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十篇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十篇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7:58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篇1

“妙手仁心”,是他的毕生追求

王德起主任出生于1961年,从小就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天津医学院毕业后,由于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热爱,又考入天津中医学院继续深造。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服务于政法系统、公安干警、同时面向社会广大患者的天津公安医院工作。经过长期的钻研和努力,王德起主任担任了医院哮喘科主任,并总结出一系列中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妙手仁心”,是他在医学生涯上的毕生追求。在其40余年的工作生涯中,他荣立过个人三等功一次,而他所带领的团队也多次获集体奖。王德起主任以他的敬业精神和出色医术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被患者亲切地称为“妙手神针”。

让王德起主任医师记忆最深刻的是自己曾随中国医疗队赴非洲支援的那两年经历。“1993年,我去了非洲内陆国家刚果,当地的饮食、卫生条件非常落后,可以说是缺医少药,所以我们去了确实给当地百姓带去了福音。我是医疗队里唯一的中医专家,用针灸疗法治愈了很多的患者。刚开始时,当地人对针灸治病还是十分怀疑的,但当他们看到针到病除的疗效后都连声赞叹:中医真神奇啊!因此,不少患者闻讯赶来,有的甚至从千里之遥的地区赶来,竟是为了见识咱们中医的神奇疗效。”谈起援外的种种酸甜苦辣,王德起主任医师一笑了之:“我们能够帮助非洲的兄弟姐妹治好病,让他们能看到和感悟到中国医术的博大精深,再忙再累都值得。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我还能为无数患者治病,虽然每天都很忙很忙,但我很乐意,我觉得自己为患者的付出是值得的。”

“罐、熏、针、穴、磁”,标本兼治

王德起主任讲起“哮喘病”的防与治时非常细致与严谨。他说,哮喘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一种。一千多年前中医学者就提出过“哮病”、“喘病”这样的名词,朱丹溪首创“哮喘”这一病名,并提出“宿痰伏肿”为致病的主要因素,可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触发,发病机理则是由于痰阻气道、痰随气生、气因痰阻、相互搏结、拥塞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而发病。导致咳嗽、喘息、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由于日益加重的环境污染、饮食失节、生活不规律等社会因素,该病变得越来越常见,有很多患者一开始是因为患了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咽炎这样的小病,日久失治后转而加重。

王主任说,看看手就能知道病情,扎根针、拔个罐就能治哮喘,很多患者感到好奇,但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哮喘病对人体危害大,但并不是不可防治的。若经过科学、合理的规范化治疗,可使接近80%的哮喘患者得到控制,工作生活几乎不受疾病影响。经过我多年来的临床观察,我认为中医对哮喘病的防治有突出作用,采用一些传统中医占法结合我个人临床经验总结的一些特殊方法治疗哮喘病,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哮喘病的主要致病产物——“痰”的产生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主要可以责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水湿,所以治疗当中温肺化痰、健脾除湿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哮喘病的主要症状为“喘”,症型为“本虚标实”之病,发作期以痰阻气闭,邪实为主,应该攻邪以治本,首选豁痰降气,平喘为主,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宜清化肃肺;哮喘病日久发作会导致脏腑虚弱,应以治本为要,“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咳,肾不伤不喘”,也就是说在临床治疗咳喘类疾病时一定要配合“补肺、健脾、益肾”调理脏腑功能,才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因此我们存治疗哮喘病时除了口服用药,根据我40余年的临床经验还提倡结合外部治疗。中医的经络、腧穴理论是我们应当传承的瑰宝,在人体内部脏器出现病变时,相关脏腑的经络和特定腧穴也是壅滞不通的,这就不利于病邪也就是致病产物的代谢,甚至致病产物堆积日久,在一些典型的哮喘病人身上可以发现其体表反射区会有特殊体征,如在特定腧穴出现结节、僵硬、疼痛或颜色改变,利用外部治疗方法加以治疗后,往往可以加速哮喘病的好转,所以我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整理出一套以‘罐、熏、针、穴、磁’等多种中医古法进行综合调治的治疗体系,定名为‘外埋内疏’系列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外埋内疏”疗法,每一项都有特殊作用

王主任介绍,“外埋内疏”系列综合疗法是倡导中医、中药的绿色疗法,整个治疗体系不含激素类、气管扩张类、抗生素类药物,在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以“罐、熏、针、穴、磁”为主的治疗体系,其中包含“磁药叠加调节”、“经络药罐”、“穴位熏蒸”、“穴位介入免疫激活”、“三穴五针”等中医系列古法,其中每一项都有特殊作用:

1.磁药叠加调节:有效调整自身磁场,调整机体生物电,疏通经络、治血淤、促进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达到纳气平喘,止咳化痰的作用。

2.免疫激活法:采用特效生物免疫制剂。选取肺经穴位介入治疗,起到增强自身免疫功能,促进肿泡及气管黏膜的活性,自动修复病变组织,激活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3.经络药罐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肺经,加快药物吸收,并有效调整自身磁场,调整机体生物电,疏通经络、活血化淤、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耐受力及巩固远期疗效。

4.穴位熏蒸法:通过物理方法结合药物作用于发病部位及巡行经络,解除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肺功能达到止咳平喘作用,增强肺部功能以防止疾病复发。

5.三穴五针:通过专家组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呼吸疾病特效穴位,采取特殊手法通过简单的针灸、韧针等手段起到刺激穴位,调节脏腑神经传导功能的作用。

治愈好患者,自己最感幸福

该系列疗法能做到标本兼治、内外兼顾,对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痰、喘、咳、闷”等顽症疗效显著。它不仅融入了中医几千年医道之精华,治疗原则也是以“绿色”(不损伤其他脏器机体功能)、“自然”(按自然变化规律来平和五脏阴阳)为主线,既要让患者达到“治已病”的效果,还可实现“治未病”的目的。“外埋内疏”新疗法能帮您走出哮喘老顽疾。王主任介绍,1—5次治疗后,咳喘、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明显减轻。7—10次治疗后,肺泡及气管黏膜上的病菌被杀灭,炎症基本上消除,气喘咳频率明显减少,呼吸顺畅,夜间睡得安稳。一个疗程后有效裂解酸基Dna结构,肺泡及黏膜细胞全面更新等。2—3个疗程后,咳嗽、咳痰、气喘、气短、呼吸困难完全消除,基因复制链被剪断;自身免疫抗体产生,各种功能恢复正常。

谈话中,王主任提到一位一年前患支气管哮喘的典型病例:一位60岁左右的男士,到院就诊前已患支气管哮喘十余年,他每次发作时只使用喷剂来缓解症状,直到三个月前因感冒引起急性发作,输液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咳嗽痰多,白痰多为泡沫状,伴有明显的胸闷憋气,呼吸哮鸣音,走二百米就喘憋严重,要休息后才能继续行走,所以患者基本无法出门,更为痛苦的是由于夜间不能平卧,导致患者长时间缺乏睡眠,导致精神状态涣散。王主任接诊患者后,通过详细的诊查,对症给予口服汤药调理,并安排患者做“外埋内疏”系列疗法治疗,治疗三次后患者的咳嗽、胸闷、憋气症状均有减轻,痰量减少,呼吸痰鸣音消失,可短距离自行外出散步,夜间睡觉比较安稳,患者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持续治疗七次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而咳嗽咯痰,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持续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症状解除。王主任也一再叮嘱患者注意事项,并且告诉他康复锻炼的方法,跟踪随访一年来,该病人没再次复发,患者非常感谢。“这样的典型病例临床非常多见,效果普遍反映很好。治愈好患者,自己最感幸福。这种疗法不光是对哮喘病,大到支气管炎、肺纤维化,小到鼻炎、咽炎这样的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保养秘诀:练“八段锦”、爱游泳、散步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王主任虽已年近七旬,但声音洪亮,气色红润,精力特好,禁不住问起他平时的保养秘诀。王主任说自己从小就喜欢体育运动。到医院工作后,刚开始那几年,他都要被医院派出去参加公安系统举行的体育比赛,担当运动员的“保健大夫”。“当时,我是唯一一个被派出的医生,负责足球队、乒乓球队、游泳队等几十个运动员的保健医疗工作。一旦运动员在比赛场地出现问题,我得背着沉重的药箱在规定的时间内奔赴‘战场’,因此我也需天天练长跑……”至今没有让他放弃的运动项目是游泳和行走,而且持之以恒。

说话的当儿,王主任拿出了手机,给记者放了段“八段锦”音乐,随着节拍,他站起来微微动了动身子骨,就说感觉爽。“八段锦的体势有坐势和站势两种。坐势练法恬静,运动量小,适于起床前或睡觉前穿内衣锻炼。站势运动量大,适于各种年龄、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锻炼。锻炼减少疾病。走路、骑车都是锻炼。开车上班怎么办?也可以爬楼梯嘛。特别是年轻人,要养好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要好,不能暴饮暴食。身体好了,对自己,对社会都很重要。”爱看书也是王主任的一大爱好,他说自己对于中医学经典著作依然是百读不跃,而且每次都有新的心得与体会。

专家简介:

特聘呼吸科专家、教授王德起主任,从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和研究工作40余年,为呼吸病中医特色“外埋内疏”系列疗法专家组首席专家,临床治愈患者数万例,尤其擅长采用“特色手诊”、“三穴五针”、“外埋内疏”系列疗法诊断治疗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病、肺气肿、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老慢支、小儿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同质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在消除表面症状的同时,调理自身机体肺、脾、肾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疗效显著,被患者亲切地称为“妙手神针”。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篇2

妇产科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国家教委博士学位授予点、妇产科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也是全国妇产科疑难重症诊治中心、卫生部妇产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妇产科药物研究基地、部级妇产科继续教育基地。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人才济济,医疗梯队完整,专业设备齐全,学科发展均衡,实验仪器精良,现设有产科门诊、妇科门诊、计划生育门诊、妇科常规门诊、妇科肿瘤门诊、妇科内分泌门诊、妇女保健门诊、滋养细胞肿瘤门诊、急诊、特需门诊等诊室,拥有住院床位221张。该科室擅长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宫颈疾病、卵巢功能衰退、月经异常、生殖功能异常、围绝经期疾病、性发育异常及各种复杂疑难性妇产科疾病,擅长做羊膜腔穿刺、脐静脉穿刺、经腹早孕绒毛活检、胎儿镜等检查及宫外孕手术、异位环取出术、附件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息肉和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及各类人工流产术。

郎景和医生简介:

郎景和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科普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科内镜学组组长。上世纪70年代初,郎景和主任曾协助我国现代妇产科的奠基人林巧稚教授从事妇产科的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1982年,他首次在国内实施了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并把手术的各个关键步骤、手术的彻底性评价及再次减灭术、分期手术等概念推向全国。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郎景和主任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并提出抗粘附、抗侵袭、抗血管形成以及卵巢抑制或孕激素对抗的内异症治疗理论,并于2001年获得中国妇科肿瘤特殊贡献奖。郎景和主任擅长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道畸形、妇科肿瘤及各种妇科疑难杂症。

边旭明医生简介:

边旭明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产科主任、妇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北京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优生学会理事。边旭明主任197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曾赴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修,此后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从事妇产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她擅长各种妊娠期高危重症及分娩期合并症的诊治、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及治疗、重大遗传病的产前诊断及产前筛查。近年来,边旭明主任多次承担国家卫生部及北京市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曾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项。

呼吸内科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呼吸病专业科室之一,由我国已故著名呼吸病学专家朱贵卿教授创建,目前已成为我国一流的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及研究中心。该科室历史悠久,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领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涌现出罗慰慈、朱元珏、黄席珍、林耀广、李龙芸、蔡柏薔、陆慰萱等国内外著名的医学专家。目前,该科室开放住院病床82张,拥有在编人员37人,其中正教授10人,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13人,技术人员1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1人,科内设有肺癌诊疗中心、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中心、睡眠呼吸疾患诊疗中心、肺功能实验室、血气分析实验室、支气管镜室、细胞学实验室、基础研究实验室等亚级科室。

肖毅医生简介:

肖毅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老年呼吸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呼吸和结核病学会睡眠学组成员、亚洲睡眠研究会专家、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医师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肖毅主任1984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1998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诊治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在诊治睡眠呼吸疾病等方面有极深的造诣。

蔡柏蔷医生简介:

蔡柏蔷医生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现为呼吸内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阻肺学组副组长、美国胸科学会(atS)会员、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资深会员、欧洲呼吸学会(eRS)会员。蔡柏蔷教授师从我国著名呼吸内科专家朱贵卿教授,曾多次赴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医学中心进修,回国后一直从事呼吸内科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他擅长诊治各种呼吸系统的疑难杂症,尤其在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哮喘等方面有极深的造诣。

基本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成立于1921年,是该院建院之初即成立的核心科室之一。数十年来,在历届科主任及学科带头人的不懈努力下,该科室在国内率先细化并建立了十余个外科专业组,包括胰腺专业组、胆道专业组、胃肠专业组、血管专业组、乳腺专业组、肝脏专业组、外科营养专业组、重症专业组及相关临床专业实验室,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基本外科疑难重症的诊治及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共有住院床位158张,拥有教授8人,副教授12人,主治医师25人,博士21人,硕士13人。该科室擅长诊治各类胰腺疾病、胃肠疾病、胆道疾病、肝脏疾病及各种外科疑难杂症,尤其擅长做各类外科手术及微创手术,治疗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赵玉沛医生简介:

赵玉沛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基本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学组组长、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院士、亚洲外科学会主席、国际胃肠肝胆胰外科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赵玉沛院长从医近30年,一直工作在基本外科的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第一线,擅长诊治各种基本外科疾病,尤其擅长诊治各类胰腺、胆道、胃肠、甲状腺疾病。他医术精湛,治学严谨,特别关爱患者,深受百姓的信赖。赵玉沛院长带领他的团队通过刻苦钻研,提出了“胰腺癌高危人群”的概念,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胰腺癌的误诊误治率。同时,他还提出并建立了“胰腺癌诊治绿色通道”,进而规范了胰腺癌的诊治流程。这对于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减少不必要的开腹手术、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提高手术成功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他领导的课题组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成功地完成了我国首例通过腹腔镜摘除胰岛素瘤的手术,使患者避免了因剖腹手术给其带来的痛苦,缩短了手术和住院的时间。医学界的同仁赞扬说:“赵玉沛院长的手术就像是一场精彩的艺术表演”、“手术做得又快又好,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少,皮肤愈合好,深受病人的拥戴”。

于健春医生简介:

于健春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营养支持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营养学会常委、北京医学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于健春主任曾赴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进修,擅长诊治各类胃肠疾病、胆道疾病、甲状腺疾病,尤其擅长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胃肠肿瘤微创手术、腹腔镜胃束带减肥手术及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营养置管术。

血管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是国内最早开展血管外科临床医疗及科研工作的单位之一。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在曾宪九、朱预等老一辈著名外科学专家的带领下,该科室就已经率先在国内开展诸如大动脉瘤等各类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工作。目前,该科室共开放床位39张,每年接诊人数高达2万余人,每年收治住院患者800余人,每年进行各种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及血管外科手术700余例。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擅长诊治各种血管外科疾病,包括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盗血、布加氏综合症,尤其擅长做各种动脉疾病的血管重建手术及血管微创治疗,包括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和腔内隔绝、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和微创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微创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主髂动脉闭塞的髂动脉支架和主髂动脉架桥等。

刘昌伟医生简介:

刘昌伟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学系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卫生部国家药监局药物评审专家组委员、教育部科技成果评审专家、美国血管外科学会会员。刘昌伟主任1984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系,曾先后两次赴美国进修,此后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从事血管外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在诊治各种血管外科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手术技能,擅长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和支架治疗及糖尿病足的血管腔内治疗,特别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等方面有极深的造诣。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篇3

每年夏季伏天临近,总有患者到中医科门诊咨询关于“三伏贴”应用的问题。而在跟随中医呼吸科晁恩祥教授出诊时,也时常见到一些慢性呼吸病患者会刻意选择在夏季服用中药调理,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在秋冬季反复或加重。实际上这就是中医关于“冬病夏治”疗法的具体应用。那么为什么要采用“冬病夏治”疗法?“冬病夏治”疗法究竟可用于哪些疾病的防治?具体说来,“冬病夏治”疗法适合您吗?

一、冬病夏治的来源及意义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极富特色的重要方法之一,乃根据中医经典医籍《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论》中的“春夏养阳”原则,“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以从其本,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也就是说春夏应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之特点,秋冬顺应万物收敛闭藏、阴气渐生之特点。即春夏养生、养长,以养阳;秋冬养收、养藏,以养阴。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体内寒凝之气呈现易解的状态,对体弱者用补虚助阳、或内寒者用祛寒疗法,以求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的作用,同时为秋冬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取其同气相求之机理,使人体阳气振奋,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复发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以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并且夏季肌肤腠理开泄,此时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有效成分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并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所在。

二、“冬病”主要包括哪些?

“冬病”一般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常伴有手足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阳气不足的症状,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疾病或情况。

1.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小儿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2.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小儿及成人脾肾气虚导致消化不良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3.骨伤科类疾病,包括颈肩腰腿疼、骨关节炎、风湿及类风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等;其他像一些平素易患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畏冷、畏风属虚寒体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适合进行冬病夏治调理。

三、“夏治”疗法的具体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如针刺、艾灸、拔罐、刮痧、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补肺固表、健脾化痰、温阳益气、益肾纳气类的中药等,但以贴敷疗法应用最为广泛。

贴敷疗法一般选择在夏季三伏天进行。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于三伏各敷1次,连贴3年。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四、冬病夏治有局限,不可盲从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篇4

【关键词】呼吸系统;念珠菌;药敏试验

SpeciesdistributionandantifungalresistanceofCandidainrespiratoryinfectionpatients

wanGtan-feng,XiYun.thethirdaffiliatedHospitalof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5106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distributionandantifungalresistanceofCandidaisolatedfromrespiratoryinfectionpatientsinthethirdaffiliatedHospitalofSunYat-senUniversity.methodsthestrainsofCandidawereisolatedfromrespiratoryinfectionpatientsinourhospitalandidentifiedwithapi-20auxstrip.DrugsensitivetestofCandidaweredetectedwithatB-Fungusstrip.Resultsamong131strainsexamined,themostcommonCandidaisolatedratewasCandidaalbicans(55.0%),Candidaglabrata(20.6%),Candidatropicalis(8.4%).theCandidahadhighersensitivitytoamphotericinB(amB)anditraconazole,theirratesofsusceptibilitywere97.7%and95.1%respectively,butthesensitivityratetomiconazolewasrelativelylow(65.8%).ConclusionthepathogenscausingfungusinfectionaremainlyCandidaalbicansinourhospitalanditshowsmoresensitivetoamphotericinB(amB)anditraconazole,buttheintermediatestrainsandresistantstrainsincreaseannually.Seriousattentionshouldbepaidtodrug-resistantCandidaisolatedfromrespiratoryinfectionpatients.

【Keywords】

Respiratoryinfection;Candida;Drugsensitive

念珠菌是咽部常驻寄生菌,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近些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不规范使用以及激素类药物、化疗手段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使得患者呼吸系统菌群失调,念珠菌大量生长,从而引起呼吸道念珠菌感染,感染率日益上升且病情进一步加重,给临床工作造成巨大压力。为了解我院呼吸系统念珠菌感染情况,本文对于2006年6月到2008年5月间,在我院就诊患者的呼吸系统标本中分离到的念珠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临床控制呼吸系统感染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2006年6月到2008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住院为主)的呼吸道标本:痰、咽拭子、支纤镜吸出痰。

1.2方法采用无菌方法,将标本接种于沙氏平板和血平板(由江门凯林提供),于22℃和35℃温箱里培养,遂日观察,挑取可疑菌落,采用api系统中api-20au鉴定条鉴定到种(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1.3药敏实验采用atBFUnGUS(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按其操作说明操作,按nccLS(2000版)的标准判定结果,药敏条里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

1.4质控菌株白色念珠菌atCC14053、季也蒙酵母菌atCC6260、假热带念珠菌ataCC4135(北京卫生部生物检定所提供)。

1.5统计学方法采用wHo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推荐的wHonet5.4软件(2007年5月版)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标本分离出的念珠菌菌种分布情况2006年6月到2008年5月期间,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培养出131株念珠菌(同一患者的相同菌株不重复计数),其中分离率排前四位的真菌依次是白色念珠菌(55.0%),光滑念珠菌(20.6%)、热带念珠菌(8.4%)、克柔念珠菌(6.9%),详细见表1。

2.2131株念珠菌的药敏结果两性霉素B敏感率最高(100%),其次是伊曲康唑(95.1%),敏感率最低是咪康唑,只有65.8%,详细见表2。

3讨论

近些年来,呼吸系统真菌感染日益严重,有报道称真菌感染在呼吸系统感染中比例高达26.9%,且每年平均以6.9%增长[1,2]。由于呼吸系统感染真菌,使基础疾病病情进一步加重,引起气道病变严重,增加死亡率,因此,引起中外学者普遍关注[3,4]。呼吸系统性疾病,如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肺癌等,病情反复发作,引发呼吸性病变,间断和反复应用各种广谱抗生素,特别是碳青酶烯类、三代头孢类及四代喹酮类抗生素,激素、化疗使用增加等,使患者机体内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加上危重性疾病患者,常使用呼吸机,支纤镜等,增加了感染机会和手段,使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增多,特别是肺部真菌感染,占深部真菌感染之首,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最高[5,6]。本文结果显示,呼吸系统标本中分离出来的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最多(55.0%),其次是光滑念珠菌(20.6%)和热带念珠菌(8.4%)等,各种念珠菌检出率顺序与文献[7]报道相近,但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相对偏低,这可能是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及各地区患者的种类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地区差异关系。本院呼吸系统真菌感染是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同时非白色念珠菌感染也占有相当比例,说明白色念珠菌仍是引起呼吸道念珠菌感染的主要致病性念珠菌。但由于不同种类的念珠菌间存在不同的耐药机制[8],给临床用药带来一定难度,应引起关注。

由于真菌感染日趋增多,抗真菌药物使用量随着增大,真菌对抗真菌药物耐药日益严重[9],本文药敏统计结果显示,分离出来的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高,未见耐药株,对伊曲康唑、氟胞啶和吡咯类抗真菌药物不有同程度的耐药,显示两性霉素B对呼吸系统感染的念珠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能,但其在体内副作用大,对肾功能损害明显,价格昂贵,而且中介株比例有升高的趋势,因而临床医生应慎用。氟胞啶抗菌谱窄,且单独使用易产生耐药,吡咯类药(酮康唑和咪康唑)具有抗菌谱广,药代动力学特点良好,使用方便(可口服),毒性低,是目前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常用药物,甚至作为预防真菌感染用药,但随着使用的增多,咪康唑耐药已达14.6%。伊曲康唑不良作用和氟康唑相似,抗菌效能优于氟康唑,但价格高,仅用于两性霉素B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10]。

临床医生在医治呼吸系统念珠菌感染时,一、要注意菌种分布情况,如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存在高耐药率,对两性霉素B敏感度降低[11],如果用氟康唑或者用常量两性霉素B治疗克柔念珠菌感染患者,可能失败,二、要充分了解各种抗真菌药物体内过程和副作用大小,结合病情选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范洪,马忠金,纪洪猛,等.呼吸系统疾病细菌感染1125例菌谱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6):1403-1404.

[2]范洪,郑小丽,石海香,等.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痰液真菌培养结果分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3,2(1):24-26.

[3]KsmflnHF.tommeJFC.VanderweiftS,etal.amJRespirCfitCaremed,1995,151:2109-2115.

[4]任南,徐秀华,吴安华,等.医院感染横断面研究报告.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1-3.

[5]欧敏徐,武夷,郝秀红.老年肺心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32例临床分析.保健医学杂志,2006,8(1):19-20.

[6]范洪,刘静.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真菌感染的病例分析.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2):252-253.

[7]娄源杰,王同生,毛毅敏,等.下呼吸道院内真菌感染126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刊,2009,36(1):26-27.

[8]pfallerma,messerSa.HollisRJ,etal.1nvitroactivities0fravuconazoleandvoriconazolecomparedwiththoseoffourapprovedsystemicantifungalagentsagainst6970clinicalisolatesofCandidaspp.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2002,46(6):1723-1727.

[9]Ghannoumma,RiceLB.amifungalagents:modeofaction,mechanismsofresistance,andcorrectionofthesemechanismswithbacterialresistance.ClinmicrobioRev,1999,12(4):501.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篇5

[关键词]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临床;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4(c)-0100-02

当前,呼吸内科感染的真菌越来越多样化,真菌感染率也逐渐增加。真菌的结构比较复杂,真菌不仅有遗传所必需的染色体,真菌还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膜。当发生感染的时候,真菌会快速传播,难以找到病因。真菌感染还受到患者的免疫状况、真菌的致病性以及环境与机体的关系等的影响,大多真菌感染患者都是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者菌群失调的情况下感染真菌的。另外,造成真菌感染患者不断增加的原因还有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细胞素毒物等的影响。在所有的内脏肺部真菌感染中,呼吸系统细菌感染是数目最多的一种。为探讨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和临床医疗方案,该研究选取2008年1月―2010年7月期间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男58例,女32例,年龄在30~82岁之间,平均年龄(55±6.5)岁。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者病史、诱发因素、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措施,同时使用伊曲康挫和氟康挫等抗真菌药对90例患者进行治疗。

1.3疗效判定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通过X线检查,肺部阴影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稍微减轻,但是肺部阴影没有完全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消失,肺部阴影没有任何变化。恶化:临床症状加重,而且肺部阴影扩大。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资料与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2.1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基础疾病情况

慢性阻塞性肺病所占的比例最大。这说明,呼吸内科患者真菌感染的基础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病较多。见表1。

2.2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年龄分布状况

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9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有67例为60岁以上的患者,所占的比例约为66.7%。

2.3肺部真菌感染因素分析

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是长期服用抗生素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见表2。

2.4患者感染的真菌种类

在该次的90例患者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31例,约占34.4%,白色念珠菌感染为24例,约占26.6%,光滑念珠菌感染为22例,约占24.4%,曲霉菌感染11例,约占12.2%。

2.5真菌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

10例发烧的真菌感染患者,检查发现,舌苔和口腔粘膜有片状和白色点状改变,咽部有异物感,经常咳嗽咳痰,而且肺部特征加重,通过胸部X线和Ct检查发现蜂窝浸湿影和双中下肺野斑片状。

2.6抗真菌治疗效果

患者在进行抗真菌治疗以后,显效58例,有效18例,总有效76例,约占84.4%,所以,及时进行抗真菌治疗,是非常有效的。见表3。

3讨论

真菌是人体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一般会吸附在人的皮肤或者黏膜上。真菌属于条件致病毒,当营养不良的时候或者机体的免疫力下降的时候,部分真菌会引起周边的组织发炎,如果使用抗生素或者糖皮质激素,就会引起感染,使抑制真菌生长的菌群量减少或者使菌群量消失,因此,就会破坏人体机制。另外,手术以及化疗等也会增加真菌感染的几率,比如气管插管及器官切开等手术操作都会破坏人体的防御技能。长期住院的呼吸病患者,他们的免疫力下降,自身防御功能不强,很容易感染真菌。对那些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来说,真菌感染的几率会更加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患者的数目正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呼吸内科真菌感染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虽然会杀死致病性细菌,但是也会杀死或者抑制正常菌群的生长,导致正常菌群紊乱,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呼吸防御功能下降,使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使用糖皮质激素,虽然可以缓解气道痉挛,减轻机体组织的炎症反应,但是糖皮质激素会抑制特异性细胞的生长,抑制体液免疫,炎症介质的产生也会减少。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促进真菌感染的发生。

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大多都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比较常见的就是肺炎和肺癌。目前,侵袭性真菌感染,特别是曲霉感染的发病逐渐增加,光滑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高危人群数量呈增长趋势。所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和原发病可以有效防治肺部真菌感染。对于长时间住院,使用抗生素疗效差的患者,不明原因的发烧发热、呼吸困难,应该留取咽拭子或者痰样本进行检测,警惕真菌感染的可能性,典型的肺部真菌感染常常会有拉丝样白色痰液。另外,弱酸性环境有助于增长真菌生长,所以,应该经常漱口和清洁口腔。

真菌感染的表现容易与原有疾病重叠在一起,真菌感染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而且真菌感染的标本很容易受到污染,所以,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等到发现真菌感染再进行治疗的时候,效果很不理想。如果影像学检查真菌感染没有明显变化,会影响早期进行诊断,当通过影像学检查患者有肺部阴影时或者出现了新的呼吸系统感染,既要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性,及时确诊并开始进行真菌治疗。当出现发热、白细胞增加等情况时,如果医学的提示不能说明问题,而随意使用抗生素,就会造成病情的恶化。患者一旦确诊,就应该停止抗生素、激素以及抑制类激素的使用,及时进行治疗,目前,针对真菌感染治疗的药物主要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真菌的感染关键是预防,一种抗生素就可以控制的感染不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尽量缩短疗程,根据检查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肺部感染患者减少使用制酸剂以及H2受体阻滞剂,避免造成助长真菌生长的酸性环境;做好空腔清洁护理,减少空腔寄生菌。

真菌感染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预防疾病的发生,防止病情的恶化。在早期诊断、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抗真菌感染治疗,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在用药过程中,了解引起真菌感染的因素,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和抑制剂等,静卧休息或者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另外,医院的临床医师也要高度重视。只用从原发疾病入手,合理运用抗生素等,才能控制肺部真菌感染。

[参考文献]

[1]史金英,张丽娟,耿江晖,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09,31(5):46-48.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篇6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特色优势;发展策略

中医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学术继承和发扬是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中医学包括中医儿科学的大量学术积累,其中蕴藏着大量的真知灼见,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传承,因此,我们要发展中医儿科,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弘扬本学科学术精华,特别是在中医儿科临床上,充分发挥本学科有特色、优势的治法、病种,扩大学科服务范围,继而谋求加快学科学术发展的速度,这是本学科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1发挥学科特色优势是面向临床的主要任务

在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儿科并存的格局下,医疗市场行业竞争激烈。中国和世界各国中医儿科的临床工作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单位的中医儿科迅速发展,也有一些单位的工作在萎缩。凡是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共同的经验都是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因此,能否发挥好中医儿科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就成了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关于中医儿科的特色优势病种,我们在2007年曾组织了中国城乡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不同职称级别、中医中西医不同专业儿科工作者的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西医相比,大多认为中医儿科(某些情况下的中西医结合)在下列病种(证)或其某个阶段具有治疗优势。(1)新生儿疾病:胎怯(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腹泻、新生儿脐部疾患等。(2)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与其他类型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3)消化系统疾病:鹅口疮、口炎、胃食管返流及反流性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溃疡、厌食、小儿腹泻等。(4)营养性疾病:消化不良、营养障碍、营养性贫血等。(5)循环系统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等。(6)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血尿、泌尿道感染、遗尿症等。(7)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小儿癫痫、脑性瘫痪、惊厥等。(8)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多发性抽搐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9)内分泌疾病:性早熟。(10)免疫、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湿疹、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幼年类风湿病等。(11)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毒性脑炎、百日咳、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等。同时,中医特色疗法,如推拿疗法、针灸疗法、中药外治疗法等,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

从以上中医儿科特色优势病种来看,涵盖了儿科临床常见的多数疾病。中医儿科不仅在许多儿科慢性病中具有整体调节、扶正祛邪的特色,而且在急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有很大优势。中医儿科临床优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C)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感染性疾病呈下降趋势,病毒感染性疾病呈上升趋势。我国近年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为病毒感染,急性支气管炎75%为病毒感染,肺炎中约50%为病毒感染。近几年造成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流感H1n1等,都属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经有许多的临床研究资料证实,中医药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较西药治疗更加有效、安全。例如:我们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小儿肺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经过四中心、360例、随机、盲法、对照临床研究,清肺口服液试验组痊愈显效率89.62%,利巴韦林对照组痊愈显效率73.92%,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01)。我们承担的另一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结果,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儿童清肺口服液的中药治疗方案,与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液的西药治疗方案相比,不仅中药组的终点(10d)疾病疗效评价优于西药组,而且多数评价指标(咳嗽、痰壅、发热、恶寒、紫绀、面色、口渴、食欲食量、舌象、脉率)中药组的起效时间早于西药组。

二是脾系疾病。脾系疾病是儿科临床发病率仅次于肺系疾病的常见疾病。脾系疾病包括消化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消化道疾病如泄泻、积滞、厌食、功能性腹痛等,在调整消化道功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疾病,如锌缺乏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疳证等,不仅不少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增加了摄入量,更重要的是中药的调脾助运等作用,促进了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不良反应。一批行之有效的中医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在不断扩大应用,如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便秘、腹痛,董氏指压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技术等,这些简便有效诊疗技术的临床推广,扩大了中医特色疗法在中国城市社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世界各国的普遍应用。

其他如中医药调补先后天治疗新生儿疾病,调整阴阳治疗小儿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脏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观点在慢性复发性疾病中的应用等等,都是发扬儿科中医药治疗优势的例证。

中医儿科优势病种及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儿童预防保健的需求,适应了现代临床疾病谱的变化,顺应了现代人对于医疗安全性的重视,减少了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物的滥用,在各国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2加速学科学术发展是面向未来的主要任务

在历史跨入21世纪之时,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还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中医儿科学的现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是,与西医儿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速度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我们必须加快学科学术发展速度,这才是面向未来、能够获得本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术发展都需要依靠科学研究,中医儿科学的未来发展也必需依靠本学科科学研究的开展。中医儿科学科研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科研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才能推动学科的快速发展。

建立规范是学科学术发展的基础。所谓规范,库恩《科学革命结构》说:“她包括了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总体框架以及最基本的概念、理论和定律。”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儿科学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很不够。中医儿科学科需要建立的规范,必须是能符合本学科学术特点和规范化要求的各种规范。例如:切合中医药学本义的中医儿科学名词术语规范,有中医药特色的诊断辨证标准,能反映中医药优势又能得到学术界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临床研究规范,利于中成药开发又符合新药研究原则的制剂工艺和质量标准等。这些规范的产生,要通过科学研究来实现。在临床研究和数理统计分析基础上形成规范,是最佳的研究方法。但是,临床研究成本高、耗时费力。近年来,在儿科规范化工作中已普遍采用了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特别是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能集中本学科权威专家的意见,是一种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在《儿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的研究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后将会在中医儿科学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制定并与中医药有关的国际行业标准”,我们儿科专业委员会今后在这方面将承担起与儿科有关的任务。

中医儿科学基础研究范围广泛。整体观点是中医学优势之一,要将儿童的孕育成长、保健预防、病因病机等,放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的天时、地理、环境的大自然整体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内环境整体中加以认识。对中医儿科基本理论中的若干问题不要再过多地进行理论论争,要重视通过科研来认识其科学内涵,辨析正误,吸收其合理的部分用于指导临床。辨证学研究的重点是辨证客观化,即如何将通过现代检测方法获得的疾病微观信息纳入中医儿科学辨证体系,以及如何将各种诊查方法所采集到的“证象”定性定量,从而形成客观的证候诊断标准。治疗学研究的重点,一是儿科常用治法的疗效机理研究,二是儿科药物剂型改革及多种疗法研究,三是有毒中药的毒理及减毒方法研究,四是各种治法的优化组合及其适应病证研究。要研究出更多疗效可靠、应用方便,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儿科疗法和药剂。

临床研究的范围目前仍将侧重那些中医药有优势、儿科临床常见的病种。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手足口病等病毒性疾病,哮喘、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腹泻、营养素缺乏症、肥胖症等脾胃病,多发性抽动症、癫痫、脑性瘫痪等神经精神疾病,高热、惊风、血症等急症,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等新生儿疾病等。同时,在有条件的单位,要面向世界需求,开展中医药治疗儿科现代重点疾病的研究,如儿童艾滋病、各种新型流感等,争取在其中一些疾病取得突破。临床研究的重点在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要遵循现代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临床科研方法,进行多中心协作攻关,力争探索出一些新的证治规律,研制出一批疗效更好、副作用小而使用更为方便快捷的新药,研究提出中医药治疗的有效、安全、经济的优化治疗方案并加以推广。临床研究的内容将深化,如从笼统的一方治一病发展为辨证立方、异病同治;对难治性疾病或其中某一证型、某一严重合并症等研制有针对性的方药;研究有效方药的剂型改革;研究有效方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有效单体并形成体现辨证论治特色的“创新中药”等。

实验研究将会更多地直接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提升中医儿科诊疗水平服务。要装备先进的仪器设备,逐步研制出儿科常见病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应用各种先进的研究方法,尤其是细胞、分子、基因、蛋白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次,揭示儿科有效中药及其他疗法的作用机理,为创新疗法、创新理论的建立奠定基础。

总之,中医儿科学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临床,目的在于围绕临床疗效的提高,目标是学科创新性理论的产生,为中医儿科学事业发展,并最终实现学科现代化积累条件。

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20世纪下半叶,中医儿科多层次、多形式人才培养的格局已经形成。今后,要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能力,培养更多的中医儿科专业人才。首先是为数众多的临床人才拓展中医儿科服务范围,直接为各国儿童的健康事业服务。同时,必须通过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造就一批具有宽广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掌握相关现代科学知识和前沿技术、科研能力强的智能结构型人才,通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捕捉学科学术发展热点问题的能力,经过规范、先进、严谨的科学研究,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承担起推进中医儿科学科发展的重任。

在学科人才比较集中的单位和地区,要组织起一批实力强大的研究团队,团结合作,才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研究方向的确定,应以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有优势的疾病、学科基础较好为原则,逐渐形成在中医儿科学科专业划分基础上的肺系疾病研究、脾系疾病研究、心肝疾病研究、肾系疾病研究、传染病研究、新生儿疾病研究等研究团队,扩大一批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研究室、重点实验室等,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产生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篇7

通讯作者:余卫林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4年5月~2007年4月呼吸内科6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资料。结果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率为2.8%。主要易患因素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低蛋白血症等。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营养不良、放化疗等因素是呼吸内科肺内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真菌感染的常见基础疾病,白假丝酵母菌是主要的病原菌,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真菌感染;易患因素;临床特征;治疗

当前呼吸内科病房感染率由于各种原因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感染的菌种也日趋多样化,给临床防治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感染菌种中的真菌和细菌并不相同,而感染率由其结构特性决定。如在结构方面,真菌有遗传必需的染色体和真正的细胞膜与细胞核,在发生感染的情况下,它会以非常快的速度传播,并且很难寻找到其病因。同时真菌的致病性、患者的免疫状况以及环境条件与机体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真菌的感染情况,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类型的感染者居多[1]。据相关资料统计,由于应用一些细胞毒药物、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造成了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2]。在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病例中,呼吸系统真菌感染者数目最多。针对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情况,本文探讨了感染发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呼吸内科在2004年5月~2007年4月期间,收治患者2106例,依照《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确定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确诊肺部真菌感染患者60例,年龄40~80岁,平均(64.2±5.3)岁,其中男38例,女22例。

1.2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的60例患者的病史资料、临床特征、易感因素和治疗措施进行总结。

1.3治疗方法针对基础疾病和原发疾病,60名患者同时使用伊曲康唑、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积极配合治疗。

1.4疗效评定标准肺部阴影完全吸收为治愈;肺部阴影未完全吸收但症状稍微减轻为良好;症状与阴影无任何变化为无效;阴影明显扩大,症状加重为恶化[3]。

2结果

本院呼吸内科真菌感染患者占呼吸内科患者总数的2.8%。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放化疗、营养不良等是真菌感染的主要易感因素。其中31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所占总数比例为51.7%。在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的基础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常见,占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50%的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

2.1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年龄分布状况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性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6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年龄40~80岁,平均(64.2±5.3)岁。在60名患者中,有46例为60岁以上的患者,所占总数的比例为76.7%。

2.2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与基础疾病主要易感因素中,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占73.3%;糖皮质激素占58.3%;低蛋白血症占48.3%;放化疗占18.3%。其中31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51.7%。60例患者中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和基础疾病情况分别如表1、表2所示。

表1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易感因素情况(n,%)

表2患有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所患基础疾病情况(n,%)

2.3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占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的50%的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其次有曲霉菌等病原菌。

3讨论

据统计,真菌感染的患者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正在不断的增多。对于患者流量非常大的呼吸内科,情况更为严重。解决此类问题的难点还在于一点,那就是广谱抗生素的无节制使用。

资料表明,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常见因素是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另外易感人群以年龄较大者为主;另一易患因素是由于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而导致的糖尿病。因此在呼吸内科患者治疗中应注意合理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防止医院内感染。肺部真菌感染可以各种疾病为基础而发生,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为多见。

对于肺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因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占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二分之一的白假丝酵母菌是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表现等进行临床诊断,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使用抗真菌药进行临床治疗。针对真菌感染的治疗,目前的药物主要有三唑类和多烯类,如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和5-氟尿嘧啶、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等,但应避免长期使用此类药物。科学合理的方法是静卧休息,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从根本上解决肺部真菌感染的关键是积极控制原发疾病的发生和恶化[4,5]。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肺内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有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放化疗和营养不良等。在临床上应予以重视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真菌感染的常见基础疾病,白假丝酵母菌是主要的病原菌。

参考文献

[1]赵学会,冉斌,庞先琼,等.120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西部医学,2009,21(8):1360-1360.

[2]库尔曼哈孜.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9,6(2):144.

[3]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7-700.

[4]唐小葵,江程澄,吴亚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30(4):607-609.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篇8

1发挥学科特色优势是面向临床的主要任务

  在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儿科并存的格局下,医疗市场行业竞争激烈。中国和世界各国中医儿科的临床工作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单位的中医儿科迅速发展,也有一些单位的工作在萎缩。凡是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共同的经验都是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因此,能否发挥好中医儿科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就成了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关于中医儿科的特色优势病种,我们在2007年曾组织了中国城乡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不同职称级别、中医中西医不同专业儿科工作者的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西医相比,大多认为中医儿科(某些情况下的中西医结合)在下列病种(证)或其某个阶段具有治疗优势。(1)新生儿疾病:胎怯(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腹泻、新生儿胳部疾患等。(2)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收穑日期:2009—11一14作者简介:汪受传(1946—),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硕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与其他类型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3)消化系统疾病:鹅口疮、口炎、胃食管返流及反流性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溃疡、厌食、小儿腹泻等。(4)营养性疾病:消化不良、营养障碍、营养性贫血等。()循环系统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等。(6)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血尿、泌尿道感染、遗尿症等。(7)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小儿癫痫、脑性瘫痪、惊厥等。(8)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多发性抽搐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9)内分泌疾病:性早熟。(10)免疫、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湿疹、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幼年类风湿病等。(11)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毒性脑炎、百日咳、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等。同时,中医特色疗法,如推拿疗法、针灸疗法、中药外治疗法等,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

从以上中医儿科特色优势病种来看,涵盖了儿科临床常见的多数疾病。中医儿科不仅在许多儿科慢性病中具有整体调节、扶正祛邪的特色,而且在急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有很大优势。中医儿科临床优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感染性疾病呈下降趋势,病毒感染士主要从事小儿肺系疾病的研究„性疾病呈上升趋势。我国近年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为病毒感染,急性支气管炎75%为病毒感染,肺炎中约50%为病毒感染。近几年造成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珥n等,都属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经有许多的临床研究资料证实,中医药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较西药治疗更加有效、安全。例如:我们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小儿肺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经过四中心、360例、随机、盲法、对照临床研究,清肺口服液试验组痊愈显效率89.62%,利巴韦林对照组痊愈显效率73.92%,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二是脾系疾病。脾系疾病是儿科临床发病率仅次于肺系疾病的常见疾病。脾系疾病包括消化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消化道疾病如泄泻、积滞、厌食、功能性腹痛等,在调整消化道功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疾病,如锌缺乏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疳证等,不仅不少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增加了摄入量,更重要的是中药的调脾助运等作用,促进了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不良反应。一批行之有效的中医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在不断扩大应用,如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便秘、腹痛,董氏指压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技术等,这些简便有效诊疗技术的临床推广,扩大了中医特色疗法在中国城市社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世界各国的普遍应用。

其他如中医药调补先后天治疗新生儿疾病,调整阴阳治疗小儿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脏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观点在慢性复发性疾病中的应用等,都是发扬儿科中医药治疗优势的例证。

中医儿科优势病种及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儿童预防保健的需求,适应了现代临床疾病谱的变化,顺应了现代人对于医疗安全性的重视,减少了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物的滥用,在各国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2加速学科学术发展是面向未来的主要任务

  在历史跨入21世纪之时,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还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中医儿科学的现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是,与西医儿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速度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我们必须加快学科学术发展速度,这才是面向未来、能够获得本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术发展都需要依靠科学研究,中医儿科学的未来发展也必须依靠本学科科学研究的开展。中医儿科学科研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科研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才能推动学科的快速发展。

建立规范是学科学术发展的基础。所谓规范,库恩《科学革命结构〉>说:“她包括了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总体框架以及最基本的概念、理论和定律。”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儿科学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很不够。中医儿科学科需要建立的规范,必须是能符合本学科学术特点和规范化要求的各种规范。例如:切合中医药学本义的中医儿科学名词术语规范,有中医药特色的诊断辨证标准,能反映中医药优势又能得到学术界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临床研究规范,利于中成药开发又符合新药研究原则的制剂工艺和质量标准等。这些规范的产生,要通过科学研究来实现。在临床研究和数理统计分析基础上形成规范,是最佳的研究方法。但是,临床研究成本高、耗时费力。近年来,在儿科规范化工作中已普遍采用了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特别是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能集中本学科权威专家的意见,是一种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在《儿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的研究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后将会在中医儿科学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制定并与中医药有关的国际行业标准,,’我们儿科专业委员会今后在这方面将承担起与儿科有关的任务。

中医儿科学基础研究范围广泛。整体观点是中医学优势之一,要将儿童的孕育成长、保健预防、病因病机等,放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的天时、地理、环境的大自然整体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内环境整体中加以认识。对中医儿科基本理论中的若干问题不要再过多地进行理论论争,要重视通过科研来认识其科学内涵,辨析正误,吸收其合理的部分用于指导临床。辨证学研究的重点是辨证客观化,即如何将通过现代检测方法获得的疾病微观信息纳入中医儿科学辨证体系以及如何将各种诊查方法所采集到的“证象”定性定量,从而形成客观的证候诊断标准。治疗学研究的重点,一是儿科常用治法的疗效机理研究,二是儿科药物剂型改革及多种疗法研究,三是有毒中药的毒理及减毒方法研究,四是各种治法的优化组合及其适应病证研究。要研究出更多疗效可靠、应用方便,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儿科疗法和药剂。

临床研究的范围目前仍将侧重那些中医药有优势、儿科临床常见的病种。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手足口病等病毒性疾病,哮喘、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腹泻、营养素缺乏症、肥胖症等脾胃病,多发性抽动症、癫痫、脑性瘫痪等神经精神疾病,高热、惊风、血症等急症,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等新生儿疾病等。同时,在有条件的单位,要面向世界需求,开展中医药治疗儿科现代重点疾病的研究,如儿童艾滋病、各种新型流感等,争取在其中一些疾病取得突破。临床研究的重点在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要遵循现代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临床科研方法,进行多中心协作攻关,力争探索出一些新的证治规律,研制出一批疗效更好、副作用小而使用更为方便快捷的新药,研究提出中医药治疗的有效、安全、经济的优化治疗方案并加以推广。临床研究的内容将深化,如从笼统的一方治一病发展为辨证立方、异病同治;对难治性疾病或其中某一证型、某一严重合并症等研制有针对性的方药;研究有效方药的剂型改革;研究有效方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有效单体并形成体现辨证论治特色的“创新中药”等。

实验研究将会更多地直接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提升中医儿科诊疗水平服务。要装备先进的仪器设备,逐步研制出儿科常见病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应用各种先进的研究方法,尤其是细胞、分子、基因、蛋白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次,揭示儿科有效中药及其他疗法的作用机理,为创新疗法、创新理论的建立奠定基础。

总之,中医儿科学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临床,目的在于围绕临床疗效的提高,目标是学科创新性理论的产生,为中医儿科学事业发展,并最终实现学科现代化积累条件。

中医儿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20世纪下半叶,中医儿科多层次、多形式人才培养的格局已经形成。今后,要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能力,培养更多的中医儿科专业人才。首先是为数众多的临床人才拓展中医儿科服务范围,直接为各国儿童的健康事业服务。同时,必须通过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造就一批具有宽广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掌握相关现代科学知识和前沿技术、科研能力强的智能结构型人才,通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捕捉学科学术发展热点问题的能力,经过规范、先进、严谨的科学研究,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承担起推进中医儿科学科发展的重任。

在学科人才比较集中的单位和地区,要组织起一批实力强大的研究团队,团结合作,才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研究方向的确定,应以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有优势的疾病、学科基础较好为原则,逐渐形成在中医儿科学科专业划分基础上的肺系疾病研究、脾系疾病研究、心肝疾病研究、肾系疾病研究、传染病研究、新生儿疾病研究等研究团队,扩大一批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研究室、重点实验室等,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产生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篇9

【关键词】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153-02

呼吸科患者的特点是老年病人占的比例多,且多数长期反复发作而住院,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炎等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笔者在呼吸科从事临床护理管理工作6年,通过多方面对老年患者细心周到的护理,在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住院天数和住院频率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谈谈我们的实践与体会如下:

1心理护理

1.1老年患者心理特点老年人经历了几十年的实践,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伴随着各系统、组织及器官功能的退化病变,呼吸系统疾病增多又反复发作,造成了心理方面的变化,出现焦虑、恐惧、悲衰、沮丧、孤独等心理,表现为顾虑重重,心神不宁,情绪极为不稳定,稍不如意就发火;悲观失望、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不配合治疗,甚至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疾病。

1.2护理措施老年患者入院时,主动迎接搀扶到床边,做疾病知识宣教过程顺便与其交谈,了解患者个性、爱好饮食起居和习惯,心理活动等。关心老年患者,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对老年人的健忘和反复唠叨,要给予谅解,并通过语言、表情显示出对他们的充分理解和同情,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的亲人多陪伴他们,使患者感到亲情的温暖。称呼老人要有尊敬之意,以拉家常的形式专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使他们愿意向护士倾诉内心痛苦,消除或缓解其心理的不良因素。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以最大限度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以适当、合理的语言鼓励患者与疾病作斗争,使其保持稳定的情绪配合治疗。

2专科护理

2.1病情观察老年呼吸道疾病常伴随的症状有反复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等,要严密观察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胸痛症状有无加重,注意痰液、咯血的颜色及量,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或病情容易发生突变,而且常常缺乏先兆征象,所以对老年病人的细微变化和新的症状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报告医生[1]。

2.2氧疗护理正确执行吸氧医嘱,根据病情需要给予低流量、中流量或高流量吸氧,氧疗期间护士要勤巡视,多观察,经常与患者交流,严密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氧气管道有无漏气,吸氧导管是否通畅,定期更换吸氧管等。老年患者由于感知和接受能力下降,文化程度较低,医学知识缺乏,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把氧疗当作一种抢救手段,一旦缺氧症状有所缓解,就会发生拒绝氧疗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真做好氧疗前的宣教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恐惧、疑虑心理。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氧疗方法,如双孔吸氧管吸氧法,患者对吸氧有异物感时可适当分散其注意力,感觉有异味时,吸氧前用温开水冲洗吸氧管可消除异味。对于鼻腔黏膜干燥的患者或天气寒冷时,可在湿化瓶中加入60~70℃的温开水,每天用石蜡油鼻腔,减少由于氧气干燥或寒冷天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引起的不适,想方设法使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

2.3排痰护理老年人肺功能低下,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咳痰无力,反应迟钝等,使痰液阻塞呼吸道,严重影响了肺通气功能,排痰护理非常重要[2]。因此加强气道护理,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功能对促进呼吸科老年患者尽早康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护士要耐心给患者讲解排痰的意义,教会其有效的排痰方法,鼓励、指导并协助患者排痰,如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击背部,使粘附在肺泡及支气管黏膜壁上的痰液松动脱落,刺激咳嗽咯出,同时加强气道湿化,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有效地畅通气道,用氨溴索加地塞米松雾化利于痰液分解排出等。对于全身衰竭、危重、或昏迷的患者,因肺内大量痰液粘稠阻于气道不能自行咯出者,应及时规律吸痰,必要时采用气管插管吸出分泌物以免发生窒息。

3生活护理

3.1保持室内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室温最好保持在18~22℃,相对湿度50%~60%,病情较轻或稳定者可适当活动,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勤漱口、换衣服,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过度疲劳,对吸烟患者劝其戒烟并讲解吸烟的危害[3],以利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

3.2饮食护理呼吸科老年患者由于感染、呼吸困难、发热等因素,常导致能量消耗增多,机体处于负氮平衡,降低了机体免疫功能,感染不易控制,呼吸肌易疲劳甚至衰竭,因此必须补充足够的营养。嘱患者要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防止噎食及呛咳;以流质、半流质、软食为主,忌辛辣、凉热食物,少食产气食品,多吃高蛋白、高纤维素的瘦肉、鱼、蛋、豆类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4健康指导

老年人常患的呼吸系统疾病大多是慢性病,对慢性疾病做好健康指导很重要,教会患者进行一些康复训练如缩唇呼吸法、体力训练、耐寒锻炼等,通过缩唇徐徐呼气,可延缓吸气时气流压力的下降,提高气道内压,使肺内残气更易于排出,有助于下一吸气进入更多新鲜的空气,增强肺泡换气,改善缺氧。体力训练以呼吸体操及医疗体育的有氧运动为主,呼吸体操包括腹式呼吸与扩胸、弯腰、下蹲和四肢活动在内的各种体操活动,体操分为卧、坐、立位体操,原则先从卧位体操开始锻炼,熟练掌握后按顺序转移到坐位和立位体操。有氧体力训练有步行、爬斜坡、上下楼梯及慢跑、太极拳等[4]。耐寒锻炼需从夏季开始,先用手按摩面部,后用冷水浸毛巾拧干后擦头面部,渐及四肢,冬季最低限度也要用冷水洗鼻部,以提高耐寒能力。嘱患者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气候骤变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彻底治疗。应避免尘埃和煤烟对呼吸道的刺激、有吸烟嗜好要戒除,同时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复发,减少住院频率。

参考文献

[1]吴志芳、张碧红,浅议老年病人的护理和护理道德[J],工企医疗,2006,5(19):67268

[2]吕式媛,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167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篇10

【关键词】住院死亡病人死因统计分析

徐汇区中心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现有开放床位726张,现将徐汇区中心医院近5年的住院死亡病案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死亡率高的疾病,以提高人们预防疾病的意识。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于我院2003~2007年住院病人中的死亡登记、统计报表以及死亡病案。

1.2方法按照iCD-10国际疾病分类进行统计,诊断则以第一诊断进行分类和归并[1]。

2结果

2.1死亡人数及病死率在2003~2007年中,共计住院病人53956例,其中死亡病人为1675例,病死率为3.1%,各年度死亡情况见表1。

2.2性别情况在1675例死亡病人中,男959例,占57.25%,女716例,占42.75%,男女性别之比为1.34:1。

2.3年龄结构住院死亡病人中年龄最大的为100岁,最小的为15岁,70岁以上的死亡病人为1243人,占74.21%,各年龄段死亡人数及构成见表2。表12003~2007年住院死亡病人病死率表22003~2007年住院死亡病人年龄构成

2.4死亡病人的死因构成在死亡病例中,因罹患肿瘤而死亡的人数位居各类疾病系统死亡之首,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其构成情况见表3。表32003~2007年住院死亡病人的死因构成

3讨论与建议

在2003~2007年5年间,我院的出院病人呈逐年上升趋势,住院病人死亡率总体是呈下降的趋势,说明我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总体医疗质量是上升的。

在住院死亡病例中,男性明显大于女性,这一结果与国内报道一致[2~4]。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男性所承受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都比较大,易于形成不良的习惯和嗜好,因此要做好心理疏导,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培养自我保健意识,做到疾病早预防、早医治,也有利于降低男性的死亡率。

在死亡病例的年龄构成中,70岁以上的死亡率占了74.21%,成为死亡人数的主要构成,我国已迈入老年型社会,因此加强老年疾病的防治,积极开展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也是今后卫生工作发展的重点之一。

根据死因疾病系统的构成情况显示,恶性肿瘤居死因顺位的首位。说明恶性肿瘤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在恶性肿瘤中,肺癌居第一位,这是由于我院在治疗肺癌上具有特色,而这部分病人多是高龄晚期患者,生存期较短。所以在目前尚不能治愈恶性肿瘤的情况下,重视对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以及降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

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位,说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疾病依然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病等。其病因与环境污染严重、少运动、高脂肪的饮食、工作压力大等有关,针对这些疾病,除了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减少污染,抑制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宇红,冯家琳,王辉,等.1993~2002年某院住院病人死因分析.中国医院统计,2004,11(3):231-232.

2柏金喜,陈雅珍.2219例住院死亡病例死因分析.中国医院统计,2004,21(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