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对古典音乐的鉴赏十篇对古典音乐的鉴赏十篇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4:38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篇1

1古典音乐概述

古典音乐流行于17501820年之间,是欧洲的主流音乐也被称为维也纳古典流派。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都是古典音乐的著名作家。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初中生都喜欢听流行音乐,似乎更符合现代社会的节奏。其实,在闲暇之余不妨听一听古典音乐放松心情,陶冶情操。而要想听懂古典音乐就要具备一定的古典音乐知识,从而从内心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美。

1.1海顿

海顿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奠基人,他的形式和風格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作品风格精致、充满想象力且非常幽默;他的作品主要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材料进行创作。他的语言简朴、明朗,没有太多的戏剧性。他的著名作品《颂歌》曾献给奥地利皇帝,如今是德国国歌,尽管海顿没有莫扎特、贝多芬等人出名,但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成就都是在他的基础上加以完善的[2]。

1.2莫扎特

被称为音乐神童的莫扎特,他的作品甜美、活泼,突出作品的层次感。莫扎特最大的特点是他可以在一首优美的乐曲中让观众感受到悲伤和痛苦,到如今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做到。他的作品形式高雅、简洁,具有强烈的美感,但他作品真正的魅力在于表达了人性与自由。

1.3贝多芬

被称为交响乐之王和乐圣的贝多芬是从古典到浪漫的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他的作品充满英雄气概、热情、奔放。贝多芬的一生坎坷,但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自信和奋斗的精神。被后人评价为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他的作品有《第六交响曲》、《献给爱丽丝》、《命运》、《欢乐颂》等。

2教学策略

2.1明确目标引热情

提高初中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当下初中音乐课程的首要目标,这样能够大大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为了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音乐课程的针对性,古典音乐鉴赏课程要结合教材,让学生通过教材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美感。而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教材,挖掘每一首古典音乐中的精彩部分和独特的抒情方式,这样才能在古典音乐鉴赏课上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在鉴赏课上得到美的洗涤。

2.2良好关系保兴趣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互助,与学生做朋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相互促进,相互进步。还要求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当老师,做到学进去,讲出来。那么,在音乐课下,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慢慢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对以后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促进作用。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所以,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不作考核的音乐课,学生对待这么科目的态度会比较随性,学不学完全看心情,音乐教师就更应该要多和同学交流沟通,在平常的师生交流中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对生活和人生的意义,以促使他们对音乐课的保持兴趣。

2.3以点带面破围栏

在古典音乐鉴赏课上,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大多数音乐教师表示:学生们上鉴赏课时都无精打采,不得其意,一脸苦楚。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这样的表现,完全背驰了音乐鉴赏课得到美的熏陶的宗旨。音乐课应该是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手舞足蹈,畅快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体会到音乐的美感的。笔者尝试过组成一个音乐兴趣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带领学生多参加各种活动,锻炼他们的自信心。同时笔者发现,也这样一个兴趣班能起到带动作用,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音乐,之后,在古典音乐的鉴赏课上能身心投入到其中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

2.4多开活动促了解

为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可以多举行音乐艺术节、音乐会、演唱会、音乐剧等活动,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体会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帮助初中生锻炼音乐鉴赏的能力。初中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对音乐的魅力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古典音乐的典雅精致会有很深刻的认识。

2.5优化教学体美感

在古典音乐鉴赏的教学过程上,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例如情景法、悬念法、开门见山法等,从而确保音乐鉴赏课生动有趣。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并帮助其理解,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们进行思考,对古典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觉得古典音乐鉴赏是轻松有趣的,还能提高学生自身的鉴赏能力,从而缩小学生与音乐的距离感,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更能让学生在古典音乐鉴赏课堂上敞开心扉,用心去感受古典音乐带来的美感和愉悦感。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篇2

一、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中学生的价值取向

在大多数的中学生中,对于音乐课从传统观念上来说属于副课,没有语数外等考试型的科目重要,因此认为音乐课就是放松精神和娱乐的时间,在课堂上对教师所放的音乐采取选择性,一般会根据个人爱好听取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盲目追求流行音乐,部分歌词其实并不利于现在学生的教育发展,而对于一些真正古典,有鉴赏价值的音乐却进行抵触,通常情况下很少有人能听进去。

(二)音乐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传统上认为音乐课是属于副课的,没有严格的考试作为要求,因此学生从心理不重视音乐课,音乐课程的课时较少,普遍中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薄弱,缺乏一定的音乐素养,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材内容不与时俱进,在平时生活中也不注重积累音乐常识,另外青少年大部分学生追求流行音乐,对于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学习和认识却比较被动。

(三)受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成员对孩子兴趣爱好、性格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对于音乐的兴趣表现得更为突出,假设父母也喜欢高雅古典音乐,会感染孩子和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熏陶,但是如果父母很少听一些高雅音乐,学一般来说学生也不会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家庭熏陶对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从小就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对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的思考

(一)音乐教学要联系生活,贴近实际

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有情感体?,在古典音乐的一些高雅音乐中可以充分体现情感。但是青少年由于所具备的音乐知识水平较低,再加上流行音乐的冲击,平时通俗音乐听得要远超古典音乐,如果强制性反对学生听他们喜欢的流行音乐,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加厌恶古典音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挑选一些适合学生听的,有积极引导作用的音乐,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使得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另外,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适当让学生感受音乐剧,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作用,将音乐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其魅力,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感。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处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普遍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独特的个性,在音乐欣赏中,思维能力占据主要地位,因此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音乐鉴赏本省的创造性特点,要求学生不能被动接受知识,而更应该积极参与到音乐知识探究和音乐鉴赏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入课题,比如可以通过故事讲述的形式,让学生在熟悉音乐创造背景的前提下感受音乐的魅力,这样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感悟音乐情感,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课程考试相较其他科目来说有其独特性,在期末考试前,教师需要采取一些可行的教学方式,将之前课堂所讲的知识串起来,方便学生记忆的同时,巩固知识,这样才能将平时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进行集中积淀,这也是教学中必须做的。可以通过游戏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或者制作ppt,利用音频、视频播放一些典型的音乐作品,将枯燥的知识运用趣味性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篇3

【关键词】音乐鉴赏;互动式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47-01

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鉴赏课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对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现代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实际教学需求,音乐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对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运用,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一、在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首先,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教师能动性的发挥比较有利。在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调整自身地位,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情况,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并且更好地掌握音乐鉴赏方法。另外,在教材选择方面,教师不但要积极研发教材,还要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传承音乐文化,对教材进行合理选择。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主动性和研究能力。因此,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使教师能动性得到增强。

其次,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运用,可使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及交流,在音乐鉴赏知识方面达成共识,另外,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可使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好了解,并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这对良好师生管理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均需要投入更多情感,可进一步加强情感交流,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构建良好师生关系。[1]

二、音乐鉴赏课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一)创设互动式良好教学情境。在音乐鉴赏课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互动式教学模式得以较好实现,应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参与,使整个班级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整体。比如,在对《非洲的歌舞音乐》这一曲目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奏,合奏的过程必然需要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协作,通过合奏,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我,从而能够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这样一来,便形成了良好的互邮角榫常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在活跃的范围中能更好地学习音乐鉴赏知识,进而使互动式教学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二)加强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在音乐鉴赏课教学过程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现必须要以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加强了解。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从而选择有效方式进行教学,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互动,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比如,在古典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其缺乏兴趣,学习兴致不高,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就会发现,当前学生更喜欢流行音乐,希望能够鉴赏一些流行音乐。在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后,教师可在古典音乐鉴赏教学中融入一定的流行音乐,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升。同时,教师也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古典音乐的魅力,从而喜爱上古典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使古典音乐鉴赏课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除了教师与学生互动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属于重要环节,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鉴赏课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的互动得到更好实现,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小组教学模式,即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与讨论,最终将教学任务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并主动向其他同学学习,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2-3]

三、结语

在现代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过程中,积极提升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及观念,对互动式教学模式所具备的优势要加强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方式实现互动式教学,促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杜莉莉,吕润潇,许静等.高校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J].微生物学杂志,2016(3).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篇4

自1996年7月29日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通知后,全国各类大学增设了越来越多的音乐选修课程。公共选修音乐课的开设旨在提高非艺术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升其艺术素养,进而达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随着经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断进步,现行的音乐鉴赏教材部分内容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我国高职类院校办学宗旨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更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容易忽视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学生自身也有轻视此类公共选修课的趋势。这一现象不利于青年一代综合素质的提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探寻合理的解决对策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为音乐欣赏课的切入点,因其综合性更强,更加贴近学生,会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互动,有利于开展分层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

一、目前音乐鉴赏课的现状

1.目前各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几乎无一例外将《音乐鉴赏》作为开课首选,旨在通过欣赏音乐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一些规模大的学校,公共选修开设课程较为细致、多元,即使很小众类的音乐课程也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学生群体;而相对于一些起步较晚的高职院校,因处于办学初级阶段,师资、学生数量有限,加之学生之间的音乐感知能力差距并不是很大,这在客观上也决定了音乐公共选修课的开设类别不可能很细致,承担着美育重任的《音乐鉴赏》课程的质量在这类学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行《音乐鉴赏》课程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中外优秀经典曲目、人物及一些音乐基础性知识,试图通过音乐美的特殊魅力和育人因素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但是特别是学生们喜欢的现代流行音乐的内容分量很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的话,这类传统教材会让学生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从心理上就会产生排斥。如果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为切入点会让学生从心理上更易接受,产生共鸣。因为影视剧是一种比较大众化的娱乐类型,其音乐既有古典音乐的深刻,又有流行音乐的通俗,二者与一定的剧情、画面结合更具亲民特质,更贴近现实生活,况且结合剧情欣赏也不易造成听不懂的现象。内容选取得科学、合理的话,可以将《音乐鉴赏》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巧妙的渗透进去,潜移默化间就完成了教学目标。随着课程的改革和体制的逐步完善,公共选修音乐教育的视野也需要与时俱进。目前《影视剧音乐鉴赏》我国只有极少数的传媒及影视类院校已经开设,大部分高校公选音乐课仍然以传统教材《音乐鉴赏》为主。

2.自笔者任教高职类学生的音乐公共选修课以来,发现选修学生中大概三分之一学生是抱着混学分的态度,觉得这类选修课又不是专业课,对就业又没有什么明显的益处,只要轻松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了。另外,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审美倾向比较单一,基本只对流行音乐有兴趣,对于音乐其他类别,特别是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戏曲基本没有什么兴趣,课堂上也很难产生共鸣。而影视剧音乐结合一定的故事、情节、内容的表达等,并融合了一定的画面,视听的结合赋予了音乐更加直观、立体的特质。课堂教学应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作为音乐欣赏课的切入点,首先从心理上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消除了距离感。

二、开设影视音乐鉴赏课的理论支撑

鉴于上述现状,如何让高校公共艺术类的欣赏课更加趋于合理、规范、人性化?这个问题也早已进入学界同仁们的理论研究视野,国内学界对这一课题的探索为《影视剧音乐鉴赏》课的开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如曾宏华《高校音乐公共课中渗透影视音乐教学的意义》、陈晨《浅谈影视音乐如何辅助大学音乐教学》杨佳君《论大学生影视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郭婧《古典+流行=时尚――从影视音乐谈起》韦民《浅谈影视音乐的价值与魅力》、张红颖《浅谈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郭强《影视音乐在大学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左建新、张译文《音乐欣赏课中的影视作品应用》、吴跃华、闫辉《论影视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美育功能的实现条件》、张达生《让大学生在电影中体验音乐的美》、温洪青《谈影视音乐的德育功能》、石延春《浅谈影视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等众多学术论文充分肯定了影视剧音乐在大学生音乐艺术素质教育中的迫切性、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以及现实意义;另外,钟春明的学位论文《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调查研究》、吴晓燕的学位论文《选取电影音乐在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微探》、沙欣的学位论文《独立学院音乐欣赏公选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为个案》中除肯定了影视音乐在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对此课程的必要性、前瞻性、可行性以及课程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探讨,这些都为本课题的实际操作奠定了学理基础。

三、影视剧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整合

1.将传统音乐鉴赏课的内容渗透在影视音乐中开展教学,首先课程名称使学生从心理上会乐于接受,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对古典音乐、戏曲、中国传统音乐的距离感和心理上的排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鉴于大多数学生音乐审美趣味狭隘、单一,只对流行歌曲有兴趣,不利于从人文素养的角度得以综合提升,使课程的育人功能大打折扣。而优秀的影视剧音乐包含有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及西方的经典音乐,内容丰富多样,雅俗共赏,更容易产生共鸣,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水平。著名作曲家谭盾的电影音乐将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结合西方现代作曲技术,使作品既有东方神韵,又不失现代感,巧妙地诠释了中国式东方哲学,在国际乐坛赢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电影《卧虎藏龙》中,谭盾将丝竹与戏曲的元素发挥得恰到好处,音乐在配器上选用二胡、竹笛、琵琶、鼓、巴乌与钟类、西洋管弦乐器等,中西音乐相得益彰,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将中国音乐元素展示于国际舞台,效果震撼;在电影《夜宴》中因为台词较一般电影偏少,音乐的分量显得尤其重要,许多部分是靠音乐渲染气场和情绪,这对于作曲家来说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特别是其中的《越人歌》想必一定让人过耳难忘了,作曲家除了运用民族乐器,还将这首壮族古老民歌经重新编曲和配器,焕发出新的生机。歌曲仅有短短的六个乐句,根据剧情通过变奏、配器、男女声的演唱等使其有了丰富的层次与表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充分向听众展示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如果离开电影这个媒介,特别是目前的90后大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和戏曲尤为疏离,对这类音乐作品,学生会从心理上就排斥。而借力电影,不知不觉间学生就随着电影音乐走入其间,受到感染,会突然发现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戏曲等还是蛮好听的,有着其独特的魅力。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和你在一起》,片中主人公为证明自己学有所成而苦练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定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若离开了剧情纯粹让学生欣赏这个作品,就没有这样好的鉴赏效果了。影视剧音乐的综合性很强,融合了听觉、视觉、文学、戏剧、诗歌等艺术,优秀的影视音乐更是情感、道德、价值观的体现,更直观地体现了音乐艺术的育人功能,拓展了音乐的内涵和外延。对此,早在2008年就有学者张红颖撰文《浅谈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指出:“影视音乐具有较高艺术审美价值和广泛社会学价值,对提高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另外,“影视音乐不仅对人们的心灵、性格、情感、意志、思想有所陶冶,而且使美的艺术感受力得到升华,使他们在精神上、心理上、行为上处于和谐的健康状态,拥有平衡的心境和开阔的胸怀,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①

2.将传统公共选修音乐课的音乐鉴赏课授课内容优化、整合,增加现代轻音乐、流行音乐以及近年来热播的部分影视剧音乐的内容,并将传统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渗透在雅俗共赏的影视剧音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学生都有收获,进而提升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普通的大众往往不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欣赏起大部头的交响乐、歌剧等往往有困难,但是电影的画面、故事为大众欣赏电影中的音乐提供了理解的条件。”②只有理解了,才会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影视剧音乐中不乏交响乐这种配乐形式,如《指环王》《乱世佳人》《阿拉伯的劳伦斯》《泰坦尼克号》……依托影视剧为媒介,结合特定的剧情,学生们会有听懂了的感觉。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的配乐甚至还有肖邦的圆舞曲,灵动的音乐与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剧情交织在一起,定会在学生心里留下难忘的印象。音乐鉴赏课程里通过感性的对比聆听而理性分析中西方在音乐观念、音乐审美、音乐思维方面的异同,这部分内容如果没有很好的媒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学生要么被动地依赖老师的讲解,要么根本就没兴趣思考,不利于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如果以影视剧音乐为媒介,学生体验到中国音乐较为含蓄细腻的审美与西方音乐强调矛盾、冲突,注重音乐的戏剧效果,进而才能更好地理解中、西方的音乐审美和音乐观念。近年热播的电视剧《甄?执?》第13集中出现的《惊鸿舞》具有浓厚的中国宫廷音乐风格,音乐主要的演奏乐器为古琴、古筝与笛子,歌词是曹植的《洛神赋》,舞蹈是水袖舞,音画结合,古韵浓郁,可以令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古典音乐的神韵,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古琴的文化意义,深化、拓展音乐鉴赏的内涵。只有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才有了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的可能性,才能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不知不觉间逐渐提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感性、娱乐的较浅的审美层次上,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境界。

四、结语

伴随着时展,经济、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类公共音乐鉴赏课程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根据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做相应的调整。当今社会更加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青年一代是国家、社会新的希望,肩负着国家富强、文明的重任。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怎样更有效地提高青年一代综合素养,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对此,本文探讨了高职类音乐鉴赏课程在新形势下,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以雅俗共赏的影视音乐鉴赏为切入点,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育人效果事半功倍。

注释: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篇5

关键词:流行音乐欣赏高中音乐课堂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它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激活音乐课堂,提升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一、结合学生兴趣点,指导学生专题鉴赏

新课改教材中已经将大众音乐、通俗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设置。这样,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三到四个课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专题鉴赏。而面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并且对相关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只单纯地听几首歌、几段音乐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鉴赏需求的。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例如,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实例。

这节课安排在爵士音乐欣赏之后,学生们已经对这种由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解。于是,笔者决定“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

课程一开始,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笔者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那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一下子卡了壳。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随后,我又选播了一首美国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们总结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词等等,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这节课以现今学生追捧的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希望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

从实际来看,这样的课是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就像课后有些学生表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以前只是一味喜欢,但什么也说不出来;现在了解了相关知识,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盲目了。”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

专家分析认为,在整个高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以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学习平行设置,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二、借助辅助鉴赏,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材《生命之歌》一课中,除了课内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欣赏,还可以配合主题,给学生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发人深省的画面,会带给学生另一种震撼,更加深化了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德育目标。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钢琴曲《钟》,这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印象,在一系列聆听、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会唱歌》,因为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编自《钟》,学生在欣赏之余,不仅强化了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了解到,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和古典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同样,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刘欢演唱的《胡雪岩主题曲》,也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诸如此类的流行音乐辅助鉴赏,在很多的欣赏主题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流行音乐作品是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的,目的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笔者以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作用。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篇6

流行歌曲歌词成为学生素养的一部分,渗透到语文教育的每一个过程,在语文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影响着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

流行音乐的存在和发展是必然的。流行歌曲影响力大,内容包罗万象,但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如何利用流行歌曲的影响力帮助学生学语文,如何利用流行歌曲的影响力来教语文是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探索的课题。语文教材本身也选用了大量的歌词:诗经、楚辞、汉乐府、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也有群众歌曲、民歌歌词等。这里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如果流行歌曲能运用得当的话,就会对古典文学的教学起到优化作用。对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利用流行歌曲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鉴赏古典文学的兴趣

利用流行歌曲创设教学情境应视课文类型而定,或激昂,或舒缓,或活泼,或古典,或现代……选择合适的流行歌曲帮助学生理解体悟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播放王菲的同名歌曲,让学生在王菲的天籁之音中去感受词人对天上人间的向往和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古代的诗歌也都是极具音乐性的。如《诗经》中的风就是各地采集的民风,雅是宫廷音乐,颂是祭祀时候用的音乐。乐府诗宋词等也都是用来唱的。尤其是宋词,还是根据曲调来填词的。比如我们现在也可以听到的《一剪梅》的调子,那首《月满西楼》让多少人为之嗟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很多有价值的流行歌曲都可以在古典文学中找到源头。比如学生都喜欢的周杰伦的《东风破》,它的歌名就是一个词牌名,内容也很有古典的味道;《寂寞沙洲冷》灵感就来自苏轼的《卜算子》:“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涛声依旧》源自张继的《枫桥夜泊》;江凯文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后弦和小昔米的两首《西厢》等都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很多养分。

通过这样的沟通,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古典文学和现代的流行歌曲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只有在古典文学肥沃的土壤中,现代流行歌曲这颗青苗才能茁壮成长。也只有学好古典诗文,才能更好欣赏流行歌曲,唱好流行歌曲。明白这两点学生就会对古典诗文产生崇拜,对其有更深的理解和情感,从而激发鉴赏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开设流行歌曲鉴赏课,拓展语文教学鉴赏的深度

当今中学生接受新事物快,酷爱“流行”,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鉴赏流行歌曲,如:“流行歌曲中的古诗词”、“流行歌曲中的意境美”、“流行歌曲中的哲理”、“流行歌曲中歌词的积极性及消极面”等等。

屠格涅夫说过:“有些情感是我们只能意会,却不可言传的。”意会作用于审美者的心灵接受机制,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远比言传来得深刻,因为意会可以给审美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在语文课堂上,流行歌曲的巧妙穿插,能起到引导学生“意会”的作用。如方文山在《爱在西元前》的歌词中写到:

祭司神殿征战弓箭

是谁的从前

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于我的那画面

“祭祀、神殿、征战、弓箭”这四个名词没有任何联系,只是设置了一个给人充分联想和想象的场景,仿佛把我们带回了远古而神秘的古战场,似乎亲眼见证了一场遥远而古老的战争,这是一种我们在诗歌词曲中才会见到的独特手法,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六个词就勾勒出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景象。我们要引导学生鉴赏《天净沙・秋思》的这种特殊的手法,就可以先鉴赏这首学生都熟悉、喜爱的歌曲。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篇7

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训练方法中国古典舞是艺术殿堂的一朵奇葩,在历史长河中一直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无数观众被古典舞独特的神韵所折服。然而,在中国古典舞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基本功训练中过度注重塑造学生的“形似”,课堂学习仅仅局限于模仿和复制,造成了优美的肢体语言与表演者情感投入的分离,极大地影响了舞台表演的欣赏性、情感性和艺术性,更不利于学生在舞蹈学习方面的科学发展。

一、古典舞的基本功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内容很多,包括身体柔韧性练习如压肩、悬垂、牵引、转肩、下肢柔韧性练习、腰部柔韧性练习和关节热身练习等以及基本肢体动作练习如蹲、擦地、划圈、踢腿、弹腿、控制等,技巧性练习主要有飞脚、蹦子、小翻、撅腰等内容。基本功练习是中国古典舞表演者“登堂入室”的第一步台阶,是学生欣赏和创造古典舞神韵的起点。

二、古典舞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古典舞基本功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把杆练习法、地面练习法、身段练习法、身韵练习法等,而且难度依次加大。训练方法是古典舞学生进行基本功练习的理论指导,为学生提供了舞蹈学习的知识模块,也为学生科学设定了系统的练习内容,使高效舞蹈学习成为可能。另外,情感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没有情感的古典舞是毫无生气的“僵尸表演”,因此,在古典舞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就要积极运用性格组合练习法,有效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情感体验在肢体舞蹈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让一个个肢体造型都富有情感和生命,实现舞蹈表演的情感化和艺术化,充分展现古典舞的神韵。

三、基本功训练是展现古典舞神韵的基石

(一)基本功训练展现学生健康之美

在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单腿蹲、双腿蹲、组合蹲、大踢腿以及舞蹈轴心的腰部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增强身体柔韧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内容,学生在完成每个肢体造型的过程中进行着等同于体育锻炼的健身活动,因此,许多人认为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是一种艺术化、情感化、审美化的体育活动。学生在举手投足间用肢体语言抒发着自己对古典舞、对艺术之美的理解与表现,而且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具有一定的运动强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能够调理肌肉组织尤其是腿部肌肉纤维细长化发展,为学生造就“惹火”,从而有效塑造学生的绝佳形体美,还能增强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和柔韧性,使学生具有气质美、健康美和形体美,帮助学生成为健康、阳光的时代英才。

(二)强化基本功训练是升级舞台表演的必由之路

我们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实含义,“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到天边美丽的彩虹”。中国古典舞是一门艺术,而基本功训练就是要实现有形的肢体造型向无形的艺术之美过渡,而表演者还要与音乐节奏完美融合,乘着音乐节奏的小舟驶向通往艺术殿堂的码头,其难度可想而知。音乐是古典舞展现独特神韵的艺术平台,更是引领表演者翩翩起舞的导航仪和增效剂。所以,古典舞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是进军舞台表演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学生在舞蹈表演过程中与音乐的艺术融合是走上舞台的前提条件。学生要在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过程中揣摩肢体语言与音乐语言的协调一致,形随心动,心随乐走,形神兼备,相得益彰。音乐是一种无形而有声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古典舞是有形而无声的艺术表现形式,二者的结合使抽象的艺术更加直观、更加具体,所以,学生在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做到肢体造型与音乐节奏的和谐统一,是舞蹈学生成功进行舞台表演的重要保障,更是完美展现中国古典舞独特神韵的基本条件。另外,音乐欣赏也是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有力抓手,优美的音乐旋律和个性十足的节奏感能够带领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遨游于音乐殿堂,有效促进学生的古典舞学习。“书读百遍始通神”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一遍遍肢体舞动中才能逐渐理解古典舞的音乐节奏、艺术内涵和情感内涵,才能将个人情感在音乐节奏的引导下和渲染下与古典舞的艺术内涵融合为一体,使自己的古典舞表演真正做到情感化和艺术化。因此,强化基本功训练是升级舞台表演的必由之路。

(三)基本功训练是学生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起点

对于学生而言,基本功训练是他们对中国古典舞艺术之美的主动认知过程,古典舞的神韵在学生一个个肢体造型中得以展现,在学生的情感投入与宣泄中得以升华。而以“一切动作皆情语”为核心的性格组合练习法是帮助学生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捷径,能够有效缩短舞蹈学习课堂与古典舞表演舞台的现实距离,帮助学生创造出有情感、有生命的艺术作品。

学生对于古典舞神韵的理解和表现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基本功训练一点点认识古典舞的艺术美、思想美和情感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高雅艺术的净化与陶冶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效果,学生还能认识到真正的艺术之美,在古典舞创造的艺术盛宴中提高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和欣赏品味。因此,在古典舞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中,学生的一举手一投足不再是肌肉运动和体育锻炼,而是具有思想性、情感性的艺术造型,是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艺术符号。学生在认识美、鉴赏美的基础上就会进入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自由发挥阶段。学生在舞蹈方面的创造力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而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起点。因此,学生要积极欣赏并研究优秀古典舞作品,深层次地吸收经典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表演技巧,在学习中模仿,在模仿中展现个性,在个性的完善过程中创造艺术之美。以古典舞《千手观音》为例,残疾人的精彩表演使学生似乎忘记了学习舞蹈作品中的表演技巧,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后完全被表演者整齐划一的舞蹈阵容创造的强大气场所折服,表演者身上所承载的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让学生看到“扼住命运咽喉”的勇士形象,更让学生看到表演者对待生活、对待人生、对待艺术的“超人”态度。《千手观音》已经不再是舞蹈作品,而是一部具有情感性、思想性、教育性的史诗,是学生进行舞蹈学习的极佳教材。

总之,教师引导学生强化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让一个个肢体造型情感化、思想化和艺术化,凸显出中国古典舞的独特神韵,为社会大众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浩.论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后身韵时段”.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09).

[2]陈苗.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理念.江汉大学学报,2007,(04).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篇8

目前,中职音乐鉴赏课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喜欢音乐,只是浅层次地追求一时之乐,对音乐较深层次的鉴赏并不感兴趣。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所以我们音乐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课中拓宽视野,提高对音乐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和鉴赏力。那么,如何培养中职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大致谈以下四个方面:

1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做好课堂教学导入

课堂导入是在上课伊始,创造一种与教学内容和情调相融洽的课堂氛围,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带入到一个与教学任务相适应的理想境界。教学实践证明:课前对学生动态的刺激效果远大于静态的刺激,给他们留下的印象也深刻得多。人们通过听觉得到的知识记忆率为15%,而视觉得到的知识记忆率为25%。声像同步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就很有优势。

多媒体课件可以进行动态演示,文字闪烁、图形缩放、颜色变换等,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欣赏乐曲《黄河大合唱》时,可借助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在画面与音响的恰当结合中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并不知不觉地融入到作品的旋律中,品鉴出作品所展现的风格特点和音乐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发地去构想和创造音乐作品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意义,从而将审美体验推向新的高潮。

2研究学生学习心理,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人们往往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在学习陌生的音乐作品前,不妨从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设计,一方面消除学生对陌生内容的反感,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出发点。

比如在电影、电视剧音乐欣赏的专题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爱看电影、电视剧的心理,在教学中做如下设计:第一环节: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影视作品和影视音乐。学生们会兴致高昂、各抒己见。第二环节:老师选择一部学生都很熟悉的电影,比如《卧虎藏龙》,但不播放声音,请学生们发挥想象,讨论并选择自己熟悉的一段音乐来做背景,并说明理由。

第三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电影《神话》、《集结号》、《妈妈再爱我一次》等经典片段,欣赏之后回答:在这些影片中音乐起了怎样的作用?

第四环节:提前一周安排,让利用周末时间,选择一部自己最喜欢的影视作品,然后在下一次的在音乐课上与同学们分享。可以先让大家想象一下配上什么样的旋律最为适合,然后再播放原作的音乐,并说出乐曲的特点和自己喜欢的理由。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内容展开,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3注重音乐的系统性教学,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鉴赏能力的高低与学生的知识面关系密切。比如:每一首乐曲都有她创作的时代背景,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所以,音乐欣赏必然要与历史学科相结合,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还可以拓展中外历史知识。比如:在介绍爵士乐时,结合爵士乐出现的历史背景,学生对对非洲及美国的近现代史也做了一番了解。当然,还可以穿插一些名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注中国民族和古典音乐,夯实学生文化底蕴

中职学生与现在的很多青年人一样,都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而对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知之甚少。民族音乐因地区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这也正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内蒙民歌豪放高远、江南民歌秀丽婉转、陕北民歌高亢奔放、云南民歌清新明丽、新疆民歌活泼欢快。我国的古典音乐也是魅力无限。比如:《梁祝》以音乐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剧情在乐曲的欢快、悲愤、舒缓、激昂变化中不断发展。在欢快的笛声中,我们仿佛看到这对男女青年在花间嬉戏;在悲凉的曲声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因梁山伯的离去祝英台的万分悲伤。曲末的一丝欣喜,是二人双双化蝶后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渴望。除了《梁祝》,《高山流水》欢快悠扬、舒缓惬意;《春江花月夜》别有情调、另具风情;而《十面埋伏》则铿锵有力、催人奋进。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篇9

一、对话式教学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现代的高中音乐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学习音乐知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强化学生的音乐底蕴,音乐鉴赏课程被提到高中音乐教学中来。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一些规定,要求高中音乐教学应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将音乐鉴赏课程作为高中音乐教学的重点。对话式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身观点,还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灵感,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避免了在鉴赏课中觉得枯燥无味。此外,在对话式教学的影响下,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会增多,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教学。

二、对话式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方式

(一)设置合适的话题

话题是对话式教学的重要内容,一个具有吸引性的话题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因此,教师在设置话题时,既要坚持合适原则,又要足够新颖,让学生在对话中获得新知。如在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中有一节关于贝多芬的鉴赏课。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聊聊自己所认识的贝多芬,让学生了解一下贝多芬在创作上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加了解贝多芬在不同时期作品的创作风格,还能增强学生对贝多芬的认识。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讲述一下刚才所讲的内容,这样做一是考察学生了解到了多少与贝多芬音乐有关的内容,二是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良好的对话基础

对话基础的构建对学生鉴赏音乐知识来说十分重要,要做好这一工作,就需要教师让学生了解到自身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在学生鉴赏音乐时,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内容一定会感觉迷茫,不了解应该从哪些角度与方面鉴赏这一内容,这时教师就要进行指导,讲解音乐知识,缩短学生与音乐知识之间的差距。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得知,很多学生对于古典宗教音乐知识的鉴赏能力较差,了解古典总结音乐知识的学生很少,由于两者之间的空间差距较大,学生了解到的作品背景也有限,学生不了解应怎样进行鉴赏,这就需要教师逐渐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耐心教导,逐渐建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对古典宗教音乐的鉴赏。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将原本枯燥的音乐鉴赏课变得生动有趣。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个性与对音乐的独到见解。通过对话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各抒己见,敢于表达自身观点,对于学生所提出的观点,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对于出现严重错误的地方,应婉转的告知学生,这样既能让学生铭记于心,还不让学生感觉丢了面子,下次不敢轻易表达自身观点。

(四)提升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高中学生也是如此。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属于一项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师依然采用原来的教学方法,就会让学生感到被动,创新能力差,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对音乐鉴赏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将对话式教学融入其中,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价值,随着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提升,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观点也会转变,不再将其看做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学科,由于对话式教学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在一定时间以后,就会将被动的学习鉴赏变成主动鉴赏,从而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对古典音乐的鉴赏篇10

一、创设情境:欲语泪先流

中国古典诗词是世界文化中的精粹,是诗人喜、怒、哀、乐、愁、嗔、怨、愤、懑等诸多情感体验的记载与浓缩,是诗人生命历程中真挚、丰富情感的自然流露。其浓浓的抒情意蕴,常常能拉近读者与诗人之间遥远的心灵距离,引发读者与作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教学时我们必须根据古典诗词文本的具体内容,创设与之匹配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古典诗词鉴赏欲望,引导学生快速地、全身心地走进古典诗词文本,感悟古典诗词文本中的传情点,在古典诗词鉴赏过程中“未语泪先流”。

比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把从网络下载的与文本内容相匹配的表现深秋萧瑟、凄美情境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图片和与凄美、萧瑟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的体现温馨美丽和令人无限神往的“小桥”、“流水”、“人家”等图片制成精美的幻灯片,再插入钢琴名曲《秋日私语》为背景音乐,播放给学生视听,定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鉴赏过程:循循善诱

有位哲人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那么,在引导学生进行愉悦的古典诗词审美鉴赏活动时,如何才能做到循循善诱呢?答案是:既要有适当的引导,又要有适时的、恰到好处的点拨;既不能让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思维活动放任自流,又不能将教师的古典诗词审美体验代替学生的古典诗词审美体验。当然,还要留给学生探索、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

教学杜甫的《春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深切体味作者寄寓于这首诗歌中对国家的担忧,对亲人的挂念;体味诗人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所产生的强烈的艺术效果。再如教学陆游的《游山西村》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山水田园诗的角度鉴赏这首古诗,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鉴赏这首古典诗词所描绘的山西农村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俗,体味作者不尽的游兴,体味诗歌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艺术风格。当然,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哲理诗的角度鉴赏古典诗词,引导学生谈谈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所蕴含着的人生哲理:只要人们勇于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时不畏惧,不退缩,勇于开拓,勇于发奋前进,那么,前方一定会出现充满光明与希望的美好境界。

三、问题探讨:畅所欲言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我们必须始终牢牢记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必须为学生预设具有一定思考价值又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阅读鉴赏题目供学生思考与探讨,还要为学生创造体验与感悟古典诗词内涵的条件与氛围,更要为学生构建畅所欲言、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平台,激发学生强烈的古典诗词鉴赏欲望,让学生在古典诗词鉴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时,我们可以将王维的山水名诗《山居秋暝》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将《使至塞上》与《山居秋暝》在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比较阅读:1.两首诗歌描写的意象有什么不同?2.作者在两首诗歌中寄寓的情感有什么不同?3.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首?理由是什么?当学生对上述问题的理解表现出鲜明的个性阅读体验时,教师应该给以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当学生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引导、点拨与纠正。教师切不可在学生凝思苦想或者畅所欲言时,将自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或者答案告诉学生,那样会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个性化体验、畅所欲言的机会。再如教学杜甫的《春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诗歌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主语展开热烈的讨论,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结束:余音缭绕

在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激之以欲”不是古典诗词教学的终极目标,而是古典诗词教学的手段与艺术;不是古典诗词鉴赏活动的结束,而是古典诗词鉴赏活动的开始。所以,教学时,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古典诗词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通过鉴赏古典诗词所明白的道理、所感悟到的真谛、所体验到的审美愉悦。这就要求我们在古典诗词课堂教学的最后几分钟,继续向学生展现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带着满足、惊喜,愉悦的美好心情,快乐地走出教室。为此,我们可以在下课铃敲响的前几分钟,引导学生用琅琅的读书声重温当堂学过的古典诗词;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歌唱的形式再度感知古典诗词文本的音乐美,比如引导学生和着教师利用多媒体电教设施播放的著名歌星王菲深情演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优美旋律,浅吟低唱这首千古绝唱;当然,更可以引导学生在欣赏教师利用多媒体电教设施播放的自然风光片《杭州西湖》中,再度领略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的杭州西湖的湖光山色胜景,品味白居易在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轻松喜悦的心情,以及对美如图画的西湖春色的细腻新鲜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