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十篇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十篇

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4:37

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篇1

关键词:城市群;外商直接投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主要得力于胶济铁路沿线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山东半岛地区逐步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由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等8个设区城市构成的城市地域空间组合,是中国与东北亚的韩、日等发达国家经济交流的桥头堡之一。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心、城市分布的密集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对完善我国的城市体系有着重大意义。

一、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现状

1.区位优势。山东半岛城市群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城市群之一,该地区北接京津唐和辽东半岛,南联长三角经济区,东与朝鲜半岛、日本隔海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外开放条件,在整个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国内区位看,山东半岛是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出海门户,1990年胶济铁路双线工程完工之后,山东半岛的经济技术联系有了很大进展,铁路、公路、海运、河运、航空等各种运输设施形成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本区处在南方发达地区长三角和北方发达地区京津之间,处在我国南北之间的过渡地带,是连接南北的中转站。优越的区位条件、综合的交通走廊以及良好的对内对外联系使山东半岛城市群成为拉动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国也占有一席之地。

2.经济发展现状。2009年,区内GDp达到21705.9亿元,占山东省GDp总量的64%,与上年持平,超过了辽东半岛城市群所在的辽宁全省GDp总量。人均GDp为53850元,比上年增长4279元,是山东省人均水平的1.5倍,是全国人均水平的两倍多。2010年山东省有22个进入全国百强的县市,其中15个在半岛地区。

目前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呈现出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第一产业比重。而在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仍小于第二产业,如2008年第二产业占47.4%,而第三产业仅占41.8%,2009年稍有改观第二产业46.3%,第三产业43.4%。与全国的情形相似,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市除外)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如表1所示。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农业、纺织业、机电行业和信息业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具有明显的产业结构特征。

二、山东半岛城市群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1.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先增后减趋势。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1999年~2009年十一年间,山东半岛城市群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从1350个增长到2005年的5644个,随后又持续下降到2009年的1237个,主要原因在于2005年的新汇改,人民币升值以后,对华直接投资成本增加,外资开始调整投资的速度;随之到来的始于2007年下半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对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致命的冲击,山东省也不例外,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继续下滑。合同利用外资金额遵循同样的变化趋势,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拐点出现在2007年。

2.区内投资在全省所占比重高。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山东省吸引外商投资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无论是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还是合同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都占到全省的80%以上,2009年比重分别为84.26%,78.6%和80.05。由此可见,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和联系内陆腹地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具备了发展成为我国北方制造业基地的基本条件;作为山东省对外经贸联系的桥头堡,其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构筑国际化产业带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外资集中于第二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在山东省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2009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第二产业占66.5%,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5.5%和27.9%。显然,至今为止,外商对山东省第一产业的直接投资很小,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而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主要是因为第一产业的投资一般规模较大、回收期较长、利润率低、风险大,外资很少涉足农业领域。对第三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也偏低,且波动幅度大,外资在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部门,建筑业所占比重很少。在制造业内部FDi主要流向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及技术密集型的电子行业,而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一直排在第1位,所占的比重基本上在10%以上。

4.外资来源地集中度高。改革开放以来,来山东投资的国家或地区不断增加,到2010年底已经扩大到130多个国家或地区。目前,前十位国家或地区的FDi占总量的比重基本上在90%以上或接近90%,其中韩国和香港合计在50%以上。韩国凭借与山东相邻的区位优势于2002年超过香港成为对山东投资的第一来源,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FDi来源地的集中度非常高。世界制造业,特别是日韩制造业加快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各国跨国公司积极在中国构筑价值链,这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篇2

今天,我们在贵池区召开招商引资工作汇报会,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希望全市的招商引资工作能够一直红红火火地开展下去。上午,大家实地考察了贵池民营工业园以及中兴化工有限公司、五洲圣诞礼品公司两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从实地察看的情况判断,整个招商引资形势和我市的整个经济形势一样,都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拐点时期。刚才,市发改委、外经贸局通报了全市上半年招商引资资金到位情况,各引资责任部门就招商引资工作做了汇报、交流,会议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会后希望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落实。下面,我先通报一下上半年经济形势,并就招商引资工作谈几点意见。一、上半年全市经济形势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转变观念,加速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扩大投资,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国民经济在去年高增长构筑的高平台上继续高位运行,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着提高,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加快发展,实现全年预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13.2%,是历史同期最好水平,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2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5亿元,增长47.9%,高于全省21.4个百分点,当月和上半年累计工业增加值的增幅双双名列全省第一,总量已超过黄山1.1亿元,仅比亳州低3900万元。这表明从今年起池州将彻底摆脱工业处于全省末位的局面。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5亿元,增长35.5%,社会消费零售额实现13.3亿元,增长11.0%,财政总收入4.7亿元,增长65.4%,高出全省38.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亿元,增长46.5%,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幅均居全省第一,经济增长呈现出数量和质量同步发展的良好势头。这种良性循环的经济运行态势是我们多年来期盼已久的,也是全市人民多年来共同奋斗得来的,全市上下要倍加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把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干事创业的劲头一直保持下去。在此,我想特别强调一点,我市整个经济体貌出现了一个质的变化,“石头经济”的概念初步得到体现。据统计部门介绍,我市整个工业增加值,海螺占到53%,这是石灰石所体现的价值。前不久对比利时和法国有关企业的考察,白云石又找到了一个好的出路,就是比利时的LwB公司;方解石在原来发展的基础上,也有了一个大客户,就是法国的imeRYS公司。而且前面我们已经有了几个非金属矿加工企业。如果做好这些石头的矿山开采和深加工,“石头经济”将在池州逐步形成,这也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利用资源促发展。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石头经济”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市将努力实现“三块石头落地,四朵金花盛开”,努力将“石头经济”做大做强。“三块石头”即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四朵金花”即海螺、LwB、imeRYS、九华发电四个公司。在做好“石头经济”的同时,“木头经济”也呈现出了很好的前景。继金光集团之后,浙江民丰、芬兰造纸等都对我市的林纸项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为此,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资源,利用好资源,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潜力和优势。二、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情况通过连续几年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已在全市上下营造了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招商引资的意识、组织招商引资活动的能力和为客商服务的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上半年,大部分招商引资责任单位做到了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不减,势头不弱,招商引资成效十分显着,特别是开发区、九华山表现出了很好的势头和成长性。(一)招商引资势头良好。上半年全市413个引资项目累计到位资金折合人民币20.3亿元,增长62.3%,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7.5%,超时序进度17.5个百分点。特别是省外资金完成进度位居全省第2名。大项目对招商引资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47个,占项目总数的35.6%,到位资金17.3亿元,占到位资金的85.4%。(二)开发区和县区各类园区招商引资载体作用不断增强。上半年,进入市县区招商园区的项目有40多个,到位资金近6亿元,占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的30%左右,各类园区日益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和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今年以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九华山柯村新区、贵池民营工业园、青阳轻纺和新材料工业园、东至大渡口工业园等园区招商进步很大,园区招商的集聚效应正在显现,园区内一大批重点招商项目正在紧张建设,如法国imeRYS公司投资1950万美元建设的年产60万吨重钙项目、上海埃力生集团收购重组池州有色项目、北京颐和银丰投资1.5亿元建设的年产1000万米纺织面料项目、安徽水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的五星级九华山沃尔特大酒店项目等。世界最大耐火材料生产商——比利时LwB公司投资4900万美元建设的年产10万吨耐火材料项目也于新近动工。(三)招商引资责任单位招商引资热情不减。年初,为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领域,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积极性,我市采取了多种措施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主要有:将市直部分介绍引资的单位调整为直接引资责任单位;完善了《池州市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办法》,加大了对直接引资单位的奖惩力度,进一步激发了引资责任单位的工作热情。县区政府、市直有关单位根据实际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如贵池区制定出台了《贵池区招商引资奖惩办法》和《贵池区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建立了招商引资风险金制度,设立了招商引资专项基金;该区注重领导招商和感情招商,多次组织招商小分队赴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招商,全方位开展项目对接,成功引进了江苏华尔润集团等客商落户投资;东至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整治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决定》和《东至县招商引资考核奖惩暂行办法》,扩大了引资主体,改进了考核方式。该县还开展了小分队驻点招商尝试,大渡口镇和东流镇分别派专人常驻深圳龙岗、广州新塘镇进行驻点招商,初步达成意向性项目4个;开发区针对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增加的实际,确定了“融资、建设、引资”的工作思路,将引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招商项目经理单位,覆盖到区直各部门;市经贸委根据形势变化,把招商引资的着力点放在现有企业靠大、靠强上,放在改制企业存量资产变现和已改制企业扩规改造上,实行了全员发动,全力以赴,全面推进,全优服务的“四全”工作法。很多市直直接引资单位集中精力,主动出击,开展灵活多样的小分队招商活动。池州有色的重组和贵池家机厂“退二进三”进入民营工业园,成效就十分明显。在充分肯定前一阶段招商引资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切不可有任何地自满情绪,绝不能有任何懈怠思想。我们要看到,新环境下招商引资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对取得的成绩不能估计过高,要正确估计和分析存在差距和问题,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态势。具体说来,一是引资责任单位工作进展不平衡。从直接引资责任单位来看,上半年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开发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6.0%、75.1%、81.2%、79.4%和91.8%,均超过时序进度;九华山仅完成目标任务的15.5%,落后时序进度34.5个百分点。市直9个直接引资责任单位中,市交通局、国土局和经贸委完成目标任务超过时序进度,其余6个单位未达到时序进度要求。从介绍引资责任单位来看,54个责任单位仅有23个单位提交了介绍引资项目登记表。二是引资项目质量有待提高。对大项目分析来看,上半年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47个,占项目总数的35.6%,其中半数是存量项目。每年新增的项目、新引进的项目不多,只有73个,占项目总数的17.7%。从引资项目的行业属性来分析,剔除池州电厂因素,绝大部分项目都是资源利用和加工项目,高科技含量、技术密集型的项目不多,甚至可以讲是为数极少。这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加以改善,争取有所突破。三是招商引资畏难情绪有所抬头。连续几年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全市上下已营造出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但也有少数单位对招商引资存有畏难情绪,过于强调客观理由,不从主观上找原因,不去积极主动想办法。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针对个别行业、地区投资过热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国家采取了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有些单位、有些同志畏难情绪增大。对于国家的宏观紧缩政策,我们要正确分析,理清思路,趋利避害并当作机遇来积极应对。四是少数项目到位资金有虚报现象。年初,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初步安排,结合实际,确定了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30.0亿元,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和市直直接引资责任单位。这个目标是实事求是的,只要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协调配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这个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最近,市招商办通过抽查发现少数项目上报到位资金有虚报现象,有的项目仅是验资时注册资金已到位,地下无投入,地上无进度;有的商贸流通企业只在当地进行注册,业务主要在外地开展,对当地经济社会效益作用不大等等。上述现象虽然是极少数、极个别,但务必引起大家的重视。三、下一步工作要求(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继续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重要战略任务摆在重要位置上,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抓出成效。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是招商引资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不仅要做招商引资的组织者、领导者,也要带头走出去招商,对大的招商项目,要亲自参加谈判,亲自组织实施,亲自调度项目建设。市直各部门要坚持做到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过问,并明确一个职能科室负责,积极参与有关的招商活动和协调落实工作,真正从思想上、时间上、精力上、导向上把招商引资摆在突出位置。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市招商引资“一盘棋”思想,切实用开放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与各有关方面搞好协作配合,一切服务于招商引资,一切服从于经济发展。(二)进一步加大签约项目跟进力度。招商引资工作好比一个完整的生产流程,在建项目、签约项目就是生产流水线上的半成品,虽然离成品仅有一步之遥,但绝不能有任何懈怠思想。对生产流水线上的每一道工序、每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抓紧抓实,才能生产出合格产品来,否则可能功亏一篑。这次与LHoiSt公司的成功合作完全是我们努力争取来的。我们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要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紧紧盯住每一个在建项目、签约项目,定服务小组,定联系人,定职责,定建设进度。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促使在建项目早日投产达效,潜在生产力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做到签约项目早日资金到位,早日产生工程进度,形成良性循环。(三)进一步加快开发区和县区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开发区和县区工业园区规划已定,发展方向已明确,要充分发挥集聚效应,让更多的企业来投资落户。这次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清理整顿各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我市保留了市开发区和三个县区工业园区。我们要本着“不求名份求发展”的态度,一如既往地搞好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有关部门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尽早确立青阳工业园区合法合规地位。(四)进一步组织好外出招商活动。近几年,外出主动招商活动取得的成效是显着的,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外出组织招商活动既是宣传造势,更重要的是要吸引外来投资。要认真做好招商引资活动的策划工作,确保外出招商活动细致扎实,卓有成效。下半年,我市将参加省政府组织的赴山东招商、组织承办好“皖鲁韩实业人士交流联谊会”以及开展一些境外小分队招商活动。目前我们要抓紧时间与胶东半岛对接,认真准备好招商活动的前期工作。(五)进一步克服招商引资畏难情绪。针对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有的同志认为现在来池州投资洽谈的客商少了,土地、资金的供应也比过去紧了,招商引资的难度就更大了,我看关键在于怎样看待国家出台的调控措施。这次采取的是“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政策,不搞“一刀切”,不搞“急刹车”,很科学、很理性,对于我们后发地区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方法多于困难。马克思曾经讲过:困难与解决困难的办法总是一同产生的。面对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消极应付,不作不为或者顶风而上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态度是积极顺应,抓住机遇,有所作为,在服从大局的同时,该冷的果断冷下来,该热的还要在政策框架内稳步推进,这才是一种真正负责任的做法。最近《经济日报》刊登了“浙江土地整理出效益”“山东泰安破解土地资金难题”两篇文章,很有启发性,希望同志们研究参考。(六)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就是“气候”,企业就是“候鸟”。只有努力创造更加宽松、更加理想、更具优势的投资环境,才能引来投资者,留住投资者。经过近几年来集中整治和优化,我市的投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投资者对个别地方、个别部门反应仍很强烈。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受理客商和群众的投诉,对影响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单位负责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要严格遵守《行政许可法》,建设法治政府。要大力倡导优质服务理念,用硬措施改善软环境,加强政务环境、信用环境、法治环境、城市环境建设,不断增强投资吸引力,营造招商引资比较优势。(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核查力度,规范招商引资统计工作。市招商局等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的督促检查,定期进行抽查。招商工作要求真务实,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统计工作,坚决杜绝做假,虚报实绩,进一步提高招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同志们,上半年取得的成绩是喜人的,下半年我们要进一步振奋精神,扎实苦干,为提前、超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而奋斗。

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篇3

关键词: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潜力,路径,跨国经营

一、中国对越直接投资的潜力分析

(一)越南是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

1.政治社会稳定,发展后劲十足。越南保持着政治社会的持续、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政治环境。越南已成功实施革新开放政策20余年,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和完善,政治体制改革正在加快推进。2006年4月召开的越共十大更使越南进入全面推动革新开放的新时期。1991年以来,越南GDp年均增长约7.5%,远高于东盟其他国家。2005年,越南GDp增长率达到8.4%,人均GDp已从革新开放初期的约200美元增至640美元。越共十大确定越南2006—2010年实现年均GDp增长率为8.0%的目标,表明了其继续加快发展的决心。越南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大力吸引外商投资。随着加入wto,越南将进一步加强同全球和地区经济的融合。1988—2005年,越南全国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880个,合同金额646亿美元,实际到位269亿美元。2005年越南全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58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5%,吸引外资为1998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新增项目合同金额为40亿美元,原项目追加投资金额为18亿美元。现有74个国家和地区对越直接投资,外资经济占越南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

2.地理位置优越,成本较为低廉。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越南具备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有利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越南地处中南半岛东部,位于重要的国际交通线上,有32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在全国64个省市中,有半数以上的省市临海,具有明显的沿海优势。越南海港较多,陆路直达中南半岛其他国家,交通相当便捷,国际航线直通世界上57个国家和地区的首都或城市。越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大幅度降低了外商投资成本。越南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等能源资源和铁、铜、铝钒土等矿产资源都十分丰富。投资商在投资优惠的领域和地区投资,可根据土地法和税法的规定,减免土地租金、土地使用费、土地使用税。越南劳动力资源丰富,现拥有8400多万人口,65岁以上人口只占5.6%,劳动力人数占总人口的60%,平均年龄只有24.5岁。全国人口识字率已经达到了94%,大多数人完成高中教育,是东盟国家中人口识字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劳动力具有较好的文化教育基础,经过培训后能较快地掌握科学与技艺。同时,劳动力成本低廉,月平均工资约55美元,河内和胡志明市劳动力月平均工资为120~136美元。

3.政策日趋完备,环境不断优化。越南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越南于1987年制定了《外商投资法》,历经1990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3年五次修订和补充。为适应加入wto的需要,越南国会于2005年11月通过了调整内外资统一的《投资法》,并于2006年7月1日生效。新颁布的《投资法》与原法相比,具有投资商自主投资权限扩大、给予外商的投资形式扩大、各项鼓励和优惠投资政策一并适用于国内外投资商等特点,保障了外商的合法权益。越南采取措施放宽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限,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自2006年以来,在新批的越南外资项目中,由越南中央政府各部门审批和颁发投资许可证的项目占63%,各地方政府审批和发证的占13.3%,各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审批和发证的占23.6%。新的《投资法》对投资的行政审批手续进行较大幅度调整,进一步简化手续程序,给予地方更大的审批权限。为给外商创造便捷、舒适的投资环境,越南正加紧建设、完善基础设施。2006年起5年内,越南政府预计在公路、机场、海港和宾馆、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1150亿美元。

(二)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潜力巨大

1.中国对越直接投资优势独特。中国开展对越直接投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越两国山水相连,交通往来便捷,文化习俗相近,社会制度相同。近年来,中越睦邻友好、全面合作关系深入发展,达成两国和两国人民永做“好邻居、好同志、好朋友、好伙伴”的共识。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日益深化,妥善解决边界领土问题取得了积极进展。经贸及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加强。2005年中国人均GDp已达1703美元,一些发达地区如上海、深圳已超过5000美元,高于越南的发展水平,对越南投资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比较优势。通过参与越南资源的开发投资,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能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能规避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开拓国际市场。

2.中国对越直接投资亟待拓展。1991年中越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以后,中国企业陆续走出国门,开始在越南投资办厂。近年来,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动下,一系列区域投资便利化措施逐步被落实,中国对越直接投资发展较快。中国企业通过对越直接投资,带动机电产品、原材料和劳务出口,有效拓展了越南和东盟市场。据越南计划投资部统计,2005年,中国对越直接投资金额突破1亿美元,达1.08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32.21%。其中,新增投资项目41个,协议投资额6770万美元;追加投资项目17个,追加投资协议金额4032万美元。由此可见,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数量偏少,规模偏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显然要缓慢许多,与中国拥有对越的投资优势很不相称。据越南计划投资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台湾省对越直接投资项目1408个,协议投资总额达79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29.4亿美元,居世界各国和地区对越直接投资的第一位,项目数、合同资金、到位资金分别占23.8%、15.7%和11%。其余依次为新加坡、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累计对越直接投资的有效项目352个,协议投资总额为7.31亿美元,实际到位金额为1.81亿美元,仅列世界各国和地区对越投资的第15位,项目数、合同资金、到位资金分别仅占6%、1.4%和0.7%。中国对越直接投资远未达到规模效益,平均每个项目为200多万美元,协议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仅有9家。

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篇4

内容摘要:越南是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中国对越直接投资发展较快,但数量偏少,规模偏小,质量较低,效益一般,与中国拥有对越的投资优势很不相称,也与中国对越贸易的强势地位极不相称。为挖掘中国对越直接投资的潜力,需选择正确路径。

关键词: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潜力,路径,跨国经营

一、中国对越直接投资的潜力分析

(一)越南是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

1.政治社会稳定,发展后劲十足。越南保持着政治社会的持续、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政治环境。越南已成功实施革新开放政策20余年,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和完善,政治体制改革正在加快推进。2006年4月召开的越共十大更使越南进入全面推动革新开放的新时期。1991年以来,越南GDp年均增长约7.5%,远高于东盟其他国家。2005年,越南GDp增长率达到8.4%,人均GDp已从革新开放初期的约200美元增至640美元。越共十大确定越南2006—2010年实现年均GDp增长率为8.0%的目标,表明了其继续加快发展的决心。越南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大力吸引外商投资。随着加入wto,越南将进一步加强同全球和地区经济的融合。1988—2005年,越南全国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880个,合同金额646亿美元,实际到位269亿美元。2005年越南全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58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5%,吸引外资为1998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新增项目合同金额为40亿美元,原项目追加投资金额为18亿美元。现有74个国家和地区对越直接投资,外资经济占越南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

2.地理位置优越,成本较为低廉。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越南具备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有利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越南地处中南半岛东部,位于重要的国际交通线上,有32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在全国64个省市中,有半数以上的省市临海,具有明显的沿海优势。越南海港较多,陆路直达中南半岛其他国家,交通相当便捷,国际航线直通世界上57个国家和地区的首都或城市。越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大幅度降低了外商投资成本。越南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等能源资源和铁、铜、铝钒土等矿产资源都十分丰富。投资商在投资优惠的领域和地区投资,可根据土地法和税法的规定,减免土地租金、土地使用费、土地使用税。越南劳动力资源丰富,现拥有8400多万人口,65岁以上人口只占5.6%,劳动力人数占总人口的60%,平均年龄只有24.5岁。全国人口识字率已经达到了94%,大多数人完成高中教育,是东盟国家中人口识字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劳动力具有较好的文化教育基础,经过培训后能较快地掌握科学与技艺。同时,劳动力成本低廉,月平均工资约55美元,河内和胡志明市劳动力月平均工资为120~136美元。

3.政策日趋完备,环境不断优化。越南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越南于1987年制定了《外商投资法》,历经1990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3年五次修订和补充。为适应加入wto的需要,越南国会于2005年11月通过了调整内外资统一的《投资法》,并于2006年7月1日生效。新颁布的《投资法》与原法相比,具有投资商自主投资权限扩大、给予外商的投资形式扩大、各项鼓励和优惠投资政策一并适用于国内外投资商等特点,保障了外商的合法权益。越南采取措施放宽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限,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自2006年以来,在新批的越南外资项目中,由越南中央政府各部门审批和颁发投资许可证的项目占63%,各地方政府审批和发证的占13.3%,各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审批和发证的占23.6%。新的《投资法》对投资的行政审批手续进行较大幅度调整,进一步简化手续程序,给予地方更大的审批权限。为给外商创造便捷、舒适的投资环境,越南正加紧建设、完善基础设施。2006年起5年内,越南政府预计在公路、机场、海港和宾馆、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1150亿美元。

(二)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潜力巨大

1.中国对越直接投资优势独特。中国开展对越直接投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越两国山水相连,交通往来便捷,文化习俗相近,社会制度相同。近年来,中越睦邻友好、全面合作关系深入发展,达成两国和两国人民永做“好邻居、好同志、好朋友、好伙伴”的共识。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日益深化,妥善解决边界领土问题取得了积极进展。经贸及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加强。2005年中国人均GDp已达1703美元,一些发达地区如上海、深圳已超过5000美元,高于越南的发展水平,对越南投资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比较优势。通过参与越南资源的开发投资,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能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能规避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开拓国际市场。

2.中国对越直接投资亟待拓展。1991年中越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以后,中国企业陆续走出国门,开始在越南投资办厂。近年来,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动下,一系列区域投资便利化措施逐步被落实,中国对越直接投资发展较快。中国企业通过对越直接投资,带动机电产品、原材料和劳务出口,有效拓展了越南和东盟市场。据越南计划投资部统计,2005年,中国对越直接投资金额突破1亿美元,达1.08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32.21%。其中,新增投资项目41个,协议投资额6770万美元;追加投资项目17个,追加投资协议金额4032万美元。由此可见,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数量偏少,规模偏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显然要缓慢许多,与中国拥有对越的投资优势很不相称。据越南计划投资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台湾省对越直接投资项目1408个,协议投资总额达79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29.4亿美元,居世界各国和地区对越直接投资的第一位,项目数、合同资金、到位资金分别占23.8%、15.7%和11%。其余依次为新加坡、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累计对越直接投资的有效项目352个,协议投资总额为7.31亿美元,实际到位金额为1.81亿美元,仅列世界各国和地区对越投资的第15位,项目数、合同资金、到位资金分别仅占6%、1.4%和0.7%。中国对越直接投资远未达到规模效益,平均每个项目为200多万美元,协议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仅有9家。

二、中国对越直接投资的路径选择

1.熟悉投资环境。认识越南、研究越南、了解越南是中国对越直接投资路径的起点。中国投资者要充分认识到,到越直接投资虽然潜力巨大,但仍要认真对待一些困难和风险:土地供应虽然充足,但交通等基础设施仍较为落后,全国无一条符合国际标准的高速公路,铁路只是米轨,无法重载,速度也很慢;缺乏理想的合作伙伴,产业配套能力较差;官僚作风、腐败现象较为

严重,制度不够完善,行政效率不佳;技术工人及管理人才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短期行为较为普遍,政策缺乏连续性。如果对越南投资环境有深入了解,就能避开风险,利用优势,赢得商机。

要扎实地进行前期准备和投资论证,妥善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和遇到的突出问题。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调研,熟悉越南的国情、商情和风俗民情,使投资活动符合越南市场需求和经贸政策,尽可能融入当地社会。重点研究、掌握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投资规则、越南新的投资法及其实施细则、各种优惠政策及政策限制。处理好与合作方以及当地有关部门的关系,对越方合作伙伴进行深入了解,寻求信誉好的合作伙伴。选派能力强、素质高、外语好(越语或英语)的业务人员来越开展工作。树立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品牌效应,搞好售后服务,提升中国企业在越南乃至东盟市场的无形资产价值。加强对投资风险的防范,按规定办理国内外投资报批许可手续。建立信息咨询系统,为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提供市场调查、项目评估等咨询业务。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为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提供优惠贷款、担保、保险等金融业务。改变我国对外投资审批手续繁琐、外汇管理过严的现状,切实为对越投资提供政策支持。保持与我驻越使馆经商处的联系,定期向经商处汇报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情况,遇到重大问题及时向使馆报告。

2.优选投资领域。中国早期的对越直接投资主要是加工、装配和生产性的小型项目。此后,中国企业已涉及越南的能源开发、电子、建材、建筑、农林渔业及服务业等行业,投资领域非常广泛。据越南计划投资部统计,2005年,在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新增41个投资项目、6770万美元的协议投资额中,投资工业领域的有29个项目,协议投资额6223万美元;投资农林渔业8个项目,协议投资额456万美元;服务业4个项目,协议投资额91万美元。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越直接投资中,投资最多的是工业和建筑业生产经营领域,达252个项目,协议投资额4.5亿美.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投资总额的71.6%和61.6%。其次是投资服务业,为44个项目,协议投资额1.89亿美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投资总额的12.5%和25.85%。投资最少的是农林渔业,为56个项目,协议投资额9698万美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投资总额的15.9%和13.25%。

中国对越直接投资要优选有市场潜力、效益好、见效快且符合越南产业鼓励导向的行业作为重点投资领域,既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又有利于发挥我国在设备和技术上的比较优势。越南工业部已确定2006—2010年着力发展四大工业主导产业,加工制造业(纺织、皮革鞋类、农林水产加工),工业生产资料(化工、机电、电力、煤炭),高新技术工业(电子及通信工程)等三大产业,对中国企业来说,对越直接投资大有可为。结合越南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可考虑在以下重点领域进行投资,从事生产和加工。一是家电生产。越南家电普及率较低,需求不断扩大,市场潜力较大。中国家电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研发实力,积累了不少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可在越南投资办厂。二是摩托车发动机生产。越南政府将摩托车列为工业发展的重点,但由于资金和技术原因,迄今未能生产发动机等主要部件。我国摩托车工业技术工艺已相当成熟,具备开拓国际市场的实力,可考虑在越南投资生产摩托车发动机。三是农机生产。越南是农业国,农业耕作以人力和牲畜为主,发动机、拖拉机、水泵、收割机、脱谷机、烘干机等农业机械市场需求较大。中国企业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可考虑在越南投资生产或组装农业机械,以巩固和扩大市场。四是矿产开采。越南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但矿产开采和加工能力较弱。中国企业可考虑在越南投资采矿和加工,利用便利的运输条件,将产品返销国内,缓解国内资源的不足。此外,中成药生产、水果加工、服装和面料加工、烟草加工等产业均是可供选取的对越直接投资领域。

3.优选投资区域。外商对越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截至2005年底,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好的南部重点经济区(胡志明市、同奈省、平阳省、巴地一头顿省、西宁省、平福省、隆安省和前江省8省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其中,合同资金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58%,项目数占投资项目总数的50%。北部重点经济区(河内市、海防市、海阳省、永福、广宁省、兴安省、河西省、北宁省8个省市)吸引合同资金占全国的26%,项目数占28.7%。各工业区和加工出口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占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总数的33.4%,合同资金占投资总额的33.8%。北部山区、中部、西原地区和九龙江平原地区的一些省份全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数仅2~3个,金额不超过700万美元。

中国对越直接投资的区域选择应集中于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胡志明市、河内市、海防市、广宁省、同奈省等5省市。特别是随着中越合作建设“两廊一圈”的加快推进,中国对越直接投资将更多地投向河内市、海防市、广宁省等发展较快的越南东北地区。按照越南新的《投资法》规定,工业区、出口加工区、高科技区、经济区属投资优惠地区,可作为对越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越南也将北部山区、中部等社会经济条件困难或特别困难的地区,列为投资优惠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增加了投资风险,是否投资需谨慎考虑。可在“两廊一圈”的越南北部区域内,选取高平、谅山等资源丰富的部分省市,着重进行资源开发和农业的直接投资。

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篇5

(一)越南是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

1.政治社会稳定,发展后劲十足。越南保持着政治社会的持续、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政治环境。越南已成功实施革新开放政策20余年,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和完善,政治体制改革正在加快推进。2006年4月召开的越共十大更使越南进入全面推动革新开放的新时期。1991年以来,越南GDp年均增长约7.5%,远高于东盟其他国家。2005年,越南GDp增长率达到8.4%,人均GDp已从革新开放初期的约200美元增至640美元。越共十大确定越南2006—2010年实现年均GDp增长率为8.0%的目标,表明了其继续加快发展的决心。越南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大力吸引外商投资。随着加入wto,越南将进一步加强同全球和地区经济的融合。1988—2005年,越南全国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880个,合同金额646亿美元,实际到位269亿美元。2005年越南全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58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5%,吸引外资为1998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新增项目合同金额为40亿美元,原项目追加投资金额为18亿美元。现有74个国家和地区对越直接投资,外资经济占越南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

2.地理位置优越,成本较为低廉。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越南具备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有利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越南地处中南半岛东部,位于重要的国际交通线上,有32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在全国64个省市中,有半数以上的省市临海,具有明显的沿海优势。越南海港较多,陆路直达中南半岛其他国家,交通相当便捷,国际航线直通世界上57个国家和地区的首都或城市。越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大幅度降低了外商投资成本。越南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等能源资源和铁、铜、铝钒土等矿产资源都十分丰富。投资商在投资优惠的领域和地区投资,可根据土地法和税法的规定,减免土地租金、土地使用费、土地使用税。越南劳动力资源丰富,现拥有8400多万人口,65岁以上人口只占5.6%,劳动力人数占总人口的60%,平均年龄只有24.5岁。全国人口识字率已经达到了94%,大多数人完成高中教育,是东盟国家中人口识字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劳动力具有较好的文化教育基础,经过培训后能较快地掌握科学与技艺。同时,劳动力成本低廉,月平均工资约55美元,河内和胡志明市劳动力月平均工资为120~136美元。

3.政策日趋完备,环境不断优化。越南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越南于1987年制定了《外商投资法》,历经1990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3年五次修订和补充。为适应加入wto的需要,越南国会于2005年11月通过了调整内外资统一的《投资法》,并于2006年7月1日生效。新颁布的《投资法》与原法相比,具有投资商自主投资权限扩大、给予外商的投资形式扩大、各项鼓励和优惠投资政策一并适用于国内外投资商等特点,保障了外商的合法权益。越南采取措施放宽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限,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自2006年以来,在新批的越南外资项目中,由越南中央政府各部门审批和颁发投资许可证的项目占63%,各地方政府审批和发证的占13.3%,各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审批和发证的占23.6%。新的《投资法》对投资的行政审批手续进行较大幅度调整,进一步简化手续程序,给予地方更大的审批权限。为给外商创造便捷、舒适的投资环境,越南正加紧建设、完善基础设施。2006年起5年内,越南政府预计在公路、机场、海港和宾馆、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1150亿美元。

(二)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潜力巨大

1.中国对越直接投资优势独特。中国开展对越直接投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越两国山水相连,交通往来便捷,文化习俗相近,社会制度相同。近年来,中越睦邻友好、全面合作关系深入发展,达成两国和两国人民永做“好邻居、好同志、好朋友、好伙伴”的共识。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日益深化,妥善解决边界领土问题取得了积极进展。经贸及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加强。2005年中国人均GDp已达1703美元,一些发达地区如上海、深圳已超过5000美元,高于越南的发展水平,对越南投资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比较优势。通过参与越南资源的开发投资,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能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能规避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开拓国际市场。

2.中国对越直接投资亟待拓展。1991年中越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以后,中国企业陆续走出国门,开始在越南投资办厂。近年来,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动下,一系列区域投资便利化措施逐步被落实,中国对越直接投资发展较快。中国企业通过对越直接投资,带动机电产品、原材料和劳务出口,有效拓展了越南和东盟市场。据越南计划投资部统计,2005年,中国对越直接投资金额突破1亿美元,达1.08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32.21%。其中,新增投资项目41个,协议投资额6770万美元;追加投资项目17个,追加投资协议金额4032万美元。由此可见,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数量偏少,规模偏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显然要缓慢许多,与中国拥有对越的投资优势很不相称。据越南计划投资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台湾省对越直接投资项目1408个,协议投资总额达79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29.4亿美元,居世界各国和地区对越直接投资的第一位,项目数、合同资金、到位资金分别占23.8%、15.7%和11%。其余依次为新加坡、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累计对越直接投资的有效项目352个,协议投资总额为7.31亿美元,实际到位金额为1.81亿美元,仅列世界各国和地区对越投资的第15位,项目数、合同资金、到位资金分别仅占6%、1.4%和0.7%。中国对越直接投资远未达到规模效益,平均每个项目为200多万美元,协议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仅有9家。

二、中国对越直接投资的路径选择

1.熟悉投资环境。认识越南、研究越南、了解越南是中国对越直接投资路径的起点。中国投资者要充分认识到,到越直接投资虽然潜力巨大,但仍要认真对待一些困难和风险:土地供应虽然充足,但交通等基础设施仍较为落后,全国无一条符合国际标准的高速公路,铁路只是米轨,无法重载,速度也很慢;缺乏理想的合作伙伴,产业配套能力较差;官僚作风、腐败现象较为严重,制度不够完善,行政效率不佳;技术工人及管理人才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短期行为较为普遍,政策缺乏连续性。如果对越南投资环境有深入了解,就能避开风险,利用优势,赢得商机。要扎实地进行前期准备和投资论证,妥善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和遇到的突出问题。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调研,熟悉越南的国情、商情和风俗民情,使投资活动符合越南市场需求和经贸政策,尽可能融入当地社会。重点研究、掌握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投资规则、越南新的投资法及其实施细则、各种优惠政策及政策限制。处理好与合作方以及当地有关部门的关系,对越方合作伙伴进行深入了解,寻求信誉好的合作伙伴。选派能力强、素质高、外语好(越语或英语)的业务人员来越开展工作。树立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品牌效应,搞好售后服务,提升中国企业在越南乃至东盟市场的无形资产价值。加强对投资风险的防范,按规定办理国内外投资报批许可手续。建立信息咨询系统,为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提供市场调查、项目评估等咨询业务。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为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提供优惠贷款、担保、保险等金融业务。改变我国对外投资审批手续繁琐、外汇管理过严的现状,切实为对越投资提供政策支持。保持与我驻越使馆经商处的联系,定期向经商处汇报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情况,遇到重大问题及时向使馆报告。2.优选投资领域。中国早期的对越直接投资主要是加工、装配和生产性的小型项目。此后,中国企业已涉及越南的能源开发、电子、建材、建筑、农林渔业及服务业等行业,投资领域非常广泛。据越南计划投资部统计,2005年,在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新增41个投资项目、6770万美元的协议投资额中,投资工业领域的有29个项目,协议投资额6223万美元;投资农林渔业8个项目,协议投资额456万美元;服务业4个项目,协议投资额91万美元。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越直接投资中,投资最多的是工业和建筑业生产经营领域,达252个项目,协议投资额4.5亿美.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投资总额的71.6%和61.6%。其次是投资服务业,为44个项目,协议投资额1.89亿美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投资总额的12.5%和25.85%。投资最少的是农林渔业,为56个项目,协议投资额9698万美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投资总额的15.9%和13.25%。

中国对越直接投资要优选有市场潜力、效益好、见效快且符合越南产业鼓励导向的行业作为重点投资领域,既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又有利于发挥我国在设备和技术上的比较优势。越南工业部已确定2006—2010年着力发展四大工业主导产业,加工制造业(纺织、皮革鞋类、农林水产加工),工业生产资料(化工、机电、电力、煤炭),高新技术工业(电子及通信工程)等三大产业,对中国企业来说,对越直接投资大有可为。结合越南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可考虑在以下重点领域进行投资,从事生产和加工。一是家电生产。越南家电普及率较低,需求不断扩大,市场潜力较大。中国家电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研发实力,积累了不少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可在越南投资办厂。二是摩托车发动机生产。越南政府将摩托车列为工业发展的重点,但由于资金和技术原因,迄今未能生产发动机等主要部件。我国摩托车工业技术工艺已相当成熟,具备开拓国际市场的实力,可考虑在越南投资生产摩托车发动机。三是农机生产。越南是农业国,农业耕作以人力和牲畜为主,发动机、拖拉机、水泵、收割机、脱谷机、烘干机等农业机械市场需求较大。中国企业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可考虑在越南投资生产或组装农业机械,以巩固和扩大市场。四是矿产开采。越南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但矿产开采和加工能力较弱。中国企业可考虑在越南投资采矿和加工,利用便利的运输条件,将产品返销国内,缓解国内资源的不足。此外,中成药生产、水果加工、服装和面料加工、烟草加工等产业均是可供选取的对越直接投资领域。

3.优选投资区域。外商对越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截至2005年底,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好的南部重点经济区(胡志明市、同奈省、平阳省、巴地一头顿省、西宁省、平福省、隆安省和前江省8省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其中,合同资金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58%,项目数占投资项目总数的50%。北部重点经济区(河内市、海防市、海阳省、永福、广宁省、兴安省、河西省、北宁省8个省市)吸引合同资金占全国的26%,项目数占28.7%。各工业区和加工出口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占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总数的33.4%,合同资金占投资总额的33.8%。北部山区、中部、西原地区和九龙江平原地区的一些省份全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数仅2~3个,金额不超过700万美元。

中国对越直接投资的区域选择应集中于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胡志明市、河内市、海防市、广宁省、同奈省等5省市。特别是随着中越合作建设“两廊一圈”的加快推进,中国对越直接投资将更多地投向河内市、海防市、广宁省等发展较快的越南东北地区。按照越南新的《投资法》规定,工业区、出口加工区、高科技区、经济区属投资优惠地区,可作为对越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越南也将北部山区、中部等社会经济条件困难或特别困难的地区,列为投资优惠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增加了投资风险,是否投资需谨慎考虑。可在“两廊一圈”的越南北部区域内,选取高平、谅山等资源丰富的部分省市,着重进行资源开发和农业的直接投资。

4.优选投资方式。中国对越投资采取了独资、合资和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独资和合资项目各占近一半。2005年,在中国对越直接投资中,中方独资项目30个,协议投资额3247万美元;中越合资项目9个,协议投资额3452万美元;合作经营2个项目,协议投资额72万美元。截至2005年底,在中国对越直接投资中,中方独资项目201个,协议投资金额3.3亿美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投资总额的57.1%和45.14%;中越合资项目120个,投资金额3.55亿美元,分别占34%和48.56%;中越合作经营项目31个,投资金额4628万美元,分别占8.8%和6.3%。

优选投资方式是中国对越直接投资的重要方面。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及投资领域、投资项目的特点来优选投资方式。考虑到我国大部分对越投资企业实力不济,同时合资方式有利于拓展销售渠道,降低投资成本,符合越南还不够成熟的投资环境,选择合资方式较为合适。在合资企业中,中方所占股份最好超过50%,以使经营决策时不受制肘。有足够跨国经营经验的,或拥有特有技术需要保密的,也可选择独资方式。按照越南新的《投资法》规定,对越直接投资方式还有:按BCC、Bot、Bto和Bt合同方式的投资,即合作经营;投资发展经营,包括两种形式,即扩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以及更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通过购买股份或融资方式参加投资活动的管理;通过合并、并购企业的方式投资。这些投资方式均可作为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方式的重要补充。

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篇6

一、上半年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的基本情况

(一)外商投资略有下降

受世界经济大环境影响,今年以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体上有所下滑。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全国非金融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1705家,实际使用外资591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3.1%和3%。其中,6月当月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44家,同比下降16.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0亿美元,同比下降6.9%(注: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下同)。

从发展趋势看,今年1月、2月、3月、4月实际吸收外资同比分别下降0.3%、0.9%、6.07%、0.74%,自去年11月以来连续6个月下降,但降幅较去年11月(-9.8%)、12月(-12.7%)要小。5月当月同比微涨0.05%后,6月份再次出现了下降。突出的特点是:

一是外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1—6月,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外资8.9亿美元,同比下降14.4%,占同期全国总量的1.5%。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70.2亿美元,同比下降5.1%,占同期全国总量的45.7%。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72.4亿美元,下降2.9%,占同期全国总量的46.1%。其中,房地产领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下降12.4%;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73.3%、62.6%、17.8%。扣除房地产,1—6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68亿美元,同比仅下降0.1%,或者说基本持平。其他服务业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6%。

二是主要对华投资国投资下降。1—6月,亚洲十国/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9169家,同比下降15.5%,实际投入外资金额510.7亿美元,同比下降2.8%。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698家,同比下降4.0%,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6.3亿美元,同比下降3.2%。欧盟27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848家,同比增长1.0%,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5.2亿美元,同比增长1.6%(1—5月同比下降5.1%),其中,德国、瑞士和荷兰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分别为9.0亿美元、7.2亿美元和5.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1.2%、213.1%和67.3%。

三是中部地区吸收外资保持较快增长。1—6月,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48.2亿美元,同比增长8.5%,占全国总额的8.2%。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503.2亿美元,下降2.9%,占全国总额的85.2%。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39.5亿美元,下降15.1%,占全国总额的6.7%。

(二)境外投资增长迅速

据最新统计,上半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6个国家和地区的216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下同)354.2亿美元,同比增长48.2%。其中,通过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118亿美元,占我国同期投资总额的33.3%。对香港、东盟、美国、俄罗斯投资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增幅分别为58.9%、34.3%、28.2%、20.3%。我国地方对外直接投资110.6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1.2%,同比增长27.8%。广东、山东、湖南、甘肃、江苏等位居地方投资的前列。截至6月底,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已累计达到3575亿美元。

从投资主体看,国有大型企业仍是境外投资的主体,但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中已经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从投资方式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了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资本市场收购、参与国际招投标等新型投资方式,有效降低了投资成本,规避了投资风险。从投资的行业来看,商务服务业投资同期增长了183%,投向文化和体育的增长了150%,投向娱乐业增长53%,投向房地产增长46.8%,投向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增长45%,在传统的矿能行业之外,呈现出多领域、多层次的境外投资格局。

二、如何看待上半年的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形势

(一)国际投资和贸易环境严峻,情况复杂

首先,世界经济总体上增长乏力,外部资金供给不足。尽管目前美国经济温和复苏,但欧债危机影响深远,将对全球跨国投资增长产生重要影响。今年一季度,全球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双双下降。联合国贸发会议还预计2012年全球FDi比2011年仅有微弱的增长,全球投资资金流趋紧。由于外资投资意愿的下降,今年的外商投资无论是签约还是实际到位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篇7

第二条外商投资企业使用国有土地的,享受下列优惠政策:

(一)外商投资企业可以按照出让、转让方式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也可以通过租赁方式使用国有土地,并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进行开发、利用、经营。按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可以依法转让、出租、继承、抵押。

(二)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出让方式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出让金以当地宗地地价的40%标准执行。

凡外商投资开发建设能源、交通、城市公用基础设施、教育、科技、医疗和其它社会公益性事业项目用地,可在享受原宗地出让金40%标准的基础上再予以优惠。

(三)在城市规划区内兴办的外商投资企业,场地使用费享受当地最低标准:

1、开发费一次性计收或由企业自行开发的地区,年使用费最高每平方米2元;

2、开发费和使用费综合计收的地区,市区范围内每年每平方米:一级地段10元;二级地段8元;三级地段6元。县城5元,乡镇3元。

(四)对投资兴办产品出口项目、高新技术项目、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精细化工项目、农业综合性开发项目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含10年),前5年内免缴场地使用费,后5年减半缴纳,经营期不足5年的,按50%缴纳。

(五)对外商投资兴办文教卫生、科研事业、环境保护等非盈利性公益项目的,免缴场地使用费。

第三条外商投资企业在税收方面,享受下列优惠政策:

(一)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实际经营在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前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到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兴办符合我市产业导向投资项目的外商投资企业免征地方所得税。

(二)外方投资者将从企业所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者作为资本投资开办其它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40%,直接再举办、扩建产品出口企业或先进技术企业者,全部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三)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与我市企业再合营开发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外资股权比例在25%以上,视同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相应待遇。

(四)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免征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从事教育、科技、医疗等公益性项目的外商投资企业,除享受以上免税规定外,同时免缴耕地占用税。

(五)外商投资企业嫁接、改造我市生产性国有、集体中小企业,举办新的中外合资企业,总投资50万美元以上,经营期10年以上的,在享受国家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二免三减半”的基础上,企业所得税由财政部门减半返还再延长2年。投资100万美元以上的,再减半返还延长3年。

(六)外商投资企业租赁、承包生产性国有、集体中小型企业,在经营期限内,企业所得税由财政部门全额返还2年,减半返还3年。被购买、租赁、承包的企业,原欠缴的税款可分期补缴;也可采用还本承包办法,当上交承包费总额等于承包基年资产评估值时,即可取得被承包企业资产权。

(七)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安置我市下岗职工占本企业职工总数30%以上者,在享受原企业所得税“二免三减半”的基础上,由财政部门再延长全额返还企业所得税2年,达到50%以上者,延长全额返还3年。

(八)从事农业、林业、牧业或设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由市、县(市)财政全部返还企业当年缴纳的新增增值税地方留成25%,对外商投资举办的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当地政府可以从企业当年新增的增值税地方留成25%中返还给企业60%,对其它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返还给企业40%。

税收返还,由财政部门返还,期限5年。

(九)凡投资规模在3000万美元以上,并且投资回收期在10年以上的基础设施、生产性工业项目,在国家规定的减免所得税优惠期满后,在一定时间内由财政返还所得税。

(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按外商投资项目及不同行业实行优惠:

1、属于非营业性质的公益性项目可免收;

2、70%以上产品出口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可免收;

3、投资基础设施、交通、能源、农、林、水等基础产业的减少50%;

4、投资一般工业项目的,减少30%。

(十一)外商投资企业经批准从事城区改造建设和经济适用房开发建设,享受国内企业同等待遇。

第四条外商投资企业需要借贷资金,可用土地、固定资产作抵押,经当地金融机构审核,按国有企业的贷款办法给以贷款。对外商投资兴办的产品出口企业,企业持信用证可实行打包放贷,不需出具担保手续。

第五条对外商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审批机关在收到外商投资企业的申报文件后,凡手续、资料齐全的,7日内决定批复或转报,特殊情况逾期的须事先通知申报方。

第六条凡引荐外资来我市兴办三资企业,开展“三来一补”业务,介绍我市有关单位到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引荐国外及港、澳、台同胞无偿赠资(含实物)、兴办各种事业的国内公民、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国人,按《平顶山市引荐外商投资奖励办法》给予表彰和奖励。

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篇8

(一)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1-5月份,全市招商引资在建项目1935个,同比增长30.9%,形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30.78亿元,同比增长18.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4.4%;全市实际利用内资999.2亿元,同比增长12.4%;实际利用外资77874万美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总额77874万美元,同比增长23.6%。新开工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13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54个,同比增加了15个,增长38.5%,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

(二)各载体单位招商引资情况。1-5月份,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招商项目130个,其中项目较多的县区为无为县20个、区19个、区19个;完成招商固投总额较好的县区为区105.8亿元、县99.8亿元、弋江区99.2亿元,其中开发区、县为负增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完成较好的县区有区26444万美元、区9740万美元、区8697万美元。

(三)重大招商项目进展情况。一是5亿元以上项目签约情况。上半年,全市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65个,计划总投资971.5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5个,20亿元以上项目15个。集团总投资80亿元的智能科技园项目、联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70亿元国际科技产业园、玻璃集团总投资60亿元的光伏基板深加工及节能玻璃深加工项目、投资实业有限公司总投资47亿元和科技园项目、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投资25亿元铁路综合物流基地项目、防水技术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的新型建筑防水、防腐和保温材料生产项目、减速机公司总投资15亿元的欣益杰装备制造项目等一批最新重大项目成功签约。二是5亿元以上项目开工情况。1-5月份,全市新开工5亿元以上招商项目54个(已纳入市统计库),同比增加15个,计划总投资489.9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20亿元以上项目4个。公司总投资10.6亿元CCa节能板材项目、致养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植物蛋白饮料产业园项目、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电线电缆再制造基地项目、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22.1亿元的年产195万片平板显示玻璃基板生产线项目、顺荣汽车部件股份公司总投资19亿元重组“三七玩”网络文化创意项目、三一商砼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的三一环保型商砼产业园项目、纸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的年产12万吨高档生活用品纸项目、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的年产5000台液压挖掘机和500台旋挖钻机项目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开工建设。

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整体形势明显好转,全市招商引资形成固投增幅达到18.5%;全市新开工5亿元以上项目大幅增长,增幅达到38.5%。但工业投资增速仅为10.0%,续建招商项目形成固投增幅仅为2.3%等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二、上半年招商引资重点工作

(一)大力开展各类招商推进活动。一是举办和参加各类经贸合作活动。上半年,我市通过省与台资企业(东莞)经贸合作恳谈会、省与跨国公司()经贸合作恳谈会、省与跨国公司(上海)经贸合作恳谈会、2014浙商大会、2014市海外联谊会苏州企业家恳谈会等活动,与戴尔中国、卡特彼勒中国、aBB中国有限公司、浙江万丰奥特集团、万马集团、海亮集团等150多家企业对接,收集了一批项目投资线索。二是开展“招商项目推进月”活动。活动期间,提请市领导多次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开展“点对点”的项目推进工作。活动期间,全市累计拜访全国知名企业达300多家,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48个。

(二)强力推进核心培育产业招商。上半年,突出加强工业机器人、通用航空配件产业、新型平板显示等全市核心培育产业的招商工作,采取了提请市领导亲自带队招商、招商引资考核大幅加权等措施,强力推进核心培育产业招商。截止目前,机器人产业的埃夫特工业机器人主机项目、翡叶伺服电机项目、固高驱动器项目、大洋电机项目等一批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项目已开工建设。福德工业机器人主机及核心零部件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杨森精密机械工业自动化机械手及多关节工业机器人项目等一批项目已完成签约。航空配件产业的中电科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13亿元的通航制造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航空发动机项目,项目备案资料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正开展项目开工前期准备工作。台湾祐祥直升飞机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美元的法国HeLLiSmaRt直升机、德国CtLS固定翼飞机制造、销售及新型电动飞机研发中心项目、上海卡尔帕航空咨询有限公司设立的航空咨询机构项目等项目已完成工商注册。

(三)强化重大招商项目调度管理。一是促进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新开工。将全市新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分为已开工项目、具备开工条件项目和年内开工项目三类,定期汇总全市各载体单位三类项目总数。4月份,在全市重大项目调度会上,对全市5亿元以上招商进行了通报。特别加强了促进具备开工条件项目开工的调度工作,现场查看项目开工准备工作,按月督促项目尽快开工入市统计库,提请市领导亲自参加项目开工典礼。1-5月份,新开工5亿元以上项目54个,三季度将重点推进具备开工条件的30个5亿元以上项目开工。二是促进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新签约。利用“招商项目推进月”契机,针对具备签约条件的5亿元以上项目,提请市领导上门拜访,加大项目推进和协调力度。1-6月份,全市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65个。

(四)强化招商引资考核引导作用。修订2014年全市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围绕“突出大项目考评”、“强化招商项目奖励机制”、“强调招商考核科学务实”、“突出经济工作升级版的重点产业”等核心内容,进一步提升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一是修订市直部门招商考核办法。成立了12个市直招商协作组,市四大班子、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经济主管部门分别为牵头单位,其他市直单位为成员单位,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为协作组联系人,全面整合市直单位招商资源,全力推进大项目招商工作。以项目质量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对所有市直部门引进的5亿元以上项目进行综合评分,按项目评分高低进行评优奖励,并进一步加强了线索管理、招商过程控制,提升市直部门招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二是修订载体单位招商考核办法。着重提升载体单位大项目真实性考核。提高了大项目的考核权重,减少固定资产投资考核权重,通过现场认定、日常调度、专家评审等措施,突出大项目真实性考核,提升大项目质量。

(五)市直驻外招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止目前,深圳、、上海、、成都等五个市直驻外招商办事处累计获取有效项目线索84条,其中在谈的5亿元以上项目19个,投资总规模205亿元。实际形成签约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58.11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已有7个项目完成工商注册。驻深圳办引进的总投资80亿元的智能科技园项目、总投资5.5亿元的广东粤研机械人自动化装备项目、驻京办引进的总投资6亿元的承泰淇真空镀膜设备项目、驻成都办引进的总投资5.8亿元的东信印务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

(六)完善招商引资平台建设。一是创新招商方式。进一步强化了以商招商工作,出台了全市以商招商先进企业家评选办法,评选一批为我市招商引资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公开予以表彰和奖励,建全以商招商工作体制和机制。二是完善招商平台建设。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参照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园和成都蒲江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合作模式,建立中德()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园,依托可耐福、大陆、博世等现有外资企业,由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牵线搭桥,搭建我市的外资招商平台,该协议将于近期签约。三是探索建立境外招商平台。3月底,赴德国、奥地利等地考察机器人企业,与德国库卡机器人、意大利Cma等企业尝试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促进境外招商工作。四是尝试建立了市级招商项目及对接合作平台,对全市服务业及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招商项目进行梳理、评估,通过有效的信息平台,采取公开竞争机制吸引一批投资实力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参与投资,充分拓展招商领域,创新招商方式方法。

(七)加强经济合作交流工作。一是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经贸合作。组织参加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4次市长联席会议,和长三角协调会办公室第33、34次工作会议。长三角协调会办公室拨付专项经费委托我市牵头承担本年度长三角课题研究任务,与上海、南京、合肥、舟山、苏州、泰州、宁波等市合作,专项研究《长三角地区加强江海联运发展战略构想》。二是完善经合工作平台。借助长三角城市协调会、南京都市圈及政协海联会等平台,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合作及异地商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与发达地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促进“回归”及“凤还巢”工程。三是扩大华东地区影响力。参加了浙商最佳投资城市评选,并在2014浙商大会成功获得“2014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奖项,成为省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城市,进一步扩大我市在浙江省的影响力。四是加强商会管理工作。先后参与了泉州商会、阜亳商会、徽州商会、合肥促进会等商会活动,并与新成立的徽州商会、合肥促进会、池州商会建立联系。截止目前,全市已成立各类异地商会11家,上半年新成立徽州商会和池州商会2家商会。

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篇9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始于改革开放初期,三十年来我国对外投资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整体上还处于年增加规模100亿美元以下的较低水平。近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稳步增长,但众所期望的投资高潮却一直未曾出现。

2008年上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到了330亿美元,下半年由于全球经济收缩,2008年全年净流出也达到了535亿美元。2009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24亿美元,但第二季度,当季投资高达87亿美元,同比增长37.6%,环比增长182%。目前有一批大项目正在协商中,全年对外投资的总体形势仍然乐观。据此可以说,中国对外投资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屡创新高,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经济现象。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与对外投资大国(如美国、日本等)之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年流出量不到这些国家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差距达数百亿美元;外向存量差距千亿甚至万亿美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仅落后于老牌发达国家,在存量上也不及新加坡、巴西等国。这个现实一方面说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球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国对外投资存在巨大增长空间。

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

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处于“双顺差”状态。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3年以后,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绝对值和占总顺差比重呈增加趋势,并且与国际收支总顺差、外汇储备同方向增加。2008年,经常项目顺差4261亿美元;国际收支总顺差4451亿美元。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300亿美元,国际收支总顺差1859亿美元。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源于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虽然不是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但却成为一些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

资本项目顺差虽然从绝对额看呈现波动的趋势,但所占总顺差比例逐年下降,2008年资本项目顺差占总顺差的比例是4%。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局面有望在近年出现扭转,首先实现资本项目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巨额的“双顺差”,我国国际储备也逐年增长。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2009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中国依然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格局,外汇储备更达到21316亿美元的天文数字。此时释放一定量的外汇储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是十分明智的。加快对外直接投资能够相对有效的降低中国外汇储备风险,降低资本项目顺差,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同时,人民币的强势和外汇储备的充足也有效的支撑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充足的外汇储备也为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坚实的外汇供应基础。

三、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1.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改善国际收支更可行更有效的途径。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贸易顺差会一直存在,要改变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就需要从资本项目入手。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之所以改善(顺差缩小),资本项目顺差缩小的作用不可忽视。200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为189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是735亿美元;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5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4%,资本项目顺差190亿美元,可以看出对外直接投资对资本项目顺差的影响巨大,资本项目对我国国际收支的作用正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而日益凸显。由于全球经济收缩,当前许多国家正面临严重的资金缺乏,形成了对外来资本的深度需求,而且各国政府对外资的一些限制也有所放松,这给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带来了机会,此外,人民币的强势也会促使中国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未来增长速度会加快,可能慢慢成为减轻资本项目顺差压力的重要因素。

2.对外直接投资及其贸易效应对经常项目的影响。我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是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而言,尤其是货物的进出口,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影响: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生产型和贸易型子公司,可以有效的规避东道国的贸易壁垒。通过“走出去”直接到国外投资,可以绕开一国或区域集团的贸易保护。而通过在东道国建立生产销售网络,在维持对原有国外市场的同时,还有助于扩大中国产品向新的出口市场的渗透,或在建立生产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过程中,还能带动我国产品设备、材料的出口。另一方面,资源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多是为了解决中国国内稀缺资源的供求矛盾,但势必带来中国进口增加。但是,即使中国没有进行这种投资,对一些国内缺乏资源的进口也是刚性的。

3.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改变贸易结构改善国际收支。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源于货物贸易顺差,而服务贸易从1982年至今却一直都是逆差,可见我国的贸易结构很不合理。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改善这种不合理的贸易结构。如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收购非洲最大的银行―南非标准银行,可谓一箭多雕。首先是为我国企业在非洲寻求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其次是改变了我国对南非的贸易结构,由产品出口逐渐转向技术和服务的出口,不仅如此,这宗大额的收购也缓和了南非因为长期对我国贸易逆差的不满。

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篇10

在上半年仅剩一个月时间的关键时刻,我们专门召开领导干部招商引资项目汇报会,主要目的是,盘点前5个月全县招商引资特别是领导干部“点供”任务完成情况,部署下阶段工作,进一步升温加压,突出抓好6月份,确保上半年招商任务“时间过半、任务超半”。刚才,魏县长对各镇区项目推进情况和主要负责同志“点供”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通报,大家作了交流发言。总体来看,我县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镇区之间很不平衡,许多同志的潜能还没有发挥出来。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第一,回头看一看,正视成绩和不足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干部对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普遍比较重视,各镇区主要负责人集中精力,亲自带队,主动招商,重大项目开发、“技改投入年”活动扎实推进。1-5月份,全县实施工业项目187个,计划总投资82亿元。具体表现为三个特点:一是新开工重大项目多。全县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6个,同比增加1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个,增加8个。汉德风电公司风叶项目、特华新材料公司多晶硅项目及开发区、阜城镇、益林镇中小企业园体量大、建设快。二是技改扩能项目多。全县262家定报企业实施技改项目99个,占在建工业项目的53%。澳洋粘胶纤维二期工程、金宁三环软磁铁氧体项目、荣威塑胶童乐玩具项目、正大森源水刺滤布项目、银河飞业食品加工项目进展较快。三是园区集聚项目多。各镇区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推进项目集中进区。“两区一园”和阜城、沟墩工业集中区实施超千万元项目80个,占全县的81.6%。22个镇区承担“点供”任务的53名负责同志,共招引超1000万元项目42个,其中超5000万元项目39个,提供有价值信息65条。

成绩值得肯定,问题更要重视。项目信息方面:1-5月份,各镇区上报项目信息223条,经重大项目开发指挥部评估认定的有价值信息只有87条,其中,1-5亿元信息44条,5-10亿元信息10条,10亿元以上信息4条。信息是项目之源,信息少、信息假、信息慢,重大项目就无从突破。有的领导同志主管一方,却毫无建树。有的同志不是到招商一线挖信息,而是动足脑筋“捉迷藏”,随便找一个上报,甚至干脆编一个名称,严重不负责任,与领导干部的身份格格不入。签约项目方面:1-5月份,全县签约超5000万元项目76个,但真正开工的仅有11个,开工率14.5%;进入审批程序的也仅有28个,占签约项目的36.8%;还有37个项目仍处在跟踪洽谈阶段。今年全县招商活动集中签约的项目,其真实性都是相关镇区主要负责人在过堂会上作出保证的,要抓紧实施。上海活动签约的项目必须在6月底前开工,浙江活动签约的项目必须在三季度实施,5·18活动签约的项目必须在年底前实施。开工项目方面:今年,全县实质性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只有43个。有的项目鞭炮一放,不见施工现场,再无动静;有的项目两三幢厂房就建了几个月,与上报序时进度相差很大;有的项目只见空旷厂房,不见机器入场。这些现象,组织部要认真牵头督查,新闻媒体要及时曝光,必要的情况下纪委、监察局也要介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第二,认真想一想,我们应如何提高招商实效

招商引资的实践性、机遇性很强,但并不是说不要理性思考,不要有序组织。“东一榔头西一棒”、一盘散沙瞎折腾,必然事倍功半。必须克服思想上的盲目性和方法上的一般化,强势组织招商,跟踪服务到位,推进重大项目的重大突破。

1、创新重大项目招商思路,更加突出产业招商。纺织服装、机电装备、食品加工是我县的主导产业,风电设备、粘胶纤维、煤化工、除尘滤料是我县的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的突破,就是要在这些产业的招商上取得突破。县计经委要迅速制定出产业发展规划,排出产业链缺失环节,明确招引方向,供招商人员参考使用。一要围绕重大项目招商。今天的大项目就是明天的大产业,今天的好项目就是明天的新产业。与澳洋集团共建澳洋工业园的协议正式签署,澳洋项目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产,二期工程正在实施,20万吨硫酸项目已经确定,现在必须同步招引30万吨烧碱、高端纺织、高档印染及后整理等项目,尽快形成完整产业链,打造国内最大的单体粘胶纤维生产基地。风电设备产业园已经规划,风电设备项目一期工程正在紧张建设,尽早建成沿海地区风电设备制造基地。要继续密切跟踪多晶硅切片及太阳能电池板、百万吨甲醇、背光模阻、微电子等重大项目,各项目专业小组集中力量攻关,力争近期取得突破。二要围绕专业园区招商。县计经委要与“两区一园”一起,迅速明确澳洋工业园、风电产业园、滤料产业园、台湾工业园、武进工业园、银河工业园的发展规划,依托龙头企业开展定向招商,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园区产业特色。三要围绕总部经济招商。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了服务在阜投资企业发展动员会,初步排出了15家企业追加投资计划。挂钩的15个“一对一”服务班子要迅速与相关企业和公司总部对接,及时协调解决实际困难。要在6月底前帮助办理、完善好各种手续,兑现协议条款中尚未到位的承诺,研究制定追加投资的“一企一策”办法,确保15个企业投资计划全部落实到位。四要围绕资产重组招商。双多公司与晋煤集团、省燃料总公司已成功重组,要加快实施“20·30”工程,为深化合作创造条件。已签约的*印刷公司重组项目要尽快实施。正大森源与中材科技、*稀土与奥地利特里巴赫、新汇源与上海电气的合作重组要抓紧推进。中恒纺织、鑫富达电气要及早确定合作伙伴。五要围绕利用外资招商。今年市下达我县协议注册外资任务确保2.3亿美元、力争2.7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确保1.1亿美元、力争1.25亿美元。目前,全县协议注册外资8438万美元,占确保数的36.69%,距“双过半”缺口3062万美元;占力争数的31.25%,缺口5062万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3329万美元,占确保数的30.26%,缺口2171万美元;占力争数的26.63%,缺口2921万美元。任务具有刚性,形势非常严峻。各镇区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一把手”必须亲自抓外资。要按照5月22日全县利用外资汇报会上承诺的外资完成数,抓紧组织外资到账。不仅工业要引用外资,农业、服务业也要在利用外资上取得突破。凡是能用外资注册的项目尽可能使用外资,突出现有外资企业的增资扩股。县外经局要加强督查,确保外资实绩在全市领先。

2、创新重大项目组织推动机制,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组织化程度。一要精心策划。坚决克服重活动轻落实、“猴子掰棒头,随掰随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现象,根据不同产业、不同项目、不同地区、不同对象,周密制定招商方案,做好多方面准备,筹划好每一个环节,力争每次招商都有收获,每次商谈都有进展。要组织专门班子,认真研究国家和省扶持政策,跑省进京,争取重大生产力布点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支持。二要增强盯劲韧劲。重大项目不可能一谈就成、一拍即合,常有反复、常遇挫折。必须放下“架子”,抛开“面子”,盯上靠上,坚韧不拔,直到项目落户为止。要继续挖掘和用好*的人脉资源,建立项目信息收集、筛选、跟踪、上报的快速反应机制,保证重大项目信息源源不断,多中选优。坚持“走出去”,主要领导主要精力用于招商。各镇区都要成立招商班子,主要领导直接负责,每月外出招商不少于两周时间。加强与在阜客商、企业家、经济发展顾问的沟通合作,形成以商引商的“葡萄串”效应。三要改进招商管理。县委组织部、县计经委要和相关镇区一起,加强对招商分局和招商小分队的管理,确保专业招商的驻点、周报、督查等制度落实到位。县项目办要完善信息评估制度,以后所有项目信息必须经评估小组确认,才能继续跟踪洽谈。

3、创新重大项目跟踪服务举措,进一步优化招商环境。越是重大项目,对服务要求越高,对环境越挑剔。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双优”活动,创造出真正的苏北最优环境。一是坚持讲诚信。凡能向客商承诺的,以协议形式明确说明;无法兑现的,坚决不信口开河。对服务“绿卡”,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得打折扣。县四套班子领导“四个一”挂钩责任制、科级干部挂钩定报企业制度、促进在阜投资企业“一对一”服务制度等,也是向客商的承诺,必须执行到位。对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必须迅速落实,及时回复。二是全程审批。要更加快捷。凡项目的审批手续全部进政务中心办理,压缩办结时限。计经委的项目备案(核准)、国土局的土地挂牌、环保局的环评、安监局的安评等,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要更加专业。涉及项目的各项手续,必须交由专业人员办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必须直接负责。要更加灵活。对重大项目,必须特事特办,个案处理。决不允许抱着条文不放,坚决消除“中梗阻”现象。三是继续搞好金融服务。今年国家实行信贷紧缩政策,但也不是“一刀切”,关键在于灵活变通、主动争取。我县有的银行在向上争取指标方面就做得比较好,企业经营者交口称赞。今年银企对接活动集中授信14.42亿元,但目前落实到位的只有8.16亿元。县计经委、县人行要加强督查推进。对金融部门负责人,县政府制定了贷款发放抵算招商任务的特殊政策。各位行长在*工作,就是*人,务必解放思想,多争取信贷指标,绝不让好项目、大项目因为资金问题而拖延工期。

第三,奋力搏一搏,坚决完成各项任务

今年重点项目实行“点供”,考核对象是各镇区、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人民群众都看着我们,我们能否完成任务,直接关系到大局和士气。县委、县政府对四套班子领导挂钩项目的进度实行公示,各镇区也要公示。最近,我和县四套班子有关同志检查了几对对口竞赛的镇区,少数镇汇报招商引资工作没有底气,有点坐立不安、浑身出汗。有压力、坐不住是好事,说明有责任心,有进取心。对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就是要真刀真枪的查,动真碰硬的评,让真干和假干、先进和后进公布于众。招商引资坚持“月度考核、季度公布、半年通报、年底兑现”。县委组织部和县计经委要创新考核机制,将项目完成情况按全面完成、基本完成、部分完成三类进行量化考核、分档计分。考核时必看项目现场、必看资金到位票据、必看实际有效投入。项目引进人、承载园区主要负责人是项目推进的直接责任人,必须保证项目按计划实施。要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及时下发“催办单”,提醒在平时,督促在平时。6月份,县将举行双多“20·30”工程等领导干部挂钩项目、“点供”项目、技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对上半年招商实绩进行考评。6月底,“点供”任务还没有实质性进展的镇区主要负责人,一律离岗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