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动物医疗专业十篇动物医疗专业十篇

动物医疗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0:16

动物医疗专业篇1

[关键词]兽医诊疗存在问题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S8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10-0167-01

畜牧行业在近些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养殖动物的种类增多,数量提高。动物的疾病类型也因此大幅度提升,这对于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兽医人员要面临更大的工作量与更为复杂的工作内容。在动物医疗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形之下,兽医人员在进行动物诊疗工作之时面临更多的困难,提出兽医诊疗水平已经成为了畜牧行业发展的必然之举。鉴于我国兽医诊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对策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因此,本文以兽医诊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为题是有一定社会现实价值的。

一、兽医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兽医诊疗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其对于动物的疾病治疗与疫情控制都有正面作用。但是,在兽医诊疗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1.兽医诊疗的设备落后

在城市或者较为发达的地区,会有兽医诊疗的专业机构,这些机构有自己的医疗场所与专业的医疗设备。可是,对于我国一些落后的基层地区来说,兽医诊疗人员是没有专业的医疗场所的,更没有进行机构开设的条件与资金,只是依靠自己的药箱与简单的设备解决区域范围内的兽医诊疗活动。一般来说,这些基层的兽医诊疗人员的设备十分简单,听诊器、体温计、注身器与输液器,对于动物疾病的判断,只是依靠自己的个人经验与传统的方法,其疾病的诊疗率低下,对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有负面影响。

2.兽医诊疗内容复杂

近些年来,人们对于饮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数量与品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的动物养殖人员开始扩充动物养殖的种类,不断增加新的动物品种,这就使得一些不常见的动物正在成为兽医诊疗人员的诊疗对象,他们面对的动物疾病种类也在不断增多。这对于我国兽医的诊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兽医人员的专业素质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3.兽医诊疗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下

对于基层地区的兽医诊疗人员来说,动物诊疗只是他们的副业,家庭生活的经济主要来源不在于此。另外,兽医诊疗人员的更新较慢,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兽医诊疗人员的年龄明显偏大,受到传统动物诊疗经验的影响,没有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动力,因为缺少先进的动物诊疗知识,其对于动物病情的判断就缺少一定的科学性。比如说,动物出现水肿症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营养问题所致,也可能是动物的心脏、肝脏与肾脏出现机能问题所引起的。在缺乏动物诊疗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兽医只能对其进行更简单与明显的病理分析,对于用药也无从下手。

4.兽医交流不足

在交流与讨论中,兽医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诊疗知识与诊疗经验,促进自身动物诊疗水平的提高。但是,因为思想的限制,为了保证自己的竞争力,许多兽医不愿意将自己的动物诊疗经验与他人的交流,对于下一代的动物诊疗学习者也有一定的保留。这就使得一些地区的兽医水平整体得不到提高,兽医人员不能进行标准的动物诊疗行为。

二、提高兽医诊疗水平的对策分析

1.加大动物诊疗设备的投资

动物诊疗相关部门,特别是基层地区的上级动物诊疗部门与政府,应当重视起动物诊疗水平的提高工作,加大资金投入,为基层动物诊疗机构提供先进的动物诊疗设备,改变现有兽医诊疗设备水平。使基层的兽医诊疗人员可以利用较为先进的仪器与设备对动物的疾病进行准确的判断与治疗,促进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

2.提高兽医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个合格的兽医必须具备进行动物诊疗的专业知识,因此,加强我国兽医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势在必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是构成兽医人员专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兽医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兽医专业素质的培训,帮助其建立起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其终生学习的理念,使其在日常工作当中可以不断吸收先进的专业知识与动物动物诊疗经验,预防动物疫情的发生,及时解决动物疾病。

3.优化兽医传统思想

许多兽医认为将自己的动物诊疗经验传授或者分享给他人,会使自己的动物诊疗业务减少,会损伤自己的经济利益,这种想法是非常狭隘的。因此,动物诊疗部门应当加大对正确思想的宣传,使兽医能够了解到自己进行诊疗方法与经验分享时的重大意义,加强与同行业专业人员的讨论,可以使正确的动物诊疗经验得以传播,不正确的动物诊疗方法得到纠正。其次,在专业知识的交流与讨论中,兽医还可以吸取他人的先进理念与方法,分享与获得是成正比的。加强正确思想的宣传,使兽医摒弃传统的思想,提高兽医队伍的整体诊疗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兽医诊疗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有保障性作用。作为一个畜牧业大国,一定要重视兽医诊疗行业的发展。本文对兽医诊疗,特别是基层的兽医诊疗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现存问题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法。希望我国的动物诊疗相关部门认识到兽医诊疗的作用,加强对兽医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庆福.加强兽医诊疗管理为畜牧业发展服务[J].民营科技.2007(07)

[2]张雪梅;张冬梅.动物防疫与猪产品安全生产[J].山东畜牧兽医.2009(03)

[3]朱淑琴;胡爱民;刘珍优.加快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素质的思考[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9(06)

动物医疗专业篇2

[关键词]兽医诊疗管理工作加强措施思考

[中图分类号]S8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10-0181-01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其在畜牧产品,比如说肉、蛋、奶等产品上的消费越来越高,随着环保意识与健康意识的增加,人们对畜牧产品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其绿色性与安全性成为了最受社会大众关注的性能。我国的兽医诊疗是与动物健康联系最为密切的行业,因此,我国的兽医诊疗管理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之上,加强对兽医诊疗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成了为社会大众共同的期望。本文以加强兽医诊疗管理工作为思考切入点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一、我国兽医诊疗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兽医诊疗工作对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产品的安全以及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兽医诊疗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善。下面,我们就来对我国兽医诊疗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1.兽医的专业素质较低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其对于兽医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的短时间之内出现了大量的兽医。可是一些兽医没有专业的诊疗资历,也没有接受到动物诊疗专业知识的培训,不具备进行动物诊疗的能力。兽医的专业素质不高,使得在我国的兽医诊疗工作当中,常有诊疗行为不规范,诊疗效果不佳的案例发生。这些现象很有可能造成我国动物疫情的大范围扩张,给我国的畜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2.乱用药现象严重

我国的一些兽医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经济利益提升的目标,进行药物的乱用,加大抗生素的剂量,将动物的身体健康置之度外,没有把动物体内的残留作为用药的依据。另外,一些兽医人员在动物的休药期对动物进行用药,这都是不合理的。

3.动物疫情防治观念低

兽医的存在不仅是为了治疗动物的现有疾病,更要对动物的疫情进行防治。但是,我国基层的一些兽医没有动物疫情的防治观念,在动物疫情出现发展态势之时不进行上报,使得我国的许多动物疫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更有甚者会提出高额治疗费用,如果养殖人员同意就进行治疗,不同意就不治疗。这样的治疗观念严重影响了我国动物诊疗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兽医诊疗管理工作的措施

面对我国兽医在诊疗工作当中存在的诸多不良行为与问题,必须要加强对兽医诊疗的管理工作,使我国的兽医诊疗行为更加规范。下面,我们就对加强兽医诊疗管理工作的措施进行介绍:

1.建立健全相对规章制度

鉴于我国兽医诊疗行为的诸多不规范之处,我国的相关动物诊疗部门应当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在动物诊疗制度当中,应当明确规定进行动物诊疗的兽医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动物诊疗从业资格,否则属于非法行医,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动物诊疗的行业当中,应当以动物的病情与身体状况为准,着情用药。目前,我国的动物诊疗法律法规当中的规定不尽完全与明确,也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动物诊疗管理办法。所以,我国的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与立法部门联合起来,针对我国兽医在诊疗过程当中的诸多实际行为,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增加动物诊疗行为的严谨性。

2.提高兽医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兽医,最起码要具备两方面的素质。第一,动物诊疗专业素质。只能对专业的动物诊疗知识进行过系统学习,具备专业正规的动物诊疗资历的人才可以从事动物诊疗行为。在兽医在岗期间,对其负责的上属单位应当定期对兽医进行动物诊疗专业知识的培训,在培训之后,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每一位在岗的兽医人员在时刻学习与进步,拥有先进的诊疗理念与诊疗方法,可以应对最新的动物疾病。其次,要经常请动物诊疗界的权威人士对兽医进行现场的指导,使其了解规范的诊疗行为,通过学习与模仿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第二,动物诊疗职业道德。乱用药与滥用药行为的出现,大多是缘于兽医职业道德素质的缺失。因此,我国的兽医要严格要求自己,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不能将经济利益作为唯一的奋斗目标,要与畜牧业从业人员达成互利双赢。

3.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力度

监督管理工作对于规范兽医的诊疗行为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应当重视动物诊疗行为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下属兽医诊疗行为的监督与管理,定期对兽医诊疗行为进行检查,通过对其病历记录与用药记录的检查、动物养殖人员的调查来审查兽医的日常诊疗工作水准。另外,还要时不时地对兽医的诊疗行为进行抽查,加强对科学诊疗的宣传,使每一位在岗兽医的诊疗责任心提高,更好地从事动物诊疗行业。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兽医的诊疗行为对于我国动物身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其诊疗行为的规范性有利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与食品安全工程建设。本文以加强兽医诊疗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为题,对我国的兽医诊疗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可以作用于我国兽医诊疗行为的规范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春.浅谈基层兽医在临床诊疗中存在的误区[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0(07)

[2]张弥申;宋光亮;方满新.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动物疾病计算机诊断专家系统[J].今日畜牧兽医.2009(12)

动物医疗专业篇3

   近几年,我国各地医院在专利侵权纠纷中成为被告的案件日益增多。这些案件主要有三类:

   第一,医疗器械专利侵权案。例如,2004年,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审结了“北京万特福公司诉徐屹、谢湘桂、北京科霖众医学技术研究所专利侵权案”。该院裁决三被告在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时增加普通注射器侵犯了原告的医疗器械专利权,三被告得停止销售、使用侵权产品,并立即销毁尚未售出的侵权产品。该院还命令被告赔偿原告10万元。该案中,三被告对专利技术实施了变劣改造,使产品的技术效果明显低于专利技术。但是,终审法院认为,对专利技术进行变劣仍得适用侵权判定中的“等同原则”,所以三被告的侵权行为成立。

   第二,方法专利侵权案。例如,2004年,湖北襄樊市知识产权局审结了“马超英诉襄樊市军工医院专利侵权案”。该案中,专利权人为欧阳延,涉案专利保护“清除血液中血脂及纤维蛋白原的方法”。2002年10月24日,欧阳延和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妇幼保健站副主任医师马超英签署专利许可协议,授权马超英在湖北襄樊市范围内使用涉案的专利技术,并在该市实施专利维权行动。后来,马超英发现襄樊市军工医院血液净化治疗中心使用的“降脂降粘疗法”与涉案的专利技术类似,遂于2004年5月10日到襄樊市知识产权局控告襄樊市军工医院专利侵权。在行政裁决中,襄樊市知识产权局认为,生产经营与营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涉案医院是非营利性事业单位,但其医疗行为属于经营活动范畴,其行为受我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管辖,可构成专利侵权。该局还指出,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得授予专利权。但是,《专利审查指南》规定,对已经脱离人体或动物的组织、体液或排泄物进行处理或检测的方法应当授予专利权。本案的“去脂疗法”是对人体血液在体外进行处理、检测的一种方法,应属于我国《专利法》的保护范围。此外,涉案专利保护的步骤为:将血浆冷冻解冻加入钙离子冷冻溶解。涉案医院认为,自己的疗法与专利疗法有两点不同。(1)专利方法的最后步骤为溶解,被控方法的最后步骤则为解冻。襄樊市知识产权局认为,溶解是一种物质(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等状态均匀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专利方法是在解冻后加入5%氯化钙,再冷冻溶解。涉案医院采取的解冻步骤实质上是专利方法中“溶解”的一个特定下位方式。(2)被控方法的治疗流程比专利方法增加了一个磁化过程。但是,在审理过程中,涉案医院不能提供该“磁化过程”能够产生新技术效果的证明。因此,它无法证明“降脂降粘疗法”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鉴于上述事实,襄樊市知识产权局裁定,襄樊市军工医院的侵权行为成立,应承但侵权责任。

   第三,药物专利侵权案。例如,2005年,凭借保护某已知原料药的某种新制造方法的中国专利,某着名企业在山东省把原料药制造商、成品药制造商、使用和销售成品药的医院等三家单位一并告上法庭。该案爆发后,一直对专利侵权官司漠不关心的中国大批医疗单位开始热切关注专利侵权风险的规避问题。

   二、医院有哪些豁免专利侵权责任的情形

   按照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专利权人制造、进口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进口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该产品的;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

   关专利的。”前两种豁免情形极少得到适用。第三种豁免情形不适用于为商业目的进行的科学研究和实验,例如服务于医院经营性医疗活动的研究和实验。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还规定,当事人“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这个规定并不影响权利人要求当事人承担其他法律责任,例如停止侵权的责任;而且,通过发送律师函,权利人可以使上述当事人的主观状态从“不知道”变成“明知”,从而无法继续获得上述规定的保护。实际上,在司法实践中,购买和使用他人产品招致专利侵权诉讼的案件非常多。例如,深圳招商银行、深圳宝安机场最近分别因为购买和使用的智能卡、幕墙产品侵害第三人的专利权而被告上了法庭。在医药行业,类似的案件也出现了。总之,我国相关的豁免规则很少,最终得到适用的机会也不太多。

   和我国相比,美国医院豁免专利侵权责任的规定有两个特色:不豁免非商业科学研究与实验活动的专利侵权责任;详细规定了医疗单位和个人豁免医疗方法专利侵权责任的法律规则。前一特色维系了一些针对科研单位的专利收费、专利诉讼案件,因而遭到了很多专家的批评。但是,这一特色目前尚未被美国成文法和判例法所消除。后一特色的出现起因于1994年的“pallin诉singer案”。

   该案中,一项医疗方法的专利权人——samuell.pallin医生提起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医疗方法专利侵权诉讼。涉案专利是一个纯粹的医疗方法专利:权利要求书中没有出现任何药物、器械、组合物或者产品发明,更没有指向药物、器械等任何物质、组合物或者产品的用途发明。其全部29项权利要求都指向了纯粹的医疗方法发明。专利权人希望通过这个诉讼对使用其专利方法的全部美国医院收取专利使用费。后来,法院把涉案的全部权利要求都无效掉了。

   1996年9月,美国参议院通过hr4278法案,并把它放入美国《专利法》第287节(c),用于豁免医疗机构的某些专利侵权责任。尽管如此,对人体的诊断方法发明获得的专利权,不受上述第287节(c)的管辖,该专利权能够得到完全的执行。按照美国专利法第287节(c)享受专利侵权责任豁免权的“医疗活动”不包括“违反机器、制品或者组合物上的专利权而使用受专利保护的上述机器、制品或者组合物”。例如,一个指向人体外科方法发明的权利要求中,相关技术主题如果并非纯粹的医疗方法发明,而是必须使用受本专利的其他权利要求或者受其他专利保护的机器、制品或者组合物,那么没有任何医疗活动可以使用上述医疗方法发明而同时享受上述豁免权。

   此外,按照美国专利法第287节(c)享受专利侵权责任豁免权的“医疗活动”不包括“违反组合物用途发明上的专利权而使用该组合物之受专利保护的用途”。例如,一个指向人体外科方法发明的权利要求中,相关技术主题如果并非纯粹的医疗方法发明,而是必须使用受本专利的其他权利要求或者受其他专利保护的用途发明中的组合物,那么没有任何医疗活动可以使用上述医疗方法发明而同时享受上述豁免权。按照美国专利法第287节(c)享受专利侵权责任豁免权的“医疗活动”也不包括“违反生物技术专利而使用一个方法”。例如,一个指向人体外科方法发明的权利要求中,相关技术主题如果并非纯粹的医疗方法发明,而是必须使用受本专利的其他权利要求或者受其他专利保护的生物技术发明,例如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发明,那么没有任何医疗活动可以使用上述医疗方法发明而同时享受上述豁免权。

   美国专利法第287节(c)并没有把相关的豁免权给予任何人,而是仅仅给了“专业医疗人员”、与该“专业医疗人员”有“职业从属关系”并且与该“专业医疗人员”从事的医疗活动有关联的健康护理机构。其也没有使上述豁免权涵盖“专业医疗人员”的任何活动,而是仅仅使其涵盖了该“专业医疗人员”的医疗活动。由于“专业医疗人员”可能具备不同的社会身份,其医疗活动可能与机器、制品、组合物的商业化开发、生产、销售、进口、分发直接相关,或者与提供药品、临床试验服务(不包括在医生办公室提供的临床试验服务)直接相关。这种情况下,如果该医疗活动同时被《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法》或《临床试验改进法》所管辖,那么该医疗活动不能享受美国专利法第287节(c)的专利侵权责任豁免。按照美国专利法第287节(c)(4)的规定,该第287节(c)不适用于其生效前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已经签发的任何专利。因此,按照成文法,此前签发的医疗方法专利仍然可以得到完全的执行。

   三、医院有哪些化减专利侵权风险的策略

   医院化减专利侵权风险的策略主要有四种:

   第一,在采购合同中设置知识产权条款。从中美法律制度的内容来看,医院采购的医疗器械、药物如果侵害第三人的专利权,其都得承担停止侵权责任,例如停止使用、停止销售、停止许诺销售、停止进口等责任。但是,在采购合同中事先设立供货方知识产权担保条款、许可条款等,医院可以较为容易地规避赔偿责任。

   第二,发起不侵权之诉。抢在专利权人前面发起不侵权之诉,这可以防止权利人申请临时禁令,申请海关扣货等。例如,2004年10月12日,美国visicu公司获得了一项美国专利。它保护通过网络远程监视病人,并实施强化护理的方法。该技术被visicu公司嵌入了eicu系统,并在全国兜售。获得专利授权的当天,visicu公司就给提供类似护理服务的cerner公司发去了律师函,指出后者的服务可能侵犯该专利权。一个多月后,cerner即到联邦地区法院提起不侵权之诉,以防范visicu提前对自己下手。在我国,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也已经出现了。医院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发起这种诉讼程序。

动物医疗专业篇4

什么是宠物理疗

90年代中期,随着养宠人士的逐渐增多,国内也突然崛起了一大批宠物医院。同时,对于爱宠人士来说兽医已经不再是一个离我们遥不可及的职业了。从只能给羊、马、猪、牛等等这些家畜看病,到医治每天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宠物,兽医这个职业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熟悉并且关注。而动物物理治疗是一个和兽医紧密结合的,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动物保健领域。

大型的医院按照不同的组织结构、病人的病情理论和需求等等划分出了详细的科室,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具体的病情和症状来选择相应的科室,这样治疗起来才更加有针对性。对于狗狗来说也是一样的,内科、外科、皮肤科、骨科、妇产科等等,而宠物理疗师属于一个还不被大多数宠物主人所熟悉的康复治疗科。物理疗法的好处早已得到了人类的公认。最近,在兽医领域的研究也已经表明物理治疗对于狗狗来说也有同样的好处。

理疗师都能为狗狗做些什么

如果你的狗狗已经受伤需要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可加速伤口的愈合时间使它更快更好地恢复。如果你的狗狗正在经历疼痛或神经症状,开始步履蹒跚,超重,或是被一些遗传疾病所困扰,通过物理治疗以及适当的兽医护理,可以帮助狗狗减轻痛苦和提高生活的质量,同时还可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按摩

通过专业的按摩手法可以减轻狗狗的肌肉紧张,刺激肌肉的发展,有助于加快手术后的恢复,增加血流量,减轻肌肉痉挛。

热疗和冷冻

热疗适用于狗狗患处,可增加运动范围和血流量,减少关节僵硬。这将有助于其他物理治疗技术的应用,使狗狗更舒适。经常使用激光治疗对肌肉进行深层加热,可以刺激表面伤口的愈合,减轻肌肉酸痛和不适感。而冷冻可以减少肌肉因发炎引起的不适。

被动运动

被动运动(pRom)是狗狗关节弯曲和扩展到极限的联合。当狗狗术后进入恢复阶段,运用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增加运动范围,减少关节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使狗狗更快地康复。

平衡练习

平衡练习包括生理球,摆动板和平衡板练习等等。这些练习使狗狗被迫将身体的重量建立在经过手术修复的患处肌肉,帮助狗狗强健患处的肌肉,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强化训练

让狗狗上坡和下坡走也是一种物理治疗的技术。这个动作迫使狗狗的重量完全转移,锻炼肩膀和大腿部分的肌肉,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强化锻炼。斜坡的角度可以改变,增加或减轻难度。

水疗

水疗技术使用水作为一种工具,以改善狗狗的肌肉和关节功能。这些技术有助于锻炼肌肉和增加耐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关节的压力。水下跑步机是常用的工具它提供土地练习的好处,同时减少动物四肢上的重量,尤其适合前十字韧带和髋关节有问题的狗狗。

很多金毛、拉布拉多等狗种都患有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疾病,目前国内针对这种情况还没有权威的治疗方案。很多宠物医生都会建议狗狗的主人多带它们游泳。可是,单纯的游泳运动真的能治疗这种由遗传造成的疾病吗?其实,宠物医生所指的游泳并不单纯是一项运动,而是一种物理治疗方式。游泳可以使关节在不需负重之下因四肢的运动而增强肌肉的强度。可以使用水中跑步机,让狗狗在水箱内可跟随走路带的移动而步行,因水中的浮力使关节减轻负重,同时又能增强肌肉强度,水柱的冲击力还能起到按摩的效果,促进肌肉的复健。

正牌宠物理疗师

目前国内还没有培训专业宠物理疗师的条件,兽医技术人员也还没有将物理疗法纳入学业的一部分。而作为一个专业的学科,理疗要获得硕士学位然后必须通过一个国家执照的考核。虽然骨科医生在学习中也会接触到许多物理治疗方面的知识,但是许多医生表示他们并没有物理治疗的实践经历。所有的物理治疗方案,都需要先进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的器械,因此目前为止很多为宠物做物理治疗的人同时也都是人类理疗领域的专家。对于人类和狗狗来说,物理治疗的功效都是相通的,而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宠物理疗师必须对狗狗的骨骼、肌肉、机体构造等等知识了如指掌,这样才能运用更有效的方法帮助狗狗摆脱痛苦。

在美国,宠物理疗师也如同宠物美容师、训导师等职业一样,拥有专业的培训机构,这些专业机构拥有先进的理疗设备和具有多年宠物理疗丰富经验的培训导师。他们一般在培训学员的同时还会接收一些需要进行物理治疗的狗狗,这样既保证了机构最大限度的盈利,同时也给学员提供了更多真实的案例和实践机会。

学员在这些专业机构的监督下,接受为期六个月到一年的培训课程,最后再通过认证考试取得相关证书,所有程序才算完成。

宠物理疗师成功记

里门槛比较高的行业了,它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素养要求很高,必须有物理治疗的经验,熟悉犬的骨骼、肌肉等相关知识,并且对狗狗的心理行为也要有一定的了解。然而,一个没有耐心,脾气火爆的人即使来头再大,狗狗和主人也都不会买你的账。对于这些被病痛折磨的狗狗来说,更多的关怀和照顾,还有温柔的鼓励才是它们想要的。

动物医疗专业篇5

一、医院物业管理环境卫生之创新

1.医院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医护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是各种病原体大量存在的地方,稍有疏忽极易造成疾病传播和交叉感染。由于医院的人员流动量大,且医院的地面经常受到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的污染,因此对于地面的消毒、清洁频次要求较高,必须及时清除地面污染以防止病原菌的扩散。对于清洁所用的工器具必须要严格区分,不能混淆使用。传染区内的工器具和非传染区的工器具要有明显的标识予以区别。人员的着装及着装所到的区域应该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不得穿着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哺乳室、图书馆等地方。医院的手术室、产房、婴儿室的清洁工作应该配备专职的清洁人员。2.医院的清洁工作要适应病人需要,符合病人的特点。医院是患者看病、养病的场所,需要保持肃静。鉴于医院清洁工作的特点,要求清洁人员在实施作业时动作要快、要轻,尽可能减少噪音的出现;在对医院地面,特别是病房走廊地面进行清洁作业时,使用的机器设备噪音要低,并要经常养护,防止机械故障产生的附加噪音,并要仔细确定地面清洗作业的时间段,以免影响病人的休息。另外,医院的地面应不要出现湿滑,以防病人行动不便而摔倒。3.医院对消杀工作的要求。医院的消杀工作主要是以清除“四害”为主,老鼠、苍蝇、蚊子、蟑螂是多种病菌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要定期进行消杀工作,作为医院后勤物业管理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事医院物业管理服务的环境清洁部门,应该对所辖区域鼠害经常出现的重点部位和易产生蚊蝇滋生的地点了如指掌,并定期对这些地方进行彻底的消杀。

4.对医疗废物、垃圾处理的特殊要求。作为医院后勤物业管理服务部门,必须熟悉和掌握并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对医疗废弃物、医疗垃圾的相关管理规定。各家医院应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本院可能产生的医疗废物、医疗垃圾做出处理。

医院医疗废物及生活垃圾的处理须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分置于相应的包装物或容器之内。例如,生活垃圾须放入黑色塑料袋,感染性废物和需焚烧的物品要放入黄色塑料袋,损伤性废物要放入防穿刺、防渗漏的容器内,液体垃圾要放入防渗漏的容器内,并不得回收。即使是包装物或容器的外表面受到污染,也应对被污染的地方进行消毒和增加外包装层。同时,对于医疗废物的收集与运送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要求由专人收集、转运并且中途不得流失,在运送前及运送过程中要对包装物的标识、标签及封口进行检查,要使用专用运送工具运送,每天运送完毕后应对运送工具进行彻底的消毒。同时,从事医疗废物、医疗垃圾处理的人员,必须要接受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经严格培训和考核合格的人员方能上岗工作。

二、医院物业管理设施设备管理之创新

1.医院设施设备管理的安全可靠性。医院作为一个医治患者伤病、抢救病人生命和医务人员科研工作的场所,要求医院的设备设施要具有绝对的安全可靠性。医院的供电系统、氧气站及供给系统、负压吸引系统、紧急呼叫系统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同时,医院的供电系统要有足够的备用设施、设备,并且要能够保证随时投入使用。在设备设施的日常运行监护、维护保养方面必须制定严谨的工作计划,以保障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备用设备必须做到能够随时投入使用。2.专业的医疗设备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维护保养。本着“专业的人员从事专业的工作”的原则,作为医院后勤物业管理服务的工程服务部门一般不承担专业医疗设备,如Ct扫描设备、核磁共振设备、X光机及其它专业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这些设备的日常养护和维修保养应由生产厂家或专业维修公司的服务人员来完成。医院后勤物业管理的工程服务人员仅承担医院房屋本体、基础设备设施的运行维护。有条件的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可以朝着专业医疗设备的维修养护方面发展,为本企业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在企业市场竞争中增加核心竞争力。

三、医院物业管理安全保卫工作之创新

医院是医生医治疾病,进行医疗科学研究的场所;也是伤者、病者消除疾病、恢复健康的地方。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是其前提保障,才能为医患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舒适的休养场所。

1.医院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消防工作,作为医院后勤物业管理的安全保卫部门,应该定期对医院的各个部门、重点部位进行详细检查,消除火灾隐患,防患于未然。医院中的易燃物较多,加上医用氧气,一旦出现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加强对易燃危险品的妥善管理。同时应加强对非专业人员消防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全体人员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

2.治安案件多发的特点。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常常由于医患纠纷,发生打架斗殴的事件,影响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另外,还有一些偷盗之徒想乘人之危,将病人的治病救命之钱窃为己有,因此医院的挂号处、住院处、出院处、交费处等场所,应是安保人员重点防范的区域。物业管理公司的安保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有效防范治安案件的发生。

3.停车场的管理与车辆的疏导问题。医院人员流动量大,车流量也大,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错混杂,特别是在医院的入口处,人、车交织在一起,非常容易出现事故。物业管理公司的车辆管理人员一定要规范管理车辆,认真疏导车辆,注意保持应急车道的畅通,以使救护车能够顺利通行。另外,充分发掘医院自身资源、广泛借用周边社会资源来增加医院停车区域,可按性质划分探视停车区、门诊停车区、急诊停车区、急救车辆专用停车区等。

四、医院物业特色管理之导医、导诊服务

动物医疗专业篇6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公共服务体系“依托”作用不完全。公共服务机构特别是乡镇畜牧兽医站职责任务不清、运行机制不活、人员素质不高、经费保障不足、服务手段落后,尚不能完全成为兽医社会化服务的依托。二是动物诊疗机构“基础”作用不足。城市动物诊疗机构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农村诊疗市场发育处于初级阶段,动物诊疗机构技术水平总体不高,无法满足日益高涨的市场需求。三是龙头企业“骨干”作用有待提升。龙头企业与散养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服务不到位,仅限于为销售产品而提供初级服务,属于产业链条之间简单买卖关系。四是其他社会服务组织“补充”作用需要整合。行业协会刚刚起步,大多数省都还没有成立行业协会。兽医院校、科研院所、专业大户等其他社会力量大多是各行其是,单兵作战,互不联系,服务形式松散。五是服务主体专业素质偏低。服务人员专业学历层次低,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偏大。据统计,乡村兽医中兽医相关专业人员占67.2%,大专以上学历9.9%、高中和中专学历37.9%、初中及初中以下49.2%。村级防疫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5.5%,初、高中和中专的59.3%,初中以下的35.2%。服务领域不均衡。一是链条短。大多兽医服务主要集中在产中疫病诊断、免疫、用药等相关服务,忽视产前、产后;重视技术服务,忽视信息咨询服务。二是范围窄。大部分养殖龙头企业组建的兽医技术服务部,一般只服务自身企业,示范效应和社会效益不高。动物诊疗机构等其他社会力量发育还不健全,服务能力较弱。浙江省调查,小规模养殖企业购买饲料、防治疫病完全由自己解决的比例平均为52%。三是供求脱节。兽医服务组织受经济实力、服务设施、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多重因素影响,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特别是与养殖户的现实需求相脱节。运行机制不健全。一是激励引导机制不健全。对于公益组织来说,普遍缺乏科学的评价、考核、激励、惩罚机制,导致服务主动性不足、服务效率低下;对于经营组织来说,多数地方没有制定扶持政策,来激励经营组织拓宽服务范围,改进服务质量,其经营选择成了一种纯粹的市场行为。二是利益联结机制不牢固。多数社会化服务组织与被服务对象没有签订相关服务合同,即使少数签订合同内容也不规范,更缺少相应的约束机制和制约手段。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缺乏共生关系,更没有互动联系。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一是扶持政策需要加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文件,对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以及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但对兽医经营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大。二是服务市场需要规范。因执业兽医人数不足、处方药管理尚未出台等原因,导致我国动物诊疗市场还不规范。部分养殖户购买兽医服务时,往往以短期价格尺度为唯一标杆。这种价格因素凌驾服务质量的行为,加剧了诊疗市场的无序竞争。三是服务收费需要明确。长期以来,畜禽及畜禽产品防疫收费是兽医提供服务的主要劳务报酬来源。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决定取消畜禽及畜禽产品防疫费,这些政策对基层防疫工作带来很大冲击,严重影响兽医服务者积极性,制约了社会化服务发展。

二、健全体系的思考

创新体制机制,激活社会化服务活力。一是继续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结合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兽医卫生执法体制,完善执法机制,改进兽医卫生检测技术和监管手段,提升兽医卫生执法水平。二是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力度,特别是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兽医服务机构效能评估,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三是进一步创新公共服务形式。结合定岗服务、购买服务、派驻服务和委托服务等方式,提供免疫档案管理、疫病监测、疫病防控措施实施等公益。按照“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的原则,支持动物诊疗机构、专业合作组织、执业兽医积极承担公益职能,调动服务主体积极性。探索政府与企业、诊疗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多样化兽医服务。强化依法管理,规范兽医社会化服务行为。一是完善兽医法律体系。加快《兽医法》立法进程,通过法律调整兽医人员的行业准入、权利义务、继续教育以及行业协会等各方关系;将所有兽医服务人员、服务行为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二是严格市场监管。通过严格动物诊疗许可、防疫条件审核等手段,规范服务主体诊疗行为。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动物诊疗机构,及时清理整顿。严格兽医卫生执法,坚决打击游医、借壳行医、无证行医、制售假劣违禁兽药等违法行为,规范兽医服务市场秩序。三是强化行业自律管理。出台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标准,在准入基础上,实施动物诊疗机构分级管理,出台具体分级标准,提高兽医服务质量。四是规范服务收费。制定社会化服务收费指导性意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不同的服务组织,实行差别化收费标准。加大政策扶持,培育兽医社会化服务主体。一是对于乡镇动物诊疗机构或防疫合作社,政府可以将强制免疫、协助检疫等工作通过花钱买服务方式委托给具有一定资质的诊疗机构或防疫合作社,给予相应的劳务费,协助其能正常运转。同时在开办场所、设施设备等方面予以扶持。二是对于社会力量开设的专业动物诊疗机构以及企业兽医服务组织,要在金融、税收、项目配套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倾斜。三是激活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功能,利用自身优势,开设动物诊疗窗口,建立诊疗网点,辐射农村动物诊疗市场。四是鼓励城镇动物诊疗机构和执业兽医到农村服务,对在农村服务的执业兽医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五是在畜禽养殖集中地区推进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完善村级兽医服务网络。优化兽医人员结构与素质,提高兽医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是提高兽医队伍服务水平。加强官方兽医队伍培训,规范官方兽医执法行为;完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强化执业兽医继续教育;加大乡村兽医队伍、村级防疫员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兽医队伍整体素质。二是实施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特岗计划”,吸引兽医专业大学生到县乡从事兽医服务。三是要鼓励各地成立兽医协会,积极支持兽医人员继续教育,明确要求兽医服务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学时数和考核要求。四是要鼓励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兽医人才培养,在确保理论课的同时,创新教育模式,积极与动物诊疗机构联合,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

作者:翁崇鹏单位:农业部人事劳动司

动物医疗专业篇7

关键词:兽医诊疗;现状:有效措施

近几年,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其规模也在不断壮大,然而,我国许多基层地区的兽医诊疗水平较差,导致动物疾病不能得到有效的诊治,这不利于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

一、目前我国兽医诊疗现状

1.动物的种类不断增加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大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也使得人们对于生活的标准也不再是解决温饱即可,对于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在饮食的种类上、还是对食物营养的多元化要求都越来越高,因此,我国的畜牧行业为了迎合这种市场需求,开始大力拓展动物的养殖种类。各种野生、珍稀、药用动物养殖业的悄然兴起,品种也随之增加。面对新兴的动物品种,基层的兽医不具备诊疗的专业资格。兽医不了解动物疾病的病理发展和身体特征,无法准确的判断病情,使动物诊疗的效率下降。

2.专业知识能力有限

多数的基层兽医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也不具备先进的理念,其诊疗方法和诊疗经验比较传统,很容易对动物病情判断失误,导致动物疫情加重,甚至死亡。

3.诊疗设备落后

部分地区所设置的兽医诊疗中心较为简易,甚至连最基础的检测设备都不够完善,有些设备已经年久失修,给实际工作的具体实施带来一定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资金不足,没有筹措到政府保障以外的设备购置资金,只能依靠及其简单的基础设备来维持兽医诊疗工作的实施,其困难程度显而易见。

4.兽医之间的交流不够

经验以及知识往往是通过交流与讨论的形式获得的。通过交流。兽医可以学习到其没有接触过的诊疗知识及经验,以此来作为提高自身诊疗水平。但实际上,为了保证自己在同行中拥有更强劲的竞争能力,很多的兽医并不愿意将自己的诊疗经验与他人共享。如此不但自身的专业水平得不到提高,而且还阻碍着下一代兽医的学习者对专业水平的学习。这使得很多地区的兽医水平非但没有得到提高,反而呈现了下降的趋势。

二、对提高兽医诊疗水平的有效措施

1.改进基层兽医诊疗设备和诊疗环境

相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用来更新基层兽医诊疗设备,只有完善的诊疗设备,才能对动物进行有效的诊断,进而对症下药,使生病动物得到及时医治。此外,通过先进设备对健康动物进行定期检查,能够及早发现动物存在的健康隐患,使动物病情在初期得到较好控制。另外,尽量给兽医人员提供一个好的诊疗场所,进而更好的开展对动物的诊疗工作。

2.重视人才培养

在拥有良好的医疗设备之后,还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可以针对在基层中现有的兽医诊疗体系进行改进和学习,建立起地方和基层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平台,从而建立出拥有自己特色的医疗体系,提高对动物诊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基层中年轻人的兽医人员进行培养的力度,使基层兽医诊疗过程中注入新鲜的活力,加强对基层工作的建设。

3.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新时期,动物疾病种类和养殖户饲养的动物品种都在增多,基层兽医人员具备的诊疗知识不足以对更多动物进行更多疾病的诊疗,因此,为基层兽医人员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利于促进兽医人员提高自身的诊疗水平,从而更好的为诊疗工作服务,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养殖户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4.改进服务方法

传统的兽医服务方式为养殖户上门求医,总体说来,工作局面比较被动,所以在诊疗过程中会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兽医不能够及时对动物进行诊疗,同时也存在养殖户求医难的问题。鉴于我国现今养殖业的飞速发展,兽医从业人员必须要认清形势,仔细审视自己的服务与养殖户需求之间的差距,不断改进服务方法.满足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自己在市场上的稳定性,为自己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5.改变观念,注重理念

根据现在社会提供的新的工作环境以及新的管理体制,兽医人员必须树立新的理念。认识到兽医这个职业的重要性,了解其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意识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要求兽医要做好迎接新的挑战的准备,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全方面的发展和完善自己,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积极参加兽医诊疗的实践,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处理各种疾病的能力。

动物医疗专业篇8

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处置不当所引发的职业暴露事件不断出现,已经成为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问题。应从医疗废物的产生、收集、转运、贮存、交接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规范化的医疗废物管理系统,教育引导工作人员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不断完善操作规程,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杜绝由于医疗废物导致的职业暴露发生,对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污染环境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医疗废物;医疗机构;管理

21世纪以来,各类传染病频发,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医疗机构作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力军,面临不断出现的“新”病原体挑战,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1],成为新的焦点,因忽视生物安全从而导致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事件屡有发生[2],由于医疗废物处置不当所引发的事件尤为突出。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污染性垃圾,如使用过的棉球、手术后的废弃品、过期的药品等,因其携带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污染等特征[3]。若处理不当,不但医务人员面对一定的感染风险,引发医源性传播,而且由于其空间污染的特性,可导致环境污染,引发疾病的流行。建立规范化的医疗废物管理系统,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医源性传播[4],可以有效地降低传染病的流行风险。

1医疗废物分类

依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目前通常将医疗废物分为损伤性、感染性、病理性、药物性和化学性废物五大类,最常引起生物安全事件的是前两类。医疗机构产生的感染性废物可分为固体和液体废物两类,不论固体还是液体废物均应进行无害化处理(高压灭菌)后,固体废物存于医疗废物暂存场所,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清运处理;液体废物在调节pH至中性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医护人员常常由于处理注射器和针头等损伤性废物的方法不当而发生职业暴露,医疗废物收集及处置人员也是发生锐器损伤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或病理切片后废弃的组织、病理腊块等病理性废物以及废弃的药品、疫苗等药物性废物,特别是废弃的减毒活疫苗,应严格按照感染性固体废物处理。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废弃的化学消毒剂等化学性废物应由有资质的部门集中回收处置。

2医疗废物的管理

2.1建立管理体系

医疗废物作为医疗机构生物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容易被忽视。首先应该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要正确分析医疗废物管理涉及到的部门,查找可能存在的危险环节并评估其危险性。

2.2建立制度

2.2.1分类收集制度

工作人员应将处理好的医疗垃圾分类收集,严禁将损伤性、感染性废物等混合收集,收集的物品不得多于包装袋盛放量的3/4,用黄色胶带缠绕封口(或48h内),贴上专用标签,标签信息应包括医疗垃圾分类、重量、产生科室及时间,由指定人员转运到临时贮存地点保存。

2.2.2转运制度

医疗废物转运应指定专门人员按规定穿戴工作手套等防护装备,按照规定的专门路线使用专用的医疗废物周转箱和专用平车进行转运。转运人员应检查医疗废物包装,确保医疗废物的完整性,严防洒、漏事件的发生;核对医疗废物标签信息,无误后方可运送。运送交接后应及时对运送工具进行消毒,并将运送工具放置于固定地点加锁保存,以便下次正常使用。

2.2.3集中贮存制度

贮存医疗废物的暂存地应为独立的密闭房屋设施,房间内应有上下水,设施地点应便于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清运,并远离生活区。暂存点应设有医疗废物标识和禁止吸烟、禁止饮食标识并有防蝇防鼠设施,暂存点应加锁由专人管理,通常贮存时间不超过2d,冷藏贮存不超过7d。

2.2.4交接管理制度

医疗废弃物的转运,临时贮存及与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清运均要实行交接管理,以避免医疗废物的流失,交接登记应包括下列信息:交接日期、来源、分类、重量、交运人,登记资料应保存3年,以备检查。

2.2.5人员管理制度

从事医疗废物的管理、转运、贮存、交接等相关人员应定期进行法律知识、相关专业技术以及防护知识的培训,重点关注新分配及新调入人员,所有人员均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不使用保洁等非专业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尤其是收集、转运工作,以降低不必要的感染。应建立人员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并注射乙肝、麻疹等相关疫苗,必要时贮存相关人员的本底血清。

2.2.6应急处置制度

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洒漏事件,应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洒漏物,吸收溢出物,从外向内倾倒适当的消毒剂,保留15~30min后进行清理。洒漏医疗废物清理后要对污染地面局部喷洒漂白粉或0.5%含氯消毒液,保留15~30min后再用清水冲洗。如果医疗废物污染到皮肤黏膜或发生皮肤刺伤,应首先对伤口进行挤血,然后用水冲洗,对能用消毒液的部位可进行消毒,然后用水冲洗15~20min,同时立即报告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对事件的危险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2.3注意事项

2.3.1选择有资质企业生产的锐器盒

锐器盒为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锐器盒放置锐器不应超过锐器盒总容积的3/4。

2.3.2医疗废物处理的首要原则

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在供应室内清除污染、高压灭菌,因此高压灭菌器的高压效果至关重要。每年应对高压灭菌器的高压效果进行至少一次评价,每次高压灭菌均应放置3m指示带以监测高压效果。

2.3.3医疗废物收集后的处理

医疗废物收集后一定要用胶带缠绕进行封口,使得封口后的医疗垃圾不易打开,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一日一清,不要过夜,严防流失。

2.3.4转运用的医疗废物周转箱和专用平车要及时进行消毒

一定要让消毒剂保留15~30min后再用清水冲洗,切不可缩短消毒时间。在医疗废物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尤其是单位领导者中普及医疗废物的法律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使其充分认识医疗废物处置不当造成危害的后果,科学合理地制订各种制度将医疗废物纳入规范化管理十分重要,教育引导涉及医疗废物的产生、收集、转运、贮存、交接等诸多环节的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建立正确的工作规范,不断完善操作规程,确保环环相扣无缝连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管理系统,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切实杜绝由于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导致的职业暴露发生。

作者:顾文辉单位:北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室

参考文献

[1]由继红.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0(28):169-171.

[2]于敏,皮之军,李建海.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及事故预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0(29):207-209.

动物医疗专业篇9

【关键词】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伦理审查;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人类尊严原则

医疗技术是指用于卫生保健领域和医疗服务系统的特定知识体系,包括医疗方式、程序及相关的组织系统。按照医疗技术的发展程度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广东省医疗技术准入管理暂行办法》将医疗技术分为3类:(1)探索使用技术,指医疗机构引进或自主开发的在国内尚未使用的新技术;(2)限制使用技术(高难、高新技术),指需要在限定范围和具备一定条件时方可使用,技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技术项目;(3)一般诊疗技术,指除国家或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限制使用外的常用诊疗项目。

鉴于探索性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处于未知状态,极易侵害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并且可能带来伦理、社会、人类生态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要对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进行严格的审查。我国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审查工作相对滞后,迄今只有广东、上海等几个省市制定了关于医疗技术准入的、并不完善的法规。伦理审查是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审查的重要方面。加强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的制度建设,探讨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的伦理审查已经成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此作了一定的探讨,以期进一步推动和规范我国探索性医疗技术的伦理审查。

1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的伦理审查的组织主体

探索性医疗技术的伦理审查由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隶属的医疗技术审查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具体实施。

1.1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设置

国家设立全国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负责全国性的探索性医疗技术的伦理审查工作。该委员会由国家卫生部统一领导,由来自全国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医疗部门的专家、学者组成。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制,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4~6名。主任委员负责召集会议,所有重大事项须经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会议集体讨论表决。委员会下设若干专家组,包括药品审查专家组、医疗器械审查专家组、医疗技术审查专家组以及国家卫生部批准设立的其他专家组[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级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负责所在地区的探索性医疗技术的伦理审查工作。该委员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领导,并且接受全国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的业务指导。省级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的组成和机制参照国家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

1.2医疗技术审查专家组的组成

医疗技术审查专家组隶属于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医疗技术审查专家组拥有专家11~13人,这些专家(以下简称专家)来自临床医学、临床药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统计、卫生事业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和科技哲学等学科专业。专家组设组长和副组长各1人。实行组长负责制,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当组长无法履行职权时,由副组长暂时组长一职。专家实行聘用制,聘期5年,可以连任。专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2)热爱医学工作,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社会声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从未受过行政处罚及刑事处罚;(3)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学教学、科研机构,并担任相应专业高级技术职称3年以上;(4)健康状况良好,能够胜任工作[1]。

1.3医疗技术审查专家组的工作制度

医疗技术审查专家组应当遵守如下工作制度:(1)专家组至少每3个月召开1次会议,每次会议须有2/3以上专家出席才能召开,会议决议须经1/2以上与会专家表决通过才能生效;(2)专家在项目评审过程中必须坚持严肃、认真、公正的态度,对送审项目提出客观的评审意见;(3)对于送审项目,专家应当在收到材料的3个月内提出意见;(4)如果专家与送审项目有利益冲突,应该回避;(5)未经送审项目作者许可,专家不得引用、泄漏送审项目资料;(6)在委员会及其专家组内,专家享有相应的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劳动报酬权;(7)专家应当积极参加委员会或专家组工作,遵守相关工作纪律,履行相应工作义务。如果不参加委员会或专家组工作与活动超过1年,或者严重违反工作纪律,经委员会讨论通过,对专家予以除名[2]。

2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的伦理审查范围

从伦理学角度分析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既要审查探索性医疗技术本身,又要审查实施技术的主体(即医方),还要审查技术实施的客体(即患方)。

2.1对技术本身的审查

在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之前,一方面要审查技术本身是否具备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只有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探索性医疗技术才能获得准入资格;另一方面要从伦理的角度考察其社会适应性,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不能违背传统伦理道德,不能有伤社会风化,否则就不具备伦理准入资格。例如,如果利用有脑但有严重缺陷的胎儿以及流产、引产产生的淘汰性胎儿作为器官移植的供体,那就意味着将胎儿完全视为纯粹的物品,完全否定了胎儿的一切权利,损害了人类的尊严,违背了“人是万物之灵”的基本伦理原则。因此,从伦理道德角度来看,该探索性医疗技术不具备伦理准入资格。

2.2对技术主体的审查

在我国,由于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还不健全,一些医疗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自身技术设备条件,随意开展人工生殖、器官移植等探索性医疗技术。为了改变这种混乱的现象,必须对开展探索性医疗技术的实施主体进行审查。开展探索性医疗技术的医疗主体,除了需要具备相应的资格(比如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和相关的条件技术(比如技术、设备、人才条件)等实质要件以外,还应当具有高尚的医风医德、良好的从业信誉等伦理要件。

在实践操作中,我国可以组织医院、患者、社会人士和政府部门,从医生职业道德的落实、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及其处理状况等方面,对医疗主体的医风医德等伦理要件进行一年一度的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凡是获得优秀、良好或合格的,可以授予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资格;凡是考核不合格的,取消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资格。

3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的伦理审查原则

3.1安全性原则

探索性医疗技术,尤其是对人体有创伤性的外科、诊断技术,如果没有充分的临床前动物试验基础,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重大伤害。安全性是决定探索性医疗技术是否临床准入的首要考虑因素,是保护患者权利的第一道防线。安全性评估,不仅要根据临床前、临床试验结果看该医疗技术本身对人身的风险,还要考察其在临床试验中可能对人类的风险,并对其做出预测。如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器官移植试验可能导致不同动物之间的病毒传染风险,进而威胁到该物种的生存;对动物的干细胞研究,对其基因的改变可能导致新的物种出现,而这种风险的后果是人类无法预测的[3]。

3.2不伤害原则

医学高新技术的应用必须有利于患者,不能伤害患者。生物医学中的伤害主要是指身体上的伤害,包括疼痛和痛苦、残疾和死亡,精神上的伤害以及其他损害,如经济上的损失。探索性医疗技术要承担其对患者不伤害的义务,不能带来有意的伤害或并无恶意甚至无意的伤害。不伤害原则要求从事高新医学技术的医务人员所选择的医疗行为必须对病人有益处。在临床实践中应坚持选择适应证最佳、疗效最佳、副作用最小、痛苦最轻、消耗最少的最优化手段[4]。

3.3人类尊严原则

任何医疗技术的准入,其目的都是造福于人类,而不是伤害人类。人类尊严原则是伦理道德的最低要求,是技术准入的起点[5]。人类尊严原则是科学与道德对行为主体共同的最低要求,超越这一要求,两者都不能接受,因此人类尊严原则是底线原则,可以成为准入和不准入的界限和门槛。例如,人类胚胎体外培养以14天为“度”,超过14天则伤害了人类尊严。有了这个“度”,伦理规范和法律规范就有了交接点。

3.4社会公正原则

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的伦理审查必须坚持公平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卫生资源的微观分配和医疗服务之中。面对众多医疗服务的需求者,公正原则要求医务人员在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患者的前提下,坚持医学的科学标准,兼顾社会价值,按病情轻重缓急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和医疗高新技术。特别在稀有资源的微观分配中,为了尽可能达到公正,要求首先制定一些规则和程序来决定哪些人属于可以得到这种资源的范围,这可以根据年龄、成功的可能和希望、预期的寿命等医学标准进行初筛;随后再制定一些规则和程序,从以上医学可接受的范围中最后决定具体哪些人可得到这种资源。这组规则和程序可以参照患者年龄的大小、地位和作用、过去对社会的贡献和成就、潜在的贡献等一些社会标准去制定[6]。

4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的伦理审查程序

专家组在审查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时,坚持申请、受理、审查、中止和终结的基本程序。

(1)递交申请。申请准入探索性医疗技术,必须事先填写《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伦理审查申请书》,连同相关证明材料,一起递交医疗技术审查专家组。

(2)受理申请。医疗技术审查专家组在收到申请后立即审查送审材料是否齐全,并在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该申请。对于材料不齐全的,专家组不予受理,并书面说明理由;对材料齐全的,专家组决定受理,并通知申请人缴纳相关费用,然后在交费后30日内将申请人提交的《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伦理审查申请书》以及所有相关资料转交专家组。

(3)进行审查。专家对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的伦理审查,主要包括以下事项:①审查探索性医疗技术本身是否符合生物医学伦理和社会伦理规范;②审查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主体是否具有相关资格和条件,是否具备良好的医风医德;③审查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的客体是否具有适应证和禁忌证,是否充分行使了知情同意权;④审查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是否预期收益大于可能风险;⑤审查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的客体选择和技术使用是否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4)中止审查。中止审查并非必经程序。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专家组可中止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伦理审查:①当事人未按规定提交有关材料;②提供的材料不真实;③申请人拒绝缴纳费;④有碍于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伦理审查的其它情形。一旦上述情形消失,专家组应当在该情形消失之日起5日内恢复审查程序。

(5)终结审查。专家组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1个月内审查完毕,并撰写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的伦理审查报告,然后在接到申请之日起45天之内将审查报告送达申请单位。审查报告应当载明审查结论,明确是“审查合格、支持准入”,还是“审查不合格、严禁准入”,并且需要说明理由和依据。报告1式3份,其中1份提交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1份送交探索性医疗技术准入申请人,另1份由医疗技术审查专家组存档[1]。

参考文献

[1]王岳.从“开颅戒毒”谈医疗机构医学伦理委员会管理的立法[J].中国卫生法制,2005,13(2):1314,20.

[2]孙慕义.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组织、功能与章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2):12.

[3]李大平.探索性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立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14(2):89101.

[4]李海燕.高新医学技术发展对医德产生的影响及应遵循的伦理原则[J].医学与社会,2002,15(6):5355.

动物医疗专业篇10

关键词:康复医学康复技术专业物理学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038-01

康复医学的发展经历了物理治疗学、物理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技术的发展过程。物理治疗学是以力、热、光、电、磁等物理因子有效特性及临床应用的学科。康复医学主要面向慢性病患者和伤残患者,重点在于功能上的恢复。本学科研究使患者在体格、精神、社会等方面得到康复,消除或减轻功能,有效发掘残留功能,恢复生活、工作能力,重新回归社会。

1国外康复医学专业发展简史

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的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萌芽期,1910年以前。康复医学的理念已在各领域为残疾人进行了服务。欧洲于18世纪开始对盲聋儿童进行特殊教育和职业训练。在医疗上,古罗马、古希腊曾将运动、光、海水等因素作为治疗方法。

形成期,1910年至1940年。将“Rehabilitation”(康复)一词用于残疾人始于1910年。1917年美国纽约市成立世界上最早的残疾者康复中心――残疾和丧失劳动能力者院。在这里对患者进行医学康复和职业训练。1931年,英国皇家医学会以电疗分会为主成立物理医学分会。1936年美国人克鲁森创立物理医学专业教育机制,康复医学基本形成。

确立期,1940年至1970年。康复医学进一步完善。美国人鲁斯克等,提出了康复医学的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康复医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47年美国物理医学会改称为物理医学及康复学会,并设立专科医师。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康复医学专家会议,发表了关于康复医学的专门报告。1969年里切特创立国际康复医学会。

发展期(1970年至今):大量康复医疗机构在陆续成立,康复医疗立法得到完善。

2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中国北平市协和医院在国外专家的帮助下成立物理治疗室。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体疗医生通过将气功流派进行分类,进一步研究其本质和医疗作用,肯定了一些气功的医疗原理,使之成为国家正式体育项目。在此期间,中西结合,发明了电针,又发明推广了探测针灸穴位的专门仪器。20世纪60年代早期我国开始对高频电疗、药物离子导人疗法、紫外线、空气离子法疗等进行详尽研究。

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推广磁疗,开创针刺麻醉,通过动物实验对针刺刺激的部位、频率、强度、时间进行系统研究。20世纪80年代,医疗界明确康复医学概念的。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完成物理医学向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的转变。建立了专科医生认证制度。

21世纪以来,我国与国外的交往增多。学会、医院、群众团体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成为经常、普遍的现象。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得到确立。

3物理学对康复医学的决定性促进作用

纵观康复医学的发展历史,其每次进步、发展都与物理学的理论认识密不可分且交织在一起。现代物理学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同时也使古老的物理疗法得以不断的完善,并充实了丰富的有意义的内容。

公元前,一位罗马帝国的公民在海滩偶然踩到一条“电鱼”,其所患的痛风随即痊愈。之后地中海各国,尤其是罗马,广泛采用电鱼以治疗痛风。17世纪,有人开创性的采用摩擦生成的静电来治病,从而产生了古老的静电疗法。18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莱顿瓶”放电现象治疗瘫痪病人。18世纪末,莫斯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始采用直流电疗法。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发表了有关电磁波的论文,使日光疗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世纪由于感应电现象的发现,还产生了感应电疗法、直流――感应电诊断(古典式电诊断)、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局部共鸣火花电疗法,同时产生并迅速发展出了现代光疗中的红外线疗法和紫外线疗法。

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性发展,物理因子在医学中的应用和作用原理研究获得了全面、显著的发展。梅曼在1960年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发生器,医学界将其应用于眼科手术,20世纪60年代,新型稀土材料制成的永磁体问世,极大促进了磁疗法的创新和发展。自1942年杜西克应用超声监测颅内肿物开始,超声诊断不断发展,至今已形成独立的分支。20世纪初,产生了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超声波等物理疗法。20世纪50年代,低、中频电疗法有了进一步发展,水疗法、磁疗法等进而颇受重视,并在应用技术方面有了进步性发展。20世纪60年代,激光已成为现代光疗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获得显著发展的射频治癌和光敏诊治癌症技术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

4康复技术专业学生深入学习物理学的必要性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康复医学是物理学因子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典范。可以说,临床的康复治疗工作者就是普遍的物理原理的应用者。除了必要的医学知识,一定深度的物理学掌握也是康复医疗工作者的必备素质。这直接影响到,康复医疗中所采用的物理干预手段是否恰当,操作是否到位,是否有效,是否可以提高恢复效果与效率。而且,在很多不具备普遍性的病例中,需要个性化的,甚至是创新性的治疗方案,此时,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对物理因子的把我就变得极为重要。深入学习物理学知识,可以极大的提高诊疗的靶向性和效率。

另外,目前康复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也急需一线的医疗工作者去探索、解决。今后康复技术的进步,将围绕恢复或改善功能,开展康复治疗的机理、方法、器械三方面的研究。脑神经康复仍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脑性瘫痪仍是主要的研究内容。此外一系列脑疾病如帕金森综合症,阿尔兹海默症的康复问题,也将进行重点研究。内科疾病康复研究如心肺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康复,即将成为另一个重点研究领域。专门的器械、辅助手段、操作技巧对功能的恢复和改善将起很大的作用,此类辅助技术的研究在将来也占优先地位。在史无前例的发展道路上,扎实的理论基础可以使一线的工作者具备创新、提高,甚至发明出新技术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乔志恒,郭明.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322-324.

[2]励建安.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