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能源计划管理十篇能源计划管理十篇

能源计划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8:28

能源计划管理篇1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风力发电是一种主要的风能利用形式,相对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更为成熟、成本更低,对环境破坏更小,不会产生废热,亦没有温室气体的问题,是目前首选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全面计划管理在新能源公司的应用是助力效益提升的重要手段。

二、全面计划管理的应用

1.新能源公司全面计划管理的内容

新能源公司管理的风力发电场、光伏电站主要是将风能、太阳能转化为电力的发电企业,而电力的不可储存性导致发电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必须是同步的。发电企业是一个高度重视安全性的企业,其主要目的就是在保证发电设备安全可靠、稳定发电的前提下,年获得效益最大化。因此,新能源公司的全面计划管理往往是指年度的全面计划管理。

2.新能源公司全面计划管理的制定原则

全面计划是以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导,经统筹科学合理确定的年度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实物量目标、价值量目标、工作任务目标及实施方案。全面计划管理是对年度计划的编制、审批、下达、执行、调整、分析和考核(考评)的全过程管理。通过全面计划管理,有序高效合理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做到专业计划之间互相支撑、互相保证,从而提高公司的管控能力和整体运作水平。全面计划管理坚持与公司的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公司业绩考核目标相结合,与外部市场环境及企业现状相结合,与风险防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3.新能源公司全面计划管理的指标体系

全面计划指标是指在计划期内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现象应达到的目标与水平。新能源公司全面计划管理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生产指标、资产经营指标、安全管理指标、投资管理指标、教育培训指标、劳动工资指标、项目前期指标、工程管理指标、生产管理项目指标、党群工作指标。生产指标主要是从宏观上明确公司的奋斗目标,树立标杆,对标管理,通过对生产指标的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加强生产管理、设备治理、节能工作提供依据和方向。新能源公司的生产指标主要包括发电量、发电场用电率、综合场用电率、机组可利用率、非计划停运次数、非计划停运时间、弃风电量、网购电量。资产经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资产赚取收入的能力,企业资产使用效率的高低,以及对费用的控制能力,全面评价企业的收益能力。资产经营指标主要包括经济增加值、利润总额、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电费回收周期、可控费用、修理费、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收入。安全管理指标是对安全生产情况实行定量控制和考核,进一步强化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管理指标主要包括设备事故、火灾事故、人身伤亡事故、电网事故、交通事故。投资管理指标主要包括基建投资、限上技术改造投资、限下技术改造投资;教育培训指标是为了提高人员技术技能、管理水平,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计划,包括培训计划、全员培训率、人均年培训时间;劳动工资指标包括职工人数、职工薪酬、劳动生产率、社会保险缴纳费;项目前期工作是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其指标包括项目规划、前期项目费用、项目立项、项目支持性文件、项目核准等;工程管理指标包括工程策划、设计优化、微观选址、项目征地、项目融资、工程服务、施工及设备采购招标、工程造价、工程质量监督、生产准备、工程达标投产;生产管理项目指标包括设备检修计划、更新改造计划、科技项目开发计划、物资集中采购计划、备品备件采购计划、设备维护耗材采购计划、生产指标统计;党群工作指标主要是为了保持职工队伍稳定、提高员工思想认识,构建和谐企业而制定的工作指标。

4.新能源公司全面计划管理体系

全面计划管理是全员参与,全过程的工作行为。因此全面计划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计划编制、计划落实、监督、反馈、调整等。(1)新能源公司全面计划管理组织机构为了使全面计划编制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生产情况,切实覆盖和指导生产经营全过程,新能源公司全面计划管理组织机构是以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为决策层,以各职能部门、风电场、光伏电站为基础设置的组织机构,这就具备了全面掌握和了解公司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职责和能力。(2)新能源公司全面计划的编制执行全面计划的编制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以为公司的发展、设备健康、安全发电提供保障的前提下,各职能部门、风电场、光伏电站按照职能、专业分工,在全面分析公司气息的内外环境、影响和制约计划管理关键因素入手,编制各职能、专业的计划,最后汇总形成公司完整的计划体系,经审批后执行。公司各职能部门、风电场、光伏电站从经营管理过程对安全管理、市场预测、设备采购、生产经营、公司发展等方面实施全面的计划管理,通过对公司经济要素的管控来实现全面计划管理的目标。(3)新能源公司全面计划的评价考核计划制定后,关键是落实,是执行人是否积极执行,并千方百计地高标准的落实到位。为了充分调动执行计划的积极性,保障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是落实计划执行的重要手段。计划归口管理部门定期、不定期跟踪、分析、调控计划的实际进展情况,通过例会、经济分析会、协调会、半年或年度会议,实地检查等方式了解计划实际执行情况,并将计划执行情况考核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促进计划的落实到位。

三、结束语

能源计划管理篇2

[论文摘要]企业资源计划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精髓,越来越被更多的企业所接受。文章主要阐述了企业资源计划的理论、项目实施方法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从企业软件选型、项目实施、管理方式改进、管理制度完善、业务及操作规范固化等各个方面总结了企业资源计划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过程和最终所达到的效果。

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指导,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的现代企业的运行管理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现已形成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跨国、跨企业的运行体系。它基于供需链管理的思想,采用协同商务管理模式,应用组件和工作流开发技术,面向业务流程设计,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按照实际需求进行资源配置。真正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必然能够适应业务流程的变化。

从广义上讲,供应链上的物料、资金、价值都是通过信息的方式对人们作出的反映。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正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的信息流进行获取、分析和处理,达到有效控制和利用企业资源,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使企业在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为自己创造利润和价值。

一、企业资源计划的核心及特征

企业资源计划是以供应链思想为基础,应用现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管理方法。它是在物料需求计划和制造资源计划两种应用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gartner公司提出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以来,企业资源计划的应用风靡全球,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基于企业资源计划及信息集成原理的管理系统普及率已经达到85%以上。

信息集成是企业资源计划的最主要的特征。企业资源计划对供应链上的所有单元,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和其他合作伙伴,都按照客户和市场的要求,步调一致地开展业务工作,保证产品和服务能够保质、保量、按时交付到客户手中;同时,企业资源计划将传统管理条件下条块分割的资源按照流程管理的思想重新整合,支持工作流(业务流程)动态模型与信息处理程序的集成或组织,运用面向对象和组件(或构件)开发技术,提供装配型的软件产品来解决专业化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支持各种行业和生产类型制造企业的管理要求,达到整个企业(供应链)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企业资源计划的核心是企业管理信息的集成。

企业资源计划是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有效途径,企业资源计划的管理理念和思想是众多企业家和管理工作者智慧的结晶。如管理信息的完整、准确、及时和唯一,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同步,产、供、销的平衡协调,市场需求变化的把握等都是企业领导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只是依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是无法做到的。

二、企业资源计划软件选型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一套软件,是一个业务运作平台,更是一套先进的管理思想。企业资源计划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功能都大同小异,但企业需求和企业自身特点却各不相同,所以在选型时应立足企业需求,选择符合企业特点的模块,并能为企业提供良好服务和持续支持的软件供应商。

(一)选型必须遵循从需求出发,选择功能模块完整的产品

企业需求,要放在企业整个战略范围内进行系统分析。即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分析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基础支持,系统地提出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企业资源计划工具。需求分析要从现象到本质,提炼基本需求。表面现象往往发现不了问题实质,必须系统地从技术、生产、质量、采购、销售、库存、财务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才能系统解决问题。因此,企业必须选择一个功能模块比较完整的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管理工具,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二)选型要起点高、范围广,尽可能选择成熟、稳定的产品

从国内外软件调研测试的情况看,产品各有优劣。企业资源计划选型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必须深入学习软件性能和充分分析企业的实际需求,才能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软件。要站得高,从技术、功能和性能上要高起点、高要求,才能在日后的实施中减少问题的出现量。

(三)锁定目标,重点考察

从众多软件供应商中综合企业需求、软件功能、性能价格比、公司势力、软件成长性、产品线、实施经验及成功的典型客户等因素考虑,筛选出不少于六家公司,按以上几个方面对软件供应商和其典型客户进行调研,实地考察软件的实施、应用情况,并邀请他们来企业讲解、演示针对企业需求的解决方案,提出方案建议书。这期间,不但是软件商了解企业的过程,也是企业相关人员了解软件供应商、学习企业资源计划理论和实施方法的过程。据调研情况和方案建议书,选择不少于三家公司进行公开招标,确定合作伙伴。

三、企业资源计划的实施

(一)方案设计

被确定的软件公司派出最强的管理和技术专家深入公司各作业环节,依据前期的需求分析,研究各部门及相关部门业务流程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详细的实施方案,根据实施逻辑确定分步实施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技术标准和数据编码规范,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逐步展开,并与企业相关经理人充分沟通,取得一致意见后双方签字确认,以此作为项目实施和验收的依据。

(二)组织机构建立

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各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企业资源计划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总体策划;资源调配、部门协调和决策;项目效果评估和项目管理考核;把以信息化主管部门领导为主任的企业资源计划推进办公室,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各单位业务骨干和软件公司项目经理及实施工程师组成的小组,负责项目的整体推进;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并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负责人、完成时间;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进度安排;负责组织基础数据的整理和录入,同时组织项目的管理咨询、业务流程定义、系统测试、最终用户培训、系统验收,并按阶段向项目领导小组提交进度报告。对于重大问题提交决策建议以及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建议解决方案,使项目的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项目组织管理

企业资源计划纳入公司级管理创新项目进行管理,确定阶段目标、实施计划、奖惩措施,制定有效的考核标准。

以企业为主体确定流程规范,制定操作规程,并对员工进行反复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企业资源计划操作资格考试,以此作为上岗依据。

实行企业资源计划周工作例会和月度工作简报制度。在例会上各小组通报实施情况、提出问题,由领导小组现场解决,并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将一个月的制度实施情况以企业资源计划简报的形式在公司内部网络上,并配有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内容,以鞭策后进。事实证明,这个措施是有效的,而且是成功的。

(四)企业资源计划项目实施计划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原则,分阶段确定目标,按目标制定计划。从易到难,从低到高的应用,注重实效。始终坚持按策划组织、培训、数据准备、测试、完善、模拟运行、正式上线的步骤进行。

公司确定先实施业务比较规范、难度较小的进、销、存和财务系统,待系统稳定后实施生产模块及与之有关的设备、计量、质量等模块,最后再实施人事、决策等模块。

根据公司实际,确定整个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主要实施系统控制、销售管理、应收管理、采购管理、应付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产品数据管理(含产品结构管理、工艺管理)、费用预算管理(含费用管理)、财务核算、pdm数据整理及需求分析、硬件网络环境搭建、企业资源计划。周期为8个月。主要完成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成,规范、透明基础管理。第二个阶段,是集成生产主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平衡、车间作业管理、质量管理、设备计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解决分析、企业资源计划。周期为12个月。主要实现以市场为需求、以主计划为核心、以日排产和齐套投料为主要内容的精细化生产组织模式,有效地控制在制品,最大限度地压缩存货,提高交货期,快速地满足市场需要。

(五)总体目标

1.以实施企业资源计划项目为契机,促进企业由传统的封闭、低效率、粗放式管理模式向透明、协同、规范、精益的管理模式的转变,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建立规范的企业数据标准及编码体系,促进企业基础整顿;加强产品设计、工艺文件标准化管理;细化原材料消耗、工时、资金占用、设备台时定额管理;规范企业生产期量标准;加强客户资源信息管理;细化成本费用及价格管理;加强业务流程及角色规范管理。

3.改进管理、决策方法。实现信息资源规划、各子系统的数据集成和数据库全局共享;建立企业基础信息结构,包括集成的信息网络和全面统一的数据交互格式;齐套库存管理及分析;过程消耗成本核算;赊销风险控制及客户资源管理;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订单管理的集成应用;分产品的实时成本核算;快速报价;利润预算及盈亏平衡分析;在线多维数据分析,支持决策应用。

4.以企业资源计划为规范,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支撑企业进行系统进化,形成透明、开放、协同、规范、精益的企业文化。

(六)实施内容

1.采购管理。依托信息系统支持,及时传递生产系统的需求,并通过与物流系统的信息集成,迅速对生产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保证生产物料的齐套性。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根据生产计划,提出生产的需求计划;生产系统可以根据物料计划查询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齐套情况,提出采购计划;依托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信息集成,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将供应商的交货期、物品质量等信息作为供应商评价的依据;把供应商评价结果同采购份额分配、付款政策结合起来;建立采购周期、经济批量、安全库存等基础管理的信息库,为及时保障材料供应提供依据。

2.销售、库存和生产系统。生产计划是指导企业生产活动的纲领性文件。为了保障生产计划的实施,同时会产生物料采购计划、外协件计划、车间作业计划、设备使用计划、工装模具计划等一系列配套的计划。生产计划与这些计划是纲和目的关系,纲举才能目张。

3.成本管理。对生产成本进行计划、核算、控制和管理,建立科学成本预算方法,并与事中成本分析相对比,使预算逐步科学、准确,为公司决策提供有用的资料。

4.应付管理。应付款子系统主要管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与供应商发生的各种往来款项,有效地帮助企业管理者掌握资金的流向,通过监控付款情况来控制企业资金的流出,形成流动资金的良好循环。应付款子系统基于采购活动的发生填写发票、税金和采购费用,也可以直接调用采购子系统生成的订单。发票金额与入库物料的分摊,可以确定入库物料付款情况。发票过账后生成应付款台账,付款单与应付款台账进行结算,确定已付款金额和未付款金额,同时可处理预付款。为了实时掌握企业未来的资金流出情况,系统还提供丰富的查询统计功能,并与采购子系统、账务子系统集成使用。

5.应收管理。企业通过对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应用,实现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间数据的共享,在网络上完成数据信息的交流;财务部的应收账款将以销售部门的销售发票为依据进行登记;应收账款按往来户进行归集。收款、销售发票有据可依,明确业务来源。回款结算时可以指定到每一笔应收款,使应收账龄、预收账龄反映及时、准确,不但可以进行应收账龄、预收账龄分析,还可以进行回款账龄分析。

四、结论

第一,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实施不但是一种管理方法的引进,更是一个全员参与的意识创新和机制创新,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施要量力而行,与企业的需求和管理水平直接相关,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第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实施是企业一把手工程,必须要决策者直接参与,才能持续推动下去;要严格遵循“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原则,做好规划,有层次、有步骤、有目标、按阶段循序推进,不能急于求成;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明确具体目标,责任到人,确保项目成功。第三,企业资源计划项目技术上的风险小,主要的风险集中在管理层面。所有软件都是基于角色的定义和流程的规范。因此,不仅是技术变革,而且是管理创新、思想创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管理基础等一系列重大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化建设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力资源及产、供、销环节在信息处理、工作方式、管理机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习惯等方面进行的一次大的创新和变革。第四,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施,数据是关键。三分软件,七分数据,要做到“三个到位”:数据到位、培训到位、考核到位;“一个确保”:确保新旧系统平稳衔接。

能源计划管理篇3

一、实施进度资源的综合控制,实现项目为利润源头,是加强管理,开拓市场的需要项目管理整体目标的实现,必须在严肃科学的计划控制与合理有效的资源投入下,通过各项施工管理的有机、综合的适时过程控制才能达到。

在项目实施工期、成本、质量、安全四大控制过程中,就成本角度来讲,做为成本中心的各项目部,以实施卓有成效的成本控制为基础,才有可能形成源源不断的利润源头,才有可能使企业得以生存和继续发展。

项目发生的总成本过程,主要集中于组织、管理正式工程的施工阶段,而这一阶段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达到业主认可的各阶段进度目标,并取得过程业务收入以弥补过程投入,最终实现总工期目标和总项目收益值。施工进度目标是通过分阶段、分层次进度计划的执行和控制,各类人、财、物等资源围绕进度计划实施同步投入、配合与支持,并在综合控制下实现的。

由此,计划系统应进一步予以充实、完善和提高,尤其是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工作更需加强,以适应内抓管理,外拓市场的要求,使施工进度计划管理手段同其它资源计划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综合控制的最佳效果。与企业外部开拓市场紧密结合,更多地承揽施工任务、更好地干好现有工程。在面对有限的建筑市场和众多的竞争对手的严峻形势下,企业在适应市场、开拓市场、抓住市场机遇的同时,唯有各项工作在组织得当、协作配合、科学有序、扎实有效的基础上,才能信息灵敏、决策正确、执行得力、不误战机,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占尽先机而有所发展。

二、全局性的项目总体计划管理,是施工管理的主线和重点就一个工程项目来讲,要有一个全盘总体控制计划,以指导、协调和安排人、财、物等各类资源。

要达到项目工期目标、质量目标、效益目标及其综合体现出的企业信誉和社会效益,在项目管理上需要确定一条从准备谋划、执行反馈、调整修改、再执行及执行结果评价的主线,一切工作应围绕这条主线展开。基本建设程序表明了一个工程项目产生、演变、发展、形成的规律过程,在施工阶段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施工阶段之前各阶段所产生的工作成果,以及明确的最终交工时间要求,是项目施工总体计划、资源安排的基础。

在合同工期的目标下,编制合理的总体计划,以安排各阶段、各专业主要工作,进行人、财、物等资源调配,并指导进一步的进度计划细化工作和各类详细资源安排的初步确定提供依据,形成各时间层、各专业层次、各组织层次的进度计划体系,是计划资源总体控制期望目标实现的关键。

项目部直接管理下的具体工程项目,计管理是贯穿项目施工始终的各阶段、各层次、各业务职能管理的第一步和首要的工作。一切工作由计划开始,一切工作按既定目标印计划步骤展开,有条不紊、适时调整,才会避免工程施工组织中的大起大落、非均衡性施工,从而有效利用和节约资源,实现最佳产出。

三、充分运用计划管理手段达到控制目标,就必须将各类资源有机地融入计划管理的全过程中项目施工进度计划是编制者依据基建程序中施工阶段之前的各阶段工作成果,考虑工程、工艺特点和施工特点,以合同工期为工期目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规定的总进度目标和效益目标,形成分层次、分阶段、分专业的,包括各资源投入量平衡计划在内的一整套计划组合,并由项目管理的决策层批准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就单独施工进度计划来讲,它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项目千头万绪业务管理计划工作的龙头,是财务资金计划、劳动力组织安排计划、机具调遣计划、技术准备及现场组织等各专业计划的主线。这些资源计划依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而又相对独立执行各自的职能计划管理。从工程最初,施工进度就与各类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各类资源的投入,也要道施工进度进行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等进度管理,并以计划的形式与施工进度计划配合,支持和保证施工进度目标的完成。

四、具体计划管理中,要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定性和定量地,主要是定量地进行单页和综合分析,使进度目标与资源投入协调一致,使计划的执行建立在正确谋划的基础上。

项目总体计划编制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项目建设进度计划施工周期或合同开竣工日期。

2.《初步设计》及投资概算等资料。

3.施工设计图纸计划交付日期及相关说明。

4.主要工艺设备、材料计划供货日期。

5.水文、地质及气象因素。

6.本企业现有可能调配于本项目上的人员机具。

7.充分考虑各专业管理和成本核算的要求,科学适当地划分工程结构编码(wBS)和组织结构编码(oBS)。

8.外部协作关系等其它因素。

在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后,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使编制出的计划符合以下要求和确定以下几方面内容。

1.符合合同规定完成工作内容的最终交工日期,明确反映出为实现工期目标的各阶段、各主要施工工序及各专业主要控制点的合理安排与交叉。

2.总体计划中作业项目加载初步确定的劳动力资源计划投入总量及其结构性安排。

3.将已确定或初步估算的工程实物量在计划中体现,以确定施工劳动强度,便于定期监控时的资源分析。

4.按概算资料进行总价经营分析,初步测算分解出总成本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费用,并加载于计划作业中。

5.进行施工机具详细计划投入量的预安排及使用的时间长度,并与计划进度相协调。

基于上述总体计划的要求和包涵的内容,主要期望达到以下目的:

1.实施项目施工的宏观控制,随施工进展,在其动态适时调整过程中,实现工期目标。

2.基于一个工程项目内外协作关系的复杂性,诸多影响因素多变而不确定性,必须在总体控制下实行分阶段、分专业、分区域的分级进度控制,使总体进度控制计划成为分级控制的基准和指导规范。

3.项目的整个施工阶段,与业主或总承包商或分承包商或设计和供应商,建立一致的进度目标,并起到履行、监督和警示某一阶段各方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以期望共同目标的实现。

4.取得预定的成本控制目标。

5.协调处理好进度、质量、成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项目总体控制目标在三者的互动、综合作用下,达到各自的控制目标。

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施分阶段、分层次的计划进度及资源管理,逐一实现分级目标项目的全过程、全面计划进度管理,首先应使每一位参与者在既定方针、目标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各自职责,制定和贯彻程序化的规范性文件,认识到过程控制与最终目标的实现不是某一部门、某人的事,它直接关系到项目部各单位及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以作业层参与、管理层操作、决策层领导的“三层合力”的综合进度管理。

项目总体计划执行之后,只是项目进度管理的起步,以此为基准的逐级分解进度计划及各业务控制管理将随之展开。要将项目总体规划和总体进度目标变为实际行动的具体步骤,必需进行行之有效的逐级管理和切实可行的分级控制,客观上就要求对总体进度管理进行分层次、分结构的纵向与横向的具体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工作。

根据实际需要和可操作性要求,按详略和粗细程度分为项目总体控制计划即一级总体统筹控制计划,二级进度控制计划,三级详细执行计划,四级具体作业计划。

二级计划是对一级总体统筹计划的进一步展开和确认,同时又是对三级详细计划的指导。三级计划是准备执行的近期计划安排,是执行、检查进度完成情况的重点。各作业项目已准备就绪,并即将开始,相应的资源支持和保障计划随时处于待投入状态,是各阶段目标实现的短期性安排,是管理层重点管理阶段。四级计划将三级计划具体为作业层可操作的进度安排,是与劳动作业任务单下达内容相一致的立即执行计划,确保三级计划的实现。按时间段划分,对应与前述四级计划分为合同期总体控制计划、年度实施计划明度执行计划、周作业计划。

工期进度目标的完成是参与施工作业的各类资源综合作用,相互支持、配合的组织成果。科学合理的工序交叉与工期时段的确定,也是在合理加载资源,分析、调整、平衡后得出的,离开资源的有力支持,工期目标只是空谈而无法实现。通过进度完成数据的采集、汇总,对照既定计划工期和控制点,对比分析工期差异程度和原因,分析计算对后续作业与相关工作的影响,以确定出新的应对进度计划,结合资源支持计划进行权衡,以更新此级计划,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按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各层次计划进行组织实施,不论哪一级计划,一经贯彻执行,各单位、部门及每位管理者、执行者,均应维护其严肃性,及时收集实际进度数据,认真分析、研究与计划对比的差距,实事求是地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与补救措施,重新调整资源分配与投人强度,合理进行作业交叉与局部调整,再执行后对效果再评价,以扭转局部不利因素对总体时度的影响,使其按既定总进度安排继续实施。同时,应注意一成不变的计划不是适当、正确的计划,随着进度的延续,总体进度计划总是处于动态的、需要及时更新、调整的状态下,每一级计划都是为保证上一级计划的实现而制定和实施的。当某级计划执行完后,其实际执行情况的数据就更新上一级计划,将不可避免出现的进度差异(包括工程量完成程度,人力、材料等资源及费用投入与计划间或超前或滞后的差异)时,以致影响了分级计划目标的完成,就需提前调整进度和平衡资源,完成预定计划目标。

六、各类资源计划为确保进度计划的实现给予有力支持的同时,也为本身在随进度的进展中进行过程核算控制确定了目标基准各类资源计划包括:

财务计划、劳动工资计划、物资供应计划、机具计划、质量计划、技术准备计划等。

能源计划管理篇4

[关键词]能源管理;数据采集;能源调度;节能降耗

[中图分类号]p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18-02

1、引言

能源管理涉及的范围很广,它包含了从能源生产到消耗各个环节的管理技术,冶金企业能源管理主要涉及对企业二次能源的平衡管理和能源消耗的分析。

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在2011年开始建设能源管理系统,其针对现场的水、电、气体等能源仪表,通过组网对其进行远端的数据采集与控制,集有线和无线测控与计算机局域网于一体,形成一个网络系统,实时监测现场能源介质的运行状态。

能源管理系统(简称emS系统),通过能源计划,能源实绩,计量认证,能耗计算,设备管理,报表管理等多种手段,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能源成本比重,发展趋势有准确的掌握。其基本管理职能包括:

能源系统主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

能源系统主设备的集中控制、操作、调整和参数的设定

实现能源系统的综合平衡、合理分配、优化调度。

异常、故障和事故处理。

基础能源管理。

能源运行潮流数据的实时短时归档、数据库归档和即时查询。

2、emS系统的特点

实时性:为了及时获取各种能源介质的能耗信息,该系统充分考虑了宣钢当前设备通信协议的状况,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接口技术,使所有的数据采集时间控制在1s-5s之间,并与产销系统和eRp系统进行数据传输;

先进性:先进的网络管理方式、网络设备以及一致的开放式数据库接口,无论从系统性能、可靠性及网络的拓扑结构等方面都为企业提供了高技术的管理模式;

可靠性:可靠性是能源数据采集的先决条件。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各个功能模块冗余的设计使得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安全性:系统对于不同的管理职能提供了不同的管理权限;还包括网络的安全性,整个网络安装了防火墙,还使用了网络隔离技术,有效阻止了外界非法病毒的入侵,从而保证了网络的安全;

可操作性:硬件设备设置简单、直观;系统软件提供人机界面便于操作。

3、网络结构

emS网络拓扑结构分为三层:

一层为仪表到数据采集分站的通讯,采用RS-485通讯和模拟信号两种方式;二层为数采分站到总站的通讯,采用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三层为管理网,由服务器到管理分站,组成局域网,连接方式根据现场的实际『青况布置:对于楼内或距离小于100m的计算机,使用超五类双绞线组成百兆局域网;距离较远但布线方便可以使用光纤;距离较远、布线不方便采用无线网桥的方式。

服务器(采集器)的作用:一方面收集分站送来的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同时也能对远程仪表进行参数设置;另一方面服务器可对工作站(客户机)进行数据共享。客户机可以预览或打印统计报表、实时监控和供维修人员监视系统运行状态。

4、emS系统的主要功能

4.1监视和远程控制

(1)能源介质数据监视。通过i/o服务器的接口功能,接收来自厂区pLC、DCS和采集站网关的各类信息,完成数据采集合并归档到实时数据库中。系统采集各种介质的发生量,各存储柜的柜位、柜容,以及各能源计量仪表流量、压力、温度和表底数据等。

(2)能源设备及主要工序运转状态监视。通过i/o服务器的接口功能,实时采集能源设备的重要参数,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及工序生产状况,故障及时报警。

(3)能源设备的远程控制。能源中心调度人员通过专用操作站向厂区能源pLC系统下达控制指令,控制能源设备的运行。

4.2基础能源管理

(1)能源设备管理。能源设备管理主要用于能源计划的编辑和设备维护。能源设备管理主要对关键的大型能源设备实行集中管理,包括建立检修和使用档案,辅助制定设备检修计划;对设备检修记录进行跟踪、查询和统计。

(2)能源计划管理。能源计划管理根据能源设备管理模块提供的接口,可以查阅与能源计划有关的能源设备的检修计划,同时在制定能源计划是,根据生产与消耗平衡的特点,在制定能源计划的过程中动态显示全局能源平衡情况,方便业务人员微调。

(3)能源报表管理。对于能源系统的计量与管理统计数据,emS对原始采集数据经必要的计算处理后,按指定格式、时间自动进行系统报表输出。能源报表管理提供对整个能源管理系统中所以模块报表需求的支持,提供各种自动报表、手动报表及能耗报表。报表包括小时报表、日报、月报和年报等。

5、关键技术

5.1能源预测模型

本系统中综合考虑了生产信息、设备检修计划信息、非计划停工信息、工艺变更信息以及能源实际采集数据,对某一能源介质未来几个小时或几天内的生产状况及各用户单元消耗状况进行追踪预测,并根据相应时段内的预测结果进行预测平衡展示,涉及的能源介质包括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电、水等。预测结果以趋势图等形式输出,为能源平衡调度提供指导。其中包括的曲线有:

实时曲线:用曲线的方式显示测点的瞬时量;用来直观显示实时的数据变化和累积计量的阶段性变化。

历史曲线:画出测点的某时间段的曲线;

钢铁企业能源介质的波动在自身波动规律的基础上受静态因素、动态因素的影响。静态因素指物料、产品、工艺条件等,通过静态因素推算出能源理论发生量的过程称为静态模型。动态因素指工况条件发生变化,如高炉修风、换炉、计划检修及非计划停机等。

5.2跨平台、异构应用数据交换技术

能源管理系统、产销系统和eRp系统是同时实施的。eRp负责四级财务核算,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耗的数据需要上传eRp;同理eRp对电的采购计划,需要下传至能源管理系统中完成电的平衡计划。产销系统负责管理生产,而能源管理系统需要来自产销系统的生产计划和实绩,来完成能源计划和能耗计算。因此三个系统是相互集成,才能完成各自的管理业务。

5.3无人值守技术

能源管控系统对动力设施进行远程控制,主要包括煤气柜,放散塔等。设置远程控制专用操作站,操作站配有专用监控软件。

5.4网络隔离技术

在能源网络实施过程中,为了不影响生产,在一些关键网接入能源环网技术中选择了最新的网络隔离技术——隔离网关。隔离网关通过内部的双独立主机系统,一端接人站控系统网络,通过采集接口完成各子系统数据的采集;另一端接入能源环网,完成数据到能源管理系统的传输。

6、结论

emS投入运行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源的分配情况、消耗情况可以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为生产决策提供了数据,使能源调度更加及时,合理,减少了煤气的放散,又有原来的事后统计,变为现在的计划管理与动态调控,减少了能源消耗,降低了能源成本,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参考文献

[1]李向军,孙彦广,冶金能源管理系统emS[J]科技资讯,2008(3):95

[2]李桂红,能源管理系统(ems)的生命力[J],上海节能,2004(5):38-40

能源计划管理篇5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涵

所谓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指的是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通过不断地获得人力资源,对所获得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调控及开发,并给予他们报偿,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这个定义所揭示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涵有如下几点:

第一,从开发的角度看,它不仅包括人力资源的智力开发,也包括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觉悟的提高;不仅包括人的现有能力的充分发挥也包括人的潜力的有效挖掘。

第二,从利用的角度看,它包括对人力资源的发现、鉴别、选择、分配和合理使用。

第三,从管理的角度看,它既包括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也包括人力资源的组织和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经典理论解析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并不断发展的,早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主要是针对人的性质和人的行为而进行的,这些理论大致可以分为科学管理、行为科学、权变理论三大流派。随着民主意识的提高,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主要是针对人自身价值及其实现来进行的。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综述

1、科学管理流派

泰勒(Frederickw.taylor)认为,只有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在其《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他系统的阐述了科学管理的思想。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有效利用工时,提高工效;②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晋升;③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④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⑤管理和劳动分离。

科学管理理论首次运用了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并提出了以金钱为主要激励要素的激励理论。然而,科学管理理论由于没有考虑员工的感受,仅仅把员工作为和机器设备一样的生产资料来对待,使员工开始对工作产生不满,从而影响了其激励效果的发挥。尽管科学管理及其相关理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存在许多在今天看来是相当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它第一次将科学管理的观念引入到人事管理中,揭示了人事管理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说明通过有效的人事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作绩效,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目的。

2、行为科学流派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Georgeeltonmyao)等人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否定了传统管理理论的对于人的假设,表明了影响生产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外部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因素和被团体接受的融洽感和安全感。据此,梅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必须注意与正式组织保持平衡;③提高工人满意度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首要条件,高满意度来源于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的合理满足。

行为科学通过对个体、群体以及组织在工作中行为的研究,说明它们是如何影响个体、群体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生产绩效的。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使人事管理中对个体的研究与管理,扩展到了对群体与组织的整体研究与管理,人事管理的实践也为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当代激励理论,如麦克里兰(mcClelland)的成就动机理论,亚当斯(adams)的公平理论和弗罗姆(Vroom)的期望理论。它们对人事管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

3、权变理论流派

弗雷德•菲德勒(Frede.Fiedler)提出了“权变领导理论”,开创了西方领导学理论的一个新阶段,使以往盛行的领导形态学理论研究转向了领导动态学研究的新轨道,对以后的管理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菲德勒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他认为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合。菲德勒相信影响领导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个体的基本领导风格。他认为领导风格是与生俱来的——你不可能改变你的风格去适应变化的情境。因此提高领导者的有效性实际上只有两条途径:替换领导者以适应环境、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

菲德勒模型强调为了使领导有效需要采取什么样的领导行为,而不是从领导者的素质出发强调应当具有什么样的行为,这为领导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菲德勒模型表明,并不存在着一种绝对的最好的领导形态,企业领导者必须具有适应力,自行适应变化的情境。同时也提示管理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领导者。菲德勒模型的效用已经得到大量研究的验证,虽然在模型的应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LpC量表的分数不稳定,权变变量的确定比较困难等,但是菲德勒模型在实践中还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新发展中的经典理论论述

1、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人力资本之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系统、深刻地论述了人力资本理论,开创了人力资本研究的新领域。他的人力资本理论有五个主要观点:

第一:人力资本存在于人的身上,表现为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价值的总和。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劳动者的数量、质量以及劳动时间来度量。

第二:人力资本是投资形成的。投资渠道有五种,包括营养及医疗保健费用、学校教育费用、在职人员培训费用,择业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事成本和迁徙费用。

第三: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人力投资的增长无疑已经明显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质量,这些质量上的改进也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源泉。有能力的人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

第四: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佳的投资,人力投资的目是为了获得收益。

第五:人力资本投资的消费部分的实质是耐用性的,甚至比物质的耐用性消费品更加经久耐用。

在舒尔茨之后,又有加里•S•贝克、爱德华•丹尼森等人在继续深入研究人力资本理论,得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

第一,舒尔茨把教育作为生产过程的单独因素,而丹尼森则认为教育不是生产中的单独因素,是生产中人力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教育因素和教育投资指的是受正规教育年限的多少。

第三,“知识增进”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所谓人的“知识增进”,主要包括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质量和毕业后自学、进修所获得的知识;人的知识扩大的存量;知识应用延续时间的减少等。

第四,正规教育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有其中的3/5在起作用。他认为各级教育程度就业者的工资差别,相对于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别,并非全部是教育因素的作用,教育只有3/5在人力资本中起作用,因为除教育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的作用,如天赋、才能、工作经验等因素。

2、职业生涯理论

美国的埃德加•施恩(edgarSchein)教授立足于人生不同年龄段面临的问题和职业工作主要任务,将职业生涯分为9个阶段。

第一,成长、幻想、探索阶段;第二,进入工作世界;第三,基础培训;第四,早期职业的正式成员资格;第五,职业中期;第六,职业中期危险阶段。;第七,职业后期;第八,衰退和离职阶段;第九,离开组织或职业—退休。

埃德加•施恩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施恩还说,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施恩根据自己对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的研究,提出了以下五种职业锚:技术型、管理型、创造型、自由独立型、安全型。

正如许多其它分类一样,以上的分类并无好坏之分,之所以将其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据此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三、人力资源开发与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开发与战略规划是对未来人员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可能差异的分析,在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员的管理过程,实质上就是在保持组织与员工个人利益相平衡的条件下,使组织拥有与工作任务相称的人力。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企业发展战略并结合部门的具体目标来制定。

(一)制定完整的规划与开发计划

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按时间可分为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按范围可分为公司总体规划、开发与部门规划。

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规划应该包括总计划、职务编制计划、人员配置计划、人员需求计划、人员供给计划、教育培训计划、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投资预算等。一般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只包括人员配置这方面的计划,即人员增长、人员补充、人员调配和员工离职等方面的计划。

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总计划:人力资源总计划陈述人力资源计划的总原则、总方针、总目标。

2、职务编制计划:陈述企业的组织结构、职务设置、职务描述和职务资格要求等内容。

3、人员配置计划:人员配置计划陈述企业每个职务的人员数量,人员的职务变动,职务人员空缺数量等。

4、人员需求计划:通过总计划、职务编制计划、人员配置计划可以得出人员需求计划。需求计划中应陈述需要的职务名称、人员数量、希望到岗时间等。

5、人员供给计划:人员供给计划是人员需求计划的对策性计划。主要陈述人员供给的方式、人员内部流动政策、人员外部流动政策、人员获取途径和获取实施计划等。

6、教育培训计划:包括教育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考核等内容。

7、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计划中明确计划期内的人力资源政策的调整原因、调整步骤和调整范围等。

8、投资预算:上述各项计划的费用预算。

(二)制定稳定和灵活统一的人才战略规划与开发对策

一般的人力资源开发与战略规划还要同时注意其战略规划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必须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人力资源战略就是联系企业整体战略和具体人力资源活动的一座桥梁。

1、企业内部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是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针对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需要制定不同的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的初创期和成长期需要制定人员扩张的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这个时期的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内容和目标是为了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在企业转型期则需要制定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在这个时期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特别要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重点要考虑的是企业未来是增员还是减员等;另一方面,还要求企业管理层和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具有长远目标和宽阔的胸襟,从企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协调好劳资关系,做好企业的人才再造的培植接班人的工作;在企业的稳定发展期则需要一个稳健的人力资源规划,其主要内容更多考虑的是以公司稳定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当然这个时期也可考虑人员淘汰方面的人力资源规划,以便为未来企业的再造期做好准备;在企业的再造期,可以再次制定人员扩张的人力资源规划,主要考虑的是人员招聘方面。

2、企业的外部因素

主要考虑的是地域因素对人才引进方面的影响。尽管目前出于各地投资环境的改善,薪资的提高,人才的分布在地域方面有离散的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沿海及中心城市对人员的吸引仍然具有很强的影响。所以在制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规划时,需要重点考虑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企业人员扩张的影响。

当然,对于地域占据优势的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开发与规划方面的工作时,则需要考虑一些本地人力资源政策环境的变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影响,这包括国家对于人力资源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对于人才的各种措施,如国家各种经济法规的实施,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以及地方对于人力资源和人才的各种政策规定等等。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必定影响企业内部的整体经营环境,从而使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政策也应该随着有所变动。

在制定人力资源开发与规划时,要特别考虑到动态这一因素,而不能简单地将人力资源规划理解为静止的数据收集和一劳永逸不变的应用。规划的制定要考虑时间、环境以及数量等因素。而这些都是会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3、建立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有全面资源管理的思想,对业务流程非常清晰,才能明白棘手的问题可能出现在哪个环节,再去有重点地建立起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并通过这一体系,将企业政策、管理、培训教育等内容传递给企业管理者与员工。这一体系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①培训开发体系。

②绩效管理体系。

③建立激励体系,保障员工长期利益。

④引入或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

4、确保企业人力资源保障

企业的人力资源保障问题是人力资源计划中应解决的核心问题。它包括人员的流入预测、流出预测、人员的内部流动预测、社会人力资源供给状况分析、人员流动的损益分析等。人力资源预测应注意的方面:

①企业人力资源政策在稳定员工上所起的作用。

②市场上人力资源的供求状况和发展趋势。

③本行业其它企业的人力资源。

④本行业其它公司的人力资源概况。

⑤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力资源需求趋势。

⑥本行业的人力资源供给趋势。

⑦企业的人员流动率及原因。

⑧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状况。

⑨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状况。

只有有效地保证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才可能去进行更深层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能源计划管理篇6

关键词:项目管理;资源平衡;网络计划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在有限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为了最优地实现工程项目目标和达到规定的工程质量标准,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内在规律性,运用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对工程项目从策划决策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系统化管理的过程。在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中,限于资源的约束,网络计划的作业之间除了存在工作逻辑的联系,逻辑上无关系的作业也有可能因为需要同种资源而存在联系。因此,在安排各项作业逻辑关系时就要考虑资源的限制和资源的供应过程对网络计划的影响。对网络计划进行资源优化,不仅可以方便资源调配,而且能够降低工程成本。本文通过加权平均将多资源转化为单一资源综合指标,通过项目管理软件对总承包工程施工专项计划进行“工期固定,资源均衡”的优化,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1.网络计划技术的优点

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网络计划图和计算可以找出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和次关键线路,这种线路上的工作,花费时间长,消耗资源多,所以我们可以把整个工程项目有效地组织起来,明确地反映出整个项目的结构、相互关系,使组织者能够统筹兼、抓住关键,确保计划实现,避免造成浪费。与关键线路相呼应,利用网络计划可计算出除关键工作外其他工作的机动时间。对于每项工作的机动时间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工作中利用这些机动时间,优化资源强度,支持关键工作,调整工作进程,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使用网络计划技术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有很大帮助。虽然一般认为网络计划是进度控制的手段,但从影响施工现场质量因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将有助于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2.网络计划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据有关资料分析,目前我国网络计划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水平,尚处在中间状态,虽然我们在理论水平与应用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无几,但在应用管理上,特别是计划执行中的监督、控制及跟踪调整方面,较少落在实处,基本停留在编制上,主要影响为工程设计多变,材料供应跟不上,应用者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在网络计划技术的理论研究方面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无几,但在应用管理上比较落后,基本上停留在计划的编制与网络图绘制上。许多企业运用网络计划,或因招投标文件所要求,或为投标施工组织增加“技术含量”。所以如此绘制出的网络图不是错误连篇,就是华而不实,根本谈不上如何运用这一科学管理方法进行项目管理。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或画出几张网络图上,对计划执行中的监督与控制及计划调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网络计划在真正的应用过程中,应该对于实际进度滞后的项目通过改变某些后续工作的逻辑关系或缩短某些后续工作的持续时间,并制定相应保证措施来调整偏差。在施工网络计划的编制中,只是确定各工作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没有根据施工方法确定工作单元中各项工作之间的所有关系。编制深度不够,更谈不上网络计划的优化与控制。

3.网络计划资源优化方法分析

3.1资源优化

在通常情况下,网络计划的资源优化分为两种。“资源有限,工期最短”的优化是在资源供应有限制的条件下,寻求整个计划工期最短的方案。“工期固定,资源均衡”的优化是通过调整计划安排,在工期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使资源需用量尽可能均衡的过程。这里所讲的资源优化,其前提条件是在优化过程中,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优化过程中,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的资源强度为常数,而且是合理的;除规定可中断的工作外,一般不允许中断工作,应保持其连续性。衡量资源不均衡程度的指标有三种:资源需要量不均衡系数、资源需要量方差和极差。三种指标均是值越小,资源的均衡性越好。在实际工程中,很难使上述指标都达到最小,一般选用方差作为衡量指标,即资源需要量与单位时间平均需要量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

3.2多资源优化

资源作为工程项目实施的基本要素,它通常包括:人力,包括各专业、各种级别的劳动力以及不同层次和职能的管理人员;原材料和设备,它构成工程的实体,例如常见的砂石、水泥、砖、钢筋、木材、设备等;施工所需设备,如塔吊、混凝土拌合设备、运输设备和施工工具。此外,资源还可能包括资金、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专利技术和方法等。工程中各种工作所需资源的种类及数量不同决定了每种资源的需求曲线不尽相同。调整网络计划的非关键作业会对各种资源的均衡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有可能会导致在改善有些资源平衡效果的同时又破坏了另一些资源的平衡状态,加大其不平衡程度。简单的重复使用单一资源均衡优化的方法不能解决多资源优化的问题,甚至出现矛盾。如果引入权重系数,,且所有种资源的权重和为,即。根据工程实际,按照各种资源对工程的影响程度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综合资源指标,可以将多资源平衡问题转化为单一资源平衡优化。这样,对网络计划进行“工期固定,资源均衡”就是找出满足工期规定条件的网络计划关键路径和关键作业并计算总工期,计算各个非关键作业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保持关键作业不动,调整非关键作业的开始时间,直到综合资源指标分布函数方差最小。

4.项目管理软件资源平衡实践分析

4.1适应性调整

primavera早先版本的软件primaveraprojectplanner,简称p3,对项目资源使用的规划只能由软件自动按照相应任务的计划时间将资源预算量分摊到每个时间周期中去。单纯使用软件功能规划资源的方式并不灵活,资源的分布柱状图非常平齐,这种情况在工程中是不现实的。目前的p6软件允许用户在软件自动分摊周期数量的基础上手工编制或调整资源在每个时间周期内的使用数量,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更合理的规划项目资源使用。

4.2p6软件资源平衡

用手工计算的方法对网络计划进行资源优化,计算调整工作量十分巨大,而且准确性也得不到保证,以往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起到作用。在工程上应用项目管理软件可以替代繁琐的手工计算,为网络计划的资源优化提供便利,能够实现资源的动态分析与优化,使网络计划的及时更新成为可能。primavera项目管理软件,简称p6,是用于项目组织协调的综合计划与控制软件,在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中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epC总承包工程中应用p6软件编制施工专项计划,按照多资源加权平均转化为单一资源综合指标的方法。专项计划的资源需求集中分布在工作周期的前半段,部分时段超出了资源限值,而且在第3天和第4天出现了最高峰,工作周期的后半段资源需求较少,整体分布不均。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组织进行评估,近似认为该专项计划每日的资源综合指标限值为90,需要用p6软件的资源平衡功能对施工专项计划进行资源平衡。在工程实际中,资源的限值并不是一个绝对严格的数值。现场设计变更、设备材料的供货进展、工作难度的不同、施工工作面的布置以及劳动效率的变化都会影响权重的分配和权值估算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资源综合指标的数值。

5.结束语

资源优化的准确性受原始数据收集积累以及资源权重系数的影响。因此,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数据要多收集、整理,通过不断分析和总结才能逐步提高资源均衡优化的质量及可靠性,使之更好地为工程管理服务。网络计划的资源均衡优化只是相对均衡,不可能绝对优化。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它辅助措施,才能真正满足资源供需的矛盾。

参考文献:

能源计划管理篇7

关键词:网络计划技术;工程项目管理;进度管理;

目前,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散去,从金融危机的泥沼中走出来并取得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是目前世界各国为实现维持社会稳定与繁荣的过程中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全世界无数的工程项目都火热地进行着。中国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政府更是投入4万亿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场空前浩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潮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着。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中最主要的管理技术,时代变迁对于网络计划技术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应用的方式与方法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现代项目管理要求项目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计划、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就内容而言,项目管理主要包括:范围、进度、成本、质量、风险、采购等管理内容。其中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是进度管理。简单地讲,进度管理就是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

网络计划技术源于网络分析理论,网络计划技术是指用于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控制的一项管理技术。具体地说,它就是应用网络图表示一项计划中各项作业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通过计算确定各项作业的时间参数,找出其中的关键作业和关键路线,对时间、资源和费用进行综合平衡和调度,以期最优化地完成计划目标。一般地说,网络计划的优化包括时间优化、时间——费用优化和时间——资源优化。时间优化是指在具备人、财、物等物质资源的条件下,寻求最短的工程周期。时间——费用优化是指对工程周期的长短及其所需费用大小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分析,通过逐步减少时差,寻求工程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为最低的赶工日程。时间——资源优化就是在一定资源的条件下,寻求最短的工程周期,或者在一定工期的条件下,通过资源的平衡,寻求工期与需用资源的最佳结合,使投入的资源数量最少。总之,网络计划技术具有较强的预测、计划、协调功能,适合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

网络计划是用网络图或横道图来表示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具有逻辑严密,主要矛盾突出、有利于计划优化和调整。目前网络计划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项目的总体和各个细节进行定义。

2)进行工期计划和控制。

3)进行成本计划和控制。

4)进行资源计划与控制。

根据以上应用的需求,各种网络计划软件应运而生。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项目管理的理论原理逐步完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人们很快发现在中小型项目中应用项目管理技术已经完全可能。同时人们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发现,从网络计划技术中获得的收益已经远远超出了它诞生初期对其价值的认识,目前网络计划技术已经被公认为最为行之有效、科学的管理技术之一。两大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公司primavera公司与microsoft公司均先后推出了基于个人电脑DoS操作系统的项目管理软件,此时的项目管理软件采用的核心技术便是网络计划技术,广大项目管理人员开始利用这些软件方便的进行项目计划的编制与调整等管理工作。20世纪90年代开始,第二代项目管理软件成长并逐步走向成熟,这些项目管理软件综合地利用项目管理中的各项技术与工具,并涵盖项目管理的主要管理领域,试图实现项目进度、资源、成本的动态全方位管理。但是,同样它的发展需要同项目实践的不断结合,以适应时代进步与各种环境的变化。

能源计划管理篇8

1.生产控制管理模块

生产控制管理模块是eRp系统的核心。根据准确、详实的数据信息,制定和实施周密的生产计划,随时根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反馈信息来修正生产计划,最终完成生产计划。

1.1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不是在某一个具体的时间点上与预测、客户订单相匹配,而是在某一段时间内与预测、客户订单相匹配,使得这一段时间内的生产计划是稳定和均衡的,可以提高设备、生产人员的有效利用率,避免出现设备、生产人员不足或者闲置的情况。

1.2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是生产控制管理中最困难的部分,在主生产计划确定后,就需要把这一时间段需要生产的产品分解成各个零部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涉及到四个方面: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库存记录、提前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造成物料需求计划频繁改动。比如:订单改变、紧急插单、产品流程变化、设备故障检修、生产人员生病请假等。

1.3能力需求计划

能力需求计划是eRp系统中重要的反馈环节,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能力进行核算,确定物料需求计划与企业生产能力是否匹配,提前发现生产中的瓶颈问题,采取对应措施,调整生产任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计划。

1.4车间作业控制

车间作业控制是把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设备、时间等进行控制和管理,将车间作业进行排序,然后把作业下达到每个车间。主要任务是:按照物料需求计划控制生产作业;出现偏差,及时纠正,无法纠正则及时反馈;对生产作业执行的结果进行汇总。排产问题是车间作业控制的瓶颈问题。

1.5基础数据

eRp系统作为一种计算机软件,需要把一些基础数据进行数字化,进而对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实现对企业资源的管理和配置。基础数据主要包括:物料编码、物料清单结构、工作中心设置和划分、提前期、工序、制造日历、客户、供应商等。

2.财务管理模块

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突破了传统财务管理的会计核算功能,增加了预算管理功能、成本管理功能,把不同业务部门的信息集中和整合,实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使企业能够及时了解生产情况,做出前瞻性的分析和预测,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一般分为会计核算模块和财务管理模块两大模块。

2.1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主要包括以下模块。总账模块:是会计核算的核心,其他分模块都以总账模块作为中心进行信息的传递。以凭证处理为主线,提供凭证处理、预提摊销处理、自动转账、调汇、结转损益等会计核算功能,并提供账簿和财务报表。应收账模块:商品买卖中,由于赊欠交易而产生企业应收的客户欠款账。包括发票管理、客户管理、付款管理、账龄分析等功能。应付账模块:企业应付的购货款。包括发票管理、供应商管理、支票管理、账龄分析等功能。现金管理模块:控制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以及银行存款的核算。包括硬币、纸币、支票、汇票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功能。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折旧有关基金计提和分配的核算工作。帮助管理者了解固定资产的现状,提供管理固定资产的科学依据。工资核算模块:进行员工的工资结算、分配、核算以及各项相关经费的计提。成本模块:根据产品的采购、产品结构、工序、工作中心等情况对产品进行成本计算,进行成本分析和规划。

2.2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以会计核算的数据作为依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做出相应的财务预测和管理。财务计划:预算与实际的执行情况总是存在着差异,财务计划在分析这些差异之后,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进而做出续期的财务计划和预测。财务分析:根据会计核算得到的财务数据,通过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一步加工和处理,产生需要的信息,为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全面、详实的依据。财务决策:制定有关资金方面的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管理等。

3.物流管理模块

根据有关资料,在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用于生产的时间占5%左右,用于储存、装卸、等待加工和运输的时间占95%,导致国内的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而有效的物流管理可以节约15%~30%的物流成本。

3.1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对采购业务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全程监控采购计划的实施、采购成本的变动、供应商的履约情况。可以制定最佳的采购计划、筛选最佳的供货商,保证企业采购计划顺利实施和最低的采购成本。

3.2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中难度最大、工作量最多的模块,是企业供应链上的关键环节之一。物料的存储数量是库存管理中最棘手的难题,存储数量太多,会造成库存积压,占用大量资金;存储数量太小,不能满足正常生产需求,也会面临物料价格上涨的风险。

3.3销售管理

销售管理是企业与客户的接口,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也是企业再生产的资金保障。所提供的产品销售情况和市场预测是企业制定下一步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

4.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近年来,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人才成为新的竞争焦点。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的宝贵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途径,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

4.1人事档案管理

人事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员工的试用、转正、退休、解聘等内容。人事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包含人员各种信息,作为企业员工的统计分析、调资、培训教育的依据。

4.2人事异动管理

员工的变动情况会影响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人事异动管理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反映出这种变化,为管理者及时提供相应信息。

4.3考勤管理

员工的出勤情况,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与员工的工资情况密切相关。因此,考勤管理是企业一项重要制度。包括员工工作计划、人力成本控制、假期额度控制、请假处理等功能。

4.4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对所有员工的重要考核内容。以部门绩效和员工绩效作为考核标准,对部门或者员工进行绩效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

能源计划管理篇9

【关键词】项目管理;进度;资源;优化

目前在电力建设中,各业主及施工单位都采用了不同的管理软件来对工程项目进行辅助管理。其中,在施工计划管理方面,尤以p3e/C为主。

p3e/c荟萃了p3软件20年的项目管理精髓和经验,在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t和msSQLServer上构建起企业级的、包涵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以计划---协同---跟踪---控制---积累为主线的企业级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p3e/c软件应用管理模式可分为总公司和项目两个管理层次。

总公司管理层:总公司通过多级管理模式对工程项目进行综合性管理,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掌握总公司在建工程的进度、资金资源的使用,物资到货等信息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

项目管理层:项目管理层受总公司的委托具体管理所辖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主要负责工程进度、成本、协调等信息控制和管理,并组织有关信息的上报。是p3e/c软件应用的主要数据源点,是用好p3e/c软件的关键点。下面我们主要来谈谈在项目管理层的使用。

1、前期规划

1.1建立组织机构epS。依据总公司和分公司的管理机构,确定项目及管理范围,同时建立最初的工程框架。

1.2划分权限系统。设立oBS,确定企业管理机构的框架,关联oBS和epS的关系。建立企业的项目管理组织体系。为每个责任人设置一组用户名和密码,并将其加入到相应的oBS中,同时为每一个oBS设置相应的wBS权限,原则上各施工专业只能操作本专业的wBS及相应的作业条目,同时对相关工程具有只读权限。项目经理、总工、施工部经理、工程管理部经理、计划主管、计划工程师等主要负责人具有对整个工程进行操作的权限。计划主管与计划工程师负责对整个p3e/c工程的建立及维护,是p3e/c的管理员。

1.3建立各种代码体系。主要分为项目分类码和作业分类码两大类。项目分类码主要是对项目的描述及主要分类,同时还可以明确项目责任人。而作业分类码则是作业的一种重要属性。通过作业分类码定义作业的属性,把作业的责任、质量、安全管理等与工程的进度结合起来。可以明确地对不同的作业进行分类,并依据一定的方式进行汇总。

1.4建立资源体系。主要有人力资源和机械资源两大类,其中人力资源可以细分到不同的工种、班组、工程师。人力资源甚至可以和p3e/c的用户绑定,绑定资源的用户可以通过pR直接访问相应的作业,并跟踪作业进展。而机械资源则是目前整个公司所拥有的机械类型。建立资源源体系,可以简单地认为是确定可能使用到的资源,以及资源的数量,同时还要定义资源类型,日历、分类码、资源单价、资源角色等。

2、计划的编制

2.1确定wBS、作业、工期、关系线

在电力建设的施工中,往往是根据工程具体的范围,将工程按机组和施工专业或系统分类后,再按照多级进行逐级分解,建立出多级工作分解结构,我们称之为wBS结构,并对这多级项目编码赋以相应的工程分类编码和工作量负荷wLU。计算各级项目的wLU百分比。这同时也是我们计划管理工作的主要一步。划分wBS同时也便于按不同的层次组织汇总工程信息。

施工作业则是wBS底下的施工步骤。完全由施工单位依据设计图纸和设备资料,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和明确的作业指导书,确定了施工方案后,进行详细步骤描述。

确定施工作业后,必须确定施工作业所需工期,一般以天为单位。根据里程碑节点工期要求、施工的先后次序、各种资源对作业的影响,使用p3e/c的自动计算功能,可自动算出计划开工日期和计划完工日期。

接着依据各施工作业之间的先后次序,以及他们之间的施工关系,分配其“关系”。通俗地讲,就是在p3e/c中里面“拉关系线”。作业之间的关系有四大类:完工―开工类型(FS类型,前续作业完成以后,后续作业才可以开工,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开工―开工类型(SS类型,两作业同时开工)、完工―完工类型(FF类型,两条作业只能同时完工)、开工―完工(SF类型,后续作业开始以后,前续作业才可以完工,这是使用最少的关系类型)。

2.2给作业分配各种资源、作业代码

确定每一作业所需要投入的人、机、材。依据前面所定义的各种资源和作业代码,为每一条作业加载人力资源和机械资源,以及其计划需要消耗的资源数量。同时,确定其对应的作业代码。

3、整合整个工程项目、进行资源平衡、确定工期

一个项目,在p3e/c里面往往会被划分多个工程,例如常见的会依据不同的标段,划分为不同的工程。各工程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工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互相制约,例如设计工程师和施工安装工程的关系,设计未完成,施工就不可能进行。所以,各工程里的作业计划开工日期和计划完成日期是互相制约的。p3e/c之所以能成为企业管理的工具,其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各可以方便地在多工程之间进行“平衡”!这里的平衡,包括了资源的平衡、工期的确定。资源平衡刚才已经描述过了,而工期的确定,则是依据作业间的关系线,特别是不同工程之间的作业关系线,来确定其计划开工日期和计划完工日期。

4、后期盘点

一但计划编制完成,并审核通过(主要审核的内容是计划工期是否满足里程碑要求、各资源是否能满足要求等),实际开工施工后,就开始了计划的盘点工作。

4.1盘点的内容:实际开工日期、实际完工日期、实际完成百分比、尚需工期、各种资源的实际消耗、实际剩余可用的资源数量等。这些数据都是项目实施情况的反映,是领导决策的依据。对于这些数据,总公司一般都要求各分公司定时将数据反馈回总公司相关部门,进行汇总统计。

能源计划管理篇10

关键词:相互协调;合理编排;控制水平

施工进度进行控制,是保证工程项目按期完成,节约工程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实际上,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施工进度管理已经不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期控制,而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众多的系列性管理活动,直接影响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何有效控制施工进度,是当前众多施工企业所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新形势下,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需要综合考虑施工成本、劳动消耗、工程实物、资源供应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1施工进度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问题

施工进度计划是整个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依据,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是否科学合理,是保证施工进度控制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必须注意工作排序和各单项工作的逻辑关系,合理安排资源,避免工作安排在某一短暂时间内过于集中,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此外,尤其要避免出现漏项过多现象,要尽量全盘考虑使施工计划编制遍及整个工程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以免造成施工过程中产生过多编外工作、突发性工作,从而对施工产生冲击影响施工计划的正常实行,如排遣污、排废、道路交通、场地平整等辅工程的计划与实施。在部分企业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还普遍存在控制目标不科学现象,在一开始就没能按照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系统性编制,如施工前准备阶段缺乏控制耗用过多时间,不顾项目大小、工艺条件、地质气候、装备情况等盲目确定工期,最后使得工期计划存在先天性缺陷难以实现,造成一系列施工问题。

2.2资源配备计划未能与施工进度计划相协调

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和完成,实际上是取决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人力资源、动力资源、设备资源、材料供应、机械配置、环境条件、施工方法等等。施工进度计划应当同资源醒备计划一同出台,协调编排,以使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和完成在资源配置上有保证,缺乏资源配置基础的施工计划只能是一纸空文,根本无法实施。但我国目前很多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还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通常将施工进度计划和资源配置计划分割开来,先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再根据经验积累进行资源配置,最终导致施工过程中资源配置难以满足施工进度计划的需要,严重制约着施工进度计划的实现。

2.3施工进度计划执行不力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还存在着施工进度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不少企业施工在施工进程中,尤其是一些中小型施工企业,施工进度计划与实际实施完全不一致,计划同实施脱节,完全失去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意义,计划是计划,工作是工作,最终使施工过程完全放任自流无序运行,施工进度计划控制一片混乱,导致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目标无法完成,工期拖延现象十分严重。

2.4施工进度计划调整能力欠佳

施工进度计划在编制完成之后,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对施工进度计划的实现造成冲击,如计划编制缺陷、施工过程环境变化、现场情况调整、资源供应影响等等,此时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实际上施工进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调整计划的过程,真正一成不变顺利完成的施工进度计划是很难制定的。但当前我国不少施工企业所编制的施工进度计划调整适应能力欠佳,要么难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变得死板机械,要么调整后也无法附合工程实际情况需要反而使工期管理更为混乱,导致施工进度失控。

3施工进度管理常见问题应对策略

3.1注意施工进度计划的合理编排

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需要合理的资源配置、合理的工作安排进行协调搭配,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要在系统有机的理念指导下进行,使施工进度计划具有系统性、动态性,既要注意计划的编制,又要注意计划的动态调整,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以使施工进度计划能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文明施工,有利于合理的缩短工程建设周期,避免将盲目、机械、不完整的施工进度计划应用于施工中。

3.2提高项目组施工进度控制水平

项目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着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效能,首先应当从项目组成员素质出发,提高项目组工作人员素质。由于施工进度控制是一项复杂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各种冲突,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有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项目经理进行领导,充分考虑项目经理的领导能力、技术能力、人脉关系等。整个项目组,应当包括多个下设部门,如计划部、合同部、财务部、供应部、合同部等,提升项目组成员的能动性加强协调工作能力,避免出现内部摩擦。目前,采用工程网络计划的方法,对于实现施工进度控制科学化有着较好的意义,可以作为项目组的一种管理手段,提升项目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能力,有效促进施工进度计划的完成。

3.3注意施工进度计划交底工作

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并不只是项目组的事情,而需要整个项目全体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必须注意计划的交底工作。在施工进度计划实施前,可根据涉及范围召开全体动员大会和各级生产会议以落实责任,要求高层管理人员熟知计划并创造好良好的实施环境,要求生产管理人员熟悉计划并安排好人力、机械供应等。最好的方法是建立周计划、日计划体系,进一步加强施工人员施工进度计划控制的责任感,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明确并完成计划任务。

4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项目建设工期,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充分把握研究影响进度的各种因素,针对施工进度控制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主动积极的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通过各专业、各环节的共同努力,编制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建立科学的控制体系,才能确保工程进度达到合同要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任永杰.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5)

2王晓青.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特征及控制原理研究[J].科技视界,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