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青少年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十篇青少年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十篇

青少年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0:08

青少年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篇1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tp393.0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广泛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状,而且成为了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由于网络环境中的各种信息资源有着共享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这虽然加快了信息的传播,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管理上的漏洞,产生了一些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威胁到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影响了健康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就是针对目前网络环境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的防护控制技术和手段。因此,进一步研究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安全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1目前网络环境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防护是一种维护网络安全的技术,直接关系到群众的信息交流、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国家的和平安全。然而,现阶段网络环境中还存在着很多信息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网络秩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威胁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在传播的过程中容易被复制,并且还有一定的传染性。但是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计算机病毒,都不是网络中自动存在或者计算机本身携带的,而是有人恶意为之,将提前设计好的程序或者代码侵入到使用者的计算机系统中,以此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干扰其正常工作,进而对其他用户也产生威胁。

1.2网络黑客的攻击。主要是指那些在网络系统有漏洞的情况下,对系统做出一些破坏行为或者窃取他人重要材料的人。黑客对网络的攻击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破坏性的,目的是窃取电脑系统中的保密信息,通常情况下会对电脑整个运行系统都造成破坏;另一种是非破坏性的,目的是扰乱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不会对系统中的信息进行窃取,采取的方式也没有破坏性攻击的激烈,主要就是通过拒绝信息和服务来干扰系统。

1.3ip地址被盗用。在众多网络环境的安全问题中,ip地址被盗用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安全隐患。如果计算机的ip地址被盗用,那么计算机的网络系统运行就会受到阻碍,用户将无法与网络建立正常的连接。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用户在登录时会受到ip地址已被占用的通知,导致自己无法正常连接网络。事实上,计算机ip地址的用户权限设置的通常比较高,窃取者会以不知名的身份来盗用用户的ip地址,以此干扰用户正常使用,这不仅给用户带来很大的麻烦,威胁到用户的自身权益,同时也严重威胁到了网络的安全。

2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安全防护技术

对于网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网络工程的安全防护技术,保障整个网络环境的健康稳定,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具体建议:

2.1病毒防护技术。针对网络工程中的计算机病毒这一安全问题,加强对病毒的防护是一个关键举措。计算机病毒防护不仅仅是网络系统日常维护的基本工作,而且是整个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目前,计算机病毒涌现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形式,所以想真正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防护工作,单纯的依靠技术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结合相关的管理机制,提高网络使用的安全防范意识,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计算机病毒的入侵。通常情况下,使用者要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的杀毒与检测,常见的杀毒软件主要有360安全卫士、金山毒霸等,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一旦发现病毒要立即处理,绝不能留下后患,此外还要注意对重要文件的备份,以免在病毒入侵时对重要信息产生不可挽回的破坏。

2.2防火墙技术。对于黑客的攻击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就是设置防火墙过滤信息。设置防火墙主要是指在外部网络和内部局域网络之间设置防火墙,实质上计算机和外界网络之间相联系的一个桥梁,能有效的把用户的局域网与外界公共的网络相隔离,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信息不管是进入使用者的网络还是流出使用者的网络都需要提前经过防火墙的过滤筛选,一旦出现了黑河的攻击,能在破坏到内部网络之前就加以阻止,从根本上保证内部网络使用的安全性。而且,防火墙还可以自动禁止某些不明网络地址的访问,阻断不明外来信息的入侵。

2.3入侵检测技术。设置入侵检测系统实质上是一种主动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能有效加强网络工程的安全性。在具体网络工程应用过程中,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对使用者计算机上接收的来自网络的信息和资源进行识别,在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之前进行拦截或者提醒使用者有不良信息入侵。这样可以保证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攻击进行实时快速的防护,根据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入侵检测系统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出发为计算机使用者提供安全防护保障的,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信息对使用者网络的威胁和破坏,应该广泛的应用与具体实践过程中。

3加强对青少年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青少年也会经常使用到网络,但是由于他们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还需要在平时多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3.1培养青少年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首先,要培养青少年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意识,在网络环境中你不侵害别人并不代表别人不会侵害你,所以青少年要在应用网络时提高警惕,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比如,要经常使用杀毒软件对自己的电脑进行杀毒,要学会用防火墙过滤掉一些可疑的信息,更要在与他人进行网络聊天时注意不要泄露自己的私密信息,对自己的一些重要的文件或者信息最好能够设置密码进行保护等等。

3.2对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进行甄别。网络信息技术的便捷性为青少年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提供很大的便捷性,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但是网络中的信息浩瀚如海,有好有坏,并且青少年还处于心智没有完全成熟的阶段,有很多网络信息非常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所以,在对青少年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时要教会学生对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进行甄别,获取对自身有益的信息,坚决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

3.3将青少年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规范化。现阶段,很多学校对青少年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非常的随意,这样不仅没有起到很多的教学效果,跟没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学校要将青少年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逐步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进行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教育。

总而言之,网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话题,我们不仅要应用科学有效的信息安全防护技术,还要加强对人们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网络环境中信息的安全防护水平,有效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稳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姬翔宇.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7).

[2]杜鹏.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4).

[3]余冬贞.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维护初探[J].大众商务,2010(12).

[4]黄艳丽.电子政务实施与档案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J].黑龙江史志,2011(15).

青少年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篇2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传播;安全问题;政策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各种便捷,也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安全问题。网络环境下,高中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获取自我知识的需求,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娱乐放松。但网络上的垃圾信息防不胜防,高中生在进行网络应用的同时,其伦理道德方面也接受着严峻的考验,高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较重的成长阶段,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十分不利于高中生伦理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提高。加强网络道德规范,注重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是社会和学校的责任和义务。

一、信息伦理道德的认识

1.网络信息伦理道德的内涵

传统的伦理道德通过舆论、信念、价值等各方面来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行为关系,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是在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是人们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下进行的新的伦理道德的宣传与教育。

2.网络信息伦理的发展现状

信息道德是在信息领域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它是信息化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安全问题也相继出现,各种信息垃圾冲击着人们的伦理道德底线,影响着青少年尤其是高中生的健康发展和伦理道德的正确认识和形成。

二、网络信息伦理道德存在的问题

1.不良信息的不断出现

网络在带给人们便利的情况下,也产生了各种影响道德伦理健康发展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信息污染方面。包括信息垃圾、信息病毒和虚假信息等主要具体内容,严重影响了伦理道德教育的发展与完善。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正确形成。比如,据有关数据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

2.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

网络安全问题没有进行及时的防范与教育,信息者和使用者缺乏良好的伦理道德修养素质,网络信息中的道德规范没有必要的约束力,主要是依靠信息者和使用者自身的自律意识来正确或获取网络信息。比如,iDC对网站备案管理存在较大困难,iDC是互联网信息资料的集散地,iDC运营商目前普遍缺乏有效的监控违法信息和垃圾信息的技术措施,只能任由这些信息在网上传播。

三、网络环境下开展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

1.政策规定与道德约束的双重管理

网络信息的者对于的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的检查责任,保证自我的信息传播行为不仅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还应该符合伦理道德的约束,进而保障网络环境下伦理道德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来维护网络的安全发展问题,制止和约束信息者的不良行为,加强监督力度,保障信息的安全。比如,制定《网络安全守则》,并普及高中学校教育内容中,成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2.网络宣传与道德培养的共同加强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约束标准,因此,在加强网络安全方面法律规范的同时,还应该更加注重伦理道德的教育作用,两者只有紧密结合,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大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加强网络信息使用者道德伦理素质的培养,促进自我约束力和道德水平的提高。注重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和网络法制化问题的教育,促进人们在网络环境下形成守法、守德的良好品质。比如,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宣传与培养工作,定期开展网络信息正确使用的宣传教育活动,为高中生正确使用网络信息奠定一个良好的伦理修养基础。

信息伦理道德是调整网络活动中人们的信息管理和应用行为的规范的总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不是由国家强行规定才能形成和发展的,它必须以伦理道德为标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维系。加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有利于高中生道德伦理素质的培养,也有利于形成安全的网络环境,促进网络应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思莲,白华山.基于网络环境的道德教育研究[a].proceedingsof2012thi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elecommunicationandinformation(tein2012)[C],2012.

青少年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篇3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

    首先感谢XXXXXX公安局给予我们学院这份殊荣,同时也给了我们这次沟通和交流的机会。我们学院坐落在XXXXXXXXXX,占地面积XXXX亩,现有在校本、专科生XXXXX余名。学院学风优良,校园和谐稳定。荣获XXXXXXX;连续九年被XXXXX评为XXXXXX优秀组织单位,连续XXXXXXXXXXXXXXXXX先进单位,连续XXXXXXXXXX单位。在此我代表学院对关怀我们成长的领导们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们学院的安全保卫工作的一些做法,谈几点粗浅认识,如有不到之处,望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严格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形成了人人关心、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新机制。

我院领导、各部门、各系和班级辅导员均明确各自的职责,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并逐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各系、处室负责人与院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各班级辅导员与系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班级班长与辅导员签订班级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

    二、强化全校师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1、加强安保队伍自身建设。

学院定期对专兼职安全保卫人员和全体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和素养的培训,并聘请当地公安、消防等相关职能部门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定期进行防灾逃生演练活动、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收到了较好效果,提高了安全工作水平,保障了工作效果。

2、加强对师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充分利用广播、校报、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在各班开设专题班会,以各种形式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如交通、消防、社会治安、食品卫生、交通知识、自然灾害等安全教育,加强禁毒教育,预防触电、溺水教育、校内外活动安全教育等。在教育中注意加强防险、救险、脱险常识的培训,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三、发挥职能、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1、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我们学院完善细化了各种应急预案及配套措施,规范“第一时间”的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建立健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救援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对处置工作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周密谋划,反复推敲。应急预案制定后,学院紧密结合形势,积极组织全院师生进行了消防演习以及突发事件人群紧急疏散等应急演练,提高学生自救自护的能力。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掌握了紧急疏散和自救自护的方法,提高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2、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一是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及时发现处置网上不良信息。建立健全学生干部组成的网络舆情信息员,对校园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汇总、上报,根据信息员反馈的信息进行分类,对校园网上有害的信息及时要求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删除,涉及在网络上制造和传播非法、不实等有害信息的人员及时进行查处,情况严重将移交公安部门。二是加强引导,倡导全院师生健康文明上网。进一步加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少年学生安全文明上网教育引导工作。在学院中广泛开展远离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宣传教育活动和文明上网活动,增强青少年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三是建立公安、工信部等职能部门沟通协作机制,形成网络管理合力。近年来,电信、网络新型诈骗日趋严重,为保障学生的利益不受到侵害,我们除加强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外,同时联合当地公安、工信部等职能部门协调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在校园网站上上传近期的警情通报,起到警示的作用,避免学生上当受骗。

3、重点人群帮扶管理。重点关心人群的教育和管理已经成为学院安全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院通过对贫困生、少数民族学生、特异体质学生、违纪学生、心理障碍、外籍教师六类人群加强关心和帮扶,推动重点青少年的管理,防止由此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给在校贫困生建档,发放受助金额,保障了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少数名族在校学生,开展了民俗文化简报展、美食节等活动促进学生交流;特异体质学生进行备案,通过加强关心、关注和体育教学特殊照顾保障学生健康生活和学习;心理咨询中心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分析、心理健康宣讲、心理教育讲座等活动提升同学们心理自我调试能力,避免学生因心理障碍发生影响学习和生活;违纪学生受到违纪处分,学院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落实预警机制降低了学生违纪率,通过与违纪学生谈心和帮扶避免发生违纪次生事件。

4、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我院充分发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成员单位作用,在全院范围形成较为完整的防控网络,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深入细致、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如: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安全教育和普法教育、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和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等一系列活动和措施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搞好警民共建,建立安全预防长效机制。

我院加强与当地公安部门的沟通联系,当地派出所也在学院北门设立警务室,实行派出所治安管理岗位责任制和校园治安特别保护制度,对我院周边环境、社会治安秩序、交通状况进行及时整顿。我院也经常聘请公安部门的警官为全院师生进行了安全知识培训,从而形成了警校共管治安防控体系。

青少年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篇4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犯罪成因防控对策

网络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能够改变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信息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网络也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网络的便捷性和开放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参与其中。如今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在给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帮助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危害。网络是一个信息混杂的大熔炉,其中不乏一些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导致网络成为了促使青少年实施网络犯罪的温床。从有关部门公开报道的资料来看,我国网络犯罪的数量逐年上升,年龄界限却呈下降趋势,且多为青少年。由此可见,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危害性不容小觑,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遏制。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概述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定义

对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目前并没有权威的定义,不同的学者都持有不同的见解。在本文中,引用某一位学者的定义:所谓青少年网络犯罪,是指青少年利用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软件命令及法律规定上的漏洞或其他方法,以计算机为工具危害网络中的信息系统及信息内容安全的犯罪行为及利用网络技术实施的其他各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网络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同样具有犯罪的特点,即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法当罚性。而青少年网络犯罪又是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必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青少年的计算机与网络操作技术较高。随着网络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青少年也有了许多接触网络的机会,而现在学校和家庭添置的计算机设备也为青少年提供了较好的接触网络的途径。青少年在学校和生活中所接受的有关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的教育,以及青少年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快能接受新知识、熟练掌握新技能等特质,都使得青少年能够拥有娴熟的网络操作技术,并能较灵活、多样地使用网络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2.网络犯罪的危害性较大,危害面较广。网络犯罪不像传统的犯罪,并没有国界和行业领域的限制,一位中国网民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在全球各地实施犯罪。网络犯罪不仅会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对于人身和财产都会造成损害,更严重的甚至会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其危害程度可见一斑。

3.网络犯罪易隐藏罪行,不易产生负罪感。由于网络犯罪的特殊特性,犯罪人在实施网络犯罪时往往不需要展示真实身份,同时也可以利用技术手段隐藏自己的位置和身份,不容易被执法人员抓获。这样就易使得网络犯罪者在实施犯罪后没有较大的负罪感,也提升了再犯和累犯的可能性,增加了网络犯罪的危害性。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成因剖析

探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首先应考虑到青少年自身的特性,即主观原因;同时,这也与他们所处的客观环境分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等客观因素对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产生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主观原因

1.青少年生理及心理特点因素。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没有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对事物的判别能力较差,从而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且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较重,行事冲动、鲁莽,思维简单,缺乏冷静的思考,因此更可能实施违背道德和法律的行为。

2.青少年法制观念较为薄弱。青少年正在接受教育的阶段,但他们所接受的法律教育尚不足够,对于法律规范知之甚少,有些实施了网络犯罪的青少年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在被法律追究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而这种法制观念的缺失也容易导致再犯和累犯的产生,增加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危害程度。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客观原因

1.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无疑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但目前,一些家长的对网络的了解不足,无法就网络问题对孩子进行监督和指导。因此作为家长,应当首先从自身做起,逐步熟悉起网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从而能对青少年在使用网络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

2.学校因素——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如今的应试教育太过注重对于青少年的理论知识的教育,片面地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却忽视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导致了学生容易在思想道德观念上偏离正道,形成不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从而作出错误的抉择和判断。青少年在学校也接受不到足够的法律教育,对于法律知之甚少,判断不出哪些行为合法哪些行为不合法,在实施了违法行为后却不自知已经犯法。

3.社会因素——立法不够完善,对于网吧管理不够严格。目前,我国对于网络犯罪的立法还不完善,监管的力度也不够强,对于网上不良信息的传播也没有较好的控制手段。此外,我国目前仍没有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行专项立法,对于此类犯罪的惩治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法律上产生了一个空缺。现在青少年网络犯罪基本上都被作为网络犯罪来加以惩治和防范,并没有考虑到这类犯罪主体在年龄、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性。

而我国行政部门对于网吧的管理也不够严格,目前社会上仍有许多黑网吧的存在。这些黑网吧允许未成年的青少年进入网吧,从不检查访客的身份证件,也没有很好的网吧管理系统,对于在网吧内发生的网络犯罪行为听之任之,甚至进行包庇、隐瞒,导致其成为了网络犯罪的温床。

三、青少年网络犯罪防控对策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案率在近年始终呈上升趋势,严格控制此类犯罪的发生亟需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努力。首先应当加强提高青少年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青少年在成长期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价值观。但光是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一个系统化的任务,它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除了要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之外更应该加强其他客观因素的建设,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地将青少年网络犯罪予以遏制,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主要应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进行防控:

(一)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要彻底地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首先就应当从青少年自身下手。根据众多案例不难发现,目前大多数的青少年网络犯罪者在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上的水平都不高,同时也对于法律知之甚少。如今的青少年由于过早地接触网络和网络上传播的各种不良信息和不良思想,他们本身的判断能力的缺乏导致他们误把这些不健康的思想当做是正确的,从而认为实施这些不法行为是正确的。因此,对于他们加强道德教育,科学地指导他们使用网络,是最为重要的任务。而这也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1.家庭方面,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家长来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义不容辞。家长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多地关注青少年的思想成长,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时刻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及时解决孩子内心的困惑,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拥有较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同时,家长也应当学习一些网络操作的技术,能够在孩子使用网络时给予科学、正确的指导,同时也需要了解孩子每天在网络上的所见所为,控制好青少年对于网络的使用。

2.学校方面,在注重对青少年的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应当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在开设的专门课程中应当强调端正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教育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学校也应当多组织开展积极、健康的课外实践活动,让青少年能够在课余生活中更多地接触社会,不把时间过多地耗费在网络上,避免他们过度地依赖网络,从而有效地防止青少年实施网络犯罪。

(二)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监管力度

1.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于各类网站的监督工作,采取必要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网站的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杜绝不良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同时网络新闻媒体要为自己传播的信息负责,一些涉及色情、暴力等不良文字、图片、音像信息不得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2.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网吧的管理,使网吧经营者严格遵守各项相关规定,规范网吧经营行为,严格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切实贯彻、落实该条例。对于没有营业执照或是不遵守相关规定的网吧及时进行惩治,并对各类网吧进行不定期的抽查,防止青少年进入网吧、甚至进行违法活动。

(三)完善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相关立法

目前我国对于青少年网络犯罪尚无专项立法,对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定罪量刑尚无直接法律依据可循。我国立法部门应当尽快建立健全有关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专项法律法规,结合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殊性制定相关的惩治措施和量刑标准。同时也应当建立网络运营的相关法律,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网站营销、网吧运营等网络运营行为,有效规范网络的各种运营活动。通过健全法制从而切实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对于青少年网络犯罪进行适当打击,从而有效地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这个信息时代中成长的青少年一代,让他们完全杜绝网络是不可能的,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必不可少地要使用到网络。我们也不能否认网络确实会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一定的帮助,例如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增加他们的知识来源和信息来源等。

青少年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犯罪;交互性;信息??

网络在为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看准了这一点,利用网络频频作案,近些年来,网上犯罪不断增长。一位精通网络的社会学家说:“互联网是一个自由且身份隐蔽的地方,网络犯罪的隐秘性非一般犯罪可比,而人类一旦冲破了某种束缚,其行为可能近乎疯狂,潜伏于人心深处的邪念头便会无拘无束地发泄。”目前网络犯罪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界和网络用户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一、网络犯罪的概念?

关于网络犯罪的概念通说认为,主要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网络的普及程度越高,网络犯罪的危害也就越大,而且网络犯罪的危害性远非一般的传统犯罪所能比拟。网络犯罪是一种特殊环境下的新型犯罪行为,只有正确认识和掌握网络犯罪的本质及内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策略惩治网络犯罪行为,?

二、网络犯罪的成因?

1、网络交互性是因特网最根本的特性,整个因特网就是建立在自由开放的基础之上的。而网络的交互性一方面大大提高和扩展了犯罪人的个体力量,另一方面又削弱了国家和政府的力量,使国家和政府在获取和控制信息方面不再有任何优势可言,这就使得国家难以有效地威慑和控制犯罪,从而导致犯罪率的上升。人们可以轻易地得到、黑客教程、信用卡密码破解程序、制造炸弹甚至核武器的方法,并且可以很轻易地将其传播、出去。巨大的信息量不仅为犯罪提供了条件,而且成了犯罪的对象,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在网络上犯罪,其原因就在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交互性。交互性使得人们可以在网络上互相交流,使人们得以参与事件并能影响事件的发展,这奠定了网上社会形成的基础。交互性还意味着人们在网上的任何行为都会影响到网络,当然其影响程度有大小强弱之分,这使得网上犯罪成为可能。?

2、求知欲、表现欲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促成青少年网络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网上犯罪以青少年为多。青春期的青少年,渴望有独立的思维和见解,因而经常坚持自己的观点,盲目地抵制和排斥师长的见解,容易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和极端化。这个时期他们极力想摆脱各个方面的束缚,特别反感各种规章制度,在网络中越不允许一般网民进入的区域,他们就越想进入。?

犯罪分子可以在犯罪活动完成后让计算机自动删除犯罪程序,几乎不会留下痕迹。即使犯罪行为正在进行,现有的科技手段也不易侦察到罪犯的行踪,侦察人员也难于获取定罪的法律证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罪犯的侥幸心理,促成了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外化。网络犯罪行为的时间极短,往往在毫秒级或微秒级就可以完成一系列指令,只要足够谨慎,就可以不留下任何作案痕迹。侦查不易实现,使因犯罪可能付出的代价降低至最低点,甚至有时为零风险,遏制、打击之,却须消耗相对大得多的反犯罪成本,由此也助长了犯罪的增加。犯罪行为人的智商一般都较高,普遍具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手段和措施做保障,并有高科技人才做支持。网络犯罪往往利用网络的技术特点,采用超常规的方式来作案,这是它与传统刑事犯罪最大的区别。其作案证据可通过预先安装好的、作案完毕便自动运行的抹平证据的程序来抹去。如此一来,即便是具有高超计算机技术知识的行家,要想捕获此类作案人都十分困难。网络无国界,使计算机犯罪分子轻易地就可以实施跨国界的犯罪,借助四通八达的网络系统及各种电子数据资料等信息发动攻击,进行破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跨国犯罪在所有的计算机犯罪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由此带来了刑事管辖的难题。?

进行网络犯罪的青少年多数是网络的狂热发烧友,他们敢于挑战互联网的任何,对法律允许和禁止的内容没有清晰的判别能力,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行为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和控制。有的青少年利用网络攻击计算机信息系统,浑然不知已严重触犯法律,在被法律追究时才恍然大悟。?

(1)学校应试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忽视法制教育,淡化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现阶段学校的法治教育与网络时代对学校法治教育的新要求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一是缺乏既精通业务又懂网络技术的法治教育工作者,以致不能及时帮助青少年认识网络,使其摒弃不文明不健康的网上活动,及时中止网络犯罪活动。二是各级各类学校和共青团组织忽视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工作。很多学校本来就不重视德育和法治教育,更别说涉及网络礼仪、网络伦理和网络法律法规的法治教育,学校教育本身的预测、引导、评价职能等难以得到应有的发挥。学校的教育和引导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青少年网络犯罪数量的增加。?

(2)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专项立法。青少年网络犯罪基本上是被作为网络犯罪来加以防范的,并没有考虑到这类犯罪主体在年龄、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性。?

(3)互联网的交互性必然带来不确定性。而交互的系统由于存在着太多的不可预知的因素,必然是不确定的,难以控制的。同时交互性又造就一个个能力空前强大的个体,这也是导致不确定性的一个因素。不确定性使得对网络犯罪的预防变得十分困难,因为不可预见的因素太多了。同时,不确定性还意味着我们往往无法正确预知,也无法完全控制自己行为的后果。互联网消除了物理时空的限制,这也给犯罪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各种身份的人都可能实施网络犯罪,这是由网络较差的可控性决定的。?

三、预防网络犯罪的措施?

1、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开展青少年“网德”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增强抵制有害信息的自觉性和免疫力,规范网络行为。在无序的网上世界,网络安全立法尚不健全的今天,提倡网络道德尤其必要。同时,加强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矫正不良心理,增强抵制有害信息的自觉性和免疫力,规范网络行为,做有正义感、责任心的合格网民。?

2、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加强对网络的管理,网络信息污染的过滤和自身安全的防范也不容忽视。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组织是堵塞不良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公安机关必须建立高素质的“网络警察”队伍,强化网吧日常监督和安全管理,加强计算机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网络安全。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制定统一的网络信息技术安全标准,采用最新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是信息加密、防火墙、身份识别、访问限制、网上监控、安全审计、入侵检测、案件跟踪、灾难恢复等网络安全技术。对一些有可能成为犯罪目标的网络系统,还可以利用黑客技

术对自己的网络系统进行测试,找出漏洞尽快修补,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政府应该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宣传工作,鼓励成立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民间公益性团体?

3、依法规范网络经营、完善网络法律体系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依法规范经营。1991年,国务院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对针对软件的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此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等行政法规和规章都对计算机领域的犯罪行为予以追究。1997年通过的新刑法也在第286、第287等条增加了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利用计算机犯罪的条款。?

通过对正确认识和理解网络犯罪及惩治网络犯罪的策略分析和论述,目的在于减少或避免网络犯罪的发生,并惩罚和防治各种网络犯罪行为,推动网络犯罪相关法律的制定步伐,加快互联网的推广及应用,扫除我国网络发展过程中的犯罪障碍,促进网络健康有序地发展。目前,我国缺乏健全的网络犯罪法律体系,对网络犯罪的打击也很被动。相关法律又往往过于概括与宏观,可操作性不强,难以对网络犯罪形成真正的制度化打击与防范。我国刑法对网络犯罪的对象过于限制,未对侵入网络系统的犯罪进行立法规制,不利于打击入侵、破坏网络系统的犯罪。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与电子商务犯罪行为人低龄化之间有较大冲突。因此,极须建立和完善网络法律系统,切实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并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的法律问题[j].孙铁城.法学前沿,1999,(3).?

[2]网络滋养出的青春[j].童林子.pc-life,1999,(10).?

[3]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张新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电子商务法律制度:冲击与因应.第五章“电子商务对刑法的冲击与因应”.王利明.载人民法院出版社.?

青少年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篇6

**年社区治安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强化社区治安防范为重点,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全面落实社区治安各项措施,以重点要害部位治安防范为重点,以遏制入室盗窃等可防性案件为突破口,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构筑起多层次,全方位的治安防范体系,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区稳定”的工作目标,确保全区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大力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意见》,突出“五项”重点,大力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和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一)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充分发挥流动人口法制学校的作用,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综合素质。加强对实有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和协调机制,落实出租人(单位)、承租人(单位)和管理机构的责任,减少治安隐患。

(二)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力度。深入开展对社区内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文化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尤其要加强对互联网的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综合管理工作。重点做好有重新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管控工作,抓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后续帮教工作。继续探索大墙内外结合的有效方法,搞好联合帮教工作,实施“回归绿洲”工程,进一步完善帮教人员“明白薄”登记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过渡性安置企业、社会志愿者的作用,不断拓宽刑释解教人员社会化安置渠道,依托社区,关心指导、扶持就业,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四)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认真实施“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建立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组织网络和阵地网络。继续开展“送法进社区”、“送法进校园”活动,切实发挥法制教育副校长、“青少年维权岗”和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提高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五)加强对重点要害部位、枪支弹药和爆炸物品的管理。严把枪支弹药、爆炸物品、有毒有害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防止被盗、丢失和流散社会。依法查禁取缔、严厉打击非法生产、买卖、储存、持有和使用这些物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整改和安全责任追究力度。深入开展对公共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城区主干道交通安全及交通事故易发、多发地段的专项治理,排除重大火灾和交通事故隐患,保证安全、有序、畅通。

二、深入推进“三项”工程,不断增强社区治安工作的实效性

(一)实施“三防”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治安防范机制。通过强化人防,完善群防群治网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优势,科学安排警力,发挥社区党团员、青年志愿者、离退休干部职工和企事业单位安全保卫力量的治安防范作用,充分发挥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防和互防,开展多种形式的军警民联防、厂街联防和企地联防活动,增强防范实效。通过加强物防,增强治安防范能力。继续实施居民住宅安装防盗门、安装防拉栓、整治违规防护栏、修建车辆看护点“四小工程”,有效预防各类案件。通过深化技防,大力推行楼宇对讲电控防盗、家庭防盗报警、重点复杂部位监控等技防工程,不断扩大技防覆盖面,增加“创安”的科技含量。

(二)大力实施安全创建工程,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以创建“四无”社区和“四无单位”为载体,突出特点,创新内涵,不断提高创建质量。积极探索城管协管员、交通协管员、流动人口协管员等队伍参与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的新路子,构建社会治安防控新机制。把基层治安创建与其它群众性活动紧密结合,注重实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各街道要抓好物业管理小区的创安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安全物业小区评选活动。

(三)大力开展“法制社区”工程,进一步深化警务、法官、律师、交警、消防“五进”社区工作。通过警务进社区活动,做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把社区警务室建成群众满意、罪犯害怕的警务阵地;通过法官进社区、律师进社区活动,以具体丰富的服务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能力;通过交警进社区活动,广泛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努力减少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消防进社区活动,增强居民消防意识,提高防范和扑救火灾能力,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夯实依法治区基础。

三、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社区治安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坚持定期排查通报、分级管理、部门归口调处、领导包案调处、领导干部联合接访和督查督办等工作制度。重点排查调处可能引发和可能转化成刑事案件的矛盾纠纷。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紧密结合起来,将工作重心放在基层,抓早、抓小、抓苗头,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千方百计把影响稳定的不安定因素解决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激化,预防和减少。进一步完善“党政挂帅、综治协调、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机制。继续加强148法律服务热线建设。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治安防范机制。坚持社区治安防范与社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积极探索推行“物业安全管理、有偿保安服务、机动车看护管理、外来人口集中公寓式管理”等社区治安管理和防范新举措,不断提高治安防范的市场适应性,推动治安防范产业化,建立和完善覆盖广泛、架构合理、严密高效的治安防范网络。

(三)健全完善治安热点难点排查、防控机制。按照“抓反复、反复抓”的要求,建立长效管理、滚动整治机制,适时组织开展重点整治、专项整治和区域性整治,坚持不懈地加大对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重点整治,加大对铁路沿线、企业、学校、医疗机构周边地区治安问题的专项治理和督查力度,查找问题根源。重点加强对“三无”人员、非法租赁房屋、非法网吧、非法房屋中介、非法劳务市场、非法张贴广告等治安问题的摸排整治;重点加强对影响群众安全的多发案件的打击预防,认真分析社区治安动态,及时摸清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等可防性案件的发案规律和特点,科学合理部署警力,加强巡逻守候,规范停车秩序,有效遏制案件的多发势头,不断提高治安防范能力。

四、落实措施,实现社区稳定工作目标

(一)进一步完善社区治安稳定责任制。健全社区治安稳定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明确工作任务、目标和职责,更好地发挥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等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完善综治委联席会议制、联系点制、委员述职制、组织协调指导考核等奖惩机制;全面落实检查考核、责任查究、黄牌警告、一票否决等制度。

(二)不断健全贯彻“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有效遏制社区内“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进一步加强同“”等组织和非法宗教活动的斗争,及时打击取缔“”等组织的捣乱、破坏活动;使公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85%以上。

(三)深入扎实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组织体系、队伍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把矛盾纠纷有效地化解在萌芽或初始状态,民间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不发生影响稳定的、越级集体上访和“民转刑”案件。

(四)加强治安管理与防范。健全“打击、整治、调处、管理、控制、教育”一体化治安防范网络和工作体系。居民楼院看护率达95%以上,减少居民区入室盗窃、抢劫、抢夺和盗窃保险柜、机动车等可防性案件。

(五)整体推进基层安全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四无社区”、“四无单位”、“无毒社区”和“物业管理小区创安”等活动,不断提高整体效能,安全社区达到90%以上。

(六)不断深化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工作。青少年犯罪率控制在打击处理总数的55%以内,刑释解教人员安置率达85%以上,重新犯罪率分别不超过5%和7%;暂住人口登记率达90%以上,办证率达95%以上,函查率100%,出租房屋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的比例达100%。

(七)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基层政法组织和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等群防群治队伍的建设,各项制度措施健全,发挥作用的达90%以上;综治人员培训率达90%以上。

青少年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篇7

[关键词]网络暴力;暴力危害;暴力形式;形成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D917.3[文献标识码]a

一、网络暴力对青少年的危害

网络本身被人们赋予了神秘的色彩,很多不切实际的事情在网络世界里为人们所认同,网络暴力,其实是暴力借助特殊媒体的表现形式,大多是通过谩骂、侮辱的方式来发泄情绪。它的主要人群是14岁到23岁之间的青少年。对于价值观尚未成型的青少年来说,过多接触此类信息,必定会影响其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久而久之,“崇尚暴力解决问题”就会被“定格”在其价值判断中。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角色体验”,往往不会造成现实中的疼痛或负罪感,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因此,一旦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到过多的“虚拟暴力”,自然会对其产生“脱敏”。第一次被吓得心惊胆颤,慢慢地就不再害怕,变得麻木了。

网络游戏已经成为“暴力密集区”。如今市场上流行的游戏多是暴力游戏,那么,偏好网络暴力游戏的青少年所受的“涵化”影响也比较深。从目前市场上流行和青少年喜爱的游戏内容上看,多是一些极度暴力的内容。网络游戏不同于电视、电影之处就在于使用它的受众不再是简单的观看,而是参与其中,其暴力表达是通过与使用它的受众一起来完成的。网络游戏只是设计了游戏的程序,而真正的暴力表现是通过玩家的作用显现出来的。从心理机制上来说,电子游戏对暴力内容的表现与电影、电视的表现有共同之处,即都根植于人内心的欲望,那就是人类天性中的一对矛盾但是紧密相伴随的心理情结:对死亡的恐惧和攻击的本能。但是电影和电视并不激发观众的主动性,即观众的审美参与的主动性是有限的,而人们玩游戏的过程有反馈和动作,更能体现出一种主动的心理状态。所以,其血腥的暴力内容表现因为加入了人的主动性而更加逼近真实性。

网络游戏里的暴力还为人们制造了一个充满幻想、美好的世界。“实现自己的梦想”、“谱写属于自己的故事”,给了人们一个实践现实生活中永远也无法实现梦想的场地。无论你是想做一个正义的大侠还是邪恶的魔鬼,支撑你梦想实现的武器是你必须拥有制服对手的暴力,只有在屠杀和攻击中,梦想才能得以实现。在这个暴力世界里,人们已经不仅仅限于遐想,而是去实现。而且,网络游戏的虚拟性使人卸下一切心理上的包袱,当人们施暴的时候,不必找一个正义的理由,魔鬼、警察、……尽可以充当其中任何一个角色。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青少年正处于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和同一性与角色混淆的矛盾阶段,在网络游戏里,他们可以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不怕别人批评其外表、容貌和个人怪癖,也可以避免歧视。对青少年来说,网络的使用是他们适应和应对其所面临的巨大的发展性应激的方法。这对于处于青春期沉于幻想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导致他们虚拟人格的产生。

媒介中的暴力内容对青少年行为影响的最严重的负面效果就是青少年模仿媒介的情形实施犯罪,而行为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受到认知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涵化效果极有可能遭遇外部环境的刺激而引发行为的发生。

二、网络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目前网络世界最大的负面效应是网络暴力泛滥。网络暴力容易颠倒是非,使大众看不清事情的本质与发展方向,影响思考的客观、公正与深刻。网络暴力按其功能划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暴力信息――传播暴力亚文化角度的网络暴力;一类是暴力行为――直接针对某一对象实施侵害行为的网络暴力。

(一)暴力信息

网络是人类科技巨大进步的成果,它在促成整个社会巨大变迁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副产品,其中之一就是暴力亚文化的泛滥。网络中包含暴力文学、暴力图片、暴力影视、暴力游戏等各种形式的文化载体,传递着以侮辱、挑衅、殴斗、凶杀、屠戮为内容的暴力信息。

信息是媒体传播的内容,其功能在于通过心理作用,使接触者对信息内容产生知晓、认同、学习和仿效。有资料表明目前青少年是当今我国暴力犯罪的主力军,他们正处在从幼稚到成熟、从依赖到独立的成长转变阶段,阅历浅,好奇心重。按照心理学的原理,网络媒体较其他传播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对接触者的剌激相对更为强烈。因为网络媒体能够通过全面运用声、色、光、像、文字、语言等这些外部剌激元素对受体予以同步剌激,如角色扮演和引导式的游戏、聊天、能够对网络媒体信息自由发表评论的博客平台、BBS等等。再有网络信息具有可重复性,就是说,由于同类信息能够在网络中保存一定的期限,网络接触者可以根据需要对这些信息随时查阅,或通过各种搜索引擎对其进行快速搜索。基于以上原因,网络中的暴力信息有以下三大类:

1.网络暴力游戏。在网络暴力游戏的影响下,此类言语充斥着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有研究表明,13-15岁的游戏“玩家”所表现出来的暴力倾向和无礼行为相对于不玩游戏的同龄人来说非常明显,而且在一款暴力游戏中呆上十分钟就足以使孩子们变得更好斗,同时,研究还表明,游戏中四分之三的暴力行为都没有得到任何惩罚,这很可能就会使孩子们相信这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1]

2.网络中的暴力语言、暴力动漫作品和暴力影视作品。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兴趣、阅历取向畅所欲言,言论,选择网络信息。这是网络受到青睐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网络中也形成了许多未加屏蔽或过滤的暴力信息。如网站论坛和网络聊天室中的暴力语言。在“铜须门”事件中,一些网民就曾“以键盘为武器砍下他(‘铜须’)的头,献给受害者做‘祭品’”的言论。

3.暴力网站。尽管政府已采取多种措施屏蔽或截杀,但暴力网站花样繁多,层出不穷,此类网站专门传播有关的暴力、恐怖信息,传授相关的暴力方法,或者通过心理诱导使接触者产生暴力倾向,典型的如网上传播的“自杀完全手册”和“自杀网站”。

(二)暴力行为

与现实社会中的人相比,网站更容易受到攻击。由于人们日常行为方式的网络化,网络不再为犯罪人视为一种犯罪工具,而是成为了一种特有的犯罪空间环境。但网络中的暴力行为与现实中的暴力行为是有区别的,具体形式可归结为:

1.信息暴力。在与传统媒体的接触中,人们可以根据兴趣、需要选择有关信息,但在网络媒体传播的信息方面,人们有时候是被强制的。如我们所知道的“流氓软件”、“攻击性电子邮件”。

2.网络骚扰。网络媒体具有互动性,但这种互动源于双方或多方的自愿。对于网络骚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行为人通过言语、图片、视频等在网络中干扰他人的网络行为,甚至对他人迸行诽谤与侮辱。还有一类则是通过恶意程序干扰破坏他人的电脑系统。如“僵尸网络”,[2]它可以使系统在其所有者不知情的状况下受到控制。

3.网络抢劫。此类抢劫专指行为人利用“黑客”技术、未经授权强行侵入他人的电脑系统获取数据资料或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种网络“物品”,如Q币、游戏资产、游戏帐号,甚至强行劫取网站据为己用。涉及经济领域的犯罪和侵财犯罪,如诈骗、敲诈、盗窃,这些犯罪的行为人或是通过病毒程序获取有关信息,或是假冒官方网站骗取他人信任,或是直接在网络商场贩卖虚假商品。据《联合早报》报道,美国洛杉机县当地的政府电脑网络就曾被一些黑客利用成为后者发送色情邮件或是垃圾邮件以及扫瞄其他网络系统来发动恶责攻击的平台。[3]

4.网络敲诈。对于网络运营商而言,网站具有一定的经济利益,至于电脑中的数据资料,对于一些用户来讲,其本身的价值往往是经济指标不能衡量的。也正是由于此,一些“黑客”或通过以“摧毁”网站威胁索要钱财,或通过木马病毒进入个人电脑、将电脑中的重要数据加密后自动弹出解决信息的方式敲诈用户。

三、网络暴力的主要形成因素

(一)个体因素

根据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在网民的性别分布方面,男性占58.7%,女性占41.3%,l8岁以下的占16.6%,18――24岁的占35.1%;网民中未婚的占57.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4.6%。综合上述当前网民统计调查可以得出结论:多数网民有文化、精力充沛,有一定的网络行为时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在行为方式上更具有攻击性和主动性,特别是青少年在心理发育上处在不稳定、自我控制力差的阶段。这些特点是网络暴力出现的主体因素。

(二)环境因素

环境塑造了人,人的行为方式、心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就当前而言,网络暴力出现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二是文化导向多元化、伦理道德模糊、暴力崇拜这些社会亚文化圈对青少年的心理形成了不良剌激,进而影响着其人格机制的健康塑造;三是网络世界中规范模式发育不足,为青少年在网络中释放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消极成分提供了可能。

(三)网络行为的情境因素

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空间,但同时也具备相应的时间、空间、人员、行为规范准则等情境要素。如果与现实社会进行对比则不难发现,网络特有的情境更利于青少年实施暴力这些带有消极色彩的行为。当前,由于网络监控与防御相对软弱,使网络空间漏洞成为一大隐患。因而,在网络中,只要技术高超,行为人便可以“自主”决定凌驾于他人之上,任意对他人的网络生活进行侵犯且不会被发觉。

四、网络暴力的预防措施

(一)由政府专门机构运用科技手段,推行上网实名的网络身份证制度

网络实名制是规范网络空间活动秩序、保护人权、打击网络犯罪的重要法律制度,是网络社会正常发展的法律保障和要求。隐蔽、不易被发觉是增强网络暴力实施者侥幸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实行上网实名的网络身份证制度,是为了规范网络空间活动秩序,打击网络违法犯罪,保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利,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暴力实施者的侥幸心理,还可以便于对暴力实施者进行技术跟踪和责任追究。

(二)树立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网络规范意识,推进网络社会现实化

在网络社会中,其规范轨迹是以权利的介入为先、以法律的介入为先。网络环境的技术特点、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缺乏现实性、网络传媒立法滞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我国传统的社会规范意识被打破,从而导致人们在网络中容易形成规范虚无主义,实施网络暴力等极端行为。所以,提倡网络社会现实化,将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规范意识贯穿到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同步建设之中将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网络主体意识和自我规范能力。

(三)完善网络社会相适应的立法、司法体系

在人们的传统习惯中经常有一种意识,即将网络行为人责任追究与现实社会相比照。笔者认为这本身是网络传媒立法和相关司法的一个误区。如果按照惯常思维,在实际生活中抢劫一个商店很好被定罪,但在网络中如果通过技术暴力强行劫取、占有网站能否以抢劫罪处罚呢?犯罪之所以为法所规定,就在于它本身的社会危害性。那么,网站也是一种资源,网络社会也需要安全。因此,在立法和司法过程中应该按照等阶原则,针对网络社会的特点形成与之相应立法和司法体系,这是网络行为得以保障的根本。

(四)加大力度普及社会性的网络防范意识与防范技术

在网络暴力现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公民的网络防范意识薄弱及防范技术能力低造成的,可以说暴力被害的发生与被害人的防范意识、防范技术有一定直接关系,甚至可以说有些被害是被害人自己招致的,如下载免费软件,在网站中攻击他人,不安装防御系统等等。对此,防止网络暴力应该是一项全民性的社会工程,而不能单一地视为政府的责任。

(五)加强网络跟踪和监控,实行网络行为的警级预告制度

相比较其他媒体而言,网络对于暴力等负面信息的监管就要薄弱得多。有数据显示,近四成的青少年网民热衷于网络游戏,而这其中超过七成以上的网络游戏属于“格斗”、“射杀”类。除媒体以外,家长也应尽力为孩子“屏蔽”暴力。

(六)加快确立网络运营商的责任追究制度

绝大部分网络暴力的实施都是以网站为载体的,从权利义务合理分配的角度讲,这些运营商对暴力现象负有一定责任。所以,有必要确立网络运营商的责任追究制度,以此增强网络运营商的责任感,从而间接地减少网络暴力的平台。

(七)加强对社会上网吧的管理,减少青少年接触网络暴力文化的机会

在学校和家庭中上网,青少年面临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一般不会浏览不良信息。然而社会上的网吧由于以营利为目的,网吧经营者一般不会对青少年的上网行为予以关注,因此对网吧要出台专门的管理规定,网吧经营者必须执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青少年上网负有管理和引导的义务,保证青少年在上网时免受暴力文化浸染。

[参考文献]

[1]齐贤.因特网给社会带来的负效应值得关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之我见[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0(1).

青少年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篇8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犯罪危害

一、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一)网络成瘾行为促使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发群体,成年人有较为成熟的心智,而青少年则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没有节制上网会让他们脱离现实生活,沉浸在网络的虚幻之中,逐渐与社会格格不入。网吧的目的是为了盈利,青少年上网必须需要足够资金支撑,由于青少年大多游散在社会中,无固定职业收入,有限的资金无法满足他们的上网欲望。于是他们就采取偷、抢、盗、骗等形式,不择手段弄钱,因为钱,一起起血淋淋的惨案时时发生,“叛逆少年”为筹集网费劫杀独居七旬老人,将其抛尸废井中;西安户县一少年为争夺免费上网机子,大大出手,将对方致死。

(二)网络游戏成为青少年暴力犯罪的一大诱因

网络游戏产值直线飙升的前提是以牺牲青少年的正常生活为代价的,玩游戏是青少年最为热衷的事情。网络游戏内容广泛,而对我国市场目前销售的网络游戏调查统计,95%是以刺激打斗为主题的,俗称网络暴力游戏。暴力游戏提高人的攻击,容易唤醒人的攻击情感。含有暴力内容的电子游戏之所以会让青少年具有攻击性是因为虚幻场景中的暴力场面能释放青少年潜意识中的压抑情感,暴力游戏中的主宰行为也能满足青少年英雄主义思想。青少年智力发育还不完善,具有高度模仿的特征,加之攻击性意识被唤醒的情况下,在迷幻于现实和虚幻中不能自拔中,悲情就已经开始上演。暴力文化崇拜着赵承熙在佛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杀了32名师生。迷恋于“传奇”中的黄勇整日陶醉于当“武士”的成就感中,沉积在网络血腥的屠杀中,当在虚幻世界的成就不能继续满足他的英雄感时,当网络虚幻世界中攻击性带来的不能满足他时,终于他把暴力带给了社会,杀害了12名同龄青少年。

(三)网络帮派已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动向

利用网络组织实施犯罪更加便捷,从“尊龙名社”到“鬼飘堂”虚拟的网络提供给了相当大的开放空间,网络帮派很容易就能设立自己的q群及网站,上海的“尊龙名社”内部管理和设置相当科学,从“长老”到布衣分为多级,每月完成一定的业绩才能晋升级别。现实的惩罚及奖励措施极大的调动了会员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积极性。从“尊龙名社”案破获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寻找背后主使异常困难,网络世界的隐蔽性使得办案侦破过程中很难有足够的证据锁定嫌疑人,侦破尚且如此困难,在网络帮派的形成过程中更是很难予以发现。

参与帮派的青少年多为父母离异,欠缺老师同学关怀,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这些青少年大多数属于被忽略和失败者,他们同样渴望受到同龄人的关注,渴望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一旦这些在现实生活过程中得不到满足,网络恰巧为这些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悄无声息的平台,于是这些青少年聚集在一起“相濡以沫”,他们不惜做出违法的事情来博得别人的关注。受挫的青少年还极易在心中迸发出强烈的“英雄主义”他们渴望被救世主,或者感同身受渴望成为他人的救世主,于是在网络帮派中他们相互壮胆、相互鼓励,在集体行动中他们更可以忘记负罪感,无形增大了犯罪行为的后果。寻衅滋事、共同故意伤害等恶经常发生在网络帮派中。不少成年人利用网络帮派将青少年作为犯罪的工具,也正是利用了网络的虚拟隐蔽性。抓住了青少年不辨是非的性格特征。

(四)网络不良信息腐蚀青少年心灵

网络提供的信息量之大,更新速度之快,都让它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开放性媒体中的佼佼者。任何国家及组织,任何人都可以将信息传输到网上,包罗万象的网络信息中不乏宣扬暴力、色情、宣扬民族分裂的信息。其中色情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最为严重,腐蚀青少年意志,会让青少年处于不良的憧憬中,“黄色”严重扰乱了青少年的正常生活学习,部分青少年在接触了黄色信息后,在荷尔蒙的驱使下完全失去了理性,少年的案件屡见不鲜。新疆极端分裂主义在网上大肆宣称所谓的“民族”独立,“”“”势力也在网上者蛊惑人心的信息,青少年由于年龄小,知识阅历不够丰富,易激动而又不能全面理性看待问题,在面对这些不良信息过程中很容易被其利用,中央民族大学讲师・土赫提以“维吾尔在线”网站为平台,通过授课活动传播民族分裂思想,蛊惑、拉拢、民族学生加入该网站,该犯罪集团在・土赫提的领导下,以分裂国家为目的,组织、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境外部分国家借助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优势条件,向我国互联网所谓的“民主和人权”信息,企图颠覆社会主义政权,而这些信息最大的接受体也是青少年,青少年辨别真伪能力差,“曲线爱国”思想极易萌发,很容易仇视现阶段我国国家政权和政策,最终抨击和传输这种思潮,危害国家安全。

二、预防网络对青少年影响的对策

(一)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

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倡导在学校内部建立“绿色网吧”,“绿色网吧”内可以适当的存在一些益智类游戏,网吧内的信息都应当由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对互联网进行甄别筛选之后所选择的。对经常进出网吧的学生,学校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对已经上网成瘾的青少年要拿出有效的措施,及时综合治疗,帮助他们“戒除网瘾”。

(二)国家机关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

互联网主要归信息产业部门所管,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当更加与国安部门,公安部门及文化部门形成协同管理机制。纵观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监管,日本政府推出了“2006it战略计划”该计划就是对青少年利用率比较高的手机,pHS等进行加装过滤软件的服务,保证青少年能够安全健康使用网络。在美国,无论手机,还是电脑网络连接,都只有一个net上网点,因此可以形成便捷的监督机制,美国的青少年很难接触到社交性网站。因此,我国互联网的监管应当加强技术手段,在网络上安装过滤软件,对进入的信息严格“过滤”,国安部门及公安部门应当严格控制端口,发现不良信息就及时追查网络运营商和网站建设者,在及时清理不良有害信息的同时,应当提升网络运营部门的门槛,对运营商和网站建设者进行按期培训,并责任到人,让运营商及网站建设者内部之间形成制约监督机制。另外,工商,公安及文化部门应当成立“网吧”管理办公室,加强对网吧经营者的专业技能培训及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对黑网吧坚决予以取缔,对违反规定的网吧予以相应的惩戒,坚决杜绝违法网吧存在。(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卢建军.暴力电子游戏诱发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问题及对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04

[2]郭玉锦.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探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03

青少年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篇9

关键词:网络入侵防范策略网络信息素质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了信息与网络社会的大环境中,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其普及程度使网络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正逐步建立一整套安全体系,无论是从政策上还是从法律上,都在向着“中国特色”迈进。

互联网在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提供开放信息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安全威胁。尤其目前网络已涌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信息变得更加丰富,同时,互联网带给我们的自由、平等更使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用因特网发明者的话来概括,就是:网络是“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队、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世界。由此,我们不得不说,网络更是一把“双刃剑”。正是由于平等自由,网络在为人们提供方便服务及丰富信息的同时,也给各类攻击入侵及不良信息打开了方便之门。

目前,在普通病毒借助网络泛滥的同时,各种专门针对网络用户的新型入侵方法层出不穷,如利用木马程序盗取网上银行用户名、密码,进而盗用帐户资金的事件屡见不鲜。网络信息的过度膨胀与泛滥,使垃圾信息迅速滋生繁衍并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广泛传播,不仅扰乱了整个网络信息资源的正常秩序,而且严重影响了网络用户对信息的正常使用。更为严重的是,各类有害信息(暴力、色情、反动思想、反动言论、封建迷信……)对广大青少年的影响已日趋严重。笔者对常见的几种网络入侵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应的防范策略,并针对如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信息素质提出了几点看法。

二、常见网络入侵方式

1.通过网络病毒入侵。

病毒是网络入侵中出现较早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入侵方式。以木马程序为例,它具有高隐蔽性及非授权性,这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一旦成功入侵,就可使攻击者成为主机的超级用户,造成系统损坏、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攻击者通过对主机信息(尤其是帐号、密码等)的窃取达到各种非法目的,从而对用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通过伪造ip发动攻击。

用特殊软件伪造ip地址,在两台计算机进行正常数据流交换的过程中,利用伪装的合法机器获得在数据流交换过程中其他实体用户所拥有的权限,从而达到破坏正常数据流交换的目的。更有甚者,在通过非法手断获得权限后,对正常信息进行篡改、破坏,通过哄骗网络中其他实体用户,最终达到窃取口令密码的目的。

3.利用端口漏洞入侵主机。

目前某些操作系统提供了一些需要开放端口的服务,这就为入侵者提供了又一种攻击方式,即通过开放端口存在的漏洞发动对主机缓冲区溢出的攻击。开放端口存在的漏洞主要体现在地址空间错误,这主要是由于软件中的函数、指针等方面设计的欠缺而引起的,这类异常情况有时可导致软件崩溃甚至系统瘫痪。

4.服务器欺骗攻击。

web服务器欺骗攻击主要是攻击者将自已置于网络用户与合法服务器之间,使其可以方便地监视用户信息。目前此类攻击使用较多的技术为URL地址重写技术和掩盖部分信息技术。攻击者利用地址重写技术将非法地址添加到合法地址之前,以扰乱用户视线,从而使其打开非法链接,如此网络使用者便会在毫无防备之下进入攻击者的操控范围内。

5.垃圾邮件入侵。

垃圾邮件主要指向攻击者向网络中合法用户的电子信箱发送未经许可的的电子邮件或邮件列表,其内容以广告、网站信息为主,用户的电子邮箱一旦被垃圾邮件充斥,其网络资源将被大量占用,从而导致网络阻塞,影响邮箱的正常工作。

三、主要防范策略

1.使用杀毒软件及防火墙。

目前防范攻击最普遍的方法是使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这类软件可对主机间传输的数据包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实施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用户,当发现未经许可的非法通信时,便可在第一时间拒绝攻击者的入侵。使用杀毒软件时一定要注意及时升级软件病毒库,另外要定期使用软件对主机文件进行病毒查杀,还应注意防止因使用者个人失误造成的病毒入侵。

2.隐藏ip地址。

这类操作主要是针对通过伪造ip发动的功击操作,目前主要有使用服务器和使用特定的隐藏ip的软件来完成对ip地址的隐藏操作。服务器是在网络用户主机和远程服务器间架设一个中转站,负责截取主机向远程服务器提出的服务请求,然后将请求信息转发远程服务器,完成信息的传递。如此攻击者的攻击目标就由用户主机变为服务器,从而实现网络用户ip的隐藏。目前市面上有许多专门隐藏ip的软件,也可以帮助网络用户躲避攻击者的攻击。

3.利用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技术是目前一项重要的主动防范安全技术,它主要是通过扫描得到用户主机开启的端口及端口上进行的服务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网络漏洞扫描系统中提供的漏洞库进行匹配,查看漏洞的存在情况,并及时通知用户对漏洞进行修补。

4.提高自身防范意识。

这主要是指网络用户自身在使用网络时应提高警惕,防止因个人疏忽而造成的损失。比如在安装了防毒软件后,要注意及时升级和软件的正确使用;对各类密码设置时不要过于简单,要注意定期更换;对机器中的数据信息要定期备份或部分备份,以防数据丢失;浏览网页信息时,不要随意打开非法链接地址,防止攻击者通过非法URL地址达到攻击目的;在使用电子邮箱时要拒绝接收和查看各类垃圾邮件。

四、培养良好的网络信息素质

1.加强制度建设,从法律角度规范网络行为。

健全的网络法规和国家政策是强化社会道德责任、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保护网络安全、预防犯罪的关键措施。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可适当借鉴国外一些好的经验来加强我国的立法体制,如美国的网络分级制度、法国的对网络色情施以重罪制度等,都在净化网络环境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2.加强全民的网络文化教育。

制定统一的网络行为准则,并强化全民遵守网络行为准则,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络法律法规、网络思想道德和网络安全防范的宣传教育工作,严厉打击非法网站,积极建立网络文化教育网站,使网民都能自觉维护网络环境,从而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

3.不断提高网络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意识。

对于网络中的青少年用户,要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使用网络过程中要注意不透露个人的真实身份信息(如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学校名称等);不要随意回复恶意攻击信息(如敌对信息、不适当的评论、非法电子邮件等);不可与网络聊天对象见面,这是目前对于网络青少年来讲最大的安全威胁,随意与网友见面而对青少年带来的种种麻烦数不胜数,如遇到确实需要见面的情况,应先告知家长、教师或朋友,万不可独自赴约,另外见面的地点一定要安排在公共场所,与网友会面期间,如发现异常,及时打电话或发短信通知家长、教师。

作为青少年的监护人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站在朋友的角度去信任去理解,尤其对待网瘾青少年,一定要通过耐心的教育和交流将其拉出网络泥潭。作为青少年的教师,要与家长结合起来,通过细致的教育,使广大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明白,网络只是一种供人们使用的工具,千万不可沉迷其中而荒废学业。

参考文献:

[1]刘建伟,王育民.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朱理森,张守连.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2001.

青少年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控技术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确实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很多便捷,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提升了人们工作的效率,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社会价值与财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但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在着很多优势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弊端,会给国家、社会以及人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危害,比如说有些非法分子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漏洞,侵入重要部门的计算机系统,窃取国家的机密,或者是侵入其他计算机系统破坏或者是篡改他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给国家与社会带来难以估算的损失。也可以说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网络安全问题关乎着国家的安全,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以及关系着民族的发展,因此,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受到国家、社会以及越来越多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危害

(一)加速了不良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速度。

计算机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分布范围广、具有隐匿性等特点,给计算机网络监管带来很大的难度,各种不良信息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导致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难以形成,尤其会对处于人生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造成很大的影响与危害,如果没有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可能会造成更加恶劣的影响,比如说青少年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产生与社会发展相悖的道德观念,出现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等。另外,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假广告会误导人们理性分析,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二)病毒传播对计算机系统危害。

病毒是人为蓄意设计的一种计算机程序,它寄生在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中或者是操作系统的可执行程序中。计算机病毒是可以自我复制与自我传播的,通过计算机网络途径进行传播,不仅传播速度非常快,范围非常广,而且破坏性是非常大的。计算机在网络的运行中、下载程序以及接收电子邮件都存在着感染病毒的风险,如果感染了病毒,可能造成系统瘫痪或者是崩溃。

(三)导致信息库被入侵或者是数据破坏。

计算机网络发展使人们能及时获取各种信息,但是有些不法人士受利益或者是对社会仇视的心理,利用网路设备与系统中存在的管理漏洞,故意使用非法的手段删改数据、访问资源以及破坏系统,侵入者可以在受害人没有任何察觉的时候对受害者的数据信息系统进行更改、删除、偷窥或者是复制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导致使用者的利益遭受到损害。

(四)对计算机设备以及网络线路造成损害。

计算机病毒对于计算机设备以及网络线路造成的损害主要是对网络硬件设备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这些计算机网络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对网络线路的破坏主要是对光纤、电缆以及卫星等线路的影响。

二、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因素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从计算机网络窃取数据库信息,主动攻击造成网络系统故障或者瘫痪,故意篡改网络数据信息以及伪造网络数据信息,这些威胁可以分为主动攻击型威胁与被动攻击型威胁,被动攻击威胁包括从计算网络上窃取数据信息,这种攻击的方式很难被检测到,但是这种防御的方法可以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加密的方式,能有效防止攻击者获取到网络中传输的数据信息内容,主动攻击型威胁包括主动地或者是故意人为攻击对网络造成影响的,比如说:主动攻击造成网络系统故障或者瘫痪,故意篡改网络数据信息以及伪造网络数据信息等都属于主动攻击,预防主动攻击的方式除了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加密以外,还要采取鉴别等多种措施。造成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主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网络上的不安全因素。计算机网络上存在着一些敏感的信息,比如说:有关科研、军事、经济金融等方面的信息,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士企图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获取,而采取的攻击手段,从而导致我国的一些机密数据信息被泄露出去;二是网络系统自身存在着缺陷或者是漏洞,这就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三是网络管理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网络管理者欠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没有对网络安全提高重视。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控技术实施的策略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控技术又可以分为主动方法与被动的防范技术,主动的方法技术可以分为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以及访问控制技术等主动防范的技术措施。被动的安全防控技术主要有防火墙技术与入侵检测技术等被动的方法措施,仅是采用一种技术措施是无法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的,应该采取多种防范措施。

(一)运用访问控制技术为计算机网络提供安全保障。

入网访问控制技术的运用是确保网络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可以通过入网访问环节控制访问网页或者获取信息资源的权限,同时可以限制准许用户的访问权限,比如说:控制用户的访问时间或者是精确控制用户的访问站点,从而给每一个用户给予相应的权限,同时也对他们访问的系统目录与资源文件给予相应的授权管理。网络服务器的访问控制可以通过设置口令的方式,锁定相应操作管理权限,杜绝非法分子利用不法手段对服务器信息进行恶意的修改、删除以及破坏。可以采取限定服务器的登录时间或者检测管理非法访问用户,从而实现网络安全的防控目标。网络管理员应该在实践监控上对网络的运行现状实时监控,并做好服务器访问用户的记录,发现有非法对网络进行访问的现象时应该通过声音、文字等方式进行警报,以便引起网络管理员的注意,从而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防控管理。

(二)运用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也是网络安全一道很重要的保证,身份认证技术指的是在网络系统登录时对用户身份认证的一种确认技术。用户在进行访问之前要通过身份认证的系统对用户进行身份上的识别,访问控制的系统根据用户身份与数据库授权来决定此用户能不能访问某一个网络中的资源信息。

(三)运用网络加密技术。

运用网络加密技术可以有效保护网络系统中使用数据信息、口令以及文件的安全性并保障网络传输数据的安全。网络加密的方式主要有链路、端点以及节点加密方式,链路的加密方式主要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各个节点之间的信息链路安全。端点加密主要是保护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数据安全。节点加密主要是保护源结点与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在运用网络信息加密技术时可以根据实际的运行状况选择合理的加密方式。

(四)运用网络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信息在不同网络之间或者是网络安全域之间传输的唯一通道,通过利用访问控制技术可以增强内外网通信时抗击病毒的攻击能力。运用网络防火墙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控的最经济与最有效的控制措施,防火墙技术也是在计算及网络规划中的重要部分,是防止网络外部用户通过非法手段进入内部网络系统。防火墙技术包括了包过滤技术、网关应用技术以及状态检测技术。另外,在计算机网络接口处可以利用内容过滤技术,从而对互联网中存在的一些不良信息与非法信息内容进行过滤,从而净化网络环境,减少思想意识不强人员以及鉴别力不高人员所受到的损害,对网络内容过滤净化网络环境更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防范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不仅需要加大安全技术建设,还需要不断强化网络管理员与使用人员的责任意识。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需要网络管理人员与使用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减少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频率。

【参考文献】

[1]陈俊生.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控策略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1

[2]乔玉冰,柳科春,崔淑林.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探析[J].统计与管理,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