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儿童口腔健康宣传知识十篇儿童口腔健康宣传知识十篇

儿童口腔健康宣传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5:29

儿童口腔健康宣传知识篇1

[关键词]调查研究;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认知

[中图分类号]R7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6)12(a)-0166-03

investigationoncognitiveapplicationstatusoforalhealthknowledgeamongpreschoolersparents

LUai-yun

DepartmentofStomatology,SouthernDistrictHospitalofZhongshanCityinGuangdongprovince,Zhongshan528455,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ognitiveapplicationstatusoforalhealthknowledgeamongparentsofpreschoolchildren.methodsatotalof1000preschoolchildrenparentsfromfivekindergartensfromJune2015toJune2016inourdistrict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group.Questionnairesurveywasusedtostudythecognitiondegreeoforalhealthknowledgeofpreschoolersparents,andthequestionnairesurveyresultswasanalysed.Resultstheawarenessrateofparentsbrushingteethbeforetheageof3was87.82%,andtheawarenessrateofbrushingteethinthemorningandeveningwas85.25%.theparentshadhighercognitionoforalhealthknowledgeinthesetwoaspects,butthecognitiondegreeofrelatedknowledgeawarenessthatbabyteethwasbrokentotreatment,pitandfissuresealantcouldpreventdentalcaries,Choosingoffluoridetoothpastewerelow.thefrequencyofpreschoolersparentshelpingchildrentobrushtheirteethincreasedwiththeincreaseofacademicqualifications,895preschoolersparentsacquiredoralhealthknowledgemainlythroughradioandtelevision,accountedfor55.87%,followedbythehospitalpublicitycolumn,communityhealtheducation,newspapers,kindergartenmission,oralhospitalstaff.ConclusionSomepreschoolersparentshavelowawarenessoforalhealthknowledge,andshouldfurtherpromotethepropagandaoforalhealthknowledgeofparents,whichcaneffectivelyreducetheincidenceoforaldiseasesinchildrenandimprovethechildren′soralhealth.

[Keywords]investigationandstudy;preschoolchildren;parent;oralcavity;Knowledgeofhealthknowledge

流行病w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组的儿童患龋率高达66%,给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家庭因素在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情况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学龄前儿童接受能力差、年龄小并且缺乏自制力,因此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还需家长的监督和指导[1-3]。本研究对1000名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本区5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家长1000名作为问卷调查对象,抽取时间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使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进行研究。剔除填写不合格的问卷105份,共收回有效问卷895份,有效率89.50%。895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中,父亲201名,母亲649名,祖父母45名;小学学历230名,初中学历230名,中专及高中学历218名,大专及本科学历217名。

1.2方法

使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进行研究调查,调查问卷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口腔调查问卷标准设计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儿童的基本情况、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儿童口腔卫生情况、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的干预方式、获取口腔健康知识途径等。调查问卷由5所幼儿园中的老师进行发放,并由调查组成员指导儿童家长进行填写,填写完成后由幼儿园老师收回,调查组成员进行核对,剔除内容回答不全的调查问卷。

1.3观察指标

观察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分析不同文化程度家长协助儿童刷牙的频率以及学龄前儿童家长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相关途径。

2结果

2.1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分析

学龄前儿童家长对3岁前开始刷牙的知晓率为87.82%,早晚分别进行刷牙的知晓率为85.25%,家长对以上两点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较高,但对乳牙坏了需要进行治疗、窝沟封闭能预防龋齿、选择含氟牙膏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较低,具体见表1。

2.2不同文化程度家长协助儿童刷牙的频率分析

460名学龄前儿童家长每日帮助儿童刷牙,53名学龄前儿童家长每周帮助儿童刷牙,190名学龄前儿童家长偶尔帮助儿童刷牙,192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从不帮助儿童刷牙。进一步调查发现,学龄前儿童家长协助儿童刷牙的频率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增加,具体见表2。

2.3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相关途径分析

在895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中,500名主要通过广播电视获取口腔健康知识,占55.87%;其次为医院宣传栏、社区健康教育、报刊、幼儿园宣教、口腔医院人员,具体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我国整体龋病发生率有所降低,但是乳牙龋病发病率仍然持续上升。口腔疾病主要是由于口腔内细菌长期积累从而造成代谢物和菌斑引发,菌斑在牙龈和牙齿表面进行分布,从而产生破坏性物质,使牙龈和牙齿表面受到损害[4-6]。乳牙龋病的常见发病人群为学龄前儿童,其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为了降低牙龈炎、龋齿等疾病发生,应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给予高度重视,这能够有效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7-8]。由于学龄前儿童自控能力差、独立性差、年龄较小,因此,大部分儿童日常口腔习惯均受到家庭的影响。据相关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行为主要受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水平高低的影响,因此,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进行研究调查,能为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防治提供有效对策[9-11]。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其接触人员与生活环境均来自家庭。多项研究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与家长认知度、行为、文化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家长主要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相关途径为广播电视,缺乏专业医生指导。由于大多数家长对儿童乳牙疾病问题的认知度较少,多数儿童就诊时已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从而使口腔疾病进一步加重,因此,家长应定期带儿童检查口腔,筛查口腔疾病并及时进行治疗[12-14]。此外,医院应组织口腔科医生到各所幼儿园和社区进行指导和宣教,有效加强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的认知。医学研究显示,新生儿出生后第6个月便可进行刷牙,只有早期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保健才能有效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儿童发生口腔疾病后,口腔疾病越严重儿童发育水平就越低,同时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口腔健康均会受到口腔疾病与并发症的影响[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家长均不了解口腔疾病的严重性,大部分家长认为乳牙坏了不需要治疗,还有更多的家长不知道“六龄牙”的重要性,提示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度较低。此外,家长帮助孩子刷牙的比例较低,提示家长对儿童刷牙的重视度不高,因此需加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对儿童刷牙的重视度[17-18]。由于儿童牙齿处于生长发育期,采用含氟牙膏进行刷牙能对儿童牙齿起到保护作用,其不仅能使儿童牙齿硬度增加,还能有效控制儿童口腔细菌活跃度,并且可以修补儿童牙釉质,因此,家长应将含氟牙膏作为家庭使用牙膏首选,并长期给予儿童使用,从而有效降低儿童龋齿病发生率[19-20]。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家长对3岁前开始刷牙的知晓率为87.82%,早晚分别进行刷牙的知晓率为85.25%,家长对以上两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度较高,但对乳牙坏了需要进行治疗、窝沟封闭能预防龋齿、选择含氟牙膏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较低;460名学龄前儿童家长每日帮助儿童刷牙,53名学龄前儿童家长每周帮助儿童刷牙,190名学龄前儿童家长偶尔帮助儿童刷牙,192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从不帮助儿童刷牙,进一步调查发现,学龄前儿童家长协助儿童刷牙的频率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增加;895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主要通过广播电视获取口腔健康知识,占55.87%,其次为医院宣传栏、社区健康教育、报刊、幼儿园宣教、口腔医院人员。

综上所述,部分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度不高,应进一步提高对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这能有效减少儿童口腔疾病发生,进而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玲,忠良.2299名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的调查[J].广东牙病防治,2014,22(11):579-582.

[2]S菊珍,许永泽.农村学龄前儿童龋齿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2-23,26.

[3]石兴莲,程华刚,王鹏,等.遵义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相关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4):487-488.

[4]马小青,张学军.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24):79-80.

[5]郭洪菊,陈华,罗磊,等.绵阳市学龄前儿童及家长口腔健康知信行现状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758-2760.

[6]汪缨,蒋锦丽,王超君,等.杭州市2014年外来学龄前儿童口腔患病状况及卫生行为习惯调查[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15):73-74.

[7]白云洋,张笋.天津城区学龄前儿童及家庭口腔健康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343-345.

[8]石兴莲,程华刚,杨德琴,等.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5):6236-6239.

[9]刘婉,王晓娜,吴君怡,等.浅析家长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认知度的城乡对比[J].医学美学美容,2015,24(4):648-649.

[10]董楠.社区3~6岁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现状及护理干预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5.

[11]朱晗.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初探[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738-1739.

[12]庞艳蕾,冯昊,张惠兰,等.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相关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9):5037-5039.

[13]刘君武.遵义市红花岗区5岁留守儿童早期龋现状及病因分析[D].遵义:遵义医学院,2013.

[14]张松杰,李骏,毋丹丹,等.西安市区881名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4):434-437.

[15]白h,江虹,曲美霞,等.北京市384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调查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4):256-258.

[16]高薇,刘洪,严俊,等.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2):220-222.

[17]吉雅丽,王志刚,杨汴生,等.河南农村12岁留守儿童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11):1185-1187.

[18]Vichayanratt,Stecklera,tanasugarnC,etal.Barriersandfacilitatingfactorsamonglayhealthworkersandprimarycareproviderstopromotechildren′soralhealthinChonBuriprovince,thailand[J].SoutheastasianJtropmedpublicHealth,2013,44(2):332-343.

儿童口腔健康宣传知识篇2

资料与方法

2006年4月~2007年4月收治牙病患儿660例,男300例,女360例,年龄2~13岁。660例患儿中口腔不良习惯130例;吃甜食较多320例;口腔保健知识缺乏210例。

健康教育内容:如何早期发现儿童龋病,合理使用氟化物防龋;儿童正确刷牙方法;提倡学龄前儿童定期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如何培养良好的口腔习惯;“六龄牙”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方法:①如何及早发现龋病:刚萌出的恒牙易患龋齿,应经常观察牙齿的变化或定期到医院请专科医师检查。早期龋(龋齿很浅,仅限于牙釉质层),孩子本身没有不适或疼痛,但在擦干牙面后能看到局部有白垩色(粉笔色)或深褐色斑点,且这些斑点不能用刷牙方法去掉,这种情况下,可到专科医院请医生对变色的牙齿表面涂氟或再矿化治疗,使牙齿恢复到正常颜色。如果是后牙咬合面的窝洞内,可做窝沟封闭,同时这也是提醒要更加注意口腔卫生的警示信号。②良好习惯的教育: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一定要从小养成;孩子一定要坚持早晚刷牙、吃完东西要漱口。儿童不要咬坚硬的东西;不把衣服、手等不卫生的东西放入口中,家长可以用故事、儿歌、游戏等方法告诉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口腔清洁方法,督促儿童养成口腔护齿习惯。在饮食方面,适当限制儿童食用含糖的食物如饼干、蛋糕、饮料等,更要控制含糖食品的摄入频率,减少间食的次数,多饮用牛奶、豆浆;多咀嚼箩卜、青菜等有利于牙齿健康的食品。③儿童牙刷、牙膏的使用常识:儿童应选用刷头大小、刷毛软硬都合适的保健牙刷,刷完牙,要将刷毛上的水甩干净,刷头向上,立在口杯中,使其尽快干燥,防止细菌滋生。建议每2~3个月更换1次牙刷,以保持牙刷的清洁能力。建议4岁以前的儿童不宜使用含氟牙膏,以免吞入氟素对儿童生长发育不利。④“六龄齿”的重要性:由于家长认为“六龄齿”是将来要被更换的错误概念,忽视对其保护。“六龄齿”的早失会大大降低儿童的咀嚼功能,造成儿童营养不良,影响颌骨的发育,引起临牙的倾斜、咬合关系的紊乱,造成牙齿排列不齐,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⑤增强家长口腔健康意识:就诊患儿中,乳牙龋坏较普遍,这与家长对乳牙保护知识缺乏有关。他们认为乳牙坏了没关系,反正要换牙。针对这一误区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3~6岁是儿童患龋的高峰期,该阶段牙弓开始发生变化,出现牙间隙,为换牙做准备,但这种变化易造成食物嵌塞,引发邻面龋。龋病早期治疗,时间短、痛苦小、效果好、花费少。所以提倡学龄前儿童至少每6个月接受1次口腔健康检查,患龋多的易感儿童3~4个月检查1次。建议家长在儿童6~7岁时进行预防性治疗-窝沟封闭术。

结果

通过口腔健康宣传教育后,牙病患儿的口腔行为习惯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患儿家长也提高了对乳牙的认识,做窝沟封闭防龋术的患儿也日渐增多,这说明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见表1。

儿童口腔健康宣传知识篇3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某小学在校的120例儿童。这些儿童均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从未进行过正畸治疗。我院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儿童。在观察组中,男女儿童的比例为35:25,其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7.5岁;在对照组中,男女儿童的比例为27:33,其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7.7岁。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儿童不采取口腔健康教育措施,保持其原来的口腔卫生习惯,仅对其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对观察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有:①由专业的口腔医生向儿童和家长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讲解,并通过宣传画、多媒体等方式讲解口腔的相关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牙齿的基本结构、牙菌斑的基本概念、预防龋齿的措施以及如何正确的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清洁的作用等。②由家长和老师共同监督儿童按照正确的方式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更换牙刷以及养成饭后及时漱口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并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③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儿童和家长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讲解,详细介绍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每两个月讲解一次,每次讲解两个小时,共讲解三次,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检验儿童和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

1.3评价标准

在进行为期半年的口腔健康教育后,我院对两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将其对口腔知识的了解程度分为掌握、了解、不了解;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比较观察两组儿童的龋齿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正负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率为90%,对照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率为62%,观察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儿童患龋率的比较

观察组儿童接受口腔保健教育后其患龋率为19.3%,对照组儿童的患龋率为25.6%,对照组儿童的患龋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儿童,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童口腔健康宣传知识篇4

1.青岛市立医院东院区口腔科门诊,山东青岛266071;2.青岛市立医院东院区中医科,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儿童乳牙龋病发情况来加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的综合预防。方法选择4所幼儿园作为实验幼儿园,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儿童进行综合口腔保健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治疗,1年后对儿童乳牙乳龋病发生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给予综合保健治疗的实验组口腔卫生水平明显得到了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儿童龋齿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龋齿充填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其充填率达到了98.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开展学龄前儿童综合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同时也可以达到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综合口腔保健;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1(b)-0084-02

[作者简介]赵晓梅(1975-),女,山东青岛,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牙体牙髓、儿童牙病。

据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儿童龋病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乳牙龋患病率较高,其中,3~4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6.53%[1]。针对当前的现状,我院对儿童乳牙龋病引起了高度关注,同时也开展了多种龋病预防方法。但是,由于龋病是因多种因素造成的,若采用单一的预防措施,将不能达到预防和控制的效果。因此,分析一种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以保证龋病的预防和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当地不同规模和经济文化水平高低不平的4所幼儿园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4所幼儿园中符合标准的儿童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选取人群共242人[2]。其中,实验组为121人,男性60人,女性61人,平均年龄为(3.32±0.27)岁,实验组接受综合口腔保健;对照组121人,男性60人,女性61人,平均年龄为(3.52±0.21)岁,对照组不接受口腔预防措施。

2方法

选择平面口镜、5号探针对儿童的口腔进行检查[3]。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实验对象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幼儿年龄、性别、儿童出生状况、家长教育水平、孕期疾病发生情况、儿童口腔卫生知识及口腔卫生习惯等。在整个实验研究中,实验组接受综合口腔保健措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口腔预防措施。在口腔干预措施中,在实验期间,1年对实验儿童进行2次口腔卫生检查和2次口腔卫生维护,在口腔卫生维护中,对儿童进行菌斑控制和刷牙的正确指导;对儿童进行1年2次氟化泡沫和乳磨牙窝沟封闭等集体预防措施,并且对已有的龋齿进行填充。1年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和卫生习惯的检查,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差异。

1.5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1.0统计软件对实验组、对照组儿童的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卫生习惯和龋齿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2.1分析实验组、对照组在实验前、试验后儿童对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口腔卫生习惯正确率进行分析

如表1所示。通过1年后的口腔预防措施,实验组儿童对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口腔卫生水平结果分析

如表2所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儿童的口腔卫生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儿童龋齿病发情况及填充情况

如表3所示,通过调查显示,实验组儿童龋齿病发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龋均和龋面均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已有龋齿的儿童进行充填,实验组儿童充填率达到了98.2%

3讨论

通过对儿童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卫生习惯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大多数儿童口腔内都有龋齿,并且这些未治疗的龋坏牙齿有继发性感染的危险性。据资料统计,儿童4岁时乳牙患龋率已达到76.54%,因此,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引起了工作者的高度关注[5]。由于我国已利用三级保健网进行儿童口腔保健计划的设计,其内容主要包括口腔保健基本知识、口腔卫生习惯、龋齿病因等健康教育,其教育对象为儿童及家长。因此,本实验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儿童乳牙龋预防方面的经验来建立幼儿园综合口腔保健模式[6]。在综合口腔保健模式中,通过在学龄前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龋病预防措施,其可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此,建立综合口腔保健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采取氟化泡沫、乳磨牙窝沟封闭、咀嚼木糖醇口香糖三种集体预防措施,使口腔医疗措施能更好地服务于儿童,并减少儿童龋坏齿的形成,其具有成本低、技术简单的特点。

所以,在龋病预防措施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这就要求保健部门应加大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栏和义诊等方式加强口腔卫生知识的教育,并定期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教育对象为儿童、家长或老师,使其充分了解儿童龋病的预防方法;②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要求家长在家中监督儿童早晚刷牙,餐后漱口,禁止儿童在睡前吃甜点或其他食物,主要是因为食物藏在牙缝中容易滋生细菌,进而导致口腔龋齿的形成;③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在婴儿期,应要求家长尽量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纠正儿童爱吃甜食或含氟高的食品,例如虾、海带等。

综上所述,建立儿童综合口腔保健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成本低、技术简单、以预防为主的特点,其满足社会性医疗保障的推广条件。要求儿童及家长参与到口腔健康教育中,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得到了明显改善,儿童乳牙龋病的预防与控制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

参考文献]

[1]陈葳.广州市白云区城乡结合区域6-8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2:68-96.

[2]邹波.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分析及口腔疾病相关因素分析和预防[J].当代医学,2014(8):163-164.

[3]魏表,肖玉莲.北京市东城区2~6岁儿童乳牙龋病情况调查[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2):959-961.

[4]邹晓璇,苗江霞,李文珺,等.母乳喂养对3岁儿童乳牙患龋病的影响[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6):451-453.

[5]郑玉程.儿童乳牙龋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32):150-151.

儿童口腔健康宣传知识篇5

目前,儿童龋病患者逐年增加,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5岁年龄组龋病发病率高达66.6%。[1]wHo把龋病定为危害人类健康,并应重点防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列。龋病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严重时甚至影响其颌面部及全身的生长发育。但龋病经过规范治疗和家庭护理,可预防继发龋的出现,从而将其危害降至最低。因家长在生活中与患儿接触最多,他们对防龋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口腔卫生习惯[2],所以家长对龋病认知的程度和日常行为干预,在本研究中将起到关键作用。我科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对十堰城区760名龋病患儿家长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采取目的抽样方法,选取门诊4-9岁之间乳牙龋病患儿760例、家长760名。其中男患儿389例,女患儿371例,。家长年龄28-45岁;父亲268例,母亲492例。家长文化程度:小学108名,中学217名,高中及以上435名,沟通能力良好,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全面了解本病的基础上,阅读大量参考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制定问卷内容。问卷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家长一般情况,即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学历与患儿的关系等,另一方面,包括家长对孩子口腔卫生习惯的重视程度及在家中对孩子口腔卫生是否采取具体措施等情况,共12条,家长单项选择作答。调查时先向家长说明调查的目的,取得家长合作。当场发放问卷,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按其真实想法和做法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同时根据各位家长的盲区,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60份,有效回收率100%,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3.0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

3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十堰城区龋病患儿家长在防龋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家长对防龋认知态度不明确,防龋知识了解甚少,防龋行为欠规范,儿童龋病院外家庭延续护理不可忽视。

3.1家长对防龋认知思想的改变有相当的家长表示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实际行动中因各种客观原因没有做好或懒得做好,充分说明患儿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改变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的态度,加强对家长口腔健康的教育宣传,培养家长的口腔健康行为,才能使其能主动地自觉自愿地监督和帮助儿童每天规律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检查、窝沟封闭、涂氟治疗等等,才能有效预防儿童继发龋的出现。

3.2龋病患儿需要及时治疗很多家长认为儿童龋齿“烂掉”没关系,反正还会换牙的。这种错误的指导思想使儿童龋病没得到及时充填,最终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使患儿承受本不该承受的病痛折磨;很多患儿家长不了解儿童牙科,惧怕带孩子看牙,带着这种恐惧心理使患儿龋洞不断加深,直到孩子牙痛得难以忍受时才到医院就诊,这才了解儿童牙科并没有可怕之处。所以,对家庭深入开展儿童牙科的宣传,加深人们对儿童牙科的认知程度也是防龋的一项重要措施。

3.3协助或教会孩子正确清洁口腔首先必须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才能保证传授给孩子的方法的正确性。在生活中家长必须持之以恒地监督并帮助指导孩子养成刷牙漱口的好习惯。三餐后以及吃零食后及时漱口,每天早晚刷牙,晚上睡前更要认真细致刷牙,刷牙后不要再进食。使用软毛牙刷,正确的刷牙方法:上牙从上向下刷,下牙从下向上刷,刷上、下牙咬颌面时,将牙刷置于咬合面内,稍用力沿水平方向来回刷,每次刷牙的时间应不少于3min。建议家长尽早监督帮助儿童刷牙直至能独立进行,以有效清洁牙齿保持口腔卫生,预防龋齿。

3.2应用窝沟封闭和涂氟预防龋病窝沟封闭是指不去除咬合面牙体组织,在其上涂布一层粘结性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增强牙齿抗龋能力。涂氟治疗是将氟化物加入一种有机溶液,涂布于牙齿表面几分钟内硬化形成的一薄层。其具有在牙面停留时间长、提高釉质表面摄取氟能力等优点。

有学者[5]研究显示,利用窝沟封闭技术与涂氟治疗可有效降低患龋率。窝沟封闭是安全有效、无痛苦的防龋措施,它可以弥补儿童刷牙不彻底带来的患龋风险,6岁以上儿童龋病的预防可同时联合涂氟治疗,两者均是非常有效的防龋方法。本研究显示很多家长不了解窝沟封闭和涂氟治疗,有部分家长虽然了解却没有实施,仍说明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和重视儿童口腔健康,所以普及群众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尤其应加大儿童防龋知识的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m]北京:人民卫省出版社,2008:72.

儿童口腔健康宣传知识篇6

关键词:儿童健康教育口腔保健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c)-0229-01

龋病、牙周病、牙髓病等口腔疾病已经给儿童口腔健康及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龋齿列为世界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并把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1]。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5岁儿童乳牙疾病的患龋率为66.0%,有97%的龋齿未经治疗,12岁儿童恒牙龋病的患病率为28.9%,表明我国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较高,接受治疗的却很少[2]。为改善我国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的口腔健康标准,“牙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提出加强健康教育在口腔保健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有不少研究表明,正确的口腔健康教育在口腔保健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为此,本文综述如下。

1家庭教育

家长应该主动了解并掌握足够的口腔保健知识,家长的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对儿童口腔保健的教育[4]。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牙齿发育阶段提倡使用不同的口腔保健方法,家长指导孩子养成保护牙齿的好习惯。孩子在牙齿萌出初期,晚上不要让孩子含奶瓶睡觉,或者尽早不让孩子使用奶瓶,避免孩子的乳牙刚萌出不久就龋坏。从3岁以后,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刷牙的好习惯,并教其正确的刷牙方法。家长要限制孩子甜食的摄入,多吃五谷杂粮,锻炼口腔的咀嚼能力,多吃蔬菜水果,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5]。家长也可以定期带孩子去口腔医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通过检查也能发现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的口腔常见疾病,如龋病,发现后,即可将其控制或预防在萌芽状态。

2学校教育

学校应积极开展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口腔状况。在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后,尤其是进入的学校采取住校全封闭式的管理方式,学生的生活方式对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更是大,学校应积极进行干涉引导和教育。在课余时间里,学校可以邀请口腔方面的专家做专题讲座,传授口腔保健知识,可以开展小班化论坛,面对面解决学生、老师关于自身的口腔问题,更正其对于口腔保健的常识性错误,可以搭配宣传单,宣传资料的发放,反复播放广播和视频,积极开展一些关于口腔知识的竞赛,进一步巩固知识。学校也可以对老师定期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教案培训,教授最新的口腔知识,介绍口腔保健的经验和方法,让老师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一对一的解决[6]。

3儿童本身

儿童本身对于保护口腔健康的意识和日常养成的习惯极大地决定了其口腔的状况。处于成长期的儿童,接受能力强,求知欲足,通过家长、学校的教育和自己的学习之后,口腔保健知识和行为大大增强,他们能自主选用小头软毛牙刷,每天刷两次牙,每次刷牙3min,使用含氟牙膏,刷牙竖刷等,他们能够渐渐意识到经常吃甜食喝饮料对牙齿有害,多吃蔬菜水果、蛋白质对牙齿有益,锻炼身体能增强免疫力,避免一些口腔疾病的发生。一段时间后,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经过6个月的调查,儿童受教育后,其牙石检出率,患龋率显著降低,菌斑指数,龋齿数结构有明显改善[7]。在同辈中,会存在一种同龄人领导的潜在性影响,同龄人之间的学习速度甚快,没有心理障碍,孩子在互相学习的环境中,能更好得将口腔保健知识掌握好[8]。

4医疗预防

在家长和孩子都意识到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后,通过窝沟封闭,免疫防龋,预防性树脂充填等方法可有效得预防儿童龋病的发生。(1)窝沟封闭。窝沟封闭是一种无痛、没有创伤、经济实惠、无副作用的防龋方法,不但能有效降低患龋率,还可以降低由龋而引发的各种并发症,节省因治疗龋齿而花费的时间和资源。窝沟封闭的最佳时机为牙齿完全萌出,且尚未发生龋坏时。也有研究证实了窝沟封闭对减少窝沟龋的发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龋方法[9]。(2)预防性树脂充填。预防性树脂充填是仅去除窝沟处的病变牙釉质或牙本质,根据龋损的大小,采用酸蚀技术和树脂材料充填早期窝沟龋,并在牙合面上涂一层封闭剂,这是一种窝沟封闭与窝沟龋充填相结合的预防性措施。(3)免疫防龋。免疫防龋通过提高宿主的免疫防御能力及抑制口腔致龋菌群的作用打破四联因素并存的状态,从而降低龋病发生的可能性[10]。目前还在寻找适合的疫苗,有专家将一种转基因植物被动免疫自愿受试者,显示受试对象龋活性的明显下降,引起举世瞩目[11],这种方法将在未来带来深刻变化。

参考文献

[1]冯奕文.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知识、行为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08(5):1621-1623.

[2]王国珍.991名10-15岁儿童龋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D].吉林大学,2011.

[3]彭彩燕.健康教育在儿童口腔保健中应用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141-143.

[4]Saied-moallemiZ.,VirtanenJ.i.Disparitiesinoralhealthofchildrenintehran,iran[m].2006(12):262-264pmiD:17164073.

[5]闫华侠.探讨儿童龋齿的发病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192-193.

[6]徐玮.上海市3岁和6岁儿童口腔健康_危险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2.

[7]J.appl.oralSci.theefficacyoftheinterventionalHealtheducationprogramfororalHealthimprovementinSchoolChildren[J].SerbianDentalJournal,2012,11(59):27-31.

[8]刘美娟.青少年的“同龄人”交往和群体心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0(4):57-62.

[9]零月丽.窝沟封闭防龋疗效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6):804-805.

儿童口腔健康宣传知识篇7

【关键词】龋齿特点危害预防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97-01

1.乳牙龋齿的特点

1.1患儿年龄相对较小

在儿童长牙后,牙齿就可能会龋坏,而且牙齿龋坏的概率很大。据调查,在4~8岁的儿童中,共有70%左右的儿童患有龋齿,而且牙齿被龋坏的范围较广,发病较快,往往被忽视,危害较为严重,不能够尽快医治。

1.2龋齿好发部位

一般来说,3~4岁的儿童中,孩子的切牙很容易患上龋齿,而5~6岁的儿童的第一、第二乳磨牙很容易患上龋齿,其原因是孩子的咬颌面和牙缝中很容易会出现一些食物残渣。而且,婴幼儿具有较高的龋病患有率,达到了70%左右。我国的一些牙科专家指出:在我国,儿童具有较高的龋病患有率,如果把龋病牙齿平均下来,那么每个孩子都可能有5个左右的坏牙齿。一些错误的观点也影响着我国儿童龋齿病的患有率,比如说,一些人认为龋齿几年后会随着乳牙的更换而换掉。因此,人们不仅要重视恒牙龋齿,还要充分关注龋齿。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国的儿童不再受到牙痛的折磨。

2.乳牙龋齿的危害

乳牙很容易蛀牙的原因有很多,它不仅受到乳牙本身的结构特点的影响,而且受到儿童所食用的食物的影响。通常来说,儿童食物含糖量较高,粘性较大,进而在儿童牙齿上发酵产生一些酸性物质,危害牙齿健康。

2.1乳牙龋齿的危害很多

2.1.1由于蛀牙引起的龋洞,会导致食物残留,发酵产酸,发生口臭。

2.1.2儿童龋齿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还会引起其它的疾病。比如说如牙髓炎、根尖周炎等,这些牙齿疾病会给儿童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这些疾病还会进一步影响孩子今后的恒牙釉质健康问题。

2.1.3如果孩子的大门牙患上龋齿,影响牙齿的美观,导致孩子不愿意张口说话,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2.1.4牙齿不好,咀嚼功能降低,将影响儿童对营养的摄入,进一步影响颌骨和全身的生长发育,并降低机体抵抗力。

2.1.5由于龋齿产生原因是细菌的感染,这些细菌会进一步进入消化道,进而引起其它的一些疾病,如:发热、风湿性心脏病、蛛网膜炎、胃炎、肾炎等。

2.1.6而且如果乳牙因为龋齿病而被拔掉的话,孩子今后的牙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孩子的牙齿排列的不整齐。这也导致了现在许多孩子会进行牙齿的矫正。

3.儿童龋齿预防

3.1预防龋齿的健康教育策略

3.1.1立法

推广和使用含氟牙膏,推广饮用氟化水。

3.1.2进行教育

对儿童进行牙齿护理相关知识的教育,比如说教会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儿童如何进行正确的刷牙。学校还可以将口腔教育纳入到学校日常的教育课程。不断的举行有利于增加孩子口腔健康知识的活动,增加孩子保护牙齿的意识。

3.1.3加大宣传力度

不断的加强龋病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利用多种途径对龋病进行宣传。这样做可以大大减少我国龋病的患病率,为我国节省很大一部分的医疗支出,减少孩子因为患龋齿病所带来的影响。如果宣传部门合理的在大众面前很好的进行宣传,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牙齿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而节省很大一部分费用。

3.1.4提倡刷牙乃当务之急

合理的刷牙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口腔健康。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儿童患龋病的概率,而且它也是孩子很容易接受的方法。但是,在我国,三岁以上人群坚持刷牙的人口占有率较低,城市中这一比例仅为60%~80%,而农村仅达到了20%,全国能够坚持刷牙的人口占有率并没有超过30%。所以,提倡刷牙是非常必要的。

3.1.5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

因为很多食物中都含有较大部分的糖,儿童喜欢吃糖,这就造成了龋齿病患病率较高的现象。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少吃糖,鼓励孩子只有在吃饭的时候吃糖,并且尽可能的减少糖类在孩子口腔中的滞留时间。

3.2口腔保健

3.2.1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1~3岁儿童乳牙萌出后,至少每半年检查1次,3岁以后,每年检查1次,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2.2刷牙

在孩子长出了第1颗乳牙之后,父母给孩子喂奶后,可以使用裹纱布蘸取温水来清洁孩子的乳牙以及孩子的口腔,保证每天能够至少1次的清洁。孩子的父母还可以买一些乳牙清洗工具来清洗孩子的乳牙。在孩子一两岁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用幼儿牙刷来刷牙,保证每天要刷一次。在孩子2~3岁时,让孩子形成每天早晚刷牙的习惯。

3.2.2.1选择牙刷

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选取适合的牙刷。选取牙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牙刷毛要软,有一定的弹性,牙刷头较小,厚度比较薄。

3.2.2.2选择牙膏

儿童使用成年人的牙膏是不合理的,要选取合适的儿童牙膏。而且,必须保证在儿童牙膏内不含有任何的药物成分。只有在孩子五到六岁时,才可以使用含有氟的牙膏,并且每次的使用量应该很少。控制含氟牙膏的出厂日期在一年以内。

3.2.2.3选择有效的刷牙方法

通常来说,教育孩子用牙刷在牙齿的表面画圆圈来刷牙,这样方便孩子的理解。保证早晚刷牙各一次,时间大概在三分钟左右,还可以使用菌斑染色片来检测刷牙的效果是否很好。

3.2.2.4牙刷保护

在刷牙之后,晾干牙刷,使得牙刷的刷毛向上插在杯子中,不能够用热水烫洗牙刷,尽量在两个月之后,换上新的牙刷。

3.3治疗

孩子一旦患上龋病后,要及时的到医院治疗,定期的做口腔健康检查,进而防止口腔疾病的恶化。而且,口腔保健的医生必须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合理的制定出治疗计划。现在,使用窝沟封闭的方法能够有效的预防龋齿病;还可以使用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来治疗龋齿类疾病,效果也非常好。

因此,有很多原因都能够导致孩子的龋齿类疾病,所以应该不断加强口腔保健的宣传,使得儿童形成一个良好的饮食结构和卫生习惯。

儿童口腔健康宣传知识篇8

【关键词】龋病;口腔保健;预防措施

龋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儿童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就是龋病,龋病不仅使儿童感到患牙疼痛而影响食欲、咀嚼、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甚至会引起全身疾病,影响儿童健康。但龋病是可以预防的,龋病的预防是儿童保健的主要任务,所以必须教会每个母亲防龋的实用技术,使儿童的龋病预防从胎儿期开始并贯穿于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避免乳牙的龋坏和早失影响儿童的发音和美观,以至给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抑,下面分3个时期进行论述。

1胎生期保健

胎儿的牙齿是在胎生期第六周开始发育的,故母亲已知怀孕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摄入营养合理的平衡膳食,要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和足量的含钙磷食品,孕妇应多照日光,妊娠末期如出现指趾和腓肠肌痉挛要在医生指导下补一定量的钙剂。

20~1岁组儿童口腔保健及防龋措施

首先,保健医生要做好产后访视和新生儿预防投药工作,同时做好口腔护理指导。避免用各种土办法处理“马牙”以免引起口腔感染,母乳喂养儿无需饮温开水,而人工和混合喂养儿各种代乳品残渣易残留口腔,故喂完后要饮一点温开水清洁口腔,4~6个月乳牙萌出,孩子也开始添加辅食,此时更应加强口腔护理,每餐后均应饮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睡前不给小儿糖果等甜食,特别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含糖睡觉,因为口腔细菌分解糖产酸,腐蚀牙质,产生牙菌斑是龋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3龋病易感期防龋措施

1~3岁小儿乳牙全部萌出,这个时期的牙为龋病易感期,要注意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的合理搭配,市售小食品,不易做辅助食品常规添加,笔者提倡食用家庭自制食品。饮食膳食平衡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同时也可促进牙齿的正常发育,增强牙齿对龋病的抵抗力。教育儿童多吃对牙齿有益的食物,如五谷、杂粮、牛奶、蔬菜、鱼肉和蛋等,应从小养成少吃零食或不吃零食,特别是含糖高的食品,尤其是睡前不吃东西的好习惯,吃零食后应及时漱口,4岁以前是儿童预防龋病的重要时期,3岁以前开始刷牙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所以3岁儿童要在母亲帮助和指导下采取正确刷牙方法,有效的刷牙可以清除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起到清洁牙齿、预防牙齿光滑面龋和预防牙周疾病的作用。消除牙菌斑是防龋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而实现这一环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儿童掌握正确刷牙的基本要领,使用质地较好的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每次刷牙时可挤出黄豆粒大小含氟牙膏刷牙,每日早晚各刷1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min,彻底清洁口腔难刷部位,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

由于生活水平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家长把儿童送到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故幼儿园应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向幼教人员和家长宣传口腔卫生知识和防龋知识,为幼儿园儿童建立健康档案和口腔检查档案。龋病是儿童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对于龋病的预防治疗仍是医务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早期发现龋病,及时治疗,早期填补。若不及时填补,可导致牙周组织发炎,以至影响恒牙正常发育,若乳牙因患龋齿过早丢失,还可影响恒牙正常排列,为确保儿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家长应注意孩子的牙齿情况,每半年到医院检查1次,定期检查除发现龋病及早治疗外还可提供有关口腔卫生方面的指导,对儿童牙齿进行必要的预防保健教育宣传,定期检查,可降低龋病患病率。

参考文献

[1]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人民出版社,1998:160.

[2]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人民出版社,2003:28.

儿童口腔健康宣传知识篇9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口腔科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科室,离不开上级牙防所的支持。为了加快牙防工作的发展,口腔科借助防保科下园体检,通过材料和现场指导来对牙防知识的宣传。院领导在对口腔科发展的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向区卫计委申请的设备也基本落实,并投入使用。

二·加强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宣传

随着宣传教育的不断深入,牙病防治的效果也日益明显。通过对幼儿园和小学校保健老师的的牙病防治宣传,提高了这一层次人群的牙病防治知识。这样口腔科不仅扩大了宣传,而且也拉近了幼儿园和学校师生的距离,为以后牙防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节日宣传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和九月二十日的爱牙日期间,我们组织防保科和口腔科人员一起到幼儿园和小学校举行义诊,为孩子们做了口腔检查。开展免费的口腔宣传。帮助他们掌握适合他们的口腔保健知识,并通过我们的宣传传到家长中去,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让儿童口腔健康被重视。

四·窝沟封闭和氟化泡沫防龋工作

今年五月我们到辖区注册幼儿园里进行了氟化泡沫防龋工作,其中包括徐辛庄中心幼儿园,草寺幼儿园,和蓝馨双语幼儿园,工作中我们认真为儿童服务,家长同意书暂由幼儿园保管,并按要求及时上报了相关信息;七月份我们对徐辛庄小学,富豪小学,葛渠小学发了窝沟封闭的通知,并让卫生老师通知家长到我院口腔科做适龄儿童的窝沟封闭工作,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窝沟封闭的工作,做好登记,及时上报信息。

总之,在2018年牙防工作中,我们接诊的所有儿童中,基本做到人人满意,没有一例事故发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口腔科将以更大的热情做好牙防工作.

 

 

儿童口腔健康宣传知识篇10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心理疏导;宣传教育;鼓励

1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对患儿的心理疏导

1.1医生在治疗前对患儿及家长的诱导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起到了主导性作用。儿童口腔科医生掌握了治疗口腔疾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制订和实施治疗计划。与其他口腔科医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治疗中不同,儿童口腔科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时刻关注患儿的情绪及心理变化,应有一定的心理学及教育学知识来作为补充。口腔科四手操作的开展,让医生能更加专注的治疗,护士也能帮助医生稳定患儿情绪,及时传递治疗用品,观察患儿情绪变化,这种一医一护的治疗模式在儿童口腔诊疗中不可或缺[1]。学龄前儿童心智还不成熟,情绪不能自控,但如果能正确引导,可以达到治疗前的心理诱导。医生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治疗,应尽量做到让患儿主动配合,不能强制性束缚,否则会造成患儿心理上的伤害。这种伤害会一直影响孩子对牙科治疗的认知,也会间接影响周围的孩子,从而牵扯到其它方面的治疗,所以说,儿童口腔科治疗主动配合的益处远大于暴力性的强制束缚。医生应掌握行为诱导方法,即讲解-示范-演示[2]来达到预期效果。3~6岁儿童正处于乳牙列阶段,是孩子的第一套牙齿,初次就诊多数是第一次经历牙科治疗,所以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情绪及认知。临床工作中,有时受到患者多,环境乱的影响,医生会忽视对患儿耐心引导的过程,这样的治疗不算是成功的治疗。在治疗前,医生应向患者耐心讲解治疗过程,演示需要的操作,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语进行诱导,比如告知孩子手机是给小牙刷刷牙,牙里面有小虫子,用手机给他抓出来。让孩子适应手机运作的声音,演示每一个器械的用法说明,告知小朋友治疗动作会轻轻的,仔细听孩子的诉求,并给予恰当的鼓励。只有一点点通过恰当的语言与情感的交流,才能及时消除患儿紧张焦虑的情绪。也可通过沟通过程,使医护人员与患儿之间建立信任与依赖关系,进而使患儿主动进行治疗。同样医生对家长的引导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患儿家长由于自己的生活阅历及文化水平的不同,对口腔科的治疗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行为表现及话语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初次就诊,医护人员通过自己的检查,孩子及家长的主诉,会制订合理的治疗计划,并向家长告知。在此过程中,应尽量避开孩子。比如牙髓炎引起的疼痛,治疗方法应是立即开髓,这就会产生一过性的剧烈疼痛。若这样的话语被小朋友听见,会加剧其本身紧张的情绪。小朋友年龄的原因,不能完全理解治疗的必要性,所以,家长在这其中就要起到引导作用。被告知患儿的治疗方法,时间,刺激强度,以及治疗的必要性后,家长通过对孩子性格的了解,对其进行仔细耐心的告知。往往家长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会比医护人员更加顺利。这样和谐的三者关系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2医生对不同患儿口腔治疗合作程度的处理态度

通过临床实践中的观察,患儿对口腔治疗的合作程度可大致分为四种类型。(1)配合型。此类患儿较为听话,能跟医生进行很好的沟通,对口腔治疗没有过多的恐惧,能理解家长及医生的询问,主动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只需在治疗前耐心的鼓励,在治疗中告知每一步的过程及时间,患儿便可听话的配合治疗,这是儿童口腔治疗最佳状态。(2)条件承诺型。相比配合型的患儿,此类型孩子会反复强调自己的担心顾虑,这就更需要医护人员有足够的耐心来对其讲解和安慰。如在治疗过程中不许医生安放手机,反复强调疼不疼之类的话,要求家长在其治疗后买喜欢的玩具,这种类型的小朋友需要医生用温和的态度对其承诺,鼓励,耐心讲解,多数情况下可以完成治疗。(3)被动型。此类患儿从外表上看较为乖巧听话,多偏于内向,没有过多的话语,会主动躺在牙椅上,不说话,不哭闹。当对其进行治疗时,动作上却有意与医生的要求背道而驰。时而听话时而躲避,对刺激的敏感值降低。此类型患儿多把恐惧感表现在内心,此时医护人员应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与态度,通过讲解,演示,慢慢建立友好关系,信任程度,当孩子适应诊室环境,从自己内心消除恐惧感时,便可配合治疗。对待这样的孩子,耐心亲和最为重要。(4)冲动型。此类患儿在没有进行治疗前就会不停的哭闹叫喊,发脾气,听不见去任何人的话,情绪十分激动。这样的孩子多数在家中比较溺爱,任性顽皮,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家长应配合医生稳定患儿情绪,医生应用相对强硬的话语进行教导,说明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带其参观别的小朋友的治疗过程,增加其信心。在治疗过程中应做好防护性固定措施,以防突然的冲动行为造成伤害,尽量快速高效的完成治疗[3]。

2家长对孩子的心理疏导

2.1治疗前的认知教育

家长对口腔科治疗的认知往往会通过行为和语言间接影响患儿。比如家长有较为痛苦的牙科治疗史,有时会在一言一行中传达给孩子,让本来对看牙没有行为概念的孩子,在内心就有了疏远跟恐惧。所以家长作为治疗前的第一位疏导人,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口腔保健观念并给孩子普及口腔科的知识,对孩子进行耐心的讲解。树立良好的口腔观念,鼓励孩子生病要勇敢的接受治疗。学龄前儿童处在接触新鲜事物的阶段,应对其鼓励引导教育,绝不能恐吓,威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领孩子到医院进行治疗前的体验,可以从熟悉诊室,医护人员开始,慢慢的进行简单的口腔检查,当孩子自己开始从内心消除恐惧时,后期的治疗将会更加顺利。

2.2治疗中的鼓励安慰

医护人员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治疗上,而患儿情绪的稳定就需要家长的配合。临床观察,有的小朋友需要家长在其旁边进行陪伴,家长可在一旁紧握宝宝的手,给予安全感,并不断鼓励,告知进程,孩子会增加其治疗过程中的信心。有的小朋友家长在其旁边反而更加拒绝治疗,这样家长可适当回避,医护人员就要担当起更加重要的责任。总结来看,对待不同的孩子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行为的疏导最终都是辅助治疗顺利进行。

2.3治疗后的支持鼓励

一般的小朋友在接受治疗过后都会心情低落,这时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可以在语言上对其进行支持鼓励,比如像你是最棒的,真勇敢,你可以跟你的小伙伴讲解看牙过程啦之类增强其信心的话。也可以带其吃一些好吃的,告诉孩子只有牙齿健康才能吃更多的东西,来教导他保护牙齿的重要性。总之方法很多,要因材施教。

3社会宣传对孩子治疗前的影响

3.1幼儿园

学龄前孩子多数处于幼儿园阶段,一天中多数时间小朋友都在互相交流,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某个小朋友曾经的治疗体验会通过言行举止传递给其他小朋友,这样幼儿园老师就是正确引导孩子的最重要引导者。首先老师本身应具有良好的口腔科知识及文化素养,本身起到带头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认知保护牙齿的重要性,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拒绝糖果及碳酸饮料,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其次,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小朋友观看口腔宣传片,普及保护牙齿对身体的重要性,以及有病早治疗的必要性。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及文字说明,让小朋友了解认识口腔治疗的器械,治疗过程,从而使接受治疗时对整体的诊室环境不陌生,也能更快的适应环境。当每个小朋友通过良好的教育能主动保护自己的牙齿时,预防比治疗更加有意义。有学者调查研究显示,309例儿童牙病患者,其中3~6岁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生率为85.29%,学龄儿童为72.38%,两者比较证明年龄越小,牙科畏惧症发生率越高[4]。所以说,加大保护牙齿的宣传教育力度,较少低龄儿童患龋的风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幼儿园应联合医院组织开展对孩子牙齿的检查活动。许多小朋友在一起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会有榜样作用。医生用口镜给小朋友进行口腔检查,不会产生疼痛感,从而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也能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尽早治疗减少疼痛。第一次良好的体验会给孩子留下较好的印象,在以后的治疗中也不会产生抗拒心理。医院也可以组织孩子参观口腔科的诊室,通过观察医护人员的示范,相互交流,减少以往孩子对穿白大褂医生的恐惧。

3.2诊室环境

学龄前孩子还处在幼年阶段,会被一些好奇的事物所吸引,诊室的环境也会对孩子的内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诊室内可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动画片及儿歌,也可播放牙科治疗宣传片,屋里布置一些有趣的卡通图案,让诊室环境更加温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5]。也可准备一些小礼物鼓励配合治疗的孩子。总的来说,所有的行为都是辅助孩子能顺利安全的完成治疗。

3.3社会活动

无论是学校还是医院或是某些医疗机构,都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社会活动。例如宣传牙刷及牙膏的选择,Bass刷牙法的现场指导,对刚刷过牙齿的小朋友进行菌斑显示实验,用显示结果来进行更加直观的口腔卫生宣教。

3.4提高家长口腔保健意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模仿家长的行为习惯,从而获得自己对口腔知识的认知。近年来幼儿患龋率大大增加,跟家庭环境,经济条件,文化素养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调查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的家长,对孩子口腔保健的意识和认知就相对比较高。所以今后应加强对文化程度低的家长进行幼儿口腔健康行为的教育和引导[6]。希望通过努力在今后的儿童诊区不在听到孩子害怕的哭喊声。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疏导也应越来越受重视。

参考文献

[1]胡蓉.四手操作在儿童口腔门诊手术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11):73-74.

[2]樊林.学龄前儿童牙科诊疗行为特点及治疗方法探讨[J].广东牙病防治,2011,19(7):369-371.

[3]易黔林.儿童口腔疾病治疗前的心理分析及心理诱导的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07(21):2347-2348.

[4]秦德川,高爱兰.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行为特点及防治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7):69-70.

[5]范爱洁,包金娥,柴银薇.心理疏导在儿童牙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5):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