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十篇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十篇

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7:35

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篇1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干预;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32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082-0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导致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的退行性的骨病,中医辨证论治“肾藏精,精化髓骨依赖髓以充养”,随年龄增加病情加重,“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萎”,表现为疼痛、骨骼变形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特别是其表现在脊柱,髋部及四肢肋部的持续性的静息疼痛,其与中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病因病机相符合,故我们应用中医外治疗法对骨质疏松症的“标”症进行对症治疗以达到和血疏通经络,补益强壮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对门诊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男女各50例),年龄为60-80yo,平均年龄为74yo,伴有肢体疼痛,功能障碍及心理不适应等临床症状的,随机分为中医药干预组和单纯西药干预组各为25男25女。

1.2方法在所有患者均维持西药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同时,处理组将患者按照中医辨证论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个体化运用中医外治法予以针灸推拿按摩,穴位贴敷治疗及膏药敷治,即对患者的标症进行对症处理。单纯西药治疗组则不予以任何中医外治法处理,在必要时处方nsaid药品止痛。

1.3随访及评定治疗经疗程1年结束后,对患者疗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以临床体征体检结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健康问卷》及《mpQ疼痛问卷melzack,1987》调查问卷进行评定,对患者远期疗效及生活质量评估,门诊每3月随访一次以跟踪干预疗效稳定性。

2结果100例患者分组并顺利完成治疗和疗程结束后的跟踪随访。治疗疗程均为1年,随访时间皆为3月。其中处理组在目标临床症状的改善上,如疼痛、功能障碍有明显的积极性,而心理适应因个体差异性表现各异但整体有好转趋势。疗程结束后通过骨质疏松评分量表评定发现,2组患者bmd值均上升(患者治疗前后BmD改善对比非参数检验结果Z=-1.724,p=0.085无统计学意义)且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指数均改善提高,经中西药结合剂中医外治辅助疗法处理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指标均明显改善,(X2检验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骨折发生对比,X2=5.381,p=0.020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对比:X2=7.230,p=0.027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月情况良好稳定,与单纯西药组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经中医药干预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改善,有显著差异。见表1,2,3。(非参数检验结果)。

表1患者治疗前后BmD改善对比

*:Z=-1.724,p=0.085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结果。

表22组患者治疗后骨折发生对比

χ2=5.381,p=0.020有统计学意义。

表3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对比

χ2=7.230,p=0.027有统计学意义。

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对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均有效,其骨密度值均得到改善提高,但两者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即中医药的介入并不能对骨密度的改善起到影响,但是对患者骨折发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这说明中医药治疗介入多患者最终治疗目标有正面积极效应,这与目前骨质疏松治疗提倡不单纯以骨密度作为疗效评估的提法相符合。

3讨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代谢疾病,是系统性骨骼疾病,其病因与年龄,性别,原发性继发性多种因素相关,在遭受轻度创伤或其它风险因素作用下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增加了患者病残率和死亡率,目前治疗上多倾向于单纯药物治疗,对于非药物治疗方面涉及不多,而即使有所见得有些治疗也是把该病误作骨关节炎等他病进行治疗,造成了盲目治疗缺失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所以,我科以先明确诊断,维持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前提基础上,施予中医外治法干预其临床症状,从标症入手,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其生活自信心,促进骨质疏松患者心里健康。其作用机理在于中医调治的特点,如针灸有调节经络、通络止痛、补益肝肾等功效,穴位贴敷治疗和膏药外敷是具有特效的传统体外局部给药途径的优势,这些都反馈式调节人体神经疼痛敏感性(痛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痛处氧代谢,有利于炎症物质消除,从而起到通则不痛,荣则不痛的疗效。而推拿按摩又可以舒缓筋骨,对患者关节活动度,肌肉萎缩等起到良好的康复作用,包括指导患者练功(如易筋经锻炼)此类运动疗法属于医患合作的积极模式,其次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医外治法医生与骨质疏松症患者面对面交流,不可排除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心理疏导有良性的诱导暗示作用。在对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可以体现出中医“以人为本”个体化方案,再者中医外治法在其副作用和医疗成本上也是极具优势竞争力。中医外治法属于中医医生康复学,适当将其灵活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辅助治疗,对该病临床症状有效干预做到标本兼顾,才是对患者来说最完美的愿景。

参考文献

[1]赵咏芳,张弋,史万钟等.骨质疏松症中医症型初步临床报告[J].中医正骨,1998,10(5):9-10.

[2]刘忠厚.骨质疏松症[m].第一版.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2.

[3]苏继承.骨伤科康复技术[m].第一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7.

[4]沈霖.骨质疏松症[m].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17-232.

[5]刘鲜祥,林燕萍.骨质疏松性骨折[m].第一版.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6-80.

[6]朱冰,徐慧兰.原发性骨质疏松可控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05增刊:473-475.

[7]杨明会.重视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8,9(4):67-68.

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篇2

方法:抽取96例合并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糖尿病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密钙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密钙息与滋肾通络胶囊联合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滋肾通络胶囊对合并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滋肾通络胶囊骨质疏松症糖尿病骨密度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42-01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在中医学理论中属于消渴之骨痹、骨痿等疾病的范畴,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糖尿病并发症,且临床发病率较高,由于骨质疏松易导致骨折的发生,因此该类患者的致残率也非常高,使治疗和康复的难度进一步加大[1]。本次研究中选取96例合并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糖尿病患者病例,对应用滋肾通络胶囊对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96例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就诊的合并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糖尿病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37至68岁,平均47.3岁;患糖尿病时间1至16年,平均年3.8年;治疗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39至67岁,平均47.8岁;患糖尿病时间1至15年,平均年3.2年。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静脉滴注密钙息注射液,每次100iU,每天一次;治疗组:静脉滴注密钙息注射液,每次100iU,每天一次,口服滋肾通络胶囊,每次3粒,每天三次[2]。对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症状治疗效果、骨密度改善幅度进行对比研究。

1.3治疗效果评价方法。临床痊愈:患者自觉骨痛症状完全消失,BmD检查结果显示为+1S;显效:患者自觉骨痛症状已经明显好转,BmD检查结果显示为±1S;有效:患者自觉骨痛症状有所减轻,BmD检查结果显示为-1S;无效:患者自觉骨痛症状没有任何改善,BmD检查结果与治疗前相同[3]。

1.4数据处理。研究过程中所得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系统进行处理,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表示计量资料,对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对组间对比结果进行X2检验,当p

2结果

2.1骨质疏松症状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经密钙息治疗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为:临床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70.8%;治疗组患者经密钙息和滋肾通络胶囊联合治疗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为:临床痊愈14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93.6%。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

2.2骨密度改善幅度。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值分别为(0.71±0.07)和(0.78±0.08),腰椎骨密度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内热,久病致肾阴阳两虚,伤及肾精,肾主骨生髓,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已伤及肾精,滋肾通络方具有益肾填精、疏通经络的作用,方中的鹿角胶、熟地黄、龟板胶、杜仲、山茱萸、补骨脂、天麻、骨碎补主要具有补肾填精益髓的作用,龟板胶和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天麻、熟地黄、山茱萸不仅仅具有滋肾的作用,还可以达到通络的效果,杜仲、补骨脂、骨碎补主要具有助肾阳、强腰脊的作用,可达到补络、宣络、营络的治疗目的,黄芪主要具有益气的功效,可以使络脉更加流畅;丹参、丝瓜络、地龙、全蝎主要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功效;骨碎补性味苦温,主要具有补肾壮骨、强筋活血、续伤通络的功效[4]。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骨碎补总黄酮具有强骨作用,淫羊藿可以对机体免疫、骨骼、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功能进行有机调节,对蛋白质合成与核酸代谢具有明显而积极的促进作用,使骨增殖与分化速度加快,对破骨细胞分化增殖具有直接抑制作用[5]。密钙息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而刺激成骨细胞生长及活性,治疗骨质疏松症。糖尿病肾精虚耗会进一步加剧骨质疏松,不解决肾精虚耗,仅用密钙息治疗骨质疏松是治标不治本,骨密度的改善幅度有限。

参考文献

[1]周友俊,全兴胜,何美琼,等.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因素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2):172-173

[2]支会英,李恩.补肾方药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骨组织eR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7(14):141-142

[3]戴玲.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15(29):136-137

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篇3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治未病疾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6-0030-04

observationonthetherapeuticeffectof“treatingpotentialdiseases”of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preventionandtreatmentofosteoporosisinthecommunity

Liwenhua1,CHUJue1,SHenwenbo1,ZHoUQin2

(1.Beizhan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ofZhabeiDistrict,Shanghai200071,China;2.publicHealthCollegeof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03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theapplicationof“treatingpotentialdiseases”of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orthepatientswithosteoporosisinthecommunity.methods:onehundredandfivecasesofpatientswithosteoporosisinhighriskwereselectedanddividedintogroupawith52casesandgroupBwith51ones,andonehundredandtwopatientswithosteoporosisweredividedintogroupsaandBwith51caseseach.thegroupawasintervenedwiththeappropriatemethod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ccordingtothesyndromesbasedontheconventionalwesternmedicinetreatment.thegroupBreceivedaconventionaltreatment.theosteoporosisandthescoresof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syndromeofthepatientsweredetectedandcompared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betweenthegroups.Results:tvaluesofosteoporosisintwogroupaincreasedmoreobviouslyafterinterventionthanbeforeintervention(p

KeYwoRDSosteoporosis;treatingpotentialdiseases;diseaseprevention

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改变,使骨脆性增加,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临床表现为骨痛、驼背、易发骨折。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理论、临床以及实验研究等方面已有大量工作,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日趋广泛,获得了理想的疗效。本研究将社区人群分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及骨质疏松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理论分为肝肾亏虚、脾肾两虚及肾虚血瘀3个证型,经临床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本研究收集①社区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性别不限,年龄50~70岁;②社区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性别不限,年龄在50~70岁。剔除①晚期畸形、残疾、丧失劳动力者;②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器质性疾病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2年5月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临床症状表现为全身无力,多有明显腰背部疼痛,并逐渐加重,轻微外伤可致骨折。骨密度测定:①正常为t值≥-1.0;②低骨量(骨量减少)为-1.0>t值>-2.5;③骨质疏松症为t值≤-2.5。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的诊断标准。

患者分组

将骨质疏松症高危组和骨质疏松症组的观察对象分别分为中医“治未病”指导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a组在常规骨质疏松症西医治疗基础上,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实施中医三级预防保健服务。骨质疏松症高危组103例,a组52例,B组51例;骨质疏松症组102例,a组51例,B组51例。

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开展骨质疏松症社区中医健康教育,调查、了解本社区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及患者对中医治未病及骨质疏松症知识的知晓率。

根据2002年5月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辨证分型,分别对社区骨质疏松症高危组和骨质疏松症组进行辨证分型,即肝肾亏虚型、脾肾两虚型及肾虚血瘀型,并根据证型予以相应的中医内治法。①肝肾亏虚。临床症状:腰脊疼痛,酸软少力,不能持重,耳鸣目眩,舌质淡或偏红,脉沉细。治法:滋补肝肾,强筋健骨。方药:六味地黄丸合虎潜丸加减。②脾肾两虚。临床症状:腰背疼痛,神疲倦怠,肌肉消瘦,面色无华,纳谷不馨,便溏溲清,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法:健脾益肾,壮骨生髓。方药:四君子汤合虎潜丸加减。③肾虚血瘀。临床症状:周身骨痛,腰膝酸软疼痛,常易抽筋,下肢痿弱乏力,舌暗淡或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方药:身痛逐瘀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骨质疏松症社区中医三级预防保健服务

一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目的:未病先防。对象:社区健康人群及高危人群。内容:骨质疏松病因预防。方法:健康教育、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起居调摄、体质调养、运动功法。

二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目的:即病防变。对象:骨量减少人群和骨质疏松患者。内容:骨质疏松早期治疗、控制发展、预防并发症。方法:西药治疗、健康教育、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起居调摄、运动功法、中医辨证论治、针灸治疗、理疗、中医外治。

三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目的:病后防复。对象:骨质疏松症患者症状改善者、发生骨折患者。内容:降低骨折发生率、减少致残、减少复发。方法:西药治疗、健康教育、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起居调摄、体质调养、运动功法、中医辨证论治、理疗、中医外治。

评价方法和标准

观察指标

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骨质疏松症症状分级量化表进行中医症状评分:无症状为0分;偶有症状或症状较轻为1分;经常发生,部分影响日常工作为2分;症状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为3分。

骨密度检测: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2周内使用超声骨密度仪7000Sp,将受试者右臂挠骨33%作为诊断部位,测定骨密度。

疗效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骨质疏松症疗效。显效:疼痛完全消失,骨密度检查显示骨质密度增加;有效:疼痛明显缓解,骨密度检查未见骨质密度下降;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改善。

统计分析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各组治疗前后组间和组内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p

结果

骨质疏松症高危组

本组共计103例,其中a组52例,男10例,女42例,年龄51~82岁,平均67岁,病程2~121个月,平均30.44个月。B组51例,男10例,女41例,年龄51~90岁,平均68岁,病程1~120个月,平均27.35个月。a组中肝肾亏虚型35例、脾肾两虚型13例、肾虚血瘀型4例;B组分别为32例、14例和5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效果

统计结果示干预前a组和B的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9±0.46比-1.89±0.41,p>0.05)。a组干预后t值为-1.63±0.45,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

a组和B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5±1.15)分比(9.08±1.59)分,p>0.05]。a组干预后[(6.40±1.12)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有效率比较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

骨质疏松症患者基本情况

a组51例,男4例,女47例,年龄47~88岁,平均72岁,病程1~144个月,平均病程33.94个月;B组51例,男3例,女48例,年龄54~87岁,平均73岁,病程1~156个月,平均病程26.73个月。a组中肝肾亏虚型33例、脾肾两虚型15例、肾虚血瘀型3例,B组分别为34例、14例、3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效果

统计结果示干预前a组和B的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0.65比-3.47±0.75,p>0.05)。a组干预后t值为-2.97±0.65,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

a组和B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3±1.67)分比(11.82±1.57)分,p>0.05]。a组干预后[(9.51±1.65)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有效率比较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

表3骨质疏松症患者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a组51639688.24

B组510361570.58

表4骨质疏松症患者两组依从性比较

组别干预前

例数(%)干预后

例数(%)

a组(51例)

自觉定期测骨密度22(43.1)46(90.1)

接受中医治未病理念8(15.6)43(84.3)

配合检测12(23.5)45(88.2)

B组(51例)

自觉定期测骨密度19(37.2)23(45.0)

接受中医治未病理念7(13.7)8(15.6)

配合检测10(19.6)11(21.6)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1]。根据我国”九五”公关课题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骨质疏松症及低骨量的总患病率分别为22.6%和13.3%[2]。中医学虽然无骨质疏松症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当属“骨痿”、“骨痹”的范畴。“骨痿”的提法最早见于《内经》,《素问・痿论篇》云:“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骨伤则痿,名曰枯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认为骨痿是本病的初起阶段,进一步发展则可演变如骨痹。关于本病的症候,《内经》中所论已颇为详尽,《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肾脉微滑为骨痿,坐不能起,起则目无所见。”这些描述都表达了骨质疏松症的症状。

辨证分型在防治中有着一定的优势。历代医家多从“肾主骨”出发,认为与“肾虚”有关。《内经》云:“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肾虚精不足致骨髓失养,进而出现骨骼软弱无力不用,临床可见腰背疼痛、胫膝酸软等症状,甚至轻微暴力即可导致骨折。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虚肾失所养,进一步导致肾虚,从而使骨髓失养而致“骨痿”。另外,“脾主身之肌肉”,脾气虚弱,中阳不振,气血不足,津液不布,肌肉消瘦,倦怠乏力,肢体痿弱不用而致“骨痿”。中医理论认为:“瘀则不通,不通则痛”,疼痛是血瘀证的重要症状。骨质疏松症的疼痛也是由于血瘀所导致。同时血瘀可致气血运行障碍,营养不能濡养脏腑,引起脾肾俱虚而加重骨质疏松症的症状。肝与肾之间关系极为密切,有“肝肾同源”之说。如肾精亏损,可导致肝血不足;反之,肝血不足,也能引起肾精亏损,肾亏则髓空,骨骼虚损,而形成骨质疏松症。研究证实: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根本原因,脾虚、血瘀及肝虚在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3]。故在临床治疗干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证型使用熟地、山茱萸、补骨脂、骨碎补、川断、杜仲、黄芪、白术、茯苓、丹参、鸡血藤、三七等中药。总之,中药具有提高骨密度、骨矿含量,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改善骨基质的分子结构,使骨结构力学特性得以加强,调节体内新陈代谢和骨骼内环境微量元素的平衡,延缓细胞组织的衰老退变过程,促进骨的重建[4]。

通过临床分析证明,中医“治未病”在社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社区积极发展中医三级预防保健服务,宣传推广中医适宜性技术,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认知率和依从性,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减少居民医疗支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故易于在社区推广。

参考文献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9.

王新风,李晓林.骨质疏松症非药物治疗研究[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9;30,(6):365-367.

李爽,刘海全,刘庆思.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3):19-20.

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篇4

[关键词]阿仑膦酸钠;糖尿病;骨质疏松;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5(b)-0098-02

骨质疏松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它是一种较隐秘的疾病,约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密度减低,其中有近1/3的患者可诊断为骨质疏松。当出现骨折时,已经是相当严重的阶段,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研究选取本院69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阿仑膦酸钠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共69例,男23例,女46例,年龄57~69岁,平均(63.7±2.1)岁,体重指数21.10~30.12kg/m2,患者全身多处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以腰背疼痛居多,主要临床表现为负重性或自发性的腰背疼痛。所有患者均符合wHo(1994年)制定的骨质疏松症的相关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均在7.0mmol/L以上;糖尿病症状明显,血浆葡萄糖水平在任意时间段均为11.1mmol/L及以上;餐后2h血糖水平为11.1mmol/L及以上。同时排除糖尿病应激状态或急性并发症者、可干扰骨代谢的疾病者、神经血管并发症者、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合并者等。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或服用降血糖药物以维持血糖浓度的同时予以阿仑膦酸钠(海南凯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4818)进行骨质疏松治疗(服药前需进行血钙浓度检测,低钙血症者先给予补钙剂,其他物质代谢紊乱者先予以纠正紊乱),每日1次,每次1片(10mg),于晨起空腹服用,并在服药后半小时内或服药当天进餐前尽量避免躺卧休息以免引起食管等相关不良反应。服药半年后,分别对患者的腰椎正位、股骨颈、股骨粗隆及前臂进行骨密度检测,仪器选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

1.3评价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的腰背疼痛症状(包括休息痛、活动痛及压痛)进行积分评价[2],(1)0分:无疼痛;(2)1分:有不适感,但不影响正常工作;(3)2分:明显感觉到疼痛,程度为可以忍受,工作部分受限;(4)3分:疼痛无法忍受且不能工作。

1.4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单位以χ2检验,计量单位以x±s表示,组间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骨密度检测

治疗后,患者的腰椎正位、股骨颈、股骨粗隆及前臂进行骨密度检测值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

2.2腰背疼痛症状评分

治疗前,患者的休息痛、活动痛及压痛平均积分分别为(2.580±0.527)、(1.728±0.521)、(2.371±0.518)分;治疗后上述三项指标的平均积分分别为(1.104±0.550)、(0.057±0.521)、(1.076±0.627)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

2.3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69例患者中共出现便秘7例,腹泻3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不影响继续治疗。

3讨论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作用欠佳而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及无机盐代谢紊乱,影响骨组织代谢及调钙激素或因子失衡所致[3]。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时,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细而疏,呈棚状垂直排列,骨密度减低,骨量减少,骨质吸收呈毛玻璃状,极易发生骨畸形及病理性骨折。胸腰椎常呈双凹鱼椎状,骨质疏松似老年性退行性病变,可在全身或局部出现,或与骨质增生同时存在[4]。骨质疏松早期无任何不适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在临床上多出现经常性腰、背、宽骨部疼痛,或出现持续性肌肉钝痛。日常活动不慎易发生骨折,除脊柱外,前臂远侧端、肱骨近侧端及股骨颈均是易发生骨折之处。骨折后长期卧床可产生其他并发症,与正常人相比较,手术治疗的伤口愈合及骨折后愈合均缓慢。

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的程度与糖尿病的控制情况有关,因此要积极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情况,与此同时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阿仑膦酸钠是骨代谢调节剂,为第三代双磷酸盐类药物,与骨内羟基磷灰石有强亲和力,能进入骨基质羟磷灰石晶体中,当破骨细胞溶解晶体,药物被释放,从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并通过成骨细胞间接起抑制骨吸收作用[5]。其特点是抗骨吸收活性强,无骨矿化抑制作用。在动物和人体中发现双磷酸盐不仅能够防止骨的丢失,还可以加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有研究表明[6],每天服用阿仑膦酸钠可持续增加脊柱、髋骨和全身的骨质量,并减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减缓椎体变形进展和身高降低。阿仑膦酸钠口服后主要在小肠吸收,生物利用度仅为0.5%~1.0%,且食物和矿物质可显著减少其吸收。阿仑膦酸钠在体内不代谢,血浆半衰期短,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80%,吸收后的药物20%~60%被骨组织摄取,骨中达峰时间约为用药后2h,其余部分迅速以原形经肾脏排泄消除。服药24h后99%以上的体内残留药物集中于骨组织,在骨内的半衰期约为10年以上。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服用阿仑膦酸钠半年后患者腰背疼痛情况明显减轻,腰椎、股骨颈骨、股骨粗隆及前臂骨密度明显增高,同时在治疗前后患者的血钙、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且无一例患者出现骨折现象。由此可见,阿仑膦酸钠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励丽,褚建平.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300-301.

[2]唐卓,秦爱平.阿仑膦酸钠和骨化三醇对绝经后女性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6):586-589.

[3]闫凤民,张永光,王志强,等.阿仑膦酸钠治疗男性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5):718-719.

[4]吴蔚然.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联合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0):192-193.

[5]林勇,李龙英,熊萍,等.阿仑膦酸钠治疗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12,33(8):1345-1346.

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篇5

如何尽早地发现骨质疏松症

1.腰背疼痛: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这是因为当人们患了骨质疏松症后,其椎体骨的骨小梁会发生萎缩,导致椎体变形,使脊柱前屈。这时,腰部的肌肉为了纠正脊柱的前屈,会加倍地收缩。若此种情况长时间地存在,就会使人腰背部的肌肉出现疲劳,甚至痉挛,从而产生疼痛。这种疼痛可沿着患者的脊柱向两侧扩散。当患者处于仰卧位或坐位时,这种疼痛会减轻。当患者处于直立位(尤其是长时间站立)或弯腰、运动、咳嗽、用力大便及清晨醒来时,这种疼痛会明显加重。另外,一些骨量丢失较多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此类患者可出现腰背部(脊柱棘突附近最为明显)有强烈的压痛及叩击痛。这种疼痛一般可在2~3周后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转变为慢性腰痛,并可能伴有四肢放射痛、双下肢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等症状。

2.身体变矮,出现驼背:此类症状多发生在骨质疏松症患者出现腰背疼痛后的2~3年内,并会逐年加重。这是因为人脊椎椎体的前部大多由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尤其是第11胸椎、第12胸椎及第3腰椎)是身体的重要支柱,其负重量极大。当人们患了骨质疏松症后,人脊椎的支撑力会下降。这时,在体重的压迫下,人的脊椎就会变形,向前倾斜,形成驼背。同时,每个椎体之间的距离也会缩短2毫米左右,使患者的平均身高缩短3~6厘米。

3.呼吸功能下降:一些骨质疏松症患者会经常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因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弯曲的脊椎会导致其胸廓发生畸变,从而压迫其肺部,导致其肺的换气量明显减少。

4.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严重地限制了患者的活动,甚至缩短其寿命。一般来说,较轻的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多发生在桡骨部位,而较重的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多发生在腰椎、股骨上端和髋骨等处。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若出现上述4种症状中的任何一种,就应当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方法包括生化检查(如检测患者的骨钙素、尿羟脯氨酸、血清总钙和血清无机磷等指标)和X线检查等。

如何治疗骨质疏松症

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用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一是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二是解除患者的腰背疼痛。由于骨质疏松症是由骨钙流失和性激素减少所引起的。因此治疗该病应以使用钙剂、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二膦酸盐类和雌激素等为主。

1.钙剂:目前,临床上主张50岁以上健康的中老年人每天至少应补充800~1000毫克的钙,而已经患了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人或绝经后的女性每天至少应补充1000~1500毫克的钙。补充钙剂可选择碳酸钙、氯化钙、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等。虽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单纯地补钙能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几率,但补钙至少可以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辅助手段之一。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应在饭后服用钙剂,而且在每次服用钙剂后最好饮用200毫升以上的清水,以防止尿路结石的形成。另外,维生素D具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将维生素D制剂与钙剂联合起来使用。目前常用的维生素D制剂有鱼肝油等。

2.二膦酸盐类药物:二膦酸盐类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的新型抗骨质疏松药。该类药物具有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和骨吸收的作用。目前常用的二膦酸盐类药物有羟乙膦酸盐(又叫依替膦酸盐)、氯甲二膦酸盐(又叫骨膦)、帕米膦酸盐、阿仑膦酸盐(又叫福善美)、替鲁膦酸盐、利塞膦酸盐等。其中阿仑膦酸盐用于治疗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效果极佳。需要注意的是,该类药物宜空腹服用,服用后应立即饮温开水500~1000毫升。另外,由于该类药物与钙剂、抗酸药物或其他口服药物同时服用时会影响其药效。因此,人们应在服用完该类药物至少半小时以后,再服用其他药物。

3.雌激素:临床研究发现,绝经后的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这与其体内雌激素的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专家建议绝经后的女性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除了可按上述方法进行服药治疗外,还应及时地补充雌激素,否则是不会起到明显效果的。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雌激素类药物主要有:结合型雌激素(又叫复合雌激素,其主要成分为马烯雌酮)、戊酸雌二醇和尼尔雌醇等。其中结合型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率高达6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女性在单独使用雌激素进行治疗时容易引起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因此女性在使用雌激素进行治疗时,应同时使用孕激素。目前常用的孕激素制剂有安宫黄体酮、利维爱和倍美力片等。另外,使用雌激素进行治疗的女性在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子宫和乳腺检查,同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雌激素,切不可擅自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4.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具有促进肠道内的钙离子吸收、增加远曲肾小管对尿钙的重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常见的甲状旁腺激素制剂有罗钙全等。罗钙全又叫钙三醇,其用法为每日服1~2次,每次服0.25微克。

>>链接

教你自测骨质疏松症

如果你已经过了50岁,那么请回答以下十个小问题:

1.你是否已经绝经?

2.你是否不经常服用钙剂?

3.你每周的运动时间是否少于5个小时?

4.你每周晒太阳的时间是否少于3个小时?

5.你每天的吸烟量是否超过10支?

6.你每天是否喝100毫升(2两)以上的白酒或喝2瓶以上的啤酒?

7.你是否曾经或经常出现腰腿疼痛的症状?

8.你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发生了骨折?

9.你是否连续应用过3个月以上的地塞米松、可的松等激素类药物?

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篇6

按照wHo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代谢障碍的疾病[1]。虽然大多数患者并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对其健康、生活质量、社会负担带来的影响非常重大。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主要的、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2]。腰背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症状之一,现就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供临床参考。

1西药疗法

1.1抗吸收疗法对抗骨动态平衡中的再吸收作用,主要药物有:①雌激素替代疗法,降低骨小梁的骨丢失。常用药物有孕马雌酮,长效雌激素尼尔雌醇联合安宫黄体酮、雌二醇[3]。②二磷酸盐: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来预防骨丢失的抗吸收因子及各种骨质疏松症和骨代谢紊乱,药物阿伦特罗与雌激素替代疗法联用效果显著,双磷酸脂可预防绝经后骨丢失和皮质类固醇引起的骨丢失[4]。有人认为二磷酸盐能增加食道黏膜损伤和胃炎发病率[5],但epsteins[6]的实验证实,使用二磷酸盐能抑制骨吸收,BmD提高7%~8%,并认为是骨质疏松症治疗的首选。③选择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SeRm),常用的雷诺昔芬对骨、脂肪代谢和脑组织均有雌激素激活作用,而对乳腺和子宫具有雌激素拮抗作用,已成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最好的药物。④降钙素(Ct):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肽类激素,主要特点是无可替代的代谢型骨病镇痛治疗中的地位,常用的是降钙素,但降钙素长期应用会导致降钙素受体和新骨减少,骨质变差,应考虑联合使用骨形成促进剂。

1.2合成代谢疗法主要促进骨形成。①甲状旁腺素(ptii):一种骨生成因子,加强骨细胞溶解骨钙和破骨细胞吸收骨基质,促进成骨细胞形成及矿化骨的作用。ptii疗法不能治愈骨质疏松症,但能在很大程度上恢复骨质量,特别是骨小梁,增加骨强度[7]。②氟化物(BmD):能刺激成骨细胞生长,加强骨合成代谢活动,抑制骨吸收;可缓解骨质疏松症的症状,持续增加骨密度,被认为是治疗中轴骨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如特乐定[8],但要注意氟的慢性中毒。③雄性激素和蛋白同化剂:能促进成骨细胞的产生从而增加骨量,适用于衰老、运动减少、服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常用药物有睾酮、康力龙、诺龙等。

1.3促进骨矿化药物主要有钙和维生素D,各种类型的钙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作用,维生素D代谢物反馈性抑制ptH的释放而减少骨丢失,以提高骨质量治疗骨质疏松症。总之治疗骨质疏松症不仅要用骨吸收抑制剂,而且需要同时使用刺激骨形成的药物以增加骨量,可联合用药。骨吸收抑制剂只能维持骨量和暂时骨形成增加,骨形成刺激剂才能有效地提高骨量。

2中医药疗法

2.1中药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内在物质基础与调节机体内分泌、免疫、微量元素等系统有关,应标本同治,通过对机体全身性的调节作用,纠正激素失衡和维持钙平衡。其可能通过类激素样作用,升高体内分泌1,25(oH)2D3水平,间接促进骨细胞增殖,对破骨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增加肠黏膜对钙的吸收的分子结构,使骨机械力学特性得以加强[9]。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髓、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养而强健有力。肾虚肾精不足,骨髓失养可致骨骼脆弱无力,出现腰背酸痛、胫膝酸软等骨质疏松症状。骨质疏松症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气滞血淤型[10]。①肾阳虚型:治疗多以温补肾阳为主,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②肾阴虚型:滋阴补肾,多以知柏地黄丸、左归丸为主(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版)。③脾肾气虚型:温肾健脾益气,有人用金匮肾气汤加味(附片、熟地、山药、山茱萸、肉桂、丹皮、茯苓、泽泻、骨碎补、黑固脂)主之[11]。④气滞血淤型:活血化淤兼补气血之方,如桃红四物汤,活络丹(当归、黄芪、桃仁、红花、阿胶、赤芍、丹参、乳香、没药等)。目前证实中药黄芪、大黄、蛇床子、刺五加等可抑制破骨细胞,使骨细胞减少,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补钙是现象,即“标”,吸收是关键即“本”。有学者[12]通过观察中药对成骨和破骨细胞的影响证实,平补肾之阴阳表现为温和地促成骨细胞增殖和一定的抑制破骨细胞;加重补阳药则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加强,对破骨细胞的活性抑制减轻。加重养阴药则对成骨细胞增殖作用减弱,而对破骨细胞活性的抑制加强;养阴而同时加入泻火药则明显增加对破骨细胞活性的抑制,甚至对成骨细胞增殖也有促进减弱而为抑制。补肾药具有性激素或促性腺系统功能作用,以雄性激素睾酮作用明显。健脾药能降低ptH浓度,抑制骨吸收;滋肾健脾双补可协同增强上述两方面作用,且增加Ct浓度,缓解骨质疏松疼痛。近几年中医“肾主骨”理论和补肾中药延缓衰老,调节机体物质代谢、改善内脏机能的药理作用也得到证实,中药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有效。

2.2针灸中医认为肾主骨、藏精,骨的生长、发育、强弱与肾精关系最为密切,若肾精耗损,则骨髓生化无源,以致髓不养骨,骨质丢失。辨证论治[13]:肾虚可累及他脏,尤其是脾脏,主张补肾健脾,取穴除补肾穴位外,加健脾之脾俞、足三里等。若治以补肾益精、温阳壮火,穴选肾俞、脾俞、命门、关元、神阙、足三里、中脘、大椎、大杼等。若补肾气、升命火,则选用肾俞、志室、腰阳关、膈俞、腰眼、太溪、三阴交等穴。辨病治疗: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穴取大杼、大椎、命门、悬钟、膈俞、足三里。刘广霞[14]以督脉为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主穴为百会、大椎、至阳、腰阳关、命门,配以关元、气海、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周德祥[15]认为针灸具有调和阴阳、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的功能,能够调整和改善脏腑功能。现代研究表明,针灸能有效地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纠正激素的紊乱状态,平衡钙磷的代谢,从而从根本上改善骨质疏松的程度。在治疗上,强调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要遵循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原则。肾虚是骨质疏松症最根本的因素,应从补肾着手,针对骨质疏松症常见的腰背痛、骨痛等症状选用适当的穴位,标本兼治。

3蜡疗

周道平[16]报告了蜡疗治疗腰背关节疼痛80例观察结果,主要是利用蜡疗有较强而持久的温热作用原理,加强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营养,加速组织修复,降低组织张力,增加其弹性,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4结语

在涉及的文献报道中,大体都是谈及治疗骨质疏松症单一的药物治疗方法。我院骨科从2005年开始至今,对住院的骨质疏松症部分病人在常规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和蜡疗,疗效满意。为了进一步证实药物配合针灸、蜡疗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效果,我们特申报针灸配合蜡疗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临床研究这一课题,以便在临床推广应用中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博华,蔡世杰,陈平,等.综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背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2):123,125.

[2]鲁永梅,董火林.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新进展及评价[J].菏泽医专学报,2005,3(14):77.

[3]赵伟业,董碧蓉.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及循证证据[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9(1):80-83.

[4]赵文国,贺宝玲,张柳,等.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新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05,19(1):13-14.

[5]蔡小华,刘志华.骨质疏松的药物研究进展[J].怀化医专学报,2004,1(1):67-70.

[6]epsteins.UpdateofCurrenttherapeuticoptionsforthetreatmentof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J].Clinther,2006,28(2):151-173.

[7]pottsJt.parathyroidHormone:pastandpresent[J].Jendocrinol,2005,187(3):311-325.

[8]程栋,龙樊,周海艇,等.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近况[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9(1):86-89.

[9]谢席胜.中医骨质疏松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05,21(5):20-21.

[10]冯世纶.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名刍议[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7(1):91.

[11]刘献祥,吴明霞,吴炳煌,等.针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J].中国骨伤,2000,13(9):519-521.

[12]刘献祥,吴炳煌,吴明霞,等.针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0,10(1):21-24.

[13]徐亚莉,金建军,徐登玉,等.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4(23):53-56.

[14]刘广霞.针灸督脉为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8例临床报道[J].中国针灸,2005,20(9):529.

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篇7

关键词 依降钙素 老年性骨质疏松骨痛

我们自2006年11月以来使用依降钙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12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所选老年患者120例全部来自门诊,年龄54~78岁,平均68±15岁,病程一般为10个月~5年。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结合X线片或Ct确诊为骨质疏松症,且均有明显骨痛。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70例,其中女46例,男24例;对照组50例,女32例,男18例。患者均满足如下条件: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正常。排除甲亢、多发性骨髓瘤、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所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方法试验组患者开始的2周内隔天肌注依降钙素10iU,从第3周起每周2次,使用前无需做皮试,同时给予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对照组服用钙尔奇-D和维生素aD,每日各1片。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用药期间不使用镇痛剂以及其他影响缓解疼痛和骨代谢的中西药物。

观察指标:检测治疗3个月前后腰椎、股骨颈部、桡骨远端的骨密度(BmD)。在治疗前及治疗10次后分别记录骨痛程度。

疗效判定标准将患者的骨痛程度分为4级。0级:无疼痛;1级t可意识到不适;2级:疼痛可忍受或者尚可活动;3级:疼痛无法忍受或者活动受限。判定标准:①明显好转:治疗后症状进步2级以上。②好转:治疗后症状进步1级者。③无效:治疗后症状无进步。

结果

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L3、4、股骨颈、wards区、桡骨远端的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分别为65%、81%、46%、58%和117%(p<0.05)。对照组各部位骨密度较用药前无明显改变(p>0.05)见表1。

治疗前后骨痛的变化:所有患者未发现过敏。治疗中仅发现试验组有2例面部一过性潮热,轻度恶心,间歇用药后症状消失。多数患者依降钙素治疗1周后,骨痛明显缓解。治疗10次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45%,对照组为32.85%。两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

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篇8

【关键词】唑来膦酸;骨质疏松症;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导致骨吸收与骨形成动态平衡失调,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和骨强度下降为主要特征,引起骨质脆性增加和骨折发生的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骨质疏松症使骨骼脆性增加,进而提高了患者骨折的发生率,尤其是脊柱、双髋、双腕、骨盆以及上臂骨折的发生风险。在我国,长期以来对骨质疏松症重视度不够高,患者的依从性差,增加了临床诊治的困难,因而也大大提高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损伤率、病残率,甚至死亡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性疼痛和骨折的发生,而老年人骨折后因长期卧床,引起坠积性肺炎、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1]。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上骨质疏松症的最常用药物为钙剂(如碳酸钙)、维生素D3(如骨化三醇)和抗骨吸收药(如降钙素或口服双膦酸盐)。但由于口服双膦酸类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性、鼻喷或注射用降钙素的过敏性、药物起效作用慢,以及患者的依从性差,使得患者擅自停用或漏服,阻碍了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第3代双膦酸类药物――唑来膦酸是目前较为高效的抗骨吸收药物,通过短时(15min)

静脉输注给药,患者有良好的耐受性,最大程度保证了药物的依从性和持续性,能够有效缓解骨痛,并逐渐增加骨密度(BmD),进而降低骨折发生的风险,其疗效已得到肯定[2]。

1唑来膦酸的作用机制

唑来膦酸是一种对骨具有特异性的双磷酸化合物,它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而降低骨吸收。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化及其增生来抑制骨质吸收,减少骨基质生长因子的释放;唑来膦酸类似焦磷酸盐的生物活性骨架对骨具有强烈的亲和力,特别是在骨骼代谢率高的部位,易于被具有破骨作用的破骨细胞摄取,因此在骨内十分稳定,作用持久;唑来膦酸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吸收骨的能力,通过降低破骨细胞对骨骼表面的吸附作用,抑制其生物活性,减少破骨细胞寿命,从而抑制破骨细胞对骨小梁的溶解和破坏,抑制溶骨性病变、降低骨吸收、缓解疼痛;通过抑制甲醛戊酸途径以及干扰细胞周期,唑来膦酸还可以诱导破骨细胞和其前体细胞的凋亡过程,达到抗骨质吸收的目的[3]。体外实验证明,唑来膦酸也可以作用于人类成骨细胞(osteoblast)促进骨的合成代谢,并能影响成骨细胞前体的分化与增殖,促进骨的再生与形成[4]。

2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

2.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骨量保存随着绝经后雌激素介导作用减弱而逐渐降低,与此同时,自身BmD峰值也随之下降,因而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是男性的3倍左右。目前,大部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通过抑制骨吸收作用平衡骨代谢障碍,维持正常的骨量和骨强度,从而减少女性绝经后的骨折发生风险,其中双膦酸盐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5]。

汪茜等[6]选择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0例,钙尔奇D600mg+骨化三醇0.5μg设为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静脉输注给药为B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ualananlogyscale,VaS)方法对患者进行疼痛疗效评估,同时测量腰椎及股骨颈BmD,结果,a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1),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下降更明显(p<0.001);B组治疗后与同期a组比较,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3个月后腰椎(L2~4)侧位及左股骨颈BmD较治疗前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B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腰椎(L2~4)侧位及左股骨颈BmD增加,较a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提示在单纯补充钙剂及骨化三醇基础上联用唑来膦酸钠治疗可显著缓解骨骼疼痛,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BmD,降低骨转换。

孙敬华等[7]将175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期为2年。实验组87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妇女口服元素钙500mg(碳酸钙)和阿法骨化醇1周后给予密固达[唑来膦酸,5mg・(100mL)-1]静脉输液,并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及肾功能的变化、骨折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88例口服骨化醇及钙剂。结果显示,输注唑来膦酸后患者髋关节及腰椎(L2~4)BmD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疼痛较前明显缓解,肾功能无损害,连续输注无1例患者发生腰椎骨折,输注后2d

内不良反应为低热、关节痛、肌痛、流感样症状等,1例出现房颤。提示唑来膦酸对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安全有效,能够降低骨折的风险。

2.2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和低生活质量。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8]。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也显得尤为重要。

翟明玉等[1]临床收集120例老年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平均年龄67.6岁),给予钙尔奇+阿法骨化醇+唑来膦酸钠;对照组(60例,平均年龄66.4岁),给予钙尔奇+阿法骨化醇。治疗前与治疗2周以后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髋部及腰椎的BmD,检测治疗前后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变化,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显示,排除3例治疗中脱落患者后,治疗组(57例)骨痛缓解程度及骨密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53例)(p<0.05)。治疗组aK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血钙、血磷及对照组aKp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提示唑来膦酸钠对于严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能显著缓解骨痛,提高骨密度。

2.3激素诱导性骨质疏松症糖皮质激素被广泛用于治疗炎症及免疫调节紊乱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然而,长期连续使用会导致如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等不良反应,研究发现,连续使用3个月的糖皮质激素会增加上述风险[9]。

陈根强等[10]选取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患者120例,随机双盲试验,分为唑来膦酸组和利塞膦酸组,每组60例,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及血清β-CtX及骨形成标志物pinp浓度等指标,结果显示,唑来膦酸组患者治疗后血清β-CtX浓度远低于利塞膦酸组患者血清浓度(p<0.05)。提示唑来膦酸静脉滴注能够显著增加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基值,降低β-CtX及pinp血清浓度,治疗效果远优胜于利塞膦酸。

3唑来膦酸的经济学分析

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有抑制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和骨矿化盐及中成药等,但对于慢性病既要考虑疗法安全性、有效性,也要考虑其经济因素,使疗效性价比最优化。

李玉玲[11]将30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维D3片70mg,每周1次,晨起

1片;B组给予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每日1次,每次100iU;C组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4mg,每年1次。3组疗程均为1年,3组患者均同时补充钙剂,进行疗效观察,并采用药物经济学分析法进行经济学分析,结果显示,在骨疼痛症状改善方面:a组65.00%、B组50.00%、C组85.00%,C组疗效高于a组、B组,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济学方面:a组、B组、C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是60.12,46.59,41.80,C组优于a组、B组,提示唑来膦酸组为疗效性价比最高。

4唑来膦酸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关节痛、肌痛和骨痛)、疲乏、胃肠道反应、贫血、体虚、呼吸困难、水肿、心动过缓、味觉倒错、口渴等,大多为轻中度反应,一般给予支持治疗即可[12]。使用唑来膦酸有可能发生肾功能损害,这与双膦酸盐的快速肾排泄作用相关[13]。近年来,也有报道其他的不良反应,如对颌骨骨质的影响、全身皮疹、药物性肝损伤等。唑来膦酸的不良反应与其他二膦酸盐类药物有相似性,并且克服了口服二膦酸盐胃肠道反应大的不足,不良反应轻微而短暂。

为提高唑来膦酸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应注意下列问题:禁止与肾毒性药物及其他二膦酸盐合并使用;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儿童使用的安全性及其有效性尚未确定;对本品及其相关药物过敏者禁用;心血管疾病、阿司匹林敏感性哮喘患者、血钙较低者慎用;慎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强效利尿剂合用,可能引起血钙过低而导致危险;另外,与抗酸药、铁剂或含二价金属离子的药物合用,都会降低其生物利用

度[14]。

5小结

使用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给药途径方便,每年1次静脉输注给药,且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经过对患者筛查,基本上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多于治疗后3d内发生并缓解,心电图、肝功能及肾功能在给药前后无显著变化,说明药物有良好的安全性;尤其为不能耐受胃肠道刺激、吞咽困难和限制不能口服双膦酸盐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和禁忌使用雌激素治疗的女性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唑来膦酸(每年4mg)静脉输注给药可确保患者的依从性,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BmD、缓解骨痛、降低骨折发生风险,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15]。

6参考文献

[1]翟明玉,刘传慧,司文腾,等.唑来膦酸钠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试验[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7):532-535.

[2]娄振凯,李春海,叶伟,等.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36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31(5):247-250.

[3]张青,赵蓓初,李建力.唑来膦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4):132-134.

[4]panB,toLB,Farrugiaan,eta1.thenitrogen―containingbisphosphonate,zoledronicacid,increasesmineralisationofhumanbone-derivedcelsinvitro[J].Bone,2004,34(1):112-123.

[5]epsteinS.Updateofcurrenttherapeuticoptionsforthetreatmentof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J].Clinther,2006,28(2):151-173.

[6]汪茜,黄明炜,廖勇敢.唑来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4):45-46.

[7]孙敬华,徐晓峰,迟晓飞,等.连续注射唑来膦酸两年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6):619-621.

[8]李敬会,蔡莉莉,李德梅.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3,27(9):111-112.

[9]DissetteV,Bozzip,BignozziCa,eta1.particulateadductsbasedonsodiumrisedronateandtitaniumdioxideforthebioavailabilityenhancementoforaladministeredbisphosphonates[J].eurJpharmSci,2010,41(2):328-336.

[10]陈根强,许慧娟,马华鹰,等.比较唑来膦酸与利塞膦酸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中的疗效[J].重庆医学,2013,42(8):879-881.

[11]李玉玲.3种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海峡药学,2013,25(3):278-279.

[12]卢宏丽.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3):345-347.

[13]崔巍,彭六保.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06,4(6):467-469.

[14]彭六保,崔巍.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26(3):237-240.

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篇9

关键词:针刀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症候骨密度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201-02

骨质疏松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根据其病因可将其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骨质疏松三大类[1],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其所引起的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们运用针刀松解配合补充骨营养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1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110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4],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56-71岁,平均62.44±6.08岁;轻中度骨质疏松25例,重度骨质疏松20例。治疗组65例,男28例,女37例;年龄54-78岁,平均65.45±9.86岁;轻中度骨质疏松32例,重度骨质疏松33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补充骨营养剂治疗:骨化三醇胶丸0.25μg,每日2次口服,高钙片2.5g,每日1次睡前服。

1.2.2治疗组补充骨营养剂配合小针刀松解。口服药物及方法不变。每个疗程开始时分别于疼痛部位寻找疼痛反应点、痉挛肌肉起止点及条索状结节处行小针刀松解术。每次选择2-6各部位并标记,1%利多卡因1ml于每个部位行局部侵润性麻醉,后以小针刀规程进刀,逐步松解病变部位,以局部酸麻胀痛为标准,术后消毒敷贴,并预防感染[2]。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

1.3疗效标准。

治疗前后两组症候改善积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骨密度测定:明显好转,峰值骨量增加>1SD,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好转:峰值骨量增加

2结果

安全性指标检查:两组在治疗前后所测肝功能、肾功能及其他安全性疗效常规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观察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及毒副反应。两组共110例患者均能坚持治疗,无脱落,其中4例患者症状有所加重。

3讨论

近几十年来,随着针刀医学的不断推进,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治疗已经获得广泛认可,认为造成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非骨质增生或退行性病变,而是因为人体整体或局部的动态平衡失调及静力平衡失调[3]引起。由于长期不良姿势、劳累、外伤、感受风寒等外界致病因素的影响,软组织劳损,造成动态平衡失调。这种长期的动态失衡,进一步影响静力平衡,在代偿性修复过程中,出现无菌性炎症,形成粘连、瘢痕、挛缩、堵塞等新的病理变化,进而造成小关节紊乱,引起患者骨质增生等。在针刀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以针刀为主要治疗手段,将中医的针和西医的刀融合到一起,吸取了针和刀的优点,在临床治疗上发挥了针和刀的双重治疗作用。针刀不仅松解病变的软组织,改变和解除粘连、挛缩、瘢痕、堵塞等病理变化,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刺激或压迫,恢复力学平衡;同时也具有针刺效应,能激发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产生镇痛物质,起到镇痛作用[4]。

鉴于此,我们提出,如果动态失衡可以导致骨质增生性的静态失衡,那么也应当可以导致骨质疏松性的静态失衡,因为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是骨代谢平衡的两个动态因素,成骨性大于破骨性称为增生,反之称为疏松。通过对患者病变部位的针刀松解,我们发现针刀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有显著的临床意义。至此,针刀医学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会发出更深的内涵和广泛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97-2599

[2]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

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篇10

【关键词】补肾强骨汤;耳穴贴压;骨质疏松症;绝经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及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生率随绝经年限增长而升高,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是雌激素水平下降,营养因素中钙的摄入量不足和吸收不良导致。本病属于中医的“骨痿”范畴,我院近年来采用补肾补骨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1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9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补肾强骨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阿仑膦酸钠治疗组)47例,均符合《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中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1]。观察组45例患者年龄45~58岁,平均(51.7±6.3)岁;绝经年限1~8年,平均(3.4±1.2)年;身高154~176cm,平均(161.4±4.8)cm。对照组47例患者年龄46~60岁,平均(52.1±5.9)岁;绝经年限2~9年,平均(3.6±1.4)年;身高152~172cm,平均(160.7±5.1)cm。两组患者从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征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补肾强骨汤即:淫羊藿15g、山萸肉15g、巴戟天15g、煅狗骨30g、生龙骨30g、生牡蛎25g、菟丝子15g、补骨脂15g、杜仲15g、甘草9g。煎服法:取上述处方药材按剂量用本院中药房中药煎药器煎煮分发给符合标准的病人,日服一剂,饭后一小时服用。同时给予耳穴贴压治疗,耳穴取穴神门、内分泌、肝、脾、肾、肾上腺、心、内生殖器,每周治疗三次。对照组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固邦)口服10mg,每日1次,早餐前30min温水送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为一个疗程。

1.3临床疗效评定标准①中医症状积分分级标准疼痛:从无疼痛到疼痛较重活动受限,持需服止痛药物记0~6分。四肢无力:从无下肢无力到站立即感下肢无力记0~3分。筋脉拘挛:从无抽筋到每天有抽筋记0~3分。每位患者3种症状的积分相加即为该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积分。②疗效评定标准采用治疗前后积分值的变化作为标准。临床控制:主要症状消失,无痛,积分值下降90%以上;显效:主要症状改善,疼痛轻微,积分值下降70%~90%;有效:主要症状有所缓解,原积分值下降30%~70%;无效: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原积分值下降小于30%。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显效率。

1.4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40/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40/47),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并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不良反应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肌肉骨骼疼痛1例,便秘1例,观察组用药更为安全。

3讨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妇女绝经后引起的骨骼退行性改变,为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之一。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脏精气的充盛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与再生过程。绝经后女性神气虚弱,天癸衰竭是形成本病的基本条件。而疾病的影响、营养状况、劳逸不当等因素则往往是促进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2]。因此中医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是肾气衰弱、精血不足、骨髓失充、筋骨失养。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采用补肾强骨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从内外两种途径调节患者的肝肾功能、促进骨髓筋骨充实,从而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方中山萸肉补益肝肾,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补骨脂、杜仲补肾壮骨温阳,煅狗骨、生龙骨、生牡蛎本身含有大量活性钙质,可促进机体钙质的调节和吸收,最后用甘草和中补气,全方共奏补肾温阳、健骨生髓的作用。另外采用耳穴贴压的方式可以通过人体经络刺激肝肾等脏器,从而达到内外调理的目的。本研究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提高但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显示该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