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急救的护理措施十篇急救的护理措施十篇

急救的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5:01

急救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护理要点;急救措施;心肌梗死;急性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07-01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属心内科急危重病,也是引起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中老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达10%~13%,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患者为多。为使病人死亡率降低到最低限度,重点做好病人院前急救工作,现将我科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体会及早期观察要点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人来诊时症状轻重不同。有大半例是步入急诊,有部分病例是家属用平车推进来。发病时间长短不一,大多数患者是急性发作,突然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剧痛,持续半小时后用药仍不见缓解,疼痛性质增重,伴周身冷汗,烦躁不安,常见的放射到左上肩、上肢或颈部,有恐惧或濒死的感觉。

2急救措施

2.1争分夺秒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不少死于院前,因此及早发现、早期的诊断在院前抢救极为重要。一般先予止痛、镇静、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00mg~200mg,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吸氧;合并休克时应给予抗休克药物,选择好血管,以防渗出。如患者突然出现喷射状呕吐,鼻腔、咽、喉分泌物堵塞,病人发生窒息,应立即用吸痰器及时吸引。发生阿斯综合征,心电图波型呈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室纤颤发生或心脏骤停。应立即做心前区除颤,随后进行复苏,病人意识和心电图波型还未改善过来可循环进行除颤及复苏,积极抢救使患者恢复窦性心律。

2.2缓解疼痛;用哌替啶50~100mg肌肉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每4~6h可重复应0.03~0.06g肌肉注射或口服。亦可试用硝酸甘油0.3mg或二硝酸异山梨醇5~10mg舌下含服,用硝酸甘油1mg溶于5%葡萄糖100ml中静脉滴注10~50?g/min,或二硝酸异山梨醇10mg溶于5%葡萄糖100ml中静脉滴注30~100?g/min,但均要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中药可用苏冰滴丸、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或宽胸丸含用或口服,或复方丹参注射液2~4ml加入50%葡萄糖液40ml中静脉注射,或8~16ml加入50%葡萄糖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近年有人提出用β阻滞剂如美托洛尔(15mg静脉注射然后口服50mg4次/d,服2d后改为100mg2次/d连服3个月)、普萘洛尔、阿替洛尔、噻吗洛尔等,认为对血压较高、心率较快的前壁梗塞病人有止痛效果且能改善预后,但用药过程要密切注意血压、心率和心功能。2.3再灌注心肌;应尽应用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的药物以恢复心肌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梗塞的范围,保护心室功能,并消除疼痛。适于:①发病≤6小时,②相邻两个或以上导联St段抬高≥0.2mV,③年龄≤70岁,而无近期活动性出血、中风、出血倾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高血压和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禁忌症者。

3护理要点

3.1.休息:病人应卧床休息在“冠心病监护室”,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

3.2.吸氧:最初2~3天内,间断或持续地通过鼻管或面罩吸氧。

3.3.监测措施: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意识情况,注意瞳孔、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监测,记录心电监护的异常波型及观察心律情况,必要时还监测血流动力变化5~7天。密切观察病情,为适时作出治疗措施提供客观的依据。监测人员必须以极端负责的精神进行工作,既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又要保证病人安静和休息。对急性心肌梗塞要注意呼吸或心搏骤停,应立即派人通知医生,护士不得离开病人,并立即采取人工呼吸或心脏按压等措施,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3.4.护理措施:第一周完全卧床休息,加强护理,护理人员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厌其烦地帮助病人吃饭、洗脸、翻身、使用便器。病人进食不宜过饱,食物以易消化、含较少脂肪而少产气者为宜,限制钠的摄入量,要给予必需的热量和营养。保持大便通畅,但大便时不宜用力,如便秘可给予缓泻剂。第二周可在床上起坐,逐步离床,在床旁站立和在室内缓步走动。近年来有人主张病人早期(在第一周)即开始下床活动,但病重或有并发症的病人,卧床时间不宜太短。

3.5.做好心理护理:患者需要安静环境。不能让更多家属陪护,避免情绪激动。在给患者治病过程中医护语言应亲切、恰当解释病情。让病人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要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技术熟练的护理抢救小组,以高尚的医德和熟练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赖,使之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4讨论

急救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胃、食管、十二指肠、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出现的空肠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通常出血急、出血量大,数小时内失血量可超过1000ml,患者多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1]。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是保证短时间内迅速抢救患者生命安全、改善病情、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关键。本文对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高港人民医院近年来3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11~2012年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的36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35~74岁,其中男21例,女15例。其中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出血17例,肝硬化引起的出血5例,食管静脉曲张引起的出血9例,胃癌引起的出血1例,急性胃粘膜损伤1例,空肠上段肿瘤2例,其他原因1例。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患者5例,以头晕为主要症状的患者13例,以皮肤黏膜苍白为主要症状的患者8例,以发绀为主要症状的患者6例。从出血量看:出血量1000ml为大量出血,共5例。

1.2急救措施

1.2.1病情评估①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发病原因、既往病史等,结合临床表现作出病因的初步估计。②根据出血量、出血的时间、出血引起的症状,如:是否有呼吸衰竭或休克等,作出心肺功能的初步评估并迅速安排患者进行心肺功能测定。③根据不同出血量引起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初步估计出血量的大小。通常,轻度出血患者仅有乏力、头晕的表现;中度出血患者可表现为口渴、心悸、烦躁、尿少以及血压(收缩压在90~110mmHg)、脉搏(100次/min)、血红蛋白(70~100g/L)的改变;重度出血患者则表现出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120次/min)、无尿、血压(收缩压

1.2.2急救治疗措施①恢复血容量: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迅速输液、输血。②止血:应用生长抑素、血管加压素、细胞H2受体拮抗剂等止血药物进行止血处理;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③胃镜检查:急诊胃镜检查能够确定是否有出血病灶,以及出血是否为活动性出血或近期出血。胃镜检查有助于查明病因。

1.3护理方法①基本护理:叮嘱患者多卧床休息,中度以上出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将下肢抬高;指导患者手术后少量多餐,吃饭定时定量,避免刺激辛辣的食物;②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的改变,每天早中晚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和尿量等;③为减轻患者烦躁和恐惧可给予适量镇静剂;④定期复查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比容;⑤查验血型积极补充血容量。配合医生进行止血处理;⑥观察有无再出血迹象,若患者反复呕血、黑便颜色转为暗红色、呕吐物变为鲜红色、脉搏血压不稳定则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

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72h内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没有呕血和黑便,大便潜血实验阴性;有效:72h内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仍有呕血和黑便,但次数和量均减少,胃镜检查出血量减少;无效:72h后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好转,仍有呕血和黑便,生命体征不稳定,胃镜检查仍有活动性出血。

2结果

经积极的急救治疗和护理,显效21例(58.3%),好转12例(33.3%),转科3例(8.3%)均转至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3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腹症,病死率高。及时的抢救治疗和护理非常关键。本研究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入院病情评估、急救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显效和好转率达91.7%。可见,及时准确的入院病情评估、急救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是抢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张锦华,庄剑波,缪连生,等.12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内镜分析.当代医学,2010,16(22):103.

急救的护理措施篇3

资料与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5月抢救非外伤性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05例,男64例,女41例,年龄2~90岁,院前出诊接回56例,在门诊检查或候诊时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7例,自行送入院38例,治疗时发生4例。

方法:判断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或即将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者,当班医护人员3分钟之内完成以下急救措施:经口或鼻行气管插管,有痰堵的吸痰进行机械通气、胸外心脏按压,建立2条或3条静脉通路,选择肘窝或颈部大静脉血管,有利及时用药,行多参数监护、电复律、小剂量首次给肾上腺素及其他药物进行心肺复苏。纠正心律失常等对症处理,同时做好病情观察与护理,实施例数50例达100%。

结果

105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25例,抢救成功率23.81%,死亡80例(76.19%),其中含放弃抢救18例,未发生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

急救护理

⑴急救措施:判断心跳呼吸骤停或有可能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者,值班护士同时做好以下急救措施:①畅通呼吸道3~5秒的时间内、解开患者的衣领裤带、暴露胸部、平卧在硬板床上,由于患者无意识时,易舌后坠,软腭阻塞气道[1],急救者位于患者一侧将一只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指放在下颏骨部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线与地面垂直,使舌根上移而不影响呼吸通畅,并用手或器具祛除口腔内的异物,如果异物在气管内则可用腹部按压法,抢救者一手的手掌根部放在患者上腹部剑突下方,另一手重叠在前一手掌背上,双手用力向胸部方向推压,使腹压剧增,把气管内异物压迫出,若无口腔、气管内异物随即行喉镜气管内插管,有痰液的吸痰进行机械通气。②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不失时机位于患者一侧(通常右侧),一个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胸前中下1/3交界处,即连线与胸骨交界处,另一手掌根叠放其上,双手紧扣进行按压;使身体稍前倾,使肩、肘、腕位于同一轴线上,与患者身体垂直,用上身重力按压,幅度4~5cm,频率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相同,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壁。③迅速及时建立2条或3条静脉通路,选择肘窝或颈部大静脉血管准确及时执行急救医嘱及心肺复苏配合。④行多功能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心电功能变化的情况,做好除颤的准备工作。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做好抽血化验准备工作。血K+>5.5mmol/L停用一切钾剂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2]。

⑵加强病情动态观察:经常巡视患者,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尤其对该疾病关键的症状或当前突出的症状进行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配合医生及时处理,如易发生过敏性休克药物,用前要给病人及家属交代清楚,及早识别早期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及症状;高热惊厥的先兆表现为两眼上翻,眼球固定或颤动、面部和肢体轻微抽搐等,晕针患者早期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若行监护者监护参数是否有异常,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医生采取救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⑶应急护理:患者病情变化危及生命时,紧急情况下护士应争分夺秒根据病情需要予以适当,及时的紧急处理,如止血、吸氧、吸痰、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路。窒息者行引流清除异物等方法排除阻塞呼吸道异物,恢复和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过敏性休克患者最早的抢救措施是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高热惊厥者发作时立即解热止痉,晕针患者平卧位口服热开水和热糖水保暖。护士在救治的同时,要大声呼救,不要等待医生处理,更不能离开现场去找医生,以免延误救治时间。

⑷心理护理:因患者起病突然,病情危重,家属毫无心理准备,突发病情变化让患者及家属感到超常的紧张,恐惧而产生悲哀、失助等消极情绪,甚至对治疗措施产生怀疑,对此应进行有效沟通,主动向家属介绍病情,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关心体贴耐心疏导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减轻其焦虑、恐惧感,鼓励他们正确面对危重病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⑸健康教育:多做健康宣教工作,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促使患者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有全面了解,并对极有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有充分认识,能够识别病情突变的先兆表现,发生的注意事项的简单处理[3,4]。

讨论

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患者的心跳、呼吸停止时间密切相关,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时间4~6分钟,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患者约50%可救活,4~6分钟成功率10%,10分钟以内仅5%,10分钟以上存活的可能性更少[5],这就要求心肺复苏的过程分秒必争,而心跳呼吸骤停事发突然且危重,往往抢救过程比较混乱,此时一套规范的急救措施尤为重要。

急诊护理是一门新专业,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和强烈的时间观念。抢救患者要争分夺秒、分工明确、团结协助、有条不紊、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实践证明,心跳呼吸骤停发现的时间越早,抢救措施及

时,病情观察准确、护理措施到位,则复苏的成功率就越高。

参考文献

1沈洪.急诊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

2章蓓蓓,徐新.心跳骤停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3):8202.

3杨西宁.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51-52.

急救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护理措施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一种中毒急症,在iCU和急诊内科中是最为常见的重症疾病[1]。有机磷农药的有毒物质在短时间内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等进入体内,迅速出现中毒症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医院中是最为常见的急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病急,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必须进行及时的抢救处理[2]。急性有机磷中毒抢救的关键是使得患者机体尽快达阿托品化,应用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基本病情变化,继而及时调整好用药剂量[3]。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综合分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为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5年6月~2016年9月选取在我院收治的59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所有患者均因为急诊而入院,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几项诊断标准:①就诊时均出现出汗、呕吐、瞳孔缩小和呼吸麻痹等症状;②患者的CHe-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在30%以下。59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女20例、男39例;年龄在18.1~67.7岁,平均年龄为(42.9±13.35)岁;中毒途径:30例(50.85%)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6例(10.17%)皮肤接触农药中毒、12例(20.34%)生产性中毒、11例(18.64%)误服用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毒有机磷农药分类:5例混合农药、22例敌敌畏、12例氧化乐果、8例乐果、7例对硫磷、5例甲胺磷。中毒程度:22例轻度中毒、20例中度中毒、17例重度中毒。中毒至抢救开始时间:0.48~23.2h。

1.2方法接诊之后立即向患者家属询问病史,根据中毒的剂量和中毒的药物结合患者中毒的基本生命体征,判断出患者的中毒程度。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治疗原则是:①快速且及时的抢救治疗;②迅速切断毒物来源,及时应用解毒剂。皮肤中毒者应该立即使用3%~5%碳酸氢钠溶液,口服中毒者需要采用电动洗胃机清洗胃部。常规提供低流量氧气吸入,出现呼吸衰竭患者提供呼吸中枢兴奋剂和呼吸机辅助呼吸等;重度患者提供地塞米松和甘露醇等治疗方法。

1.2.1保持呼吸道通畅且维持好呼吸功能有机磷中毒能够使得呼吸道平滑肌痉挛,使得分泌物增加,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和窒息等情况出现。由于呼吸衰竭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治疗过程中应该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患者口鼻腔内的分泌物,提供吸氧和气管插管处理。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发生心跳停止和呼吸停止情况时,需要立即提供心肺复苏术。

1.2.2迅速清除毒物在急救治疗过程中,彻底清除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体内的毒物,需要立即清洗胃部。洗胃过程中,取患者左侧卧位,洗胃时能够引出更多原液,为抢救患者赢得更多的时间。对于重度中毒患者来说,需要轻柔且快速地置入胃管,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彻底洗胃之后灌入导泻剂,保留胃管,用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冲洗污染部位。

1.2.3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建立好至少两条静脉通路,最好采取静脉留置针方法,提供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剂。建立静脉通路的同时还应采集血液标本,根据中毒症状和基本生命体征,确定好用药剂量,观察用药过程时快速达到阿托品化。

1.2.4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皮肤颜色和血氧饱和度等,观察患者尿量,调整用药剂量。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抢救成功率为94.92%(56/59),失败率5.08%(3/59),抢救成功率与抢救失败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论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最终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4]。

3.1一般护理患者入院之后,必须要立即清除毒物,切断毒物来源后,再清洗患者的皮肤[5]。迅速建立好静脉通道,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6]。

3.2心理护理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负担,由于恐惧和焦虑等心理因素会导致患者出现情绪低落行为,所以需要做好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对于误食农药患者需要做好宣教工作,夏季食用蔬菜时需要多多清洗,对于神志不清想要自杀的患者,应该通过心理疏导方法,帮助患者树立重新开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护理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帮助患者,避免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刺激反应,使得患者的依从性能够被广泛提高。

3.3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由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分泌物比较多,所以救治过程中需要及时清理好口腔分泌物,行气管插管吸痰处理,吸痰时应该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损伤呼吸道粘膜。应用阿托品容易出现口腔感染,所以需要加强口腔护理。

参考文献:

[1]潘锐莉.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5):3059-3062.

[2]臧莹,侯路云.21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和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8(13):228.

[3]田敏.分组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5(12):486.

[4]黄际萍.有机磷农药中毒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急救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8(58):249-249,256.

急救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预见性思维;护理;抢救

作者单位:450053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急救是一项特殊的护理工作,对速度和准确度要求非常高。急救护士必须具备危机意识、运用预见性思维进行分析问题思考对策的能力,迅速实施抢救措施。预见性思维就是“先人一步”、“先物一步”、“先事一步”地从细枝末节中把握“大量的东西”,从“特殊个别”中把握“普遍的东西”,从萌生隐蔽中把握趋势的东西[1]。尤其在妇产科出血性急症抢救中,因其出血凶猛迅速,对护理急救人员要求更高,预见性护理措施的作用更加明显。自2011年始两年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抢救妇产科出血性急症33例,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抢救妇产科出血>800ml急症33例,其中:胎盘早剥8例、胎盘植入伴出血5例、输卵管妊娠破裂13例、卵巢妊娠破裂2例,黄体破裂4例,子宫破裂1例。

2方法

成立急救小组,各成员在抢救的过程中分管不同的角色协作配合,护理部根据抢救流程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

21急救前措施

211填报护理风险预警表,预警预防措施应用预见性思维进行管理,不仅能对护理工作进行综合观察、分析、评价及预测,且能从多角度、多方面看待问题,提出预防措施,保障护理安全。对危重患者管理实施护理风险预警制,即科室根据患者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填写护理风险预警表,护理部查看患者后组织相关人员讨论,提出相应预防措施[2]。

除护士长把预见性思维应用于日常排班及每天排备班或弹性班、危重症护理外,护理部有求护士熟知应急预案,随机现场模拟抢救场景考核护士,经常根据不同的重点内容要求科室对工作中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调配人员积极预防在先,不是被动地等待处理问题,从而保障安全。

212制定急救流程,组合急救物品制定各种妇产科出血急症抢救流程。护理抢救行为不是被动的执行医嘱,而是要在实施各种抢救措施的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可能发生的情况变化,做好下一轮抢救的准备,随时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组合急救物品。在制定各种急救流程时,将急救物品按照各种急症抢救流程分类组合摆放,以便争分夺秒地抢救。使用抢救器材时,把思维定势在快速预见、迅速反应、果断决定上,即使突发意外情况时也能沉着冷静决定最佳方法[3]。

213对重点部门急救人员培训考核、模拟演练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对重点部门急救人员进行理论、技能培训如熟知抢救流程、熟练掌握抢救器材的性能、观摩操作录像、使用模拟人反复练习、参与抢救人员的经验分享、练好基本功等分步骤培训实施。培训护士各种抢救器材的使用,要求掌握适应症和操作方法及排除故障的方法。要求护士熟练使用抢救器材,提高预见性运用抢救器材能力,和医生配合默契,提高抢救成功率。

急救模拟操作演练,主要考核护士对急救、病情观察、抢救流程的掌握熟练程度及与医生的配合能力,重点是急救流程、急救药物及急救器材的使用熟练程度。按照常见妇产科危重症制定的抢救流程,进行应急演练,模拟紧张的抢救场景。

重点部门护理人员经护理部理论、技能、现场模拟考核合格后,颁发合格证书,实施持证上岗。

22急救中措施

221提高护士对病情的观察能力在急救医疗护理中,预见性病情观察可以理解为提前预知最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或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以及病情急骤恶化时,观察其预警征象,以便采取预见性护理及医疗防治措施,从而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4]。对患者的病情实时评估,做到随时观察患者的动态变化,在动态中评估护理预见性措施是否有效,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在抢救初期,因人员少,及时穿刺静脉通道,输注抢救药物,待到抢救小组成员到位后,按照分工协作进行抢救。专人书写记录护理文书,专人抢救,专人对外协调,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22转运前措施转运危重患者时,提前联系转运医院做好准备,安排转运车辆,准备相应的急救设施,预测运送中可能会出现的紧急情况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必要的抢救人员,并由参与抢救医护人员护送,做好各抢救环节的衔接。

23急救后措施对每次急救进行梳理总结,医护人员回忆抢救过程,再次检查医嘱的开具及执行情况,提供医疗文书的法律举证。根据需要改进的情况总结心得,对抢救流程进行再次优化和管理。对急救药品及设施进行终末处置,及时补充归位,为以后抢救做准备。

3结果

33例妇产科急症出血患者经过抢救,现场成功抢救33例,转院2人,预后良好。

4讨论

41减少医疗纠纷运用预见性思维进行护理,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由于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患者及家属不了解病情的进展过程。如果没有预见性的分析和沟通,势必造成医患之间的医疗纠纷,预先告知患者病情,使其了解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可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4]。认真书写护理文书,提供法律举证依据。

42培养护士预见性思维的应用能力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且发展迅速,需要护士能够及时准确并且要有预见性做出正确的判断决策。应加强对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理论培训,注重临床思维、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6]。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和应变能力,定期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增强危机意识,熟练掌握危机时的应对措施,及时遇到紧急情况时,也能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处理。

43优化抢救流程和抢救管理平时经常对抢救物品管理进行再研究,一要是在抢救实践中不断研究那些已经明确处于完好应急状态的物品是否有还可能再改进之处;二是研究现行的管理办法是否合理及再完善之处。抢救物品组合再研究过程可使完好应急状态的研究、制定、恢复、保持等几个环节首尾衔接,环环相扣,从而保证抢救物品管理在急救实践中不断完善[7]。总结抢救心得,根据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抢救流程优化。

44使安全管理更积极主动预见性思维是对未来的各种可能进行分析的思维过程,护理管理者应用预见性思维管理,能够提醒护理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护士工作盲目性和被动性,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保证了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杨静光从预见性思维看当前公共危机管理的前置管理.思想研究,2009,26(6):12.

[2]王银玉,罗金凤,万青,等预见性思维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4):35.

[3]翁桂凤急诊科低年资护士预见性思维的培养吉林医学,2012,33(9):2011.

[4]张东林,黄素芳,李秀云,等预见性思维在急诊病情观察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8,11(23):5253.

急救的护理措施篇6

[中图分类号]R722.1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4)07(b)-0137-04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情变化快、进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如果不及时治疗非常容易发展成重症肺炎,最严重的结果甚至会死亡。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新生儿肺炎占新生儿疾病死亡总病例的12.6%左右[1]。反之,如果患儿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科学的护理,则患儿治愈较快,疾病转归预后较好。有研究报道显示,采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可以明显有效地提高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急救效果[2]。西安市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生儿科对收治的36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了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及护理配合,达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转归,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0月我院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诊断为重症新生儿肺炎[3],出生时间为1~27d,平均15d,其中男22例,女14例,早产儿27例,足月儿9例。

1.2急救措施与护理方案

1.2.1制订急救方案根据临床表现及诊断结果迅速判定所有患儿的病情。针对不同病情制订个体化的急救方案。迅速让患儿处于有利于肺扩张的体位,以减少肺部瘀血及避免肺不张,从而改善呼吸功能,并准备好各种常用的抢救器材,如喉镜、雾化吸入装置、呼吸机等设备,以便快速而顺利地实施救治。

1.2.2快速开放静脉通道迅速开放双上肢静脉通道,必要时下肢静脉也可开放。遵从医嘱正确配制好各种药品,及时纠正和维持患儿的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

1.2.3保持呼吸道通畅肺炎患儿的呼吸中枢一般发育不良,特别是早产儿尤为不成熟,临床可表现为咳嗽无力,不足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极易使痰液阻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呼吸暂停等并发症,这样会加重肺部感染。故应让患儿抬高头部或取半卧位,及时给患儿吸入解痉药物及一定量的抗生素,以使呼吸道保持湿化,有效解除气管、支气管痉挛,并可达到消炎抗感染和稀释痰液的目的。

1.2.4合理吸氧依据患儿缺氧程度不同及呼吸困难症状选择个体化的给氧方式,如鼻管吸氧、面罩吸氧、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并依据其指标变化及时调节氧浓度和氧流量,切忌用高浓度氧气长期吸入而导致氧中毒[4]出现呼吸暂停、发绀等临床症状,如果经吸痰、拍背、弹足底等治疗无效时应及时用气囊加压给氧。必要时,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1.2.5保持中性体温本研究中的27例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且体内棕色脂肪含量较少,极易出现因体温过低而导致的硬肿症[3]应该根据这些患儿的体温变化、临床症状及体重状况采取个体化的保暖措施,使体温维持在36.5~37.5℃之间。

1.2.6维持营养平衡足够的热量摄入有利于患儿抵抗感染,应该结合患儿消化吸收情况,采用不同的营养提供方式,分为肠道内及肠道外营养。具体可采用自行吸吮法、鼻饲法或静脉内营养法。同时应该密切观察患儿喂养耐受情况,如出现呛咳、呕吐、腹胀及消化道出血等表现,则及时调整喂养方式。进食后应该采取右侧卧位,以防止食物误吸入气管而导致窒息或肺炎加重。

1.2.7严密监测相关指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如出现心率突然加快、呼吸增快或暂停、咳喘、发绀加重、肺部明显湿性?音等,则高度疑似肺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迅速诊断或排除。并配合处理,正确遵从医嘱应用药物治疗。预防出现水及电解质紊乱、黄疸、心衰、硬肿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1.2.8心理护理所有患儿在入院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但极少有意识完全丧失的患儿。在抢救过程中给予患儿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护理人员要认真细致地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使用亲切柔和的话语安慰患儿,充分让患儿感受到信任及关怀,并且还可用眼神、手势等暗示性措施鼓励患儿,使患儿更加配合治疗。

1.2.9鼓励家长参与护理责任护士指导家长了解重症新生儿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一起评估患儿的护理需求;进行拍背技术指导,直至家长基本掌握;根据胸部X线片结果对患儿采取恰当的体位引流;和家长一起制订患儿的排痰计划。

1.3评价指标

将患儿急救前后的肺活量(VC)、深吸气量(iC)、补呼气量(eRV)、最大肺活量(FVC)、每分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1秒率(FeV1/FVC)、峰流速(peF)等各项评价呼吸功能的基本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急救措施及护理实施后,患儿VC、iC、eRV、FVC、mVV、FeV1、FeV1/FVC及peF各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肺炎是临床新生儿科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其他季节也有发生病例的报道。新生儿一旦患上肺炎,如不能得到及时、彻底而有效的治疗,病情如果没有得到全面控制,非常容易出现反复而多次发作的现象,这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新生儿来说极为不利,有时甚至是致命的[5]。目前将新生儿肺炎分为产前感染(包括宫内和产时)和出生后感染。这种感染大多数来自孕妇,或者经过胎盘来传染给孩子。也可能因为孕妇羊膜早破、产程过长,阴道中微生物上行感染而造成。与大龄儿相比,新生儿肺炎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大多数并没有典型的症状,少数可能咳嗽,甚至可能不会有体温升高的情况发生。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也有一些患儿,特别是早产儿不出现发热症状,而咳喘症状十分明显。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极易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6]:①心力衰竭。发病时患儿表现为躁动不安,呼吸十分急促,心率>180次/min,呼吸频率>60次/min。②呼吸衰竭。患儿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有的患儿出现呼吸早期加快或呼吸节律紊乱等变化,危重患儿出现谵妄、抽搐甚至昏迷等症状。③缺氧性脑病。重症肺炎所致的呼吸困难引起缺氧,导致患儿血氧饱和度严重下降引起缺氧性脑病,患儿出现头痛、呕吐、嗜睡或烦躁不安并可继发昏迷惊厥。缺氧性脑病发作往往较为突然,来势凶猛,病情凶险,又常常与多种并发症交错出现,相互影响,使病情变得更为严重而复杂,病死率极高。由此可见,对于重症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和护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实施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案后,患儿的VC、iC、eRV、FVC、mVV、FeV1、FeV1/FVC及peF各项评价呼吸功能的基本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说明这些治疗措施有效、护理方案合理,值得临床借鉴,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采取必要的针对性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十分重要。一般来说,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病情较为紧急而复杂,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诊后的第一时间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诊断资料迅速判定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而合理的综合性措施,如给予面罩吸氧、雾化吸入药物、机械通气及静脉补液等综合处理。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因为月龄小、病情重,理解能力及配合意识均较差,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儿的情绪状态进行监控,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安慰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患儿的配合度,最终达到增进抢救效果的目的[7]。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并取得家长配合的护患互动护理模式,体现了护理中的人文精神,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定会在临床护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8]。

急救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救;护理

为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护理措施效果,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接收的7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且疗效显著,其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3例患者,男53例,女20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38.7岁;患者GCS评分均处于3~8分之间,平均5.43分;致伤原因:34例研究对象为车祸伤,31例研究对象为高处坠落伤,8例研究对象为重物撞击伤;疾病类型:15例研究对象为硬膜下血肿,13例研究对象为广泛脑挫裂伤,11例研究对象为硬膜外血肿,9例研究对象为原发性脑干损伤,6例研究对象为脑疝,19例为其他;所有研究对象的初步急救时间均在30~120min之间,平均急救时间为55.4min。

1.2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7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2结果

本组73例患者中,45例经急诊救治行手术治疗,27例研究对象经急救及护理后转入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1例研究对象因抢救无效死亡,其抢救成功率为98.6%。73例研究对象中20例出现休克及休克先兆现象,5例研究对象出现中枢性高热现象,1例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现象,所有严峻对象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高压症状。

3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外科疾病,具有病情危急、伤势严重、病情复杂、致死率高等特点[1],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研究表明,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车祸、高空坠落、撞上、头部外伤等,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车祸、意外等事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颅脑损伤的发生率[2]。因此,及时给予颅脑损伤患者有效的治疗及处理,挽救患者生命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研究表明,伤后1h是抢救颅脑损伤患者的黄金时间[3]。因此,本院为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本次接收的73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归性分析,分析总结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疗效,其相关急救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院前急救。急救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应及时到达现场,并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及时了解研究对象的生命体征,比如其呼吸、心率、意识变化等,认真对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观察,及早对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处理。②评估伤情。护理人员应认真向相关人员询问患者的受伤情况,比如受伤时间、受伤原因等,且要认真对患者的受伤情况进行检查,了解患者是否有合并伤。对于伴有心跳、呼吸骤停症状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其复苏治疗,同时还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体液复苏治疗,从而及时改善患者休克症状。对于可自主呼吸的研究对象应及时将呼吸道异物清除,避免舌后坠现象发生,且要将其头部适当偏向一侧,避免患者误吸呕吐物。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病灶的患者应给予其加压包扎治疗,从而有效的避免丢失过多的血容量。对于伴有脑脊液外漏症状的患者应取其侧卧位,且要利用无菌棉签将脑脊液、血液等擦拭干净,切记不可冲洗或填塞,从而避免颅内感染现象发生。③搬运伤员、抢救生命。对患者进行初步处理后应及时将患者转送至医院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及治疗,转运过程中应确保患者伤处稳定、呼吸道通畅,以防出现新损伤,同时还应认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将患者送至急诊科后应及时组织人员对患者实施抢救,操作者应及时将患者口鼻腔呕吐物、分泌物、血块等清除干净,且要确保呼吸道通畅,需要时可给予患者负压吸引治疗,在患者口内放置口咽通气管,将其头部向一侧稍偏,并适当抬高其下颌。对于伴有深度昏迷或颅底严重骨折出血现象的患者则应及时给予其气管插管治疗,利用呼吸气囊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同时还应给予患者降颅压治疗,即给予甘露醇滴入治疗,从而达到降低患者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避免脑疝发生的目的。同时对于合并出血症状的患者还应及时给予其止血治疗、建立静脉通道治疗,从而为输液及用药停工保证。另外,还应以患者的具体情况为依据给予阿托品、利多卡因、平衡液等药物治疗,从而及时对血容量进行补充,维持有效循环,从而有效的纠正患者休克现象。此外,还应给予患者高氧流吸氧治疗,对于伴有呼吸衰竭症状的患者还应及时给予其气管插管治疗,同时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进而有效的对患者的脑部缺氧状况进行改善。④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认真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如其意识状态、肢体活动情况、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等,一旦有异常现象发生则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等特点,而及早明确判断并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急救治疗及护理则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显清.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术区多发脓肿、脑出血并对侧硬膜下积液一例报告.天津医药,2014,42(1):57.

[2]张小年.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临床治疗进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86.

急救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高热惊厥小儿急救护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24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226-01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急症,发病率较高约为5%-8%。患儿发病年龄多集中于6月-6岁之间。常伴随体温的骤然升高发作,发病时患儿体温可高达38.5-40℃。该病多由细菌性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引发。另外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变化很欢快,严重时可因呼吸道痉挛导致窒息而危及生命。若治疗不及时导致惊厥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可诱发脑组织缺氧、脑细胞受损、对智力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有患者100例,均因突发性高热惊厥就诊于我院。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6月-6岁。体温38.8-40.5℃。诱因:上呼吸道感染者74例(病毒性33例,细菌性41例),胃肠道感染者21例,病毒性脑膜炎者5例。临床表现:发生惊厥时患者表现为局部或全身强制性痉挛,伴有斜视、意识丧失等症状。发作间期恢复正常意识状态,不伴有意识障碍。

1.2急救护理方法

1.2.1应激措施患儿惊厥发作时应取平卧位,立即为患儿松解衣袋扣,使其头偏向一侧,并保持呼吸道畅通,以防止呕吐物及痰液吸入肺中而出现窒息。为防止惊厥发作时患儿咬破舌唇,应用包有纱布的压舌板垫于小儿上下唇之间。另外使患儿手握软卧或使用约束带,以免患儿对自身造成伤害。必要时采用刺激相应穴位(人中穴、合谷穴),缓解惊厥的发作进展。

1.2.2药物治疗对突发惊厥的患儿,首选方法为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5-8mg/kg/次,还可选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安定0.2mg/kg/次,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有惊厥反复发作史者需尽早使用药物控制惊厥。部分患儿因外周血管较细,静脉注射困难,可通过直肠注入安定注射液,用药剂量为0.5-0.7mg/kg/次,对于病情严重的患儿可于5分钟后重复注入。

1.2.3辅助治疗对于惊厥发作患儿采取适当辅助措施,可加速惊厥的缓解。常用的辅助治疗方式有:(1)吸氧:惊厥发作时机体代谢水平升高,对氧的需要量增大,应为患儿及时提供呼吸机等。(2)降温: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降温:用毛巾浸水拧至不滴水,放至患儿额部;将冰枕用毛巾包好放在患儿头部;或用酒精过温水(水温32-34℃)反复擦洗患儿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部位,擦拭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意识及面色等全身状况酒精檫浴现在已经不用。与此同时可适当使用药物进行降温(应尽量避免使用水杨酸类药物)。(3)支持疗法:补液、补酸抗感染治疗。(4)穴位治疗:针灸或按摩人中穴或合谷穴等穴位。

1.2.4心理干预对患儿实施及时救护,操作时做到准确熟练,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情绪,增强其自信心,以便配合救治。

2结果经及时有效地急救护理,所有患儿的病情均于5-10min内得到有效控制,3-8h内体温恢复正常。脑电图恢复正常,常规检验项目将之正常值。其中94例患者住院期间彻底治愈;6例病情好转,经长期治疗后治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及并发症。

3讨论高热惊厥是指体温骤然升高或持续高热(>39℃)时患者出现局部或全身骨骼肌痉挛性收缩,双眼斜视、凝视或上翻,并常伴有意识丧失,呼吸短时停止,口唇青紫,大小便失禁等反应的一种疾病。小儿易发生高热惊厥,这可能是与大脑皮质功能属树突、轴突分支及神经髓鞘未发育完善,抑制型性神经递质不平衡血脑屏障的屏障功能较差,水电解质代谢机制尚不完善,易发生紊乱有关。而高热时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发生改变,神经系统及机体内环境也发生相应变化,极易引发惊厥的发生。

惊厥发作急骤,病情发展迅速,需要及时进行救助。快速止痉是该治疗该病的重点。本组采用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或安定,两者均为抗惊厥的首选药物,用药效果明显患儿痉挛现象得到缓解。使用药物治疗时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患儿的药物反应,随时记录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意识等生命指征。观察并记录惊厥发作的类型、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伴发症状等。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另外研究表明刺激人中、合谷、内关、涌泉及百会等穴位能有效缓解抽搐程度,这与本组针灸或按摩人中及合谷穴辅助治疗惊厥的原理相符。惊厥发作过程中患者常出现呕吐、腺体分泌物增多等,为防止呕吐物进入肺内,发生窒息,需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包括立即为患者松解衣物,取侧卧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等措施。为防止患儿咬伤舌,可用包有纱布的压舌板垫于小儿上下唇之间,对于牙关紧闭者应尽量避免损伤牙齿。由于高热是疾病发生的诱因,因此在进行急救的过程中应加强高温护理,由于患儿年龄多低于6岁,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抵抗能力较差,首选降温方法为物理降温,本组采用温水、酒精擦拭及冰枕降温等措施,取得良好的降温效果。一般不推荐使用药物降温,特别是水杨酸类药物。

为了降低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应加强对该疾病的预防:①加强对小高热危害性的宣传,告诫家长一旦发现小儿发热,必须及时到医院就医。②对于具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应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嘱家长备好体温计、止痉药、压舌板、退热剂、等急救必备物品,一旦发现小儿体温在38.5℃左右,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治。③为增强患儿的体质,嘱患儿加强体育锻炼;对于上不能自主活动的患儿可由家长辅助进行。④按季节变化规律适当增减衣物,平时注意室内通风在流感流行期应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进行活动。对于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减少诱发高热惊厥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小儿发生高热惊厥时采取及时救治可取的良好效果,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降低该病发生率关键在于卫生知识宣传和普及。

参考文献

[1]冯晓,曾琼.小儿热性惊厥转归与预后分析[J].浙江医学,2008,30(12):1355-1356.

[2]薛春琴.儿童高热惊厥78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1):1046-1047.

急救的护理措施篇9

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内三科浙江省杭州市311115

【摘 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急救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我院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了急救措施和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率、血压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进行抢救的同时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急性心力衰竭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急救;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是老年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比较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实施了急救措施,并进行了精细的护理,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全部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0.1±7.1)岁;高血压病程5~20年,平均(11.3±3.4)年;心力衰竭病程11d~l0年,平均(3.7±2.4)年;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41例,Ⅳ级15例。

1.2急救措施

患者均取半坐卧位,高流量吸氧,在50ml的生理盐水中溶入呋塞米40~8omg、吗啡3mg及硝普钠50mg,然后使用微量泵输入,初始速度为1ml/min,避光,然后以每分钟增加1μL的速度增大输入剂量,并根据患者血压的变化改变输注速度,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10~140/70~80(收缩压/舒张压)mmHg。

1.3护理措施

1.3.1入院安置

患者入院后,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要适宜,环境的清洁。患者应保持绝对卧床休息,要避免患者着凉,还要注意保暖。另外,为了防止患者出现压疮的情况,要对患者做好皮肤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饮食以低盐、低脂、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饮食,还要保持大小便通畅,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

1.3.2给氧

为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张力,纠正低氧血症,可给予高流量吸氧,6~8L/min,为减少肺内泡沫,增加气体与肺泡接触面积,可使用20%~30%酒精湿化吸氧,为防止发生氧中毒,吸氧时间不应过长,可间歇使用。病情特别严重者可予面罩给氧或采取无气管插管的通气支持,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患者口唇与末梢紫绀情况,调整氧流量。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可将患者双下肢下垂于床边,或使用止血带轮流结扎。

1.3.3严密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及咳嗽、咳痰情况,注意痰量、颜色等改变。如发现血压下降过快,尤其是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应立即报告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制剂,必要时宜与升压药合用。

1.3.4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病时常会出现很多负面情绪,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悲观的消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情绪稳定下来,要耐心的关心患者;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提问要详细的介绍,多向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以及心力衰竭疗效。

1.5疗效评价

心力衰竭疗效:显效:患者心功能改善Ⅱ级;有效:心功能改善i级;无效:心功能无改善或恶化视为。

1.6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及相关心功能指标的变化(详情见表1)

2.2心功能及心力衰竭疗效评价治疗前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41例,Ⅳ级15例,治疗后心功能Ⅰ级29例,Ⅱ18例,Ⅲ级10例,Ⅳ3例。心功能疗效:显效30,有效29,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3%。

3讨论

高血压是急性心力衰竭的基础性疾病,及早发现并积极救治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出现的最早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休息时无明显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护理人员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人员在执行医嘱时,应密切注意患者反应,一旦发生危急情况,应保持冷静和沉着,在向医生报告的同时配合做好抢救措施。

本组资料显示,对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进行抢救的同时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不但能及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急性心力衰竭症状,而且还能有效缓解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急救的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由于院前急救工作具有社会性、随机性、紧急性和流动性,各类突发急救事件决定了急救护理工作的高压力和高强度,同时院前急救由于紧急、病种多样、涉及面广,患者病情错综复杂、症状严重、发展迅速、意外情况发生多,从事院前急救的护士处在这种高应激的工作状态,相对而言,或多或少增加了护理风险因素。本文从院前急救护理的几个方面进行护理存在风险因素分析,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和建议进行探讨,先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某医院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院前急救出诊护理方面存在风险因素44例病历,其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对工作足够认识、工作责任心不强而导致的缺陷16例;由于实践经验不足为12例;由于自身素质欠缺、心理素质差为5例;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为7例;沟通不到位为4例。

1.2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原因

1.2.1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工作责任心不强。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行业,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特点主要包括出诊时间具有不可预测性,每次出诊任务具有复杂性、特殊性,患者病情发展具有不可确定性,护理操作过程具有紧迫性,护理处置要求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等。有些护士没有认识到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上述特点,认为只要是随着医师出诊,医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只是被动的执行医嘱,就不会有什么错误;缺乏认真观察患者病情,不主动、随时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甚至认为护士长严抓细管是小题大做,过于小心谨慎。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工作上的漏洞、错误、差错等。

1.2.2实践经验不足。由于院前急救是一门新兴学科,从事院前急救护理人员都没有进行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岗前培训,有些护士来自刚进医院的新护士,他们的实践经验是非常有限的,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各种护理操作技术不熟练,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

1.2.3院前急救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欠缺、心理素质差。首先,患者和家属对急救水平要求很高,而院前急救的护士往往是单独工作,由于当着众多围观群众,加上患者自身疾病原因等因素均会造成护士心理紧张,从而导致操作失败;其次,院前急救环境的特殊性,由于院前急救环境差,现场或救护车内抢救给护士操作带来诸多不便,与院内病房相比,救护车空间狭窄,光线昏暗,同时患者病情危重,再加上车上颠簸,患者病情变化不易察觉,给抢救和护理增加了难度,造成护士心理紧张。

1.2.4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没有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各项护理操作技术、技能的练习,对有些操作技术随心所欲,违反技术操作规范,从而导致操作失败或错误。

1.2.5在人际关系、与人沟通上存在欠缺。院前急救护士要和不同的患者及家属搞好关系,学会沟通。护士必须要具有灵活应对的能力,要根据不同的患者及家属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否则有可能会导致家属、家属及旁观者的情绪激动,甚至谩骂、殴打等过激行为。

1.3统计学方法所有需要统计处理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分析,本文计数资料以例数或者百分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实施干预措施(学习、培训、讨论、管理)前后风险率比较,见表1。

结果显示,实施干预措施(管理、培训、学习、讨论)前存在风险因素最多的是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对工作足够认识、工作责任心不强,占总存在风险因素的为16例(占36.36%);其次是实践经验不足为12例(占27.27%);再次是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为7例(占15.91%)。加强(管理、培训、学习、讨论)后,由于缺乏足够认识、工作责任心不强而导致的被投诉为7例,减少了9例;由实践经验不足而导致的为5例,减少了7例;其他相关存在风险都有明显减少。

3干预措施

3.1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培训。院前急救中患者的特点是急、危、重,时时刻刻要突出一个"急"字,时间就是生命,要争分夺秒。很多人认为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最好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患者,遇到突发事件,能迅速、及时投入抢救,做到"呼之及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在处理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时都能应对自如,做到"急而有序,忙而不乱"。本组资料显示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对工作的足够认识、工作责任心不强而导致风险为16例(占36.36%);由于工作沟通不到位而引起风险为4例(占9.09%),所以护理人员要逐步提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另外护理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患者和家属,体会一下他们的感受及心情,谅解和忍让他们的责备,使他们的身心恢复平衡,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另外还要加强服务意识,护理人员要有周到、细致的服务理念,以高度的爱心、同情心、责任心为患者服务,并以娴熟有序的操作和耐心的指导来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恐惧和不安[1]。

3.2加强院前急救护士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人员操作、配置、抢救等各个环节中[2]。本组资料显示,由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而导致风险为7例(占15.91%),由于实践经验不足而导致为12例(占27.27%),所以护士在工作中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练好各种基本技术和操作。要求护士除了在救护车行驶过程中人人做到静脉输液一针见血;安全型套管针穿刺时,做到稳中有静,一针见血,一次成功。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外科四大技术(各种止血、包扎、固定、搬运),这样在遇到一次出诊中患者较多时,医师忙不过来时,护士可以运用上述技术进行抢救,挽回患者生命,减少伤残率,而不是站在那里,等待医师医嘱;另外护士还要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的连接、除颤仪的连接等,这样医师在做其他抢救措施时,护士辅助、准备抢救设备的连接,形成医护之间的一种默契配合意识。针对年轻或专业技术欠熟练的护士,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士进行陪同跟车出诊,对出诊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指导、讲解,提高护士的观察、急救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及意识。

在院前急救护理中,所有操作都是一个人完成,碰到操作难题时没有上级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只要我们高度重视,积极引导,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职业理念,加强她们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服务质量,以强烈的急救意识,丰富的急救经验,娴熟的急救技术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制定严格的急救流程,坚持推行护理细节管理,使急救护理规范化,注意减轻护士们的工作压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堵住护理操作失误和漏洞,就可以使院前急救护理的风险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