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思想教育阵地建设十篇思想教育阵地建设十篇

思想教育阵地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9:12

思想教育阵地建设篇1

关键词:网络宣传思想教育阵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233-01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社会已然进入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它在强烈地冲击着社会的经济形态,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同时也为企业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做好新时期企业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和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成败,也关系到企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面对新的挑战,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企业发展目标,抓住机遇、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研究并发挥信息网络的技术优势,把握信息网络发展动向,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引导和文化保证。

1充分认识利用信息网络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开展网络宣传教育工作是信息时展的要求。互联网在提供大量有价值信息的同时,也夹杂着各种思想倾向的言论,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适应网络传播的新方式,抢占网络宣传教育的制高点,是新时期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开展网络宣传教育工作是新时期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和发展的要求。互联网传播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有利于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为企业宣传教育工作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开展网络宣传教育工作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网络宣传教育工作对外可以拓宽企业宣传渠道,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对内可以进一步深化学习型企业建设,强化安全文化建设,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水平。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

2如何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开展企业宣传思想工作

(1)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加强企业对外宣传力度。网络宣传是企业对外展示的良好平台。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加快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网络可以低成本的对外宣传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拓宽业务渠道,为企业建立一个对外互相沟通的平台。

(2)搭建思想沟通平台,建立信息调研网络系统。由于网络用户身份具有一定的隐秘性,职工群众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建立宣传思想信息调研网络系统,有利于思想动态信息的快速反馈,可以及时、准确了解职工思想动态,依据形势变化做出正确决策。

(3)把网络建成重要的政治理论学习阵地。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实时交互、空间广阔、多媒体运作等特点,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职工获取信息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充分发挥网络的特点,使政治理论知识以声音、图像、文字相结合形式展示出来,提高职工学习自觉性和趣味性,把原来的强灌输、被动化教育转化为自主理性思维和自觉学习活动,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支撑和智力保障。

(4)建立由点到面的实时宣传通讯平台。现阶段,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必需品,任何个人、团体和组织都能以低廉的成本进行信息传递。手机自带的短信功能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使信息传播更加广泛和便捷,它在为我们日常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宣传思想教育工作搭建了一个便捷的平台。

3加强网络宣传思想教育阵地建设应注意六个方面问题

(1)要紧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的工作原则,把宣传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化解矛盾、激励斗志的作用,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增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坚持从职工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网络宣传思想教育阵地建设必须要坚持联系实际,要经常深入到职工群众当中,了解他们的需求,使网络宣传思想教育阵地能够更加贴近干部职工,服务于干部职工。

(3)加强阵地建设与传统宣传思想教育方式相结合。在充分利用网络的同时不能丢弃那些好的传统思想教育方式,勿视“面对面”交流的作用,不能只注重在网络上开展工作,抛弃了传统的会议和课堂系统灌输、个别谈心等工作方式。因此要防止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全盘网络化的倾向,必须坚持运用现代化手段与行之有效的传统方式相结合。

(4)加强教育资源整合,扩大知识面,增强教育平台的实用性。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影响面广、容易存贮、便于查阅、传输速度快、易接受等优势,最大限度的整合内部资源和外部信息,扩大知识覆盖面,使广大干部职工能够自觉的、自主的、自动的利用网络去学习,使网络学习长期化和经常化。

思想教育阵地建设篇2

关键词:网络阵地;思想文化;历史沿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9-0287-02

随着1994年10月份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建设全面启动,高等院校正式进入了互联网络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时至今日,已经历二十年的风雨沧桑。这期间,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经历了初步探索、快速发展相对成熟三个时期。

一、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

1994年10月至1997年10月,我们将其看作是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这期间,我国电脑数量和网站点数在不断增加,上网方式分为拨号上网和直接上网两种,以拨号为主,宽带速度很慢且费用极高,上网人群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程度较高的一线城市,职业分布以从事科研、教育和计算机行业的用户以及青年学生为主体,用途主要停留在浏览信息和发送邮件等简单操作上[1]。

互联网络接入中国教育领域的欣喜和激动让广大用户无以言表,对于新鲜事物和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在一瞬间被激发出来,不仅惊奇它在资源占有和信息传递方面的强大功能,更感叹它为中国教育事业带来的崭新机遇。主要表现在:第一,开拓了高校大学生的视野。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上的超前性是其他任何人群都无可比拟的,他们如饥似渴地阅读学习网络上的科技信息、社会新闻等感兴趣的内容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甚至在信息意识和国际视野上都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师长。第二,丰富了高校思想文化教育的内容。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开放和渗透,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络的学习和运用,以及通过互联网络接触到的其他新鲜内容的扩展了解已越来越迫切,这就促使高等教育部门不得不把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知识编入教学大纲。第三,加强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效果。传统意义上的高校传播媒介以校园广播、校刊校报、校园公示栏为主,在互联网络出现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们仍是校园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然而互联网络搜索引擎中信息资源的庞大给予大学生阅览充分的自主选择性,并且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同时利用互联网络收发邮件大大缩短了时间上和地域上的距离,较之于信件和传真更方便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

互联网络的触角不断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的陌生与强大让高校师生一度陷于被动的境地,给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大学生的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国际互联网信息中,“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是由美国提供的,这种网络信息传播的不平等现象极易造成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严重冲击。”[2]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西方的一些敌对势力利用其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势构建意识形态霸权,冲击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培养,不法分子利用网络钻法律空子大肆散播、暴力影片等不良信息,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一方面,高校传统的思想文化教育方式相对落后。高校教育工作者在网络知识、技术原理及上网经验上要逊色许多,单凭书本知识和教师经验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教师权威、课堂秩序及教学效果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掣肘。另一方面,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硬件设施及组织制度建设迫在眉睫。互联网络尚未普及的最初阶段,高等院校教职员工的网络素质并不高,计算机也并未在整个校园内普及,如何防止不良信息的荼毒,堵住正在发生的威胁扩散、管制造成不法或不道德行为,成为高等教育的一块心病。

二、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

1997年11月至2000年年底,我们将其看作是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这期间,我国上网计算机数以及网民数量急剧增加,上网速度及带宽大幅提高,上网费用有所下降,自费网络用户增多,行业及地区分布较为广泛,但仍以青年学生为主,在网时间有所延长,大多以休闲娱乐为主要上网目的[3]。

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在这一时期取得重大突破:一是高校互联网络硬件设施不断完善。随着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高速主干网的顺利完成,到2000年底,CeRnet连接了八百多个教育科研机构,覆盖了全国150个城市,用户超过500万人[4]。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加大对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的资金投入,完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及学生宿舍等重要场所的网络覆盖。二是校园网络建设发展迅速。互联网进校园之初,各地高校便上演了精彩纷呈的校园主页设计比拼,以不同视角的校园美图做背景,涵盖院系构成、教务系统和数字图书馆在内的几大主要功能,定期更新校园新闻、校园公告,设立校长邮箱方便师生交流,同时增加学生感兴趣的网站链接,力图彰显出各自的时代性与实用性。尤其是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下发后,为响应国家号召,许多高校依据其地域性或民族性等优势,先后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的红色网站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网络阵地。三是高校师生主动参与网络交流。随着网络媒介在大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逐渐增强,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手段和工具作用逐步被认识,不仅全国各个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就连与教科书相濡以沫几十载的老一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都不得不打破成见,挣脱课堂教学的枷锁,主动走上网络,参与校园论坛中的学术讨论,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与沟通,从而实现思想文化教育的有效宣传和贯彻。

高等院校校园网络的广泛覆盖,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便利,但急功近利导致体系不够健全、攀比成风使得内容华而不实,难免会滋生各种各样的负面问题。首先,大学生群体政治意识较薄弱。其次,校园论坛不和谐声音随处可见。再次,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网络游戏也随之进入大学生活当中。然而,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大学生翘课包宿甚至产生暴力倾向、难以分清虚拟与现实,造成身体健康和学习方面的巨大损害的例子屡见不鲜,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于高校来说迫切需要强化引导、心理咨询与网络管理三管齐下。

三、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相对成熟时期

2001年初至2010年末,我们将其看作是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相对成熟时期。这期间,我国网民规模增加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较20世纪初提高了三十多个百分点,跃居全球榜首;随着3G互联网络的纵深推广,手机网民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网民上网工具更加多元化;网民身份不再受年龄、地域、职业等制约,更趋向广泛化;网络应用上,搜索引擎稳居第一,休闲娱乐类有所下降,腾讯等即时通讯、微博客等社交网站以及团购等商务类应用初具规模[5]。

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在这一阶段取得了一些优秀成果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思想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渐成体系。随着互联网络的深入普及,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在中国领土内相互激荡,在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在反思我国当前思想文化的内涵以及今后思想文化的走向。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可以清晰看到马列主义是思想源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思想方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思想本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思想动力,各个要素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思想文化教育核心,促进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二是高校思想文化建设进驻网络阵地。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强调思想文化建设的同时,指出要“重视网络媒体建设”,“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发展互联网产业”,这为高校思想文化建设进驻网络阵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利用互联网时代高尖端的即时通信设备,在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的校园或校外网络社区中搭建思想文化宣传阵地,导入时政热点话题或当代思想动态,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网络思想文化讨论的积极性,形成网上网下互动的全方位思想文化教育格局。三是政策出台保障互联网络安全。随着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等不法或不道德行为的日益增多,对于信息安全和互联网络管理漏洞的顾虑也随之增多,要求相应法律出台的呼声也越发高涨,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网络用户的用网安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虽然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在承受着巨大的现实阻力。大学生群体的年轻化,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和心智还不够成熟,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转变。只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入人心揉入骨髓,才能真正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思想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010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家对于“宣传思想文化”和“网络舆论”的重视程度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在党的十七大以来,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洪流中,网络作为传播媒介领域的后起之秀,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制度建设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建设网上思想文化阵地,让先进的、积极的、正能量的思想文化贯穿虚拟世界中每个人的灵魂,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成为国家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网络传媒工作者共同面临的巨大考验。而奋战在文化战线前沿的高等院校,理应成为建设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第一批勇士。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第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997(11).

[2]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5.

[3]第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1(1).

思想教育阵地建设篇3

党的*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我乡如火如荼展开,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根据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农村开展"建设和谐文化、促进乡风文明"主题教育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乡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主题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主题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定的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文化、促进乡风文明"这一主题,切实服务"三农",大力推进我乡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

总体思路: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两项构建,实现三个提升。即围绕"建设和谐文化、促进乡风文明"这一主题;培育农村文明道德新风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关爱弱势群体,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结合村级班子建设,实现村级班子战斗力的提升;结合村庄整治,实现农村卫生环境的提升;结合农村文体阵地和队伍建设,实现农民精神文化的提升。

主题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和谐思想共识。党的*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任务,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着眼点。要通过重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农村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要进一步加强思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农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引导农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培育农村文明道德新风尚,努力实现"乡风文明"。要在全乡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要着眼于增强全乡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把和谐农村的建设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以"相互关爱、服务农村"为主题,建立农村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要注重促进农民的心理和谐,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积极倡导和确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激发农民的内在动力,积极培育农村文明道德新风尚,努力实现"乡风文明"。

丰富农村文体活动,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要。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文化建设,努力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农村的文化建设要以和谐文化为目标,以农民需求为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着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文体活动,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农民精神文化需要的变化,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要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农村文体阵地和队伍建设,夯实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基础。基层文化阵地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依托和基础,在建设农村和谐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不断拓展宣传文化阵地,要巩固和优化农村宣传文化"四个一"阵地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文化达标村建设。要在有条件的村设立电子阅览室,完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创办与"三农"联系紧密的网站,丰富内容,拓展功能,使之成为传播农村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

二、主题教育活动的对象、时间安排及步骤。

主题教育活动的主要对象:乡机关、村的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

时间安排:活动从*年1月开始,到6月结束,为期半年。主要分调查研究、宣传教育、推动工作、总结提高四个阶段进行。

工作步骤:

1、调查研究阶段(*年1月初-*年2月中旬)。根据我乡农民的思想状况、文化需求以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现状和主要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制订出我乡实施方案。

2、宣传教育阶段(*年2月中旬-*年3月底)。召开动员大会;乡班子成员进村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各行政村开展卫生保健、科普知识、法律知识等宣传教育活动。

3、推动工作阶段(*年4月初-*年5月底)。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树正气、讲团结、求实干"的教育,提升班子战斗力;健全和完善村庄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提升村庄的卫生水平;开展"双十佳好妈妈"评选活动;开展乡、村文体阵地建设达标创建活动;开展一次全乡性的文体活动;开展乡干部结对帮扶活动。

4、总结提高阶段(*年6月)。召开总结表彰会,对评选出的"好妈妈"、文体阵地建设先进村进行表彰;形成一套和谐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主题教育活动的有关要求:

思想教育阵地建设篇4

关键词:制度;阵地;活动;少先队;文化建设

在少先队活动中,为了切实促进少先队文化建设,我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少先队中队活动。

一、依托校训和白云山底蕴,加强少先队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即“观念形态环境”,首先是创造氛围以影响学生,再激活他们,使之产生能量。而中队精神文化的主体是队风、班风。良好的队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它能使队员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抑制不符合中队利益的不良行为。为加强中队精神文化建设,中队坚持学校“爱是责任”校训,通过各类活动(主题班会、“我为父母做一件事”实践活动、“故事会”等),在队员中开展爱祖国、爱社会、爱学校、爱家人、爱同学、爱自己的“六爱”教育活动,从小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埋下爱的种子,让学生的精神世界里从此留有一份爱。充分利用白云山革命烈士墓这个教育基地,从增强爱国、爱家乡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真切感受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激励队员们勤奋好学,民族精神在心中扎根。有了这样的思想绿洲,队员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中队逐渐形成了健康的“团结诚信积极活泼”的队风和“文明健康乐学善思”的队训。

二、建立和健全中队制度,促进少先队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必要保证,是环境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制度好比催化剂,既可以规范人们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又可以激励、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我们中队采用“星卡激励评价制度”,制定了“争星”“争卡”制度,队员们经常兴高采烈地跑来领星星,因为十颗星便可得到一张绿卡,拿到绿卡的队员会把绿卡当宝贝一样藏好,期待着下一次拿到十张绿卡去换红卡,为评为“星级少年”而努力。为了得到红卡或绿卡,他们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现象,课堂发言积极了,作业端正了……当然,队员们也有不愿领的卡――黄卡,黄卡意味着队员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或过失,这时候,队员会显得很伤心。如果队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有进步或改正,我就会将黄卡收回。我充分利用这项制度,尊重队员的个性,用发展性眼光,多元化、多角度评价队员,极大地激发了队员的积极性。

三、创设和拓宽少先队阵地,促进少先队阵地文化建设

阵地建设能营造少先队独特的文化氛围,多种类、多层次的少先队基础阵地是队员们进行实践体验的有效载体。在这些阵地里开展活动,能培养少先队员热爱劳动、尊重知识的思想情感,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和主人翁精神,从而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1.充分利用学校的少先队阵地,营造少先队阵地文化

我充分引导和组织队员观看学校大队部在橱窗、宣传栏普及的少先队知识、爱国主义、法制、安全、健康等教育图片展。今年新建立“走廊文化”又给我提供了队教育的平台,我积极鼓励、创造条件,让我的队员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成果。

2.加强中队的少先队阵地,个性化少先队阵地文化

润物细无声,中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高品位的中队文化对队员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在中队这一阵地建设中,人文化的中队布置是前提,创设有生命的充满生活气息的中队文化离不开教室基本设施建设和教室的布置与设计。我们中队设立了队角、图书角、学习园地、交流台、星卡天地、卫生角、黑板报、金点子信箱等。我们以交流台为依托,设立交流沟通,陶冶生活情趣的教育阵地;以图书角为依托,创设队员开阔视野、丰富自身内涵的文化阵地;以“金点子”信箱为依托,征求队员意见,建立队员民主生活阵地;以“中队会议记录”为依托,创建积极开展队员主人翁的管理阵地;以中队“队报”(黑板报)为依托,提供积极参与、各显才能、共同成长的阵地。

3.整合校外资源,拓展少先队阵地文化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学校少先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我校坐落于白云山脚,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将白云山作为我校的德育基地,中队通过参观白云山革命烈士墓,采访、调查等方法了解过去革命历史,增强了队员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这样,既加强了少先队对队员校外活动的管理,也促进了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少先队文化建设活动繁而杂,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改革的过程,需要我们新时期的辅导员树立起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教育价值观,树立起以塑造世纪新人形象为基础的学生观、儿童观,树立以激发学生生命涌动的活动观,让学校焕发勃勃生机,让自己展示智慧,让少先队真正成为队员快乐的园地,让少先队文化在缤纷、切实而有效的队活动中收获、积淀。

参考文献:

思想教育阵地建设篇5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对策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在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态,是指高校教育工作者用积极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政治观点、网络素养等精神文化,以现代网络为媒介和阵地,用互动引导、建设管理、制度规范等基本方式,对高校学生实施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积极的思想政治品德。在大众传播时代,网络为高校学生开拓了全新的生活空间,而这一全新的生活空间也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之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使得网络逐渐进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和重要工具。

一、网络媒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以网络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具有监控环境、联系社会、传承文化等一系列的重要功能,通过网络能管窥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反映出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认知程度,可以说网络世界里有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与实践状态的缩影。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全新的传播空间,以网络为媒介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1.网络媒介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建设。人类传播历经了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媒介时代,现已进入快速发展的大众传播时期,网络因其图文并茂、视听一体、实时传输等功能一体化的特性,以超越传统媒介的优越性,对整个社会以及人们的价值观、认知与实践方式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受到网络深刻的影响,网络促进了学生个体的个性觉醒,他们采用开放式的态度接受网络信息,也依存网络为实践活动提供依据。在媒介形态的变革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新媒介环境的变化,针对高校学生认知与行为方式的特点,积极利用媒介技术,建设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内在要求。

2.网络媒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能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出发,随着教育环境与教育因素的变化而改变。网络的发展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对教师、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针对变化中出现的新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能及时改变和增加教育内容,以实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心理等方面的正确引导。当前条件下,具体而言,应加入诸如正确对待世界多元文化的问题、建设积极的网络伦理观问题、构建网络心理教育与咨询平台等内容。

3.网络媒介推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大众传播媒介功能经历了由分化到统和的发展历程,新媒介有集多种单一媒介功能于一体的优势,但却不能从根本上取代原有的媒介,就如网络媒介深入社会角角落落,但以期刊、杂志、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介依然欣欣向荣一样,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开辟也不能取代原来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式。

网络这个开放式的互动平台打破了少数人的信息垄断,拓展了受众参与信息采制与传播的权利。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能体现传统教育途径与新教育媒介的融合性,坚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虚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与现实教育空间、传统教育方式与网络教育方法的契合。立足于现实发展实际,以学生为本,综合运用多种教育途径和媒介,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二、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我国建设信息高速道路的步伐不断加快,各高校也日益重视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起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总结已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是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深入发展与持续创新的内驱力。

1.高校“红色网站”建设卓有成效,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流信息的传播效果偏弱。以网络为阵地不断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实施途径,最为突出的成果是高校蓬勃发展的红网建设,如南开大学的“觉悟网”、西南财经大学的“光华园”、清华大学的学生红色网站、上海交通大学的“交大焦点”等,集聚着相当高的人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快速发展的红网建设相比,“点击率”与“互动率”却持续低迷,成为制约红网深入发展的难题,红网中只有主流的观点与思想,缺乏互动、讨论与争议。这种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是红网这个新兴事物在发展中的必然现象,更主要的原因是来源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把握住学生生活形态和关注的热点。在匿名性的虚拟网络世界中,是否参与到信息的接受与传播完全是受众的自主选择,高校网络思想教育传播的主流信息只有特近学生的生活,遵循网站生存发展的“点击率”原则,才能为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日渐丰富,但缺乏时新性与权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取得有效性,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日益重视对教育环境的充分调试,已经清晰地意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法缺乏网络,也开始注意“时时在线”,但其适应行动常常滞后,权威性遭到解构。网络阵地里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似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那样,从教育过程到教育结果都具有可控性,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常常被转移,权威性面临被肢解,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需要用开放的姿态,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进学生的虚拟生活空间、深谙学生的话语体系,从他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入手分析,才能卓有成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与行动。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的学生思想无比活跃和外显,但匿名性使得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更难以把握。网络环境下,学生的思想状态持续活跃、外显于网络中,这一方面便于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的变化情况,但匿名性的状态又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满不确定性。网络的开放性及由此创造的网络环境里的群体压力、趋同心理、群体模仿和求异心理等现象,常规状态下的网络思想变化就已经难以掌控,特殊状态下的“匿名性”与集合行为,使得对学生的思想状态把握变得更加困难,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分析

1.提高教育主体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能充分认识网络的消极与积极因素,重视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分析当代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认知与行为方式,树立教育民主化的观念,能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科学的“把关”,建立思想政治网络信息资源,树立权威性,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

这些新要求一方面是对教育工作者观念上的更新要求,另一方面是基于网络技术的专业素质要求。当前最为重要的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海量的信息环境中甄别、把关与引导的能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具有时新性与真实性是其发展的趋势,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各种思想观点、价值观、道德规范的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和网络生活实际,帮助学生选择、梳理和甄别信息,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当好“把关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络思想文化的主旋律。

2.培养高校学生客观运用网络的正确观念与素养。当代大学生畅游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享受着平等、便利、民主的网络生活方式,但网络作为一个较新的事物,诸如网络对学生素质的影响、网络伦理道德、未来人的生活形态等问题目前尚缺乏深层次的思考。网络信息参差不齐,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固定成型,较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对于大学生进行科学、客观的网络教育,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是十分重要的。鼓励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时代的人际交往方式,树立正确的网络人际观;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观。以增强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需求、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的综合能力,自觉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规范网络行为,抵制消极、腐朽、落后、反动的思想观念的侵蚀。

3.丰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内容。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运用网络传播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生活。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内容应在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倡导多样性。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汲取其他文化的长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与感召力抵御网络上文化霸权的侵蚀。注意科学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与交往方式,传播具有实效性、真实性与价值性的内容,以时新性的信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实性的内容能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与权威性,具有不同价值性的信息能满足学生多样性的信息需求,网络语言的恰当使用拉近了教育者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理,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做好准备。

4.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网络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除了将网络技术引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深化学生的读、听、看、思以外,首先应是以各高校教学网站为依托,建立思想政治课教学网页开展高校思政教育,设立学习与答疑专栏、学术观点阐述、时政热点分析等,辅助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其次是建立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宣传党的思想政治问题理论和工作方针的思想教育专题网站,如“红网”等,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用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再次是实现校园网络与其他媒体的资源整合,网络信息浩若烟海、良莠不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应为学生提供经过质量“把关”过的形式多样的信息资源,如时政热点、突发事件、学生关心的问题等,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占领网络思想政治问题阵地。

[参考文献]

思想教育阵地建设篇6

在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高等院校担负着我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责。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建设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新媒体的出现,网络、微博、手机微信等纷纷登录高校校园,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因此,做好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尤为重要。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首要任务就是要构建高校大宣传观。

一、高校大宣传观的内涵

宣传观就是指一个人对宣传思想工作态度。高校师生要树立好正确的宣传观念,保持一个合理的心态去看待我们的宣传现状。所谓“大宣传观”就是全面参与、全面覆盖、全面建设的宣传观,就是“人人抓宣传,事事与宣传有关。”的宣传观。高校大宣传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全员参与性。包括教师、学生、机关工作人员、辅导员、后勤工作人员等全校所有师生都要参与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来。

2.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覆盖性。高校宣传思想应该覆盖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和校园内部的各个单位和部门。

3.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阵地建设的全面性。就是对传统媒体阵地和新媒体阵地进行全面建设。高校不仅要加强对校报、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等传统宣传思想工作阵地的建设,同时要加强网络、移动电子屏、手机短信、博客、微信、BBS等新媒体阵地建设。

二、构建高校大宣传观的意义

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的阵地,坚持正确的舆论,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成才。要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高校校园舆论氛围,需要高校的管理工作者、专任教师、后期服务人员在内所有教育工作者和所有学生都要形成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播种机的大宣传观念。高校构建大宣传观,不仅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而且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

1.构建高校大宣传观是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发展到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市场经济发展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高等教育也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人才培养方式也日益丰富。这就需要高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大宣传观”能够让高校准确分析判断这种变化发展和趋势,促使高校改变观念。同时,大宣传观,可以使高校营造适合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2.构建高校大宣传观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以质量取胜”的时代,大众化、国际化的高等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和高等学校建设发展的命运息息相关。高等学校要发展,必须要有坚强的政治保障、智力支持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宣传观”可以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智力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能把全校师生凝聚到“一心一意搞建设,全神贯注谋发展”上来。

3.构建高校大宣传观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建设和谐校园,是高校当前面临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高校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着力打牢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创造良好文化条件,营造和谐舆论环境,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高校构建大宣传观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师生关系,使群众基础更加坚实,大学校园更加和谐。

三、构建高校大宣传观的途径

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宣传观的构建工作,要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校师生的宣传意识入手,构建全员参与的大宣传观;要开展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全覆盖的大宣传观;要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加强专职宣传工作人员的自身建设,构建涵盖全部阵地的大宣传观。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构建全员参与的大宣传观。首先,高校要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成立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高校党委书记担任,工作小组组长由分管校领导担任,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高校要建设四支高水平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一是宣传员队伍。高校各二级党委(党总支)都要配齐宣传员,同时党委(党总支)书记、副书记都要纳入高校宣传员队伍建设,负责本单位本部门的宣传思想工作,向学校报送宣传思想工作信息和及时进行宣传思想工作沟通。二是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高校全体辅导员和师生中有写作特长和新闻写作爱好的师生都可以纳入通讯员队伍建设。通讯员负责本单位和部门的新闻宣传信息报送、投稿,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网络管理、网站采编和网络监控人员队伍。高校各单位和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网站建设和微博建设,筑牢网络这一新兴媒体阵地。确保网络宣传安全、有序、及时、有效。四是积极参与宣传思想工作的全校师生队伍。高校要加强教育培训,让每一位干部、每一位老师,每一名学生都提高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认识,都参与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来。把宣传思想工作融入平时的教学、科研、后勤服务和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形成人人都是宣传员,个个上都是“播种机”的局面。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建覆盖全面的大宣传观。高校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认真落实校党委决策部署,努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努力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办学软实力,努力提高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凝心聚力,提振信心。

高校要大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宣讲活动,教育引导高校师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教育,解读“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宣讲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辉煌成就、宝贵经验和前进方向,教育和引导师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我的中国梦”主题宣讲活动,引导高校师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大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引导全校师生深刻领会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大赛、摄影大赛、微电影创作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广大师生记录和表达爱国之心、强校之愿,强化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结合高校实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校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都结合党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形势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宣传活动,以深刻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握时展的脉搏,指导高校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高校要深入全面宣传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围绕高校发展大讨论、本科教学评估、大学生思想教育、“普法教育”等工作,根据学校工作重点,开设关注党建、关注学生公离、关注图书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关注毕业生等专题。

高校要按照“三贴近”原则,建立健全分工协作、项目负责、联系学院的体制机制,创新宣传干部新闻记者与基层党组织之间、与师生之间的联系制度和联络机制,共同做好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持调查研究,形成“走转改”活动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和提高服务学校发展和服务师生的意识和质量。

3.加强阵地建设,构筑涵盖全部阵地的大宣传观。高校大力推进宣传阵地建设,加大对宣传思想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力度。对校报、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等传统媒体进行升级改造。同时,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大力加强计算机校园网建设、移动网络、微博、手机短信、电视站网建设、广播系统建设、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宣传阵地。

首先要加强对传统媒体阵地的建设,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校报、广播、电视等高校传统媒体在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工作。进入新媒体时期后,这些传统媒体还是有它的传统优势。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媒体的建设。

李铁映同志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校报应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舆论中心。高校校报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担构建大学校园文化,重建新时期大学精神和引领当今前沿的社会文化的功能。它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贴近校情、贴近师生,覆盖面广、传播及时,持续性强,效果良好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喜爱。高校校报在出版时要高度注重报道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要增强人文精神。要贴近校情、贴近师生,避免空洞说教,使传播和接受、社会与个人获得严格意义上的心态同步、情感共鸣。高校在办校报过程中要注重大宣传、大策划,对师生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和工作要作深度报道的连续追踪报道。

高校校园广播是最早出现的校园媒体之一,是校园宣传工作的主体之一,高校广播台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广播的传播具有针对性强,受众集中、广播台具有快捷、讲究时效、易操作等特征。深受广大师生喜欢。高校首先要增加财力投入,加强校园广播硬件建设。电子设备更新快,高校要为校园广播配置先进完备的广播设备。同时要加强校园广播的软件建设,选拔培养优秀的校园广播管理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广播的优势,提高节目质量,激发学生兴趣,做到扬长避短,化短为长。

作为高校主要传媒手段的电视台,其传播具有针对性强,受众集中,非商业化运作的特征。校园电视覆盖面广,传播信息快,视听兼备,生动形象,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高校电视台具有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监督等功能。高校要加强对电视台的领导,使其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对电视台的投入,及时更新校园电视台的设备,以满足电视台的日常运转。同时要精心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思想品质好、业务精良的校园电视工作队伍,这是校园电视台办出高质量电视节目的保证。

思想教育阵地建设篇7

关键词: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构建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7-0062-01

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为适应新形势,调整、充实教育活动网络和阵地网络,努力构建以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有形化阵地为依托,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工作体系,在扩充资源、优化配置中全面提升青年群众的综合素质。

一是要加强青年思想教育活动的内容--行业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就需要我们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强探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其头脑。一个时期以来,新闻媒体刊登虚假新闻、虚假广告、低俗报道等不良现象有所抬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谈心、交心、掏心、抓两头带中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自我教育与思想引导相结合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积极强化新闻从业人员“三项教育”,收到了显著成效。事实证明,只有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新渠道、新方法,才能使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各方面工作紧密配合,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是要利用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宣传文化阵地。宣传文化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基层党、政、工、团携手合作。在建设文化阵地中切实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如我们创办并开通了“你好,沅江”网络,开辟青年网页,让青年朋友在网页上交心、交流,一吐心声,一展才华;建立固定宣传窗橱,集中宣传青年先进典型和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动态。通过这些阵地宣传,把广大青年的心思和智慧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来,在自觉立足本职工作中建功立业。

思想教育阵地建设篇8

教育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学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课堂是传播弘扬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渠道。教育系统的领导干部、知识分子、青少年学生,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群体。为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市、和教育党工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我校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现将2018年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合理分工安排。

我校校长及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明确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其他成员各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各负其责的制度。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终考评,与教学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相关制度。签定一系列相关责任书,成立意识形态工作小组。并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和意识形态领域主题教育,通过反思分析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突出问题,对存在问题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有效组织学习精神和系列讲话精神,提高党员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对意识形态方向的认识。

二、常抓学习教育,强化思想认识。

我校认真思考,周密计划,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支部学习的重要内容,及时传达学习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强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以“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幸福教育.党员领航”主题教育为载体,通过领导干部上党课,警示教育等方式,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建设工作力度,为学校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2、坚持学习制度,将学理论、学业务和党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3、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和其它先进典型事例,强化宣传,收集资料归档。

在教育党工委直接领导下,配合抓实党建工作。主动作为构建党建带动并促进队建、团建工作,抓群团建设促党建的模式。围绕党建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恪守政治安全之责,时刻警醒教职工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教育,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恪守意识形态安全之责。

落实守土有效之责。全体教职工以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守好阵地,管好队伍,切实做到工作有责、认真负责、尽职尽责,要主动作为、担当作为、有效作为、有所作为。

三、抓好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让其以高度的工作激情完成工作。

落实学习制度。学校领导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开展书记上党课活动。

抓好党建工作。利用“三会一课”有效契机,宣讲典型事例、政治学习、听报告等方式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意识。

营造氛围。通过召开会议、宣传等形式,动员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参与文明建设。同时,利用校园网站、微信群、QQ群,积极宣传活动动态,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参与热情。

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明确工作方向。

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抓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抢占互联网阵地,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要加大投入,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积极利用网络调查问卷、网络行为数据等技术手段,持续对全校学生政治观点、思想动态、心理健康、学习状况、关注热点、生活需求等方面数据进行系统采集、动态观测与综合分析,把握学生思想新动态。推进“互联网+教学资源”建设,围绕思政课、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实践要求,开发一批精品课程、专业教学案例和基于学习、实习、实践的再生性学习资源,并及时传递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打造出一个学生喜闻乐见、时时处处受教育的网上精神家园。

五、下一步意识形态工作重点

1、认真组织学习教育党工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部署精神,加强看齐意识和责任意识,牢牢把握好政治方向。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校党总支、党支部的工作计划和各处室工作计划当中,纳入年终评优选优工作。

2、强化担当意识和战斗意识,加强宣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思想教育阵地建设篇9

论文摘要:网络的快速发展既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传播的重要阵地,这是当前我们各级政府和各类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中国的上网人数从2002年的5910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2.98亿人,增加了4倍以上。超过上网人数达2.2亿的美国,成为世界上上网人数最多的国家,而且35岁以下青少年占82%。在上网已经成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的今天,如何利用互联网,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研究和传播的重要阵地,这是当前我们各级政府和各类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要求我们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在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传统阵地的基础上,积极开辟和建设网络理论宣传教育新阵地。

一、网络的特点

网络作为一个新的传播媒介,它具有其他传媒,如广播、报纸、电视等不具有的特点和优越性。一是开放性。互联网能够最大限度地网罗世界各地最及时的信息,其容量不受限制,而且传递速度也很快,只要输入关键字,就能查到我们想要的世界各地发生的任何信息。人们在网上交换信息的过程中,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冲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互联网没有国界,没有关税。如果不加限制,全球所有网上信息都可尽收眼底。二是互动性。在网上,人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留言板、在线视频等方式相互沟通交流。三是快捷性。在网络中,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几乎都是同时同步进行的,人们可以把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集合在一起,借助网络把信息在第一时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且内容的更新速度快捷。四是平等性。网络是一个平等的世界,在网上网民交流的是信息、思想,不间交流各方的身份和地位,网络交流剥去了网民的权力、财富、身份、地位、容貌等因素,在网络组织中成员彼此平等相待。五是虚拟性。互联网的存在状态是无形的,在网上的交流中,人们看到的和听到的文字、形象和声音都变成了数字的终端显现,形成了另外一个时空概念。人们在网上进行交流可以匿名,可以尽情地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信息传播。除非相互坦诚公开,否则交流对方的一切真实信息,你无从知道,因而网上是一个充满幻想的虚拟世界。

二、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网络兴起之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传播主要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在学习方法上主要有集体开会学习讨论、辅导讲授等;对青年学生的宣传教育主要是各级各类学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学习方法上主要是课堂讲授与讨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四媒体的影响日益扩大,开阔了人们视野,人们认识世界的深度和广度都是以前无法比拟的。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它的全球性、开放性、互动性、快捷性、虚拟性等主要特点,既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网络与传统的思想宣传工作相比具有很多优势。第一,网络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各级政府和各类学校作为传播信息的主渠道,应该及时收集网络中有用的信息传授给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年学生,让他们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同时要通过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完整统一的网络理论教育体系;使之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成为传播优秀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的新领域。第二,网络推动宣传者与受众者实现双向互动交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多样化。网络特别可以变学校传统的“填鸭式”的模式为分散的多样化、灵活化形式,这样的方式更易于青年学生接受。在网络上,有电子邮箱、留言版、聊天室等许多交流方式供人们选择,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充分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它给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建设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第一,网络信息良芬不齐,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造成冲击。首先,由于网络主体的平等性可以使每一个可以上网的人具有同等的话语权,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在网上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处于平等的地位。同时,网络的开放性为每一个上网的人提供了获得信息的可能,教育主体在信息方面的优先性已经不存在了。由此,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在信息的封闭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教育权威性也受到了弱化。而网络传播对所有想提供有关内容服务和信息的个人都是公开、公平的,它突破了党和政府机构对媒体的限制,扩大了网民接受和传播信息的自,必然增加了党和政府对社会信息进行管理的难度。其次,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场。每天在网上传播的信息不计其数,面对互联网中海量信息的不断轰炸,相当多的网民特别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缺乏足够鉴别这些信息的能力,甚至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这些信息,表面上拥有无数信息,实际上可能茫然不知所措,或者陷入人云亦云之中,失去了自己的真正思想。特别是网络中充斥着各种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东西,泛滥着色情、暴力、打斗、盗窃、诈骗等,网络犯罪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一些境外西方反动势力以及组织,大肆利用因特网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散布政治谣言,诽谤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进行反动宣传和思想文化渗透,误导一些缺乏鉴别力的网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严重影响其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

第二,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处于强势地位,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宣传造成很大压力。网络连通世界各地,没有国界,任何一个与互联网相连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自己的信息。目前,90%以上的网络信息由西方发达国家制作和传播的,我国在信息的输人、输出方面仅占0.1%和0.05%。西方国家正是利用其雄厚的经济优势,在文化领域加紧对我国进行外部渗透和影响,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到处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另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操作性,易使一些网民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责任心和道德感,在网络上随意制造虚假信息,散布腐朽思想,发表错误言论。因此,网络为国内外的某些势力在网上传送颓废生活观念、传播有害信息提供了方便。而作为网络的受众群体,特别是青年学生,是一个不成熟的群体,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成熟时期,在接受信息时,还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有时良芬不分,不能明辨是非,因而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清。

三、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确立宣传强势地位

社会主义一直把真、善、美作为理想的追求,这个追求涵盖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对道德理想的渴望和对美的崇尚。在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并存的今天,面对网络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大力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体地位,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功能。

首先,要积极建设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传播阵地,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这是我们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要求。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越是在面临严峻挑战的时候,我们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越是要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互联网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借以兜售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最重要渠道。由于网络的覆盖面大、受众人数多、范围广,利用网络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各类学校都要增强网络阵地意识,切实加强对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领导和建设,把党和国家的重点新闻网站建成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阵地,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的强势地位。特别要强调的是,青年学生是我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将是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的主体思想,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必须要做好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

其次,要创新网络传播体制和手段,探索网络宣传教育的新途经和新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时效性。一方面,以党报党刊、广播电视为主,巩固主阵地;另一方面,以改革创新精神应对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体的挑战。各级各类学校特别要在校园创建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网站,在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炉的上网活动中,将主流思想和正确的社会准则与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实现“灌输式”教育向“渗透式”教育转化。各级政府宣传部门要善于运用网络宣传党的政策、介绍社会发展成就,使互联网成为贴近群众实际生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通道,成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不仅新闻报道、专题节目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且所有娱乐类、体育类节目以至各类广告也都要符合和反映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共同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

思想教育阵地建设篇10

[关键词]雁阵理论雁阵战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团队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当前发展民办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了制约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第一要素。借鉴“雁阵”理论,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雁阵战略”,对加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雁阵理论的由来

每当秋冬季节,大雁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结队出发,飞到南方过冬。次年春天,它们会长途跋涉,重回西伯利亚繁殖。大雁在长途迁徙中,雁群的队伍组织十分严密,它们常常排成“V”字或“一”字形,因为行列整齐,古人称之为雁阵。雁群为什么要编队而行呢?科学家告诉我们大雁编队飞行能产生一种空气动力,在“V”字雁阵中的飞行速度比单飞要高出71%[1]。也就是说,编队飞行的大雁能够借助团队的力量飞得更快更远。这是协同合作所增加的力量。

在长途飞行中,雁群的队伍组织得十分严密,它们常常排成“V”字形或“一”字形。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V”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V”字形换成“一”字形。在飞行过程中,除了头雁外,所有的雁均处于单翅飞行的状态,这是因为当翅膀扑下去的时候,翼上方的空气便变得稀薄,压力随之下降,形成一个低压区;相反,翅膀下方则形成高压区,身体便被举起。当领头雁双翅扑动飞行时,其双翅翼梢各产生一股“压差气流”,于是其身后的雁便依靠这股上升的气流托住一只翅膀,它又可托住身后的一只雁的一只翅膀,它们正是利用这股微弱的向上的“压差气流”,实行单翅飞行以节省体力[2]。也正因如此,大雁们定时交换左右位置,目的是使另一侧的羽翼也能借助于空气动力缓解疲劳。

雁阵中最重要的是头雁,任务最艰难,需要承受最大的空气阻力。当头雁累了,会退到队伍的侧翼,每隔几分钟就要轮换一次,因此雁群就可以长距离飞行而无需休息。另外,大雁的鸣叫声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大雁用叫声鼓励飞在前面的同伴,使团队保持前进的信心。当一只大雁脱离队伍时,会立刻感到独自飞行的艰难迟缓,所以会很快回到队伍中,继续利用前一只大雁造成的浮力飞行。

雁阵理论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中应用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近年来发展迅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师资队伍组建时间相对较晚,师资队伍“哑铃型”结构尚未彻底改变,梯队尚未完全形成,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中,合理有效地运用雁阵理论,实现扬其长,避其短,团队通力合作,达到快速飞行的效果。

如何实现快速飞行的效果呢?我们学习雁阵理论中的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名师”、“骨干”的头雁作用,青年教师安排在既能飞行又省力的侧翼,在攻坚克难中确立团队建设与发展的方向;不停激发全体教师的发展潜能,在群体共进中扬起团队建设的风帆;帮助工作能力稍弱的教师树立赶超的信心,在真诚互助、不断鸣叫中达到团队建设的目标。

攻坚克难中借助“V”字飞行的力量

“V”字飞行是雁群加速飞行的状态,飞行中必须注重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头雁引领,二是雁群的配合。头雁就是飞在“V”字雁阵前面的大雁。一般头雁很有力量,很有经验,它在前面开辟道路,把握飞行的方向和速度。雁群可以利用头雁身后的“压差气流”减少空气的阻力,飞得更快、更省力,但头雁因为没有上升气流可利用,在飞行中体力消耗得很厉害,因而头雁也需轮流上阵。另外,只有头雁的带领,没有成员的合作,也难以实现高速飞行,这就要求雁群其他成员必须精诚合作,积极配合头雁的飞行速度与方向。

1.头雁要有开辟道路、把握方向的能力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中的头雁一般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他们在团队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是教学的骨干、学术的权威,是教师的领军人物,是形成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色的关键所在。头雁要对团队发展有预见性,对团队建设有正确的定位、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思路,组织和带领青年教师开展工作,能把握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明确本学科的主攻目标,及时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建设教师梯队,积极组织学术活动,从而开辟道路、把握团队建设的方向。

2.头雁要有把握速度的能力

头雁要把握好飞行速度,恰到好处地带领雁群前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中,学科带头人要密切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好统筹谋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盲目照搬,操之过急。对团队建设不但要有正确的定位,还要有科学合理的步骤和周密的计划。认真分析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加以解决,带领团队与时俱进、循序渐进。

3.头雁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学科带头人不但要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能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而且要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应具有高超的学术造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团队建设中要求头雁身先士卒,在教学、科研中率先垂范,不仅要有良好的师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要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在“V”字飞行中,头雁体力消耗最多,因而需要常与别的大雁交换位置。在团队建设中也是如此,注重培养青年骨干教师,要求他们在教学、科研上挑重担,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推荐他们到一流大学做访问学者,给他们创造参加培训进修等各种机会,并适时地把他们推到头雁的位置,积极支持和鼓励他们带领团队飞行。

4.雁群要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V”字飞行中,要实现高速度,就必须要求团队成员精诚合作。单飞容易迷失方向,即使不迷失方向,也会因为路途的遥远而缺乏前进的勇气。同时,要承受很大的空气阻力,甚至面临被敌人“消灭”的危险。团队建设中,一个教师的单独力量是有限的,相互支持,默契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雁阵效应,完成团队建设的计划,达到目标。

平行发展中借助“一”字飞行的力量

在“雁阵”中,如果一只大雁不听号令,那么就会掉队;如果大家都各自为阵,那么就会乱营,成不了雁阵。“一”字飞行是雁群低速飞行的状态,也就是日常工作状态,飞行中必须注重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集体中的每一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二是集体中的每一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1.团队成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

集体中的每一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反之则极易掉队而遭淘汰。雁阵中的每一只大雁都有自己的体能和技能,从而使雁群能高飞远行,否则就不能形成雁阵,当然也可能集体高飞远行。大雁之所以能搏击长空,是因为它们有这种本领。同样,一个人要想合上集体的节拍、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得有对社会做贡献的本领,也就是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

2.团队成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任何时候,个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个体的力量只有融入集体力量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在社会关系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个人必须融入组织,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实现个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否则只能碰壁。在团队建设中,每一个成员都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找准位置并尽心尽力尽责。每个成员都要自觉维护团队的利益,顾全大局、互相包容,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比学赶帮中借助不断鸣叫的力量

雁群在飞行过程中为什么能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呢?可以肯定的是,参与雁阵的每只大雁都具备了一对坚强的翅膀。有了这对翅膀,才能飞得高、飞得远、飞得稳,才能与雁阵共享“圣地”的“美哉乐土”。翅膀软了弱了,无疑会掉队出阵;翅膀折了断了,只能无奈地仰望天空而流出长长的“泪”[3]。专家告诉我们,“鸣叫声”是它们获取力量的源泉。雁阵在飞行过程中不断发出鸣叫,目的是为了给同行的伙伴加油鼓劲,互为激励。民办高校的管理机制不同于公办高校,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有疲倦及沮丧的时候,这时,作为学院的管理者或学科带头人要做到刚柔并济、多管齐下,通过机制的创新来不断增强团队的活力与凝聚力,使全体成员始终保持努力“向前飞”的高昂斗志。

1.逐步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随着教师考核机制的不断完善,我们在执行学院统一考核标准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评价,突出创新、合作能力方面的考核,为团队建设提供“鸣叫声”,如承担头雁工作的情况、教师传帮带的工作、青年教师合作的情况,个人的评优获奖情况等均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中,以此增强教师在团队中献力、借力并迅速成长的内驱力。

在学院实行绩效工资的基础上,设立团队基金,每学期从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中拨出部分专款用于奖励优秀教师。考核中注重评价的开放性和动态性,改变以往教师被动接受评价的状态,综合采用领导评价、群众互评、学生评教及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团队内部奖励,从而引导教师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主动为团队建设增加合力。

2.时刻不忘情感激励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鸣叫”的情感激励功能不容忽视。青年教师在团队中经常会“展示”自己的“棱角”,作为管理者或头雁,要经常以正面、肯定、悦纳的态度对待青年教师,鼓励他们。情感激励的方式有很多,如一句勉励的话、一个赞许的表情、一个欣赏的眼神,有时可能更能激发青年教师工作的激情和合作的热情。

雁阵理论用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启示

“雁阵效应”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靠着团结协作精神,才使得候鸟凌空翱翔,完成长途迁徙。前方共同的目标,让它们飞到了一起,组成了有序的雁阵;前方共同的目标,成为它们抗击风雨雷电的力量;前方共同的目标,使它们不畏途中艰辛,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地飞向“圣地”。我们的共同目标则是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往直前,不断取得进步。通过雁阵理论的应用,我们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借助“V”字飞行的力量攻坚克难。在2010年学院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时,全体教师同心协力,通过集体备课、讲课,筛选两名教师参加初赛与复赛,最后,一名教师进入决赛。决赛前的每天晚自习时间,团队所有教师陪同参赛教师一起训练,教授和领导们“挑毛病”、讲技巧,青年教师纠正错误、磋商技艺,在训练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表示自己有很大的提高,也正因为这样的“V”字飞行,我们的选手攻克了难关,一举夺得了非外语组的一等奖。

二是借助“一”字飞行的力量同步前行。在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中,由主任或教授牵头,进行集体备课,完善教案、课件等一系列材料。老教师讲授经验与技巧,青年教师在他们的指导下完成各项工作,逐步提高。两年来先后完成了结合我院学生实际的四门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与课件,实现了集体备课。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团队成员相互听课,集体观摩。取长补短,提出意见和建议,最终达到共同进步。在科研活动中,大家争先恐后,结合自己的兴趣与研究方向,积极争取每一次科研项目申报的机会。在研究中,群策群力,集体攻关。连续两年来,团队成员平均每人至少主持一个科研项目,并获批省级资助项目一项。

三是借助不断鸣叫的力量在比学赶帮中相互鼓励,手拉手前行。在工作中,领导时刻不忘记关心和鼓励大家。当团队成员取得成绩时,会得到团队的表扬与奖励;当团队成员遇到困难时,领导及时鼓励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当团队成员工作量大,感到疲倦时,领导会亲自陪同大家,谈笑间压力自然消减;当团队成员想要“偷懒”时,领导会及时落实人性化管理制度,提醒大家继续前行。同时,团队成员在任何时候都是积极配合领导的工作,实现了手拉手前行。

近年来,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逐渐形成了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等结构相对合理的梯队,并且不断地取得成绩,正是因为我们实行了雁阵战略,借助了“V”字飞行的力量、“一”字飞行的力量和不断鸣叫的力量完成的。

参考文献:

[1]孟兆山.“V”字雁阵的启示[J].江苏教育,2006(9).

[2]冯拾松.高职教育专业师资团队建设的“雁阵战略”[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