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十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十篇

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0:30

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篇1

[关键词]治理评价区域中心城市城市治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623(2015)03-0016-04

[作者简介]王B(1984―),女,湖北武汉人,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项目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政府治理;夏宏武(1962―),湖北武汉人,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战略高度,提出“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为开展城市治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一、城市治理能力的内涵

城市治理是由政府、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市民群众等主体共同构成的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方式,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约束和监督各方的行为机制。城市治理能力反映的是城市政府为了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平衡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而运用制度统筹各个领域的治理,使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能力,是对城市政府治理模式稳定性、有效性和合法性的直观度量。以城市政府当前履行的主要职能为标准,可以将城市治理能力划分为经济调节能力、市场监管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政府财政能力等。

二、城市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治理能力评价可以归结为能够反映城市政府治理能力的一系列先进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指标体系或指标集合。国内外已开展了一系列围绕城市政府治理能力评价的研究,其中一些国家主要从政府与经济增长、国际竞争力以及政府绩效角度研究相关评价指标体系,我国则主要从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职能角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大多还停留在框架建立和指标选取阶段,尚未进行数据收集阶段的可行性验证。

本文尝试围绕武汉(华中)、深圳(华南)、南京(华东)、沈阳(东北)、西安(西北)5个区域中心城市治理现状特征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从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能角度,保留政府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公共事业和公共行政六大要素,并根据具体指标结合评价城市实际进行了“本地化”替换,增加了公共文化事业相关统计指标(并整合到教育文化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六个要素,49个评价指标的区域中心城市治理能力评价体系。

指标体系的第一层次即要素层为总类评价指标,也称为一级指标;第二层次即指标层指标为单项评价指标,也称为二级指标。各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详见表1。

三、城市治理能力评价方法

本文以各城市统计年鉴(2012~2014年)以及相关部门信息报告等指标和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调查可行性,在上述构建的城市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下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分为两步骤:第一步确定指标权重;第二步进行量化评价。

(一)权重确定

在对城市治理能力进行评价过程中,需要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为减少因主观因素产生的干扰,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通过权重来衡量城市治理能力各指标在模型中的重要程度,综合计算得出城市治理能力指数评价值。

变异系数法是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直接利用各项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通过计算得到指标的权重,所得权重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避免专家赋权重的偏好性,削弱极值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其缺点在于对指标的具体经济意义重视不够,并且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的量纲不同,不宜直接比较其差别程度。为了消除各项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的影响,需要用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衡量各项指标取值的差异程度。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公式如下:

式中,Vi是第i项指标的变异系数,也称为标准差系数;σi是第i项指标的标准差,其中,

,n为第i项指标特征值的总数,Xi表示第i项指标的特征值,第i项指标特征值的均值;是第i项指标的平均值。

各项指标的权重为:

(二)量化评价

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5个的城市治理水平进行量化评价,计算出各城市治理能力的评价指数。

1.标准化

为了消除不同指标、不同量纲不能放在一起直接进行比较的影响,将评价指标规范化为隶属于[0,1]区间内的极大型指标。评价指标按属性分为效益型(越大越好)和成本型(越小越好)。

效益型指标可规范为:

成本型指标可规范为:

2.综合评价

对指标进行标准化之后,代入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城市治理能力综合指数或得分e:

e=w1D1+w2D2+……+w49D49

其中Di是各评价指标标准化后的值,wi为相应评价指标的权重,其和为1。

综合评价指数e越接近于1,说明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越高,故依据综合评价指数的大小,可以对地方城市各年度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行纵向比较分析。

四、区域中心城市治理能力评价

根据前文建立评价框架,我们按照基础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和园林绿化等六个因素选取相应的客观数据。由于各城市数据来源出处,统计方式的客观差异,各个因素下的二级指标数不同。其中,文化教育方面囊括了包括城市文化建设、教育、科技发展、公共文化设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所以该项维度包含信息较多,数据量最大。表2给出了每个城市相应一级指标的权重,鉴于文化教育指标中涵盖信息量较大,相应权重普遍较高。

通过对指标的分析和计算,得出了5个城市的实际治理指数的得分(如表3),在5个城市中,综合得分最高是南京(0.737),其次是深圳(0.606),再者是武汉(0.533)和沈阳(0.540),这两个城市治理水平属于基本持平,最后是西安(0.513)。可见,2013年5个区域中心城市,南京的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最高。

为了更直观比较5个城市在城市治理方面的水平差异,我们对各城市的综合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将5个城市的总得分设为100分,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南京的综合评价指数,比深圳高出了近20%,而深圳、沈阳和武汉差距甚微,特别是沈阳和武汉基本持平。

对5城市各项因素得分在综合得分中所占比例进行分析的结果。文化教育涵盖的信息量最多,占到了约40%的贡献,其中,武汉的文化教育得分在总得分中的比例最大(43.18%),可以看出武汉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符合武汉是科技教育基地的城市形象,而深圳的文化教育因素对其总得分的贡献最少(38.45%),低于其他各城市的平均水平,说明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在今后的城市治理改革中,可以更加着重于发展教育科技。在基础建设因素方面,沈阳和武汉两个城市综合得分中的贡献最大,分别占到19.29%和17.07%。近年来,这两个城市都在加大城市化和基础建设的力度。另外,深圳作为沿海新兴城市,其对城市绿化的重视程度,也体现出来(占15.05%,高于其他4个城市)。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指标因素,对每个城市的贡献大致相同。经综合分析,目前城市治理中,5区域中心城市还是更加重视基础建设、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等传统领域,而对于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的发展则力度不足。

进一步将经过标准化的一级指标得分制成网状图。可以看出,南京六个因素的各项得分都处于领先水平,展现了较高的城市治理水平。在环境保护方面,武汉和沈阳这两个传统工业城市,相对落后;在园林绿化方面,南京和深圳处于较高水平,沈阳、武汉和西安的绿化水平依次下降,说明中西部地区在环保绿化治理水平上还落后于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踪家峰,王志锋,郭鸿懋.论城市治理的模式[J].学术季刊.2002(2).

[2]踪家峰,郝寿义,黄楠.城市治理分析[J].河北学刊.2001(06).

[3]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分析的比较优势[J].中国行政管理.2001(09).

[4]易志斌,马晓明.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与城市管理发展方向[J].城市问题.2009(03).

[5]叶林.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城市管理创新:内容、体制及目标[J].中国行政管理.2012(10).

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篇2

广州市是华南地区的一座中心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缘,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718.8平方公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的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连续20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0年末,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83.07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5万元,按当年汇率计算,达到4175美元;全市人口994.30万人,其中本市户籍人口702.66万人,外来流动人口291.64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430.7平方公里。广州市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目前正朝着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大步迈进。

二、申报“人居奖”类别

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架构城市道路主骨架,完善城市交通路网,增强城市服务功能。

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整治城市脏乱现象,规范城市管理秩序,改善城市环境面貌。

大气污染治理治理废气污染,推广使用清洁汽车,发展绿色交通。

水源污染治理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整治工业污染源。

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完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建设生态公园和森林公园,构建现代化生态城市新格局。

三、广州市人居环境改变的过程

未实施改善环境之前的情况。前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广州市的城市区域迅速扩展,周边农村大幅纳入市区范围;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迅速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负荷不断增大;机动车辆迅速增长,城市道路建设相对滞后;农村人口迅速向城镇流动集中,城市管理面日趋复杂,广州市面临的环境脏乱和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交通阻塞状况严重;商业网点和室内市场建设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违法建设现象大量涌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跟不上用水量的大幅增长,珠江和流溪河等水源水体污染比较严重;废气和扬尘污染指标急剧升高,城市大气环境受到污染;城市绿化跟不上城区扩展的步伐,市区“温室效应”不断增大,城市居住环境呈现恶化的态势。

目标和决策的形成。1996年8月林树森就任广州市人民政府市长之后,针对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致力于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改善城市环境面貌。他先后提出“拉开城市结构,有序地配套建设,重点向东、向南发展”;“架构城市道路主骨架,完善道路交通网络系统,从根本上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建设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等城市发展策略和目标,按照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政府和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广州市的城市面貌要“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2010年一大变”的要求,转变城市建设发展思路,全力推动广州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广州市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

资金和资源配置。近几年来,广州市持续对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进行了高强度投入,1998年投入140.18亿元,1999年投入175.3亿元,两年的投入相当于之前18年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投入的总和,2000年投入147.01亿元,2001年计划投入142.62亿元。这样的投资强度前所未有。林树森市长力主将大部分城市建设税费收入、政府土地出让收益和从市场上筹措的发展资金,用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上。

广州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过程。

(1)完善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以架构城市道路主骨架,完善道路交通路网为重点,对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高强度投入。先后建成内环路及其联络道、环城高速公路、华南快速干线广园路等一批城市快速路,建成3座跨江大桥,建成一批立体交通系统,建成一批城市主干道,拓宽改造了一批城市主干道。到2000年底,广州市的城市道路长度达到2887公里,总面积达到3923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9.76平方米。与此同时,加快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成了全长18.48公里、总投资127亿元人民币的地铁一号线,目前正推进地铁二号线的建设,并积极筹备建设三、四号线和市区至新白云国际机场轻轨,全力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

(2)整治城市脏乱现象。对市区道路两侧、农贸市场周边、市区铁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珠江两岸和城市进出口等部位的脏乱现象进行全面整治,按照岭南建筑风格对市内陈旧楼宇的立面屋顶进行整饰改造,“穿衣戴帽”,美化市容景观。全面清拆违法建设和临时建筑,强化城市规划管理,近三年来年,共清拆违法建设和临时建筑870万平方米。整治户外广告,规范户外广告的管理,1999年全部清拆了户外烟草广告,使广州市迈入了无户外烟草广告城市的行列。对环境卫生进行规范化管理,城市道路实行16小时保洁制度,城市垃圾和粪便全部实行无害化处理,营造良好的环境秩序。

(3)治理大气污染。实施“空气净化工程”,治理机动车的排气污染,对机动车辆强制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广泛推广使用燃油添加剂和无铅汽油;在出租车和公交车中广泛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汽车,不予生产、进口、销售、上牌。在饮食服务业中全面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或者电能等清洁能源。先后将80多家废气污染型工厂企业迁出中心城区;对76家废气污染型小水泥厂,限期治理48家、关闭28家。

(4)治理水源污染。加快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计划到2010年建成11座污水处理厂,目前已有3座建成投入运行,全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已达到63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1.49%。有4座正在建设之中,到2010年,广州市的工业废水处理率将达到95%,生活污水处理率将达到70%。从1998年起,投入11亿多元,对市内河涌进行清疏截污整治。并对工业污染源进行整治,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整治工厂排污口,对127家洗漂企业限期治理81家、关闭21家、停产搬迁25家,使全市2941个工业企业的污水排放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5)加快推进园林绿化建设。着眼于建设山水型生态城市,完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充分利用广州地处亚热带,四季常青,背靠白云山,面临南海,怀抱珠江的自然环境优势,在加强水源保护的同时,全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构建山水城市的新格局。新建和改造了大批城市公园。到2000年底,全市城市公园总数达到125个,总面积3075公顷。新建了大批城市绿化广场;完善了市内交通道路绿化配套工程。到2000年底,该市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4.98%和30.2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到10.36平方米。规划建设了一批生态公园和森林公园,全市林业用地达到30多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1.5%。

(6)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着眼于对广州市历史名城的保护,广州市在综合整治城市环境过程中加强了对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成功地保护了西汉南越宫署御花园、南越王墓遗址、镇海楼、锦纶会馆、近代民居等大批珍贵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古迹,修复了西关大屋、商业街骑楼、下九路商业步行街和黄大仙庙等大批具有岭南特色的人文景观,使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为了改善广州市的人居环境,林树森作为市长,对广州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倾注心血,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亲自邀请国内外的著名专家进行广州的城市建设发展“概念规划”研究,对广州市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总体布局、空间形态、交通路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发展策略等等重要问题深入研究探讨,制订出《广州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科学地确立了广州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他亲自组织制订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整治的重要文件和政策法规。他主政四年多,先后主持制订50多项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整治政策文件;颁布实施110多项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整治法规规章。他亲自为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项目筹措建设资金,指导主管部门开拓资金渠道,协调有关商业银行为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项目贷款融资,确保了工程项目的资金需求。他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对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重要工作的实施“拍板”决策;坚持对重点工程项目跟踪指导,逐项抓落实;对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质量严格要求,指导建设单位创造工程项目精品;沟通协调中央、省直、部队驻穗单位支持广州市的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

四、广州市城市人居环境改善成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广州市实现了广东省提出的城市环境面貌“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目标要求,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明显增强。城市交通路网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由高速路网、快速路网和城市主干道路网三大路网系统构成的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交通阻塞的问题。城市脏乱现象得到了全面整治,市容景观进一步美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环境脏乱的状况。遏制了大气和水源污染,从根本上保护了城市环境,使环境功能区的水源和空气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珠江水变清,鱼虾大量回游繁殖。城市绿化水平大幅提高,逐步实现了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怀抱珠江,绿水长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林树森市长为广州市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五、城市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将广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推上了更高的平台,为广州市未来的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城市交通路网和市政设施的完善,为经济腾飞和市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减少了由于交通阻塞导致汽车废气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城市环境面貌的改善,进一步提高了广州作为华南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增强了广州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大气、水源污染的有效治理和园林绿化系统的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广州的生态环境质量。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各地一些大企业纷纷把总部迁往广州。近几年来,国外到广州投资的大企业明显增多。国、内外大批高素质人才自愿到广州定居就业,甚至一些久违的候鸟也纷纷重来广州过冬。城市面貌的改善,提高了广州的文化品位,丰富了旅游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游客表示,今天的珠江完全可以与赛纳河媲美。

六、广州市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经验和影响

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篇3

*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

近年来,山东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把它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版权所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围绕“打造绿色钢城、创造最适宜创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城乡环境”这一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四级联动,全民参与,协同作战的原则,努力做到重心向下移、标准再提高、措施再强化、力度再加大,实现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共进。2003年,*市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园林城市”,2004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单位”,2005年**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被省建设厅评为“人居环境范例奖”。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近年来,*市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为契机,采取“四级联动、全民参与、市场运作、人民城市人民建”等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道路方面,先后修建道路20余条,打通“卡脖子”路10余条,使莱城纵横主干道达到20条,主干道总长140公里,形成了“主次干道相连、老城新城贯通、两环六射”的路网布局结构。在园林绿化方面,把城市绿化作为改善城市面貌的重点工程,充分利用空间,见缝插绿,见空填绿,先后改造建设了4大公园和40余处游园绿地。同时,着力抓好道路绿化和破墙透绿,将单位绿化与道路绿化有机地融为一体。目前,莱城城市绿地率达到3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5平方米。在城市供水供气(汽)方面,*目前日供水能力12万方,远期城市日供水能力可达18万方。燃气方面,原先市民主要使用煤气,从2002年开始,引进了天然气项目,去年6月份,管道工程全线贯通,今年4月天然气置换工作全部完成,有2.5万户用户。城市供热目前有3处热源,热汽生产能力每小时达到230吨,供热面积230万平方米,基本满足市民集中供暖的需要。在垃圾污水处理方面,去年,确立了建设“全省最干净城市之一”的目标,5月份,实施了环卫体制改革,把城市保洁区划分为9大片区,向社会公开拍卖了保洁权和垃圾清运权,市环卫处成立了监理公司和执法大队,实现了干管分离、无缝隙覆盖、全日保洁。日处理垃圾400吨的大型无害化垃圾处理厂,今年完成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届时环卫质量将显著提高。污水处理方面,目前建成两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8万方,现日处理污水6万方,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6%。钢城区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3万方,配套铺设污水管网26.6公里,目前完成投资1500万元,一期工程已竣工,今年年底将正式运行。在公交和亮化工程方面,现有公交运营车辆120台,营运线路10条,营运范围基本覆盖城市规划区,全部推行了无人售票、ic卡乘车和电子报站,年输送客流量1800万人次,市民出行公交分担率达到15%。在城市亮化上,主干道亮灯率100%,通宵亮灯,同时,组织沿街单位设置轮廓灯、激光灯、射灯等景观灯,部分沿街建筑实施了“内光外透”。

(二)城乡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

在城市规划区,主要开展了四大活动。一是开展了“三告别”活动。针对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在市区开展了以告别巷道土路、告别臭水、告别垃圾为重点的“三告别”活动。通过市场化运作,对莱城主次干道、城中村、小街小巷、河道沟渠、绿化带等保洁区,实行了无缝隙覆盖,全日保洁,垃圾日产日清,主次干道垃圾滞留时间不超过15分钟,莱城环卫保洁质量明显提高,城市卫生状况显著改善。对市区内的莲河、人工河等重点河道沟渠进行了综合治理,清理垃圾6万多吨,在各沟渠向汶河的排水口处,设立了截污网,层层拦截垃圾污物。沿青草沟、红土沟等河道沟渠敷设了污水管网,进一步推进了雨污分流。告别巷道土路方面,对规划区内已完成改造和短期内不改造的居民区,宽度6米以上的小街小巷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由各村居进行硬化铺装,重点抓了10条背街小巷的整治试点。二是开展了城中村开发改造和环境整治活动。去年,市里出台了加快“城中村”开发改造的意见,制定了优惠政策,在市建委设立了城中村开发改造办公室,确定了9个试点村,并采取包村工作责任制,组织建设、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靠上抓调度督查。为加快城中村开发改造步伐,确定今年为“城中村开发改造年”,目前,9个试点村全部完成了开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部分村已进入开发建设阶段。结合城中村改造,大力加强社区建设,积极推动打破村庄界限、集中定点居住的连片开发,建设机构人员齐备、服务功能完善的新型社区。今年7月19日,组织20个城中村的支部书记,到菏泽考察城中村环境,并召开了城中村综合整治现场会,明确了下一步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是清理村内占道的土堆、粪堆、柴草堆、砖瓦砂石堆和堆放的其他物料,清除街巷内饲养、养殖各类家禽、动物的圈栏、笼子以及各类种植作物;城中村居民凡没有地方投放垃圾的,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都要袋装化,置于自家门前,由环卫保洁人员统一收集、清理;对自家产生的大宗垃圾要自行运至规定的垃圾站(点);清除城中村街道上原先陈旧破败的垃圾箱(池),重新规划定点,统一安放240升的密闭垃圾筒;铺装硬化连接主次干道的小街小巷,有条件的全部硬化。三是开展了城市出入口整治活动。对城乡结合部、出入口加大了改造整治力度,拆除破旧建筑,清理地上附着物,铺装道路,搞好绿化美化,同时,突出各自特色,将城市出入口建成了莱城风格各异的亮点。西出入口重点围绕泰莱路*西口进行综合治理,沿路两侧建设了50米宽的绿化带,在三角地带建设大面积绿地,种植草皮2.5万平方米,打造成了城市绿色出入走廊;北出入口突出游园建设,沿路建成游园6处,完成道路及游园绿化8.7万平方米;南出入口把新长途汽车站的建设作为重点,拆除了一座高五层、面积4千平方米的楼房,建设了高标准、现代化的客流中心,已于今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四是开展了“双创一巩固”活动。为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进一步推向深入,*市今年决定,在全市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6月20日,召开了“双创一巩固”动员大会,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实行了五大班子包干和各级各部门分工责任制,重点抓了园林绿化、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拆墙透绿、管线下地及广告牌匾的整治等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共栽植各类苗木200余万株增加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增加保洁面积40万平方米,清理垃圾死角70余处,集中清理垃圾8万吨。新建生活垃圾池5座,安装密闭式垃圾箱300个。大型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已完成投入1700万元,今年将完成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沿青草沟、汶河大道敷设污水管网3600米。高新区敷设污水管道35000米。钢城区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投资1500万元,一期工程已竣工;拆除院墙3000米,全部更换为铁栅栏;先后取缔落地广告灯箱1700余块,拆除楼顶广告87块,墙面广告2113块,路牌广告180块,规范整改了38个大型广告塔,全面提升了城市形象。

在城市规划区外,通过开展“镇村建设年”活动,在乡镇实施“八个一”工程(即:有一个产业聚集区、每年上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有一个小城镇规划、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居民小区、有一条商业街或综合市场、有一个适应当地发展的教育医疗体系、有一个规范的文体娱乐场所、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中心村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有一批工贸企业、有一批为龙头企业配套的种养基地、有一条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的中心[文明]街、有一个规范的卫生服务站、有一定经济实力),有力地推动了镇村建设。各乡镇大力建设产业园区、居民小区、游园绿地和文化娱乐场所,对主要街道都进行了硬化铺装,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了一个面积10亩以上的街心花园、至少有一块公共绿地,大力实施了旱厕改水冲式公厕,进一步加强了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各村居因地制宜加快种养基地建设,硬化铺装中心街;乡镇、村居间实施了村村通油路工程,启动了村村通客车、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其中,颜庄镇、辛庄镇、口镇等按照“镇园一体,统筹建设”的思路,大力加强了工业园的建设,园区内路通地平、设施齐全,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其它乡镇也都结合本地实际,建设了各类工业经济园区,为当地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30%以上的村中心街建设坚持高标准,道路宽阔平畅,专人负责清扫;全市各村普遍开展了道路硬化铺装或修缮。村村通油路工程基本完成,村庄油路与县道、省道、国道一起,组成了主次互补、相连贯通、畅行无阻的城乡交通网络;村村通客车、通自来水工程也已经基本完成。*向省建设厅推荐上报的2个示范镇和13个示范村都顺利通过了全省“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总评。在此基础上,大力加强了镇村环境治理,指导镇村全面开展清理“四大堆”和治理“八乱”现象,镇村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

(三)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实效

去年,制定了《**综合治理行动纲要》,规划用三到五年时间,总投资2.36亿元,按照“一环、两廊、四景区”的结构布置,对64.5公里的**河道及两岸进行综合治理。今年,重点搞好**中心景区建设,目前绿化工程方面,已回填土17万立方米,栽植苗木25万余株,播种草坪5万平方米,铺装广场道路1500平方米,建设沙滩13万平方米,完成河岸垒砌800立方米。沿河路目前已完成土方15000方,风化砂17000立方米,管涵300米,二灰风化砂33750平方米,水泥碎石31200平方米,沥青路面23240平方米,安沿石9770米,完成造价约567.6万元。**沿岸1000米范围内的排污企业已基本治理完成,出水断面cod比年初降低了35%,达到了排放标准;莱城电厂3#、4#机组脱硫工程,已完成投资6200万元;泰钢二次除尘设备完成投入1200万元。

以**综合治理为契机,对全市58个小流域、295条河流进行了综合整治。沿高速公路和交通干线两侧进行绿化建设,使之成为了绿色走廊。引入先进的治理理念,恢复破坏山体和地形地貌,泰钢公司在废弃矿山上引水植绿,增加游乐设施,建设了雅鹿山公园;牛泉镇将废弃的漏斗型大矿坑规划建设成下旋式观演广场;和庄乡发展经济林3000亩、风景林6000亩,修建大型水池8个,修建大型塘坝24座,青山呵护绿水,绿水滋养青山,促进了山水和谐。通过治山、治水、复垦、造绿等一系列措施,有力改善了全市生态环境。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是重心下移,统筹城乡整治。2002年开始,*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连续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大大改变了城市面貌,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基于对这项活动重要作用的充分认识,市委、市政府2003年底决定,要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深入持久地抓下去,不仅要在城市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更要把触角延伸到乡镇和农村。2004年11月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提出了城乡统筹、重心下移的举措;2005年4月份,印发了《深化城乡综合整治巩固完善整治成果的实施方案》,5月8日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利用3年时间,在全市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二是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非常重视,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全程关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措施,并深入综合整治现场督促指导。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实地查看**流域、城内沟渠等重点项目治理情况,分管书记、市长更是靠上督促,经常现场办公,全面推动活动开展。为加强组织领导,市里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办公室,并由各职能部门牵头设立了14个版权所有专项工作指挥部,负责对全市整治活动的组织指挥。各区、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综合整治办公室,健全了工作机构,村级也都明确了专人靠上抓,健全完善了覆盖全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立体式、网络化,互相配合、协同推进的组织领导体系,为全市综合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是四级联动,细化工作责任。市、区、镇、村四级都层层明确了整治任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迅速行动起来,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实现了四级联动、全民参与。同时,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部署,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内容,精心设计了多项建设和治理活动,在城区重点开展了“城市建设年”、“三告别”活动、“双创一巩固”活动;在乡镇、农村深入开展了“镇村建设年”活动,实施乡镇“八个一”、中心村“五个一”和“村村通”工程;在水体生态建设上,实施了**综合治理行动。通过纵向各层级、横向各层面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全市综合整治工作结成一张网、形成一盘棋,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

四是广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为扩大社会影响,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宣传部门牵头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广泛开展宣传。近年来,在《大众日报》、《山东建设报》、《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刊》等省级媒体发表我市综合整治活动情况的各类稿件100余篇;《*日报》、*电台、电视台等本地媒体都开辟了专栏,固定专人深入报道,编播刊发各类稿件300余篇。通过大力度、全方位宣传报道,总结典型,推广经验,引导各级各部门你追我赶、展开竞赛,营造了全市关注综合整治、全民参与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

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篇4

今天召开的这次迎接首届黄金节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同时也是城市建设管理半年调度会议和迎接市半年观摩会环境整治工作部署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简要回顾总结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暨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动员会议以来的工作情况,查找问题,落实措施,安排部署首届黄金节环境整治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立即行动起来,加快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步伐,奋战一个月,实现城乡面貌大改观,为黄金节的成功举办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确保顺利通过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考评验收。下面,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动员会议以来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

4月12日,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暨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动员会议后,各镇(街道、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迅速行动,强化措施,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扎实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使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环境整治工作得到了广大市民和上级有关领导的欢迎和认可。6月14日,在市政府组织召开的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调度会议上,我市做了典型发言,受到了刘树琪副市长的充分肯定。6月25日,省建设厅张俊乾副厅长一行来我市检查村镇规划和村庄整治情况,对我市村镇规划整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城市及镇村规划进一步完善。今年上半年,市规划部门在完成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对辛庄滨海新区、罗山旅游区、温泉休闲度假中心等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规划;配合老城区改造,完成了埠后、街柳、单家等旧村改造和城北小区、玲珑基地农贸市场建设等各类详细规划50余项,规划面积达320公顷;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全面展开了新一轮小城镇规划和村庄规划修编工作,完成了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以及300多个村庄的规划编制。

(二)城市形象再上新台阶。根据城市建设年度计划,市规划建设、财政、三办一区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主动,狠抓落实,确保了重点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一是城市道路状况进一步改善。对路、魁星路、老罗峰路、天府路等10条道路进行了硬化改造,新增和改造道路面积7万多平方米,铺设人行道板1.8万平方米,修补破损路面1800多平方米。二是城市亮化工程初见成效。对玲珑路、泉山路东段、金晖路南段等14条道路的路灯进行了改造安装,目前管线、敷施、基座安装工作已结束,安装路灯419套,铺设电缆1900米;对城市主要建筑、景观节点、大型雕塑全部进行了亮化施工,安装大型射灯19处,增强了城市亮化效果。三是金泉河滨河景观已经形成。玲珑园改造工程,完成了苗圃和花房的拆迁工作,移植大树40棵,活动土方4800立方米;魁星楼、民俗文化长廊、八景浮雕墙及公厕外观仿古改造已设计完毕,近期即将展开施工;人工湖改造及公厕内部装饰正在进行中。沿河两侧绿化工程,更换栽植土8500立方,安装喷灌管道1450米,新增绿化面积5万多平方米,完成甬路铺装4200平方米;完成了玲珑桥至6号坝河道东侧的拆迁工作,平整场地7500多平方米。四是城中村改造工作已经启动。按照“先行试点、全面展开”的原则,“三办一区”各选择1-2个村或区域进行试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目前试点工程已陆续开工。五是完善市政和公用设施建设。在街心公园、梦芝广场、文化广场等5处市民休闲娱乐场所新安装健身器33套;在市区街道新布设安装果皮箱83个,复新生活垃圾箱168个;对城区9座公厕和4座中转站进行了维修改造,完成了6座新公厕、2座新中转站的规划选址工作,其中一座公厕已进入施工阶段。六是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建筑物复新工作进展顺利。对城区温泉路、泉山路、罗峰路等10条主次干道两侧的160多个项目进行了复新,占任务总数的70%。七是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市城管、规划、工商、交警、三办一区等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特别是城管、工商部门在做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了错时管理,重点加大了对路边摊点、道路撒漏和乱停乱放等现象的管理,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镇村面貌实现新发展。各镇(街道、区)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了投入力度,新增住宅、公建生产面积1.38万平方米,硬化道路面积1.6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200盏,完成“村村通”道路绿化8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使镇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同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集中对镇村容貌影响较大的脏、乱、差现象进行了整治,新建垃圾池536个,清理各类垃圾14万吨,影响镇村环境卫生的“三大堆”问题开始得到整治。截止目前,全市已有5个镇达到省村镇建设新型镇标准,35个村达到了省级明星村标准。

(四)生态市建设再上新水平。一是积极引导企业推广清洁生产,实现了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目前,全市共有18家企业通过了iSo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9家企业正在进行清洁生产审核,轮胎厂、热电厂、针织厂等热电企业正在按照上级要求进行烟尘脱硫改造建设。二是新生活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场建设步伐全面加快。新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完成了一期防渗工程、污水处理站回填土方工程、粘土坝及污水调节池、中水池的建设,目前正在进行防渗、环场道路的施工建设,预计7月底竣工。污水处理场工程,计划于11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届时日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5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0%,中水再生利用率达到30%以上。三是加大了对墙材专项基金和建设主体的管理力度,全市新建建筑全部按照节能标准进行设计施工,新型墙材使用率达到了100%。

(五)城市绿化实现新突破。一是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对文化广场、西山风景区、路、文三线、玲珑路以及206国道等道路部分路段进行了绿化改造,新增绿化面积38公顷;在魁星路、路、招金路、温沟路等路段栽植行道树8000多棵,对城区3万株行道树进行了涂白;对绿地内雕塑、园艺小品等全部进行了复新。二是城市周边绿化和防护林建设成效明显。重点对城市周边地区和高速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已毁山体按规划进行了修复,通过覆土栽植、栅格固定栽植等方法治理山体80多亩;完成沿河、沿海荒滩治理800亩,实施荒山造林1000余亩,栽植各类苗木31万株。三是绿化管理和养护工作力度加大。在全市范围严格实行了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使园林绿化逐步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一是加强了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了“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改善护栏等道路附属设施1.6万米,对市区标线全部进行了重新施划,新增设了监控杆、测速杆等高科技设备,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二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制订了《城区公交车站亭、站牌更新实施方案》,对城市公交线路、站点进行了重新规划,配套设置了公交车专用道、港湾式停车点,增设了出租车临时招呼点,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达到了4.55标台。三是加大了交通管制力度。建成区主干道违法自动监控率达到了道路总长度的98%,交通事故同比下降了11.1%,死亡事故下降了13.1%。

二、关于当前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前段时间,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距离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考评标准和黄金节举办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个别单位对整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中存在拖、等、靠的现象,对城乡环境督导办公室的督促检查置若罔闻,影响了整治工作的进度和效果。如:网通公司沿街通信设施复新、招金集团旧建筑物复新等问题,虽经再三催促,但仍未行动。二是环境整治标准不高,仍然存在不少卫生死角。有的单位在整治工作自行降低了标准和要求,应付差事,自我感觉良好,导致工作中一些“老大难”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1、统管住宅小区内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现象仍未得到有效解决;2、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部分地段垃圾堆积严重,如大曹家新村南、罗峰路北端广告牌附近堆集了大量的垃圾;3、城区停车场管理不规范,车辆乱停乱放,卫生保洁较差;4、市区洗车、摩托维修、轮胎翻新等行业管理不规范,存在店外经营、污水横流、油污路面现象;5、健康区、针织厂等地段市场管理混乱,占道经营现象严重,卫生状况较差;6、村镇环境整治的力度不够,仍然存在脏、乱、差的现象,典型示范村的带动作用未能发挥出来。三是城乡环境的长效管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现象,整治成果得到不到有效巩固和提高,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三、关于对下步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几点要求

7月12日左右,市半年工作观摩会要看市现场,观摩会不仅看的是项目建设,也是看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城市环境的好坏将直接给参会人员留下对的总体印象。为此,有关部门及镇村要立即行动起来,加大对现场观摩沿线环境的整治工作力度,确保不留任何死角。举办首届黄金节,是全面展现我市城市形象、扩大对外影响力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目前,距离黄金节举办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务必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上来,按照“奋战一个月,实现大改观”的总体要求,立即行动,落实措施,集中精力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一次城乡环境整治突击月活动,力争使我市的城乡环境在短时间内实现较大改观,为黄金节举办提供一个整洁、文明、安全、和谐的环境保障。

(一)全面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对重点工程,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建设速度,确保按期完工。玲珑园改造主体工程争取在8月底前完工,整个金泉河综合治理争取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道路硬化10月中旬完成,人行道板铺设10月底前完成;公厕建设8月底前完成。

(二)集中力量加强城市环境整治。一是各街道(区)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城乡结合部、河道、村庄和责任区内的卫生死角进行突击清理,确保环境卫生整洁。二是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快对罗峰路、温泉路、路和路等主要街道两侧平房、旧建筑物的复新工作,做好城区空地围挡工作,确保在7月底完成复新、围挡任务。三是三办一区旧村改造方案要尽快按程序报批,加快推进落实,力争在8月全部启动,短期内实现突破;背街小巷的整治工作要力争在8月中旬前完成整治任务。四是工商、城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城区市场及乱摆乱设摊点的清理整治,确保环境卫生整洁。五是规划、城管部门要督促有关单位于8月底前完成对城区所有门头广告及商业牌匾的规范和更新工作。六是招金集团、中矿金业、玲珑橡胶等企业集团要积极做好辖区内旧建筑物复新和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起到带头模范作用。七是城管、卫生、工商等部门要联合执法,加大对露天烧烤、大排档烧烤的经营证照、食品卫生和场地卫生管理,同时要尽快研究出台《露天烧烤管理办法》,使这一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规范。八是园林部门要切实加强绿化管理和养护,搞好绿化抗旱工作。同时,财办、卫生、环保、文化、水务、供电等部门和单位都要围绕各自职责,从细节着手,切实抓好饮食服务业、娱乐业、排污、供水、供电等各方面的管理,保证城市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

(三)进一步改善镇村环境。各乡镇要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集中整治对镇村容貌影响较大的脏、乱、差现象,特别是抓好镇驻地和文三线、黄水路、龙青路等道路沿线的综合整治,确保视野内环境良好,不能有乱草堆、石堆、垃圾堆和残墙断壁。中心镇要进一步提高建管水平,成为全市小城镇建设的典范;村庄整治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硬化一条路,整治一条街,建立一支保洁队伍,不断改善广大农村的人居环境。市规划建设管理局要尽快研究制定《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实施方案》,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统一管理,改变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城区附近村镇垃圾无序管理的状况。要加强对镇村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特别是主要道路两侧建设项目的审批,坚决不能上石材厂等环境污染较重的项目。市交通、公路部门要全力做好道路两侧职责范围内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保证良好的路容路貌。

(四)切实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一是公安交警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改善道路交通设施,加大对城市交通隐患的排查力度,严格查处各类交通违章行为,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二是交通部门要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管理,尽快完成对城区公交站点广告及相关设施的更新、维护,提高公共交通运行能力。三是交警、工商、城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联合执法,集中清理取缔城区道路两侧的违规摆设摊点、占道经营和店外店现象,确保道路通行畅通。

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参加此次全区领导干部学习会,短短3天时间,我们先后系统学习了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服务业外包、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创新举措。通过学习培训,我感到获益匪浅,既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工作水平,也有利于在广大干部中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引领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一是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任何实践活动离不开理论的引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知识的支撑。通过培训,我们不仅系统学习了城市管理的理论知识,了解了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最新动态,感悟了国内、国际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也看到了我区、我们街道城市化建设水平与国内领先城市、国际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是拓宽了城市发展的视野。国内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成功的地方不胜枚举,值得借鉴。学习培训是借鉴先进理论、成功经验的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通过培训,我们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开阔了思路,开阔了胸襟,掌握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和创新的举措,提高了战略思维的水平,增强了同国内、国际领先水平接轨的信心。

三是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是一门动态的科学,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实际工作的要求,才能在动态中体现与时俱进,才能在发展中真正步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性轨道。我们在座各位带头学习,就会带动一大批,就会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就能达到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四是提升了科学的工作水平。积累理论知识也好,拓宽发展视野也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工作水平的提升,直接反映在工作的成效中。相信通过培训,我们对城市发展的思路将更清晰、决策将更科学、举措将更扎实,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将更高。

学以致用,学习培训的落脚点在于运用。__x街道作为锡山主城区和无锡市城市规划的副中心,理应成为我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先行者和排头兵,成为全区城市建设的表率。通过学习培训,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围绕如何进一步创新理念,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工作,以下是初步的构想,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提升城乡规划水平。

城乡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是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竞争力。古人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只有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才能高水平、高品位。当前,我们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期,进入了以城市现代化为主要驱动力的新阶段。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城市规划,着力提升城市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应该说,通过前两年的努力,__x主城区控制性详规已实现了全覆盖,为我们做深做细规划、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步伐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高水平的前瞻性的科学规划,只有这样的科学规划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确保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在城市规划中,要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筹划、高层次运作、高水平管理,坚持富规划、强建设,细规划、快建设,为加快区域发展提供了空间和环境保障。要在深入理解和消化好现有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在更高层次水平上,进一步完善区域性产业规划、次分区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先导性、全面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要按地块功能策划高质量、高水平的项目,以具体项目对上争取,赢得支持,努力使隐性的发展资源变成显性的发展空间。

二、坚持功能性、服务性,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要全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把第三产业作为街道经济发展的主体产业、主攻目标,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一是着力抓好重点片区的发展规划。继续完善以__路、__路、__路所合围的主要商业圈为核心的商业中心的规划设计,抓好__社区__x地块的功能定位和前期规划。二是着力抓好重点平台载体建设。加快__社区睦邻中心的开工建设,加紧实施__社区商贸中心二期的建设,做好__x和__社区睦邻中心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三是着力抓好环境建设。要一手抓硬件建设,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创设良好的地理优势、便利的交通优势、有利的商业优势等;一手抓软件建设,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质的服务咨询等,营造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篇6

【关键词】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污水资源化

一、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在我国2/3以上的城市缺水,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截止到1997年底,全国污水排放量为1×108m3/d,全国各类水体82%的河段受到污染,其中已有39%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70%以上的城市河段不适合作饮水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长江等七大水系水质不断恶化,湖泊水库普遍受到污染,沿海水体发生赤潮和富营养化现象增多,污水处理和节水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我国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分析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而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186.43亿立方米,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934.15立方米,而且分布极不均匀,与降水量和地表水的分布趋势大致相似,南方多,北方少,并且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主要分布在北方,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主要分布在南方。全国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以地下水作为主要的供水水源,约有四分之一的农田灌溉靠地下水。地下水开采总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15%~20%。据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2~7年的连续监测资料,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了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三、我国大中城市城市水污染治理的基本对策

1.打破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各地区、各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深入、广泛、持久地宣传教育,使环境保护扎扎实实深入人心。同时,转变人们“用水掏钱是理所当然,排污也要掏钱则难以接受”的观点。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城市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都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为主的,这不利于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而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转变观念,走市场化的路子,即谁污染谁治理,在收取水费的同时收取水污染治理费,污水处理厂实行企业化运营,国家只负责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工作。

2.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社会产品的结构是由生产力状况和科学技术水平决定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产的性质、发展水平和社会资源的利用状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各种新产品的种类和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加强新产品(无废产品)的开发与研制以代替传统的产品,开展清洁生产与发展绿色产业,是减少水污染的根本途径。所谓清洁生产,即“持续地对生产程序、产品、服务与应用的一种整体性、预防性的环境保护策略,以提高效率,减轻对人类及环境的危害”。

3.严格把好项目审批关。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增加,使得新上马项目也随之急增,给水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对新上马项目,无论其规模大小,除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评估外,还必须进行生态评估,特别是对水资源污染状况的评估;对严重影响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的,且企业自身又无法解决的,坚决杜绝此类项目上马;对造成水资源污染的非上马不可的,企业自己有防污、治污能力的,必须严格审查其防污、治污设施和治理程度及其建设过程。

4.提高科研开发能力,提倡科技治水。长期困扰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突出问题,除了资金就是技术,因此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当前的重点:(1)抓紧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的攻关研究,特别是像草浆造纸、制药、食品和制革等特殊行业的废水治理技术;(2)解决与水源污染相关的治理技术,开发人畜粪便固化、加工技术;(3)加速环保产品和产业的发展,提高水污染防治设施的产品标准化、成套化和自动控制性能,大力开发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成套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曹邦卿,贾虎.城市水环境核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机制研究――以南阳市白河为例.人民长江.2011(7)

[2]高珊,黄贤金.发达国家城市水污染治理的比较与启示.城市问题.2011(3)

[3]沈竞,林振山.大中城市水污染状况及治理措施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10(12)

[4]姚澄宇.我国城市水污染现状剖析与对策初探.给水排水.2010(S1)

[5]朱明,李永,李嘉.城市原水污染事故危害度应急评价模型.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3)

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篇7

一、完成整治任务

科学编制并组织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接续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城市环境薄弱地段脏乱差问题整治,扎实开展优秀管理城市、城市管理示范路和城市管理示范社区创建,城市面貌和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整治城郊结合部1片、城中村2个、棚户区1个、老旧小区2个、背街小巷2条、城市河道1条、建设工地2个、建设经营疏导点2处,新建公共停车设施1处、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0个,整治户外广告8处。

结合本地实际,深化拓展整治内容,拆除违法建筑30处560平方米,改造公共厕所1座,新建改造出新环卫服务设施200处。

二、推进长效管理

对已完成整治项目进行“回头看”,落实管理措施,完善体制机制,巩固整治成果,提高城市管理常态化、长效化水平。全面建成运行数字城管系统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落实数字化城管运行评估办法及标准,建立运行评估分析、督查通报机制,规范系统运行,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推行城管工作重心下移,发挥街道主抓、社区自治作用,实施网格化联合联动管理,城管进社区覆盖率达到50%;坚持源头防控、长效管理,构建违法建筑防控和治理体系;深入开展“城市洁净工程”,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主次干道市容环境责任书签约率达到100%,履约率达到95%以上。积极推进环卫机械化作业,机扫率达到80%;建立完善物业管理机制,老旧小区全面落实“基本保洁、基本保绿、基本养护”的管理服务要求,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60%;建立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和长效维护保洁工作机制,着力消除城市河道黑臭现象,保持河道清洁、河水清澈常态化,河道日常保洁覆盖率达到100%;落实建设工地规范化管理要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密闭化率达到100%,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场运行规范,无安全隐患;加强停车管理机构建设,推行建立“应设尽设、应收尽收、应管尽管、应罚尽罚”车辆停放长效管理机制;按照《省城市户外广告设施专项规划编制纲要》编制(修编)户外广告专项规划,严格审批、规范管理,提升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施设置规范化水平。

三、落实工作要求

注重因地制宜,拓展整治内容,突出整治重点;强化示范引领,提升功能品质,彰显城市特色;坚持集约节约,合理配置资源,避免大拆大建;坚持疏堵结合,实施风险评估,维护社会稳定;规范整治管理,防止工程扰民,避免安全事故;按照《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指南》规定性要求,明确整治标准,严把整治质量,推行先进技术,提高整治水平;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群众需求,引导社会参与,落实投诉受理和解决机制,提高群众满意度。

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为标准,以城乡环境卫生和秩序为重点,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和城乡环境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卫生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提升发展环境质量,以着力打造川西枢纽和融入成渝经济区(成都都市圈)为纲,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共享和谐。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根本出发点,注重培养提高人民群众文明、卫生意识,接受群众检验,切实让群众满意,确保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统筹安排,标本兼治。坚持城乡一体,统一规划,以抓好城乡集贸市场、垃圾处置、公共秩序监管系统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综合治理城市、乡村和灾区人居环境的容貌秩序,把专项治理与长效管理、当前工作与长远目标、改善环境与提升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走向规范法、制度化、常态化。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各县(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实际出发,划分不同区域,区别城市、乡村、村庄等层面,确定不同标准,各具特色地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全民性任务,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让广大群众真正成为我市城乡环境治理和维护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

突出重点,先易后难。以中心城区(县城)、国省干道沿线、旅游景区和城郊结合部为环境治理重点,先从环境卫生抓起,在首先实现城乡环境清洁化的同时,逐步解决城乡容貌和秩序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城乡环境优美化和秩序化,并最终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城乡环境管理制度化。

二、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用三年的时间,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使城乡环境面貌清洁、优美、整齐,城乡环境质量和容貌秩序明显改善,城乡区域间的环境质量差距逐步缩小,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卫生素质以及城乡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二)阶段性目标。

1、年下半年的工作目标:

年底前中心城区(县城)及其城郊结合部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彻底消除背街小巷、城中村、居民大院和城郊结合部的卫生死角,全面实现坐商归店、行商归段(路段、时间段)、人行归道、车停归位、喇叭禁鸣、楼院整洁、街灯明亮。撤除各类违章建筑,彻底清除各类“牛皮癣”小广告,各类户外广告、店招基本规范;集镇实现街道卫生整洁,垃圾清运及时,摊点设置合理,工地堆放有序,河堰通畅卫生;村庄道路平整,院落干净整齐,圈舍清洁卫生,清理规范各类违章建筑,撤除严重违章建筑,新批建房及风貌符合省建设厅农村灾后重建房屋建筑规范;国省道路路面整洁,路沟通畅,各类广告规格、风格符合规范;全面实现道路两侧绿化,各类标识标线准确清晰;主要景区路面街面干净整齐,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热情,管理井然有序。

2、年工作目标:

巩固集中治理成果,以环境、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力争在年9月底基本建成能够承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基础设施,在年底前,常住人口在1万以上的县城,均应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集中开展城市环境改造、乡镇容貌整治和村庄庭院美化等专项治理工作,持续推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社、进景区、进家庭”活动(以下简称“七进”活动),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城乡保洁队伍、管理执法队伍、专业队伍基本形成,中心城区和国省干道的沿线的建筑风貌整治基本完成,国省干道两侧全面绿化,努力营造城乡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貌协调、村容整洁、民风文明的气象。

3、年工作目标:

结合治理工作实践,重点抓好完善设施、提高治理水平、健全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等工作。力争在年底,所有县级以上城市、80%的乡镇、60%的村庄达到“四化”标准,全市城市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县级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主要环境指标力争达到省平均水平,全市人居环境和容貌秩序明显改观,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相应的环境、市政等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健全,环境管理有序、城镇品位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全面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目标。

三、工作要求

(一)城区环境整治。

1、环境卫生问题。

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城乡垃圾收运、集中处理体系,推进城乡垃圾处理向资源化、无害化发展。建立和完善城乡日常保洁系统,加强城乡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提高日常保洁能力和管理水平。抓好建筑废墟清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垃圾处理向资源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面整治城区主次干道、支路、小巷、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和公路进出口地段的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国省干道沿线、县(区)建成区内的江河水面及沿岸卫生要纳入当地城乡环境卫生和城乡容貌秩序的日常管理和综合整治范围,纳入打造文化窗口、工业交通窗口、居民社区窗口、风景旅游窗口的重要工作内容,树立良好的城镇卫生形象。要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城镇生活垃圾中转站,更新垃圾桶、垃圾清运车辆、洒水车辆,并添置道路保洁车辆。

2、城市秩序问题。

要通过综合整治,彻底解决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摆摊设点和交通秩序混乱等城市秩序问题。要制定限制乱摆乱卖、占道经营、门槛经营的管理办法,在市区一级道路取消出店经营,在市区二级以下道路和县城的主干道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根据群众实际需要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城市空地及道路的临时利用方案,确定合理利用的地点、项目及规模,规范管理。经批准同意利用城市空地和道路经营的项目要做到配套设施完善,禁止灰渣、污水、油污污染路面。优化城市交通组织管理,规范和完善各种交通标识,及时更新刷洗交通标志和设施,完善交通技术设施建设,按车类划定停车位置和停车标线。逐步减少或限制人力、机动三轮车交通营运,逐步扩大以公交车、出租车为主体的交通营运方式。同时,做好主次干道、商业区、住宅区、广场夜市、集贸市场、车站码头的车辆分类停放管理工作,加大执法力度,整顿现有停车场,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现有停车场利用率;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制定停车场建设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投资停车场建设,形成地下、地面、立体等多层次、多方位的机动车停放格局。

3、噪声问题。

要通过严格整治中心城区机动车违章鸣号等综合治理,基本解决城市禁鸣区的汽车喇叭以及商家促销音响、娱乐场所等噪声扰民问题,加大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力度,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和休息环境。要加强施工环境整治,杜绝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扰民现象。

4、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问题。

要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有效整治沿江、沿河倾倒垃圾和排放污水的现象。要坚持“厂网并重,管网先行”原则,突出抓好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并建设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大力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尤其要加强在建项目的建设管理,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的投入力度,确保到年底,机械化清扫率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力争城市的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确保三年内每个县均有污水处理厂,提高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切实加强流域环境污染整治,改善青衣江水环境质量,确保全市饮用水安全。

5、私搭乱建等市容市貌问题。

要通过大力整治,使设置不合理、不规范的广告、店牌店招问题,小广告“牛皮癣”问题,城市规划区内私搭乱建、违法违章建筑问题等得到彻底解决,使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善。各县(区)要以“四注重、四提升”原则指导城市风貌塑造工作。要注重风貌塑造,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要注重个性特色,提升单体建筑设计水平;要注重色彩协调,提升建筑立面美感;要注重历史传承,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二)乡镇环境整治。

乡镇政府所在的场镇要重点解决好垃圾清扫清运、污水随地排放等场镇环境卫生问题,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的秩序问题,市场分区缺少规划以及场镇建设规划滞后,建筑风貌缺乏特色等问题。要按照“三打破、三提高”要求,把握好“村庄布局、村落规划、民居设计”三个环节,切实抓好农村风貌塑造工作。要打破“夹皮沟”,提高村庄的布局水平;要打破“军营式”,不断提高村落的规划水平;要融合各地域和民族文化、传统民居特色,按“外部突出特色,内部优化功能”组织实施农村民居设计,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要通过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建立垃圾清扫清运机制和建设垃圾填埋场或焚烧炉,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要因地制宜建设场镇污水净化处理设施,杜绝污水直排江河现象;要合理规划市场和按功能分区布局,强化市场管理,杜绝“马路市场”现象;要结合当地风土人文,加强规划指导,建设特色场镇。

(三)村庄环境整治。

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是村庄环境整治的重点。各县(区)和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村庄粪便污染整治的引导,从宣传教育和政策资金等方面引导村民树立环境卫生意识,提高整治畜禽养殖粪便污染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粪便处理习惯,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建设化粪池、沼气池,探索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途径,逐步消除农村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问题。各地的农村风貌塑造工作,应结合地震灾后农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彝族地区“三房”改造和农村新居建设有序推进。

四、推进措施

按照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原则,各部门依职共同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市委宣传部负责审定治理活动宣传方案,组织开展治理主题宣传活动。负责以各种创建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氛围,提升城市形象。组织各级宣传部门和市内媒体,广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宣传工作,挖掘、提炼各县(区)和各部门好的做法和经验,引导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对影响城乡环境形象的典型事例进行曝光,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力量,督促相关单位及其责任人整改。

市文明办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中华民族文明素质的重要内容,纳入创建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活动规划。坚持开展“文明细胞”创建活动,并将活动深入到乡镇和各试点村庄。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充分履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职责,坚决整治以街为市、以路为市等行为,加大对占道经营、坐商出店、出市场交易、沿街叫卖、随地吐痰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处罚力度。加大对违规小广告、店招、“牛皮癣”查处力度,全面清理城区大型广告,及时清除更换陈旧破烂广告、已到期的广告和维护不善的店招广告。配合公安交警部门清理不规范、不合理占道临时停车点,整治和打击非法电动三轮车和人力三轮车非法上路行驶行为。加强对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的管理。加大违法建筑整治力度,对城区违法建筑制定拆除计划并按计划实施,配合雨城区拆除城区周边乡镇违法建筑。加大对绿化设施的管护力度。与市规划和建设局共同牵头开展好“园林绿化和风貌整治专项治理”活动。

市规划和建设局牵头组织开展“园林绿化和风貌整治专项治理”活动,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标准化工地活动,采取限时施工、应用散装水泥、运输建设材料与建筑垃圾的车辆加盖密闭等措施,认真治理施工现场噪音扰民和扬尘污染等“工地乱象”问题。负责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关规划的编制,以“四注重、四提升”原则指导城市风貌塑造工作,把城市风貌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突出城市的地域文化和自然风貌,建设宜居、生态、现代城市,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按照“三打破、三提高”要求,把握好“村庄布局、村落规划、民居设计”三个环节,抓好农村风貌塑造工作。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大力改造背街小巷,加强对城区已有道路的维护维修力度,督促各县(区)启动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指导重要场镇和新农村建设,争取省上对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的资金。同时,采取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屋顶增绿等有效措施,提高城镇建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绿化质量。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牵头组织开展“道路交通秩序治理”专项活动,巩固治理成果,健全城乡交通秩序管理长效机制。负责规范城区街道车辆停放,整治无序占道停车、阻碍交通问题,完善交通标识、标线等交通管理设施,加快停车场的建设。加强巡逻监控及行车秩序管理,加大对机动车乱停乱放及违规行驶的处罚力度。加强对城区客货三轮的管理和处罚力度,加强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违章行为的教育、纠正和处罚力度,禁止中心城区腰鼓队上街宣传促销行为。对有禁鸣标志的地方要杜绝机动车违章鸣号。加强源头监管力度,加强辖区客运单位、多车单位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其车辆、驾驶员的源头管理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预防各类交通事故发生,确保交通管理效果。同时,充分发挥公路巡警中队职能,在日常勤务管理中要做好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先期处置,确保道路交通治安秩序良好。加强城区犬只管理,坚决整治公共场所遛狗行为。

市环保局负责工业企业和水污染整治工作。加大对工业废水、医疗废水的整治和监管力度,加大对工业噪声的监管,加强对餐饮业油烟污染的治理,减轻噪声污染,指导并加大优美乡镇、生态村等生态细胞工程的创建工作。

市民政局牵头组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负责清理非标准的街牌、巷牌、门牌,达到国家标准,完善现有城区街道的路牌,恢复因城市建设拆除的路牌,修复清洗破旧、损坏的路牌、巷牌、门牌等设施。加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与城管、公安密切配合,加强对城市主要街道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清理,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及时救助,不符合救助条件的要劝其返乡。加强社区综合管理工作,通过示范街道、示范单位、示范小区的创建工作,促进城市环境改善。

市工商局牵头组织开展“市场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巩固治理成果,建立市场环境治理长效机制。负责监管好城区农贸市场,并落实市场管理规范,明确市场业主和经营户职责。做到市场内坐商归店、摊点归区、停车归线、广告归栏。监管好城区商品和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所辖市场(包括超市)上市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实行“四制两查”,把好商品“三关”,及时受理并解决消费者投诉。规范城区、乡镇及重点旅游地的户外广告、霓虹灯、店牌店招,纠正店招、广告上的错字、别字,清理残缺、过期广告。指导和督促市场业主,完成市场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加大对无证无照经营的整治和打击力度。

市文广局负责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加大对音像制品、网吧、歌舞厅和出版物市场的管理,配合公安机关加大对经营性游戏机的收缴力度,将文化执法深入到乡镇村庄。

市卫生局(爱卫办)负责卫生监督,加大对餐饮业卫生的管理处罚力度,加大对餐饮业卫生管理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和整治无证无照的餐饮摊点,加强乡镇村庄及移民、灾民安置点的卫生指导并加强监管,做好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和控制工作。做好城乡爱国卫生的相关协调和指导工作。

市水务局牵头组织开展“水环境”治理专项活动,巩固治理成果,建立水环境治理长效机制。负责对城区青衣江、陇西河、周公河、濆江河水面及两侧河滩地的卫生整治和环境管理。加大对乡镇、村庄水利设施的投入,整治乡村水利设施,积极争取资金,对农村因灾受损的灌溉、饮水及防洪设施及时予以修复。

市旅游局牵头组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景区”活动。负责制定旅游重点区域的环境管理措施,加大对旅游企业的管理和指导力度,切实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保证各旅游景点、宾馆饭店服务质量和正常环境秩序。

市农业局牵头组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负责试点推进村庄“两建”(建庭院经济、建沼气池),“四改”(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工作,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提高环境卫生意识,爱护和科学利用公共设施,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俗和文明的行为方式。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对景区、乡村农民非法占地和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依法查处,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规划,加大城区土地储备和乡村拆迁工作力度,保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需要。

市房管局负责有序改造城区危房、旧房,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和城市面貌。对有物管的小区、居民院落加大对各物业企业的管理力度,督促落实小区环境整治措施,规范物业企业管理行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对没有物管的小区、居民院落,帮助和指导其成立业主委员会,推行物业管理。

市直机关工委牵头组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负责对市直机关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检查和考评。在市直机关单位中广泛开展“我为创建整洁优美的工作环境作贡献”主题活动,进一步组织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带头参与机关环境治理,改善机关面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内、外部形象。

市总工会牵头组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活动。进一步组织动员职工主动参与企业节能减排,作好工业污水、有害气体、粉尘废渣等工业垃圾的整治工作,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劳动竞赛活动。重点围绕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实施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技术交流等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努力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降低生产能源损耗。

市教育局牵头组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督促学校认真开展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治理,创建整洁优美校园、节约环保校园、文明和谐校园。开展“小手拉大手”主题活动,通过教育学生,带动家长及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引导、教育、鼓励学生自觉养成文明卫生好习惯,自觉承担劝导、督促家长和亲友讲卫生、讲文明、爱环境的有益工作,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标。

市妇联牵头组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家庭”活动。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组织妇女集中开展家庭环境卫生大扫除、大清理专项突击行动,彻底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清理垃圾杂物,清除卫生死角;彻底清理楼道、走廊、院落的垃圾粪便、边沟污泥;积极开展“绿色家庭”创建活动,发动妇女在庭内院外、房前屋后种养花草树木,在村庄周围植树造林,努力营造“房在树中、人在绿中、村在林中”的田园风光城市;在农村,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组织妇女学习新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卫生习惯,彻底改变陋习。结合当地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创造性地开展贴近家庭、贴近妇女,有特色、见实效的整治活动;开展家庭观摩、家庭比美活动;组织督导检查,对照标准,开展家庭卫生评比,推动庭院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选树活动典型,总结活动经验。

五、组织机构

为全面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市上调整充实了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机构(市委办〔〕95号)。

组长:

成员:市交警支队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由谭向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主要职责是制定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近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综合协调各县(区)整治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审定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分解下达整治目标,检查督促整治进展和重大项目的实施进度。代表市委、市政府就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对县(区)和相关部门进行考核。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省委、省政府既定的重要目标,是市委、市政府当前和今后三年内的重要工作之一。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清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实行领导责任制和分级负责制,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工作专人抓,层层落实责任,为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有效组织,全民参与。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政府是主导,群众是主体。各县(区)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把环境治理的工作重心下移,充分调动社区、村(居)委会的力量和工作积极性,明确治理责任,发动广大群众成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实施主体和维护管理主体。

(三)明确责任,严格考核。

市委、市政府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纳入对县(区)和各有关部门的全年工作目标考核。中心城区环境整治工作由雨城区政府和市级各部门以及驻雅各单位共同负责,中心城区之外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县(区)具体负责。

1、市直机关工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关于市直机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考核办法》,对市直机关办公区域和“门前三包”责任区环境治理工作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年终目标考核挂钩。

2、社区组织力量,按照《市中心城区社区环境综合治理考核考评办法》,对市级各部门、驻雅各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居民住户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单位部门年终目标考核,个体工商户、居民住户纳入“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评比。

3、市整治办和雨城区人民政府按照相关考核考评办法,对社区进行综合考核考评,并实行以奖代补。

4、市直机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考核,由市整治办汇总社区和市直机关工委考核分值综合评定,并按照市委办公室《关于下达年度市级部门保证目标的通知》(市委办〔〕58号)和《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考评考核补充办法(试行)》进行考核。

(四)加大投入,保证经费。

各县(区)要根据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实际需要,落实资金,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行政、事业经费和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调整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切实改善城乡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五)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大张旗鼓、大造声势,各级新闻媒体要同频发声,设专题、辟专栏,多版面、多时段、多频道宣传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意义、目标和内容及先进典型事例,形成强大的舆论合力,广泛发动群众。利用宣传标牌、版报橱窗、手机短信以及车站、收费站、公交站亭、旅游景点、商场、广场、公园、社区等公共场所的固定宣传设施,开展对治理工作的社会宣传。要把宣传工作深入到社区、村组、家庭,通过组织讨论会、宣讲会、知识问答、文艺演出等形式,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激发全民支持参与城乡环境治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维护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

(六)加强监督,务求实效。

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篇9

关键词:城市环境工程;污水处理;融资模式

abstract:theintroductionofmarketmechanisminwaterpollutioncontrolatthepresentstagecity,taketheroadofthemarket,hasopenedupanimportantwaytosolvethisproblem.theauthorofthispaperbasedontheanalysisofcurrentsituationandreasonsofsewagetreatmentintaiyuanCity,combinedwiththedevelopedcitysewagetreatmentoperationmanagementexperience,andanalysisandsuggestionsonthesewagetreatmentprojectfinancingmode.

Keywords:Cityenvironmentalengineering;sewagetreatment;financingmode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然而由于城市污水处理事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污水处理设施在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还远远滞后于社会需求,成为制约我国在城市化发展做出了别样的重要因素。要加快城市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完善城市污水治理运营管理制度,促进城市污水治理产业的快速发展,应该突破由政府运营管理的单一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将城市污水治理产业推向市场,实行污水治理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市场化,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1.1不同类型的污水环境状况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社会、经济、人口、文化等方面差异较大,城市的规模不一,类型多样,没有较为完善的统一分类,现针对几种典型的城市污水环境状况进行分析。

1.2制约我国城市污水治理建设原因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规模增大,居住人口越来越多,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更是企业众多,种类复杂。但是我国城市的污水治理普遍存在以下现象:①基础设施缺乏,污水处理率低,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②人口增多,污水排放量迅速增大,水质趋

于复杂,已成为流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③水污染管理体系混乱,治理目标不明确,标准依据缺失,并由此造成在规划、监管、资金筹集与运行保障方面的困境;④适用技术缺乏,小城镇水污染治理难以实施。

分析表明,制约我国城市污水治理建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主观意识欠缺。在城市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城市环境建设却远远滞后,造成人居生活环境与配套市政设施的建设严重不足。尤其是对水资源的保护缺乏规划,造成污染源排污失控,污水治理严重滞后,环境污染形势日益严峻。据调查,大部分的城市都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有的甚至污水横流,严重影响了城市的人居环境及生态环境。

②建设运营资金极度缺乏。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大部分依靠国家投入,但小城镇规模较小,基础薄弱,能争取到的污水治理资金很少,加上大多数城镇排污收费体制不健全,导致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所需资金筹措困难。根据初步估计,要完善我国城市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至少需要巨额资金投资。建设和运营资金的极度欠缺成为制约我国城市污水治理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技术及人才的缺乏。很多城市在上马污水处理项目时,决策者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盲目选择不适宜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造成运行与维护困难。另外,污水处理本身工艺复杂、设备繁多,城市一般缺乏专业技术能力强的管理维护人才,从而难以保证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稳定有效运行。

④管理运营模式弊端突出。在旧的管理体制下,污水处理设施由政府部门建设、运营、管理,效率低下;而且运营费用由政府财政拨款,与大多数的事业单位一样,特别容易造成机构的人员臃肿,工作缺乏积极性,难以吸引专业技术人才。

⑤政策法规不完善。城市社会经济水平较大中城市落后,虽然国家已经逐渐重视城市的污水治理,但是具体行之有效的扶持鼓励政策较少。另外,城市的污水治理具有其本身的独特性,现行针对城市污水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太适宜小城镇,保障小城镇污水治理建设的正常开展需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

2拓宽城市污水治理融资渠道的建议

城市污水治理建设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投资显然存在困境,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运营与管理应该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在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方面提倡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引入民间资本为污水治理事业增添动力。

①组建水务投资公司,充分发挥其融资功能

城市政府可以组建专业化的水务投资公司,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城镇供排水设施建设的融资、投资、建设和经营,多渠道筹集资金,管好、用好资金,促使资产的合理配置。组建水务公司后,政府可以通过这个载体,充分发挥其投融资职能,大力开展资本运营,实现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模式,为城市污水治理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保障。

②支持环保企业上市,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融资

环保企业属于新兴产业,现有企业规模和实力有限,但环保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且环保企业不少属于高科技企业,上市后易于筹资。政府通过优惠政策支持环保企业上市,通过获得来自证券市场的资金,推动环保企业的发展,使环保企业加大在城市污水治理设施项目上的投资力度,加速城市污水治理建设。加强环保资金在金融市场中的运作,扶持一批先进环保企业上市融资。环保企业上市融资能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逐渐形成股票市场中的绿色环保板块,有利于整个环境保护产业和污水治理资金的筹措。

③建立水污染治理投资基金

城市水污染治理投资基金,是指一种专门用于支持小城市水污染治理的产业投资基金。组建水污染治理投资基金有几方面的好处:a.有利于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污水治理设施领域,弥补污水治理投资的巨额资金缺口;b.基金不同于债券等债务融资方式,在项目进行中不必集中偿付大量本息,同时降低项目的债务率,减轻债务负担,起到降低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成本的目的;C.有利于分散和降低投资风险,明确产权关系,具有集中和合理利用社会资金的直接融资功能。

城市社会资本参与传统上由政府投资的污水治理建设领域,其核心内容均是打破了由政府对污水治理设施“一包到底”的管理模式,在提高污水治理投资效率和降低建设成本的同时,也解决了地方政府财政投入有限的困境。因此,应用融资模式应该广泛推广并应用于城市的污水治理项目建设中,以促进我国小城市污水治理建设快速发展。

结束语

总之,污水处理系统是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下,污水治理显得尤为重要。要解决小城市的水污染问题,必须打破政府建设、政府运营的传统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建立多元投资主体模式,实行建设与运营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走污水治理产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篇10

关键词:生态型河道水生态文明城市河道建设规划

济南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第一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创建的总体规划时间段为2013-2020年,其中,2013-2015年为试点阶段,随后5年为具体创建阶段。到2020年,济南市将基本建成水生态文明城市,达到实现“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的标准,实现“河湖连通惠民生,五水统筹润泉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在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进程中,生态型河道建设作为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着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

生态型河道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

生态型河道是人工物化的非自然原生态的相对贴近自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水利工程。生态型河道以安全、可靠、经济为基础和前提,以满足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多功能开发为目标,逐步形成陆域草木丰茂、生物多样、自然水体鲜活流动,水质改善,具有多样水生物物种相互依存并能达到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能力的水利工程,其本身就是一个景观。

2、特征

生态型河道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河道生态系统,河道本身河内生物系统与周边人居活动等各方面都处于平衡、和谐状态。因此生态型河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生态工程构建的非自然原生态型河道;二是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三是拥有多样化的物理形态和生物群落;四是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实现、稳定且实现可持续发展。五是满足人类社会的合理要求能力。

济南市河道建设现状

1、济南市河道概述

济南市区的河流可以用‘8+1’来形容,8大河系外加一条护城河。”分别是兴济河、工商河、东泺河、西泺河、全福河、北太平河、柳行头河、大辛河。除了北太平河是东西走向,其他7大河系全部呈南北走向。“护城河是一条环形河道,没有支脉,所以只能是河流,而非河系。由于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城南城北超过100米的落差使城区的河水无法东西向流淌,除北太平河外,7大河系全部发源于南部山区,并最终向北汇入小清河,再沿小清河流向大海。济南市区的数十条河道,多数流的是污水,且时有乱倒垃圾现象,污染了河道,影响了河道的泄洪,同时,也不同程度影响着城市的形象。

2、河道现无具体规划

河道整治工程还缺乏更加系统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没有真正把河道治理工程融入到大的经济环境中统盘考虑,存在着仅对单一某一局部区域河道的规划,设计简单,局限于能排水即可,功能单一,工程不配套等弊端,没有将整个河流流域统一规划,与建立高标准的防灾减灾工程体系、统一的水资源调配体系、高质量的水环境体系差距较大。

3、小清河流域现状

小清河是济南市一条主要的泄洪河道,市区众多的河流最终都要汇集到小清河泄洪。近年来,市区河道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淤积严重、河水污染、雨水流失等现象。河道的狭窄、淤积、垃圾的堵塞等造成的行洪能力下降,特别是汛期排水不畅,甚至河水倒灌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河道两岸绿化较少

大多数河道两岸绿化较少,达不到绿化美化城市的效果,同时也与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河道整治的意见与建议

1、制定科学的河道综合治理规划

制定科学的河道综合治理规划。河道治理规划,既要有超前意识,又要切合实际。制定河道疏浚整治中长期计划。针对河道淤积比较严重,为改善蓄排水条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恢复河道的基本功能,应制定河道疏浚整治中长期计划,按计划实施。

以改善城区河道水环境为目标。按照“以排为主、蓄排结合、水系联动、河路兼顾、以河带景、河景统筹”的思路,高起点抓好主干河道网总体规划。制定河道综合治理规划,应以解决排水蓄水为基础,以建设生态河流为重点,完善城区河道相互沟通布局,建立新的城区河道构架,改善水环境,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协调。

建立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体系。在保障城区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城市绿化---河岸植树,城市道路---岸堤建非机动车道,城市景观----河道筑坝蓄水等问题,与城市特有的地理环境相结合,通过沿河景观绿化带建设及拦水坝建设,把城区河道建成景观河道、生态河道、休闲娱乐河道。把河道整治规划纳入城市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中,做到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

2、加快推进水系工程建设

科学实施截污治污。重点解决城市污水处理负荷过重和两污分流问题,加快推进城区48条河道截污整治任务。规划、国土、建委等部门要加强沟通,灵活创新、尽快完善相关工程审批建设手续,确保按计划分期、分批、分片、分区开工建设。环保等部门要定期检查排水设施情况,确保已经截污整治的河道不再出现复排。

加快推进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回收与管理。要按照片区、面积、人口、用水量等指标合理布局,明确建设、收费、管理等相关问题,算好经济帐,既可以实现我市污水处理的安全、稳定和协调,又可以利用污水处理设施的再生水补充河道,提高水利用率。

提升城市排水泄洪能力。要以排水为重点,加强管网的规划、建设和改造,不断优化地下空间布局和配套设施,继续加强河道的清淤疏浚,努力缓解大雨造成的路面行洪现象,切实提升城市防汛防灾能力,确保城市运行安全。

3、建设提升水面景观

要充分利用园林绿化美化、林业水系生态打造结合起来,实现治污、防洪、景观建设的统一。要进一步加强沿河环卫设施建设,实施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垃圾不进入河道,确保河道清洁、整齐、优美。要创新水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的思路方法,统筹谋划做好地表水转化成地下水工作,既满足市民饮用地下水的愿望,又保障了景观用水,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4、各部门形成合力

要充分调动基层参与河道整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责任,强化河道整治管理考核,确实把考核结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各高新区的责任目标管理考核。市、区财政要在条件允许下,加大对河道整治的资金倾斜和投入。财政、环保、建设、市政公用、水利、园林等部门要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同时要深入研究合理利用市场机制、创新Bt、Bot等建设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河道整治中来。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