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班级文化的内涵十篇班级文化的内涵十篇

班级文化的内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0:11

班级文化的内涵篇1

班级内涵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较为复杂的概念。班级内涵建设涉及到物质、制度和理念的成立。内涵深层剖析实质是文化,而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成。所谓班级内涵,概括地讲就是发生在班级这个整体范围内的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但它又不是浅层面上的文化,较之它更有一定的深度和远度,当代我们要紧紧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进行客观严谨的看待。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全方位地抓好班级内涵的建设,以培养和造就合乎社会需要的人才。班级内涵建设具有多重重要的功能,它涵盖了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认识整合功能。班级内涵蕴含着较深层的价值体系,这一体系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它为学生建立了行为的参照系,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并使其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个人行为引导到集体目标上来,因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和创造更是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班级的内涵建设必须摆在突出位置。

一班级内涵建设的内容

1精神文化的建设

知名学者说过,一个集体的精神可以创造奇迹。我校本着“厚德勤学,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创校至今,培养出莘莘学子,为国家的医学事业提供人才和后备军,这无疑离不开一个个优秀班集体的建立,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班集体精神的坚不可摧。老师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班级精神文化在本质上是用文化唤醒和高扬学生的生命意识,它所关注的是学生真正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但价值观并不是精神文化的全部,班级如果片面强调精神文化的伦理道德规范作用,忽视精神文化的其他方面,那么精神文化建设是难以取得显著的成效的。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主体,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层面则显得尤为重要,其内容是班级成员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及素养的提升。精神文化体现着班级内涵的方向、实质和水准,这要求学生要有比较高的思想品味,需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支撑,同时要以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现代的眼光不断对班级的精神建设进行改进。班级精神是班级发展的灵魂,它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取代的。因此,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对提升班级文化品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校的宏观发展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2制度文化建设

干净、整洁、优雅的班级环境孕育的是团结、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风貌,学生展现的是积极、自信、勇敢。通过具体的班级制度建设,班级将展示的是一种积极健康、团结进取、和谐的良好形象。班级制度文化是规范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班级中其他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剂,具有巨大的潜在保障功能。应该在充分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补充、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凸显班级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色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制度无情人有情,体现人文关怀,让制度成为规范师生行为的自觉规范,激发师生积极向上的工作和学习的热情。班级可以制作有创意、有积极引导意义的班歌、班徽、班训,推出班级形象代言人等有正面意义的奇思妙想。

3行为内涵建设

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班级环境表现出一个优秀班集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行为文化建设,使人心旷神怡,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行为更文明,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但这些良好的环境必须靠日久天长的行为来支撑,所以班级行为内涵建设无小事,作为一个英明的领导者,就需要从思想、制度、行为等方面加以反思、注重引领,从而促进教师行为文化的建立。同时应该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热情,引领其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忍耐、学会宽容、学会放弃,应该引导教师尊重、理解学生,学会以公正的态度、发现的目光、宽广的胸襟去欣赏学生。同时老师要和班委、学生进行密切沟通,由此方便及时有效地配合老师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创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4物质文化内涵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是一种更为直观性、视觉化的文化,它是班级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方向竿,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对师生具有重要的深远长久的教育功能。优美的物化环境包括教室风格、绿化、美化的环境、自然的景物特色、现代化的设施等。由文化构筑的环境蕴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熏陶人的灵魂,感染人的心境。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心情是不一样的,受到的教育和感染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图书馆这样一个庄重、整洁、肃穆的环境里,谁也不会嬉笑、打闹、随便吐痰、乱扔纸屑,这就是环境的约束作用。在一个群情振奋的环境里,人们也会热血沸腾,兴奋不已,这是环境的激励作用。古语言“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说的就是环境的感染作用。这种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它给师生创造了一个庄重的“磁场”,其教育魅力于无形中统摄着师生的灵魂,从而内化为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创造力量。总之,在班级内涵创建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班级内涵建设的内容,合理培育班级文化,保证班级内涵建设的健康进行。班级辅导员是班级内涵建设的领袖,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对班级的发展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掌握教育理论、尊重教育规律、把握教育改革动态,对自己所在班级定位准确,运用现代的文化模式,来规划和设计班级内涵建设的长短期目标,以此确立起全体师生为之奋斗的共同文化愿景,营造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班级内涵。

二班级内涵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实践出真知”,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要更多的付诸实践,采取实质性的措施。例如,我校每年大学生都要进行军事演练―――军训,这不仅仅是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心,同时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加强了彼此的了解。新学期之初,举办新老生交流会等,切实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所在专业的疑惑进行详细全面的解疑答惑,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序良好开展。多组织一些像参观博物馆等文化参观活动,开展一些能真正满足学生精神生活需要的一些文体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这个轻松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学习。不同的节日开展适当的文娱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兴趣,展示个人魅力和才干,得到别人的认同感和自我的满足感,有利于增长才干和增加自信,更利于班级的和谐,让大家都充分融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同时精神上的美好、体验上的丰富,还有赖于不同生命主体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教师应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与学生对话、交流,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给学生更多的理解,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表达心声的机会。平时多多的关心广大同学的生活和学习,达到师生一体的效果,能紧密联系生活和学生的精神需求,学生在紧密联系生活的课程中,能够以精神主体的地位出现于教育过程,他们的生命体验和精神活动,他们对于生活的喜怒哀乐都将成为学校文化生活的中心,那么学生也同样可以实现生活世界的回归和寻回失落的精神家园。

此外,最重要的是要求老师、班委从细节出发积极关注班级的各项举措的发展及各种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整个班级的发展,平时要注重定期进行班务的公开,让全体学生都有主人翁的意识积极参与到班集体的建设之中。

总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楼始于毫末”。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密切沟通与合作。构建优秀班集体的内涵对一个学校的发展来说是关乎民生的大计,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但就现实的角度客观评述构建一个成功的班级内涵步步艰辛,需要长期的不断摸索和总结,以及借鉴前人的经验,不断学习,不断从错误中探得明朗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毛振中,孙步荣.浅谈和谐班级的创建[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2]于改之,贾配龙.高等院校特色班级建设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0).

[3]周桂林.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班级管理创新模式若干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3]李明娟,李勤霞.于细微处辟新径文化内涵促发展―――浅议班级文化建设[J].黑河教育,2010(5).

班级文化的内涵篇2

关键词:素养;教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78-02

素养内涵、善品教化-七年级精细化书香文明学习研究型级组。菊泉中学七年级的级组以生为本,促进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为方向;以精细化下的书香文明学习研究型级组管理为特色;以"珍惜现在,感受教育幸福"为主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的习惯和奠定良好的读书学习基础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师生素质为宗旨。通过级组方向;分析上学期成绩而制定的级组目标;级组管理实施策略--素养、内涵、善品、教化。下面谈谈菊泉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精细化学习研究型级组管理实施策略。

1.把握方向、把握脉搏就等于把握先机、把握成功之门

我们的吴校长曾经说过:"我们做事情一定把握好方向,方向走对了离目标、成果越来越近了;否则方向搞错了,你再努力、辛苦,还是离目标成果越来越远"。七年级工作指导方向,坚持以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为方向指导,通过教育是服务和人本精细化管理落实好学校各项工作。以打造菊泉教育品牌为目标,以提高管理质量和教学质量为核心,继续围绕"学习、改革、创新、绩效"主题开展工作。

2.科学统筹,分析上学期菊泉中学七年级期末考试成绩数据而制定的菊泉中学七年级组目标

2.1成绩目标。上学期,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初一级的教学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期末考试四大主科中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三个指标都进入全市前面,主科平均分(344.99608)排在全增城市第七名。而(实验中学七年级排第六"345.6199")。目标主科平均分全市第六名。

2.2德育目标:良好习惯素养的养成。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常抓不懈,贯穿本期工作的始和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修养。(1)初一学生到校已有一期,对学校环境和操作已经摸清,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易幻想易冲动,常做出一些违纪的事来.面对这些情况,各班除了利用班会进行教育引导外,要充分利用"心灵之窗"正确引导学生排除心中的闷郁,释放心中的疑团,同时,利用班上设立的一本师生交流簿,平息不良情绪,化解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各老师教学的同时教育教化我们的学生。使学生有素养、有内涵、也有品位。(2)阶段性召开学生级会,表彰先进,教育违纪,后进学生.本期拟召开级会2次,分别为第9周,第18周,加强对学生理想前途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等。(3)我们认识到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利用三月份学雷锋专题活动和五四青年节开展有关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评出学雷锋活动标兵若干名。(4)培养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各班级要采用主题班会、演讲、板报等形式,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5)本学期,把加强班集体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通过发挥整体功能,有计划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努力创设良好班风,逐步使班级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战斗力、有竞争力的班集体。

3.级组管理实施策略--素养、内涵、善品、教化

3.1素养内涵对学生而言:学生的素质、文化修养、内在的东西等等。简单一句:就是七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素养的养成。(1)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2)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3)关于学生素养内涵的几点要求。

3.1.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注意:小组分工;合作;倾听;交流;评价反馈。(2)学生良好的预习学习习惯。注意:时间安排;计划制定;目标任务;重点;难点;检查;和执行落实和定时反思。(3)学生良好的思维、思考习惯。注意: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设计的问题的难易;教师的设计技巧等等,(4)学生良好的自习习惯。(5)周六、日在家读书、学习的习惯等等。

3.1.2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常抓不懈,贯穿本期工作的始和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修养。

3.1.3关于学生素养内涵的几点要求(1)对于初一年级学生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前意识)初二要防止两极分化;初三要抓突破。推进、推广书香家庭建设。(2)因材施教:小组合作下,分层次教学和分层次布置作业和反馈途径。(3)教学时注意学生思维的培养和提升。(4)"把优生的培养放在重要和优先位置"。关注优生各学科的平行;注重优生弱科帮扶。培优扶差,促中间。(5)关注小打小闹情况,和各项常规工作落实和反馈。那怕搞卫生、关门窗、关电器设备等等。(6)注意问题细节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想;好的方面学习等等。(7)做好小组合作学习;有竞争意识;做好人: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儿女;在社会是个好公民。(8)三比一学:比作息制度考勤;比仪容仪表;比良好行为规范安全纪律;一学:学好人;学榜样;学道德模范。

3.2善品教化对老师而言:善意、上品位的修为、学识,教育、教化、点化学生。

3.2.1级组打团体战、团队战。互帮互助学习;我们做事情、做工作要抱着"初学者的心态去研究",多读书学习,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的东西。怎样发现学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既教书又要育人。用我们的善意、上品位的修为学识教育点化学生;使学生有知识文化同时也有素养、有内涵、也有品位、有成绩,将来也有成就。教育就是服务和精细化管理体系下,坚持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推进,逐级落实,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2.2抓好师德建设。师德是老师做好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加强对教师的教育,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习,立高尚师德,树教师形象,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做出成效。要以实际行动,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引领广大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教师良好的教风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2.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推动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形成的重要手段,提升校园整体育人氛围和文化内涵。努力构建具有实效和特色的菊泉德育框架。使我校德育工作有更具体系统指引,提高德育实效。

班级文化的内涵篇3

[关键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易班文化特色构建

[中图分类号]K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228-02

高校的校园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传播载体,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结合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实际,我校积极引进易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构建了特色校园网络文化,对不断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和品质,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时俱进,颇具特色。

一、易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易班(e-class)是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委托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发的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它结合了网络新技术和新应用,融合了论坛、博客、微博、社交网络、邮箱、网盘和手机应用等功能。2009年9月,易班开始在上海部分高校试点,目前已涵盖了上海的50余所高校。我校作为沪外易班推广的西部地区第一所试点高校,目前已有班级1405个,班级成员43000余人。

(一)易班文化的内涵

从易班本身的性质来看,它是一个网络互动社区,其活动主体是高校师生。易班文化就是借助于易班网络平台,并在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中的特定群体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存在的基本条件——网络,校园使它同时具有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性质和特点,成为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这一点上,它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一致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与校园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以高校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为建设主体,以主体参与创建的数字化互动媒体,如论坛、博客、QQ群、手机短信等为载体,以发送和接受数字化信息为核心内容,以高校校园为聚合点的文化”[1]。借鉴这一点,易班文化就是以高校师生为建设主体,以易班网络平台为传播载体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

(二)易班文化的特征

易班文化除了具备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一些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1.“虚拟”的超越性

易班互动社区同其他网络社区一样,有虚拟的特征,高校师生也可以在虚拟的空间进行自己的活动。但是易班所带给高校师生的不仅仅是虚拟性,其更多的是虚拟环境下的真实性:一是易班文化的参与者信息的真实性,由于易班实行的是实名制注册,在易班平台上进行交流和活动的都是具有真实信息的高校师生;二是易班活动可以很好地实现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和相互支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虚拟空间的真实性,特别是班级事务管理、学习资源共享、班级活动开展和师生平等交流对话等活动的进行,让学生感受到这就是他们真实存在的生活。因此,易班文化将网络空间的虚拟同现实中的真实较好地结合起来,实现虚拟和真实的统一。这正是易班文化超越一般网络文化的显著特征。

2.参与群体的特殊性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参与者虽然是以高校师生为主体,但是由于网络的高度开放性特点,它无法保证其他社会人员不参与其中,因此,其参与者除高校师生以外还有其他的社会人群,其参与群体相对复杂。而易班文化的参与者由于通过易班实行实名注册,只有高校的师生才能通过系统审查成为其用户。它保证了易班文化参与的群体是高校师生这一特殊群体,非高校人员是无法参与其中的。

3.鲜明的导向性

易班文化是服务和服从于高校教育需要的,具有鲜明的导向性。通过易班平台,学校能够掌握易班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及网上师生的思想动态等各方面情况,对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各类教育文化及健康、积极向上的娱乐文化,学校大力倡导并在易班上充分展示。而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文化的传播和侵袭,学校也能及时发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正是易班的这种可控性特点,保证了在易班平台传递的文化,都是经过选择的,是和校园文化的主流价值观一致的,更有利于其导向功能的发挥。

4.班级文化的独特性

易班文化的参与群体都是分属于不同的班级,其建班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以行政班建班,有的则是以协会、社团建班,有的则是以工作性质建班,如辅导员班、名师工作室等。它和其他网络群体的不同之处在于班级的凝聚力较强,易班的建班是以行政班为主,成员都来自同一班级,即使不是以行政班建班的班级,由于都是在高校范围内,在高校特殊的文化环境和班级特殊的文化氛围内,使班级参与者形成高度的文化认同感,班级的凝聚力较强,班级文化得以彰显,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我校开展的易班优秀班级评选、优秀易班活动的评选,都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易班班级在参与易班活动的集体精神和团队意识,对班级文化的形成是有很大地促进作用的。

二、易班文化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易班文化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补充和延伸,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拓展了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途径

易班文化的传播载体—易班融合了论坛、博客、微博、社交网络、邮箱、网盘和手机应用等多种数字化互动媒体,大大拓展了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途径,增强了校园网络文化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同时,易班网络平台是针对高校群体而建立的,通过易班平台,高校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便利和直接,机会更多,高校文化的传播途径不断得到拓展,传播速度不断增加,影响不断扩大。各高校之间通过不断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促进了本校校园网络文化以及易班群体中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提升,扩大了影响,特别是一些名校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对其他普通高校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提升高校整体的文化水平,增强它们在社会文化中的影响力。

(二)丰富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

易班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网盘没有容量限制,用户可以无限制地上传很多学习、生活、娱乐等自己感兴趣的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数字化信息,使其文化信息的承载量不断扩大。同时,以易班为平台还开展了各种有特色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者有各个层面的——班级、院系、学校和高校联合;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班级、院系或学校特色、社会热点和学习生活困惑等。通过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易班特色活动的举办,不仅增加了易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

(三)促进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积极引导和加强网络监控是净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易班正好同时具有这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通过易班平台,大力宣传健康向上的文化,积极引导学生“绿色上网”;另一方面,可以实行对易班网络平台的有效监控和管理。易班是针对高校师生建立并实行实名注册的,参与人员范围及其详细信息可以掌握的,因此,对易班平台上传播的信息及其文化动态可以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易班网络平台的这种可控性特点,有利于高校对网络的监控和舆情管理,从而保证了易班文化传播环境的纯洁性,使易班文化能够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使校园网络文化能与时俱进而又能不偏离发展的轨道。因此,易班文化的发展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和正面的,有利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易班文化建设,构建特色高等学校校园网络文化

我校引进易班的时间不长,在易班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易班功能的发挥。同时,师生的参与度目前虽然较高,但如果不注重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它就会逐渐失去对师生的吸引力。因此,只有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易班文化建设,构建特色校园网络文化,才能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一)以校史校训为核心,塑造易班文化品牌

易班文化品牌的塑造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创建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品牌的创建是当前高校竞争态势形成的反映,是高校品牌形象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自然延伸,是高校提升知名度和增强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因此,易班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载体,展示高校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一定要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宣传。要打造良好的易班文化品牌,一定要注重高校的文化传统和学校特色。校史和校训正是这两方面的集中体现。校史是对学校办学发展历程的回顾总结,是校园精神文化重要的传承载体,是学校文化特色的重要体现。校训是学校长期的办学实践和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学校文化的沉淀和凝练,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校史和校训是高校文化特色的凝练和精髓,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要塑造易班文化品牌,就必须以校史校训为核心,通过易班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展示学校文化特色,在建立和宣传学校网络形象的同时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亮点。

(二)以文化育人为取向,弘扬易班主流文化

文化育人的取向是针对知识育人取向而提出的。学生进校接受学校教育,概括起来就是学习知识和文化。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重知识轻文化,导致了学生的片面发展,“文化育人优于知识育人的地方,就在于从文化源头上纠正了知识育人的片面性”[2]。因此,高校应以文化育人为取向,重视学生的文化教育,易班则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网络平台。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以此为基础,用时代精神构建易班文化,赋予它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品格和内涵,形成独具个性和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大力的宣传倡导,使其成为易班的主流文化。大力弘扬易班主流文化,不仅仅是学校文化的一种展示和宣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学校文化的精髓,从而内化为自身的文化品质并转化为行动,在实现了文化育人目的的同时,也促进了知识育人的发展。

(三)以网络思政为途径,提升易班文化品质

文化品质的提升,离不开参与群体的素质及文化品位。校园网络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外界不良文化的影响和侵袭,利用易班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两大优势:一是能够及时发现网络上传播的不良信息及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纠偏与防过的目的;二是网络思政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纠偏与防过,更重要的是正面引导,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去感染学生,使这些文化逐步内化学生的品质特性,从而使大学生群体的文化素质与文化品位得到提升,而参与群体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又会促进文化品质的提升。因此,有效地利用易班进行网络思政教育,不仅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而且对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网络文化品质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以时代精神为导向,创新易班文化内涵

文化的发展是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密不可分的,文化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和反映。校园文化特别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要吸引学生,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其中,就必须紧跟时代,赋予教育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品格和内涵。易班文化,作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以时代精神为导向,不断创新文化内涵,才能让更多的人热爱易班、乐上易班和宣传易班,成为与时俱进的易班文化人。

【参考文献】

班级文化的内涵篇4

辉县市高庄乡中心学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立足本校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挖掘和丰富班级文化内涵,逐步形成鲜明的班级文化特色。

以班级环境文化为基础

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让教室成为一个能够耕出春天的村庄。”班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

教室的净化。窗明几净的教室不仅给学生带来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且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为保持教室的整洁,我们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开始,并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同时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

教室的绿化。绿色代表希望,象征青春和活力。在教室内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充满奋斗的活力。这些绿色植物的种植,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亲近自然、感悟生命的机会,也让学生们在侍弄的过程中培养了责任感。

教室的美化。我们发动学生精心布置教室,教室内的墙壁成为学生的“书画苑”,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制作成一幅幅壁挂,点缀着教室的四周,既美化了教室环境,又鼓舞了学生创作的热情;“班主任寄语”中富于激励性的语言,对良好班风的形成起到了导向作用;“国事要闻”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逸闻趣事”“读书驿站”……教室的设计体现了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

以班级活动文化为载体

凝炼文化育人核心

搞好主题班会活动。班会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阵地,通过开展班风、班规教育,把学生的行为引导到统一的目标上,纳入到统一的规范中,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方向和保障,为创建优秀班集体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组织“好的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引导同学们互相交流、切磋,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通过主题为“认识我国传统节日”班会,让学生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主题为“增进友情亲情”班会,让学生对人间真情有更深刻的体会。

举办丰富的读书活动。学生从学校图书室借来自己喜爱的书籍,集中放在班级“图书角”中,同学之间可以交换阅读。这样,既能让学生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品尝读书的乐趣;又激励了学生团结协作、奋发向上,形成了独具个性的班级文化一角,让书香溢满教室。本学期我校还积极开展《论语》进课堂活动,倡导学生学习经典国学文化,从读中悟、从读中品,并写出读书感受,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论语》博大精深、意旨厚重,润泽学生心灵的同时,也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立身治学、为人处世的道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开展学习传统美德活动。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从自身做起,弘扬传统美德。我们围绕“学习语言美,养成行为美,保持仪表美,塑造心灵美”四条主线,精选故事,通过晨读课、班会课、周日两小时诵读美德故事,同时采用教师宣讲、学生竞赛讲等多种形式,用美德故事引导、感染学生。在校园的走廊中、墙壁上悬挂“二十四孝图”“古人勤学图”,让学生从形象可感的图画中受到教益。这样,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主线,通过文化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班级风尚,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与学校课改相结合

深挖班级文化内涵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校坚持以课改为动力,着力于深挖班级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各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实现的。所以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身心特点,在平等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中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师生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平台。同时,号召教师包容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养成质疑、尝试、体验、坚持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树立起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各项班级制度的创建和实施,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也培养了学生自信、自尊、自立的良好品质。班级成为学生真正的乐园和舞台,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主旨得以实现。

班级文化的内涵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创新实践

一、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班级文化的概念。班级文化是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班级风气、学习风气、人文环境和行为规范等,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建设。通过建设健康、富有特色的环境,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院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各班级要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加强晚自习教室和宿舍的环境、卫生、秩序、文化管理。(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创新是建构和谐班级、凝聚班级人心的根本保证。要依据学生特点和班级人员构成的状况,建立完善班风建设制度、文明建设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团学活动制度等班级制度,努力进行班级管理制度的梳理与创新。(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含班级基础文明建设、学风建设、特色活动建设等方面。基础文明对大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学生的校园公德和文明礼仪等精神文明因素,其内容涉及大学生的语言、行为、衣着、环境、秩序等。班级学风建设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氛围、学习的风格和学习的方法等内容。班级特色活动建设则要求各班级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从观念意识、行为活动、学习习惯、能力培养、才艺特长等方面确定一个特色主题,通过独特的管理和活动方式,发挥学生的爱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形成班级特色。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在高职院校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校园的稳定,它具有隐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对凝聚班级向心力,优化育人环境,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二、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实证分析

(一)定位明确,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高职院校的学情不同与高中、小学阶段,在班级文化建设上也应有不同的内容要求。因此,要明确班级文化建设内涵,借助班会、学生会例会、团课等平台,组织师生研讨,制定具有班级特色的可行方案,确立“有层次、成系列、上档次”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二)活动引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向上、符合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系列活动。组成专门化的指导团队,指导班级“因地制宜”开展符合学习专业特点、内在需求的活动。搭建平台,进行展示交流,如组织“CLaSSSHow――班级展示秀”,运用班级影像志、ppt交流展示等方式,分享各类班级文化成果。同时,发挥新媒体作用,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强化活动的效果与效能。

三、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启发思考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班级要充分认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开展;在班级文化创建过程中,辅导员要积极参与,避免只重“硬件”(物质文化)建设,而轻视“软件”(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把重点放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狠抓落实,确保效果。

(二)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班级要结合时代特点、专业特点以及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班风、学风、文体活动以及班级特色活动为主要内容,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班级文化活动,在传统中挖掘新意,变零散为整体、呆板为灵动、无声为有声,融个性扬共性,提品位创特色。

(三)鼓励出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结合专业特点,创新实践形式,培育班级特色文化内涵,发挥班级文化的磁场效应,增强班级凝聚力与向心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鼓励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搭建出彩的机会与平台,形成班级文化与个性发展相融合的氛围。

(四)动态优化,不断加强班级文化品牌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不断有新的见解,新的观点出现,要及时发现,只有群体主动参与创造班级文化,形成同类价值意识与价值取向,而且参与得愈广泛,愈长久,文化创造的愈多,积累得愈丰厚,我们大学生个体才能在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班级文化的内涵篇6

关键词:捡小纸片;做大文章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317-01

“弯腰捡起一片纸”活动正在我们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着,不仅净化了校园环境,也塑造了孩子们的美德,促使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内涵。

一、捡起一片纸片,净化一方校园

班级内、校园内时常能看到一片片纸片,既影响了环境整洁,也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发动孩子及时打扫,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扫了又丢,丢了又扫。环境时好时坏,也没有看到多大起色,学生干得辛苦,老师督促得也累。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困境呢?我们必须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通过开班会、晨会,能够更好地解决思想问题。主题班会要分层次,有序开展。首先召开第一个主题班会:随地丢纸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引导学生激烈讨论,辨析“随地丢纸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在内心进行矛盾运动,自觉改正。随着班级内良好风气地养成,班内随便丢纸的同学逐渐少了,班级内、校园内的纸片自然就少了许多,但是个别同学的行为不可能一下子被完全控制住,只是偶尔有一些,纸片也只是少许。紧接着启动第二个主题班会:弯腰捡起一片纸。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学校捡纸活动中去。我们教师引导孩子在捡纸活动中自觉捡纸,主动捡纸,通过表扬、奖励,不断强化学生的捡纸行为,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学校成立卫生检查小组,及时给各个班级的卫生扫除情况进行打分,根据各班级积分情况,及时评选出周优秀班级,月优胜班级,年终优秀班级,每个年级组评出50%的优胜班级,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扫除,积极捡纸的积极性,学生要想获得优胜班级必然会加倍认真扫除。在实践过程,极大调动了学生主动捡纸,认真扫除的积极性。

二、捡起一片纸片,重塑一种美德

我们怎样才能调动更多学生参与捡纸的积极性,放大这种现象,形成一种集体行为。那么,每天晨会及时表扬学生的捡纸行为,积极给他们班、他们小组加分,用激励措施去强化学生的好行为无疑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今天,班的孙茂祥等三名同学主动成立捡纸小组,利用中午时间捡纸,既清洁了校园,又体现了良好的品德,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随后一段时间里,主动捡纸的同学越来越多了,名目繁多的捡纸小组也陆续成立起来,捡纸的时间也更加合理,课间、午饭后,只要空闲,都可以成为主动捡纸的时间。学生在捡纸过程,由开始的主动捡纸为了表扬,为了给本班级、本小组加分,逐渐固化为学生的主动行为,逐渐成为学生美德的外显。

三、捡起一片纸,影响一群孩子

“捡起一片纸”,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为了要影响更多的孩子,更多的人,我们必须放大这种影响效应。那么,把学生的捡纸行为用相机拍摄下来,发在qq群里、张贴在橱窗里,无疑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当学生看到这些图片,心中就会生发出一种敬佩之情,生发出一种学习的冲动。学生与教师在欣赏照片的过程,受到了美德的引导,接受了教育。

为了让捡纸活动持续发酵升温,继而我们开展了画一画身边的捡纸好榜样,写一写自己身边的捡纸好学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反思捡纸行为,扩大学生的活动范围,在此活动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捡纸的美德,也养成了自觉捡纸的习惯,锻炼了自己寻找美,发现美的能力,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真可谓“一箭多雕”!

四、捡起一片纸片,营造一种氛围

学校不仅仅是教育孩子的场所,还应该是文明的代表,是文明的辐射单位,要把学校的文明传播到社会。我们要通过孩子这座桥梁,把“捡起一片纸片”活动,向家长宣传,向邻居宣传,营造人人自觉捡纸,主动清扫垃圾的良好习惯。我们学校以给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向家长及时传达学校“捡起一片纸片”活动,得到家长们热切响应,取得社区领导的互动,街道办事处人员还特此打来电话:“本阶段,我们小区环境明显得到改善,根本不要物业人员打扫……感谢你们学校捡起一片纸片带来的同化效应。”随后,我们学校又组织了“小手拉大手,我和家长主动捡起一片纸片”主题征文、摄影、书画活动,进一步巩固了社区主动捡纸的活动。相关作品,在家长学校的展出中,也得到了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进一步浓化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主动捡纸,主动清扫卫生的氛围。

五、捡起一片纸片,丰富一种内涵

“捡起一片纸”,不仅促进学生良好美德的养成,也促进了学校良好内涵的扩展。我们及时把学校在“捡纸”活动中积累下的图片、学生作文、绘画作品,及时整理成档案,方便反思活动过程,方便校际间的交流展示,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同时,我们把这些材料,分类整理,巧妙组合,做成了几大主题展板:今天我捡纸了(活动启动)、捡纸的精彩(摄影类)、捡纸,我在行动(作文类)、我的生活我的画(绘画类)……本环节既是对本次活动的一个梳理,也使本次活动过程更加条理化、规范化,更具有扩展能力,极大深化了学校的内涵。

班级文化的内涵篇7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班主任工作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核心。学校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场所,更应该认真学习和践行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以人为本在教学管理中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内涵主要涉及以什么人为本的问题。我认为,它强调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及对弱者的关爱和关怀。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以人民为本、人本主义画等号,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外延都要高于他们。

因此,在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内涵表现为以学生为本。班主任的一切教学工作,都应该依靠学生、为了学生,把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一般情况下,班主任也兼有授课任务,但是从班主任的职业要求来看,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工作正常顺利开展的后勤部长,主要是为各科老师授课和学生高效学习提供服务的。班主任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工作的开展。只有做到以学生为本,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把握学生的动态,才能做好后勤部长,保障班级工作的高效运转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应该做到以人为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第一,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人——学生。中学生时代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求学阶段,同时也是身体、思想、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各方面都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常常一点小事就能引发巨大的思想、心理活动;现阶段,许多孩子都是来自三口之家,从小就是在两对老人和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常常表现以自我为中心,与人相处、应变能力弱;并且,每个班级都是由不同性格的学生组成,他们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也不一。所有这些都加重了班主任顺利有效开展工作的难度,班主任只有做到以人为本,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才能解决学习的问题。

第二,班主任主要担负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班主任的工作,很多时候可以称为后勤工作,主要是为学生顺利有效地学习和其他任课老师顺利授课提供保障。当然,在这里也不否认班主任在授课过程中的作用。学生日常工作主要表现在:学生座位的调整、值日生的安排、各科课代表的选任、班委的选任、班级活动的开展、自习课堂纪律的维持、同学关系调解、师生关系的协调、班级凝聚力的增强,等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直接涉及学生。在工作中,如果能够协调好学生等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就能取得理想效果。小事情往往能引发大问题,如果一项工作做不好,就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米诺现象,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而要做好这些琐碎的小事情,必须了解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在工作中竭力做好协调工作,也就是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三、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

班主任的教学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状态。一般情况下,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融洽,课堂纪律活泼有序,教室窗明几净的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都相对较高。这些工作的有效完成,需要班主任的领导和协调,更需要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班主任在圆满完成教育管理工作时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端正态度,热爱工作,热爱学生。态度决定做事的成与败,只有态度端正,才能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

端正态度,积极对工作负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学时代,学生的性格、思想、心理还处于发展变化中,班级环境直接影响他们人格的塑造。中学时代受到的许多影响,将伴随其一生。班主任要有积极负责的态度,用自己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温柔体贴的生活态度来影响、感染他们,不断引领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端正态度,热爱学生。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作为辛勤的园丁,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和社会做出贡献。遇到问题,善于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切忌不问青红皂白,狂风暴雨式的说教,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用和风细雨式的开导方法,注意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只有解决好学生的生活学习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学生才能有精神、有心情去好好学习。

第二,通过走访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情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乏;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方便,但是交流越来越少;拜金主义抬头等这些状况,导致家庭变故、父母离婚等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家庭生活,是性格、习惯养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青春期学生的影响尤其重要。因此,班主任应该不定期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对于家庭不和或者家庭离异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把他们对于生活和家庭的不满,转化成学习的动力。特别是对于刚刚接手新班级工作的班主任,走访学生家庭,是有效把握学生性格特点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了解、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通过与任课老师和学生座谈及分析学生的试卷,来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到帮助学生有效改善学习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动力。

第三,通过开展班级活动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中学时代,是思想变化最复杂的时期,各种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要引领其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把握其思想动态。中学生正处于激情澎湃、朝气蓬勃的人生黄金时代,他们有思想、有精力、接受信息能力强。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和抓住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竞争意识、团结精神,塑造其正确的思想。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及课间活动时间,积极开展娱乐活动。如,文体娱乐活动、节庆活动、慈善志愿服务活动、参观游览访问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争创助人为乐活动、学习标兵活动等形式)。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放松学生紧张的学习心情,增加同学们间的互动交流机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为老师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乔万敏,邢亮.正确认识以人为本科学内涵,全面推进高等学校科学发展[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VoL26(6).

班级文化的内涵篇8

关键词:潜能德育内涵发展招生规模两难问题

一、潜能德育:真抓实干挖潜能

扬州旅游商贸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构建了以“文化熏陶培养文化潜能养德,以行为规范挖掘行为潜能铸德,以劳动磨炼发掘劳动潜能砺德,以活动锤炼激发活动潜能育德”的德育体系。“培养―挖掘―发掘―激发”成了潜能德育的育人工艺流程。

一是行为潜能铸德。学校对接企业规范,挖掘学生日常行为潜能,以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对学生的言谈、仪表等日常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执行,已形成了一套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制度,每天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二是劳动潜能砺德。学校对接企业劳动实践,发掘学生的劳动潜能,为学生提供校内和校外的劳动岗位和机会。“一人一责”的卫生劳动制度,是潜能德育实践的一大亮点。学校把包干区细化到班级、师生。

三是活动潜能育德。学校通过“三化”活动(制度化、多样化、特色化),深度激发德育潜能,先后创立了激情早读、“一人一责”、阳光跑操、七彩社团、动力特训营、校园“梦想秀”等潜能德育的特色活动德育品牌。

二、惩戒实施:把握适度讲灵活

学校特别重视惩戒教育在潜能德育中的运用,构建了良性的中职惩戒教育体系。通过“惩前有据,惩前有方,惩戒有爱,惩戒有度,惩中有异,惩中有教,惩后有赏,惩后有思”的惩戒策略激发学生潜能。

一是惩戒有度。把握好惩戒的度对教育效果至关重要,惩戒实施要因人、事不同区别而行。如:惩戒无故逃跑的学生,一般就让学生跑四圈,多不超过五圈(学校集体跑操跑三圈),这样让学生没有占到便宜,又接受了教训。

二是惩戒有异。惩戒教育要适事、适人、适时地实施惩戒。针对心理特殊的学生,把惩戒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他做出适合自己的反省教育。实施时要做好思想教育,多给予关心和鼓励。

三、职教发展:注重内涵胜规模

片面注重招生规模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人力和财力,影响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潜能德育育人理念实施后,学校高度重视内涵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启动德育名师工程。学校把建设一支有智慧、懂研究的德育教师队伍,作为师资建设最重要的目标。2013年学校启动了星级班主任的培养及评聘的名师工程。建设德育名师,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市级乃至省级德育名师。

二是启动教师提升工程。每周开展系部班主任工作交流。每月有全校班主任工作论坛。每年至少有一个德育课题。每学期开展一次班主任读书活动。每年举行一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暑假特别开设班主任专题培训并派出德育骨干参加省内外各级各类德育培训。

三是启动教育创新工程。今年扬州旅游商贸学校创新创业大楼建成,创新了办学条件。去年启动了“三引工程”(引企入校、引资入校、引智入校),创新了办学常态。通过“抓课堂”“分教考”“搭擂台”等措施,创新了教育教学。

四、学校形象:品牌建设重宣传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宣传,建立了宣传制度,确保学校有活动、有宣传;小活动、小宣传;大活动、大宣传;让校园充满正能量,让社会充满对学校的正评价。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定下总基调,宣传紧扣潜能德育的品牌建设和内涵发展的主线;形成总抓手,每年制定宣传工作的总体方案,把总抓手落到实处;校办总牵头,考核部门宣传工作,协同部门间的配合;制定总计划,以计划促落实,并进行年度考核。

二是建好宣传队伍。组织培训,特邀媒体工作者到校指导;进行年度好新闻评比活动,大力激励学校新闻宣传;组织宣传骨干到市直新闻宣传先进学校交流学习。

三是用好新媒体。建设好校园贴吧,把持着主地位,让贴吧充满青春的正能量;开通微博、微信,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完善校园网,把校园网打造成学校的对外窗口,正面声音,树立正面形象。

五、实践成效:规模内涵共双赢

一是品牌影响力凸显。潜能德育挖掘了师生潜能,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绩。近年学校获得了“省职教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省职教德育工作特色学校”“省职教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二是社会认可度扩大。当前生源萎缩,但学校招生连年火爆,从五年前全校28个班,到今天一个年级就达到了34个班。

班级文化的内涵篇9

一个好的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点燃他们内心闪光的火苗。要学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力求对学生的每次思想教育都能使学生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时刻以榜样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张扬并传承正能量。要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发展和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力求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教育,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谁都渴望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是和谐融洽的,尤其是学生。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来自于教师高尚的师德、来源于善良和慈爱。爱是师德最本质的内涵,是师德的灵魂。师爱是蕴含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一种博大而深沉的爱,它是教师高尚情感的结晶,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二、用目标激发学习斗志,用制度规范学习行为

无规矩不成方圆。近三十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觉得最深的体会就是:一个班级必须有健全的班级制度和目标。管理突出一个“细”字,紧扣一个“勤”字,体现一个“严”字

(一)班长分工负责制

一个班级,首先得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委会。我的班委会一般有正班长1名,副班长3名。正班长负责班级全面工作及与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协调。负责纪律的班长要与每天的值日班长及各小组组长协调配合,共同管理;负责卫生的班长领导督促检查两名卫生委员的卫生工作;负责学习的班长主要与学习委员及各科代表,各学习小组组长协调配合。这样就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机构。每周周末,班长组织班委会成员召开班委会会议,对一周来的成绩,值得发扬的方面做出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要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还要明确下周工作重点及奋斗目标,将要在下周一的周会课上向全班同学及班主任做出汇报和反馈。

(二)值日班长负责制

由班级每一个学生轮流担任“值日班长”。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同时,享受担任班干部的荣耀,体验班级管理的难处。久而久之,都能感受到作为班级一份子尽义务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这样,“人人都当家,人人都爱家”。当然,每周班会课上,对上周的6名值日班长要做出工作评定。方法是,班委会先推荐出4名候选人,再由大家根据其值日表现民主选举出两名周优秀值日班长。

(三)学科代表负责制

每个学科,由学生共同推选出两名学科代表。负责学科老师与学生学习方面的信息传递,精神的上传下达。负责作业的收发,督促和检查。反馈学生在本学科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引领本学科的交流与学习。

(四)学习小组长负责制

我所带的班,不论是学习还是纪律卫生,都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评比。大到完成班级活动,遵守班级各项纪律,完成各科作业,小到上课回答问题,日常行为规范,都按照班级“奖罚分”制度。每天以小组为单位累计积分。期末汇总评比,对前三名的小组分别要予以奖励。小组长就会评为学习标兵,同样受奖。

三、打造班级品牌,让班级文化引领学生成长

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是良好班风的外在表现。我认为,一个班级必须有班训、班级口号、班级奋斗目标;必须有班徽、班歌。教室、学习园地的布置必须体现班级文化特色,宣扬和体现积极向上的氛围、追求,思想、理念。归结为目标文化、标识文化、专栏文化、小组文化。

目标文化要体现时代精神,班训要有思想高度,要有约束力;班级口号要积极向上,能振奋人心,体现班级精神风貌;班级奋斗目标要具体,要符合班级学生的学习实际、思想状况。

标识文化指班徽、班歌和组徽。设计要简洁,有比较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蕴。体现班级(小组)精神风貌,要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超越进取的精神为主。要求配以内涵设计解读。

专栏文化。即教室的布置。内容、主题、理念既要突出不同年级的阶段性特点,还要体现出三年的内在联系。要富于阶梯性,层递性。构成学生初中生活三部曲:理想与信念,知识与追求,成功与升华。

“小组文化”不容忽视。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家。每个家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独到的追求。从小组独特的命名,到口号的提出,到奋斗目标的确立,再到组徽的设计,无不闪现浓郁的文化气息。

四、总结

班级文化的内涵篇10

在学校德育工作和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些富有哲理的名言的内涵。德育工作学虽然繁杂细致,但决不是小事、琐事,它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近二年来,我们在德育工作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健全德育网络,丰富德育内涵,营造德育氛围,研究德育课题,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健全网络核心

学校树立了“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强校、团结兴校”的办学理念。为了实现“以德立校”,学校成立了以行政会、党支部为指导,以政教处为核心,以班主任为主体,以学生会、团委会为辅导,以家长会,德育基地,社区为外延的德育网络,形成德育正向合力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屏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一个良好和德育环境中获得和谐发展。

党支部、行政会每周召开一次德育工作碰头会,确定一周德育工作主题,探讨落实举措,解决实际问题。行政会成员二人一班一周一轮负责各班德育工作的落实,并按《德育工作方案》予以评价。

我校坚持每月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集学习和交流为一体,新老班主任谈体会、谈收获、谈经验,取长补短。会上,还学习《班主任之友》、《湖北教育》、《孝感教育》等杂志上有关德育工作有实效的文章,展开讨论,使班级工作得到完善。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让学生感到教师洒下的是阳光而不是阴影,每次班主任会,都要学习心理课专题,消除班主任的不健康心理。

团委会、学生会成员由各班选举产生,由校团总支领导,每天选派六名学生干部对各班的考勤、卫生、纪律、两操、文明行为、着装仪表进行全面的考核评比,评比分数二周一总评优秀者获流动循环红旗,由于荣誉感的激励和督促,学生的文明卫生习惯逐渐养成。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启蒙老师,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成立了学校家长代表会、班级家长会并定期召开,一方面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形成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另一方面教给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不过于溺爱娇纵子女,由于家校彼此反馈,巩固加强了学校德育成果。

我们以我镇的福利院、文化宫、派出所作为我们的德育基地,每周三,各班团支部轮流到镇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清理内务,打扫卫生,作汇报演出,给老人孤寂的心灵以暖暖的安慰,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孝心和爱心的教育。在文化宫,我们常请老军人、老工人、老干部给学生作报告,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派出所除了给学生上法制课外,还配合文化、电信部门对网吧、游戏室进行了整治,对校园周边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整治偷窃、擂肥8人。

2003年11月,我校201班学生以古镇古戏楼开展了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他们调查了古镇戏楼的历史,商业的发展、集镇的变迁、环境的变化、文化的发展,提出了保护戏楼的可行性措施,学生的行动,在集镇社区引起良好的反响,学生由此树立了受家乡、建家长有信念。

二、开发德育资源,丰富德育内涵

1、政治课一堂好课评比。较其他学校不同的是政治课的教学教研由政教处、教务处共同管理,一学期进行一次“一堂好课评比”,以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习惯的养成及授课形成为主要评价依据,使政治课的学习变“背书”为体验。

2、开发乡土教材。新编写的乡土教材如《湖北历史》、《看中国看湖北》、《可爱的孝感》等,内容丰富,切近生活,思想深刻,是很好的德育教材,很多学校发给学生后就不闻不问,很多学生未曾翻过一页,我校则组织教师教学,组织学生讨论、测试,学生们更关注身边的生活,更关注世界的发展。

3、注重学科渗透。学校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政教处、班主任、政治老师的事,所有的学科教学中都渗透着德育,文科就不必赘言,理科中也包涵着德育,如陈育文老师讲到磁铁时就讲到世界研究磁悬浮列车的现状及我国在此项中的成绩,让学生感受到民族的自豪感。化学老师宋念山讲二氧化碳时课到热岛效应,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我校教师备课的教学目标中都注明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将德育目标融化在一切教学活动中。

三、让学生的每一个优点都闪光

学校每年举办一次“五心演讲”(忠心报效祖国,孝心报答父母,爱心奉献社会,诚心交给朋友)比赛,经班级、年级组、学校层层选拔进入决赛,使“五心深入人心。搭建学生展示个性的平台。近二年,我们举行了国庆书画展、五四文化艺术节、迎春长跑、“姚明杯”三人制篮球赛、拔河、体操比赛等文体活动,让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陶冶了学生性情,提高学生品味。

四、营造育人环境,给每个孩子留一份青春的回忆

我们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和空间来营造育人环境,让学生在自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校园之声”广播每天早餐期间播出,涵盖国内外校内外新闻,好人好事,文学作品,每周一歌,点歌台,是学生了解世界、欣赏文学、品味音乐的窗口和平台。曝光台及时批评学生中的不文明行为,光荣榜表彰好人好事,标语栏中一周一条深刻的警醒的标语,阅报栏里,每天都张贴出当天各地的各类报纸,让学生不出校门能知天下大事。我们还规定了课前十分钟唱歌、演讲,午间读报,让学生时时受到音乐和文学的熏陶。每班的布置也各具特色,有标语、有名字警句,有书画作品,有个性展示台,有发表园地。我们规范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精心组织,每次升旗,学生都要宣誓,念口号“忠于祖国,爱我陡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五、研究德育课题

为了提升我校德育工作水平,解决德育工作中的棘手问题,我们设立了一些课题,开展了德育工作研讨,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1、主题班会课评比。每学期每个班主任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课,由政教处组织评比,此举促进了我校班团课正规化,刘惠君、徐大博老师策划整理的班会课实录《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获部级一等奖。

2、创特色班级。各班主任多方借鉴,富于创新,抓班级特色管理,现也取得初步成果。如109、207班的自主管理,学生自己制定班规,班级活动计划。体现了自主性。306班开展了班级运动会,利用双休日,全班同学都参加比赛,从策划到组织到实施都由学生唱主角。202班人手一册“个人记载本”,每天填写自己的学习、纪律、参加劳动的情况,实现自我管理。107班实施班级干部轮流制,让全班学生参与管理。201班设计班徽、创作班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