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十篇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十篇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3:09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篇1

关键词: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城乡精神文明共建机制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8)04-0125-04

党的十七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为我们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基于此考虑,笔者将从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谈几点粗浅看法。

ヒ弧⑼吵锍窍缇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ネ吵锍窍缇神文明建设,打造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新体系,对于推动城乡资源的有效整合,增强城乡统筹发展的软实力,促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ィㄒ唬┩吵锍窍缇神文明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要求

ピ谕吵锍窍绶⒄沟奶剿髦校各地都把统筹城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落实,往往忽略了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既需要物质力量的推动,又需要精神文明的支撑。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框架下,合理配置城乡精神文化建设资源,促进城市和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协调发展。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资源优势,实现“以城带乡”,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ィǘ)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サ车氖七大提出“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既包含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方面的内容,又包含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真正实现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当前,只有走统筹城乡之路,才能有效打破精神文明建设上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从而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进而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ィㄈ)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广大农民整体素质的迫切要求

ヂ砜怂贾饕灏讶俗魑发展的主体,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把努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创建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既是本质要求,又是关键所在。由于广大农村地域广、人口分散,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文化设施简陋、教育相对落后,占全国人数约70%的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不高。精神文明建设是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但就农村论农村搞精神文明建设的传统模式很难取得显著成效。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借鉴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改变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失衡的现状,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ザ、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ニ孀沤ㄉ枭缁嶂饕逍屡宓耐平,党的惠农支农政策逐步落实到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城乡二元结构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同样明显存在。与城市相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严重失衡。

ィㄒ唬刹咳褐谒枷肴鲜敦酱提高

ト鲜妒切卸的向导。思想认识能否到位,关系着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能否深入开展。有些干部认为精神文明建设周期长,见效慢,没有经济效益那样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便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应付抓、被动抓”;有些干部认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也自然而然上去了;有些干部认为物质条件较差,精神文明不好搞,从而应付了事;有些农民群众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要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有些农村群众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文化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些错误认识的存在,影响了部分干部群众在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导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被边缘化的趋向,处于一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

ィǘ)农民整体素质亟待提升

ニ刂实母叩停既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又是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的重要保证。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难点。一是思想道德素质整体不高。科学与迷信的冲突仍然存在;因循守旧、小富即安、自我封闭、孤陋寡闻的小农意识仍有一定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重利轻义等思想滋生。二是文化素质整体不高。有关资料表明,全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而初中占49%,小学及小学以下占38%,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7%[2]。三是科技素质整体不高。农民接受科技教育的机会不是很多,大多数农民缺乏科学生产基本知识,没有一技之长,对一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即使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也很难较好地掌握,甚至有些农民认为科技培训耽误时间,有机会也不愿意参加。

ィㄈ)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亟待加快

ド缁崾乱凳峭吵锍窍缇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质量的高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育方面,基础教育发展难度大,职业教育硬件投入严重不足,留守儿童上学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在医疗卫生方面,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设备陈旧,医护人员严重缺乏、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服务体制和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农民看病难、吃药贵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在文化事业方面,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堪忧,兼职现象严重,流动性很大,甚至外行当文化干部的情况也大有人在。

ィㄋ模┡寰神文明阵地建设亟待加强

フ蟮亟ㄉ枋蔷神文明建设的物质载体,也是建立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联系的节点。目前,虽然“村村通”工程已在逐步推广实施,但由于电视节目内容少、广播网络不健全、报纸进户有难度等原因,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仍然相对比较单一,部分农民沉迷于黄赌毒之中,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一些乡镇文化活动场所欠缺,农村文体活动硬件设施存在着数量少、条件差的问题,有场所无设施或者被占用的现象十分普遍。虽然有的乡镇已建有图书馆、文化站等阵地,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到了村社一级,由于缺乏资金投入,更是基本上处于一无所有的状况。

ィㄎ澹┩吵锍窍缇神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亟待健全

ブ贫冉ㄉ琛按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3]。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是个浩大繁重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协作才能完成。从根本上讲,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能否建立起一个最大限度整合并充分利用城乡资源的制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把城市和农村、不同单位之间的精神文明建设资源整合起来,使之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做到统筹兼顾、合理配置、资源共享;才能有效利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资源优势和充分发挥各单位的特长,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联动和区域联动。然而,各地在开展城乡文明共同创建活动的过程中,不注重城乡精神文明共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难以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资源的整合,难以充分发挥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资源优势。

ト、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ネ吵锍窍缇神文明建设,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核心是建立健全城乡精神文明共建机制。只有建立健全城乡精神文明共建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真正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ィㄒ唬剿鳌1+1”共建机制,构建和谐新农村

ァ1+1”共建机制,即文明单位与村结成共建对子,重点实施以“基础设施惠村、文化活动惠村、社会保障惠村、组织建设惠村”为主要内容的“四惠村”工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实施“基础设施惠村”工程。一是结合当地实际,帮助制定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并为其积极争取相关项目,办理相关手续。二是通过筹集帮扶资金、提供建设技术等方式,协助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好农村五保家园,解决好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三是加强农村生态绿化建设。以组织开展争创“市容环境长效管理达标示范村”为重点,协助落实以无暴露垃圾、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盖、农厕达到卫生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三无一达标”基本要求,实施沼气池、改水、改厕、改灶“一池三改”工程,努力改善村户环境。

2.实施“文化活动惠村”工程。一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以建立完善农村“三个一”(一个文体活动室、一个文化活动场所、一支文体活动队伍)为重点,丰富农民的文体生活。二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三是组织流动图书服务车下乡,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净化农村文化市场。四是推进“村村通”建设工程。加大有线电视网络进村入户和旧网改造力度,启动村级广播恢复工作,办好广播电视节目。五是加强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整体水平。

3.实施“社会保障惠村”工程。一是协助农村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大力推行农村低保制度,采取“一对一”帮扶等形式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和“五保”供养体制,形成富帮穷、强扶弱、文明成果大家享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协助农村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工作。协助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措施,通过筹集帮扶资金等形式,加强边远学校和薄弱学校建设。协助解决农村困难家庭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上学难的问题,逐步建立完善学生分类援助制度。加大对农村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农民技能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促进劳务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协助农村进一步加强村级计生卫生事业发展。切实加强农村计生卫生室软硬件建设,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的任务,扩大农村大病救助范围,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4.实施“组织建设惠村”工程。一是通过恳谈会等多种形式,强化工作和经验交流,推动城乡党组织共同发展。二是切实发挥党组织在共建活动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形成共建和谐新农村的合力。三是搭建发挥党员作用的活动平台,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开展城乡党员之间的结对帮扶活动,促使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四是探索建立“对口联建网络党支部”,在市场经济信息、党建经验交流、党员教育管理经验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建设。五是大力加强农村少先队、共青团的建设力度,共同建设一支较高素质的党的后备军。

ィǘ)探索“2+1”共建机制,建设幸福新农家

ァ2+1”共建机制,即文明科室、文明小区与农户结成共建对子,重点开展“项目联动、健康联线、德育联网、文化联欢、环境联建”活动,帮助农村家庭提高经济指数、健康指数、福利指数、文明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提升幸福感,共建幸福新农家。

1.实施“项目联动到户”活动。一是开展以“支致富招、立致富项、开致富路”为主题的“富在农家”活动,因地制宜为结对农家新开发一个以上的致富项目。二是开展“学在农家”的科技帮扶活动,积极帮助结对农家学习、掌握、运用农村实用科学技术。三是启动劳务输出中转站建设,主动为农民收集、提供务工信息,帮助解决就业难问题。四是落实“一季一入”机制,确保科室、小区至少每季度一次深入结对农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其发展生产。

2.实施“健康联线到户”活动。一是建立并实行“幸福代办”制度,积极帮助农民办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各种社会福利手续。二是实现结对农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是定期深入结对农家传授和讲解生理、心理健康知识,排解农村家庭的心理压力,预防暴力事件和犯罪行为尤其是农村青少年犯罪行为。

3.实施“德育联网到户”活动。一是配合实施学生分类援助制度,通过捐资、辅导等方式,帮助解决农村家庭子女学习难问题。二是大力开展文明农家创建活动,评选“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等道德模范和农村文化大户,帮助农民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自我认知度。三是对农民进行主流舆论引导、畅通广播电视网络,防止“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等流毒农村。

4.实施“文化联欢到户”活动。一是开展文化入农家“三定”活动,定期、定量、定性为结对农家组织或募捐图书、音像制品、文化饰品等。二是开展娱乐进农家的“三送”活动,选送文娱节目、文学作品、文体器材到结对农家,帮助提升其文化氛围。三是开展欢笑满农家“三同”活动,利用节假日与结对农民互动联谊,举行“同唱歌、同跳舞、同欢乐”等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农家文体娱乐内容。

5.实施“环境联建到户”活动。一是开展“环保节约大家行”活动,帮助农民树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理念。二是组织“生态家园”配送活动,为农民推荐、配送适宜的种苗产品。三是开展“绿色家庭”创评工作,帮助农民整洁自家环境,引导农民自觉抵制有损环境、影响他人的行为,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和生态平衡,爱护生物,减少污染。

ィㄈ)探索“3+1”共建机制,培育文明新农民

ァ3+1”共建机制,即党政机关干部、技术型人才、社会成功人士与农民结成共建对子,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从广大农民的发展观念、科技能力、道德素养、民主法制意识入手,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1.实施“理想信念塑民”行动。一是通过村民基础理论教育、“五员”宣讲团(思想政治指导员、理论宣传员、文化宣传员、司法调解员、接待员)等载体,广泛开展送理论下基层活动,强化对广大农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二是通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形势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三是充分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集中推出一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努力形成开拓创新、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生动局面。

2.实施“科学技术富民”行动。一是深入调查了解农民群众对科技的需求情况,定期为之提供科技教育和科技信息服务,努力营造崇尚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强厨师、电子、建筑施工管理等技能培训,使劳务输出由数量、体力型逐步向技能、智能型转变,打造农民工品牌,增强外出务工农民的竞争力。三是以实用技术培训、生产经营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培训等为主要内容,不断提高群众的现代农业科技能力,切实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3.实施“思想道德育民”行动。一是组织创建农村基层宣传队伍,以黑板报、宣传栏、广播宣讲、文艺演出等为主要方式,用身边的人和事,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二是积极扶持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各类组织,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方式,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新风。三是重视建章立制,帮助制定和完善“文明公约”、“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通过严格的科学管理,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四是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的创建载体,不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业余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参与,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提高。五是以“治五乱”(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兽乱跑)、刹“两风”(打牌风、封建迷信风)、树新风为突破口,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素质。

4.实施“民主法制助民”行动。一是结合实际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进程,提高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二是以农村普法活动为契机,加强农民群众的法制教育,重点要加强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三是以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和劳务基地为重点,依法实施有组织的劳动维权、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等活动,做到“应援尽援”。

ゲ慰嘉南祝

オ[1].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02.

オ[2]培养新型农民[eB/oL]./news/Show.asp?id=743&page=1,2006-09-10.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篇2

现就我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通知》渝委办发〔〕41号)和区委十届九、十、十一次全委会精神。

一、深刻认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区作为主城核心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发展水平居全市前列。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巩固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保证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三大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全区党员干部必须站在推动农业繁荣发展、促进农村改革创新、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近年来。围绕全区“1234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五个”建设,认真落实“民生双十条”大力实施“九字惠民工程”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巩固中加强、创新中深化,农村社会风气和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幅提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有力的思想保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组织形式、人口构成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提供了有利条件,又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一些区域和部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导致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部署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出现。因此,全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严格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体系,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将建成城乡统筹的文化强区。

二、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

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六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农民,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着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为把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窗口和全国宜居环境的典范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2015年,实现全区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健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农民综合素质和文明素养大幅提升,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区,基本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窗口和全国宜居环境的典范。

三、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

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之中,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力量;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为农民多办实事好事,吸引农民广泛参与,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制机制,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持旺盛生机和活力;始终坚持统筹城乡、联动发展,立足实际、务求实效,不搞“一刀切、两张皮”切忌形式主义、劳民伤财。

四、提升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五、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调整完善《中心镇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编制完善村镇交通、通讯、供给、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商业等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按照“设施城镇化、管理社区化、建设特色化、发展错位化”原则。明晰城镇发展载体脉络。加快农村三级路网建设,修建和改造农村便民桥、便民路,形成骨架公路、村道公路、通户便道连接贯通的农村道路网,新建一批农村公交客运站、首末站和停车港,实现村村通公交客运。大力推进农村“电力增容、燃气进村、饮水入户”三大工程,加快清洁能源、互联网、有线电视等管网建设,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厕所、垃圾站、污水管网、市政照明等公共配套设施。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推进十大农民新村建设,积极引导各镇集中建设“风貌统一、功能配套、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经济适用”巴渝新居;通过“主体排危、风貌改造、环境整治”并举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及时全面消除危旧农房安全隐患,全方位创新村容村貌,切实改善农村居住品质。建设一批农村社区公园和文化广场,大力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组建部门牵头、企业参与的对口帮扶团”对发展滞后的村镇和贫困群众实行帮扶,推动农村家庭普遍拥有“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热水器、手机、电脑”等“七大件”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为支撑,以花木、水果、观赏鱼、蔬菜等为载体,大力发展都市乡村旅游,实现城市需求与农村资源有效对接,努力打造“部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现代都市农业的先行区”2015年,构筑起以城市农业、景观农业、旅游农业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支撑体系。

六、提供丰富精神文化产品,积极发展农村特色文化。

以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龙头,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区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街、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加快推进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街镇中心区域、各经济板块建设一批具有特色、优势互补、主题鲜明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阵地,继续实施“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完善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妇女之家以及板报橱窗、文化墙、村务公开栏、村史陈列室、公益性上网场所等思想文化阵地建设。2015年,建成茶园文化艺术中心和各街镇文化中心(站)建成规范电子阅览室100个,农村100人以上的村民聚居区修建50个“家家乐”健身娱乐广场、50个农村社区“小游园”实现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全覆盖。全区实现“一刻钟文化”使农民出户15分钟内便能享受公共文化设施提供的服务,达到每百万人拥有17个以上公共文化娱乐设施的标准。

尊重农民的文化选择权,着眼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多生产农民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提供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坚持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定期开展文化、科技、医疗“三下乡”活动,村(居)定期放映惠民电影,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文艺、传媒、娱乐演艺与农村实际的融合,组织和引导创作人员、市场主体创作生产一批反映特色的优秀“三农”题材文艺作品、文化产品,充分发挥文艺演出经纪人和文化中介机构的作用,培育和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采取政府采购、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各种性质的图书馆、文化馆、文艺院团、电影企业把优质新颖的文化产品送进农村,大力支持民间职业剧团、农村业余演出队和个体放映队发展。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绿色”电脑进农村和送戏、送电影、送展览、送故事、送书刊、送春联下乡的六送”活动。报、网、电视台要开辟专栏,持续宣传报道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动态、亮点、经验。坚持不懈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加强对城乡接合部、农村集镇经营性网吧的管理,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等活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活动,进一步净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

七、夯实农村文明细胞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探索推广城乡文明共创的参与式方法,坚持城乡文化平等互动、城乡资源共建双赢。大力实施“单位支持农村、社区支持农业”行动。整合城市、行业、单位和农村的各类创建资源,结合“三进三同”四个一”活动实行城乡联动,使城市与农村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加大统筹城乡力度,综合整治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完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对周边村镇的带动作用,确定一批关联度高、操作性强的城乡共建项目,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有影响力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鼓励农民工较多的企业与所在地街镇、村社共同开展创建活动,利用城市文化教育设施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积极开展针对性、参与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将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纳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考核测评内容。组织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社会团体和“两新”组织与村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帮助建设公共设施、治理村容村貌、改善文化条件、发展社会服务。组织全区文明单位、文明街道、文明社区与村镇开展“争当文明先锋共建‘窗口、典范’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等在人才、资源方面的优势,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结对帮扶活动,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共发展共繁荣。

八、营造互助友爱良好氛围,拓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

针对农村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妇女儿童、贫困户等重点人群实施关爱行动,组织发动城市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空巢老人和农民工“三大志愿服务行动”引导文明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义工岗、乡村学校少年宫、关爱农村留守妇女示范岗等平台,开展各类关爱帮扶活动。积极推广“十万家庭十万爱,城里乡里一家亲”志愿服务活动,征集城市志愿者家庭与农村留守儿童或空巢老人家庭结对,帮助农村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实现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倡导农民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发挥农技专家、科普人员和农村技术能手作用,传授实用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帮助农民提高增收致富能力。组织法律从业人员定期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为农民义务提供法制宣传、法律咨询、诉讼等服务。从大学生和城市文化文艺人才中向镇综合文化站选派文化志愿者,从农村骨干中培养文化志愿者,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进社区、进院坝,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方法。引导镇、村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志愿者队伍,力争实现镇级志愿服务组织全覆盖,组织健全、人员充实、实效突出的村镇志愿者队伍达到20支,并通过开通村居微博等新型媒介平台,创新村居管理形式、优化基层自治,大力倡导亲帮亲、友帮友、邻帮邻、户帮户。

九、形成推进工作强大合力,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机制。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篇3

一、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

十七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各级各部门、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围绕中心、着眼基层、面向群众、与时俱进,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进展。一是加大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力度,文明礼貌的风气在农村初步形成,农民群众的素质明显提高。二是加大文明村镇建设力度,全市有75个村镇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村镇,23个村镇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镇,3个村镇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文秘杂烩网村镇工作先进村镇,2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三是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建成1个县级宣传文化中心,15个乡镇宣传文化站。四是加大精神文明创建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创评活动。全市共有52.85万农户参加文明户评选活动,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13万余户,“四户”6000余户。

总的看,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是:一些地方认识不到位,“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基层组织领导存在弱化现象,工作力度不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条件非常薄弱;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乡村“脏、乱、差”状况还比较普遍;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科学文化素质还亟待提高。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以各种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改善生活环境、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为突破口,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本文来源:文秘站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全市农村、集镇普遍建成基础设施良好、环境整洁优美、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民安居乐业的村镇。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按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力争在5到10年内使全市50%的行政村、乡(镇)建成县级以上文明村、乡(镇),到2020年将全市60%以上的行政村、乡(镇)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市级以上文明村、乡(镇)。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突出两个重点: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

抓住三个载体:一是“星级文明户”、“四户”评选;二是文明村建设;三是文明乡镇建设。

发挥四个作用:一是农村党团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驻地企事业单位的骨干示范作用;三是创建单位的结对共建作用;四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作用。

实现五个明显进步:一是以学习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在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上取得新的明显进步;二是在增强农村综合经济实力、尽力改变农村面貌上取得新的明显进步;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群众参与活动的实践性上取得新的明显进步;四是加快村镇规划与建设,在实现城乡一体化上取得新的明显进步;五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在科教文卫体、社会治安上取得新的明显进步。

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精神教育干部群众,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解决农民群众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发展基层民主。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八荣八耻”教育,唯物论、无神论和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积极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每个乡镇建设一个综合性文化站,每个村建立一个综合文化室,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劳动力劳动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巩固“两基”成果。切实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问题。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组织开展农民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鼓励支持各级文艺团体深入农村演出。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力度,依法规范经营农村图书发行、音像经营以及各种娱乐场所和文艺表演团体。文化、出版、广电、工商、公安、税务等部门要紧密协作,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净化农村文化市场。

(三)努力提高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建设水平。

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村容村貌整治,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抓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

(四)深入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抓好文明户、文明村、文明县城和文明乡镇创建活动。“十一五”末,全市建成20个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省级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县城,5个省级文明乡(镇)。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城乡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城市带动作用,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城市智力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城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对农村的服务,扩大城乡共建的参与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五、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一)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认真落实市委关于每年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任务一起部署、一起检查落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步伐。

(二)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广大党员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都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用先进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和作风建设。采取多种措施、途径、方法,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各级各部门及工、青、妇、科协等组织,要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篇4

**市精神文明工作在市委的直接领导下,通过文明委各成员部门的协调配合,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全市基本形成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态势。目前,我市以“拓宽思路、广辟途径、纵横调动、全面进步”为方向发展精神文明工作。为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继续努力,全市精神文明工作能够踏上一个新台阶,能够更好的与当前我市的经济发展相适应,更好的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工作措施:

一、分类指导、各有侧重

当前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明显优于农村,而且城镇工作与农村工作也具有较大差异性。鉴于这种情况,具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应大体分为两个方面:城镇和农村、要求和标准也有所不同。

(一)城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纵横联动、全面推进。从横的角度讲,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文明办将与工青妇、科教文卫、综合治理、旅游等社会口单位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各单位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从纵的角度讲,文明办将带领街道、(镇)社区、文明单位开展创建工作。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考核标准不变,评分更加严格,检查更加常规性,通过文明办经常性的检查、指导、落实,使街道、(镇)社区、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重视性更加提高,工作更有成效。

文明单位为社会的示范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全市300多个文明单位自觉地开展益民社会活动的较少,今年要求各级文明单位至少开展2-3次社会文明示范活动。

(二)城镇精神文明建设队伍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举办街道、社区文明专干、文明单位文明专干的精神文明综合知识培训,认真提高人员队伍的基本素质。

(三)动员街道社区联动辖区单位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活动丰富精神文明创建的形式和成果,提高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当前新农村建设开展的热火朝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迎来了一次大好机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实效、夯实基础、培养人才、形成氛围。

——抓队伍。落实乡镇、村精神文明建设人员名单,通过各乡上报精神文明工作计划及下乡调研对各乡精神文明工作现状进行评估。在充分吸收基层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调动各乡首先从思想上重视精神文明工作。

——抓活动。以“一乡一个载体”为目标,各乡主动挖掘本乡资源,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炼活动载体,以载体促活动,以活动聚人心,以人心促和谐发展,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作出贡献。

——抓人才。深挖农村中的特色才艺人员,将他们组织起来,以浓郁的乡土文化活动传帮带,特别要突出体现当地民俗风情,传统的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形成体制,逐年提高。

——抓亮点。在全市100多个行政村中每年挑选2-3个示范村,根据该村实际突出特色,如“科技致富型新村”“崇文重教村”“艰苦创业型新农村”等,抓住亮点,深挖潜力,加快发展。

——抓投入。各乡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每年要有一定的比例投入,逐年积累,使乡镇在活动中有器材,有服装。

二、加强管理,突出文明单位的社会示范作用。

当前,全市三级文明单位300多个,是我市丰厚的文明建设资源。在坚持过去验收的基础上,推行文明单位社会化服务活动。要求各级文明单位在较好完成本质工作的基础上,每年要承担两到三件社会性事务,为年终或届满验收的硬指标。具体事务由街道、社区列单,由单位选择承担。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篇5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今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目标,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努力提升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下面,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讲三方面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做好新一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07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科学发展、创强争优”的总体目标,积极加大创建文明城市力度,扎实推进城乡文明创建工作,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有效提升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全市紧紧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群众参与,注重创建过程,注重城乡联动,顺利实现了建成省级文明城市的争创目标。从健全组织领导着手,成立创建文明城市领导小组和8个创建专项组,针对性地提出了“五加强五提高”的工作任务,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营造创建氛围着手,在市级新闻媒体统一开设“创省级文明城,做文明礼仪人”专栏,重点建设了一批文化墙,制作了一批创建文明城市宣传牌,推出了一批公益广告,提高了广大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从设计工作载体着手,广泛深入开展了“文明在行动”系列实践活动、文明卫生示范街共建活动和社区共驻共建等活动,增强了创建工作的内驱力。一年来,各共建单位资助社区经费达79.85万元。从强化集中整治着手,开展了城市交通秩序、城市日常管理、城市环境卫生、户外广告(招牌)、城市“牛皮癣”、城郊结合部、“窗口”单位服务环境、建筑工地管理等八大重点问题的集中整治,进一步形成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强势。

2、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全市始终坚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精神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在内容上突出文明礼仪教育,编印下发了《市民文明手册》、“文明礼仪三字经”年画等资料,围绕社会礼仪、职业礼仪、校园礼仪、生活礼仪等四个重点,在市级新闻媒体以专题形式进行了高频率、全方位的宣传,促进了礼仪知识的普及和市民礼仪意识的提高。在群体上突出未成年人,组织开展了以“学习民族精神,争做爱乡少年;学好道德礼仪,争做文明少年;学会自主实践,争做创新少年”为内容的“三学三争”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培育了未成年人对己负责、对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积极推行社会未成年人“联系卡”制度,使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与温暖;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总结挖掘一批创新工作案例,为全市面上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3、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坚持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着力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挖掘整合×乡文化资源,打造文化精品,加快了×乡文化名市建设步伐。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建成了×××市文化艺术村,使之成为发展文化事业及产业的窗口和平台。以×乡文化“六百工程”为抓手,着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场文化活动、电影广场等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落文化得到迅速发展。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建设,围绕“融入与共建”的工作主题,以“一卡三队五中心”为载体,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培训活动,促进了外来务工人员融入越乡文化、共建×××文明。2007年6月,市委和省文明办联合主办了“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研讨会”,、中央文明办、文化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等有关领导,省级机关有关部门和各地市文明办领导,外省市代表,专家以及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研究探讨了新形势下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的对策和措施。我市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的做法得到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敏尔以及与会代表和专家的充分肯定。[本文转载自-]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篇6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__年工作,安排部署20__年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文明办主任和省文明委成员单位职能处室负责同志。上午,大家聆听了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的重要讲话,清泉同志充分肯定了20__年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取得的成果,深刻阐述了当前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开创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新局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明天,__同志还将对今年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进行全面部署。省委宣传部副部长__同志下面还将对今年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工作,改革创新的精神,出色完成今年精神文明创建各项任务。下面,我就20__年工作情况以及20__年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20__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20__年,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文明__”建设为抓手,围绕提升城乡文明程度,优化城乡发展环境,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为契机,全面推进、深入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

1、“文明__”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有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深入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暨省级文明城市、村镇、社区命名表彰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各地扎实推进文明礼仪教育、不文明行为整治、志愿帮扶行动,促进了__发展环境的优化。广泛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活动,60万人次参与试卷答题,武汉市代表__省参加全国礼仪知识竞赛荣获优秀奖。组织开展首届全省“荆楚孝老爱亲模范”评选活动,举办孝老爱亲模范颁奖晚会,树立了一批群众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武汉市承办了全国“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文化活动和第六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我省在全国“四进社区”展演中获“两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

2、文明城市创建形成热潮。省文明委先后8次召开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各地以全国、全省文明城市命名表彰为契机,按照“注重过程,提高实效,办好实事”的创建要求,着力优化“六大”环境,着力改善民生,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掀起了文明城市创建的热潮。两次文明城市创建民意调查显示,40个城市、城区、县城群众支持率均在95%以上。创新文明城市测评方法,开展网上投票评议,共有270万人次参与投票评选文明城市,扩大了文明城市创建影响。武汉、宜昌、襄樊、十堰、仙桃举全市之力,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先进城市,城市竞争力、实力大幅提升,收到了“共建共享、人城共进”的良好效果。以省委、省政府名义表彰了40个文明城市、文明城区、文明县城。刘云山同志充分肯定了我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央媒体在全国集中宣传了武汉、宜昌创建工作经验。

3、文明新村创建强势推进。各地按照石首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大连线创建、联片创建力度,扩大了创建活动的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武汉市以“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为平台,黄冈市以目标管理为手段,鄂州市、恩施市以“清洁乡村、美化家园”为载体,老河口市以百里生态文明走廊创建为抓手,不断扩大创建覆盖面,建成了一大批连线联片的试点村。召开全省文明新村创建现场会,推广了当阳市建设乡风文(来源:文秘站)明中心户的经验。制定《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协调有关单位落实文化建设支持项目,启动试验区文化建设和文明新村创建的体制机制创新试点。

4、文明行业创建逐步拓展。召开文明行业创建工作推进会,推广襄樊市行业社会责任教育经验,确立了一批新的文明行业示范点。联合省妇联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联合省交通厅开展“建文明流动窗口,当文明传递使者”活动;联合省卫生厅开展“服务人民健康、创诚信和谐卫生”活动;联合省工商局开展“创文明市场、当文明业主”活动;联合省局开展“文明接待中心、文明接待室”创建活动;联合省口岸办开展了“服务大通关”的文明创建活动;联合省法制办评比表彰了“十佳文明执法单位”;联合省旅游局、省建设厅命名表彰了一批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文明行业创建实效性、针对性不断增强。

5、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深化。组织开展“缅先烈、知荣辱、思成才”主题教育、“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实践教育、“我们相亲相爱--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活动,不断创新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内容。深入开展以“净化社会环境,争创文明网吧”为主题的“暑期集中行动”,大力整治出版物市场、中小学生暑期课业负担、校园周边环境、网吧违规经营,未成年人文化环境得到净化。召开全省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组织开展__省首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评选活动。宜昌市“孙万清平台”、武汉市五彩缤纷“十个节”获全国第三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奖,省文明办“雅行教育遍荆楚”获创新案例推广应用奖,武汉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6、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省武汉市、宜昌市、襄樊市、十堰市、仙桃市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兴山、竹山、红安荣获“全国文明县城”称号,一批单位、村镇和个人受到了表彰。组织了第二届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和创建工作创新品牌评选活动,表彰了50名先进工作者和10个创新品牌。组织省直媒体开展“荆楚文明城市印象”专题宣传,集中推介了一批城乡创建品牌。近期,中央文明办还将组织中央媒体对武汉市、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重在过程、重在利民惠民”的创建经验进行集中宣传。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广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辛苦工作、不懈努力的结果。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给予充分肯定,社会各届和人民群众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把这种良好态势保持好、发展好。与此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对创建的认识上,一些地方和单位“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仍然存在;在创建工作中,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内容形式、方法手段、载体设置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特别是软件建设方面重视不够、方法不多;在工作落实上,一些工作部署推进不到位,没有在基层很好落实,特别是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被动局面未有大的改观;长效创建机制还有待完善。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要切实加以解决。

二、认真做好20__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20__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文明__”建设为抓手,紧紧贴近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紧紧贴近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紧紧贴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全社会动员、全方位动员,以城带乡,城乡并进,努力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新热潮,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战胜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会上,印发了《__省精神文明创建20__年工作情况和20__年工作安排(征求意见稿)》,待大家提出修改意见后,我们将以文件形式印发给大家。这里,我再强调一下今年要着力抓好的几个方面重点工作。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篇7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专项行动推进会议,主要是对城市清洁行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两项重点工作进行专题安排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举措,持续巩固提升我市文明创建成果。刚才,宫鸣同志结合行动方案,就具体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以建设和谐宜居城市为目标,着力完善清洁行动长效管理机制

开展城市清洁行动,是治理低空面源扬尘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的有效举措。虽然自去年以来,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我市城市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卫生问题,稍有松懈就会反弹,“脏乱差”现象就会抬头。特别是前段时间,我市刚经历全国文明城市届满复审,容易产生麻痹松懈情绪,再加上一些新参评城市创建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存在突击现象,检查组极有可能通过暗访方式杀“回马枪”。因此,要在做好具体工作同时,更加注重长效机制建设。

(一)完善门前三包机制。要进一步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制,制定具体方案,配套考核办法,推动沿路机关、单位、企业、门店落实相关责任。要采取集中培训、上门宣传、书面告知等形式,引导经营者明确管理区域和应尽职责,积极参与城市清洁行动,切实管好门前“责任田”,加快健全“门前三包”长效机制,确保“门前三包”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二)完善清扫保洁机制。按照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每周五下午要集中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各级各部门要组织干部职工,对责任区域内的垃圾杂物、积尘杂草进行清除,彻底整治卫生死角。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导作用,加快构建专业清扫保洁、党员干部职工参与维护相结合的双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机制。

(三)完善日常监管机制。住建、工商、食药监、卫计、环保、公安等部门要根据职责职能,分区域划片包干,将监管任务责任具体到人,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不间断、无缝隙的日常监管网络,推动卫生清洁工作网格化、日常化、规范化。对个别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要组织开展联合执法、严管重罚,彻底解决影响城市环境的各种问题。

二、以实现“三个美起来”为重点,全面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

关于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刚才,宫鸣同志作了详细安排部署。总的来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点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一项任务、着力推动“三个美起来”,加快补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短板。

(一)围绕一个中心。就是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进一步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以强调,专门针对农村发展,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着眼服务农村改革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要深入开展农村形势政策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调动各方面力量,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宣传“三农”政策,宣传我市农村发展新成就,不断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二要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实施农民素质提升行动,以更新观念、提升素质、改善生活为主要内容,培育具有先进思想观念的新农民。实施法治宣传教育普及行动,培养农民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实施职业技术教育推广行动、农村“双创”工程,拓宽农民脱贫致富门路。三要大力宣传“三农”工作。适时策划推出专题专栏,充分反映我市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新进展,集中展示我市农村小康建设新成效,为我市“三农”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突出一项任务。就是要突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任务。一要继续抓好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大公益广告制作刊播力度,创新推出一批导向鲜明、富有内涵、催人向上、传播力和感染力强的优秀作品,传播社会主流价值。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民间文化、地方戏曲、农村广场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社会正能量。二要推动“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系列活动向农村延伸。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对系列活动适当调整,突出重点、典型示范,全面推进、务求实效,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载体更加丰富。三要扎实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运用“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载体,传承家和万事兴、忠厚传家久、百善孝为先等优秀传统观念,让好家风支撑起好村风、好民风。要持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为农村文明家庭创建打下坚实基础。四要切实抓好阵地建设。大力推进村史文化墙建设,充分挖掘农村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真实记载村庄的形成演变过程,弘扬历代村民留下的传统美德,增强村民的乡土情结和家园情怀,努力打造“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与文明家园。

(三)着力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美丽乡村,美在风尚、美在风气、美在风俗。要广泛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提倡文明新风,促进文明养成,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一要推选典型“树”文明。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让群众学有典范、做有标尺。广泛开展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巡讲活动,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开展结对帮扶,大力倡导“德者有得”的鲜明导向。二要敦风化俗“育”文明。督促基层党员干部带头树好家风、立好家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立激励考核机制,把规范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作为基层党建、党风廉洁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先进基层党支部、优秀党员评比的重要条件。三要志愿服务“植”文明。组织村三委干部和农民群众就近就便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组织城市志愿者为留守人员提供生活助困、精神扶持、医疗康复等服务,开展“送文化”活动,以志愿服务精神,厚植文明乡风。四要强化制度“促”文明。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制度约束,遏制不良风气。发挥村规民约导向作用,在督促落实上下功夫,引导群众自觉践行。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深入开展“远离,倡树新风”活动,集中开展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专项整治行动。

(四)着力推动人居环境美起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要深入实施“清洁家园行动”,着力在巩固、拓展、延伸上下功夫,充实内容,提高效果。一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垃圾治理。推进农村垃圾治理,重点在建立机制,关键在长期坚持。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模式,健全村庄保洁队伍,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继续开展村镇改路、改水、改厕等工作,切实解决脏乱差问题。全面做好死角盲区和公路、铁路、河渠沿边沿线环境治理,营造干净整洁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二要强化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素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生态意识、环保观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大力开展文明卫生知识教育,推动形成“人人讲文明、户户搞卫生、村村保清洁”的良好局面。三要积极引导,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紧密联系农村和农民实际,精心组织开展“清洁家园·美丽庭院”“清洁家园·幸福村居”等创建活动,让群众切实感受新变化,享受精神文明创建新成果。

(五)着力推动文化生活美起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的内在品质。要继续实施农村文化“四个一批”建设,大力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要坚持文化便民,建好一批基层文化阵地。以标准化、均等化为主线,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建设,让群众共享文化成果。积极争取专项公益金,加快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为提升农村未成年人综合素质创造良好条件。二要坚持文化利民,发展一批地域特色文化。依据不同乡村的产业、文化、生活、环境特点,深入挖掘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一村一景,让美丽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气质。进一步重视和保护历史文化名镇(村)和传统村落,延续传统乡村文脉,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吸引力。三要坚持文化惠民,推出一批文化服务项目。大力实施优秀文艺作品普及工程,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持续开展好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四要坚持文化为民,培养一批农村文化人才。鼓励更多艺术学校、民间艺术团体深入基层进行“点单式”教学、“帮带式”辅导、“驻点式”指导,对农民文艺骨干进行高层次专业培训,打造不走的文艺工作队。支持农村民间剧团、业余演出队等团体开展经营性文化服务,进一步丰富基层文化产品供给。

三、以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为抓手,不断提升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成效

文明村镇创建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的有效载体。中央文明办明确要求,到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50%以上的村和乡镇要达到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目前,我市文明镇比例已达到100%,但文明村占比仅为7%,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做好规划设计,有序推进文明村创建。各产业集聚(开发)区、镇要根据全市创建阶段目标,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文明村创建规划,层层分解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定期督导落实,形成梯次推进的良好局面。要对照目标责任,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方式方法,抓好任务落实。要探索“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建设与文明村镇培育有机融合的模式,统筹推进文明村创建工作,确保提前完成工作任务。

(二)多办实事好事,贴近群众关切抓创建。文明村创建要顺应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多办好事实事,维护好实现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权益。要将文明村创建与发展农村卫生、教育、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联系起来,发挥综合效应。要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以镇为龙头、以村为基础、以户为抓手,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文明集市”等创建活动,从具体事抓起,使创建的过程真正成为解难题、办实事的过程,成为农民群众得实惠的过程。同时,注重诚信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道德信贷工程,积极倡导“文明有价、诚信是金”的为人处事理念,培养农民守信用讲诚信的行为准则。

(三)结合脱贫攻坚,突出精神扶贫抓创建。深化文明村创建,必须与脱贫攻坚有序衔接,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在贫困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要找准短板、反弹琵琶,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作用,加快贫困村脱贫进程。要组织各级文明单位与农村尤其是贫困村开展文明帮建活动,既重物质帮扶又重精神帮扶,实现双向共赢。要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创建要求,加大城市文化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形成城市支持农村、城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四、齐抓共管,凝聚合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大力实施清洁行动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文明城市全域创建,是当前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具有很强的协同性、互补性。各级各部门务必要明确责任、协调配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产业集聚(开发)区、镇(街道)和市直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清洁行动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指导,协调推进。要明确分管领导责任,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重点,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要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保证资金投入用于清洁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

二要明确工作职责。市委农办、一体办、民政、财政、环保、住建、交通、教育、文化等部门要分工协作,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支持城乡一体创建。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残联、科协等群团组织要立足自身优势,把所联系群体的力量发动起来,形成支持城乡一体创建的新优势。

三要完善工作机制。继续发挥“火眼金睛”志愿服务队作用,不定期组织开展检查评比,推行“流动红黑旗”评比发放制度。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四要发挥主体作用。要充分相信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在清洁行动和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不断发现群众创新创造的新典型,推广群众创新创造的新经验。要通过项目带动、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积极吸引群众参与,努力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美好生活。

同志们,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的民生工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不断开创文明城市创建新局面,努力为建设又富又美济源作出积极贡献。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篇8

[关键词]社会城市;田园城市;小城镇;新农民教育

在埃比尼泽・霍华德用一生撰写的唯一一本著作《明天: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1902年再版时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中,他提出社会城市理论,并对城市社会的生活信仰进行了卓越诠释。在后世,霍氏的社会城市理论及其城市乡村化的梦想恰巧成为小城镇建设的典范和代表,再也没有什么比小城镇更能表达霍华德对城市社会的伦理诠释。在霍氏的城市信仰中,让我们获得诸多有关我国小城镇生活及其新农民(乡镇市民或转移农民)教育的深刻启示。

一、霍华德的乡村梦及其伦理诠释

(一)从田园城市到社会城市――乡镇世界的文明与想象

霍华德,这位伟大的城市梦想家和规划师,为我们构想了展现人类未来文明的城市社会和生活形态。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传递给我们包含在这种生活方式之中的对人类本性和生活信仰的理解。在他的理论中,城市生活与人类道德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霍氏理论有两个关键词,即“田园城市”和“社会城市”。而贯穿始终的是沟通、交流、合作和平等。霍氏以田园城市为基础建构起社会城市的理想。同时,在提出社会城市理论之前,他首先向我们推荐了田园城市的规划。在他看来,理想的田园城市应当是人口规模在32000人,面积在1000英亩(405公顷)。他认为,田园城市应当是人和工作岗位靠近,家庭和工作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他为田园城市确立了生活目标:“最大可能地保护我们现存的平静地区,应该成为一个基本的政策目标。”在此基础上,由若干田园城市通过城际轨道相连,就构成他所谓社会城市。非常有意思的是,霍氏所设计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结构、交通标准,尤其是构成社会城市的基本元素田园城市,就规模设计和生活理想看,与小城镇社会的许多典型特征非常相似。与此同时,在精神气质上,似乎又与中国的农家院落和古典城市的四合院想象形成无形默契――庭院、枣树、竹林、菜园和耕地――幽闲、宁静和安谧。正如学者朱海忠所言:“田园城市虽然起初在农村运作,但最终建成的是城乡一体化的系统。”小城镇社会恰巧是这一系统的一个典型形态。朱海忠进一步说道:我国的“新农村建设需要城市,特别是为农村所环绕的小城镇的同步发展。”事实上,只有小城镇才可能实现这一所谓“农村所环绕的”生态与环境。

从这里可以看到,在霍氏的城市理论中,无论是田园城市还是社会城市,其核心都没有离开乡村元素的构想。对他来说,城市不是拒绝乡村的另一个世界,而是乡村世界的自然延伸。在他看来,纯粹的城市不完美,而纯粹的乡村同样也不完美。他既反对独立的乡村,也反对独立的城市,认为并不是“只有两种选择――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而有第三种选择”,即建立所谓“城市乡村”――田园城市。他认为城市应当“坐落于开放的乡村之中,结合了城镇生活和乡村生活的所有最好特点,而没有随之而来的不利。”而所谓社会城市则是以城际交通网络将这些田园城市连接成为一个巨大的多中心的巨型城市――社会城市。而无论城市在规模上如何扩大,其田园式生活方式及其生活信仰永远不能改变。在他看来,城市有乡村没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而乡村却具有城市没有的宁静和安谧,这就是霍华德社会城市的理念――即田园与城市的联合体。霍氏的城市构想是乡村性的,其所要实现的理想是“城市即乡村”。

归纳霍氏的城市构想,所谓乡村背景,应当包含如下元素:第一,和谐、安谧和自由;第二,自然、生态和绿色;第三,人性、交流和沟通;第四,共同体验和记忆。霍氏认为,乡村元素是永恒人性的一部分,是永不过时的人类文明。他要用乡村来建构城市,用传统来建构现代。

事实上,霍氏对城市并不排斥,甚至认为乡村同样必须吸收城市元素。事实上,其田园城市就是吸收了城市元素并具有城市丰富性的乡村。比如,剧院、画廊、旅馆、茶社和咖啡屋等。学者朱海忠在评价霍氏城市理论时说到:“他力图将城市的发达与乡村的甜美相结合,构建一个功能自我满足的系统。”霍氏在展现其乌托邦梦想时实际并未拒绝生活的现实可能。比如,他主张田园城市应当具有产业的支撑,他设想,在田园城市的工厂地带,应当到处充满机器轰鸣的声音。因此,田园城市不是纯粹的乡村,而是吸收了乡村元素的城市。由此,霍氏被认为既是一位规划大师,更是一位社会改革家。他为人类展现了一个新生活方式。在霍氏的眼里,乡村因为缺少丰富性而不是一个理想社会,而城市可以有足够的丰富性,但却没有乡村的自由与和谐。因此,他只是希望城市能够“获得城镇的所有机会,乡村的所有品质,而没有任何程度的牺牲。”

(二)小城镇生活的伦理信仰:为乡镇生活设计道德标准

综合霍氏的社会城市理论可以看到,小城镇世界似乎是霍华德城市梦的归宿和典范――和谐、自由、舒适――完美生活的样板。从田园城市到社会城市,最终走向理想城市,原始的自然和现代的丰富完美结合在一起。霍氏为田园城市所作的规定,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生活理想,都恰好符合小城镇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伦理标准。在霍华德看来,田园城市的关键特征是:“有限的规模,中心广场,放射状的大街,的工业,环绕的绿带,以及一旦第一座城市已经填满,就开始又一个定居点的概念。”在霍氏看来,在田园城市中,人和工作岗位靠近,家庭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由此可以看到,田园城市充满乌托邦想象和公社情结,是小城镇精神的完美体现和表达,再也没有什么比乡镇精神更能体现霍氏对城市社会的精神体验。

社会城市理论,从表面看是一种城市设计和生活方式,但其中包含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则不仅是这些,而是霍氏对人类生活的文化想象和道德信仰。在他的城市理论中,包含了对人类文明和伦理生活的理解和选择,而绝不是对城市结构和交通计划的设计。他在书中写到:“要创造什么样的社会,就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今天,人们越来越把这位规划大师视为一位伟大的社会改革家和人类生活的精神导师。在霍氏的思想中,城市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成为一种社会体制、政治制度和文明结构。在他的理论中,对所有城市规划的想象都可以视为一种伦理和道德的思考。他希望“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进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生命。”如果将其对城市规划的伦理想象应用于我们小城镇生活伦理的建构之中,应用于对小城镇新农民的教育之中,则是一笔伟大而用之不竭的伦理资源和文化遗产。霍氏对城镇和乡村的关系曾有过一段深刻地论述:“城市是人类社会的标志……乡村是上帝爱世人的标志。”即城市包含着社会的丰富性――科学、艺术、文化、宗教,而农村则包含着人类原始生活的本性。霍氏的这一论述,实际已远远超出对城市规划的策略,而是彻底的道德设计和伦理想象。这一精神和想象对我们探讨乡镇伦理或乡镇精神的独特性,无疑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比于田园城市,霍氏的社会城市理论已经远远超出对城市的生态构想和物理规划,而是对现代性的反思和人类本质的思考,她反映了人类在现代城市文明构筑的巢穴中试图自我解放的欲望和理想――乡村背景和田园生活――诗性生活的回归。正如另一位城市学家詹克斯,他以所谓紧缩城市的概念表达了霍氏田园城市的生活伦理和信仰。他写到:“便于人们之间的社会性互动”“体验城市生活的精髓及多样性的理想境地”从某种意义上说,田园城市是生活性的,而社会城市是精神性的。她已不仅是一种城市社区的生活规划,而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一种伦理性思考和文化性诠释,表达的是一种道德的信仰和对文明的理解。在霍氏那里,社会城市的“社会”,其意义代表一种社会改革,而不是城市规划方案,更不是工程技术,更不是要以田园城市去构建一个卫星城的计划。如果那样理解,则是对这位伟大的社会改革家和人类精神导师的亵渎。应当说,这恰恰是霍华德的城市理论的本质,也是诸多现代城市学家的思想。比如,芒福德等城市社会学家,把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形态来看待,试图从城市的变迁中发现人类文明和精神信仰的发展。

霍氏的城市伦理试图为城市生活确立生活标准和伦理信仰。其所要表达的已经不仅是对田园精神的渴求,而是对一种文明的留恋和热爱――农业文明留给我们的精神信仰和永恒价值――一种源于人类乡村经历和村庄记忆的华美之梦,一种既不同乡村又不同于城市的生活伦理。她既有乡村的宁静、安谧与和谐,又有城市生活的丰富和多样;既有乡村的交流和合作,又没有城市的对抗和竞争;既有乡村的热情和互助,又没有城市的陌生和冷漠。事实上,霍氏不仅将乡村元素引入城市,同样也将城市元素引入乡村。甚至认为乡村建设必须要有城市构想。因此,霍氏城市理论的关键在于是迷恋乡村或是热衷城市,其核心在于生活价值的建构和小城镇生活的道德想象。霍氏是用道德的眼光重新审视城市、乡村和文明。在他看来,城市的丰富性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城市的一切应当是人性的自然延伸,而不应当成为对抗人性的城堡。过度竞争、自我封闭、自私自利、侈奢靡华等,都是不能容忍的。

二、霍华德的教育遗产:共同体意识与自治伦理

(一)合作公社与乡镇设计――共同体的教育精神

霍氏城市设计中的乡村想象,包含着人类对自我、对生活的理解,交流、合作和人性,完全自由和平等的人类理想。对于霍氏的城市理论而言,不在于庞大的社会想象,而在于他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状态的迷恋及其建立在这一迷恋之上的社会规划和政治想象,一种建立于人性自然基础上的社区方式和生活意义。他所提出的广泛交流和互助意识,以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平等和礼让,似乎只有在传统乡村社会才能具有。在这种信念之中,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共同体意识。他试图建立的田园城市,不仅是一个城市社区,更是一种保留着浓厚乡村意识的社会共同体。因此,霍氏的田园城市的伦理本质就在于以另一种方式再现原始共同体崇拜和信仰,用一种“城市乡村”的信念为乡镇社会确立生活信仰。在这里,让我们更有理由坚信小城镇社会道德建构的独立性及其自我建构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保留共同体信仰就等于保留共同体的社会结构及其对教育方式的选择。腾尼斯在其著名论著《共同体与社会》中说:“共同体是一种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是“一种原始的或者天然状态的人的意志的完善的统一体。”是“相互之间的一种共同的、有约束力的思想信念,作为一个共同体自己的意志,在这里应该被理解为默认一致的概念。”在他看来,社会与共同体不同,“在共同体里,尽管有种种分离,仍然保持着结合;在社会里,尽管有种种结合,仍然保持着分离。”由此可以看到,滕尼斯所有这些论述,都是在描述传统乡村社会的图景,而霍氏的城市构想则与滕尼斯的共同体想象不谋而合,力图保留这些“城市乡村”的社会结构和生活信仰。

对乡镇社会而言,霍氏的共同体想象不失为一种伦理态度和教育立场。许多研究者在论述小城镇社会时,特别强调小城镇社会的公共性、直接性和共享性,认为小城镇社会的生活方式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独立性,表现为在公共服务方面更为直接,社区生活为所有乡镇居民共同占有、共同参与和共同管理,社会生活的全体性、群众性也更为直接。这一描述,深刻体现了小城镇社会的共同体性质,用霍氏的话说,就是所谓“合作公社”和“自治社区”。在这里,霍氏的合作公社和自治社区,保留了古老村社共同体的浪漫想象和文明印记。乡村社会及其共同体意识对于小城镇社会来说,构成小城镇新农民的生活图景和教育构想,即依托并建立于古同体想象之上的新农民教育。

另一位霍氏的崇拜者和追随者英国城市理论家霍尔,在评价后人对霍华德的误解时分析到:霍氏没有试图把人口迁往农村腹地,实际他在设想人口百万的“集合城市”;霍氏没有把人民当作棋子安放,他的梦想是建立“自愿的自治社区”;霍氏的理论不是城市规划,而是社会改革设想,是想通过田园城市建立所谓“合作公社”。在霍尔看来,霍华德用一生撰写的唯一一本著作《明天: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的书名就可证明这一点。在这里,无论是“自治社区”,还是“合作公社”,或是“和平之路”,都是对共同体信仰的描述。在他看来,霍氏的田园城市不仅是一幅城市蓝图,而自由和合作才是他所要表达的核心。霍氏所要的正是建立于乡村社会基础上的城市理想,这一切都体现了霍华德对共同体信仰所包含的自然人性的赞美。在他看来,只有这种共同体社会才是最完美理想的。他试图让他的田园城市保持古老乡村共同体的性质及其道德标准,并让乡镇市民接受这种共同体教育计划。

(二)村庄体验与城市乡村――自治伦理的教育构想

霍华德规定田园城市必须要有自己的极限,只允许田园城市一个一个的独立存在,而不允许她们真正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整体,在她们之间必须保持必要的距离。霍氏的这一社会城市构想,就是防止现代城市在生活方式上对乡村结构的破坏和瓦解。事实上,霍氏田园城市只是一种放大了的“城市村庄”。在他看来,现代城市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现代城市的发展必须完整延续乡村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明方式,只有限制田园城市的扩张和结合,才有可能做到既实现城市社会的扩张,而同时又能保持所谓“自治社区”和“合作公社”的共同体结构。为有如此,才能保持乡村传统在城市社会的延续、存在和发展。

霍氏的自治社区要求有自治伦理的支撑,这种自治伦理只能源于古老的村庄想象。在霍氏那里,教育应当是田园式的母性教育,而他所构建的田园城市恰恰是最适合这种无需国家干预的乡村社会及其田园式教育的典范,他希望依靠乡村共同体的文化与传统来承担田园城市的治理和教育任务。对于霍氏来说,田园城市及其放大的社会城市都可以继续延续乡村社会的自治传统。霍氏所谓平等、交流、合作,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乡镇自治的政治伦理,但其基本立场实际与另一位法国学者托克维尔的乡镇自治具有相同的政治态度和伦理信仰,只不过霍氏并未沿着这一思路去思考问题。古老的共同体信仰、合作社会和自治社区等包含在霍氏城市理论中的核心价值和元素,实际已经直接触及乡镇社会的政治态度和生活伦理等问题。

在这里,霍氏的乡村情结和城市概念,与托克维尔的乡镇精神似有不谋而合之处。托氏在其名著《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新英格兰乡镇自由及由此构成的乡镇精神奠定了美国民主的基础。在他看来,一个没有国家意志干预的地方,恰恰是人类文明理想的梦境――纯粹的自由和自治的生活。他带着无限迷恋之情对美国新英格兰乡镇的自治生活进行了赞美:“国家是人造之物,而乡镇是上帝之造物”,“如果说建立君主政体和创造共和政体的是人,而乡镇却似乎直接出于上帝之手。”在托克维尔笔下,新英格兰乡镇居民对自己的乡镇生活怀有自豪和坚信、依恋和爱慕。托氏对新英格兰的研究恰好验证了霍华德的城市理论。在现代城市社会的结构之下,不可能完美实现自治民主,即便实现,也不可能同时保有乡村社会的自由、交流和合作,而乡镇社会却有可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平等意识、公共参与和商讨共享等――都可能在乡镇社会成为社会习俗和教育的主流价值。

对于中国的传统乡村来说,自治既是乡村社会的生活态度,也是乡村教育的目标和价值。乡村社会的存在不仅构成了中国乡村的教育基础,同时也确立了乡村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中国,古老的村庄自治实际同样早有存在,只不过依循着完全不同的模式。乡村自治依靠寺庙、家族、行会的教育和治理,乡村社会的一切问题,包括道德纠纷和社会教化都可得到解决。在那里,老子的“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八十章)的理想,在乡镇社会中得到不断重现,在那里,老子的思想和灵魂得到了延续。美国学者罗兹曼,在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专门讨论了中国古代的乡村社会,认为在中国古代,国家基层组织的责任主要表现为征税、公共秩序、美德教育、司法等,但这一公共事务“国家化”的目标却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大部分公共事务被转化为民间责任。在这里,中国的村庄承担着远比我们想象和已经认识到的要多得多。在他看来,村庄没有国家权力,村庄的公共事务是由家族、商业和行会、寺庙和宗教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实现的。由此可以看到,霍氏的田园城市及其合作公社和自治社区,演绎着古老农业文明的村庄体验,并让这种体验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不断延续和拓展。

三、霍华德的乌托邦教育计划

(一)希腊式的城市政治――理想主义的市民教育

霍华德,这位城市社会的梦想家,自治文明的规划大师。其城市理论告诉我们,城市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政治文明和伦理态度。因此,田园城市作为一种进化的乡村或理想的城市,可以并应当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态度、市民精神和政治结构。在这一社会条件下,应当无需巨型城市复杂的社会模式和政治制度,可以并应当实现人类社会的政治理想和伦理信仰,一种类似古希腊式直接民主的自治生活。在这一方面,霍氏田园城市中的有限城市理论及其共同体意识与托氏新英格兰的乡镇精神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霍华德通过城市环境的设计为这种以自治伦理为基础的政治结构奠定基础,而托氏则是从另一角度设计了在乡镇环境下与霍氏具有同样宗旨的自治共同体。应当说,霍华德主要建构了一种乌托邦理想,而托克维尔则按照这一乌托邦想象寻找到一个现实版本目标――新英格兰的乡镇自治共同体。这种自治精神不是一般的市民信仰,而是具有希腊城邦理想的古典市民精神,即可能直接参与的民主社会和市民道德,全体市民可以直接交流的公共生活。这种古典市民理想不是现代城市政治中,以陌生人为主体的间接民主,以及以强大制度体系建构的社会结构。在霍氏的社会城市中,全体市民可以直接参与公共生活。有学者在论及小城镇社会生活时,表达出对霍氏这种有限城市理论的欣赏,认为乡镇社会的公共生活及其公共服务性更为直接,公共生活为社区成员所共有,全体市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和共同管理。应当说,从小城镇社会的特点中,我们可以体验到霍氏城市理论的立场和出发点。

在霍氏的城市构想中,尽管充满对乡村世界的迷恋,但他的田园城市并非纯粹的村庄,而是一个经典的城市。他的合作公社和自治社区所包含的自由、合作和交流等理念,看起来是一种纯粹的乡村伦理。然而,在其背后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标准的城市精神――希腊式的参与和自治――这种精神既不是单纯的乡土依恋,也不是纯粹的城市道德,而是一种理想化希腊式的民主精神。霍氏社会城市理论中的基本元素是田园城市,无论从规模或是政治设想上都是一个典型的雅典式城邦。霍氏的田园城市是最接近希腊城邦政治构想的一个现代版本,在这一构想中有可能真正建立起符合自治伦理的政治生活,让所有居民的共同参与和自我管理这一希腊式理想成为现实。

霍氏的社会城市理论,既是一种政治建构,也是一种教育计划,而不是单纯的城市设计。其城市理论强调的合作、交流和平等,就是最理想的教育信仰和目标,而田园城市是实现这一教育计划的学校和场所,由田园城市构成的社会城市及其城市生活,是奠定这一教育理论的基础和主体。在这种社会架构中,一个可能的生活方式和教育理想被确定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也是一个宏伟的教育计划。

(二)小城镇的社会工程:霍氏的乌托邦教育实验

从某一角度看,霍氏的城市构想及其希借式的理想主义市民精神,似乎恰好可以安置于小城镇社会之中,可以按照希腊城邦有限城市概念完美建构相似的社会理想。因此,霍氏的田园城市为小城镇治理及新农民教育提供了启示,可以视为在小城镇也只有在小城镇实现的现代市民社会的生活世界。小城镇社会的有限规模和自治信仰,恰好是培育这种理想市民精神和自治伦理的理想之所。霍华德以田园城市为基础所形成的社会城市,是一种基于小城镇构想的“城市乡村”,她为建构一种具有理想主义的政治乌托邦世界奠定了重要的社会结构和生活基础。

与此同时,这种乌托邦设想也为小城镇新农民――乡镇市民――的教育创造了可能。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霍氏的田园城市也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教育计划和工程。在田园城市,乡镇市民(新农民)接受自治伦理的教化,实现古典市民精神的陶冶。在小城镇社会中,既有乡村背景的支撑,又有城市社会的政治可能――自治伦理和民主公民。霍氏的理论给予我们巨大的政治想象――在乡镇社会实现理想市民的训练可能比城市社会具有更大的可能和优势。在这一点上,托克维尔的乡镇自由理论已经给予霍氏田园城市理论作出最好的诠释和注解。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为实现这一现代版城邦想象提供了宝贵资源。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篇9

近年来,##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文明办的精心指导下,立足实际,不断探索新时期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新途径、新举措,取得了新成效,较好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一、创建工作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创建育民”的原则。立足于群众需求,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群众通过创建活动享受到更多的物质文化成果,使创建的过程成为群众追求文明的过程,成为自我教育提高的过程,成为展现##人新的精神风貌的过程。二是坚持“发展经济,创建富民”的原则。以全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契机,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抓住高速公路即将开通的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农民增收工程、工业强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旅游开发工程建设,以大开放、大开发促进大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三是坚持“全面发展,创建为民”的原则。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三个文明”建设的关系,集中力量加快经济发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四是坚持“城乡联动,创建便民”的原则。全面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文明素质,不仅包括城市社区,也包括偏远农村,坚持统筹兼顾,城乡联动,协调推进,共同进步,实现全县文明、全面文明。五是坚持“群众参与,创建惠民”的原则。从广大干部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同心协力,整合各类资源,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共建美好家园,共享文明成果。二、创建工作突出“五个重点”。一是以提高市民素质为重点,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全县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广泛开展向郑忠华同志学习活动,把学习英雄的事迹转化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强大的精神动力,转化为建设开放、文明、生态的山区经济强县的精神支撑。二是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在全社会弘扬和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全面开展“共筑诚信”打造“诚信##”品牌活动,突出树立诚信意识、建立诚信机制、整治突出问题、营造诚信氛围四个环节,促进在全社会形成新型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三是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重点,创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大力转变政府职能,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努力以一流的党风政风创造一流的发展环境。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四是以提升县城文化品位为重点,进一步树立县城良好形象。搞好规划,加快建设,构建“一城两镇”格局,近期重点抓好占地近400亩的东门新村建设、新世纪商城建设、“七星街”综合改造、江滨路改造等城建项目,不断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县城辐射功能,提高县城的承载能力。继续实施“绿美亮净安”工程,营造温馨的人居环境。突出抓好县城环境卫生等六项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县城环境面貌。五是以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努力提高创建水平。在县城,创新社区建设工作机制,推动社区内各单位参与社区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实现共驻共建;完善社区服务网络,把社区建成服务便利、秩序安定、环境优美、文化丰富、管理先进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农村,积极开展文明乡镇竞赛活动和“联户扶农”活动,创建“十星级文明村”。三、创建工作注重完善“五项机制”。一是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县文明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问题,重大事项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去年来,县文明委和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创建工作10次。县委文明办现有人员9人,创建经费落实。二是完善考核评比机制。坚持对各级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乡镇、文明学校和十星级文明村实行届期制管理。明确文明系列创建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使创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完善激励制约机制。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工作能力和政绩的基本依据之一,并与奖惩和提拔使用挂钩。省、市、县表彰的党务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员),均经县委文明办协审,推行精神文明建设“一票否决”。四是完善工作监督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督查工作重要内容,定期通报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同时,还成立了一支由380人组成的社会公德巡查、社会监督员队伍;开辟市民话公德专栏,针砭不文明的人和事,颂扬好人好事。五是完善物质保障机制。对文明县城创建资金实行财政支持、部门出资、社会捐赠等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城区“三优街”改造、人行道改造、夜景工程改造、沿街建筑门面装修、二级环卫保洁、治安巡逻队伍建设等群众性公益事业,都采用政府财政拨补、部门出资和个人支持的办法筹集资金,保证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作者为中共##县委书记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篇10

一、基本现状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近年来,南江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我县共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最佳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文明社区1个、集镇1个、村2个,县级文明单位(社区、村)2个。

(一)思想观念不断进步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精神方面的消费逐步增多,休闲方式逐步多样化。就是在边远乡镇,也有不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坝坝文化”较为火热,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

正月初七“灯火节”游园活动、万名群众环城长跑、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等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各文艺宣传团体创作编排的金钱板、音乐快板、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民读书节”和“迎奥运、促和谐”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入村入户,深入人心。

(三)阵地建设更臻完善

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新规划建设了12个乡镇文化站,为光雾山镇铁炉坝村、元潭乡字库村、侯家乡姜家大院捐赠图书30000余册,并建立了规范的图书阅览室。加强了县内赶场老年拐棍宣传队、南江镇女子秧歌队、长赤镇腰鼓队、元潭乡唢呐龙狮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建设,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传统文化颇具特色

我县精深的红军文化、独特的楹联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等凝聚了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南江诗词楹联学会发展会员137名,建成了4个楹联文化村,完成了300副永久性对联入户悬挂,相继在5个村、2个镇、1所学校、2条街道、2个景区开展了楹联文化创建活动,为南江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确定了“舀火纸、爨坛戏、杂耍、说春”四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二、存在问题

我县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南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重视不够,认识偏差。一些乡镇,尤其是经济和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乡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者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2、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一是缺经费。目前乡村两级财政十分困难,无法筹集到资金建设文化阵地,有发展之心而无建设之力。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二是缺阵地。边远乡镇大多缺乏文化设施,就连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也因缺乏足够的资金,没有很好的保养和管理,无法发挥作用;大部分边远乡镇没有文化站,村没有文化活动室,社没有图书阅览室,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

3、队伍不力,主体缺乏。部分乡镇没有专职的宣传委员,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使农村文化活动失去主体。现阶段留守在家的老年农户担负的主要任务是照顾晚辈读书上学,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村社文化活动室因缺乏活动主体名存实亡,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巨大反差。

4、观念不正,陋习抬头。由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严重不足,乡、村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导致一些地方不良风气蔓延,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格格不入的现象屡见不鲜:封建迷信开始抬头、办酒风盛行泛滥、风越刮越烈。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错位,崇尚科技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农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热情不高。

三、对策建议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特别要重视边远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扎扎实实地把我县精神文明建设推向前进。

(一)深化认识,做到“三个到位”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努力扭转两个文明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坚决克服对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观点,真正把精神文明和

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资金投入到位。政府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要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建立各级财政拿一点、后盾单位帮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投入机制,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保障农村精神为文明建设的正常开展。三是工作落实到位。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软任务”变为硬指标,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列入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指标化、定量化,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定期检查,年底总评。(二)提高素质,狠抓“三个教育”

围绕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个核心,大力开展“三个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一是思想教育。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提高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消除固有和封闭、保守的旧意识,形成改革开放、共同致富的新意识,增强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知识教育。通过多种媒体和形式,加大对农民在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及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抵制封建迷信及的能力。逐步破除封建迷信,阻止乱建坟墓、庙宇,大操大办红、白喜事陈旧陋习,形成崇尚科学、摒弃陋习、追求文明进步的良好风尚。三是道德教育。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农民讲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讲家庭美德,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市级卫生县城、国家生态县城和中国旅游经济强县。

(三)优化载体,开展“三项活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贵在不断创新。创新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一是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构建和谐南江为目标,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窗口”创建和“十大孝星”、“十佳公婆”、“十佳媳妇”、“十佳丈夫”、“十大孝星”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关心老人、尊敬老人的良好氛围,形成以德报怨、促进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努力发展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广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书、书画展览等活动,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2131工程”、“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大院”和“万村书库”建设工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更加可亲可信、深入民心。三是开展“和谐新村”、“和谐农家”创建活动。按照“标美公路进村、文明道路入户,人饮工程进村、安全饮水入户,农网改造进村、电视电话入户,环境整治进村、美化家园入户,特色产业进村、富民项目入户,科教文卫进村、文明新风入户,民主法制进村、遵纪守法入户,党的建设进村、党员帮扶入户”和“致富星、平安星、和睦星、科技星、计生星、卫生星”的要求,深入开展“和谐新村”、“和谐农家”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