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幼儿绘画教育培训十篇幼儿绘画教育培训十篇

幼儿绘画教育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7:52

幼儿绘画教育培训篇1

关键词:学前教育;绘图讲故事;技能

绘图讲故事是幼儿园的一门传统课程类型,它以自由便捷的课前准备、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深受幼儿教师的喜爱,成为长盛不衰的幼儿园课程类型。而作为美术基础技能的绘图讲故事,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却未能及时普及。本文立足于《美术》课程,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在绘图讲故事训练的现状,结合幼儿园对绘图讲故事训练的实际要求,提出加强绘图讲故事训练的建议,并结合《幼儿教师口语》的教学情况,综合探讨绘图讲故事训练的方法和策略。

1绘图讲故事训练的意义和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幼儿园逐步发展壮大,与此相对应的是各大幼儿园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逐渐增强。绘图讲故事作为幼儿园的传统课程,对于该课程的要求更高,对幼儿教师进行绘图讲故事训练,一方面对提高幼儿的看、听、说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幼师、学生适应幼儿园实际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的儿童文学家松居直认为,图画文学是一种特定的儿童读物形式,其表现的主体以图为主,其画面有着很强的表述性。学生用再创造的方法,把语言和绘画这两种艺术,不失特性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

所谓绘图讲故事,是指教师利用边画边讲的方式,将故事生动地呈现给幼儿,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绘图讲故事的教学基础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绘画基础,另一方面是讲故事基础。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材尽管有造型、色彩、简笔画等模块,但缺乏绘画讲故事训练的内容。

2绘图讲故事与讲故事的区别

(1)绘图讲故事与讲故事的侧重点不同。传统讲故事重点在于“听”,是指幼儿在上课过程中从听觉获得的信息,与教师在讲故事时所表现的态势语相结合,综合上述信息而获得的故事情节认知。绘图讲故事,它以幼师图画为主,以幼师的讲述为辅,整个过程没有文字的出现,用绘图的方式完成故事情节片段的展示,图画和讲述相互依赖,幼儿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捕获故事信息,构成自己对故事的认知。

(2)绘图讲故事与讲故事的表现技巧不同。绘图讲故事依靠幼师具有扎实的绘画基础,能够运用线条色彩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辅的讲述及提问又有利于启发幼儿的思维发育。讲故事主要依靠“话”“表”结合,幼师辅助适当的态势语。讲故事对幼师的绘画功底不做要求,相对较容易。

3绘图讲故事训练策略

在美术教学中,要学生将老师传授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幼儿园上课的教育实践,必然要进行两个阶段的转化学习,第一阶段是将书本和老师传授的教育观念转化为自己认同的教育观念,第二阶段是将自己认同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幼儿园的实践教学。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确立训练目的。长期以来,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注重机械式的模仿与不断重复,学习内容庞杂,导致了幼师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的现象出现。其原因有三,首先,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幼儿园美术教学相对简单,不需要过多的专业化训练,导致学生思维固化,难有创新,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造成了障碍。其次,学生学习时间过短,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便采取速成策略,忽视了学生绘画基础和创新能力训练。第三,学生的学习内容庞杂,美术课没有持续性,造成学生对新知识没有吸收理解,旧的知识已经迅速遗忘,难有时间巩固练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绘图讲故事的基本流程,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园教学岗位需要。使学生理解绘图讲故事能满足幼儿的阅读欣赏需求,有利于对幼儿进行想象力的启蒙。在教师示范,学生观摩的过程中,提升对绘图讲故事的方法的运用。

幼儿绘画教育培训篇2

关键词:幼儿;美术;启蒙教育;策略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主要指通过美术、音乐、舞蹈等活动培养儿童审美情趣和基本技能。如何有效地对幼儿实施艺术教育,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过去,我们曾片面地认为只要教幼儿学会唱几首歌、跳几个舞、画几幅画,便是实现了艺术教育。而在呼唤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深地感觉到:这种单纯的、机械模仿式的教学手段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它缺乏艺术教育应有的灵性和生机,缺乏艺术活动所具有的愉悦性和艺术性,它压迫了幼儿的想象力,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必须寻求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教育。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幼儿进行美术启蒙教育的策略。

一、激发幼儿对美术游戏的情感和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有些幼儿对美术活动往往缺乏兴趣,老师要经常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可操作的美术工具和材料。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容易哭,坐不住,不喜欢画画。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情境游戏。如:“吹泡泡”这一活动,可以出示“吹泡泡工具”并吹出几个泡泡,来提问孩子:“刚才老师吹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它有哪几种颜色?小朋友能不能帮我多画几个啊?”最后给小朋友留出充裕的作画时间,画好后,老师将自己带来的小红花送给小朋友们,并鼓励他们:“那么多漂亮的泡泡啊,我要把它们送给我的好朋友们。”小朋友因此而增加自己的信心。从而能在成功的艺术表现获得愉悦感,从而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活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动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发展能力,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开发智力与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在美术教学不断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处于“涂鸦期”的幼儿喜欢乱涂乱画,把画视为一种游戏,对画充满好奇。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画画经验,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在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的同时,更加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也应适时恰当地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的表现技巧。因此在日常的美术活动中,我们不能只传授美术技能,而应着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我们要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首先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的想法。比如:在一次泥工活动捏毛毛虫中,教师把事先捏好的毛毛虫拿出来给小朋友看,让孩子观察毛毛虫的特点,并讲解制作步骤,然后要求孩子们制作毛毛虫。由于幼儿年龄还小,孩子们搓好了一个一个的小圆,却不知怎样把这些小圆组合起来,我就启发孩子们动动小脑袋,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实践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牙签棒将小圆一个一个组合起来。通过了几次的尝试孩子们终于把毛毛虫做好了,而且孩子们通过想象还在毛毛虫的周围再用橡皮泥捏出了小花小草,让幼儿在此次美术动手能力创造中产生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零部件”,如:几何图形、半成品画等,启发幼儿用这些已有零件组装新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幼儿去表现,幼儿会把各种“零件”转化成看到的物体。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新的作品,每个幼儿的意愿和喜好都不同,创造出来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既提高了幼儿的技能,又留给了幼儿创造了更多的空间。

三、进行绘画基本技能训练

1.基本线段、几何图形的训练。为了使幼儿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线段和几何图形,将横线、竖线、斜线、折线、弧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集中起来,一节课教给幼儿,然后再教幼儿由线段组合图形。如两条横线两条竖线可以组成长方形和正方形,两条横线两条斜线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如此类推。这样不但学得快、记得牢,而且还锻炼了绘图能力。几何图形是抽象的思维结果,当幼儿运用这些几何图形及线段进行作画时,又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并促其不断发展。

2.训练幼儿观察力。要想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必须训练幼儿视觉的敏锐性。上课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如画小鸡,引导幼儿观察头、眼是圆形,身子是椭圆形,嘴是折线,爪子是斜线,翅膀是弧线,这样,幼儿有了兴趣,自己能独立用几何图形组成一个画面。随着画面的不断复杂化,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因此,不论是绘画课还是其它课,或日常活动中,都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观察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画人物头像时,不仅能画出头发、耳朵、而且能画出男、女、老、少的不同发式。由于幼儿对绘画有了浓厚的兴趣,又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加之生动有趣的绘画内容,幼儿注意力逐渐从无意识注意向有意识注意发展。

四、鼓励幼儿大胆作画,肯定幼儿的创作成果。

孩子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认可,但是在能力上,每一个孩子都有差异,作为老师我们要用爱心去培养他们创造力,要做到一视同仁。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孩子们的发展水平都各不相同,作为幼儿老师,尽量要在教学活动中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每次都会说“我不会的”孩子,我们要手把手的与孩子一起创作。这样,孩子会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从而增强了对完成作品的自信心。并且老师要经常鼓励他们的绘画成果,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是最棒的,我一定能行。

比如在指导幼儿作品《可爱的小鸡》一课时,利用两个圆来组成的画面,但是有的孩子不敢大胆作画,东看看,西看看,总认为自己画不好,我就走过去问了:“你怎么不画呢?”“老师,我画不圆”,“老师,这太难了我不会。”听到这些回答,我就会在黑板上演示,告诉孩子这很简单,并且手把手的教他们,孩子们看到了大手和小手一起合作就像变魔术一样的把小鸡画好了,孩子们也好像有了一种创作的冲动,都想试一试,很快可爱的小鸡就画好了,虽然完成的质量不是很好,但是至少是孩子们自己动手的。平时老师在引导孩子大胆作画的时候,不要只是用语言的方式来鼓励,而是要想一些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提高他们对绘画的兴趣,这样他们就会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完成绘画作品。

总之,幼儿绘画活动本身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于一体。因此,教师在绘画启蒙过程中,从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特点,以基本能力培养为主,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快乐,使幼儿的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绘画教育培训篇3

关键词:绘画;教学;开放性

绘画是幼儿心灵的一面镜子,在绘画过程中幼儿可以全面地发展。传统的绘画教学以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临摹训练,以画得像不像为评判标准,教学方式单一,这种模式严重制约了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我们幼儿园近几年进行绘画教学的研究,注重开放幼儿绘画活动的空间,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的独立创作,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的天性得到体现。在全面育人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个性,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可以大胆地表现情感和体验。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开展绘画教学活动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突破传统,以培养幼儿能力为中心

幼儿绘画的重点是以培养幼儿能力为中心,而不是传统的技能传授,是帮幼儿树立一个走向未来社会得以立足的精神支柱,因此,我们把训练幼儿的直觉感受、形象观察、形象联想等作为重点,提高审美能力,不仅仅关注幼儿绘画技能的形成,更关注幼儿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在组织绘画教学的时候,教师只是在目标要求、基本要点和大的框架上进行预设,而在活动过程中细节是不能预测的,也是难以预测的,这样的活动对教师和幼儿都有一定的挑战性,每一细节既在预料之中也在预料之外,有很多的未知,有时幼儿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更是让老师吃惊和感动。这样有利于幼儿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品质的潜力,使幼儿通过绘画活动,得到个性及创造力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从而带动绘画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选材

每一个年龄段的幼儿对绘画内容的理解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安排幼儿绘画教学内容,这样,会使幼儿感到束缚,幼儿的绘画能力发展有三次较大飞跃,即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涂鸦期一般在一岁半到三岁以前,在幼儿园的小班,提供必要的涂鸦条件,鼓励涂鸦,了解幼儿的经验与想法,对幼儿的联想进行引导。象征期在三岁左右,幼儿开始运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像表现事物,思路活跃,可变性强,这个时期引导幼儿多去观察,积累经验。由于缺少必要的绘画技能,会出现绘画表现困难,因此要提供一些必要的绘画知识技能,这一时期的幼儿对色彩辨识能力发展也较快,水粉颜料和油画棒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佳。概念画期是幼儿比较成熟的时期,对于绘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帮助,理解和保护幼儿的独特的表现方式。在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的同时,也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总之,要根据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开展有益于幼儿全面发展的绘画活动,协调好绘画教育与幼儿园整体教育的关系,这也是幼儿园开展绘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活动评价要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宗旨

评价幼儿作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每次绘画结束后,我们把作品一个也不少地展现在全体小朋友面前,让孩子相互交流、品评,大家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欣赏,可以站着、坐着,甚至可以躺在地板上欣赏,有的孩子可以像讲故事一样讲述自己的构想。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和积极性,发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评价中要多表扬、鼓励,给孩子以自信。挖掘优点的同时还要对幼儿的作品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希望,使幼儿的绘画表现逐渐完美。

以上是我们幼儿园在绘画教学活动中的尝试,为了更进一步贯彻《纲要》精神,促进幼儿自身个性品质的发展,为了给幼儿创作宽松、愉快的氛围,为体现幼儿主体地位,挖掘每一个孩子与众不同的独特潜能,尊重幼儿在绘画中的独特纯真甚至稚拙的造型和色彩,我们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丰富幼儿园的绘画教学内容,为幼儿创造更加适宜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幼儿教育的这片土地上开创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幼儿绘画教育培训篇4

(一)教学情况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幼儿园的美术课以简笔画为主,只有少数幼儿园能够进行国画、手指印画、剪纸、泥塑等课程,教学内容较单调。在绘画的过程中,有66.3%的教师能够进行指导;偶然指导的教师占总数的25.7%;只有极少数教师没有指导。而在教学质量上,有75.7%的儿童能够掌握教师教授的绘画内容。总体来说,农村幼儿园的美术课程比较单调,不能充分地调动儿童的绘画积极性。教师的观念对农村幼儿园的美术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和教材情况调查发现,在农村幼儿园中,大多数幼儿对美术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占总数的84.9%。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对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结合的态度差异较大。有33.4%的教师认为学科间应该融合。25.7%的教师认为不应该。不确定的人数也占到了1/3。这说明农村幼儿园美术教师的职业素养有较大的差异。有43.9%的教师在美术课上能将故事、自然景观、生活器物穿插在课堂上。这种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对其发展有益。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中有65.7%的教师选用了固定教材,教材以蒙纸画为主。这种教材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一直都有争议。学术界对此教材的评价不高,但在农村幼儿园此教材流行颇广。有71%的教师认为目前学前儿童的绘画教程适合当地的教学条件,而这些所谓的儿童绘画教程就是简笔画教程和蒙纸画,这些教程占的比重很大。

(三)家长看待儿童绘画的问题。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认为绘画对儿童的成长有帮助,但只有55%的家长愿意在幼儿园之外鼓励孩子画画。有16.3%的家长经常给孩子买绘画书和文具。大多数家长更愿意给孩子买玩具而不是绘画文具,因为家长认为绘画文具属于消耗品,不值得投资。而在是否让孩子参加绘画的课外辅导班这个问题上具有很大的区域性。只有14.4%的家长让孩子参加绘画辅导班,这些家长基本都在县内,因为乡以下几乎就没有绘画的课外辅导班。

(四)师资情况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的教师有美术培训经历的很少,只占25.7%。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参加美术培训的经历。这让幼儿园的美术课程很难与城市接轨。教师的素质决定着美术课程的质量。大多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月薪都在1000~2000之间,这样的工资水平和当地的经济基本相符。但这样的薪级很难留下优秀的教师。调查发现,有61.2%的教师不满意自己的待遇,有58.9%的教师不满意自己幼儿园的工作环境。

二、佳木斯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落后的原因

(一)幼儿美术教育在农村幼儿园中所处位置尴尬《幼儿园指导纲要》对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明确规定:“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在农村幼儿园中,虽然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美术对幼儿成长的作用,但很多幼儿园并没有把幼儿美术教育提到应有的高度。许多幼儿园都是以美术特长为宣传口号,但事实上形式多而内容少。从幼儿园的资金投入情况看,幼儿园每年对美术教学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

(二)农村幼儿园美术教学与教材的困惑在调查的大多数幼儿园中,美术课上大多数教师都是按指定教材进行教学,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笔画来画出类似的作品。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孩子的自发性和独创性。儿童作品的模式化非常严重,甚至在不同的幼儿园都能看到差不多的作品。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幼儿的感受与感知。农村幼儿园大多数的教师还以像或者不像来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注重结果而不看重幼儿的绘画过程,这与后现代课程观强调的重视活动过程而不是活动成果背道而驰。

(三)教师与家长教育观念亟待改变农村信息较为闭塞,教师接受新知识、新方法及新观念的机会很少,这让幼儿园的美术课程很难与城市接轨。在农村的幼儿园中,很多教师对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并不满意,这样很难让教师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教学中去。

幼儿绘画教育培训篇5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成为主流话题,传统的应试教育并不能满足新型社会的发展要求,思维模式决定着人们以后的生存状态,而美术活动则为思维的发展搭建了一座桥梁,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更是完整的现代化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美术活动;学前儿童;学前教育;创造力

2016年1月17日,马云在海南三亚举办的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上,现场发表了关于中国教育的演讲,马云提出音乐可以开启智慧,而美术是激发孩子想象力的沃土。美术课是学前教育开设的一门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美术教育这门课是否是必需的,这究竟能够培养孩子什么?

一、学前美术教育的价值

学前美术教育的价值,这是每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但很多人对美术教育并不了解,对美术的理解不乏很多家长是种“从众”心理,看见别的孩子报名,为了不落人后就让自己家的孩子也报名。更有家长认为美术可以锻炼耐心,觉得自己的孩子性格爱动,坐不住,就去学美术磨炼性格,这说明对于学前美术教育人们还存在着很多误区。学前美术教育不仅能传递美的意识,还能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使其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学前美术启蒙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已被专家们证实。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主要通过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发散思维的,他们用自己的感官探索着周围的陌生环境,并且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正因为如此,美术就成为了最好的载体,美术教育是最具有培养人的潜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育。它能提高幼儿对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识别能力,又能培养幼儿的审美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学习用美的眼光来认识世界。

(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美术教育是创造美的基础,学前美术教育又是通过协调幼儿手与眼的配合,潜移默化的教会他们探索认识物体的形状、色彩、结构等,美术需要观察、想象和再创造,美术是另一种语言,他们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色彩、造型,随心所欲的表达出他们对周围生活的认知和感受,从而提高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感性思维、形象思维,这种感知活动越激烈,越能激发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学前美术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之间是彼此助益、双向建构的关系。

(三)展露幼儿的本性。美术教育提供了最佳的自我表现方式,可以直观展现幼儿真实的感受。幼儿虽然思维尚未成型,但通过简单的线条依然能表达出他们的想法、情感等等。幼儿绘画作品中同样包含了个人的情感,通过不同表达方式表达出自身的看法,虽然成人不一定能感受到其想法。所以,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不要规定各种制约条件,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评判他们的作品,相反要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勇于创造。这样,幼儿才能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展露自己真实的情感,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学前美术教育的现状

学前美术教育具有传统美术教育的一般涵义,又不同于传统美术教育的特点。美术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一些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学习内容包含素描、色彩、简笔画、油画等一切与美术相关的技能、方法。而学前美术教育与其不同的是侧重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着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当前,虽然学前美术教育已受到广泛关注,对学前美术的教育投入也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学前美术教育中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学观念陈旧、忽视情感和创新等问题也接踵而来。

(一)过分强调技巧,忽视创造。有的老师在幼儿学习美术初期,因孩子画的线不直、型不准,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而懊恼,这实际是进入了将学前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能教育的误区,老师画什么就要求学生要模仿着画一样的,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了主要目标,学前美术的培养目标并不是成就一个画家,恰恰相反它追求的是大胆的想象,兴趣爱好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这一时期形成的大脑思维模式很容易被开发且永久保持,因此,从每个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根据他们自身的不同特性,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充分体验与表达,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二)评判标准成人化。日常教学中,我们通常听到家长这样评价孩子的作品:“你今天画的真像”、“你怎么画的跟老师的不一样呢?”他们将画画得“像”与“不像”作为学的“好”与“不好”的评判标准。儿童与成人看世界的眼光与对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他们看待世界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事物也是独特的,总将成人的看法强加于他们身上会导致孩子画画时顾虑越来越多,眼光越来越短,最终扼杀了他们潜在的自我创造意识和创造力,丢失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与个性风格。不论家长还是学前教师都应接受幼儿学画的幼稚性和合理性。他们画出来的物体形状虽然不准确,但也许正因为这样一种形的“不似”而成就了另一种“神似”。我们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大胆想象,顺其自然的画,画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在孩子学画的过程中,家长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学前美术并不是为了要当画家才学的,家长要摒弃狭隘的观念,不能认为美术仅仅是技能上的教育,达到了某种程度才能算是成功,学前美术的启蒙教育作用已远远超过了美术教育本身。在遵循自然发展的基础上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化与差异化,在美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追求多元化、丰富化,让幼儿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地涂画,使美术成为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手段,让他们的发现生活更丰富,更有乐趣。通过美术教育这个途径,引导他们认识美、发现美。通过绘画的过程,使自己的内心得到满足与释放。

(三)师资力量的缺乏。由于学前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属于九年义务制教育,因此学前教育得不到国家或地方财政的重点扶持。同时,学前教育的工作繁重,造成大量的专业的学前教育师资人员流失。随着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新生幼儿又迎来了一次高峰期,使学前教育的师生比更加走低。再者,我国学前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大多数还在采用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专业教师也忽略了学生全方面素质的发展,忽略了“学前美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而只是一味地追求技能技巧的培养。在学前美术教育师资中,大多数缺失学前美术教育的理解,缺乏学前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经验,不能根据幼儿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

三、学前美术教育的反思

学前美术教育中,作为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创意,承认他们的想法。幼儿的美术教育就是由最初的无意识的绘画到幼儿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其过程就是幼儿绘画意识和情感的表现。虽然幼儿绘画都是简单的线条,他们的绘画水平、色彩选择、全局构图不够专业,但作为学前美术教育教师要去尊重和鼓励,不能用成人专业眼光去评判,这是学前美术教育的前提。幼儿的美术作品同样能表露出喜怒哀乐等个人情愫,他们的作品也是有情感、有思维的。但毕竟年龄幼小,对事物的认知、理解存在局限性,会在绘画过程中出现困惑不解的状况,这就要求学前美术教师及时去启发和疏导,使这种原始的幼儿绘画观得到良性地发展。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地转变。因此针对目前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学前美术教育做出相应的反思。

(一)转变教育观念。在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在遵循学科的基础上,首先要尊重幼儿,按照幼儿的特点进行指导,发挥幼儿的直觉创造性,表达出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导幼儿学会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但,在自由发展的同时,不能简单的撒手不管,而是结合教师自身的经验,给幼儿进行鼓励、启发、引导。我们在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在幼儿绘画过程中切忌给出暗示或制约条件。同样的一幅美术作品,每个幼儿表达的方式可能不同,教师切忌不能按照自身的喜好去评判。这些作品都是幼儿最真实的直觉感受,是他们的审美观,要用欣赏的眼光去鼓励他们真实地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幼儿的绘画的源头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在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开放式教学,给孩子足够的发挥空间,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大胆的表现自身的真实感受。因此,学前美术教育不能一味的授课式的教学,应该发展幼儿自身的兴趣,提供更多的机会,结合现代教育观念,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自我管理,用绘画表达出自身的感受。

(二)培养观察力,提升创造力。观察是人类接收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是人类获取感性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类一种特殊的活动方式。比如美术教育中,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就是针对观察力的训练。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对于幼儿观察力的训练,我们不仅要通过视觉,而且要通过触觉、听觉、嗅觉等等全方位的训练。比如观察水果,我们不光可以通过视觉去看,还可以通过触觉去感受其外表的立体感,用嗅觉去闻它的气味,用味觉感受它的味道。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有利于加深幼儿对事物认知的记忆力,又有利于对事物的多方位感受,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通过观察的训练,加强了幼儿的审美能力,也积攒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从而达到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当绘画到相关事物,幼儿就可以有意识的对事物描绘,加入一些自身的感受,就可以完成一幅美妙的作品。学前美术教育不是完成单纯地绘画,而是要达到幼儿养成自觉观察的好习惯,这种良好观察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受用的。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积攒大量的实践经验,才能为美术作品提供好的创意。

(三)更新教学方法。现今的学前美术教育应该摆脱老旧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应该采取更加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从多角度地看待幼儿的美术作品。在学前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不同的个性,而且要接受不同个体对同一事物不同理解,这样才能是幼儿的绘画作品有血有肉。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能力,以便激发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力。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我们不能只是单纯的绘画,还可以通过讲故事、聊天、智力游戏、肢体语言、多媒体视频播放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四)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主体责任,如果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不够,则无法满足学前美术教育中对教师的要求,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技能技巧的培养。在学前美术教育师资中,应加强学前美术教育的理解和教学实践经验,根据对象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因此,我们务必要加强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优秀教师,从而使学前美术教育的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五)改善评判标准。现如今大多数教师依旧将画画得“像”与“不像”作为学的“好”与“不好”的评判标准。儿童与成人看世界的眼光与对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他们看待世界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事物也是独特的。长此以往,终将扼杀了他们潜在的自我创造意识和创造力。因此,我们不能以成人的认知来评判他们的作品,而是应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通过观察能力的提升,为绘画作品提供良好的创意,加上个人情感等因素,才能使绘画作品“活起来”。同时,这也是幼儿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具有良好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应“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对象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技术手段,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应用更加科学的评判标准,全面提升学前儿童综合素质和绘画能力。

作者:蔡琳璐单位: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彦辉.浅谈中西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之比较[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幼儿绘画教育培训篇6

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向我们提出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从教育入手,从幼儿教育抓起。那怎样的教育和训练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而言是合适的呢?

一、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

1.涂鸦期(1-3岁),又可以分为涂鸦早期和涂鸦晚期。涂鸦早期,可以说是一种无规则的涂写,他们在纸上“画”出来的符号总是乱七八糟的线条。涂鸦晚期,即在幼儿开始涂鸦以后的六个月左右,幼儿会偶然地发现他涂写动作和纸上符号之间似乎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种发现对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步,因为这时他能逐渐控制手的动作,画出自己想要的“符号”了。这种控制能力的获得,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质的飞跃性的发展。而这主要得益于涂鸦晚期的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手眼协调使得大多数幼儿对涂鸦活动充满了热情,并激励着他们去进行新的尝试。

由此可见,涂鸦期是培养幼儿创造兴趣的关键时期。所以,教育工作者和父母都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为孩子的涂鸦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锻炼的机会,科学的按照幼儿发展规律去启发、引导他们。

2.图形期(3-4岁)。肌肉运动的控制、手眼动作的协调为幼儿进入基本图形期作好了必要的准备。这时,幼儿能够画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他们的涂画看起来更加有规则了。

在基本图形期,幼儿的涂绘能力是逐渐发展、不断提高的。在基本图形期早期,他们总是只能画一些椭圆形等环状类的图形,不过已经能渐渐地控制方向了。到基本图形期晚期,幼儿的图画中就出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类的基本图形。这时幼儿能随意地画出各种各样长度的线条,并能用这些线条合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梯形、菱形等(尽管实际上他们并不懂得这些图形的含义)。在基本图形期,控制能力的加强是幼儿能力发展的重大成就,它为幼儿绘画的想象能力准备了必要的生理基础,又推动了幼儿创作能力的获得和发展。

3.涂绘期(4-5岁)。涂绘与以前偶然性的胡涂乱写大为不同,到4岁以后,幼儿基本上能有意识地作画了。最初的涂绘即所谓的“幼儿绘画”。这一阶段,幼儿绘画的一大特点就是开始画“形象画”,人形画通常是孩子最早的“形象画”。这种新的绘画方式表明幼儿的创作想象有了极大的发展。在这一阶段,画中已没有以前那样的杂乱无章的线条和形状,而是一些“象征性的符号。”这种符号可以被幼儿用来代替他们自己喜欢的或重要的某些东西,如人、树木、花、草和动物等等。

在起始涂绘期,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图式”的形成。5、6岁的幼儿基本上能在图画中表现一个事件或表述一个故事,图画更趋复杂了。他基本上能用图画表现他的经验中或想象中的任何东西。更重要的是,根据情境的需要,他可以创造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去表现这些东西。这种新的、特殊的方式就是上面提到的“图式”。一旦幼儿有了“图式”,他的象征性形象画就成为他自己特殊的标记。幼儿的“图式”不仅是绘画能力发展的一种表现,还是幼儿个性的一种体现。它不仅表明在创造过程中什么是重要的,还表明幼儿是怎样思考、感知和观察的。因此,从最早的图画到这些复杂的图画,使我们看到了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过程。

二、幼儿绘画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1.注意幼儿绘画能力和创造力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教育工作者和父母都要对这三个阶段有所了解。我们既不可强迫幼儿在涂鸦期像我们成人那样去握笔,更不可强迫幼儿去画成人所欣赏的素描、油画等。要从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作兴趣入手,让幼儿自己主动、积极地创造,而不应将幼儿的艺术思维拉入呆板、机械的条条框框之中。绘画能力是随着幼儿生理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而发展的,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感觉和已知经验,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自发地表现物体的结构特征,并且在练习中逐步发展这种能力。一个幼儿掌握涂绘、摹写和构思,就如学走路一样,是以他自己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发展。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尊重每个幼儿各自的发展速度,不要强迫幼儿去进行绘画练习。

2.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培养幼儿创作的情感。在日常生活和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从而让他们产生创作兴趣。提问、问题游戏等都是激发幼儿创作兴趣的有效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情感也很重要,鼓励是培养幼儿创作情感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成人不应期待幼儿能创造出什么有经济价值或符合成人眼光的作品,而应看图画本身是否表现了或确切地表达了幼儿在一定情境中的思想体验和思维状况。所以无论幼儿画的是什么,成人都该对他进行鼓励,以培养他的创作信心和创造兴趣、创作意愿。

3.在系统活动中,综合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创造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艺术创造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要在幼儿的各种活动(如游戏、观察甚至休息)中,系统全面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譬如,把绘画活动和其他活动结合进行,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各种兴趣,令他们不至于因为单调的长时间的绘画活动而产生厌倦感,而且也有利于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等。

4.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关心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当今新技术革命的形势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更是当务之急。教师、父母和其他社会教育工作者应该携起手来,发挥各自的优势,统一步调,共同做好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和更理想的创造环境,使幼儿的创造激情能得到更顺利的发展。

幼儿绘画教育培训篇7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创新能力

美术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属于重点学科,可用于幼教工作的各方各面,如:美术学科的教学、教学环境的创设、幼儿活动的舞美设计、幼儿教学教具、学具等等。所以,中职美术教育意在培养多元化的美术人才,并不是单纯的绘画型专业人才。下面,浅谈几点个人对中职美术教育的看法。

一、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灵活选择教材教参

《幼儿园美术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内容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个部分。”其中,绘画包括命题画、装饰画、意愿画三种,从表现手法上来看,绘画分为:印章画、指点画、折纸添画、棉签画、蜡笔水彩画、水墨画等;美术手工包括泥工和纸工,泥工又分为命题泥工、意愿泥工、彩塑,纸工分为剪贴、折纸、粘贴、撕贴、染纸等;美术欣赏要求引导幼儿欣赏他们能够理解的美术作品、民间工艺、自然景观、节日装饰、绘画、环境布置等,还能自主评价自己或同伴的美术作品。从《大纲》要求来看,它决定了学前美术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意在引导学生全面接触幼儿教师所必需的美术基本技能,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专业技能的提高。例如,《大纲》中所要求的绘画课程,可以对应设置色彩画、素描、国画、简笔画、线描画等课程,并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具体内容,应尽量凸显学前教育特色,避免出现纯艺术教学的倾向。此外,幼儿美术理论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门课程的开展决定了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学前美术教育和学龄前儿童,是否能够准确把握幼儿各年龄段的心理发展变化,以及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质。只有充分理解以上几个方面,才能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并根据《大纲》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美术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而不是单纯地将美术知识灌输给学龄前幼儿。

二、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特点,采用模块化教学法

学前美术教育专业,其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绘画技能、应用美术、手工、美术欣赏等。基础绘画技能主要包括:素描、速写、色彩、简笔画等,意在培养幼儿教师的造型能力;应用美术主要包括环境装饰画、环境设计等,意在培养幼儿教师的美术实用技能;手工制作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色彩设计与选择能力;而美术欣赏教学,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以上几个方面虽然各有侧重,但是又相互关联。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实用技能,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法,在每个阶段设立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要注重简化基础性美术知识的教学,如果一味地侧重锻炼学生的基础技能,而忽视对学生造型能力和色彩能力的训练,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反而会给学生造成困难,也无法适应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应采用阶段教学法和模块化教学法,在每个阶段加强某一美术技能的训练,并引导学生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用启发式教学法,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还应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引导学生在课后搜集各种图片资料,深入幼儿园了解幼儿的绘画情况等,还可以采用多样化教学途径,对美术课程进行整合,将其灵活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加强“教室布置”“美术道具制作”等课程之间的有效整合,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应加强室内与室外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多样化课外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与学习,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美术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美术应用技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但要具备相应的艺术修养,还应不断充实自身的精神世界,使自身具备完整的美术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四、构建合理考评体系,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评价要体现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价值观。”因此,我们要摆脱传统的考评机

,围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用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价。在考评时,应综合学生的教学、试讲以及在幼儿园的实习过程中进行评价,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并起到相应的导向作用。在评价之后,应加强整改,注重对整改情况的收集和落实,充分发挥评价的实效性。

总之,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坚持以幼儿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采用科学有效的创新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探寻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途径,为幼儿园输送优秀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幼儿绘画教育培训篇8

关键词:绘画、个性发展、思路、情感教育、评价

美术教育作为现代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的艺术素质的一种有效培养手段,是把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注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感情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而且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艺术素质方面,又有着其它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育历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幼儿提供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和创造美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特别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鼓励和表扬儿童要独立思考、勇敢地表达个人感受并且培养创造精神,使他们觉得在绘画过程中到处都有展现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发现和培养幼儿美术才能则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我们要掌握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的规律

幼儿美术是指三到六七岁学前儿童从事的造型艺术和欣赏活动。幼儿美术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幼儿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感染幼儿,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它是美术教育的基础阶段,强调美术教育中审美和创美过程的统一性,也强调幼儿教育中情感、认知、技能和创造活动的整体性,更强调幼儿身心发展的和谐性。在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必须尊重儿童绘画能力的自然过渡,不能过于急躁的去“拔苗助长”,因为通过绘画我们可以窥视到孩子内心世界,从他们的画中可以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心绪、性格、兴趣和爱好等,从而进一步关心和教育其健康成长。让孩子参加美术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因为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孩子借绘画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孩子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完美的人格。

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明确基本思路,以形象思维训练带动幼儿的绘画知识和技能提高

美术教育作为现代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的艺术素质的一种有效培养手段,是把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注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感情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而且,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艺术素质方面,又有着其它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学多在活动中、游戏中去进行,让儿童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通过行动去体验、去玩、去摸、去听……用现实的刺激促使儿童的想象运动起来,经过他们的头脑加工,创造性地外化于画面上。而幼儿美术的重点应在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我们要把训练儿童直觉的感受、形象的观察、形象的记忆、形象的联想、想象、创造作为重点,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创造性活动的环境条件,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

三、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还需实施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不同于认知教育,它不是以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为主要目的,它的教育过程也不同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它更多地依赖于人本身的情感及经验,强调感受、感知、体验、理解和反应,其中最核心的机制是让幼儿感受和体验。

美术活动是实施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幼儿时期是各种感受器官完善阶段,是接受情绪刺激最敏感阶段,是健康情绪和基础情感形成的关键期,也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期。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要充分的运用美术教育这一载体,鼓励和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和情感,疏导和控制消极情绪和情感,利用美术作品所表现出的多元性及个性的特点,让幼儿真切体验成功的创作喜悦,树立起充分的自信心,促进其宽容大度、尊重他人、豁达乐观等道德情感的形成,这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如何系统的、有目的地培养好幼儿的积极情绪状态、健康的情感品质和初步的情感能力显得犹为重要与必要。

四、要正确的评价幼儿绘画的创作。

美术教育活动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学习方式,美术教学是在与多学科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能面对全体儿童,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儿童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它能培养孩子对大千世界事物的认知和创新能力,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起到了不可欠缺的作用,在学得技能技巧的同时,我们更看重幼儿在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把评价作品看成是一个提高儿童审美能力的过程,让儿童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让孩子们互相审视、交流,从来不给儿童的作品打分,不给幼儿造成恐惧心理。幼儿们通过自己发现、自己选择画出的有趣形象,无论好与坏老师都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要求,更不能横加指责,只要能画出来就是很棒的。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自强、自爱心就会逐步增长,当听到同伴们表扬、老师赞同他们的画时,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他们今后的创造性就会更强,更有动力。

总之,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教育工具,其固有的教育功能就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让儿童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情感,画出形象新颖、离奇、夸张、变形的作品。作为教师的我们则要充分的理解幼儿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绘画的心理,如果你想更好的了解孩子,教育好孩子,你就要很好的掌握儿童绘画这把钥匙,帮助幼儿疏导和控制情绪情感,并正确的评价幼儿的创作,更好的引导他们,使其在美术技能上得到不断的进步和提高,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屠美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浴.西方美术史纲要[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01

幼儿绘画教育培训篇9

【关键词】英文绘本幼师教学

一、引言

英文绘本englishpictureBooks就是以绘画为主,并附有英语文字的书籍。英语绘本将唯美的图片视觉影像和引人入胜的文字融为一体,将阅读者引入一个阅读主题,身临其境的感受故事的含义。据调查,绘本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在阅读中潜移默化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学习能力,同时提升和发展儿童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使儿童的情商和智商并行发展。绘本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并在全球推广。本世纪,我国也逐渐掀起英语绘本阅读热潮。目前市面上的英文绘本的目标对象以低幼儿群体为主,具有儿童性、图文合一性、节奏性、语料真实性以及接近儿童生活经验的特点,其内容涉及文化、科普、教育等方面。

汉江师范学院(原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二系于2011年开始招收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旨在培养掌握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保教实践、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学生从业后的幼儿英语教学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入英文绘本教学,发现英语绘本教学的引入对提高学生积极性,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合一有着良好的效果。

二、英语绘本在幼教学生中的教学现状

笔者曾在幼师学生中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目的旨在了解学生对英语绘本的认识和了解。调查发现: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制约,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英语绘本,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几乎没有接触过绘本。很多同学对于绘本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图画书的层面;95%以上的学生没有阅读过原版的英语绘本,更不知道如何将英语绘本引入未来的教学之中。英语绘本引入幼师英语教学课堂之路任重而道远。

三、英语绘本有助于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兴趣

低幼儿阶段的孩子因受英语词汇量的制约,对于纯文本的阅读无法理解,极易对英语学习产生消极抵触情感。英语绘本的节奏型和有效编排能极大降低孩子们的阅读难度,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学中笔者以美国作家BillmartinJr.的原版英语绘本BrownBear,BrownBear,whatDoYouSee?为教学内容。该绘本插画色调鲜明活泼,情节简单,简单重复的韵谣式英文句式短小,朗朗上口。“Brownbear,brownbear,whatdoyousee?”“iseearedbirdlookingatme.”“Redbird,redbird,whatdoyousee?”“iseeayellowducklookingatme”……随着这样一问一答的句子、重复的韵律与节奏,一本充满各种动物与色彩的图画书慢慢展开,孩子们在图片的引领下不知不觉掌握了英语中各类颜色(red,brown,yellow,purple,white,black,green,blue…)以及动物名称(bear,duck,bird,sheep,dog,cat,frog,horse…)的表达方法。

四、绘本英语能够有效培养英语语感

英语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运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英语语感的启蒙从节奏和韵律开始,并在反复使用和感受中对语言形成一种直觉,这就是英语的语感。绘本Brownbear,brownbear,whatdoyousee?中简明的韵律节奏训练始终贯彻听说读的每一个环节。每页中作者重复使用句型“whatdoyousee?”“iseea…”。孩子们开始可能并不理解这两个句型的意思,但是在类似chant的语言模仿训练中,他们能逐渐体会并领悟到其中“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一个…”的含义。这些简短的口语训练朗朗上口,便于诵读和自然记忆,有助于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语感。

五、英语绘本能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

由于受语言知识储备含量低的制约,低幼儿对于英语阅读理解多借助图片及上下文的联系以及自身的阅读经验和老师的提示对阅读材料进行猜测、略读、甚至是跳读来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判断和领悟。这种推测判断的英语阅读能力能够激发学生运用已储备的知识的潜力去理解领悟新知识,调动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借助绘本的图片,孩子们很容易推断出文中单词的含义:horse-马、purple-紫色、goldfish-金鱼、frog-青蛙、children-孩子们等。通过英文绘本阅读,逐步训练孩子们在图片的引领下能够自己去领悟大量的英语词汇和句型,这对培养英语思维能力,提升英语阅读能力大有裨益。

六、结语

笔者通过对英文绘本引入幼师英语课堂教学的调查发现,英文绘本简单明快的画风、充满童趣的文字表达以及贴近幼儿生活的主题故事能有效提高低幼儿童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英语语感,提升他们的阅读技能和英语学习兴趣。今后在幼师英语教学中应该加大推广英语绘本教学。

参考文献:

[1]ericCarle,martinJr.BrownBear,BrownBear,whatDoYouSee[m]US:macmillan.

幼儿绘画教育培训篇10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创新个性的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对幼儿来说,由于其身心的独特性,要完全客观而逼真地模拟和反映现实是不可能的,在幼儿头脑中的真实往往带有想象的成分,这想象就是创造力的酵母。创造力是人的一种特有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丰富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这其中有很重要的一个维度,那就是创造力的开发和研究。

一、创造个性的形成

创造力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独特的能力;是个体运用他所掌握的知识发现新问题,对问题寻求答案以及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用独特的体系改革与创新的一种有选择的自我调配加工活动。创造是一种有价值的社会活动,它需要顽强的毅力、精细的态度和灵感的闪现,它具有首创性、新奇性等表现特征。在美术教学中,常常蕴含着独特的创造运用。美术教育自始自终都应以创造性的学习为目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绘画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的创新个性在美术活动中的体现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美术教育不仅有语言的培养,又有数学的逻辑训练。既有手工操作,又有体育的游戏活动。另外,它还兼具音乐的想象力以及自身学科的观察力及造型能力训练,因此,它是一种综合性训练。正因为美术活动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它也是开发幼儿创造力,培养幼儿创造才能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引导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体现其创新呢?首先,在语言表达上,我们着重鼓励幼儿对自己喜欢的事物的外观、造型、色彩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看法,结合我们的园本课程培养幼儿想说、敢说、会说的好习惯,以说来加深幼儿的感性认识,增强幼儿对客观事物的印象。其次,在具体操作时,鼓励引导幼儿运用一些大胆而独特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世界,最后,在游戏方面,培养幼儿借助于这一形式和媒体,来宣泄自身的情感和认识,在逻辑思维上他们会对某些事物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合理性提出质疑。总之,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会以较为轻松的心态和情绪投入其中,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幼儿的创造个性的形成往往只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流露出来,而面对这点滴的流露,我们教师应注意加以保护。

三、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

快乐的绘画活动过程是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最好的一个环节。在幼儿美术实践教学中,我们尽量多增加一些美术游戏活动,让美术和游戏相结合,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美术游戏活动。如:《彩笔宝宝跳舞了》,《会变的彩虹》等,识辨别颜色的游戏;《小鱼学唱歌》,《有桥的风景》,学习画线的游戏;手指点画《快乐的小蝌蚪》,《纸团印画》,玩色的游戏;以及丰富的手工活动增加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通过这些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掌握有关美术活动的基础知识,再进行美术各方面的教育活动。

首先,我们以科学活动为前提,培养幼儿的创作意识,增加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其次,我们以谜语、讲述、诗歌欣赏为辅助,培养幼儿的创作意识,增加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最后,我们在中班、大班开展日记绘画的形式,让幼儿将自己的

体验、感受、想象、发现用日记绘画的形式加以表现,这样不仅增加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还无形中培养了幼儿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并主动进行创作的欲望。

四、想象为幼儿插上创作的翅膀

想象在儿童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没有好的想象力是画不出好的作品的,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很多老师和家长所忽略的方面,常常以“像不像”作为标准而限制了想象力的发展。以想象画为基础,以观察力的培养为辅助,方可使幼儿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小班、中班、大班的美术活动设计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当的安排与幼儿生活贴近的想象画的教育题材,引导孩子从熟悉的,喜欢的地方开始画,从学会观察入手,通过对景写生训练、意愿画的创作、想象画的创作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人的发展主要靠创造思维发展,而美术对于促进思维发展有着独到的作用。教育的成功依赖于教育者对教育实践的不断反思和对内容、方法、手段的逐步调整。孩子们像一棵棵小树,有待园丁的精心培育,而绘画活动就是一块供小树成长的沃土,他们在这个天地里能吸收足够的养份,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卫.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早期教育(美术版).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