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骨折康复期护理十篇骨折康复期护理十篇

骨折康复期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1:46

骨折康复期护理篇1

【关键词】跟骨骨折;依从性;护理干预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足损伤,占跗骨骨折的60%,较难处理,长期以来临床对手术治疗持谨慎态度,近几年来对于移位较重、形状变化较大的跟骨骨折倾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一般都能获得理想的疗效。为此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而长时间的关节和肌肉活动被限制,局部血液和淋巴淤滞,会造成肌肉失用性萎缩,关节的活动度和牢固性的改变,甚至残废,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术后早期康复可以促进骨折处的愈合,预防失用性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已被临床接受,但对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依丛性了解偏少。笔者将跟骨骨折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后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开展护理干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期康复的影响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院在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跟骨骨折并行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共52例(9例是双侧)。按Sanders分型,iii型41例,iV型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骨折分型、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以跟骨骨折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予以跟骨骨折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针对患者和家属实施联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是指加强健康宣教及督促,内容包括:制动对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抬高患肢小腿使后跟悬空禁负重的意义,早期康复锻炼对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的作用,早期康复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精神调节和自我放松方法,正确用药、定期复诊指导。观察组除常规健康宣教,还由专人负责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设立档案,由临床工作经验丰富、较高健康教育能力的护士负责实施整体护理及全程用药督导。具体措施:实施就医环节管理,由专科护士接诊;患者出院后定期电话回访(每月1次)或督促及时复诊(早期1次/周,1个月后改为1次/2周,3个月后改为1次/月,直至痊愈,不适时随诊);发放病情记录卡、健康教育卡,以方便复诊,强化患者及家属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1.3评价标准参照有关文献设计依从性评价标准:①了解康复知识;②掌握锻炼方法;③每日完成康复计划;④保持心情愉快;⑤进食和休息正常;⑥正确用药;⑦按时复查。达到以上前3项者为依从性好,反之为依从性不好。疗效评定标准:按马元璋的疗效评定标准:优:步行及活动时患足无疼痛,足外观正常,贝累角>30°;良:患足行走较好,跟距关节轻微疼痛,能坚持正常工作,足外观大致正常,贝累角>20°;差:步行及活动时跟骨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疼痛,足弓明显减小,贝累角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

2结果

2.1治疗1年后2组患者早期康复依从性情况,(见表1)。

2.2治疗1年后2组患者的X线检测,调查自我症状,按马元璋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结果比较,(见表2)。

3讨论

3.1依从性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p

本次研究发现,术后早期康复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有康复知识缺乏、康复方法不正确、沟通不够、害怕疼痛、怕麻烦、耐力不够、内固定的影响,缺乏社会支持,复查就诊不方便,经济拮据等。

3.2依从性与疗效纵观表1及表2,2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依从性程度不同,疗效也是不同的,由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术后治疗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3提高依从性的措施针对本次研究发现的原因,一方面加强健康教育,做好沟通工作,发挥联合护理干预潜能。医生、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患者产生信任感,乐于接受医生、护士的术后早期康复指导。再根据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沟通、健康教育,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减轻患者痛苦,术后早期疼痛仍明显,使患者不敢活动患肢,害怕牵拉伤口加重疼痛及增加出血,影响内固定效果。所以早期减轻患者痛苦,做好沟通工作,循序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运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为度,达到早日康复效果。部分患者因麻醉反应及卧床等影响,肠蠕动减慢,营养吸收稍差,故应加强饮食指导,减少对病情康复的影响。另有部分患者复查不方便,可就近复查,及时汇报结果给医师,便于随时指导康复。

骨折康复期护理篇2

【关键词】骨折;肩部;损伤;手术;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肩部骨折病人的围术期术前术后的康复护理护理措施。[方法]对47例肩部骨折病人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术后给以对症及康复护理,如早期给予止痛、合理、心理护理及肩关节康复训练等;观察病人骨折愈合和肩关节活动情况。[结果]47例病人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经随访,锁骨和肩胛骨骨折均愈合良好,肩关节活动范围无明显受限。[结论]术后肩部及关节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及康复训练,能达到防止肩关节僵硬,恢复肩部及关节功能的目的。

【关键词】骨折;肩部;损伤;手术;康复护理

肩部骨折除单纯的锁骨和肩胛骨骨折外,还有一种即浮肩损伤是指同侧的锁骨干和肩胛颈同时骨折而造成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结构双重破坏的一种少见的肩部严重损伤[1]。浮肩损伤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多见于车祸伤和高处坠落伤。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肩部损伤47例,其中浮肩损伤病人11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并在术后给予精心护理及康复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47例肩部损伤病人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30岁~55岁,平均42岁;右侧肩损伤29例,左侧肩损伤18例;车祸伤35例,高处坠落伤12例;伴多发肋骨骨折16例,合并肺挫伤10例;11例浮肩损伤病人中,同侧肩胛颈骨折+锁骨干骨折7例,同侧肩胛颈骨折+锁骨外侧端骨折2例,同侧肩胛颈骨折+肩锁关节脱位2例。

1.2治疗及结果

47例病人均采用锁骨、肩胛骨重建钢板固定,术后给予抬高患肢,协助并指导关节和肢体功能锻炼以及系列护理措施,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47例病人均获得随访,6个月~15个月后,42例病人肩部无疼痛,外展肌力5级,肩关节活动不受限,恢复正常工作;5例病人肩部有轻度疼痛,外展肌力4级,肩关节活动略限(外展45°以下),能正常工作。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创伤早期护理

肩部损伤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多数都伴有肋骨骨折、肺挫伤及肩胛和胸壁间的软组织有严重挫伤[2]。因此要先处理危及病人生命的损伤,保证病人生命安全及生命体征平稳。同时在早期局部给予冷敷治疗,以减少局部出血,达到减轻局部水肿的目的。创伤早期积极抗休克治疗,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和病情合理安排和输注晶体和胶体溶液,根据血压和心肺功能状态等控制补液速度。输液部位选择健侧,禁止在伤侧上肢输液。

2.1.2胸部损伤的护理

维持有效气体交换,对气胸及血胸病人应立即通知医生,行胸膜腔穿刺或闭式引流。指导病人有效咳痰,及时排出肺内分泌物和血性痰。病情稳定者取半卧位,以使膈肌下降,有利呼吸[3]。若病人咳痰疼痛不适应,指导病人或家属双手按住病人胸壁,以减轻疼痛。如胸部伤口疼痛影响呼吸者,按医嘱给予镇痛药。

2.1.3护理

病人放置非常重要,术前放置情况可影响病人疼痛程度,肩部骨折术前需要固定以防止再损伤为目的。因此病人应为舒适不疼痛。护理人员应协助摆放病人舒适。

2.1.4心理护理

由于骨折是突发性的,病人没有思想准备,加之治疗、检查及疼痛的刺激,使病人紧张、恐惧[4]。护士应向病人、家属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及手术后所采取的治疗、护理,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2.1.5完善术前常规检查

如胸部x线片、ct、心电图、血常规及凝血等,同时做好手术前健康教育。

2.2术后护理

2.2.1病情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持续心电监护,并监测血氧饱和度,1h观察心率、呼吸、脉搏1次,并记录。观察病人患肢远端温度、颜色及活动情况。触摸桡动脉搏动能否扪及。注意听取病人主诉,有无胸闷、胸痛、患肢麻木。如果有患肢远端皮肤发白、发绀、病人自诉麻木、胀痛,应立即通知医生。

2.2.2护理

给予病人平卧位,患侧肢体外展并用一软枕抬高20cm~30cm,10°~15°外展;半坐卧位时,将软枕置于患侧胸肘之间,患肢抬高置于枕上,这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病人下床时保持患肢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吊,置于胸前,保持挺胸提肩姿势。

2.2.3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乳制品。卧床病人肠蠕动减慢,容易引起便秘,因此要求病人进食粗纤维食物,多饮水,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5,6]。

2.2.4闭式胸腔引流的护理

保持管道的密闭,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应双重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并保持通畅;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逆行感染;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以便胸腔内气体和液体排出,促进肺扩张[2]。

2.3功能锻炼

肩部损伤长时间固定易造成肩胛、胸壁之间纤维粘连,肩关节活动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肩关节康复,故锁骨、肩胛固定后要尽早功能锻炼。术后1d指导病人练习握拳、伸指及腕、肘屈伸运动,每天5次~10次,以后每天增加,重复次数为20次~30次。术后3d胸腔引流管已拔出,可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可行肩关节被动功能锻炼。术后1周可指导病人进行耸肩、摆臂等练习,但应限制上举运动和患肢负重运动。锻炼过程循序渐进,在病人无痛或疼痛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术后2周~3周加强肩关节的功能锻炼,锻炼应以自主锻炼为主,练习肩关节的外展、前伸、后伸、前屈、环转动作。术后4周病人开始肩关节活动度锻炼,先做钟摆样运动,随后增加运动范围、运动量和幅度。方法:①双手握一木棍,左右摇摆,尽量以健肢推动患肢外展,以增加活动范围,每次10min,每日3次~5次。②外上方固定一弹簧拉力器,患侧手握手柄,牵拉并做环绕运动,每日3次~5次,每次至少5min。

3小结

肩部骨折损伤占全身骨折的比例较少,不过医疗护理工作者应重视这种损伤。应选择正确的主动治疗,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并给予及时、分时段、有效的康复锻炼,以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egolka,connorpm,karunakarma,etal.thefloatingshoulder:clinicalandfunctionalresults[j].jbonejointsurg(am),2001,83(8):11881194.

[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05407.

[3]金鸿宾.创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32438.

[4]卢立锦.护理干预对骨折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suppl1):3637.

骨折康复期护理篇3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86-01

股骨颈骨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股骨近端骨折,老年人为该病的高发人群,不仅威胁患者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时,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以及恢复快等优点,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各项机能明显衰退,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1],所以术后护理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探讨了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中20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为(74.2±6.3)岁;观察组中21例为男性,14例为女性,年龄63~86岁,平均年龄为(74.6±6.4)岁。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临床上主要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通常以肌力训练为主,术后1~2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训练,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早期康复护理,一般来说,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指导。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大、病情比较严重,再加上依赖心理较强,往往不愿意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耐心给患者讲解康复训练的方法、目的以及效果等,使患者了解康复训练的整个过程,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调整心态,充分调动患者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康复训练的有序进行;(2)护理。术后,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保持合适的,通常为平躺姿势,并将患者的喜好作为基本依据,适当抬高床头,约30°左右,并帮助患者变换,降低出现压疮的几率;(3)早期功能训练。术后1d,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下肢肌肉进行按摩,促进血液流通,降低出现肌肉萎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术后2d,指导患者开始肌张力训练,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抬臀等被动关节活动、踝关节屈伸以及长收缩等练习。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抬高腿训练,并练习坐位。术后2周,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运动训练方案,鼓励患者站立,并逐渐进行负重站立,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4)出院指导。出院前,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关节置换术后相关注意事项,要叮嘱患者多注意休息,控制好饮食,并应向患者讲解继续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适当参与运动,同时控制好运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并定期到医院复查,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以后每年随访;从而确保治疗效果。出院后,如有不适,应立即与我院主治医师取得联系,以便及时纠正和相对应治疗;并且要多休息,预防感冒及其他病菌的感染,防止病情反复和加重。注意事项:术后6个月内避免下蹲、盘腿、翘腿、坐矮凳及沙发;继续步行练习,在耐受的情况下,加强髋部活动度练习,逐步恢复髋关节功能;勿过度弯腰拾物,防止摔倒。如果关节持续肿胀疼痛、皮肤红热、伤口渗液,应警惕关节感染,应及时就诊。饮食宜多样化,营养丰富。

1.3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上在评价治疗效果时,主要依据以下4个标准:(1)优。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可以独立行走,没有任何疼痛感;(2)良。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需要辅助行走,存在轻微疼痛感;(3)中。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疼痛感适中;(4)差。不具备日常生活能力和不行能力,疼痛感较强[2]。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例数优良中差优良率

对照组3510(28.57)18(51.43)5(14.29)2(5.71)28(80.0)

观察组3520(57.14)13(37.14)2(5.71)0(0.0)33(94.29)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剧,老年股骨颈骨折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威胁患者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临床上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时,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再加上身体各项机能明显衰退,术后如果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比如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尿路感染、功能障碍以及肢体缩短等,严重影响患者预后[4]。所以早期康复护理对病死率和病残率的降低尤为重要。并且有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促进血液流通,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显著。由此可见,临床上运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时,再给予早期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强护理满意度,使紧张的护患关系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吴佩霖,吴耀华.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研究[J].当代医学,2013,17(9):106-107.

[2]林晓婷,严灿英,杨凤球.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8(2):250-251.

[3]金静丽.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2,16(9):75-76.

骨折康复期护理篇4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膝部骨折;膝关节;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387-01

膝部骨折患者在实行内固定术后,由于长时间的制动可能引起关节活动发生障碍。因此,如何能够做到及时有效地改善病人的关节功能显得十分重要[1]。本次试验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膝部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具体试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实验人群为医院于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6例实行膝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有25例发生股骨髁上骨折,47例发生胫骨平台骨折,36例发生髌骨骨折,28例发生股骨髁骨折;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两组人员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对患者实行内固定术后,抬高患肢并对其进行外固定,与此同时注意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渗血、局部肢体肿胀等情况进行密切监视。在普通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必需蛋白、维生素等的补充,并于4周后对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进行X线检查。当外固定拆除之后再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1.2.2实验组治疗方法术后对实验组患者实行同样的外固定、症状监测及饮食补充,并于手术后的第一天开始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具体的方法如下。

1.2.2.1心理护理由责任护士负责和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以建立良好的关系;术前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并介绍说明术后应注意的问题及术后康复锻炼的具体方法,以取得配合。

1.2.2.2主动锻炼于术后第1天始,由护士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及踝关节、足趾关节屈伸等活动,一般每次持续5-10s,以50次为1组,每天进行2-5组锻炼;术后第2天引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10次/d,10min/次;7d后,引导患者进行足趾、髋部肌肉的抗阻练习;注意主动锻炼的强度不能超过病人正常接受能力[2]。

1.2.2.3Cpm机被动锻炼于术后3-5天,使用Cpm机器辅助进行锻炼。锻炼初期设定活动范围

1.3效果评价按Judee标准[3]对两组人员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级,具体评级标准如下:优:关节活动度>100°,良:80-100°,可:50-80°,差:<50°。

1.4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p

2结果

两组实验人员的膝关节活动度情况见表1。p

3讨论

在早期康复护理中,心理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恢复的疗效,实验中,通过对每位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沟通,明显帮助患者建立起康复的信心,患者由原来的被动训练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训练。膝部骨折患者在实行内固定术后关节活动常发生障碍,良好的关节活动是膝关节发挥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术后早期应进行膝关节主动、被动功能锻炼。主动锻炼可以促进的血液循环,并减少可能出现的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出现。应用Cpm机进行被动锻炼,可以增加关节活动度,减轻肿胀,防止粘连、挛缩和僵硬,明显改善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

4结论

术后早期的主动、被动功能锻炼,可明显的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曾和香,贺美华.早期康复护理对膝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7,1:2-3.

[2]许金枝,王瑛.下肢骨折后功能锻炼时间与方法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5,19(3):506-507.

骨折康复期护理篇5

关键词:康复;护理;骨折

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是因外力损伤或病理因素造成的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临床常表现为局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严重者会出现患肢功能障碍或丧失[1]。手术是骨折治疗的主要方法,术后的康复护理对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院近年来采用康复护理模式对66例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32例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两组。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具有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组66例,男40例,女26例;年龄10~59岁,平均年龄(37.9±5.8)岁;17例为股骨骨折,14例为手部骨折,9例为胫骨骨折,9例为肋骨骨折,7例为肱骨骨折,7例为桡骨骨折,其它骨折3例。对照组74例,男38例,女28例;年龄11~61岁,平均年龄(38.3±6.4)岁;16例为股骨骨折,12例为手骨骨折,10例为胫骨骨折,9例为肋骨骨折,7例为肱骨骨折,8例为桡骨骨折,其它骨折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模式,详述如下。

1.2.1心理康复由于突然发病、疼痛剧烈、肢体活动障碍等原因,患者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因此给予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地。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交流、善于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多安慰多鼓励,疏导消极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乐观的配合治疗。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及儿童,要有针对性的展开心理康复护理工作,除耐心倾听、宽慰交流外,还需满足其特殊要求,征得家属得支持配合,创造良好的康复护理环境。

1.2.2生活护理患者因卧床时间较长,患肢术后疼痛缓解,想急于活动的现象,容易导致手术切口出血,缝线断裂,因此根据骨折部位指导其适当的运动是十分必要的,避免突然用力,应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促进愈合及功能的恢复为前提,以恢复肢体的负重为目的,指导患者的活动量需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对于处在卧床期的患者,需加强其生活护理,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按摩。

1.2.3康复锻炼护理人员应在骨折固定后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详细的康复锻炼计划,尽早进行对患者的康复锻炼。在血肿机化期,需抬高患肢制动,鼓励患者加强患肢肌肉收缩的锻炼;在骨痂形成期,需鼓励患者逐步增加对患肢功能的锻炼,从单个向多关节逐步加强锻炼;在塑形期,可相应增加患肢活动范围及次数的锻炼力度。锻炼时保持连续性,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量力而行。

1.2.4辅助疗法骨折前期常伴有出血、肿胀严重,3d后运用活血化瘀,脱水利尿药物以促进肿胀消退,后期可运用补肝肾的药物以促进骨折愈合。对于部分患者可以配合tDp理疗,同时可以结合针灸、穴位按摩以促进局部组织代谢、血液循环,中药穴位帖敷以防止患者便秘、失眠。

1.3观察指标①骨折愈合情况:痊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受损肢体功能恢复完全,骨折愈合良好;有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得以改善,肢体功能有所恢复,骨折愈合一般;无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重,肢体功能未恢复,骨折愈合不良。②按照关节功能评定得分来判断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完全正常:100分,优秀:>90分,良好:75~90分,尚可:50~74分,差:

1.4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骨折愈合情况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为96.97%(64/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4%(55/66),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χ2=6.91,p

2.2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研究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94%(62/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0%(53/66),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χ2=5.47,p

3讨论

骨折术后遗留的患肢功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使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骨折的治愈期一般为3个月,治疗过程中由于疼痛、长期卧床、肢体活动障碍,患者易出现紧张、烦躁、悲观等消极情绪,同时如不提前进行康复训练,后期也会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新型的一种护理理念,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帮助患者克服身心障碍,尽可能恢复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2]。多项研究表明[3-4],骨折患者病情稳定后,应该尽早进行必要的康复护理活动。拥有积极的心态是患者坚持康复训练的前提,因此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康复至关重要,只有让患者有个积极的心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后期整个康复护理顺利进行下去;必要的生活干预和肢体功能锻炼对于后期康复至关重要。我们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和患者沟通交流,及时疏解负面情绪,树立了患者的康复信心,为后期护理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骨折主要包括血肿机化期、骨痂形成期、塑形期,我们根据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功能锻炼,为每个患者制定了合适的锻炼计划,同时发挥中医药特色,给予中药、针灸按摩等治疗,大大促进了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和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就提示,康复护理模式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灵巧.骨折患者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37-38.

[2]王红霞,凌希莲.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Dupuytren骨折术后的临床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06-107.

骨折康复期护理篇6

【关键词】疗养员;股骨干骨折;康复护理

股骨干是人体最粗、最长、承受力最大的管状骨。股骨干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而老年人骨骼老化,骨质疏松,极易发生骨折,又因愈合慢,康复周期长,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科于2010年4月20日收住了1例72岁,股骨干骨折的疗养员,经给予有效地心理疏导和合理的康复护理,于1个月后顺利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疗养员,女,72岁,因晚上行走不慎跌倒,造成股骨干骨折。经医院行股骨干内固定手术,3个月后入本科进行疗养康复治疗。入院后疗养员生命体征平稳,腿部运动能力丧失,不能下床活动,心情焦虑,食欲不振等。

2护理措施

2.1基础护理

(1)入院介绍,当疗养员入院时,向疗养员及家属介绍疗养院的周围环境及疗养房内设施的使用。(2)保持房内整洁、舒适、温馨、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物品摆放合理,为疗养员营造一个舒适的疗养环境,使疗养员身心愉悦。(3)日常护理:康复早期,疗养员只能行卧位,为了防止褥疮形成,要定时协助疗养员翻身,按摩其受压部位。疗养员因洗澡不便,可行擦浴,保持皮肤的整洁,擦浴过程中避免着凉。(4)勤巡视疗养员,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如有需要,应及时解决,提醒疗养员注意适当的增减衣服,避免受凉,防止感冒。

2.2心理护理

疗养员因意外受伤及不能下床活动,在心理上往往难以接受,常常表现出愁眉不展,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以及疼痛的刺激及生理变化,疗养员心理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护士要掌握疗养患者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到微笑服务,态度和蔼,主动与疗养患者进行交谈沟通,安慰和关心体贴疗养员。关心疗养员的日常生活需要,如需帮助,及时解决,让疗养员尽快地适应周围环境,消除焦虑感。其次在进行基础护理和操作过程中语言亲切,动作轻柔,操作熟练,及时解决不适,让疗养员消除恐惧、不安心理,树立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2.3健康教育指导

2.3.1向疗养员及其家属进行有关股骨骨折的护理知识宣教

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方法,使疗养患者从多方面、多层次的了解到股骨骨折在治疗及护理方面的健康知识,并向疗养患者介绍容易发生股骨骨折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2.3.2饮食指导

良好的营养是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指导疗养员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并限制热量,给予优质蛋白和钙的食物,如: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每天饮水量在2000ml左右,防止便秘、泌尿系统感染及尿潴留等并发症。

2.3.3再次骨折的预防

因老年人骨骼的生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应活动缓慢,外出时注意安全,如需要时有人搀扶,预防意外发生,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2.4康复训练指导

2.4.1康复前期

骨折也易再次发生移位,软组织处于修复阶段。此期间可鼓励疗养员取半坐位,踝关节及各足趾可做屈伸活动。开始时注意运动幅度应小,轻柔,避免动作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拉伤。一段时间适应后,踝关节及足趾的屈伸幅度可稍大,每天3~5次,每次10min,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

2.4.2康复中期

为炎症消退期。在安全的基础上,协助疗养员进行各关节的功能锻炼,加强踝关节伸屈,进行股四头肌的伸展运动及膝关节的伸屈活动,踝关节的伸屈活动等。并协助疗养员取半坐位,指导疗养员的膝关节做伸、屈、内转、外翻等活动。每天3~5次,每次10min。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关节粘连,促进血液循环等。

2.4.3康复后期

疗养员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搀扶下可行小范围走动,患肢不能负重,防止跌倒及患肢的再次受伤。也可行双拐行走,使用双拐时,应注意调节双拐的高度,拐的高度应与疗养员的肩部相平,使两拐之间的距离与健侧保持三角形,双拐支撑体重时,健肢向前跨行一步,患肢可用小力量跟行。以后逐渐不加扶持,可在疗养员后面跟随。待行走的步伐稳后,方可独立架拐行走,根据骨痂生长情况患肢逐渐负重,进而先撤患侧的拐,架健侧单拐行走,以后再移向患侧,最后可不用拐,缓慢行走。每天3次,每次不少于10min,实施的原则是循序渐进,每次活动的量及幅度逐渐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弱到强,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再次发生骨折。

骨折康复期护理篇7

【摘要】:通过观察,帮助病人合理功能锻炼,同时以中西医结合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愈合康复的影响,采用综合治疗,愈合康复的效果比未使用综合治疗方法缩短愈后周期13.4%。黄宇黄医生认为,早期抢救重症及时将开放性骨折转为闭合性骨折,后期合理功能锻炼是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关键,而传统医药有促进骨折愈合作用。指导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预防畸形和晚期功能障碍发生,使骨折患者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关键词】:四肢骨折急救康复护理康复锻炼休克感染

1.四肢开放性骨折的临床表现

四肢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四肢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肢体功能部位或完全丧失,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

四肢开放性骨折常伴出血、休克等并发症,又因伤口易感染加重病情,延长治疗时间,严重影响患者功能恢复,甚至造成肢体伤残。故早期及时正确处理,预防感染和功能锻炼,对骨折康复尤为重要。

通过收治四肢开放性骨折80例均于急诊处理后复位、固定,合理功能锻炼,辅以中西医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早期急救和康复护理分述如下。

2.临床资料

2.1一般资料:对80例四肢开放性骨折病人进行救治。80例患者中,男57例,女23例。年龄8~87岁。骨折部位:肱骨18例,尺桡骨20例,股骨18例,胫腓骨24例。致伤原因:车祸伤31例,压砸伤10例,挤压伤10例,摔伤16例,绞伤57例,其它伤6例。骨折类型:粉碎性30例,横形18例,斜形26例,螺旋10例。就诊时间:1h内12例,1~5h36例,5~8h25例,超过8h7例;时间最短30min,最长36h,平均6.8h。

2.2损伤程度与早期并发症分布:开放性骨折按软组织损伤,结合伤口污染和骨折移位度分Ⅰ°、Ⅱ°、Ⅲ°。80例中,有早期并发症38例,占47.5%;包括休克10例,内脏损伤7例,呼衰1例,其它轻合并伤20例。

2.3早期急救和伤口处理结果:80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除急诊剖腹探查3例,抢救休克8例、呼衰1例外,其余伤口均尽早彻底清创,视情况i期缝合或延期缝合,同时加用有效抗生素。因急救及时,患者无1例死亡。

2.4骨折愈合情况:本组病例经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辅以中西医药、针灸、tDp照射等治疗,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9.7周。有畸形愈合、延迟愈合等晚期并发症7例,占8.8%。根据“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交流座谈会”通过的“骨折疗效标准”,其优良愈合率达87.5%。

2.5四肢开放性骨折早期重在及时抢救危重并发症和正确处理伤口。病人入院后,通过“一问、二看、三检查”,迅速判断伤势轻重,实施救治。本组危重并发症12例,无1例漏诊,且抢救有效,为进一步治疗骨折奠定基础。对开放性伤口争取早期彻底清创,注射t.a.t,同时应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6~8h内Ⅰ°、Ⅱ°伤口,争取一期缝合;Ⅲ°8~24h伤口、开放性骨折或超过24h污染重伤口,视情况一期或延期缝合。尽量减少伤口暴露时间,加强换药和伤口渗液、引流情况观察。经上述处理。本组伤口一期愈合70例,达87.5%;感染率11.3%,与创面大,损伤污染重有关。

3.康复护理与锻炼

3.1康复护理

3.1.1心理康复

骨折病人除尽可能恢复患肢功能外,心理康复也很重要。患者常因伤势突发、疼痛和功能障碍,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如震惊、否认、悲观、焦虑。护士应善于观察疏导、细致、耐心护理,以增进病人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加强与病人交流,倾听病人述说,了解病人的苦衷,关心、安慰病人,增强治疗的信心。

3.1.2一般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起居生活照顾,卧硬板床,保持床单位的卫生。注意饮食卫生,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多吃水果蔬菜,适量纤维及多饮水防止便秘及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3.1.3疼痛的护理

骨折病人疼痛原因很多,针对不同原因和时间进行护理。骨折断端移动刺激周围软组织引起的疼痛,固定前不要移动病人或临时牢固固定,轻搬少动。由于肿胀压迫引起疼痛,抬高患肢,早期冷敷减少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止痛,并防止出血,晚期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止痛。前臂和小腿骨折要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

3.1.4观察病情

观察患肢变化,注意肿胀、疼痛、制动情况,抬高患肢或功能位。对病情严重的病人要观察全身变化,有无出血、休克等,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遵医嘱进行处理。

3.1.5预防感染

开放性骨折处理不当易致感染,黄医生认为预防方法是早期彻底清创,全身应用抗生素,加强营养。

3.2康复锻炼

3.2.1锻炼要求和方法

康复锻炼争取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尽早进行,并贯穿整个骨折愈合过程。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锻炼计划,指导正确方法,鼓励病人完成,定期评价康复成果,更换新目标。具体作法:炎症期以肌肉收缩锻炼为主,促进肿胀消退;骨痂形成期从单一关节活动开始,逐步增加关节功能训练,防止关节粘连和肌肉萎缩;塑形期锻炼为尽可能恢复患肢功能,故活动次数和范围均增加。

3.2.2辅助疗法

在康复锻炼同时,运用中西医活血化瘀药,另对部分患者配合tDp理疗,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手法,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利于血肿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锻炼相辅相成,能达到筋骨并重,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的目的。西医治疗偏重复位、固定效果,功能锻炼要求机械化,常见骨折愈合良好,但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僵硬,肢体功能恢复不理想,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困难。

3.2.3院外指导

对院外治疗病人及家属宣讲骨折有关知识,功能锻炼方式。通过建立家庭病房,定期上门治疗,检查院外服药、锻炼及骨折愈合情况;未在本地的病人嘱其坚持锻炼,定期门诊随访,保证院外治疗连续性和康复锻炼有效。

骨折康复期护理篇8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护理措施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ibialplateaufractureofcaremeasures.methods:ChooseourdepartmentinJanuary~June201078patientswithtibialplateaufracturepatients,theirpre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care.Result:accordingtoRasmussenfunctionofkneejointstandard:78patientswithtreatmentandcare,theefficacyresultsare:agood75cases,goodin2cases,fairin1case.Conclusion:Strengtheningthepre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care,isconducivetotherestorationoftibialplateaufractures.

Keywordstibialplateaufracture;caremeasures;Care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内骨折中一种较严重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因此,在及时合理的治疗外,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十分重要。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8例,男56例,女22例;年龄19~77岁,平均49.5岁;闭合性损伤44例,开放性损伤12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Ⅰ型22例,Ⅱ型22例,Ⅲ型3例,Ⅳ型3例,Ⅴ型3例,Ⅵ型3例。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①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常因伤势突发,由于疼痛和功能障碍,患者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因此,骨折患者心理康复也很重要。护士应给予耐心的开导,加强护理,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的方法,增进安全感和信任感,以消除患者的害怕心理、恐惧心理。除尽量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特殊需求外,还应征得家属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②合并症的护理:术后患者因短期内不能下床,在做好一般生活护理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静脉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有糖尿病病史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要明确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同时兼顾麻醉效果,确保手术安全。

术后护理:①密切观察: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并详细记录。注意观察患侧肢体的血管、神经、肢体疼痛、肿胀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②术后疼痛的处理:术后随着物的逐渐衰退,患者伤口开始疼痛,有的烦躁不安,疼痛难忍,大喊大叫,影响其他手术患者。要教会患者学会放松,鼓励患者坚强勇敢,树立战胜疼痛的决心,同时给患者讲解术后24小时内切口最痛,48小时后会明显减轻,必要时使用止痛剂。③引流管的观察:患者手术后,一般带有引流管,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防止引流管滑脱及倒流。及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引流量,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拔出引流管。④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是功能恢复的关键。康复锻炼应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尽早进行,其康复护理的原则是早锻炼、晚负重。锻炼时间于术后第2天根据医嘱行Cpm康复锻炼,从0~30°,逐渐加大屈伸度数。为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可以髌骨按摩推拿,进行物理治疗。术后3~5天开始做卧位保健操,加强练习上肢肌力,对患肢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练习,患肢髋、踝、趾主动运动,均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术后第3周开始,由医护人员每天定时取下外固定的石膏托,扶持患者做膝关节无负荷的主动运动。

结果

本组78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时间4个月~1年,平均8.1个月。骨折均在3个月内临床愈合。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78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其疗效结果为良好75例,较好2例,一般1例。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创伤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膝关节遭受内、外翻暴力的撞击或坠落造成的压缩暴力等均可导致胫骨髁骨折。由于胫骨平台骨折是典型的关节内骨折,其处理与预后将对膝关节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胫骨平台骨折常常伴有关节软骨、膝关节韧带或半月板的损伤,遗漏诊断和处理不当都可能造成膝关节畸形、力线或稳定问题,导致关节功能的障碍。因而,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处理是膝关节创伤外科中的重要课题。

胫骨平台骨折是指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接触的面发生骨折。其特点是属于关节内骨折,易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因此,在患者术前、术后要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勇敢面对疾病,加强锻炼。锻炼原则是早锻炼、晚负重。为了术后尽早康复训练,必须有坚强内固定作前提,内固定是否合理坚强是康复训练必须考虑的。正确的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护士在康复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早期心理康复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康复疗效,康复训练时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和个体化的训练,讲解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和治疗方法和配合方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和疼痛的信心,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快速康复的目的,提高患者正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蕾,陆宸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3,2:114.

2卞鸿燕.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早期急救与康复护理.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8):758.

骨折康复期护理篇9

【关键词】骨折外固定支架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28-02

外固定支架是治疗骨折病人常用的治疗方法,实施康复护理,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患肢肿胀的消退,预防关节功能障碍,防止肌肉萎缩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骼的早日愈合。

本科从2008年2月―2009年10月,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尺桡骨骨折、肱骨骨折及多发性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96例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96例,男72例,女24例,年龄16~72岁,其中开放性骨折31例,粉碎性骨折12例,斜形螺旋形骨折42例,横断性骨折11例。随访9个月~2年。临床愈合时间8~12周,平均75d,随访结果:骨折达到解剖复位82例,近解剖复位10例,复位欠佳4例。

2康复护理

2.1心理护理

外固定支架病人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告之病员,进行有效的沟通,鼓励病员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便于手术后尽快参与到康复理疗中。患者的日常生活上带来了种种不便,如:转移、步行、洗澡、入厕、穿衣等。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应首先稳定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他们逐步面对现实,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医疗、康复技术及生活保障,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及生活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2护理

术后病员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注意观察患肢末梢的颜色,甲床充盈情况,皮温感觉变化,及时作出处理。

2.3预防针眼处感染

外固定支架病员,针眼处皮肤护理极其重要。具体护理措施:针眼周围用敷料轻轻遮挡,每日用0.5%碘伏消毒针眼及外支架近皮肤4Cm处钢针,2次/日,同时注意观察针眼有否红、肿、热、痛及分泌物等炎症反应,如发现上述情况,应加强局部换药;如遇针眼严重感染的患者,应加强局部护理及全身抗感染治疗[1]。

2.4功能锻炼的指导

骨折患者恢复功能锻炼至关重要,运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肌肉锻炼:术后当日即可做肌肉的静力收缩或舒张,每日2~3次,每次15~30分。关节锻炼:上肢骨折以肩关节和肘关节为重点。肩关节以外展、上举、旋转为主,肘关节以屈、伸、外旋为主。术后2~3d开始锻炼,下肢骨折主要锻炼膝关节屈曲80度,踝关节锻炼伸屈至90度。视情况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的肌肉收缩、舒张等锻炼,有利于肢体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失;以后逐步加大运动量,主动或被动活动临近关节、用沙袋绑于患肢进行渐进抗阻练习等,以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下肢骨折的患者,早期不宜负重行走,当骨折处有骨痂生长,局部固定可靠时,可逐渐负重行走;当所有关节内的骨折线愈合牢固后方可完全负重行走。

2.5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指导

因患者转移、步行、洗澡、入厕、穿衣等部分依赖,伤后早期,家属为患者的生活提供过于全面、细致的照顾,使患者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导致独立生活能力较差。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我们告知患者及家属康复治疗、护理基本目的之一是培养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让患者尽可能达到生活自理,让患者及家属转变观念,强调如果为患者提供过多的帮助所产生不利因素和后果,嘱咐患者尽可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每个动作,减少对陪护的依赖。其次根据患者功能进展逐步教导患者自行完成转移、洗澡、穿衣、修饰、入厕等自理动作、讲解轮椅和拐杖的使用方法,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6康复治疗仪器使用

电脑中频、骨折治疗仪、Cpm、牵伸技术、Rom训练等等。

2.7观察外固定支架是否有松动的情况

部分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由于运动量过大或骨质疏松容易造成钢针松动,应随时检查、拧紧,防止骨折移位及皮肤滑动。

2.8拆除外固定支架的指征

外固定支架手术后3-4个月,骨折达临床愈合标准,X线显示骨折端有明显的牢固骨痂,局部无压痛,放松骨针固定夹,紧固螺丝后,活动时骨折端无异常活动,仍可负重行走。

3结果

外固定支架术的患者通过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单,对病员进行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到出院时,全部患者均情绪稳定,伤口无感染,骨折的部位已基本愈合,肢体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均已达到正常水平,全身体力耐力增强,无并发症发生,对康复效果满意,对回归家庭及社会满怀信心。

4、护理体会

外固定支架的应用不仅可以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便于软组织的观察和护理,早期进行术后康复锻炼、其主要缺点是针孔容易发生感染、经过肌肉的穿针可影响穿针平面以下的肌肉收缩及关节活动、个别病例出现固定针松动时影响骨折的愈合;针对以上问题,康复护理人员应早认识、早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2]。此外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可降低患者的依赖性,认识到全面康复应主动积极的参与各项自我功能锻炼,在防止固定部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全身体力耐力的提高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病房康复护理技术的延伸,更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骨折康复期护理篇10

【关键词】疼痛控制护理;骨折;康复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6.176

作为临床常见骨科疾病的骨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患者极易出现剧烈疼痛的感觉,且对患者的日常运动造成严重的影响。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是其术后会引起患者主观的肢体疼痛,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生理或是病理的改变,如血压升高、呼吸急促或者是骨骼肌收缩等[2]。为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疼痛控制护理的干预措施,评价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8例骨折术后患者,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8.12±9.76)岁;骨折类型:单侧股骨11例,单侧前臂骨15例,单侧肱骨12例,单侧胫腓骨10例,双侧前臂骨11例,双侧胫腓骨8例,股骨合并胫腓骨5例,其他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9例。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措施。试验组予以疼痛控制护理方案,具体包括:①建立疼痛控制小组:其中骨折医师、麻醉医师、护理人员均作为小组成员,小组评估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并以术前疼痛护理计划为依据,详细为患者讲解疼痛控制护理的必要性及其护理过程。②饮食护理:制定合理饮食餐谱,饮食遵循下列宗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粗纤维的食物,不可吃辛辣的、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多纳入一些有利于胃肠蠕动的食物,例如香蕉、核桃、芝麻等,避免患者出现便秘,适量加入一些活血化瘀性质的食物。③环境护理:保证绝对安静的病房环境,开窗通风,定时进行病房消毒,病房内维持24~26℃的室温和60%~70%的湿度,并摆放定量的绿色盆栽,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此外,医护人员进出房间应保持轻声,以保证患者的良好休息状态。④镇痛护理:术后6h,帮助患者翻身,24h内采用冰袋对患者伤口进行冷敷处理,避免局部出血或是髋肿胀现象的发生[3]。适当将患肢抬到一定的高度,改善患者肢体血液循环不畅或是麻木的现象。此外,还应对患者适量的按摩护理。⑤运动锻炼:协助患者进行全身肌肉的放松锻炼,调理气息,降低疼痛感。⑥心理护理:疼痛是骨折术后患者不可避免的,因此应进行一定的药物镇痛,与此同时还应与患者多交流、沟通安慰并鼓励患者,或辅以患者喜爱的音乐,降低患者疼痛感。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后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如住院及骨折端愈合时间等,评估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采用本院自制问题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住院时间为(14.60±1.52)d、骨折愈合时间为(14.20±2.40)d、关节功能评分为(68.21±8.31)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37.52±3.42)分,对照组分别为(19.40±2.30)、(17.85±3.50)d、(51.22±3.65)、(31.45±3.4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骨折的发生具有较多的诱发原因,如常见的交通事故、压轧伤、重物砸伤等等。对于骨折患者来说,最难熬的时期莫过于术后康复期,因为在此期间,患者需要承受疼痛的严重折磨,并严重影响患者肢体的正常功能,降低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因此骨折术后患者急需疼痛控制护理改善其临床症状[4]。

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分组护理后,试验组住院时间、骨折端愈合时间、关节功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疼痛控制护理的干预措施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临床应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曾丽.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7):1674-1675.

[2]廖亚琴,陈瑞珍,林彩霞,等.早期康复治疗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吉林医学,2014(17):3840-3841.

[3]赵艳梅.分析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中国实用医药,2015,10(6):237-238.

[4]桑田,王欢,王桂华,等.疼痛控制护理在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分析.中外医疗,2015,5(11):135-136.

[5]陈媛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心得.吉林医学,2013,34(27):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