的深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深深的启示。如学说:“excuseme.i′msorry.thanksalot.mayido…?whatcanidoforyou?Couldihave…?itdoesn’tmatter.Gladtohelp.”等交际用语(即礼貌用语),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自觉摒弃了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提高了自身的语言修养个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通过语言美的教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他们的心灵,增加了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四、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的注意点

1.渗透德育必须做到计划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根据初中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发掘蕴含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绝不能脱离课本,或画蛇添足,或空洞说教,努力把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德育渗透。对于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应有意识地按教材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学习、尊敬教师、团结同学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德育内容。

2.渗透德育要注意实用性

初中英语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只有联系实际,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才能做到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做法。有一次笔者走进教室,虽是晴天,但室内日光灯却开着,必是清晨早读后未关掉。笔者就用初中英语说:教室很亮,你们认为我应该继续让灯开着呢,还是把它们关掉?笔者在黑板上写了tosavetheenergy(节约能量)几个词,并用初中英语补充说:我们应该尽量节约能量。有时我们需要电使我们的教室明亮,但不是今天。短短的几句话,虽花费了一分钟时间,却是一次结合实际的思想教育。

3.渗透德育要注意艺术性

教师可以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它化作一股巨大的动力,使学生把暗示转变为自身需要,不断鞭策自己。教育过程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德育要激起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在德育中有无穷的力量。

4.渗透德育要注意针对性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教学方法

自古育人以德为首。“文以载道”,课文是思想内容的载体,思想内容又决定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育人”“实施德育”,这就是“教书育人”的原则。德育教育是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渗透,须以课文为主要工具。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该是教学内容的自然引申,而不是空洞说教,应在完成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有意突出课文所蕴涵的道德养分,通过联系实际巩固思想教育成果。所以,在教学中把两者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一、德育的含义

对于德育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所谓广义的德育,它主要包括社会德育、学校德育、社区德育和家庭德育等四个方面。它主要是指一些有计划或有目的地对社会上的成员给予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或影响的活动。而狭义的德育是指学校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阶级或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给予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或影响的活动,强调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践行。这里所说的德育当然是指后者,即狭义的学校德育。

二、德育思想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成长时期、思想的启蒙时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是非判断能力比较差,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求知欲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只有正确引导小学生,提高小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下一代接班人,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它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磨炼道德意志,提高道德修养,从而不断得到心灵净化,品学兼优,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思想渗透的方法

1.教师必须有德育渗透的这种意识。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足以说明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现实中很多教师对这方面很不重视,只知道一味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德育教育,尤其在农村小学,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学生在学校还有所收敛,出了校门脏话连篇,各种不文明的举止频出。试问我们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吗?当然不愿意。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必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德育渗透的意识,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否则德育教学就是一句空话,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

2.借助语文教材,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形式多样,有优美的诗歌,也有有趣的童话故事;有寓意深刻富含哲理的寓言,也有感人肺腑的故事。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古今中外,涉及爱祖国、团结互助、爱护动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各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等的学习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通过引导学生听、说、读、写等的学习感悟祖国文化的璀璨夺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从外到内感其情,悟其理,化其神,使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提升。由此可见,借助教材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3.强调课堂教学环节,发挥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在语文教材的教学主导下,通过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学习,比如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等可以将德育教育工作与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因而教师必须强调课堂教学环节,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首先要时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尤其是在讲授文章、了解字词句时,可将德育教育自然地与语文知识的学习融合。其次,课堂教学要注重情感熏陶。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课文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在浓郁氛围中获得更真实的体会。

4.在课内外阅读中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因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5.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语文教师不但要有博大精深的知识、高尚的师德,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外,更应注重在社会实践中把德育有机地融入其中。如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清明节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上街打扫街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参观禁毒图片展,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的教育,等等。

6.言传身教中渗透德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明教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孩子们的德育教育外,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更应该如此。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语文教师必须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以自己至诚至真至爱的人格力量影响祖国的未来栋梁,带领他们走向道德光辉的顶点。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契机,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正确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夏兆生.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学周刊,2011.4.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106-01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事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任务,培养、造就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我们数学教师的任务。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爱国主义较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据对比法

数据对比有两种途径:

1、是利用教材现题对比

现行教材的例题,习题中有不少温含着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结合例题渗透爱国主义时,要注意充分发挥这些例题和习题的德育功能,通过对这素材的精心处理,使数学知识的教学成为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活动。

2、根据需要编题对比

按照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安排,配合消化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搜集整理有关数据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或由教师提供数据,指导学生自编自解,在编题解题中渗透爱国主义。如爱国主义教育,可在“百分数应用题”中,教学时给学生出示两个条件:

(1)我国现在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2)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帝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了我国150万平方米公里的领土,让学生编题计算被沙俄帝国侵占我国领土是我国现有领土的百分之几;在进行国情教育时,结合“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教学,引导学生比较‘我国用世界百分之几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两个分数哪个大”。

二、观点熏陶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把“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事物的普遍联系”观点和“实践第一”的观点等唯物辩证基本观点的种子及早播撒在小学生的幼小的心灵里,对其形成革命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中渗透这些基本观点的着力点上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讲解数学内容渗透,通过阐述数学知识揭示其间的辩证关系,给学生的脑海初步打上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印记。二是通过培养教学思想方法渗透,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通过具体的日常数字教学活动的渗透,实效性强,学生从中受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熏陶更为深刻。

三、实践锤炼法

实践是爱国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重视实践爱国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既增长才智,又锤炼操行。第一,坚持不懈地抓好数学作业的训练,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学习习惯。其次,有意识地设置疑难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第三,加强学具操作与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人物鼓励法

我国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数学家崇业爱国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

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结合“圆周率”的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大数学家祖冲之精密地计算出Л的值是3.1415926-3.1415927之间,并把这项世界纪录保持了1000多年。另一方面,这时给学生讲述一些我国古今数学家爱国故事,用榜样教育学生树立高尚的爱国情操。如华罗庚放弃美国优厚的薪俸,小汽车和洋房,悄悄乘邮船回国报效祖国的英勇行为;苏步清为了祖国富强,宁可住破庙,吃地瓜,而拒绝到日本过舒适生活的高尚品格等等。这些爱国故事生动感人.对帮助学生抵制享乐主义思想培养学生为国献身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五、活动诱导法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渗透爱国主义,寓教于乐,具有很好的教育效果。数学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只要精心组织,无论什么形式都可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如开展数学竞赛,可以培养的进取精神,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组识学生开展科技小制作,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爱劳动,爱科学的思想感情;举办数学墙报,向学生介绍我国先进的数学思想和对世界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可以开阔视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六、言行感染法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篇8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探询的问题。《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一、加强师德修养,确立幼儿德育教育目标

幼儿园德育工作体系中明确提出了幼儿德育总目标: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本身的品质是养成幼儿品格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只有品质优良的教师才能培养优良品德的人才。我们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情况,加强师德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学习,规范教师们的言行,使教师起到榜样的作用。

二、树立强烈的渗透意识,使德育教育结合幼儿生活

一个人小时侯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到作用。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因素,“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教师们在掌握本学科教育要求的同时,还应理解德育大纲的精神实质,使德育要求渗透到具体计划中去,并根据这些要求来设计活动,布置环境,使之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不仅如此,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

三、探索幼儿德育教育应从周边做起

1、注重园内大环境的设计

应在教学楼的墙壁上设计各种小动物欢聚一堂的场面,渲染友爱和平的气氛;走廊上,张贴着孩子们设计的画,内容包罗万象:保卫祖国的、勇敢自信的小飞行员、克服困难的探险家、彬彬有礼的小猫咪……,在每个活动室的右侧墙壁上都布置着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名言和图片,楼梯口还悬挂着富有民族特色的“灯笼”等手工饰物。环境作为一种工具,辅助教师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

2、活动室的布置应体现德育内容

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是巨大的。如:“东方雄鸡图”——中国地图,“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展览等,幼儿在师生共同收集、布置展览的过程中,可在教师们真实的、健康的情绪感染下,熟悉可爱的家乡,熟悉伟大的祖国,了解家乡、祖国各地的特产,从而自然的激发起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从而潜移默化的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教师与幼儿用灵巧的手,剪出各种图案、窗花,制作宫灯,体验民间艺术的美;教师们还可利用活动室的区角,建立“我是小小建筑师”、“娃娃家”、“阅览室”、“美发店”等活动角,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音乐、玩积木等活动,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如:故事《贝贝的手帕》中贝贝的手帕不小心丢了,很多小朋友帮贝贝找手帕,反映了乐于助人的典型。孩子通过读、听、看建立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我们除了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外,还注重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我们的幼教工作人员,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包括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集体的团结、协作,教师的言语行动以及幼儿中间的好人好事,都成为幼儿的良好榜样。

四,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各种活动中去

3—6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从而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教师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获得好的发展。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1、利用节日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在每年传统的节日里,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都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2、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时的德育教育

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园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善于抓住锲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园指导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五,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篇9

关键词:数据;观点;实践

符合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这一任务在数学教学中真正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要注意在“结合”二字上下功夫,通过借助于数学知识载体,进行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感染和熏陶。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较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数据对比法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数据对比,赋德育于数量关系的教学之中,是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方法。数据对比有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教材现题对比。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编有不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例题和习题。数学教学渗透德育,首先要注意充分发挥教材中这些例题和习题的德育功能,通过对这些素材的精心处理,使数学知识的教学成为学生能接受思想教育的教学活动。二是根据需要编题对比。即按照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安排,配合消化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数据,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或由教师提供数据,指导学生自编自解,在编题解题中渗透德育。如要进行国情教育,就可以在进行“百分数的应用”教学时,给学生出示两个条件:①我国现在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②江苏省全省的面积约为10平方千米。让学生根据上面的两个条件,编题计算江苏省全省的面积占我国现在的国土面积的几分之几;还可以结合教“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一课时,引导学生比较“我国用占世界7/10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1/5的人口。这两个分数哪个大?”这样即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又增强了数学教学的德育作用。

二、观点熏陶法

通过数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方面。小学数学教材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养料”。充分挖掘教材的辨证主义思想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树立对立统一观点,事物的普遍联系观点和实践观点等唯物辨证法基本观点的种子及早撒播在小学生的心灵里,对其形成革命的人生观和科学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事物的基础,数学教学渗透辨证唯物主义基本有力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讲解数学的方法用唯物辩证法阐述数学知识,揭示其间的种种辨证关系,在学生的脑海中初步打上辨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印记。二是通过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通过具体的日常数学教学活动的渗透,实效性强,学生从中受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熏陶更为深刻。

三、实践锤炼法

生物德育渗透计划篇10

【关键词】数学教学;法制教育;渗透

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小学学科教学内容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活动平台,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相关的法制知识和法制理念;而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又是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理解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周围的一切新鲜事物他们都会感到好奇,但是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有限,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再加上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袭,少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极易在学习生活的道路上误入歧途。如有的违反校规校纪,破坏公共财物、公共设施;有的打架闹事;有的甚至小偷小摸,敲诈勒索……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法制教育又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二、充分挖掘数学学科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就要根据数学学科的教学规律和特点,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因素,寻找法制教育的渗透点,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如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0页“8和9的认识”主题图,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告诉学生:种花是为了美化环境,图中的优美环境是通过大家的热爱和保护得来的。因此,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保护周围的环境。再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2页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情景图,可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自觉遵守交通安全的良好习惯。

三、以游戏活动为教育平台,在游戏中渗透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当前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借助情境教学,结合数学游戏活动规则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如: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在学生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后,我让学生将自己的铅笔、文具盒,橡皮、转笔刀等标出价格,利用学具人民币进行买卖物品游戏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对人民币的兑换,面值的大小加深了认识,同时还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人民币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教育学生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不乱花钱等法制教育。又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前、后》,教学时我设计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前后的位置关系,同时又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让学生知道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以游戏活动为教育平台,穿插渗透法制教育,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法制意识

在数学课堂上,创设与法制有关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法制渗透,是老师们追求的最佳效果,这让法制教育富有了“趣”的生机与活力。如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千克和克”的认识,在教学时,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感受1千克和1克的重量,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的危害却很大,这样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的危害。又如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中一题:有豆浆、牛奶、蛋糕、油条、饼干和面包。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1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在学生说出早餐搭配方案统计时,可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穿插其中,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五、结语

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加以重视,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法制教育。并把传授科学知识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起一片纯洁的法制蓝天,让他们在蓝天下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