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十篇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十篇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3:29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篇1

犹如200多年前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把人类带入工业时代一样,互联网正在全面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工业革命推向4.0时代。互联网已然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可持续增长的新引擎。这其中,不能少了智能制造的身影。总理曾指出,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要紧紧依靠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努力克服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管理和销售服务落后、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问题,突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挤压,通过创业创新助推产业和技术变革,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培育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无疑,在互联网时代,智能制造引起了政企研的共同关注。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论坛――“智能制造与转型升级”分论坛上,世界互联网创始人、国际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罗伯特・卡恩发出德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并协助发出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德国互联网之父维纳・措恩教授,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乐斌等海外人士,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Sap高级副总裁李瑞成、西门子高级副总裁王海滨、三一集团高级副总裁贺东东、潍柴动力首席信息官曹志月、中控科技副总裁施一民等企业界大佬,以及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院士、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等专家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及浙江省政府官员,为“智能制造”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

经济转型离不开产业智造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其中,曾经备受倚重的制造业伴随人口红利消失、产品附加值低、产能过剩等问题,正在步入“寒冬”。在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智能制造被列为主攻方向,旨在强化高端制造业,这也是实践“互联网+”战略的重要路径。

“互联网+”激发中国经济新动能

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全球经济贸易增长持续发力的大背景下,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是中国实施经济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在论坛上详细阐述了“互联网+”。他说,第一,“互联网+”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具有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发展更持续的特点。从近年来的实践看,“互联网+”在壮大新兴业态、改造传统产业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信息通讯网络,借助这一平台,近期网民正在开展蓬勃热烈的创新创业活动,迸发出无穷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这些都将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高水平,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第二,“互联网+”是拓宽发展新空间的战略重点。“互联网+”不仅能够扩大有效供给,提升供给能力,而且能够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高效耦合和精准对接,加快推动消费升级。互联网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创新不断创造出智能和绿色消费新产品,催生出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消费新模式,挖掘出巨大的新消费潜能,形成万亿级的消费大市场。

第三,“互联网+”是构建产业新体系的战略要求。互联网能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产业活动,加速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进程。具体到智能制造这一领域,通过“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管理、生产等全环节、全流程的渗透,将大幅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水平,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组织结构优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工业互联网支撑起智能制造

实施智能制造离不开工业互联网这一关键基础设施的支撑。《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建设低延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浙江省省长李强认为:“如果在中国推广工业互联网,将创造3万亿美元的市场需求。”

在此次论坛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阐述了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性。

第一,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工业互联网是支撑智能制造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是将机器、人、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有效连接的网络信息系统,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动态传输与高级建模分析,形成智能决策与控制,驱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工业互联网可以理解为“网络+数据+安全”,其中网络是基础,数据是核心,安全是保障。以网络连接与协同为支持,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在安全可信的前提下,工业互联网支撑实现单个机器到生产线、车间、工厂乃至整个工业体系的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工业互联网也是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适应信息交互需求从人与人之间拓展到人与物理空间而形成的。工业互联网集成了物联网、移动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最新创新成果,并与先进制造相关软硬件技术相结合,将信息连接对象由人扩大到有自我感知和执行能力的智能物体,体现了通信、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的集成优势,是互联网的演进和发展的新阶段,是信息通信技术支撑信息社会发展的新手段。

第二,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开辟信息通信发展新空间。首先,工业互联网支撑工业全流程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应用于企业生产,将带来四个方面的变革:一是智能化生产,基于海量数据的建模分析,形成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二是网络化协同,借助网络整合分布于全球的设计、生产、供应链和销售资源,形成众包众创、协同制造等新模式,大幅度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三是个性化定制,基于互联网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灵活组织设计,制造资源和生产流程,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定制;四是服务化转型,通过对产品运行的实时监测,提供远程维护、故障预测、性能改进等一系列服务,实现工业企业服务化转型。其次,工业互联网促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工业互联网是工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实现全球智力资源、制造能力的广泛汇聚,促进从封闭式创新转向开放式创新。从单打独斗转向众智众力,如支撑众包研发、在线协同、云制造等新的发展模式。不仅加速了研发迭代进程,更促进了工业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次,工业互联网拓展信息通信业发展空间。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发展将引导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服务加快向工业领域延伸和应用。在促进制造业高端发展的同时,带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技术应用和安全能力的全面提升,拓展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新蓝海。

智能制造需要“虚实”结合

作为市场创新的主体力量,传统制造业如何拥抱互联网,实现智能制造的目标,制造业“大佬”们也提出了各自的思考。

海尔:白色家电从电器变成网器

传统企业怎样才能转型为互联网企业?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给出的答案是零距离。他说:“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一定与市场、与用户零距离,实现它首先要解决和用户之间的零距离的问题。”

目前,海尔从2005年提出的人单合一,把员工和用户连在一起,到今天在互联网转型的道路上已探索10年。海尔互联网转型思路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第一,顾客和用户思维方式的改变。“传统企业不认识用户,只认识顾客。我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要有人要就可以,至于谁和我联系呢?不知道。但是用户是体验的一个节点,它可以参与你的设计、制造、销售、下一轮的迭代。所以用户和顾客是截然不同的。”张瑞敏透露,海尔曾经推出了一个智慧烤箱,以往是将产品卖出去就可以了,但现在是帮助用户研究怎样烤出更好的食品,这样,形成了一个包括用户、食材供应商等在内的生态圈。这同时颠覆了传统经济的定律,传统的经济定律是边际效应递减,每一台产品的收益一定是越来越下降,由此企业才会不断扩大规模。但是现在边际成本可以趋向零。

第二,员工和用户关系的改变。员工由原来的执行者改变为现在要和用户联系在一起。海尔已将1万多名企业中间管理层去掉,让员工直接和用户联系。海尔原游戏笔记本的3个员工已自己成立一个创业团队,他们不需要像之前那样向公司领导请示,资源是从市场上找的,但同时他又吸引风投来投资。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改变就是薪酬,过去的薪酬一定是企业付给他,现在企业给他断奶,企业不付工资,工资从市场上得到。

第三个是互联工厂和用户关系的改变。互联工厂不等于机器换人,也不等于自动化。互联工厂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第一能不能连上用户,但用户的需求千差万别,你怎样把用户的意见整合起来,这是海尔现在正在做的。第二是产品出厂之后还要和用户连在一起,即产品的智能化。

历经10年艰辛,海尔集团这个当今世界最大的白色家电企业通过自身再造,为大型制造企业在“互联网+”时代闯出一条转型的新路。去掉2万名中间管理层,把过去30年辛辛苦苦打造的“航母”,解构成了一支并联“舰队”。张瑞敏说:“现在的海尔只有三种人,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

吉利:汽车会是下一个智能终端

百年来,汽车工业经过机械时代和机电时代后,正进入智能时代,进入汽车与互联网融合的新历史阶段。汽车从过去支持人的功能,到正在通过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来解放人,未来汽车还将能理解人,拥有高度智能和智慧,会主动探索和满足人的需求。

被业内称为“汽车圈的极客”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论坛上说:“车联网不仅仅是车与移动设备的连接,更重要的是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的连接。汽车将成为下一代移动终端。智能互联汽车绝不是简单地把手机功能集成到汽车上。智能互联涉及到每一个人、每一辆车。整个生态链形成后,智能互联汽车将带给人们更多方便,可以变成你的保镖、秘书、联络员,内容非常丰富。”

李书福表示,智能互联汽车,必须同时具备5大核心元素。驾乘体验,从人适应车变为车适应人,驾乘从被动变成愉悦的体验;智能安全,智能互联汽车的第一大核心元素仍然是安全,全世界没有一家公司比沃尔沃更懂汽车安全;人机交互,更人性化,更简洁易用,像XC90一样的中控大屏正在成为设计趋势;车与人,车与车,车与移动设备,车与基础设施,通过云服务,大数据交换,全部链接在一起;自动驾驶,人类在汽车中被解放,引发全新生活方式的变革。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篇2

阿尔法狗接连打败李世石、柯洁,无人驾驶汽车从科幻慢慢变为现实,人工智能正在全世界如火如荼地“跑马圈地”。我们正在被一个前所未有的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型社会裹挟着前行。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要积极探索,紧跟前沿,才能在这波智能化浪潮中不致被淘汰。本书通过丰富鲜活的企业案例,帮助我们梳理分析人工智能及其相关的机器学习、超级计算、云端服务、网络安全等前沿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方向,总结这些企业在智能时代下的应对之策及成功经验,为之后企业的发展转型等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

作者简介

余来文,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创业导师、野文投资董事长、文字传媒董事长,《商业智慧评论》和《创业管理评论》出品人,并任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亚洲城市大学等外聘mBa课程教授或创业导师。曾在海王集团、远望谷股份、飞尚集团等公司工作,历任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务,为大洁王集团、南华西集团、铜川矿务局、陕西煤业集团等公司提供管理咨询。先后在《管理科学》《北大商业评论》《销售与管理》《中国经营报》《CHinaDaiLY》以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等杂志报纸200余篇。出版《智能革命:人工智能、万物互联与数据应用》《分享经济:网红、社群与共享》《共享经济:下一个风口》《互联网:商业模式颠覆与重塑》《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思维2.0: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企业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的颠覆与重塑》等30多本图书。林晓伟,江西财经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为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福建省“新世纪”人才。先后在《系统管理学报》《经济管理》《国际贸易》《当代财经》《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现代管理科学》等国内核心刊物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编写《智能时代:人工智能、超级计算与网络安全》《电子商务:分享、跨界与电商的融合》《互联网思维2.0: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企业商业模式运营与管理》《物流学》《财务管理》和《会计学》等图书。主持福建省级课题4项,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9项,参与诏安县农业和扶贫“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产业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

1第1章智能时代

2开章案例

61.1开启智能时代

71.1.1mrSmart——我的智能生活

131.1.2智能时代之认知颠覆

181.1.3人工智能——工作“终结者”

191.1.4新产业的催生——“智”家帮的兴起

251.2迎接崭新的智能社会

251.2.1“数字化”——智能社会的“快引擎”

261.2.2“信息化”——智能社会的“大动脉”

271.2.3“网络化”——智能社会的“高速路”

281.2.4“集成化”——智能社会的“点金石”

291.2.5“公共化”——智能社会的“新时代”

321.3智能生态——智能时代的终极奥义

321.3.1传统工业逻辑的颠覆式创新

361.3.2人人创造,智能时代新分子

371.3.3用户“双力”:参与力创造力

381.3.4“智”之大器之智能整合

391.3.5未来人工智能生态圈

421.4智能时代的内核

421.4.1人工智能之先发“智”人

451.4.2超级计算之千手“算”音

461.4.3云端服务之无上“云”法

471.4.4网络安全之“安全”卫士

51章末案例

56第2章人工智能

57开章案例

622.1人工智能:让机器更聪明

622.1.1人机大战:阿尔法狗与柯洁

642.1.2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

672.1.3机械思维向左,智能思维向右

682.1.4人机融合:超人类智能时代

722.2人工智能新认知

752.2.1解密人工智能

762.2.2重要的是数据,而非程序

772.2.3淘汰的不仅是工作,更是技能

802.2.4超人工智能时代

822.3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822.3.1数据驱动智能革命

852.3.2数据挖掘:从大数据中找规律

862.3.3大数据的本质:数据化

892.3.4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永恒动力

902.4人机融合:连接未来

932.4.1人工智能之“星际迷航”

952.4.2机器学习与人工神经网络

962.4.3超越未来:人工智能之深度学习

1012.4.4人工智能之前世今生

1022.4.5人机融合:未来inG

104章末案例

109第3章超级计算

110开章案例

1143.1大话超级计算机

1143.1.1超级计算知多少

1153.1.2从数据到超级计算的飞跃

1173.1.3大千世界,“数”在掌握

1193.1.4数据流——“超算流体”

1223.2时代新宠——超级计算机

1233.2.1超级计算,未来国之重器

1243.2.2超算之不得不懂

1263.2.3大国超算之超常发展

1323.3超级管理

1323.3.1数据收集——“超管”之“核基础”

1323.3.2数据存储——“超管”之“核聚变”

1333.3.3数据处理——“超管”之“核爆炸”

1363.3.4超级计算安全

1373.4表演时间:超算之应用舞台

1373.4.1互联网应用:“互联”的二次方

1403.4.2电子政务应用:政务“超算”跨时代

1413.4.3精准医疗应用:超算医疗,快,准,狠

1453.4.4智能交通应用:数据出行,悠哉,享哉

1463.4.5金融投资应用:“超算”致富经

1493.4.6新零售应用:“超”未来,“算”零售

153章末案例

159第4章云端服务

160开章案例

1644.1云服务——“云”上境界

1644.1.1走进“云”化时代

1684.1.2享受云生活

1724.1.3幕后英雄——云计算推动“团队”

1734.2直击云计算

1744.2.1云计算为何物

1784.2.2云计算从哪里来

1794.2.3虚拟化,一切皆有可能

1814.2.4云计算未来规模

1834.3双重界:云计算与虚拟网络

1834.3.1云计算与虚拟网络关系

1844.3.2云服务之“虚化”技术

1894.3.3虚拟服务器——“虚化”技术承载终端

1934.3.4多云大融通——云存储设备

1954.3.5有备无患——云资源备份

1984.4“三云”家族: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

1994.4.1公有云——“云”家必争之地

2014.4.2私有云——私享“云端”之上

2034.4.3混合云:公私合并——“云端”最强音

2074.5云应用——“云端”的机智强大

2074.5.1云应用:极致“云”风暴

2104.5.2云应用、云服务与云计算

2114.5.3ai云运用=“云端”最强音

212章末案例

218第5章网络安全

219开章案例

2235.1直击网络安全

2235.1.1计算机安全——21世纪的重点“安全区”

2245.1.2网络安全:居安思危,严阵以待

2275.1.3安全攻击之“四面”埋伏

2285.2不得不知的网络安全

2295.2.1网络安全之认知“大充电”

2325.2.2网络安全风险之危机四伏

2365.2.3网络安全的“威胁危邪”

2415.2.4安全管理“六板斧”

2425.3网络“歪脑筋”:犯罪与黑客

2435.3.1网络犯罪——犯罪“新境界”

2465.3.2黑客攻击:高智商罪犯的攻击

2475.3.3黑客攻击“六”手段:智、快、狠

2505.4无处不在的安全管家——网络安全管理

2505.4.1网络安全“密匙”:加密安全

2545.4.2保密系统:守口如瓶,从一而终

2565.4.3智能防火墙——安全防护之智能乾坤

2605.4.4网络安全未来式:量子通信

264章末案例

270参考文献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篇3

在医学互联网的时代,人工进化与自然进化开始并重而行,人体本身加载必要的智能设施将成为重要的社会消费,大多数人会自愿提升为半机械人、芯片人或者成为较完整的智慧人。生理人将被智慧人取代,人工辅助进化将在2020年前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奇迹。

发展医学互联网应该成为国家战略。中国经济必须维持在一定的增速水平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有效转型,这就迫切需要建设四、五个10万亿级别以上的创新产业,智慧医疗将是中国另外一个10万亿元以上的巨大产业。推进中国智慧医疗发展的关键之举就是建立放开型医疗经济,中国的健康医疗产业需要不断放开体制管制。历史机遇已经时不我待。

医学互联网通过将人体世界连接至网络空间,实现人机网一体化的智能医者和智能患者的良性互动。发展医学互联网应该成为国家战略。中国经济必须维持在一定的增速水平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有效转型,这就迫切需要建设四、五个10万亿级别以上的创新产业,智慧医疗将是中国另外一个10万亿元以上的巨大产业。推进中国智慧医疗发展的关键之举就是建立放开型医疗经济,中国的健康医疗产业需要不断放开体制管制。历史机遇已经时不我待。

医学互联网规模将超过现在互联网水平

40多年前,同样是基于电脑系统,美国发明了用宽带连接的电脑互联网,处理信息流的运行;同时也创造了用电脑解决医疗问题的专家系统,后者就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研发的适用内科诊断复杂病症的软件--敏捷医疗参谋软件系统,它收集了4000多种临床病征,可以经过系统程序运算,诊断600多种疾病,有效提高了快速诊断的能力。此外,美国斯坦福大学1972年也开始研制了mYCin系统,这则是一个帮助医生选用抗菌素类药物治疗的专家系统。应该说,互联网诞生之际,电脑在临床诊断和药物检验领域也同步开始了革命性实验。从时间而言,现代互联网和医学互联网几乎是同时期诞生的。

纵观电脑互联与医疗互联这两个网络的兴衰器局,互联网革命的核心就是热烈而执着地追求通用网络的实现,形成了通用性和互操作性两个潮流原则;而医学互联网坚持追求专业自治系统的建立,形成了专业性和结构复杂性的思维运势。前者不但是一个开放系统,更是一个革命性平台,把一切机会开放,甚至美国的互联网根服务器都要交给国际社团管理;后者则是一个有限开放系统,也是一个保守行业,延缓或约束重大创新,甚至据此医生与患者之间至今是统治性的临床治疗关系,检验也被笼罩着神秘面纱,成为专业检测而非大众的网络。医学互联网如果崛起,就需要摒弃这些传统的思维。

我们认为:医学互联网通过将人体世界连接至网络空间,实现人机网一体化的智能医者和智能患者的良性互动。医院这个维持了3000年的封闭医学组织模式应该转变为开放性医疗组织网络和提升为互助型救治平台,人类型医生和机械人医生应该共同成为救治主体,医用超级计算机和人脑芯片技术将获得不断进步,智能机械人医生将出现思维能力。聪明性患者将成为病患的优势群体,较之各种特权患者更具长处,自我健康医学服务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医学互联网有望全面改造人类,实现文明变迁。最终医学互联网的规模将超过现在的互联网,预计国际产业规模可以达到15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五分之一左右,足以支持医学互联网的持续发展。

医学互联网将进一步发展为生物互联网,打开生物体与智能人工系统一体化的进程,当代解决世界能源最大的机遇来自人工光合作用制造能源,通过基因工程可以改造油料植物,通过纳米马达、人工树叶、智能生物可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解决世界所需能源问题。以光合作用制造能源险些成为奥巴马总统任内的最高科学成就,他几次欲言又止,但是,实验室不太帮忙,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室最前沿的课题就是以人工光合作用制造能源。

什么是医学互联网

现在的互联网天生就是有缺陷的,它的语法语义本质上是一维的,践行高维互联网是互联网改造的最大机遇,而医学互联网就是理想的高维网络。目前许多医师们脱口而出的名词就是大数据医疗、医学云计算、医院物联网,这些概念大部分属于互联网的阶段性概念,不可能成为建设医学互联网的纲举目张的制胜法宝,也不是构建医学互联网的基本原理。201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起了未来互联网架构项目,开始颠覆现有互联网的结构,因此,需要以创新思维才能建造医学互联网。

我将智慧医学抑或医学互联网定义如下:医学互联网就是通过人机连接的智能人以及相互连接的网络,有效利用智能人工系统的移动应用、数据整合、预测算法、集成运算和分析思维等功能,选用各种食物、训练、修炼和技术的智能方式驾驭健康、赓续生命、处理人体的各种疾病或病变。简单地说,医学互联网就是智能化的人,智能人工系统的辅助、分析、思维能力,以及智能化的实现方式,这也是医学互联网的三个要素。

建设医学互联网的意义是什么?显然,它的目的就是推动健康与医学的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国际产业的制高点,人工智能医疗与健康领域将出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非对称的竞争,那些拥有高端技术核心的国家、组织、网络以及联合体将居于领先的地位。医学互联网将从整体角度深度实现人工智能的进步,并影响到其他领域。

人机网合一的智慧患者

患者是医疗的基本对象,以前处于被动地位等候接受医师治疗的病人,在医学互联网的时代,将成为借助各种网络医疗助手,主动与医师互动并共同确定治疗方案的智慧人。医学不但要治疗其生理系统疾病,也将运维加载其身的智能人工系统,人工进化与自然进化开始并重而行,人体本身加载必要的智能设施将成为重要的社会消费,大多数人会自愿提升为半机械人、芯片人或者成为较完整的智慧人。独生子女政策的后遗症就是中国必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智慧人世界。这个转变将使人类比真实的生理人还优化,比原型更加体现原型的真实,生理人将被智慧人取代,人工辅助进化将在2020年前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奇迹。

我认为,作为机械人医生,医学搜索引擎的知识能力和数据库量度完全可以超过人类医生,专家团队还可以塑造其强大的融会贯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诊断准确率高、问诊量大、全日工作、自我纠错的特点,而且新的人脑芯片也将快速应用到新的医学诊断计算之中。虽然机械人医生的知识来自统计分析而非临床经验的集成,其面上知识可以超过医生,其点的临床知识难与医生比对,但是,机械人医生将使得医生和病人找到如影随形的人工智能的共同助手,这就是机械人医生的社会性质,它相当于衍生了人类的能力,据此,也可以导致搜索引擎从平台转变为自组织的社会网络。面对上述变化,新的医学比特币可以推出,以期实现医疗价值新的智能分配。当下,迫切需要建立中国医学互联网搜索引擎,它可以成为继微信、阿里、百度之后第四个大型用户接口,我们已经同中国互联网医学联盟等机构展开讨论推动设立,希望中国医学互联网的搜索引擎能够成为国际领先者。

好事都成双。如同路由器的发明之于互联网的意义,发明手机超声波成像系统对于医学互联网而言也作用巨大,别号“美国生物学乔布斯”的乔纳森・罗森伯格(JonathanRothberg)创立的Butterflynetwork在此领域居于领导地位。这个公司由罗斯伯格与麻省理工的工程师们共同创立,已经融资了1亿美元,其目标是用手机超声波成像系统取代现有医院价格高昂、体积庞大的成像中心,用户只需8秒钟就可以获得完整的医学影像。罗森伯格希望建立一个人体成像的超级数据库,可以逐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获得临床治疗解决方案。这应当是另类的医学互联网搜索引擎,一定会有巨大的生命潜力。

类似的突破就如同思科、华为、朗讯在互联网领域攻城略地一样,可以预期:实验诊断、影像诊断、放射诊断、超声诊断、核医诊断、基因诊断等领域都将创造出新医学互联网的奇迹,新的技术将组建成巨大的网络应用,我们正处在工业革命以来最重要的医学革命的风口。

此外,practiceFusion、Doximity、

HealthCatalyst、GeCentricity、FlatironHealth、nextGenHealthcareinformationSystems、GreenwayHealth、athenahealth、attencia&peninamezei、allscripts、nextGenHealthcareinformationSystems、eClinicalworks等网站也建设了在线电子病历、管理就医事宜等平台,新融资了1亿美元的Castlight公司也致力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计算工具等,practiceFusion管理的电子病历已经超过8000万,新一代数据医疗资源的竞争在美国已经开始。

发展医学互联网应该成为国家战略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篇4

前言:本文是互联网大脑计划启动建议的第五篇,互联网大脑计划是在新世纪新的科技背景下,将互联网、人工智能与脑科学领域进行交叉研究,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脑计划”,其特点可以总结为:““三个支点,两个目标,一个基础“。

本文将重点介绍互联网时代大脑计划中国面临的机遇,互联网神经学提出的背景和主要研究方向的详细内容。提出互联网神经学应该成为互联网时代大脑计划的理论研究基础。

1.互联网时代大脑计划的中国机遇

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提出“中国梦“,确定中国人民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从而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另一方面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述,第一次向世界传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

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强调:“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互联网与脑科学的交叉对比、互联网大脑架构体系建立、互联网神经学的提出,是在过去10年里在中国形成的创新成果。互联网与脑科学的结合作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和新领域。留给中国难得的重大前沿理论创新机遇,这需要中国各领域科学家,特别包括互联网,神经学,人工智能,进化论,科技哲学等领域的科学家抓住机遇,勇于探索,抢占这个新时代条件下的基础科学理论制高点。

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从而抢占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竞争高地。在李克强总理的号召下,在中国,互联网已经与越来越多的行业,产业结合,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包括金融,农业,制造业,交通,服务业等等。

互联网+脑科学,同样蕴含了巨大的创新能量和拓展空间,有可能使中国在21世纪的前沿科学领域占领制高点。并深刻影响到包括网络理论、科学技术哲学、神经心理学,认知科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和思辨方式在新科技条件下的价值体现,国家军事政治在互联网条件下的发展策略和理论架构等。

前文中提到,从技术进步导致科学突破的角度看,互联网带来的科学突破即将发生在脑科学领域,也就是破解大脑奥秘的钥匙就在互联网身上而不是其他,但从各国目前脑计划的制定看,互联网这个因素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互联网作为参照物,宏大的脑计划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目前欧美脑计划出现的问题已经反映出这种倾向。

“这是因为缺少一个脑科学的统一框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家拉斐尔尤斯特说,科学家现在只能研究其中的个体或小部分,就像是“通过一个像素来理解电视节目一样”。这些连接之间的每一层次都有各自的运作法则。但是,“这些运作法则,我们目前几乎一无所知”。

基于此,我们建议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采取科研自组织和国家队相结合的方式,聚集来自神经科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科技哲学,网络经济,国家战略等方向的(青年)科学家组成攻坚力量,启动互联网大脑计划,抢占新时代条件下的互联网,脑科学方向基础科学理论和科技成果研究制高点。互联网大脑计划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支点,两个目标,一个基础“。

三个支点:

以互联网,人工智能,脑科学三个领域作为支点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从而形成21世纪中国原创的重要科学成果;

两个目标:

1)通过脑科学预测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

2)利用互联网作为研究大脑的参照系,建立以互联网架构为参考的人脑模型,从而为揭开神经学科学难题建立一条新的科学路径;

一个基础:

以形成中国原创的互联网神经学学科作为未来脑计划的基础。

2.互联网神经学的提出和研究方向

从过去10年科学研究进展看,互联网与脑科学这两个原本距离遥远的领域,关系远比想象的要深入和密切,我们认为互联网大脑计划的核心以互联网,人工智能,脑科学为基础,建立在中国原创的互联网神经学学科,目标是通过脑科学预测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建立以互联网架构为参考的模仿大脑模型,从而为揭开大脑之谜建立一条新的科学路径。并以此为基础,从而找到撬动中国脑计划向纵深发展并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

可以这样描述互联网神经学(internetneurology):基于神经学的研究成果,将互联网硬件结构,软件系统,数据与信息,商业应用有机的整合起来,从而构建互联网完整架构体系,并预测互联网沿着神经学路径可能产生的新功能和新架构;根据互联网不断产生和稳定下来的功能结构,提出研究设想,分析人类大脑产生意识,思想,智能,认知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互联网和人类大脑结构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双巨系统交叉关系。

如果以脑科学和互联网为横坐标轴两端,生理学和心理学作为纵坐标的上下两段,互联网神经学将由四部分组成:互联网神经生理学,互联网神经心理学,脑互联网生理学,脑互联网心理学,它们之间的交叉部分将形成第五个组成部分-互联网认知科学,他们的关系如图2所示,更为详细的介绍如下:

(1)互联网神经生理学(internetneurophysiology)重点研究基于神经学的互联网基础功能和架构,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互联网感觉神经系统,互联网运动神经系统,互联网自主神经系统,互联网神经反射弧,基于深度学习等算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图像,声音,视频识别等互联网人工智能处理机制。

(2)互联网神经心理学(internetneuropsychology.)重点研究互联网在向成熟脑结构进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类似神经心理学的互联网现象。包括但不仅限于互联网群体智慧的产生问题,互联网的情绪问题,互联网梦境的产生和特点,互联网的智商问题等。

(3)脑互联网生理学(Braininternetphysiology)重点研究大脑中存在的类似于互联网功能结构的地方,使得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成为破解大脑生物学原理的参照系,包括但不仅限于大脑中的类搜索引擎机制,大脑中类互联网路由机制,大脑中的类ipv4/ipv6机制,大脑神经元类社交网络的交互机制,人类使用互联网对大脑生理学结构的重塑影响等。

(4)脑互联网心理学(Braininternetpsychology)重点研究互联网对人类大脑在心理学层面的影响和重塑,包括但不仅限于互联网对使用者产生的网瘾问题,互联网对使用者智商影响问题,互联网对使用者情绪和社交关系的影响问题等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篇5

近几年来建筑行业俨然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只是居住和实用性等方面了,对于建筑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同样也成为人们的追求,互联网技术成为智能建筑的技术平台。如何追求建筑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怎样才能保证建筑在保证自身的舒适性的同时还能给居民提供互联网的服务与享受?这就需要考虑如何在智能建筑中运用互联网技术。

智能建筑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建筑中应用互联网技术是当前信息化时展的产物,也是人类对于生活质量和活动领域扩大逐渐上升的结果,通常来说,智能建筑互联网技术就是对于建筑综合使用多项的高科技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等等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建筑物设计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并且对于建筑内部电气系统、防火防盗系统的自动化和综合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使得操作更加方便简单。除此之外,特别是建筑物内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监控的作用,确保了居民的安全性,增强了建筑的智能型。由此见得,智能建筑中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就是帮助建筑物实现管理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信息的网络化与建筑物的智能化。

因为在建筑物上应用互联网技术是目前建筑行业中大力发展的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的智能建筑具有工作效率高、居住环境舒适、节能和安全等特点,在发达国家中更是广泛的普及。虽然在我国这项技术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积累了一定技术和经验。特别是像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等一线城市都有着相当高的应用水平,而在中小型城市中普及力度还是有待加强。但是从政府对于在建筑物中推广互联网技术的政策中可以看出,智能建筑正在向大型的公共建筑和居民楼迈进,相信我国的智能建筑中互联网技术一定会得到更快的突破和进展。

智能建筑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在智能建筑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接入万维网,为住户提供海量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住户通过互联网,可以访问全球网站,接受来自网站的信息。这些网站能够带来各种资讯体验,如新闻、视频、音乐、网络社区交流、电子购物、网上订餐、网上医疗服务、在线学习等等,有了互联网,建筑成了全球信息网络的一个组成不部分,它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个单元,一个可以参与全球互动的单元。人们通过互联网技术彼此交换信息,从而实现互联网无国界的零距离理念。

实现网上办公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文件将以电子信息的形式以邮件或其他载体快速传送。并且共享打印机,实现无纸化办公。上下级之间可以通过即时通信软件,通过互联网实时进行视频通话,召开办公会议。从而实现了高效的办公,而且也实现了环保节能。

实现基于互联网的设备状态监控。在智能建筑中,各种电气设备包括电梯、消防、监控、供水、供电等,均可以在配备相应数字传感器的情况下,将数据通过采集器、编码器等,以标准格式数据通过互联网传送到中央控制计算机,从而使中央控制计算机实时监控各设备的状态,掌握设备运行动态,确保设备可靠运行,保障设备运行安全。

实现供水供气供电自动化计费,为物业单位提供了可靠便捷的计费手段。住户使用的供水供气供电设施配以相应数字化计量器具,将相应使用数据传送到中央处理机房,中心处理软件相应计算出费用,并通过与银行签订相应代扣协议,在住户授权的情况下实现快速交费,住户在家里通过互联网,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浏览器可以查询相应的收费情况。

通过互联网构建全方位的安保门禁系统。现代门禁系统采用了诸如非接触式智能卡、指纹识别等技术,确保住户的出入安全。但是传统的安保系统往往是独立的,其信息只在门禁系统内流通处理。借助互联网,住户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家里的人员出入情况,并可以借助视频系统,了解到更详细的信息。由于现代加密技术有比较成熟的应用案例,通过数据加密,不用担心泄密的问题。

另外在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中,通过互联网,停车场的车位情况可以在互联网终端实时展现,借助智能卡,可以方便地实现停车出入管理。大大降低管理难度,提高管理效率。

以上列举的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说明了智能建筑离不开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技术,智能建筑将获取应用层面上突破,为进一步的实际应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由此可以开发出许许多多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提供了便捷化和高效化的服务,满足人们的各种的需求。

智能建筑中互联网技术的设计原则

4.1设计中严格采用相关标准

在智能建筑中,关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应该始终贯彻严格遵循标准的原则。

标准,是技术应用的准绳和参照物,一个合理的有质量的设计应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以确保相关设计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指标,确保系统的可用性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同时,按照标准进行的设计,便于各厂商的产品实现彼此的互换和配套。不至于当系统中某个产品不再生产,因找不到替代品而使系统完全崩溃。

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各个应用系统往往针对某个特定的目标而设计,就某个特定应用目标而言,国家往往没有制定相应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和施工单位应该就通用和基础部分按照严格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如网络工程、综合布线工程、系统集成方面在设计和施工中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而在应用系统方面在设计上适度超前,在具体指标上留有提高余量。

4.2构建适度超前的网络系统

网络技术作为互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能建筑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拥有合适的网络,才能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接入服务。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普遍采用综合布线工程(如图2所示),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目前的工程实践中,光纤到户已经成为许多智能建筑的常用网络介质。当然,采用光纤到幢,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到户,也是经常采用的工程选择。无论采用何用形式,都应该考虑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需要,故此必须对网络数据接口、信息点设置、带宽等预留余量。另外,为了满足无线局域网的需要,考虑在智能建筑网络系统中建设无线接入点。

4.3考虑合适的费效比

由于智能建筑在应用互联网技术方面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一些应用系统尚在开发中,一些已经有成熟的应用,因此既不能一步到位,也不能完全割裂。这就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综合的费效比,即在设计中将基础的网络通讯系统建设好,然后根据需要采用相应的应用系统。这样既能保证最高的投入产出比,保证建设投入产生应有的效益。同时,不致系统出现闲置,产生不应有的浪费。

结语

智能建筑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普及,在现在以及未来将成为智能建筑发展的源动力。依托互联网技术,智能建筑将实现真正的智能化、自动化、节能化,并且促进人们生活品质的升级、工作效率的提高。采用互联网技术,使智能建筑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从而促使了智能化建筑的发展,为未来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开拓了更广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篇6

一、以智慧引领“互联网+城市”建设

(一)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工程

以创建“国家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为契机,围绕基础设施、智慧产业、民生应用等三大导向,构建企业到产业无缝衔接的智慧经济,资源共享、终身教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智慧人文,高效互动、优化体验、数据公开、永远在线的智慧政务,医疗保健、社区服务、旅游休闲三位一体的智慧民生和事前预防性控制、事中操作性防御、事后恢复性补救三层防御的信息安全保障等五大体系。

(二)推进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工程

以ip城域网出口带宽动态保持省辖市水平为目标,加快宽带、无线、光网、高清海门建设,构建高速传送、综合承载、智能感知、安全可控的下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提高宽带网络能力,提升普及规模和网速水平,支撑和服务智能制造。建成以4G网络为主、wLan为补充的无线高速宽带网,实现宽带网络无缝对接。在市内国家和省级园区探索开通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满足企业软件服务外包、跨境电商、信息服务、设备制造等产业发展的带宽需求,带动信息产业新业态发展。支持工业及生产企业开通高带宽专线服务,鼓励设备上网、产品上网、供应链上网,实现智能设备、机器、流程、数据和人的互联互通,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二、以融合推动“互联网+产业”转型

(一)推进“互联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

以互联网助推农业现代化。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网络销售与质量溯源,加快农业物联网建设,每年新建3―5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发展智能农业、感知农业、精准农业,构建智慧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利用网络农产品销售额、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占比、农业信息化覆盖率等指标动态保持全省前列。以互联网助推智能制造、服务制造和绿色制造。推动招商局重工、通光光缆、振康机电、高科物流等50余家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探索发展智能工厂、智能装备和智能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从产品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拓展在线监测、数据融合分析处理、远程诊断和产品后市场服务。发展按需制造、众包设计等网络制造,构建网络化制造系统,实现工业生产规模化和定制化相融合,促进制造业企业走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加快对纺织、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主要耗能、耗材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建设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能源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促进节能增效和安全、清洁生产。

(二)推进“互联网+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工程

以叠石桥国际家纺城、謇公湖科教城、通海港区物流园、海门港物流园、麒麟红木文化产业园等现有14个服务集聚区为基础平台,建设服务外包产业园、电商创新园等互联网特色产业集聚区。促进网络信息技术与服务模式融合创新,加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程序商店、网络电话、移动门户等核心应用,移动社交网络、移动安全、人机交互、健康服务、智能家居等趋势性应用,移动政务、移动教育、移动金融、移动旅游等应用。催化沈绣、红木雕刻、农民书画等海门工艺美术产品、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科技与时代元素融合。促进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新媒体等新兴产业与建筑创意设计、家纺创意设计等传统优势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加快美丽中国―空间设计(建设)产业基地、謇公湖科教城科教产业区建设。用好优质教育资源,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推进“互联网+平台经济”培育发展工程

以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为战略支撑,以智慧江苏建设重点示范工程和叠石桥跨境电商检验检测认证基地落成为契机,加快推进电商发展,强化规模培育和电商拓市。借助网络大数据资源库开设“海门产品网上商城”,积极引进知名第三方平台网站,引导不同类型电商企业应用C2C、B2C、B2B、o2o等方式。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参与企业云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行业平台、移动平台、社交平台跨网融合,提供在线服务。建设建筑智能结构工程平台,为建筑智能结构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结构监测研发与测试、结构控制产品研发与测试、物联网集成实验与检验等平台服务,提升“筑集采”运营水平。

(四)推进“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工程

招引国内知名互联网金融企业对海门中小微企业开展p2p、众筹、垂直搜索等融资服务;引进国内互联网金融企业来通合作,逐步发展本地互联网金融企业。鼓励本地金融机构、小贷公司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或借鉴互联网金融模式,改革创新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鼓励互联网金融企业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科技、跨境贸易等领域融合发展,促进相关行业转型升级。

三、以创新促进“互联网+企业”发展

通过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促进平台服务业发展,为工业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等互联网信息平台服务,培育“众创、众包、众筹”等新型互联网服务企业。发展智能移动制造,引导工业企业利用4G网络开展车间、仓库等重要场所的远程视频监控;引导工业企业推进移动办公,开发oa系统、管理软件等业务信息系统移动接口;引导工业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开发工厂app,开展网络营销。在生产层面,引导工业企业对各类生产设备进行联网,推进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工业机器人2.0示范项目”,引进工业机器人建设自动化生产线,建设“无人工厂”,实现生产智能化。在产品层面,推进工业产品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使产品远程可测、可控,为用户提供远程故障诊断和运维服务,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在商务层面,通过工业互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快速匹配物流资源的供应与需求,实现集成式物流链智能管理。鼓励企业采用o2o方式,精准挖掘用户需求,降低营销成本。

(一)实施云计算服务引进落户工程

定向“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推动电信、广电网络运营商及其他第三方数据中心向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支持中小微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的信息技术应用。大力发展“工业云”平台等新型生产设施,加速云计算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学习借鉴“小米”模式,引导企业在工业设计、工业仿真等方面应用云计算技术,不断提高研发设计效率,降低研发设计成本,在销售阶段通过云平台最新的产品供应和产品使用说明,尽快将产品投向市场,及时根据用户反馈改进产品,实现快速迭代。

(二)实施大数据开发应用提升工程

全面梳理整合市级层面的数据,制定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数据标准,出台信息资源更新、交换、共享、开放管理办法,签署数据共享协议,实现数据整合与共享。发展工业大数据产业,促进工业大数据在装备、船舶、电力、能源等行业应用,引导支持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市场服务等环节运用大数据分析,优化生产、管理和服务方式。引导工业企业建设Bi系统,对生产过程、管理流程、销售环节等进行大数据分析,优化工艺流程,推动管理流程的优化、重组和再造,开展精确营销。

(三)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重点选择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电子信息等行业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推动智慧设计、智慧医药、智慧机械、智能家电以及车联网、船联网的发展。重点引导行业内工业企业在供应链管理领域推广物联网技术,通过进料设备、生产设备、包装设备等联网,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企业能耗、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开展产品在线故障诊断和运行维护。鼓励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建设信息物理系统网络(CpS),将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互联成智能网络,推进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互联互通,实现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整个价值链的横向、纵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鼓励优势产业的领先企业建设智慧工厂“全息车间”系统平台,运用物联网技术,将“人、机、料、法、环”等五大信息要素与智能网络连接,通过服务端云计算分析和统计,实现车间智能化设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篇7

在中国东部水乡小镇浙江乌镇举办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来自五大洲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互联网企业领军人物、专家学者,围绕“创新驱动

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深度聚焦互联网这一中国经济发展新基因。

刚刚过去的中国网购狂欢节“双11”中,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电商平台最终交易额定格在1207.48亿元人民币,在迈入“千亿时代”的同时也刷新了单日全球零售的历史记录。许多与会嘉宾认为中国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结合已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除了在电商领域迅速成长,中国互联网企业也越来越多地投入到高端前沿科技的自主创新中去,在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领域逐步探索出新的市场。

作为“云经济”的基础设施,中国自主研发的超大规模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已实现10亿GB的数据存储能力,可以为35%的中国网站提供防御,保障其经受住来自“双11”等极端消费应用场景的挑战。

在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以物流见长的中国电商企业京东展示了由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共同构成的“智慧物流”场景,为消费者提升物流体验度的整套解决方案――无人仓提高了物流后方仓储运转效率与存储效率,无人车优化了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体验,无人机则为缓解乡村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带来新的方法。

德勤中国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的《2016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占全球网络零售市场的比重约为20%,对全球行业整体增长的贡献高达37%,并有望在201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消费市场。

在此背景下,中国互联网产业也带动制造业实体部门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改造,加快开拓新的市场蓝海。

如果说电子商务是当前中国互联网经济最火热的亮点,人工智能则逐步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下一个风口。从曾经的pC互联到移动互联,再到即将全面降临的人工智能时代,中国互联网企业正燃起雄心,通过彻底改变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开启互联网产业新生态。

大会期间的《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等数据显示,过去几年中国创立的人工智能企业已超过500家,仅北京、深圳、上海3个城市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就占到了全球总数的7.4%,并且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案例数已位居全球第三。

在本届互联网大会上,不少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品走出实验室,近距离呈现在人们面前,勾勒出未来智能生活的生动画面。

一款手语翻译手套,借由手指位置的传感器及手背位置的芯片来识别手语动作,再通过蓝牙匹配手机app进行文字展现和语音播放,实现手语的实时翻译。经过半年左右的研发,该翻译手套已能识别300至500个日常手语。

百度的无人车也是本届大会的“明星”,在乌镇的街道上,它实现了国内首次全开放城市道路复杂路况下,全程无人干预的自动驾驶技术。

根据中国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政府部门2016年5月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年中国将形成千亿级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人工智能将拉动更多新兴产业成为助推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

在引领技术升级推动经济效率提升的同时,中国互联网技术本身已成为全新的“关键生产要素”,为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开辟了新的空间。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进步,创新活动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中国创新资源更为平滑地汇聚、融合与共享。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篇8

【关键词】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

1前言

人工智能属于新时展起来的新技术,在新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用户对于生产效率要求比较高,逐渐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伴随人工智能出现,使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出现变化,提高了计算机的互联网运行效率。

2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缺陷与不足

计算机的互联网技术发展为人们生产与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带来很多安全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互联网信息安全的问题。就目前而言,互联网管理系统主要功能为互联网监视与互联网的控制,为确保互联网监视与互联网控制有效的发挥,需要确保可以及时处理与获取信息。但是应用互联网传输数据,无法有效确保联系性与规则性,尤其早期计算机只可以进行数据计算,并不会关注各种信息数据真实性与准确性,难以准确与迅速筛选数据。近几年,虽然伴随互联网的用户逐渐增加,计算机用户信息安全开始实施网络的安全管理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诸多网络犯罪情况。

此外,由于计算机互联网观测力与反应力有缺陷,难以及时控制互联网信息违法活动。这就需要强化管理系统反应的灵敏度与智能化控制,确保计算机互联网功能可以自动收集数据,可以按照网络故障来诊断,以便正确分析计算机趋势与性能,确保计算机互联网的系统可以正常的运行,实现计算机互联网管理安全性。可以将人工智能的技术当做新型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模拟人脑信息处理、接收与传输等活动,确保计算机互联网自动化与智能化。但由于很多人对人工智能不了解,或是了解不深,经常会导致人工智能应用受到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信息传输安全受到影响。

3计算互联网技术之中的人工智能应用

3.1在互联网评价过程与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就互联网的管理体系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智能化需人工智能不断地发展。在建立互联网综合管理的体系中,既可以充分应用人工智能之中专家的知识库,又可以充分处理与解决各种技术类问题。由于互联网有着变化性与动态性,因此在进行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面临诸多困难,需要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进行互联网的管理保证信息传输安全性。对于人工智能的技术而言,专家的知识库指的是将各相关领域中专家经验与知识,记入系统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对知识库的系统进行完善,而且能够推动智能化计算机的程序提高与发展。若遇到某个领域的问题,需要借助专家经验的程度来处理,加强与提高系统评价的工作。

3.2安全管理的应用

由于互联网的安全存在诸多漏洞,而互联网中用户自身资料安全一直都是用户比较重视与关注的问题。在进行互联网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可应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有效保护用户的自身隐私。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点:

(1)智能的防火墙应用;

(2)智能反应的垃圾邮件;

(3)入侵的检测。

其中,智能的防护墙应用主要是智能识别的技术,应用统计与概率计算、决策,有效识别信息数据,同时进行相应处理,全面认识到互联网行为的特征值,直接控制访问,及时发现互联网问题,有效阻止与拦截有害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智能化的防火墙可以防止网站遭受黑客攻击,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同时可以控制与管理局域网。对于智能的防火墙而言,入侵检测属于一个重要部分,其是防护墙第二道安全的闸门,在互联网安全保护中至关重要。从入侵技术来看,可以全面分析互联网数据,同时及时进行处理,有效过滤一些数据,确保数据传输安全性与及时性。

3.3关于人工智能agent的技术应用

在互联网水平提高中,人工智能的agent技术有着重要作用,是一种重要技术。artificalintelligenceagentagent是人工智能的agent技术完整称呼,同时可以叫做人工智能的技术之一。通常情况下,人工智能的agent技术主要包含四个部分:解释的推理器、数据库、各agent间通讯所用实体类软件与知识域库。由于人工智能的agent技术比较复杂,工作原理主要借助不同agent中知识域库来实施知识储存,在完成大量知识储存以后,需要对不同agent自身储存知识进行综合,然后有效处理接触新信息,应用自身解释的推理器,确认自身位置的附近环境。

如果在上述过程,其中一个人工智能agent的技术在获取与实施任务时,这个agent技术可以借助自身通讯网络与其他的agent进行连通,实现资源的共享,便会借助自身的通讯网络同其他agent实施连通,实现资源的共享,以便其他的agent可以协助完成任务。此外,用户也可以明确一个准则,在完成准则确立以后,使得人工智能的agent技术可以根据用户自身制定准则,处理和搜索所获取信息,再把处理后信息发送到用户指定的位置。同时用户可以应用人工智能的agent技术,为用户提供人性化服务,保证用户信息安全性。在用户应用计算机浏览网页或者是查找信息过程中,互联网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的agent技术来删减和整理各种信息,录入一些符合用户的信息,然后传输到用户端,防止花费不必要时间来查找信息。并且人工智能的agent技术具有诸多常用功能,例如:互联网购物、日程安排与电子邮件的处理,为用户生活提供便利。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工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普遍应用在计算机互联网中。尤其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对于计算机互联网应用日益广泛的背景下,用户对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对人工智能的技术进行完善,尽可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保证用户信息传输及时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马义华.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运用分析――评《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15(20):13.

[2]袁其超.人工智能及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运用解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21(13):70-71.

[3]吴振宇.试析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运用问题[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17(01):70,74.

作者简介

刘以倩(1970-),女,天津市人。硕士学位。现为天津职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篇9

摘要: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物联网可将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扩展到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故其将成为新媒体时代改变人类生活的新变量。在探索智能化信息交互与设计的过程中,文章紧跟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不断思索物联网的崛起给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生产与生活带来的需求、挑战与可能性,同时指出了在这样的背景下,物联网这个新媒体时代的新形势对信息设计所带来的新启示。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化设计;智能化;交互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5-0066-04

0引言

物联网实际上就是“物物相连的网络”。这个概念可以有两个层次的诠释:其一,物联网以互联网为基础,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二,物联网延伸、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它通过物物之间的(智能化)信息联络,可以达到服务于人的目的。1999年,国际移动计算和网络会议在北美召开,会上首次提出:物联网(即internetofthings)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从那时起,物联网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越发意识到:物联网已成为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可以说,“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基本出发点的交互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所在。

1物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从历史性的角度说,物联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传感器行业的兴起。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机电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其趋势就由发展仪表行业的“人机”控制逐渐转向发展传感器行业的“自动化”控制。之后,随着电子科技的出现、普及与完善,传统意义上的“机电”传感便逐渐让位于今天所谓的RFiD(无线电子射频识别技术)。目前,RFiD已经广泛用于物流、交通和身份识别等领域。可以说,物联网是建立在射频技术基础上的一个新兴概念,是对物的感知、识别、控制的网络化互联体系,是一种代表着最尖端科技的高智能化的信息形态。

世界文明发展到今天,为什么要大力推动物联网的产业化进程?我们认为:这其中包含着如下几个动因:

首先,市场的需求起到拉动作用。信息时代产业化变革的不断深化,拓展了信息通信的多种可能。当今社会已不再满足于人与人之间的网络化沟通,而将信息传递与感知延展到机器与机器的物联领域以及机器与人之间的虚拟交互领域之中,因此物联网及其周边的交互性泛网络需求日益突出。

其次,技术的进步和成熟也促进了物联网产业的较大发展。近年来,电子射频传感技术已在嵌入式、微型化、多功能化、传感可靠性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为物联网的应用带来了无限生机。

第三,从国家竞争力和战略产业布局的角度讲,物联网也是我们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现在看来,以物联网应用来带动泛网络产业发展,已经是全球各国的主战略之一。世界各国都在对物联网的标准、技术和应用进行全力推进,特别是一些以政府为主导的战略性项目(如美国的“智能电网”、日本的“i-Japan”、韩国的“物联网先导应用工程”等)尤其引人注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不能在产业发展的一开始就迎头赶上、分得一杯羹,就极有可能在未来的制造业升级和高技术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第四,经济的动因也不可忽视。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物物互联的业务将是人际通信业务量的30倍,物联网因此被称作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产业。2012年,仅无锡一地就将达到一千亿元的物联网产业规模。物联网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大大节约物质成本消耗、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是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支柱产业。

我国目前在物联网产业发展方面也具备一些优势,例如研究起步早、研发水平较高、专利储备丰富、参与了一部分标准的制定、产业链相对完整等。但目前,业界对物联网的产业化开发及应用还比较狭窄,各种实验性技术、方案距普众化应用还有一段路要走,例如在物物信息交换的通道选取、感应技术的选择、互联网应用接口的标准制定与普及、物联系统与各产业间的协调信息分享与整合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于物联网产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技术积累、尝试、检验和改善。

2物联网的信息设计

现代信息设计无疑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里所说的“设计”并不只对产品的外在形态负责,现在它更是集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数据交互、互动体验于一体的功能性整合。这也是“信息”由概念范畴向“信息智能化”的应用领域转型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技术决定设计”或“需求决定设计”的观念,在今天已不是全部,设计有可能走在产业化的前沿,其中包括参与标准的制定、整合技术的发展、推动消费的需求等。因此,在物联网产业的萌芽与探索阶段引入“设计”的思考,将对物联网的实际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前瞻性意义。

我们认为,“物联性设计”的理念是:人的智慧不一定非要由人的亲力亲为、事必躬亲所体现,新时代的智慧更应该彰显于“物”的智能化信息沟通和感知给人类(及其生命、生活、生态、环境等)所带来的便捷、乐趣和可持续性服务上。本着这样的宗旨,设计就不只是要注重改善人类对工具的单向“使用”,也不仅仅是解决人与对象之间的“交互”;而是要透过物的感知和信息传递来彰显人的智慧,在更深的层次上与人形成互动。

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自于图1所示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实验作品“智能积木”。该作品利用电子积木之间的相互感知与信息沟通,来诠释物联网时代中物物信息沟通的无限可能。每个智能积木都配有一个小屏幕,而且内置位置传感器和重力感应器,可以时刻感应自己的方位状态(平放、倾斜、侧立等),同时,各积木之间还可以相互感应,并可实现信息的沟通和显示内容的互动。比如,当不同的积木显示不同的英文字母时,可以用它们来做拼字游戏,并且可以根据拼写结果的对错发出不同的提示音。同样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练习算数,这时,不同的积木所显示的内容又变成了数字和运算符号。而由于传感器的存在,用户还可以利用积木倾倒各自所显示的颜色以进行调色。

“智能积木”在与人的沟通过程中所反映的物联性设计理念,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黑格尔在描述人的本质力量及其审美的对象化过程时所举的例子。他说,一个小男孩往平静的水面上扔了一颗小石子,激起一圈圈涟漪,这令小男孩惊诧不已,当他看着不断扩大的水圈时,他感到自己力量的延伸、体现和证明,水圈是他的杰作。而同时看着眼前离奇的景象,他的眼界在不断增长,他心灵的感受力也在生长,他体内的活力、弹性和韵律也在悄然生成……

在这个例子中,石子成为一种可控的自然力,投射在水面上,而泛起的涟漪作为人的本质力量所作用的对象,为人提供了某种审美的愉悦。由此,人类通过将自己的行为投射在自然对象的身上来反映自身,而生成了最原始的艺术创造与审美。在最近的一个世纪里,电子技术飞跃发展,使人类投射在艺术与生活中的美感远比水波纹(涟漪)来得复杂而生动。广播、影视、网络等艺术媒介,使审美创造投射的对象由普通的(或经过人类加工、雕琢的)自然对象扩展到人工的物理装置及其虚拟衍生物。而今,物联网概念的诞生使人类审美的外延更进一步,借由物物间的感知荡漾起“人工智能的涟漪”。这新的涟漪在原始的自然物理反映和虚拟的人工视界之外,将创造别样的审美范畴,即物体与物体间的泛感知层面在更高的层次上与智慧的呼应,及其对美的映射与传递。

当然,艺术审美并非“物联感知”的纯粹使命,“物联性设计”要兼顾到艺术与科学的对象范畴,并最终在人类的文化生活中全方位映现其自身的智慧。随着技术的成熟、经济的发展以及需求的不断扩展,物联网已经逐渐涉足每日生活的诸多领域,通过协调物理体系间的感知、协作与反馈,来实现和设计为人服务的理念。

除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公交卡、门禁卡、物流等公共系统之外,物联网应用和物联性设计也正努力迈向我们的家居生活。近两年来,包括海尔在内的世界各主要家电巨头不断物联网相关的概念型产品,如物联网冰箱、物联网洗衣机以及以物联网电视机为核心的智能家居信息整合方案等等。以下我们以飞利浦和西门子公司研究的“智能厨房系统”为例,对物联网信息设计的发展方向做一些探索和展望。

3物联网的设计方向

物联性设计的方向首先是智能家电的一体化。“小而全”的整体性设计理念如今已被整合性设计观念所取代。在云计算体系的依托下,物联网家电的设计方向不是要成为单打独斗的全功能产品,而应是加强局部的功能性和信息沟通的整合能力。它的意义在于强调局部间的自动化协调与智能化操控。如果把厨房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它的内部至少要由烹饪系统、排风系统、供气系统、照明系统、安全系统、信息交互系统组成,系统与系统间应该具有“物联”特性。人走进厨房,照明系统就自动感应并点亮,冰箱面板的显示器会自动显示出其内部储藏的食品清单;冰箱可以根据主人所取出的食物,来提供相关的烹饪指导;灶台一开火,排风设备就自主启动;当烹饪结束、人走出厨房时,安全系统会自动将天然气供应切断,使各种设备转入休眠或节电状态……这些智能化的操控体系并非幻想,只要有足够的物联性设计意识和匹配的信息沟通模块,物联网厨房的应用将指日可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要实现一体化,“标准”的制定和统一尤为重要,信息设计应该及时而广泛地参与到家电行业以及日用消费品的各种物联网标准的筹划之中。图2所示就是西门子公司设计的智能化物联网厨房系统的示意图。

其次,物联性的发展方向还包括状态监控。从大的范畴来说,状态监控可以包括安全监控、能源监控等。例如上面提到的,人一离开厨房,物联网就会自主关灯、节电、断气,这就是一种将安全性与节能环保列入智能化生活范畴的设计理念。从微观的层面讲,物联网的应用还可以扩展到家电与食品之间的信息沟通。例如,西门子公司在世博会上推出的i-Fresh冰箱就可以监控食物的种类、存量、食用期限。它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食量判断某一种食物是否存储过量,并根据营养配比对食物摄取的均衡与否给出及时的提示,并对于即将过期的食材给以警告。物与物之间状态信息的互联互通,是物联网应用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三,物联网应用正在向移动控制领域延伸。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是人机交互在每日生活范畴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智能产品。物与物之间的感知和自动控制最终还是要反映人的智慧、为人服务。移动设备既拓展了物联网系统与人交流的空间距离,同时又压缩了时间范畴,以将未来生活带入到全方位、即时性的操控体验之中。比如,我们可以用手机随时随地和家里的冰箱进行物联网信息沟通,掌握冰箱内食物的情况,并实时给超市下单购买存量不足的食材。西门子还在其智能冰箱内部设计了监视器,使人们能在移动设备显示屏上清楚地看到冰箱中食材的储存状态,并随时调阅食物的各种相关信息。

第四,全知全能的信息共享设计,也是未来物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用户需要什么?那就是设计要努力的方向。”厨房操作的信息化也不例外,也要顺应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例如,人们在烹饪的时候,经常由于忙里忙外而忘记放某种佐料或某些翻炒的步骤。智能厨房设计就可以将抽烟机的显示屏幕通过中控系统与外界相连,从网络上调取各种食谱和烹饪指示,甚至可以实现视频播放,让家庭主妇跟着美食节目同步尝试新花样。

另外,智能化的物联网设计也要在空间节省与能耗节约的方向上进行探索。这一点对现代都市日益紧凑的家居生活以及环保意识的贯彻都尤为重要。厨房作为生活起居的重要操作空间,从来都对空间的便利性有着特殊的要求。智能厨房的设计可以根据每个家庭成员身高的不同,自动调整案板台面的高度;也可以对一些占据空间较大的厨房设备(如灶台、烤箱、微波炉、洗碗机、调料柜、酒柜、暖碟抽屉等)进行整合,运用物联网技术让它们相互感知、伸缩自如,从而获得最大的空间利用率。在节能方面,除了照明系统以外,通过使用自动感知的水龙头、智能洗碗机等设备,也可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挥作用。因此,可持续理念不论对提高空间还是能源的利用率来说,都是未来物联网应用与设计的方向之一。图3所示就是一种可自动升降的智能烤箱。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物联网应用与设计应该能表达出人类享受智慧生活的“美”。物联网的自动化信息传感与控制,其最终目的是要与它的使用者形成智慧的互动,最大化地为人类节约精神能量(或者说是智慧能源)。以物联网厨房的意义来讲,人们在喧闹的现代社会工作一整天,身心俱疲地回到家里,还要颇费心智和精力去烹饪食物,这本就形成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矛盾。如果设计师能通过物联网的智能化手段,努力缓解这样的矛盾,使人类从繁琐、平淡的重复性操作中解脱出来,让身心得到释放,使厨房的劳作通过物与物之间信息的感知、传导与互动,变作一种与主人智慧的共鸣与美的回馈,就能真正实现物联网应用与设计的社会价值。

4结语

物联网并不是对互联网的挑战和取代,它应该是信息沟通体系在通讯与互联应用(及其扩展)方面的重要延伸。工信部科技司司长闻库最近指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感知、识别技术与智能装置正不断地使物理世界参与到信息交流过程中,它们自动地使物体与物体之间具备信息传递与沟通的可能;并透过网络的传输、互联、计算、处理与存储,拓展了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使世界进入到一个真正的、全知全能的崭新时代,也就是物联网时代。

参考文献

[1]李红卫.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规划与设计[J].信息技术,2011(9):21-24.

[2]冯俊.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J].2011(28):55-57.

[3]刘幺和,楚晓蕊,王莉.基于三段式的物联网设计方法[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1(7):7-12.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篇10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产品;工业设计;设计思维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4-0104-03

一、物联网时代到来

我们曾幻想过出门前雨伞会告诉你今天下雨,开车时车载导航会为你自动避开拥堵的道路,睡觉时房间的灯光随着时间缓缓熄灭,这种种的未来生活情景,在无线网络系统、信息技术、云计算以及传感器技术等发展迅猛的今天,物联网让这些不在是幻想,它将软件、硬件和数据结合到一起,将我们身边的每一件设备和我们实时的行动或身体状况形成一个网络,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到来。

物联网被称作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通信产业的第三次浪潮(web3.0)。在web1.0时代,人们使用计算机作为互联网终端,实现人机交互;web2.0通过互联网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变得丰富多样,信息的交互和传递超越了人机界面交互;到了物联网时代,除了人与计算机以外,所有具有感知能力的物品都可以作为一个网络的节点或终端。互联网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和无线网络的广泛覆盖,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丰富了互联网的应用。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最初来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1999年建立的自动识别中心(auto-iDLabs)提出的网络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技术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2009年2月24日2009iBm论坛上,iBm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在这一策略中物联网是这样被定义的:把感应器嵌入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使它们结成网络,并普遍连接,即是物联网。简单来说,物联网使我们和物品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世界里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其目标从满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发展到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流。

(二)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特点

相比于互联网时代的智能化产品和智能化服务,物联网的价值凸显在万物互联的智能化。现在出现的一些的智能设备已不再是简单的“连接”,而是在互联网作为网络架构的基础上,能够自主决定去感知信息源、预测信息的流向、以及如何做出反应和协作。接下来在以往互联网时代的智能产品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物联网智能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物”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1.可识别化

如同人在社会中存在,为了方便管理,将每个人数据化,采用身份证编码来识别每个人。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物品也同样可以被编码。从技术角度讲,物联网的网络技术层级分为以下三级:一是传感网络,二是传输网络,三是应用网络。其中的传感网络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作为物体被识别的基础。为了让所有与网络连接的物品方便识别管理和提取数据,RFiD电子标签技术就成为了物品的“身份证”。比如,在食品卫生领域,将放养的羊群中每一只样都贴上一个二维码标签,这个标签所包含的是这只羊的产地、质量等并被录入系统,当这只羊被宰杀后,每一部分出售的肉都会贴上同样的二维码,羊肉被贩卖后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在系统中查找到信息,做到真正的来有源头,去有追溯,从而更有效地保障肉类食品安全;在公共交通领域,智能手机上交通系统软件会获取每辆车辆的位置信息,发送我们的位置信息以及速度,然后结合实时交通信息为我们提供最佳路线;在智能家居领域,家中只有可以连入网络的电器都可以被智能控制器所感知,在这个智能终端上操作就可以直接控制电灯、自动窗帘、风扇、音箱、车库大门等一切家用通电设备和系统。物联网让所有物品都能被感知和识别,他们每时每刻都产生着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这些巨大的数据蕴含了对社会生活、经济、教育、医疗等领域宝贵的信息。

2.系统化

相比于互联网时代,产品和人、人和网络、网络和产品之间单一的连接,物联网的出现,让许多设备都有机地组合到了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统一的系统,产品在这个系统中的角色被重新定义。例如,常规的智能冰箱可以通过用户的设置自动调节温度,但是物联网要求智能冰箱作为一个食物的管理终端,如海尔的物联网冰箱,可以通过用手机上安装的软件扫描食物的条形码,当食物接近保鲜期时提醒用户,还可以在食物短缺时自动推送购物网站的信息。在这个系统中,物联网实现了从冰箱内食物到与购物网站,再到与用户之间的多方面沟通。

物联网时代的产品被赋予了更高的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信息交互的能力,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从人与物品直接接触,衍生为由物品代替人与其他物品进行交互。在整个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之间频繁的信息交换使得人可以解放更多的劳动力来专注于其他方面。在物联网构建的系统中,每个产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系统中的一个节点或终端。

3.智慧化

在物联网时代到来以前,我们所说的智能产品是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的结晶,通过植入的芯片,让产品可以通过人的控制表现出之前设置好的某种功能。有人将物联网时代的产品重新定义为“智慧型产品”,智慧型产品中的“智慧”解释为从感觉到记忆再到思维这一过程,所以智慧型产品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根据不同情况判断如何处理事件的能力。

简单来说,物联网时代产品的智慧化具体体现在物体的自我学习能力。如同智能硬件公司nest生产的温控器,它可以收集用户的生活轨迹,如运动情况、体温、甚至可以捕捉情绪波动和压力等脑波,从而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来调节室温,当你工作时,将温度降低,让你保持清醒;当雨雪天气室温降低,它也会自动的升高室温。

通过这些物联网的应用案例,可以对物联网有更直观的理解,在过去我们需要和设备有所接触才能实现交互,而物联网就像一个隐形的开关,当我们产生某种行为时,就触动了这个开关,甚至不需要和物体接触,就能使物体实现某种功能,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产品也就是“能够学习和适应用户行为的物体”。

二、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产品的“智商”层级

相比于互联网时代的智能产品和服务,物联网的实现有赖于物体间信息的发出和接收,现在市场上的物联网智能设备层出不穷,总结这些产品发出和接受信息的范围,以及自主感知、预测、反应和协作的实现程度,可以用“智商”这一概念来划分智能产品感知和处理信息、以及做出反馈的水平。(图1)

对于常规产品来说,其服务的对象始终都是人,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从解决问题出发,立足于产品的使用环境以及与用户之间关系,利用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来实现设计目标。在物联网的背景下,设计师在面对智能产品设计时,首先应该确立解决方案的问题所在层级,其次针对不同的问题层级选取相应智商水平的产品类型,再系统的考虑产品与用户及使用环境的关系,才能将产品的智慧发挥到极致。接下来就讨论在物联网的背景下,面对智能产品设计时如何在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和策略制定。

(一)平常智商产品

“平常智商”是指这一类产品的工作核心以感知为中心,通常是以某一个体或行为为感知对象,当周围环境或使用者的行为发生变化,就好像触发了一个隐形的开关,产品就会对这个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并且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产品连接,进行“隔空对话”。如现在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智能家居就是此类产品的代表,智能烤箱可以通过wifi与手机相连,用户可以在下班路上远程控制烤箱开关以及温度,烤箱也可以感知内部温度变化,从而自行预热和保温;飞利浦、LG等品牌推出的智能灯泡同样代表了非常直观的物联网体验,通过在手机安装程序,我们可以随心开关灯、改变亮度和颜色,还能够实现让灯光伴随音乐旋律舞动,活跃居室的氛围。还有一类产品可以感知到处于同一网络中的其他产品,与之进行点对点的交流。GoodnightLamp由一盏大灯和一盏小灯组成的灯具,小灯可以感知大灯的变化,如果放在小朋友房间的大灯被关闭,那么另一盏父母房间的小灯也随之熄灭,这样父母就知道孩子睡了,这类产品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

设计师在面对这类只需具备基本感知力、不需要调动其收集大量数据的“平常智商”产品时,需要全面考虑在产品所处的系统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用户行为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因素,产品应在感知不同信息时做出何种的反馈,充分挖掘智能产品的感知和反馈能力的无限可能,为消费者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

(二)超常智商产品

“超常智商”指的是拥有明显的自我学习和自主决策能力的产品。相比于前者在了解用户行为方面的表现明显更突出,甚至可以同时处理感知到的多种信息,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这种表现类似于我们使用浏览器时会觉得它的智力水平明显高于人类,这并不是全靠软件工程师或设计师的功劳,而是通过收集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的行为及智能硬件工作时产生的大数据,结合实时高速的处理这些数据得到的结果,是汇集了智能硬件记忆学习和大数据处理的共同智慧。对于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产品来说,具备这种共同智慧的表现之一是自我学习能力。还是以nest为例,在最开始的一周,nest需要手动调整,一个人每天可能需要设置四次:起床,上班,下班,睡觉。但此后nest就会利用自身算法,对用户的每次手动调整进行记忆和学习,它将了解和记录用户的日常作息习惯和温度喜好自行帮助用户控制空调温度,nest具备在感知力基础上,发展了自我学习力,对用户行为产生的数据做加工,在预测到某种行为时,自动的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此基础上,还有一类产品具有自主规划和决策的智慧,如芬兰一家科技公司研制的可以提高回收垃圾效率、节约城市公共资源的智能城市垃圾箱enevooneCollect。这款垃圾桶内置的传感器可以检测桶内垃圾的高度,当垃圾高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会提示环卫人员垃圾箱已满,这时环卫人员可以通过专用软件查看区域内所有垃圾桶内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当环卫车辆出发时,系统会自动规划好垃圾回收的最优路径,快速略过那些还有足够空间的垃圾桶。这一应用经专业机构统计可以解决近20%-40%的运营成本。

所以,当设计师在处理具备自我学习和自主规划能力的产品时,例如智能健康、智能服务类的产品,需要打破产品本身具有功能的局限,充分利用物联网全面深入的感知记忆能力和实时的海量数据处理能力,立足于挖掘整体系统中产品输入和输出信息的潜能,让产品更好的理解用户的行为意图,提供更智慧更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三)超级智商产品

“超级智商”指的是智能产品在具备接受和处理其所在系统产生的大数据基础上,可以与其他系统的产品进行大数据的交换,利用云计算技术将不同系统提供的海量数据协同运算分析,从而让这些数据产生新的应用。物联网构筑了物与物交流的桥梁,通过把分散运输在这些桥梁上的数据资源化零为整,才能体现物联网的终极价值。虽然现在面临着数据孤岛的问题,即很多潜在的大数据被掩埋在各类企业的数据库中,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进行大胆设想。比如在上面提到的智能城市垃圾桶的案例中,如果某一区域的所有垃圾桶可以将内部产生的数据收集起来,如垃圾的回收频率、垃圾品类占比,就可以分析出附近居民的消费水平、购物能力以及饮食偏好等。这些数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很好的营销数据,当考虑在这附近建造一个购物中心时,就可以通过分析这一类型数据不同时期变化,得到区域内的需求比重和趋势、产品品类的市场受欢迎程度、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等,最终应用于商场的品牌引入和产品销售策略的调整。

这类拥有极超常智商的智能产品所处的角色已然从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一个节点或终端上升到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当设计师希望将设计对象定义为物联网中的信息节点去思考设计策略时,如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解决方案,就要充分考虑把服务系统中的每一个可以触及的环节协同起来,这些环节是否可以进行信息和数据的共享,用智慧服务设计理念为使用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体验,从更有社会意义的角度来看,具有极超常智商的物联网产品可以将一定区域内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一幅完整的宏观信息图,将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数据众包推动社会监管进程,可能会赋予公众一种责任的力量,并将公民的执行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