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残疾儿童康复培训十篇残疾儿童康复培训十篇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5:52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1

一、救助条件、对象及标准

(一)救助条件。

具有本区常住户口、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及低收入家庭的残疾儿童。

(二)救助对象及标准。

2007年(已救助)至2010年,在市残联救助的基础上(市残联救助的不得重复救助),对全区所有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中的残疾儿童,其中0-7岁听障儿童;0-10岁智障儿童;0-10岁脑瘫儿童;0-12岁孤独症;0-14岁以下低视力残疾儿童实施救助。

1.听力语言残疾儿童。6岁以下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费每人200元/月,年定额为2400元。

2.智力残疾儿童。10岁以下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费每人200元/月,年定额为2400元。

3.脑瘫儿童。10岁以下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救助费每人300元/月,年定额为3600元;肢体残疾的脑瘫儿童实施康复手术一次性救助3000元。

4、低视力儿童14岁以下低视力儿童每人免费配发一套价值约230元的助视器。

5、孤独症儿童12岁以下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救助费。

每人300元/月,年定额为3600元。

二、救助经费

摸底调查、申报确定人数后,从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专项列支,用于贫困残疾儿童救助康复训练。

三、救助方式

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采取“康复救助卡”管理方式,由各街道残联摸底调查上报,区残联审核后,依据有关规定,确定残疾儿童资助对象并核发“市市南区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卡”,残疾儿童凭卡在指定的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市市南区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卡”仅限用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中相关的项目内容(不含其它疾病),康复中超过定额部分发生的费用全部由家庭自己承担。

四、职责分工

做好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是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保障贫困残疾儿童基本康复需求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惠及残疾儿童,为他们创造美好明天的爱心工程,对于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各负其责,切实解决好贫困残疾儿童康复难的实际问题,使贫困残疾儿童早期享有康复服务。

区残联:负责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协调、组织实施;确定救助定点康复机构;制定“康复救助卡”的使用管理办法;会同卫生等部门做好聋儿、智力残疾、脑瘫等残疾儿童的调查、筛选工作;做好康复救助对象的审核审批、发放“市市南区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卡”、康复救助经费结算核对(汇总、上报)等工作;为定点康复机构配发训练器具,发放康复训练教材;协同卫生等部门做好康复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指导定点康复机构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及康复训练工作;开展督导、检查、考核数据统计、年度总结等工作。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2

一、全面组织实施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

㈠严格按照省下发《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配套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实施好每个康复项目。

㈡指导和督促我市智力残疾儿童,聋儿康复定点机构,做好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

㈢实行精细化管理。依托“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管理系统”这个软件,对“工程”实施实时、高效精细化、销账式管理。

㈣抓质量控制。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抢救性”,可抢救性的内在要求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残疾的可逆性,二是康复的最佳时期,三是康复效果好。这就要求在康复对象上,要选择低龄的,最具康复潜力的,家庭配合的;在医疗康复机构上要选择优质价廉的、积极高负责的;在康复质量上,康复有效率和家长满意率都要达到优良以上;在康复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康复效果评估;在康复完成后,要追踪问效、定期回访,真正把事办好,办成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残疾人及亲友满意的“民心工程”。

二、加快残疾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㈠加强康复人才培养力度。结合我市实际,投入专项工作经费,加大康复人才培养力度。一是选拔基层有实际经验康复技术人员参加省级举办的各类专业知识培训班。二是积极组织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的专业技术培训班,着重培养0—6岁实用性康复技术人才。三是各县(市)区要按照省残联下达的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任务,制定培训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

㈡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建设。对已被省残联确定的智力残疾儿童、聋儿康复机构,要在人才培养、康复设备、训练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三、迎接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检查验收

2011年是创建国家社区示范区验收年,阳新县作为创建全国社区示范县,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验收标准,做好迎检工作。四、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康复工作任务,

各县(市)区残联要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攻克任务完成有困难的康复项目,确保全面完成省和市级下达的各项康复工作任务。

㈠做好终期检查、自查工作。按照国家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公益金项目,对贫困精神病患者救助、聋人康复训练、残疾人辅助器具发放、假肢安装等项目的要求,完善受益对象的数据库和档案资料清理归档,在各地做好自查工作的基础上,由市康复办择期进行抽查。

㈡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实施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筛查工作。

㈢在各康复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典型事迹和康复成果资料,为将要进行的“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表彰做准备。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3

2003年,我县被列入国家残疾少儿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100个实验县之一,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因此适龄残疾少儿就读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到县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另一种是随班就读。

1、在县特殊教育学校就读。①由于县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限制,目前只能容纳7个教学班,即80-90人的规模,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就读需求。②就读费用高。目前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虽然学生全部享受免学费、课本费、住宿费、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但由于学生大都来自各乡镇,又寄宿住校,产生了较大的就读费用。每名寄宿生一年的就读费用高达3000余元,其中伙食费约2500元,周末接送车费平均约800元(路途远的高达1000余元),尽管全部享受了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小学生每年950元,初中生每年1200元),但与实际支出费用相比,缺口还很大。特别是这类学生的家庭普遍贫困,有少数家庭一家几个这样的孩子,根本无力解决他们的就学费用。

2、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乡镇学校缺乏专业教师和专业教学设备。加之目前的教育制度,大多仍然以追求排名和升学率为目标,部分教师将这些残疾孩子放一边,置之不理,导致这些残疾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

3、高中教育。目前,我县乃至全市还未有一所聋人高中,学生毕业后,要继续求学只有到外地上高中。面对高昂的就读费用,大多数学生因家境困难无力承担,导致放弃求学转入就业。

在0至14岁的2800多个残疾儿童中,有60%(即1700人左右)的残疾人需要护理及康复训练,经过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后,80%的残疾人具有劳动能力。残疾儿童的心理康复也极其重要。但是,目前我县正规的康复类教育机构稀缺,专业训练人才缺乏。县特殊教育学校,虽承担着全县随班就读工作的巡回指导工作,但是其自身办学条件也非常有限,缺乏康复训练专业技术人才。

导致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职业技术培训难,职业技术培训专业人才缺乏。类似于康复训练,职业技术培训也需要专业人才。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就业指导和培训,但是目前我县同样缺乏此类人才。学生得不到相应的职业培训,就没有就业能力。

目前,我县还没有一所专业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机构,导致这些残疾儿童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机和入学前教育。

1、积极改善残疾儿童生活状况。一是我县残疾孤儿,除每月享受普通孤儿的生活保障570元外,每月还额外增加100元。二是我县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全部享受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同时比普通学校学生高200元/年。三是县妇联开展了一系列关爱残疾儿童活动,如:2008年,组织100名爱心妈妈为全县150名孤残儿童每人编织一件新毛衣。争取贝因美公司的赞助,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残障儿童送去了价值近3000元的贝因美奶粉、营养米粉、葡萄糖。2010年,争取“多美滋奶粉”公司赠送价值3.5万元的多美滋奶粉和现金1500元走访慰问贡江镇孤残婴幼儿家庭。2011年争取“蜜儿餐”公益慈善项目,赠送14箱价值近2万元的儿童营养餐,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及县城部分贫困儿童食用,提高困境儿童脑部发育,提高身体免疫力。

2、开展亲情关爱活动。我县将每年6月定为“亲情关爱残疾儿童实践月”,县妇联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妇女,奉献爱心,充当残疾儿童的“爱心妈妈”,每人结对帮扶1名残疾儿童,每月走访1次以上,切实解决残疾儿童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给予残疾儿童亲情关爱。2011年,县妇联组织党员妈妈为全县贫困残疾儿童赠送了一张亲情电话卡、一套《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和一个新书包,组织他们参观长征一渡,过集体生日;组织他们开展情感交流活动,与党员妈妈谈心,鼓励他们学会坚强地面对生活。

1、县教育局牵头筹建了扶贫助学理事会,先后募集资金600余万元,我县有20余名贫困残疾儿童受益。县残联每年为县特殊教育学校捐资3万元,帮助贫困残障儿童解决学习、生活难题。此外,县特殊教育学校有45名儿童每年享受残疾人事业中央专项公益金助学专款2.8万元。

2、我县将特殊教育学校新建项目已于2010年列入__县重点建设工程。新建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占地24.9亩,建筑面积6425平方米,规划可容纳200名残疾学生就读和60名学前残疾儿童康复教育。

3、2008年起,省教育厅争取到省

财政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资金投入达3000万元/年,为特殊教育学校提供专业设备购置资金和补充新校建设资金。目前我县特殊教育学校共争取到专业设备购置资金150万元;2010年,我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项目被省教育厅列入“江西省特殊教育学校示范学校”,给予150万元的建设资金。3、国家非常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2008年11月,我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__”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项目方案》的改扩建项目,项目资金700万元(含设备配套资金80万元)给予全额拨款。

1、我县对肢体残疾儿童免费矫正手术对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4名儿童已到省儿童康复医院进行了免费治疗。

2、2011年,我县民办了__县雨露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专门收训有孤独症、脑瘫等残疾儿童。目前有9名残疾儿童在接受康复训练。

3、2009年,我县争取到了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一辆价值19万元的医疗车落户我县妇保院,作为全县边远山区妇女儿童和贫困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的医疗、急救专用车,在源头上降低残疾儿童发病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县特殊学校教育方面。需加快推进县特殊教育学校新建工程建设和加大特殊教育学校资金投入。2008年11月,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已列入国家“__”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项目方案》的改扩建项目。项目资金700万(含设备配套费80万),已于2010年10月下达我县。但由于物价上涨幅度太大,预算与实际建设的存在时间差,与实际建校的支出还差距较大,缺口资金约600万元。根本无法满足建校所需。如能在专项资金中追加建校资金,提高设计要求,相信建成的学校会更完善,更贴近国家的建设标准。只有县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建成了国家标准化的特殊教育学校,才能让残疾儿童受到专业的康复教育和就业指导,才能将我县残疾儿童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更好的建设幸福__,造福子孙后代。

2、随班就读工作方面。一是要给各乡镇中心小学配备专业设备,二是要配上专业的教师,三是可以在中心小学试点开设特教班,让专业教师享受特教津贴。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在普通班教师将残疾儿童放一边置之不理的情况,同时也能调动起专任教师的工作激情,让残疾儿童得到更好地教育。

3、高中教育方面。高中教育是目前面临的另一个难题。建议至少每个市应建有一所聋人高中,以解决聋人求学的大难题。

按照国家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配备有关规定,特殊教育学校需要配备专业的康复人才,这些人才是“医教结合”的主干力量。目前,全国各地的特殊教育学校都在尝试“医教结合”实验,特殊教育实施医教结合旨在采用教育、医学等多学科合作的方式,根据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对残疾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和保健,开发其潜能,使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实施医教结合体现了特殊教育的本质,是特殊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特殊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命题。医教结合要求教育、卫生、民政、残联等行政部门和社会团体跨部门合作,还需要教育科研、教研、装备、远程教育、特教资源中心等各单位共同参与的方式,建立各部门分工合作的长效工作机制,以不断完善医教有机整合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最终形成“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人人有所发展”的特殊教育。因而需为县特殊教育学校提供医疗康复专业人才。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4

2014年8月4日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项目选址、立项问题,截止目前已确定项目选址、完成测量,正在进行图纸设计。

(一)残疾人培训工程。

1、为残疾人提供技能、技术培训。共举办计算机、电气焊、电动车维修、手工编织职业技能培训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8期,培训残疾人1327名;举办业务培训班4期,分别培训专职委员160名、就业指导员110名、康复协调员53名、健身指导员17名。通过培训,使残疾人拥有了一技之长,为他们自主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2、紧紧抓住省级培训机遇,选送7名残疾人学员,分别到郑州、鹤壁参加电动车维修、电子商务、美容美发等专业培训。

(二)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

实施0-6岁抢救性康复工程,组织开展了0-6岁脑瘫、智力、自闭症、听力儿童对象筛查,通过进村入户,筛查出脑瘫儿童126名、智力儿童70名、自闭症儿童7名、听力儿童74名,确定有抢救性康复治疗价值的共计43名,全部输送到市妇幼保健院训练治疗,并为其每人申请补助1.2万元;为12名儿童安装矫形器23件;为2名听力残疾儿童免费植入了人工耳蜗,每个人工耳蜗价值18万元,另3名听力残疾儿童顺利通过人工耳蜗省级筛选,待国家复筛。

1、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充分发

挥各康复医疗点和社区康复室的作用,组织实施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83例;为1315名残疾人提供咨询、指导、转介等康复服务,为1600名精神病患者提供防治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1316件,为170名脑瘫和72名智残儿提供社区康复训练;低视力儿童家长训练50名;盲人定向行走120名。

2、积极配合“爱心助听、爱心助行、爱心助视”活动在我县的开展,为听力残疾人免费配戴助听器59台;安装假肢40件;发放轮椅400辆,盲杖40根;提供其他辅助器具373件。为76名精神病患者免费提供服药治疗、为14名精神病患者免费提供住院治疗,为符合标准的残疾人免费制作矫形器39件;为低视力儿童免费配戴助视器40台、成人低视力免费佩戴助视器11台。

3、完成县级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建设。

4、截至目前,纸房乜庄、县康复医院两个社区康复示范站已建设完毕开展工作,等待市、省验收。

5、6月6日,县残联联合县中医院、舒雅眼镜视光中

心举行以““关爱眼健康,预防糖尿病致盲”为主题的第十九个“全国爱眼日”活动,免费为低视力中小学生佩戴框架眼镜30副。

6、2014年6月25日组织28名村级残疾人参加康复协调员培训班,使其初步具备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

1、依法强力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进一步加大就业力度。严格按照省政府127号令,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积极协调税务部门,对我县40家企业进行2013年度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

2、将重度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为保障贫困残疾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县残联积极落实重度残疾人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协调民政、财政等部门,将3984名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享受最高补差标准。

3、认真落实残疾人个体从业优惠政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4名残疾人办理个体从业优惠证,为其减免税费4000余元。

4、县残联通过多方考察、确定与____县胜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同创建省级扶贫基地,扶持带动85户残疾人脱贫致富。

1、为进一步提高乡镇残联工作者素质,在每月召开例会,实行以会代训对乡镇专职委员培训的基础上,筹措资金3400元,为17名专职委员开展了网上培训,目前正在进行注册登记。

2、做好残疾人机动三轮车燃油补贴发放准备工作,已通知1264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办理银行存折,待准备统一发放。

3、截止目前,正在为3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完成土建施工、扶手安装无障碍改造,待统一采购辅助用具。

4、做好第二代残疾人证核发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残疾人评定和发证工作。共计发放残疾人证1852件,累计发放16980件,实现核发率35.68%。

5、开展好志愿者助残活动,利用系列教育活动、助残日等节日开展服务活动2次,惠及残疾人500余名,投入资金6000余元。

6、切实维护好残疾人合法权

益,县残疾人办公室继续协调县导航律师事务所,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170人次,提供法律援助服务6次,切实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7、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元旦、春节期间,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带领下,县残联深入到城关镇高庄村、四合楼村、固城乡旧城村开展慰问活动,为贫困残疾人送去了慰问品、慰问金(折合人民币8000余元),使残疾人度过了一个温暖祥和的节日,同时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关爱。

1、按照市残联安排认真做好两刊征订工作,顺利完成

68套征订任务,完成任务的100%。

2、及时做好残疾人工作信息的采集和编发工作,上半年共计编发信息18篇,其中人民网刊发2篇、大河网刊发6篇、市、县电视台专题报道4次。

3、做好体育人才的发现培养工作。组团参加濮阳市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并取得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其中3人参加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

4、注重有特长人才的发现培养工作。组团参赛濮阳市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8月26日,我县精心选拔10名优秀选手,组团参赛,夺得计算机文本处理第一名,盲人技能按摩第一名。

5、积极申报“文化体育示范县”,正在准备工作。

1、在第二十四次“全国助残日”即将来临之际,县残

联在乐园文化广场举办了以“自强、励志、圆梦”为主题的文艺晚会。此次活动不仅让残疾人在社会和群众面前展示了自强不息、展示自我、战胜困难、乐观向上的决心和毅力,也让社会更多地了关注残疾人事业,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从而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帮助、支持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2、积极协调县慈善总会继续开展好“扶残励志、爱心助学”活动,为达到三本分数线以上的大学生和中学生提供资助,截止目前已登记大学生5名、中学生10名。

3、联合县慈善总会,扶持美鞋创业26户,并为创业户统一形象,免费配发三轮车、修鞋机、遮阳伞。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2015年我们将发扬成绩、弥补不足,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争取条件,创造条件,尽快启动还未开展的工作,力争抓出成效。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5

1、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项目

2015年市残联下达我区贫困重度残疾和贫困三级残疾生活特别救助项目任务数分别为重度(一、二级)救助人数1131人,三级救助人数314人,共计1445人。我区实际完成任务数为1445人,其中重度(一、二级)救助人数1165人,超出任务数34人,三级救助人数280人,比任务数少34人。

今年的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补贴标准与去年保持一致,重度(一、二级)残疾人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年800元,三级残疾人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年400元标准。全区共计发放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资金104.4万元,救助资金6月底全部发放到位。

为了做好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工作,根据市残联印发的《2015年贫困残疾人救助与康复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三月份,____区残联召开了民生工程动员会议,布置了各项工作实施细则,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的“应保尽保、该退则退”的原则,对新增符合条件的及时办理申请、审核、审批,另外为了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都能享受到此项政策,区残联工作人员还加快了办理残疾证的速度。救助申请审批仍实行村(居)、乡(街道)、区残联三级审核申报制度,今年要求将所有被救助对象资料一一录入至生活救助系统,三月底,区残联对各乡、街道办进行了统一培训。先由各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对本辖区残疾人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将符合救助条件的一级、二级、三级残疾人人数及在去年救助的基础上今年需要新增和减少的人数分别报给各乡、街道办事处,同时递交每位救助对象的第二代残疾证、低保证及户口本复印件等相关材料,再由各乡、街道办事处对救助对象资料进行一一审核,同时将救助对象信息全部录入至生活救助系统,最后由区残联对系统中每一份申请资料进行认真审核审批,确保每一份申请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2、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项目

2015年市残联下达我区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项目任务数为230人,我区实际完成精补药费补助人数230人,其中六个街道救助人数163人,三个乡救助人数67人。

今年的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000元药费补助,市区六个街道的救助对象资金由区残联直接发放到救助对象账户之中,注明“精补”字样,三个乡的救助对象的资金由乡财政直接拨付,并注明“精补”字样,救助资金7月底全部发放到位。

3、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

2015年市残联下达我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任务数为35例,我区实际完成贫困白内障患者的免费复明手术35例。

为确保此项工程的顺利完成、区残联首先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通过媒体网络和宣传标,深入宣传惠残民生工程政策,并下发了通知,各乡、街道办事处积极开展白内障患者摸底工作,将符合条件的患者资料汇总上报至区残联。5月5日至5月7日,区残联统一组织救助对象前往市立医院进行了白内障患者初筛工作,全区300名白内障患者通过检查,初筛合格人员90名,6月4日,区残联再次组织初筛合格的白内障患者在市立医院进行复筛工作,全区60名白内障患者经过复查,复筛合格人员35名,6月10号上午我区35名符合手术条件的白内障患者在市立医院成功完成免费复明手术,成功率100%。从初筛到复查再到最后的手术,区残联派人全程跟踪,服务到位,确保无意外发生,术后区残联派专人进行了电话回访,白内障患者们的术后状况良好,对此项工作表示高度满意。

4、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

2015年市残联下达我区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任务数为35人,其中植入耳蜗补贴训练1人,补贴四类儿童训练23人,脑瘫儿童训练1人,孤独症儿童训练1人,智障儿童训练4人,装配假肢矫形器1人,辅助器具适配4人。我区实际完成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任务数为35人。

5月27日,我区所有儿童康复训练的申请工作全部完成,区残联对每一位救助对象资料进行认真审核,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后上报给市残联进行确认。6月4日,完成贫困残疾儿童植入人工耳蜗申报工作,6月9日上午1名符合人工耳蜗植入条件的聋儿完成检查,下一步待省残联网上公示无异议后,该聋儿将顺利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另外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1人,智障儿童康复训练4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1人,四大类康复训练23人,装配假肢矫形器1人,辅助器具适配4人都已经在市残联的安排下于各个定点培训机构接受康复训练。

一是区残联做好教育督查工作,普通学校和普通幼儿园要依法接受适龄轻度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育,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特殊教育发展模式,落实好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

二是区残联认真做好省特教中专学校的招生工作,通过网络宣传,扩大影响力,鼓励辖区内适龄残疾学生积极报名入校学习。

三是区残联积极开展残疾人青少年助学摸底和残疾

大学生资助工作。根据省残联《转发中国残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七期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残联办﹝2015﹞43号)和《安徽省高等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资助办法》((皖残联办﹝2012﹞76号))文件精神,按照《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有关要求,区残联加强与教育部门、招生部门联络和沟通协调,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资助的初审工作,及时掌握残疾学生休学、中途退学、毕业等情况,将符合条件的残疾青少年全部纳入救助对象范围内,对就读的残疾高中在校生和大学新生给予资金救助,救助标准为残疾高中生每人1000元,残疾大学新生每人2000元。一是通过政府购买公益岗位,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全区共聘用了38残疾人专职委员在所在社区就地就近就业,直接为所在社区残疾人服务。

二是加大残疾人就业培训力度,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区残联把技能培训作为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的一种强力手段,今年上半年,区残联共组织了30多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参加了市残联举办的各类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如残疾人妇女手工编织培训班,残疾人创办企业(syb)培训班以及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班,鼓励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同时向他们宣传了残疾人的就业政策。

三是区残联始终把残疾人就业创业作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以促进就业、扶持创业、辐射带动为抓手,着力扶持残疾人创业基地,对创办基地的残疾人每年给予资金扶持,9月份区残联积极配合市残联开展残疾人“万人就业”扶持项目,为____区两处阳光助残基地申报了阳光大棚扶持项目,同时还增加了对长风乡绿创农业有限公司的扶持,另外对全区共计60名就业年龄段的并且正在创业的残疾人给予每人每年2000元资金扶持。

四是区残联开展职业介绍服务,为残疾人就业牵线搭桥。免费为前来咨询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借助二月份开展的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区残联组织辖区残疾人积极参加了由市残联和市人社局联合举办的一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同时走访慰问了19户登记失业人员的残疾家庭,帮助7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其中社会用人单位按比例吸纳就业3名,另外还帮助5名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

五是区残联日常做好残疾人的就业和失业信息系统登记工作,实行对残疾人就业失业动态管理模式。

一是区残联积极在省残联网站、市残联网站、江淮时报、安徽工人报、安庆晚报、安庆新闻网等网络媒体大力宣传报道我区残疾人工作;二是加强领导,确保单位政府信息公开落实到位。区残联领导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明确责任,切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对前来办理残疾二代证的,只要材料齐全即可免费发放,同时,为了方便全面掌握残疾人信息,对所有办理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建立信息台帐。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区共计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239例,其中视力残疾37例,听力残疾11例,言语残疾2例,肢体残疾100例,智力残疾13例,精神残疾62例,多重残疾14例。

一是春节期间,区残联领导走访慰问特困残疾人家庭并送去慰问金;二是借助“全国助残日”开展民生工程宣传活动,确保惠残民生工程政策深入人心,同时区残联领导和工作人员还对辖区残疾人进行慰问,为他们送去爱心和帮助;三是借助残日期间,对辖区的两所定点康复机构——起点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和沐阳之家脑瘫儿童活动中心进行实地考察,关心了解在训儿童的康复情况,并送去节日的祝福。

我们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我区残疾人事业整体工作水平有待加强,特色还不够鲜明;二是惠残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还需加强,表现在资金救助发放方面,区残联做到了及时、足额。但还有部分救助对象没有及时知晓资金已经发放到位的情况,个别残疾人以为资金尚未发放,对此区残联派专人用电话回访的形式与救助对象取得联系,告知资金发放到位,确保每位救助对象都知晓此事,使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区残联将继续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残联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目标和市残联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训练和生产生活水平,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使广大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做好民生工程的迎检工作;

2、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我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6

22岁,本应是上学或是工作的年龄,可因为智力障碍,静静并没有享受到这多彩的生活。

据不完全统计,像静静这样的智力障碍患者,在乌鲁木齐市还有6886人。目前,全市有各类残疾人10.67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82%,其中视力残疾13485人、听力残疾19378人、言语残疾2594人,肢体残疾36461人、智力残疾6886人、精神病残疾7890人、综合残疾20072人。

全市在聋哑人、肢体残疾等方面已有相关培训学校,但目前并没有一所公办的、针对智障人士,集康复训练、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学校。将这一话题再次提出,引起公众关注的,是政协委员金涛在刚刚闭幕的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的提案。

在首府虽然也有智障人士的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的零散机构,但大都存在场地租金高、特教师资匮乏、招生名额有限等问题。破解这些难题,需要建立集教学康复和职业技术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学校、开发适宜智障人士工作岗位、加大对日间照料站的推广等多方努力。

民办机构:场地租金高,师资匮乏

1月15日,在位于五星路的博爱康复托养中心,园长印金花正在给孩子上课,8岁的星星是一名智障儿,他的左手僵硬,右手使不上劲,在敲击双响筒时,老师要抓着他的双手才能完成。

在印金花身边协助上课的,还有一名特教老师和一名生活老师。

这里的老师不仅要给孩子们做康复训练,还是生活老师、保洁员……身兼多职,但每月工资只有两千多元,从开办到现在,陆续有三四名老师离开了。

这家中心的场地一年需要20万元的租金,再加上孩子们日常所需文具玩具、食堂的花销及老师们每月的工资,这些早已令印金花入不敷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孩子一月所缴纳的费用却仅是1200元。

市爱心园孤独症康复中心也是一家民办的康复机构,负责人郭丽说,中心创办之初,电视、电脑、影碟机甚至老师们吃饭的锅碗瓢盆都是她从家里带来的,可是在开办的前半年,没有一个孩子入园,还要支付房屋租金、老师工资,为此,郭丽赔了10几万元。

场地租金高、师资匮乏,是民办智障康复机构遇到的最大难题。

公办机构:招生名额有限,家长担忧孩子未来

在经历了两年的“排队”等待后,智力发育迟缓的迪拉热终于成了市第五小学特教班的一名学生。

迪拉热今年14岁,她曾在乌市第78中学读书直到小学二年级,她的妈妈培力旦说,虽然女儿渴望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但因为迪拉热跟不上学校正常教学,生活技能和知识都没有进步,培力旦只能将女儿带回了家。

培力旦带着女儿去第五小学特教班报名时,“已经有很多孩子在排队了。”培力旦说。

特教班的刘娟惠老师说,特教班招收的是7至16岁的智障儿童,有的孩子到了毕业年龄,但社会上没有针对智障人士的技能培训机构可去,他们不毕业,新的孩子就进不来。

据了解,市第五小学有两个特教班,一共有24名学生,年龄跨度为7岁至24岁,其中16岁以上的智障儿童有13个,这些孩子本不能继续留在学校,“但孩子和学校有了感情,老师难以将孩子拒之门外。”刘娟惠说。

除了市第五小学,首府还有市儿童福利院、市第十二小学、市二十六小和市三十六小开设了特教班,但是在这里学习的孩子到了毕业的年龄,该去哪里?这也一直困惑着智障儿童的家长和特教班的老师们。

记者在自治区残疾人职业中专了解到,该校接收的学生为初中毕业的肢体残疾、聋哑等残疾人,并不接收智障学生,这也印证了家长的困惑。

日间照料站:智障人的手工产品销路难

16日,在苇湖梁片区昌盛祥社区日间照料站,十几名残疾人一边穿珠子做手工,一边聊天,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在这家照料站,有针对残疾人开放的康复室、锻炼室等,里面配备着平行杠、乐木架等器械,还有专职的康复师指导残疾人康复训练。

这家照料站开设已有五年多时间,苇湖梁片区管委会残联专委徐擎武说,曾有个30岁的智障患者,他刚来到这里不爱说话,总是躲在角落里,期间还有两次跑回家,当时的康复师几次到他家中,才把他劝回来。

经过训练,2012年,这名智障患者在南湖一家超市找到了工作――整理手推车,一直工作到现在。

像这样的日间照料站,在乌市共有八家,照料站主要接收到了就业年龄段,但因智力障碍、重度肢体残疾、精神疾病等,无法参加工作的残疾人。

如何通过培训简单的技能后,将产品转换为商品,为社会创造价值,也是苇湖梁片区管委会行政事务执法中心副主任尤赵霞一直在思考的。

有培训机构曾在照料站给大家培训过穿珠子、服装剪裁等项目,“有难度的手工工作,这里的学员难以完成,附加值低的物品,又找不到企业接收。”尤赵霞说。

市残联:设置特教班、接受义务教育及技能培训

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乌市0岁至7岁智障儿童,可以在自治区和市残联参加免费的康复训练。市残联教育就业部主任王爱军介绍,全市有四所小学和福利院设置了特教班,7岁至14岁的学龄智障儿童可以接受义务阶段教育。记者还从天山区教育局基教科了解到,乌市首家智障儿童培训学校已经在第五小学附近建成,待师资和设施筹备完善,就可以投入使用,大约可以容纳120名孩子。

此外,对于乌市四所民办的康复机构,市残联已给予了减免场地租金、减免暖气水电费、补助孩子午餐等优惠政策,对于规模和师资水平达到一定水平的康复机构还将进一步扩大减免范围。全市有614名残障儿童享受了“七彩梦”、“关爱工程”项目的康复经费,每个孩子可获得每年1.2万元的补贴。

对于16岁以上的智障患者,可在日间照料站参加康复训练和简单的技能培训。而居家托养的残疾人,分城镇和农村两种类型,分别给予每月200元和100元的补助。

在一些民办康复培训机构、米东区残联已经在尝试,通过开设“艺术工坊”、“庇护性工厂”等方式让智障患者的家庭渐渐看到希望。

在市爱心园孤独症康复中心有一间做手工皂的“艺术工坊”,爱心园发展部部长陆如意介绍,这个手工皂活动是通过壹基金申请的,每卖出一块香皂,园里就会将5元钱给孩子用于康复训练。现在,不少企业主动联系爱心园,已经销售了近千块手工皂。

2015年爱心园还将会针对“少年班”8岁至16岁的大龄智障儿童做“心智障碍职前培训”,在负责人郭丽看来,要针对不同孩子的水平,开发适宜的岗位,比如说做一个档案袋,有的孩子折叠、有的孩子穿线,在大家配合下完成一件物品。

对于郭丽的这种设想,在米东区,曾有一家小型的“庇护性工厂”初具规模,十几名残疾人可以糊纸盒、装一次性筷子、折叠餐巾纸等,米东区残联康复扶贫办公室负责人陆万明说,通过劳动,残疾人每月有1000元到3000元的收入。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7

一、我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完成情况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残联的指导下,健全“以残联为主力,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认真实施残疾人事业发展系列工程,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一)康复工作扎实有效。

建立了社会化工作体系,落实了康复经费。建立残疾人康复机构和开办特殊儿童早期训练教育班,招收23名0—6岁的特殊儿童分别开办脑瘫、智障两个早期训练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家长认可。康复领域不断扩大,建立了康复救助制度,从1998年起,在市“光明行动”领导小组的重视下,发动香港社团和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慈善家,共捐资460万元,使2769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贫困残疾人康复难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使5334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二)残疾人就业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

全面推进按比例就业工作,在全省率先实行委托地税部门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为残疾人就业工作搭建平台。全市共建立残疾人庇护工场3个,盲人按摩企业5家,安排24名盲人就业,其中,市残联开办3个残疾人庇护工场,为以弱智人士为主的残疾人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平台,先后有23名残疾人参加庇护工场的手工技能训练和辅助就业,全市培训城镇及农村残疾人共8396人,安排残疾人就业1628人,其中按比例安排就业857人。

(三)特殊教育体系逐步拓展。

全市建成特殊教育学校1所、特殊儿童早期训练教育中心1所,招收聋哑学生612人,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残疾人学生46人。五年来,有8名残疾学生考入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培英成人中专等专业学校、江门市远程教育班,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6%。

(四)宣传文体工作蓬勃发展。

开展了“中国世纪万里行”、“全国助残日”等大型助残活动,营造了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宣传扶残助残的先进事迹和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典型事例,大大地提高了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增强了各镇(街道、农场,下同)、各部门做好助残工作的自觉性,群众的助残意识也大大增强。五年间,全市有1178个单位共16.8万人次自觉参加了助残活动,3000多人次开展红领巾助残活动,共收到助残募捐善款1,760,517元。高度重视文体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文艺方面,2001年参加江门市文艺汇演获团体二等奖,其中《男儿当自强》获舞蹈类第二名,《峰回路转》获小品类第二名;2005年参加省第六届残疾人汇演《渔风》获三等奖。体育方面,2002年至2005年期间参加全国羽毛球选拔赛,许素梨和汕头市李实获肢体女子双打第一名,冯春荣和东莞市张小红获第三名;参加省第四、五届残运会获男子跳远金牌,聋人女子200米、100米银牌2枚;聋人男子1500米、100米跑铜牌2枚;肢体女子羽毛球单打银牌1枚、铜牌1枚;聋人男子单打银牌1枚,聋人女子乒乓球双打银牌1枚;参加省青少年田径、游泳比赛获得聋人男子跳远、三级跳金牌2枚,100米跑金牌1枚,聋人女子跳远金牌1枚,100米、200米跑铜牌各1枚;聋人男子50米、100米仰泳铜牌各1枚;聋人男子五项全能铜牌1枚。2002年至2005年期间参加江门市第三届残运会获团体总分第一,其中金牌21枚、银牌10枚、铜牌10枚并获组织奖;参加江门市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获女子单打金牌1枚、男子单打铜牌1枚、聋人男子篮球赛铜牌1枚。参加江门市残疾人乒乓球、羽毛球锦标赛获团体第一名(金牌5.5枚、银牌2枚、铜牌3枚)和道德风尚奖等优异成绩。

(五)组织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

市、镇两级残联均已理顺管理关系,已整合的36个社区均已建立社区残疾人协会并配备专(兼)职委员。基层残疾人组织逐步完善,残疾人专门协会活动日趋活跃,建成了处于全省先进行列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广东省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有力促进我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全面、系统、规范化发展。

(六)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扶残济困”工程纳入市委、市政府“十项民心工程”,制定和落实《**市扶助残疾人规定》,为残疾人提供实实在在的优惠与扶助。认真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年来,争取各种款项724.9万元,帮助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难残疾人共9715人次解决生活问题。积极探索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取得明显成效。建立医疗保险救助制度,全市93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受惠;将精神病列入市基本医疗保险特定病种门诊治疗待遇范围;推进重度残疾人专项困难补助。积极为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化解了社会性矛盾。五年来处理来信66件(含政府热线2件),来访253人次。

(七)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建立起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十五期间我市残联被评为江门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江门市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市;江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进行单位;江门市和广东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11月,残联理事长何镜泉、办公室主任甄国仕被评为江门市残疾人工作者标兵。综合股股长李媚喜《“光明行动”使我市白内障患者受益不浅》荣获首届江门市残疾人好新闻电视类三等奖。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积极参政议政。

五年来,我市残疾人事业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且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康复难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农村,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康复工作难以开展;就业问题较为突出,由于残疾人的劳动技能未能完全适应用工单位的要求,“招工难”与“就业难”的局面并存;特殊教育发展滞后,资源不足,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总而言之,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

二、“十一五”期间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目标之中,完善有效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进一步缩小残疾人在基本需求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创造残疾人平等参与教育、工作和生活的条件,使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目标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得到体现,为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大大改善,总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将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贫困残疾人得到及时扶助。

──通过实施重点工程,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使5000多名残疾人获得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建成白内障无障碍市。

──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残疾人儿童幼儿教育以及残疾人高级中等和职业教育,积极扶持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切实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得到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残疾人就业层次进一步提高。

──残疾人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残疾人群众体育逐步普及。

──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事业的法制建设,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人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社会环境更加文明进步,扶残助残活动更加广泛深入。

──残疾人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残疾人综合素质普遍提高,社会参与面进一步扩大。

(三)工作原则。

──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兼顾特点,加大投入,加速发展,使残疾人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综合协调作用;将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纳入预算,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步加大投入。

──坚持社会化工作方式,充分开发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残疾人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切实为残疾人办实事。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发展残疾人事业。

──发挥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的积极作用,努力造就一支“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工作者队伍,激励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

三、“十一五”期间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康复。

1.主要任务。

(1)加快我市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的建立,从制度上保障残疾人享有康复权利。

(2)进一步扩大康复服务受益面,到2010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3)不断加强残疾人康复事业基础建设(包括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和康复人才培养),进一步形成残疾人康复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与机制。

(4)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市、镇两级政府要把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活动列入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4500—5000例,每年发动海外侨胞捐款,免费为500—600例本市户籍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每年自费手术者约400例,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白内障手术者,每例补助500元,单位和其他的按规定报销和自筹解决。为50例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为25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新收语训聋儿50名,培养智力残疾儿童家长60名,完成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2名,为80名肢体残疾人(包括25名肢体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在全市开展精神病治疗康复工作,供应残疾人辅助用具1500件,装配假肢22例,装配矫型器8例。

(5)开展残疾预防,做好卫生规划和防盲治盲工作规划,明确目标,制订措施,保障经费落实,减少残疾发生。

2.工作措施。

(1)积极推动城镇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残疾人与健全人同样享受社会医疗保障;逐步将部分残疾病种的家庭病床医疗费用纳入社保支付范围,减轻贫困残疾人康复医疗费用的负担;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康复与医疗救助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得到救助。

(2)继续实施视力残疾康复、肢体残疾康复、智力残疾康复、听力语言残疾康复、精神残疾康复、辅助器具服务等重点工程,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直接提供康复服务。

(3)加强市、镇两级康复中心和其他骨干康复服务机构的建设,扩展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加强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康复从业人员接受相关专业培训,参加资格认证,持证上岗。

(4)加强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有效减轻和控制残疾程度。全市建立残疾儿童首报登记制度,全面掌握0—14岁的残疾儿童状况,为开展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扩建市特殊儿童早期训练教育中心,以医疗、康复、教育相结合的科学手段,开展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和脑瘫儿童、智障儿童、低视力儿童康复训练,树立亮点工程。建立市级工伤保险定点医疗康复机构,对因工致伤的职工进行抢救性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减少残疾发生。

(5)广泛开展康复知识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与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关的公益宣传服务,普及康复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残疾预防意识和残疾人及其亲属的自我康复意识;有效减轻和控制残疾程度。

(6)加强聋儿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设立家长培训班;指导社区、家庭开展康复训练,普及康复知识和预防知识;推广人工耳蜗植入技术;拓宽听力语言康复服务范围。

(7)积极筹集资金,开展精防工作。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的筹资模式,争取市政府把精神病康复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按全市人口平均0.5元标准进行筹集,发动社会善长仁翁捐款、有关部门支持一点、动员患者家属出一点,筹集资金用于精神病康复救助。在全市全面推行精神医疗机构与社区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推动精神病康复托养机构建设;创办精神病防治康复工(农)疗站。

(二)教育。

1.主要任务。

(1)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使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基本达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接受特殊教育的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以上。

(2)拓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高中阶段以上特殊教育,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相链接的残疾人特殊教育体系。

(3)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教育或培训。

(4)保障符合国家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接受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2.工作措施。

(1)市、镇两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当地义务教育体系,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坚持“特教特办”原则,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特殊教育的督导检查制度,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指标列入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指标体系。

(2)全面推行随班就读制度。现有特殊教育学校要逐步增设高中班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班。

(3)将残疾人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助学金制度,将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列入政府优惠政策范围,对接受高中阶段以上教育的贫困残疾学生,优先提供助学金和教育贷款。

(4)以社会普通职业教育机构为主,充分发挥残疾人职业教育机构的作用,普遍开展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坚持城镇与就业相结合,农村与生产和扶贫相结合,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和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

(5)继续依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江门教学点发展残疾人远程教育事业,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的竞争能力。

(6)加强特殊教育师资人才队伍建设,参加继续教育,提高特殊教育师资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数量。推广盲文、手语,为盲人、聋人接受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创造条件,提高特殊教育水平;建立健全特殊教育师资资格评定制度,落实特殊教育教师特教津贴。

(7)建立特殊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将每年特殊教育发展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确保“三个增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就业与社会保障。

1.主要任务。

(1)稳定、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率稳步提高。

(2)加强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建设,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就业的服务质量。登记失业、求职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

(3)加强盲人按摩人员培训,提高技术素质,规范盲人按摩行业管理,促进该行业健康发展。培养、培训盲人按摩人员25名,其中医疗按摩人员5名,保健按摩人员20名,开展盲人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培训人员15名。

(4)依法将残疾职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在岗残疾职工纳入社会保险率达100%,扩大自谋职业残疾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措施,逐步提高符合条件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

2.工作措施。

(1)继续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加大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严格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2)鼓励社会依法兴办福利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完善优惠政策和措施,扶持福利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办福利性工疗机构、庇护性工场,为精神病康复者、智残疾人实现就业创造条件;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鼓励、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

(3)加强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综合管理本地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工作,在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拓展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强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依托劳动市场信息网络,搭建残疾人就业信息网,拓宽残疾人就业信息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

(4)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残疾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对在各类培训机构中接受职业培训的贫困残疾人给予培训生活补贴。建立健全残疾人职业技能优秀人才奖励机制,积极参加江门市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为广东省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选择人才。

(5)充分发挥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作用,大力培训盲人保健按摩师,加强对在职盲人按摩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提高盲人按摩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加强对盲人按摩行业管理,规范盲人按摩市场,促进盲人按摩行业健康发展。积极开展盲人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全方位为盲人创造从业机会。对盲人个体开业给予政策扶持。

(6)依法维护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权益,完善对残疾人就业权益的监督和检查机制,确保残疾职工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鼓励并组织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对无劳动能力的城镇贫困重度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给予扶持;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按规定给予医疗救助。

(7)认真执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及时向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落实贫困重度残疾人的专项补助,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适当提高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等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生活保障水平。

(8)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重度残疾人托管(托养)机构,市、镇两级政府通过定额补贴等方式,资助贫困家庭的重度残疾人托管(托养)机构。

(四)扶贫。

1.主要任务。

(1)重点解决低收入者及其家庭的贫困问题,稳定、提高经济收入。

(2)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

2.工作措施。

(1)市、镇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将全市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纳入扶贫开发计划之中,统筹安排,同步实施,针对残疾人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结合实际,针对残疾人扶贫需要,制定和完善扶贫贷款政策,对适合残疾人脱贫的项目给予信贷支持。

(3)兴办残疾人农村种养培训基地,组织农村残疾人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掌握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

(4)将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纳入全市农村安居工程计划。安排资金帮助贫困残疾人改善住房条件,努力为贫困残疾人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五)文化教育。

1.主要任务。

(1)倡导、动员社会公共文化机构为残疾人提供服务,普遍、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2)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培养优秀艺术人才。

(3)落实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组织残疾人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增强残疾人体质。

(4)举办残疾人体育赛事,贯彻《奥运争光计划》,提高残疾人竞技运动水平,为上级输送体育人才。

2.工作措施。

(1)市、镇两级政府和市文化、体育部门,要采取措施,鼓励、支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机构建设,普遍对残疾人开放并提供便利服务,为残疾人参加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创造条件。公共图书馆要为残疾人提供图书借阅服务,逐步开辟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场所。

(2)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的残疾人组织和特殊教育学校、福利企业事业单位要根据各类残疾人的特点,开展残健融洽、形式多样、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艺术、健身、娱乐活动。

(3)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组建残疾人业余艺术团(队),培养特殊艺术人才;定期组织全市残疾人艺术汇演和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提高残疾人艺术水平,展示残疾人特殊艺术才华。

(4)提高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市体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残疾人体育的指导和扶持,加强市残疾人体育培训基地建设,大力选拔、培养残疾人优秀体育人才。

(5)积极参加江门市第四届及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选拔、培养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参加省第五届和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

(六)社会环境。

1.主要任务。

(1)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加大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

(2)推动物质环境和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在公众传播媒介中积极推进“字幕工程”,办好残疾人专题节目。

(3)宣传优秀残疾人、先进残疾人工作者和扶残助残先进典型,激励残疾人自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培育社会助残意识。

2.工作措施。

(1)宣传、新闻、出版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采用不同形式,报道反映残疾人生活,宣传残疾人事业,宣传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把开展扶残助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范畴;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要有扶残助残的具体要求;在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中,增加人道主义、自强与助残等内容,培育爱心,营造关爱他人、扶助弱者的良好舆论环境。

(2)完善市残疾人事业公众信息网,宣传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市电视台要积极推进新闻节目加配字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办手语节目;市广播电台要开设残疾人专题节目。

(3)加强市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建设,广泛动员公共媒体宣传残疾人事业的成就和优秀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宣传社会各界扶残助残取得的成效,鼓励更多的单位和个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

(4)继续组织好“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爱眼日”“爱耳日”、“精神卫生日”“防治碘缺乏日”、“防治麻风病日”等活动,广泛开展“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和“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

(5)认真贯彻《广东省无障碍设施管理规定》,推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凡新建和改建的道路交通、建筑物应实行无障碍设施建设,各主要交通路口装置盲人音响导向。

(七)社区工作。

1.主要任务。

(1)建立健全规范化社区残疾人工作网络。

(2)全面开展社区残疾人工作各项业务。

2.工作措施。

(1)市、镇两级政府要将残疾人工作列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并纳入社区达标检查内容。

(2)全面建立社区残疾人协会,配备社区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落实残协专职委员编制和经费,专职委员逐渐向由残疾人或直系亲属担任过渡。

(3)坚持资源共享原则,整合社会资源,设立残疾人活动场所,配置适宜残疾人使用的设备、器具。

(4)社区残疾人协会在社区居委会指导下,开展社区残疾人状况调查,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切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开展以家庭康复训练为依托的社区康复;在社区服务网点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机会;组织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生活、就医、家政、子女教育等帮扶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鼓励、组织残疾人参加社区群众文体活动,以及开展自我教育。

(八)法律维权。

1.主要任务。

(1)建立残疾人维权工作机制,采取有力措施,使残疾人权益保障状况进一步得到提高。

(2)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和法制宣传力度,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机制。

2.工作措施。

(1)市、镇两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残疾人面临的突出困难与问题,维护和保障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各项合法权益;加大对重大、典型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

(2)积极制定和适时修订残疾人优惠政策及扶助规定。

(3)继续将《残疾人保障法》纳入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残疾人的法律观念,提高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增强残疾人的法律工作者的维权能力。

(4)加强《残疾人保障法》执法力度,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市人大、政协开展《残疾人保障法》及相关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视察、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

(5)市司法部门要推进完善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残疾人提供优质、优先、优惠的法律服务,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6)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条例》,加强残疾人工作,听取残疾人意见,了解残疾人需求,解决残疾人问题,为维护残疾人权益和社会稳定大局服务。

(九)信息化建设。

1.主要任务。

建立健全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利用信息化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重点在于加强信息化网络和残疾人工作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

2.工作措施。

(1)加强残联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构建覆盖全市残联系统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业务数据、政务信息的网上传输。同时,建立与政府及横向业务部门之间的网络联系。

(2)加强信息队伍建设,开展多层次技术培训,提高残联系统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的整体水平;根据信息工作的需要,针对管理人员的特点,开展多层次的计算机知识普及教育和培训工作;将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作为对市、镇两级残联干部培训的内容之一。

(3)根据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全市残联综合业务数据和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基层统计管理,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利用残联系统内部信息资源,建立全市残联内部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共享,为领导决策和开展业务工作提供服务。

(5)进一步推动残联系统公众信息网建设,制定建设指标和目录,促进政务公开,丰富信息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网上服务。

(十)组织建设。

1.主要任务。

(1)完善组织机构,全面履行职能。

(2)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服务能力。

(3)加强市、镇两级残联领导班子建设,培养、选拔优秀残疾人干部。

(4)健全、完善残疾人各专门协会组织,密切联系残疾人。

(5)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残疾人工作,组织志愿者助残。

(6)加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创造为残疾人服务的条件。

2.工作措施。

(1)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完善机构,健全机制,加强力量,提高效能。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的残疾人组织,形成完整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

(2)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培训残疾人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和“十一五”全国残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提高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水准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大市残联残疾人干部配备工作力度,力争市残联配备有残疾人干部,增强残联的代表性;建立残疾人干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造就思想好、作风硬、能力强、素质高,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3)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组织,确保协会经费、场地、人员的落实,发挥“代表、服务、维权”作用,密切联系广大残疾人,活跃基层残疾人生活。

(4)会同有关部门按社区人口的8%组建志愿者队伍,指导志愿者协会开展扶残助残活动;指导社区各居民协会、社团开展对口帮扶残疾人组织活动。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8

一、全县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十五”期间,我县认真贯彻实施《县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大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残疾人组织、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化体育等得到全面发展,“十五”计划的各项任务指标都完成或超额完成。残联实行了计划单列,配备了专职理事长,健全了残联领导班子,建立了肢残人、盲人、聋人等专门协会,组建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残疾人扶贫服务社,召开了县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健全了20个乡镇残联,组建社区残疾人协会6家、村残疾人协会137家。培训残疾人889名,安排残疾人就业437名,残疾人就业率由80%提高到85%。5700名贫困残疾人通过扶持解决了温饱问题,1300名特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社会保障。落实残疾预防措施,有效减少了残疾的发生。通过实施助明、助行、助听等康复工程,1492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实施助学工程和就学补助奖励,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由92.6%提高到95%,符合条件的残疾考生基本能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学习。残疾人文体生活日趋活跃,五年间残疾人在国内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7枚、银牌9枚、铜牌6枚。残疾人广泛参与社会生活,自强不息,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扶残助残环境进一步改善。新闻媒体更加关注残疾人事业。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逐步形成,社会扶残助残意识逐步提高,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开始起步。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有了突破,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列入道路改造和新建规划,并逐步实施。

当前残疾人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投入不足,与发达地区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残疾人事业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不小差距;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等方面存在很多困难;社会上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服务残疾人的综合设施尚未建设。加快发展全县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十一五”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政府主导、统筹安排、讲求实效、加快发展”的方针,努力构建服务残疾人的组织体系、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全面改善残疾人状况。全面解决贫困残疾人生活温饱问题,残疾人基本实现小康;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措施;盲、聋、弱智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或接近正常儿童少年水平;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争取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就业率达到90%;开展残疾预防,控制和减少残疾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提高残疾人素质。残疾人科学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法律意识普遍增强,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得到提高。

创造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倡导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维护残疾人的尊严和权利;普遍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修订健全优惠政策,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推进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施建设及信息交流的无障碍环境建设。

增强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建设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设施;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社区残疾人服务体系,增强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实力;加快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残联组织建设,建设一支“人道、廉洁、高效”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三、“十一五”计划的各项任务目标和有关措施

(一)康复

任务目标: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300例,为50名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对15名聋儿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对其家长进行相应培训,受训聋儿康复率达到25%,免费验配助听器100台;为20名肢残人安装普及型假肢,完成10例矫形器安装;组织供应各种残疾人用品用具1500件;对120名肢体残疾人、10名脑瘫儿童、10名0—14岁智力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对重症精神病患者提高康复服务;加强康复人才培养,吸收、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康复水平。有关措施:

1、继续实施“复明工程”,密切配合“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培训县人民医院眼科医生,白内障致盲基本得到控制。

2、组织进行低视力患者康复、助视器供应和相关技术人员培训。

3、加强聋儿康复管理工作,选送15名聋儿参加语训,培训15名聋儿家长;规范助听器市场,加强助听器技术、质量监督。

4、开办县康复中心门诊部,开设县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

5、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充分发挥社区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站)等现有机构、设施、人员的作用,资源共享,形成康复训练服务网络,开展肢残人功能、智残人能力、聋儿听力语言、助视器配戴、精神病防治康复等训练与服务。

6、开展以“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模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加强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为精神病康复者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7、完善县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

8、积极筹措资金,对贫困白内障患者、聋儿、肢残人、脑瘫儿童、智残儿童和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给予适当补助。

(二)教育

任务目标: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统筹安排、同步实施,盲、聋、弱智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或接近正常儿童少年水平。

有关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依托县外残疾儿童少年教育资源,将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认真抓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在户口所在地学校随班跟读,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建立灵活的残疾儿童教育管理机制,确保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都能接受正规教育。

2、开展多种形式的扶残助学活动,帮助贫困家庭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完成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及大学教育阶段的学业。

3、做好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中考录取工作。

4、加大对特殊教育的财政投入,贫困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教育及大学教育阶段都能受到资助,杜绝出现残疾学生因贫辍学,使残疾儿童教育纳入政府义务教育优惠政策范围。

5、开展残疾人扫盲教育,逐步推广中国手语和汉语盲文。

(三)就业

任务目标:建立规范、科学、有效的就业服务体系,依法实施按比例就业,采取多形式扶持措施,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90%以上。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残疾人600名。有关措施:

1、贯彻落实《浙江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加强对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等就业形式的指导。加大对企业行政执法、劳动监察和年检年审力度。

2、做好残疾职工稳定就业工作,做好失业残疾职工再就业。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残疾人个人或自愿组织起来从事个体经营。扶持农村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

3、加大对福利企业监管力度,完善并落实扶持保护政策,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切实维护残疾职工合法权益。

4、积极发挥各类就业服务机构作用,大力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规范化的就业服务,每年召开残疾人劳务洽谈会。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

5、积极组织社会各类培训机构,根据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为就业创造机会。

(四)盲人按摩

任务目标:大力发展盲人保健按摩,培训盲人保健按摩师8名,经过培训的盲人按摩人员90%实现就业;稳步发展盲人医疗按摩。

有关措施:

1、对盲人按摩实行政策扶持,鼓励盲人按摩人员开业,在场地、注册、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

2、宾馆、饭店等有按摩业务的服务行业及社会医疗机构中的按摩科室,要优先录用具有按摩技术并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盲人按摩人员。

3、盲人免费参加盲摩培训。

(五)扶贫和社会保障

任务目标:扶持300名残疾人实现脱贫,200名残疾人奔小康,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残疾职工依法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鼓励帮助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残疾人参加各类社会保险,资助农村残疾人参加养老、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险,积极改善残疾人居住条件,积极探索无业残疾人的生活保障措施。有关措施:

1、将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扶贫规划,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效益农业,培育特色产业,下山脱贫,加快城市化建设中同步推进残疾人扶贫工作,重点解决低收入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相对贫困问题,稳定提高经济收入。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开展残疾人专项扶贫,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技术培训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残疾人扶贫培训基地,辐射农村残疾人,为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脱贫奔小康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3、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对贫困残疾人帮包带扶。

4、切实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建立特困残疾人救助制度,对重残特困残疾人给予救济、补助,保障其基本生活。

5、引导、督促社会各类用人单位依法为残疾职工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及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金;建立贫困残疾人个体基本养老保障补助制度。

6、对农村残疾人和城市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对象中的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予以经济补助。扩大残疾人康复项目,与残疾人康复有关的项目普遍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

7、加大残疾人危房改造的资金投入,实现助残安居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

(六)文体活动

任务目标:提高残疾人科学文化素质,活跃残疾人文化生活,努力满足残疾人的文化需求。依托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使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率达到15%以上。有关措施:

1、公共文化、体育场所普遍对残疾人开放,并提供特别服务和优惠。

2、广泛开展“爱心赠书(报刊、磁带)”、“入户读书、读报”等活动,便利残疾人及其家庭了解信息,增长知识,充实精神生活的志愿者文化助残活动。

3、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社区、村镇、学校、福利企业和残疾人专门协会要根据各类残疾人的特点,开展残健融合、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艺术、健身、娱乐等自娱活动,吸引残疾人参加,丰富残疾人文体生活。

4、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选拔、培养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

5、加强对残疾人体育的指导和扶持,充分依托学校的设施和师资力量,积极开展残疾人体育训练,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建立健全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培训体系和奖励制度,选拔培养残疾少年运动员积极为省市输送优秀残疾人体育运动人才。

6、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举办首届全县残疾人运动会,组队参加市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推荐运动员参加第八届全省残疾人运动会,争取优良成绩。

(七)社会环境

任务目标:大力弘扬人道主义,发扬中华民族扶残助弱的传统美德,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倡导团结、友爱、和谐、进步的社会风尚,逐步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

有关措施:

1、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认真组织“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国际盲人节”、“国际聋人节”等活动;宣传残疾人事业。

2、新闻媒体要进一步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增加反映残疾人生活内容,宣传优秀残疾人和扶残先进典型的事迹;推广开办残疾人专题节目。

3、广泛开展“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建立完善志愿者助残机制。

4、积极推行无障碍设施环境建设,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和重要公共建筑物时,严格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立无障碍通道。

5、推进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工作。探索开办手语新闻节目,本地电视台有关节目增加字幕。推动服务行业人员学习、掌握基本手语。试行适合盲(低视力)人、聋人、肢残人使用的通讯设备。

(八)社区残疾人工作

任务目标:把残疾人工作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使残疾人在康复、就业、文体、法律咨询等各方面得到切实有效的服务。

有关措施:

1、要将残疾人工作纳入社区总体规划和建设内容。

2、建立完善社区残疾人协会,开展规范化社区残疾人协会建设,加强社区残疾人协会建设,做好社区残疾人工作者和社区康复员的骨干培训工作。

3、充分发挥社区残疾人协会的作用,积极协助社区居民委员会做好残疾人工作,密切联系残疾人,维护残疾人权益,反映残疾人意见和需求,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服务。

4、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加大社区残疾人工作经费投入。

(九)法制建设

任务目标:加强对残疾人优惠扶持力度,加大对残疾人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机构要为残疾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有关措施:

1、建立完善的扶持体系。县、乡(镇)要及时制定修订优惠扶助残疾人的规定,村(居)民公约中有扶残助残的内容。相关政策的制定、修订要将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内容纳入其中。

2、贯彻实施《浙江省法律援助条例》,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服务机构、基层调解组织要将残疾人列为重点对象,为其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3、加强普法宣传,将残疾人保障法纳入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残疾人的法律观念,提高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

4、认真处理残疾人来信来访,及时化解矛盾、帮助解决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十)残疾人组织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任务目标:加强残联组织和思想、作风建设,健全完善各级残疾人组织,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加强培养、选拔优秀残疾人干部的工作,加强残联干部培训,提高残联干部队伍和残疾人工作者综合素质。加快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扩大为残疾人服务范围。

有关措施:

1、巩固和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组织体系,加强全县残疾人工作组织网络建设,开展规范化残疾人组织建设。

2、关心、重视对残联干部的培养、教育和选拔,选拔更多的优秀残疾人干部从事残疾人工作。召开县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做好换届工作。

3、加强残联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残疾人工作者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支恪守“人道、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4、加强专门协会建设,活跃协会活动,发挥专门协会“代表、服务、维权”的职能。

5、整合资源,建成一处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指导、用品用具供应、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扶贫以及残疾人文化活动等服务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

6、发挥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功能,开展康复训练、聋儿语训就业服务、用品用具服务及文体娱乐等活动,规范管理,使之真正成为残疾人之家。

(十一)残疾预防

任务目标:从源头上减少、控制残疾发生。

有关措施:

1、认真执行优生优育、母婴保健、医药卫生、交通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与残疾预防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2、由卫生行政部门牵头,计生、民政、环保、教育、公安、劳动保障、经贸、交通、工会、妇联、团委、残联等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建立有效的残疾预防工作机制。

3、加强残疾预防宣传工作;利用“爱耳日”、“爱眼日”、“计划免疫日”、“精神卫生日”、“防治碘缺乏病日”等节日,广泛宣传、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增强全民残疾预防意识。

4、禁止近亲结婚,加强婚前指导、咨询,减少遗传性残疾和先天性缺陷;加强计划免疫,控制传染病、后天营养不良及脑血管疾病致残;严格耳聋药物的管理,减少药物致聋;严格道路交通管理,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控制、减少意外事故致残。

(十二)残疾人事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任务目标:实现残联系统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化,建立残疾人事业数据库,为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提供服务。

有关措施:

1、开办县残联网站,利用网络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2、建立连接到省市残联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建立残疾人事业数据库。

3、加强计算机知识普及教育和培训,逐步提高残联干部整体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的能力。

(十三)残疾人事业经费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9

乡镇街道残联是最基层残联,它是整个残联组织的基石。残联能否真正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取决于乡镇街道残联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理事长的素质、能力和水平。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乡镇残联上半年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镇残联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一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残联部门的具体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在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上办实事,充分发挥残联工作职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促社会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一、现将我镇上半年残联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增强残联工作队伍力量,大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按照上级残联部门要求,积极参加市残联业务培训,半年来组织培训的有50多人次,组织社区负责残联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参加人员20多人,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各社区残疾人服务。

(二)开展残联工作目标管理

对照上级残联部门制定的残疾人工作目标任务分解,按要求完成目标制定,实行到位,落实到人。积极地做到工作有计划,有落实,使得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地开展下去,为上级残联部门更好地了解我镇残疾人工作畅通了信息渠道;认真做好第二代办证工作,目前我镇换证人员已经达到567人。其中配合市残联上门办证14人。为我镇36名重度低保残疾人家庭办理了审批手续。

(三)康复教育工作富有成效

完成白内障初步筛查工作,我镇共筛45名白内障患者。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开展与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关的公益宣传服务。为切实抓好普及康复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残疾预防意识和残疾人及其亲属的自我康复意识。我们坚持重点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在助残日期间配合市残联为我镇残疾人发放轮椅8辆。乡镇自主发放每名残疾人1袋面粉,一级残疾人另外发放大米1袋,共花费6万多元。通过开展残疾人康复知识宣传活动,使残疾人及其亲友残疾预防、康复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努力提高残疾人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积极落实残疾人帮困助学措施。完成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金申报工作,帮助3名困难残疾学生和特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申请贫困救助,确保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去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

(四)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增强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

积极做好了残疾人失业登记、残疾人就业需求登记工作,并联系劳动保障部门和企业,大力拓宽残疾人就业途径,实现多形式就业,提高残疾人就业率。上半年帮助残疾人就业达10多人。大力鼓励扶持残疾人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扶持贫困残疾人发展产业,帮助残疾人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为改善自身家庭生活条件努力,为促进我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五)协调做好“三无残疾人“五保供养工作,确保应保尽保,为3名残疾人办理了五保手续,让他们入住敬老院,为12户残疾人家庭办理了低保,使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有保障。足额及时发放全镇4户残疾人危房改造款,及时了解残疾人近期生活生产情况,尽力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把问题化解在基层,把矛盾处理在萌芽中,杜绝了越级上访等情况的发生;及时地将各项维权工作数据纳入个性化服务中,并准确录入信息化平台,完善信息数据库内容。对于残疾人工作专项资金的发放,严格发放程序,保留发放手续资料以备查验,及时上报了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有效地保证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二、存在问题:由于客观条件和残疾人自身障碍的影响,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还有部分残疾人贫困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仍然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强化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全镇营造良好的扶残助残氛围。

(二)继续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国家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更好地为基层残疾人提供服务。使基层残联组织建设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乡镇残联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二20__年上半年,乡镇残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乡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及上半年签订的工作目标,全面开展残疾人就业、康复、社会保障、文体、维权等工作,促进了我镇残疾人事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自身建设,深化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残联的职能是“代表、服务和管理”。以残疾人为本,为残疾人服务是残疾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和宗旨。乡镇残联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活动,树立“奉献、恪守、尽职”意识,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思想意识和业务素质需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解决好广大残疾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我镇残疾人的根本利益,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残疾人。

(二)做好扶残助残工作

3月3日是全国第十一次“爱耳日”,乡镇残联组织开展了以“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就“怎样帮助聋儿进行助听器适应性训练、耳朵卫生保健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向广大群众作了宣传。活动共张贴标语30余条,悬挂横幅一条,广播宣传12次,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唤起群众对听力健康的关注,提高了全镇人民的爱耳护耳意识。5月16日是第二十个“全国助残日”,围绕助残日“关爱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主题,5月13日,乡镇残联联合镇老协、广播文化站、乡农机站等部门,认真开展了倡导助残风尚,构建和谐社会的扶残助残宣传慰问活动,并向广大群众发出了“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心灵”的助残倡议书。宣传过程中,工作人员向群众耐心讲解国家的惠残政策,回答群众的咨询。就“中风偏瘫患者如何护理、精神康复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老年人如何预防耳聋、儿童怎样以预防中耳炎”等残疾人康复护理知识进行了细心的讲解。活动共粘贴标语63条,发放传单1200余份,慰问残疾人家庭13户。利用“六〃一”儿童节节日之际,切实关注残疾儿童、残疾人子女,乡镇残联工作人员来到西龙小学,询问残疾儿童的生活及学习情况,为13名残疾儿童及残疾人子女送上了节日礼物。并鼓励他们要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做好残疾人帮扶、康复工作

(1)新农保这项惠农政策实实在在地圆了中国农民一个梦,让他们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国家对于一、二级重症残疾人参加新农保实行由财政全额拨款的优惠政策,更是体现了我国对于残疾人的关爱政策,截止5月底,我镇残联已完成全镇219名重症残疾人的参保工作。

(2)配合镇卫生院做好对10名白内障患者的调查记录工作。

(3)为1名肢残人员争取安装了假肢。

(4)为我镇8户残疾人家庭争取并发放了“阳光家园计划”居家托养补贴共计6400元。

(四)加快第二代残疾人证换证工作

管理和核发第二代残疾人证,做好残疾人证核发工作,有利于全面掌握各类残疾人情况,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有利于残疾人的分类救助,确保党和政府的助残政策落到实处;有利于分类指导,重点帮扶,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20__年乡镇残联已完成近300人二代证的换发工作,但仍有不少残疾人未换证,换证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地做好,并在以后的工作中统筹兼顾好换证工作。

(五)严格办证规则和办证程序

在办证工作中,认真遵守残疾证办证制度,严格把关,按时办好,及时发放残疾证,同时做好咨询服务工作,为残疾人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工作,凭证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做了大量工作。

(六)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乡镇残联结合本镇实际,采取广播、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各种活动等,深入宣传政府为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就,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以及本地区出台的配套的法规政策,宣传社会各界扶残助残、帮助贫困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的感人事迹,宣传各级党政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走访慰问残疾人的动人场面以及在助残日期间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全社会掀起关注、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热潮。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过去半年里,我镇残疾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残疾人的实际需求相比、与镇党委、政府和县残联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表现在:

(一)我镇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比还相对滞后,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残疾人服务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等环境条件和实际工作都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现实需求;

(二)政府投入残疾人事业的财政经费与残疾人需要帮扶的实际存在加大差距,许多工作无法开展。困难虽然存在,但我们相信,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残联工作将取得更多的成就。

三、下半年的工作计划

(一)做好残疾人日常办证工作,认真把残疾人个人档案录入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县残联网站档案管理上。做好镇残联网站的日常管理。

(二)认真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的有关工作。

(三)开展残疾人就业、保障、教育、文体等方面的统计,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残疾儿童助学活动,并建档立卡。

(四)了解掌握残疾人用品用具的需求情况,及时统计上报到县残联。

(五)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残疾人参加新农合、低保、五保等参保工作及做好残疾人种、养殖户的扶持工作。

(六)认真走访调查,按时完成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

乡镇残联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三随着国家惠残政策越来越多,20__年对于残联工作人员来说是最忙碌的一年,感觉虽劳力却很充实,大大改善了我镇残疾人基本生活及医疗康复状况,同时也提高了贫困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

一、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

为进一步摸清残疾人基本服务现状与需求愿望,为实现残疾人基本状况信息化动态管理,提高服务残疾人水平和效率,制定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上级残联要求镇村调查员必须入户调查,调查内容每个残疾人36项,重点是了解各类残疾人在生活救助、社会保障、康复服务、辅具服务、接收教育、就业帮扶、托养照料、扶贫开发、住房保障、无障碍改造、权益维护等方面的现有服务状况、托底服务需求等内容,立仓镇残联于专项调查标准时间内(20__年1月1日零时起至3月31日止)完成了对2817个残疾人的调查登记、复查、验收、录入、复录等工作,并在复录工作中取得了误差率为零的好成绩。

二、继续实施“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和“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工程”,落实残疾人救助优惠政策。

1、白内障患者康复工作。

三月份我镇按照县残联安排,组织开展了白内障患者筛查工作,通过大力宣传、精心组织,共筛查出白内障患者165人,远远超过了县残联分配的115人的任务数。目前已有21人符合手术条件做了复明手术。

2、贫困精神残疾药费补助工作。

针对贫困精神病患者我镇积极落实贫困精神病残疾药费补助优惠政策。20__年我镇共补助贫困精神病患者93人,药费补助资金9.3万元。

3、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

为落实我镇贫困残疾儿童抢救康复工作,我镇四月份对0-6周岁的贫困残疾儿童进行了调查摸底,共有贫困残疾儿童31人,其中智力残疾儿童7人,听力残疾儿童10人,精神病残疾儿童1人,孤独症儿童1人,脑瘫残疾儿童12人。目前已有14名残疾儿童接受了康复治疗和教育培训。

4、全面落实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工程。

为确保我镇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全面落实,我镇对各村贫困残疾人进行了核查,按照应助尽助,一个不漏,应退尽退,一个不假的原则,通过网上办事大厅进行申报,共落实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840人,其中重度残疾人救助691人,三级扩面救助149人,残补救助资金61.24万元。

5、20__年年度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托养服务(家庭)资助我镇有18名在智力、肢体、精神方面的残疾人得到了资助。

三、积极开展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工作。

20__年以来市残联为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拥有一技之长,加大了残疾人培训力度,目前共举办了七期培训班:计算机培训班,盲人按摩班,汽车美容与装潢培训班,电动车维修技术培训班,手机维修培训班,家用电器维修培训班,农村养殖技术培训班,我镇参加培训人员共有6名,其中计算机培训班和盲人按摩班的两名学员已安排就业。另外,在全市万名干部帮扶万民困难户中,我镇为72个残疾人提供了资金、物质、技术上的帮扶。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过去的一年里,我镇残疾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残疾人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1、我镇为残疾人服务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等环境条件和实际工作都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现实需求。

2、当然还有我自身原因,就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思路不清晰,工作方法不得当,没有把这项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20__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感,为残疾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进一步做好残疾人日常办证工作,建立健全残疾人档案。

3、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

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残疾儿童助学活动,并建档立卡。

4、了解掌握残疾人用品用具的需求情况,及时统计上报到县残联。

5、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残疾人参加新农合,低保,五保等参保工作,继续做好残疾人种养殖户的扶持工作。

6、认真走访调查,按时完成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

7、做好残疾人的信访工作,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

8、着力落实特惠政策,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增收。

总之,为了进一步做好残疾人救助工作,将残疾人保障与服务工作更好的落实,我镇将继续努力完善惠残民生工程后续服务,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再创辉煌!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10

我们将努力让家庭特别困难的残疾人住院可享受大病医疗救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扶贫方式,把帮助和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生产需要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多渠道的残疾人扶贫资金投入方式,落实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扶贫措施,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1处以上。

积极开展贫困残疾人的技能、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各项保障领域;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建立社会帮扶机制;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帮助落实“低保”“五保”等社会救济措施,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同时,对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大病医疗难、子女入学难等残疾人家庭实行临时救助。使城乡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得以落实。

二、进一步落实康复救助项目,促使残疾人康复

按照省、市残联康复任务的要求,围绕残疾人“康复一人,幸福全家,奉献社会”的目标,建立“泰祥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和“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委托康复中心对脑瘫、智残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开展争创白内障无障碍区活动,为社区所有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大力推动社区康复工作,做好基层康复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推动“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抓住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制度的契机,研究农村贫困残疾人医疗保障和康复救助问题的解决办法,积极促使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使我社区的部分贫困精神病患者得到医疗救助;继续开展肢体康复训练、低视力助配、聋儿语训康复、用品用具供应和麻风病治疗等工作;用品用具服务应进一步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的宣传,提高社会残疾预防意识。

三、做好残疾人教育和文体工作,促进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

继续配合教育部门进一步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使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稳步提高。建立健全贫困残疾学生助学制度,为激励残疾学生努力学习,自强不息,帮助贫困失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力量,围绕发展残疾人事业这个主题,针对残疾人就业、康复、教育和生活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培育残疾人事业发展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组织好“全国助残日”活动;做好“两刊”征订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的文体生活。做好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和推荐工作。

四、加强社区残联规范化建设,增强为残疾人服务能力

切实加强残联干部队伍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搞好干部培训,提高残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省、市要求,力争使我们泰祥社区残联建设达到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适应的工作队伍,完善的规章制度,高效的运行机制,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经费保障,良好的社会形象”的目标。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作用,开展康复训练、就业服务、用品用具服务及文体娱乐活动,重视和发挥专门协会作用,使残疾人工作有人负责,把残疾人工作延伸到每家每户。进一步加强社区残疾人帮扶工作,规范管理,增强服务能力。重视残联信息网络建设,做好残疾人事业对外交流和统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