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十篇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十篇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6:47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篇1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形式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3年提出。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按照加德纳的理论,人类的智能可以分为八个范畴,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对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进行了质疑和挑战。传统的教育评价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只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因此,是片面的、有局限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有多种能力构成,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并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养。多元智能理论呼唤着多元的教育评价。

一、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似乎它应当“以人为本”,确定某种客观的、相对独立的评价标准,才能体现出公平和公正,几乎所有的考试都强调标准的唯一和不可替代性,对同样的内容范围,同一个班的学生,以不同的试题和标准衡量和评定,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事实上统一标准的考试并不能带来期望的效果,大多数学生不仅没有从自发适应性学习向高一层次的自觉适应性学习发展,反而退到了被动适应性学习状态。考试标准要适合所有的学生,多元化是必由之路。

考试标准的多元化应包括对所谓“标准化答案”的逆向思维,很多题目难以找到甚至不可能找到标准答案,如作文题、论述题等。也有很多时候学生的回答可能不是最佳答案,但绝不是错误答案。多元化的标准此时更多地考查思考问题的独创性和合理性,而不是同标准答案的一致性。如果以标准答案苛求,稍有偏差就判为错答,学生只能谨小慎微,按照课本做唯一的回答,如此,他们要用大量的时间“背”标准答案,必然限制了思考,限制求异思维,扼杀了他们的创造精神。

在教育理念上,我们不是制造能从事生产和能从事科学创造的机器人,我们希望培养出具有独立思维能力和独到见解的人,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考试标准多元化的引导方向是同教育目标相一致的。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育评价主体主要为学校和教师。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主张教育评价应在与日常实际应用相联系的活动过程中进行评估。而当教育评价一旦要与日常实际相联系,就自然地需要有更广范围内的人士参与这项活动,需要在整个社会中开展。如教师需检查学生交上来的过程作品集,社区人士需提供导师式、师徒制或“特别小组”式的教育,家长应知道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和孩子一起(至少鼓励他们)完成专题作业。

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评估,是与社会评估处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相互之间不能直接应用、在学校中能得高分或被认为优秀的学生,在社会中并不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成就,这已成了我国教育界的一大怪现象。此外,我国社会还普遍存在着对教育评价的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教育评价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而对于社会和家庭来说,则仅仅在于了解教育评价的情况,而不在于参与评价。目前我国学校教育评价的这种状况,显然不能准确地预测学生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所能获得的成就,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的教育评价若要想真正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要想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应该从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中吸取经验,就应该走出学校的篱笆,在日常活动中进行,让社区和家长充分地参与到教育评价当中。

三、评价形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学校考试中,由于“一考定乾坤”,考场历来是最严肃、最拘谨、最缺乏活力的地方。学生在考试中犹如面临命运的抉择,为紧张、焦虑所笼罩。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考试应该是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给学生最为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获取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教育评价的形式应该在以往单一的纸笔考试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探索,力求多元化,采用笔试、口试、竞赛、实验、实际操作等方法,使考试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知识、能力、体质、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充分展示。

此外,评价学生学习是否成功,一个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在这一阶段努力程度和他的自我感觉。所以,教育评价的形式还应把重视结果的“终极考试”与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使评价结果能够如实地反映学生发展的轨迹及其现状,能客观地分析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形成性评价可以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如学习成长档案袋等,对学生学习过程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对他们的发展状态做出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做出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们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根据多元智能的教育理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改革旧有的教育评价方式,研究和探索新的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式,才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杂志.2000年7月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篇2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文化教育;知识观;教育教学改革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文化教育

随着现代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也开始备受社会各界所关注。无数的教师们包括思想家、教育家都投入到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中去,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教育应该是所有人都享有的平等权利,这是世界公民普遍认可与接受的观点。所以文化教育应该是从人权主义出发的一种每个人都应该普遍享有的权力。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人类社会是由各种不同的群体组成的,包括受地域、文化、能力和喜好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正是这些差异才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有更高的目标去前进。在这个过程中,会使人们逐渐认识尊重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而且多元智力理论也提倡教育要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尽管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力能力,但是不同的人在各种智力中所表现出的现象是不同的。可能受遗传、环境的影响,不同的人在智力发挥方面会表现出不同风格特点,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就会产生出不同的认知方式。所以,教育应该考虑和尊重学生之间产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去认识世界,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在快乐中学习。文化教育和多元智力理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教育要尊重差异性,二者可以说是互为统一的。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总结出自己的学习认知方式,将多元智力理论教育很好的与文化教育结合,这样才能使教学赋予更深刻的意义。

二、多元文化教育中的知识观

加德纳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对多元智力和文化教育有着深刻的意义。他在定义智力时,特别强调了文化环境与智力的关系,认为智力是和社会文化环境有关的,它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因此,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其智力组成和特点也是不一样的。要想使每一个学生在教育中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就必须要考虑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他们独特的学习方式。在现实的教育中,在不同人群的智力发展时,教师却很少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成绩不良。其实这是一种文化歧视,这种文化歧视会影响一些学生的智力发展,从而压抑了一些学生学习、发展的权利。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保证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教育中是平等的,能在教育中实现自己最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应该弄清楚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人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就是让人们在文化背景下重新认识智力及教育,认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各自的生活、能力及学习法也是不同的。这种观点不得不使我们要重视学校教育是否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发展才能的平台。对于教育者,要从学生的文化背景出发,以新的观念去认识每一个学生,可以使他们从自己的文化为起始点,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理解生活中的事物。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倾向,不存在一种对所有的学生都适应的好方法。所以教育者要因材施教,随时变换教学方法,这样可以达到更加的教学效果。

三、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文化的理论背景相结合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多元智能理论探究

幼儿期是人成长和发展的起始阶段,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幼儿阶段的良好教育。但是多年来,我国幼儿教学状况并不乐观,老师和家长们都是用传统的狭隘的智力观去衡量和教导孩子,一些幼儿园的教学采用统一的教科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把幼儿教育僵化为“一刀切”的教育,束缚了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因此,如何在多元智力理论基础上进行幼儿个性化教学,就成为摆在我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多元智力的含义

加德纳认为,人有7种智力: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自我认识智力。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他把智力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多元智力是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把这种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置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看待,把智力的结构看作是多维的和开放的,把智力看作是有待于环境和教育激活及培养的潜能。

二、多元智力的幼儿个性化教学观点

多元智力提倡个性化教育教学理念,为幼儿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心理学依据,拓宽了幼儿个性化教学的思路。

1.对幼儿差异的认同

依据多元智力理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力组合。多元智能主张在尊重了解学生智力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使教育适应学生,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来进行,从而使学生强项得到加强,弱项得到弥补,获得个人最优化的发展空间。

2.提倡幼儿的个性化教育

多元智能提倡对幼儿个性化的教学,指出学校教育的宗旨是开发多种智力并能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力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要求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不同幼儿的智力特点;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也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来选择一定教学方法。

3.多元化的评价观

依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都具有多方面的智力,因此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孩子排序、贴标签,而是要通过评价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提供建议,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对幼儿的评价方法都要用发展的眼光,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而应该更多的重视创造与思考技能的开发。

4.个性化的课程观

多元智能提倡重点是对幼儿多元智能的确认和培养,时刻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对幼儿实施实用的智能项目训练,将学术智能与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结合,促使学生校内校外表现出色,获得成功。

5.多样化的教学观

多元智力的教学观强调,由于学生智力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智力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的、适宜的教学技术,与学生的优势智力倾向和喜好的学习与发展方向吻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幼儿教育个性化设计

个性化教学观点认为,教育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所以依照多元智能的理论要想精确化地制订出一份实施幼儿多元智力发展的方案,是不太现实和理智的。我们只能大致描述幼儿多元智力发展方案的轮廓。对幼儿教育实践而言,应该从教学策略、学习风格、课程设计、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设计来实现幼儿教育的个性化要求。

1.教学策略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幼儿的学习策略主要是自主性学习策略、主动性学习策略和互助合作性学习策略。自主性学习策略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策略,主动性学习策略是积极自愿的学习策略,互助合作性学习策略是通过合作探求知识的学习策略。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智力,灵活选择和运用已有的教学策略,实现幼儿教育的多元智能要求,需要教师根据八种智力所提供的教学思路,充分利用学生的不同强势智力,优化教的过程,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学。

2.个性化教学需要学习风格整合

多元智力理论关注的是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与8种知识或学科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风格强调人在思维、解决问题时的情感、产品创造和人际互动方式上的差异。特别关注个别化的学习历程,却不特别注意学习内容。显然,学习风格与多元智力需要彼此整合。没有多元智力,学习风格将不能很好地顾及学习内容;没有学习风格,多元智力也不能顾及思考与感受等不同的学习历程,这两种模式正好可以取长补短。学习风格和多元智力的融合可以把人的各自的局限性降低到最小程度,提高人的智力强项,从而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地形成学习风格奠定基础。

3.课程设计要体现个性化教学理念

就目前我国幼儿园情况看,课程目标狭窄,只围绕语言和逻辑组织教学。课程就也就是由专家和行政人员制订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忽视课程实施的情景性。在幼儿园课程评价方面,课程评价与幼儿园的生活相脱离,课程评价往往不能真正反映幼儿的发展。基于这样的问题考虑,课程设计上应该考虑以下几点要求:

(1)课程内容上要创造更多的幼儿解决问题的情景和机会;

(2)课程设置要利于从多角度地识别儿智力强项;

(3)课程设置要利于以优势智力带动弱势智力的发展;

(4)课程实施上强调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4.评价体系的改造

传统智力评价是一元的认为,人的语言智力和数学逻辑智力是最重要的,常常使用终结性评价来判断学生的优劣,其目的就是为了对学生进行鉴别和选拔,很少估计其它智力的发展,必然缺少科学的预见性。基于多元智力的幼儿表现评价是针对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实际参与、操作、实验、观察等之后,以分组活动或个别思考的形式进行问题解决,根据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表现和结果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所以,要使评价体系能够合乎多元智能理论,需要对传统的评价系统进行改革,以满足个性化教学需要。

四、结束语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的幼儿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为实施幼儿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幼儿的多元智力表现出很大的个人差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与弱势智力。通过整合多元智力与课程、学习风格、项目学习和智力评定,能使幼儿个性化教学取得较好的预期目标。在未来,继续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一步探究多元智力与课程、学习风格、项目学习和智力评定的整合问题,为幼儿个性化教学提供具体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卫倩平.审视与超越:教师权威由非理性向理性的回归[J].教育探索,2009,(12).

[2]边霞.试论个性化的幼儿艺术教育[J].早期教育,2004,(7).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篇4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小学教育;影响

1前言

在多元智能理论中,重点是强调人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十分突出。教师需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去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是由霍德华•加德纳提所提出的,其核心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将学校对学生评价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来,对教学改革有着极大的作用。在小学教育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其中提到的智能主要是指语言智能、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和人际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提倡教师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去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通过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涯的初期就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身发挥优势。

3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小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是重点环节,对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都能形成影响,因此小学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小学教育中的各个阶段中,多元智能理论都能够被应用,但是因为小学教育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对其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在小学教育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该对多元智能理论深入学习,领悟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掌握具体实施的方法,从思想上对多元智能理论重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而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起点,因此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则显得尤为重要,其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的。可以让学生从小学教育就开始接触多种学科,注意学科之间的协同作用,逐渐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化发展。

4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4.1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小学是每一个学生进入学生生涯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需要在小学阶段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应该在学生的这一阶段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建立一种民主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将自己内心的想法真实地表达出来。首先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的师生关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指导,从每一位学生的身上发现闪光点,这样才能体现出对一些成绩较差学生的关注。每一个学生都拥有着自己的长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4.2教学目标多元化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下,对小学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是多元化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首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看作一个整体,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之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生活和身体,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建立相应的目标,其次是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4.3教学策略多样化

教师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想要帮助全体学生提高和促进发展,就要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全体同学的基础信息,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对每一位学生都公平对待,实现一种平等的教学。与此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比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来进行分组,让他们共同去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4.4教学课程多元化

通过开设多种课程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在一些小学教育中,虽然在课表上开设了一些音乐、体育等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却没有,很多课程都是被临时取消了。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多元化发展,因此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让教学课程多元化,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5结束语

在小学教育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全面发展,发挥自己的优点,从而提高小学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秀梅,赵会臣.多元智能理论开启语文教学新局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4).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篇5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多元智能理论能够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教学中其实并不存在谁运动能力高谁运动能力低的问题,而是存在着哪一方面运动能力好的问题,即体育教学中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一旦形成,就使得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

2 多元智力理论能够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多元智力理论不仅提出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而且提出在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因此,体育教育首先是赏识教育,教师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创建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优势才能的展示和发展,实现其个人价值;创造生动有趣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其从事优势领域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发展和发现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对策

1 创建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加德纳认为遗传基因对智能可达到的程度可能有一个最高值。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智能要逼近这个极限的可能性很小。然而,如果我们能多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某种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反言之,如果学生始终不被接触开发某种智能的环境,那么其生理潜能无论多大,都不太可能被激发出来。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多元智能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获得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对体育概念、体育发展史、运动健康理论的叙述来发展其语言智能;通过体育舞蹈、健美操来发展音乐智能;通过体育比赛等发展其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通过登山、漂流等发展自然观察智能;通过单杠、攀岩等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等等。然而在创建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的同时,教师本人也要重塑教师角色,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与伙伴,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

2 创造生动有趣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重视外在形式的“乐教”、“乐学”的气氛。它更看重内在的“效益”――体育教学的质量。它的近期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乐学精神,提高教学效果。加德纳说过:“对任何复杂概念的充分理解,都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认知模式或表现方法。”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智能既可以是教学的内容。又可以是与教学内容沟通的手段。这个特点对于改进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是很有意义的。体育教学中针对不同智力优势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比如用运动挂图开发学生逻辑智能、数学智能、空间智能;对语言智能突出的学生可以用概念卡通的形式展现;对音乐智能、运动智能突出的学生,可以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展示;对自然观察智能突出的学生可以用模型来帮助理解概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其智能结构和特点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优势智能得以充分发展的同时,带动其弱势智能的发展。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篇6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幼儿教育;启发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8-0120-01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stheory)简称mit,他认为人的智能由“语言-文字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自我认知(内省)智能,人际-人际交流智能,观察-自然观察智能”构成。语言文字智能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这包括文法,音韵学、语义学、语言实用学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逻辑数理智能是指有效的运用数学和推理的能力。这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感知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这包括对色彩、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联系的敏感性,也包括视觉和空间想法具体的在脑中呈现出来,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音乐节奏智能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了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身体运动智能指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的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是指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能力,这项智能包括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自我认知智能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根据所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自己有相当的了解,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情绪、意向、动机、脾气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是指对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辨别和鉴别能力,这项智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能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而幼儿教育正是人生发展的初期,也是各方面启蒙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采用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执行科学的教育理念,将影响着幼儿以后的成长。

所以,由以上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不难看出,人的智能有8种之多。而这8种智能恰恰包括了幼儿以后成才的诸多方向与领域。由此给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思考与启发。

一、关注幼儿兴趣培养,积极创设幼儿适宜的发展条件

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或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倾向。兴趣是影响幼儿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重要因素,对提高幼儿学习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兴趣也正是驱使幼儿学习的内因所在,在幼儿园里,教师要有意识的设置教育情境、诱导幼儿按照特有的设计完成任务、掌握其学习内容,或利用多媒体、挂图录像等,让孩子学知识,同时,还要识字、说话,启发幼儿的语言智慧、自然观察智慧、逻辑智慧、人际交往智慧等,比如教育者有意创设一个教育活动场景,设置好学习内容,使幼儿边学习边活动,使活动与学习相融合,幼儿的注意力会很集中,效果大大提高。有研究表明:在教育活动中,人的注意力较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活跃,有利于学习。在这样的场景中学习效果显著,有利于幼儿教育。所以说,在幼儿教育阶段,一定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并积极的为幼儿活动提供条件,创设适宜的情景,使幼儿在兴趣的引领下,在适宜的情景里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巧用语言艺术,和谐师生交流,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上得幽默有趣,学生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并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幼儿教育中用生动、形象、幽默、赋予情趣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主动性,在游戏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语言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使整个活动富有趣味,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如果教师能善于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就能把强制的教育与活动变得生动而有趣,幼儿也会亲其师,信其道,与其诚实交谈,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发展,同时,在这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幼儿也会开心的活动、诚心交流,这也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此使幼儿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关注幼儿多元发展,注重因材施教,为幼儿成长提供适宜土壤

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已明确告知我们,人有着8种之多的智能,幼儿亦是如此,只是幼儿处于人生发展的最初期,诸多智能表现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了解幼儿的特长,适时、重点的指导,让其在启蒙阶段就得到很好的培养与教育,这也就犹如一棵大树,让它生长在泥潭里,它会倾倒,生长在沙漠里它会挺拔,生长在肥沃的土壤里,它会茁壮成长,而这都是由它的生长的根基所决定,而这也就是它的基础发展,我们就是要关注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社会也需要各类人才,另外,在几千年以前孔子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也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之一,但是,在当前的幼儿教育里,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材施教也只是留于书本,这对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带来了很多思考,为了幼儿活泼、快乐、健康的成长,我们必须关注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注重因材施教,奠定幼儿成才教育的基础,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家园配合,营造适合发展强项的积极环境

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家庭起着更为主导更为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父母扮演的是一个教育者的角色。很多时候在轻松的游戏中,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父母的言行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

在幼儿的多元智能光谱类型中,其中明显受父母影响的因素。他们在某一个智能领域的发展,可能会和受到父母的态度有关。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鼓励支持也有可能使得孩子在该智能领域取得良好的发展,从而成为其优势智能。这个现象就是智力的"正反馈",因为优势智能的良好发展,导致其对该智能领域的兴趣;反过来,也是因为对该智能领域的自卑,也可能使得孩子放弃该智力的发展。

只有家庭和幼儿园积极配合,才能给幼儿营造一个适合其发展强项的积极环境。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孩子,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做到真正的个性化教育。而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幼儿享受个性化教育,这也是我们多元智能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强项领域的学习发展能够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以及对学习求知的积极情感,为多元智能的自然迁移打好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发展其强项也并不是意味着放弃弱势领域的发展。应该鼓励儿童去探索他们的弱势领域,更广泛的学习和探索可以让儿童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和兴趣。

总之,实施个性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一颗爱心,而且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幼儿的个性化教育。

参考文献:

[1]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8:330-342.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篇7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培智学校职业教育

分类号G764

1问题的提出

残疾人职业教育是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的重要基础,也是残疾人融入社会、促进个体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是残疾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5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第13条指出,“大力加强职业教育,促进残疾人就业。特殊教育学校要在开足开好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同时,开设符合学生特点、适合当地需要的职业课程。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加强残疾人中等专业学校骨干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2010年6月21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章提出,“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2012年6月14日,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该《通知》第六部分第4条指出,“开展多种形式残疾人职业教育,使残疾学生最终都能掌握一项生存技能”。

党的十报告第七部分第1条也指出,要“支持特殊教育”。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和残疾人职业教育。同时,我们也进一步认识到,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是使智力落后儿童掌握一技之能,“从学校步入社会,实现自食其力的立交桥”。因此,加强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培智学校职业教育在学生观、培养目标、课程教材、教学及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与智力落后儿童自身特点相脱节的地方。教学实践中,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教学理论。无论是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如赫尔巴特学派教学理论,还是心理取向的教学理论,如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等,其教学目的都是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以适应生活并使其成为社会的建设者或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仅有这些理论还不够。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的思想,为我们挑战传统,形成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有时代特色的教育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多元智能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在其《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构成及内涵。他认为,传统偏重智力商数(iQ)的这种“唯一机会的教育理论”会造成许多学生失去自信,并指出:人的成就不是简单地取决于智商。智商高的人无非是语言智力高和数学逻辑智能高。而事实上,个体除了这两种智能,还具有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即七种智能。到1995年,加德纳又对其理论做了补充,提出了除前面的七种智能,还有一种自然观察智能。他认为,八种智能是独特的,一种智能不能由另一种智能来替代。它们都是社会生活所必须的,无法说哪一种智能最重要,它们同样重要。该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智力类型,而传统理论则是仅以语言文字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来评价学生的优与差,因此,学校里不存在所谓的“差生”。该理论提醒我们: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判断一个人能力如何,不能仅凭学业,还应参照其它多种智能,才能评定一个人的成就。要倡导智力落后儿童的和谐发展;充分展现其自身发展的潜能。不能单纯以其考试或考核的成绩论优劣,而应从各方面发现优势,发展潜能,培养人才。

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公平地对待特殊儿童,尤其是智力落后儿童。在学生观方面,倡导要面向全体智力落后学生。不论是轻度智力落后,还是中度智力落后或重度智力落后的学生,他们都是学习的主人,有同等的学习责任与义务,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情有意的完整的个体,要全面悦纳每一位智力落后儿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智力落后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不同的智能特点和表现形式,使其有机会利用自己相对发达的智能学到知识。在课程设置中,要优化专业领域课程结构,开发课程资源。在教学评价中,要强化多元,各类智能要统筹兼顾。

3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培智学校职业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及残疾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受到关注。在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1教育教学观念比较陈旧

培智学校传统的职业教育,或者过分注重以学生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为基础的职业知识教育,或者过分注重单调重复的技能训练,而容易忽视与学生其他六种智能相关的职业技能开发和培养。教学是以课堂、教师、课本三者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但却忽视了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兴趣,不能正确估计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缺乏生活化和个性化。

3.2培养目标相对单一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一书中指出,弱智青少年职业教育的培养总目标与其他职业教育的目标应一致,即培养德、智、体、美、劳(职业劳动技术)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初级技术工人。但事实上,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智力落后儿童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潜能特点。培智学校职业教育存在课堂教学偏重学生对一门劳动技能一般操作规范(知识)的掌握,但对学生的劳动态度、体质体能、职业道德等方面重视不够,在与学生个体特性和潜能发挥的接合上不够紧密等问题,多元智能的培养和开发相对薄弱。

3.3对学生的多元智能认识不足

智力落后学生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如“自言自语”、“大哭大闹”、“任意离开座位”等)很多,这是学生主体自身特点造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此往往重视不足,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及时调控学生情绪,调整教学策略,以致影响到了课堂教学效果。而由于一些教师没有形成多元化的学生智能观,不能发现并利用学生的优势智能开展培训,教师应树立学生的多元智能观,注重对不同学生不同智能的培养。

3.4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与普通职业教育一样,存在“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课外教学和实践教学,不利于智力落后儿童掌握职业技能,导致课堂效率低;同时,有些教学中缺乏趣味性、生活性和科学性,存在机械训练的问题。

3.5缺乏多元视角评价

对智力落后儿童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并举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极为开放的教和学的过程,学生的很多学习活动在教师的视阈之外。实践中,有的教师单方面地依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课堂教学效果作出评价,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不利于教师发挥课堂优势,结合智力落后儿童智能特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教学活动。

4多元智能理论对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

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智力落后学生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缺陷,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较大障碍,学生之间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给教学及评价带来诸多困难。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考察培智学校职业教育问题提供了新方法,为我们的智力落后儿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4.1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智力落后儿童知识生成、技能形成与智能发展的过程。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应重新认识教学对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特点,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都有机会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取得成功。因此,教师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正视学生的智能差异,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适合不同智力落后儿童身心特点且易于接受的有效课堂,促进学生优势智能的发展。

4.2在职业教育中重视智障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

多元智能理论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教育理念,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智力落后儿童的智能也是“多元”的,而且每一种智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而,培智学校职业教育应从学生智能结构差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智力落后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不同的智能特点和表现形式,找到切入点,对症下药。因此,要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特点和个体差异,为每一位学生制订出个别化的职业教育计划,采取多元介入的方式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

4.3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为提高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摒弃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充分融合,把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和智力落后儿童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及优势智能充分结合,把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变成孩子们想学、乐学、会学的过程。我们提倡把职业教育课堂讲解与职业技能训练及工厂等实习实践紧密结合,同时尽可能运用示范、模仿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学的生活化,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4优化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开发教学资源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课程和教学要围绕多元智能展开。通过发挥不同智能活动各自在教学中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以适合自己智能特点的方式,通过多种途径达到对某一特定内容的掌握。在课程设置中,应充分考虑不同个体的智能特点,使不同职业教育课程之间相互联系、融会贯通,把智力落后儿童的智能领域和学科课程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强势,带动弱势,形成良性互动,提高教学效果。从课程开发角度来看,强调使用对所有儿童都有好处而非特别针对特殊儿童的材料、策略和活动。教师要树立一切适应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发展、一切服务于学生发展的职业教育整合性课程观,开发课程资源,优化和整合课程,使整合后职业教育课程能够适应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篇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艺术职业院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工程”。近期,在研究多元智能理论的同时,把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一些观点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对开发学生智能,发展学生智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

一、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学生智能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的素质教育

作为自然界奥秘之一的人的智能以及智能的本质,长期以来被国内外众多的哲学家、脑科学家所重视,并为之付出努力进行探索和研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对人的智能有不同的研究成果。美国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则是近几十年来引人注目的成果之一。

1.多元智能理论智能观

198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出版了《智能的结构》一书,书中对人的智能做出定义,认为智能的本质应该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并且从多方面论证了人的智能,形成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1)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把人的智能分为多个领域,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加德纳认为,每个人至少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探索智能。人不仅仅拥有一种智能,而是拥有一组智能,并且每个人的智能组合不同。人的各种智能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

2)每个人都具有优势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可以拥有八种或八种以上的智能,但是,人所拥有的八种或八种以上智能不一定都是优势智能,每个人在拥有的八种或八种以上智能中,都有可能拥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优势智能。

2.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影响

目前,我国学校教育提倡的素质教育是在改革旧的“应试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教育形式,是我国当前主流教育思想。我国素质教育是以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我国素质教育和多元智能理论均以成功育人,育人成功为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的今天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必将促进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重新审视学生智能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对人的智能做出了全新的、深层次的解释,有利于我们从新的视觉角度认识学生,发现、挖掘学生智能,发展学生智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1.艺术职业教育要优先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

艺术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都具备某种艺术特长,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艺术特长是学生智商之外的特殊能力。现在,如果我们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那么艺术特长则是学生多种智能中表现出来的优势智能方面。学生的优势智能是突出的,作为专门培养国家艺术人才的职业学校来说,优先发展学生优势智能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学生是如何看待优势智能和发展优势智能的呢?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组问卷调查。调查的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自己优势智能的认可程度,二是学生是否有意向把自己的优势智能作为将来的职业而努力发展,三是学生对当前社会艺术职业岗位竞争激烈程度的思想准备。调查结果表明:

1)鼓励学生优先发展其优势智能符合学生意愿

学生从进校时起,他们在音乐、舞蹈、戏曲、相声表演等方面展示出较强的求知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之间的艺术技能出现差异,有的专业技能提高很快,成为专业上的尖子生;有的专业技能提高幅度不明显,处于专业弱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无论专业学习状况处于何种形势,仍然有95%的学生认可艺术特长是自己的优势智能,并且喜欢或非常喜欢在自己所学习专业发展优势智能。学生对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较高的认可度,因此,鼓励学生优先发展优势智能是符合学生意愿的。

2)鼓励学生发展优势智能符合艺术职业学院培养学生方向

调查结果显示,有至少92%的学生把其优势智能作为自己将来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从就业层面看,有73%的学生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毕业后可以到国家剧团或艺术职业学校从事演员或艺术教育工作;在遇到不被理想的艺术专业岗位选择的情况下,仍然有41%的学生愿意到相关专业高校继续深造或暂时待业,等待实现在理想艺术岗位就业的机会;有49%的学生愿意在艺术专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只有5%的学生能够勇于放弃自己的艺术专业改行就业。从精神层面看,有49%的学生到艺术职业学院学习,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不仅仅为了就业,也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求,他们不仅把艺术表演作为兴趣爱好,又希望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就业的能力,最终实现兴趣爱好与就业结合。学生的意愿也是艺术职业院校担负的社会责任。因此,鼓励学生发展优势智能,为国家文艺舞台输出更多的社会主义优秀文艺工作者,是符合艺术职业学院培养学生方向的。

3)鼓励学生优先发展优势智能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发展多种智能

当前艺术专业岗位竞争异常激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有没有考虑社会需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走入社会,正确面对职业人生问题。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学生平时流露的思想很接近,有6%的学生对自己的优势智能充满信心没有任何就业压力,有13%的学生有一点压力,有43%的学生有压力,有38%的学生很有压力。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就业有压力,这是艺术院校输出人才与艺术单位输入人才之间不均衡的社会现状,这种输出大于输入现状给艺术职业教育带来极大的压力,艺术职业院校虽然是艺术人才生产线终端教育,但又不能保证在校学生能够顺利走入艺术产业线。因此,在鼓励学生优先发展优势智能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发展多种智能,做好从事多种职业的准备。

2.发展学生多种智能,提高学生立足社会的能力

1)在就业压力面前,学生最容易产生的两种错误思想

当前,艺术职业岗位竞争激烈,在就业压力面前,学生最容易产生两种错误思想。

一是“重优势智能,轻其他智能”思想。由于就业竞争的压力,学生中往往会出现“重专业,轻文化”即“重优势智能,轻其他智能”现象。例如,有学生认为“一招鲜,吃遍天”,只学习专业发展优势智能,忽略其他方面的学习;有学生认为“学不学文化无所谓”、“学习文化的时间不如多练习专业技能”等。

二是放弃各种智能发展,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思想。就业压力也让那些在专业技能处于弱势的学生出现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的情绪。他们觉得在专业学校没有学好专业技能,又由于曾经的“重专业,轻文化”行为,导致自己既没有专业又没有文化,于是,对职业前途忧心忡忡,不少学生说:“如果没有得到本专业工作岗位,我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什么。”由于不自信,学生产生困惑;由于不能全面认识自己的智能,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感到渺茫。

从学生的职业发展看,学生从主观上优先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没有过错,但是,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因此,“唯专业,不文化”,“唯优势智能”“不多种智能”思想是错误的,是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则更是贻误终身。

2)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

艺术职业学院是专门培养社会主义艺术人才的学校,如果学生在艺术方面的优势智能可以为自己的艺术职业生涯带来动力,在艺术专业岗位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是我们的教育成果。但是艺术职业学院学生的职业生涯不一定都能从事艺术工作,我们更要挖掘、发现、培养和发展学生优势智能之外的多种智能,帮助学生走出困惑,从多方面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同样是我们的教育成果。

思想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要建设好这个基础工程就要面对学生多样的思想状况进行多元智能理论教育,让学生了解多元智能理论,让学生懂得除了艺术方面的优势智能以外,还有多种智能。要帮助学生发现、挖掘和发展多种智能,利用用多种智能成长自己,服务社会。

二、让学生智能在求活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得到发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说明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又说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课堂教学要求活,不能只体现教法活、教学活,更要体现“学生活”。

学生的性格不同,智能组合不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也不同。学生有的好动,有的好静;有的喜欢在动中发挥自己的思维、逻辑、语言等智能,有的喜欢在静中聆听思考。教学中力求“学生活”,有利于各种学生多种智能的发挥。例如,语言表达能力强、善思善辩的学生,喜欢就某一关注、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辩论,我就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或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还努力争取让那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或不善思辨的学生参加讨论。音乐智能强的学生,喜欢课堂教学有节奏、有激情、有歌声,我就选择一些音乐、歌曲做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智能。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喜欢课堂活跃,尤其相声专业的学生更喜欢抓住时机抖个包袱,我就顺势调解一下课堂气氛。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活”的课堂得以发挥。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篇9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学前音乐教育;教育理念;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15-01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学前音乐教育的关系

霍德华・加德纳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在加德纳理论中,定义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都具有这八种智能,只是每种智能所占比例不同。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的智能优势。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有教无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有教无类只是简单地把个体认为有的聪慧有的愚钝,通过教育都能成为有技巧、有才华的人,而多元智能从智力划分和天赋角度对每个个体进行了区分,因此,根据智能多元理论,就能针对儿童个体的特点展开不同层次的教育。

在学前音乐教育创新的大环境下,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方式也应该多种多样。传统的讲授式教育固然有其优势,但忽略了学龄前儿童的多元智能潜能。所以在学前音乐教育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思想去教育孩子,以音乐教育开发音乐智能,同时带动其他智能共同发展,让孩子在人生道路起步之初找到方向和自信。

二、环境创设法

学龄前儿童想象力丰富,教师可以通过实物环境创设、语言形容、音乐播放等方法为孩子们营造不同的环境。这个环境在孩子们脑中是生动、形象的,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能为他们构建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通过音乐环境创设,让孩子们在视听基础上进行想象,进而进行教学活动。以儿歌《下雨了》课程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器演示风声雷声,再播放《下雨了》儿歌让孩子们欣赏,其次询问孩子们下雨时的声音是怎样的?让孩子们模仿雨声。再次通过游戏,以敲击三角铁为雨声,带领孩子们演唱儿歌。这个环境创设法不仅简单,更能引导孩子迅速进入环境。开发其想象力,在音乐智能得到锻炼和培养的情况下,空间智能、语言智能也到了提升。同时模拟环境的创设,对孩子自我认知能力的提高也有帮助。

三、情感体验法

学龄前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声乐教育,而是兴趣教育与审美教育,所以从学龄前儿童开始就要进行音乐审美教育,而情感体验是审美的关键。当音乐与情感产生共鸣,孩子们才能体验到音乐的美妙与魅力并喜爱音乐。情感体验法对教师的要求高,需要观察、揣摩孩子们在音乐课中的表现,随时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以《数鸭歌》教学为例,这首儿歌朗朗上口,并且具有很强的律动感和画面感。首先教师可制作教具若干只纸小鸭,配合《数鸭歌》的旋律让孩子搭配动作,并进行数鸭子。同时也可让班级内一些孩子扮演小鸭,学习小鸭走路的姿态。并从歌词中引申出学习的重要性,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学习。这种情感体验是润物细无声的。通过儿歌欣赏、角色扮演、角色情感体验等环节,加深了孩子对儿歌的认识和理解,使其明白儿歌是言之有物的,也是有内涵的。这样的教学过程对音乐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运动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都有帮助,在开发智力的基础上情感也得到了体验。

四、合作学习法

人是生而平等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并无高低之分。从小对孩子进行平等观念的教育也十分重要。音乐教育恰恰是人与人之间合作交流的最好契机,通过合作演唱、表演,提高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人际关系智能的发展。在音乐教育中,合作是多元化的,可以通过合唱声部的不同进行合作,可以通过乐器演奏不同的合作等。合作学习法不仅开发音乐智能,更是对孩子自我认知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的重要提升措施。也是回归了教育的本质,即培养什么样的人,而不单单是培养什么技能。

五、小结

多元智能理论这块他山之石,在我国学前音乐教育中可以攻玉。本文囿于篇幅限制,对多元智能理论与音乐学前教育的结合进行了浅显的探讨,这两者的结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学前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摸索总结,更好地进行学前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屿梦.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模式的多元智能开发探究[J].黄河之声,2016(02).

[2]杜莹莹.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音乐教育探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

[3]肖园园,巫苏宁.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研究[J].北方音乐,2014(14).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篇10

论文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应用;高职教育

1967年,美国投入上亿美元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创立《零点项目》,多元智能理论就是80年代这个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1983年,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正式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s),这成为90年代以来很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它不仅为高职教师开启了思维新空间,更为科学教学提供了新策略。它的一些基本理念对推进高职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只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才能有效。对某项智能差的学生,要大力开发他们的长处,找到“智能优势”,调动情感智能,从而带动相关智能的发展;多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增强他们学好相关课程的信心与勇气;而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应多提一些思考性、开放性的问题,从而促使其进一步发展。其实质是由于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均不相同,因而无法真正比较他们智能水平的高低,如果一定要对智能水平做出评价的话,那只能说每个人的优势智能是什么,劣势智能是什么,各种智能相辅相成,只要能充分调动,人人都可以成为爱因斯坦、比尔.盖茨。因此功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综合分析我国的教育改革,将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职教育对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创建和谐发展的社会需要多元的人才观,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生在各方面和谐发展,作为高职教育应当尽一切可能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能结构发展的条件,让每个学生有成才的机会。笔者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每个学生

所有的人才都是智能之士。所有人都有成才的潜力,教师的任务就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只要教育与学习的方法得当,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某方面的人才。即使是在学习上最笨、课堂上最调皮的学生,也许在这学习方面不得要领,但在其他方面可能却很优秀,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教育学生,使其发挥特长。在对学生评价时,我们有必要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而要使学生其他方面的智能也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当客观并且全面,应当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懂得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内在潜能,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和不均衡性,力求多元评价,重视评价的建构作用,力争给学生一个真正满意的评价。

构建新型智力观,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们的各种智能。把对学生的评价扩展到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可以采取问卷、访谈等多种评价体系进行,重点在理解和过程,多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智能表现,及时检查学生的专题作业完成情况。对评价层次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及评语,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对评价目标的设定应按知识与能力同等重要来设定。

鼓励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调动多种智能进行学习。高职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创新人才。只有多智能挖掘,才能高效率学习。向学生展现多方面的智能领域,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让他们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联系现实生活。通过开放性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给学生们研究时间,使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智能特长与不足,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高职学生教学设计时,应调动不同智能活动在学习中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使弱势智能领域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该理论促使我们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数学教育,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增强自信,开发潜能。

二、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多方面的智能

学生的智能发展存在天然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勇于改革,改变固定不变的传统教学方式,代之以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努力创新,促进学生在个方面同步发展。教学形式更应该丰富多彩,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举办多姿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各展所长,增强自信新和开发智力,从而不断进步。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八种智能由于组合方式的不同和发挥程度的不同也会出现个体差异,这是不同智力组合的结果。比如当个体受到的教育比较好时,学生的某些智能就得到开发;反之,则很容易被压抑。高职数学学科就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数学教师可以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抽象以及空间想象等个方面的多种能力,只要提供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成才都不是难事。课堂教学设计上应当突出多元化、个性化。例如数学课时,教师可以让语言智能比较强的学生充分加强对概念、定义及公式等的理解及阐释;对逻辑智能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对空间智能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图形引导学生加快空间理解从而尽快得出结论。

三、建立“复合型”师资队伍

我们应当率先不断优化教师本身的智能结构,并最终成为学生优化智能结构的模板。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不但要重视优化个体智能结构,而且要加强优化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让拥有各种强智组合的教师组成最佳团队,通过建立理论型团队、技能型团队、双师型团队等,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人的智力是量度解题能力的指标。逻辑智能是一种有效运用推理的智能。学习时通过推理来进行思考,寻找规律及逻辑顺序,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因此把个体差异当做一种教育资源来进行分别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学生智能的最大限度开发和发展。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个体自主精神,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施行弹性教学分组,努力发掘学生潜能;灵活选择教学技巧,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重构教学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

四、结合行业相关特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高职教育发展以及改革的基本方向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充分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有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然而实践能力却明显比别人落后。我们应当通过强化实训教学,开展各类职业活动以及课外科技,充分引导学生发现实际操作中需要解决的各种矛盾,并得到多方面锻炼;其中,尤其以培养学生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向善于创新的方向转变。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后,对理论学习能力强的部分同学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引导他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并通过重新安排教学内容,使教材具有普遍适应性。

多元教学评价的实质是全面评价学生,培养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真正把知识、情感、态度等诸方面的考查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理念、构建和谐的环境、创造合理的机制、采取有效的方式都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优化的评价环境,保证学生之间的评价真实、公平,让人人都有评价的机会和评价的权力。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可以时刻了解自己,改进自我,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五、运动与音乐能力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这两种智能由于课程不同等,空间运用相对比较少,但课程中适当安排还对学习有较大的帮助。比如作图中,可以让学生手势模仿来形成和加强对概念的记忆以及图象的认识;老师适时的表扬和轻松的语言会使同学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 近年不少国际mBa的课程都加入了创意思维的课程,以加强学生在新时代的适应力和创意方面的开发。对高职学生来说,由于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帮助老师从学生的智能分布去了解学生,可以将它用于发掘资优学生,使他们向着更有利的方向成长;扶助问题学生,并采取对他们更合适的学习技巧。教学技巧和方法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智能结构和学习技巧[6],这为教师们提供了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处,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发展代表开发与展现,是一种生成演变的能力,一个人促使物态或事态转变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泉源。

六、提高学生学习自我认识的能力

有些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有些又不够尊重别人,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差生的教育,积极引导,以理服人。让大家之间互相提问,大家之间互相回答,以提高学生学习自我认识的能力。让学生及时找出各科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做出客观性和批判性的总结,进而达到提高各学科的学习能力的目的。

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应该让学生热切地追求内在的兴趣。把多元智能理念融入数学课程中,研制多元智能课程模式与教学计划,是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最佳切入点。可以设计多元教学科目表,设计相关的活动。安排多元课程规划表,将培养各种能力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教师设计的教案应包括课程或单元名称、目标、教学预期成果、教学资源、辅助材料、学习活动、教学步骤及评价方式。多元智能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有四个教学阶段:能力的感知、能力的沟通、能力的传授、能力的综合运用。

七、以培养多元智能为目标开展教学观察、探索和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自然智能的培养。比如通过让学生观察特定对象的特点,得到相关的定义;通过观察特定对象性质的异同来加强记忆和加以应用等。课外可以引领学生对教材中的课题进行针对性调查,通过实际参与和亲身体验没,将学生分成多个研究小组,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能深入了解人类智能的本质,为教育理论与实务提供重要的启思与方向。教育专家陶西平2003年在《人民教育》第17期,发表了《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一文,指出迫切需要借鉴各国先进的科学理论,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创新。我们应当以培养多元智能为目标,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元多维的评价观。尽管多元智能理论也存在概念不清、测量困难等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但其基本理念对教育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其基本观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统教育观念与实践的挑战,激励了我们的探索。

八、构建多元科学的评估技巧,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我们要以多元的眼光看待学生,特别是对文化基础偏低的。尽最大可能使学生享受到课堂教学所取得的成绩和快乐,对考试可以采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更合理的综合方式。总之,一切教学技巧都是为了多渠道的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为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