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田径训练培训十篇田径训练培训十篇

田径训练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8:42

田径训练培训篇1

【关键词】竞技;心理素质;训练;培养。

一、影响田径运动员比赛的心理因素

1、过分看重比赛结果。田径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对比赛结果想得比较多,心里充满了对创造好成绩的渴望,担心自己如果不能取得好成绩,荣誉、赞赏、奖金一切都没了,训练时付出的辛苦也白费了,害怕自己会被领导、教练责怪批评被认为是田径运动员,水平只有如此,产生这些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当今的竞技比赛中往往只以成败论英雄,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发挥得好才能被社会人们所承认但是对比赛结果过分看重,心里会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

2、比赛时自我控制能力低,消极思想出现。一般情况下,田径项目都要通过预赛甚至复赛才能进入决赛。例如:田径项目中的跳远需要通过前三次的试跳才能决定能否进入后三次决赛,当前三次试跳中出现助跑步点不准等情况犯规或者其他运动员试跳成绩较高时,运动员的心理往往会很紧张表现得很急躁,对比赛失去信心以至找不到动作感觉甚至出现动作变形,这些都是自我控制情绪状态的能力降低所造成的,在此阶段运动员不再想自己的技术动作,头脑中思维已经混乱,对失利的恐惧日益加强。

3、过去比赛失败在心理上留下的阴影。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难以发挥出最佳水平往往是因为心理受到以前比赛失败阴影的影响,从而在日后的比赛中难以跨越失利的障碍。例如:跳远运动员在试跳助跑中步点不准而造成犯规往往在日后的比赛中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由于赛前运动员心理活动较活跃,过分担心比赛结果,受以前比赛失利的影响而体验曾经失败的心理感受从而产生消极的思维活动。

4、外界环境干扰。运动员在比赛中成功与否不仅是自身竞技水平决定的而且受天气、场地、器材、裁判、观众、记者等外界环境干扰,这些都会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田径运动员更是如此。比赛中,如果在阴雨天进行场地很难令人满意,现场观众不会很多,比赛现场的气氛会很平淡。在此情况下难以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相反在现场气氛很高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运动员们会受现场气氛的感染,表现得很兴奋积极性也很容易被调动。

二、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1、比赛前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1)相信自己的实力增强自信心。田径运动员在赛前常会感觉自己很紧张,怀疑自己的技术动作,表现得很急躁对比赛失去信心,这是由于运动员对比赛获胜的期望值较高,过分担心比赛结果怀疑自己的动作造成的。

(2)树立正确的比赛动机。田径运动员的比赛动机不是过高就是过低甚至有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获得奖金物质而参赛的错误动机,这是由于运动员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错误的比赛心理定向所造成的。

(3)制定赛前准备计划安排好方案对策。田径运动员常会出现赛前准备计划不充分,情绪不稳定不能安心的制定赛前的思维和行为活动,这是由于运动员思维不清晰,对比赛程序认知水平较差所造成的。

(4)教练员积极引导,运动员自身调节。田径运动员往往在赛前情绪较不稳定表现出或者过分激动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者过分抑制萎靡不振,这是由于运动员自身调节能力较差,心里控制水平较低所造成的。

2、比赛中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1)比赛中调整清晰思维,保持清醒头脑。田径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产生思维混乱或一片空白的现象,这是由于运动员没有目的、想法、随机应变能力低、思维不清晰造成的。

(2)集中注意力,相信自己的实力。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过分紧张不敢运用平时训练的技术,不能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比赛中,怀疑自己的技术,不敢大胆的做动作,这是由于运动员缺乏自信心造成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此是毫无意义的而且还会给自己造成不良影响。

(3)赛中自我暗示动员积极情绪。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情绪过于紧张,造成思维混乱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比赛时的正常发挥,这是由于运动员自身调节能力较差所造成的。面对此情况运动员可采用:①呼吸调节方法:由于运动员在比赛中过度紧张会产生胸闷、气短、呼吸急促的现象进行深呼吸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②自我暗示法:在比赛中如果出现情绪紧张不稳定可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很放松""一切都会好的""现在我的感觉非常好""加油我一定行"来缓解紧张的情绪。③音乐调节法: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习惯选择能够调动自己情绪的音乐,使自己表现得很兴奋。

3、比赛后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比赛后的心理训练与调控是必不可少的且十分必要,这不仅是对比赛后紧张心理的放松调整更是对刚刚结束的比赛进行全面认真的总结,为今后的训练、比赛做好准备。

(1)归因比赛结果。田径运动员在赛后难以对比赛做出较准确的归因,这是由于其在比赛中失利难以调控自己的情绪,心理承受较大压力所造成的。面对此情况要帮助运动员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看待胜负,消除消极沮丧的情绪同时给予其积极的鼓励指出在比赛中表现得较好的一面,明确今后努力方向,明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1)获胜且发挥好: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水平,是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指出尚存在的不足和继续努力的方向。2)获胜但发挥差:将成功归因于对手较弱,指出仍需进一步努力提高自身能力。3)失败但发挥好:将失败归因于对手发挥太好,强调自己一进了最大努力对今后进一步发展做出计划。4)失败且发挥不好: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对努力不够做出自我批评,反省影响发挥的原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2)正视失败。田径运动员对失败的打击承受能力较低,走出失败的心理阴影较困难,对此运动员要对失败持正确的态度,明确失败是成功之母,人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要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辩证的看待失败,清楚的认识到失败可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逐渐走向成功。

(3)教练关怀帮助。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失利受到挫折时,作为教练更应给予关心和精神上的安慰鼓励,从而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失利的阴影,帮助他们冷静客观的分析影响比赛失败的主要原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引导运动员正确认识自己,正确面对失败、对待失败,打消不正确的消极心理同时注意运动员在比赛中在比赛失败后的一些反常反映,及时的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避免产生消极的心理障碍长时间影响运动员的情绪,在日常生活和训练中,要注意有意识的提高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丽萍,吕金江.重视高校体育课田径教学[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3).

田径训练培训篇2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文章首先从学训矛盾突出和教练员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两个方面分析了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两点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后备人才培养田径学训矛盾教练队伍

竞技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后备人才来做支撑,田径运动也不例外。而且田径运动作为竞技体育运动的基础项目,能够充分的、全面的发展人的身体素质水平和体育运动能力,在其它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就对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和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田径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训矛盾突出

在传统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体校培养的模式,虽然说这种培养的方式在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也开始逐渐显现。其中学训矛盾就是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这种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过分偏重于运动员的运动训练,过分重视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而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文化课的学习,从而影响了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田径人才的培养,不但不利于运动员日后的职业发展,而且一旦运动员从运动生涯退出进入社会生活,就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因此,传统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因为无法有效的协调学训之间的矛盾,影响了运动员的全面健康发展,大大提高了竞技体育的社会成本,给运动员自身和家庭带来了诸多的顾虑,从而影响了田径后备人才的选材和培养。

(二)教练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教练员是田径后备人才训练和培养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教水平等多个方面的能力都会对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相关的调查显示,我国田径运动教练员队伍的整体水平仍有待进一步的提升。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田径教练员的选聘存在近亲繁殖的现象,教练员的文化素质水平整体上来说不高。在选聘教练员的过程中,很多人存在运动水平高就是优秀的教练员的思想,以致很多教练员都是田径运动员退役后直接进入教练员队伍的,而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训练的思想、理念、观念、方法等都过于陈旧且不够专业,从而影响了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效;其次,部分基层训练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而且极少主动去接触新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以致出现知识技能结构老化的现象,无法满足当今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需求,阻碍了训练水平和训练效率的提升。

二、有关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两点建议

(一)在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意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的运用

在目前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训”之间的矛盾是非常重要、非常突出的矛盾之一。而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则表明,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体教结合的田径人才后备培养模式,是在当今社会形势下解决田径后备人才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

概括来说,体教结合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相较于其它的培养模式而言具备以下特点:首先,体教结合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田径后备人才,为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优秀的人才基础;其次,体教结合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消除了家长和运动员训练与学习方面的顾虑,提升了训练的吸引力,扩大了田径后备人才的选材范围;第三,体教结合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在培养和发展田径运动员田径运动技能的同时,提升运动员的文化知识水平,为运动员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体教结合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的拓宽了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途径,是对传统的培养模式的创新和突破。综上所述,在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体结合的培养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教练员一定要注意教体结合的培养模式的科学运用。

(二)重视教练员的队伍建设,提升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教水平

教练员专业素质和执教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田径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要提升我国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水平,必须首先从重视教练员的队伍建设,构建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做起。

具体说来,要提升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教水平,构建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教练员的岗位业务培训工作。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条件,制定适合不同的级别的教练员的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岗位业务培训活动,并鼓励教练员积极参与,力求能够取得良好的培训成效,促进教练员岗位业务能力的有效提升;其次,构建一体化的教练员选聘考核制度,改变目前很多退役的田径运动员未经专门的培训就直接担任教练员的现象。对田径后备教练定期的进行检查和考核,并逐步完善持证上岗的制度;第三,鼓励教练员不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促进教练员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和学习新的执教方法、执教理念以及最新的技术方法,以避免教练员知识技能结构老化现象的出现;最后,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建立科学的、明确的奖惩制度,能够充分的调动教练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避免不利于运动员发展的情况的出现,促进教练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从而起到有效的监督和督促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文娟.山东省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田径训练培训篇3

随着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对课余田径训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不仅是发现和培养田径运动竞技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影响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因素和发展对策进行研究,为提高中学课余田径训练质量与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影响因素;发展对策

田径项目是学校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的重点项目之一,具备人才集中的优势,普及面较广。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爱好田径运动并有一定才能的初、高中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等组织形式进行系统或阶段性的训练。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田径运动的基础训练阶段,是发展运动素质,学习与掌握田径运动技术,提高田径运动能力的关键阶段,重视与加强中学阶段的田径运动训练是提高田径运动整体训练水平的重要环节[1]。然而,学校体育的多样化使一些更具娱乐性和观赏性的运动项目应运而生,成为学生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如球类、韵律操等。田径运动项目因单一枯燥的授课方式和练习方法,越来越不受学生们的欢迎,为了推动中学体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加大培养和输送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的力度,本文对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提高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水平。

1.影响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因素

1.1主观因素

1.1.1教练员的自身素质

教练员从事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的动机可以反映出教练员对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的认识和态度,其直接关系到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各学校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目标的实现。相关调查表明,教练员从事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的首要动机是学校的工作需要,而目前各学校从事课余训练的教练员大多由本校体育教师兼任,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体育教学,但又要带好训练队,工作量大,训练力不从心;存在着项目多,训练经验少,专业素质不适应等问题;多数教师自身钻研不够,业务水平不高,训练方法不科学、不新颖等[2]。

1.1.2运动员的选材和自身情况

大部分参与课余田径训练的学生都是以兴趣为前提,参加过各类田径比赛有一定的训练经验和比赛成绩的,往往忽视了一些具有田径项目发展潜能而没有被发现的学生,也可能是由于教师没有充分发挥挖掘人才的潜能,使学校田径训练的水平受到影响。而有研究表明,多数学生选择田径训练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升学,其次是兴趣爱好和增强体质,这样的观念也会影响到训练成绩的提高。

1.1.3课余田径训练与学习之间的矛盾

课余田径训练一般安排在早上的早读课及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进行,由于中学阶段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负担较重,除了下午的体育活动课外,早读和下午最后一节课学校会安排文化课老师进行辅导,使学生难以取舍,影响正常的训练时间,学生得不到系统的训练,不仅影响了训练成绩,学习成绩也会受到影响。

1.1.4家庭和学校因素

家长对子女参与课余田径训练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多数家长怕训练影响学习成绩,因此不支持子女参与训练,以致于学生迫于压力对田径训练的兴趣逐渐降低。学校领导对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重视的程度直接关系着该项工作能否顺利地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田径运动水平的高低。

1.2客观因素

1.2.1训练场地器材

训练场地器材是中学开展课余田径训练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也是课余田径训练能够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除了部分城市中学能够拥有标准的田径场地和充足的训练器材外,大部分乡镇中学和偏远地区的学校是没有足够的条件开展课余田径训练的,这就造成了学生想训练,但训练难的问题。

1.2.2训练经费

充足的训练经费是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正常开展的物质条件和有力保证。多数训练队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校拨款,但训练经费不足或没有训练经费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也就成为了制约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2.提高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水平的发展对策

2.1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场地器材的投入力度

相关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根据各学校发挥作用的大小按比例投入配套资金,扶植经费严重短缺的学校,确保专款专用,解决基本的训练设施,以确保课余训练的基本训练条件。积极争取社会赞助,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将体育中提取的公益基金按一定比例用于学校优秀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实现体教结合,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模式。除此以外,通过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办体育,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自制体育器材,从而有效改善器材短缺的问题[3]。

2.2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培养

建立教练员进修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鼓励教练员参加在职培训,提高训练管理水平和体育理论知识水平以及用科学理论指导训练实践的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加强各专业教练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达到相互借鉴,相互切磋,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目的;实行教练员“专职化”,保证教练员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完成好训练工作任务,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加强田径基础训练的科学研究,做到各所中学相互交流,教练员重视课余训练的研究,不断加强训练的科学化程度。

2.3重视科学选材,建立正确的训练理念

运动员的选材已成为广大教练员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人类遗传规律,人体生长发育的程序与规律,优秀运动员的模式特征等为运动选材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在选材的过程中,要着眼于造就高水平体育人才的目标,重视骨龄测试,机能测试,心理测试等,掌握各运动项目的主导因素,提高选材的成功率。转变学生参与训练的动机,加强对田径训练项目的宣传,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训练[4]。

2.4解决好课余田径训练与学习之间的矛盾

正确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制定好课余田径训练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负荷、训练时间和重视训练质量,从学校领导到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体育教师,家长进行多方位的协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运动成绩两不误,努力实现既定的培养

目标[5]。

2.5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学校领导应更加重视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创造开展课余田径训练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如改善学生课余田径训练的条件,增加训练经费;改善教练员的待遇,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完善教练员培训和考核制度;建立和优化选材办法,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运动会,提高运动员的参赛次数,让运动员和教练员能够在比赛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运动员竞赛成绩[6]。

总之,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培养优秀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家长多方位协调的“多位一体”的训练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训练水平,以实现提高课余田径训练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华义.城市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开展状况与发展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66-67。

[2]刘向红.影响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因素及对策[J].教学研究,2011:22。

[3]李修振.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为调查对象[J].2008,9(5):141-142。

[4]陈丽波,于楼成,王亚军.苏、锡、常地区普通中学开展课余田径训练的调查与分析[J].2004,19(4):172-174。

田径训练培训篇4

关键词:青少年;田径;基础训练;问题

中图分类号:G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178-001

在竞技体育运动中,青少年田径基础训练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在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下,不但可以挖掘出运动员的潜能,有效地提高专业技能,而且还可以提升其运动成绩。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青少年田径基础训练是最为基础的训练,在专业成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青少年田径基础训练中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可以对我国青少年田径基础训练工作的开展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1.当前青少年基础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整体培养观念与方法

目前,在青少年基础训练方面,部分教练员在训练时的指导思想上不明了,对训练目的和任务缺乏策略及见解,缺少系统化训练。在我国青少年田径教学中,由于训练大纲在实际的训练中没有发挥其最基本的指导作用,导致出现了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等问题。生搬硬套成年人训练的方式方法,违背了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

1.2以出成绩为中心

在青少年田径项目的设置上、奖励制度的制定上不完善且缺乏合理性。部分教练员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让运动员出成绩、得奖牌,急于训练,导致那些有潜力的运动员出成绩年龄提前,出现昙花一现、早熟早衰的现象。

1.3教学培养技术单一

对基本技术教学的忽视,对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方面的手段单一,从事专项训练方面过早,不仅影响了全面身体素质和机能的协调发展,还导致运动员身体素质出现了问题,基本技术不熟练,成为了未来掌握现代田径技术的绊脚石。

2.青少年田径基础训练的完善措施

2.1运用多种训练方法

针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我们专门开展了青少年田径基础训练,因此,开展的训练是基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的。对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及训练负荷进行合理的设置和适当的安排,使得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在青少年田径基础训练过程中,应该重视青少年身体的训练,在掌握好基本技术要领的前提下,注重运动动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不应该只是一味的追求专项成绩而忽略了训练本身的意义所在。因此,在青少年田径基础训练中,为了达到训练的多样化,应充分利用多种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疲劳和运动损伤进行积极的引导,进一步提高运动训练的效果,提升青少年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2.2注重心理素质的训练

在田径运动比赛中,比的不仅只是技术、体力和体能,还有在比赛中参赛者的心理素质。青少年正处于一个身体和心理都不断发生变化的阶段,往往不能够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非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情绪波动幅度较大,他人的举动很可能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影响;没有坚定的意志力,自信心不足;紧张、害怕、压抑等心理状态很容易产生。所以,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应该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加大力度,使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拥有积极健康的状态,培养他们在应对比赛时能够沉着、冷静的面对,在比赛中更胜一筹。

2.3注重技能训练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第一,对技能教学和训练科学性的重视。在进行技能教学和训练时,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正确的技术,并且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能够不断进行完善和合理的改进。所以,技能教学和训练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学训练的方式方法,尽可能的在多样化、趣味化、有竞争性、有针对性以及可接受性等方面设立。并且还需要重视教学训练的基本原则,严格执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使教学训练工作达到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要求。第二,对技术动作的示范要正确规范。在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技能教学和训练中,示范动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对教学和训练的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示范动作的展示可以更直观的、规范的、正确的展现出动作要领,使得青少年运动员更为容易的接受并模仿。所以,教练员可以通过技术动作录像、图片、视频以及自身示范等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培养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正确认识。

2.4注重训练与学习的协调发展

在训练与学习的协调发展中,运动训练与文化课的学习一直存在着矛盾和非议。由于孩子们参加的训练过度占据学习时间,许多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加入到体育运动训练中,为孩子的前程担忧。所以,在青少年运动训练中,国家应该构建并完善相应的保障政策,用来消除家长的困扰,让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田径运动中。让运动训练和文化课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能够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不但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利于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从而使社会得到进步和发展。

2.5注重培养的系统性

青少年基础训练是培养优秀运动员整个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对于青少年的训练来说,基础训练是主要任务,不应该以提高运动成绩来影响青少年的基础训练。首先,我们应该确立新的考核标准,不以单一的运动成绩是否优异来衡量训练的成败。应该针对考核内容的教学大纲的完成情况,学生对基本技术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运动素质达到的水平等了解后进行培养,为运动队提供更优秀的人才。只有把每一项内容都落实了,形成新的训练体制,才能使青少年的基础训练完成预定的任务,以达到预定的训练目标。

3.结语

在运动员的训练中,青少年田径基础训练是关键环节,也是最基础的环节,更是竞技体育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因此做好青少年田径基础训练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做好该部分基础训练工作,不仅需要得到社会、国家以及相关组织和教练员的支持,还应根据青少年自身发展规律,研究并探索出一套合理而科学的专门针对青少年田径基础训练的方式和方法,全面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田径训练培训篇5

(一)有关田径训练的教学管理工作不够科学完善

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管理失衡的问题,田径训练的教学管理工作不够科学和完善。首先是田径训练的课时常常被任意删减或挤占,田径训练的安排和内容随意性大,并且很多训练的安排工作是根据本校体育教学思路和任课教师的兴趣和特长来拟定的,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特点。其次,对国家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了解不够透彻,领悟不够到位,只是从形式上附和,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教学管理问题的出现,比如:擅自降低田径训练的要求、高年级不开设体育训练课程等现象。

(二)田径训练的场地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过了解发现,很多中学的田径训练场地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根本没有标准的田径训练场,以致体育教学过程中田径训练场地缺乏,无法满足学生活动和锻炼的需要,从而影响训练活动的正常开展。另外,部分学校的师资队伍情况不够理想,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田径训练教室,极少数的学校甚至缺乏专业的体育任课教师,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由班主任或其它老师来代为开展,这样的情况不但不利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而且也不利于体育师资的培养。

(三)学生田径训练的积极性不高

田径训练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很多学生田径训练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甚至对田径训练有所排斥。之所以出现这个情况,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对田径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很多家长仍然抱有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的未来的发展主要是由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来决定的,而体育训练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不大,不愿意让学生在田径训练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家长的这种观念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和田径训练的错误认识。

其次,受诸多新兴体育项目的冲击,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关注度降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新兴的体育项目不断出现,人们对体育锻炼、娱乐休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致很多学生认为田径运动中传统的跑、跳、走、投等内容已经过于陈旧,无法满足中学生求新、求异、赶时髦等的需要,从而对田径训练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第三,田径训练受田径运动项目本身特点的约束,多数训练均属于体力消耗大、重复性和周期性强的内容,从而对中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多数体育任课教师在进行体育训练时,采用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单一,且过分关注学生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视不足,所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中学田径训练的改进建议

(一)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保障田径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领导和体育任课教师,应充分了解体育教学工作的意义,正确认知田径训练的价值,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保障田径训练的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但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的提升,而且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而田径运动又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所以,学校的相关领导和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重视田径训练工作的开展,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二)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提升田径训练水平必须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学校现有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逐步加大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本校体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为田径训练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提升学生田径训练的积极性

田径训练培训篇6

摘要对于正处于成长关键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开发和培养他们的田径潜力是重要的,但是我国田径这一项目缺少人才,并且在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上也拿捏不好。优化以往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低训高量”的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我国田径教学质量,这是对我国体育教学的调整,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田径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训练量

处于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们都还年轻,还欠缺对田径这一项运动的了解。对还处在发育阶段的初中生来说,过强的训练强度以及过重的训练量都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发育,导致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种种不良症状,而且过重的负担也会影响到运动生的正常生活,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探索出一种全新的田径训练方法,使之运用到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中去。

一、影响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因素

对初中生来说,教师在他们的学习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学生本身就没掌握多少有关于田径训练的知识,所以他们需要通过教师来指导他们学习并掌握关于田径训练的知识,但是现在有很多教师本身素质就不怎么好,再加上不少初中体育教师所学的体育专业并不是田径这一专业,所以他们的体育田径教学素质并不是很高,一般来说,初中体育教师都还是采用传统落后的训练方法来训练学生,但是这样的训练方法对于还在成长的初中生来说是不协调的,他们对传统田径训练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都达不到传统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严重的影响着初中生的训练效率,导致我国的田径水平停滞不前[1]。

(二)家庭因素

对于大多数体育生来说,他们得不到家长们的支持,因为一般的家长都是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初中生成绩的好坏就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未来的一种预判,而对于孩子的体育成绩则不会太关注,都是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心态来对待自己孩子的体育成绩,这对初中生学习体育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家长的期盼导致他们基本上就没怎么接触过体育,这也是现在家长们急需转变的思想,让更多的初中生可以从容的参与体育训练。

(三)社会因素

人们还没有真正的意识到社会中还是存在大部分人对体育教学带有偏见的,社会上对体育的关注度是很低的,大部分的人只是知道“体育”这个名词,而对“体育”这一名词进行深入的了解的人是屈指可数的,所以目前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是很高,导致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运动更是无人知晓了,这也就会导致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水平不是很高,其结果必然是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水平的踯躅不前,所以学校在体育教学这一块应该要严谨,求实,把我国的新兴力量锻炼好。

二、优化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对策

(一)完善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体系

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模式还是以往陈旧的训练模式,这种陈旧的训练模式对当今时代的初中生来说并不合适,因为时代变化的十分迅速,那套陈旧的体育教学模式急需改革,因此学校需要把老师们召集起来共商大计,将初中体育教学体系构建完善,保证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不会有冲突,在满足协调的前提下,学校应该将学生作为关注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制定适合他们的体育训练模式,避免文化学习与田径训练产生冲突,促进初中生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2]。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为学生们量身定做一套适合学生们发展的田径训练模式,教师们除了对学生们的严格要求外,也要改善自身的不足,跟上现在的体育教流,多学习关于田径的相关体育知识,通过对田径训练的合理安排来改善现在的初中生的许多不足,多对现实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的找到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关系,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

(二)调整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合理性

目前,在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中,教师们还是通过以往的田径训练方法来训练学生们,这对于现在的学生们来说效果不大,因为田径训练对训练强度及训练量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在当今时代,人们的身体素质也大不如前,并且也不具备吃苦耐劳的优秀精神品质了,导致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呈现出下滑的趋势,所以我们应该针对这一现象做出响应的对策,而且这一对策应该首先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组织学生参加田径训练,从训练中找到适合初中生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在初中体育训练中,我们不仅要找到适合初中生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还要把握好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平衡,适当的提升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来锻炼初中生们的爆发力及耐力,通过保证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合理化来培养新一代田径人才,使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可以更加协调,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遵循适度性原则,将训练强度及训练量调整的可以更加有效的适合学生的体育训练,提高初中生体育训练的效率。

(三)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科学性

在平常的体育教学课堂中老师应该时刻关注着学生们,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不同,根据其身体素质来改善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高低,从而可以更加科学的去训练学生们,而不是用一般的眼光去看待那些有潜力的学生们,应该将那些有潜质的学生们挑选出来,对他们进行专项训练,并且运用好科学有效的办法去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也只有在确保那些还在长身体的初中生们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加有效的去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也就是在告诫那些初中生们,也是在给体育教师们指出的一条明路,如果因为是过强的训练强度或者是过大的训练量在体育训练中导致学生们的拉伤或肌肉酸痛,那么这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正常教学,所以教师应该注重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稳定性,并且在满足初中生参与一定的训练的去前提下,制作一套科w的训练方法是保证学生高效训练的主要方法。

三、总结

随着体育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这一名词也更加了解了,这也表明现在的人们更加注意体育的重要了,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制作一套全新的适合初中生的体育教学体系。目前我国田径运动人才都是从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培养的,他们也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及重视,所以在初中就应该将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培养出新一代的国家优秀田径运动员,并且改善好初中生田径训练的训练模式,从而使初中体育教学水平及教学质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田径训练培训篇7

关键词田径教学训练运动损伤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田径教学包含跳跃、跑、投等多项内容,同时在田径教学活动中,也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田径知识和技术,同时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身体,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但田径项目也有自身特殊性,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锻炼习惯,甚至田径教学的场地和器材都有可能对学生身体造成一定伤害,而这不仅会影响到田径训练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更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参与田径训练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田径项目中,较强的技术性与直接竞争性就决定学生受伤现象难以避免。运动损伤不仅影响到运动训练的效果,更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研究田径教学训练中学生的运动损伤原因,构建科学、合理的预警体系和应对策略则有着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1田径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分析

要想有效避免田径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问题,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并通过对原因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为更好地开展田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1.1教师和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认识不足、意识淡薄

在田径教学活动中,很多运动损伤现象都与教师和学生对运动损伤认识不够有关。对运动损伤认识越到位,就越能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现象发生,而错误的预防认识和较为淡薄的预防意识就更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甚至有些教师和学生认为出现运动损伤是田径教学训练的正常现象,因此对田径训练中应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认识不足。

1.2田径训练前缺乏有效开展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开展不仅是田径训练的基础和前提,热身活动更是田径训练的基本要求,通过热身活动开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身体的灵活性,从而唤醒肌肉,通过提前开展热身活动,确保身体及早适应田径活动的教学训练,有效减少田径训练带来的运动伤害。

1.3缺乏有效的教学训练方案和合理的组织方法,训练负荷量较大

要想有效避免学生在参与田径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就要制定结合学生实际的田径训练方案。无论是田类项目,还是径类项目都必须依托有效的教学训练方案来实施。但当前在开展田径训练活动时,我们往往不能将教学训练方案和组织方案与学生基本素质相联系,对学生培养也缺乏足够耐心,因此对田径教学强度把握不够,训练负荷量把握不到位,极易造成学生运动损伤。

2田径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分析

2.1重视学生运动损伤保护意识培养

田径教学训练中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就是学生运动损伤意识的缺失。学生很难认识到因为运动损伤意识的不足将会直接导致损伤发生,因此重视学生运动损伤意识培养是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有效保障。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危害的重视,帮助学生认识到田径训练活动中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从而有效减少田径教学训练中学生的运动损伤。

2.2完善田径教学训练的准备活动,提醒学生关注保护易受伤部位

田径教学的实践性和参与性就要求我们在开展田径教学活动时,必须完善准备活动。在田径教学活动开始前,要结合气候环境和学生基础及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准备方案,完善准备活动,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同时能有效加快学生的血液循环,从而提升身体器官机能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学生身体进入运动状态,有效减少因缺乏热身活动所带来的运动损伤。

2.3结合学生状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量

田径教学训练要想达到教学效果,就必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作为实践性教学活动,只有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才能帮助学生在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有效保护自己,确保健康成长,而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量的同时,也要有效结合学生的身体状况,要认识到合理、一定量的标准才是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而教师也要对田径教学内容细致处理、深化处理,通过对可能造成身体损伤的运动板块进行及早预防,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正确的技术引导和风险提示,从而能够直接有效地减少身体损伤的发生。

3结语

高中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关键阶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体质。田径教学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这一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要尽最大努力避免因操作不当、重视不够而造成的身体损伤。

参考文献

[1]宗春.跳远教学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

田径训练培训篇8

【关键词】高校田径拓展训练教学模式

田径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着一个突出问题,即体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较差,利用拓展训练提高田径教学质量也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努力的新方向。

1高校田径教学拓展训练模式

1.1田径室外热身类拓展训练

田径室外热身类拓展训练指在田径教学热身阶段,利用小强度、短时间、小运动量的拓展训练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模式。这种拓展训练是萌芽教学的开始,将田径拓展训练运用到田径教学中去,目的在于在课堂开始之前用身体预热的方法,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心理上热爱田径运动,并积极参与到田径学习中去。如许多学生在室外田径教学中,都很难迅速融入学习氛围,团队整体学习氛围低迷,教师可以利用小型的快踢腿、背向滑步拓展训练,使学生快速提高学习热情。这样,既起到了激发受教者主动参与运动的目的,还达到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精神的目的。因此,在高校田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喜欢用这种拓展方式来“点燃”课堂。

1.2适应类拓展训练

适应类拓展训练指在田径教学中,将器械和户外运动结合起来设置一定难度的拓展训练任务,要求学生以个人或者集体的形式完成训练任务的训练模式,这种拓训练模式的显著特点是,它所设计、安排的训练内容具有一定的负荷、强度,学生能通过训练提高身体体能,并从中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如许多学生在起跑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起跑爆发力,教师可能会针对学生情况开展专项力量训练和速度训练,并组织设计训练任务,此类训练就可以归结为适应类拓展训练。需要注意的是,在适应类拓展训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合理掌控拓展训练的强度,确保学生在安全条件下进行训练,以避免因为体育训练强度失当而导致的体育损伤和安全问题。

1.3挑战类拓展训练

挑战类拓展训练是通过实施困难挑战类拓展训练来检验学生身体机能、提高学生抗挫败能力的一种拓展训练方式。挑战类拓展训练具有前度大、要求高、刺激等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困难挑战类拓展训练如快速跑比赛、穿越绳网、定向越野、攀岩活动等训练项目,训练学生的跑步速度,耐力水平和跳跃高度,还可以在挑战类训练中锻炼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身心承受能力,并使学生在高强度的团队协作中增强自信心,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2高校田径教学拓展训练教学要义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科学、专业的教师力量是确保高校田径拓展训练教学能顺利实施、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此,高校要加强体育教学队伍建设,并针对拓展训练展开专题研讨、进行大力宣传,使广大体育教师认识到体育拓展训练教学的性质、作用和相关知识,鼓励教师学习和了解更多的拓展训练知识,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社会上的拓展训练组织和项目,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参与了解拓展训练的实际情况,为体育拓展训练教学打好基础。高校体育教师则要通过自主学习、社会实践把握拓展训练的积极意义,了解拓展训练的灵活性、教学环境适应性特点,积极利用拓展训练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然后借助拓展训练不断优化体育教学结构,使学生尽快认同和喜欢上这种体育教学模式。

2.2丰富拓展训练教学内容。

过去,许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都没有开设拓展训练课程,这是高校田径拓展训练教学相对不足、许多师生对拓展训练课程不重视的主要原因。鉴于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高校要就拓展训练积极听取专家的建议,深入分析将拓展训练引入田径教学的可行性,并就拓展训练教学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大胆创新、丰富拓展训练课程内容。要求体育教师充分利用校内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等各种体育资源,充分利用节假日、课外时间开展体育拓展训练。如许多高校校区附近有着丰富的森林、草地自然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学校附近的体育资源开展各种拓展训练,如春季组织郊游,带领大家登山,在自然环境中开展体育拓展训练,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

2.3利用拓展训练挖掘学生潜能

高校田径拓展训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同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田径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也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田径拓展训练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入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如在“信任背摔”拓展训练中,教师要以同伴信任、责任心为重点,鼓励学生做好自己的事,同时相信别人,积极融入团队,让学生充分明白“1+1>2”的团队合作道理的真谛。在“横杆挑战”项目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克服恐高、畏难情绪,做好平台起跳、跳跃动作,然后在抓住跳杆时要眼明手快、坚决果断,使学生在挑战自我、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敢于挑战的勇气。

2.4科学组织,确保安全

高校田径拓展训练教学涉及到教学组织、管理、评价等各个方面,要想确保田径拓展训练科学运行,学校必须加大体育教学投入,完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优化体育教学环境。高校体育教师则要认识到拓展教学科学组织的重要性,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科学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以提高田径教学的有效性。如在田径拓展训练中,教师要定期检查体育田径器材、设备和场地,并对拓展训练进行精心安排,确保拓展训练的内容符合学生发展兴趣,强度适当。同时根据拓展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明确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安全操作,以减小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

综上所述,拓展训练是体验式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它在学生学习潜能挖掘、自信心培养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这也要求高校体育教师熟练掌握体育拓展训练知识和技巧,利用拓展训练构建高效体育课堂,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田径训练培训篇9

关键词:初中体育;田径训练;指导训练;评价指标

一、进行科学的指导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田径能力

比如,跑是田径中一项重要的运动技能,以快速跑为例,让学生进行快速跑,能够锻炼学生反应速度和腿部肌肉的后蹬力量。所以,在进行这一动作技能的练习时,我们就可要求学生6~8人为一组,练习中等速度的匀速跑,距离为60~80米,次数由学生自己定,练习完之后,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灵敏素质,我们还可对学生进行各种准备姿势的听突发信号的起动练习,蹲踞式起跑后加速度10~20米,比一比学生谁的反应快。总之,对于田径中所包括的运动技能,教师要给予科学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田径能力。

二、依据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评价指标

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是骨骼韧性比较好,不易发生骨折,但是坚固性较差,易变形,而且不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所以,作为初中体育教师的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我们要依据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评价指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田径训练中得到一定发展,并以此提高他们参与田径训练的积极性。

比如,在跳远、掷实心球、立定跳远的训练中,依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我们就可制订不同的评价指标,如各项能力较好的,要求他们完成动作质量好、姿势正确、动作协调优美,而能力一般的,则要求他们能完成动作、姿势基本正确、部位基本准确、动作较轻松、自然即可。这样,我们就能促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田径训练中,并以此提高田径的训练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田径活动,能促进学生生理机能的改善和心理健康的发展,且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所以,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必须对田径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意义有充分认识,并且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从而达到提高田径教学效率这一良好目的。

参考文献:

田径训练培训篇10

关键词:体育学院;田径;专项训练;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8-1089-04

通过对我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必修课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课程大纲内容和时数进行了适当修改,针对现有状况对田径专项训练课程进行了研究,期望能对我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必修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共七所体育学院。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文献、光盘、inteRnet检索,收集整理了有关训练周期研究的文献资料;阅读了我国七所体育院校的田径专项训练大纲。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重点阅读和分析,并做分类整理、综合。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证的依据。

1.2.2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座谈的形式,征询了我国有关专家的意见。

1.2.3对比分析法从纵向时间纬度,分析了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专家们对田径课程设置的不同认识;从横向方面对我国七所体育院校的田径专项训练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分析。

1.2.4逻辑分析法通过归纳有关数据资料,对我国七所体育学院的田径专项训练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寻求适合我国体育学院田径专项训练的课程设置。

1.2.5个案分析法针对典型情况进行个案分析,便于由点及面,发现共同规律。

2结果与分析

2.1田径专项术科必修课学科课程标准释义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教学一直沿用苏联课程编制,采用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为了促使课程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目前主张用“学校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分别代替“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1],因此在该论文中,改用“学科课程标准”称谓“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制课程的总体规划部分,是课程编制的第一层次,从整体上规定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科设置、各阶段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体育学院在校普通学生课程标准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大纲、限制选修大纲三部分。本文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术科必修课学科课程标准包括田径课程大纲、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大纲、田径专项训练大纲三部分。

2.2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术科学科课程标准目标的比较分析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共七所体育学院大纲的研究,发现不同的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术科学科课程标准目标在相同的大纲中目标阐述的内容和定位大致相同,但是不同的大纲目标定位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具体内容如下:

田径教学的目标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掌握田径主要项目的基本技术、技能,基本的教学方法及主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介绍项目要了解技术的基本结构及理论知识。能胜任高、初中田径课的教学及基本训练,组织运动竞赛及裁判工作。

体育教育学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大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具备各级各类学校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组织竞赛、担任裁判工作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田径专项技术的示范、讲解能力,掌握专项基本技术、专门性练习手段和有关身体训练方法的能力。主要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因此,要求学生技术全面,动作示范准确、讲解条理清晰,在专项技术水平上要求比竞技学院学生相应较低些,达到运动二级水平。

具有田径专项训练大纲的学院只有北体和广体两所院校,大纲的目的任务强调学生专项成绩达到二级,独立从事田径运动技术的教学和训练、组织竞赛、以及裁判工作。

2.3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必修课学科课程标准学时、学分的分析

在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大纲中,理论授课学时最多的北京体育大学,其次是成都体育学院,说明这两所大学比较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技术教学与专项训练融合在一起的体育学院有五所(除北体和广体),表1反映了在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中,重视技术教学与专项训练位于学时之首的是武汉体育学院。在学分方面,这五所学院大致为24学分。

田径课程教学武汉和上海两所学院因没资料而无法确定,在现有资料的五所体育学院中,成都体院开设的田径技术教学时数和学分最多,说明该校对学生的技术教学很重视。

全国体育教育专业中具有田径专项训练大纲只有北京体育大学和广州体育学院。在这两所学院中唯有北京体育大学坚持三年六学期的专项训练,学时学分居田径专项训练之首,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学科课程必修大纲由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大纲、田径专项训练大纲、田径课程三部分组成。另外五所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都没有开设专项训练,只有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大纲,此大纲包含了理论课、技术课,而技术课是由教学和训练组成,也就是说田径专项训练课没有独立的大纲,它是融入在体育教学之中。因而五所学院的专项训练课学时所代表的是除理论课学时外田径技术实践训练的学时情况,即教学和专项训练的学时情况,他们把教学和训练课放在一起进行专项训练,考试就按照理论、技术和考勤各占的不同比例来决定学生的专项成绩,其结果混淆了教学和训练课的不同之处,造成教学管理上的混乱,使大多数学生既没有在教学和教法上得到提高,也没有通过专项训练提高专项成绩。从大纲的内容中可以看出,除北体和广体两所学院外,体育教育专业主要是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教法的掌握,不重视对专项的训练。

2.4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必修课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由于有田径专项训练大纲,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训练方面,具体内容包括:各专项训练中的准备活动;各专项训练中的专门练习及辅助练习;各专项训练中的分解及完整技术训练;各专项的专项素质训练;各专项训练中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和手段;各专项训练中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智能训练、恢复训练;各项目训练计划的制定(多年、年度、周、日、课)。

除上述两所体育学院外,其余五所体育学院专项训练没有大纲,教育训练专业只有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大纲,大纲中包括三方面内容:田径理论课、田径教学课、专项训练课。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大纲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技术教学。理论教学的内容是田径绪论和发展史、跑跳投技术原理;技术教学内容是田径各项目的学习。

2.5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必修课学科课程标准考核情况分析由于北京体育大学专项训练大纲是从专项理论和实践大纲中独立出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在考核方面主要取决于学生的竞技能力水平的高低。

在田径专项理论和实践考核中,北京体育大学和广州体育学院是按各单项成绩进行技评和达标的成绩、理论成绩和平时出勤所占总成绩的比例来决定学期成绩。其它五所学院则是全能成绩、理论成绩和平时出勤所占总成绩的比例来决定学期成绩。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训练考核情况的分析,按专项技能占总分的比例高低对体育学院进行排序:北京体育大学(90%),天津体育学院(70%)、西安体育学院(70%)、武汉体育学院(60%)、上海体育学院(40%)、广州体育学院(30%)、成都体育学院(30%)。从排序的情况反映了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考核更注重学生技术的全面掌握。

2.6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必修课学科课程标准的个案研究

2.6.1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田径专业教学学科课程标准分析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课程是在第一年完成。第一学期田径技术学习短跑、跳远和铅球三项(中长跑介绍课2学时),理论课学习田径运动绪论和发展史、走、跑、跨技术原理、投掷技术原理、田径运动教学原理;第二学期田径技术学习跨栏、跳高、标枪三项,理论课学习田径场地基础知识、田径运动竞赛组织、田径教学文件制定。每学期考核各项目达标、技评成绩的平均数×60%+各学期理论考试的平均成绩×30%+各学期平时成绩见表2。

2.6.2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学科课程标准分析体育教育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在2年半学完,主要学习有关田径理论知识各内容2学时,另外学习田径各项目技术教学法和理论教学法(各2学时)见表3。

表2和表3的理论授课有部分是重复讲解的内容。技术教学中,表3没有开设铁饼、撑竿跳高、链球三项的技术教学,但在表3的田径技术教学中也没有强调体会和了解这三项技术。根据体育教育学院的课程教学目标和定位,教育学院的毕业生主要是面向基层学校。因此,要使学生在技术方面全面发展之后再专项拔尖,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也力求扎实。基于实际需要的考虑,对体育教育田径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可进行适当调整。

2.6.3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训练学科课程标准分析体育教育田径考生入学情况不同于运动训练学田径专业学生,技术考试全国都是统一考核身体素质(项目相同)和自己擅长的专项(个别省只考身体素质)。考生进入大学后,重新选择体育项目进行专项训练。在北京体育大学,凡是以田径专项考进来的大学生,每年有90%的同学都先选择目前社会比较受欢迎和时尚的项目,由于自身原因未被老师选中的同学最后被迫选择田径。目前教育学院2004级―2006级田径专项学生共计112人,其中2004级54人,2005级42人,2006级10人。从以上数据可以反映出,田径专项学生每年呈大幅下降趋势。另外由于体育项目的不均衡发展,已经造成如球类项目每位专项教师训练20~30人甚至更多人的情况,而倍受冷落的田径项目个别教师则出现没队员训练或指导1人进行训练的现象,这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体育教育田径专项在大学要进行3年的训练,每学期的专项成绩主要是比赛和学校的通级赛,专项成绩评分标准:体育系达二级100分(占总分90%);每学期田径专项平时考勤及训练态度10分(占总成绩的10%)。未达运动等级者按运动成绩与对应分值转化表评分。从训练情况来看,大一学生训练刻苦,96%都能达到二级运动水平,90%的学生专项分都在90分以上。到了大二后,学生训练状况每年愈小。基于此情况本文对体育教育田径术科教学和训练课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对策,希望能改进和提高田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们在大学学习期间,不仅能全面掌握专项理论和技术,而且使副项水平大幅度提高。

2.7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必修课学科课程标准教改对策

2.7.1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学科课程标准的教改体育教育田径专业教学课程大纲分为田径课程大纲和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大纲,由于在安排上有重复性,建议把两个大纲合并为一个大纲,总学时不变共计232学时,具体内容、教学形式与时数及考核办法见表4。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大纲考核情况同其他体育院校大同小异,考核内容和分数包括理论(30%)、技术评定(60%)、平时成绩(10%)。第一、第二学期技术教学与教改前相同,第三学期学习铁饼和撑竿跳高。理论学习第一学期不变;第二学期学习田径体能训练方法、国内外田径训练动态、儿童少年田径训练特点、田径运动员选材;

第三学期学习田径训练文件制定、田径成绩统计与预测、田径运动科研、田径场地设计、走、跑类专项训练法;第四学期学习田径运动科研、田径场地设计、跳跃类专项训练法、投掷类专项训练法。

2.7.2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训练学科课程标准的教改析为了改变体育教育田径专项训练人数大幅减少的现象,建议学校给予相应的政策,凡是以田径专业考进大学的学生,毋需再选专项,直接进入田径专项训练(学生有选择田径专项教师的权利)。面对我国体育社会化、生活化、终身化的发展趋势,体育教育专业必然要求从单一的格局,转变为建立以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为主,其它多种方向为辅、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培养规格。由于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不同,为了能全面发展体育教育田径专业学生的技术和能力,在专项训练上采用了全面发展和区别对待原则进行训练见图1。

图1所示是体育教育田径专项训练三年的不同阶段,在大一阶段,同学按照自己的专项进行技术和能力提高训练,大一秋季和春季学期专项成绩按专项评分表考核。达到一级以上运动等级的同学在大二直接进入到第三阶段专项理论提高阶段的学习,在大三时转项进行体能和高尔夫或者其它项目的学习;没达到一级水平的同学,第二年跨项进行训练。成绩考核按男子十项全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按附件对应分值计算。例如短跑专项在大一进行一年的训练,达到一级水平就不用在第二年进行全能考核,可直接跳入第三阶段专项理论提高,到大三时转项训练。没达一级的同学在第二年秋季选择投掷项目训练,第二年春季训练选跳跃项目训练,大二期末进行全能考试。大三专项理论的提高主要是训练计划和教案的制定和实施。本文在对全国体育学院田径大纲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能确保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根据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田径术课必修课大纲进行了部分修改,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希望能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田径术课必修课大纲的完善提供一些微薄之力。

3结论

1)我国七所体育学院田径专项学科课程标准分为专项理论和教学实践大纲、专项训练大纲、田径课程大纲。体育教育专业具有田径专项训练大纲目前我国只有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两所学校。

2)专项训练大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学生的运动成绩,体育教育田径专业要求达二级。专项理论和实践及田径课程培养目标包含了多方面、多纬度,体现在思想、技术、教学、理论知识、训练、竞赛和裁判等几方面。

3)田径专项训练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比赛成绩或学校组织的考试成绩决定;专项理论和实践及田径课程考核按理论、技术、平时成绩所占的不同比例来决定田径专项成绩。

参考文献:

[1]徐本力.运动训练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297.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