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十篇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十篇

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2:04

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篇1

【关键词】深基坑;安全等级;缺陷;影响因素;对策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快速发展,高层建(构)筑物逐年增多,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类建(构)筑物地下部分所占空间越来越大,埋置深度越来越深。深度5m以上,甚至20m、30m的基坑已属常见,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深基坑安全问题。由于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的限制,均会对深基坑造成不利影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甚至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现就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做如下阐述。

1.基坑安全等级具体执行不当

建筑深基坑为进行建(构)筑物地下部分施工及地下设施、设备埋设,由地面向下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5m的空间[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考虑支护结构的破坏结果,明确基坑安全等级分为三级,《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结合基坑本体安全、工程桩基与地基施工安全、基坑侧壁土层与荷载条件、环境安全等因素,明确深基坑安全等级分为二级。众多设计、勘察、监测单位执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的基坑三级划分原则进行相应工作,而施工单位的专项施工方案及监管部门的安全监管的具体行为则执行设计文件。建筑深基坑工程安全等级的划分涉及基坑变形控制指标要求、基坑监测方案评审要求、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要求等[1],如果未充分考虑基坑施工安全的特点、重要性、安全技术要求等,仅按设计文件执行施工专项方案与相应安全监管,将会导致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等级的降低。《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是建筑深基坑工程的施工、使用与维护中保障基坑工程安全的行业标准。从安全风险控制的角度,包含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全面覆盖深基坑工程施工全过程。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尤其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未能作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的有力辅助,未能对其基坑等级划分提供参考,将会使支护结构等级低于施工安全等级,对于施工技术条件复杂的深基坑将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对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为使深基坑的设计和施工更安全,勘察设计、监测监理、施工监管应综合考虑《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与《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在各自执行过程中,至少做到:勘察、设计、监测单位以《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为主;监理、施工、监管单位以《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为主,以保证基坑处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之内。

2.基坑勘察设计监测存在缺陷

深基坑工程勘察方面存在针对性不强,许多工程甚至没有进行各项勘察而直接套用附近建筑物以往勘察资料,对周边环境未经专业探查;土质参数指标试验值太少,无法真实反映土层情况;提出的剪切指标c、φ值不匹配[2];忽视水文地质勘察;勘察点布置太少,对局部软弱土勘察不明等问题。深基坑工程设计方面存在设计中对基坑周边的建(构)筑物及管线分布情况调查不够;支护结构以稳定性和强度为主,忽略变形控制;设计图纸关键图、关键工序及部位缺失,计算参数不详细;土钉墙面层厚度和强度不够;支护、锚固结构设计失误,如锚杆、土钉长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护坡桩桩身强度不足等问题。深基坑工程跟踪监测方面存在一些深基坑工程由无资质的第三方监测机构监测,无监测方案;人为削减监测内容,基础数据不全面;监测系统失灵,监测点布设不合理,数据不足,监测点容易毁损;数据监测不连续,监测次数和数值不准确;报警不及时;基坑监测巡查不到位,记录造假等问题。对策:深基坑工程的勘察必须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执行;土工试验按照国家和地方标准执行;对场地地层土层分布和含水层进行划分,明确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2];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收集周边已有勘察资料和施工经验,重点调查周边建(构)筑物的结构基础类型和埋深,地下管线分布和埋深,地下障碍物形状等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建议[2]。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必须依据标准规范执行;设计的施工图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必须通过专家评审和论证;对施工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基坑工程,施工图应载明基坑变形控制设计指标,明确基坑变形、周围保护建筑、相关管线变形报警值;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强调变形控制的重要性;突出周边环境对基坑设计的影响。深基坑工程需完善监测手段,明确责任和义务;对施工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基坑工程,应进行基坑安全监测方案的专家评审[1];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建设单位聘用资质和能力匹配的监测单位负责监测工作,利于监测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3.安全专项方案影响因素遗漏

深基坑工程除勘察和设计缺陷造成的支护结构坍塌外,很多坍塌事故是由于方案无针对性和施工过程的围护不当造成的。如深基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无针对性,不能指导施工;无应急救援预案,不进行演练;开挖与支护未相互协调,基坑土方超挖引起围护结构损坏;基坑坡顶荷载超出设计限值、运输车辆等重型机械离基坑太近;大型起重机械选址不当、基础选型处理不当;没有及时砌筑排水沟和集水井使基坑内大量积水[3];基坑四周未进行硬化或混凝土太薄,强度不达标;成孔注浆质量差,锚杆承载不够;雨季施工无防洪、防暴雨排水、挡水措施;冬季施工无防冰雹、大雪防冻、防滑措施;基坑防护栏杆无定型化、标准化,强度不够,距离不够,未设紧急逃生通道;基坑临边、临空位置及周边危险部位,未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基坑在支护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前,在滑裂面范围内堆放钢筋木方、塔吊标准节等材料设备,建造临时设施、住房等。以上因素对基坑的支护结构强度、整体稳定性、生产保障造成了安全隐患。对策:深基坑工程应根据施工、使用与维护过程的危险源分析结果编制基坑工程施工安全专项方案,设计和施工发生变更或调整时,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建立基坑安全巡查制度,应有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基坑工程安全巡查工作和信息分析,并及时反馈[1];施工人员严格按基坑施工方案、规范及标准,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3],减少开挖中土体的扰动范围,缩短已开挖部分的无支护暴露时间,合理利用土体自身在开挖过程中控制位移的能力,科学、安全、合理地进行深基坑施工。

4.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人的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勘察、设计、监测、监理、施工和监管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较高的专业水准和实践经验是完成好工程的关键。然而,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如基坑勘察套用数据、监测敷衍了事,主要是认识和重视不够,认为基坑工程是临时工程,不愿付出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勘察失准与监测失误;设计单位互相竞争,为中标降低设计标准,压缩设计费用,没有进行实地考证而闭门造车,造成设计脱离实际,埋下安全隐患;监理人员对深基坑重点部位、环节和危险源认识不清、理解不透,未能进行安全旁站监理;施工人员不遵守标准规范,不按既定方案施工,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脱离设计文件要求等问题比较突出。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单独存在,就会使深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没有立足之本;如果同时存在,产生的负面效应叠加,将会使恶化结果在连锁效应中扩大,势必增加深基坑工程的安全隐患,为深基坑工程的顺利实施造成障碍。对策:注重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完善专家评审制度,建立深基坑专家库,发挥专家作用,聘请专家参与深基坑工程的安全检查;建立准入制度和不良记录制度,勘察、设计、监测、监理和施工等单位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将被纳入不良记录,严重的将清除出建筑市场,同时专业注册人员将被纳入不良记录名单,影响其从业资格,使其规范自身行为。

5.结论

深基坑工程是基础工程施工的难点和重点,施工成败往往关系着工程的全局,直接关系着高层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长久性。施工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安全控制更要精细化,这就需要我们:(1)准确执行基坑安全等级;(2)认真开展勘察设计监测;(3)充分考虑安全影响因素;(4)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从而提高技术,完善施工,提高安全标准,为实现深基坑工程安全生产提供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JGJ311-2013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37.

[2]刘緖普,饶彩琴.深基坑工程勘察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深圳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9,2(7):34-35.

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篇2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现阶段建筑工程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对于土方开挖深度超过20米的深基坑工程而言,在软土地区进行基坑开挖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将变形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深基坑支护结构是控制基坑变形量的一种有效的结构形式,支护结构常见的体系主要桩(墙)撑支护体系、水泥土重力式挡土墙支护体系、土钉墙支护体系、全喷锚支护体系等。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众多支护体系通过有效融合集成,已经发展成了全新组合式的基坑支护体系,更加有利于保障基坑整体的稳定性。而对于基坑土方开挖而言,具体的开挖方式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发展着,形成了诸如墩式、挖土机下坑分层、限时开挖等方法。基坑开挖达到一定深度后,会涉及到地下水控制的问题,采取各种降水技术、封堵水技术以及排水技术也是深基坑工程施工中一个管理重点。由于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复杂性,施工人员要严格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对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变形量的监控,采取安全防护技术措施保障整个施工的安全顺利。

1基坑工程简述

基坑工程指的是建筑物或构筑物在进行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开挖基坑,而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对基坑进行支护围挡及降水,以保证安全施工的一种综合性工程。由于基坑工程涉及到地下建筑施工,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也使得基坑工程成为了建筑工程建设中一项危险性较高的工程。基坑工程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多,需要岩土工程、基础工程、结构力学、工程地质等专业的密切配合,才能够使得工程施工安全顺利的以保障。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工程多数属于临时性工程,工程的施工容易受到外界条件如水文条件、地质情况、场地周围环境、施工程序等因素影响,因此基坑工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基坑工程的前期设计阶段要考虑到成本造价、工期进度等因素,通常选择合理的支护结构体系,保障后期施工的安全顺利;基坑工程施工阶段要严格落实各项施工技术措施,做好基坑周围土体变形量的监测监控工作,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实现预期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目标。2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深基坑工程施工主要包括支护结构选择、隔渗设施、土方开挖、降水排水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具体施工过程中要把握住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2.1深基坑工程施工前的准备

深基坑工程施工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调查基坑周边的水情,做好地下水防治措施。施工人员了解掌握基坑周边地表水、地下水的分布情况,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基坑土体不受水的侵蚀,有利于对有可能渗入基坑中的雨水、地下水等进行堵截抽排。在一些老粘土分布区,基坑防水防渗措施的采取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在基坑施工前还应当全面掌握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形式,了解基坑周边地下市政管网的分布情况,以免在施工中因误挖而对居民基础设施造成损坏。总之,深基坑工程施工之前要控制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施工管理人员要编制详尽、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中有可能发生的状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2.2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控制

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协调好各分项工程,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控制好施工进度,使得整个基坑施工按照预定计划实施。深基坑工程施工的支护结构的选择要具备针对性,注意不同支护结构形式的基坑开挖的具体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内支撑基坑而言要按照“由上而下,先撑后挖”的原则进行基坑开挖,且基坑内支撑受力状况要满足整体结构稳定性的要求。在对基坑支撑结构拆除的过程中,要执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拆除顺序要从下而上逐层进行。在拆除下层支撑过程中要避免对立柱、上层支撑及支护结构主体产生损坏,支撑构件吊运拆除时也要控制好构件与支撑系统、结构工程间的距离,避免碰撞的发生。而对于使用锚杆作为支护结构的基坑工程,要对锚杆的质量严格控制,锚杆成孔机械及工艺等要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必要的时候还应对对锚杆进行极限应力测试,保证锚杆成品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此外,对于基坑降水施工而言,必须要进行抽水试验,在水文地质设计参数得到校验以后,方可进行后续的施工。深基坑土方开挖要依照设计的程序步骤进行分段开挖,土方开挖的深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基坑土方开挖要考虑时空效应,提高开挖效率,充分利用好基坑周边的空间。

2.3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可以结合信息监测技术,对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量、基坑地下水的变化量进行实时监控,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基坑施工周边环境的安全。深基坑工程施工信息监测技术的运用,能够采集到基坑相关数据,为施工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依据,指导相应对策措施的制定。深基坑工程监测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几点:监测点的布置、监测设备的使用、监测周期、监测预警值、信息数据的记录等。深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能够及时掌控基坑周边环境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隐患的进一步扩大,影响基坑安全顺利的施工。

3结语

城市的不断扩张,建筑深基坑工程的应用范围也在不但扩大。深基坑工程在受到施工人员普遍认可的同时,由于其施工条件的复杂性也使得其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影响到工程质量,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针对深基坑工程施工的特点,掌握可能诱发安全事故的一切不良因素,把足够的注意力放到基坑周边土体变形量监测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当措施及施工方案,以保障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实现施工目标。

参考文献

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深基坑支护;工程特点;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1.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

1.1深基坑支护的基本特点

(1)技术先进,结构简单,受力可靠,确保基坑维护体系能起到挡土作用,使基坑四周边坡保持稳定。

(2)确保基坑四周相邻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的安全,在基坑土方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期间,不因土体的变形、沉陷、坍塌或位移而受到危害。

(3)通过排水、降水、截水等措施,使基础施工在地下水位以上进行。

(4)经济上合理,保护环境,保证施工安全。

1.2技术要求特点

(1)熟悉各种地基加固、防水、降水等特种工艺的施工方法,施工流程及相关设备的选择,能够对各种方案进行质量、工期、造价的对比。

(2)能根据各地区地质、环境施工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在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时要充分吸取当地施工技术以及工程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3)能够了解主体结构的设计要求、掌握起与基坑围护结构的相互关系、处理好临时围护结构与永久性主体结构的相互关系,以及围护结构和支撑作永久性结构的技术问题。

1.3深基坑施工的工作特点

(1)在技术方面应做的工作,组成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子。充分认识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所要达到的目的和作用,并让每位参与者都熟悉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做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确保施工技术方案的实施。

(2)按图施工,动态监控。深基坑支护工作主要以挡土,防水等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单一或复合挡土支护结构,有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必须尊重设计,按图施工,但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及设计所依据的资料有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要求在施工中必须依据实际的情况,相应作出一些调整,达到规范要求。

重视信息法施工,强化信息反馈施工的技术分析与管理深基坑支护工程是包括基坑的开挖,支护,防水及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单靠数学力学学法难以对系统的变化性状作出足够准确的预测,只凭施工经验亦是有一定限制。因此,只有利用监测信息反馈分析能较好地与预测系统趋势,监测方案应在施工设计方案时一同考虑,定出监测内容与要求,做到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动态性,从而为及时修改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等提供准确的数据。当出现险情预兆时可提高警惕,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要求及安全管理

2.1要由有经验的专业队伍施工。深基坑支护工程是技术含量特别高的工作,其风险很大,不管从设计到施工都要有过硬的本领,一项好的设计方案,如果没有一支好的施工队伍,那么要想成功完成深基坑支护工作那是很难的。

2.2做到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安全生产,贯彻“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原则,认真分析施工中的土层特点和现象,及时反馈并能采取有效措施对各种问题进行处理。

2.3基坑开挖的技术要求。要编写专门的开挖方案,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和坑底应设排水沟;基坑周围严禁超堆荷载;软土基坑必须分段分层问跳开挖,层高不宜超过1m;开挖时严禁碰撞支护结构;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处理后方可再挖。

2.4基坑监测的技术要求。基坑开挖前应做出系统的开挖监控方案;监测点的布置应满足监控要求,从基坑边缘以外1倍~2倍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物体均应作为监控对象;位移观测基准点数量多点布置,且应设在影响范围以外;各项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裂缝、沉降接近报警值时,应连续监测;监测结果应及时提交。做好抢救措施。

2.5在质安管理方面的工作。施工中要及时做好材料送检工作,所用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建立以人、物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体系。建产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从技术上,生产安全上)选任得力,专业性强安全意识强的人作安全员,并相应明确安全职责,签订安全合同书。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做好“五同时”教育工作,将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并强化到人,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制定并做好质量安全检查措施,列表列出常见施工事故和施工质量隐患或通病的出现部位,产生原因,预防和补救措施。对深基坑不安全或有安全隐患部位,应明视挂牌,提醒工人注意安全,且应及时整改。

3.深基坑的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深基坑支护重在过程控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事后纠正和补救比较困难。因此,现场工程师必须严格把关,确保基坑施工质量。

3.1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管理落实到每一个施工工序和细节上,确保施工按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进行;凡是从事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的主要人员都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坚持见证取样制度,对进场材料严格把关。对所使用的材料、配比进行试验检查,在达到质量要求和具有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3.2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数据进行信息化施工,及时对开挖方案进行调整,当监测数据超过报警值时,应及时通报设计、监理等有关部门,基坑开挖后应连续施工,减少基坑暴露时间,并循分层、分段、对称平衡的开挖原则。

3.3核验水准点及坐标点的正确性和保护措施,审查水平及竖向施工放线是否正确,开挖过程中现场工程师要随时对基坑的开挖尺寸,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进行检查,随时注意基坑的变化,做好各种施工纪录,施工完成后提交完整的规范的竣工资料。

3.4推行信息化施工,包括预测、信息采集与反馈、控制与决策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深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坡稳定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和破坏的突然性,地下工程受各种水文、地质、雨水等复杂条件的影响,特别在基坑有基础埋置较浅的建筑,或有重要的地下电缆和市政管线,很难从理论上预估出现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观测,进行信息化施工,根据土层位移的时空效应,及时掌握土体变形特性,边坡的稳定状态和支护效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边坡失稳和周围建筑沉降等事故发生。

3.5围护结构的施工质量及土方开挖的合理组织也是开挖成败的关键之一。良好的施工质量和合理的施工组织可以弥补设计上的某些不足,反之,低劣的施工质量和错误的施工组织会使合理的设计付诸东流,在这方面有着许多深刻的教训。此外,施工前要充分估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当出现险情时,准备可供选择的应急措施,以免险情出现时,措手不及,延误抢险时机,导致工程失败,造成严重损失。

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篇4

【关键词】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1基坑工程监测的意义与目的

1.1基坑工程监测的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对支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进行严格的计算,然后设计合理的支护方案、确定适当的施工方案,但并不是所有的施工问题都可以避免。而且因为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不稳定、设计出来的参数也会随之变化、施工过程中可变化的东西有很多,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所计算得支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也随之变化,所制定出来支护方案及施工方案也就不那么合理了,所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最近几年,我国已经发生几起基坑工程失稳事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所以经研究表明对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基坑周围邻近的建筑物和土体进行方位的监测是必要的,在监测之后才能对基坑工程现有的安全性稳定性研究周围环境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在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抢救维护、改进调整,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1.2基坑工程监测的目的

基坑工程监测的目的有很多,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检查验算所使用的参数是否合理,检验前一步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是否满足工程要求,可以用来调整和确定下一步施工参数,这样就可以指导基坑支护和开挖施工;

2)保证基坑支护结构本身、周围土体以及邻近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在基坑开挖和基坑支护的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土体过大变形而影响邻近建筑物的稳定,还要密切关注周围管线管路的渗流等问题;

3)通过大量的监测积累经验,应用反推法推演更接近事实的情况的理论,为基坑支护结构和开挖提供更有利的依据。

在实际基坑工程中,在基坑破坏前,在基坑侧壁的位置上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变形,在建筑早期基坑工程施工失稳现象常见且严重。目前随着人们在施工过程中越来越丰富的实践经验,这种事故越来越少。但是,基坑支护结构的本身的过大变形导致其周围相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破坏还是经常发生的。因此,我们对基坑监测的目的也在此,通过监测结果及时的调整施工方案,使施工安全顺利的进行下去,由于监测方案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破坏后果。

2基坑工程监测的要求

基坑监测的要求如下:

1)基坑监测是在基坑支护设计阶段根据基坑开挖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包括监测的项目和内容、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监测频率和监测数值以及报警值;在基坑结构开挖之前必须要解决整体的基坑开挖监测方案,其监测方案包括:(1)监测对象;(2)监测目的及方法;(3)监测报警值;(4)监测点的布置;(5)监测周期等,而且要及时将这些数值反馈给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

2)基坑工程监测项目需要根据具体基坑工程的安全等级和基坑侧壁的安全等级来确定,基坑工程的监测不但是对基坑支护结构本身进行监测,而且要对基坑周围环境以及邻近建筑物进行监测;

3)基坑工程监测所得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可由量测元件的布置安装、监测仪器的精密程度以及负责监测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来保证,测得的监测数据的记录必须是原始数据,没经过允许,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调换、删除原始数据,同时基坑工程在开挖前至少要被监测3次;

4)在基坑工程开挖前要设计好各类监测的表格、报表等。所记录的表格和报表要真实可靠,对监理得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记录,对监测的结果要汇总及时的提交给业主,监理单位,施工、设计单位等相关单位,然后备份一份存档,对于表中记录的原始数据不给随意更改,如有异常可以标备注;

5)在监测过程中,要及时的整理和呈报数据,绘制相关的曲线以及各类平面剖面图;

6)基坑工程开挖施工中的对监测内容和结果,应根据当时所在阶段的设计要求提交相应的报告。在基坑开挖结束后需要提交完整的监测结果报告,报告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的水文地质情况;

(2)监测内容、项目和监测点的平面、剖面图;

(3)监测方法和所使用的监测设备;

(4)监测结果的处理方法及各类曲线;

(5)监测结果评价。

根据建筑基坑的规范要求,对基坑工程的验收必须以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安全稳定为前提。

3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3.1监测元件的布置与安装

在支护结构里设置的测斜管,按照基坑工程对防止变形的要求,正常情况下,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为:大概每隔5米布置一个监测点,测斜管插入的深度与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入土的深度相同,而且要在远离基坑大概30米的地方设置基准点,而基准点的数量至少为2个,并且要设置在影响范围内。基准点要按照它的安全稳定程度定时量测它的位移与沉降。

基坑监测点的布置与安装除了要满足对基坑支护结构本身的监测外,还要对基坑周围以外的1-2倍的开挖深度范围内的有关的物体进行有效监测。

对于地下管道线路的测量有两种方法,分别为直接和见解法。所以对地下管线的监控的监测点的布置也有两种方法:1)直接法就是将监测点安装在地下管线上;2)间接法是将监测点安装在靠近地下管线的底面的土体中。为了研究管道的纵向弯曲的受力情况时,必须用间接法。大型基坑工程的沉降量监测点应该布置在墙角、桩体等外形比较突出的部分,监测点之间的距离应以能反映不同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为宜。

在我们实际的基坑工程中,要依据具体的施工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所引起的应力场、位移场分布情况,要注意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对于关键部分的测量要有的项目配套,测量数据要与当地的工程概况所得的参数相一致。使基坑支护设计与基坑开挖的实际工程施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保证基坑本身以及其周围环境的安全稳定,根据基坑监测结果及时的调整和优化设计施工。

3.2监测项目报警值得确定

在基坑工程监测过程中,所有的基坑工程监测项目都要根据实际的工程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事先确定所监测项目的报警值,用来判断受力状态和位移是否会超过一定的范围,以此来确定该基坑工程是否安全可靠,是否需要相应的调整施工方法来优化原有的设计方案。一般来说,每个报警值都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总允许变化范围与单位时间内允许变化的范围。

就我国目前情况看,监测项目的报警值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指标和判断标准。相关规范规定,基坑监测项目报警值应该以所监控的项目的相关规范要求以及基坑的支o结构的设计标准和要求确定。现在我们国家在实际的基坑监测工作中,一般根据以下的几个原则确定:

在满足基坑设计计算要求情况下,报警值要低于基坑设计的计算值;要满足现行的相关规范标准;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要满足监测对象的安全稳定要求,以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满足基坑监测对象的相关部门提出要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经济因素。

因此,当监测值大于等于报警值时,基坑工程监测部门应提交书面报告,供相关人员在相应工程施工时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利民,曾马荪,陈耀光.深基坑工程周围建筑及围护结构的监测分析[J].建筑科学,2000(16).

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篇5

关键词:深基坑监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tV551文献标识码:a

复杂环境下深基坑工程的监理要点

近几年来,高层建筑的迅速兴起,促进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各地在深基坑开挖和支护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不断涌现。但是,现在的城市建筑间距很小,有的基坑边缘距已有建筑仅十几米、甚至几米,给基础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威胁,也相应地增加了施工工期和施工费用。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对深基坑支护的安全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建筑基坑支护设计的原则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从而确保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基坑边坡稳定,基坑周围建筑物,道路及地下设施安全。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尚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降排水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周围环境,基坑周边荷载等因素,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测。

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方案

(一)基坑支护设计原则和重要性等级

建筑基坑支护设计的原则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从而确保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基坑边坡稳定,基坑周围建筑物,道路及地下设施安全。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尚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周围环境,基坑周边荷载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测。

(二)基坑支护结构

根据规程中支护结构选型表,场地周围地上地下情况,由分析可知,全护坡桩支护形式尽管在整体安全系数高,边坡位移较小等方面优于土钉墙支护形式;但其经济性能低,一旦出现事故就比较严重且不易修复。

(三)基坑支护方案

如果在工程中东侧、南侧和北侧场地空间比较小,施工方在土钉墙支护结构的方案设计中(即喷锚支护),坡度比较小为1:0.3,西侧由于场地较空旷,坡度设计比较大为1:0.8。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的要求,土钉墙支护深度不宜超过12m。本工程为-5.3m,采用土钉墙(加土钉3道)支护形式,-5.3m以下采用护坡桩加锚杆支护方案。

(四)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案

为保证基坑支护及周边原有建筑安全,由于本工程为一级基坑,故采取施工方监测和第三方监测两套方案,在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阶段,对基坑沉降和水平位移以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进行观测。基坑支护体系的水平位移,监测点间距为20m左右,地下水位监测,观察井间距为30m左右。

三、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监理

(一)采取预控措施,严格审核

1、认真研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基坑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特点,分析可能导致边坡土体失稳、坍塌的各种因素,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键部位,重要地层指标,尤其是含水较大的地层,做到心中有数。如本工程开工在2009年九月初,雨水较多。所以我项目监理人员在研究地勘报告的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开工时间,要求施工方现场实地开挖了几个探坑,对现场实际水位进行了了解,得出了第一手资料,为下步的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了解、分析场地内各种管线市政管道对基坑开挖的影响。对设计人员考虑不周之处及时发现并告知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如本工程在第一步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现东侧原道路下方暖气管沟及雨污水管道较多,且距离基坑施工距离较近,施工车辆动荷载也较多,为避免在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出现土方坍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及时反馈业主及设计单位,做出加固方案,在该部位土钉墙施工时加大放坡有原设计的1:0.3加大至1:1,进行有效卸载并在塔吊基础部位增加预应力锚杆数量,保证了下步施工的安全进行。

3、严格审核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地下水及其他实际情况,在专家论证会上,通过与与会专家及甲方、施工方技术人员讨论,监理部考虑到现场地下水较复杂、北侧又有鱼塘且该工程土层中细砂层较厚,易出现流沙,故对原方案中的9米土钉墙设计方案提出异议,最好提高至4-5m高度,并重点对地下水文情况及北侧鱼塘予以考虑。要求施工方专业施工单位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并现场进行二次踏勘,在场地内进行多点深挖,掌握地下水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支护形式分别进行了详细的技术经济对比分析,接合场地周围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计算,对重点部位予以重点考虑,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下体现出方案的经济可行,施工方最终确定采用土钉墙+护坡桩、旋喷止水帷幕桩并结合锚杆支护的支护形式,并将原设计为-9米的土钉墙提高至-5.3米,为以后的基坑施工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4、对现场材料严格把关,认真检查材料型号、品种、规格及锚杆的质量,检查原材料的主要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无厂家报告资料不齐全不得卸车,并做好现场见证取样。

5、认真熟悉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以及施工中的测试内容与要求,严把质量关。如基坑支护结构的尺寸允许偏差,坡顶的允许最大变形,对邻近建筑物、管线、道路等影响环境安全的允许程度。

(二)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深基坑支护施工重在过程控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后果严重。事后补救比较困难,往往要花费大量的物力财力且会造成工期延误,所以监理工程师必须严格把关,保证施工质量。

1、土方开挖时,重点监督施工方是否切实按施工方案进行开挖,开挖时是否对支护桩、护壁造成影响,是否超挖,复核每个层面的标高,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减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扰动范围,缩短基坑开挖后无支护的暴露时间,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挖土,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2、挖出的土方及时外运,基坑周边不得堆载,以免对支护结构造成变形,危及基坑安全。认真吸取上海倒楼事件的经验教训,随着土方开挖的进行,在基坑周边及坑内适当位置布置集水坑及排水明沟,及时向外排水,严禁带水作业。如土方施工时,正值细砂层,由于作业面高差较大,坑内积水较多,且细砂层出水快,多次形成外部流沙,给施工造成很大困难,多次停工,后及时开挖集水坑及排水明沟,并对止水帷幕桩进行压力注浆,情况才得到控制。

3、做好隐蔽验收。施工过程中,对于护坡桩工程监理工程师应对每根护坡桩浇筑过程进行旁站,见证钢筋笼的下设,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和取样,同时应特别注意混凝土注浆导管,每次下插及拔起高度,严防桩身夹泥形成断桩。

锚杆应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对锚杆位置,钻孔直径、深度及角度、锚杆插入长度、注浆配合比、压力及注浆量进行检查。当遇到障碍物时可以改变钻孔方向,当钻孔深度不满足要求时,可在该区域内适当增加锚杆的数量,按照抗拔力等同原则补强。

钢筋网片施工时,钢筋直径和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其绑扎随开挖分层进行,喷射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符合要求,对于土质较差采用钢制花管代替土钉的部位,则需先喷射混凝土面层再压力注浆,施工完成后监理要亲自检查喷锚的厚度。如本工程东北侧第二步土钉墙由于该部位杂填土较多,土钉就调整为Φ48钢制花管。

(三)消除安全隐患,不定时巡视,定时检查,做到常态化

基坑支护工程受各种水文、地质、雨水及周边环境等复杂条件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理论上难于预料的安全问题,这就要求监理工程师及时组织安全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处理措施。

1、加大日常巡视力度,对基坑工作面及基坑周边应不定点巡视,定时重点检查,并不断扩大监控范围,最大扩至基坑深度的两倍范围。如在一次现场对东北角人防出口处定时检查中发现,边坡上口距槽边1.5m范围内出现细微裂纹,再仔细检查发现裂纹一直延伸至北侧边坡塔吊基础部位,及时告知施工方采取措施设安全警戒线,并撒白灰拉线做进一步观察,次日裂纹加大至30㎜,最终采取卸载大放坡处理,由于发现及时,有效地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由于基坑土层中细砂层较厚,周边止水帷幕渗漏点较多,且多处出现流沙现象,而施工方上报的塔吊方案中塔吊基础前端落在支护结构的护坡桩上,监理项目部对该方案予以否定,要求其重新编制方案或组织专家论证,后组织专家论证该方案,塔吊基础落到基坑内,有效地杜绝了安全隐患。(后期在施工过程中,3个塔吊基础部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沙及塌陷,及时做了压力注浆处理)

(四)基坑监测

基坑支护工程风险极大,为了确保基坑在开挖和地下室结构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安全,必须对基坑及其周边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土体变形情况,边坡的稳定状态和支护效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边坡失稳和周围建筑物沉降、开裂等事故的发生。

1、土方开挖前在周边建筑物设置监测点,并对建筑物、道路原有裂纹、变形等情况进行记录、拍照,避免日后发生纠纷。

2、除要求施工单位对基坑支护的沉降、水平位移及周边建筑物进行监测外还及时要求业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监测报告及时反馈各参建单位。

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篇6

关键词:深基坑情况深基坑安全监督监测安全管理

随着国家城市化快速发展,为了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城市中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迅速发展,建筑物的基础越来越深,也出现了大量的深基坑工程。深基坑的开挖很可能引发的基坑周边地表变形,影响相邻建筑,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极大危害。需要加强基坑安全监测,保障基坑顺利施工、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一、市内外深基坑工程的现状相关案例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与普及,我市内外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同时各地还兴建了许多大型地下市政设施、地下商场等导致多层地下室逐渐增多,基坑开挖深度超过10m的比比皆是,甚至超过20m深;例如:湛江广百商业中心深基坑达17米采用分层加内支撑敞开式施工、湛江恒逸国际三期会议中心深基坑达14米,采用半逆作法施工等。

在实际工程中基坑支护结构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控制其变形,基坑的设计也应从传统的强度控制转变为变形控制,以免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城市的深基坑和其它的地下工程一般都处在在密集的建筑群中,施工场地十分狭窄,有些工程的基础就紧挨着相邻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基础,在这种环境中来进行深基坑的施工,必然引起基坑四周地面与原有建筑物的沉降变形,从而引发基坑安全问题;基坑事故一般表现为支护结构位移过大、基坑周边的道路开裂或者塌陷、基坑周围的地下管网线路因位移过大而破坏、相邻的周边建筑因不均匀沉降等原因而开裂甚至倒塌等等。例如:2005年7月21日12时左右,在海珠区江南大道南海珠城广场工地深基坑发生滑坡,导致2人失踪,4人受伤,南侧楼宇出现倾斜并部分坍塌。

二、深基坑工程的特点

要对深基坑进行安全监督,就要了解深基坑相关的地质、周边、施工工艺、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等方案的特点、安全性、可操作性等:

(1)深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岩土工程区域性强,岩土工程中的深基坑工程,区域性更强。如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砂土地基、软粘土地基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的地基中,基坑工程差异性很大。即使是同一城市不同区域也有差异。

(2)深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个性

深基坑工程不仅与当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有关,还与基坑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及市政地下管网的位置、抵御变形的能力、重要性以及周围场地条件有关。

(3)深基坑工程具有较强的时空效应

深基坑的深度和平面形状,对深基坑的稳定性和变形有较大影响。在深基坑设计中,要注意深基坑工程的空间效应。土体蠕变体,特别是软粘土,具有较强的蠕变性。

(4)深基坑工程具有较强的环境效应

深基坑工程的开挖,必将引起周围地基中地下水位变化和应力场的改变,导致周围地基土体的变形,对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及市政地下管网产生影响。

(5)深基坑工程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深基坑工程是个临时工程,安全储备相对较小,因此风险性较大。

(6)深基坑工程具有较高的事故率

深基坑工程施工周期长,从开挖到完成地面以下的全部隐蔽工程,常常经历多次降雨、周边堆载、振动等许多不利条件,安全度的随机性较大,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

三、深基坑工程现场施工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

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既要保证整个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又要控制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变形,以保证周围环境(相邻建筑物和地下公共设施等)的安全。因此,如何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实用可行是当前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和迫切的问题。特别是在当今,随着超大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下面就深基坑工程存在的几个安全方面问题进行讨论:

(1)安全监督存在的问题

作为存在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深基坑专项方案的论证,往往在实际工作中容易让部分地区的施工方忽视,特别是县、区、镇一级的施工项目;其次在专家论证过后对方案的修改和落实中,存在跟踪不到位现象;再次在具体的施工中,施工方不能完全按照论证通过方案组织现场施工,有很多时候现场总工容易单凭经验办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人员,对专项方案不熟悉等这些问题如果在日常的监督工作中忽视,那后果就会很严重了;例如:2010年,市内某房地产深基坑在施工中不重视地质勘探资料反映的地质情况,在基坑周边支护选型方面,不规范,未按专家论证意见进行修改和施工,日常基坑监测流于形式,安全监督不到位,施工方在开挖到副二层板位置时,在东侧旧楼处的支护桩由于刚度和稳定性不足,突然出现了较大面积的基坑坍塌,由于现场总工业务精湛,迅速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采用实土及时返压,终于消除了险情。

(2)设计安全存在的问题

1、基坑工程结构选型不合理

分析众多深基坑支护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基坑工程结构选型不合理,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基坑支护及撑锚方法较多,为达到同一目的,可以有多种方法,而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有的速度快,有的投资少,有的噪音小等。

2、基坑工程结构设计土压力的确定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包括外力(土压力及地基超载)和支护结构内力(弯矩和剪力)、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基坑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地基承载力、支护结构顶部位移、结构和地面的变形以及软弱土层的局部加固、对相邻建筑的影响等诸方面的安全计算。

(3)施工阶段安全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面问题:深基坑工程数量、规模、分布急剧增加,导致深基坑施工技术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监测技术等还有待尽快提高,而且施工管理不力,施工资质限制不严,所以在施工中暴露出来许多问题值得注意。

2、基坑施工中地下水的处理不当:基坑施工中,地下水的处理是一个难点,因土质与地下水位的差异,基坑开挖施工的方法也随之不同,尤其是在沿海等高水位地区或者表层滞水很丰富的地区,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地下水的处理基本是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

三、深基坑工程要完善的工作

科学家预言,“21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21世纪末将有1/3的人口穴居地下”。但当前我们遇到的深基坑工程还存在许多问题,对深基坑的施工技术还不成熟,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加大对深基坑工程的研究,不断的积累对深基坑施工的经验,指导施工方安全施工。

(一)加强基坑安全的监测

深基坑开挖工程往往在建筑密集的市中心,施工场地四周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土体变形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些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正常状态,当土体变形过大时,会造成邻近结构和设施的失效或破坏。同时,基坑相邻的建筑物又相当于较重的集中荷载,基坑周围的管线常引起地表水的渗漏,这些因素又是导致土体变形加剧的原因。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二)基坑安全日常跟踪管理

(1)对基坑围护体系及周边环境安全进行有效监护

基坑开挖过程中进行周密的监测,可以保证在建筑物和管线变形处在正常范围内时基坑的顺利施工,在建筑物和管线的变形接近警戒值时,有利于采取对建筑物和管线本体进行保护的技术应急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轻破坏的后果。

(2)为信息化的安全施工提供参数

基坑工程安全监测不仅即时反映出开挖产生的应力和变形状况,还可以根据由局部和前一工况的开挖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实测值与预估值的分析,验证原设计和施工方案正确性。

四、结束语

基坑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的发展,需要设计理论的完善和施工技术的进步作为支撑,但目前设计与施工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在今后深基坑的安全监督方面要加强现场监测、设计、施工等管理,这样对基坑工程总体水平的提高发挥其有力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辛士军《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0月

2、陈观胜,严洪龙,陈昌平.深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保护[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3,2.

3、刘招伟,赵运臣.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监测与信息反馈技术.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2003年1月

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篇7

1基坑变形监测的作用

对于相对复杂的基坑工程来说,只凭借以往的工程施工经验,难以准确的预测和判定基坑变形情况,这时就需要依赖施工现场的变形监测来定量评价基坑的变形情况。基坑变形监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①动态的报告基坑变形信息。受到施工现场各种环境的综合影响,基坑开挖时周围的设施和建筑物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其出现的变形和变化没有合理的规律可循,此时就需要依据现场变形监测的数据来综合评定基坑的变形情况,为施工单位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提供参考。②明确变形的大小。依据基坑变形监测所获得的数据,可以定量的评定基坑开挖对周围设施和建筑物的影响、基坑变形量的大小,以便施工单位能够依据变形量合理的安全施工进度。③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通过对以往基坑安全生产事故的分析可知,基本上所有的安全生产事故都是由于施工单位忽视了基坑监测数据的重要性,忽视变形量大小的检测,进而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通过对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能够初步判定变形发展的走势,及早的发现安全隐患,为制定安全补救措施和改进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2基坑变形监测的方法分析

基坑变形监测的项目有周围建筑物、基坑周围土地及底部、地下水情况、施工工况、周围的自然环境、维护结构以及地下设施等,而需要重点监测的内容为基坑底部管线的变形情况、基坑以及周围建筑物的沉降量、周围维护结构的稳定性等。实际监测过程中,由于不同工程地质情况不同、需要重点监测的内容也不同,这就需要监测人员抓住监测重点,确保基坑工程施工安全。

2.1基坑变形监测点的设置与设备埋置

为了保证基坑变形监测点的有效性,在土体开挖以及基坑降水的影响区域,大约两倍于基坑开挖范围内要布设监测点。此外,还需要根据场地土体情况编制适宜的围护设计方案,结合现有的理论知识和布设经验,进而确定监测点布设的密度和范围。通常情况下,在工程开工建设前就要完成可预埋的监测点布设,这样监测点能够具备一定的稳定期,并完成各项静态初始值的测定。对于位移、沉降等的观测点,可以之间在被监测物体上安装。用于测定地下围护结构、土地位移的测斜管,要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地址情况,预先埋设在基坑阳角、中部等容易出现塌方的部位,沿围护结构方向每隔大约25m埋设一根。对于围护桩体的测斜管,通常可以在桩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装。

对于基坑所在的位置,正式开挖前要进行充分降水,但基坑处降水后将导致周围土体内的地下水向基坑处汇集,地下水流动会引起土地的不稳定性,进而诱发土体塌方的出现,为此,在降水过程中要注重对地下水的观测。在进行水位观测管的埋设时,应当认真研究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资料,对于渗水性强和水量较大的地方,应每隔大约25m沿着基坑的外边埋设观测管。在埋设分层沉降测管时,应注意保护波纹铜管,避免不当的施工方式导致铜管破坏;通常可以每间隔一米放置一个铜环;此外,可以利用分层沉降管测定基坑底部的回弹,也可以利用精密度较高的水准仪测定基坑回弹。

2.2确定适宜的监测频率

合理的基坑变形监测频率能够有效的反映所监测内容的变化过程,在确定基坑监测频率时,一般情况下以不错过监测内容重要变化时刻为准则。在基坑开挖之前,应当预先测定基坑水平位移的初始值。基坑开挖期间的监测,应当根据监测部位、监测内容等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并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基坑开挖期间应尽量缩小两次监测的时间,开挖结束以后可以增大监测的时间间隔,期间遇到外界施工环境发生变化时,可以适当增大基坑监测的频率。地下水位监测周期、基坑水平位移、基坑垂直位移的监测可以同水平位移监测同步进行。对于基坑周围建筑物的沉降变形监测,可以结合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开挖的位置来确定,若发现有沉降异常和水平位移过大等情况发生时,可以适当缩短监测的时间间隔,完成开挖后再增大间隔时间。若基坑冠梁出现裂缝时,应当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组织监测,先对裂缝首先出现的时间编号,在裂缝的末端和最大宽度处设置监测标识,具体的监测时间间隔应当依据冠梁裂缝的发展速度而定。

2.3基坑变形监测期间的巡查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应指派专人负责施工巡查,巡查员应有一定的基坑监测经验,巡查的内容应当包括监测设施的保护、周边环境的变化、施工现场具体情况以及围护结构等。若发现基坑周围情况出现明显的变化,应当适当缩短监测的时间间隔,并向技术人员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如果监测设备出现损坏而不能获取监测信息,将给基坑工程施工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巡查员应当主动与施工单位联系,注重对监测点的保护;当发生损坏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保证基坑变形监测的顺利进行。

3加强基坑变形监测的预警工作

在正式进行基坑变形监测前,应当首先明确各个监测项目的报警值。我国的《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明确指出:“基坑开挖前应作出系统的开挖监测方案,监测方案中包括监控报警。”基坑变形监测的每个项目都需要依据设计计算书、周边环境以及工程实际情况,预先确定合理的报警值,根据报警值来判定支护结构变形是否允许,是否有大于报警值的位移发生,进而确定基坑工程施工是否安全,是否需要对原有的施工和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在确定基坑监测报警值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报警值应当在符合计算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小于设计值;应保证被监测对象不出现影响正常施工的情况,以确保监测对象的安全;符合国家现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的要求;在确保基坑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监测工作量和经济等因素,以求达到最优经济效

益比。

4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基坑变形监测期间应当始终遵循“五定”原则,也就是监测地点要稳定,监测设备仪器要稳定,监测的环境要稳定,变形监测的人员要稳定,采用的变形监测方法和监测路线要稳定,这些措施的采用,从客观上能够尽可能的降低观测误差所带来的影响,以确保各项监测数据能够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使首次观测结果与各次观测的数据具有可比性,这样所获得的监测数据就能够真实的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情况。对于变形监测人员来说,应当对于监测的方法、程序、仪器设备等要足够熟悉。仪器设备首次使用前要进行校正,对于精确度要求较高的仪器要由专门的计量单位进行校正。对于连续使用超过3个月的仪器设备,要进行必要的检验,以确保仪器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5结束语

在进行基坑变形监测过程中,要明确基坑监测的作用和意义,依据监测内容进行监测点的布置和设备的埋设,确定适宜的监测频率,注重基坑变形监测期间的巡查,确定基坑变形监测合理的报警值,降低变形监测的不稳定性,进而保证基坑监测的准确性,确保基坑工程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徐文冬.亦庄国融大厦深基坑监测及位移变形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27:121—122.

[2]罗琼,林文剑.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动态监测方法[J].山西建筑,2009,01:76—78.

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篇8

关键词: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一、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的注意要点

建设单位将深基坑工程影响范围内的相邻建筑物、地下管线现状的调查资料提供给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单位;会同建筑物管理、地下管线养护、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单位,商讨设计、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同相关单位、专家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审定;在开工前应当组织技术交底。勘察单位应提供正确、完整的地质勘察文件,包含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施工降水的参数和意见、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软土地基除承载力外,基坑还有稳定性验算、地基变形验算、基坑开挖与支护稳定性验算,坑底抗隆起验算、抗渗漏稳定验算。

设计单位应提供符合法规、标准、规范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计算书、施工图纸、其他文字资料。深基坑设计计算和分析应当充分考虑地面附加荷载、地表水、地下水和相邻建筑物的影响,提出对周围环境保护和避免对相邻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造成损害的技术要求和措施。

二、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工艺

深基坑施工需要进行土方开挖与降排水。基坑从土方开挖后就处在动态变化中,而支护结构受力状态也会随开挖的深度逐渐增加。软土有流变特点,基坑暴露时间长,那么,支护体系的位移和变形也就越大,一不小心就会发生事故。所以,软土区域进行基坑开挖一定要注意时空效应,做好施工的组织、设施和工期的安排,要尽量缩短基坑暴露时间,降低时空效应对基坑支护的不利影响。

1.施工的顺序

按照支护体系设计的特点,结合施工周边环境,工程土方可以分成三阶段进行开挖,而施工的顺序为:平整场地、开挖土方、支撑施工、支撑养护、再次开挖、再次支撑施工、再次支撑养护、最后开挖、最后垫层封底、最后地下结构施工。

2.开挖的方法

支护体系支撑设计时要注意基坑开挖时,在土方运输方面的机械需要,可以把圆拱钢筋砼环梁作为支护体系的内支撑,再利用砼的受压特点,使基坑内的无支撑的区域达到75%以上,这就为挖土机械运输提供了作业条件。减少基坑挖运送土时间,还要减小时空效应的不利影响。使用挖掘机分段开挖,而土方要做到随挖随运,不能使用机械开挖位置,可以安排人工的开挖和修整。

3.降排水方法

依据支护设计、地质水文的具体情况,在基坑开挖前,就要做好基坑与周边截水和疏水工作。在开挖后期,要配合坑底井点的降水措施,帮助施工现场实现无水情况下的施工。

三、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质量安全控制

由于市政工程深基坑的诸多特点,当地质产生变化或受到外力作用时,深基坑的稳定性将受到破坏。深基坑工程潜在的诸多风险和隐患,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一定要确保质量安全。深基坑作为地上建筑物的基层构造,深基坑工程的质量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定状态,如果基坑的结构出现稳定性或者牢固性问题,地上建筑物的安全稳固系数也会持续伴随着下降。这就需要从勘察、设计预案、人员教育管理、施工、应急一系列环节,明确责任,实时检验,做到质量第一,安全第一。

1.全程控制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质量

在施工的过程控制中,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及时的解决。严格的依照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在工程的开工前,需要施工人员熟悉当地的施工环境、施工设计的标准以及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在具体的施工中确保施工设计适应施工的现场的情况,施工单位不得随意的更改设计方案,如果设计方案需要变更,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在审核通过之后才可以变更。基坑支护施工与开挖施工进行密切的配合,依照分层分段开挖和分层分段支护的原则进行施工。在深基坑的施工中,对于施工的顺序和施工的工艺要严格的依照设计的要求进行,严格的遵守“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面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在具体的施工中尽量的减少土体的扰动。而且需要缩短开挖卸荷载后基坑的暴露时间,需要合理的进行基坑的开挖,对称和均匀开挖,并且充分的考虑土体开挖过程中移位的可能。在深基坑的开挖中,防止出现对支护结构的碰撞、扰动基地原土的情况。在施工中出现异常的情况需要停工,及时的查找原因,并且采取补救措施。在深基坑开挖完工后,需要建设单位组织勘查、质检和监理,严禁基坑的长时间的暴露。

2.深基坑工程的技术管理

支护结构设计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选定合适的支护结构,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计算确定;为防止降水产生不均匀沉降、开裂、倒塌,应采取竖向止水帷幕、回灌沟、回灌井等措施保证周边环境的安全,当基坑下土层内存在承压水时,需进行坑底突涌验算,若验算不足则应根据承压水层情况采取周边竖向止水帷幕、坑底水平止水帷幕、坑内减压降水措施及其组合,保证基坑的整体稳定性;基坑开挖应按支护结构设计规定的施工顺序和开挖深度分层开挖;基坑周边搭设的防护栏杆,从选材、搭设方式及牢固程度应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3.深基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在基坑的施工工程中采信息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第一手信息,实时监测基坑现场及周围构(建)筑物的变化情况,判断基坑的状态及边坡的稳定性,预先判断下一个阶段的工作状态,合理安排施工。

4.锚具施工的管理控制

锚具是深基坑支护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辅助及调整混凝土施工的工具,它也将永远的附在混凝土上,就成了深基坑支护中的结构附件了。锚具主要有:预应力锚具、杜维达格锚具、螺丝杆端锚具、粘结力锚具等,锚具的选择及施工分析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锚具进行基坑支护施工。在选用锚具时,要有严格的把关,要最适合及质量最好的锚具用在基坑支护施工中,在使用每批锚具前,一定要做到:先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功能、质量、外观、产地等,检验合格后,再对这批锚具进行试验,试验达标后,才能把这批锚具用到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去使用。

5.混凝土的施工管理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加强管理。混凝土材料的管理与监督,混凝土的配置管理与监督,浇筑混凝土的管理与监督,混凝土养护的管理与监督都需要非常科学的管理与监督,保证整个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按照规范操作及每个环节都要达到标准,从而保证了深基坑支护施工工程的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加强了施工管理与监督,选择高技能的施工队伍,才能建造出高质量深基坑支护,才能有安全、可靠的完成深基坑开挖任务。

参考文献:

[1]王英,曹帅祥.浅析市政道路工程深基坑支护的施工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7:341-342.

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篇9

关键词:基坑;工程;监测;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a

1、基坑工程的特点:

基坑工程含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但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在地下工程完成后就完成使命。它具有以下特点:

1)基坑工程是临时结构工程,安全储备较小,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和安全隐患。应对其进行全程监测,并应有的应急响应预案。一旦出现险情,可及时响应。

2)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不同的地基的基坑工程差异性很大。同一城市不同区域也有差异。基坑工程的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都要根据工程本身的所处的地质情况进行,经验可借鉴,但不能简单搬用。

3)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个性。基坑工程不仅与工程地质水文条件有关,还与相邻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的位置、抵御变形的能力、重要性,以及周围场地条件等有关。有时保护相邻建(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的安全也是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关键。

4)基坑工程专业工程知识综合性强。基坑工程需要岩土工程知识、结构力学、土力学、测试技术、计算技术及施工机械和施工技术的综合。

5)基坑工程具有较强的时空效应。基坑的深度和平面形状对基坑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和变形有较大影响。在基坑工程设计中要注意其空间效应。土体,特别是软粘土,具有较强的蠕变性,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随时间变化。

6)基坑工程是系统工程。基坑工程主要包括支护体系和土方开挖两部分。合理组织土方开挖对支护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不合理的土方开挖、步骤和速度可能导致支护结构变形过大,甚至引起支护体系失稳而导致破坏。

7)基坑工程具有环境效应。基坑开挖会引起周围地基地下水位和应力场的改变,导致周围地基土体的变形,对周围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产生影响,严重的将危及其正常使用或安全。大量土方外运也将对交通和弃土点环境产生影响。

2、基坑工程监测的目的

为保证基坑以及周围邻近建(构)筑物及设施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在深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过程中,要求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的施工监测,做到信息化施工。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难从经验中得到借鉴和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需依赖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首先,靠现场监测数据了解基坑的设计强度,为今后降低工程成本指标提供设计依据。第二,及时了解施工环境(地下土层、管线、设施、地面临近市政设施及建(构)筑物)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程度。第三,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及险情的发展程度,为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充当耳目。

3、基坑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基坑工程监测的对象:支护结构、相关的自然环境、施工工况、地下水状况、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周围重要的道路、其他应监测的对象。其贯穿于从土方开挖到地下室封顶、土方回填的全过程。

3.1监测的项目:

1)地下管线和设施、地面道路和邻近建(构)筑物的沉降、水平位移。

2)围护桩的侧向位移、桩顶的沉降和水平位移。

3)围护桩、水平支撑的应力变化。

4)基坑外侧的土体侧向位移。

5)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监测。

6)地下土体中的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

3.2监测点的布设

合理有效布控监测点才能有效的反映基坑本身的动态变化,如图。监测项目的选择必须根据工程的需要定。在确定测点的布设前,须知道基坑的地质情况和围护设计方案,再根据经验和理论来考虑测点的布设范围和密度。

测点应在土方开挖前埋设完成,保证有一定的稳定期。在土方开挖前,静态初始值应测取完毕。沉降、水平位移的测点应直接布设在被监测的物体上,只有道路地下管线若无条件开挖样洞设点,则可在人行道上埋设水泥桩作为监测点,此时桩的深度应稍大于管线深度,且地表应设井盖保护,避免影响行人安全;如果马路上有管线设备,可在设备上直接设点观测。

测斜管应根据地质情况,埋设在易塌方的部位,平行于基坑围护结构间距20~30m布设;围护桩体测斜管应在围护桩体浇灌混凝土时放入;地下土体测斜管的埋设须用钻机钻孔,放入管子后再用黄砂填实孔壁,用混凝土封固地表管口,在管口加帽或设井框保护。

基坑在开挖前须降低地下水位,在降低地下水位后有可能引起坑外地下水位向坑内渗漏。地下水的流动是引起塌方的主要因素,所以水位的监测是保证基坑安全的重要内容;水位监测管的埋设应根据地下水文资料,在含水量大和渗水性强的地方,在紧靠基坑的外边,间距20~30m,平行于基坑边埋设,埋设方法同地下土体测斜管。

埋设分层沉降管同测斜管的埋设。埋设时须注意波纹管外的铜环不要被破坏,一般每1m放一个比较适宜。基坑内可用分层沉降管和精密水准测量法来监测基坑底部的回弹。

土压力计和孔隙水压力计,是监测地下土体应力和水压力变化的手段。孔隙水压力计的安装,须用到钻机钻孔,在孔中可根据需要按不同深度放入多个压力计,再用干燥粘土球填实,待粘土球吸足水后,便将钻孔封堵好了。土压力计要随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时一起安装,注意它的压力面须向外;根据力学原理,压力计应安装在基坑的隐患处的围护桩的侧向受力点。这两种压力计的安装,都须注意引出线的编号和保护。

应力计是用于监测基坑围护桩体和水平支撑受力变化的仪器。它的安装须在围护结构施工时,一般选方便的部位,选几个断面,每个断面装二只压力计,以取平均值;应力计必须用电缆线引出,并编好号。

4、数据观测及分析

根据经验,基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为坑深的3~4倍。沉降观测所选的后视点应选在施工的影响范围之外且不应少于二点。沉降观测仪器应选用精密水准仪,按二等精密水准观测方法测二测回,测回校差应小于±lmm。地下管线和设施、地面建筑都应在开工前测取初始值。在开工期间,应不断测取数据,频率从几天观测一次到一天观测均可;每次的观测值与初始值比较即为累计量,与前次的观测数据相比较即为日变量。一旦出现超出规范允许值应及时向相关单位预警,做好应急准备。

地下水位、分层沉降的观测,首次必须测取水位管管口和分层沉降管管口的标高。从而可测得地下水位和地下各土层的初始标高。在工程进展中,可按周期和频率,测得地下水位和地下各土层标高的每次变化量和累计变化量。

测斜管管口须每次用经纬仪测取位移量和测斜仪测取地下土体侧向位移量,再与管口位移量比较可得出地下土体的绝对位移量。位移方向一般应取直接的或经换算过的垂直基坑边方向上的分量。

监测数据必须填写在为专项表格上。所有监测的内容都须写明:初始值、本次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工程结束后,应对监测数据,尤其是对报警值的出现,进行分析,绘制曲线图,并编写工作报告。因此,记录好工程施工中的重大事件是监测人员必不可少的工作。

5、基坑监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基坑工程有比较完善和成熟的的施工工艺和安全保障,因此基坑监测中常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

1)建设单位为省钱,不遵照相关要求安排第三方独立监测,或者委托第三方监测,但压缩必要监测费用,虽设置一些测点,但数据不足,忽视坑边临近的建(构)筑物的监测,或者不重视监测数据。

2)监理单位对基坑监测不重视,出现对基坑工程施工监测的认识尚停留在靠经验的现象,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3)施工单位为了更高的利润和效益,减少必要监测所需资源的支出,经常不监测或少监测,对监测中出现的数据分析不引起重视和分析。

以上现象都会导致出现基坑事故隐患不能及时警报,事故发生后也不易甚至无法分析事故原因,不利于事故的早期处理,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6、结束语

基坑监测是基坑工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为基坑安全施工保驾护航,减少了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提供了动态信息有利于调整施工方案,优化现场施工组织。保护了邻近的建(构)筑物等设施,提高深基坑支护技术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深圳地区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96)

[2]《工程测量学》刘星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基坑工程安全监理要点篇10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危险源;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中城市用地日趋紧张、经济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在有限的用地上实现更大的价值,建筑结构不断的向纵深方向发展,10年之间国内大中城市的高层、超高层、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与此同时高层、超高层建筑物深基坑施工安全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建设部对近年来的事故进行统计中显示,基坑坍塌事故已成为继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和机具伤害后的第五大伤害,而且塌陷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排在第一位[1]。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不合理,施工不得当,管理不完善等多个方面。文中参照《中国核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对深基坑工程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重点对深基坑工程易发且影响严重的坍塌事故进行分析,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1深基坑工程危险源识别

深基坑工程作为建筑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在危险源辨识方面与普通的建筑工程及隧道工程存在一定的差别。文中通过参照《中国核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将深基坑工程主要危险源及事故分析列举以下几个方面。

1.1安全用电

未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进行实施,从而产生无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未审批、不按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实施、未逐级设置漏电保护装置、未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规定、未采用三相五线制等危险源。基坑支护作为现场施工最前期的工程,受限于现场用电环境,往往存在安全用电不规范的问题,特别是当遇冬雨季施工时,更易发生触电、火灾等事故。

1.2临边防护

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基坑周边的临边防护未及时搭设或搭设不规范,易造成人员高处坠落及高空坠物打击等危险;基坑支护周边挡水及排水措施未实施或实施不到位,极易造成边坡坍塌事故发生。

1.3机械设备的使用

基坑支护工程常用机械设备包括空气压缩机、混凝土喷射机、锚杆钻机、注浆泵、旋喷桩桩机、砂浆搅拌机、混凝土搅拌机、钢筋调直机、钢筋截断机、电焊机、张拉设备、降水设备等,设备使用未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施工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等,易造成机械伤害、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

1.4物质材料的采保

装卸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粉状颗粒材料易造成粉尘吸入等职业病伤害;临近围墙超载堆放材料易造成物体本身坍塌及围墙坍塌事故;基坑周边材料堆放过多超载易造成边坡坍塌事故;临近电箱及用电设备堆放易燃材料易造成火灾事故。坍塌事故是深基坑支护工程高发性且一旦发生后果严重的事故,造成边坡坍塌事故危险源较多,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对事故的预防处理措施是该类工程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

2坍塌事故危险源的重点分析

深基坑坍塌事故的危险源较多,事故发生原因既有技术方面也有管理方面、既包括前期设计也包括后期施工[2],因此坍塌事故危险源的管理较为复杂,往往一处坍塌事故的发生与多处危险源相关,在此做重点分析。

2.1前期勘察、设计方面

主体建筑结构的地基勘察成果往往直接应用基坑支护设计,由于地基勘察设置勘探点布置密度较大,对基坑支护设计的合理性产生影响,特别是当浅层存在不良地质现象夹砂薄层或地下障碍物时,对基坑稳定性影响较大,是潜在的危险源;基坑支护设计有别于主体结构设计,基坑支护作为临时结构,地下室施工完成、回填土施工完毕后,支护结构不再发挥作用,因此从开发商到设计、施工单位本身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支持少、设计大胆、施工控制不严格,人主观意识上的忽视是造成基坑事故发生的危险源之一;同时基坑支护设计本身存在计算理论上的不足,如弹性模量、压缩模量、摩擦角、粘结力等计算参数的选择不当,采用静态土压力计算方法计算动态土压力结果,平面理论难以反应基坑空间效应的实际结果,特别是当基坑周边长度较大时,基坑变形中间大两端小[3](如图1所示)的实际结果更加明显,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不同也是造成基坑事故的危险源之一。

2.2施工工序方面

施工前的图纸是否经专家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完整、是否经审核,对危险性较大的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是否经专家审核,施工过程是否遵循“先撑后挖、分层开挖、分段开挖、严禁超挖”的工序,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在施工过程得到落实,施工前是否对施工图进行会审,由于基坑变形不仅存在空间效应而且存在时间效应,基坑开挖完成后是否能及时封闭支护,这些都是重大的危险源。

2.3降水、排水方面

水是深基坑施工又一重要危险源。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会破坏原有地下水的平衡,地下水通常会向基坑内流动而产生主动水压力,进而影响基坑的稳定状态,这里讲到的水分两种:地下水、地表水。地下水当未降至施工面以下一定高度,不仅会影响开挖、支护施工,而且上层覆土因开挖卸荷,土层在承压力浮托力的作用下易引起坑底隆起、管涌、流砂等灾害,严重威胁基坑的安全稳定。地表水一般分为明水和暗水,明水指施工现场内出现的地表水,如施工用水、雨水、生活用水等;暗水指基坑周边地面以下因管网渗漏、水管爆裂等产生的地表水。这两种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否则有可能造成坑壁坍塌,特别是因地下管网渗漏、爆管产生的地表水,会迅速破坏土体平衡,且因其隐蔽性,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

2.4质量管理方面

由于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同时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影响开挖、支护等工序的施工质量,造成安全事故。如:施工中改变设计方案,不按图、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水泥、钢筋等原材料使用不合格,造成锚杆抗拔力不够、帷幕止水无效等;在锚喷支护中,随意减短锚杆长度;在注浆法施工过程中,注浆压力未达到设计要求,使锚杆抗拔力折减;护坡桩桩径不够或嵌固深度不够。有时施工单位片面的追求施工进度、提高经济效益,改变设计开挖工况及工序,使施工质量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从而严重影响基坑的稳定性。

2.5边坡周边荷载管理方面

基坑周边荷载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严重,因此在基坑支护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基坑周边的恒载(如:临近的建筑物、构筑物、围墙、地下管道、临建设备等)和活载(如:交通荷载等)不利因素,但往往不考虑基坑周边的物料堆载,安全施工规范提出基坑周边1.5m范围内不允许堆放材料,而理论上基坑深2倍范围[4]内的坑边荷载对基坑安全都会产生影响(见图2),因此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坑边材料堆放、土方堆放、一定范围内的交通荷载等,都是引起坍塌事故的重要危险源。

2.6监测管理方面

项目安全管理方面一直遵循“预防为主”的思想方针,基坑支护监测就是预防支护结构发生坍塌,将事故遏止在萌芽阶段的重要手段。支护结构设计时设计单位应对基坑监测提出明确要求,包括支护结构上部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基坑周边地面及坑底隆起、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变形、基坑周边管网变形等监测点的项目、布置位置、数量给出设计说明,监测单位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编制完成监测方案,报审报批方可后实施。监测单位依据监测方案中监测项目、方法、周期、报警值、监测点布置等进行有效监测。近年部分项目基坑监测因各方面的原因使监测流于形式,监测数据造假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信息化监测方案是否制定、监测方案是否合理、监测频次是否符合规范及方案要求、遇突况监测方案是否能及时调整、第三方对监测监管是否到位,监测数据能否及时正确分析都是影响基坑安全稳定的因素。

3针对危险源管理的措施及办法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使工程管理人员认识到深基坑支护工程危险源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针对该类工程安全用电、临边防护、机械设备使用、物质材料的采保方面的危险源的管理措施可参见相对成熟的安全施工规范[6]及安全操作规程;针对深基坑支护工程引起坍塌事故的危险源管理主要措施列举如下。

3.1技术措施

施工图纸须经专家审核通过、其中危险较大的基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也须经专家审核通过,施工过程中发现明显存在设计错误的细节、部位及时与甲方、监理、设计方进行沟通,对施工图的正确性做到多层控制;土方开挖过程中,遇到土质有明显变化时,应停止开挖,对照勘察报告查找是否存在实际与报告不符合现像,并及时与勘察、设计单位沟通,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后再进行施工;基坑支护监测不仅是检验支护设计正确性和变形发展理论的手段,还是避免事故发生、及时指导正确施工的必要措施。基坑支护监测技术是指基坑在开挖支护施工过程中,使用设备、监测仪器和手段,依据基坑开挖卸荷影响区域的分布特点(见图3),对支护结构、周边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网的沉降、位移、倾斜、应力应变、开裂、基底隆起、地下水位变化等进行综合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对比分析,评价原设计成果及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并及时纠偏。同时可通过反算分析方法计算和修正岩土力学参数,预测下一阶段基坑变形走向,对施工期间进行设计优化和合理组织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当出现变形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安全问题抑制在萌芽状态,确保工程安全。

3.2管理措施

项目施工前保证项目领导班子组建完整、责权明确,对安全管理落实到人,做好安全教育、安全演练、危险源的辨识、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施工质量方面,建立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严把材料关、验收关,做好过程控制,严禁材料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现象发生;控制现场材料堆放,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基坑周边不堆放材料,并采取合理措施限制坑边活荷载、车载荷载;当深基坑临近市区道路,对照基坑设计允许的荷载值,控制临近道路的行车距离及车辆荷载;做好基坑周边地表水的防水、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对基坑边坡的破坏。通过相关图纸及勘测成果,熟悉地下管道的布置情况并经常性的监控,防止因基坑开挖造成管道破裂而引起渗水、坍塌事故发生。当基坑开挖区域内地下水位较高而影响到施工时,应先降水后开挖,保证地下水位在施工面以下最少0.5m的位置。

4结语

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结构是一个关于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构与岩土系统工程,该专项工程危险源从设计、勘察之初到后期交付使用监测,涉及工程结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监测管理和施工管理等多方面。每个方面都制约着整个深基坑施工过程,某个方面出问题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发生群死群伤的安全生产事故,给人民群众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参照《中国核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对深基坑工程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为今后的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毛兰美,张军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建筑安全,2013(19):41-42.

[2]徐至钧,王曙光,陈静,等.减少深基坑支护事故发生的经验和措施[J].建筑技术,2011,42(3):253-259.

[3]郑刚,焦莹.深基坑工程设计理论与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刘国彬,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GB50497—201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