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呼吸内科护理总结十篇呼吸内科护理总结十篇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6:29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篇1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喘、呼吸不畅以及心率等身体症状出现异常等[1]。临床主要的呼吸内科重症包括有急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2]。因此,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必须要及时且有效。本次实验为了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及其临床效果,对我院2014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7例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对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采取应急护理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临床症状。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7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护理组(n=48)和对照组(n=49)。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呼吸不畅等,其中护理组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27~73岁,平均(42.6±1.8)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25~71岁,平均(41.5±2.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临床症状和年龄等方面比较无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

1.2.2护理组采用应急护理干预。①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症状:首先,为患者进行治疗前必须要求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各种症状的变化。不同的临床症状表示患者的病情蔓延程度不同,同时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速度较快,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全天候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身体各项指标的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3];②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呼吸道会存在各种异常,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会曾中应该要协助患者进行呼吸道管理,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同时加强对病房的卫生和感染护理,防止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等现象。部分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需要长期卧床的,护理人员应该及时为患者进行体位的调整和拍背护理,以促进其呼吸;③加强对患者的通气护理:气道的护理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和治疗有着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必须要确保患者的气道呼吸顺畅,然后对患者进行管道通气护理。

1.3疗效判定有效:患者呼吸不畅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呼吸频率和心率等生命指标恢复正常;显效:患者呼吸不畅等临床症状基本完全消失,呼吸频率和心率等生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呼吸不畅等临床症状未发生明显的改善甚至加重,呼吸频率和心率等生命指标仍然异常;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5统计软件包对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治疗有效率、显效率和无效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后的治疗效果可知,护理组的治疗有效率为33例(68.75%),显效率为13例(27.08%),总有效率为46例(95.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29例(59.18%),显效率11例(22.45%)和总有效率40例(81.63%)(p

3讨论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和治疗必须及时、有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不畅,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呼吸道和气道的护理,使患者能够保持气道畅通、呼吸顺畅[4]。除此之外,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病情反复较为严重,变化强度大[5-6]。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全天候的守护在患者身旁,以便及时发现患者临床症状的异常,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7]。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2月间入住我院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90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42例,肺癌患者7例,支气管扩张患者41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51~79岁,平均(65.75.6)岁。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患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神志、体温、呼吸等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处理。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护理干预,具体的干预方法如下:心理干预:大部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并发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患者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正常恢复。因此要及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鼓励其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心理压力。环境干预:为患者提供卫生、清洁、舒适的环境,定期消毒、通风,保持病房的湿度和适宜温度;定期检查患者的床单被罩,并进行消毒,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病情干预:大部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快,要对其密切观察,如果出现病情或者临床症状突然变化要及时配合医生处理,防止意外的发生;对患者的脉搏、心率以及呼吸频率等指标进行密切观察,一旦患者出现脉搏和心率突变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要及时给予吸氧治疗,并及时调节氧气的流量,使患者处于最舒适的状态;如果患者需要静脉滴注,要控制滴注的速度,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通气干预: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则要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从而保证气流通畅。在通气过程中,要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引流痰液,防止发生呼吸道损伤。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呼吸频率以及心率进行观察,护理效果以显效、有效、无效表示。其中显效:患者呼吸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身体状态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患者呼吸无显著障碍,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身体状态明显好转;无效:患者呼吸困难,临床症状没有显著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例数占该组总例数的百分比。

1.4统计学分析:以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有效率为6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呼吸频率、心率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显著改善(p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R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7)04(b)-0162-02

呼吸内科作为临床主要科室之一,科室内的住院患者以慢性疾病为主,且多为老年人,该类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久且合并症较多[1]。糖尿病患者以老年居多,所以导致呼吸内科合并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递增发展趋势,合并症问题的出现,增加了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难度[2]。有报道指出,对呼吸内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且优质的护理服务干预,在保证护理工作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建立和谐护患关系[3]。该文就该院呼吸内科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总结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实施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呼吸内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入院时间为2015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总计120例。疾病类型:36例患者有哮喘,30例患者有肺部感染,30例患者有慢阻肺疾病,13例患者有弥漫性肺疾病,6例患者有全身疾病肺表现,其他5例。将120例呼吸内科并发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及家属同意且积极参与,每组60例。实验组: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23~76岁之间,年龄均值(58.5±4.0)岁。对照组: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25~78岁之间,年龄均值(59.0±5.5)岁。两组实验对象组间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对住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实验组:60例患者接受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①建立护理小组。综合医院以及患者病情发展、呼吸内科疾病特征、病床情况等实际情况,组建护理小组。每个小组安排1名护士长作为组长,小组成员包括组长、责任护士以及辅助护士组成。②划分责任组长职责。要求责任组长的护理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要求强,在带领护理人员期间能够及时发现护理工作的不足并对护理组员进行指导。③分配护理人员。综合呼吸内科护理人员的情况进行平均划分,责任护士由组长选择,要求责任护士有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娴熟的护理技巧,能够协助护理抢救工作。辅助护理工作人员一般进行用药配置以及药物查验工作。④护理实施。责任组长带领护理工作人员综合患者自身情况制定日常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护理流程,包括对病房环境的护理以及吸痰、血糖监测、气道护理等。⑤制定应急预案,在患者有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抢救。同时,责任组长在从旁指导的基础上监督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干预工作执行情况,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呼吸内科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综合总分分为非常满意以及满意、不满意3个标准,总分100分)、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护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主动性、工作能力、病区管理、沟通能力以及健康教育情况,每项指标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护理干预后的消极情绪评分(参考焦虑、抑郁评分量表,总分10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消极情绪越低)[4]。

1.4统计方法

呼吸内科并发糖尿病患者实验指标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算。护理满意度以%表示,进行χ2检验;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后消极情绪评分均以表示,进行t检验。p

2结果

2.1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见表1,结合数据分析,实验组总满意度95%高于对照组80%(p

2.2组间消极情绪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见表2,结合数据分析,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2.3组间护理质量评分指标对比

两组呼吸内科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见表3,结合数据分析,实验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工作主动性、工作能力、病区管理等指标)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临床护理服务发展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生物学护理模式,要求护理模式要满足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强调临床优质护理服务,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改善紧张的护患关系[6]。责任制整体护理是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基础上衍生的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作为中心,以责任组长作为小组管理人员,护理服务的目的是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另外,责任制整体护理通过责任包干以及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划分,强化对患者的基础护理,最终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优质的护理服务干预[7]。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篇4

【关键词】呼吸系统;老年患者;院内感染;护理干预

一所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观察标准中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它的高低受到患者自身因素、疾病治疗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多层影响,而且还与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医院内呼吸内科是出现院内感染症状最多的科室,特别是呼吸内科中老年患者较多[1],受到自身机体抵抗力低下以及疾病因素影响使其更加容易出现感染症状,所以对其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就本院98例2011年1月~2013年2月就诊于本院呼吸科并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随机分组进行不同的临床护理模式,观察其治疗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98例2011年1月~2013年2月就诊于本院呼吸内科并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2.1±3.8)岁;院内感染出现的时间1~7d,平均时间(2.3±0.8)d。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51.4±3.1)岁;院内感染出现的时间1~8d,平均时间(2.4±0.5)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院内感染出现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常规的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1.2.2观察组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主要有:①加强具有高危发病因素人群的基础护理措施,特别是有多种内科疾病并发的老年患者,应对其实施保护性的隔离,对于病房内的环境要做到经常打扫,保持室内空气的通畅,空气湿度要维持于50%~60%之间,室内温度维持于22℃左右,每天定时对病房进行30min以上的消毒[2],要保持室内处于低病原微生物的状态,并且要做好病房患者的健康教育,取得其充分配合,保持环境卫生,禁止随地吐痰,做好个人的卫生,对于被污染的衣服或者被褥要做到及时的更换,对于患者的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还有嘱咐其家属做好患者的营养补充措施,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病毒的入侵,更快恢复健康。②在使用抗菌药物时,临床医师应在血常规以及血培养或者痰培养的指导下进行,护理人员要遵循医嘱进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在进行健康宣教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知识,明确给药的剂量以及时间、次数,避免抗生素的滥用,甚至是误用的情况出现。其次应当依据痰培养的结果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若使用的是广谱抗生素,则要避免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使用,避免出现耐药性。可以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适当对药物进行调整[3]。③对于呼吸系统感染的特性,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强院内感染的预防工作,这些措施包括控制院内人员的流动、限制陪护家属的人数、探访的时间等,同时要做好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预防交叉感染的出现,在传播途径上予以阻断。

1.3观察指标及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标准如下:治愈:患者的感染症状得到了彻底的控制,原发病的治疗没有受到影响,没有超过预计的治疗时间,康复出院;有效:院内感染症状基本得到控制,原发病的治疗没有受到影响,但是住院时间比预计时间略为延迟;无效:院内感染的症状基本没有得到缓解,甚至加重,对原发病的治疗造成了十分大的影响,住院时间延长。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使用采用SpSS14.0的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经过综合性的护理后,治愈16例,有效2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护理后,治愈12例,有效1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3.2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3.56±1.54)d,住院时间(7.46±1.53)d,护理满意度为97.8%,对照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5.25±1.84)d,住院时间(11.29±1.25)d,护理满意度为78.4%,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护理满意度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出现院内感染可能是由于以下因素导致的:老年人本身的生理开始退化,肺功能下降,残气量上升,用力肺活量以及最大的呼吸流量也出现了很大幅度的下降,且其呼吸道内的黏液纤毛运动也不断变弱,有效的咳嗽反射及其呼吸道的免疫防御功能也相应减弱,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其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且老年患者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各器官的疾病,这也是呼吸系统出现感染的重要诱因[4]。

所以在对老年院内感染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时,要注意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使其气道扩展,加强老年患者腹肌的锻炼,增加其肺活量,增强有效咳嗽。同时要做好病房的环境卫生,避免外界环境的不利因素以及做好患者本身的卫生,特别是口腔的清洁,减少口腔内的细菌,避免其下行至呼吸道出现感染,如果患者痰液较多,可以采取雾化吸入的方法使其稀释,便于呼吸道的分泌物更好排除[5],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出现,同时对于抗菌素的使用也要特别注意,要根据痰液培养的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误用或者滥用,对于老年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若出现病情变化应第一时间给予对症处理。

经过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后,观察组的院内感染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上升,且其感染控制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都明显缩短,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也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这些数据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侯桂霞.呼吸科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监测及护理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4):9-11.

[2]张春梅.呼吸科病人院内感染护理对策分析.中外医疗,2013,32(19):177,179.

[3]张长梅.老年呼吸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中国实用医药,2012,7(36):209-210.

[4]韩宝爱.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呼吸内科病人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护理研究,2013,27(18):1879-1880.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篇5

1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一定的模拟情景,使学生在接近现实的情况下扮演某种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

1.1建立iCU病床单位,配备相应仪器设备模拟病房内建立基础病床单位,装备中心氧气管道、中心气源、监护仪、心电图仪、呼吸机,呼吸气囊、气管插管模型、负压吸引装置、心肺复苏模型人等。

1.2理论授课打下情景模拟教学理论基础由护理带教老师、呼吸机工程师、临床医生等授课,主要内容包括:呼吸机工作原理、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呼吸管路安装、呼吸机基本参数调节、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操作监测技术、语言交流等。

1.3单项操作模拟示教和演练包括呼吸机管路安装、参数调节、气管内吸痰、翻身扣背、更换气管插管固定带、各种报警的监测及处理等。在实际模拟演练过程中,带教老师还可以人为设置障碍,比如:输出输入管路连接错误、积水盒倒置。

1.4设计模拟教学教案①重组教学内容,设计临床模拟工作任务。将基础、专科护理操作与理论知识整合,我们将呼吸机应用管理分为:呼吸管路安装、基本参数调试、常规护理操作、人文关怀、报警监测排除、应急事件处理等6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再结合科室患者情况,设置4~6个不同操作项目。比如:常规护理操作部分可再设置气管内吸痰、更换插管固定带、翻身扣背、口腔护理、拔出气管插管等操作项目;应急事件处理可包含停电、停气、意外脱管、气囊漏气等意外事件处理。这样,就可以根据每部分涉及一项操作,6项操作连贯起来,再结合临床模拟出不同的病历及场景,编写护理工作任务若干个。设计时针对临床护理常见操作环节,完成呼吸机应用系统、完整的工作流程等。②编写护士临床模拟工作手册。列有模拟工作任务、相关的护理理论和技能、分组要求、完成质量等;运用启发式教学。③鼓励护士自行查找资料、分析案例,将临床常见问题融合到演练中,提高护士临床技能运用和综合思维能力。

1.5情景教学实施课前准备教师安排模拟演练时间、实验室和用物,组织好师资队伍。将临床模拟工作任务与背景资料提前1周告诉给护士,下发护士临床模拟工作手册,让护士充分预习,进行查找资料、分组、小组讨论和角色分工。一般护士4人为一组,分别扮演医生、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和病人,相互进行角色轮换。

模拟演练实施:①小组模拟演练。每个小组按角色分工进行临床模拟工作任务进行演练,实施呼吸机安装调试、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或配合医生抢救等,并做好护理记录。

要求护生以病人为中心,将理论知识、护患沟通技巧及护理操作融合在一起,力求操作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动作紧凑流畅、熟练准确。小组模拟演练时,教师边观察边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找寻护理问题,组织护士共同分析、相互讨论,充分提供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演练过程中,特别强调任务完成质量和准确性。②演练结束后,所有人员共同探讨、点评,指出优缺点。③再次模拟演练。护士在总结第1次演练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点评再次进行演练,同时在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分组换角色练习,直到熟练掌握所有护理操作。

1.6综合模拟考核考核由3名教师共同参与,考前教师统一确定评分标准,明确考核程序,选取模拟工作任务。考核以责任护士为主的各项操作。具体过程为:①准备工作:责任护士抽签决定模拟工作任务,准备用物。医生由带教老师任职,模拟病人由事先经过训练的护士担任或护理模型上进行(病人语言由一监考老师代替表达)。②现场考核:责任护士根据模拟的临床情况,完成护理任务,并对监考老师设置的患者病情或描述的模拟情景进行分析判断、作出相应决策,完成相关操作,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对于需要他人合作的项目,可以指挥老师或其她护士协作完成。③成绩汇总:监考老师汇总评分意见,讨论作出最后评价。

2教学效果评价

2.1呼吸机模拟教学是护士掌握呼吸机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呼吸机应用实践性很强,很多的应急操作处理事件,在临床工作短时间内可重复操作的可能性很小,因而综合模拟教学成为培养呼吸机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2.2提高护士应急处理能力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模拟教学缩短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4]。新护士由于临床经验缺乏,所学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当真正到临床参与治疗特别是急救时就显得忙乱无措。通过大量、反复的模拟工作任务训练,护士将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对呼吸机应用的整个过程有了一个清晰的、感性的认识。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护士根据病情变化需要,综合分析各种报警原因,安全有效地为病人提供各项护理措施,对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能够做出正确、快速的应急处理。

2.3提高技能训练主动性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设与学习主题有关的、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情景、能够调动护士的好奇心,引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人文关怀部分,护士通过“角色置换”,体会到患者心情、需求,以及与护士进行有效非语言交流的渴望,更激发护士对多学科理论知识和综合技能的渴求。

2.4提高护士团队协作能力危重患者的救护讲究的就是快、准、合作精神。呼吸机应用护理过程中,很多操作不可能单靠某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必须依靠团队合作。尤其应对在突发事件时,医护、护护之间默契的配合,能为患者赢得更多救治时间,确保患者安全。

总之,情景模拟教学作为在iCU护士呼吸机应用培训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护士护理实际操作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情景模拟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护士在仿真的情景中,接触到临床实践护理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模拟解决、处理各种问题,并反复练习,有效提高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和应急抢救能力,减少了呼吸机应用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监护和临床应用.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59~713.

[2]梁晓婷,杨国忠.我国呼吸机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1):30.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篇6

方法:根据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办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的8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办法干预。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相关意外事故及对护理满意程度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相关意外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结论:根据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特点制定的护理风险管理办法有助于降低护理相关意外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特点防范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55-02

众所周知,呼吸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住院患者具有人数多,年龄大,病情变化快,病情复杂,易反复,危重病多等特点,所以一旦出现意外有时险情危急,后果严重[1]。在护理过程中,除了较为常见的褥疮、跌倒、坠床风险之外、在氧疗、吸痰、闭式引流这些呼吸内科常见治疗方法过程中也存在着特殊风险,故呼吸内科护理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风险水平高。呼吸是维持生命必须的环节之一,所以一旦风险涉及正常呼吸,患者将极度痛苦有时还会危及生命。

风险种类多。许多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疾病种类多,有时均比较严重,故涉及到的风险种类也多。

风险隐匿性。呼吸系统症状较为集中,有时意外发生也与原发病症状难以区分。如吸痰时可能会造成黏膜损伤,但不易发现且症状易与原发病混淆。

风险复杂性。由于大部分老年患者病情复杂交叉,同时具有多系统疾病,故风险也随之复杂化[2]。

为了降低呼吸内科的护理风险,做到安全护理,使得患者尽快康复,我们根据呼吸内科风险特点探究出一系列防范方法,争取防患于未然,将意外发生率降到最低。我院呼吸内科对本科风险的特点制定的风险管理办法进行实施后调查研究,现进行分析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过我院道德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的80例住院病人,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在41-86岁,平均年龄(61±3.5)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9例,支气管扩张31例,支气管哮喘15例,其它疾病5例,病程在2月-9年,平均病程为(3.4±2.9)年。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人为对照组,另外40人为实验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风险管理办法干预[3]。具体为:

1.2.1用心护理。提高护理水平,平时将护理工作细致化,严格遵守章程规范,审核记录落到实处,不偷工减料。如确保双人核对患者、药品分发、注射、医嘱改动等信息,准确及时做好各项记录,交接班记录认真负责。及时询问患者情况并主动向医生反映,主动与家属沟通,积极配合治疗等。

1.2.2心理指导。有些患者病情反复,病程较长,难免产生负面心理,我们要在护理工作过程中主动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对需要帮助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增加其治疗的信心,减少负面情绪对治疗产生的影响及意外的发生。

1.2.3防止坠床。针对一些住院患者如协调功能较差的老年人,要反复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休息时要防止坠床,在入院时教会患者及家属床边护栏的正确使用方法。

1.2.4防止褥疮。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过程中需要帮助其每天擦拭身体,按摩、协助其被动活动,在与床接触部位垫软垫或纱布且要保证垫褥透气。

1.2.5注意防滑。患者一旦摔倒避免不了外伤,严重者可引起骨折,重要脏器出血,严重的将危及生命。所以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室内干净整洁,摆放防滑标志,反复提醒患者及家属尤其是在洗澡或方便的时候注意防滑,年长者最好有人陪同,或者可让其选择购买防滑拖鞋、浴室防滑垫等物品[4]。

1.2.6氧疗监控。掌握氧疗指证,氧疗过程中需要认真填写、核对用氧记录单,确保浓度、时间、流量适宜,严密监控,记录患者氧疗后的情况。患者氧疗时要提醒注意防火、防震、防油、放热,任何人不得在病房内和治疗室抽烟。

1.2.7规范吸痰。痰液积聚有时会使患者呼吸困难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自行排痰有困难者需要及时进行吸痰处理。吸痰过程中需过程熟练,动作轻柔,需正确控制负压,在无负压前提下插管。单次抽吸时间应

1.2.8引流监控。虽然需要闭式引流的患者较少,但要牢记引流时确保引流管通畅,引流管末端应水面的深度为4-6cm,在更换水封瓶时应注意夹闭引流管末端,准确判断肺组织复张还是引流管堵塞。密切观察引流颜色、性状、量,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1.3评价指标。在护理结束后对每位患者的病程记录进行整理总结,将是否出现护理相关意外情况做好记录。同时向患者和家属发放问卷,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满意及不满意两个选项,实验结束后进行结果统计。

1.4统计学处理。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p

2结果

2.1加用风险管理办法与常规护理意外发生率的比较结果如表1。

3讨论

呼吸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以老年患者为主的特点使得其护理风险具有水平高、种类多、隐匿性、复杂性等相应的特点,为了降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做到安全护理,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尽快康复,我们针对其特点制定了相关防范方法,可以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有的放矢,更好的服务病患,变被动为主动,未雨绸缪,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实验结果也证实了我们的风险防范方法是有效的,不仅降低了意外发生率,同时使得病患及家属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更为满意,可谓一举两得[5,6]。针对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制定的防范方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大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薇,杨明莹,陈家琴等.前馈控制在呼吸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0):112-113

[2]王玉洁,曲红,王幕鹏等.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吉林医学,2010,31(26):4587-4588

[3]宝音其木格.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护理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1):28-29

[4]mcKenzie,K.,Scott,D.,Fraser,J.a.etal.assessingtheconcordanceofhealthandchildprotectiondatafor‘maltreated’and‘unintentionallyinjured’children[J].injuryprevention,2012,18(1):50-57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篇7

[关键词]心理护理;呼吸内科;发热;焦虑自评量表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7(b)-0148-03

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对于呼吸内科来说,绝大多数患者可能与发热有关,很多患者更是由于发热症状而导致住院治疗。发热常导致患者全身不适,发热患者往往除了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外,常易合并心理障碍,如焦虑、恐惧等[1]。呼吸内科医护人员在发热诊治过程中,在抗炎、退热等方面往往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而对于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可能容易忽视,所以心理护理在呼吸内科发热患者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主要探讨心理护理在呼吸内科发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12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63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41.17±12.71)岁;干预组:男性65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43.44±13.93)岁。所有患者均经测量体温>37.2℃。排除急危重症不能配合调查者,如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排除有严重性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乙醇或药物依赖者、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

1.2研究方法

干预组采用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呼吸内科发热患者大多有焦虑及心理障碍等情绪,由经过专业知识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耐心向患者解释发热机制、可能原因及治疗方法,解释目前的用药方案、服药方法、目前的可能诊断及预后,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缓解急诊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及发热有正确的认识,避免产生焦虑心理,消除患者对发热理解的误区及恐惧感;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提供适合的解释及建议,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取得患者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照组采取普通科室护理常规,解答患者的问题,指导护理及用药。

1.3评判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由ZungwK在1971年编制,该量表共包括20个自评条目,其中有15个是正向评分,5项是反向评分,量表中20个条目分数分别相加,得到总的粗分,将总的原始分数乘以1.25即得到总分的标准分[3-4]。SaS标准分以50分为分界值,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研究证实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量表进行。SaS由本科室专业护理人员指导填写,当场回收量表,本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排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06份,有效率为85.8%。对照组120例患者完成调查102例,干预组120例患者完成调查104例。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焦虑情况的比较

干预组的SaS评分及焦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满意度的比较

对照组的非常满意度为26.4%,低于干预组的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首发症状之一,很多发热性疾病起病急、症状重、变化快,可能合并一些并发症,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发热更是可能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如急性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等,可能需要随时抢救或治疗[5]。由于呼吸内科发热患者的症状急、重等特点,导致患者及家属可能在就诊过程中产生焦虑等不良心理障碍。焦急和焦虑是呼吸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6-7]。由于发热多为急性发生的症状,患者及家属缺乏足够的心理及思想准备,加上患者往往对疾病不了解,对发热、疼痛等症状感到恐惧,对发热及疾病的预后和危险性估计不足,对环境、急救设备和医护人员感到陌生,有抵触心理,很多患者表现为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更有甚者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研究者认为呼吸内科患者不仅需要重视疾病本身的护理,而且需要重视患者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护理问题,这样才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8]。

本研究结果发现,心理干预可改善发热患者的焦虑心理,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满意度,同时通过心理干预,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可间接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程[9]的研究发现,呼吸内科患者具有较高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侯春梅[10]认为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国外也有文献报道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人格特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1]。

心理护理干预在不同的研究中证实,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但在呼吸内科发热患者中改善焦虑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原因是住院患者对医院环境有抵触心理,加上疾病本身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自然会产生焦虑情绪,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就医过程中对患者做到细心体贴,用温柔的语言解释科室相关环境,让患者充分了解发热特点及病情,对发热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护理人员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使患者尽快放松,通过语言及心理的护理干预,患者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心情平静地配合治疗,自然提高了治疗效果及满意度[12]。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发热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殷晓琴.呼吸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3297-3298.

[2]张芳萍.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2013,11(2):156-157.

[3]olatunjiBo,DeaconBJ,abramowitzJS,etal.Dimensionalityofsomaticcomplaints:factorstructureandpsychometricpropertiesoftheself-ratinganxietyscale[J].JanxietyDisord,2006,20(5):543-561.

[4]李玉芬,李彬彬.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785-786.

[5]王仲,陈排,齐志伟.发热门诊的急诊特性[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12):936-937.

[6]曹建平.呼吸内科临床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08,26(2):26.

[7]李艳飞.医疗检测-呼吸内科临床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11,27(9):88.

[8]文琼香.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133-134.

[9]程.呼吸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与对策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3):127-128.

[10]侯春梅.心理护理在呼吸内科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5):3597-3598.

[11]ChengQm,KongCQ,ChangSY,etal.effectsofpsychologicalnursinginterventionon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sandqualityoflifeofpatientswithesophagealcancer[J].ClinResHepatolGastroenterol,2013,37(3):283-288.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篇8

关键词:神经外科;意识障碍;观察;护理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意识障碍的现象,常见的能够引发意识障碍的神经外科重症包括颅腔感染、高血压致脑出血、严重的颅脑损伤以及颅腔肿瘤等。患者颅腔肿瘤手术前后都易发生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病情加重的征兆和表现,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素来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是临床观察、治疗和护理的重点对象[1-2]。笔者作为一名神经外科的护士,根据自己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试图通过观察分析我院神经外科100例重症患者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和护理干预方式,总结观察结果并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意识障碍的观察和护理提供一些经验,现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100例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期间接收给与治疗护理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在35岁至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45±7.56)岁。100例重症意识障碍患者中严重脑损伤70例,其中原发性脑干损伤11例,脑挫伤伴颅内血肿8例,脑挫伤21例,颅内血肿有30例(脑内血肿7例、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12例);颅内肿瘤手术患者意识障碍20例,其中鞍区肿瘤6例,侧脑室内肿瘤2例,小脑半球肿瘤7例,大脑半球肿瘤5例;高血压致脑出血4例;颅腔感染6例。

1.2观察指标

综合利用各种检测仪器,主要观察指标为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另外从外表上观察患者面部神情和瞳孔的状况。

2治疗结果

治疗结果判定根据治疗结果分级将其划分为五个等级。观察、治疗和护理后六个月100例神经外科重症意识障碍患者死亡17例,植物人8例,严重伤残15例,轻度伤残20例,恢复良好40例。总体疗效较好。

3观察和护理体会

3.1生命体征检测及护理

在100例意识障碍的患者中,因严重脑损伤和颅内肿瘤而导致的意识障碍案例占总例数的90.0%。这两类意识障碍的重症患者存在有呼吸机循环的紊乱现象,若想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稳定好呼吸循环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在重症监护室的观察过程中,多次、综合、动态的观察测量结果具有临床观察和治疗的意义。所有的检测指标中心率有最高的敏感度,它是身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最活跃的变化指标。心率加快的主要原因包括呼吸紊乱和血压变动。在患者的心率比正常状态每分钟增加十五次时,应当给予呼吸和呼吸道检查,及时吸痰以疏通呼吸道,并观察消化道出血状况,这有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有一少部分的患者在出现心率的变化之后,并未有呼吸紊乱、痰多和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经进一步检查后得知这类患者血液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留存,这时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方式可以使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降到正常水平,心率也逐渐稳定下来。

3.2呼吸道的护理

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在意识混沌的状态下常伴随发生呕吐物进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道梗阻的情况,呼吸道梗阻进一步引发脑水肿、大脑缺氧和癫痫病的发生,若得不到救治,会加重病情,危及生命。在观察和护理工作中密切观测患者呼吸状况并定期进行血气分析,才能及时预测和了解呼吸道的畅通性。及时清理呼吸道梗阻物,并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能有效保障大脑供氧,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为了防止肺部感染,要及时对患者吸痰,并严格保障操作的无菌性。

3.3意识障碍的观察

意识障碍根据程度深浅可划分为几种层次,这是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据。这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面部表情、言行方式和瞳孔状态进行具体判断和划分。障碍的程度由浅到深依次为:清醒、嗜睡、恍惚、半昏迷、昏迷。另外还可以对患者进行神经反射测验,密切关注患者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3-5]。

3.4认知康复护理

对患者才去循序渐进的心理治理和心理护理措施。护士要耐心地给予患者热切温暖的关怀,灵活运用患者存在着明显感觉和意识的身体或心灵感觉,比如患者视觉比较清醒,可以给他观看自己的或家属亲人的照片,若听觉上比较清醒,则可以采用音乐治疗的方式。

3.5消化道观察护理以及营养支持

意识障碍的重症患者身体处于应激的兴奋状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会暂时紊乱,同时消化道也常发生出血现象。在意识障碍期间患者机体处在高代谢状态,营养分解效率高,耗能急剧增加,这种状况会加重患者病情[6]。因此提供肠道内营养可有效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在患者住院初期可用鼻饲的方式提供营养,供应量遵照从少到多,少量多次的原则。注意观察鼻饲的反应,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郑巧,段辉菊,吴洁.神经外科意识障碍病人躁动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外医疗:论著,2011(16):13-14.

[2]张清平,陈建良,邱建东,等.10607例颅脑创伤住院病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26(1):17.

[3]曹亚梅,马艳梅.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护理效果观察[J].西部医学,2011,19(11):41-42.

[4]李红.神经外科监护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护理研究,2009,16(6):92.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篇9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82-02

呼吸系统疾病大多病程较长,病情容易反复,患者也会因此而意志消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受疾病特征的影响,常规的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严重时在很短的时间内患者即可进入危险状态,威胁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良好的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疾病的治愈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及隐患、临床护理等方面问题做以总结。

1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常伴活动后气促、胸闷,运动能力差、反应慢等特点,且多为中老年,日常活动中应防止发生意外,病房内地面要保持干燥;外出散步应有医护人员或家人陪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低脂、低胆固醇食物,戒烟、酒;气温骤变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每天用0.9%naCi溶液含漱,常用清水洗鼻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食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与水果;观察呼吸与脉搏的频率与节律,发现患者精神萎靡、嗜睡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说明病情在变化,要引起重视。

2呼吸内科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护理

疾病缓解期应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和预防复发为主,采取措施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鼓励其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增加有效通气量,鼓励患者戒烟、戒酒,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护理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伴发喘息时,加用解痉平喘药物,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应鼓励患者多咳嗽,多变动,定期翻身、拍背,呼吸一般以侧卧或半侧卧为宜;观察脉膊、血压、呼吸变化,尤其脉率与心律的变化及意识,准备好急救药、除颤器与起搏器以有效配合抢救;注意合并症如肺栓塞有末稍疼痛发生,观察药物副作用。积极开展积极有效的日常护理,降低肺炎、肺气肿、肿心病的发病率。

3临床护理

3.1药物治疗护理。氨茶碱是有效解痉止喘药物,但氨茶碱的治疗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用药浓度、血药浓度;β2受体兴奋剂此类药物能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增加气道黏膜纤毛的清除能力,促进排痰。多选用定量吸入气雾剂,老年人、冠心病患者使用此类药期间应加强心率、心律的监测;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有效惯用药物,它有抗炎、抗过敏、松弛气道平滑肌、降低气道反应性等作用,应充分认识其作用及副作用。

医治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时,多主张雾化吸入或者静脉注射。为了保证药物及时、准确、安全的输入,应立即建立两个静脉通路,一条专用于特效药的输入,另一条用于一般药物的输入。在做静脉用药前必须了解患者用药史,如48h内有口服茶碱者,静脉使用茶碱应予避免或减量,且应监测其血药浓度。静脉注射时速度要缓慢,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抽搐等毒性反应。注射药物后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吸入制剂时要注意吸入方法和副作用。

3.2氧疗及卧床护理。患者应取半卧位,这样腹部及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荷,膈肌下降可增加肺活量,减轻呼吸困难。为防止呼吸抑制,常使用于持续低流量给氧,流速为1~2L/min,氧浓度在24%~28%之间。持续低流量吸氧是尤其是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住院后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之一。给氧方式为鼻导管或鼻塞。氧疗过程中需调节流量时应先分离开鼻塞再调节流量,以免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停用时应先拔除鼻塞,再关闭氧气开关。氧气可缓解气急,增进食欲及睡眠,又可降低动脉及左心负荷,对此,患者常感舒服。给氧过程中,定期观察氧疗情况。一是观察患者缺氧状况是否改善;二是定时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并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防止鼻塞堵塞;三是定时检查氧流量,以保证正确的给氧量;四是随时添加湿化瓶中的蒸馏水。

3.3保持呼吸道畅通的护理。在补充足够液体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进行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在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时,吸痰前应用湿化液湿化气道,用生理盐水湿润吸痰管,吸痰后用1∶5000呋喃西林冲洗延长管,每次更换吸痰管,吸痰动作要轻柔,负压

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水肿、粘液腺分泌亢进、纤毛活动受阻,痰液排出不畅可引起或加重肺部感染,故排痰非常重要,使用一次性雾化器加药物连接瓶装氧进行药物雾化吸入,可舒张气道平滑肌,增加纤毛清除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调节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介质的释放,尽早纠正缺氧状况口,以稀释痰液和协助痰液排出鼓励有效咳痰。

4心理护理

呼吸内科患者常伴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患者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症状,如恐惧、紧张、失眠、烦恼焦虑、心情抑郁、脾气暴躁等。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为患者提供适合的心理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对患者任何主诉不适都应给予关心,并及时处理;对反应迟钝、言语罗嗦的患者要耐心,不任意打断其话题;不要罔顾患者的神情,耐心恰当地结束谈话;在呼唤患者要时用尊称,切忌直呼其名或床号;平时进病房时注意主动和患者打招呼,嘘寒问暖,以消除其孤独和恐惧感,解除其心情抑郁,让患者保持一个健康积极的态度应对疾病;日常治疗护理期要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医护人员必须做到有问必答,进行相应的专业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指导其提高睡眠质量,并针对病情加以解释和安慰;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投其所好,让其感受到关怀、理解及尊重。

5总结

呼吸系统疾病多为慢性过程,针对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因素,护理过程中,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疾病的特点,善于与患者交流了解并掌握其心理状态,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才能成功的救治患者。同时重视恢复期的全面综合护理,加强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对防止疾病的复发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篇10

关键词:呼吸机依赖;撤机;护理

呼吸机依赖是长期应用呼吸机建立人工通道的患者导致撤机失败的主要原因,临床表明使用呼吸机72h以上,患者就会对呼吸机产生明显的依赖性,从而造成撤机困难。2005年1月~2006年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有3例长时间使用呼吸机而产生呼吸机依赖的患者成功脱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例住院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3~51岁,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术后使用Siemens900或熊2000支持呼吸机方式间歇式正压通气(SimV),Vt=230~670ml,呼吸次数pR=12~20次/min,患者病情稳定,但2周后脱机时已对呼吸机产生明显的心理及生理依赖[1],采取间断脱机、锻炼呼吸肌、心理支持等护理措施,均成功脱机。

2术前护理

2.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控制呼吸道感染。术前给予氧气吸入,3次/d,30min/次,改善心肌缺氧状态[2-3]。训练患者掌握腹式呼吸、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鼓励患者吹气球、练习憋气达45s以上,锻炼肺功能。2.2 禁烟至少1个月,保持口腔卫生。术前请口腔科洁牙。每天刷牙4次,5次漱口(3%双氧水及1/5000呋喃西林液)。

3呼吸机依赖患者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

3.1 肺内因素与肺外因素:撤机困难是肺内和肺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6个因素具有显著意义:f/Vt>105次/(min?L、apaCHeii评分,低血清白蛋白、粪潜血阳性、留置尿管、情绪焦虑[4]。只有全面把握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才能达到有效的预防目的。

3.2 代谢因素:机械通气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原因是应激激素释放增加,且通过细胞因子介导引起蛋白质代谢异常和负氮平衡,导致全身性营养不良。营养不足时,肌体靠分解蛋白质来提供能量,从而引起呼吸肌的肌力和功能下降,呼吸做功的能力减退,增加了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性[5];而营养过度时,会增加Co2生成,导致pao2升高增加肺通气负荷和氧耗。因此,合理营养支持应降低总热量的摄入或脂肪乳取代部分或大部分碳水化合物[6],正确估算蛋白质摄入量(氮丢失量+2)×6.25,维持正氮平衡,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和足够的微量元素对呼吸肌功能有重要作用,低钙、低镁可降低呼吸肌收缩力,必须维持酸碱平衡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必要时监测及补充微量元素,维持正常水平。

4撤机方法

4.1 撤机方案:撤机前以自主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辅助通气(SimV+pSV)的通气模式,逐步降低潮气量和频率。pSV开始使用的压力为0.98~1.47kpa,随呼吸功能的恢复,逐渐减少压力直至停机。pSV具有减少患者呼吸功消耗的优点,呼吸时间、潮气量、吸气流速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患者自身控制,使用SimV+pSV效果更好。术前心功能低下,复杂病变,撤机时应尤为慎重。需用同步间断强制换气(SimV)模式做阶段式的过渡,参照Rosrio[7]制定的临床撤机综合指标:①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动力学参数平稳,在吸入氧浓度40%时,pao2>80mmHg(1mmHg=0.1333kpa),吸入空气时pao2>70mmHg,Sao2>90%;②过渡撤机模式为SimV<4次/min,pSV<5cmH2o(1cmH2o=0.098kpa),持续时间≥1h,吸入氧浓度Fio2≤7.98pa;③肺功能指标满足以下两项以上:最大吸气负压pimax≥-20cmH2o,每分钟通气量<15L/min,潮气量Vt>5ml/kg;④镇静剂和肌松剂停用24h以上;⑤没有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⑥感染基本控制,体温<37℃;⑦撤机后保持呼吸道清洁通畅,并经鼻插管吸氧,流量为2~3L/min;⑧循环功能稳定在无血管活性药物下,血压、心率平稳,四肢末梢循环温暖。尿量维持在1~2ml/(kg·h);⑨自主呼吸平稳,呼吸频率<30次/min;⑩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基本稳定,神智清醒,不抗拒,不躁动;?胸部X线片显示肺野清晰

4.2 撤机困难的判断:撤机观察6h后,出现以下任一情况者判定为撤机困难:①撤机6h内,出现明显呼吸窘迫及循环不稳,呼吸频率>30/min,心率或收缩压升高20%;血气显示pH≤7.3,Sao2≤88%;需再次连接呼吸机;②同样原因导致拔管48h内重新插管。

5参考文献

[1]宋立强.呼吸机依赖患者撤机失败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10(22):603.

[2]胡明艳,杭小华,郭桂芳.呼吸机依赖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急救医学,2005,16(6):56.

[3]张纳新,王 平.249例机械通气脱机失败原因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2):116.      

[4]高 芳.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637.

[5]钱倩健,周 嫣.实用手术室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