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能源管理规定十篇企业能源管理规定十篇

企业能源管理规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2:47

企业能源管理规定篇1

完善人力资源规划的支撑平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员工的整体素质;创建灵活多变、动态有序的适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06)08-0036-04

[作者简介]刘厚金,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博士生,华东政法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人力资源管理。(上海201102)

中小企业作为最具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在发展区域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满足消费需求以及管理体制创新等诸多方面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目前由于内外经济环境的迅速变革,中小企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主、管理层逐渐认识到绩效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无疑是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的明智选择。但是,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普遍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执行始终存在许多困惑和无奈,使得人力资源规划面临着可有可无与执行不力的困境与危机。人力资源规划不当导致中小企业内部岗位职责不清、人员配置不合理、员工素质结构失衡、发展动力不足等各种问题的困扰,从而束缚了企业发展速度,错失了发展良机。本文试图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现状出发,探讨产生危机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针对危机的治理对策。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现实表象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开展各项后续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依据,对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成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力资源规划就是预测企业未来的目标和环境对人才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目标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面临的危机主要体现在规划缺失严重、脱离企业实际、支撑体系不完善以及执行不力等几个方面。

1.对人力资源规划存在质疑与困惑,规划缺失程度严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危机表现在管理理念上就是对人力资源规划重要性的质疑和困惑。部分中小企业习惯于把资金和技术看作企业发展的唯一动力,一切经营活动均围绕吸收资金和引进技术来展开,而人力资源的核心地位被忽略。大多数中小企业尽管也设立了“人事部”或“人力资源部”,但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仅仅局限在人员招聘和档案管理这些浅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在这些企业基本上不存在,那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和前提的人力资源规划更是如此。即使有少数中小企业在做人力资源规划,但在他们中间却存在着一种普遍性的质疑和困惑:明明投入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为什么人力资源规划并没取得应有的回报?人力资源规划到底重要不重要?等等。还有一些管理者认为“人力资源规划很简单,不就是些招聘、薪酬之类的内容,有时再加点培训方面的东西”、“老总还在拍脑袋定战略,我又怎么搞得出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做了也没多大意义,计划没有变化快,到头来能兑现的也不过十之二三”等。以上便是许多中小企业对于人力资源规划理念的基本写照,正是这种主观意识的作祟,最终导致部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缺失。

现实中人力资源规划缺失的中小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处于创立初期的中小企业,业务和人员规模比较小,企业内部的分工也不明确,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如何生存下来,而不是如何发展的问题,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来讲没有太大意义。二是企业人力资源处于杂而无序管理阶段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很多实际工作是一直在进行,但不系统。比如:招聘规划和培训规划等人力资源职能规划,虽然也在进行,但没有统一在一个规划框架下来制定,使各个模块之间不能形成合力,最终导致企业人力成本上升,人力资源不能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三是家族式或传统式中小企业,企业的竞争和对人才的争夺不是很激烈,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也仅仅停留在相关利益群体内部,因此人力资源规划缺失严重。

2.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缺乏科学性指导,脱离企业发展实际。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现有的理论基本上是来自于对管理比较规范的大企业的经验研究。对于这些理论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适用性,美国学者通过研究认为,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很少能适合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组织不正规,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长期以来很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更是如此。在诸多的人力资源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中,主要是针对规模大、组织结构健全以及人力资源职能完善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针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研究成果以及方法技术很少。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与借鉴,使得人力资源规划的技术应用容易出现偏差,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顾该企业实际情况照搬大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方法与技术,致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缺乏适用的环境,脱离实际,生命期短,甚至无法执行;二是盲目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不清楚企业发展战略,不了解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状况,缺少基本的人力资源规划的技术与方法的指导,最终导致整个人力资源规划不具有可操作性。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不能照搬照抄大企业的规划,而应当立足解决问题,形成具有自身风格和特点的、灵活的规划模式。

3.人力资源规划的支撑体系不完善,规划的实施障碍重重。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程序应该包括:企业战略确定、内部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各部门岗位定编状况和需求分析、制定企业1-3年人力资源规划、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执行计划及评估。当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支撑体系的不完善,致使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无法实施。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战略模糊,使人力资源规划受到方向性的制约。企业战略规划应当是人力资源规划的一个根本前提。但是,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中小企业战略模糊,甚至战略缺失。所以,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时就会产生规划依据不够充分和明确的弊病。二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相对薄弱,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有力的支撑。一方面,战略的不确定性会带来相对频繁的组织结构调整,使得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如职位分析、考核等)更为复杂多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一般“重业务、轻管理”,再加上人力资源管理相对滞后于业务管理,资源配置也不够充分,从而人力资源管理很难形成系统、完整、成熟的支撑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障碍重重。

4.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不力,规划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据《东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企业的战略与规划执行力普遍偏低,仅有40%的企业能够将已经有的规划执行下去,多数企业无法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作为战略规划之一的人力资源规划更是如此。人力资源规划执行不力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在人力资源规划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无常,企业发展战略也随之调整,可能造成人力资源规划不能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要求而无法执行;二是在人力资源规划执行过程中,由于规划的制定本身存在缺陷,脱离企业实际情况,使得规划的可执行性较差;三是人力资源规划执行过程中需要决策者、业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而实际工作中,多数中小企业的直线经理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业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分离。这种“两张皮”的现象容易造成规划工作中人力资源部门一头热,致使规划的输出大打折扣,可执行性较差,预期目标难以实现。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内在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本文主要从微观管理的角度分析中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规划危机产生的如下原因。

1.企业发展战略的多变性与模糊性,导致规划缺少应有的目标导向

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活动中,应以战略目标为指导原则和出发点,确保人力资源政策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因此,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是首先要明晰企业发展战略,而后才能分解到人力资源方面,随后才会有员工需求计划、招聘计划、薪酬福利计划等与之相配套的支撑体系。然而,中小企业一般缺乏比较明确的发展战略,尤其在快速扩张阶段,往往涉足于不同的业务领域,其中不乏许多新兴产业。而这些新兴产业在研发、营销、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一些新开拓的项目,定岗定编工作不像传统业务那么成熟。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不可能有明确的规划,视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幻而定,缺乏应有的目标导向。

2.对人力资源规划认识的偏差,导致规划脱离企业实际

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规划认识上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内容、制定方法、程序、原则等认识和理解的不全面。一般而言,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经过三个先后相继、相互影响的重要步骤:明确企业战略规划、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具体执行计划。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决定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为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具体的人员补充计划、人员使用计划、人员接替与晋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评估与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解聘计划等提供了方向指引和依据。然而,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能科学地掌握制定规划的关键技术与方法。继而,在人力资源规划具体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认识,各级部门主管和直线经理也未能有效地予以配合。二是对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内外部环境缺乏回应,对其复杂性、多变性认识不足。未来企业的经营环境将是:市场变化更加迅速,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消费者偏好的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企业因此而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在整个的角逐中,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管理与市场营销能力、业务创新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人力资源绝对是这场战争中制胜的关键。这就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处于基础性的、计划性的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何使人力资源规划既能适应市场变化导致的人力需求,又能摆脱固定人力架构造成产品成本过高的缺陷,则是人力资源规划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3.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限制了规划的制定、实施与持续发展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上的缺陷,是造成规划危机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企业规模中等偏小,职能部门的划分较粗略,部分企业甚至没有设立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的企业虽然设了独立的人事部门,但往往分工粗、人数少;二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可能是健全的,但领导的个人意志往往凌驾于制度之上,使得制度形同虚设;三是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使用的短视现象,即只强调人力资源的使用与管理,不注重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与激励。在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员工是被动的,限制了他们的特长和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员工流动率较高。由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缺陷的存在,人力资源规划不可避免地存在缺失、规划不全面、无法实施等状况。

4.专业管理者短缺与员工素质不高,制约了规划制定与执行的绩效

尽管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部门,但其职能的行使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人员很少,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较低;二是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三是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者土生土长,没有受过良好的专业培训,没有经过正规大公司的熏陶,眼界不高。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非常独特的工作,对个人素质、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都很高,尤其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更需要战略的眼光与沟通协调能力。单纯依靠原理、技术或数据处理的培训造就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往往缺乏执行上的可行性。因此,高素质、高层次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缺乏也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除此之外,员工整体素质相对较低也是导致规划执行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当前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员工文化素质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据统计,全国大型企业每百名职工中拥有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10.46人,中小企业仅2.96人,只相当于大型企业平均水平的28%。

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治理对策

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持续发展的保障,其重要性对于寻求发展壮大的中小企业尤为突出。然而,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并不取决于公司规模的大小,最为关键的是能否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特点制定出适当策略。针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表象与原因,笔者认为改善规划危机的治理对策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强化对规划的科学认识,促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融合

解决当前我国中小人力资源规划缺失与脱离企业发展实际的主要措施就是要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强化管理者对人力资源规划的科学认识,促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的融合。明确企业发展战略要求根据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实际经营情况,确定发展的分期战略。如果长期战略由于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确定,也应该确定短期或年度企业发展的方向。科学全面地认识人力资源规划是治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一个有效途径。具体来说,首先要提高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地位,企业经营决策层要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到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去;其次要加强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技术以及中小企业规划制定的特殊性等方面的培训,确保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切合企业的发展实际。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融合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最高境界,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最终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避免企业内部各种人力资源损耗的滋生和蔓延。

2.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人力资源规划的支撑平台

持续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主要是革除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为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必然蕴含着对人力资源管理旧模式的扬弃,甚至是全新模式的构建。这一过程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剧烈变革的过程。伴随着利益的调整以及对原有习惯的固守,人力资源管理的革新往往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巨大阻力。但是,只有实施有效的变革才能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建构运转良好的支撑平台。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支撑平台,除了其职能部门固有的职位分析、职位设置、绩效管理、激励机制、职业规划等工作之外,有些甚至超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域,比如计划与预算管理体系、企业目标管理体系等。

3.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培养,提高中小企业员工整体素质

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培养也是改善其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重要途径。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强烈竞争性,使得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更为复杂,这样就要求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者应具有高超的战略思维与良好的实际操作经验。因此,加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队伍,提高其整体性的专业素质成为人力资源规划成败的关键。除此之外,改善当前中小企业员工素质普遍偏低的状况,也能大大促进企业员工对人力资源规划活动的观念认同与执行配合。

4.积极开拓新思路,创建灵活多变、动态有序的适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新模式

由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要改善其人力资源规划的危机,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新思路,建立灵活多变、动态有序的创新模式。例如,建立弹性人力资源规划制度与建立多层次、多视角的人力资源规划主线。所谓弹性人力资源规划就是基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重新评估并规划企业的人力资源,形成一个一般性的人力资源组合,以便在保证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前提下,随时满足由于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而导致的临时性人力需求目标。所谓建立多层次、多视角的人力资源规划主线主要是指随着视角的改变和关注问题的不同,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同时拥有多条主线,这些主线可以独立平行,也可以相互交叉。人才招募、人才培养、模块建设、员工关系、利益协调、“空降兵”生存,甚至人力资源变革管理都可以作为人力资源规划的主线条。多条主线的交织构建成一个有效的系统,通过对相互交织的主线进行分析,就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折射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细微结构,让中小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决策时对问题把握得更为精准。只要从上述规划主线的思路出发,即使企业缺乏战略或者战略不清晰,管理者也可以通过转换视角从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企业管理系统,寻找并定位人力资源的相关问题,据此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总之,管理者必须正确识别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表象,透彻分析其内在原因,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治理对策。如此,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就能够摆脱战略割裂与脱离实际的困境,运转有效的规划活动必将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进展。这些人力资源的良性运作都将有助于我国中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迎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美]詹姆斯・w・沃克.人力资源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黄新.论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4]李前兵.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5,(3).

[5]牛凯兵.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认识与机制[J].企业活力,2004,(8).

[6]郑海航,吴冬梅.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维立体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2,(2).

企业能源管理规定篇2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与实施;原则

引言

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渐深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管理体制中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而人才问题尤显突出。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导致人力资源在企业中不能发挥作用,阻碍了企业发展,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对企业的人力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并结合人力资源规划的理论,着重分析了该如何进行人力资源有效的管理、规划并加以实施。

1.中小型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是企业组织生存发展的命脉,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如何寻找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为企业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企业的远景及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小型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建立完整的、与企业总体规划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经营离不开企业规划。企业规划的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种资源,即人、财、物彼此协调并实现内部供求平衡。由于人是企业内最活跃的因素,因此,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而且在实施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的过程中,它还能不断调整人力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小型企业要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行的物资载体,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体操作的规范,是达到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有效配置的最佳方式。所以,在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时,要从企业实际出发,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技术类型、管理协调的需要,充分反映企业组织活动中的规律性,体现企业特点,做到制度规范化。

2.人力资源规划制定与实施的原则

1.前瞻原则。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目标必须明确,其制定与实施的目标必须与企业发展的总目标相符合,必须要有前瞻性,能够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从而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预测出和企业发展目标配套的一定数量具备特定技能、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的人员。规划实施要有时间进度表,短期规划一年内,中期规划1-3年,长期规划为3-5年。

2.成长原则。成长原则是指企业在资本积累增加,销售额增加,企业规模和市场扩大的情况下,职工队伍素质必定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在企业成长的同时人员综合素质也不断成长适应企业发展。

3.持续原则。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应该以保持企业的永久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为目的,为保证企业可持续增长,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具有长远的、相对稳定的目标,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可持续地致力于劳资协调、人才培养等工作。

4.适应原则。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充分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要,真正做到为企业发展的目标服务。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在人力资源规划中应该随时补充、完善和调整,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变化有应对策略。

5.双赢原则。人力资源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和员工都得到发展,取得预期目标。人力资源规划不仅要面向企业规划,而且要面向员工规划。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是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优秀的人力资源规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的员工实现长期利益的规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受益的规划。

6.安定原则。安定原则要求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应该以企业的稳定发展为其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企业方方面面的稳定,使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激发。

3.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实与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实施方面往往出现很多问题,导致人力资源规划不能有效的服务于企业战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规划没有得到重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整个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控制体系,在执行中仅仅满足于企业短期员工需求计划的招聘与录用,整个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统筹考虑不足,因而导致企业人员配置不合理,员工技能结构出现断层等诸多问题。

  2.人力资源规划流于形式,不够务实。人力资源规划流于形式,只在满足企业的文件建设或汇报材料等,一旦使用过后,便无人问津,形成一纸空文。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其规划实用性值得商榷。

3.人力资源规划不具备系统性。人力资源规划只体现岗位人员的需求,但人员招聘与遣散、人岗匹配、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培训与开发、员工发展管理、能力评估等方面没有得到体现和整合,与企业工作分析和岗位说明书的联系不够紧密,不能真正发挥规划的作用。

4.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执行力。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后,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与控制得不到贯彻,执行力不够,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滞后,企业人员冗余,团队缺乏活力,人才流失严重,人员结构缺乏科学配置等问题。

4.人力资源规划与实施

人力资源规划好坏与否,关键在于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和落实,整个人力资源规划应在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来制定,在达成一致意见后,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实施计划以指导规划的实施,是一个双向计划的过程。在规划制定后,企业要对人力资源规划加以实施和控制,并适时加以修订,使之适应企业的发展。而在人力资源规划确定后,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就是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后到人力资源规划完成之间的过程,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中的计划实施、控制和修订等。实施工作有效与否,直接影响了人力资源规划的进程。

1.明确职责。人力资源规划战略管理的主要责任者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其职责主要是制定和贯彻人力资源规划的宗旨、目标、战略和对策;而中层管理者则负责制定和贯彻中间计划和行动计划;基层管理者负责执行计划方案,实现人力资源规划。因此,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和贯彻,并且明确其职责,才能有效的推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

2.目标分解。计划没有了执行,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规划书变得一文不值,人力资源规划确定后,应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控制标准,并对其进行分解,并将分解目标转达落实到位,让企业各部门、员工都能明确自身在整个规划中的地位、任务和职责,使企业和员工明确其共同愿景、使命、价值观、组织结构(包括组织设计、人员有效配置等)以及工作任务。同时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要求,确定相关的政策。

3.构建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计划。建立实施计划,可以有效的推动整个规划的实施,是整个规划实施控制和评价工作业绩的具体标准,也是人力资源规划实施的依据,总体服务于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计划可以制作成网络进度图控制规划实施进度,编制具体实施计划,协助和督促相关部门实施。

4.人力资源规划的控制。人力资源规划的控制,要随着企业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动态管理。其控制的主要职能包括三个方面:1、随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跟进和调整人力资源规划;2、对规划实施进行评价,比较其实施的进度和结果与计划的差距;3、解决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及时有效的行动和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遵循企业战略目标,量化分析现有人力基础与企业目标水平的差异,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从而明确如何调整人员配置,以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分析过程。这种分析过程将帮助企业实现从简单的人员总量控制过渡到理性的结构性分析,从而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的规划与管理。

参考文献

[1]辛智浅谈人力资源规划与实施[J].商业文化2011

[2]杨金梅.企业改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企业能源管理规定篇3

   、规划并加以实施。

   1.中小型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是企业组织生存发展的命脉,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如何寻找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为企业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企业的远景及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小型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建立完整的、与企业总体规划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经营离不开企业规划。企业规划的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种资源,即人、财、物彼此协调并实现内部供求平衡。由于人是企业内最活跃的因素,因此,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而且在实施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的过程中,它还能不断调整人力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小型企业要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行的物资载体,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体操作的规范,是达到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有效配置的最佳方式。所以,在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时,要从企业实际出发,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技术类型、管理协调的需要,充分反映企业组织活动中的规律性,体现企业特点,做到制度规范化。

   2.人力资源规划制定与实施的原则

   1.前瞻原则。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目标必须明确,其制定与实施的目标必须与企业发展的总目标相符合,必须要有前瞻性,能够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从而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预测出和企业发展目标配套的一定数量具备特定技能、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的人员。规划实施要有时间进度表,短期规划一年内,中期规划1-3年,长期规划为3-5年。

   2.成长原则。成长原则是指企业在资本积累增加,销售额增加,企业规模和市场扩大的情况下,职工队伍素质必定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在企业成长的同时人员综合素质也不断成长适应企业发展

   3.持续原则。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应该以保持企业的永久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为目的,为保证企业可持续增长,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具有长远的、相对稳定的目标,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可持续地致力于劳资协调、人才培养等工作。

   4.适应原则。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充分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要,真正做到为企业发展的目标服务。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在人力资源规划中应该随时补充、完善和调整,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变化有应对策略。

   5.双赢原则。人力资源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和员工都得到发展,取得预期目标。人力资源规划不仅要面向企业规划,而且要面向员工规划。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是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优秀的人力资源规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的员工实现长期利益的规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受益的规划。

   6.安定原则。安定原则要求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应该以企业的稳定发展为其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企业方方面面的稳定,使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激发。

   3.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实与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实施方面往往出现很多问题,导致人力资源规划不能有效的服务于企业战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规划没有得到重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整个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控制体系,在执行中仅仅满足于企业短期员工需求计划的招聘与录用,整个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统筹考虑不足,因而导致企业人员配置不合理,员工技能结构出现断层等诸多问题。

   2.人力资源规划流于形式,不够务实。人力资源规划流于形式,只在满足企业的文件建设或汇报材料等,一旦使用过后,便无人问津,形成一纸空文。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其规划实用性值得商榷。

   3.人力资源规划不具备系统性。人力资源规划只体现岗位人员的需求,但人员招聘与遣散、人岗匹配、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培训与开发、员工发展管理、能力评估等方面没有得到体现和整合,与企业工作分析和岗位说明书的联系不够紧密,不能真正发挥规划的作用。4.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执行力。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后,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与控制得不到贯彻,执行力不够,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滞后,企业人员冗余,团队缺乏活

   力,人才流失严重,人员结构缺乏科学配置等问题。

   4.人力资源规划与实施

   人力资源规划好坏与否,关键在于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和落实,整个人力资源规划应在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来制定,在达成一致意见后,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实施计划以指导规划的实施,是一个双向计划的过程。在规划制定后,企业要对人力资源规划加以实施和控制,并适时加以修订,使之适应企业的发展。而在人力资源规划确定后,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就是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后到人力资源规划完成之间的过程,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中的计划实施、控制和修订等。实施工作有效与否,直接影响了人力资源规划的进程。

   1.明确职责。人力资源规划战略管理的主要责任者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其职责主要是制定和贯彻人力资源规划的宗旨、目标、战略和对策;而中层管理者则负责制定和贯彻中间计划和行动计划;基层管理者负责执行计划方案,实现人力资源规划。因此,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和贯彻,并且明确其职责,才能有效的推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

   2.目标分解。计划没有了执行,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规划书变得一文不值,人力资源规划确定后,应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控制标准,并对其进行分解,并将分解目标转达落实到位,让企业各部门、员工都能明确自身在整个规划中的地位、任务和职责,使企业和员工明确其共同愿景、使命、价值观、组织结构(包括组织设计、人员有效配置等)以及工作任务。同时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要求,确定相关的政策。

   3.构建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计划。建立实施计划,可以有效的推动整个规划的实施,是整个规划实施控制和评价工作业绩的具体标准,也是人力资源规划实施的依据,总体服务于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计划可以制作成网络进度图控制规划实施进度,编制具体实施计划,协助和督促相关部门实施。

   4.人力资源规划的控制。人力资源规划的控制,要随着企业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动态管理。其控制的主要职能包括三个方面:1、随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跟进和调整人力资源规划;2、对规划实施进行评价,比较其实施的进度和结果与计划的差距;3、解决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及时有效的行动和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遵循企业战略目标,量化分析现有人力基础与企业目标水平的差异,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从而明确如何调整人员配置,以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分析过程。这种分析过程将帮助企业实现从简单的人员总量控制过渡到理性的结构性分析,从而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的规划与管理。

   参考文献

   [1]辛智浅谈人力资源规划与实施[J].商业文化2011

   [2]杨金梅.企业改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企业能源管理规定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治理

人力资源规划能够帮助企业发现现有人力资源与未来发展需要的差距、通过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明确未来人力资源开发培养的方向和途径以及面临的潜在风险,并且设计和调整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以保证及时的适应未来的环境的变化,为实现人员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创造条件。

1、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它以企业战略为指导,以深入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全面核查现有人力资源为基础,以预测组织未来对人员的需求为切入点,内容基本涵盖了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中,人力资源规划最具战略性和积极的应变性。

2、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面临的问题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开展各项后续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依据,对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成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力资源规划就是预测企业未来的目标和环境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对完成这些目标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其根本的目的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面临的危机主要体现在规划缺失严重、脱离企业实际、支撑体系不完善以及执行不力等几个方面。

3、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问题存在的原因

(1)企业发展战略的多变性与模糊性

人力资源部门必须结合企业战略的实施予以人力资源的支持和保证。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中,应以战略目标出发,以战略目标为指导,确保人力资源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对人力资源规划认识的偏差

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内容、制定方法、程序、原则等认识和理解的不全面。一般而言,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经过三个先后相继、相互影响的重要步骤:明确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规划认识上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企业战略规划、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具体执行计划。二是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内外部缺乏回应,对其复杂性、对变性认识不足。

(3)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上的缺陷,是造成规划危机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企业的规模中等偏小,职能部门的规划较粗略,部分企业甚至没有设立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的企业虽然设立了独立的人事部,但往往分工粗、人数少;二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可能是健全的饿,但领导的个人意志往往凌驾于制度之上,使得制度形同虚设;三是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使用的短视现象,即只强调人力资源的使用与管理,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与激励。

(4)专业的管理者短缺与员工的素质不高

尽管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部门,但其职能的行使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人员很少,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较低;二是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三是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者土生土长,没有受过良好的专业培训,没有经过正规的大公司的熏陶,眼界不高。因此,高素质、高层次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缺乏也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

4、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问题的治理对策

(1)促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的融合

科学全面的认识人力资源规划是治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一个有效途径。具体来说,首先要提高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地位,企业经营决策层要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如到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去;其次要加强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技术以及中小企业规划制定的特殊性等方面的培训,确保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融合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最高境界,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最终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避免企业内部各种人力资源损耗的滋生和蔓延。

(2)完善人力资源规划的支撑平台

持续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主要是革除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为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也实施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必然蕴涵着对人力资源管理旧模式的扬弃,甚至是全新模式的够建。只有实施有效的变革才能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建构运转良好的支撑平台。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支撑平台,除了其只能部门固有的职位分析、职位设置、绩效管理、激励机制、职业规划等工作之外,有些甚至超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域,比如计划与预算管理体系、企业目标管理体系等。

(3)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培养,提高中小企业员工整体的素质

加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队伍,提高其整体性的专业素质成为人力资源规划成败的关键。除此之外,改善当前中小企业员工素质普遍偏低的状况,也能大大促进企业员工对人力资源规划活动的观念认同也执行配合。

(4)创建适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新模式

由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要改善其人力资源规划的危机,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新思路,建立灵活多变、动态有序上午创新模式。例如,建立弹性人力资源规划制度与建立多层次、多视角的人力资源规划主线。

总之,管理者必须正确识别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表象,透彻分析内在原因,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治理对策。如此,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就能够摆脱战略割裂与脱离实际困难,运转有效的规划活动必将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进展。这些人力资源的良性运作都将有助与我国中小企业迎接新的一轮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詹姆斯?w?沃克.人力资源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企业能源管理规定篇5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探析

人力资源规划强调人力资源对组织目标的支撑作用,从战略层面考虑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和作用,既包括了人力资源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系统规划与安排,也包括实现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策略与相应职能的系统安排。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战略规划,着眼于为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预先准备人力资源,实质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它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提供了指导。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目的和作用

1.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科学预测组织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和开发策略,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保证企业和个人获得长远利益。人力资源规划是确保企业能够适时获得适量和适用的人员的程序,使人力资源获得经济有效的运用。人力资源规划概念包括以下含义:以组织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为依据,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将组织确定的人力资源战略转化为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措施,使组织得到长期的利益,注意实现员工的目标。

2.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人力资源规划处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统筹阶段,它为下一步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制定了目标、原则和方法。人力资源规划的可靠性直接关系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整体的成败。所以,制定好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工作。

3.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企业最活跃的要素资源,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它还能不断地调整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可以保证企业目标完成、使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序化、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计划、使个人行为与企业目标相吻合。

二、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

1.规划不清晰、目标不明确。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但一些企业没有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和明确的战略目标,使人力资源规划不清,方向不明,不知道企业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核心人才。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走一步看一步,目标不明确,导致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方向和目的。

2.人力资源规划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快速调整。随着市场发展变化,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比较快,企业战略在调整,人力资源规划往往不能及时调整。先前制订出的人力资源规划就失去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造成企业所需的人才不能及时供应。

3.人力资源规划中缺乏沟通与协作。人力资源规划需要规划人员从整个企业战略出发,经多方面沟通与协作,调研出各部门的人力资源所需状况,进而制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而在现实中,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习惯于仅凭过往数据和历史,缺少深入调研与系统思考,其规划缺乏论证和可执行性。

4.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制订人力资源规划中无章可循。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不够,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职业培训。他们虽然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但往往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凭经验或感觉办事。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没有管理咨询的前提下,很难做出专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三、制订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的对策措施

1.明确人力资源规划战略目标。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是要明晰企业战略,然后分解到人力资源方面,制订人员需求计划、招聘计划、薪酬福利等与之相配套。人力资源部门要清楚企业未来的行业定位、经营策略、经营规模和产值目标等。这就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人才,人力资源规划才能有的放矢。

2.建立统筹规划的工作机制。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全员上下协同,上至经理下至普通员工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都应为人力资源规划建言献策。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是由决策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部门经理等协同工作,分工负责完成。企业决策层负责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制订规划方案并组织实施;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力资源工作分析和预测,协助决策者制订规划方案,并做好方案评价,支持一线部门实施规划等;部门经理负责人力资源的核心业务,具体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参与决策层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

3.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管理者在决策时需要准确、及时和相关的信息资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必要对客户、业务和市场进行深入接触和了解,把握整个企业发展走向,洞察整个行业走势。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必须是动态的、变化的。因此,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有利于组织进行人员的学历、能力特长、素质等信息收集、保存、分析和报告,有利于决策者和管理者在编制和调整人力资源规划时能准确、及时获得相关的有用信息。

企业能源管理规定篇6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绩效考核管理;企业管理;人才储备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主要特征是针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情况,对人力资源的配置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结合各岗位的人员素质要求,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保证企业相应生产经营活动在具体的时间与岗位上能够获得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持。人力资源规划将企业员工作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进行统筹调配,具有前瞻性与延续性,通过企业人员获取、配置、使用、保护等多环节的管理工作达到提升企业组织效率与人才储备水平的目的。

1.1预测组织结构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首要步骤是进行组织结构的预测,相应的预测一方面要考虑当前的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一定时间内企业或行业发展的可能变化态势,参考上述要点进行组织结构的预测,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搭建框架,以此指导后续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进行。组织结构预测是保证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具有相应适用性与可拓展性,能够真正满足企业现实发展需求的必要条件。

1.2制定供求计划

企业人力资源供求计划的制定是组织结构的细化,是实现人力资源规划框架向实际组成转变的重要步骤。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供求计划应重点考虑以下三个要素:(1)企业升级转型或产业调整中相应新增业务所需要的人员数量与能力等;(2)企业人员变动形成的人力资源变化情况,如退休、辞职、解雇等情况;(3)企业内部人员岗位调整形成的人力资源构成变化等。

1.3制定征聘补充计划

企业人员征聘是获取人力资源的关键途径,在此环节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含以下三方面:(1)企业内部提升或岗位调整与对外招聘的人员比例控制;(2)内部提升、岗位调整以及对外招聘人员考核相应标准的制定;(3)对外招聘人员的主要获取途径和方法的选择等。

1.4制定培训计划

人力资源培养工作是企业留住人才提升人才综合能力的主要方法,国有企业的人才培训计划应能够充分帮助员工适应岗位工作需求,适应行业未来发展,在技能与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重点培养。相应的培训计划应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1)岗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从员工本质工作出发围绕实际生产运营工作编制培训计划;(2)拓展能力培养,当前各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才适应行业发展变化的创新能力重要性不断提升,因此相应的国有企业培训计划应充分考虑人才的弹性使用与未来发展,提升其工作效率。

1.5制定使用计划

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是确保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真正发挥效率的要点所在,企业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员工个体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意愿出发,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保证人尽其才。人力资源使用计划的编制主要考虑下面五点内容:(1)职位功能及职位重组;(2)工作指派及调整;(3)升职及选调;(4)职务丰富化;(5)人力检查及调节等。

2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各个领域中的大量高精尖人才都集中在重点行业的国有企业当中,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能够帮助国企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现状,绽放出新的活力。但在当前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着部分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相应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部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不强,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在实际调研层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获取的相应人力资源计量统计信息存在一定的误差,同时由于管理方法与模型的选择不当,整体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管理效果不理想;(2)国企内部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参与度不高,单纯依靠人力人事部门进行管理,缺乏多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员工处于被管理的位置,积极主动参与意愿不强,无法通过深入交流沟通充分获取人力资源信息,人力资源规划双向合作难以开展;(3)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执行不力,在相应的规划指导方案制定后,企业下发到相应职管部门后缺乏系统性的执行管理规定,颁布实施规划管理方案后对于实际执行的效果缺乏监督反馈,未形成有效的闭环反馈修正模式,上层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落实到基层后的实际效果相当有限;(4)人力资源规划战略性不足,不能站在行业发展趋势的长远视角进行分析判断,人力资源的获取与配置仅着眼于当下短期效果,人才储备与发展缺乏持续性。

2.2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问题原因分析

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中存在的相应的问题,其根源是多样化的,其具体包含以下四方面内容:(1)长期以来国企有着一套完整的人事管理制度,相应的岗位职称管理体系发挥着主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相应的现代人力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引入与应用依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一体制转型造成了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工作在部分环节存在着一定的衔接滞后性;(2)当前的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更加注重短期内的现实收益,相应的薪酬、绩效、培训三个环节依然是主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被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重视程度不足;(3)员工的思维转变不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当前的社会发展强调协同合作,国企员工不再是以往的被管理对象,而是与管理者共同完成相应生产运营目标的个体,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了人力资源规划信息缺失或误差问题的产生;(4)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需要较强的专业水平,能够对行业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对企业现有资源的配置情况拥有准确的认知,而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与机构相对缺乏,国有企业难以借助这些资源开展管理工作。

3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研究

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制度,能够通过奖惩与约束对人力资源进行调配,以此运营活动调整,从而形成更为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现状的优秀经营管理模式。

3.1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出于全面控制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效果的考虑,在执行绩效考核工作的过程中,以全面保证考核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其具体执行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全面量化绩效考核标准。在员工绩效考核工作中,相应的绩效指标应与行为量化挂钩,通过详细的岗位职责任务书进行绩效标准划分,将企业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量化为数据,采取合理的计量方式形成考核结构,提升绩效考核的准确性,全面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2)在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过程中,应综合多种考核模式的优缺点进行考量,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特征选择最有效的考核模式,以此真实有效地反映员工工作情况;(3)提升绩效考核透明度,除合理选择考核制度与方法外,应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全面的公开,接受员工的监督,设置绩效考核申诉程序,保证考核结果的认可度。

3.2营造绩效考核的制度环境

在相应的员工保障体系支撑下,员工才能将工作的重心真正放在企业生产运营活动中去,而不是单纯地应对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工作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力。因此,国有企业应充分利用养老、医疗、待业保险制度,结合企业特点与能力,铺开企业人才保障体系,建立起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和潜能发挥的多功能、全方位的高度社会化的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同时,对于现有人员的再开发、再培训等工作,对国有企业获取人才挖掘人才潜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员工发展计划,将其纳入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体系之内,委托社会团体、工会等社会力量主办各类培训班。这样既调动了企业培训员工的积极性,又促使了企业员工提高技能。

3.3完善企业经营者选拔、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选拔、招聘企业经营者和高层管理时,可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由企业董事会公开招聘,对所有的企业经营者实行统一考核制度管理。经营者的考核应主要侧重于其经营管理能力方面的考核。除了选拔机制的科学合理外,还需要相应的薪酬激励制度来做辅助动力,在利益上与企业连成共同体。对于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目标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目标激励,旨在激发企业经营者的事业心,使其有所追求、不断创新;精神激励,即通过给予企业经营者各种精神奖励,培育其荣誉感,为其工作提供精神动力;物质激励,即为经营者提供与其付出相适应的薪酬。

4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而系统的工作,在内容、方法以及制度层面均需要管理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规划方案,借助组织架构优化、人力供求平衡、人员招聘计划、员工素质培训以及人力使用协调等方面内容的实施,形成系统全面的人力资源规划发展方案,通过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将这些方案内容落到实处,以发挥员工的综合能力,挖掘员工潜力,为国有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人力资源储备基础。

作者:赫明松单位: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银海.论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3).

[2]程武姿.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问题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0,(12).

[3]陆爱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研究[J].市场论坛,2009,(6).

企业能源管理规定篇7

[摘要]文章对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目的和作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订和有效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的措施,要明确人力资源规划战略目标,建立统筹规划的工作机制,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提高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素质,优化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环境。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探析

人力资源规划强调人力资源对组织目标的支撑作用,从战略层面考虑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和作用,既包括了人力资源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系统规划与安排,也包括实现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策略与相应职能的系统安排。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战略规划,着眼于为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预先准备人力资源,实质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它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提供了指导。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目的和作用

1.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科学预测组织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和开发策略,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保证企业和个人获得长远利益。人力资源规划是确保企业能够适时获得适量和适用的人员的程序,使人力资源获得经济有效的运用。人力资源规划概念包括以下含义:以组织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为依据,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将组织确定的人力资源战略转化为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措施,使组织得到长期的利益,注意实现员工的目标。

2.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人力资源规划处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统筹阶段,它为下一步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制定了目标、原则和方法。人力资源规划的可靠性直接关系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整体的成败。所以,制定好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工作。

3.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企业最活跃的要素资源,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它还能不断地调整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可以保证企业目标完成、使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序化、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计划、使个人行为与企业目标相吻合。

二、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

1.规划不清晰、目标不明确。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但一些企业没有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和明确的战略目标,使人力资源规划不清,方向不明,不知道企业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核心人才。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走一步看一步,目标不明确,导致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方向和目的。

2.人力资源规划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快速调整。随着市场发展变化,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比较快,企业战略在调整,人力资源规划往往不能及时调整。先前制订出的人力资源规划就失去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造成企业所需的人才不能及时供应。

3.人力资源规划中缺乏沟通与协作。人力资源规划需要规划人员从整个企业战略出发,经多方面沟通与协作,调研出各部门的人力资源所需状况,进而制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而在现实中,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习惯于仅凭过往数据和历史,缺少深入调研与系统思考,其规划缺乏论证和可执行性。

4.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制订人力资源规划中无章可循。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不够,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职业培训。他们虽然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但往往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凭经验或感觉办事。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没有管理咨询的前提下,很难做出专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三、制订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的对策措施

1.明确人力资源规划战略目标。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是要明晰企业战略,然后分解到人力资源方面,制订人员需求计划、招聘计划、薪酬福利等与之相配套。人力资源部门要清楚企业未来的行业定位、经营策略、经营规模和产值目标等。这就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人才,人力资源规划才能有的放矢。

2.建立统筹规划的工作机制。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全员上下协同,上至经理下至普通员工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都应为人力资源规划建言献策。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是由决策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部门经理等协同工作,分工负责完成。企业决策层负责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制订规划方案并组织实施;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力资源工作分析和预测,协助决策者制订规划方案,并做好方案评价,支持一线部门实施规划等;部门经理负责人力资源的核心业务,具体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参与决策层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转贴于

3.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管理者在决策时需要准确、及时和相关的信息资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必要对客户、业务和市场进行深入接触和了解,把握整个企业发展走向,洞察整个行业走势。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必须是动态的、变化的。因此,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有利于组织进行人员的学历、能力特长、素质等信息收集、保存、分析和报告,有利于决策者和管理者在编制和调整人力资源规划时能准确、及时获得相关的有用信息。

企业能源管理规定篇8

[关键词]人力资源;企业管理;战略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4.17.048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4)17-0080-02

1前言

人力资源管理(HRm)是根据企业战略目标,通过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员工激励、人才培训和开发等一系列手段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达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传统的人事管理将人视为一种成本,是被管理、被控制的对象,人事部门则是一个不能创造收益的辅助部门,重复着事务性工作;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视为企业中最宝贵、最有创造力的资源,既需要管理,更需要开发。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人力资源战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许多企业的领导尚未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自然也就没有从战略的高度来部署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他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同义语,其职能无非是工资方案的制定和人员调配、晋升、培训等,由人事部门承担就可以了,直线管理者没必要直接过问,这种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使得许多企业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人事单位,没有设立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部门,没有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将员工包括管理层作统一的规划,更未制定出有效的员工绩效评估、任用、激励等措施,使人力资源的经济效益难以显现。

(2)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缺失。一般说来,在发展战略中,企业比较重视市场竞争战略、经营战略的规划和实施。企业即使设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但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企业较少从战略上对人力资本进行规划和设计。特别是在中长期的人力资源管理上,企业更加缺乏战略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开发培训、员工职业规划、激励约束机制等,在一些企业战略规划上近乎空白。

(3)绩效考核体系不科学。对企业员工的评价与考核,主要指对员工的素质能力和业绩贡献进行全面考察和综合评价,是员工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行员工职务聘任制的基础,量化考核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定的一种考核标准。我国企业直到今天还必须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评审,而评审主要采取的仍旧是绝对化的考核方式,不仅影响了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制约了整个企业的发展。

(4)忽视管理者素质的提高。目前,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忽视各级管理者素质提高的现象。其实,一个企业管理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虽然管理者占企业员工总数的5%~10%,但在某些方面他们的影响力却远远超过90%的员工。管理者的素质,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管理者如果凡事能够以身作则,在群体中的影响力和作用显然比很多规章制度更具有说服力。“将帅无能,累及三军”。培养、选拔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是提高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5)企业文化建设滞后。我国企业大多未把企业文化纳入人力资源管理并加以充分重视。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中所具有的动力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等没有被挖掘出来,员工个人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管理理念、发展战略等也没有充分达成一致。这种情况必然导致企业的奋斗目标、经营理念难以达成全员共识,企业精神缺乏鲜明特色,企业凝聚力明显不足。

3加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思考

(1)导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企业管理者首先必须在观念上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正确认识,摒弃“见物不见人”的传统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主次关系上,要把人的开发、利用和培训视为管理的重心,注重完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挖掘员工潜能;在部门设置上,要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纳入决策层,并鼓励全员参与管理;在员工培训上,建立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大培训投入,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2)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企业应根据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客观分析,制订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规划内容包括人力资本的基本配置、企业员工培训体系、人力资源的发掘、薪酬体系的设计、企业文化支撑等方面。其中,企业中长期人力资源的规划尤为重要。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中,要把人力资源管理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联系,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同时,在战略执行过程中,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的设计,使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3)提高管理者素质。企业人才竞争的关键在于是否是“真才”,而真正的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素质,还包括持久的工作热情、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人际沟通协调技能、团队合作精神等。“真才”的获得只能采用科学的衡量工具和手段。国外普遍采用的智能测量、人格测量、评价中心等科学方法应当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使企业的人才招聘选拔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真正选到人才。

(4)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支点。绩效考核的支点就是环境,许多企业不习惯于职业化、表格化、模板化、规范化的管理,重复劳动、重叠管理现象还很多,这就是效率不高的根源。必须从观念上改变这种管理模式,通过绩效考核再造新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理想的执行环境。其次,从制度化入手,建立一个确保绩效考核运行的基础。企业各部门,应该进行工作分析,把岗位的职责、权限规定得非常详细,便于管理人员能够对工作的过程、方法进行监督、指导和绩效考核,通过考核找出差距,促进效率的提高。

(5)重塑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我国企业在创立企业文化时,首先,确定企业价值观,创立企业文化体系并用以指导企业运行、规范企业行为。企业的价值观是在全体人员具体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在对具体价值观进行综合分析后,塑造的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其次,继承企业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创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原有文化的存在。对文化传统的继承要建立在新的基础上,应根据时代的变化,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再者,重视对企业人员的精神激励。

主要参考文献

企业能源管理规定篇9

关键词:人力资源配置;劳动用工管理;市场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

对于现有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应依法完善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体制,规范劳动用工人力资源关系,加强员工合法权益的保障,有效化解用工矛盾,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避用工风险,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全面提高劳动用工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综合业绩,从而促进企业在现行经济体制下,能够稳步持续地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

1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意义

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能减少企业对人力资源投入,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经济增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受到科技发展程度的制约,受到经济增长承担主体的影响。在企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同样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力资源不同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在企业和社会发展中处于被利用地位,一切自然资源作用的实现都需要人力资源的创造和引导,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通过进行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工作,能保证企业细化分工,明确各个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规范企业生产行为,达到最优化劳动力分工的目的。在人力资源分配过程中,能通过细致的分工,将企业生产能力和工作者最高生产标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企业生产能力,提高企业效益。

2劳动用工管理现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相关法律的逐步完善,对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力资源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想要实现科学的快速发展,必须要遵纪守法、自我监督,创立优秀的劳动用工环境,这样才能合理有效地降低劳动用工成本。企业实行劳务派遣、业务外包等管理手段,使得劳动用工管理工作复杂化。劳动用工越复杂劳动责任也越多样化,长期以往,令企业发展陷入风险而不自知。因此建立科学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合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刻不容缓。

3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具体措施

3.1依法建立、健全劳动规章制度

随着《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企业来说,一定要尽快调整适应并做好过渡,要充分运用《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所赋于企业的权力,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建立健全企业劳动规章制度。

(1)充分发挥劳动规章制度的作用。依据法律所建立的劳动规章制度,就是将法律作用延伸到企业的管理之中,从而使企业管理得到法律的保障。这既是健全劳动合同的基础工作和内容,也是奖惩员工的主要依据。(2)建立、健全劳动规章制度,实现体系化。要结合现有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劳动规章制度。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相符的一定要及时废除和修改,使其始终与法律法规保持相一致,维护企业的守法诚信形象;对那些不起作用的劳动制度要进行完善和修订。(3)制订劳动规章制度时需注意的问题。规章制度的内容要合理规范,具有可管理性。企业在建立劳动规章制度时,一定要结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做到内容合法性、条款明细化、规范标准化、责任明确化。对于那些涉及员工利益的制度一定要平等协商,对于员工提出的各种意见也要充分吸取,经过协商达成一致后再进行修改、完善。

3.2强化劳动合同管理,规避劳动用工风险

(1)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建立稳定的劳资关系。结合企业自身的岗位需求,企业应当详细解读劳动合同的管理章程,从而深度规范劳动合同的管理内容。合同内容应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报酬、劳动条件等相关条款,保证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劳动合同管理人员应该全面了解相关工作流程以及相关法律条款,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学会合理地保护企业切身利益。(2)规避劳动用工风险。整合企业用工的详细情况,完善管理流程的规范性,对于屡次考核都未能通过的劳动者,按照相关法律规章及合理的企业制度对其进行调整乃至解除诙合同。按照相关条款,在劳动者劳动合同到期时,应及时终止或续签合同,管理过程中保证相关材料的准确性和齐备性,可以有效规避劳动用工风险。

3.3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管理

(1)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提供良好的用工环境和生活环境,制订长远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拓展员工全面发展的渠道。全面详细地了解员工所需,解决员工实际困难,切实考虑员工自身利益;不断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进而促使员工克尽职守,全力完成岗位职责,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与企业得以全面和共同发展。

(2)加强企业员工培训,重点培养企业中工作能力强的技术型人才,并委以重任。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即是提高员工的素质素养。实行老员工带新员工的管理模式,提高员工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能力。第一,通过实行岗位技术培训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第二,有针对性地进行员工管理的培训工作,努力培养创新型以及多样化技能型的员工。

(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潜能,提升员工工作效率,使企业更加富有活力。要进行全面的激励,不能仅仅只局限于物质方面,要在满足其低层次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员工,帮助员工建立自信心,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平台。

(4)人力资源配置的管理与开发是现代企业应对市场激烈竞争的迫切工作。企业要从本质上进行全面分析,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配置的关键性以及重要性;要从战略高度认真做好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开发人力资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全面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5)健全和完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及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在建立绩效管理体系时,应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采取有针对性地绩效管理模式,建立有战略性地成长发展目标,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全面的薪酬分配机制,不仅要高度重视物质激励,还要同时关注精神激励,优化企业人才架构,建立完善的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管理机制。

企业能源管理规定篇10

关键词:人力资源以人为本人才

一、“以人为本”理念

所谓的“以人为本”,其实就是一种价值观的取向,肯定和强调了人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主体的作用,也强调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切要坚持人的尺度。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后,就标志着我国开始树立充满人性化社会科学发展观。

另一方面,这一种管理体系不仅可以留住企业人才,还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知识生产力。在现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能力,企业能够把人才留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1.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人才就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所在,能够对企业人力进行合理的管理,不断进行创新,这些都是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制胜的关键,这些都需要通过人来实现。

2.对人力进行合理管理可以降低员工的流动性。员工流动性大,企业文化就会过于散乱,不利于企业文化和专业队伍的形成,甚至还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计的经济损失。合理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能够为员工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内部竞争环境,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3.人力资源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良好的管理方式会增加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沟通频率,管理者可以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及时改变管理方式,而员工也能够及时向管理层反映自己的需求,可专心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增加企业整体的效益。

三、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仍未能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由于我国的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属于家族企业,因此家庭背景就决定了企业人员的素质,管理能力也偏低,管理层的管理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未能完全做到“以人为本”这一科学理念。管理层大多会忽视员工自身具备的才能,认为员工只是被动的劳动力,并不能全面考虑员工自身的需求。这样是严重地妨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很难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人力资源投资不足。企业对于内部的人才只重视使用,但却忽略了培养。大多中小型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十分少,部分的亏损企业甚至还是零投资。这样的工作环境不仅不利用于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还有可能会增加员工的流动性。员工在被“重用”的情况下,工作压力大,得不到额外的培训,技能无法得到提升,极容易产生跳槽的想法。

3.缺乏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由于企业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尚不成形,缺乏一定的规划,又或者缺乏规划的经验。人力资源管理并不是说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适当调动薪酬就可以了的,还需要多在工作培训和日常激励等各方面进行管理。规划的时候要加上企业自身的各种情况,让规划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能够相匹配。

四、完善建议和相关措施

1.充分认识和树立“以人为本”管理观念。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时,“以人为本”这一科学理念应该贯穿到每一个管理环节中。首先要深刻认识到员工才是企业的主体,规划需要具备人性化,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锻炼人才,发掘人才,合理调配员工的工作岗位。

2.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除了要重视人才,要需要对人才多加培养。每个人都有潜能,或许连自己都难以发现它的存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目的就是增强员工的技能,发掘潜在人才。这些都需要企业能够加大投资,经常组织相关的学习。学习永远都是一个人进步的捷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3.重视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对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进行规划,不仅仅是为了调配员工的工作,还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让整个经营和生产工作可以按部就班,保证了生产各环节所需的人力资源供给正常。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时候,不仅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还要着眼于未来,最大限度地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体现企业的用人规范化、有序化。

4.建立别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当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得顺利时,相信企业员工的流动性就会有所下降,这时候企业应该把握时机,建立别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具备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可以让企业的工作团体工作效率再提高一个等级,员工也能够在优秀的企业文化熏陶下,树立积极乐观的工作价值观,尽职敬业,热爱公司。

总之,人力资源是企业专属的一个特殊资源,可开发性极强,远远超过了物质资源。企业应秉承着“以人为本”这一科学理念,结合自身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