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镇天然气管理条例十篇城镇天然气管理条例十篇

城镇天然气管理条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2:05

城镇天然气管理条例篇1

关键词:城镇民用天然气;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U473.2+4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目前,我国城镇民用天然气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各地不断涌现出发展措施与新的管理办法。平均每年新增加的城镇天然气用户很多,同比增长率也很高。在此种情况之下,提高城镇天然气发展水平就成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家近年来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主要是关于更好促进城市天然气事业发展;还有与提升节能减排的质量相关。这些都是需要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指导性政策。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天然气事业发展的逐步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不管是从用户使用部分来说,还是从源头监管力度来说都存在一定问题。为了今后尽可能更好地发现并解决问题,需要引起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实例分析

以某居民小区为例,见下表

经调查研究发现,每天用气高峰大致为4个小时,早八点到十点。晚五点到七点。

下表为2周内用气量统计数据表立方米/天

结论:1.其中三区居民工作日平均和周末差别最大。三区所在位置距离市区较远,有些居民只是周末回去,因而差距明显。这个差距在另外两个区域体现得并不大。

2.由于小区性质、居民职业种类、生活习惯以及经济水平的差异,各小区周末平均日用气量与全周平均日用气量的差异等方面有所不同。

3.从以周为单位的用气规律来看,各小区用气规律趋于一致,周末平均日用气量均大于工作日平均日用气量,相对差别在20%以内。

三、目前我国城镇天然气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长远规划问题

近几年,在节能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政策的引导下,随着天然气供气保障能力的提高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各地民用天然气利用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在城镇民用天然气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城镇主管部门未及时制订本区域内的民用天然气长远发展规划,加之本地民用天然气经营企业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居民用气需求把握不足,给城市燃气管理和输储气站点选址带来了困难。

(二)监管变化问题

第一是监管机制不健全。我国民用天然气发展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还未建立起包括完善的法律环境、专业化的行业监管机构和多维度的行业自律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等在内的现代监管体系。其主要表现就是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

第二就是政府监管与市场结构失衡。近年来,民用天然气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天然气利用由城镇中心区域向城镇周边区域加速发展,需求对象发生变化;二是经营主体由有政府背景的单一天然气经营主体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营主体结构转变。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并未结合实际情况对天然气监管体系做出适当调整,

(三)企业间竞争问题

在天然气利用领域,国家将城市燃气列为优先发展类后,各地城镇民用天然气经营企业为了借政策东风壮大实力、谋取利益,如火如荼地抢占天然气经营区域,特别是地方上规模的较大城镇成为争夺的制高点,但对规模较小的城镇却没有投资意向。这种无序竞争的结果,一是多家燃气企业经营区域交错分布,天然气输气管网建设和管理混乱,未形成各经营企业的经营区域独立或连片发展的局面;二是规模较小城镇的天然气利用事业发展滞后,有可能成为天然气利用发展的盲区。

四、应对策略

(一)要有长远目标

从长远发展角度上,重点发展管网天然气。一是对部分距天然气输气干线较近,且与相邻城镇距离较远、人口数量较多和规模较大的城镇,根据实际需求,可单独建设一条天然气支线输气管网为该城镇供气,形成“一对一”的供气模式。二是对部分距天然气输气干线较近,与相邻城镇间距离较近的若干城镇,可设立城镇群,将其纳入同一条天然气支线管网的供气范围内,形成“一对多”的供气模式。

(二)建立协调机制

要完善利益引导机制。从思想上引导企业树立合理、合法、公平获取利益的观念,引导企业着眼长远利益,引导企业明白追求利益的同时也有社会责任和义务。通过引导,使企业尽快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正确利益观,最终实现企业发展理念与地方经济发展思路协调一致,进而推动企业和当地民用天然气事业的共同发展。

还要完善利益调节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社会利益调节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以调整利益分配格局。三是完善利益补偿机制。为鼓励企业向规模较小的城镇投资,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地给企业一些利益补偿,以加快推进地方民用天然气事业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我国城镇民用天然气事业的发展速度也会越来越快。随之而来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近年来也是频繁地出现。我国的城镇民用天然气事业已经逐步从过去的老旧发展模式转变为全新的发展模式。总的来说,我国在城镇民用天然气发展领域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以弥补我国在相关领域起步较晚的缺憾。并对需要改进的管理办法加以有效地改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使城镇民用天然气事业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并探索研究出一条全新的城镇民用天然气事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祁斌;柴永柏;王怡平;米庆.城镇民用天然气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3.

城镇天然气管理条例篇2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混空混合方式管道

近几年国内城市燃气行业快速发展,随着管道天然气在我国城市的稳步推进,使得液化石油气业务在城市中的使用量逐步减少,经营效益开始下滑。但一些小城镇和天然气管网为辐射的区域,依旧以液化石油气为主要气源,居民对燃气的安全可靠性、连续性、便捷等方面还是有较高的要求,液化气液化石油气混空气的方式,是快速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

1气化-空混含义

运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将液化石油气的液态充分气化,并用一定的科学原理与一定比例的空气混合,形成混合燃气,以管道的形式输送给用户使用。

2气化-空混实用性

(1)补充性。适用于有燃气管道需求,而且短期内管道天然气又入不了户的城镇居民小区和有一定规模用气量的工商服用户。(2)互换性。使用管道SnG(合成天然气)时,我们在设计上采取与使用nG相当的措施,即SnG设定的热值与天然气的热值相当,终端用户备用nG炉具活嘴。当用户具备使用CnG或管道天然气供应条件时,可根据热值相当的原理,将SnG管道直接转换过去即可使用天然气供气,不需要置换;用户换掉活嘴即可使用。

3应用流程及主要原理

当城镇居民供气户数少于200户时,可以采用自然气化式瓶组供气方式,当居民供气户数少于2000户时可以采用强制气化式瓶组供气方式,当居民供气户数少于5000户时可以采用储罐储存型LpG气相直供方式,由于黑龙江地区的小城镇一般居民用户都在2000户左右,所以可采用强制气化式瓶组供气方式。

瓶组连接--液相气化--空气混合--稳压供应

3.1瓶组连接

将LpG钢瓶并联成2排,用高压胶管联到管线上,并接到气化装置上。在瓶组管路上设有稳压泵、压力表和储罐,使LpG进入汽化器前压力稳定在5Kg左右。

3.2液相气化

钢瓶出口阀门有一根管子插到钢瓶底部,凭借钢瓶内压使液相从管子流出,稳压后被压入到气化炉,在气化炉中与热水换热气化后,流出炉外管路里。气化炉有6种:电热水浴式、热水加热式、蒸汽加热式、水循环式、空温式、壁挂式。适合我们应用的是电热水浴式气化炉,其构造和工作原理是炉内胆盛装清水,水中有不锈钢防爆电加热器,以及浸在水中的液相LpG通过的不锈钢盘管。当给防爆电加热器加热时,水开始升温,水温由防爆电控箱上的仪表自动启停控制在事先设定的范围内(55-62.5℃),流经在盘管中的液化气吸收热水的热量后气化,经过气液分离器脱去重组分后,进入一个带有浮球装置的筒内,浮球控制出口开关,当盘管温度降低到55℃下使液相不能汽化时,盘管内的介质是液相,当液位超高的时候,浮球顶到阀门使阀门自动关闭,保证液态液化气不会冲出造成安全隐患;当水位到下限时,无论水温高低,电加热器均停止加热以防止干烧。

3.3空气混合方式

空混技术有4种:随动流量式、高压比例式、文丘里引射式、配比式。

随动流量式的设备整体撬装,或模块化结构(大型混气站用),用高精度的流量检测装置、高智能的检测控制仪表和快速反应执行装置,自动实现一种气体相对另一种气体的体积流量跟踪,实现混合比例的自动调节。同时,将热值或LpG混空系统的含氧量信号引入流量随动控制系统,削弱由于LpG组分波动对热值及华白数的影响。混气出口设专用的静态混合器,保证气体混合均匀。

高压比例式是把LpG和外界压缩空气通过联动调压器调整成同样的压力,并以不同口径的截面积和浮动阀口进入同一装置,按比例大小混气,混气流量根据输出压力变化,自动跟随变化。混气比例可在爆炸极限的1.5倍以上范围内连续调整。需要配鼓风机或空压机、空气储罐。

配比式是将需混合的气体在进入混气机前预先调成一定的压力(低于0.2mpa),每支混气管上有独立的转子流量计、流量调整阀和防爆电磁阀,通过调整阀与流量计,可将各气体的流量依据希望达到的混气比例一一确定。控制系统将依据用气量同步启闭各管路上的电磁阀,气体进入汇总管后在静态混合器中均匀混合供应用户。

文丘里引射式其工作原理是由气化炉流出的LpG气体,在较大口径的管道空间流过较小口径的管道空间时,流速会瞬间增大,对周围环境产生负压,即通过文丘里喷射形成负压,提升旁侧的吸气阀即止回阀将外界空气吸入,在文丘里管中压缩扩散后形成混合气,经过集气管进入缓冲罐。止回阀的作用是保证空气被吸入后不会倒流。空气的吸入量经过设计严格按照预先设定的比例,稳定可靠。文丘里混气方式中空气不须加压,即不须配备空压机,全部混合过程的能量由LpG的压力提供,空气比例越高,则混合气输出压力越低,在空气不加压情况下,混合气压力通常在40Kpa以内。

这里我推荐使用文丘里引射式,作为小城镇液化气混空供气方式的首选。

4供气能力

(1)文丘里混气机最大混气能力5000m3/d,一般混气能力在300m3/d的文丘里设备可供2000户使用。

(2)文丘里混气机的单管产气能力是固定的,在使用时为缓解产气和用气匹配问题,我们选用多管混气机;并在混气机后设缓冲罐,文丘里管启/停可由可编程控制器pLC根据管网压力自动调节。

5气化-空混安全性能

(1)液空混合的安全性。①混气比例设定在爆炸上限1.5倍以上的任意比例,一般为LpG:aiR=40:60、45:55或50:50。②采用拉伐尔超音速喷嘴,可获得较高的混气压力,且喷嘴和文丘里管按照设定比例确定,保证混气比例稳定。③缓冲罐有空气压力超限和双气差压超限安全连锁,有氧分仪或热值仪及报警连锁信号,适时检测和监控氧含量或LpG含量,当混气比例超差时,混气机自动停止混气。

(2)混气出口的安全性。①混气出口设有压力高限、温度低限安全连锁点。②混气出口进行二次调压。

(3)自动控制的安全性。系统上设有双路气动紧急切断阀,有全自动防爆控制马达,实现自动控制。

城镇天然气管理条例篇3

关键词城镇园林;绿化;问题;对策;浙江平阳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06-0179-01

绿地目前已成为城镇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愿望,为人们提供锻炼、社交等公共活动的场所[1]。此外,园林绿化还可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空气质量;绿色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绿色植物还可阻挡、吸附灰尘等,具有净化空气等作用[2]。不同城镇园林绿化一般都是根据当地特色,创造出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环境。平阳县地处浙江省南部,经过多年发展,当地城镇化发展迅速,人们对绿化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化也变得越来越精致,植物种类越来越多。2015年调查发现,平阳县绿化植物品种达108种,且种类搭配丰富,主要绿化树种包括樟树、桂花、小叶榕等,美化环境的效果更明显,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以平阳县城镇绿化情况为例,对城镇绿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城镇绿化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统一规范

目前,城镇绿化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即为整个行业规范不统一,除了少数地区外,大部分地区未制订有针对性的绿化规范,导致在绿化设计、监理及建后管护等方面由于没有标准可以参考而增加了绿化管理的难度[3]。以绿化树种的选择为例,很多省、市并未制订地方规范,未明确指出不适宜在当地种植的绿化树种,造成不少地方盲目引种。平阳县近年来过分追求绿化树种的精品化,未充分考虑引进的树种是否适应当地气候,导致资金投入与绿化效果不成比例。

1.2老城绿化率较低

近年来,城镇绿化产业发展迅速,城镇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居民闲暇之余可以在绿化带中享受安宁、祥和的氛围。但一些老城镇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心,由于人口集中、住房拥挤等,加之人为破坏、树木病虫害等因素影响,一直存在绿化率不高等问题。

1.3缺乏绿化管护费用

目前,不少地区存在重绿化、轻管护的问题,很多绿化项目完成之后,由于没有健全的绿化管护机制,且资金不足,后期管护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区域没有物业管理,根本无人对绿化带进行管护,有些区域虽然有物业对绿化地带进行管理,但由于管护费用过低,出现管护责任不明确等问题,最终导致当年绿化效果很好,而2年后就荒芜了。

2对策

2.1因地制宜,做好绿化设计

结合城镇特点做好绿化设计,尽量将当地的文化底蕴及植物特点充分展示出来。可结合城镇绿化,在城镇的主要干道路口或人流量大的街头建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休闲设施、雕塑等,以体现当地乡土风情。新城区和老城区的绿化设计也有所不同。老城区一般可供绿化的面积不多,因而绿化主要结合居民的需求尽量设计得精细,营造出独特风格,可选择垂直绿化的方式弥补老城区绿化面积不足的问题。而对于新城区,绿地面积相对较多,可进行大面积绿化。在植物类型的搭配上,尽量选择成本较低、在当地有较强适应能力、能充分体现当地特色的乡土树种,优先选择抗旱、节约水源、管护相对容易的植物类型。近年来,平阳县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易发生积水的街道两边,选择较耐水涝的树种,如小叶榕等;在土壤肥力水平较低、不易发生涝灾的地方,选择耐贫瘠的树种,如竹柏等。目前,经试种,在平阳县长势较好的绿化植物主要有桂花、金叶女贞、天竺桂等。

2.2加强养护管理

目前,不少地方在绿化养护中还遵循原模式,仅拔草、浇水、施药等,很少进行修剪、塑型、施肥、预防病虫害等,造成树形单一、长势不佳等,影响绿化效果。因此,城镇绿化中不仅要抓好绿化质量,还要重视后期管护工作。要强化管理部门的责任,建立奖励和惩罚办法,并严格落实到位,加大管理力度,保护绿化成果。

2.3多方筹集资金

城镇绿化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一个条件即为资金支持。目前,随着人们对城镇绿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的建设资金也越来越多,而园林绿化本身为公益性事业,没有收入,造成城镇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养护经费不足、养护责任不明等。因此,资金筹措除了国家、集体投资之外,还需业主个人的主动参与,增强其责任感,营造出人人保护绿地的氛围,确保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园林绿化管理[4]。

3参考文献

[1]陈承良.浙江省平阳县城镇绿化树种调查及适应性分析[J].园艺与种苗,2015(3):28-30.

[2]段淑龙,段腾飞,郭翔.驻马店乡土树种园林应用前景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11(7):50.

城镇天然气管理条例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结合2014年“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的主体思想,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全面贯彻《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决定保留的建设系统行政许可项目》、《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和《省燃气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充分认识燃气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真正把安全工作纳入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切实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长久稳定。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燃气安全管理工作,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进一步提高燃气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加强燃气设施运行管理,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巩固和改善城市燃气设施安全状况,保障燃气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三、工作要求

(一)实行目标责任制,签定目标责任书

各燃气企业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经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安全负全面责任。为使各责任主体单位进一步明确目标、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安全措施,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提高各责任主体履职的主观能动性,镇政府特制订燃气企业安全目标责任书,各燃气企业按照目标管理各项工作内容,认真落实,确保全年平安无事故。

(二)强化燃气行政许可延续的管理

1.燃气企业在取得许可期间经营业绩良好,如无违法违规行为,根据《区燃气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评分细则》综合评分在90分以上,且具备申请准予延续行政许可相关资料,符合条件的,由区住建局签认延续审批意见,报上级审批部门按程序办理行政许可延续。

2.新建燃气企业审批和燃气设施改动审批按《建设部令第135号》、《国务院令第412号》、《省建设厅2005〔200〕文件》执行,审批条件按《建设部令第135号》执行。

四、强化燃气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燃气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各责任主体单位内部应形成“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按照“谁供气、谁负责;谁收费,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作好各自职责;同时各责任主体单位内部“强化监督,保证实效”,镇政府对燃气安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督促其处理。为确保燃气安全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2014年镇政府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燃气安全督查和管理工作。

(一)大力查处和取缔非法燃气,遏制无证经营、违章经营的势头

1.燃气气源供应企业不得向无证经营企业和个人提供经营性气源,不得向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供气,切实把好气源关。

2.燃气企业必须取得三证:即《消防安全许可证》、《燃气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营业执照》,管道燃气企业还应取得《供气区域许可》,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

(二)全面清理、拆除压占燃气管网设施的违章建筑

管道燃气供应单位,应当切实加强管网燃气运行安全监控,对压占燃气设施的建筑物、构筑物要逐项清理登记,汇总后报镇政府,并报区住建局。企业要建立上报制度,做好“拆违清障”工作。

(三)加强对燃气设施的安全管理和保护工作

1.坚决杜绝在有地下燃气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违章挖沙取土、植树、埋压圈占和恶性施工。对于必须在城市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施工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事先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制定有效保护措施,建设单位必须按规定向施工单位提供与施工现场相关的地下管线资料。施工单位在得到施工现场地下管线资料,了解地下管线的情况后,再进行组织施工,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单位须遵守有关技术规程和规定,并对燃气设施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之前不得施工。对而造成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2.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应对10年以上管线进行安全评估,在检测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管线要提出管线改造方案,应尽量采取先进的现代化燃气管网监视技术,确保管网运行安全可靠。

(四)严把新建、改建燃气设施验收关

各管道燃气企业对供气区域内新建改建室内燃气管道及设施(以下简称待验管道设施),在通气前必须严格审查室内安装燃气管道设施是否符合燃气相关规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待验管道设施必须督促其整改完善,所有待检设施排除安全隐患并验收合格后,供气单位才能在验收表上签署验收合格意见并及时通气。对存在安全隐患不整改,验收过程中走过程,履职不到位违规通气的企业,将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安全责任。

(五)加强燃气器具的销售和安装维修资质的管理

1.根据《省燃气管理条例》的规定进入我省市场的燃气器具,必须通过气源适配性检测,列入《省燃气器具销售目录》的产品。对于销售未经气源适配性检测合格的或违反国家规定销售《销售目录》外燃气器具产品的经销商和企业,镇政府将予以查处。

2.燃气器具的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燃气器具的维修能力和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等条件。燃气器具经营单位应当对燃气器具购买者进行安全使用指导。有安装标准的燃气器具的安全,应当由取得安装资质证书的单位派员安装,用户不得自行接管安装或改装。用户违反上述规定安装、改装燃气器具或者使用《省燃气器具销售目录》以外燃气器具的,燃气经营企业可以不予供气。

(六)采取措施,进一步规范燃气经营、建设行为

1.根据建设部《城市燃气管理办法》、《省燃气管理条例》,在燃气主程(含CnG充装站)建设及供气区域划分中,必须依据燃气专业规划和有消防安全的要求,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一个燃气工程必须有初步设计审查、施工竣工验收和监理报告。设计、施工单位必须持资质证书到工程所在地燃气行业主管部门登记备案。有关消防图纸和资料须报送公安消防部门审核。未经备案和审核及备案审核不合格的,任何单位不得施工。由于燃气工程大部分是地下工程,工程监理单位要加强施工中质量监督,严守工程质量安全关。

2.城市燃气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经营网点的布局必须符合城市燃气发展规划,并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七)加强供气区域的管理

城镇燃气企业供气区域和液化石油气“配送制”经营和液化石油气换瓶站点管理按照《省燃气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管理,各企业必须在取得燃气经营许可和供气区域等规定相关手续后,开展合法经营,否则镇政府将依法严查,由区住建局按规定采取强拆、加倍处罚,并上报相关部门。对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和供气区域继续非法开展燃气经营造成的安全事故,由该企业承担全部安全责任。

(八)加强用气中间环节和终端的安全督查

督促燃气企业开展供用气中间环节和终端自查、排查和隐患治理工作,医院病房楼内、商场、市场敞开式的食品加工区、公共娱乐场所、地下建筑内设置公共娱乐场所内严禁使用液化气作为燃料;公共娱乐场所内严禁带入和存放液化石油气瓶;石油液化气企业所售的液化石油气气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二甲醚等组份不得高于3%),并按规定取样送检,严禁在液化石油气中添加二甲醚;各管道燃气企业承担供气区域内用气中间环节和终端环节的安全管理责任,必须定期派专人入户巡查室内(经营场所)燃气管线和设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督促整改,排除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九)加强对燃气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

凡未经专业培训和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一律不准上岗,燃气器具的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燃气器具的维修能力和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有效承担燃气器具安全使用的技术服务,并对燃气器具购买者进行安全使用指导,最大限度地杜绝一切安全隐患。今年区住建局将组织一次燃气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

(十)落实责任,严格考核

镇政府督促各燃气经营企业及相关单位要按照燃气安全目标责任书要求、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安全措施,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确保全年供用气安全。年底镇政府将按照《区燃气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评分细则》进行全面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企业,镇政府将按要求和授权作出行政处罚行为,包括约见法人代表、报区住建局进行停业整顿、延期审核许可证、缩小经营范围等行政管理措施,具体处罚措施参照《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和相关管理细则内容进行执法。

(十一)加强执法监督力度,消除安全隐患

镇政府将联合区住建局、城监大队将严格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法》、《城市燃气管理办法》、《省燃气管理条例》的相关条款,对燃气安全进行执法检查和监督,重点是:安全工作制度和责任是否落实,措施是否到位,应急预案是否建立;管道燃气是否按照规定加臭;如发生的重大事故,要按照“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查明原因,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十二)开展燃气安全阶段性治理工作

2014年燃气安全治理阶段性方案,第一阶段:部署动员阶段(1月至2月);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3月至11月);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12月份)。2014年燃气安全治理实施步骤如下。

1.2014年1月镇政府联合区住建局开展全年燃气安全治理动员和部署工作,制定并贯彻《区2012年燃气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区燃气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控制指标考核评分细则》、签订《燃气企业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责、权、利分明。

2.2014年3—4月镇政府联合区住建局在“五一节”前开展管道燃气企业燃气(含CnG加气站)、石油液化气加气站、换瓶点库房、经营门市安全检查和督查,检查内容包括燃气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安全排查记录、消防设施、节日值班安排和应急救援预案制定等。

3.2014年5-8月镇政府联合区住建局开展燃气供用气中间和终端用气环节安全治理和督查,以燃气设施违反规范建设;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燃气设施残旧、燃气管道及其它燃气设施缺乏维修保养泄漏而导致起火爆炸、液化气气瓶仓库存放管理规范性等生产安全事故为重点,同时对从事燃气企业所有技术工种人员的燃气职业技能岗位资格证书进行查处,严禁无证上岗。对发现无证上岗的企业,将根据相关条款,进行处罚,并督促其改正。

4.2014年9月中、下旬开展管道燃气、石油液化天燃气安全全面检查、督查整改工作,包括燃气安全突发事故的应急演练计划或演练总结。

5.2014年10-11月下旬督促各燃气企业(含CnJ加气站)“回头看”工作,确保隐患整改得到真正落实。

6.2014年12月下旬开展“元旦”节前对管道燃气、石油液化天燃气的安全检查,镇属各燃气企业对本单位开展隐患治理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要将今年各单位安全生产形势与去年同期进行对比,检查评估隐患治理的实际效果,查找不足,不断完善燃气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区住建局将把隐患治理成效与企业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安全监督机构业务考核、《区2013年燃气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区燃气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控制指标考核评分细则》等工作结合起来考评、总结。

7.各责任主体单位结合自身燃气安全的风险源编制事故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按规定程序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并立即启动制定的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处理好善后工作防止事故损失扩大。

(十三)严格行政执法

根据《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省燃气管理条例》、《区燃气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控制指标考核评分细则》处罚标准进行执法。燃气安全工作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各燃气企业按要求购买安全及意外伤害保险,对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或一年内发生过3次及以上安全事故的企业,以及一年内受到过公安消防、工商、质监、安全监管部门3次以上依法查处的城镇液化石油经营企业,一律吊销其《燃气经营许可证》。

城镇天然气管理条例篇5

关键词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经济适用技术;技术需求

中图分类号X51/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07)02-0058-05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西北、西南的12个省(市区),全国78%的少数民族分布在这个地区[1]。该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总面积686.7km2,占全国的71.5%;2002年末,总人口3.69亿,占全国的28.8%,其中少数民族6500万人,占全国的65%[2,3]。中国西部小城镇共有7500余个,约占全国小城镇总数的1/3;西部小城镇人口总数约5500万,占全国小城镇人口总数的26%[4]。

环境基础设施是指与城镇发展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排水系统、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和城镇供水系统。由于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且破坏严重,制约了相关经济产业的发展,加剧了贫困。要解决环境基础设施短缺问题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且需要一批适合当地条件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技术。

论文在对西部30余个小城镇进行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小城镇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对环境基础设施的技术需求,以期为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选用经济适用技术提供参考。

1中国西部小城镇社会经济、自然及环境基础设施现状

1.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中国西部地区虽然是自然资源丰富区,但却是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5]。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中部、东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仍在逐步扩大[6]。从东部与西部人均GDp的比值看,2000年为2.42∶1,2001年为2.56∶1,2002年为2.57∶1,2003年为2.62∶1,四年间由2.42∶1扩大到2.62∶1[6]。

从东部与西部地区GDp总值来看,差距也在逐步扩大,2000年东部与西部GDp总值的比值为3.34∶1,到2003年增至3.45∶1[7]。2003年西部农村贫困人口高达1.6亿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48.18%。我国现有部级贫困县592个,其中366个在西部,占61.8%[8]。

1.2自然环境状况

中国西部地区位于长江、黄河的上游,中亚荒漠区的东部边缘,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气候条件差异显著,地质条件多变,地貌类型多样[8]。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和生态环境特征的差异,西部地区可以分为高原低温区、西北缺水区、西南丘陵地区(三峡库区)。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技术的研发,必须充分考虑西部不同区域的环境特点。根据不同的地势和气候条件,可以把调研地点分为以下几个区,如表1所示。

1.3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现状

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有效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但由于筹资渠道单一,又缺乏政策和技术支持,西部地区污水收集和处理,城镇供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2004年全国各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情况如表2所示。

从统计数据可以发现:西部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而且应该注意到的是,西部地区的大中城市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及城市污水处理率和东部相差不是很大,如果扣除大中城市的影响,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的水平比东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的水平还要相差大一些。调研发现绝大多数西部小城镇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尚未建设。

1.4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的原因

调研和分析发现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环境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融资水平不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强度大、偿还周期长等特点。西部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经济落后区,地方财力有限,主要依靠中央政府财政支持。同时居民收入较低,对于环境基础设施运行费用的承受能力有限,导致投资和运行成本难于回收,很多企业不愿投资于西部小城镇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再加上西部小城镇在融资方式、融资渠道以及资金运作等方面的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很多融资机会的丧失。

(2)自然条件恶劣,建设难度大。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大部分为高原寒冷地区、地形高差大,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等客观条件,造成西部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所需投资较东部平原地区昂贵。例如东部地区污水处理投资平均在1500元/(m3/d)左右,而三峡库区的污水处理投资平均在2500元/(m3/d)以上。

(3)缺乏经济适用技术。随着中国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污水处理技术突飞猛进。在中国东部地区,许多城镇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很多工艺都得到了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东部地区在污水处理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积累较丰富的经验,这些技术和经验非常值得西部地区学习。但是西部小城镇由于自身经济实力不足,能力水平有限,自然条件恶劣等因素决定了不能照搬东部的成熟技术。西部小城镇必须针对自身条件,研发、集成和优化一批适合西部小城镇经济能力、管理能力、运行能力的经济适用技术。

(4)能力建设水平低。西部地区人口中受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者只占12.9%,受初中以下教育水平的占73.3%,受小学及小学以下教育水平者比例高达46%,西部文盲率为11.6%。具有高等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低和文盲率高的特点[10]。这种受教育比例远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对劳动者知识技能的需要,现实中也表现为高层次专业人员和劳动熟练工人严重缺乏,影响了西部经济发展。

(5)市场化机制未建立。西部地区多数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管理,大多还主要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政企不分,法规不健全,经营性亏损的状况十分突出,生产效率低下,成为了制约环境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障碍。

2环境基础设施技术需求分析

2.1污水处理技术需求分析

城镇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可分为常规处理工艺和生态处理工艺。常规处理工艺又分为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法和固着生长的生物膜法两大类。生态处理工艺主要有人工湿地、土地处理、曝气塘和稳定塘等。常规处理主要依靠消耗能源和药品来强化处理效果,处理效率高,占地小,但是能源消耗大,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生态处理工艺主要是人为模拟污水的自然处理过程,通过利用生物系统中的资源来发挥作用,其处理成本低、能耗很低,投资也往往比较低,其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目前,活性污泥法发展得相对较为完善,形成了a2/o法,aB法、氧化沟系列工艺、SBR系列工艺等一系列成熟工艺,而且仍在不断得到改良和完善。活性污泥工艺比较适合在大中型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膜法是70年代逐步得到发展,并推广应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其代表性的工艺有:曝气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接触氧化和滴滤池等。生物膜法反应器内微生物停留时间长,种类多,能够适应冲击负荷和气温低等不利条件,比较适合在管理水平较低的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和自然条件较差或污水进水浓度低等不利情况下采用。近年来,生态处理工艺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屡见不鲜,适合在有大块荒废地,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采用。

通过对中国西部小城镇的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笔者认为中国西部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由于西部地区自然和地理条件恶劣,经济水平低下,筹资渠道单一,居民和企业单位在支付环保费用方面的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所采用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的特点。

(2)操作管理简单。西部小城镇居民文盲率较高,缺乏现代管理人才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所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在污水处理工艺技术选择时,应尽量选用易于管理维护的污水处理工艺。

(3)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西部小城镇大多城镇规模小,城镇人口少,所产生的污水水量和水质昼夜变化大。有些地区属于风景旅游区,旺季时水量较大,淡季时水量就剧减。所以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较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和灵活的运行管理等特点。

(4)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具备脱氮除磷功能。中国西部地区地处中国几个大水系的上游,是主要的水源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地,同时也是主要的风景旅游区,因此对处理出水水质要求较高。

(5)适合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跨度大,地形地质条件、自然气候条件和人民生活习惯等差异很大,针对不同特点的区域宜采用不同的污水处理技术。

高原寒冷区:所需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在低温条件下有良好稳定的处理效果,并且能够适应当地昼夜温差大,空气中含氧量相对较低等自然条件,可以选用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法、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混合工艺、改良型SBR工艺等。对于地形相对较为平坦的地区,还可以选用改良型氧化沟、人工湿地、土地处理法等工艺技术。

西北缺水地区:污水处理技术宜简易处理为主,同时强调水的回收利用,可以充分利用该地区广大的沙漠化土地,大力推广污水的土地处理技术。污水经处理后可作为市政杂用水或回灌地下水,一方面可解决水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可部分缓解水危机。

西南丘陵地区(三峡库区):西南丘陵地区以三峡库区为代表,该地区的所选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占地小,尤其是单体构筑物占地小的特点。拟选用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法、简易SBR、BioLaK等工艺。如果城镇周围有较大面积的荒地,则人工湿地技术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人工湿地技术具有投资省、运行成本低、管理简单的特点,而且水生植物在该地区能够全年保持生长,保证冬季时处理效果。在地形较陡的情况下,还可以充分利用地形,进行自然曝气复氧,提高处理效率。

平原地区:对于西北平原地区可以选用氧化沟系列工艺、BioLaK、曝气生物滤池、改良型SBR等工艺。对于西南平原地区可以选用氧化沟、a2/o、曝气生物滤池、人工湿地、BioLaK等工艺。

2.2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需求

厌氧消化等方式。卫生填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垃圾处理技术。它技术简单、管理方便、建设费用和运行成本低廉,而且是垃圾污染控制必不可少的最终手段。堆肥主要是降解、稳定垃圾中的有机物,可以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和减量化,同时还产生可以作为农作物、果树、园林绿化的肥料或土壤改良剂,该技术在多山、多旱地、苗木花卉种植广的地区将会有很好的生命力和市场前景。肥料销路的好坏对堆肥厂正常运行起到关键作用。焚烧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垃圾减量化效果好、消毒彻底、无害化程度高,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技术。厌氧消化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垃圾处理新技术,利用厌氧微生物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将垃圾中可降解的有机物快速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稳定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它与传统的卫生填埋相比,将厌氧消化过程由几年缩短到30天以内;与好氧堆肥相比,解决了占地大、处理时间长、管理复杂和有气味等问题。厌氧消化处理过程具有生产过程全封闭、过程控制与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沼气可回收利用等特点,可用于处理厨余、污泥、禽畜粪便等高有机含量的废弃物。

中国西部小城镇垃圾处理技术应满足:①投资省、占地少、运行费用低;②工艺设备简单,操作简便,运行管理方便;③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处理副产品有较好的市场销路;④适合当地独特的自然、气候、地理条件。

经过认真评价中国西部小城镇的经济承受能力、自然地理条件、管理操作水平等因素,结合近20多年来中国城镇垃圾管理和处理技术应用的经验与教训,笔者认为中国西部地区小城镇垃圾处理技术需求主要为:

(1)卫生填埋技术。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很大。结合不同自然地理气候特点,应采用增加强化技术措施的卫生填埋技术。如以四川省的马尔康、泸定县为代表的西部干旱、寒冷地区,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宜采用垃圾渗滤液循环回灌的卫生填埋工艺,充分利用自然蒸发潜力,减少垃圾渗沥液的处理量,甚至实现渗沥液的零排放,同时加快垃圾的腐熟,从而大大降低垃圾卫生填埋的运行管理成本。

(2)垃圾堆肥处理技术。中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而这些地区大多土地贫瘠。广大农村地区的土壤改良需要大量的有机养分。目前大量的退耕还林、绿化建设也需要大量的有机肥,而有机垃圾是数量巨大可利用的养分资源。因此,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将有机垃圾转化为生态肥料,是化害为利,符合生态原理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

对中国西部小城镇,垃圾堆肥技术应主要采用工艺设备简单、操作简便、运行管理要求低的技术,如条垛堆肥、通风静态条垛堆肥、好氧仓式堆肥、渗出液循环接种强化堆肥技术等。而机械化程度高、自动控制要求高的技术在西部小城镇并不适宜。

(3)有机垃圾厌氧发酵处理技术。有机垃圾厌氧发酵工艺其特点在于垃圾在经过分选处理后,有机物输入厌氧发酵器并形成由水和营养素组成的浆液,借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城市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成主要由甲烷和二氧化碳组成的可燃气体(沼气)。有机垃圾厌氧发酵处理技术,不仅可处理小城镇的多种有机垃圾(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组分、人畜粪便、农作物以及食品加工残渣、城镇污泥等),还得到可供小城镇居民使用的清洁燃料,优化小城镇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在四川、重庆、贵州等西部农村地区,长期以来有利用农作物残渣、人畜粪便等有机垃圾厌氧发酵产沼的传统,因此有机垃圾厌氧发酵处理技术在中国西部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基础。

2.3城镇供水技术需求

城市供水处理的任务是去除水中的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要求的水质,水处理的方法主要取决于水源水质和相应水质规范的要求。主要有普通水源的常规澄清和消毒技术,微污染水源的预处理技术和深度处理技术,以及特殊水源的水处理技术(如除铁、除锰和除氟等)。

通过对西部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小城镇进行多次实地踏勘,并调查相近地区或相似条件城镇的供水设施运行状况,结合当地自然经济条件、管理操作水平等因素,研究当前国内外水处理技术和装备,推荐采用以下几种技术。

(1)以云南省宾川县为代表的城镇,属于山谷丘陵地带,以水库水作为水源,目前水库水质较好或存在轻度的污染。推荐采用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该工艺主要是在混凝阶段采用优化混凝剂投加量、调节pH值以及采用新型混凝剂、助凝剂等,既可以提高水中天然有机物质与藻类的去除效率,又可控制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在沉淀阶段采用强化沉淀或气浮技术加强固液分离效果;在过滤阶段主要是通过改善滤料特性,比如氧化铝涂层、氧化铁涂层及氧化锰涂层等滤料,不但可以起到传统的截污作用,还可以起到吸附和氧化有机污染物、藻类、细菌及多种离子作用,达到去除重金属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的效果。

(2)以重庆市巫溪县为代表的山区城镇,经济落后,用地条件紧张,水源多为山溪河流,水质随径流量变化波动较大,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居民缺水情况严重。建议采用紧凑型水厂布置方式。可采用高效竖井网格反应池和双层均匀滤料过滤工艺,保证水处理工艺技术先进,流程简捷,紧凑高效,达到节地、节能、节资和操作管理方便的效果。

(3)以重庆市北碚区东阳镇为代表的小城镇,水源为嘉陵江,水位变幅很大,浊度变化在10ntU到10000ntU以上,含砂量最大可达15kg/m3。此类小城镇取水构筑物采用形式在取水安全性要求不高情况下推荐采用缆车式、浮船式,取水安全性要求高的可采用深井泵房。由于原水含砂量较大,有机物污染轻,工艺流程推荐采用两级絮凝沉淀的常规水处理工艺。

3结论

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能力建设水平较低。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要因地制宜。论文在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西部小城镇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状况,分析了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的原因,对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的技术需求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自然环境特征的地区,提出了相对较为适宜的污水处理技术、垃圾处理技术和城镇供水处理技术。从污水处理技术来说,对高寒地区应该考虑温差和含氧较低的影响;西北干旱地区要尽可能考虑污水的回用,可结合当地沙漠地带进行土地处理;西南丘陵地区可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地势。可以采用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法、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混合工艺、人工湿地等较为适宜的技术。从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来说,可以采用卫生填埋、垃圾堆肥、厌氧发酵等处理技术。结合西部的退耕还林、绿化建设与农用,堆肥在有些地区是值得关注的技术。从给水处理技术来说,要考虑到水源水质的不同,根据地形的变化和对供水安全性的要求,可采用常规絮凝或者是强化常规絮凝技术。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贺劲松.西部大开发新观察[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HeJin[KG*4]song.newobserveoftheDevelopmentofwestRegion[m].Xian:Shaanxipeople'spublishingHouse,2003.]

[2]中共中央党校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状况与问题研究组.西部可持续发展战略若干问题探讨[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theStatusofimplementationofthewesternDevelopmentStrategyResearchGroupofCentralpartySchool.exploredanumberofissuesof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Strategyinwest[m].Bejing:Seismicpress,2003.]

[3]陶鹰.中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taoYing.thepopulation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hina'swesternDevelopment[m].Bejing:people'spublishingHouse,2002.]

[4]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StateCouncilCensusoffice,the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DemographicandSocialtechnologyDivision.China's2000Censusinformation[m].Be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02.]

[5]彭珂.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重建面临的严竣挑战[J].科技导报,2002.9.[pengKe.theCriticalChallengesFacingtheReconstructionoftheecologicalenvironmentofDevelopmentofthewesternRegion[J].technologymonitor,2002.9.]

[6]曹玉书.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CaoYu[KG*4]shu.thewesternDevelopmentStrategyStudy[m].Bejing:Chinapricepress,2002.]

[7]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00-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6.[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ofChina.2000-2005yearChinaStatisticsBook[m].Bejing:ChinaStatisticspress,2001-2006.]

[8]李桂珍.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现象的哲学反思[J].甘肃农业,2005,2:20~21.[LiGui[KG*4]zhen.philosophicalReflectionofRuralpovertyinthewesternRegion[J].Gansuagricultural,2005,2:20~21.]

[9]王学勤等.西部大开发―问题特点对策[J].山区开发,2000,4.[wangXueqin.et.al.DevelopmentofthewesternRegion-problemandCharacteristicsandResponse[J].mountainDevelopment,2000,4.]

analysisofenvironmentalinfrastructuretechnologicalDemandsinChina'swesternSmallCities*

HeQiangZHanGCheng-huiJianGwen-chaoweiwu-qiang

(KeyLabofeco-environmentofthreeGorgesReserviorRegion,ministryofeducation,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45,China)

城镇天然气管理条例篇6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重要性冲击原因后果办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a

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连续、稳定、安全的正常运行,是每一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确保的日常工作,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和运行人员时时刻刻进行监视和关注。因处理工艺的局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基本无法适应水质和水量大幅度的变化,超过一定的范围将会给污水处理工艺带来沉重的负担。

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的水质和水量,必须是城镇污水处理厂高度关注和监视的重点。一旦发现进水出现异常,需要进行密切关注,迅速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否则,稍有疏忽将会给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带来较大的冲击,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

一、关注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的重要性

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艺中,净化污水的第一承担者就是细菌,而摄食处理污水中游离的细菌,使污水进一步净化的原生动物是污水净化的第二承担者。在城镇污水处理过程中所谓的活性污泥主要就是由这两者组成,在活性污泥或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量,直接关系到了污水的净化的作用。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将直接关系到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因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情况是我们必须给予高度关注。

工矿企业废水的普遍特点是浓度高、可生化性差、水量变化大,极容易给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带来冲击。在工矿企业废水接入之初,由于冲击过大而对曝气池活性污泥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容易导致溶解氧急剧下降、污泥发生膨胀、出水水质严重恶化。

曝气池受到高浓度工矿企业废水冲击时,池内溶解氧浓度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迅速降至一个极低的水平。菌胶团菌是严格的好氧菌,只有在溶解氧足够的情况下才能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而丝状菌却是兼性菌,在缺氧的条件下也可以良好地生长。在低溶解氧的阶段,菌胶团菌的新陈代谢受到抑制而丝状菌却能够正常进行新陈代谢,很容易引起污泥膨胀,因此导致了曝气池内微生物数量急剧减少,处理效果迅速降低。

二、城镇污水处理厂受到冲击的原因

经过排水管理部门对污水收集管网展开大规模的排查发现,主要是由于某些工矿企业无视国家有关规定,将生产的大量废水既不进行预处理也不按照规定排放,直接进行偷排。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在短时间内会造成严重冲击,甚至对正常运行的处理工艺造成完全的瘫痪。

1、工矿企业废水不定时的偷偷排放

有些工矿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废水处理设备尽量不运行,仅仅为了应付检查,但是将生产的废水不定时的偷排,少量多时段甚至细水长流,大部分是在夜半三更进行偷偷排放,城镇污水处理厂如果不注意很不容易立刻发现和进行制止,造成生物池或氧化沟的溶解氧下降、污泥发生膨胀、出水水质恶化,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产生巨大的冲击。

2、工矿企业废水短时间大量的排放

大型的工矿企业,对生产废水应该进行妥善的储存和处置,但是他们既无视国家有关规定又不进行严格管理,将生产废水在短时间大量偷排,有的时候就是一夜之间,当你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由于短时间大量的排放造成冲击过大,导致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中的生物菌原本的生存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有机物与无机物比例严重失调,养分迅速大量流失,严重影响生物菌种的新陈代谢,从而导致生物菌种的大量死亡,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造成严重冲击。

3、矿山企业废水含有大量粉煤灰和泥沙

有些矿山企业的废水,经检测BoD、CoD等大约是30—60mg/l,含量极低,但是含有大量粉煤灰和泥沙,悬浮物SS极高,能够达到500—700mg/l,粉煤灰和泥砂大量的排入到城镇污水处理厂后,极易造成生物池或氧化沟的大量泥沙沉淀,出现结块现象,大大增加了设备的运行负荷,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运行设备的损坏,导致出水水质越来越差。

4、食品药品企业含有大量油脂和重金属盐类

食品药品企业的废水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会给生物菌种带来不可逆影响,甚至导致生物菌短时间大量死亡。主要是因为食品药品企业废水中存在大量的有机化学物质,并且夹带油脂及重金属盐类,这些物质很难分解并对生物菌的新陈代谢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同时将导致生物菌发生转变,原本好氧菌种在遇到这些物质时将转变为厌氧菌,因而食品药品企业废水在排放之前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处理才能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否则将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造成较大影响。

5、工矿企业废水氮磷超标

有些工矿企业的废水,BoD约在20—50mg/l,CoD约在40—60mg/l,含量很低,但是tn约在30—100mg/l,tp约在3—12mg/l,n约在40—60mg/l,总氮、总磷、氨氮等指标大大高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从而增加了污水处理的除磷脱氮的难度,这样的情况极易导致城镇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阶段发生富营养化现象,出水水质氨氮的超标,大大增加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达标排放的难度。

城镇污水处理厂受到冲击的后果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的核心为生物菌所起到得生化作用。污水通过粗格栅、细格栅、除砂装置等构筑物的物理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工艺的核心部分——生化处理阶段,污水在生物池或氧化沟中经过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基本能够达到去除有机物和除磷脱氮等效果,在这个过程中,生物菌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生物菌的培养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温度等适应的条件下,生物菌的培养至少需要15—20天,因而一旦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生物菌遭到严重冲击,将直接导致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工艺的瘫痪。

1、生物菌急剧减少完全不起生化作用

污水处理工艺受到冲击后,生物菌在短时间内急剧减少,排放水的出水口出现浑浊,几乎与进水水质没有太大的区别。具有运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受到严重冲击的生物池或氧化沟的处理工艺中已经没有污泥絮团和泥水分离的现象,说明污水处理工艺完全不起生化作用。例如某两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先后发生过此类事件,经调查有两种情况发生,一种是工矿企业废水在一夜之间短时间大量的排放,立即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造成严重冲击,待第二天发现时已晚;另一种是工矿企业废水不定时的长时间偷偷排放,平时未加注意,若干天后才发现进水CoD高达1000mg/L,同样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造成冲击,发现时已为时已晚。两种情况均直接导致整个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生物池微生物菌种的死亡,完全没有生化处理效果,造成出水与进水水质没有区别的现象,只能停止运行,并对构筑物池体进行彻底清洗,重新培养生物菌。但是由于停止运行、出水不达标受到了上级部门的严厉查处。

2、生物池或氧化沟出现大量污泥沉淀

生物池或氧化沟在设计时为了防止大量污泥沉淀,大部分设计有搅拌器或推进器,正常工作情况时生物池的污水处于流动或翻滚状态,促使活性污泥能够更好地参与生化处理过程,尽量避免污泥的沉淀和减少死泥的产生。由于生物池大量的污泥沉淀,直接导致生物池中菌种严重缺少氧气,使生物的好氧过程停止,无法进行再次循环,周而复始直至生物菌种完全死亡,严重时可以导致生物池中微生物菌团短时间大量死亡,不得不重新培养活性污泥。例如某城镇污水处理厂,由于工矿企业的废水含有大量粉煤灰和泥沙,排入后造成生物池大量污泥沉淀,池底达到1米多厚,搅拌器、推进器以及曝气器运行负荷增大甚至出现损坏,同时污泥脱水机损坏,没有及时修理投入运行,无法脱掉大量死泥,导致污水中溶解氧浓度仅为0.05mg/L,水面开始出现大量浮藻,之后微生物菌团大量死亡,无法实现污水的生化处理作用。只好停止运行清理污泥,修复污泥脱水机,重新培养活性污泥,用时一个多月,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因清理污泥还差一点出了人命事故,当时恰逢国家有关部门对CoD总量减排的核查而被发现,受到扣减减排量的处罚,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负责人也受到撤职处分。

3、各种有害菌种进入生物池

生物池或氧化沟的生物菌是通过投加活性污泥等接种方式逐步培养起来的,大量的杂菌和无用菌种的加入,导致污水中各种无用菌与有用菌争夺养分的现象产生,污水中养分不能维持有用菌种的正常新陈代谢,弱化了正常菌种的生化作用,直接影响了硝化与反硝化过程,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例如某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时发现处理的效果越来越差,放水检修后又重新进水培养,但培养若干天仍不达标,经外请多位专家诊断,主要原因是进入大量有害杂菌,导致处理效果逐步降低,需要对生物池进行清洗和消毒,再放入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培养,通过再次整改后实际用时近10多天既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停止运行时间过长受到上级部门通报批评。

4、重新培养生物菌周期长且麻烦

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的生物菌种受到严重冲击后,完全不起生化作用,必须重新进行生物菌的培养,需要对生物池或氧化沟进行池体清理、重新进水、接种、循环、采样、化验、培养等一系列工作的展开,在温度适宜和进水水质良好的条件下一般培养周期在20天左右,如果遇到冬季寒冷天气,培养时间将更长,甚于无法完成菌种的培养。例如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在12月份受到工矿企业偷排废水的严重冲击,导致了整个生物处理阶段微生物菌团全部死亡,只能重新培养生物菌的工作。从清理池体开始到恢复正常运行总共花费了2个多月的时间,不仅由于天气寒冷温度极低的原因培养菌种困难巨大,同时由于结冰等自然现象为重新培养生物菌的整改过程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又因刚投入运行不久,技术力量非常薄弱,无奈之下只好花巨资外请专家现场指导操作,既废时又废力还提心吊胆害怕被查处。

城镇污水处理厂受到冲击后的解决办法

城镇污水处理厂无论什么原因受到冲击,都必须尽快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恢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尽快使处理工艺达到出水标准。

1、阻止工矿企业废水的大量排入

必须加强城市排水管理,对工矿企业偷排废水等现象,排水管理部门必须及时排查找到偷排源头,立即阻止工矿企业废水继续大量流入城镇污水处理厂。

2、重新清洗构筑物池体

对于受到一定冲击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调整工艺和设备,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对于已经被严重冲击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则需要放水并彻底清理池体,以便对生物菌的重新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

3、重新开始培养生物菌

在对构筑物清理后重新放入城市生活污水,对池体起到浸润的效果,并对进水进行水质化验取得有关数据,根据设定预案积极展开菌种培养工作。在生活污水中添加大量碳源或直接投加活性污泥和粪便等措施进行闷曝,加速生物菌种的培养。

4、密切注意精心运行

在重新培养菌种的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进出水情况,进行实时调整精心运行,促使生物菌种达到预期效果,处理工艺迅速达到出水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对进水须高度关注

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必须进行实时检查监测,排水管理部门必须对进水水质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排入工矿企业废水。

1、加强巡回检查检测

加强定时巡回检查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有条件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设置在线监测设备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当发现进水异常时,须密切关注,停止进水并积极调整工艺,同时及时报告上级部门,配合排水管理部门进行排查,及时制止工矿企业废水的再次排入。

3、制定预案积极解决

根据区域内各种复杂进水情况制定预案,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工艺和运行设备的调整,根据预案进行减少进水、投加碳源、闷曝、减少曝气量、调整循环时间等方法进行工艺调整,尽可能减少损失。

积极推行排水许可制度

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52号),属国家建设部纳入《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的法律法规性文件,严格执行的是《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有关标准,必须积极推行城市排水许可制度,对城市排水加大管理和查处力度,避免城镇污水处理厂受到冲击的情况再次发生,从源头上遏制工矿企业废水冲击城镇污水处理厂。

加强员工的技术培训

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虽然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具有相当的经验,但是中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是近几年的事情,大部分不具备运行经验,遇到突发事件就无法应对不知所措,甚至已经发生严重冲击还未发现。必须加强员工的技术培训,建立必要的巡回检查和报告制度,知道如何发现如何处理,具备较强的技术水平和运行能力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有效保障。

综上所述

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受到严重冲击,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除上述各种情况还有印染涂料企业废水含有大量的颜色,导致处理工艺的颜色无法去除;雨季洪水也可能造成冲击,应该防止大量进入;进水CoD过高超过有关标准,仰止生物菌生长,造成菌种大量死亡等等情况,不在此赘述。

工矿企业的废水大量排入,造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冲击是主要原因,必须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进水高度重视。当城镇污水处理厂受到冲击时,必须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尽快采取必要的措施迅速恢复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当城镇污水处理厂受到严重冲击后,首先是阻止工矿企业废水的进入,然后需要展开一系列的有效工作,争取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城镇天然气管理条例篇7

关键词: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管理

0引言

为了让城市实现绿化资源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如图1所示),居住生态环境舒适、安全宜人的目的,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均开展了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等建设活动。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要具备环境效益,同时具有美学、生态和社会效益。做好城镇的园林绿化建设可以在生活中减少声、光等听觉和视觉污染;防止土壤被侵蚀,从而使环境更加具有吸引力。这样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促进居民身心健康,缓解压力等,最终改善居民生存环境质量。

1加强小城镇园林绿地建设

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建设,都应加强园林绿地建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城市建设规划,并严格按照该规划设计来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下面针对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的技术要点进行详细的讨论。

1.1转变观念,确定园林绿化的地位

在过去很多城市规划建设中都是只着重强调建筑工程建设,而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列为“附属品”,在小城镇中这种现象尤为盛行,长久以往,使得城镇园林绿化建设“边缘化”趋势严重。但是园林绿化在城镇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赋予城市生命力,是人类居住地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重新确定园林绿化在小城镇建设中的地位。将园林绿化建设任务细化进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并把建设任务作为各级领导的业绩考核项目之一。开展宣传工作,使大众认识到绿化建设的重要性,使城镇规划建设者分清城镇园林绿地与区域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走出将园林绿化当成城镇建设“附属品”的误区。

1.2建设生物多样化、层次化的绿化系统

首先,在城镇建设中要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区,并通过生态廊道将人工园林绿地与当地自然绿地有效结合起来,构建人工复合生态环境系统生物多样化。其次,要按照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及分布来规划城镇园林绿地,使园林绿地生态具有层次性。对此,要合理分配绿地中乔、灌、草的比例,选择易活、易管理的植物,乔、灌、草的比例是否合理、选用植物能否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直接关系到能否维护园林绿地生物多样性及层次性,达到赋予城镇无限的生命力,使城镇变得多姿多彩的目的。

1.3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选用植物品种

1.3.1适地适树。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应多种植乡土植物,适当引进多年试验证明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外来优良品种,同时要注意开发与保护当地绿化植物资源。长期以来人们秉承“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偏爱奇花异草,或者为了标榜该城镇的品味,吸引外来观光者,大多都是引进外来贵重、稀少的品种,而歧视本地乡土物种,这样建立的绿地系统其生态服务功能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与之相反,在未被开发用于工业、商业之前的地块上,有一些自然生长、年代久远的植物,如果能够合理的利用及保护这些与城镇已形成良好关系的乡土植物,将会有利于营造独特的城镇景观。

1.3.2慎重选用城镇街道树。综合考虑该城镇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水文、气候及太阳光照等方面因素,挑选树干端正笔直、枝繁叶茂的树种,并且要求其适应城镇环境,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抗烟尘能力,如银杏、悬铃木、大叶香樟、栾树等。

1.3.3大力推广种植节水型、耐旱型植物配置。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大,这样使得城镇地表水甚至是地下水也越来越紧迫。而园林绿化建设又离不开水,这更会加剧发展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如果不顾园林绿地性质、区位,不考虑中水回收利用、不考虑水循环就一概以水覆之,或者为了追求“逢园必水”的理想而盲目建设大面积的湖面和喷泉,这样将会大大浪费水资源。为了解决发展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不仅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时依据当地水文、气候条件来合理布设水景及绿地,还要选用节水型灌溉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更关键的是要大力选育和推广节水型植物材料,综合这些措施解决这一人类难题。

1.4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合理利用独特的人文历史

很多小城镇的绿化建设都是模仿、照搬照抄其他大城市的绿化建设,绿化小区大同小异,过于单调,很少能形成自身的园林特色。除此之外,小城镇一般不注重本地的人文资源,对人文资源的利用经常做出不明智之举,例如:弃而不用或者盲目利用。对此,应鼓励小城镇设计建造有乡土特色的园林绿化。在建设过程中要力行园林植物乡土化,就近选择园林素材;利用及保护本地自然与人文资源。一个优美、独特、绿意盎然的生态城镇既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又体现了城镇的品位和精神文明程度。

2园林绿化管理要点

城镇园林绿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一般园林项目建设部门都要求加大投入园林项目建设,期望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忽视对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的投入,致使新建好的园林绿化无人管理,杂草丛生,垃圾到处可见,这样反而偏离了原来的建设目标。下面就如何管理好园林绿化探讨一些想法。

2.1注意乔木树种的合理搭配,减轻后期管理工作

在大家印象中,以为园林绿化便是到处绿意盎然,四季如春,所以片面最求绿化,大量种植常绿树,以保常年“绿”的视觉享受,但其实常绿树虽然能够常年保持绿色,却无法体现季节变化,使园林景观单调。所以要合理搭配常绿树及落叶树,使景观丰富多彩。同时,要注意减少对大树、古树的移植,移植大树、古树会使后期管理工作繁多,养护投入大,同时大树、古树不易成活,这对于观光者和养护管理者而言,都是一种考验。

2.2注重植物的后期养护管理

养护与管理工作对于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树木、草坪种植以后,为了使园林绿化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及观赏价值,需要聘请专门的园林养护管理人员经常进行养护与管理,投资建设城镇园林绿化能否获得预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就靠后期的养护管理了。园林养护管理人员要定期修剪、摘牙、浇水、除杂草、施肥、杀虫等,对于生长中的草坪,还要进行打孔、通气、滚压、更新等管理。高质量的管理工作可使园林绿化产生很好的生态净化作用及观赏作用,并使城镇景观优美,居民身心舒适。

2.3加强绿化管理队伍的素质教育

园林绿化建设不同于建筑建设,其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尤其是后期养护工作,这让很多人走入误区,以为园林绿化养护不过是种种树,浇浇水而已,工作轻松且时间充裕,再加上男女老少皆宜,致使许多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个体队伍纷纷挤进绿化建设行业,遇到了实际工作便临时抱佛脚,机械地照搬书本。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一个良好的园林绿化建设工程需要设计者、实施者与管理者共同完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更需要精良的管理队伍来体现出来。故要加强园林绿化管理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要求其熟练掌握植物的修剪、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养护质量。

2.4增强土壤蓄水能力,有效地以天然水代替人工浇灌用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园林绿化养护离不开浇灌,但是如果能够通过有效地利用天然水浇灌来减人工浇灌,那样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来减少浇灌次数及浇灌量,依赖自然的降雨便能很好地生长。如何增强土壤的蓄水性能呢?我们可以引鉴国际生态城市的土壤改造技术,采用树枝屑来覆盖树坑、园林地面的土壤,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地水分蒸发,长时间使土壤保湿,而且覆盖所保持的湿润环境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并提高土壤的气孔率,增加的其透气性和透水性,这样更有利于树根的发育和延伸,也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补充。

2.5风前加固,风后加护

广西省是多台风、多雨的沿海省市,在园林养护管理方面其技术要求比内地城市严苛很多。因此,园林绿化建设完成后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台抗台以及防涝工作,尤其要注意在每年夏季台风来临前要仔细检查园林树木防台抗台的加固工作是否符合要求,并技术采取补救措施,台风后更要加强保护工作。

3结束语

城镇天然气管理条例篇8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生态环境;分析

1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关系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互相影响,互为作用。首先,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的发展会对城镇及其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其次,生态环境的变化也推动着整个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两者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交互胁迫关系。城镇化进程的快慢很大一部分因素取决于生态环境的优劣,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促进城镇化的发展步伐,恶劣的生态环境也势必会阻碍城镇化发展的进程。

1.1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

城镇化的急速发展会冲击生态环境的平衡。首先城镇化发展的最显著特征即城镇人口数量加大。生态环境的破坏究其根本即人为的破坏,人口密度增加,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也就会跟着增加。随着大量的人群涌入城镇,城镇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势必发生改变,人们向环境索取的资源越来越多,生态环境的健壮性越来越脆弱。这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经济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以及城镇交通扩张对生态环境的胁迫。首先,企业的发展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指标,城镇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生产所需的资源也越来越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也越来越多;其次,城镇化发展的另一重要指标就是城镇交通系统的扩张,汽车越来越多,造成了大量的尾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1.2生态环境恶化对城镇化的约束效应

生态环境恶化对城镇化的约束效应表现为以下及格方面:第一,人们居住环境舒适度降低,不再有人愿意进入城镇生活,阻碍城镇化进程;第二,招商引资困难,不再有商家愿意进入城镇带动经济发展,另外本地企业也会外流;第三,当恶化的生态环境由量变转为质变时往往会发生诸多灾害性事件;最后,为了改善已有的恶劣的生态环境,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新投入的这些资源反过来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2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特征

我国城镇化进程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显著加快,城镇化形态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然而,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辩证的,城镇化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1城镇绿地不足

从地理范围来讲,城镇的占地面积是固定的,而生活在城镇中的人口数量却不断增加,这就造成了每个人平均土地占有面几率的降低,如何提高占有率是城镇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来看,只能牺牲绿地面积,将绿地面积变为建筑面积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员需求。另外地方政府为了单纯追求GDp,对开发商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开发商为了私利肆意开发土地盖楼,于是城镇的绿地越来越小,钢筋水泥越来越多。绿地的减少会带来很多问题,例如破坏了Co2与o2的平衡,更多的有害有毒气体无法被植被吸附过滤,细菌和粉尘越来越多,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居住舒适度越来越差等等。2.2城镇空气污染我国自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面积的雾霾天气。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根本成因是人为排放的污染物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积聚造成的。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这些废气中所包含的高浓度的细颗粒物(粒径小于或等于2.5nm的颗粒物,简称为pm2.5)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有研究表明,人体长期暴漏在雾霾天气中会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癌症、生殖与神经系统的疾病,严重时甚至能够导致死亡。而更可悲的是近些年雾霾天气不但没有减少,更有增加的趋势。

2.3城镇供水紧张

城镇供水紧张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还是在于认为的破坏。城镇化脚步的加快的核心因素是劳动生产力的增加,城镇中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人们用水量也随之增加,生活污水也越来越多。大部分城镇用水水源都来源于地下。长期大量的给水给地下水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地下水位也一再下降,以前距地面4-5米就可以出水的地方现在要挖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才能出水。另外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实现GDp的目标,对污水处理这一问题向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将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或地下水域当中,给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2.4噪声污染增加

噪声污染往往得不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然而聚环保部门统计,全国约有三分之二的人们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这些噪声包括交通噪声、机械噪声、建筑噪声、生活噪声等等。噪声对身体的危害虽然在短时期内看不出来,但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会产生多种疾病,例如神经衰弱、消化系统紊乱、记忆力减退、失眠、心跳加快、心律不齐、食欲不振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受到噪声的侵害,往往使人们感到烦躁不安,对工作和事件难以集中精力。有研究显示,人口密度越大的住宅小区人们患高血压疾病的人员也越多;立交桥越多的地区心脏搭桥病人的比例也越高。这些都印证了噪声污染对人体是有伤害的。

参考文献

[1]陈诗一.中国各地区低碳经济转型进程评估[J].经济研究,2012(8).

[2]沈利生.对外贸易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8(6).

城镇天然气管理条例篇9

1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原则

1.1公平化原则建构城镇化人文理念应该坚持大众化原则。所谓大众化原则,就是要使城镇化的人文理念的内容能够反映普通群众的要求,特别是反映他们在城镇化问题上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提倡城镇化的“平民化”、“公平化”。目前我国既存在少数富人城镇化消费过度的问题,又存在大量城乡低收人群体买不起房和无房可住的问题。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发展生态建筑对多数人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适度消费”、“经济适用”、“住有所居”的理念。

1.2科学性原则城镇化的人文理念,不仅要以现代生态学为前提,而且必须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科学性原则。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不畏艰险的探索精神、不盲从权威、不相信迷信的怀疑精神和团队协作、民主讨论的精神。坚持科学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是:首先,保障性城镇化和生态城市建设要以现代建筑科学为基础,从我国国情和目前建筑业的实际出发,有效地解决建筑行业的污染问题、健康问题,增强绿色建筑人文理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还要坚持创新精神,在城镇化建设中树立创新意识,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吸收外国先进建筑理念的同时,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提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城镇化人文理念。

2新型城镇化人文理念的内涵

2.1天人和谐,可持续发展重新审视人、城市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和价值观,这是城镇化的前提。为此,天人和谐、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城镇化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2.1.1天人和谐是城镇化的基本理念城镇化首先应当关注环境危机。根据机械自然观,人与自然是对立的,这正如英国哲学家洛克所说,“对自然的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与此相似,人类中心主义则认为,只有人才是目的,其他一切都是手段。在这种机械自然观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支配下,人类对自然充满敌意,把它看成驯服、分类、使用和剥削的对象。绿色建筑应当摒弃这种错误的价值观,确立“天人和谐”价值观,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所谓“天人和谐”是指一种既肯定人类的价值,又尊重大自然的价值,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具体来说,“天人和谐”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是天人和谐的前提。人是地球生态大家庭中的一员,地球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及其人类社会与大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自然规律,进而遵循客观规律改造自然。但是,人类的实践能动性再大,仍然依赖于自然环境。地球的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气候环境是人的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人与自然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的一面。在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自然力量面前,人类所有的力量都显得不堪一击。因此,人与自然必须协同进化、和谐共生。其次,天人和谐理念既肯定人的价值又承认自然的价值。天人和谐理念首先是一种立足于解放人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和弘扬,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天人和谐”价值观认为自然的工具价值体现着人对自然的依赖性。人的需要越多,自然对人的价值越大。人类生存的困境昭示着,人类只有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自然,才能够拯救自我。对自然价值的肯定与尊重同时也是人类价值意识的深化。再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天人和谐”理念的核心内容。“和谐共生”、“协同进化”是生态系统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整个生态系统繁荣、多样化和动态平衡的基本机制。人类完全有可能与自然生态环境及其他生物保持一种“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这是拯救地球的需要,更是人类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最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能够使人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使人得到了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自然环境的改善。该理念昭示者人类将把回归自然、美化环境作为高质量的生活来追求。这显然能够使自然环境得以优化、美化,生态质量得到提高。总之,和谐共生意味着建立一种人与自然互利、双赢的关系,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协调共进、不断优化的过程。

2.1.2可持续发展是城镇化的价值目标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应当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但是,当前房地产业是典型的立足于资源和能源大量消耗的产业。全世界总能源的40%为建筑业所用,全世界30%的原材料、25%的木材和16%的清洁水为建筑业所耗,而建筑业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则占全世界的35%。房地产业与石油化工、交通运输业都是造成环境污染、森林面积减少、气温升高、水资源紧张和酸雨等问题的重要原因。如果这种发展方式不转变,中国将出现资源难以支撑,环境无法容纳,经济发展难以为继的局面。因此,应当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城镇化的价值目标。具体来说,城镇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坚持以下三点:一是科学发展。城镇化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在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发展。城镇化建设必须充分考察地区自然生态要素、经济要素、文化要素,通过完备的规划设计、运作管理体系来监控和引导,确证保障性城镇化具有健全的功能,能够保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生态协调。这种协调既要考虑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又要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关系。为此,保障性城镇化的规划设计一开始就必须有生态整体意识,打造人类永续的生活环境,实现城镇化建设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挥的协调。三是能源自给。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能源的基本特征是洁净、安全、永久性。因此应该尽量延长城镇化使用寿命。即使对于寿命已经到期的建筑,也要尽量让其建筑材料全面循环再利用。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水、养分、能源的循环利用。基于环境的可持续性是保障性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第一目标,可持续的建筑是建构在生态效益之上的,它不仅要求人类对自然世界产生最小的负面影响,更强调使我们所有的活动成为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健康有着积极意义的因素。

2.1.3中国治理污染的承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庞大的人口数量、有限的环境容量与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状况不允许我们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老路。因此,我们只能走一条花钱少、效果好的新途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和减少碳排放方面做了极大的努力。2011年12月,参加德班气候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公布了中国“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主要措施。代表团宣布,中国政府决心在5年内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强度,到2015年使全国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下降17%。为此,我国政府“十二五期间”将采取多种措施: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分别提高到47%和8%左右;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到2015年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积极发展低碳能源,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1.4%;努力增加碳汇,新增森林面积12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加强高排放产品节约与替代。此外,我国政府还将扎实推进低碳省区和城市试点,开展低碳产业试验园、低碳社区、低碳商业和低碳产品的试点。在“十二五”规划完成后,中国将有望拥有自己的区域性“碳排放交易系统”(etS)。

2.2安全健康,节约高效从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到19世纪初,西方建筑师先后提出了“适用”、“坚固”、“稳定”、“美观”、“愉悦”、“经济”、“健康”等建筑理念。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经济、适用、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基本方针;2009年12月,总理指出,我国国情决定了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安全、经济、适用和省地的原则。因此,“安全健康、经济适用”将成为保障性城镇化的基本要求。安全、健康本不是新概念,但却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建筑安全、健康问题比较突出。据建设部20世纪末的统计,全国平均4天半垮塌一幢楼,每年因建筑质量问题损失1000亿元以上。2009年的“楼歪歪”、“楼脆脆”事件也给我们的城镇化建造质量安全发出了警告。在城镇化室内装修方面,因使用劣质材料,造成有害成分、有害气体严重超标,致使住户患病的问题也时有发生。2013后半年以来,举国上下频繁出现雾霾天气。面对如此极端天气,车辆的限行,高能耗企业的关停,以及一些地方对环保治理不力城市的处罚,都不能让漫天的雾霾消散,并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类似的问题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顽疾。有鉴于此,在推进保障性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严守安全、健康这条底线。质量为本,安全第一,这是城镇化最基本的理念。建筑安全,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性能,即建筑工程勘查、设计、施工活动是否符合国家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如果不达标,将直接威胁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保证建筑质量与安全的根本保证。二是环境安全,即建筑物的室内环境安全及对周边生态环境是否有负面影响。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数理指标方面讲,室内环境应符合人类安全起居的需要;将建筑活动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在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建筑安全与健康。建筑安全与健康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建筑安全性能是否优良,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城镇应以人为本,满足居住者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规范等多层次上的合理需求。从城镇居住环境的健康性来看,住区环境、住宅空间、空气环境、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水环境、绿化系统、环境卫生等自然环境的九大指标应能做到适用、安全,这是健康城镇的基本要求。从社会环境的健康来看,社会功能、心理环境、健身体系、保健体系、公共卫生体系、文化养育体系、社会保险服务、健康行动、健康物业管理等人文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应当能够满足居民多层次的健康需求。节约高效是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即杜绝浪费、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除了道德诉求之外,更强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诉求。房地产行业在节约资源和高效利用资源方面的具体要求体现在节地、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的基本要求是保护土地、节约用地、绿化建筑场地,同时减少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节能”的基本要求是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节水”的基本要求是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供水管网漏损,同时采用节水设备,设置水循环系统,减少水资源消耗。“节材”的基本要求是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体系,尽量缩小建筑体量。节约资源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资源节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同时改变传统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施工的方式以及人们的居住方式,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只有如此,建筑业才有可能走上节约高效发展之路。保障性城镇化建设更要贯彻节约高效理念。城镇化建设的“高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二是为住户提供高效的使用空间。高效使用资源包括:高效利用能源、高效利用土地、水、建筑材料等自然资源和高效利用资金、劳动力等社会资源。高效使用空间是指建筑的空间设计要适用、方便、使用率高。

2.3以人为本,安享生活实现人人享有公平的城镇化是城镇化建设的理念之一。从建筑物所承载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来看,“以人为本、安居乐业”应当成为城镇化人文理念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是城镇化的出发点。“以人为本”有三层意义。从政治理念来看,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处理国家与民众关系应遵循的原则;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但人与其他生物都是大自然的产物,都必须遵循自然法则,因此应当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社会层面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每个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尊重每个人享有社会公共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权利,包括享有基本城镇化的权利。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必须把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作为城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城镇化应体现社会公平的基本理念,应当关注社会公平问题,让每一个进程的新市民公平地享有安居权、发展权和下一代的受教育权。

3结语

城镇天然气管理条例篇10

网上稍微搜索一下,就会发现济宁的城管绝不是第一个撕春联的。早在2014年,南京的城管就把正月十五以后商家店门外还贴着春联的行为判定为违法,动手将春联铲除;在此之前,银川、渭南等地也早就有了城管清除春联的报道,甚至还将城管撕春联列入了国考面试的时事新闻素材,这些事件,都或多或少在网上引发了议论。城管撕春联,济宁并非首创,更不是独此一家,那么,各地的城管难道真的都跟普通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在本该欢度的新春佳节期间,非得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对,跟喜庆的春节气氛作对?

我们再回头看看那则新闻,文中称:“从元月初,城市管理执法支队六大队就对沿街商户发放《致辖区商户的一封信》《济宁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有关条款等,宣传了有关法律法规,告知其在尊重传统的同时要移风易俗、走向文明,并要求其于正月初清理完春联门贴等,得到了绝大多数商户的理解与支持。”这里有几个要素值得注意:除了执法者是城管以外,还可以看到对象是沿街商户,执法依据是《济宁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过程上是预先通知,然后再清除,似乎也遵循了一定的执法程序。

要区分是依法行政还是,主要是看城管执法有没有法律依据,程序是不是合法。从网络公开的信息来看,国务院于2011年修订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济宁市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10月27日通过了《济宁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条例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应该是设区的地级市取得立法权后较早制定该项地方性法规的城市。刚公布的法律,执行严格一点,也在情理之中。

尽管如此,我们并没有从该法规中找到沿街商户在其门面上张贴春联和“福”字算不算违法的依据,只有第十八条规定:“城镇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阳台外、顶部、平台、窗外、外走廊等应当保持整洁。”好像与春联有点联系。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城市中的建筑物和设施,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城市容貌标准。”济宁的法规中也有多处“符合城镇容貌标准”的提法,但济宁市并没有制定“城镇容貌标准”,查了一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8年10月15日了《城市容貌标准》,其中有“现有建(构)筑物应保持外形完好、整洁,临街商店门面应美观”的表述。但整洁和美观并不是一个客观、确定的描述,我们依然不能轻易地判定门面上张贴春联和“福”字(包括其不同的形态)是不是违反了整洁和美观的要求,是不是属于应当整治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