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老年综合管理十篇老年综合管理十篇

老年综合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5:06

老年综合管理篇1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老年人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6-0064-03

老年支气管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肺部体征通常与影像学表现不一致,并可造成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发病危急的老年患者可导致形成肺癌,导致预后很差[1]。近年来,国内外在综合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发展较快,实践证明,老年支气管肺部感染患者有必要实施自我管理疾病、调整生活方式,以适应肺部感染状态综合护理的需要[2]。因此,采用健康教育等护理手段来提高支气管肺部感染患者综合护理能力对其尤为重要。本院在这几年中对老年支气管肺部感染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内科收治的老年支气管肺部感染患者20例入选观察组;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老年支气管肺部感染患者20例入选对照组。两组老年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支气管肺部感染[3]。其中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6.8岁;肺功能:i级10例,ii级10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7.9岁;肺功能:i级11例,ii级9例。两组老年患者年龄、性别、肺功能分级情况统计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传统教育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传统教育+个体化的综合护理教育方案:(1)教育需求的评估:调查人员对入选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的调查,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喜欢的教育方式和支气管肺部感染知识问卷等进行支气管肺部感染病人的教育需求评估。(2)向患者赠送综合护理指引,同时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指出重点。综合护理指引的内容编排遵照国际标准健康教育内容。(3)个体教育:病人参与干预后的2个星期,调查人员对病人进行家访或病人回院进行教育,时间为1.5小时,主要是评估病人的居家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时评估病人的工作环境,指出能诱发支气管肺部感染的因素,指导病人自我病情的监测、自我坚持治疗和自我饮食的管理。(4)集体教育:病人参与干预后的1个月~1.5个月,调查人员组织讲座一次,电话通知观察组病人,讲座时间为2小时,讲座内容包括支气管支气管肺部感染的诱因、前驱症状、临床表现、治疗、用药等。

1.3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得分(SF-36):是一个多条目的、简短形式的健康调查表,它全面概括了生理、心理、功能以及主观感受等方面的健康概念;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5.0%(p

表1两组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组别n并发症

大出血渗血漏气其他合计

观察组2010102

对照组2022217

p

2.2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SF-36得分不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与干预后,观察组的SF-36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2: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得分比较(x±s)

时间例数(n)对照组观察组

护理前2043.62±5.2944.59±6.25

护理后2050.69±6.2385.96±6.21

3讨论

当前支气管肺部感染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仍呈增加趋势[4]。在我国,根据2009年全国支气管肺部感染会议上海、北京、沈阳及广东等地流行病学资料,我国老年支气管肺部感染发病率为0.2%~0.6%。支气管肺部感染发作难以预料,常常是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可在几分钟内气促、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突然发作,其程度轻重不一,甚至危及生命[5]。目前认为支气管肺部感染属于心身疾病范畴,心理社会因素在本病的发生、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理、心理和社会各环节因素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使支气管肺部感染发作更加频繁[6]。

有研究对39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2个月后用SF-36测量病人的生活质量,结果显示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7]。我们认为,接受综合护理教育的患者,获得的支气管感染知识更全面和有针对性,知道如何预防和治疗疾病,因而避免触发因子诱发支气管感染或当出现支气管感染发作先兆时而给予有效的药物控制支气管感染发作,使支气管感染症状减轻。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5.0%(p0.05);经过治疗与干预后,观察组的SF-36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总之,综合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老年支气管肺部感染治疗出现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文光.小儿支原体肺炎肺部临床X线表现[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2):217-218.

[2]Caomin,ZhangJian-xia.therespiratorytractnursiongofmajorpulmonaryresectionbyvideo-assistedmini-thoractomyforpatientswithlungcancer[J].Journalofclinicalmedicineinpractice,2007,3(5):3.

[3]GoemanDearoniRa,StewartK,etal.patients’viewoftheburdenofasthma:aqualitativestuay.medJaust,2009,177(6):295-299.

[4]梁宗安,刘春涛,滕鸿,等.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呼吸与危重病杂志,2003,2(1)18―19.

[5]江月娥,张艳红,陈爱英,等.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3,17(5):525-536.

老年综合管理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对组别进行均分,每组患者例数为28例,实验组患者中女性患者为13例,男性患者为15例,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60岁,中位年龄为(70.21±5.23)岁;参照组患者中女性患者为14例,男性患者为14例,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61岁,中位年龄为(72.11±5.89)岁。对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包括性别与年龄在内基础信息予以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给予正确出院指导,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常规用药护理;实验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护理干预,且进行全面落实。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饮食护理,老年冠心病患者控制中饮食是关键因素,人体血脂、血糖以及血压与食物中食盐、脂肪都存在极大关系,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进行饮食控制,降低身体胰岛负担,对自身体重进行控制,改变机体内部代谢紊乱现象。提醒患者不可以暴饮暴食,对饮食进行合理搭配,每天钠盐摄入量在3~5g/d范围中,告知患者多食用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类食物。②树立护理风险管理意识,医院及时召开护士长例会,定期培训护理人员,培养医护人员沟通技巧、护理理念、人性化服务意识,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切实落实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交接班制度,对药物、注射灯光进行认真核对,构建分级护理管理制度,对于不同患者予以不同管理,护士长夜班需要进行查房,及时汇总护士护理情况,健全医院消毒室管理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③出院指导,在老年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需要提醒患者正确用药剂量以及方法,在患者出院之后予以精心护理,且告知患者饭后需要多运动,降低发生冠心病的几率,且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情况,提升护理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体重控制率、高血脂控制率、高血糖控制率、高血压控制率、护理满意度、空腹血糖、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总胆固醇)、tG(高脂血症)等指标。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观察两组患者高危因素控制情况 

实验组老年冠心病患者体重控制率、高血脂控制率、高血糖控制率、高血压控制率等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 

实验组老年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LDL、tC、tG等指标与参照组数据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经护理后实验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出现不满意为0例,一般满意10例,非常满意为18例,总满意例数28例,临床护理满意度100.00%;经护理后参照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不满意为8例,一般满意12例,非常满意为8例,总满意例数20例,临床护理满意度71.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33,p<0.05)。 

3讨论 

老年冠心病是慢性常见疾病,是因老年患者体内出现脂代谢紊乱引发的动脉内膜上沉积脂质且大量粥样化堆积脂肪之后出现白色斑块[2],在患者脉内膜堆积一定量白色斑块可能促使动脉腔狭窄,不能顺利进行血液流动,继而引发心脏供血不足,最终发生冠心病。若患者合并高血脂发病可能增加沉降脂肪的速度,缩短形成白色斑块的时间,提升血管发生狭窄程度[3-4],若患者合并高血压发病,相比正常人,机体内部血流速存在极大差异,降低血脂沉降速度;若患者合并高血糖发病,血糖也能促使内脂质快速沉淀,同时也会沉淀血糖,提升斑块病变速度,此外研究发现患者血液脂肪含量与体重存在一定关系,如果患者超重,会增加血液中脂质含量。大部分冠心病患者体内都存在一种及以上高危因素,所以,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控制高危危险因素十分重要[5-6]。综合护理管理是近年来新形成的护理管理模式,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护理经验建立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提升患者心理强度,为患者建立良好心理情绪,辅助患者构建良好生活习惯,维护患者身体健康。相比较常规护理管理,综合护理管理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定期培训医护人员,促使全面提升医护人员自身水平。 

综上所述,在护理老年冠心病患者中予以综合护理管理具备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发生疾病的几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对于控制患者高危因素具备重要意义,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水娜.综合护理管理对老年冠心病及高危因素的预防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178-180. 

[2]赵勇莉.综合护理管理对老年冠心病及高危因素的预防价值[J].吉林医学,2013,34(35):7495-7496. 

[3]刘照芹.综合护理管理对老年冠心病与高危因素的预防价值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5):71-72. 

[4]王建英,李英涛,李娇,等.老年冠心病80例综合护理管理的效果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7):161-162. 

老年综合管理篇3

作者单位:510080广州市广东省人民医院

赖钊贤:女,本科,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排痰护理应用于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14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排痰护理,主要包括雾化吸入、自主排痰、翻身拍背、补充液体、心理安慰和负压吸痰。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aCt评分和peF、mmeF、FeVl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排痰护理不仅有助于加强呼吸道管理,降低患者死亡风险,而且有助于提高综合药物治疗的效果,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

关键词综合排痰护理;老年人;支气管哮喘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19

支气管哮喘是老年人群常见疾病,病情急性发作时,呼吸道管理对于改善病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排痰护理是呼吸道管理中较为重要的部分,我们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4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老年患者,男90例,女54例。年龄(62.30±5.10)岁。病程(4.70±0.80)年。病情均参考《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抗炎、抗过敏、祛痰、解痉、强心、利尿、吸氧、纠正水和酸碱、电解质紊乱等。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严密监测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排痰护理,主要如下:(1)雾化吸入。定期向氧气湿化瓶内加注温蒸馏水,使雾化温度维持在37℃左右,雾化时患者取端坐位或半卧位,深吸气,吸气末屏气3s后再呼气,使药液与高速氧气气流(6~8L/min)混合,变成细微的气雾颗粒,一方面能够更深入的到达毛细支气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痰液黏稠度,湿化气道,降低气道损伤。每次雾化时间控制在10~15min,并注意严密监测患者心肺功能,雾化结束后生理盐水漱口,以免霉菌感染。(2)自主排痰。指导患者取坐位或站位,身稍前倾,双手压腹,深吸气,屏气3~5s,然后咳嗽。(3)翻身拍背。在雾化吸入后数分钟进行,有节律地叩拍患者背部,速度1~2次/s,每次10~15min,每天3~4次,同时指导患者深呼吸。(4)适当补充液体。患者由于出汗严重或不可见失水等因素,常有脱水现象,导致痰液黏稠,因此要及时通过口服或静脉滴注的方法,及时补充液体。(5)心理安慰。给予患者及时的心理安慰,嘱咐患者坚定信心,稳定情绪,告诉患者病情在我们的严密监测下,只要配合我们,病情缓解只是时间问题。(6)负压吸痰。若常规排痰效果不佳,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吸痰,必要时给予气管切开。

1.3指标观察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1)采用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评估哮喘控制程度,总分25分。分数≥20分为基本控制,得分越高,改善程度越好。(2)肺功能相关指标:呼气流速峰值(peF)、1s用力呼气量(FeVl)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表1所示,经过综合护理,观察组患者aCt评分和peF、mmeF、FeVl等指标跟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均p<0.05)。本次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无死亡病例。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参与的气道炎症反应,并伴有呼气流速受限。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气道反应性增高是病情发作和进展的重要因素[2]。呼吸道管理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哮喘发作可产生痰液,而由于病情本身以及老年患者特点(体质相对较弱,神经反射功能较差,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等[3])等因素存在,可导致痰液不易排出,明显影响呼吸功能,而且痰液中含有病菌和多种刺激因子,也会反过来加重哮喘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窒息或死亡,因此排痰护理在呼吸道管理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次我们采用综合排痰护理,主要是考虑到排痰效果直接受痰液黏稠度影响。除了及时补液外,主要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这是因为雾化吸入不仅有主要加强药物治疗效果,更好的化痰、平喘、消炎等,而且能直接改善痰液黏稠度。在雾化吸入后给予患者拍背,使得痰液在物理作用下松动,更容易从气道排出,并指导患者深呼吸和自主排痰。气管切开虽然能达到最有效的排痰效果,但会直接导致患者的机体损伤,属于最后选择。因此我们首选常规排痰方法,并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安慰,使患者情绪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减少哮喘发作和能量消耗。

从本次结果来看,本次4例行气管切开,这主要是由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的,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无死亡病例,提示了治疗的有效性。患者aCt评分和peF、mmeF、FeVl等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这与有效的排痰护理是分不开的。综上所述,综合排痰护理不仅有助于加强呼吸道管理,降低患者死亡风险;而且有助于提高综合药物治疗的效果[4],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

参考文献

[1]马建华,宋熔,杨瑛.高龄患者哮喘持续成功救治1例的分析与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8):1515-1516.

[2]梁洁.哮喘持续状态患者的呼吸道管理[J].健康必读,2013,12(9):162-163.

[3]兰艳梅.重症哮喘患者的呼吸道管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1):122-123.

[4]朱晓雯,蒋琳.综合排痰护理佐治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3,19(5):325-328.

老年综合管理篇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威胁老年人生命最常见的疾病,其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和远期死亡率分别是6%和12%〔1,2〕。老年人aCS冠脉病变常为多支血管病变,且复杂,慢性闭塞病变也较多,社会、经济、患者、医院等因素影响老年aCS患者治疗的决策,还有部分患者存在介入禁忌证,无法实现血管重建。本研究旨在探讨未接受血运重建治疗而采用药物治疗的高危患者进行强化随访管理后的效果,以通过长期管理及二级预防,使其能够达到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相近的临床预后。核心期刊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老年住院患者80例,年龄65~88〔平均(70.5±2.8)〕岁。排除合并脑血管疾病、腹主动脉瘤、周围动脉病、伴有意识及理解障碍、语言表达及交流障碍、肢体障碍者。干预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两组治疗方案和用药相同。两组年龄及性别构成比无显著差异。

1.2干预方法强化随访管理包括标准电话访问管理和定期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管理,增加随访次数。标准电话访问管理是以护士为主导的措施,简便易行且成本较低,可以产生积极效果〔3〕。两组患者均在出院前1天接受病房的康复指导,对干预组aCS高危患者进行危险评估(采用timi危险分层方法分析心血管事件发生率、GRaCe评分、出血评分),制定标准的健康教育计划,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进行电话随访1次,第2个月每2周进行电话随访1次,第3~6个月每月进行电话随访1次,同时每1、2、3、6个月门诊复查1次。该访问与医生同步完成,涉及治疗内容与医生协商后再对患者进行指导。对照组出院后研究者不进行电话随访,只有医生在其出院后1w进行电话随访1次,但研究者鼓励其来电咨询并回答相关问题。该研究中两组患者均在知情并积极参与下协助完成。

核心期刊

1.3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照顾情况、医疗付费方式和临床资料。电话访问的效果观察指标包括: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水平、心理压力与应对能力、居家药物治疗和定期复诊情况;门诊复查观察指标: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四项、血生化等实验室检查。

1.4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x±s表示,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t和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共完成76例患者全部资料的收集,其中干预组39例,对照组37例。1例因其去外地居住失访,2例由于发生心肌梗死死亡,1例因通讯问题跟踪2个月后无法继续访问。两组一般资料在干预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6个月后认知水平的比较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疾病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8.49±1.5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51±1.28)分〕(p<0.05)。

2.3两组6个月后心理压力及应对能力的比较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心理压力及应对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均p<0.01),见表2。表1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n(%)〕表2两组6个月后心理压力及应对能力比较〔n(%)〕

2.4两组6个月后居家药物治疗和定期复诊情况比较干预组39例口服药漏服累计总次数为52次;完成定期门诊复查156次,因药物不良反应复诊5次,提示有出血倾向3例;对照组37例口服药漏服累计总次数为306次;完成定期复诊98次,出现心脏恶性事件2例。两组口服药漏服累计总次数有显著差异(p<0.01)。核心期刊

2.5两组6个月后门诊复查指标的比较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在门诊复查时检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心肌酶、血凝四项等化验指标,干预组血脂、血凝四项指标达到临床治疗标准,有27例(69.23%)心电图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有14例(37.83%)血脂、血凝四项控制不理想,心电图St?t改变幅度低于干预组。

3讨论

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而在老年人中心血管疾病多见,社区机构缺乏高学历人员,相比国外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形式及健康教育实施者〔4,5〕,目前大部分省市没有完善的心脏康复机构,而院外的随访主要是出院后的短期教育,对老年aCS高危患者无法实现长期干预计划和健康行为的监督管理。有研究证明,长期健康教育已经证明能够有效降低危险因素水平,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6〕。通过对老年aCS高危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强化随访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干预组心理压力减轻,应对能力提高,达到随访的预期目标,帮助老年人解决有关自我护理、自我监测、控制致病因素、症状识别和正确的应对措施,所以本研究提示,对老年aCS高危患者进行长期健康教育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对老年aCS高危患者电话随访指导用药和定期复诊是控制病情发展和尽早发现疾病恶化的重要措施。梁岩等〔7〕研究显示,随访期间药物治疗,特别是口服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及调脂药物的应用可减少死亡,延长生存时间。aCS强化降脂治疗目前已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临床,另外对老年aCS高危患者首选药物治疗,而抗血小板和抗血栓治疗常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增加了老年aCS患者居家治疗的风险。本研究显示干预组遵医行为好于对照组。电话随访可以有效地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和提醒患者及时复诊,为临床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计划提供支持,降低治疗风险确保治疗计划实施,有利于病情恶化征兆的观察和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预后好,患者获益。多种生化指标的监测在我国目前社区中无法全部完成,必须在复诊时由具有大型生化检验设备医疗机构完成,这样不仅能够合理有效的利用医疗资源,还可以通过强化随访进一步观察老年aCS高危患者的检验指标。本研究提示,强化随访管理可以提高医生对患者实验室检查的满意率,更有效地执行二级预防。

核心期刊

强化随访管理能够提高老年aCS高危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居家治疗风险和心脏恶性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是一种可行的院外护理形式。本研究为有效地执行二级预防提供了依据,还可以扩大样本量及将低中危患者纳入研究,同时可以考虑社区共同参与管理。

【参考文献】

  1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8?规范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28.

2胡大一.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8〔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25.

3BenatanrD,Rondmassm,GhitelmanJ,etal.outcomesofchronicheartfailure〔J〕.archinternmed,2003;163;347?52.

4CobbStephanicL.effectiveinterventionsforlifestylechangeaftermyocardialinfarctionorcoronaryarteryrevascularization〔J〕.aanp,2006;18(1):31?9.

核心期刊

5watsonK.managingcardiometabolicrisks:anevolvingapproachtopatientcarecriticalpathwaysincardiology〔J〕.eBm,2007;6(1):5?14.

老年综合管理篇5

论文摘要:文章明确提出了加强首都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围绕这一观点从提升城市整体管理水平、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区和展示首都城市良好形象的角度,阐述了加强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是首都城市建设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分析了目前老旧住宅小区的管理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的对策和建议。

城市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薄弱环节。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必须对城市老旧住宅小区进行综合整治,标本兼治,城市才能和谐发展。作为我国的首都北京,更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不惜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完善综合整治机制和配套的法规政策,切实把城市老旧住宅小区建设好、管理好。本文结合首都北京的老旧住宅小区现状谈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是提升首都城市整体管理水平的需要。

目前,我国各地对老旧小区的界定稍有不同,但一般是指早期建设的那些设计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全、设备过时老化、管理不善、人文环境差的旧住宅小区。北京市的老旧小区一般建于20世纪90年代以前,约有1580多个,在全市3000多个小区中占有半壁江山。如西城区,仅直管公房老旧小区就有76个,而在东城区138个住宅小区中老旧小区就有93个,占到2/3。由于受历史的局限,这些老旧住宅小区无论在公建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标准方面,还是在管理模式、运作机制方面,都无法满足首都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特别是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老旧住宅小区形成产权逐步多元化,小区维护和管理资金渠道逐步枯竭,管理水平降低,管理功能退化,致使老旧住宅小区人居环境环境与新建小区形成强烈反差,已经成为首都城市建设管理的落后地带。只有大力加强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尽快将老旧小区的建设和管理搞上去,提升首都城市整体建设和管理水平才有坚实的基础。

2.加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需要。城市老旧小区大都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导致小区居民日常生活面临许多问题和实际困难。比如,小区道路维护不足,路面坑坑洼洼,路灯缺失,影响居民出行;私搭乱建挤压侵占市政管线和消防通道,造成安全隐患;小区雨水污水混流,房屋前后下水管道破损,堵塞严重,基本丧失城市防洪功能,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每到汛期,能否确保老旧小区安全渡汛,成为政府不放心、房管单位最担心、群众感到痛心的老大难问题。老旧小区的居民迫切希望尽快改变这种状况。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对小区进行综合整治,努力改善住用和环境条件,并建立健全正规有序的管理机制,以形成小区维护管理的良性循环。从首都城区近几年进行综合整治的老旧小区并引入规范管理的试点情况看,群众反映很好,小区居民普遍感谢政府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实际问题,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为老百姓办了实事、办了好事。

3.加强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需要。一个安全优美、舒适和睦的生存空间对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目标,首要的不是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努力寻求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综合整治的意义不仅在于简单改善、维持社区秩序,保障住户基本的居住条件,还在于可以协调社区内各方面的关系,化解各种不平衡、不和谐因素引发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营造一种和谐的人文环境。通过全面的综合整治,使老旧住宅小区原有毁损的道路及时修补,严重缺失的照明设施得到增设,方便了群众出行;私搭乱建被拆除,腾出的场地用来建设绿地、停车场和休闲健身活动场所等等,居民居住的条件改善了,环境优美了,心气也就顺了,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自然会得到提升。

4.加强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是展示首都城市良好形象的需要。

小区是城市的细胞。随着首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一批批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管理先进的新建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给居民们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已经成为展示首都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然而,一些老旧小区相比之下就黯然失色,老旧小区的“脏、乱、差”状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到首都城市形象。可以这么讲,没有老旧住宅小区居住面貌的根本改观,提升首都城市内涵和整体形象就是一句空话。从已完成综合整治并实行规范管理的老旧住宅小区情况看,都达到了整洁干净、亮化美化的要求,较好地融入了首都现代化的城市格局,不仅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实现了物业的保值增值,而且也为展示首都城市形象锦上添花。因此,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时候,更应该重视老旧住宅小区的建设和管理。

二、老旧住宅小区管理现状及综合整治面临的问题

1.老旧住宅小区管理现状。一是房屋本体和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甚至缺失,缺乏系统保养和维修。也就是说老旧小区都到了“问题阶段”,如房屋外墙粉刷面起壳风化;内楼道墙面楼梯扶手脱落锈蚀,没有公共照明;多层楼房顶层防渗漏功能退化,房屋前后下水管道破损、堵塞,雨水、污水混流,化粪池定期得不到清理;小区道路老化,路面破损甚至没有路灯;绿地杂草丛生、布局混乱,有些公共绿地甚至被人用来种菜。消防设施设计标准低,高层楼房高层房屋电梯、没有专用消防泵和消防控制柜,消防设施自然损坏、人为破坏和被盗现象严重,造成很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二是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各类违章搭建多,破墙开门多,阳台改为厨房、厕所以及“房中房”现象多,无证摊点多,车辆乱停乱放多,已成为影响城市容貌的顽症。几乎每一个老旧住宅小区都有违章建筑,一些个人、单位、街道未经规划部门许可,擅自在小区内主干道两侧乱搭亭棚,破院墙开门,影响小区交通和景观,破坏了小区绿化。机动车、自行车无序停放,随意占用便道,造成交通拥堵。老旧小区的建筑一般比较分散,难以达到相对封闭和独立,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有的小区由于没有围墙和门卫值班室,车辆失窃和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老旧住宅小区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房屋出租率普遍较高,居住人员和外来人口多,甚至是“三无”人员聚居地。

三是公共配套设施缺少、被占用现象严重或者说小区分布零散,公建配套无人问津。一些老旧住宅小区,建设之初,只是为了解决居民住房困难,规划方案比较简单。居民活动场所、公共绿地、自行车库、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与居民实际需求的矛盾相当突出,环卫设施不完备,有的没有垃圾箱和垃圾中转站,垃圾房、公厕、果壳箱等设置过少,有的地方甚至是空白。大多数小区原有公建配套设施规划配置比例较低,仅有的一些公建配套设施有的也被挤占挪作它用,一些小区居委会用房已转租或出卖给其他单位,小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关系不和,争房、争权、争地盘,矛盾重重。这些年市政府加大了投入改造力度,部分老旧住宅小区条件有所改善,但上述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需要认真分析整治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予以解决。

2.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必须解决的有四大问题。一是整治合力能否形成问题。老旧小区整治涉及的整治任务重,内容范围广,涉及建设、规划、工商、城管、房管、街道、水利、自来水等政府十多个部门或单位。无论是在整治工作方面还是在整治投入方面,仅靠个别部门是难以承担这项任务的,必须条块结合,共同参与,明确任务分工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的合力,才能确保老旧小区整治工作的强力推进。二是整治经费的筹措问题。首都城市老旧小区1000多个,整治经费动辄数亿元。如果全部由政府或部门承担,财政将无力承受,如果全部由企业承担,既不现实也不合理。再加上由于房改体制的推进,住宅产权已呈多元化,因此,不能再揪住开发单位或原产权单位不放,应立足于小区找资金,尽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小区闲置土地或简陋房屋进行二次开发,在不要政府和企业投入、不影响规划的情况下,实现资金平衡。资金无法平衡的缺口部分,再由房屋产权人、原房屋产权单位、房屋建设单位、政府及政府部门按一定比例进行合理分摊较为合适。三是综合整治完成,后续管理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府应通过建立市场机制来培育老旧小区百姓的市场观念,即政府花钱买机制,百姓花钱买服务。要让广大居民懂得,房屋的产权已经多元化,作为产权人要承担维修养护责任。只有通过成立业主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对老旧住宅小区整治完的后续管理实施监督,才能真正维护自身的利益,落实长效管理的机制。同时,要让广大街道、社区干部懂得,老旧住宅小区的维修养护及其他管理服务也应从过去的政府行为转变为市场行为,要转变政府职能,逐步转换角色,积极主动地做好退位和补位工作,把老旧住宅小区整治完的后续的管理工作让位于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并加强监督管理。否则,整治成果将前功尽弃。四是一些相关部门或单位的利益调整问题。整治势必牵涉到原有利益格局的调整,尤其是腾退已被占用的原公建配套设施,回购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投资自建的配套设施,这将影响到一些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同时根据规划和小区服务与管理的需要,补建必要的配套设施,也存在利益机制的调整问题。为切实维护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促进老旧小区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管理机制的建立,只有强化政策约束,才能确保老旧小区整治工作尤其是配套设施的腾退、回购与补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巩固整治成果,扩大市政府对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的社会效益。

三、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的对策和建议

采取渐进式,逐步推进试点的方式,实施和加强老旧住宅小区的综合整治是一项顺民心、得民意的利民工程。针对当前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笔者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对老旧住宅小区整治进行整体规划,制定专项计划,列为“折子工程”。按照政府组织、居民参与的原则,因地制宜,积极进行房屋维修养护、配套设施完善,延长房屋使用寿命,改善房屋使用条件。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每年由区(县)提出计划,编制预算,并组织街道(乡镇)具体实施。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安排专项资金,保证整治资金来源;同时,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调动社会资金、力量共同参与老旧住宅小区整治。

2.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强力实施综合整治。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牵涉面广,经费缺口大,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市、区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牵头成立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整治工作常设领导机构,作为市区各级常设综合整治办公室。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明确各自职责,制定整治总体规划方案,研究落实产权产籍清理、整治资金筹措、小区硬件设施建设等重要事项,解决工作进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顺利进行。

3.因地制宜,建立适合老旧小区特点的管理模式和长效管理机制,保持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成果。老旧居住小区整治工作完成后,要通过解决管理责任主体、资金来源、管理机制等问题,建立适合老旧居住小区特点的管理模式、机制,杜绝整治后的反复情况,保持整治成果,从根本上改变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政府的角色不仅仅在于前期整治时期的支援“造血”,更在于从政策、资金、技术、人员等多方面入手,引导小区提升自己的“造血”功能;在管理模式上,可以根据综合整治后房屋、环境、配套设施、业主或使用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对物业管理的实际需求情况照符合老旧小区实际、尊重居民意愿的原则,区分小区的不同情况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后续管理模式,促进老旧小区管理的良性循环。对于配套设施相对独立,较为完善,又有一定规模的老旧小区,可以采取组织召开业主大会并选举业主委员会,依法选聘物业企业,对小区进行物业服务。对于不具备实行物业企业服务条件的小区,可以由社区居委会代表社区居民,依法与房屋和设施设备维修、保洁、保安等专业服务企业签订委托管理和服务合同,专业服务企业按照合同的约定提供服务和收取报酬。也可以由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待业、失业人员组成维修、保洁、绿化等队伍,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4.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法规,为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政策和法规保障。对新建小区,国家和地方都有各种建设、管理方面的法规条例;但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及后续管理,各地均没有具体的法律规章和管理办法。从近几年全国各地对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的经验与教训来看,首都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同样面临与各地类似的重重阻力与困难,不仅需要落实整治的大额资金,也需要治理历史“积淀负债”,如整治势必牵涉到原有利益格局的调整,尤其是腾退已被占用的原公建配套设施,回购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投资自建的配套设施,这将影响到一些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同时根据规划和小区服务与管理的需要,补建必要的配套设施,也存在利益机制的调整问题。为切实维护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促进老旧小区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管理机制的建立,只有强化法律和政策约束,才能确保老旧小区整治工作尤其是配套设施的腾退、回购与补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巩固整治成果,扩大市政府老旧小区整治工作的社会效益。

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并非几个部门简单的短期突击工作就能达成目标,也并非简单对小区面貌予以临时性的修补,而是对旧住宅小区居住秩序与居住环境的修复与重建。这样一项综合系统的整治工程,需要制定相应配套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来加以规范,需要制定相应的完整周密而又科学的整治方案,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指挥和配合管理机制,才能有效推进。

总之,要通过对北京市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把“老旧小区”建设成为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环境优美、舒适方便、安全文明的和谐社区,建设成为首都居民的幸福家园。

老年综合管理篇6

第二条、(含义)本办法所称的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以下简称综合保险),包括工伤(或者意外伤害)、住院医疗和老年补贴等三项保险待遇。

本办法所称外来从业人员,是指符合本市就业条件,在本市务工、经商但不具有本市常住户籍的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员。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经批准使用外来从业人员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包括外地施工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及其使用的外来从业人员和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适用本办法。

下列外来从业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一)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

(二)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

(三)按照《引进人才实行〈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引进的人员。

第四条、(管理部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本市综合保险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综合保险的统一管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外来人员就业管理机构,负责综合保险的具体管理工作。

市公安、建设、财政、工商、卫生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综合保险管理工作。

第五条、(缴费主体)用人单位和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依照本办法规定,缴纳综合保险费。

第六条、(登记手续)用人单位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30日内,到外来人员就业管理机构办理综合保险登记手续。初次使用外来从业人员或者初次进入本市施工的用人单位,应当在获得批准使用外来从业人员之日起30日内,办理综合保险登记手续。

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应当在申领《上海市外来人员就业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到外来人员就业管理机构办理综合保险登记手续。

综合保险的具体登记事项,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另行规定。

第七条、(注销与变更)用人单位依法终止或者迁出本市,或者综合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自有关情形发生之日起30日内,到原办理登记机构办理注销或者变更登记手续。

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不在本市从业或者综合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到原办理登记机构办理注销或者变更登记手续。

第八条、(缴费期限)用人单位和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应当自办理综合保险登记手续当月起,向市外来人员就业管理机构缴纳综合保险费。综合保险费的缴纳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每次应当缴纳三个月的综合保险费。

第九条、(缴费基数和比例)用人单位缴纳综合保险费的基数,为其使用外来从业人员的总人数乘以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缴纳综合保险费的基数,为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

用人单位和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按照缴费基数12.5%的比例,缴纳综合保险费。其中,外地施工企业的缴费比例为7.5%。

第十条、(综合保险费的列支渠道)用人单位缴纳的综合保险费,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渠道列支。

第十一条、(基金使用)本市建立综合保险基金。综合保险基金主要用于综合保险待遇的支付及运营费。

综合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可以调整缴费比例。缴费比例的调整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二条、(基金管理)综合保险基金实行集中管理、单位立户、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转借、挪用、侵占。

综合保险基金依法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

第十三条、(享受待遇)依照本办法规定履行缴费义务的,按下列规定享受综合保险待遇:

(一)用人单位使用的外来从业人员,享受工伤、住院医疗和老年补贴三项待遇;

(二)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享受意外伤害、住院医疗和老年补贴三项待遇;

(三)外地施工企业的外来从业人员,享受工伤、住院医疗两项待遇。

第十四条、(工伤或意外伤害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使用的外来从业人员、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在参加综合保险期间发生工伤事故(或者意外伤害)、患职业病的,经有关部门作出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后,参照本市规定的工伤待遇标准,享受工伤(或者意外伤害)保险待遇。工伤(或者意外伤害)保险金一次性支付。

第十五条、(住院医疗待遇)外来从业人员在参加综合保险期间因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住院的,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在起付标准以下的部分,由外来从业人员自负;起付标准以上的部分,由综合保险基金承担80%,外来从业人员承担20%。住院医疗费用的起付标准为上年度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

用人单位和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缴费满三个月的,享受住院医疗待遇的最高额,为上年度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连续缴费满六个月的,享受住院医疗待遇的最高额,为上年度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倍;连续缴费满九个月的,享受住院医疗待遇的最高额,为上年度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倍;连续缴费满一年以上的,享受住院医疗待遇的最高额,为上年度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

第十六条、(老年补贴待遇)用人单位和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连续缴费满一年的,外来从业人员可以获得一份老年补贴凭证,其额度为本人实际缴费基数的5%。

外来从业人员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时,可以凭老年补贴凭证一次性兑现老年补贴。

第十七条、(办理综合保险待遇的手续)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条件的外来从业人员,可以凭本人身份证、《上海市外来人员就业证》、老年补贴凭证以及相关证明材料,办理享受工伤(或者意外伤害)、住院医疗或者老年补贴待遇的手续。

第十八条、(综合保险金的支付)综合保险金由外来人员就业管理机构支付。

综合保险金也可以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并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标准,委托保险公司支付和运作。

第十九条、(监督检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劳动监察机构负责对综合保险费的缴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未按规定缴纳综合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和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补缴;逾期仍不缴纳的,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对逾期拒不缴纳综合保险费、滞纳金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

在补缴综合保险费之前,外来从业人员因工伤(或者意外伤害)、住院发生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标准承担或者由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个人承担。

第二十条、(举报)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有关综合保险费征缴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举报应当及时调查,按照规定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二十一条、(争议处理)外来从业人员与用人单位因缴纳综合保险费发生争议的,可以向劳务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老年综合管理篇7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月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21例行肾穿刺活检。结果:22例老年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14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占7例,肾活检膜性肾病7例,给强的松或强的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总缓解率77.3%。结论:老年肾病综合征病理复杂,主张行肾活检以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对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较好。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肾活检病理类型

回顾总结我科2000年1月~2007年1月住院老年初发肾病综合征患者,观察、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肾脏病理类型,总结治疗疗效转归,为临床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提供临床经验,参考依据。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住院的22例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60~75岁,平均68岁,平均病程20±12.5个月。

方法:所有病例均行血、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血脂、肝炎病毒相关抗原,免疫系列,肿瘤标物等检查。诊断标准[1]:24小时尿蛋白>3.5g,血浆白蛋白

疗效判断:①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24小时尿蛋白定量30g/L,肾功能正常。②部分缓解:临床症状消失,24小时尿蛋白定量

结果

临床结果:22例老年性肾病综合征,原发病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4例(63.6%),糖尿病肾病3例(13.6%),紫癜性肾炎2例(9.1%),原发性小血管炎1例(4.5%)。临床表现中22例患者均有浮肿(100%),血尿18例(81.5%),肾功能异常6例(22.7%)。BUn

病理结果:22例患者中有21例进行肾活检,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4例,其中膜性肾病7例(33.3%),微小病变占2例(9.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2例(9.5%),iga肾病1例(4.8%),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4.8%),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4.8%);7例继发性肾小球炎,其中糖尿病肾病3例(14.3%),紫癜性肾炎2例(9.5%),原发性小血管炎1例(4.8%),狼疮性肾炎1例(4.8%)。所有患者治疗8个月~2年,完全缓解58.1%,部分缓解18.2%,总缓解率77.3%。

讨论

老年肾病综合征中仍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浮肿为主要表现,本证皆由肾小球疾病引起,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引起者称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由系统性继发性肾小球病引起者称为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本组研究表明:在老年性肾病综合征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占63.6%,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占36.4%,因此,在诊断与治疗中注意排除继发性因素。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糖尿病肾病多见,提示随着老年人糖尿病的发展率增高,糖尿病肾病已成为老年肾病的主要原因。另外紫癜性肾炎、原发性小血管炎、狼疮性肾炎、肿瘤等各占一部分比例,临床上应值得重视。肾活检发现,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以膜性肾病发病率最高,占33.3%,微小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次之,占9.5%,均与文献报道相符。鉴于老年性肾病综合征病因复杂,病理类型多样的特点,我们主张尽早进行肾活检,以便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在应用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完全缓解率58.1%,部分缓解率17.2%,总缓解77.3%,可见老年性肾病综合征对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较好,故应及时治疗。但老年人抵抗力下降,治疗中容易引起感染,避免过度治疗,同时使用aCei、aRB,以及低分子肝素,可减少肾小球内高灌注、高凝状态,可减少尿蛋白,起保护肾功能作用,因此,总结临床,应重视老年肾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及继发因素的寻找,经皮肾活检穿刺对于老年肾病综合征诊断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老年综合管理篇8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真菌感染;综合护理干预;传统护理法

30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48-02

慢性支管炎是气管支气管粘膜以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老年人患病率较高,症状主要表现为气喘、咳痰、久咳不愈、咳嗽无力等。在治疗过程中,除了有效的药物治疗外,护理工作同样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好的护理干预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经过我院长期研究,本文就综合护理干预法和传统护理法进行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因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真菌感染老年患者96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48例,分别予以我院综合护理干预法(观察组)和传统护理法(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安排男30例,女18例;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70±2.5岁;慢性支气管炎病程4-6年,平均病程5±0.5年;所有患者均经痰菌检查确诊,且入院后治疗方法均相同,具有一定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日常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呼吸道和口腔护理,老年患者由于真菌感染后咳嗽、咳痰更加严重,出现痰聚积在呼吸道或口腔中,不能自主咳出,对家属进行知识普及,令其经常给患者翻身,叩击后背,使痰可以排除口腔,在需要时进行吸痰处理,同时每日对患者口腔进行清理,保证口腔干净,避免感染加重,并在必要时进行低流量吸氧,嘱其多饮水,防止气道干燥;注意饮食护理,保证饮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营养的半流食或流食进行服用;对发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使体温控制在38.5℃以下;切断继续感染途径,医护人员尤其要注意勤洗手等一系列消毒工作,进行无菌操作,对病房每天坚持消毒,维持适当温度;合理选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同时给予患者一定程度的心理护理,对其和家属进行相关医疗知识普及,使其从主观对疾病产生重视态度,戒烟限酒,鼓励其勇敢面对病情,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积极治疗,增加身体锻炼。对照组则予以患者常规传统护理法。

1.3疗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和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和遵医嘱情况。护理效果包括显效、有效、无效和总有效率;并发症包括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肺炎、支气管扩张、感染加重、呼吸衰竭和总并发症率;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有效率56.3%明显高于对照组39.6%,住院天数短,总并发症发生率8.4%明显低于对照组39.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遵医嘱情况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数72.9%显著高于对照组39.6%,且遵医嘱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56.3%,(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与此同时,我国大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常年不达标,再加上大部分男性有吸烟的习惯,除自己损伤肺部和支气管外,对吸“二手烟”的周围人也同样带有损害,另外,老年人群免疫力低下,抵抗力不足,从而在多种诱因下则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较高,该病为慢性长年疾病,极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而并发真菌感染又是极为常见的并发症状。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下降,整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呼吸道黏膜表面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减少,支气管黏膜纤毛对吸入病原体的清除作用及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减弱,肺的特殊防御机能减低,这些均是老年人易患呼吸道及肺部感染的基础。从上述结果中可见,观察组显效率56.3%明显高于对照组39.6%,总并发症发生率8.4%明显低于对照组39.5%,患者非常满意数72.9%显著高于对照组39.6%,且遵医嘱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56.3%,数据中发现,综合护理干预组在各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期应用抗菌素有可能导致机体菌群失调,增加了发生真菌感染的几率,所以对于老慢支临床医生应尽可能减少抗生素的用药时间,并选择有效药物,杜绝滥用抗生素现象,加强护理。综上所述,我院综合护理干预法护理患者恢复情况较好,满意度较高,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极低,遵医嘱率高,适合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李雁斌,李桂秀.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护理[J].山东医药,2004,12(9):55-56.

老年综合管理篇9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9..02

普外科是临床发展中的重要科室,它主要是针对患者病情采取西医手术治疗方法,见效快,疗效好。针对老年患者来说,围手术期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一旦护理存在差错,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需要医院提高重视程度,针对普外科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给出有效的管理方法。本研究将以此为主要内容,通过对我院老年患者采用不同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方法,探究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围手术护理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具有40例患者的对照组和具有40例患者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7人,女性患者13人,患者年龄在52岁~77岁,平均年龄为(66.56±5.34)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有25人,女性患者15人,患者年龄在57岁~75岁,平均年龄为(65.67±5.55)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调查研究,调查过程中保持意识清醒。排除患者具有精神病史的可能性。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方法,对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合理安排,根据患者人数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进行分配,采用平均分配方法,并督促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测等。

实验组,采用综合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方法。根据我院外科患者的人数,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并根据围手术期的时长合理安排倒班制度。加??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对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其工作认识,并加强护士的福利待遇,从而促进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设置护理成绩等级制度,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认识,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提高护理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我院本次研究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3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和t检验,p

2结果

实验组中对护理结果表示不满意的有2人,表示满意的有10人,非常满意的有28人,对应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中对护理结果表示不满意的有10人,表示满意的有15人,非常满意的有15人,总护理满意为75.00%。因此,实验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是围绕一个手术的全过程展开的护理工作,它需要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这样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对这种护理方法展开综合性管理,更有利于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增强。

老年综合管理篇10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综合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95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36-02

高血压是严重的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也是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与社会环境发生了大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已逐年增加,急需加强对老年患者高血压病的治疗与预防缓[1]。国家已对高血压病进行慢性病管理,以及时了解社区居民患高血压病的情况,对患病居民尤其是老年患者进行健康督导,努力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病及严重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几率。根据高血压治疗原则,人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老年患者的病情进展,减少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

1高血压综合护理干预的内容

1.1心理干预:结合后文中的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对老年患者在患病后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高血压治疗必须坚持长期用药,我国的传统观念对于长期治疗有天然的抵触情绪,同时某些老年人对治疗费用的顾虑,容易引起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若患者的不良情绪未能得到有效疏导,可导致患者对治疗措施的不配合,严重者甚至会拒绝治疗。

1.2用药干预:高血压病的治疗以长期药物治疗为主要措施。必须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用药督导,让其按时、按量用药,避免其自行停药、换药、改变药物剂量。如果患者认为其血压控制情况不理想,因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在其指导下调整药物。降压药物的选择需要合理考虑患者的经济情况,以最大化的增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1.3运动干预:高血压患者进行合理、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其健康。适当运动有利于患者控制体重、增加机体免疫力及耐受。体重的减低有利于降低心脏的负荷,可降低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疾病的发病几率。同时,运动也可调节体内的能量代谢,对血脂、血糖的调节功能也十分有利于健康。但是,必须控制运动的时间及强度,不可因运动过于增加机体的负担,尤其对于久不运动的老年患者,更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运动,并努力形成规律性的运动习惯。必须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考虑到心理干预的要求,显然过于刺激性的运动不适合高血压患者。

1.4饮食干预:低盐饮食是高血压患者饮食方面的主要参考。尤其对于北方居民,长期的饮食习惯中对盐的需求相对较大。从饮食健康角度来看,无论是否患有高血压,都应控制对盐的摄入。低盐饮食对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都有作用。同时,高血压患者还应减少脂肪摄入,以减轻血管负担,增加水果、蔬菜、豆制品、奶制品的食用。对于吸烟及饮酒的老年患者,应督促其戒烟并尽可能的少量饮酒。吸烟可诱发血管痉挛,对于同时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而言,吸烟更容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进而出现严重后果。

1.5血压自我监测。生理血压变化,在一天当中呈双峰曲线,且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应鼓励患者每日定时测量血压,以便临床医生客观判断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因此,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血压测量的方式方法及其意义。对于无法自行监测血压的患者,应建议其定期到医疗机构检测血压,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其提供上门服务。

1.6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有关高血压治疗的相关知识,详细传达及讲解国家关于高血压防治的相关政策。教导患者及其家属测量血压的方式方法[3],对于使用电子血压计的患者,应对其使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校准,确保设备质量可靠、使用安全、准确性高。根据当地条件,在不同时间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讲座,普及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加强高血压病的预防工作。对于有患高血压病风险的居民,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

1.7并发症护理干预:高血压可诱发严重干的心脑血管意外,因此,当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昏迷、呕吐,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等情况时,必须谨慎处置,采取合理有效的急救措施,若无法控制病情,应尽早向上级医院转诊,避免延误病情。对急救过程中采取的一切措施、患者病情体征及症状的变化,均应详细记录并告知接诊人员,同时应携带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及抢救十分重要。

2综合护理干预的作用

2.1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高血压引起的某些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盗汗、精神焦虑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显著。通过综合护理,可有效减少这些症状的的发生,或减轻其发作程度。通过心理干预,消除患者不良的情绪状态,使其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长期治疗。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引导其改变生活方式及生活观念。

2.2降低患者死亡率:高血压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因素之一,因此,控制血压对降低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几率有较大影响。高血压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对高血压病的血压控制及监测,增加了患者对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对疾病的抢救、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

2.3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高血压病的危害,为患者的长期治疗提供帮助。同时,详尽、准确的患者信息也能帮助临床医生更及时、准确的了解患者病情,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3综合护理干预的注意事项

3.1长期坚持: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的综合护理干预工作繁琐、复杂,且需要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长期跟踪、指导,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时,也需要长期督导患者坚持治疗,避免懈怠情绪。

3.2细心观察、了解老年患者情况:护理人员作为最接近患者的专业医疗人员,在长期与患者的接触中,可以更及时的了解患者的身体状态。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引导其介绍生活及身体状况,并给与针对性的意见。

3.3制定个性化的护理策略:因患者情况各不相同,对血压的控制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别。在详细了解其身体情况后,按照临床医生给出的血压控制目标,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护理。同时应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对综合护理的各个项目权重进行调整,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帮助。特别是对于独居的老人,应额外侧重心理干预,鼓励其参与适当的户外运动。

参考文献

[1]陈毓兰.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方式研究[J].中国健康月刊,2011,11(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