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十篇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十篇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6:05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篇1

然而,在中职学校如何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一、如何结合课程教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中职德育必修课程,是职业生涯教育的载体,在帮助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职业生涯教育。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现在各校的老师大多采用活动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指导学生根据主观客观的因素来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的文稿写法、技巧、版面设计、内容等方面也会对学生进行辅导。但是,在现实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职业规划课教师往往单纯从课程教学、规划理论、规划书的撰写方面开展教学,而忽略了一些方面:

第一,对中职生职业期望的了解。

中职学习时期是职业意识确立期和理想化职业选择期。学生入学前填报志愿时,一般都经过初步的职业选择,但是他们对职业的认识是宽泛而粗浅的。要指导学生确立职业目标,我们需要了解这些问题:中职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最重视和不太重视的条件是什么?对中职生职业选择影响较大的教师和家长在对中职生的职业期望上与学生本人对职业的期望是否有差异?学生的职业期望与职业现实是否一致?等等。

第二,对学生规划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目前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大都停留在理想教育、对职业规划的基础理论和规划步骤的知识介绍、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等,对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制定方案、作出决策、监控自我行为等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够,对学生职业观和择业观的引导、心理调适方面的辅导也较欠缺。

第三,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开展规划教育。

目前许多教师除了教材和配套教学参考书外,很少对企业行业进行调查实践,对企业行业的新知识、新信息、新工艺、新规范等知之甚少。为了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职业规划课教师应熟悉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职业能力要求等,整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突出教学内容的职业发展性、突出教材内容与专业特点的结合,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活动任务成为课程内容的鲜活的“血液”,使教学内容具有生命力。

另一方面,专业课老师也应学习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予学生职业规划更切合专业要求的指导。

第四,关注学生个性和特长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往往用统一的内容教育学生,忽视学生个性的差异。本次大赛增设的特长展示环节,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也展现自己的个性,在选择展示内容及训练的过程中,还能让学生思考: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有什么帮助?如何让好的个性与特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利于今后自己的职业发展?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进步与成长的过程。

二、如何整合校内外职业生涯教育资源

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还应整合校内外职业生涯教育资源。

第一,加强实践的指导。

目前,课程教学主要是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性的教学,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较弱,学生面临实际问题时往往会措手不及,这不利于学生职业的发展与成功。

在各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实习实训的安排,而学生通过阶段性实习、顶岗实习,能提高对专业的认知,提高对即将从事的职业的了解,能培养动手能力,学以致用,因此,实践活动对学生由“学校人”转变为“职业人”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第二,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参与竞赛,学生能更为充分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了解自己现有能力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能提高自己的自信心,锻炼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指导和参与竞赛活动,也会引发我们教师去思考一些问题,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等等,这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也是一种促进。

第三,开展专题辅导、报告会、交流会等活动。

为备战本次竞赛,多间学校请专家到校开展讲座,讲述职业生涯发展实例,给予学生们榜样的力量。例如广州市建筑工程学校,邀请到广州德高建材有限公司代表校友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场技能的专题讲座。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邀请了中国俊才网资深营销经理吴智芬高级讲师、番禺区就业服务管理中心黎燕苹科长到校开展针对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讲座。

通过专题辅导、报告会、交流会等活动,能让学生了解到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趋势,企业在招聘中会着重参考学生哪些方面以及应届毕业生应该如何给自己定位等,为真正踏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如果学校能将这些活动作为学校的常规性或经常性的工作来做,对于学生和教师都大有裨益。

三、有效整合学校、社会(企业)、家庭的力量

本次职业规划大赛能顺利进行,与各校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首先,各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本校的预选赛,多数学校由德育教研室(组)、招生就业科等组成工作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开展相关工作。其次,积极发动,通过广播台、宣传板、黑板报、横幅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规划设计活动,为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拔赛各项活动正常、有效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次,学校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全员参与。多间学校在布置活动工作时,都是多个部门联手开展活动,基本上是以德育教研室(组)为主导,联合招生就业指导科、学生科、教务科等共同开展工作。

但是,仍存在如下问题:主办单位单一,只是由德育教研室(组)的老师独立承担指导工作,没有联合招生就业科等,力量单薄,对学生的职业性、行业性等的指导略显苍白。

这其实也是目前中职学校中职业生涯教育普遍存在的情况:不少学校没有把职规教育作为促进学校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机制不健全,工作不落实。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主要是由德育教研室负责,学校招生就业科通常是负责招生、就业安置,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就业招聘会等,很少展开真正的职业指导工作。专业科负责专业课程教学,学生科负责学生日常管理,教务科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基本上都不参与职业生涯教育。从学校整体上并没有一个组织机构来进行统一计划和安排,未能科学、高效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工作。

实际上,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由学校某个部门能单独完成,由于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教育教程,涉及到学生及面向学生的校内外服务和管理机构,必须有效整合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次大赛亮点之一是与中国南方人才市场测评中心开展合作,增加职业生涯规划网络测评环节。各校都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测评,首先是做好宣传动员;其次是开展测评前的操作方法解读,以提高学生测评的准确性和效率;最后是组织学生上机测评。通过人才测评,提高学生对自身个性的认识,便于学生更好地选择合适自身的职业和发展路径,为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的人才观、企业文化;了解就业形势、市场供求信息,等等。

目前大多数专业课是没有参与到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往往觉得事不关己,因此高高挂起。其实,专业课是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最密切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渗透职业生涯教育,让学生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就业领域和发展方向、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将对学生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大有帮助。

而德育课老师也不能“孤军奋战”。从本次比赛中学生的文稿来看,总的设计思路较为清晰,层次分明,内容较完整,文字表达较流畅;在内容上,自我认知部分真实,较全面,目标路径合理,体现了阶段性;所制定的措施比较详细、可操作性较强。但是,由于阅历浅、视野窄、对社会关注度不高,学生的规划中在职业性、行业性、目标设计、措施方案等方面存在高、大、空的情况。因此,指导老师在今后应对学生在分析自我、分析环境、目标设定等方面应加强指导,可与专业老师或有关行家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切合实际的指导。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篇2

关键词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

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这促进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的全面开展。但很多考生及家长在选择高考志愿时主要考虑名校因素、升学因素、就业因素和成本因素等,没有和自身兴趣、社会发展及个人的未来职业发展因素相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造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矛盾冲突,导致了许多大学生的专业情绪、职业困惑和对未来的迷茫。因此,本着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态度,应及早让学生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瓶颈

笔者曾对部分高三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对社会职业了解不多,选择专业时多关注收入、声望和热门;对自己的兴趣特长不清楚,仅仅以升学为目的,一切以考上大学为中心,缺乏对自我的规划。当问及是否有必要开设专门的职业规划课程时,83%的中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从小学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小学里有“职业日”,由社区里各行各业的人为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让他们对各种职业形成初步的印象;孩子长大一些,学校又会组织职业实践活动。如办模拟公司,让每个学生担当不同的角色,进一步加强对各种岗位的认知;进入中学、大学后,学校会帮助学生进行多次职业测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技能、个性、价值观、优劣势等。这样很好地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的问题。

而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真正意义来说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1994年9月,原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明确了职业指导是普通中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和专业,增强职业意识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的职业或专业方向等。但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容乐观,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的影响。美国等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关注人的自我发展,而我国是以就业为出发点,缺少对个人发展的关注。二、现行的教育制度的制约。目前我国教育仍然是以升学为价值导向,应试教育仍然是高中教育的主流。三、缺少各方面的投入。由于以上的原因加之开展时间晚,在人力、物力的投入十分有限,缺乏专业指导人员及系统的指导课程。

二、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高中教育中,对学科知识的传授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中学生缺少对自我、社会和职业的基本认知,导致了进入大学后对专业的消极情绪和职业的困惑。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减少填报高考志愿的盲目性。

新浪教育进行的《当代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调查显示,42.1%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有65.5%的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自己对专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中,自己不感兴趣占总调查人数的48.2%。目前一般高中阶段都要经历一次文理分科,但相当部分的学生并不是依据自身的兴趣特长来选择,很多时候是围绕着高考指挥棒来选择的。高考填报志愿时盲目跟风填报所谓的热门专业,没有认真考虑自己是否喜欢、是否适合等。一般的中学老师和班主任也只能根据学生的考分给学生推荐几个学校,很少能结合学生的兴趣和个人发展,相当部分的学生在选择时是盲目的。高中阶段有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将大大减少这种盲目性。

2.有利于学生真正找到学习的动力。

应试教育的结果导致很多学生以考上大学、考上一所好大学为自己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而忽略了自身的因素。职业生涯规划能让他们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应该努力的方向,真正达到提升自身内驱力的目的。

3.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地科学发展。

“将职业与普通课程紧密结合,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关注并保证其实现”成为课程改革的新内涵之一。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改变长期以来被动地接受,主动进行自我设计和自主选择,从而突破障碍、开发潜能、实现自我。

4.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持续性发展。

由于高考填报志愿的不当,进入高校学习后,很多学生无法适应专业学习要求,出现了学业不良、就业迷茫等这样那样的问题。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减少这类问题的出现,有利于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保证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高中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设想

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渗透。

高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对自我、社会、职业的探索,帮助学生思考未来,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科学的规划,这与国家教育部颁发并实施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与职业生涯教育有机地结合,这不仅有利于高中阶段课程改革,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获得人生发展的方向,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生活、人生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依托心理咨询中心的力量,辅助开展生涯规划咨询。

尽管受师资、经费等因素的制约,但建立一个专门的生涯规划咨询机构还是很有必要的。

个体的千差万别决定了集中授课方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课堂教育起着引领的方向,对于个体的需求要通过专门的咨询机构来完成,通过一对一谈话、借助职业测评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消除疑惑和迷茫。普通高中可以借助心理咨询中心,同时开展生涯规划咨询。

3.在低年级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职业体验日”等社会实践活动。

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减少学生未来职业选择的盲目性,通过职业体验日等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对社会上的行业、职业有更加直观的认知,引发他们对未来工作的思考.这不仅是学生适应社会环境、职业环境的需要,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是受益匪浅的。

总之,高中阶段进行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能够使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社会需求来进行志愿填报,减少了进入大学后的迷茫和困惑,有利于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郝从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浅议.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2]秦琴.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涯教育的实践.教学与管理.2012年2月

[3]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篇3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问题;对策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也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校逐步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了有益探索。以职业指导为基础,构建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已经逐渐成为广泛共识。

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第一线,是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成员,应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1.它是进一步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辅导员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如何开展这一工作并且取得实效呢?辅导员深入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要求辅导员以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着力点,使学校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辅导员在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根据学生的所学专业、个性特征和素质能力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和就业服务,例如加强就业诚信教育、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在为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的同时,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而贯彻落实了中央16号文件精神。

2.它是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必然选择

首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需要。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逐步走出“在毕业前开展就业技巧辅导”的工作局限,转向构建“发展性生涯辅导”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具体来说要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性、全程化、个性化”,真正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其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工作在一线,与学生的关系较为密切,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中是直接的参与者、实施者。在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过程中,辅导员的工作是关键环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其他教师、学校管理者所不能替代的。

综上所述,辅导员是帮助大学生解决职业学业规划、求职就业困惑的最理想人员,由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较好地实现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尽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高校认可,但是从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在大学学习期间对职业生涯规划给予足够重视。很多大学生总是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而真正面临毕业、就业、择业时,却不知道该去哪里就业,也找不到职业发展的路径,这时才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即使是在大学学习期间有去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因各种原因,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仍不够强,未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产生深远而有益的影响。

2.大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不足,导致职业目标定位不切实际

由新浪网、北森测评网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实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显示,只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只占16%的人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这说明大学生普遍自我认知不足,不能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职业价值观、特长、能力等个人所具备的素质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大学生在职业认知方面也有明显不足,对许多职业的了解是片面的,只看到职业“光鲜”的一面,而忽视其背后艰辛的付出。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的不足,导致许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职业目标定位不切实际,要么定位过高,好高骛远,要么定位过低,目光短浅。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大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不合理

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各个环节均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缺乏科学的自我评价体系。正确地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全面展开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目前在大学生自我分析的方法、内容上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第二,缺乏长期的个性化生涯指导。许多大学生没有对四年的大学时光做合理的规划,而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每个人情况都是不同的,需要学校对学生个人因材施教,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生涯设计和指导。第三,缺乏评估与反馈机制。目前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较多仍停留在空想阶段或者书面报告上,缺少实践的检验,因此缺少对规划各个环节的评估与反馈,难以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三、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1.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

目前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角色定位不清的困惑,辅导员除了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外,还涉及心理辅导、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就业指导等工作,整天陷入各种学生事务当中,“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辅导员队伍里最常见的工作状态。这种“事务性工作忙碌”的状态让辅导员很少有时间去研究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内容,部分辅导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是模糊的,从而影响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个性化指导。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篇4

【abstract】itisveryimportanttocarryoutcareerplanningeducationforstudent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italsohasaverypracticalsignificanceatthesametime.thisarticlemainlyanalyzesthepresentsituationofthecareerplanningeducationforcollegestudent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andputsforwardsomecorrespondingmeasuresandsuggestionsaccordingtothepresentsituation.theanalysisanddiscussionofthepapercanpromotethesmoothdevelopmentofcareerplanningeducation,easetheemploymentpressureoncollegestudents,providesomeideasfortheemploymentproblemofcollegegraduates.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要性;措施

【Keywords】collegesanduniversities;careerofcollegestudents;planningeducation;necessity;measures

【中D分类号】G5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99-02

1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就促进了高校的规模扩大,高校的规模决定了高校的学生人数。随着高校的招生人数增多,学生的就业压力就变大了,就业的形势变得越来越严重。在这一背景下,很多高校开始关注这个问题,针对整体的环境制定了相关的策略和措施来加强大学生就业的指导,主要从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政策宣讲、就业技巧培训等几个方面。虽然这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还是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所以在高校中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加大力度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2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能够对自己职业发展做一个整体的规划,具有一定的目标性。所以要想以后的职业生涯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必须要做的。大学毕业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初级阶段,这个时期是非常关键的,能够促进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

2.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促成大学生实现自我

人们的需求是有阶段性的,从低级到高级,只有满足了最低级的需求才能继续往前发展。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尽早做安排和打算,并且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奋斗,所以应该在高校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的价值。大学生最终都会走入社会,与社会中遇到的各种境遇进行斗争,在社会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所以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促成大学生实现自我。

2.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已经成为评判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关注学生对职业规划的发展是高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我国很多高校还没有这个意识,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只注重了他们的专业能力,忽视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发展的教育体系,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完善的发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把专业知识与个人发展相结合起来,让大学生更具备竞争力和创造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3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措施

很多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不明确,所以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的措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入学阶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综合管理

3.1.1大学一年级的试探期

大学新生对大学充满着向往,可是他们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自己的规划。所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应该对以后的职业规划有一定的了解,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另外还要在大学里面培养自己的技能,做到全面发展,为以后的职业道路做好铺垫,比如学习英语技能、计算机技能等等,这对以后几年的大学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3.1.2开设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课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活是比较悠闲轻松的,所以要想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得确定自身的职业生涯,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朝着目标前进。在外国的很多高校中,会对学生的职业兴趣进行分析,根据他们的性格、喜好等等,分析出适合他们自己的工作类型,帮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最初的设想。我们国家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在大学开设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课程,让学生对这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对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有一个确定。

3.2学习期间提高大学生对各种职业的适应能力

3.2.1大学二、三年级的定向期

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自我认识能力比较强,这个阶段他们应该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定向问题,毕业后是否继续深造或者直接就业,所以这个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主,通过学校中的各种活动,让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提高自身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应该多参加一些学术讨论和科研项目,确定自身的知识技能。

3.2.2增添心理健康课程,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目前,很多高校没有把精力和重点放到学生的心理辅导上面,导致心理健康知识的传递非常有限。可是近年来,很多大学生都出现了心理障碍的问题,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所以高校应该采取一定的方法,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心理健康课程是必须要纳入到教学计划中的,实现心理健康知识传递的目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在以后的职业选择中克服各n困难,为以后职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3.3毕业前准备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性思考

大学四年级的冲刺阶段,要注重加强学生对职业的适应能力,把职业规划更好的落实。对于那种不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临近毕业就应该把就业目标放到第一位,朝着自身的目标奋斗,让求职道路更加顺利;另外还应该注意与整个社会的衔接,主动锻炼自己,为求职做好相应的准备。

4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企业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近几年来,企业发展飞速,很多重要岗位,人才仍然极度缺乏,很多大学生在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前,流动性大,不稳定因素强,综合实力弱,没有目标没有规划,执行力低,在很多岗位上不能独挡一面,影响中国企业的发展。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后,很多学生身上的弊端和弱点都有很好改善,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的顶尖人才,对企业良好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企业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5结语

在高校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目前,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学校要加大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同时也壮大教师的队伍,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以后的就业水平。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篇5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6日。

③刘建新等,《大学生生涯辅导》,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④周凯,《近六成学生对就业“没想清楚”》,《中国青年报》,2005年12月23日。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篇6

论文摘要:职业生涯教育是系统性、持续性、动态发展的教育活动,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转换和创新创业的价值理念与能力。

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仍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教育主要停留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层面上,而职业生涯教育所强调的个体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则比较缺乏。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具有21世纪知识和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开展好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意义重大。

一、开展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

1.促进中职学生自主发展。通过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潜能和认清未来发展趋向,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与岗位,获得基本的职业素养,练就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2.增强中职学生创业意识。通过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能诱发学生的创业需要和创业动机,激发学生的创业理想和创业信念,培养学生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创业精神。

3.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能力。通过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积极性、自觉性,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4.提升中职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能使学生成为职业道德好、职业技能硬、适应能力强、行为习惯规范的人才。

二、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

1.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职业生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中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活动之前要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或计划,并紧紧围绕最终目的而规划、组织和实施,同时,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应有固定的机构、相应的设施设备、专业的人员、专门的活动或教育场地等。

2.职业生涯教育是系统性、持续性、动态发展的教育活动。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伴随其职业生涯的始终;从教育者的角度看,职业生涯教育应着眼于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教育活动的规划与实施应连续不断地贯穿于受教育者职业生涯的全过程。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就业环境的变化以及受教育者自身知识、能力、期望水平等的提升,职业生涯教育需要不断调整教育目标、途径、方法等。

3.职业生涯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活动。职业生涯教育是引导学生规划自我的职业生涯并将其规划转化为现实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具体包括:职业生涯定向教育;自我职业潜能分析能力培养;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核心素质的培养。

三、开展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路

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基础、适应为标准、发展为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转换和创新创业的价值理念与能力。

1.实行分层递进教育。帮助一年级的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客观自我定位,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专业准备;帮助二年级的学生系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增强职业素养,锻炼职业发展能力;帮助三年级的学生树立开拓务实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标准,帮助毕业生就业、创业再就业。

2.开设职业生涯课程。通过课程、学科渗透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对职业生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

3.安排企业实践活动。通过企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自觉地将社会需要与个人志趣结合起来,把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与未来的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掌握求职技巧,实现就业理想。

4.开展自主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将学生被动的就业意识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行为。

5.搭建教育服务平台。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客观自我定位,正确认识社会。开展突出职业特点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理想,提高职业能力。

6.创新生涯教育模式。以适应为标准,以发展为目标,采用案例教学、企业实践、活动体验等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转换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7.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建立由学校、用人企业组成的评价机构,共同构建科学、客观、合理的评价体系,不断调整教育目标、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升就业、创业质量。

8.打造专业师资队伍。与社会、企业协调配合,整合多种资源,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着力培养一支专业化的专职教育队伍,实施培训计划,促使职业生涯教育逐步规范化、专业化。

职业生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根据职业生涯教育特点,进行科学整体的规划与实施,进而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吴文娟.关于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讨,2009-09.

[2]石敏.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关联性的探讨,2009-10.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对策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中职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提高其专业及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教育活动。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帮助学生提高专业学习的动力以及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品牌竞争力,对学校招生和就业有很大帮助,对稳定和提高社会就业率意义非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1关于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的思考

1.1学生层面

1.1.1专业选择盲目,认识不足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一般情况下是中考分数较低的学生,该类学生年龄较小,选择专业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对某一专业比较了解和感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表现得比较被动,只是听取学校的介绍或宣传资料,未结合自身实际考虑,当学习其所选专业时,很多学生表现出厌学逃课甚至辍学的情况,不清楚自己的专业毕业后可以干什么,降低了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

1.1.2树立的职业生涯目标不正_

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不仅可以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还可以为职业发展指明方向。由于中职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全面认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导致在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表现得过于理想化,不切合自身以及社会实际情况,功利心比较强。另外,在确立职业生涯目标时更多考虑自己的需要、兴趣以及工资待遇,很少考虑社会需要以及专业就业现状等情况。。

1.1.3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较差

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的呼唤,更是中职生人生道路所需要的精华。目前很多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认为在校期间是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无所谓,甚至对专业课的学习表现出懒散状态。此外,中职生自身文化基础知识较差,进入学校后,自主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欠缺,在职业生涯规划时很难做到客观实际。

1.1.4缺乏主动创业的意识

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职生也应该发扬光大“创新、创业”精神,选择毕业创业造福社会,发挥自身价值。由于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等各方面条件缺乏,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忽略创业教育,导致学生创业意识薄弱甚至还未形成,与目前社会的就业现状不匹配。

1.2学校层面

1.2.1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程缺乏科学性

目前,很多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对学生开展几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不到太大作用。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一年级下学期才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形式仅限于课堂讲授,方法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浅显,几乎起不到实际效果,课程评价也仅仅通过书面考试进行,虽然可以测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却很难衡量学生的实践水平。

1.2.2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组织机构与制度不健全

很多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指导工作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教务处进行。就业指导部门担任招生与就业两种职能,一般情况下只注重学生毕业前的面试指导,而对学生长远的职业意识和能力缺乏相应指导。学校教务处主要管理教学方面的事物,疏于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管理。并且大多数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制度不健全,缺乏相应的管理与考核制度。。

1.2.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缺乏、专业化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依然面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缺乏、专业化素质不高的困境,一些教师虽然是师范院校出身,接受过教育理论知识的训练,但其并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对不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理论性的,更是实践性的,因此要求教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能力。

1.2.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跟踪服务匮乏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对人一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教育,因此对学生指导不能仅限于中职阶段,而是对其开展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很多学校只是在学生毕业前开展一次就业指导,提供一些招聘信息,便称对其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忽视了学生今后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对毕业生跟踪指导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仅是通过建立一些微信群、QQ群等网络途径了解毕业就业情况。

2开展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行动路径

2.1学生层面

2.1.1通过评价,正确认识自己,设定正确的职业目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职生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实际才能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自身兴趣、性格以及特长等方面,可以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来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全面了解自身能力;同时也可通过老师、父母、同学及朋友评价分析自己性格和能力上的优缺点,积极克服自身不足,发扬自身优势,为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打下基础,努力做到个人意向和个人能力匹配以及个人意向与社会实际需要匹配。

2.1.2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自觉培养职业意识

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学校教育,不仅注重学生文化课成绩,还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因此,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文化课知识,还要牢牢掌握专业技能,为以后理论联系实际做准备,更为自身长远发展打下必要基础,并且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兴趣点以及特长所在,自觉地培养职业意识,提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2.1.3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自身职业实践能力

中职生本身文化基础知识比较差,更应该扬长避短,牢牢抓住每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积累实践经验与能力,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不断提高自我。另外,作为学生应该多和老师交流学习,多向老师请教一些专业知识以及职业发展方面的问题,然后自己做好总结,吸取经验,为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

2.2学校层面

2.2.1提高对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中职学校要转变观念,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教务处以及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部门三者相互联系的教育保障机构,无间隔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和方法指导。同时还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作用,认识到科学的课程设置可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2科学设置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形式与评价方式

首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应该在一年级上学期开始开设,主要内容先围绕自我认知、专业认知、职业理想三个方面开展,剩下两个半学期继续深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打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在一年级下学期才开设的格局,努力形成“三年一体化课程教育”新模式。其次,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或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当中,积极举办实践活动。最后,改变单一的课程评价方式,打破书面考试独揽全局的现状,形成学生职业测验自评、教师口头测验评价、企业评价以及书面评价相统一的多元化、全方位评价模式。

2.2.3优化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一支高水平专业化强的师资队伍,学校应招聘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教师,就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作为服务和支撑,为中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输送高素质的师资。另外,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教育培训机会,鼓励其到企业一线岗位去实践,丰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知识,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总之,不断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是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一笔,不可忽视。

2.2.4构建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一生的规划,包括人生道路各个阶段,对中职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贯穿其入校前、在校期间以及毕业离校后三个阶段:入校前可以到初中学校开展专业分析讲座;在校期间落实“三年一体化课程教育”新模式:毕业离校后,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部门,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毕i生就业信息跟踪服务系统,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继续深化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不断提高其职业能力。

2.2.5创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

中职生年龄比较小,缺乏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学校应该帮助学生熟悉所学专业的背景以及专业前景,激发对所学专业的求知欲,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另外,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素质拓展训练等方式,及时给学生提供参加理论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体验专业的魅力,进而增强其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2.2.6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就业意识

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背景之下,树立创业意识已经不只是大学生个人的事情,同时也是中职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对中职生开展创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要求中职生在学好自身专业基础上具备创业意识,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部门,科学地指导学生;同时,成立创业教育社团,让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培养其创业意识和能力。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篇8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7304.2016.03.169

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旅游管理人才,尤其是旅游十分盛行的今天,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但该专业的学生很少接受过职业生涯教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1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1.1旅游管理专业缺乏职业生涯教育

为满足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各个高校都相继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在旅游该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现,缺少了必要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学生为了发展直接会影响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帮助学生快速就业,为社会贡献力量,也就成为高校的责任。通过职业生涯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更全面的认识,也可以帮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对学生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1]。所以,一定要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旅游管理教育中。

1.2社会需求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竞争压力较大,多变的市场也提高了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他们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创新能力等[2]。但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却正好缺乏这些能力,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高校方面一定要正确认识社会需求,联系社会实际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利用职业生涯教育让大学生对自己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不断强化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在就业中的竞争能力。

1.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很多高校为发展,每年都在不断扩招,也就意味着每年都有大批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就业也就成为大学生最困恼的问题,面对不断增强的就业压力,不少大学生出现了自信心不足或自暴自弃的情况,也有很多人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存在偏差,如很多人认为旅游管理没有前途,学生自身也认为自己属于高学历人群,但很多工作还需要从基层做起,与自己“身份”不相符,所以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职业生涯教育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全新的认识,转变他们的思想误区,更可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可见,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开设职业生涯教育有必要的。

2职业生涯教育中应坚持的原则

2.1市场需求导向原则

职业生涯教育就是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但它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规划,而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旅游业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行业,要成为管理者首先应了解基层工作,所以,旅游管理人才应该从基层做起。这就需要高校与旅游企业构建良好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共同培养学生,让企业为学校提供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并让学生参与旅游基层工作,以便为学生为了发展奠定基础[3]。

2.2学生主体原则

所谓的学生主体原则,就是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认识到学生在教育中的作用,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将学生放在中心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展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将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应用到教学中,并重视学生个性化培养。

2.3系统原则

职业生涯教育对学生发展异常重要,这就需要将其纳入到旅游管理中,让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旅游管理教学活动,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与专业教育体系,做到从校领导到学生都能认识到职业生涯教育重要性,且能够积极主导参与到教育中。

3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很多高校并没有正确认识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也就没有将其纳入到教学范围中,他们只重视学生的一次性就业,认为职业生涯教育就是为毕业生讲解一些当前国家的就业政策、现阶段的就业信息以及在面试中应该怎样灵活应对,这样的教育内容与职业生涯教育实际是不相符的。其次,职业生涯教育专业课程缺乏,很多高校认为职业生涯教育就是对学生就业进行指导,不需要开设专门的课程,与职业生涯教育有关的内容只要在日常教学中捎带一下即可。最后,职业生涯教育保障资源不足。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专业师资力量缺乏,多数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都是非专业的,教师综合素质得不到保证,且职业生涯教育教材缺乏,教学工作也无从下手。另外,不少高校只是在学生要毕业的前夕才开设了几节教育课程,由于学校不重视,教师也就没有认真授课,学生也不认真学习。

4加强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4.1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

在我国高校教育培养体系中并没有强制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但各个高校应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更要认识到职业生涯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方面用转变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真正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构建与旅游管理专业相符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职业生涯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竞争能力。

4.2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与活动

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就要分阶段设计教育课程与活动,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完全贯穿职业生涯教育,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还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高校方面应在学生入学时就开设职业生涯课程,分析对职业的认识,掌握在工作中应产生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并让学生充分且客观的认识自己,逐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做到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还要开设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力,如开设职业生涯竞赛等。高校也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参与到企业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灵活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

4.3做好各项保障设施的建设工作中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也是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不可缺少的力量,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不仅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还涉及社会学与经济学知识,因此,就要提高对职业生涯教育教师的要求。首先,让教师认识到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其次,高校方面做好职业生涯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获得职业规划师证书。

参考文献:

[1]任孝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探索——以扬州市职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2:293-294+296.

[2]李娟.丽江师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15:12-13.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篇9

从在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必要性入手,结合职业生涯教育中应坚持的原则以及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满足学生与社会需求。

关键词: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旅游管理人才,尤其是旅游十分盛行的今天,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但该专业的学生很少接受过职业生涯教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1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1.1旅游管理专业缺乏职业生涯教育

为满足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各个高校都相继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在旅游该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现,缺少了必要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学生为了发展直接会影响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帮助学生快速就业,为社会贡献力量,也就成为高校的责任。通过职业生涯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更全面的认识,也可以帮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对学生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1]。所以,一定要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旅游管理教育中。

1.2社会需求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竞争压力较大,多变的市场也提高了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他们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创新能力等[2]。但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却正好缺乏这些能力,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高校方面一定要正确认识社会需求,联系社会实际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利用职业生涯教育让大学生对自己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不断强化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在就业中的竞争能力。

1.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很多高校为发展,每年都在不断扩招,也就意味着每年都有大批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就业也就成为大学生最困恼的问题,面对不断增强的就业压力,不少大学生出现了自信心不足或自暴自弃的情况,也有很多人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存在偏差,如很多人认为旅游管理没有前途,学生自身也认为自己属于高学历人群,但很多工作还需要从基层做起,与自己“身份”不相符,所以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职业生涯教育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全新的认识,转变他们的思想误区,更可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可见,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开设职业生涯教育有必要的。

2职业生涯教育中应坚持的原则

2.1市场需求导向原则

职业生涯教育就是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但它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规划,而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旅游业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行业,要成为管理者首先应了解基层工作,所以,旅游管理人才应该从基层做起。这就需要高校与旅游企业构建良好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共同培养学生,让企业为学校提供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并让学生参与旅游基层工作,以便为学生为了发展奠定基础[3]。

2.2学生主体原则

所谓的学生主体原则,就是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认识到学生在教育中的作用,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将学生放在中心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展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将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应用到教学中,并重视学生个性化培养。

2.3系统原则

职业生涯教育对学生发展异常重要,这就需要将其纳入到旅游管理中,让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旅游管理教学活动,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与专业教育体系,做到从校领导到学生都能认识到职业生涯教育重要性,且能够积极主导参与到教育中。

3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很多高校并没有正确认识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也就没有将其纳入到教学范围中,他们只重视学生的一次性就业,认为职业生涯教育就是为毕业生讲解一些当前国家的就业政策、现阶段的就业信息以及在面试中应该怎样灵活应对,这样的教育内容与职业生涯教育实际是不相符的。其次,职业生涯教育专业课程缺乏,很多高校认为职业生涯教育就是对学生就业进行指导,不需要开设专门的课程,与职业生涯教育有关的内容只要在日常教学中捎带一下即可。最后,职业生涯教育保障资源不足。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专业师资力量缺乏,多数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都是非专业的,教师综合素质得不到保证,且职业生涯教育教材缺乏,教学工作也无从下手。另外,不少高校只是在学生要毕业的前夕才开设了几节教育课程,由于学校不重视,教师也就没有认真授课,学生也不认真学习。

4加强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4.1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

在我国高校教育培养体系中并没有强制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但各个高校应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更要认识到职业生涯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方面用转变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真正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构建与旅游管理专业相符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职业生涯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竞争能力。

4.2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与活动

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就要分阶段设计教育课程与活动,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完全贯穿职业生涯教育,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还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高校方面应在学生入学时就开设职业生涯课程,分析对职业的认识,掌握在工作中应产生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并让学生充分且客观的认识自己,逐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做到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还要开设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力,如开设职业生涯竞赛等。高校也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参与到企业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灵活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

4.3做好各项保障设施的建设工作中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也是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不可缺少的力量,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不仅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还涉及社会学与经济学知识,因此,就要提高对职业生涯教育教师的要求。首先,让教师认识到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其次,高校方面做好职业生涯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获得职业规划师证书。

作者:谢璐单位:武昌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任孝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探索——以扬州市职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2:293-294+296.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篇10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3)10-0158-02

本文基于对高校当前职业生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探索高等院校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课程类型和组织形式,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适应性、有效性,从而推进职业生涯教育在高等院校的发展,实现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职业内涵,具备基本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树立职业理想,学会把握职业生涯机会的目标。使毕业生进入社会后,能找到理想的职业,并在以后的职业生活中继续受益。

一、职业生涯教育概念的界定及现状

(一)职业生涯教育的含义

职业生涯一词来源于英文“career”,根据《牛津字典》的解释原有“道路”之意,可以引申为个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它指一个人在一生中所从事的工作、承担职务的职业经历或相继历程,是伴随个体终身的动态发展过程。

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定义,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界定。但学者们普遍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它特别强调对学生的职业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由原来的就业指导扩展到对整个人生的指导。

(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职业生涯教育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在我国,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新兴课题。绝大部分高校是在2004年以后开展的,而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带有很强的就业指导的烙印,在这一时期,国内一些专业杂志也发表了近十篇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文章,但未能树立权威。进入21世纪后,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意义及发展之类的讨论与研究就经常见于诸如期刊、论文等文献中,表明了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雏形逐渐形成。人事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罗双平对职业生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如《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形态》、《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等。武汉理工大学心理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雷五明教授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编著了《绝不迷茫――青年职业心理测评与生涯规划》一书,对青年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阐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三)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职业意识。学生普遍认为培养某项职业能力很重要,但在大学阶段主动自觉地接受职业生涯教育的学生却很少;(2)学校职业生涯教育薄弱。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有利于将来从事某种职业的相关内容比较少,很少有老师在授课时把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去。(3)职业期望上缺乏理性分析,自我规划能力较低。对于选择职业的首选因素,学生在职业期望上缺乏理性分析,也不明确通过怎样的学习和锻炼才能获取使职业追求付诸实现的能力。(4)学生对社会职业构成了解片面。在对“你最了解的社会职业有哪些”的调查中,90%以上的学生回答的是教师、医生、律师、工程师、公务员、商人等社会上普遍常见的、社会影响力比较广泛,收入稳定或高收入的群体。而他们对职业的了解受社会舆论、媒体宣传的影响较大,学校的相关教育相当缺乏。

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校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视不足,职业生涯教育理念欠缺;其次,学校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来开设相关课程;然后作为学生来说,他们对于社会人才需求缺乏了解,缺乏职业规划能力;最后,我国政府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支持大都以文件、通知、纲要等形式体现,专门针对中学职业生涯教育的法律还处于空白状态,缺乏专门的法律制度的保障。

二、对于高校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有效措施的探索

(一)进行教材开发,探索课程形式

中国地域广阔,地区差异较大。每个地区的情况各不相同,目前高等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当务之急是编制切实可行的教材,使职业生涯教育的进行有科学规范的依据,积极开发地方教材或校本教材。

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是其他任何方式都不能代替的。在大学阶段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培养其职业选择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自我创业能力、和适应能力,使学生步入社会时从容应对,找到自我发展的立足点,真正使学生学有所用,人尽其才。大学学习过程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职业生涯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学科渗透和各种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对各学科的间接兴趣,在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际行动,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将职业规划指导课、劳动体验课、主题班会三种课程类型相互融合。让学生真实、全面地了解职业,老师应该帮助学生使用相关的职业测量工具,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评估,更明晰地了解职业因素。

(二)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推动高等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沟通合作是重要因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一个整体,把三种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使之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形成整体的教育观念。

父母和子女之间有血缘关系,而且天然的带有亲彩,这种血缘伦理的权威性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使得父母在学生的专业选择、职业意向方面的权威性远大于老师的影响作用。而学生长期在一个学校里学习,自然而然地会受学校各方环境因索的影响。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每日海量的信息也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着重大冲击。然而,在国外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中发挥较大作用的企业,在我国的作用则显得微乎其微。显然这是由于目前大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所致。在我国,大学生平时与企事业单位的接触较少,学生大多是在临近毕业才开始关注企事业单位。

系统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是建立在有效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体系基础之上的,要沟通家庭、学校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增强储备劳动力的职业意识,引导他们树立职业理想,完成社会化任务,这种教育效果顺应社会要求和发展,可以有效整合人力资源配置,提升人力资源整体效能。职业生涯教育就像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一个纽带,把三者紧密地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将自己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建立紧密联系,可以有效保证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合理分析自我和职业,有效做出判断和合理选择,进而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所需的储备人才。

(三)积极开发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网络信息的急速发展,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因为其具备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等一些特点,而且它的方便快捷也使人们受益颇多。目前面对职业生涯教育缺乏师资和广大大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知识的迫切需求等问题,有必要开发一个职业生涯教育网站,整合现实和网络上的相关教育资源,弥补高校师资缺乏的不足,初步满足学生的需求。

(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落实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

借鉴国外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的经验,职业生涯教育之所以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得以较好的开展。首先得益于法律法规与制度的保障,通过法律、法规大力推进本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这些国家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法律数量多而且涉及面广。而我国专门针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法律法规仍然空白。应积极的设立相关法律法规,使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有据可循,使职业生涯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本文比较系统的研究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导致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的一些原因。但由于研究时间和客观研究条件的限制,还有研究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本文所形成的研究成果还相对简单,不完善,还有许多有价值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需要不断挖掘。

有待进一步探究地方,一、是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教材或校本教材如何开发编写,二、是职业生涯教育应利用何种模式或方法将企业、学校、家庭三方的力量进行整合。三、是对于毕业就要走向社会的学生如何进行更多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些方面都是值得本人及其他研究者持续关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黄中益,杨昌江.职业指导三元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