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十篇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十篇

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7:45

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篇1

【关键词】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杜邦财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F6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9-0039-03

保险公司属于经营风险行业,整个经营过程都具有特殊性。保险公司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除了要保证所提品和服务的质量,还要保持自身的财务状况稳定,这样才能实现长期稳健的经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盈利能力作为保证保险公司具有较强财务实力的主要因素,是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1],只有财务实力较强的保险公司才有提取足够准备金的能力;此外,盈利能力还影响资本增长,公司吸引外部资本的能力、对外扩张的能力以及偿付能力的高低,最终决定公司能否抵御不利环境的影响并存续下来[2]。因此,本文以非寿险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杜邦财务分析方法对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进行客观分析,以期为公司战略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分析体系是利用几个重要财务指标的相互关系,对企业总体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3]。杜邦体系的核心是净资产利润率(Roe),将各个指标逐层进行分析,得到一个指标分析体系:

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资产)×(资产/所有者权益)

=利润率×资产周转率×[1/(1-资产周转率)]

=资产利润率×权益乘数

杜邦分析体系将企业净资产利润率分为利润率、资产周转率以及权益乘数三部分:

1.企业利润率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利润率就要求企业拓宽销售渠道、降低生产经营成本[4]。利润率的分析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决策与运营。

2.资产周转率是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的比值,是指企业的每单位资产产生营业收入的大小。得到的数值越大,代表企业资产的效能越高,即企业每单位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通过对现有资产的优化配比,分析影响资产的各种相关因素,合理分配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从而提升盈利能力。

3.权益乘数则是指企业的负债程度。权益乘数越大,代表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企业的负债程度高,即企业负债资产所产生的收益高,但同时承担的风险也较高;反之,则较小。企业要在保证资产回报率高于自身负债比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权益乘数增强盈利能力。

二、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改良杜邦分析体系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飞速发展,保险行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财务数据分析也越来越受到各个保险公司的重视。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经济体制,保险公司在我国的存在与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特别是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直接引出了保险行业的“新保险准则”。新保险准则提出了保险业利润表中的新指标“已赚保费”,而已赚保费作为已承担保险责任部分的保费,与保费收入指标相比,也更具有实际意义。将“已赚保费”引入盈利能力分析体系,得到:

Roe={(承保收益/保费收入)+[(投资收益/总资产)×(总资产/保费收入)]}×(保费收入/所有者权益)

=[(承保利润/已赚保费)+(已赚保费/保费收入)+(投资收益/总资产)×(总资产/已赚保费)×(已赚保费/保费收入)]×(保费收入/所有者权益)

=[(承保收益/保费收入)+(投资收益/总资产)×(总资产/已赚保费)]×(保费收入/所有者权益)×(已赚保费/保费收入)

=[(承保收益/保费收入)+(投资收益/总资产)×(总资产/已赚保费)]×(已赚保费/所有者权益)

=[已赚保费利润率+(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系数)]×肯尼系数

三、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杜邦体系分析实例

(一)非寿险公司的样本选取

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截至2013年,我国境内经营非寿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共有64家。为了得到全面客观的分析结论,随机抽取其中的30家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再通过查找《中国保险年鉴2014》获得真实有效的相关数据,进行非寿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二)数据搜集与整理

通过查找《中国保险年鉴2014》,得到30家样本公司基于杜邦体系的盈利能力分析的基础数据。通过对基础数据的计算,得到30家样本公司的杜邦分析体系指标数据。

(三)盈利能力指标分析与评价

1.股东权益收益率

股东权益收益率(Roe),又称净资产利润率,表示公司收益与所有者权益的比值,是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也是评价公司盈利能力的第一项指标。这个指标既反映了企业所有者也就是股东所投资本的获利能力,还体现了公司各项经营投资活动的效率与成果[5]。其公式为:股东权益收益率=(已赚保费利润率+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系数)×肯尼系数。

由表1分析可得2013年度30家样本公司的平均股东权益收益率为-6.57%。其中,最高的是安邦财险的37.83%,最低的为国泰财险的-131.50%。30家公司有19家公司的股东权益收益率为正值,占抽样样本的63.33%;11家公司的股东权益收益率为负数,占总体的36.67%。

总体来看,2013年我国非寿险公司股东收益率数据分析情况一般。从30家样本公司的股东权益收益率与公司成立时间的数据分析可知,成立时间较长、资本雄厚的公司股东权益收益率较高;而本年度股东权益收益率为负数的公司多为成立时间还比较短或者规模较小的公司,这些公司处于业务起步期,财务状况不稳定是正常现象。但是具体到每家公司,尤其是收益率为负数的公司,还都应该具体分析其影响股东权益收益率的各项指标,进而得出具体全面的盈利能力分析结论。

2.已赚保费利润率

已赚保费利润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非寿险公司经营保险业务获利与已赚保费的比值,代表企业每单位保费的实际收益。已赚保费利润率代表的是保险公司在其主营业务承保业务方面的收益率,是评价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状况最重要的指标。其公式为:已赚保费利润率=保险业务利润/已赚保费。

由表1分析可得,2013年度,30家样本公司的已赚保费利润率差异巨大,且绝大多数为负值,而平均已赚保费利润率为-14.49%。其中,已赚保费利润率最高的公司为安邦财险的7.79%,最低的诚泰仅为-77.70%。30家非寿险公司里中仅有人保、太保、华泰等8家公司的已赚保费利润率为正值,只占样本公司的26.67%,且这8家公司的已赚保费利润率均值也仅有1.96%。这反映出2013年度我国非寿险行业只有两成公司在承保业务领域盈利,且承保业务盈利能力也较弱。

非寿险行业承保业务领域出现大量亏损,究其原因是我国非寿险业起步较晚,业务发展仍然不成熟。那些起步较早的老牌非寿险公司承保业务已趋于成熟,还是可以在承保领域取得盈利。这种状况也反映出现阶段我国非寿险公司的主要盈利在投资方面,是我国非寿险行业趋于理性化的表现。但同时反映出,承保领域仍是公司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一大关注点,新兴的非寿险公司应抓住这个契机,在承保业务方面多做努力,进而提升自身盈利能力。

3.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是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两大指标之一,是指一个阶段内保险公司资本投资收益与总资产的比值[6],代表企业的资本运营能力与成果。公式为: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资产总额。

表1所示,2013年30家样本公司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02%。其中,投资收益率最高的为永安保险公司的5.19%,最低为现代保险公司的0.29%。与前两个指标不同的是30家样本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指标全部为正值。说明我国非寿险行业对投资业务的重视度较高,发展也较好。

同时将投资收益与已赚保费利润结合分析,30家样本公司中国寿财险、大地、太平财险等11家公司已赚保费利润为负值,但凭借其较高的投资收益,可以弥补公司在承保业务方面的亏损。因此,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是拉动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的双驾马车,两项业务同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才能健康有效地发展[7]。

4.投资收益系数

投资收益系数是保险公司资产总额与保费收入的比值,代表着非寿险公司潜在的收益水平,从而可以决定公司潜在的盈利能力水平。其公式表示为:投资收益系数=资产总额/已赚保费。

表1所示,30家样本公司2013年度投资收益系数最高的是现代保险,系数值高达43.32;最低的是国寿财险,仅为1.40。在30个样本数据中,求得平均投资收益系数为5.10。其中有安邦财险、长江财险等6家公司的投资收益系数高于样本平均值,占样本的20%,说明我国非寿险行业有约两成公司有着较高水平的资产可以用于发展投资业务,这项指标合理的较高水平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发展无疑也是利好。

5.肯尼系数

肯尼系数是美国学者RogerKenney率先提出并使用的。用保费收入除以所有者权益表示,这个指标可以将公司的所有经营成果放大来看,从而得出有关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结论。公式为:肯尼系数=已赚保费/所有者权益。

由表1分析可知:2013年,30家抽样公司中人保财险和国寿财险的肯尼系数分别为3.17和3.26,代表其2013年度已赚保费是所有者权益的3倍之多。说明人保、国寿等肯尼系数较高的非寿险公司的承保业务相对于自持股本来说规模偏大,要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应该追加公司投资。而长江财险、诚泰保险两家公司的肯尼系数仅分别为0.10和0.15,说明这两家公司的承保业务相比于自持股本规模偏小,应通过提升公司的承保业务规模来提高盈利能力。

四、结论

从最终分析结果来看,人保财险、安邦财险等老牌非寿险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都比较乐观,说明其2013年度财务状况较稳定,盈利能力状况也较强。通过核心指标股东权益收益率发现国泰财险、利宝等公司的状况较差,具体分析则得出其已赚保费利润率指标数据较差,投资收益率状况也一般,说明其应当重点关注自身承保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投资业务,更需要关注负债带来的高风险。而分析肯尼系数指标发现,长江财险、诚泰保险两家公司的肯尼系数仅分别为0.10和0.15,说明这两家公司的承保业务相比于自持股本规模偏小,应注意通过提升公司的承保业务规模来提高盈利能力。同时发现我国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高低与公司成立时间具有相关性,即成立时间较长的公司,财务状况较稳定,盈利能力也较强;成立时间较短的公司则相反。

【参考文献】

[1]刘汉民.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71-393.

[2]张旭升.中国非寿险公司扩张新风险业务承保能力实证分析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1(5):36-38.

[3]陈兵.保险公司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231-262.

[4]中国保险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保险年鉴2014[m].北京:中国保险年鉴社,2014.

[5]邓大松,向运华.保险经营管理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175-221.

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篇2

随着市场发展,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逐步拓宽,保险投资结构也进行了调整,银行存款的占比逐渐下降,但仍占相当的比例;债券的比例历年来都是最高的,其中国债与金融债的投资比例较高,企业债的比例较低;基金的投资比例逐年上升;股票、境外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比例较小,且并不稳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在投资种类上还存在差异,对于银行存款和债券的投资比例过高。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及金融市场的发展,保险投资渠道得以拓宽,同时我国保险公司积极借鉴国外保险公司先进的保险投资经验以提高自身保险投资能力,这使得其保险投资收益不断提高。但是我国保险资金的收益率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并且长期平均收益率在3%-5%左右,远低于成熟保险市场国家10%-20%的水平。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中存在的风险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是指保险公司的投资对象或合作伙伴因某些原因不能履行投资合约,或者造假欺诈,造成保险公司不能如期收回投资收益,严重者甚至不能收回投资成本。信用风险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运作影响重大,保险公司在进行投资时应该通过信用分析来防范违约风险,尤其是在债券投资及贷款中。保险公司可以采用主要信用评级机构的指标,例如穆迪或标普指数,对投资对象进行详细分析,以此减少保险公司的违约风险。

2.流动性风险

保险投资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保险投资而导致的保险公司无力为其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支付足额现金的风险,它影响着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在极端水平下,流动性风险会使保险公司资不抵债。随着新《保险法》的颁布施行,保险公司被允许将保险资金运用于不动产,投资渠道得以拓宽,这有利于提高保险投资收益,但是投资不动产周期长,占用资金量大,流动性差,一旦保险公司出现大额给付、赔偿或退保事件,这就会使其面临流动性风险,降低公司的偿付能力。

3.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的变动给保险公司资产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利率变动的影响之一是对资产负债价值的影响,资产负债价值相对变动,从而导致资产负债收益与成本的不匹配,也可能是损失扩大,可能是收益扩大,当然这与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敏感性有关。利率变动的影响之二是对保险公司财务稳定性的影响,一般寿险保单都规定一个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给客户的回报率,当利率上升后,则保险资产的收益率可能高于保单预定利率,为保险公司带来“利差益”,但是,保单贷款与保单解约率可能提高;利率下降时,保险资产的收益率可能低于保单利率,造成“利差损”,但是可以抑制保单贷款与保单解约率,从而造成财务现金流的变化。

4.投资决策风险

投资决策风险是指保险公司在面对多种投资方案进行抉择时,由于投资管理层的判断失误等原因造成决策活动不能达到预期投资目标,造成公司资产损失的可能性,这里的损失不仅包括保险公司现实的投资价值损失,还包括因保险投资引起的潜在机会成本。保险投资决策是保险公司管理者在一定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根据其自身的经营实力,按照一定的规章流程做出的投资选择,它不仅涉及到投资决策机制等客观因素,还涉及到保险投资管理者的价值判断等主观因素,但是随着保险投资决策机制的不断健全,保险投资管理者的投资决策能力逐渐成为其关键因素。因此提高保险投资管理层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成为保险公司管理投资决策风险的重中之重。

完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1.加强保险公司运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要加强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首先,应该确定保险资金投资决策准则。投资决策准则是保险资金在投资前要明确的指导原则。一个好的投资决策准则可以帮助保险资金管理部门明确投资理念、投资目的、盈利目标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使资金管理部门有的放矢;其次,要按照保险监管部门对于保险资金使用的政策规定,明确资金运用的范围、限制条款等,为保险资金制定适合本公司利益的投资组合策略;最后,加强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把资金的运用和资金的来源、特点结合起来,按照什么样的负债就要和什么样的资产相匹配的原则制定投资方向,选择投资工具。

2.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

近年来我国监管机构也逐渐重视偿付能力的监管,我国现在的偿付能力监管主要是偿付能力比例监管,监管机构把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情况分为三个级别,分别采取监管措施。有关的条款规定,保险公司每年报送的偿付能力报告中应该包含动态偿付能力测试,但是测试结果并不作为监管当局采取措施的依据。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风险资本法,制定适合我国的风险资本标准。保监会可以通过这一最直接的标准来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业务进行监管。

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篇3

股市的火热不断刺激投资者对资金收益的期望值,也让人对以稳健增值见长的保险捏了一把汗。可是,没有想到,保险公司在这轮风潮中竟然借助投资型保险,确切地说是投连险――来了个华丽转身。

今年上半年,全国保险公司的投连险原保费收入96.3亿元,增长1.9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投连险保费收入更是出现几倍同比增长。仅上半年,保监会就先后批准11家保险公司设立投连险账户,连中国人寿也在7月跨入了投连险市场中,市场上没有开办投连险的保险公司成为“稀有动物”。

曾经受到热捧的分红险、万能险如今已成“没落贵族”,不仅放在银行里人们都不会看一眼,而且还要受到“退保”的威胁。

投资型保险主角变换如此之快,实在让人无法体验到甚至联想到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取舍的标准只有收益。投资型保险已经成为有钱人的游戏。如同股市的起起落落一样,挣脱了保险稳健羁绊的投连险,同样藏着风险,不可不防。

今年6月份以来,保险市场上又出现了几款带有投资功能的个人寿险。引起市场普遍关注的是,它们虽然都带有较强的投资功能,但保单都不约而同加强了保障功能,比如:同一级别保额的主险之外,保户还可以在大病、住院、意外伤害、养老上自由搭配。也就是说,新的投资型保险模式逐渐由身故给付转为如何满足保户生活期间的需求。

投资型保险逐个数

按产品的发展历史,保险产品分为传统型产品和投资型产品,但无论是传统产品还是投资型产品,保障性才应该是保险产品最大的特点,其保障功能是其他的投资产品所不具备的。

从产品形态上讲,大多数的传统型产品在费率厘算时通常设有一定的预定利率,大多数产品的保单收益和公司的投资收益状况关联性不大。而投资型产品多数会向客户明示保险公司收取的各项管理费用和保障费用,保单的收益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也会密切挂钩。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投资型产品为:万能产品、投资连结产品及分红产品。这些产品除前面所提及的新型产品的特征之外,本身又有各自的特点。

投资连结产品

是将保险费在扣除相关费用后按客户的要求转化成若干个投资单位,公司按监管规定定期公布投资单位的价格,该类产品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的比例可高达100%。因此,很多的投资连结账户价格与证券市场具有很高的关联性,在保险产品中属于较为激进的产品,也自然会有较大的投资风险。适宜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人士。

万能产品

同样会向客户明示各项保障费用和管理费用,但保单价值并未转化成若干个投资单位,而是由公司通过设立专门的账户进行管理,保险公司也只需依照公司实际的投资收益状况定期公布结算利率,甚至很多产品保险公司通常会承诺给客户一定的保证结算利率。因此,客户不必承担保险公司投资失败的风险。但从另一角度也会使得保险公司在投资渠道的选择上相对保守。

分红产品

是在投保人付费后,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享受保险公司一部分的经营成果的保险。根据保险监督委员会的规定,分红一般不得少于可分配利润的70%。若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时,分红可能非常有限。但是,分红保险设有最低保证利率,客户的基本保障是有保证的。因此,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低、对投资需求不高、希望以保障为主的投保人群。

从平民到贵族:投资型保险中国演进路线图

检阅投资型保险这两三年的历程,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趋势:投资型保险正从平民走向贵族。

从资金要求来看:

最早热卖的分红险最低保费额只要1000元,完全是平民化的,针对的是最广泛的投资者。但到了万能险,则一般要求5000元的保费门槛。等到投连险上场,最低保费变为1万元。联泰大都会推出的投连险起售额甚至高达10万元,这也直接推动这两家公司投连险业务的突飞猛进,连续两个月保费收入超过2亿元,有消息称投资这种百万元保单的客户要占到三成。

从投资渠道来看:投资型险种从最初的营销员销售转到了银行,因为到银行的人是最直接的客户,有钱而且有投资需要。分红险最为普及,保险公司恨不得在每个银行都放上自己的分红险产品;到了万能险,在银行渠道的选择上开始有针对性,保险公司挑选战略合作伙伴;等到投连险,“嫌贫爱富”的本质表露无遗,有的投连险只放在外资银行销售,如中美大都会选择了在花旗银行销售,外资银行的客户都是资金雄厚者,这个渠道优势也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还有的投连险通过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销售,目的都很明确,吸引“有钱人”。投资型保险在渠道上就见出了高下。

从保险公司的定位来看:

分红险、万能险等的兴起都是由中资保险公司主导的,为的是保持保费的持续增长,把最广泛的人纳入到保险人群中。而投连险这轮风潮则是由外资保险公司推动的,外资保险公司的“精英”定位直指投连险投资者,有较高收入且希望理财。无论从险种开发还是销售力度上,外资保险都要胜过中资保险,外资公司投连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则上半年增长7.2倍。

从收益率上来看:

分红险的收益率和万能险收益率都设有保底利率,非常稳健,当然收益率也不会太高,分红险只是与银行利率不相上下,万能险的名义收益率则比银行利率高一点点。而投连险的收益率则是与股票、基金抗衡,收益可以超过100%,也可以为负。

从这些转变不难看出,投资型保险的进入门槛不断提高,把平民投资者挡在了外面。

收益决定一切:投连险热销背后的两在推手

在分红险时代,保险公司曾许诺给予较高的分红收益率,后来就变为假定利率,给人的想象空间很大,与实际收益率有着很大的落差,2006年保险资金运用的平均收益率超过5%,但分红险的分红仍然在1%~2%,即便加上保底利率,也不如连续加息后的银行利率。正是因为保险公司在分红险实际收益率上的不争气,才让投资者灰心。

万能险红火是因为名义上的收益率超过了分红险,可是没有想到背后竟然还有一个初始费用的“陷阱”,前几年投入的资金相当一部分被保险公司收走,等到投资者恍然大悟,万能险也就没有了吸引力。

曾经因为收益率低一度陷入低谷的投连险借助牛市,来了一个咸鱼翻身。从2006年初到2007年年初,投连险偏股型账户的收益率达到了100%,而今年上半年,很多投连险的偏股型账户的收益率达到了50%,甚至跑赢股市大盘。这种收益率经媒体和口碑传播后放大,把投资者的心弄得痒痒的。

更重要的是,随着投资市场的变化,人们对于收益率的期望值也不断升高。在牛市没有到来之前,人们投资的参照对象是银行利率,认为只要高于存款利率就可以。可是,牛市到来以后,出现了几倍、几十倍于银行利率的收益率,再加上银行不断加息和通货膨胀,原来的投资理念也就发生了变化,收益率仅仅与银行利率看齐已经不是目标了,更要和股市、基金看齐。因此,投连险受到热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只是,在追逐收益的过程中,投资型保险的保障功能越来越被不重视,甚至被忽视了,这与投资型保险的本义有些背离。

有的保险公司显然琢磨透了这种“投资”的心理,干脆推出了与基金叫板的理财产品,如7月份,华泰稳健投资保险产品在工行销售,这是国内首款经保监会批准的准基金型保险产品,销售上限100亿元。其中,投资部分相当于一只平衡配置型基金,股票投资比例约占30%至70%,由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开放式基金的模式投资运作,根据市场情况灵活配置于股市和债市,具有较高的预期收益率和与之匹配的风险。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此类产品上市。

投连险当道

目前,投资型保险市场上主要是投连险当道。随着投连险的不断推出,保险人的作用越来越大。投连险个人投资账户中最少也要设置三个子账户,客户享有投资账户选择权和投资转换选择权,对于客户本身的投资素养要求较高,同时也对保险营销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投连险产品要求销售人在充分掌握保险相关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对金融证券及经济大势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协助客户及时、准确地转换不同的投资账户,为客户争取最大的投资收益。这也是一些国家往往要求销售投资类保险的业务员必须具备证券投资质询资格的原因。

并非人人适合投连险

投资连结保险,是指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至少在一个投资账户拥有一定资产价值的人身保险产品。投资连结保险除了同传统寿险一样给予客户生命保障外,还可以让客户直接参与由保险公司管理的投资活动,将保单的价值与保险公司的投资业绩直接联系起来。投资账户中的资产价值将随着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的情况发生变动,所以客户在享受专家理财好处的同时,也将面临一定的投资风险。

恒安标准人寿首席精算师Johnatherton告诉我们,在英国,投连产品是大众性的流行产品,消费者对其拥有非常理性的认识,通常将投连产品作为长期投资工具,用来满足自己的养老计划。他们通常了解,投连产品因与股票市场等投资渠道相关联存在短期波动的风险,但长期持有会比单纯投资债券和货币市场类工具获得更高的收益。一般消费者购买投连产品的保险期限往往在20~30年甚至更长,在此期间,即使资本市场的波动影响投连产品的短期收益,投保人也不会追涨杀跌,理性和追求长期收益成为英国投连产品持有者的主要特点。

Johnatherton最后表示,据有关资料显示,从2006年开始,中国经济和投资市场都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相信与资本市场挂钩的投资类产品势必会迎来更好的发展空间。

不要同基金盲目攀比

投连险兼具保险保障和投资理财双重功能,不应该把这个产品理解成一个单纯的投资工具,片面夸大它的投资功能而忽略其保险保障。所有保险产品,保障功能是根本,分红、投资、理财只是延伸服务。

消费者对投连账户的波动、盈亏要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很多人认为,投连险与基金区别不大,投资收益也相差不多。其实,投连险具有保障功能,而基金则不具备。如果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发生意外,即使同时投连险投资失败,其保障功能也不会受到影响。而基金投资者一旦投资失败,只能自己承担。

投资者不可被收益冲昏头脑,要充分认识到投连产品的投资账户不保证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也可能低于本金,存在一定的风险。

目前许多投资者长期投资的理念还比较薄弱,而且,往往只注重保费和投资回报率高低,却不能接受由于股市波动而造成的保险资产价格波动。几乎每次股市的向上行情总会带动投连险热乎一阵,但行情退去,热情也就会退去。

那么,投连险究竟适合什么样的投资者呢?保险专家指出,买投连险要对风险有足够认识并且能够承受一定投资风险。投资者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购买。有些人由于收入不稳定,前期经济状况较好时购买了大量的投资连结类保险,而后期收入下降时就觉得缴费困难,最后不得不进行减保,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

投资账户不是多多益善

投连险的资金一般投向:国债、金融债、企业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可转换债券;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回购等。根据投资方向和风险高低的不同,设置多个账户。

随着竞争的加剧,投资险的账户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如国泰人寿的财富经典投连险只有“平衡型”和“增长型”两个账户;海康“金如意”投连险分别为积极型账户、平衡型账户和安全型账户3个账户;中德安联的“汇金世家”投连险有6个账户;信诚(运筹)投资连结保险一共设立了7个投资账户;招商信诺推出的投连险产品账户多达8个。

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投连险账户并非多多益善,人面对过多选择的时候也是一种负担。如果对投资市场和风险比较熟悉,可以在多账户之间进行选择转化,规避风险;如果不熟悉,多账户还不如少账户省心。

专家慧眼:分红、万能险的挑选方法

在投连险强大的攻势下,同为一个战壕的万能和分红险日益受到市场冷落,但作为聪明的投资者,盲目跟风购买投连险并不足取。没有最好的、最时尚的保险产品,只有最适合你的保单――虽然在投资收益上,分红、万能保单无法与投连保单相抗衡,但保险的最终意义肯定不仅仅只有投资回报。

专家观点:

万能险保单价值并未转化成若干个投资单位,而是由公司通过设立专门的账户进行管理,保险公司也只需依照公司实际的投资收益状况定期公布结算利率,甚至很多产品保险公司通常会承诺给客户一定的保证结算利率。因此,客户不必承担保险公司投资失败的风险。根据保险监督委员会的规定,分红保单的分红一般不得少于可分配利润的70%。若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时,分红可能非常有限。但是,分红保险设有最低保证利率,客户的基本保障是有保证的。因此,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低、对投资需求不高、希望以保障为主的投保人群。

万能险:收益+保障的双重功能

近期股市涨涨跌跌,让很多投资者切实体验到了炒股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很多人已经开始将目光转向既能提供长期保障、又能稳健收益的万能险。

万能险其实是一种具有双重功能的新型保险产品,更是一种双功能的风险管理工具,其保障功能可以保证个人理财规划的顺利进行,同时保单附带的理财功能,虽然其收益率方面

不及基金、股票等证券投资产品,但它在收益稳定性方面又是首屈一指的。

《钱经》观点:

把资金交给专家管理,借机构投资的优势,坐享收益的“委托理财”方式是当前最热门的理财选择。万能型寿险保单赋予了传统寿险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功能,它以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为依托,充分发挥保险公司投资渠道广泛、资金规模巨大的优势,并且通过月月结算、复利计息等方式代客理财,最大程度地帮助保户获得较为理想的稳健投资收益。这同时也成为投资者选择万能型保单的最好理由。

分红险:升息的利好影响是长期的

目前市场上的一款累积式分红产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分红型投资类保险,原理上保单的投资回报率应该列在投资类保险的最后一位,但这款产品的保单收益表现一直不错,持有超过三年的累积式分红保单累积收益甚至已经超过10%。

累积式分红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仅仅3年多的时间,在费用收取上,累积式分红产品与投资连结、万能产品一样,采用透明扣费的方式。然后,将剩余保费转化成若干个投资单位,产品通过账户单位价格增长和增加账户单位数等方式向客户提供增值收益,使客户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保险利益的增长过程。

由于规定1.8%的单位价格增长率,同时还会通过年度红利、特别红利终了红利等方式将保单全部收益分配给保单持有人,此类产品对公司的资本金要求很高。

在投资上累积式分红产品通常依照稳定性和持续性原则,在红利分配时有时会通过平滑技术对账户价格进行处理,保证投资回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由保费(扣除费用后)和历年年度红利和特别红利组成的保单账户价值部分,在投资渠道的选择上一般会兼顾考虑收益性和安全性。而对于终了红利(年度红利和特别红利以外的收益盈余)在投资渠道的选择上考虑到客户的承受能力和盈利水平,通常可以选择更激进、预期收益更高的投资。这种投资方式即使在投资市场较为低靡时候依旧会取得较好的收益状况,目前持有超过三年的累积式分红保单累积收益已经超过10%。依照对产品的承诺,未来一年,产品的最低收益会超过2.5%。

由于累积式分红产品收益状况良好,而且几乎没有大幅度的收益波动,因此,更适合收入状况良好而又没有足够时间打理自己财务的客户。这一人群多为新兴的都市白领阶层,这些人在投资时可能会更加偏于理性,即使市场中有很大的投机机会的时候,依旧能保持理性的投资态度。

《钱经》观点:

分红产品在定位上并不是一种短期投机产品,投资该产品更重要的是要长期持有并同时选择适当的保障投资。今年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升息周期,这会对包括保险市场在内的整个金融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保险资金在投资渠道的选择上一般都会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的形势匹配不同的资产。

此类分红产品虽属于利率敏感型产品,但在投资渠道选择上更多会选择长期、稳定、回报佳的投资项目,因此,升息对该产品的利好影响将会是长期的。即使在未来股市产生较大波动的时候依旧能够保持较好的收益。在英国,很多累积式分红保单20年之后累积投资收益甚至超过了很多证券类投资产品。

加息带给寿险的积极影响

蕴 文

首先,是有利于提高保险行业整体投资收益。加息总体上可以提高保险公司投资回报率。对某些保险公司来说,随着利息收入的增加,还可以缓解其历史遗留的利差损的问题。

具体到保险产品,第一,对保障型产品来说,利率和利息税的变动会对这类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并不大,如重大疾病类保险、医疗保险等。这是因为消费者投保保障型产品更看中的是“保障”功能,而非预期“收益”。第二,对储蓄类和投资型的保险产品来说,利率的变动和利息税的调整会产生比较大的长期影响。随着投资条件的改善,股市、债市都将有较好的表现,而随着保险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境外运用的相关限制的松动,从长远来看,储蓄类和投资型保险的收益可能会提高。特别对于万能险,比如长城保险目前在银行销售的金富利产品,进行产品设计时已将加息的可能性考虑进去,因此具有投资保底和“息涨随涨”功能,在利率变动时期优势更加凸显。

理财应考虑平衡的资产配置成功地进行投资理财,应该把资金进行合理配置:

一是必须储蓄应急资金。这部分资金应该占据3到6个月的收入;这部分资金基本不会亏损。

二是留出保障资金,用来购买保险。这部分资金应该是月收入的8%~15%左右。购买保险不但能设置保障,就资金本身来说,也不会出现亏损。

三是投资资金,用来投资,比如买股票,买基金。这部分资金应该是5~10年不用的闲散资金,可以用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

买保险的目的并非“向保险要收益”。真正意义的保险产品主要是保障,其他理财产品不能替代。无论加息与否,生老病死的风险都无法阻挡,对保障的需求都不会消失。所以无论利息如何变动,长期的保障意识和保障规划都是首要的。

《钱经》风险提示:

在美国,销售投资型保险的营销员,必须通过证券、保险两个行业的专门考试,销售人员被要求应具有较高素质。而在我国,目前很多投资保险的营销人员在经过保险公司短时间的培训就可上岗,因此,在推销投资型险种时,服务往往并不到位。

另外,保险公司的资金虽允许进入资本市场,但国内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仍然较窄,大部分资金只有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券以及一定比例投资证券基金等。比如,保险公司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后,在市场处于弱势时,保险公司的投资也极易会出现亏损。例如,最近6、7月股市出现较大幅度调整,投资基金的资产大幅度缩水,有的甚至跌破面值。保险公司在这种市场状况下,想要有较高的投资回报也是很难的。

任何领域的投资者都应当清楚:投资需谨慎,入市有风险。保险产品有时并不保险,因为,保险公司始终无法向保户许诺――今年或明年你能拿多少红利,或者分多少钞票。

风险不可不防 认清投资型保险的3处软肋

尽管冠以保险的名称,但投资型保险已经站在了投资产品的行列,有收益就会有风险。目前看来,主要有三种风险需要提防。

收益风险

不管分红险、万能险还是投连险都有收益风险。

分红险的收益风险来自于红利的不确定性。虽然保险公司承诺把险种收益的70%拿出来进行分红,可是,保险公司的分红过程根本就不透明,缺少监督,这就没有办法保证最大化红利送到投资者手中。目前分红红利由死差益、费差益、利差益乃至退费差这几部分组成,保险公司不公布这些具体收益情况,而投资者也根本搞不清每年有多少红利,只能每年被动接受一次分红,没有收益上主导权。所以,就分红险就形成了一个怪现象:不管保险资金整体收益好坏,分红险的年分红利率一直在1%~2%之间。

分红率成了保险公司进可攻,退可守的“武器”――在销售产品时,可以说有不确定的分红收益,可以抵御通货膨胀;在分红时,可以调配分红的比例。

万能险的收益风险主要是投资过程风险。万能险比分红险“前进”了一步,每月都会公布账户资金的收益率,便于投资者把握。可是,万能险的投资中有一部分是基金、股票,这必然引起收益的波动。相对来讲,万能险因为有保底利率,目前一般是2.5%,将来可能随着寿险预定利率而上调;同时,账户资金主要由保险公司来操作运用,收益风险相对较小。

投连险与股市紧密捆绑,这注定了其收益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追逐高收益率,投连险的钱大都流向偏股型账户,而偏股型账户股市投资最高可以达到100%。股市不可能一路上升,再牛的股市也有打盹的时候,当股市下调,投连险收益就会受到直接影响。5月30日的印花税调整已经印证了这一点。特别是越后来买入的投连险进入股市的成本越高,风险更大。1999年,平安曾推出第一连险,最终因为账户投资大幅缩水而在2002年酿成投连险风波,很多投资者割肉卖出或者转成了其他险种。

费用风险

当投资者盯着投资型保险收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保险本身的费用,如果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保费进入账户中投资增值,很容易被打了“闷包”,此为投资大忌。

分红险主要费用有手续费和退保费用。其中,营销员渠道销售的分红险费用要远远高于银行渠道,前者首年的手续费要占30%~40%,加上保险公司的经营费用,保费只剩下很小一部分进行增值,同样,通过营销员购买的分红险退保费用也很高,以某款分红型终身寿险为例,年交保费588元,保额为2万元。如果首年退保,只能拿回4.07元。相对来看,银行渠道销售的分红险费用比较低,而且是固定的,如退保一般为保费的5%~10%。

万能险和投连险的费用比较多,总共会涉及到初始费用、账户管理费用等7种费用。这些费用占保费的比例较高,特别是初始费用,有的万能险和投连险的初始费用占到第一年缴纳保费的50%。在万能险热卖的时候,多数投资者被每月公布的收益率所吸引,等到投保以后才发现,缴纳的保费和账户中增值的资金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2005年11月,保险监管机构对于当时发展迅猛的万能险给予风险提示,要求投资者注意分辨初始费用和投资收益率。今年4月,保监会印发投连险、万能险精算规定,从今年10月1日起,投连险和万能险执行统一的费用标准,目的是规范这两类保险的发展,避免发生费用风险。实际上,2005年热卖的万能险已经留下了后遗症,不少投资者弄清了费用后开始质疑保险公司,有的进行退保,这对保险双方的损失都很大。

心理风险

因为人们是以投资的眼光来看待投资型保险的,所以,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恐慌。特别是现在很多媒体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牛市起来的时候,就讨论要不要退保分红险;牛市中出现调整的时候,就明示或者暗示退保。这考验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没有比较坚定的投资信念,很容易就随波逐流退保或者买入。其实,投资型保险因为涉及到费用和资金运作,特别看重长期性,一旦选择好投资型险种,就要有长期持有的决心,否则退保会损失各种费用,得不偿失。

投资者可以通过对保险公司的认真选择降低上述风险。保险公司投资能力的高低、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投资收益情况。有以下几个标准:以往投资型保险收益情况、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地位、有没有专业的投资公司或者专业团队。在产品趋同化的情况下,选择保险公司要比选择险种更加有效。比如,有的保险公司获得了直接进入股市的席位,就比通过中介渠道进入的节省了佣金费用,处于有利地位。当然,还可以参照具体投资型保险的费用进行选择比较,选取较低费用者。

容易被忽视的费用人不告诉你的投资成本

新的《投资连结保险精算规定》、《万能险精算规定》将于10月1日起实施,新规中明确了投连险只能收取下列费用:初始费用、买入卖出差价、死亡风险保险费、手续费、保单管理费、资产管理费和退保费用;万能险收取初始费用、死亡风险保险费、保单管理费、手续费和退保费用。要想明白投资,先要弄清楚上述费用。

目前保险公司新推出的投资型保险大都按照新精算规定设计,下面以投连险为例了解一下有关费用。

初始费用

初始费即保险费进入投资账户之前扣除的费用,就像是基金的申购费、认购费。通常期缴型投连险按照每个保单周年递减的比例来收取。按照规定,第一年最高不超过所缴保费的50%,以后逐年递减,一般从第六年开始就不再收取初始费,额外保险费初始费用比例的上限为5%。趸缴型的则是一次性收取一定比例的初始费,分为5%和10%两个限额。

不过,现在市场投连险竞争激烈,许多保险公司早就将初始费降得很低,以此吸引投资者,如联泰大都会人寿、中德安联均推出趸缴型投连险初始费率仅为1%,广电日生的同类产品初始费比例则为零。

手续费

保险公司在提供账户转换、部分领取等服务时收取手续费,用以支付相关的管理费用。考虑到客户为了获得收益不可避免要转换账户,一般保险公司都会提供几次免费的账户转换,有的公司干脆对所有账户转换都免费。

客户随时领取账户中的部分现金价值所需要交纳的费用称为部分领取费。一般也是逐年递减的,而且大多在3年或5年内须付此费用,超过年限则无需再付费。但是保险公司建议客户在前几年不要部分领取,以保证投资收入不受影响。

买进卖出差价

买入卖出差价有些类似外汇买卖中的差价,保险公司在这其中就像银行一样是一个中间人的角色,差价也就是保险公司收取的“中间转换费”。一般来说,保险公司会收取1%到2%的差价。根据保监会的规定,投资连结保险的买入卖出差价不得超过2%。不过也有保险公司,如联泰大都会的“财富精选计划”不收取这部分费用,也就是说客户进行买进和卖出时,价钱是一样的。

死亡保险费

死亡保险费是投连险中风险保障方面的收费%。这一费用的标准与传统寿险的费率制定标准一致,并且客户可以在规定范围内自由选择比例。根据精算规定,个人投连险的死亡风险保额不得低于保单账户价值的5%,强化了保障功能,基本保险费不得高于保险金额除以20,并不得高于人民币6000元。有的投连险会赠送人身保障,如中德安联“金世家”就无需客户缴纳这部分费用。

保单管理费

这是一个与保单账户价值无关的固定金额,保险公司不得以保单账户价值一定比例的形式收取保单管理费。大多保险公司为每月5元。与普通寿险一样,投连险的保单管理费也是用来支付保单运行的行政管理成本。比如系统投入、每天对账户价值进行的调整、投保人变更、地址变更等。只是普通寿险不需要向投保人明示这些费用。

资产管理费

这主要是投资运作的管理成本。当客户买了投连险之后,就相当于将资金交给保险公司来运作,保险公司有一支专门的团队为客户进行产品选择、日常追踪、完成交易等。资产管理费就是用来支付这一部分费用。按照规定,资产管理费年度百分比最高为2%。

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篇4

关键词低利率保险投资投资策略

利率持续走低对我国保险行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也引起了保险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资产价值、盈利能力将会受到利率持续走低的冲击,因此,保险公司应加强对保险投资策略问题的研究,勇于面对经济形势的挑战,并做好沉着应对的准备。

一、低利率对保险投资的影响

(一)利率保险产品受影响最大

目前,我国的保险行业尚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受传统的投资理念的影响,消费者偏向于购买利率有保证的保险产品,所以保证利率产品在保险产品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保险公司长期销售保证利率产品会使其负债增加,由于负债产品的期限较长,所以利率的微小变化会导致保险公司负债大幅增加。通常情况下,保险公司会选择对公司债券或者政府债券进行投资,而这些投资受利率的影响较大,一旦利率下降,保险公司的收益将会下降,而一旦利率上升,保险公司的固定资产将会贬值。总体来看,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构使其受利率波动影响较大,当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两方面都遭受到利率影响时,保险公司的资产价值、投资收益和股东权益会受到更大程度的影响。

(二)新保单资产负债匹配难

低利率背景下,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和偿付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20世纪末,保险公司大量出售利率较高的长期保险产品,当时我国的债券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多数为短期债券,保险公司的资产不能与这些高利率长期保险产品进行匹配,使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大大减少。此后,尽管保险公司降低了利率,并进行了产品创新,但是保险公司的产品利率是随着市场利率的上升而不断提高的,如果保险公司为了规避风险而只对短期产品进行投资,那么保险公司将不能弥补长期以来的负债成本。

(三)降低保险企业偿付及盈利能力

随着国家对保险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大,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受到一定的限制,加之市场利率下行的压力,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大部分投资只能用于政府债券,只有一小部分可以用于企业债券和基金。由于保险公司推出的投资产品没有国家政府作保证,所以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收益率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保险公司仅将资本投资于利率较低的政府债券,投资收益则不能满足保险公司的偿付需要。基金类投Y又提高了保险公司的成本支出,基金投资的高额管理费用会导致保险公司的大量亏损。在低利率背景下,股票市场持续低迷,不利于保险公司进行股票投资。总体来看,保险公司的偿付及盈利能力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二、低利率背景下保险投资策略

当前,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和盈利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保险公司应当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进行投资策略转变,应对利率降低对保险行业的冲击。在负债方面,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调整保险产品结构来应对低利率的冲击,在资产方面,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来应对利率降低带来的挑战。

(一)负债端调整策略

低利率背景下,保险公司应当进行负债端的策略调整。首先,保险公司应当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全面提升盈利能力。保险公司应当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转变以依赖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精简员工、制定激励政策、控制费用支出、调整组织结构来提升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其次,保险公司应当进一步调整保险业务结构,推动负债成本的降低。保险公司可以对保障期长的产品进行开发,也可以加大对保障性产品的开发力度,满足我国老龄化时代养老和医疗等方面的市场需求。再次,保险公司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加大对创新性保险产品的开发力度,通过追踪市场利率、及时调整产品利率、缩短结息时滞等途径来降低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

(二)资产端优化策略

第一,保险公司应将投资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低利率背景下,债券、股票、境外投资的风险不断加大,因此保险公司应当制定科学的投资目标,将控制风险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根据保险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制定详细的风险控制方法,坚决杜绝对不切实际的投资项目进行投资。

第二,保险公司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应主动进行风险管理,以提高投资收益。在利率走低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可以对各种信用进行分析,主动寻找低估债券,从而得到超额投资收益。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资金流动状况来寻找具有高额投资收益的项目,通过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来获取一定的风险溢价。

第三,保险公司应对收益长期且稳定的投资进行扶持。保险公司可以通过长期项目投资来拉长投资期限,防范利率变化引发投资收益风险。保险公司在进行长期项目投资时,可以选择对流动性较好的国家债券和金融债券进行投资,这些免税债券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的收益率。

第四,保险公司可以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来获取稳定的收益。为了将投资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保险公司应当对管理水平较高、具有稳定收益率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对投资公司的市场发展潜力进行科学预判,并且使用经济模型和论证方法进行合理论证,保证投资收益的长期稳定。

第五,加大对实体经济和生产服务业的投资力度。一般而言,保险公司进行实业投资的能力较弱,也不具备投资实业之后的监管能力,但是保险公司可以与产业资本进行合作,充分利用生产服务业良好的管理能力,获取投资机会。保险公司应当与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企业进行合作,通过股权、基金、证券等多种形式拓宽投资渠道。

第六,保险公司可以对处在困境中的企业进行投资以获得收益。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企业可能会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冲击而陷入困境,因此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债务重组等方式对企业进行盘活,从而获得超额收益。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保险公司应通过调查研究选择管理和资产状况较好的困境企业进行投资,实现对资产的处置和对资源的整合。第七,保险公司可以对境外市场进行投资。当前人民币的币值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对境外市场进行投资可以将汇率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保险公司可以对境外市场进行投资,达到分散风险的效果。

三、结语

低利率背景下,利率保险产品受影响最大、新保单资产负债匹配难、保险企业偿付及盈利能力降低,因此保险公司应通过加大对创新性保险产品的开发力度等途径从负债端转变投资策略,通过投资上市公司等途径从资产端优化投资策略,实现保险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公司)

参考文献

[1]何小锐,张莉莉,刘梦君.我国保险投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22).

[2]杨薪燕.低利率背景下金融理财与投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3).

[3]宋占军,莫娇.低利率环境下如何追求保险投资收益率[J].中国保险,2017(02).

[4]张莉,王春伟.我国保险投资的问题和发展策略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5(22).

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篇5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猛,保险公司积累了大量的暂时闲置资金。从国外保险业发展经验来看,保险投资是保险资金运用的较好方式,资本市场已成为保险投资的重要场所。当前,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逐渐成熟的外部环境下,加强保险投资与资本市场的有效结合,将成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的又一有效渠道。

关键字:保险投资、资本市场、外在动因一保险投资及其发展动因保险投资是保险公司在组织经济补偿和给付过程中,将积聚的闲散资金合理运用,使资金增值的活动。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由资本金和保费收入构成,其中可用于保险投资的基本上是资本金、准备金〔按比例从保费收入计提〕和承保盈余三部分。由于保费收支所存在的时间差和数量差,使保险公司积累了大量暂时闲置资金,为保险资金投资创造了可能;保险公司的生存发展及自身职能的履行,使保险资金投资成为必然。(一)保险投资发展的内在动因1.保险投资可以减少保险市场因竞争加剧,而导致保险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下降的程度。保险公司的业务大致分为两部分:承保、投资。从发达国家成熟保险业的情况看,承保利润为基本持平或亏损,主要作用是吸纳资金;而投资利润决定了保险业的生存和发展。在1975~1992年间,除日本和德国以外,其余几国平均承保利润均为负数,保险公司主要利润来自投资收益。如表1:表11975~1992西方六国承保盈亏率和投资收益率平均水平一览表单位:%项目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瑞士承保盈亏率(盈亏/保费)-8.20.330.51-11.62-8.72-8.48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保费)14.448.488.7213.0113.2911.55资料来源:《证券时报》1999年10月29日2.保险投资可以加快保险资金积累,提高偿付能力。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由资本金和公积金构成。保险投资获得的利润,一方面可以按比例计提公积金,成为保险公积金积累的间接源泉,提高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做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在保险公司认许资产和负债之差不满足保监会要求的数额时,保险投资利润的一定余额可以转为扩充资本金,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壮大提供了资金准备。3.有效的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可以降低保险费率,提高市场竞争力。在现阶段市场经济环境下过高的费率,无疑会影响投保人的投保积极性。通过保险投资活动,可以增强保险企业的赢利能力,为降低保险费率提供物质条件。这样既能发展壮大保险企业自身经济实力,提高其收益,也能降低保费,提高保险企业市场竞争力。(二)保险投资发展的外在动因——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使得各种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以及股票发行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使保险投资有了更多可选择的客体;另一方面,各种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占有率也稳步上升,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共同基金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不仅了扩大的资本市场的投资规模,还降低了资本市场的非系统性风险。二、我国保险投资现存的问题我国保险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始终保持了平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保险业资产总额为9122.84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8739亿元,但在高速增长的背后隐忧亦存。投资收益率下降是保险投资中最突出的问题。我国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下降的表现:第一,保险可用资金的快速增长和资金运用渠道狭窄的矛盾突出。从国际保险市场看,保险投资采用了多种保险投资方式,具体包括:银行存款、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不动产投资等。安全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使得不同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投资方式,按照收益性、流动性的要求和原则对基金进行投资组合。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买卖金融债,买卖中国保监会指定的中央企业债券,同业拆借和保监会同意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虽然保险基金能进入国债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但受到交易品种、交易额、交易环节及市场本身发展程度的制约,难以进行现券交易,缺乏流动性,也制约了保险公司的投资运作。第二,保险资金利用率低且主要用于银行存款,投资结构不合理。在发达国家,保险投资率一般位于80%以上,寿险的投资率可达到97%。以美国为例(见表2),而我国保险投资还不到50%,有限的保险资金主要限于银行存款,资金投资运用率很低,结构单一(见表3)。表2.1993-1997年美国寿险公司资产分布状况单位:%年份债券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保单贷款不动产其他资产199360.620.939.713.712.54.22.96.1199461.120.440.714.511.14.42.86.2199559.619.140.517.39.94.52.46.2199658.917.641.319.59.14.42.25.9199756.915.841.123.28.14.11.86.6资料来源:lifeinsurancefactbook1998,p108-109表3.1999-2003年中国保险公司资产分布状况单位:%年份银行存款投资国债证券投资基金其他投资199951.049.037.00.811.2200048.651.337.75.38.3200153.047.021.85.719.5200254.745.320.05.619.7200352.143.816.05.322.5资料来源:中国保监会网站经整理得到

1.从表2中可以看出,1993-1997年这5年间,美国寿险公司的投资中,证券投资所占比重达70%。其中,政府债券在投资比例中呈减少趋势,股票和公司债券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抵押贷款比例下降,保单贷款和不动产保持稳定。1997年,资产结构比重依次为:公司债券、股票、政府债券、抵押贷款、保单贷款和不动产。2.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保险资金主要用于银行存款,保险投资所占比重不到50%。在保险投资中,国债投资的比重较大,在投资比例中呈逐年减少趋势;证券投资基金比重较小,基本保持稳定,其他形式的投资在逐渐增加。3.两表对比分析可见,美国寿险公司以证券投资为主;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仍以银行存款为主,占其资金运用的一半以上。这种保险投资结构使我国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与国外产生很大差距:美国、英国等西方保险公司1975—1992年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在8%—12%之间;而2002年我国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仅为2.97%,投资收益率很低。由于资金无法充分利用,巨大的资金余额正处于低效益的空转状态。同时,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的比例过大,证券投资基金的比重过小的投资结构,也不利于保险资金分散投资风险和建立有效的投资组合。第三,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严重不匹配。资产与负债的匹配一般是指投资资产与对投保人负债之间期限结构的配比关系,包括资产与负债期限不匹配、预期资金运用收益率与保单预定利率不匹配等。资产匹配的最基本要求是构造一种资产结构,保证在任何时候资产的现金流入与负债的现金流出相对应。如果这种对应不能实现,就会产生资产与负债不匹配的风险,导致保单偿付发生困难或资产预期收益受到影响。寿险资金一般具有保险期限长、安全性高等特点,因而在我国现今这部分资金比较适于投资长期储蓄、国债、房地产等。财险资金期限相对较短,流动性要求较强,比较适于同业拆借、股票投资等流动性强、收益高的投资品种。目前,由于我国比较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使得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严重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第四,保险公司资金受到银行利率影响,存在较大的系统风险。由于我国保险投资中利率产品的比例过大,利率变化对保险投资收益影响很大。尤其是近几年来,人民银行连续8次调低银行存款利率,使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高于存款利率。目前5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88%,而保险资金平均成本高达6.5%,保险资金大量存于银行产生了较大的利差损。这使得我国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三、充分利用外在动因,使保险投资与资本市场互动结合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保险投资,从各国保险业的投资结构来看,证券投资在保险投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资本市场成为保险投资的重要场所,保险投资也成为联系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重要纽带。(一)我国已从宏观层面把资本市场作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重要领域保险投资的渠道狭窄,限制了保险公司的投资运作,也影响了保险投资的收益率。从各国保险监管机构对资金运用渠道的规定来看,一般对保险资金入市的限制比较宽松。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践看,我国也正在开始把资本市场作为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的重要领域。1999年10月,保监会批准保险资金间接入市。根据当前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规模,确定保险资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的规模为5%。新《保险法》将原法第104条第三款,修改为第105条第三款“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不得用于设立保险公司以外的企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留下了空间。2004年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资资本市场”,表明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方向和趋势已非常明确。(二)资本市场提供多种信用形式,为保险投资结构的合理配置奠定基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由于投资结构不合理,形式单一,存在较大的系统性风险。而资本市场上多种投资工具的选择,使保险投资可用空间增大。保险投资在资本市场上可选择不同期限、不同性质、不同风险和收益的证券组合。既能满足不同性质和期限保险资金的需要,达到资产负债匹配;又能有效地分散风险,形成一个合理的投资结构,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三)保险投资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保险业务的特性使保险公司拥有大量的长期稳定的投资基金,成为资本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保险业通过吸收长期性的储蓄资金,并按照资产匹配的原理直接投资与资本市场,实行集中使用,专家管理,组合投资,可以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即增加了资本市场资金供给,又刺激了资本市场筹资主体的资金需求,扩大了资本市场的规模。保险公司通过承购、包销、购买参与一级市场的发行和做为机构投资者参与二级市场的流通,以其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经常性的调整投资资产组合,实现受益最大化。这不仅有利于稳定资本市场,削弱投资者操纵市场的能力,降低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而且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促进市场主体的发育成熟和市场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资本市场发展和保险投资收益提高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总之,中国保险业要发展,不仅要发挥好保险的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还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好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把保险资金运用与保险业务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加大保险业参与资本市场的力度。资本市场要利用保险投资的有利条件,盘活资金,产生效益。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最终达到保险业与资本市场“双赢”的目的。参考书目:《新形势下的保险资金运用:开放与投资安全》 作者:张洪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3年6月第1版《现代保险企业管理》作者:董昭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作者:魏巧琴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

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篇6

[关键词]投资效率;万能险;数据包络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070

1万能险概述

万能保险是指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至少在一个投资账户拥有一定资产价值的人身保险产品。万能保险除了同传统寿险一样给予生命保障外,还可以让客户直接参与由保险公司为投保人建立的投资账户内资金的投资活动,将保单的价值与保险公司独立运作的投保人投资账户资金的业绩联系起来。账户资金由保险公司代为投资理财,投资收益上不封顶、下设最低保证利率。万能险的特点包括最低利率保证、条款相对简单、费用明确列示等。

2我国万能险发展概况

万能保险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于万能险缴费灵活、保额保障可调整,兼具保障与投资功能,一经推出便受到了消费者极大的青睐。

21我国万能保险发展阶段

我国万能保险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2007年)是保险费率管制下的初步成长期。1999年,在寿险利差损压力下,传统寿险预定利率被统一下调到25%。费率管制下的传统险销售困境给了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新型保险的发展良机,2000年太保推出了中国第一款在银保渠道销售的万能险产品。2003―2007年,万能险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在股市暴涨的推动下实现了113%的增长。

第二阶段:(2008―2011年)是资本市场震荡、银保渠道严格监管、保费统计口径变化下的收缩与调整期。资本市场下挫与震荡导致投资性业务收益率下降,2008年因股市暴跌,万能险结算利率集体跌破4%,此后步入低谷。2011年,保险业开始实施新的会计准则,投连险和万能险中用于投资的缴费不再计入保费收入,使得不少保险公司弱化了投资型险种的工作力度,主攻传统险和分红险。

第三阶段:(2012―2015年)是险资运用放开条件下万能险超高速发展期。2012年,保监会陆续10余项保险资金运用新政策,进一步放开不动产和股权的投资行业和领域,允许投资银行理财、信托等金融产品,允许保险资金以对冲风险为目的参与金融衍生品。在2013―2015年,保监会又陆续放开投资创业板、优先股、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历史存量保单投资蓝筹股,增加境外投资范围等。险资运用的市场化显著提升了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为“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创造了条件。众多中小型寿险公司为实现快速冲规模,纷纷将目光聚焦于万能险,并借此实现迅猛发展“弯道超车”。

22我国万能保险市场份额

我国万能险市场自从2012年以来,随着险资新政的出台,万能险账户投资领域的扩大,2015年2月,保监会不仅放开了万能险的利率管制,同时还将趸交万能险的基本保险费初始费用和退保费用上限比例分别下降一半。这意味着,保险公司过去扣除的成本费用减少了一半。更多的中小型寿险将万能险作为拉动保费收入、提高投资收益的有力手段,纷纷大规模开拓万能险市场。

数据表明,万能险的保费收入从2012年低于2000亿元,已经发展到2015年接近8000亿元的水平,万能险占人身险的比例也大幅提高,从2012年的15%提高到2015年的33%,可见如今我国万能险市场的火热。

所示的是2015年度万能险市场各大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可以看出占据市场份额前十名的公司除了平安人寿、中国人寿、泰康人寿三家老牌内资寿险公司外,其余全部是成立时间较短的中小型寿险公司。中小险企万能险市场的占比由2013年的62%,上升到2015年的78%,这些中小型寿险公司主打万能险产品,万能险产品占公司产品的比重越来越高,通过万能险快速“圈钱”的能力已经形成了同老牌寿险公司对抗的资本。

第一,高现价策略型万能险。主要由华夏、生命、前海、安邦等“平台类”公司通过网销和银保渠道销售。高现价万能险具有购买金额起点低、初始费用低、预期收益率高、存续期间短、保障功能极低等特点,从而成为“平台类”公司“低成本”融资工具。

第二,附加账户型万能险。主要用于与主险搭配销售(不得单独销售),通过较高的结算利率吸引保户,从而起到促进主险销售的效果,代表公司包括国寿、太保、泰康、太平等。

第三,传统期交型万能险。相对偏重保障,具有保险金额高、前期扣费高、投资账户资金少、前期退保损失大等特点,代表公司目前仅有平安。

3万能险账户资金运用方向

如今资本市场上,各险企利用万能险账户在二级市场举牌的案例比比皆是,如资本市场中最活跃的安邦保险,利用万能险账户的资金多次举牌“金融街”,利用其旗下和谐健康万能险账户举牌大商股份和欧亚集团。富德生命人寿、阳光保险、华夏人寿、君康人寿等至少8家保险机构花费超1300亿元举牌超过26家上市公司。金地集团前十大股东中,保险万能险账户独占3席,分别为富德生命人寿的两款与华夏人寿的一款,浦发银行的股东中也出现了富德生命人寿的万能险账户。

随着万能险账户投资的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万能险在资本市场的作为,万能险账户资金运用的方向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第一,银行大额协议存款。保险法规定只允许商业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大额协议存款。利率普通的银行利率;第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如三峡水利,京沪高铁,西气东输,上海世博会,黄河小浪底工程,航空,石油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回报率在8%~30%。比如平安万能险投资的国家基础建设项目就有:三峡水利,京沪高铁,西气东输,黄河小浪底工程等;第三,债券市场及原始股认购。如各寿险公司在二级市场的频繁举牌,以及投资于国债、同业拆借渠道;第四,经营国家营利性项目。如投资兼并经营医院,参股银行。

4万能险投资效率实证分析

41评估方法

保险资金运用要求在一定投入的情况下,实现产出(即收益)的最大化。或是在一定的产出(即收益)的情况下,追求尽可能少的投入。从保险资金运用的角度来讲,效率是指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过程中总投入和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是保险资金在保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有效配置资源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本文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中可变规模报酬的方法,借助Deap21软件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Dea模型可变规模报酬方法如下:

保险公司的可运用资金主要由资本金、各类准备金、公积金、保险保障基金和其他资金组成。资本投入的多少,决定了投资金额的基数,对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产生重大影响。其中资本金是保险公司必须具备的注册资本金,这部分资金可以用于投资,为了使投入指标更具准确性,因此选取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的和作为资本投入指标。

经营费用是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与业务经营有关的支出,主要包括赔款支出、给付支出、手续费支出及佣金支出、业务管理费等,这些费用会成为保险公司投资时的经营成本,因此本文选取营业税金及附加、佣金支出、业务管理费三个指标,三者相加作为经营费用指标。

货币资金是指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用以购买商品或劳务,或用以偿还债务的交换媒介。一个企业货币资金拥有量的多少,标志着它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大小,是投资者分析、判断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在企业资金循环周转过程中起着连接和纽带的作用。货币资金的规模与投资绩效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总资产(X4表示)

总资产反映了保险公司的总体规模,因此本文选取总资产作为测算指标。

422产出指标的选取

本文选取的产出指标是投资收益(Y表示),投资收益是指保险公司通过对外投资所获得的利润、股利等。保险公司不仅可以通过投资收益来获取承保利润,而且可以通过投资收益弥补承保利润。为了使指标更具准确性本文选取的投资收益,由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汇兑损益共同构成。

43样本选择与数据整理

本文根据国内保险市场万能险的发展行情,对比了万能险领域的万能险保费收入、万能险保费增长率,以及市场份额,选取了2012年至2015年万能险市场份额占有量最大的9家公司,通过Dea的方法对于这9家公司(华夏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前海人寿、珠江人寿、国华人寿、和谐健康、平安人寿、中国人寿、泰康人寿)保险资金运用的效率进行评价。本文数据均来自各公司的年度报表以及保险年鉴。

44实证分析

通过Dea数据包络法对各险企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各样本的综合效率值(te)、纯技术效率(vrste)、规模效率(scale)以及在规模无效率的情况下,得出研究样本的递增递减趋势(rs),drs表示规模报酬递减、ins表示规模报酬递增。

纯技术效率(vrste)表示任何一企业在同一规模的最大产出下,最小的要素投入成本,可以衡量在投入导向下企业的技术无效率有多少是由纯技术无效率造成的。规模效率(scale)表示任一企业在最大产出下,技术效率的生产边界的投入量与最适规模下的投入量的比值,可以衡量在投入导向下,企业是否处于最合适生产规模,根据规模报酬的递增和递减调整要素的投入。综合效率值(te)是纯技术效率值与规模效率值的乘积,综合衡量企业效率。

投资效率分析表明以下内容。第一,保险资金运用总效率普遍不高。通过保险资金运用效率综合指标te可以看出,2012年,除中国人寿、泰康人寿保险资金运用综合效率达到1(有效率最优)外,其他公司效率值均偏低,尤其是珠江人寿效率值仅为0042,总体平均综合效率值为0753,处于较低水平。第二,纯技术效率优于规模效率。通过对比纯技术效率值(vrste)与规模效率值(scale),可以看出,样本公司中有5家公司的纯技术效率到达有效值1,平均来看,平均纯技术效率值同样大于平均规模效率值。第三,规模多处于递增趋势。除平安人寿外,其余各寿险公司的规模报酬均处于递增趋势,可以看出各公司资金运用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运用规模效率潜力巨大。

与2012年相比,2013年保险资金运用综合效率有效的公司除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外,新增了前海人寿与和谐健康,其余公司资金运用综合效率均有所下降,经历了2012年各保险公司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总体的规模效率值已经几乎与纯技术效率值持平,见表3。但由于投资纯技术效率值的降低,较2012年下降了6%,导致了各公司综合效率值普遍下降。

可看出2014年各样本公司资金运用的纯技术效率值除华夏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外均达到了最优效率,珠江人寿、富德生命人寿资金运用综合效率大幅提高,带动整体的平均综合效率较2013年增长了12%;总体规模效率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华夏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出现了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在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纯技术效率优于规模效率的特征依然没有变化。

51我国万能险资金运用的问题

511万能险账户资金运用存在严重期限错配问题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机制不健全,股票市场投机性强,债券市场债券期限不合理,各大寿险公司往往偏好于短期投资,这与寿险产品长期性的特点相违背,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期限错配问题。在万能险账户资金运用方面,寿险公司收到大量成本高、期限短的万能险资金后,频繁在二级市场举牌,进行长期股权投资万能险的期限一般是3年到5年。不少保险公司出于和理财产品竞争的需求,将保单的期限短期化,从而出现期限错配,负债久期小于资产久期。

512万能险账户资金运用稳定性较差,收益率偏低

通过本文Dea模型进行的数据包络分析,可以分析出虽然整个寿险业的资金运用效率处于一个稳中有升的趋势,但是各公司投资效率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据数据显示,我国保险市场总体投资收益率2012―2015年分别为3%、5%、65%、765%,这样的收益率相比欧美发达保险市场10%以上的平均收益率差距较大。

513万能险账户资金运用投资结构不合理、存在较大风险

由于股票具备流动性特征,尤其是大市值蓝筹股,变现速度较快,变现成本较低,可以有效缓解现金流风险,这也是寿险公司利用万能险资金频繁举牌的重要原因。但是万能险账户在二级市场的险企为了控制风险,往往都是先找到投资项目,根据投资项目所需要的现金流来销售相应规模的产品,这样可以确定未来的投资收益。不过,不少险企却将短期产品所收得的资金投资到了一些长期的项目上,导致了长钱短投、资产负债错配,严重影响了现金流。

52我国万能险资金运用建议与对策

521拓展资金运用渠道

资金运用效率的提升与险资新政、险资入市有着必然的联系,随着险资新政的出台,保险资金可以被运用到“另类投资”中,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托资产支持证券、证券公司专项管理计划以及基础设施和不动产支持计划,通过多渠道的分散投资,可以将资金进行长期与短期的资产负债匹配,也可以分散二级市场股权投资的风险。

522加强万能险账户资金运用的监管

万能险由于其缴费灵活、流动性比较强,在资金的运用上可能出现资产负债错配,进而引发现金流风险,尤其是高现金价值的万能险。这需要保险公司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严格监控账户资金运用,定期进行高风险情景下的压力测试,并且在监管方面,保监会也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取消万能险最低保证收益率的情况下,对万能险产品要着力从偿付能力、产品报备、信息披露等方面实施重点监管。

523完善资本市场,创造良好投资环境

只有建立起一个门类齐全、品种多样、交易组织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督管理有效、市场信用发达的资本市场,我国的保险投资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根据目前的资本市场可以从提品种类齐全的不同期限、收益率、风险度和流动性特征的金融投资工具、活跃交易市场以及完善法律规范等方面完善保险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宋江波保险资金风险投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杜若宇我国保险投资资金介入资本市场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6

[3]谢志超中国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分析及其价值创造能力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4]孟昭亿保险资金运用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篇7

2016年上半年,保险公司保费出现较高的增长,但在年初实现“开门红”以后则呈现出增速逐月下降的趋势。随着新兴保险公司的崛起,保险行业格局起了较大的变化。同时,由于股市和债市的波动大幅增加,2016年保险行业投资收益也面临较大的压力。由于保费相对投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2017年保险行业保费增速可能呈现下降的趋势。

此外,随着新的偿付能力体系的推进,资本监管对于上市保险公司日趋有利,上市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出现较大幅度的改善。由于保险行业政策基本保持了一贯的持续性,保险行业的变动更多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而由低利率和“资产荒”引发的保险公司频频举牌上市公司,成为2016年上半年资本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险资举牌背后的无奈

2015年下半年,保险公司掀起举牌上市公司的热潮,以前海人寿、安邦保险、国华人寿为代表的险资连续举牌多家上市公司引起市场的强烈关注。受股市大幅回落和保监会监管加强的影响,虽然2016年上半年未出现险资集中举牌的现象,但随着宝能系、恒大系接连举牌万科,险资举牌概念又重回风口。

东吴证券认为,险资举牌的驱动因素有三:第一,当前低利率和高收益资产荒导致负债端成本约在6%左右的中小保险公司的压力巨大,加大股票配置是现实的选择;第二,如果持有上市公司份超过20%(或5%并获得董事会席位),则保险公司可获得额外优势:如果按权益法记账,则上市公司净利润都确认为保险的投资收益,账面回报率大幅提升且不受股价下跌的影响,未来如果股价上涨卖出还可赚取差额收益;如果进入董事会可影响上市公司的分红或转增计划;此外,还能降低偿付能力资本的要求;第三,寿险公司可以通过卖保单的方式大规模融资,且资金成本低于信托和银行贷款,寿险牌照可作为杠杆融资平台配合其实际控制人进行战略收购,宝能收购万科就是典型的杠杆融资收购模式。

从2014年开始,国债利率进入下行通道,保险行业资产配置的压力迅速加大。过去5年,大量“资产驱动型”保险公司通过高收益万能险和现价产品迅速做大资产规模,较高的负债端资金成本使其直接面临利差损的风险。在当前低利率和“资产荒”的市场环境下,此类保险公司提高风险偏好加大股票持仓是一种现实选择。

参照美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寿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与国债收益率呈现显著的反向走势。自1990年美国国债利率进入下行通道以来,寿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迅速上行,并稳定在25%以上。

基于中国保险行业偿付能力监管的要求,寿险公司杠杆通常可达12倍,即寿险公司总资产可达自有资本的12倍,其中最高40%可以投资股票(5%可投资单一上市公司),因此,寿险牌照可作为杠杆融资平台配合其实际控制人进行战略收购。

由于持股比例不同采取的财务处理方式的不同(持股20%以下为公允价值法,20%-50%为权益法,50%以上合并报表),保险公司有较大的动力举牌增持上市公司的股票。如果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超过20%,可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用权益法计量(举牌5%的股权后若获得董事会席位也可以采用权益法),即上市公司净利润都可以确认为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可大幅提升账面投资收益(例如现在平均pe为7倍左右的银行股对应的投资收益率为15%)。而且,股票价格下跌不影响保险公司的利润和净资产,未来如果股价上涨卖出持仓还可赚取价差收益。

在财务投资的前提下,险资亦可通过二级市场举牌获得董事会席位,对上市公司的决策(包括分红或转增计划)施加一定的影响,从而由完全被动的财务投资转变为主动投资和参与管理的模式,提高投资的安全性。因此,险资举牌提高账面投资收益本质上是权益法的数字游戏,但通过举牌进入董事会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的决策就不仅仅是停留在数字游戏的层面上。

此外,根据“偿二代”的监管标准,长期股权投资消耗的监管资本远低于普通股票持仓:首先,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价格基础因子0.15远低于普通股票持仓(0.31-0.48),且如果对应标的是金融机构(如银行等),监管资本还可以再下降25%;其次,普通股票持仓要为浮盈提高监管资本,例如,如果浮盈为20%,则监管资本还要额外提高4%。综合来看,相比普通股票持仓,长期股权投资消耗的监管资本将下降约50%,对于偿付能力不充裕的资本驱动型保险公司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3000亿元增量资金欲动

险资加仓股票的增量资金主要由自身资本和杠杆空间决定,而不是保费收入,未来险资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于仍有较大加杠杆空间的公司和近期获得资本注入的公司。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资本注入和杠杆空间是险资加仓最重要的前瞻性指标。

保险的核心盈利模式是收取保费做大总资产,再将总资产用于投资,以赚取高于负债端成本(定价利率+保单红利)的利差。由于保监会规定保险总资产最高30%可以投资于权益类资产(如果增持蓝筹股最高至40%),因此,保险公司总资产的增量决定了其可用于加仓的增量资金。

保险公司总资产的增量空间来自于两种情况:其一,如果当前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大幅高于100%的监管要求,则说明自有资本尚未充分使用,公司仍有继续收保费(加杠杆)的空间;其二,保险公司的股东计划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向公司注入补充资本,则公司可以使用新的资本发展业务(收保费)。例如,股东新注入保险公司10亿元资本,基于寿险12倍杠杆(偿付能力要求的决定),该公司可通过卖保单带来增量资产共120亿元,其中最高48亿元可用于加仓股票,最高6亿元可举牌投资单一股票。

据此,我们可以根据公司的当前偿付能力充足率和股东的增资计划这个两个前瞻性指标来测算保险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的总资产增量,进而估算其加仓股票的资金。

在自身人渠道薄弱的情况下,中小保险公司迅速做大规模的方法是通过银保渠道销售高收益理财型产品,其中,高预期收益的万能险产品是最主要的产品形态。由于2014-2016年利率持续下行,主流保险公司近期已经开始逐步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而部分中小保险公司则逆势保持较高的结算利率(5%-7%以上)。在同类产品和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调的背景下,此类公司的万能险产品的吸引力大幅提高,推动其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保费,确保公司在未来短期内加仓股票的能力。

东吴证券结合各家保险的前瞻性指标和万能险结算利率的情况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按30%股票配置上限计算,在未来3-6个月,险资将带来3000亿元级别的增量资金。

保监会2016年3月18日的《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收紧了对中短期寿险产品的监管。不过,由于新规给予了5年的调整过渡期,预计保险公司在2016年度仍然可以利用此类理财险快速加杠杆。2016年之后,随着中短期理财险配额梯度的逐渐下降,新规的影响将逐步显现,预计险资将逐步转向5年期以上理财险或通过保单贷款等方式变相规避新规对吸收短期资金的限制。

根据险资举牌的投资逻辑,险资举牌的标的往往具有高分红、低估值、盈利可持续性等核心特征。高分红标的可为保险公司带来长期稳定的股息现金流,与长久期的保险负债端现金流能够有较好的匹配。在当前“资产荒”的大环境中可作为高收益固收类资产的替代品,对中小保险和大型保险公司均有很强的吸引力。

如果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超过20%,可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用权益法计量(5%举牌后若获得董事会席位也可以采用权益法),在权益法下,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可全部确认为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因此,举牌低pe的品种可大幅提高账面利润;此外,在权益法下,股票价格下跌短期不影响保险公司的利润,未来股价上涨卖出持仓还可赚取价差收益,估值具有高安全边际的标的更有优势。

一般而言,由于险资举牌投资的周期较长,且持仓流动性受限(一般有6个月的锁定期),标的品种的盈利能力(高Roe)必须具有可持续性,以确保险资能够获利退出。

而且,由于政策风险的不可控制,险资通过举牌的方式以寻求控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而对于非国有公司,保险资本(如宝能系、恒大、富德等)可利用旗下保险牌照作为低成本杠杆融资平台,通过二级市场举牌对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收购。

投资和保障孰轻孰重

近日,保监会在行业内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人身险公司报送2016年1月至6月的万能险业务数据,主要填报各预期存续期限下的规模保费收入和产品情况,摸底资产负债匹配及利差等具体现状。据相关人士透露,此次对整个万能险市场情况的摸底,可能与预防利差损风险有关。从投资环境看,利率下行、资本市场震荡波动,人身险公司为吸引客户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往往倾向于提高预定利率,此举进一步增加了刚性负债成本,加剧了利差损风险。

相较于2015年互联网理财和保险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高企,2016年,监管部门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监管和规范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引导消费者接受和回归低利率环境。截至2016年5月,银行理财、信托和p2p的收益率较年初下滑55Bp-150Bp,低利率环境叠加监管趋严一方面带来了金融产品收益率的分化和收窄,资金端收益率回归资产端;另一方面实质性降低了金融企业资金端成本的压力,聚焦于提升金融产品内涵和外延开辟新的竞争力。

在收益率竞争弱化的背景下,保险行业将聚焦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当前销售保障类保险产品的渠道和产品基础已经具备,渠道方面主要体现为个险渠道蓬勃和期缴客户储备丰厚。2016年一季度,4家上市险企合计保费收入4819亿元,同比增长22.1%,保费增长中部分个险期缴新单增速、个险新单增速、新单增速超30%,个险期缴占比提升、个险新单占比提升以及新单保费占比提升明显;产品方面则主要体现为3月免税健康险落地,以及香港保单对比之下内地保障类产品创新的增加。聚焦保障功能、整合“保障”消费场景和保障服务将有助于险企提升竞争力,降低利率的敏感性。

2015年,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衍生出金融产品竞争无序的乱局。2016年上半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趋严,高利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得到有效的遏制。保险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的竞争主要在两个领域:收益率和保障功能。在收益率被明显放大的背景下,保险保障功能的意义并不明显。监管引导消费者接受较低的合理收益率,将有助于市场关注和重视保障功能的价值和意义。

2016年4月中旬,央行牵头多个部委出台《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在该总方案下出台了有关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子方案。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意义在于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另一个直接的效果是引导金融产品回归和接受低利率环境和趋势。

如果,互联网金融监管是在引导收益率预期合理化,那么,中短存续期产品的监管则是进一步规范渠道竞争。

保监会3月18日的《通知》,对中短存续期产品进一步加大了监管力度。产品监管对象从前期讨论的“高现价产品”转为“中短存续期产品”,更合理客观遵循市场化原则。保监会在2014年2月、2015年12月、2016年1月和2016年3月针对高现价产品发文或发征求意见稿,分别在监管对象、监管内容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明确。2016年3月,保监会将监管对象定义为中短存续期人身险产品,监管内容为停售1年期以内的产品;1-3年期内的产品设定规模限额,分别为1.8倍、1.4倍、1倍投入资本或净资产;5年期以内的产品设定2倍投入资本或净资产监管限额;在监管措施方面,存量业务超标则新增资本金,增量业务超标则禁止新增业务。

中短存续期产品监管的意义在于规范流动性风险,引导保险理财产品的规范化发展。中短存续期产品的监管对于市场的影响可分为三个方向的考量:一是部分保险公司受限于资本金主动停售或限售部分产品;二是对于部分中小保险公司依然存在绕道监管的可能性;三是短期对险资举牌或有抑制作用。

从监管效果来看,万能险等典型的中短存续期产品明显退热。一方面,万能险规模增速放缓,截至2016年4月,万能险保费收入7000亿元,而2015年全年规模为7600亿元左右,2016年前4个月的规模相当于2015年全年的规模,但4月单月万能险规模为1000亿元,环比分别下滑47.4%;另一方面,万能险收益率有明显下滑的趋势。在严格的监管之下,万能险在明显降温的同时,投连险由于具有可灵活绕道监管的优势,其热度正在逐步回升,4月投连险销售规模97亿元,环比增长5.7%。

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篇8

【关键词】保险资金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不动产

【中图分类号】F84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我国保险市场在日趋饱和的同时,发展机制也愈加完善,保险公司纷纷将保险资金的运用作为自身盈利、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保险公司若不能够通过保险资金的运用获得较高收益,那么保险业日益增大的利差损失将使得公司本身无以为继。此外,自我国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这也冲击了我国本土的保险业。保险业激烈的竞争形势要求各个保险公司必须提高自身运用保险资金的能力,以此来提升公司的兑付能力与抗风险能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持续发展。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

保险资金运用的历史沿革。新中国的保险业起步较晚,直到1980年才开始发展保险业务,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依然处于效率不高且渠道狭窄的状态。在1995年之前,国家规定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必须存入银行,保险金所产生的银行利息也必须上缴国库,此时,保险公司并不能自主运用保险资金。到了1995年6月,我国制定了《保险法》,规定保险资金可以运用于购买金融债券或政府债券,但对证券的投资有所限制,这虽然开放了保险资金的运用,可是严厉的政策管制,仍让保险公司将大量的保险资金投放到银行之中。1999年10月,我国进一步开放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允许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运用于购买证券投资基金,但对购买的资金额度做出限制,不得超过总资产的5%到15%,这让保险资金间接进入了资本市场。到2004年10月,我国再次修订了保险资金运用的有关条例,保险公司可以直接将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这改变了以往国家政策严厉管制的状况。2006年,我国保监会了《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允许有资质的保险机构通过受委托人来设立投资计划,间接投资通讯、能源、环保、市政、交通等领域,这进一步扩大了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狭窄。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变革来看,长期以来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严厉的政策规定也导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在1995年之前,国家政策不允许保险资金进行资本运作,到1998年国家政策松动,但规定依然严格,保险资金的运用只有四种方式:存入银行、购买政府债券、购买金融债券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形式。之后我国虽然进一步开放保险资金运用市场,但在实际运作中,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依然是十分狭窄的。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较为广泛,如美日规定保险公司可以利用保险资金来投资政府公司债券、购买股票和不动产、抵押贷款、进行保单放贷等。

其次,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不高。按照政策规定,我国保险公司主要将保险资金用来投入银行、购买各类债券、回购国债、投资基金。因此各类债券的利率、国债的发行量以及银行的存款利率关系着保险资金的投资回报率高低。我国银行存款利率本身不高且有多次利率下调的状况,这使得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投资回报率不高,收益减少。而债券市场风险日益增大,受交易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保险资金的投资回报难以得到保证,而且我国的证券市场受政策性影响较大,往往会在短暂出现牛市后便长期保持低迷状态,这也影响了保险公司的业绩。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归根结底是一种资本运作,因此保险资金的持续健康运营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否。我国目前的债券、股票、基金以及其他资本投资工具并不成熟,这影响了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

最后,保险资金运用的潜在风险逐步积累。我国的资本投资市场的不完善,市场上缺乏中长期且能保证回报率的资金投资项目,因此大多数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投放到短期投资项目中,这导致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失衡,也影响了保险资金运用的良性循环。从保险资金的投放分布来看,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将90%以上的保险资金运用于购买债券和银行存款,这些投资方式受政策和利率影响较大,也存在利率风险。因为受投资渠道限制,保险资金的运用只能投放到有限的几个渠道,这导致一些单一投资品种在市场中占较大比例。这样的投资结构使得保险资金过于依赖投资市场,一旦资本市场发生波动,保险资金的收益必将受到冲击,甚至危及整个保险业。

国外保险资金运用的经验

国外保险业资金管理的模式。外部委托投资、公司内部自己设立投资部门、设立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是国外保险资金管理的三种主要模式。

外部委托投资就是保险公司将本公司的保险资金委托给外部投资机构来进行运用管理,这种模式风险较大,保险公司自身难以控制风险,一般来说一些较小的保险公司会采取这种保险金管理模式,但一些大型保险公司也会将部分保险资金委托给基金公司来运作。保险公司一般会选择基金公司和综合性的资产管理公司来运作保险资金,美国的资产管理机构威灵顿资产管理公司和德国的安联资本管理公司都是保险资金可以委托的外部投资机构。这些公司既提供养老金、基金、保险资金的综合性资金运作服务,也专门针对特定的保险产品资金进行运营,诸如企业年金、养老金、投资连结产品等。

一些保险公司内部设立了投资部门,负责本公司保险资金的运用投资活动。一般来说,保险公司内部的投资部主要管理公司的一般账户资产。保险公司内部的投资部门擅长投资固定收益的品种,他们一般将一般性账户的保险资金运用到风险较低的投资领域。除此之外,投资部门还负有评估账户资产负债特性的责任,要对保险公司的退保率和到期偿付的金额等有较为精准的把握。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是保险公司能够对保险金进行直接运作,并掌握保险资金的流向和运作情况,但缺点是缺乏竞争性与专业性。美国大都会人寿便采取这种保险金运作模式。

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机构主要是指保险公司成立全资或者控股子公司来运作保险资金,这一般是大型的保险公司的运作模式,纽约人寿、澳大利亚联邦银行集团、美国国际金融集团等都采用这种专业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弥补了委托外部机构模式和内部设立投资部模式的不足,既让保险公司能够掌握资金的运作、降低投资风险,又能够确保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保险集团一般采取专业化控股或集中统一投资的模式来成立专业资产管理机构。而且这些机构除了运营自身的保险资金外,还会经营第三方资产。很多大型的保险公司为了最大化保险资金的运作利润,他们会成立或收购多种类型的资金运作公司,以此来拓宽投资渠道。在国外的保险业中,80%的公司会采取这种保险资金管理模式。

保险资金的运用结构。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资金来源都影响着保险公司保险资金的运用结构。世界金融体系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前者以美国为代表,后者则以德国为代表。

美国的保险公司资产总量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且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较高。美国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主要有债券、贷款、股票以及不动产投资几种方式。美国保险公司的资金运作呈现出贷款比例下降、股票投资资金比例上升的状态,而且债券的比重最大。自1995年之后,在美国保险资金的运用结构中,投入股票的比重就一直高于投入贷款的比重,不动产投资和其他投资所占比重一直较为稳定。2006年的统计显示,美国保险金在各个领域的投资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公司债券、股票、政府债券、抵押贷款、保单贷款和不动产。

德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银行体系在整个国家金融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德国的金融体系较为平稳,这也为保险公司的保险金运用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投资环境,但是保险公司保险金运用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与平稳的金融体系相适应的是德国的保险金运用结构也较为稳健,它在银行存款和抵押贷款方面的资金投入比重要高于美国这样的直接融资体系国家。与非寿险公司相比,寿险公司将更多的保险资金运用于债券和抵押贷款,而在股票领域的投资则少于非寿险公司,这种保险金运用结构也保证了保险公司资金收益的稳定性,它的收益率浮动较低。但近年来,随着欧盟一体化的深入,德国的保险公司也开始逐步加大了对股票的保险资金投入,以此获得更高的收益回报。

国外经验对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启示

理性看待保险资金投资股市的高额回报率。即便是国外的保险公司,大多数都在亏损经营本身的保险业务,很多公司都是通过资本投资获得收益来弥补亏损。从收益来看,在各种投资渠道中,收益最高的是股票市场。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oeCD)资产运用为例,在过去的30多年里,它的国内股市回报率达8%,国外股票的投资收益率为7.1%,相比较而言,它投资的贷款收益率只有股票的一半,用于购买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的资金收益率则更低,如政府债券的收益只有股票的五分之一。在新兴的资本市场中,与发达国家一样,也是股票保持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在新兴的金融市场中,股票市场的收益率在15.5%左右,而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在8.7%左右,明显低于股票收益。

进入资本市场运作保险资金是未来保险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保险公司作为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它的成长也有利于促进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成熟。从国外保险资金运用的经验来看,股票固然拥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但它并没有成为大多数保险公司的主要投资渠道,这主要是因为股票市场并不稳定,进而带来收益的波动,而且现金流量难以预测,这给投资人带来了较大风险。对于保险业来说,确定公司拥有稳定的现金流来满足到期的兑付更为重要,因此大多数保险公司在保险资金运用上还是倾向于选择有稳定收益的投资产品,并对公司投资股票的资金额做出了限制。保险公司保险资金的运用应该与本公司的发展策略相适应,要在收益与投资风险之间进行权衡,我国保险公司在看到股票市场高收益的同时,更应注意这背后的高风险。

债券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一个重要方向。保险公司因有随时兑付的需要,因而在保险资金的运用上力求稳健,低风险的债券便成为保险公司投资的首选工具。国外各个保险公司也都将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投资债券。债券风险低,但收益不高,这其中政府债券的风险最小,但也无法回避利率风险,而且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一直不高,因此在保险公司的投资中,政府债券的投资比例低于收益较高的公司债券,但与此同时,政府债券还有高流动的特性,而保险公司对流动性要求较高,因此保险公司依然需要购买一定比例的政府债券。

各国不同的保险资金管理制度也影响了保险公司保险资金的运用,如英美国家属于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资本市场十分重要,因此这两个国家的保险公司主要将保险资金投资于有价证券。但英美的金融投资市场依然有所不同,英国证券市场以股票为主,而美国则以债券为主,相应的在保险资金的运用结构上,英国的保险资金主要用来购买股票,而美国是投资债券。英国的保险公司将50%的资产用于投资股票市场,只有20%进入了债券市场,在美国,保险公司将70%左右的保险资金用于债券市场。日本资本市场属于间接融资,相对英美来说,它的资本市场并不十分发达,因此,日本的大部分保险资金被投到银行和信贷领域,股票和债券所占投资比率不高,大概都保持在20%左右。国外保险公司将大部分保险资金运用于投资债券,这是综合了债券的收益、风险以及流动性等因素后做出的选择,它符合保险业本身的运营要求。因此无论是在直接的融资体系还是间接的融资体系中,保险公司都将购买债券作为保险资金运用的一个重要渠道。

贷款应成为保险资金的一种重要投资方式。保险金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因此,贷款是一种较为适合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品种。贷款是有固定收益的债务,保险公司通过投资贷款能够获得稳定的收益。而且保险公司还可以在投资贷款过程中与借款人建立起客户关系,扩展自身的保险业务的发展。为了确保保险资金的安全,保证借贷者能够偿还,保险公司投资的贷款产品一般是抵押贷款,它的回报率高于银行存款,收益稳定。在德国和日本,贷款在保险资金运用中占据较大比例,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环境来看,贷款也是国内保险公司保险金运用的一个重要投资渠道。

不动产投资可作为未来保险资金运用的考虑方向。投资不动产领域已经是国外保险公司较为普遍的选择,像美国、德国、日本以及新加坡等国家的保险公司都将5%到8%的保险资金用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动产领域。国外的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不仅是分散投资风险,而是将它作为保险金运用的主要投资渠道之一。但直接投资不动产属于权益性投资行为,将带来现金流量不确定的问题,因此并不适合保险公司大量投资,国外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投资该项的资金比例不超过总资产的10%。我国近几年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猛,为了防止出现金融泡沫,政府不得不出台调控政策,但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依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保险业可以投资房地产项目,以获得较高收益。

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是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趋势。我国的保险公司在保险资金管理模式上大都还采取内部设立投资部门的方式,这对运作时间不长和规模不大的保险公司来说是一种较为合理的选择,但对那些规模大和有专业投资管理需求的保险公司来说,它需要有自己的独立的资产管理机构,这一方面能够提高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及时控制投资风险,提升自己的风险管控能力。保险公司成立自己的独立资产管理公司是保险资金运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并且这一管理模式具有多种优势:首先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独立的机构能够吸引资本市场的专业优秀人才,让公司尽快融入到资本市场之中,组成一支专业的资产运用人才队伍。其次,在这种管理模式中,保险公司与资产管理公司责任明确,保险公司还能够监督和考核资产管理公司的业绩,这也督促资产管理公司进一步专业化。最后,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还可以承揽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这间接扩大了保险公司的资产运用范围,也为保险公司增加了资产投入收益。此外,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能够更加及时的了解资本市场的发展,并积极调整自身的投资战略,保证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与市场接轨,并为集团的进一步发展积累经验。

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篇9

关键词寿险公司投资风险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

1保险公司保险投资现状分析

(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国保险公司资产总额自2004年6月突破1万亿元大关以来,截至2005年底,又上新台阶,达到1.5万亿元。2001~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分别为3702.79、5799.25、8378.54、11249.79和14315.8亿元。

(2)投资渠道不断拓宽。近年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间称“中国保监会”)加大了拓宽保险投资渠道的力度,在允许保险资金投资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先后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等。2006年3月保险资金又获准间接投资于基础设施。这些举措为保险资金构建合理的投资结构、优化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提高保险业的资金运用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保险投资结构出现了战略性转变。截至2005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4315.8亿元。其中,保险公司持有国债3588.3亿元、金融债1785.1亿元、企业债107.6亿元,分别占其发行余额的12.6%、13.4%和67%。保险公司持有银行次级债804.9亿元,占发行余额的44.6%。2005年中国保险资产结构实现了战略转变,债券投资占整个保险资产投资的比例首次超过银行存款的比例,达到52.3%,与2005年初相比,债券投资比例提高了16.7个百分点;保险机构已成为债券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见表1)。

(4)投资收益水平较低。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效果却不容乐观,资金运用收益呈逐年下滑趋势。有关资料显示,2001~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4.3%、3.14%、2.68%、2.9%、3.6%,收益率水平已经低于或接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规定》中提出的3%的资金年收益率底线。

2寿险公司投资风险分析

(1)利率风险。利率是国家调整宏观经济的杠杆,国家为了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频繁地使用利率杠杆来调节资金供求。因而,利率是保险公司不可控制的外部变量。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利率风险指的是利率变动对资产、负债价值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从上述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来看,投资组合中的几乎所有品种都属于直接的利率敏感产品,隐含着很大的利率风险。如在银行存款方面,在过去银行利率水平较高时,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窄,还不足以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构成较大威胁,但随着央行连续8次降息,一方面使寿险公司利差倒挂的问题凸现了出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近一半的资金存入银行,在实际利益几乎为零的情况下,资金投资收益率为负;又如2004年以来的加息预期以及加息的实现使得债券价格大幅下跌,投资组合中的债券部分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对提高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由于某种原因急于抛售手中持有的某项资产,采取价格折扣等方式造成投资收益的损失。流动性强的资产,一般具有完善的二级市场,可以随时出售;流动性差的资产由于没有完善的二级市场,不太容易交易转让,要降低价格进行交易,从而造成资本损失。

综观中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历程,寿险业一直呈现快速增长势头。1990~2002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36%,2002年达到最高峰,增长率达59.74%。但是,自2003年开始,寿险业增长的速度有放慢的趋势,尤其是2004年,全国人身保险的保费的增长速度下降到最低点7.2%。有学者提出,如果寿险业增长趋缓只是短期现象,那么随着通胀压力的缓解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完成,继续保险业的快速成长,问题也许并不严重;但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增长一直趋缓,问题将会严重得多。因为寿险业趸缴短期分红型占比过高的业务结构合理,将极有可能导致其未来业务的成长难以持续发展。以2002年和2003年为例,这两年银行保险中,5年期的分红型趸缴短期业务占很高比重。2008年前后,这些业务将出现给付的高峰,如果新业务的成长不能维持一定的速度,将有可能出现现金流不足的流动性风险。而在通货膨胀压力下,水平低下的投资收益率将进一步降低产品的吸引力。随着客户以退保和保单抵押等形式的流失,现金流的流出将明显大于流入,这将进一步加大流动性风险。

(3)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指在国际投资中,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化。外汇汇率由于受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外汇供求的影响而频繁波动,因此,当投资于以外币所表示的资产时,要承担汇率风险。例如,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目前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一旦人民币升值,以外币持有的资产将会面临大幅缩水的风险。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保险公司的贷款对象或者是其购买的债券的发行者的经营状况恶化或故意违约,使公司无法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风险。信用风险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导致保险公司的未来偿付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保险公司的破产。对于国内寿险公司来说,因为当前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较为单一,并不包括发放贷款;从投资债券来看,主要是信用等级较高的国债和金融债券,而企业债券所占比重较低,并且对投资企业债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所以信用风险并不如利率风险所带来的影响显得迫切。但在部分寿险公司中,存在着向内部员工发放住房贷款等实际操作;并且今后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放宽,当寿险公司可以进行房屋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等投资时,信用风险也将逐步增加。

(5)资产与负债不匹配风险。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是指寿险公司在某一时点上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不匹配,从而导致寿险公司收益损失。由于寿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负债)具有长期性,对于许多寿险公司来说,多数保单的保障期限甚至长达20~30年,而对于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资产)来讲,有长期投资,也有短期投资。具体讲,在资产层面上,不同的项目具有不同的到期时间、不同的现金流量分布以及不同的风险偏好,在面临市场利率变化、股价波动、通货膨胀等影响时,寿险公司存在很大风险。在负债层面上,即使对于同一家保险公司来讲,不同的险种,由于期限不同,产品的现金流也影响着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匹配。

(6)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求不平衡引起市场价格变化而造成投资收益的不确定。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保险资金运用所面对的市场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仅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有资料显示,大约5%左右的保险资金投向了证券投资基金,但从账面上,近几年我国股票市场出现较长期低迷状况,股票指数不断下降,从2001~2005年5月,指数跌去了三成以上,造成保险公司投资基金浮亏20%~30%,截至2005年底,保险公司在封闭式基金上的投资仍旧亏损。

(7)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又称运用风险,指由于寿险公司内部控制不健全或失效、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风险。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一是政策执行不当,这往往是由于有关信息没有及时传达给操作人员,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是操作人员没有正确领会上司的意图等原因而造成损失;二是操作不当甚至违规操作,操作人员业务技能不高或偶然失误可能造成损失;三是交易系统可清算系统发生故障。3寿险公司投资风险管理

3.1政府对保险投资风险的监管

保险监管部门出于保证保险公司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的目的,应对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进行严格的监管,以规避投资风险。监管部门的举措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保险投资范围的限制,主要是限定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禁止保险资金投资于高风险的资产和项目;二是对保险投资比例的限制,即对保险资金投资的各类资产结构及其比例进行限制;三是对投资资产与负债的配比关系的限制,即对投资资产与对投保人负债之间期限结构的配比关系的要求;四是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限制,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允许寿险公司参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但必须以保值为前提,禁止进行套利等投机交易。

3.2保险公司对投资风险的管理

(1)资产负债管理。利率风险是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最大风险,市场利率的变化,将对资产、负债的现金价值有不同的冲击,打破资产、负债间原已实现匹配的均衡状态,或使未来的资产、负债特征变得不对称,而给未来寿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风险。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在充分考虑资产和负债特征(期间、成本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制定投资策略,使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性质、成本收益双边对称、匹配,以控制风险,谋求收益最大化。持续期管理是进行资产负债匹配的有效方法。

(2)总风险限额限制。总风险限额反映保险公司可承受的最大资产损失的大小,一般由保险公司可承担投资风险资本乘以百分比确定,百分比的大小由保险公司决策层根据公司实力及经营管理状况确定。可根据一定评估周期,运用在险价值法对投资组合的在险价值进行计算、监控,并将之与公司规定的最高风险限额进行比较,对投资组合中高风险资产给予调整,减少高风险资产投资比例,加大低风险资产的投入,直到符合公司政策要求为止。

(3)投资管理组织架构设置。科学、高效的投资管理组织架构设置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组织架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投资管理“三权分立”。保险资金的投资运作部门与资产所有人、资产托管部门分设,投资部门的运作受资产所有人、托管部门的监控;投资前台与后台分开,后台对前台操作情况进行实时评估、监控,同时,投资部门接受稽核部门的监控;战略性资产管理、战术性资产管理、证券选择相互监督、制约;核算部门独立于投资运作部门之外,负责资产及汇报的记录和复核。

(4)交易流程控制。交易流程的有效控制,同样是防范、化解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有效手段。在交易流程控制中应严格遵循严格的授权、交易指令及时复核、交易结果及时反馈和交易操作及时存档记录的原则。

(5)保险产品开发策略。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风险管理,不仅与投资运作过程本身有关,而且与保险产品最初的设计策略紧密相连,恰当的产品开发策略,不仅可增强新产品的销售竞争力,而且可以化解许多潜在的投资风险。由于利率波动是保险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不同市场利率环境下可采用不同策略,低利率时期主要开发固定预定利率产品,高利率时期以开发投资连结类、分红类产品为主,同时,保险公司产品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应遵循多元化原则。

参考文献

1戴锦平.保险投资效益风险分析[J].保险研究,2004(8)

2刘喜华.保险资金运用与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J].金融与保险,2004(6)

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篇10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银保关系;金融效应;食物链

一、资产证券化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有利于保险公司稳健经营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还比较狭窄。根据2004年6月15日修订《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第八十条规定,保险资金运用方式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买卖金融债券;买卖企事业债券;买卖证券投资基金;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方式。保险公司运用保险资金投资的具体方式、具体品种的比例及认定的最低评级,应符合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由于严格的监管要求和投资比例的限制,我国保险资金主要投资在银行存款和国债上,1999~2007年两者合计在70%~90%左右,但比重逐年下降。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少,特别是主要的投资品种市场利率降低,导致我国保险资金的收益率较低。据统计自1999年以来,我国保险行业资金运用收益率几乎逐年下降,1999年是4.66%,2004年则降到最低2.4%。与国内保险资金低效率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外同期保险的投资收益率普遍较高。在1996~1999年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保险投资收益率达到7%、8.3%、9%、5.8%和7.8%。国外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较广,保险资金不仅投资于各类债券,而且还投资于国内外证券市场。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较少,一方面是因为监管部门出于谨慎要求,严格监管;另一方面是因为证券市场缺少创新,缺乏适合保险资金投资风险适中的投资品种。近年来,我国保险监管部门放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允许保险资金直接投资于证券市场。据统计,到2007年3月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金额为2.0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660亿元。其中,银行存款6344.1亿元,占比31%,债券投资9910.2亿元,占比48.5%。股票投资和证券投资基金3732.6亿元,占比18.3%。可见投资范围大幅拓宽,投资品种增加。

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放宽,使保险资金的收益率大幅度提高。据统计,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的收益率为3.5%,彻底扭转了自1999年以来保险资金收益率下降的局面。保险资金大比例地投资于证券市场中,特别是直接投资股票市场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必定带来巨大的风险。2005年证券市场的行情比较好,相对收益高风险小。但股票毕竟是高风险的投资品种,保险资金不适合过高比重的投资。国内外的实践证明,过高的股票投资比重容易形成系统性风险,最终导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降低,严重时甚至导致保险公司破产。2004年我国的人保财险投资于上市及非上市证券的净亏损近9.48亿元,其中仅基金浮亏就达7.4亿元,加上中国人寿、平安保险,三大保险公司的投资浮亏已逾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