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能源管理案例十篇能源管理案例十篇

能源管理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6:43

能源管理案例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技能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但该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还不够理想。笔者认为:该专业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对于其课程教学来说,要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必须更多地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是教学结合实践的重要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过程结合实践的、非常有效的实用教学方法,它的主要优点是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什么是案例呢?一般来说,案例是指对现实生活中某个事件的真实记录和客观的叙述。这些案例以描述的方式重现了以往发生的事件以及对事件做出的决策、解决办法和得到的结果,而这些记录对我们处理现在或者是未来发生的类似事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所以,案例的方法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法进行教学,其目的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将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复杂的现实生活环境中;②帮助学生获得分析实际情况的能力;③让学生练习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所能获得的有限的资料来进行决策,并希望增长学生依据不完全的信息进行决策和采取相应行动的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有两方面,一是使用案例教材,它主要包括:有明确教学目的的案例及相关的阅读材料、与案例相关的教学笔记、根据案例设计的讨论计划、根据讨论计划设计的相应的教学技术等。另一个是要有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这种教材的老师。他们清楚教学的理念,能够设计教学方案,编制教学案例,并熟悉案例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岗位研究、员工招聘与使用、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协调等方面。其内容紧贴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实践性非常突出,要求教学过程特别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教师必须树立教学服务于学生的理念,必须重视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设计出更符合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有效的结合人力资源课程实际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得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变得更加具体直观,更加形象生动,也更加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

第一、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传统教学方法以“灌输式”为主的讲授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案例教学法大多采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事例,要求学生以当事人身份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从而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认真参与案例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由于案例教学的特殊性,它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案例,从中发现问题并拟定方案,然后参与课堂讨论,交换意见,形成有创意的方案,这样有利于养成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案例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有多种,由于案例教学法非常重视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过程,从而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传统教学方法往往理论知识的讲授多,照本宣科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死记硬背多。而案例教学法能够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它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从而既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能增长实际操作的技能,可以说案例教学是成本最低、最节约时间的“社会实践”。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怎样实施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实质上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最常用的是讨论法。例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派遣劳动者的管理的知识,结合周占文《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中的《劳动关系协调》,笔者认为讨论法案例教学应包括:

1.案例分析。案例教学首先是下发案例材料(如本案例)或创设案例情境(如:《李先生与KDJ公司所引发的劳动纠纷》)同时下发一些思考问题,供学生分析、阅读,如:本案例给出三道思考题:①李先生到底属于哪个企业的员工?②KDJ公司为什么不承认与李先生之间存在劳动关系?③派遣劳动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由于本案例来源于工作实际,可读性较强,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情况;很容易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过去形成的经验与案例展示的背景材料整合起来,通过思考、分析、推理,从个体的角度形成初步理论;同时在此过程中获得乐趣、自信及终身学习的方法。

2.分组讨论。当一个个充满睿智和灵感的结论初步形成后,则进入小组讨论阶段。案例小组是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单位,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讨论的效果,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按奇数将学生分组,采取自由组合的形式,一旦形成,较为固定。为什么选择奇数呢?主要是为了方便形成小组结论。由案例讨论小组的每个成员民主地选出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讨论中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简要地谈出结论形成的过程和思考,允许意见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记录员应认真地记录各种意见,组长组织讨论,形成小组一致意见,有疑问的带入全班讨论。

3.集中讨论。集中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一般由组长汇报本组的观点,同时将本小组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进行全班集中讨论。全班集中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看问题,通过摆事实的方法讲道理,使不同观点相互补充、相互接纳,形成合力解决问题;继续允许不同意见进行争论,集全体同学的智慧,共同讨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4.总结述评。案例教学的最后是总结述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学生完成案例提出的问题,并对案例阅读,分析、讨论过程中取得的收获和感受做出结论;同时把从案例中学到的知识与其它方式获得的知识相联系,奠定可广泛迁移的知识基础。第二部分是由教师对本节案例课进行评价,做出全面总结。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强调案例所传递的信息,更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和取得的进步。

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虽然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案例或案例法,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第一、案例教学法不是简单的举例法

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会把案例作为实例说明或演示论证,或者通过给学生一些案例来检验学生对学过的原理的掌握情况,便以为在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法。实际上,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配合教学的举例或对事例的分析看作是案例法。案例法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用举例来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说明。案例法需要提供一个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案例只是用一组具体的事实供学生进行练习,以体验实际管理者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所需进行的智力思维和分析。在给定的环境中发生的事件的结果如何,通常是要由学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做出判断和决定的。通过一个用案例法教授的课程,学生应该感到有过实际解决问题的经历,这是简单的举例法很难达到的。

第二、案例教学法不能适合传授所有知识技能

由于教学对象的需求是不同的,教学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需要根据课程的需要来确定是否采取案例教学法。案例方法在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以及在经济、法律等课程中的有效性已经得到实践的证明。案例教学法主要适用于实践技能的传授,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传授不够理想。如果我们把案例法的教学方法用于不当的教学领域或目的,不但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还会对案例法的有效性产生误解。因此,案例教学法不能代替其它的教学方法。

第三、案例教学法实施中要考虑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尽管案例是对一个真实事件的记录或叙述,甚至模拟出一个真实环境,但是它毕竟不是真实的。学员在虚拟环境中做决策时所感受的压力与现实中的压力是不同的,所以,学生不认真、不负责任的现象也会存在。因此,如果不能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精神的环境,不能引起他们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就不能发挥出它的效果,也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比其它教学方法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技巧性更强,要求更高。因此我们认为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学校应充分重视和支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身是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开设该专业的学校从加强专业建设、保证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应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资源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划拨相应经费,引进、配备资深师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第二,学校应多途径解决案例编写和质量问题。案例的编写和质量水平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国家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不过十来年,教学案例数量不足,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的案例缺乏,相关学校应考虑广开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企业实践来编写和完善案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与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顾问公司的合作也是丰富案例素材的方法之一。当然对以往案例的补充和修订同样是案例编写和完善的重要渠道。有些案例虽然陈旧,但企业背景和问题的代表性仍然突出。对于这样的案例,应该追踪企业的发展现况,补充案例对象企业的最新资料,检验以往分析和判断的正确性,使得案例教学课程能保持持久的真实与鲜活。

第三,学校应积极聘请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人员进行案例教学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业案例教学中,除专业教师外,还应该考虑更多地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比如聘请企业人力资源副总、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来共同进行案例教学工作,解决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缺乏企业实际运营经验导致的纯粹纸上谈兵的问题。所以吸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人员加盟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教学队伍中,是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杨海光.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02

[2]王明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难点及对策.北方经贸,2008.10

[3]赵文芳.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7.05

能源管理案例篇2

人力资源管理学科20世纪80年代才进入我国,尚属较新的学科领域,与其他许多学科特别是文科相比,它是一门以理论性为基础偏重实践性的应用型学科,其教学目的不单是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理论,更要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并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和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具备开阔的视角和良好的管理能力,能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竞争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才。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体系、授课方式、考试模式仍然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对此,本文以教学案例法的运用为例,以期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枯燥的课本讲授和一些传统的教学法而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实用性强。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扩展视野,提高实践能力。②互动性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鼓励学生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过程,锻炼学生的综合决策能力、交流沟通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但是许多高校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仅仅局限于讲案例、举例子、做习题的过程,教学方法上仍然侧重于教师单向讲授为主,案例也缺乏代表性、时效性,并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形而上学的案例教学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水平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二、选择合适的案例是组织好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前提基础

所谓合适的案例,主要是指案例中涉及的背景资料、数据原则上应该真实,这样才具备可参考性和借鉴性;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能跟得上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年代久远的案例可能经典但在现代管理运用中或许已不适用;案例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书本理论基础之上,完全脱离理论的案例缺乏说服力,学生难以掌握。最重要的一点是,案例应该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的特点和特色。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我国高校刚开设和逐步推广的时候,引用的书本教材很多是国外专家教授编著的,案例也主要以欧美发达国家的案例为主,结果在案例教学的实际运用中,很多学校和教师发现效果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民族不同、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不同、工作方式不同等导致了差别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因此,案例教学必须注重应用符合我国企业管理特色的案例。案例不单来源于教材书本,还可以来自教师的亲身经历和实践调查。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避免“闭门造车”,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和管理工作实践。

此外,选择的案例要便于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不一定设计统一的参考答案,而将讨论和参与的空间留给学生和课堂;选择的案例要具备系统性,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和知识体系形成有机的整体,既要注重代表性个案的教学讨论,还要强调案例教学的整体过程,更要通盘考虑课程与案例之间的承前启后和相互衔接。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主要过程

(一)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在准备好案例的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熟悉案例内容、了解相关理论知识、查阅有关背景资料、并围绕案例理清自己的思路。

(二)抓住阅读关键,深刻理解案例情景

人力资源管理受着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政府、社会的影响,要想做好案例教学,必须深刻理解案例的背景。在阅读案例、理解背景阶段,指导学生理解背景因素如何对人力资源产生影响,重点指导学生获取关键信息和分析信息的方法。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应掌握的主要背景知识有:社会文化背景、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企业发展历程、管理任务和事件等。并非所有的背景和信息都要求是准确、有根有据,有时需要根据已知信息推断分析未知结论和所要的信息。

(三)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小组讨论

根据班上学生人数的多少,以5-6人或7-8人为一组组织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充分发挥头脑风暴法的作用,发散学生思维,鼓励创新性的、个性化的思路和认识看法。最后形成共识,由小组推荐代表总结发言,当然,小组中学生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结果时,也可以将各自的想法予以阐述。最后,由教师简单回顾案例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找出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分析经验,讨论小组结论,得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四)做好案例教学后的总结

凡事都有一个运用、总结、完善的循环过程,对于案例教学同样如此,每位教师只有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特点、社会地域环境差异性,在案例教学的运用中寻找不足,不断总结,才能建立一套最适合自己的案例教学法。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除了纯粹的案例之外,还可以开展仿真模拟教学,成立模拟公司和模拟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学生参加模拟人力资源招聘、签订合同、制定管理规章制度、进行绩效考评等多个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开展性格测试游戏、管理游戏、团队合作游戏等。真正帮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管理实践的积极参与者,使课堂成为语言和能力实践的场所,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若渴的热情。总之,案例教学法虽然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已经逐步普及,但仍然有许多有待创新和完善之处,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改革。

参考文献

[1]戴良铁.mBa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09).

能源管理案例篇3

关键词:资源型企业管理案例特色案例库建设

一、资源型企业管理特色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

1.资源型企业管理具有特殊性

资源型企业是从事不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加工的企业,具体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煤气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十二个子产业企业。资源型企业具有资源依赖性大、地理性强、在产业链处于上游位置、一般是原料和中间品供应者、对环境影响大等特点。正是由于资源型企业的特殊性,导致资源型企业管理的特殊性。因此,在工商管理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中,从案例来源以及案例类型对教学的适用性出发,应该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资源型企业管理案例,这样对于行业性管理人才的培养具有更好的指导性。

2.资源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据统计,2011年资源型产业工业产值占第二产业85.5%,占当年GDp的39.86%,就业人口占比29.5%。然而,资源型企业在从事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加工过程中,对于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转型背景下,资源型企业的经营管理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因此,开发资源型企业管理案例,研究资源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对于我国资源型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资源型企业管理特色案例库建设的基本原则

1.原创性

原创性是案例开发的核心要素。案例必须取材于实际,是撰写者对企业典型事件的实地调研和访谈的一手资料,不能凭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杜撰出来。只有根据真实的管理情景编写的案例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实现案例教学的功能。案例编写时一般保持客观中立进行实事求是的描述或介绍,但有时为了增强可读性,提高案例学习的效果,可以将有关内容做一定的加工,使案例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等,以激发读者的兴趣。

2.规范性

目前,在国家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大连理工大学主持的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以“统一规范、分散建设、共同参与、资源共享”为宗旨,推动着我国本土案例开发,实现校间案例资源共享。因此,为了更好地交流和推广,资源型企业管理案例编写要按照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案例规范要求进行,保证案例完整性。案例基本结构包括案例正文、案例使用说明及附件。案例正文是案例的主体部分,介绍所涉及机构的基本情况、背景信息,以及具体的管理情景、决策环境;案例使用说明是给使用此案例的教师提供的材料,供教师备课参考;案例附件是案例讨论的相关背景资料。此外,还要注意选题的典型性、事实描述的客观性、材料组织的目的性等,便于教师和学生使用。

3.特色性

资源型企业管理本身有其特殊性,在资源型企业管理案例编制过程中,要从资源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出发,对探矿权、采矿权的获取、企业并购、合作技术创新、生产活动组织、矿产品营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等问题展开研究。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源型企业如何“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如何循环经济发展,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些问题在资源型企业表现更突出。通过对资源型企业在解决这些方面问题的实践的探讨,对于资源型企业管理改善及其他类型企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生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可以窥见这一方面管理实践的全貌,从而举一反三,知道今后如何处理类似问题。

三、资源型企业管理特色案例库建设的具体路径

1.与企业合作开发

根据教学需要及研究条件的便利性,跟相关企业合作立项,到企业实地调查,撰写案例,这是管理案例开发的重要途径。与企业合作开发案例,必须要解决好企业合作的问题。解决合作问题需要从几方面着手:首先是双赢,特别是企业要有收益。一般来讲,通过案例开发,可以宣传企业,有助于扩大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把企业公关需求和案例采写要求相结合;通过案例开发,可以为企业提供咨询,帮助企业改善管理。其次,要加强沟通,赢得企业认同与信任。在案例开发过程中,企业需要提供关于市场、销售、财务、组织结构等数据,还要接受调研人员的访谈。但是企业往往不愿意公开自己真实情况,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使企业认识案例开发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使企业消除顾虑,接受客观中立的案例采写和调研。

此外,要建立合适的校企合作的模式与机制,使案例开发有机制上保障,也有利于对目标企业管理情况进行长期跟踪,从而更好地挖掘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经验和问题。一些行业特征比较明显的院校,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院校与资源型企业联系比较密切,有与资源型企业合作开发案例的便利条件,应该建立与资源型企业合作开发案例的长效机制。

2.mBa学员案例研究论文改编

案例研究论文是mBa学员毕业论文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每年大部分mBa学员毕业论文都是对所在企业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完成案例研究论文,其中一些在资源型企业工作的学员也撰写案例研究论文。这些案例研究论文在体例上与教学案例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关键问题、主要内容是相同的。案例开发教师可以在学员撰写论文过程中就积极参与,指导学员确定问题及主题,收集资料和实地调研,保证教学案例编制所需要的基本信息。在学员完成论文后,按照教学案例的体例要求改编写教学案例。如果需要,教师可在学员mBa案例研究论文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研,完成教学案例。该种途径编制教学案例,具体改编工作由指导教师负责,共同作者为指导教师、原作者。

3.课题成果改编

教学案例的编制也可以在课题成果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在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的基础上,选择相关选题,进行补充调研,根据教学案例的格式要求转换形式,改编成教学案例。改编工作原则上由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相关成员负责。如果原课题负责人对教学案例编制不感兴趣,则可由学校mBa教学指导委员会初步筛选,选题信息,相关课程的教师选择改编。共同作者为改编人、原课题负责人。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2005年至今,科研立项资源型企业类项目180余项,结合实体企业,通过典型事件分析,在企业文化建设、安全管理、环境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多方面作出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了丰富的资源型企业管理实践案例资料,这就是资源型企业教学案例编制的重要来源。

四、资源型企业管理特色案例库建设的保障措施

1.案例库建设需要专门机构负责

为了推动案例库建设,必须有一个由专门人员组成的机构来规划和组织案例库的建设工作,发挥资源的整合作用。这些案例库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不但包括案例库的建设与维护工作,而且需要包括其他学校、企业日常联络、交流等工作。有了专门组织机构,才能持续地推动案例库建设。

资源型企业案例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几点:一是对案例库的构架。根据课程需要和资源型企业管理特点,要确定案例类型、案例主题。二是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定期对教师进行案例开发的培训,提高教师开发案例、使用案例的能力和效率。目前中国管理共享中心每年定期举办案例开发、案例教学、案例研究的培训与交流活动,学校可以依托这个平台来加强对教师案例开发的培训工作。三是要加强案例开发项目管理。案例开发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学校案例库建设机构要制定mBa资助项目申请、审核、中期跟踪、验收程序,从案例选题、案例开发过程控制、案例评估等方面把好关,保证案例开发的质量和数量。

2.案例开发需要有专项资金

由于案例写作是一项耗时耗力又耗钱的工作,经费是阻碍本土案例研究与写作的一大难题,在案例库建设中必须要有专项资金,对案例开发工作给予经费资助。案例开发费用主要包括差旅费、写作人员劳务费,由于案例采编需要到企业多次实地调研,差旅费会比较高,同时,由于案例采编对写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人力成本也会高。据北大案例中心测算,一个优秀案例的成本在1万元人民币左右。清华大学案例中心向全国招标的付费标准是平均下来达到了千字千元,即一个长度在1万字左右的案例需要支付作者1万元人民币。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则是将案例采写工作量计入教授的整个工作量中,统一考核付酬。

因此,在案例库建设过程中,要设立专项基金,参照科研项目立项的方法,对获得案例研究和开发立项的教师进行分类资助,如某校对案例开发资助方案是:知识点案例(正文1000-1500字),即只涉及到某一门课程中某一特定的知识内容或知识点的案例,资助3000元;课程案例(正文5000-8000字),即只涉及到某一门课程的多方面教学内容的案例,资助6000元;综合案例(正文8000-15000字),即涉及多门课程知识的案例,资助10000元。这样的方案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案例开发的经费需要。

3.案例开发要有激励措施

案例开发是耗时耗力又耗钱的工作,除了给与案例开发所需的经费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措施是多样的,除了让案例开发教师认识到案例库建设对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重要价值、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案例教学水平提升的支持作用,从而发挥激励作用外,更重要的激励在于成果的认定和保护。目前教师都面临职称评定、晋升等现实问题,若案例编制的成果能像科研成果得到认可,则必然对教师形成强大的激励作用。现实中,一些院校对案例编制认定为院级教学成果甚至不认可,大大弱化了教师开发案例的积极性,相反,一些院校对案例成果高度认可,等同于重要期刊论文甚至权威论文,必将大大提高教师案例开发的积极性。其次,是案例成果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教师自主开发的教学案例,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应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学校应充分尊重并保护教师的知识产权,对其案例的使用或共享应遵循有偿使用的原则,同时鼓励或资助教师把自己的案例开发研究成果著书立说,向全国推广。因此,院校要不断完善案例开发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教师开发案例、使用案例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能源管理案例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人力资源管理;探讨

abstract:Humanresourcemanagementnotonlycultivatespeople’smanagerialnotions,butalsodevelopstheirpracticalability.ithasalwaysbeenthemajorconcernfortheeducatorsinthisfieldthathowtodevelopandenhancestudents’practicalabilitywhoaremajoringinhumanresourcemanagement,andhowtocombinethebasicthoeriesandthepracticesintoanorganicwholetodeveloptalentsadaptingtothemarketrequirement.Forsuchkindofcharacteristicsofthiscourse,wemustchangethetraditional,closedandtheory-emphasizedteachingmethod.Caseteachingbecomesanimportantmethodtodevelopmanagerialtalentswithinnovationalspiritandpracticalability.

Keywords:caseteaching;humanresourcemanagement;thespiritofmovatin;poacticalabibtg

传统的以教师“填鸭式”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必须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借助于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通过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使学生在一种“创造性的环境中”培养操作性的能力。我们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憾,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特点与作用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具有显著的不同,其特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性:案例教学法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转换,改变以往课堂讲授法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使学生成为主角,有足够的空间展示自己的才能,自觉地学习。

2.亲验性:通过案例使学生了解到真实、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并不只是书本上纯理论的堆砌,并且能够及时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3.交往性: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自由组合成案例讨论小组,互相交流看法,互相启发,开拓思路,有助于相互沟通与学习。

4.实践性:案例教学是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应用能力与自身素质得到锻炼与提升。

(二)案例教学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若想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就要注重案例教学法的灵活应用。如果只是凭借一本教材按部就班进行理论教学,离开真实的企业实际,离开现实性的案例研究,可以说,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学习,就只能是浅尝辄止、管中窥豹,难以掌握其精髓,也不能满足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人才实用性和创新性的要求。案例教学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案例教学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理论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一方面,由于从中学校门到大学校门,学生的实践能力严重缺失;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欠缺,使部分教师苦于枯燥理论的讲解却达不到理想的授课效果。而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可以将理论知识寓于案例之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案例教学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案例,可以帮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实际出发,从特殊个案中归纳分析出一般结论,案例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众多案例,都来源于复杂的管理实践,通过对工作场合过去实际发生的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启发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通常,我会让学生自由组成案例讨论小组,每组由6~8人组成。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案例教学法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讨论完毕,每个小组都会派代表发言,阐述观点,有时还会有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针对要点问题的不同观点、不同方案他们会进一步探讨、争论。这有助于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同时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第四,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案例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而又逼真的人力资源管理情景,对于没有直接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过企业,对实际工作了解甚微,又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符合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我发现,课上参与案例讨论的同学比以往回答问题的同学数量明显增多,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的。

[HS(2]二、案例教学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HS)]

虽然案例教学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依然存在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

第一,案例非本土化。通过我国各高校的案例教学实践发现,大多数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真实案例来自国外企业的实践。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案例搜索时就会发现这样的问题,频繁出现的无非是摩托罗拉、麦当劳、肯德基、通用电气、iBm、微软、沃尔玛等此类公司的案例。然而我们都知道,对于人的管理一定是基于特定的文化基础之上的,“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只有本土真实的案例才能反映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才能够使得案例教学工作对于分析解决我国企业的实际问题更具有针对性。

第二,教师和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目前在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大多是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具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经验的比较少,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也大多是高中生直接进入大学学习的。这样,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不具备对于企业的感性认识,案例分析缺乏与实际情况的联系,难以激发思维火花,止于对概念、原理等概括性知识的阐释和套用,对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创新思考等能力的培养都很不利。

三、提升案例教学效果的途径与对策

我们就从参与教与学活动的双方分别进行分析。从教师的角度,关键是抓两点:一是抓案例的质量;二是抓教师案例教学能力的提高。从学生角度,也要抓住两点:一是抓学生课前的准备;二是抓学生课堂的表现与参与。

(一)从教师角度提升案例教学效果的途径与对策

首先,案例的选择必须是具有代表性的、最新的,并且是与本课程几大板块密切联系的案例,最好是与中国目前实际相结合的现存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案例。但却发现介绍跨国公司或国内知名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较多,而介绍国内普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的案例较少,而且通常情况都是通过案例来介绍一般性的理论或原理,能够运用理论或原理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很少。因此,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应考虑广开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最好能编写一些本省的或本地区的大家平时耳熟能详的地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做法作为案例,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校应该积极主动与企业建立联系,通过师生的企业实践活动来完成案例的编写与应用。

其次,教师案例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改善案例教学质量的又一关键性因素。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有意创造一种开放的气氛,借助于提示、设问、反问、引起争论等方式使学生各抒己见,注重鼓励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观点分享和交流。同时,应注意多种手段的应用,譬如: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案例讨论与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结合起来,这样可增强案例的可读性与趣味性。这对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对那些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进行必要的案例教学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在本教研室的教师之间,经常开展案例教学的经验交流。此外,还可考虑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到案例教学环节中来,比如聘请企业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经理和人力资源部长作为指导教师来共同进行案例教学工作,解决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缺乏企业运营实践导致的纯粹纸上谈兵的问题。

(二)从学生角度提升案例教学效果的途径与对策

能源管理案例篇5

旅游企业的负责人大多希望员工在错综复杂的现实面前能够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去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而可行的建议和方案,而案例教学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具体管理场景,员工获得独立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机会,它迎合了旅游管理学科的需要。旅游管理案例是旅游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浓缩,是大量真实事件的概括和提炼,包含了丰富的旅游背景知识和事件环节。在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使用中,需以旅游管理相关理论和概念为引导和支撑。因此,案例教学是连接旅游管理理论和旅游管理实践的桥梁,在系统把握旅游管理理论的前提下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案例,可以锻炼学生面对实际问题作出关键性决策的能力。

目前在中国,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成型的案例书籍较少。近几年,一些出版社相继出版了少量的有关旅游案例的书籍,如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餐饮管理经典案例及点评》和《餐饮营销策划与案例》、大连理工出版社出版的《酒店市场营销和管理案例》和《酒店管理案例》,还有何丽芳的《酒店服务与管理案例分析》、张俐俐的《中外旅游业经营管理案例》、邹统钎的《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管理经典案例》等等。通过网上检索可以发现,在中国旅游营销网(http://aatrip.com/anli/)、深度旅游营销网(http://deeptour.cc/)、北海旅游之窗(http://0779.cn/)、最佳东方(http://travel.veryeastcn/)等几个网站上提供了部分旅游案例。除此以外,其他一些报刊、杂志、网站也为旅游教学提供了少量很有价值的案例材料。总的来说,这些为数不多的旅游管理案例研究与旅游管理这一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极不相称的,相对于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虽然旅游管理学科教与学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的现状迫切地需要案例教学法的介入,但是在目前的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种种障碍,阻碍了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障碍分析

在目前的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障碍主要有:

(一)案例的数量不足,质量良莠不齐

目前,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在我国仍处在推广阶段。从总体上讲,旅游管理教学案例数量严重不足的境况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仅有的几本旅游管理案例教材和网上的少量旅游管理案例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需求。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受案例质量的影响。网上的案例资料多以描述为主,背景与数据材料介绍不足,撰写不够规范,针对性不强,影响了学生进行正确地分析与判断;一些案例教材中的数据材料比较完整,但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实用价值不高;各高等院校自己编写的旅游管理案例质量也并不理想,质量良莠不齐,而且案例更新跟不上旅游企业变化的实际;虽然国外案例的收集与撰写强于国内,但是由于文化差异与决策环境不同,使用范围有限。教师在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中仍然苦于没有合适的案例可以使用,致使教学效果不能保证。案例资源缺乏已成为制约旅游管理案例教学的瓶颈。

(二)疏于整理和归类,缺少交流与共享

旅游业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生动的案例,只是我们疏于整理归类而已。许多高等院校尽管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但是在旅游管理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仍相当滞后,有些甚至直接采用报纸、杂志甚至游记、传记文学的内容,这些选自媒体的文章只是基础案例,缺乏专业性的审视和洞察,也难以作出专业化的分析和评价。近年来,一些高等院校开展了旅游管理案例的编写工作和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工作。这些工作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旅游管理教学案例数量不足的现状。然而,由于各高等院校之间缺少交流与共享,使得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成本居高不下,阻碍了案例库的更新换代,一些条件较差的高等院校只能“望库兴叹”。

(三)案例的形式单一,缺乏视听型案例

现阶段,由于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多媒体教学尚未普及,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旅游管理教学案例也大多为文字型资料,形式单一,视听型案例缺乏。随着高等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视听型案例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视听型案例的采集和编写工作。

(四)案例教材不配套,分析的深度不够

在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中,与教科书配套的案例资料非常缺乏。目前出版的旅游管理案例教学书籍,内容大多集中于旅游接待与旅游营销等方面,较少涉及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与发展动态等方面,反映中国旅游市场和中国旅游企业情况的案例是少之又少。教师在寻找旅游管理教学案例时十分费时费神,有时即使能够找到内容合适的案例,也存在着案例分析深度不够等问题。许多旅游管理案例教材缺乏分析步骤和指导性的结论,一些旅游管理案例教材甚至连背景资料、思考题都没有,只是简单的事实描述。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分析的深度不够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所以,与旅游管理教科书配套的案例选编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

(五)案例更新不及时,跟不上时代变化

案例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必须与社会发展同步,因而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目前国内的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尚未形成规模,案例资源更新十分缓慢,一些案例库中的案例由于缺乏资金或者编写人员而得不到及时更新,逐渐失去其实用价值。查阅现有的旅游管理教材可以发现,以教材形式出现的旅游管理案例几乎没有更新,跟不上旅游企业变化的实际。有的案例发生于三、四年前或者更早,案例中反映的问题在相关当事企业中已经得到改进或解决,其中包含的教学信息时效性、针对性和适应性也相应降低。这些时间跨度长的案例,缺少时代特色,内容也陈旧过时,无法反映学科发展方向与趋势,也降低了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还有一些高等院校为了解决旅游管理教学案例短缺的问题,从国外引进了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并将库中的案例翻译成中文供教师教学使用,这些来自国外的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也同样存在着案例更新不及时的问题。虽然国外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的资源是滚动更新的,但当我们从国外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中获取一些旅游管理案例并翻译出版时,这些案例就已经变得比较陈旧了,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六)产出得不到回报,运转的经费不足

在国外,案例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可以用市场销售量来检验市场化的程度。例如,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材已经翻译成多种语言,一版再版,风行全球。但是,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环境不健全,案例的产出得不到市场的回报。许多急需旅游管理教学案例的高等院校不愿购买标价出售的旅游管理教学案例,也买不起高价出售的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大多数“标价出售”的旅游管理教学案例面临着“有价无市”的困境。

为了解决目前国内旅游管理案例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许多高等院校采用组织教师编写案例的方式来构建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然而,无论是直接撰写案例还是采集二手案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费用包括案例开发费用、案例储存费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各种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费用,以及外部联系费用、办公费用等等。大部分高等院校在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而运转经费的不足严重地阻碍了案例教学的开展。

综上所述,我国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障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扫除障碍,以满足旅游教学的需要。

二、对策

要跨越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障碍,发挥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就应该及时建立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将零散的旅游管理案例资源集中管理,促进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定时扩充更新,同时寻找合适的市场运作模式。具体的对策如下:

(一)加强旅游管理案例库建设,创建专门的案例研究杂志

案例库建设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保证。各高等院校应加强旅游管理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积极组织教师编写、审定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并由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编号收入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

目前,散见于各专业杂志的案例分析专栏也为旅游管理教学提供了积累案例的渠道,经常提供一些零星的旅游管理教学案例资料。案例教学在我国旅游管理教育中的基础是比较薄弱的。如果有专门的旅游管理案例研究杂志,将大大促进案例研究的发展,便于旅游管理学科的案例教学。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创建专门的旅游管理案例研究杂志。

(二)健全案例库管理信息系统,实行案例教学资源库共享

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是为了便于教师查询和使用,根据一定的标准所汇集起来的教学案例总和。因此,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还必须具有完善的系统分类储存功能(见图1)。案例的检索主要以名称、关键词进行,也可用课程、知识点等查询。

为了更充分地利用案例库的资源,需要对案例库进行交流和共享。案例资源共享为有条件建设案例库的高等院校提供了更多的案例资源,也为那些缺乏建设资金的高等院校使用案例库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和可能,同时降低案例库建设的成本,促进了案例库的更新换代,提高了案例编写和教学的质量。

(三)适当选用视听型教学案例,从多渠道增加多媒体资源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真实可信的学习环境。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视听型案例暂停在某个画面进行深入讨论,也可以多次回顾视听型案例中精彩的片断,以促进记忆、扩展视野和激发创造性,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思考深度。使用视听型教学案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得到感性和理性的双方面的训练,能更有效地掌握课程知识,培养对旅游理论的运用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中,应适当选用视听型教学案例,开展多媒体教学。

教师在采集案例资料时,不仅要采集文字型资料,还应注意采集图片、录音、录像等视听型资料,将采集到的资料制作幻灯片、动画片、录音带、录像带、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等形式的视听型案例,从多渠道增加多媒体资源。

(四)精心选择配套的典型案例,注重案例分析与点评深度

在建设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库时,应精心选择与教科书配套的典型案例资料,并将所选案例依照教学内容及需要采取统一的编排形式进行编排,其内容和结构与旅游管理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应(见图2)。

按照统一的案例编排形式,一个完整的案例分为“案例材料”和“教学手册”两部分。案例材料包括标题、背景资料、事实描述、思考题等内容。每个案例均配有教学手册。教学手册分为案例摘要、课前准备、适用对象、教学目标、分析评价、课堂安排、案例后继情况七部分,这几部分内容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完整、详细的教学资料,便于教师查询使用。在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案例分析与点评深度,以确保案例教学达到相应的效果。

(五)定期进行动态更新与扩充,反映学科发展方向与趋势

旅游管理案例库建成之后,为了保持旅游管理案例库的活力,还需要围绕具体案例内容和案例使用中的反馈信息定期对旅游管理案例库进行动态更新与扩充,通过对旅游管理案例库的不断扩充修改和完善,满足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实践的需求。在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对旅游管理案例的编写和研究,不断地更换、选择、补充新鲜的案例,尽可能地反映学科发展方向与趋势。

(六)实行创新的市场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政校企合作体制

旅游管理案例库的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如果不能找到市场运作的模式,任何高等院校或基金都不可能不断地向案例库投资。要解决国内案例的产出得不到市场回报的问题,需要建立一套创新的市场运作机制。在西方发达国家衡量案例市场化程度的是“买卖率”。但是,中国的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国内的案例库不应按照西方模式使用高价格把自己垄断起来。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案例资源,综合配置案例库,使之能服务于高等院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共享为主,买卖为辅”的市场运作机制,将垄断的案例库解放出来,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开放,以“低价共享”的形式使其成为高等院校共同的财富。在案例库运行一定时间之后,可陆续筹备出版几套旅游管理案例教材或者选择旅游管理案例库中的部分优秀案例,以“有偿买卖”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推广。这种市场运作机制对于启动我国旅游管理案例库的初期市场是十分必要而且有效的。

能源管理案例篇6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CasepracticeteachingResearchon

"informationResourcesmanagement"

HUaHaiying

(Schoolofinformation,GuangdongUniversityofBusinessStudies,Guangzhou,Guangdong510320)

abstractFortheteachingreformof"informationresourcemanagement",thispaperconsidersthecaseteachingmethodshouldbeusedintheteachingofthe"informationResourcesmanagement",putforwardcorrespondingrecommendationsfortheproblemsandnotesincaseteachingpractice.

Keywordsinformationresourcemanagement;caseteaching

“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体现了该专业最本质的特征以及内容。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断深化所需要着重学习的模块。

从内容来看,该课程内容丰富,不仅仅所涵盖了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方面,也有体现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方法等。也就是说该门课程既具备一定的理论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属于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这样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学科知识体系,而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此外,这里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方法和手段将会根据不同学校的专业特色以及培养目标,在今后的专业课程群的模块里面有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方法和手段将会得到深化。比如对于偏向管理信息系统方向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将会继续开设有关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信息系统分析等相关的课程来强化学生的这方面的技术和能力。

这些特点决定了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内容多,懂但什么都没有学到”。因此基于此,本文认为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取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下面将结合该课程的案例组织以及实验教学分别讨论。

1案例教学在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1.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高校对本科学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而信息资源管理由于课程内容有相当数量的理论内容,其知识内容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如果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仅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且会对本专业课程丧失兴趣,使得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无法达到。

案例课程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同于其它课程,能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所以能够吸引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兴趣。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选课学生在课后都能自觉地对案例进行研究。而这种学习兴趣是保障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1.2案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高校学生无法接触到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层面,因此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点的学习缺乏感性认识,综合运用能力较差。而教学案例一般都是以信息资源管理的企业实践的活动为背景编写,而很多案例可能包含了不同课程、不同学科的内容,反映的知识具有综合性。因此该类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已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建立起一定的感性认识,也能提高已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信息资源管理的案例的选择

在信息资源管理的案例教学中,其教学案例必须经过精心选择。在选取教学案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所选的教学案例应该主要选择那些重要的理论章节,加强学生运用该理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样不仅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比如针对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的这一章节,由于要介绍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管理的技术和手段,而单单评介课本上的理论介绍,学生不仅仅没有任何印象,还感觉这些技术很空洞,没有任何实用的价值。因此针对这章节的内容,笔者采取分析目前专业的信息服务网站――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指出在该网站中所采用的信息采集的方式、信息组织的方式、信息检索的技术展现,并运用课本所学知识对该网站所采用的信息管理技术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价分析,最后针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该网站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这样的手段使得学生感觉到课本上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和手段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样学生也对此章节的内容有了很大的兴趣。

(2)典型性典型性是指案例应具有代表性、重要性,一个好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案例必定具备普遍的现实代表意义,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教学案例要具有典型性,能反映实际情况中重要的经济业务活动,学生通过对其反复观察思考,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和方法,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信息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

即便案例选择得当,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组织不当,将使得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案例教学组织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案例所体现的理论知识点一定要在案例开展之前讲授

这点需要尤其注意,授课老师要合理安排案例教学的时间以及进度,使得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案例开展之前就已经讲授,这样学生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理解并解决案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对案例教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讲授之初就把相关的案例以及背景资料等发送给学生,等到开始案例讨论的时候让学生提前准备,并选派同学课堂演讲和讨论。

3.2案例教学组织过程中需要合适的激励机制

我国高校课堂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高,课堂讨论无法有效的进行,因此案例教学组织过程中合适的激励机制是必须的。这里的激励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保持对案例分析的热诚并觉得学有所成。因此为了激励他们,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在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之前,积极回答并帮助学生解答准备过程的任何问题。这样才能不致于让学生因为受挫感而放弃对案例的讨论,导致案例教学的失败。第二,在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过程中,老师的点评和发言要恰到好处,既要鼓励学生,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案例教学背后的课堂教学目标。而且教师要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及时控制案例教学围绕着限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第三,可以采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利用录像等手段记载学生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并在最后的期末总结中进行总结。这些手段的使用对学生而言是个回忆也是个记忆。

3.3案例教学还必须借助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实现

(1)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建立并完善多媒体电教演示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采用多教学手段,不但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率大大,而且学生不易疲劳,以新颖的视觉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的出现,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尤其表现在信息资源管理的这门课程建设中。借助网络,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获取大量丰富的案例资源,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这一迅捷的平台,将案例的分析讨论通过交流的方式进行。

(3)案例讨论结束后,任课教师要作一简短总结。内容为: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把握;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地方作重点讲解。对案例讨论的评价,以正面激励为主,尤其是对不参加发言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后续的讨论。

4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学生吃大锅饭不发言,不讨论,最后变成各组长发言。笔者建议可以让案例展示的同学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得这些不发言的同学能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另外就是有时案例教学变成了教师自己的分析讲解,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不断调用学生,让学生成为案例分析的主体。还有可能对案例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控制解决方案。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将相关的案例分析作为最后期末考核的内容之一,激励学生参与。并把平时的案例讨论的表现作为课堂平时成绩计入考核成绩。另外针对案例的经典性不足,应准备案例库,并于课前发给学生作为参考。信息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是一种交互式的求知与探索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素质和状态很关键,学生的个性和心情有时会严重影响到案例教学效果,老师所具备的知识和引导方法也会左右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总结探索,将这种科学教学方法深入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汤大权,唐九阳,程启翔,等.《信息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2009(12).

[2]王影,王新昊.《信息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与对策研究[J].现企业教育,2010(8).

能源管理案例篇7

一、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研究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关于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初级研究阶段,对于大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的研究,比较详尽的当推沈阳师范大学2012级硕士论文李谧的《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研究》。此文以案例教学为核心,以个案分析的方法对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作了历史考察和系统分析,旨在透过这种考察和分析,得出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的特点及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通过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的查找,检索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所显示文献64条,这说明已有众多的研究者关注案例教学在人力资源课程中的作用和效果,并进行相应的探讨。从现有的文献来分析,对于本主题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对于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内容的介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杨海光在人力资源杂志发表的《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实施过程》一文,他在介绍和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后,以一个具体的案例为例,对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刘?的《浅析案例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一文,主要阐述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的作用、方法和组织过程。另一类是对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曾晓勇、杨祥芳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通过分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特点,分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存在本土化案例缺乏、课堂案例盲目堆积、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师资力量不足、案例教学条件落后等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给出解决方法。罗珊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困境与突破》,通过案例教学的实践,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案例的选择、课时的安排、教材的运用、教学效率的提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这些研究基本上都围绕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展开分析,从实践中提出在人力资源管理课堂中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进而提出解决对策[1]。

二、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成人高等教育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但是由于其固有特性,成人人力资源课程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缺乏合适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为了保证案例的教学效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于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案例是运行案例教学的关键,所选择的案例不仅要与授课内容相吻合,而且要与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及社会发展相联系。有些案例正文内容冗长,缺乏针对性,有时候教材内容过于粗浅,这种教材本身的局限性,就要求教师必须从课外选择合适的案例。鉴于种种因素,有些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往往比较随意,认为课堂上随便出示一个与教学内容稍有一点儿联系的案例就行,而不注重案例的典型性。这种做法虽然花费了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不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益处。

(二)课时少,案例多,忽视理论教学。

成人高教在课时安排上课时总量偏少,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际教学案例分析需要大量的时间。如案例展示环节、案例问题引入环节、案例探究环节、案例评价和总结环节等,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样多个章节板块都运用案例分析的话,必然导致理论教学课时的减少,从而忽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会使学生把过多的精力用在案例的阅读、分析和讨论上,忽视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实际上是对案例教学的扭曲。案例分析必然要建议在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和知识迁移的基础上。

(三)案例教学组织依然以教师为中心,组织互动难度高。

使用案例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在实景环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应该在案例分析中发挥主动作用,学生应该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而不再是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主要是引导学生,而不是为了塑造学生。但是在成人教育的课堂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领悟力差,讨论不充分,互动的积极性不高,必然导致无效的课堂教学,达不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而且有可能适得其反。

三、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经验探索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更好地实施案例教学。

在成人教育课程案例教学中,某些教师对案例选择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为了更好地实施案例教学,教师要在案例选择上把握一定的标准,熟悉案例选择的方法。教学案例的选择可包括案例标题、正文、案例问题、案例来源或案例出处这几个方面。其中案例的标题必须言简意赅,一般来说,可以透过标题便可知晓理论出自于那个章节。案例的征文要精练,符合课堂教学呈现方式,内容控制在两个ppt展示版面以内。案例的问题要从简到难,从“是什么”到“为什么”、“怎么做”等方面进行问题升华,同时也要标明案例的出处,有待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和学习。

选取适宜的教材及相配套的课程大纲,让教材不单单展示应用性、专业性和适宜性、适用性,更要难度适合、架构分明,能够多元与多维彼此贯通,使实用性教学能够系统化与相互贯通,便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工作分析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预期效果[2]。

(二)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做好课堂讨论准备。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案例讨论阶段,老师的角色应该有所改变,老师要融入学生群体中,和学生共同思考、探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营造“主动、有效”的课堂氛围[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首先,课前的预习。教师在每次课前须提前让同学们知晓所学理论章节和案例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对课堂学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其次,分小组教学,充分发挥小组教学的积极作用,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相互启发,借鉴别人的智慧,共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4];再次,要有一定的奖励措施,在成绩评定的时候,对那些表现积极的同学应给予较高的评价和分数。

(三)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源管理案例篇8

一、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库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立符合我国大中专院校教学实际的工商管理案例库意义重大。首先,它是工商管理教学的基本保证,没有好的案例支撑,教师们即使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其次,我国经济转型期的深刻变化是西方国家没有经历过的,因此国外的案例很难让学生进入情境,难以诠释其理论概念;再次,案例库还具有对知识进行储备和管理的功能;此外,通过案例库的建设,还可以加强大中专院校之间,大中专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更好地实现教师、学生、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功能。

二、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1.案例数量不足。在目前的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数量严重不足,原创性案例更加有限,使得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好用举例教学来代替案例教学,但是很难达到案例教学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2.案例质量不精。案例库不仅数量不足,案例的质量也不精,很多案例直接从互联网和报刊中转载而来,其内容大多停留于对企业的片面宣传报道,没有探及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因此质量大多不高,难以完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3.案例陈旧,时效性差。教学所使用的案例大多比较陈旧,很多都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因此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提不起学生讨论研读的兴趣,更无法反映工商管理专业的前沿理论成果。

4.案例的本土性较弱。教学中采用的大多都是欧美国家的企业案例,或是直接改编于外国企业,很少能够真正反映我国企业在转型期所暴露出的问题,更无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意见,这对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是十分不利的。

5.案例库素材来源渠道有限,企业案例难以采集。目前教学中的案例主要来自于对经典案例的改编,更主要的是对企业案例的采编,但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工商管理案例库采编认识不到位,不愿将企业信息及数据公之于众,因此使采编工作难以获取真实有效信息,企业案例采编工作难度较大。

6.案例采编的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积极性不高。案例采编工作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较大,目前对于案例库采编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大中专院校教师对案例的开发与采编完全出于个人兴趣,积极性不高。

三、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库建设的发展对策

1.提高大中专院校对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案例反馈机制。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大中专院校对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只有提高大中专院校领导及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明确案例教学法对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提高案例的使用率,才能够做好工商管理案例库的建设。同时案例库的建设还需要一批热衷于案例研究案例教学的教师,在大中专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评估教师案例教学的效果,建立案例教学的反馈机制,并对在案例研究案例教学中表现优异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以提高其积极性。

2.大中专院校要成立专门的案例中心组织,完善制度标准。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必须要有一个由专职人员组成的稳定组织。各大中专院校应设立案例中心,各课程授课教师参与其中。组织成员不仅进行案例采写、编辑、整理,还需要与其他大中专院校、企业进行日常联络和交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各自优势特长,并注意完善相关的规范制度和入库标准,推动案例库的持续发展。

3.多渠道搜集案例库素材资源,加强素材库网站建设。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兴衰给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库资源。因此大中专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互动,在素材库建设中注意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帮助企业分清形势,梳理思路,获得企业的认同和支持,实现大中专院校教学与企业发展的共赢。并通过与国内外其他案例库、大中专院校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互通有无,多渠道搜集案例库素材资源。

4.加大案例库建设的资金投入,落实资金保障。案例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依靠国家或学校的支持外,还需要广泛挖掘一切可能的资金来源,如获得基金组织资助、依靠个人优势进行咨询、培训,都是可能获得资金来源的途径。

5.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进行案例库市场化运作。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帮助大中专院校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大批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对工商管理案例库进行市场化运作,可以加强大中专院校、教师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共同提高,实现大中专院校与企业的更好发展。

能源管理案例篇9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2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是在德鲁克1954年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之后出现的。1958年,怀特·巴克首次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的普通职能加以论述。此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不断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企业竞争的加剧,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起到关键的作用。为了适应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许多高校设置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而且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也被列为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且能使之在企业实践中灵活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根据笔者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由于国内本科生普遍缺乏对企业实践的了解,因而,传统的纯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通常很难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在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效地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学会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框架来理解和分析企业管理活动,真正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与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帮助。以下,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具体介绍一下实践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法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份关于组织中存在问题的书面描述,然后让学生分析案例、诊断问题,并通过相互讨论最终得出研究结果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除了文字的形式,还可以利用录音、录像等视听媒介形式来描述客观存在的真实情景。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先将案例应用于管理教学活动中,它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通过案例研究法,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案例企业过往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探索解决管理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特点的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逻辑方法,提高独立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研究法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但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案例准备

教师应在课前广泛收集资料,精心准备案例,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案例研究法顺利开展的首要环节。首先,由于案例研究法是由国外引进的,目前许多人力资源管理教科书上仍然采用大量的国外企业案例,国外企业所处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又与中国企业实际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案例内容选择上,应密切结合中国实际,本土化案例选择与实践教学的要求也是相一致的。其次,应综合考虑不同专业要求、学生的知识体系以及案例难易程度等各方面的因素。第三,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应与理论知识密切联系,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来思考案例问题,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四,大案例研究通常安排在在各章节理论内容结束之后,所选择的案例企业之间毫无关联性,这使得学生在应用理论知识方面无法建立一种连贯性。因此,若通过创建一个长期性的、综合性的企业案例情节,将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理论知识点融合在其中,会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最后,案例问题的设计要能启发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全方位地去思考。

2.案例研究活动的实施

案例研究活动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随堂小案例,通常采用全班案例集体讨论的方法,鼓励每个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讨论过程中;另一方面各章后的大案例,通常采用小组案例分析的方法,提高同学的团队合作能力。小组案例研究活动通常可以分为四个步骤:首先,个人学习。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案例资料背景,并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系统思考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影响的各种影响,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从当事者的角度去考虑案例中所出现的冲突与矛盾。第二,小组讨论。根据各班级情况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每组指定负责人,负责全组在案例研究活动过程中的分工、协调工作。通过小组讨论过程,组内成员各抒己见,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最终形成小组统一观点,并形成解决方案。通过此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个人决策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第三,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采用ppt的形式进行案例演讲,小组其他成员补充,陈述完毕由其他组成员提问和质疑。通常在此阶段,各组学生之间会有不同观点的争论,争论的程度越激烈,越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总结归纳。案例研究的重点并非是为了寻找正确答案,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出切合实际的行动方案。因此,教师在归纳总结时,应注意做出恰当的评价,教师应注意总结各小组在解答过程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基本理论、思维方式,要善于引导学生反思从案例教学过程中获得哪些启示,以及如何在今后的企业实践中加以应用。

二、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是一种让学生在模仿现实生活场景中进行决策的方法,学习者在这种情境中做出的决定所产生的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学习者在实际工作中做出同类决策可能产生的后果。这种方法是在一种人工设计的没有风险的环境中,让学习者看到自己的决策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管理和沟通方面的能力。这种方法趣味性高、注重实效性,具有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特点。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模拟场景中获得感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引导学生探询特定情境下复杂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过程中,笔者曾多次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针对一些小的案例问题,课堂上由同学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工作情境中的一些活动,现场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课外,学生通过制作情景剧对案例背景进行描述,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了较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以下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招聘章节介绍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前期准备阶段

首先各组确定招聘企业,模拟招聘企业可以选择真实的企业,也可以选择虚拟的企业,真实企业搜集相关背景资料较为容易,但考虑有些学生未来有创业的可能性,因此,有些小组选择虚拟企业。其次,招聘职位的选择,笔者建议学生尽量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来进行选择,一方面希望学生通过职位资料的收集,编写职位说明书,另一方面也希望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自己与未来职位要求间的差距,并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第三,招聘策划,各组根据企业、职位的特点形成招聘方案,包括招聘的流程,招聘广告设计、面试问题、设计面试评价表等。这一环节是所有小组都必须完成的内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根据不同专业班级人数情况会作相应调整,比如,针对人数较多的班级,通常会采用抽签的方式来确定招聘组和应聘组,应聘组的同学则精心准备到各“公司”去应聘;另外,从各组中还会抽选一名学生组成监督评分组,负责为招聘组及应聘人员进行打分,以便进行汇总分析。

2.实施阶段

关于具体的招聘实施方式,由各班自行选择,比如,有些班级根据抽签结果,招聘组的全体成员作为面试官,对应聘组的同学进行面试,每组模拟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整个面试过程要体现出完整性;另外,还有一些班级选择采用“职来职往”的面试形式,每组均有一位同学代表本企业招聘,各组代表组成招聘团队,应聘者采取自愿的形式,每位应聘者面试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招聘小组经过前期认真的准备,为应聘者设置了许多测试环节,而应聘者均能够认真回答,最后,根据应聘方的表现,面试方公开最终录用结果。

3.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由面试者对应聘者的表现做作出评价,其次,由监督评分组为应聘者、面试者的表现作出评价,最后,在整个模拟招聘结束后,由任课教师对整个面试过程作出整体评价。

情景模拟教学活动不仅全方位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能够使学生运用全局思维的方式来实施一次完整的管理活动。实践证明,情景模拟教学法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

三、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即通过计算机软件、沙盘等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进行模拟操作运营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模拟实验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目前企业常用人力资源管理的软件进行的应用培训,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人员素质测评系统、人员招聘系统、绩效考评系统、薪酬管理系统等操作性实验,也是最基础的实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机软件构建企业模型,模拟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真实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真实的模拟实习环节;另外,也可采用沙盘模拟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的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沙盘模拟教学不仅可以使同学加深对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知识理解,而且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运用模拟软件、沙盘等技术教学方式,通常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有效地衔接起来,改变传统教学中各模块知识分离的状态,这种模拟实验方法可以将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学生在模拟情境下去思考问题,并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通过理论知识在模拟企业管理层实践情境的应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这种模拟实验的方法对于理论教学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是值得深入探索的。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在课程中引入案例研究、情景模拟以及实验室模拟等实践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改变传统单向式的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体验模拟工作情境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一直处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方法的总结,能够不断改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克用,主编.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

[2]陈维政,余凯成,程文文.人力资源管理(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3]钱士茹,吴笛.亲验式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合肥学院学报,2006(6).

[4]吕肖东.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探索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0(8).

能源管理案例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财务管理;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155―02

1引言

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而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直接和企业的实践活动相关。如何适应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注重学生在专业领域实际工作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员,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后被广泛用于经管类课程的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案例教学法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和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与独立学院的教育目标不谋而合。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就是指把财务管理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案例提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点评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

2独立学院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独立院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按照母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达不到独立院校的培养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就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研讨会、角色扮演、模拟练习、自学、视频资料等9种管理教学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案例分析的综合效果最佳,尤其是对于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提供了身临其境的“企业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并且不追求唯一策略,而是多方位的发散型思考,这和企业的实际运作一致。这与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

3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的来源与选择

3.1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的来源

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效用良好与否的关键。目前,国内教学中的案例主要来源于两类:一类是成熟的国外企业的财务管理案例;另一类则是国内较少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洋为中用”本无可厚非,然而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和案例研究是建立在其成熟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并不完全一致,因而案例教学内容往往与我国的现实脱节。而国内企业的财务管理案例的开发和整理工作则处于尚不足够被重视的地位。

因此,本团队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来源并不局限于以上两个高校教学案例的常规渠道,主要可分为四种来源渠道:

(1)教材。中外企业成熟的财务管理案例,此类案例历经多年的分析仍具有经典性和代表性,具有分析的价值。但是需注意此类案例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也已被整理成一定的模式,形成了一定的结论,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容易被已有的信息锚定,故因避免锚定效应的产生。

(2)时事新闻。如今社会处于信息爆炸时代,即使当代大学生对财经新闻并不感兴趣,但是仍会被动的了解到很多实时的财经新闻,这些及时新闻是财务管理教学中极具讨论和分析价值。如可拟定“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双反调查的原因及其对该行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阿里巴巴上市对阿里巴巴的财务影响和战略影响”等,可在时事新闻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课程拓展和课程之间的渗透交叉。

(3)教师深入企业,实地获取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制作成案例。教材中的成熟案例和时事新闻案例通常都是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案例,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感,且学生将来实习和工作的对象并不一定是大型知名企业。为了让学生有更直接的感触,本团队教师深入身边学生所熟悉的企业,实地收集企业信息,制作成案例,供学生分析和应用财务管理理论知识。此类案例虽并不成熟,但是却是学生所真正熟悉的、够得着的,达到与企业的真正的“零距离”。

(4)学生自家企业财务管理案例。独立学院的生源中有部分学生拥有家族企业,其企业在发展过程正遇到或者曾经遇到财务管理相关方面的问题,也是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的较佳的来源之一。此类案例在分析过程中并不追求唯一答案,而是能真正的让学生发散地、独立地、主动的去思考并提出多个解决方案。

3.2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的选择

以上四种来源提供了多种案例,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筛选才能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上使用,选择案例的原则主要如下:

(1)针对性。案例的内容要与知识点有机结合。教师在课前要依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考虑案例在教学环节中的适用性。

(2)启发性。教学案例应有思考点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除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应用之外仍有一定的启发性。

(3)时效性。经济飞速发展,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因此,案例的选择要紧跟最新的经济形势、经济热点,真实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管理问题。

(4)目的性。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教学案例的选取应针对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培养具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的财务工作者。

4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合理组织教学环节,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教学效果,发挥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的教学效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基本程序:

4.1案例准备阶段

在课程开始时视班级学生人数,提前将班级学生分成规模适当的组别,并且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至少提前1-2周,根据前述案例来源和选择原则,确定合适的案例选题。学生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数据,准备陈述材料,准备课堂讨论。

4.2案例讨论阶段

学生分组讨论、阐述观点。在这一环节中,可以不拘一格、不限形势、各抒己见,甚至可以是相互辩论。最后由每组选派代表,总结其小组观点和结论,提出其解决方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负责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讨论的引导,教师在必要时应发挥引导员的作用,但要避免代替学生做出判断,而是由学生真正的发散型思考,全程的参与。二是对整个过程的控制,随时把握学生讨论的切入点,形成热烈的讨论氛围,注意不偏离主题,防止恶性无效的争论,有效控制课堂讨论局面。

4.3案例评价阶段

在学生各小组完成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总结之后,教师需要及时的评价。评价并不是一定要给出标出的唯一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案例分析和人生一样并非为了得到一个标准答案。这一阶段的真正重点在于,首先评价学生案例分析的思路是否清晰、方法是否恰当、解决方案是否合理等;其次,指出各小组本次案例分析的优点和不足,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成员给予肯定;最后,留几个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课后进一步思考。

4.4案例报告撰写阶段

作为案例教学的最后总结,撰写案例报告是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教学培养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以上三个环节之后,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撰写符合基本格式和基本规范的案例分析报告。在报告中,需要清楚的阐述分析的过程,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或提出一个或者数个方案。

4.5案例教学的总体评价

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评价,每次案例分析之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相应的记录,结合案例报告的评价,到课程结束时给每个学生分别进行评价打分,目前采用五级制。另一方面是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课程结束之后,选取部分教学班级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满意度,以及改进建议,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

5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建议

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重视教学中实践部分。但是目前,我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总学时只有51个,除了一部分学时用于案例教学以外,没有更多的可用于其他实践性教学的学时。但是,实践性教学比重的加大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独立学院培养方案制定的趋势。比如,与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一个“零距离”接触企业的平台。甚至可以就财务管理这门课程实行“校企双休”,除了在学校完成传统内容和学时的学习之外,部分学时需要在合作企业实地完成,最终学生的评价模式为“校企兼评”,学校评分与企业评分的加权分为学生的最终得分。

为了更好的达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需要学生参加实践,教师也需要持续的参加实践性学习和锻炼,以避免许多教师缺乏企业财务管理实战经验,而达不到教学的理想状态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基于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探讨[J].财务与金融,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