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十篇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十篇

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1:19

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护理管理;层级管理;护理质量;满意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10(b)-0159-03

现阶段的社会环境实施责任制度是最有效的发展措施。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服务的质量追求也提升了一个层次,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医院也在不断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将人性化服务理念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去[1]。患者就医时不单单选择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关注。为了避免医患之间发生纠纷和促进医院稳定持续发展,如今治疗服务已经从“治疗疾病”为中心转化为“以患者为主”的个性化医疗服务。急诊科是医院接触患者及其家属的重点部门,急诊科的各项工作可以看到医院护理服务水平的程度,护理服务质量与医院的形象之间有很大的关系。较高的护理质量既可以满足患者和医生的要求,同时也利于医院稳定的发展,而提高护理质量就要有一套完善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2]。本研究针对提高急诊的工作质量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又在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实施护理层级管理方案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共46名,其中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32.7±3.5)岁;4名副主任护师,9名主管护师,18名护师,15名护士。分别有预检分诊、急诊抢救室、清创缝合室、留诊观察室、输液区等岗位。

1.2实施方法

急诊科实施基层管理方法,首先根据护理人员的基本资料合理分配工作,确定各人员即护士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每层次护理人员的责任有:①护士长负责培训以及考核护士的内容,针对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点评,对门急诊病区内所有护理工作进行安排和所有行政事件进行管理,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中所有的相关业务。②由主管护师或有较高工作能力的护师担当责任护士,针对所在任务范围内的患者责任护士可以根据护理程序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整体护理,对于有难度的护理工作或者程序复杂的护理过程进行有效教导,并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医生和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完善护理制度。③由工作时间超过3年的护士担当辅助护士,根据责任护士指导的工作程序运行临床护理工作,在实施工作过程中需要熟练护理程序中的步骤以及对遇到的问题要提高应变能力,针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工作辅助护士需要对助理护士进行指导和监督,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需要定期考核助理护士的工作质量。④由工作时间低于3年的护士担当护士助理,辅助护士针对患者的需求,指导和监督助理护士完成护理任务,护理助理可以根据一些技术性较低的方法或者非技术性的方法展开日常护理工作。

1.3判断标准

根据测定护理措施良好率、基础措施落实良好率、护理差错率的数值,判断急诊科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与实施管理后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在此期间制作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医生满意度调查表和护士自我满意度调查表,判断急诊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与实施管理后的护理满意程度并进行前后比较。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与医生满意度调查表的制定主要是针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和心理感受进行评价,护士自我满意度调查表的制定主要是针对护理人员自身对这段期间的工作感受和工作内容进行评价。满意调查表一般都设为4个程度的内容,即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与一般满意之和除以调查总人数。急诊科在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前需要调查所有护士以及服务的患者和相关的医生,保证与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后的调查内容全部真实,存在比较的意义,满意度调查表需要全部得到回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的护理措施良好率、基础措施落实良好率、护理差错率均优于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施护理层级护理管理前针对急诊护士、患者以及相关的医生经过统计处理后,结果见表2。实施护理层级护理管理后针对急诊护士、患者以及相关的医生经过统计处理后,结果见表3。经过比较,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的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护士自我满意度均优于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4。

3讨论

在一般的医院中,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人员都采用轮班制度,使工作处于消极状态,同时工作量会不断的堆积导致工作人员对于要完成的任务不能进行科学性的处理,间断性的工作会引起工作质量的降低,不能达到“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因此,会引起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降低,并且护理人员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也不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所以,护理人员的服务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3]。

急诊科是接触各种患者的重要部门,其不但是转移患者的部门,也是对危险或重症患者进行及时抢救的一个独立部门。急诊护理学与临床各部门护理学在医学中已经具有同样的地位,急诊护士的工作是以抢治和观察各种急性病情、交通事故创伤以及自然原因引起的灾害等为主。急诊的护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危重病患者进行抢救,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为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治疗争取更多的条件。为了使急诊护理更快地融入到现代化急诊医学中,医院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阶段患者对急诊护理工作的需求,所以,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适用于急诊科。

护理层级管理可以细化各部门内的护理工作,科室内所有护理人力资源均得到充分利用,最大程度的优化了护理效果,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均得到适当的分配,即根据护士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进行逐级管理,可以达到用少数资源实现最大利益的效果。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不但可以增加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还可以更深层地挖掘护士自身内在的潜能,以及为护士提供更好的平台展示他们的才华和能力[4]。同时,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护士长可以培训和考核所有护士工作的内容,点评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对急诊病区内所有行政事件进行管理,以及对护理工作进行安排规划,对临床护理工作中所有相关业务进行指导。根据护理程序,责任护士可以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有效指导有难度的护理工作,对程序复杂的护理步骤也可进行指点引导,并在护理患者或医生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护理服务质量,逐渐改善护理制度中的缺陷。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帮助辅助护士运行临床护理工作程序,辅助护士在实施工作过程中,对熟悉护理程序中的步骤可以起到增强的作用,同时针对碰到的各种护理问题可以提高应变能力,在患者的生活护理工作中,辅助护士可以指导和监督助理护士的工作,并可以规定在一段时期内对助理护士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以便提高助理护士的护理服务水平。针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辅助护士可以指导和监督助理护士完成护理任务,护理助理为展开日常护理工作,可以根据一些技术性较低方法对患者进行服务。所以,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各级护理人员不但会积累许多宝贵的经验,及时发现传统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地补救措施,同时也可以增强了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提高了护理服务的安全性[5]。

护理工作需要护士与患者、医生之间具有的良好沟通环境,所以增加护患之间的交流可以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有利于护士顺利地开展各项护理工作。针对复杂的护理步骤或者有难度的护理,可以由资历深或经验多的护士对其进行处理,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后获得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对急诊科的护理服务水平可以提高一个程度,以及这种老带新的监督指导护理工作模式,可以快速提高层级较低的护理人员,以提高急诊科的护理质量[6-10]。

在本次研究中,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的护理措施良好率、基础措施落实良好率、护理差错率均优于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的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护士自我满意度均优于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这说明护理层级管理可以与现阶段患者对急诊护理工作需求相适应,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推动护理人员对工作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护理层级管理的实施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不但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并对其合理分配工作,还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完善了服务质量和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各大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廖全全,邹红梅,王从华,等.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1-4.

[2]冯健兰,蔡敏,罗玫,等.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8):603-604.

[3]史四季,徐海珍.层级能力培养视角下护士专业化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54-355.

[4]熊妙华,任少华.护士层级管理结合层级培训在急诊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250-252.

[5]李赛梅,岑小浴.护士分组层级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1):105-106.

[6]余志群,姜林辉,黄炫杰,等.护理小组长负责制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99-100.

[7]王水妹,钟运彩,张艳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3):96-97.

[8]童云薇.质量控制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5):91.

[9]王红丽.脑卒中患者的社会心理现状及急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972-1973.

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2

避免护患纠纷措施

加强服务和沟通意识:门急诊工作中,护士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患者,存在多种不确定的因素。因此,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有效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在急诊工作中,有时遇到患者或家属的误解,应把自己的委屈放在一边,继续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用行动化解患者的误解。急诊患者就诊时,家属情绪大多比较急躁,护士要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迅速采取救治措施,尽快解除患者的痛苦。对一时难以沟通的家属先冷处理,过后进行解释,当家属明白后,纠纷也就不会发生。护理部经常开展优质服务教育活动,我科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合理的服务流程,将优质服务和护患沟通落实到实处,确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①患者是亲人,以人为中心。②患者是老师,工作当虚心。③患者是老板,服务当尽心。④患者是朋友,真诚换真心。⑤患者是自己,将心来比心。⑥患者没有错,有理也耐心。⑦患者无小事,处处要细心。⑧来者都是客,相待不偏心。在护理工作中,主动、热情、平等地去关心服务每一位患者,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解释,注重语言沟通和魅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服务措施:护理服务不到位,也是引起纠纷的因素之一。患者就医过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而护理服务的落实是避免护患纠纷重要保证之一。因此,当我科护士在听到救护车铃声后做到及时接诊,对行动不便的患者主动提供轮椅,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平车,护送患者入抢救室,立即通知医生,积极投入抢救。

管理措施:急诊室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如果在抢救患者时,抢救仪器不能正常使用而耽误抢救时间,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极易造成纠纷。因此,急救物品、器材必须时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为确保急救物品、器材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应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到定位放置、定人保管、定数量、定期消毒检查、保养,有问题及时维修,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业务技术措施:由于护士操作技术不过硬或业务知识缺乏,对患者病情观察缺乏预见性,也是造成纠纷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针对这一情况,我科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有计划进行培训,定期安排急救技能训练,并进行考核,争取人人过关,针对遇到的特殊病例,及时安排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逐步提高全科护士的急救技能和急救护理的整体水平。对急救仪器的使用保养,护士长经常组织大家进行演练,确保大家能熟练掌握;娴熟的护理技术是患者安全的保证,笔者采取这些措施大大地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417

急诊科工作繁重而复杂,每天要接诊各种不同的患者,其治疗和护理的实施要求准确而迅速,稍有不慎将会酿成不良后果;同时由于急诊患者的病情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如若诊治和护理失误或沟通不当,以及护士的技能和人文素养欠佳等均可诱发护理纠纷,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现总结以往护理工作经验,结合近年来实施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防范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规范化管理措施

强化责任意识: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优化责任意识,一切为患者服务。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避免和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护理纠纷的原因:①护理人员因素主要包括责任心不强,接诊、分诊概念不清,服务意识淡漠或语言表达欠佳,工作无头绪、无重心而导致分诊混乱。院前急救意识淡漠,毫无准备而草率出诊;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或是出诊缓慢;未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缺乏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急救技能;抢救物品或急救药品不齐备;缺乏应变能力。人文素养不够,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重视不够,或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未履行告知义务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抢救患者时手脚忙乱,或是毫无头绪和重心,甚至必要的治疗或护理束施尚未实施;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或欠规范。②患者及其家属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及其家属在突如其来的急症情况下措手无策,感到恐惧、惊慌失措而导致心理障碍。因突发的疾病以及经济上的困扰而急躁或对他人感到十分不满。健康教育不够,患者及家属缺乏应有的健康知识,对医务人员出言不逊或缺乏应有尊重。对疾病的诊治和护理不配合。

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①护士方面就护士本身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服务理念,同时要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抢救护理措施。加强护士的人文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护理行为,在急救治疗的同时,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很有必要。强化院前急救意识,接听呼救电话须认真仔细,同时准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详细记录呼救电话的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详细地址,患者目前的情况以及院前的急救过程,出车路线及其到达的大概时间,同时需告知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其注意事项,并将电话记录存档备案。呼救电话一到,急诊科立即召集急救人员即刻到位,并检查抢救设备、器材和药品是否齐备、到位,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做到万无一失;平时对上述物品及药品必须做到四固定(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随时清点、补充、交接、记录。巩固专业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其转归,以娴熟的技术解除患者的痛苦,并运用卫生经济学的理念服务于社会,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急救过程中不做、不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注意沟通技巧及方法,实行保护性治疗及护理,不室扬患者隐私;及时、准确而规范地做好各种记录,包括诊断、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等实施情况的记录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强化急诊科管理和制度建设,更新院前急救理念,加强对救护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培训,提高急救能力。实施医学继续教育,制订护士培训计划,定期考核或进行急救演练;培养急诊科护士的爱岗、敬业精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以崭新的姿态服务、服从于当代急救工作。②患者及其家属方面主要包括: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以及社会急救理念与功能,积极普及急救知识,使民众初步掌握一般急救技能,当发现急危患者或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能正确、及时地进行自救、互救。针对患者的疾病及其病情,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的年龄、社会背景,有的放矢给他们讲述该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介绍该疾病有关的治疗、护理知识及其恢复的过程,同时有必要告知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所需的大概时间和经费。以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言语感化患者及其家属,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他们直接感受到高超的护理技术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态度,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圆满地完成治疗、护理计划。

讨论

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急诊;优质护理;护理方法;临床效果

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患者及患者家属因为担心患者病情,情绪多较为激动,导致该科室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较大。如在工作中实施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措施,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避免出现护理不良事件[1]。为了研究对急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最小12岁,年龄最大52岁,平均(31.13±3.1)岁;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8岁,年龄最大63岁,平均(35.02±3.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存在的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结果有意义。

1.2入选标准

(1)于我院急诊科进行全程治疗的患者;

(2)无严重威胁生命的组织或器官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3)精神正常,神志清楚,能完整流畅回答出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疾病的相关问题的患者;

(4)在研究人员的讲解下,对本研究有一定的熟悉,自愿参与其中,并在书面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的患者;

(5)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进行[2]。

1.3护理方法

在实施相同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等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3.1优化就诊流程

急诊科的传统就诊流程为先挂号再治疗,患者等待时间较长,易延误治疗,故急诊科可实施先治疗再挂号的就诊模式,保证患者在入院后能及时得到有效就救治;患者因为对医院各病室的结构陌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到达诊疗地点,浪费时间,故护理人员应对就诊患者做好引导工作,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增强患者的信任度,急诊工作繁重,压力大,护理人员在实施各项护理措施时,应时刻保持镇静从容,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证各项护理措施有序进行,让患者及其家属看到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3]。

1.3.2提升服务质量

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多换位思考,顾及患者主观感受,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的生活要求,重视基础护理,保证质量[4]。

1.3.3弹性排班管理

急诊科相对于门诊,主要收治夜间前来就诊的患者,为保证护理质量,夜间值班护理人员人数应适当增加,保证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能及时进行有效抢救;值班护理人员应新老搭配,以保证护理质量[5]。

1.3.4提升护士专业素养

为保证在短时间内正确判断患者病情,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吸纳临床新知识,科室内也可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提升其重视程度及学习积极性[6]。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1)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文书书写、消毒隔离、药物管理、安全风险管理,每项满分100分;

(2)焦虑抑郁评分:通过SaS焦虑评分表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判断,分数低于35分表示心理健康,分数高于65分表示重度焦虑;通过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判断,总粗分上限是41分,分值越低表示心理状态越好;

(3)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根据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代表满意,80-90分代表部分满意,80分以下代表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分上的比较

比较经过不同的护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评分上的比较

在进行治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无显著差别,经过不同的护理,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的比较

经过不同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96.67%,对照组仅76.67%,观察组显著更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诊科是一家医院整体医疗护理水平的缩影,体现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该科室的工作相对较忙,突发状况多,对医疗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人际交流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对于收治入急诊科的患者,在积极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意义重大[7]。优质护理服务不同于传统遵医嘱行各项护理操作的模式,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各项护理操作的依从性,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高,保证各项治疗措施顺利进行,保证治疗效果;弹性排班可以有效保证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使其在工作时间能有充足的精力完成各项护理操作,保证质量;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室相关疾病的知识讲座,使其有效掌握各种疾病相关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减少护理不良时间的发生几率。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指标均较对照组较好,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升急诊护理质量,改善急诊科患者的不良状态的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对急诊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疗效显著,且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率,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舒适程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韩彦辉,李海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37-839.

[2]李娟.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28-29.[3]孟晓杰,郝君华.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5):557-558,559.

[4]张晓霞.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在急诊自毒中毒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差异[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7):104,100.

[5]程云芳,石燕.流程化护理对急诊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5):1197-1198,1199.

[6]卢延娟,李欣华,韩自华等.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28):168-169.

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危重休克;接诊;护理;急救措施

休克病人病情危急,变化快,临床以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器官功能受损,毒素吸收为主要病理改变。急诊科是各种危重症集中的场所,也是各种病因引起休克最多的地方,因此接诊护士准确判断病情,明确休克类型,及时有效的接诊、分诊、争分夺秒实施救治措施,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也是急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笔者根据自己在急诊科的实践,对急诊中危重休克病人的接诊、分诊及护理急救措施实施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68例,男158例,女110例,年龄13-78岁,低血容量休克89例,心源性休克48例,过敏性休克20例,感染性休克18例,脑出血2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7例,一氧化碳食物中毒38例,均是我院120救护车送至接诊科危重休克病人。

2接诊护理

2.1评估患者生命的机能本组病人一到急诊科,即向“120”护送医务人员及家属询问病因,根据患者休克指数迅速判断休克程度,按生命机能的评估。立即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进行心电监护。患者脉搏细速,频率>100次/min,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来水平下降30%以上等生理参数,进行综合评估患者休克程度。

2.2明确休克的原因接诊时我们详细询问病史,明确掌握休克的原因,确定休克的类型,迅速分诊,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本组有20例因左腹部外伤伴左腹部疼痛,病人面色苍白,直出冷汗,血压60/40mmHg以下,接诊护士一见即考虑病人内脏出血即通知外科,有6例诊断为肝破裂,有14例诊断为脾破裂,做好术前准备,立即送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为患者赢得了抢救和手术的时间,休克纠正,手术成功,均痊愈出院,家属满意。

2.3判断休克的类型本组根据休克类型实施各种急救治疗及护理措施。病人内出血、肝脾破裂严重出血性休克,我们立即给抗休克的及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快速进行输液和交叉配血,扩容,根据病人失血量进行输液和液体的补充,及药物治疗,同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以便急诊手术。对感染性休克病人,我们即刻有效的降温,控制体温继续升高,合理使用降温药物和抗菌素,及时处理感染的创面,本组1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我们及时按医嘱用药配合物理降温,用冰敷或30-50%酒精擦浴,效果满意,体温降至37.5-38.0℃之间。

2.4密切注意和监测患者意识和瞳孔的变化病人意识障碍和瞳孔的变化是病情危急的信号,也是脑功能受损的突出症状,接诊时随时注意患者意识和瞳孔变化,准确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对指导抢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我们接诊中,发现瞳孔的改变常见于眼疾、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或毒物中毒等。从瞳孔的形状、大小、双侧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等,都可以了解病情的发展,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协助诊断,建立准确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救治处理。

2.5监测缺氧程度本组一方面通过血氧饱和度监测来了解和掌握患者缺氧情况是否改善;另一方面从患者面色、口唇、指甲观察有无发绀,根据缺氧的程度给予充足的氧量。本组一般用鼻塞法进行吸氧,病人紫绀状况均得到明显的改善。

2.6留置导尿管对危重休克急诊的患者,在救治中,我们一般给病人留置导尿管,并认真观察其尿量、颜色、性质的改变,同时记出入量。临床上危重休克患者的尿量是反映组织灌注有效循环血流量的指标,尿量的多少可为临床提供治疗的重要依据,一旦患者尿量每小时

3急救护理措施

3.1正确摆放我们一经接诊即给患者抗休克。为有利于静脉回流,病人的头部和下肢各抬高20°,躁动不安及昏迷患者,我们在其床边加用床栏,本组有效的防止了坠床及意外的发生。

3.2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本组患者给予足量的吸氧,及时消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和痰液,防止了呕吐物误吸而引起的窒息。有20例由于呼吸道深部分泌物特别多,常出现呼吸困难,眼看气管就要堵塞,我们即做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呼吸,有效的保持了气道通畅,患者得救了,家属满意。

3.3迅速开放静脉通路本组迅速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一条以扩充血容量,一条及时用药,另外一条可输血用,特别选用肘正中粗大而直的静脉进行留置输液管,保证扩容和体液的平衡度。并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cvp,呼吸和尿量等调整输液的速度和合理安排用药次序。

4结果

本组经及时有效的救治,除2例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到急诊科时,病人心跳停止,出现潮式呼吸,经积极抢救后不到15min,抢救无效而死亡外,其余病例均纠正休克状态,病情稳定后安全送转病房处理。

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医护合作;分级护理;留观患者;急诊急救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91―02

分级护理是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和生活自理能力在患者住院时,采取不同级别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就诊流程上,体现为患者入院后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下达护理级别的医嘱后,护士按医嘱执行。由于医护对护理分级判断标准的认同程度存在差异性,使之对护理质量保障带来一定影响,不同程度的降低了核心制度执行效果[1]。对于急诊留观病人,周转率高,工作任务繁重的特点增加了护理风险,医护人员往往缺乏沟通,医疗与护理出现脱节。为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急诊科于2013年5月针对急诊留观患者实施医护合作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即护士和医生共同协商确定护理分级及双方需承担的责任义务。经过运行,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便利选取2013年1月至5月某三级医院东、西两院急诊科收治的159名急诊留观患者为研究对象,至其中男87例,女72例,年龄31~87(59.7±15.8)岁。东院区88名留观患者为实验组,实施医护合作分级护理模式;西院区71名留观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护理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1.2方法

1.2.1医护合作小组的组建与责任分配实行医护同步排班,根据医护人员的诊疗护理水平组建固定的医护急救单元,保证医疗资源分配的最优化。每个合作小组由内科诊室医生、导诊护士、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组成。

1.2.2分级护理按照卫生部颁发标准,在常规护理分级的基础上,引入Barthel指数量表作为护理分级的依据。Barthel指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导诊护士接诊评估病人后初步判定护理级别,0-23分者为特级护理,24-49分者为一级护理,50-69分者为二级护理,70-100分者为三级护理。接诊医师、导诊护士、护理组长共同协商确定护理级别,相关的医疗护理措施及医疗护理各自承担的责任,协商完毕后护理组长安排责任护士并做相关的护理交接。

1.3效果评价

1.3.1评价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由护理部检查组对护理措施的落实进行定期专项检查督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价分析指标包括:基础护理质量、护理计划实施,医嘱理解执行三个方面,基础护理质量得分为0-50分,护理计划实施及医嘱理解执行得分各为0-25分,每项检查均由护理部制定统一的标准。

1.3.2评价护理分级与病情匹配抽查评价实施医护合作分级护理模式前后两组病人护理分级与病情的匹配情况,每组抽查56名病人,评价项目包括一般护理常规、级别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评价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制定,护理措施实施遗漏或掌握不足均视为不合格。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比较(见表3)

2.2两组患者分级护理与病情匹配的比较(见表4)

3讨论

急诊是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复杂多变、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确保护理安全是急诊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3]。卫生部印发实施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中指出: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3.1医护合作分级护理模式加强护理措施的落实

由于医生从医疗角度提出护理级别,与护理专业要求护士所做的护理服务不相适应,护理级别和患者的实际分级的护理效果之间有较大差别[4],鉴于医生对分级护理制度缺乏了解,往往根据主观或经验判断进行分级。在临床工作体现为医护脱节,护士对医嘱的理解执行不到位,医生下达的医嘱与预期达到的护理要求不一致。实施医护合作分级护理模式,医护共同协商护理分级,明确医护的责任及双方要达到的要求。护士能够从医疗、护理两个角度针对患者病情的主要特点,药物应用和注意事项,主要危险因素及合并症实施辩证化的个性护理。护士不再机械的执行医嘱,而是主动、有计划的进行护理工作。由表3可见,护士对医嘱的理解执行力增强,基础护理和护理计划实施较前提高。

3.2医护合作分级护理模式提高分级护理与病情的匹配率

实施医护合作分级模式后,主管医生提供治疗方案,护士提供护理方案,医护共同协商,通过互相补充从不同的角度完成同一个任务,使治疗与护理方案得到有机的整合,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常规护理和级别护理区分不清并不能按照要求进行,对护理内容不熟悉甚至了解不全面是出现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5]。通过医护合作分级护理,护士明确自身的职责,改变以往护士每天输液、打针、测量生命体征等,对其他的医嘱基本忽视的现象,从本质上解决了导致常规护理和级别护理执行率较低的一个原因[6]。护士由被动执行医嘱变为主动参与医嘱的制定与实施,护士对医嘱的理解更透彻,工作积极性也得到很大提高,护理工作过程中能高标准,严要求,使各项护理工作与病情相匹配。由表4可见,实施医护合作模式后,护理分级与病情不匹配度较前降低(p

总之,随着整体国民保健知识水平的提高,患者自身权利保护意识增强,对医疗及护理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护理行为及护理操作过程的规范化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给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医疗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更趋于完善仍然是护理工作面临的挑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全面、准确的观察病情,避免了主观因素造成的遗漏和疏忽,尽可能的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在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方面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和改进措施,促进护理核心制度的有效落实。尽管医护共同决策分级护理模式还存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之处,但无疑这种探索为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推进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赵淑霞.医护人员对分级护理决策主体的态度调查.护理管理杂志,2012,10(5):338~339.

[2]袁文清,时咏梅,位兰玲等.医护合作型分级护理决策模式的实践,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98.

[3]郭静.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中外医疗,2009(5):122.

[4]胡成文,我国及护理的决策主体的研究状况,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39~1141

[5]刘萍,试述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医学信息,2011(8):3702.

[6]郝素文,急诊科观察室护士执行临时医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6,6(8):53~54.

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接诊室;护理工作;风险因素;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58-02

接诊室护理工作中所有影响患者康复的因素、工作人员自身存在的健康因素以及医院感染危害因素等都是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都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管理[1]。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护理纠纷案发生的增多,我国对于医疗事件的处理难度日益严重,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觉得管理非常难以实施,这已经成为医院当前管理工作的开展重点,因此各级的护理管理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护理风险因素的评估,加强风险防范能力,从而确保在接诊室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顺利的应对风险,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我国医疗护理质量。

1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对患者、医护人员、药物、医院环境、医疗护理制度、医护技术和程序等当前已经存在或者在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的识别、管理的一种过程,或者也可以称为是一种程序[2]。主要是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避免对医院及其相关的患者、医护人员等造成损伤,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预防和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2接诊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2.1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薄弱[3]

在医院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直接开展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但是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护理人呢元的风险意识淡薄,缺乏法律观念,不能够正确认识到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法律规定,在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够认识到法律法规一方面是对患者的一种法律保护,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这种护理风险意识的缺乏,使得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缺乏慎独谨慎,引起了护理纠纷事件的大量发生。

2.2护理业务水平低

接诊室人员的护理工作比较特殊,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较高的护理业务水平,通常需要做的工作包括患者信息资料的系统录入、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护送患者回房、对患者生活环境进行消毒、隔离医院感染因素等,因为其涉及到的护理业务范围比较广,因此对护理人员的护理业务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一旦系统录入出错,对医院相关的医疗政策不熟悉,就可能带来很多的投诉风险[4],导致患者出现误诊和错误的治疗,从而加重病情,增加了医院纠纷事件的发生。

2.3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

接诊室护理工作是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接待点,人流量比较大,患者和家属在接诊室的停留时间短,因此难以开展有效的沟通交流,接诊室的护理人员如果没有掌握好良好的沟通技巧,那么就不能够充分地理解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容易造成护理纠纷的发生。

2.4环境管理不当

接诊室的整栋建筑物的布局、设备、空间、空气、卫生等环境都会对护理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比如温度低,容易造成患者受凉感冒情况的发生,同时地面卫生清洁工作做的不好,容易造成患者呼吸感染或者是摔倒的情况发生,因此在接诊室环境中,一定要严格的采取防感染措施,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避免出现环境管理不当。

3接诊室护理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

3.1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对于接诊室工作人员,一定要提高其护理风险管理意识,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和法律制度规定等进行有效的培训和再教育开展,从而培养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能够在日常的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自觉地遵守医院的各项规定和制度,自觉的做到护理安全管理,充分认识到法律法规一方面是对患者的一种法律保护,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避免造成纠纷事件的发生[5]。

3.2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科室培训,提高其护理业务水平

组织安排可是内部之间有效的护理培训,指导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保险政策,提高院内感染知识,不断地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业务操作水平,通过在科室之间建立良好的奖惩制度,从而督促科室内部护理人员加强学习和认识,提高自身的护理业务水平,降低护理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

3.3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尽管患者及其家属在接诊室的停留时间比较短,但是我国很多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就是因为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不到位,使得患者对护理出现了很强烈的不满,从而造成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加强自身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的患者的意愿,以规范、良好的服务来达到患者的要求,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提高护患满意度,从而避免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3.4落实接诊室相关的各种护理管理制度

在接诊室护理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落实各种护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比如交接班制度、接诊室的查对制度等,通过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实施和完善,从而不断地提高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规避护理风险。

4结束语

在接诊室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医院接诊室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从而从医院管理制度、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专业业务水平等方面提高整个接诊室的护理工作水平,减少风险因素可能对护理工作造成的影响,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谭华.接诊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及管理[J].吉林医学,2009,30(12):1108-1109.

[2]王芳,李春琴,郝丽英,潘晓燕.浅谈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01):537-538.

[3]孙彩凤.浅谈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措施[J].吉林医学,2010,31(18):2921-2922.

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社区门诊;护理管理;措施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化,医院、门诊的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护理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和新问题,原有的护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护理管理的需要。面对当前护理管理新趋势以及可能出现的新问题,门诊护理如果能够适应这些变化,满足医疗保健服务的需要,也是护理管理者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针对社区门诊护理工作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社区门诊护理管理的现状,查找存在的不足,并对提升社区门诊护理管理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护理管理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的其他人员或设备、环境以及社会活动的过程。所以说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过程,是护理管理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指挥、协调和控制被管理者完成预定护理目标的一种活动过程。在护理管理中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作为主要目的的工作过程。[1]

2.社区门诊护理的特点

社区医疗保健逐渐成为城市医疗保障体系中基层的医疗单位,其覆盖面广,接诊人群多,人员流动量大,各项护理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在社区门诊护理中存在以下特点:

2.1门诊患者健康知识缺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目前,社区门诊收治的病人多数是高龄患者、儿童、残疾人等,就诊人群中相当部分人健康知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差,由于卧床时间长、活动少等,从而导致交叉感染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社区门诊离医院较远,日常监督不及时,健康知识宣教不到位,工作人员较为松散,与病人沟通不及时,故而较易发生意外。

2.2门诊医生流动性大:由于各科室派出的门诊医生流动性较快,给以往的患者诊治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门诊护理人员必须通过各种渠道,耐心向患者讲清门诊医生轮换的性质和意义,尽量得到患者的理解与支持。

2.3部分护理人员素质较差,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总认为在社区门诊就诊的病人主要是慢性病或从医院开出治疗方案单纯到社区进行治疗者,所以,在工作中存在着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等情况,如打针时不戴口罩、操作前后不洗手等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环境卫生监测不到位,不规范,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门诊情况,故不能做出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

3.提升门诊护理管理方法的实施

3.1加强门诊护理人员的素质

护士的思想觉悟、业务技术、工作能力等都直接影响整个门诊的护理质量,为此门诊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业务技能,精通护理专业知识。

3.1.1鼓励护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在职称晋升方面对社区服务中心护理人员予以适当倾斜。应鼓励护士、引导护士主动学习和钻研业务,提高学历层次,不断接受在职继续教育学习的能力,熟练掌握使用信息网络的技能,并准确的运用于护理工作中,使自己的综合业务素质不断加强和提高。

3.1.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目前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更新,护理工作己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要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等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估、诊断、护理和评价,需要对病人人文关怀。护理工作是充满爱心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拥有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因此把人文素质教育列为继续教育内容是必要的。

3.1.3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并能够独立地做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护理、康复等计划,及时准确地处理健康和疾病中的有关问题。

3.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

在广大群众卫生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护理管理应该从保障生命安全的高度出发,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那么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

3.2.1加强安全教育。管理者必须重视护理安全管理,但安全管理不应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应该通过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要做到这一点,安全教育就不应是一般性讲授大道理,而是要围绕如何有效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自身安全,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

3.2.2提倡缺陷分享和反思文化。针对护理问题的发生,护理工作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对工作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提倡缺陷分享和反思文化,对出错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分析,查找薄弱环节,让其知道处罚不是目的,而是要让出现的每一个护理问题成为反面教材,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既要批评教育当事人,更要让其他的护理人员从中得到警示和教育。

3.3坚持依法施护,严格遵守制度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以及患者法制意识的提高,护理活动必须受到法律的规范。患者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范围,这对医疗服务行业来说是严峻的挑战。因此,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应该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使护理人员思想上重视,行为上落实,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2]

4.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传统的经验型护理管理必将面临淘汰,护理管理者要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式,要将人员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求各级护理人员更新观念,提倡、鼓励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独立思考和敢于怀疑,不要被动地接受管理。使患者的需求成为各级护理人员创新思维的源泉,并将创新转化到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这样才能给门诊、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打造出优秀的护理品牌。

参考文献:

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急诊护理纠纷防范

【abstract】objectivetoavoidandreducethedisputeofnursingcare,providethesolutiontostandardizedthemanagementofemergencydepartment.methodsanalysisthethedisputeofnursingcareinourhospitalwhichoccurredinoctober,2008toSeptember,2009.meanwhileStandardizationmanagementmeasurewasformulatedandtheincidencerateofthenursingcaredisputearoundimplementationstandardizedmanagementwascompared.Resultstheincidencerateofthenursingdisputeafterimplementationstandardizedmanagementwaslowerobviouslythantheratebefore;afterX2test,thedifferencewasobvious(p<0.05).Conclusionimplementationstandardizedmanagementmeasureisabletonotonlyavoidandreducethenursingcaredisputetoimprovethenursingquality,butalsoenrichtheconnotationofnursingworkandpromotethedevelopmentofharmonioussociety.

【Keywords】emergencynursingcareDisputeprecaution

护理纠纷是指在临床诊治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或陪伴所发生的各类矛盾。从所周知,急诊病人病情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如若诊治、护理不当,或是护士的技能和人文素养欠佳等均可诱发护理纠纷,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本文在总结继往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我院急诊科于2009年10月实施了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防范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1规范化管理措施

1.1一般资料

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通过一年来的实施,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避免和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1.2护理纠纷的原因

1.2.1护理人员因素主要包括:①责任心不强,接诊、分诊概念不清,服务意识淡漠或语言表达欠佳,工作无头绪、无重心而导致分诊混乱。②院前急救意识淡漠,毫无准备而草率出诊;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或是出诊缓慢;未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在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③缺乏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急救技能;抢救物品或急救药品不齐备;缺乏应变能力。④人文素养不够,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重视不够,或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未履行告知义务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抢救病人时手脚忙乱,或是毫无头绪和重心,甚至必要的治疗或护理措施尚未实施;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或欠规范。

1.2.2病人及其家属因素主要包括:①病人及其家属在突如其来的急症情况下措手无策,感到恐惧、惊慌失措而致使心理障碍。②因突发的疾病以及经济上的困扰而急躁或对他人感到十分不满。③健康教育不够,患者及家属缺乏应有的健康知识,对医务人员出言不逊或缺乏应有尊重。④对疾病的诊治和护理不配合。

1.3护理纠纷评定标准

根据我院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结果自行拟订评估标准,并分为3级。Ⅰ级:一般矛盾,经护士本人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后即可化解;Ⅱ级:矛盾突出需经科室领导或护士长亲自协调才能解决,而事后双方均能谅解;Ⅲ级:矛盾尖锐需通过医院领导协调才能解决。

1.4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1.4.1护士方面就护士本身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①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服务理念,同时要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抢救护理措施。②加强护士的人文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护理行为[1],在急救治疗的同时,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很有必要。③强化院前急救意识,接听呼救电话须认真仔细,同时准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详细记录呼救电话的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详细地址,患者目前的情况以及院前的急救过程,出车路线及其到达的大概时间,同时需告知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其注意事项,并将电话记录存档备案。④呼救电话一到,急诊科立即召集急救人员即刻到位,并检查抢救设备、器材和药品是否齐备、到位,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做到万无一失;平时对上述物品及药品必须做到四固定(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随时清点、补充、交接、记录。⑤牢固专业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其转归,以娴熟的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并运用卫生经济学的理念服务于社会,尽可能地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⑥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急救过程中不做、不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注意沟通技巧及方法,实行保护性治疗及护理,不扬病人隐私;及时、准确而规范的做好各种记录,包括诊断、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等实施情况的记录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⑦强化急诊科管理和制度建设,更新院前急救理念,加强对救护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培训,提高急救能力[2]。⑧实施医学继续教育:制订护士培训计划,定期考核或进行急救演练;培养急诊科护士的爱岗、敬业精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以崭新的姿态服务、服从于当代急救工作。

1.4.2病人及其家属方面主要包括:①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以及社会急救理念与功能,积极普及急救知识,使民众初步掌握一般急救技能,当发现急危病人或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能正确、及时地进行自救、互救[2]。②针对病人的疾病及其病情,以及病人及其家属的年龄、社会背景,有的放矢给他们讲述该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介绍该疾病有关的治疗、护理知识及其恢复的过程,同时有必要告知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所需的大概时间和经费。③以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言语感化病人及其家属,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他们直接感受到高超的护理技术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态度,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圆满地完成治疗、护理计划。

2结果

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护理纠纷发生的比较:2008年10月~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共接收急诊病人3680人次,其中Ⅰ级护理纠纷152例次,Ⅱ级54例次,Ⅲ级27例次。2009年10月~2010年9月接收急诊病人3960人次,其中Ⅰ级护理纠纷32例次,Ⅱ级18例次,Ⅲ级9例次。经x2检验,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

3讨论

从所周知,急诊科工作繁重而复杂,每天要接诊各种不同的病人,其治疗和护理的实施要求准确而迅速,稍有不慎将会酿成不良后果;同时由于急诊病人的病情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如若诊治和护理失误或沟通不当,以及护理技能和服务态度欠佳等均可诱发护理纠纷,而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院急诊科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和更新急诊科护理管理制度,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通过一年来的实施,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首先从首诊负责制落实责任,实行问责制,与此同时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更新服务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和护理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护理行为[3],这是做好急诊护理工作和防范护理纠纷发生的可靠保障。在急救护理工作中,务必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和性格特点,强化个体化的治疗及护理目标,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体现护理工作的职责是病人与治疗之间的呵护主体[4]。值得一提的是,只有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人文素养,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其转归,以娴熟的技术和优质态度服务于病人,才能积极地避免和化解各种矛盾,使急救护理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因此,平时加强急救训练,定期考核,与此同时做好人力、物力等资源配制,也是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有必要强调急救护理文件是病人的健康资料和诊治经过的客观记录,既涉及病人的法律、医保、赔偿等问题,同时又是护理科研和教学的重要资料,而且也是医疗纠纷或技术事故鉴定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务必重视急救护理文书的规范化书写和详细记录。

参考文献

[1]李全兴.速成医学论文撰写[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王一堂.急诊医学[m].第2版.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眼科;门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10-0073-03

doi:10.14033/ki.cfmr.2016.10.03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上升[1]。原有的医疗模式和服务模式强调“疾病”、忽略“人文”,已不能满足患者对医疗和护理服务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2-3]。优质护理服务强调“人文”,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实践中,是一项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实现患者、社会、政府三方满意为目标的示范工程[4]。优质护理服务一经提出,就受到临床护理的关注。优质护理服务之所以可以取代传统的护理服务,是因为优质护理服务将患者置于护理实践的中心环节,切实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贴近临床护理实际,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目标。优质护理服务目前已成为临床护理实践的主流模式,通过一系列研究和临床护理实践,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奠定了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地位[5-7]。眼科诊疗和护理服务是各级医院普遍开展的服务内容,尤其是眼科门诊,是医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内涵的窗口[8]。本研究通过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眼科门诊的护理实践,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眼科门诊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眼科门诊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患者18221例。纳入标准:(1)眼科初诊患者;(2)无交流障碍,能够自主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并独立完成问卷;(3)签署知情同意书。共513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785例,女1347例;平均年龄(67.5±15.2)岁;白内障2411例,青光眼1544例,曲光不正802例,眼外伤328例,其他47例;单眼发病3758例(73.23%),双眼发病1374例(26.77%)。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分为常规护理组(n=2562)和护理干预组(n=257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1.2.1常规护理组给予眼科门诊患者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疑难解答等内容。

1.2.2护理干预组给予眼科门诊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包括:(1)培训。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对各级/各岗位眼科门诊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知识培训,组织各级/各岗位眼科门诊护理人员通过小组学习方式学习优质护理服务措施,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总结和查找既往眼科门诊护理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升各级/各岗位眼科门诊护理人员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自觉性和能力。(2)环境设置。以安全、温馨、舒适、人性化为目标,持续改进,努力营造良好的就诊环境。(3)岗位设置及仪表要求。明确眼科门诊是医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内涵的窗口。护士着装规范、整洁、大方。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做到举止得当、语言亲切。(4)落实专科护理要求。在为患者导诊、检查、治疗的过程中切实落实全程护理服务,定人定岗,做到无缝式护理。具体护理工作中作风扎实、实心实意、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落到实处,注重临床护理服务细节,提高临床护理水准,加强眼科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临床护理能力,力求将每个护理服务细节做到最好。(5)规范就诊流程。落实导诊、检查、治疗和随访等岗位设置和职责,定人定岗,分诊及导诊护士、专科检查护士和治疗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力协作、互相配合[9]。

1.3观察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五方面进行评分,按0~5分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10-11]。对两组患者按“满意”、“较满意”、“不满意”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总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干预组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总体质量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眼科门诊患者视力受损或因年龄原因行动不便,就诊过程中容易出现滑倒等意外;眼科门诊检查环境特殊,需要患者配合程度较高;患者往往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焦虑情绪等影响治疗和疾病转归。在护理实践中,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和要求,分别从培训、环境设置、岗位设置及仪表要求、落实专科护理要求、规范和优化就诊流程几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对各级/各岗位眼科门诊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知识培训,组织各级/各岗位眼科门诊护理人员通过小组学习方式学习优质护理服务措施,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总结和查找既往眼科门诊护理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升各级/各岗位眼科门诊护理人员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自觉性和能力,自觉将优质护理服务贯穿于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中。

以安全、温馨、舒适、人性化为目标,努力营造良好的就诊环境。确保就诊患者的安全是眼科门诊的第一要务。眼科门诊患者由于视力受损或因年龄原因行动不便,就诊过程中容易出现滑倒等意外。在就诊环境的改造中,应充分认识眼科门诊患者的特殊性,明确需求,在防滑、标识设计等方面做出调整,做到通道无障碍、标识醒目、方便出入,并设置足够的候诊椅和其他服务设施[12-13]。借助宣传栏,介绍眼科专家人员、检查仪器和健康知识,并公布眼科门诊电话,方便患者咨询。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要求持续改进,应根据眼科门诊患者的反馈意见,对就诊环境不断调整和提高。

明确眼科门诊是医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内涵的窗口。护士着装规范、整洁、大方,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做到举止得当、语言亲切。设置导诊护士1人,专科检查护士

1人,治疗护士1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努力做到“四心”、“四主动”和“五勤五多”,即工作中对患者热心、爱心、细心、耐心,做到主动与患者沟通、主动征求患者的意见、主动介绍医院情况和技术水平、主动帮助患者解决困难,患者面前手勤、脚勤、嘴勤、眼勤、耳勤,通过努力和各种措施对患者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理解、多一点解释、多一点帮助、多一点忍耐。

在为患者导诊、检查、治疗的过程中切实落实全程护理服务,定人定岗,做到无缝式护理。具体护理工作将作风扎实、实心实意、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落到实处,注重临床护理服务细节,提高临床护理水准,加强眼科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临床护理能力,力求将每个护理服务细节做到最好。

落实导诊、检查、治疗和随访等岗位设置和职责,定人定岗,分诊及导诊护士、专科检查护士和治疗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力协作、互相配合。导诊护士负责分诊和导诊,主要工作包括建立患者门诊档案并进行初步问诊,对急诊患者启动急诊救治程序,协助双眼发病或行动不便患者完成就诊全过程,与治疗护士共同进行健康宣教和随访,并负责建立随访档案。专科检查护士负责眼科门诊专科的检查,并根据专科检查结果安排进一步治疗或直接带药回家。具体工作包括眼科门诊患者视光学检查、眼压测量、眼科a/B超、角膜曲率、视觉电生理及视野检测等检查,在检查前向患者说明该项检查的注意事项及患者应如何配合检查[14-15]。除此之外,眼科门诊多项检查在暗室进行,患者进入暗室前需由专科检查护士向患者说明,以消除其紧张心理。治疗护士负责眼科门诊专科治疗,并配合导诊护士进行健康宣教和随访。治疗护士负责在眼科门诊治疗室进行各项眼科门诊护理服务,包括治疗器械准备和消毒、协助眼部注射及治疗、外眼手术的术后换药和拆线等。对于眼科门诊患者,加强心理健康指导,使其消除焦虑、紧张情绪。除了配合导诊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指导外,治疗护士也提供针对原发病的健康指导[16-17]。

眼科门诊是医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内涵的窗口。本研究通过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眼科门诊的护理实践,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眼科门诊的应用价值,总结和查找既往眼科门诊护理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采用集束化措施优化眼科门诊护理流程,提升护理服务品质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菊珍,谢秋菊.眼科门诊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的实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91-92.

[2]颜桂兰,李国祥,苟欣,等.优质护理在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81-282.

[3]尤丽荣.优质服务在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中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256-257.

[4]董庆祝.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方法及效果评价[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1):154-155.

[5]董银梅.优质护理服务对骨科患者康复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2,16(11):1723-1724.

[6]季玉秀.对晚期胃癌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30):56.

[7]戴燕.优质护理服务在日间手术病房实践效果[J].华西医学,2012,27(11):44-45.

[8]赵媛媛,吕丽雯,陈盼.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在眼科门诊中的应用及效果[J].河北医药,2014,36(1):148-149.

[9]杜沛,荆萍.优质护理服务在眼科门诊应用的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109-110.

[10]曾月玲,杨君,何燕.优质护理在门诊眼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7):890-891.

[11]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60.

[12]李桂琴,安琦.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77-79.

[13]单月霞,张翠英.优质护理的开展对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94-96.

[14]许俊敏.计算机视野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9):70-71.

[15]李小香,郭琪.优质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实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92-94.

[16]钟代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促进神经内科专科护理发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3):2747-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