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十篇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十篇

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3:21

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篇1

湘西自治州凤凰县幼儿园张鹏老师在湖南省第三届幼儿艺术教育研讨会上为大家展示了一个大班幼儿地方戏剧教育活动――“茶灯戏”。该活动深受与会代表和专家的好评,也为我们组织好幼儿地方戏剧教育活动带来了启示。

一、了解地方戏剧艺术的特性

张老师认为,开展幼儿地方戏剧教育活动必须了解地方戏剧艺术的特性:

民族性。戏剧凝聚着民族的丰富情感和强烈地方民族特色,具有较为深厚的历史性、民族素质的因袭性和欣赏习惯相同的审美性[1]。民族特色是地方戏剧孕育、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因。“茶灯戏”是湘西凤凰县的民间传统灯戏。它是在民间小调、劳动山歌、灯舞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表现劳动者欢庆丰收、赞美生活、歌颂爱情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歌舞剧,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地方民族色彩。

综合性。戏剧是融文学、音乐、舞蹈、绘画、杂技以及人民的生活习惯、风俗、礼仪、服饰、宗教等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形态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茶灯戏”的综合性首先表现在其所涉及的艺术种类的多样性,包括音乐、舞蹈、表演等,配乐主要由唢呐和锣鼓演奏而成,表演者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用歌声来描绘幸福的生活。其次,其表演内容是综合的。有反映喜庆丰收欢乐的《蚌壳舞》,有表现劳动生活愉快的《十二月采花》,还有歌颂纯真爱情的《夫妻观灯》。

喜剧性。与其他戏剧不同,“茶灯戏”只说喜,不诉悲。且听《四季花儿开》里旦角和丑角所唱:“春季花儿开,花开是一呀朵来,一对呀的那个阳雀,飞过山儿来看哪啊,飞呀飞呀,瞧见那个桃花儿开呀啊,哥儿哎妹儿哎,飞呀来是飞呀就去,报春来呀夏季花儿开……”春季阳雀看桃花,夏季斑鸠看荷花,秋季鸽子看菊花,冬季喜鹊看梅花,表演者们用歌声描绘四季,用舞蹈表现万物,用轻松愉快的歌声和舞蹈表现劳动者丰收的喜悦、生活的愉悦、爱情的美妙。

夸张性。戏剧作为艺术都会运用一定程度的夸张,夸张本身是一种戏剧渲染。夸张能增强戏剧的幽默感、感染力及趣味性。“茶灯戏”特别要求表演的夸张性,力求做到使观众一看就能知道表演者所要传达的内容。

二、认识开展幼儿戏剧活动的重要性

观念决定行为。张老师认为开展地方戏剧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有重要作用:

首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茶灯戏”是湘西凤凰县的民间传统灯戏,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在幼儿园开展“茶灯戏”教育活动,对幼儿民族情感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带领幼儿观看茶灯戏表演、进行茶灯戏动作创编等一系列教学手段,使幼儿了解“茶灯戏”这一戏剧形式,喜欢茶灯戏演员艳丽的民族服装、多变的动作造型、诙谐易懂的唱词,这样幼儿在无意识中受到了“茶灯戏”的熏陶和感染,进而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其次,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戏剧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以及表演等多种形式在内的综合性艺术。在“茶灯戏”戏剧活动中,张老师运用了很多手段和方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你来做,我来猜”的游戏中,张老师让一个幼儿来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所喜爱的小动物,再让另一个幼儿去猜具体是什么动物等。

第三,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和团队精神。角色游戏是是培养幼儿角色意识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茶灯戏”中的角色表演需要由一男一女共同协作完成,男孩和女孩相互交流各自适合的角色和分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把握游戏中的角色如“水草”、“金鱼”,并用自己的贴切行为完成角色任务。由于角色游戏本身需要多个角色配合与相互支持,任何游戏的编排与组织都是以幼儿团队的形式出现[2],因此,戏剧教育活动过程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角色意识,也培养了幼儿的团队精神与语言交流能力。

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戏剧素材内容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是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也是儿童艺术学习的重要途径[3]。凤凰茶灯戏是在民间小调、劳动山歌和灯舞等诸多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适合幼儿学习的戏种,究其原因有二:其一,茶灯戏只说喜,不诉悲;其二,茶灯戏所有的动作都来源于生活,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幼儿的戏剧学习应该充分围绕幼儿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展开。

四、运用激发幼儿创造性戏剧表演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篇2

5月8日,园本教研活动在育贤一幼举行,通过观摩她们的教研活动,通过聆听专家的精彩点评,又让我对园本教研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启发了我对教研活动组织的一些深入思考。

首先,育贤一幼的教研活动组织形式给了我一些启示,可以选择适当时机加强园内教研组之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幼儿园中的教研组都是按照带班规律组建的,开展活动时,只是限于本组内成员和业务领导,两组教师一起活动的机会几乎没有。她们邀请其它两组的教研组长参与本次活动,给了她们很大的启发,教研组长的机智应变能力、幽默的语言组织和融洽的教研氛围,都给两位教研组长和我们观摩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采用了不同的发言讨论形式,也使得活动更加丰富和充实。一是大家一起探讨,每位成员发表建议;二是分组讨论交流,以年龄段为单位发表见解。这种形式调动起了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避免了只有个别教师发言的机会。

其次,她让我认识到了放手让大家工作,培养教研组长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性。本次活动,全部是由教研组长在组织和引领,业务主任只是作为参与者在旁听,教研组长充分发挥了她的主观能动性,也有机会展示了她的特长和智慧。而我们却很少给教研组长这样的锻炼机会,特别是这种公开活动,更是不放心。反思一下,其实每位教师都有自己长处,能力和潜力都有可挖掘之处,只是我们没有给她们机会罢了。下一步,我们的自主教研一定扎实开展起来,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锻炼她们的能力。

最后,就是方明老师进一步明确了园本教研的概念,一定要立足本园实际,搞出自己的特色,这一点育贤一幼结合自己的办园特色和课题研究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展示。她们本次教研活动研究的“科学区操作材料的投放问题”启发我们,不管哪个区域,材料的投放都应注意做到遵循幼儿兴趣,有目的、有计划重点的投放。董旭花教授运用皮亚杰的“同化”与“顺应”理论向我们阐释了“区域游戏”和“区域认知”的区分,启发我们不管什么活动,只要“同化”大于“顺应”就是游戏;“顺应”大于“同化”就是认知。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构建好我们的游戏和认知活动,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专家的参与使得活动更加丰富生动,具有高度,更增添了我们邀请“客座专家”进校园的理念和信念,下一步,我们的教研活动开展也会更加生动和有创意,更加注重朴实性、自然性和实效性,通过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们的专业化成长。

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篇3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康德反对灌输式的道德教育方法,他认为道德教育方法应该是出自自由而非强制,道德教育应该尊重受教育的主体性。实践理性的方法是可以启发人们自由意志和培养良好的道德人格。康德善于利用儿童的竞争心理培养道德品格,过利用名人传记教材加强个人道德理想的启发,运用道德问答方式启发个人理性的自觉,培养义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自律品质。康德同时认为道德感性和理性应该兼具,不偏爱任何一方,没有个体的感性认识,对象就不会给予我们。没有理性,个体就不能对对象做出反应和判断,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道德认识才能发生。康德的这一道德思想在对于我国目前的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学校对个体的思想道德行为训练

以理性作为支撑的道德认识才具有作用;如果离开了感性的道德体验,学校的德育活动将成为枯噪乏味的操练。康德认为道德的动机是出自于对道德法则的敬畏,而不是对于义务的爱好,道德是理念和动机均是来自先天的理性,个体所获得的道德教育是生活所获得。他认为道德教育不是来自于学生当下生活,而是从过去的生活典范中获得。康德在道德教育目的上强调道德教育应与社会性统一,即把来自实践理性的道德律令的尊重和履行作为道德责任,即个人需做什么才能体现人格的道德价值,康德考虑的是现在和未来的需要。道德的教育目的在于强化实践理性,培养他人的道德由他律走向自律,培养个人具义务知心和善良的道德人格。康德在道德教育内容上注重利用道德观念及名人传记教材进行教学,以榜样和规则培养儿童的义务心,其中对于教材的选择上康德注重教材的逻辑性,目的是为了能增强学生思考和判断能力,并通过宗教教育弥补道德教育之不足。在判断和解决道德问题上,康德思想以个人的良知天理作为判断的依据,带有较强的个人主观色彩;他反对利用奖惩的手段解决道德问题.主张以自然奖惩为宜,他认为若以奖赏行善,这将是属于道德的贿赂,会降低道德的尊严。

3、总结及其启示

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篇4

【关键词】社会化;社会化心理机制;中学德育;启示

一社会化的相关含义

(一)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掌握社会技能,建立社会经验,并通过自身不断的选择和建构,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化可以是自觉和积极主动的,也可能是不自觉和消极被动的;可以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的,也可能是无意识,潜移默化中完成。

(二)社会化的心理机制的含义。社会化的心理机制指个体实现社会化的社会作用机制与个体心理接受机制相互作用方式和状态。是对推动个体实现社会化的社会作用力和个体内在动力结合的特殊关系的揭示与解释。

二德育的含义

德育,学术界中有不同定义,主要有《教师手册》中“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政治立场、世界观及道德品质方面的教i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①”

三中学德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的德育手段着重“说教”、“灌输”与学生的自我实践,自我教育严重脱节。一方面,中学德育存在着专门化和知识化的倾向,如把思想政治课置于封闭状态之中。学生无法产生真正的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无法进行也不愿意进行道德的自我实践和道德的自我教育。另一方面教师也只能将这些道德条目当作对象性知识来教授、灌输,只能借助背诵、考试和其他方法来进行强制性学习。

(二)学校的德育工作偏重教师主导作用,导致学生道德教育主体的缺失。现在,学校的德育过程本质上就是教育者把道德规范传递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道德的过程。表现在德育过程中,常以批评、奖励、与惩罚等方法,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过程强求一律性,阻碍学生个性与主体性的发展。由于忽视或否定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德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三)学校德育目标与内容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年龄特点的实际脱节

中学德育目标在确立上,存在着理想化的倾向,这就导致有意无意的“拔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当今学校的德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不符和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最后导致个体道德的滑坡。

(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转型期学生的需要严重脱节。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各方面变化巨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价值,忽视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这样学生就会所学知识产生怀疑,就会感到思想政治课的无趣、无利和无用,也极大的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

四社会化的心理机制对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

(一)社会角色引导

所谓角色,是指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相应的内在心理状态。社会对于一个人的要求、期望与对待,直接决定于他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担负的社会角色。

该心理机制给我们当前的中学德育启示:

(1)正确地使用奖励和惩罚:①教师安排一系列的学习单元,每当学生完成一个单元就加以表扬或给与奖励;②鼓励学生对比自己前后的成绩,而不是与同班同学横向比较,这可以帮助学生看到他们自己取得进步的过程。

(2)要经常像学生提供好的榜样。依据观察学习理论为学生树立典型的正面角色。

(3)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如:角色扮演训练等可增强学生的各类角色意识,使学生加深对社会规范的认同。

(4)培养中学生的移情能力。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

(二)社会比较机制

个人需要在与他人和自我历时性发展的不断比较中,获得有关自我在适应社会变化发展方面的相关信息,并据此判断自我行为选择的是非对错,进而加以适应性调整,推进个体主动适应社会要求,获得更好的社会性发展。

该心理机制给我们当前的中学德育启示:

(1)组织不同的水平的班级进行不同的教学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和自己比较相近的水平的人进行社会比较,既要注重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也要促发他们努力向上的进取心。

(3)不要交给学生绝对的评价标准,应该引导他们树立和自己所匹配的正确的而评价体系。

(三)社会学习机制

众多学者认为这是个体社会化最主要的机制.社会作用机制主要是强化:1.外部强化机制:外部对于人们某种行为直接给予鼓励和赞赏,人们则倾向于保持这些行为;当外部社会转变为批评、反对、惩罚,人们就倾向于放弃这些行为。

该社会化的心理机制对中学德育的启示:

(1)将加强中学生行为动机的导向与行为管理作为德育的重要方法

(2)设置合理的外部强化和替代强化机制

(3)加强强化手段措施的宣传和讲解,使中学生能明确的了解

(四)亚社会认同机制

亚社会也称次级社会,主要指家庭、班级、工作群体等小群体,是人们生活的直接背景。为此,个体会非常主动的适应亚社会的要求,遵守亚社会的规范,以融入其中并被接纳认同。

亚社会认同机制给我们的德育工作者改进他们的工作的启示:

(1)当我们的学生因为亚社会和大社会对其的期望不一致而产生压力、焦虑时,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应该及时的给予处理,让他们的压力得以及时的释放。

(2)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自己的绝对化的价值观灌输给我们的中学生,而应该让他们通过自己探索形成和自己实际相结合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多给学生开展团体活动,让他们团结友好互助,让他们在学校里有归属感。

注释:

①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第二版)[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01月

【参考文献】

[1]张武.中学德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第二版)[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篇5

3月16--31日半个月内,我非常有幸的参加了庆阳市教育局主办的中小学艺术骨干教师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多种形式的授课和各位教授、老师的精彩讲解,使我对音乐以及音乐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谈几方面的启示:

一、环境给我的启示

大学毕业后,工作在基层初中,每天面对的文化课多专业课少,也没有这样的环境和平台去锻炼、学习、提高。时间久了,感觉被环境同化了一般,没有勇气再唱歌,通过本次培训,又感觉回到了学生时代,对艺术又有了执着的追求和热爱,这种环境促使着我每天去练声、弹琴、进步。

二、老师给我的启示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有音乐教法、合唱指挥、声乐等多方面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课程,下面就对本次主要学科以及老师的上课谈点启示:

1.《音乐教法课》,由中国音乐学院刘沛教授担任授课,刘老师上课时这种兢兢业业的精神和对学员的亲和力是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学习的,在整天的教学过程中他从来不坐下讲课,一直走动边讲边肢体做示范动作,在讲解某些关键内容时自己先躺在了水泥地上给大家示范动作,最后还说了这样一句话简单又能启发大家的话--“我觉得地挺干净的”。这真的让大家当时都很感动,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另外,他凭自己渊博的知识把音乐和生活结合起来生动形象的讲解使我懂得了音乐不仅仅是唱歌、弹琴等单一的形式,使我对艺术有了新的理解。

2.《庆阳民间音乐》,由陇东学院音乐学院马登峰老师授课,马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讲解和媒体浏览使我对庆阳历史文化有了全面的了解,以至于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通过音乐把这种文化渗透到课堂中,不仅仅讲解课本上的知识。

3.《声乐课》,由庆阳七中张丽娜老师担任讲解,张老师不但传授了她在北京学习声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外,还在每个学员的演唱中用生活实例形象生动的分析每个学员的优点和不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合唱与指挥》,由冯志宏老师担任授课,冯老师凭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功底,把他对合唱排练的技巧、方法、声部的分法全部讲给了大家,并利用四声部合唱《香格里拉》,对指挥和歌曲的处理方面全面讲解,使我完全摆脱了旧的一些观念,不再认为大合唱就是比声音的观点。

5.《编配课》,由侯靖华老师授课,侯老师除了自己很强的演奏水平外还把自己平时积累、整理的知识点毫不保留的复印给了大家,一对一的指导使我们对伴奏的形式各方面都有了详细的了解。

除以上这些课程之外,还有多种内容,有不同的老师讲解,是我的心灵更加广阔。

三、从学员身上得到的启示

本次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是各县的骨干教师,各有特长,除了集体授课以外,声乐、编配、指挥都是单独表演,从大家的身上就能学到很多知识,取长补短,比如,声乐方面,我就借鉴了华池县翟老师在声乐学习中胸腔共鸣的发声方法,弥补我的不足,还有其他多为老师的先进方法促使我不断进步。

四、观摩给我的启示

本次培训期间到东方红小学和陇东学院音乐学院参观、学习,两所学校的先进设备、教学特色、老师们各自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整体氛围促使我有了各方面的想法和自信,也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以他们为榜样,多鼓励、支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感谢教育局给我提供这个平台,使我又有了新的目标,我要通过本次培训每位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和自己的努力,尽力给学生上好每节课,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为了理想中的教育事业,我将自强不息、努力学习!

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篇6

一、古代书院产生与发展

古代书院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首先,当时的官学衰落,士人大量失学,尤其经过“安史之乱”,唐朝陷入严重的军阀割据状态,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战争连年不决,以致于从中央到地方财政困顿,整个社会陷入了无序状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官学逐渐衰弱,大量失学士人被迫另辟奇径;其次,书籍积累和传播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民间的印刷作坊也不断涌现,所以当时的书籍得到了快速的传播;最后,私人讲学形成风气。自春秋战国以降,诸子百家就有私学之风,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加之佛教禅林影响,古代书院逐渐形成。

对于古代书院而言,其发展历程从南宋兴盛,到元代官学化,经历了明代的复兴,再到清代的类型分化与清晚期的学院改学堂。[1]南宋兴盛时期,官学作用减小,为维系文化教育传统,朱熹等人重振书院。这一时期的书院多是理学家用来讲学的地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等。到了元代时期,书院逐渐官学化,汉族儒家学者们不愿做官,也不愿任教,于是退到书院自行讲学,当时的元朝政府只能对其加强控制,以致于书院进逐渐走向官学化。明朝立国后大约130年的时间里,因统治者将教育重点放在了官学兴办、科举等方面,所以对书院并不重视;直到正德年间,书院渐兴。清代书院根据不同的类型有所分化,在清代大约300年的时间里,学术思想以及学风频繁变化,因此书院深受其害。到了清末,清政府下诏对现有书院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理由,并且将各省的书院,其中省城书院改名为大学堂,府厅、直隶州为中学堂,州县为小学堂。至此,一千多年的古代书院教育性质有了质的改变,并且以全新的形式发挥着它兴学育人作用。[2]

二、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高等教育带来的重要启示

基于以上分析,虽然古代书院已经走向了历史舞台的尽头,但是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对现代高等教育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启示和指引。

(一)古代书院的讲会会讲制度,对现代高等教育带来的重要启示[3]

对于古代书院而言,百家争鸣、开门办学的教育方针,对现代高等教育以启示;实际上古代书院在某知程度上相当于现代的高校,其实行的讲会会讲制度,也体现出开放办学以及自由交流的教育思想。实践中可以看到,为何当前国内高校会出现“近亲繁殖”的现象,即多数从本校毕业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留校任教;从整个大的教育环境来看,很多高校在学术上存在着多年吃老本的现象,缺乏创新。笔者认为,高校学术并非闭门造车,相反需要多交流,甚至只有在讨论、争辨中才能有所创新,才能实现进步。正如蔡元培先生所制订的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北京大学才能成为了国内高等教育的佼佼者。从这一层面来看,现代的高等院校继承了古代书院办学特点以及自由交流的价值取向。在当前新的历史形势下,高校是否应该继承和发扬古代书院的精神,是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亟待反思的问题。

笔者认为,现代高等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大胆地去借鉴古代书院采取的会讲讲会制度,并将其分成校内讲会、校外会讲等形式,而且每会会期都规定天数,以保证其具有合理的周期性。对于校内讲会而言,可利用新课标中的研究性教学活动开展,在兴趣小组内部举行;在此过程中,高校先规定统一的讲会活动时间,不同兴趣小组可以根据研究方向,同时参加多场讲会,这样就能够满足实际需求,促使各兴趣小组的研究得以实现,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时间利用率;对于校外会讲而言,则可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地去聘请有影响力的教授、学者或者老师,虽然他们的观点不同甚至相反,但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自由辨别,通过该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论辩能力以及辨识能力得到锻炼。从实践来看,校内讲会、校外会讲之间的有机结合,实际上就是对时间相对富余,自由度相对较大的高校开展的活动,而且其借鉴意义以及实际可操作性更强。[2]

(二)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古代书院教学课程的设置、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方法来看,均体现了学生中心主义教育思想,旨在培养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从主观层面来讲,古代书院的教育形式给人一种非常享受的感觉,教育就是体验教学的过程,这与现代高等教育过程中的“苦役”完全不同。对于知识传授型高等教育而言,实践上就是将学生观众、知识容器,而高高在上的老师就是主宰,他们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管输知识,即填鸭式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到,该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启发意义非常的小,只是告诉学生对现有的结论不容置疑,而且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教学完全单向性;这种没有弹性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被动适应,以致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积极性被磨灭了,最终形成了一种非常消极的人生态度。在改正该种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古代书院教育中得到启示――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并且以老师为指导进行教育教学;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当摒弃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该种启示下,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学会质疑、问难以及启发和点化,并且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擦出智慧火花,及时更新知识体系。目前来看,国内很多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均提出了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促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老师角色转变,将课堂还给学生。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特点以及学校的整体水平等,摸索一套最合适本校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从古代书院教育理念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即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主导,质疑、问难以及启发和点化,都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应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对于古代书院而言,其主要是以学生自学、自主钻研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自己的深造体会,老师的作用只是讲授、辅助教学而已;古代书院的该种教育模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学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治学之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少教多学的目的,这是古代书院教育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发非常的大。[4]从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的视角来审视,古代书院更加注重自学研讨,这相当于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学生自主性学习。从实践来看,古代书院强调的学生中心主义、自主学习方法,均符合知识建构特点――知识建构靠学生,老师只是这一过程中的引导者而非包办或者代替者。从教学实践来看,通过一味地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想要使学生们有效地掌握知识、构建牢靠的知识体系,简直是天方夜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接受现成结论以后,一旦离开了老师的引导,则无法自主学习,就是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造成的严重弊端。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理论中提出的过程理论,实际上就是对古代书院教育教学标准的借鉴,从这一层面来讲,书院重视学生的自学研讨是有其科学依据和现实意义的。古代书院采取学生自学研讨的教育模式,给学生留出了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以及读书交流空间,即便是有问题向老师请教,也应当先自己独立思考;值得强调的是,在学生请教过程中,老师并不急于告知,或者强求学生立刻认同、接受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相反,在古代书院中,老师更多时候采取的是鼓励法,即鼓励和引导学生另辟蹊径。从这一实践过程来看,学生的角色始终具有主动性,而非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观点,学生在书院环境中,能够体会到师友中优游暇豫、玩索有得因的感触。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自学研讨教育方式要比老师一味地灌输知识来的给有效,前者更有价值。所以,在现代的高等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继承、发扬古代书院的该种精神和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三)古代书院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篇7

一、上海教育印象

虽然只参访了两所学校,但都很有特色。

印象一:雅致的育人环境

两所学校的校园面积都不大。但布局上都尽量营造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面积狭小,操场有二三个篮球场那么大,但进入校园就如同进入花园一样。校园的廊道、墙壁全是国学经典书法作品,一楼大厅陈列着学校的荣誉与教改成果,还有优秀毕业生、杰出校友成就简介,置身其中,在了解学校办学的特色同时更让人感受到了学校的文化和底蕴,学生每天浸润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也是对成长和人生发展的一种指引和激励。

印象二:制度建设提高执行力

通过制度建设,提高教师的执行力。这一方面,上海市市东中学较为突出。一是制度精细化。学校各项工作均有制度和规范。学校人人有职责,岗岗有制度,事事有要求,时时事事都有依据,时时处处都有科学标准约束。二是课堂教学管理精细化。市东中学用《课程标准》指挥教学,建立了基于标准的11项课程改革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构建新的学习观为改革理念,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框架。教师的集体备课、撰写的导学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以及校本研修学分的管理等等,无不做到了精细化。

印象三:创新推动了教育发展

张人利教授的后“茶馆式”教学,是对上海解放初期教育家段力佩提出的“茶馆式教学”的继承和创新,是朝着“轻负担、高质量”方向持续探索的一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后“茶馆式”教学是上海市近几年教学改革的突出成果之一,教学改革成效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能取得这样优异成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尊重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也是不断改革创新的结果。

二、上海教育的启示

启示一:教育科研――名师成长之途

教育科研成果是教育规律的表现,可以变成直接的物质力量,直接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祝庆东教授用“烙煎饼”的故事启发大家,教师要树立起反思意识,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w实践,捕捉实践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把学校教育与教育科研紧密结合起来,用系统的方法寻求问题的解决,在研究中不断改进,使研究更加规范。听了祝庆东教授《从问题、专题到课――三层次科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讲座,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哪所学校重视了教育科研,哪所学校的工作就充满生机与活力;可以说教育科研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第一生产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教育科研也是名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启示二:现场学习力――名师成长之本

教学高手,就是学习高手。李政涛教授在《名优教师专业成长与课堂教学》讲座中,为各位参训教师成长为名师指明了道路,就是要拥有优良的现场学习力,现场学习力,是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教学高手,就是学习高手。因此,我们要利用好四个教育现场,提升自己的现场学习力:一是自己的课堂;二是同行的教学现场;三是学校日常教研现场;四是各种培训讲座现场。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珍惜现场学习的机会,把教学现场作为反思的对象。要置身其中,全心参与,用心思考,用良好的现场意识和现场自觉,不断捕捉和转化教学现场,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滋养自己的教育教学,这就是“现场学习力”所需要教师具备的“专注力”。

启示三:哲学思想――名师成长之果

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篇8

摘要:舞蹈本身是一个能给人带来快乐的艺术,舞蹈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教会人们什么,而在于通过舞蹈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使受教育者受到启迪并从中得到快乐,这才是舞蹈教育的真谛。经过多年的舞蹈教学,笔者认为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自主学习是学好舞蹈的法宝。

关键词:舞蹈教育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自主学习

舞蹈本身是一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它的最大特点是模仿和创造。因此,可以说舞蹈是最能挖掘人的形象思维和开发想象力、创造力的活动。

在传统舞蹈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刻板形式。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中,学生感觉不到舞蹈带来的美感和乐趣,甚至有些同学还会对学习舞蹈产生厌恶感,这样的舞蹈教育不但达不到提高情趣、开发智力的目的,反而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不要忘记,舞蹈本身是一个能给人带来快乐的艺术,舞蹈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教会人们什么,而在于通过舞蹈这种艺术形式使受教育者受到什么启迪并从中得到什么快乐,这才是舞蹈教育的真谛。

笔者有幸参加了由教育局、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城乡交流示范课活动。在这次活动中,笔者上了一堂幼师专业的舞蹈示范课,在这节课中采用了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自主学习等新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游戏、玩耍中自主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舞蹈选材——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和幼儿活泼、好动、天真、可爱的性格特征,从幼师专业学生的实际出发,笔者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儿童舞蹈《小鸭子》组合作为示范课的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上因势利导,事先精心准备了毛绒玩具小鸭子作为辅助教具,其目的有二:一是课程导入,利用这个道具直接把学生带入本节课的主题——小鸭子舞蹈;二是利用这个道具让学生仔细观察小鸭子的外形特征,并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将小鸭子的造型动作模仿出来,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该节课的教学,笔者认为青少年学习舞蹈的关键是引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该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二、舞蹈学习——寓教于乐

我国古代自孔子创立私学以来,便把美育教育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孔子提倡寓教于乐,这为以后的私学教育提供了非常可贵的教学模式。所谓的寓教于乐是指不是单纯地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将学习当成一项有趣的娱乐活动,这样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单调乏味了。舞蹈教育也是美育教育的一个范畴,从宏观上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审美教育、自我实现教育。

游戏是青少年的天性,游戏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和成功的喜悦。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启发、带动的作用,教师最应该做的是多给学生表扬与鼓励。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课前,精心准备了毛绒玩具小鸭子,还准备了小鸭子的头饰,目的就是引起学生对小鸭子舞蹈组合的兴趣。在课程进行中,笔者还不时利用道具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通过观察小鸭子玩具,说出小鸭子的特征并做出小鸭子的舞蹈造型”“通过观察老师的舞蹈示范动作说出第一段与第二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松弛僵硬的面部表情,笔者还编了顺口溜:“我是鸭子,我是鸭子,嘎,嘎,嘎……”,让学生边说边练习。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是乐于接受的,并能收到比较好的预期效果。

三、学习目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掌握知识。在该节课中,笔者用毛绒玩具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然后用顺口溜把同学带入角色中去,进而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并在探索和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该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以往教学中,《小鸭子》舞蹈组合笔者至少要用3课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当时采取的方法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学。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从学生那里发现不了舞蹈那种源自内心的美,而学生也体会不到舞蹈本身带来的身心愉悦,这样的舞蹈教学是达不到启发学生对美的事物的追求与探索的欲望的。

在示范课上,笔者采用启发加自主学习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是课时缩短了,原来用3课时完成的教学任务量,改进教学方法后仅用1课时就轻轻松松完成了。其次是调动了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是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学会或者说是尝试了自主学习的学习形式,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

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篇9

关键词:舞蹈教育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自主学习

舞蹈本身是一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它的最大特点是模仿和创造。因此,可以说舞蹈是最能挖掘人的形象思维和开发想象力、创造力的活动。

在传统舞蹈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刻板形式。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中,学生感觉不到舞蹈带来的美感和乐趣,甚至有些同学还会对学习舞蹈产生厌恶感,这样的舞蹈教育不但达不到提高情趣、开发智力的目的,反而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不要忘记,舞蹈本身是一个能给人带来快乐的艺术,舞蹈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教会人们什么,而在于通过舞蹈这种艺术形式使受教育者受到什么启迪并从中得到什么快乐,这才是舞蹈教育的真谛。

笔者有幸参加了由教育局、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城乡交流示范课活动。在这次活动中,笔者上了一堂幼师专业的舞蹈示范课,在这节课中采用了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自主学习等新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游戏、玩耍中自主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舞蹈选材――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和幼儿活泼、好动、天真、可爱的性格特征,从幼师专业学生的实际出发,笔者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儿童舞蹈《小鸭子》组合作为示范课的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上因势利导,事先精心准备了毛绒玩具小鸭子作为辅助教具,其目的有二:一是课程导入,利用这个道具直接把学生带入本节课的主题――小鸭子舞蹈;二是利用这个道具让学生仔细观察小鸭子的外形特征,并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将小鸭子的造型动作模仿出来,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该节课的教学,笔者认为青少年学习舞蹈的关键是引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该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二、舞蹈学习――寓教于乐

我国古代自孔子创立私学以来,便把美育教育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孔子提倡寓教于乐,这为以后的私学教育提供了非常可贵的教学模式。所谓的寓教于乐是指不是单纯地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将学习当成一项有趣的娱乐活动,这样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单调乏味了。舞蹈教育也是美育教育的一个范畴,从宏观上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审美教育、自我实现教育。

游戏是青少年的天性,游戏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和成功的喜悦。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启发、带动的作用,教师最应该做的是多给学生表扬与鼓励。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课前,精心准备了毛绒玩具小鸭子,还准备了小鸭子的头饰,目的就是引起学生对小鸭子舞蹈组合的兴趣。在课程进行中,笔者还不时利用道具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通过观察小鸭子玩具,说出小鸭子的特征并做出小鸭子的舞蹈造型”“通过观察老师的舞蹈示范动作说出第一段与第二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松弛僵硬的面部表情,笔者还编了顺口溜:“我是鸭子,我是鸭子,嘎,嘎,嘎……”,让学生边说边练习。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是乐于接受的,并能收到比较好的预期效果。

三、学习目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掌握知识。在该节课中,笔者用毛绒玩具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然后用顺口溜把同学带入角色中去,进而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并在探索和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该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以往教学中,《小鸭子》舞蹈组合笔者至少要用3课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当时采取的方法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学。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从学生那里发现不了舞蹈那种源自内心的美,而学生也体会不到舞蹈本身带来的身心愉悦,这样的舞蹈教学是达不到启发学生对美的事物的追求与探索的欲望的。

在示范课上,笔者采用启发加自主学习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是课时缩短了,原来用3课时完成的教学任务量,改进教学方法后仅用1课时就轻轻松松完成了。其次是调动了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是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学会或者说是尝试了自主学习的学习形式,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

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篇10

关键词:教学方法理论实际形式多样

随着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深入发展,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理论课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好坏,在理论教学中,如何才能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方法的实施应从科学地组织教案入手,以教材为基础相应扩大知识面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是因为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每节课的不同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运用,不论讲授法、谈话法,还是演示法、实验法,都要启发和指导学生积极思维。许多教师虽然对教材内容很熟悉,但备课时对教学内容的要求还是要深思熟虑,要考虑怎样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思维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在研究和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首先,要研究用什么方法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有经验的教师每节课讲的前两句话都非常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处理好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教材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又为教材服务,所以,教学方法的好坏就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教学方法选择得当必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一节课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宜过多,尽可能排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其次,确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不但要着眼于给学生教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是考虑教学方法时应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最后,关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认真研究。教师在讲课时,要研究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这是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

教师在教案设计过程中必须纠正那种把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教案本上的低水平做法,要以教材内容为主,并根据现阶段大学理论课的特点,大量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同时,在教案中还可以穿插一些学生关心的与教材相关的热点问题、最新的科技信息,以及军事科技的新动向、新发展,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实施教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普通高校的理论课教学途径较为特殊,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章节段落的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适时应用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备课,钻研大纲,吃透教材,把握该门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采取集体备课制和青年教师指导制等措施,可以充分利用集体智慧,互相取长补短,可以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还可以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授课是完成整个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师要运用良好的课堂讲授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冷静思考科学分析,增强说服力。

(一)直观启发的应用

各种直观形式的教学能形象地揭示矛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高校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制作课件时,可以利用地图、幻灯片或演示图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演示启发的应用

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动作演示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起学生探索的冲动,通过实验,启发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实验现象具有生动、直观、有趣等特征,因此,每做一个实验,都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分析这些现象说明的问题、归纳得出正确结论。通过过程演示激起学生求知心理,使学生主动探索得到结论。此方法适用于学生由于缺乏感性认识而妨碍他们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细致分析时使用。

(三)类比启发的应用

类比启发是立足于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把同类知识归纳整理,突出两类具有相同或相似属性的事物之间的对比,以启发学生识别异同、认识规律、变未知为已知的一种启发方法。在理论教学中要适时地将教学那些原理相似的内容进行比较,它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防止学习中的负迁移。

(四)情境启发的应用

教学活动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要给学生创设学习某种科学知识的情境,使之身临其境,由境入情,情境交融,学习欲望得到较好激发,使之自然地去探讨其中的奥妙,研究其中的原理。前苏联伟大的心理学家赞科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由境入情,情境交融,学习欲望达到旺盛状态,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联想启发的应用

思维的流畅性即指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善于联想。联想是由某一问题引起另一问题的心理过程,是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思维的一种属性。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不仅活跃思维,而且能够增加知识的有序性,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联想的方法很多,诸如相近联想、相反联想、因果联想、类比联想等,联想能使思维流畅灵活,加强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

(六)设疑启发的应用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在紧扣主线的同时,要善于挖掘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已掌握和熟悉的知识的结合点,尽可能利用语言情境、思维情境、战例情境给学生创设疑问,用疑问培养其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三、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坚持“传授知识与教书育人”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教书与育人在教学中是统一的,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德育放在首位。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吃苦的精神、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等等。要做到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新时期军事思想为指导,这样,才能使培养的预备役人才不但政治合格,而且成为知识型、思想型的人才,成为适应现代化军事发展的“新型人才”。新的世纪既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给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创新军事理论教育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加速发展,努力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为实现军队建设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总参、总政颁发.《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大纲》199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