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骨折术后康复方法十篇骨折术后康复方法十篇

骨折术后康复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9:06

骨折术后康复方法篇1

【摘要】随着交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的人越来越多,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膝关节周围骨折是目前骨折治疗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易发生关节运动受限、功能受损,单纯内固定因为材料的限制有时不能有效固定,单纯外固定因为骨折涉及关节面而导致固定困难,外固定时间长对关节功能恢复不利,并且术后的康复锻炼将直接关系到关节功能的康复.目前,虽然临床上报道有很多的康复锻练方法,但各种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康复效果均有不同,我们重点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方法进行综述,阐明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适应症及禁忌症,以有益于临床医师在今后的治疗中掌握.

【关键词】膝损伤;骨折;功能康复;术后;Cpm

1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重要性

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易发生关节运动障碍,其术后锻炼的早晚、锻炼的方法直接关系到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关节周围骨折的传统治疗原则是修复病理性组织后固定,待组织愈合后再进行功能锻炼,常常引起关节囊粘连、挛缩,甚至关节僵硬或强直,不得不行手术松解.尤其是膝关节周围骨折,因膝关节承重大,结构复杂,许多同道进行了很多研究,以前的学者多主张膝关节周围骨折后患肢以制动为主,以利于组织修复,因制动所造成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在所难免;但若强行被动活动常引起再损伤,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2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方法的发展

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手术方式、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和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有很大关系,有经验的临床医师术前就会考虑到骨折愈合后关节功能如何恢复的问题,所以高明的医师常常会将手术方式、内固定方法及术后康复方法联系在一起并综合考虑各种方法的利弊后才作出决定.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医生Salter从开胸术胸骨截骨或肋骨骨折后能在胸廓的反复运动中愈合的事实中得到启发,经大量实验研究提出了骨关节术后持续被动活动的概念[1](continuouspassivemotion,Cpm)骨软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理论.采用下肢Cpm活动器对膝关节周围骨折牢固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疗效满意.Cpm锻练的优点有:①持续被动活动增加了关节软骨的营养与代谢,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如肌腱、韧带等的修复,并刺激且有双重分化能力的细胞向关节软骨转化,抑制了关节损伤及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进软骨损伤的自身修复,且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②Cpm使肌肉处于无收缩状态下被动活动,不会产生使复位后骨折端再移位的剪应力,避免内固定的松动或骨折端移位[2].鲍磊等[3]通过对3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采用内固定与外固定架超关节固定治疗,术后行股四头肌锻炼和Cpm锻炼,最后认为超关节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手术,术后Cpm锻炼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方法.林世荣等[4]采用髌骨牵引预防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伸膝装置僵硬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他们认为骨牵引可以防止股四头肌及肌腱的挛缩和粘连,可恢复髌上囊的活动度,防止髌骨支持带挛缩.持续牵引和改变屈膝角度以及被动活动,可以防止股髁、髌股、胫股关节面及后关节囊发生粘连,使膝关节功能得到较大的恢复.万春友等[5]对74例膝关节周围骨折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并选择性结合应用早期主动股四头肌收缩及踝关节运动、早期Cpm运动、作业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采用Karlstrom和olerud肢体功能评定标准[6-7]来判定疗效,他们认为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应选择合适的坚强的内固定[8-10],以外固定架为首选,其次可选择解剖钢板或交锁髓内钉;术后要尽早行功能锻练,主动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早期(术后1~3wk)Cpm持续被动活动能防止关节内及关节外粘连[11],专业医师的作业治疗对防止或松解早期膝关节粘连有很好的效果.潘鸿志等[12]认为对骨质疏松性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应贯彻积极手术、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延期负重的原则,以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还应联合用药补钙,只有做到骨折与骨质疏松的治疗并重,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康复效果.董纪云等[13]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发生膝关节僵直的患者行小切口膝关节粘连松解并连续被动活动治疗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盘柏军等[14]在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采用麻醉下持续被动运动对预防膝关节僵直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国际内固定研究会(ao/aSiF)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invasivestabilizationsystem,LiSS)是一种新型内固定系统.第一代LiSS研制于1995年,先后用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的治疗.LiSS作为“生物力学固定技术”的典型代表及与自锁内固定装置成功的有机结合,能明显改善一些在传统钢板螺钉接骨方式下手术难度较大、预后欠佳或并发症发生率高的骨折的治疗效果.LiSS的预先解剖塑形钢板,辅以自锁、自攻、成角、单皮质固定的螺钉,提供了更高的稳定度;通过螺钉与钢板锁定提高固定程度而非依赖钢板与骨面摩擦产生固定效果,使得内固定物对骨膜的干扰降至最低,有利于骨膜的灌注,且钢板通过射线可穿透的引导手柄插入肌肉下间隙内并为经皮钻入螺钉提供准确的定位,明显降低了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不仅内固定强度高,术后可以早期功能锻练,而且因为手术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创伤小、不损伤关节附属结构,因此术后发生关节内外粘连的机会小,明显降低了关节僵直的发生率[15].微侵袭钢板接骨术(minimallyinvasiveplateosteosynthesis,mipo)也是在国外新兴的一种微创技术,是以生物学内固定为基础,与LiSS有类同之处,也不直接剥离和暴露骨折区,不破坏骨折区软组织血供,降低或减轻了传统内固定治疗的并发症,无手术过程中大出血及副损伤的报道,但对C形臂显示功能及骨科医师操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16-17],手术时间可缩短60%,可早期活动,避免了并发症,术后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Farouk等[18]通过新鲜尸体股动脉注射蓝色硅酮后的解剖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固定的骨动脉及滋养动脉均处于危象状态,而生物学固定组未受明显影响,骨膜及骨髓微血管灌注良好,表明生物学固定在维持动脉循环和灌流方面优于传统钢板固定.

3目前各种方法存在的缺点

虽然上述方法各有不同的优点,但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缺点:①早期伤口未愈合,患者常因惧怕疼痛或意志力不强不进行或者不能坚持有效的股四头肌功能锻练;②Cpm锻练可造成被固定骨折端移位、被修复韧带撕裂和伤口愈合不良,使用时会增加骨折处的应力,容易引起内固定松动,临床上关节周围骨折严重不能坚强内固定者、软组织损伤重者或骨折合并膝关节韧带损伤修复者等均不宜早期Cpm锻练,而且在当前国内多数基层医院并未配置Cpm;③髌骨骨折的患者不能施行髌骨牵引;④国内中小医院尚缺少专业康复医师;⑤麻醉下持续被动运动松解粘连除了加重患者的痛苦,而且多次麻醉对老年人有很大的风险;⑥LiSS和mipo虽然国外和国内少数人报道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好,但其价格昂贵,操作技术复杂,国内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尚很少.

4展望

目前临床上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出现膝关节功能严重受限的患者并不少见,仍然需要骨科医师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微创内固定系统的发展可能会减轻膝关节周围骨折后功能受限的程度,临床医师应熟悉已有方法的优缺点,掌握各类方法的适应症,术前要根据伤情选择恰当的术式或内固定方法,术后宜选择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法,以期达到较好的膝关节功能恢复,同时还需要探索更多、更好的康复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SalterRB,SimmondsDF,malcolmBw,etal.thebiologicalefectcontinuouspassivemotiononthehealingoffullthicknessdefectinarticularcartilage.an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intherabbit[J].BoneJointSurg(am),1980,62(8):1232-1251.

[2]苏奇.持续被动活动在下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1997,3(1):51.

[3]鲍磊,马华松,周雪峰.内外固定结合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2):91-93.

[4]林世荣,温东栋.髌骨牵引预防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伸膝装置僵硬[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4):587.

[5]万春友,金鸿宾,夏群,等.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功能康复[J].中国骨肿瘤病,2004,3(10):288-293.

[6]oBricnpJ.Fracturefixationinpatientshavingmultipleinjuries[J].CanJSurg,2003,46:124-128.

[7]tscherneH,RegelG,papeHC,etal.internalfixationofmultiplefracturesinpatientswithpolytrauma[J].Clinorthop,1998,347:62-78.

[8]管廷进,孙东升.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干骨折术后早期康复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3,4:592.

[9]王安庆,洪毅,张军卫,等.四肢长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原因及治疗康复训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6,9:207-208.

[10]潭新玲,曹秀丽.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J].现代康复,2001,12:137-138.

[11]papeHC,KrettekC.managementoffracturesintheseverelyinjuredinfluenceoftheprincipleof“damagecontrolorthopaedicsurgery”[J].Unfallchirurg,2003,106(2):87-96.

[12]潘鸿志,胡立敏,李琪.骨质疏松并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J].江西中医药,2004,12:28-29.

[13]董纪云,卢世壁,王继芳,等.小切口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及连续被动活动治疗膝关节僵直[J].中华骨科杂志,1997,7:675-677.

[14]盘柏军.麻醉下的持续被动运动预防膝关节僵直[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5,10(4):230-231.

[15]王秋根,谭瑞星.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25(4):252-254.

[16]DavidL,HelotDL,paulY.minimallyinvasiveplateosteosynthesisofdistalfracturesofthethetibia[J].injury,1997,28:22-48.

[17]perrenSm.thetechnologyofmininallyinvasivepereutaneousosteosynthesis(mipo)[J].injury,2002,33:Vi-Ⅶ.

骨折术后康复方法篇2

[关键词]骨创伤;康复功能锻炼;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2)11(b)-0133-02

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骨创伤患者的预后恢复也越来越好。康复护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骨创伤患者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本院治疗的55例骨创伤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康复功能锻炼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0例病例均为本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骨科接收手术治疗的骨创伤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5例。康复组:男性38例,女性17例;年龄16~58岁,平均(37.35±13.81)岁;其中,锁骨骨折10例、肩关节脱位9例、肱骨髁上骨折10例、前臂骨折8例、股骨颈骨折5例、膝部骨折7例、腰椎骨折6例。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18例;年龄17~59岁,平均(36.75±13.63)岁;其中,锁骨骨折9例、肩关节脱位8例、肱骨髁上骨折10例、前臂骨折9例、股骨颈骨折6例、膝部骨折6例、腰椎骨折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创伤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骨外科的常规护理;康复组患者术后由专门的护士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康复功能锻炼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被动康复功能锻炼是指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术后尽早帮助患者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锻炼强度以不引起患者的疼痛为宜,并注意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1]。在患者出现自主肌肉收缩后给予主动康复功能锻炼。主动康复功能锻炼是指在患者的肌肉能够自主收缩后,让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主要的锻炼目的是缓解患者患肢的疼痛、加快瘀肿的消退、促进骨折的愈合、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后遗症的发生[2]。具体的主动康复功能锻炼如下:

1.2.1锁骨骨折

在患者术后局部固定的过程中,让患者进行握拳、肩肘关节的外展和后伸运动、挺胸运动以及双手叉腰等动作。但禁止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和内收的动作。在使用夹板固定时要注意不要过度的压迫皮肤,在夹板拆除后可以让患者进行肩关节前屈以及双臂划船的动作。

1.2.2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的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外固定2~3周,在固定过程中,以腕关节的锻炼为主,包括抓空增加练习、上翘下钩练习等,固定一周后可以进行肩肘关节的屈伸锻炼,2~3周后可以进行肩关节的多方位运动,包括手指爬墙以及双手托天等动作。

1.2.3肱骨髁上骨折

患者常常伴有上肢血管和神经的损伤,从而遗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在康复锻炼过程中要注意患者是否伴有血管痉挛以及供血不足的情况。固定早期,患者无法活动肩肘关节,因此以上臂的静力性活动为主,同时进行手指的锻炼和腕关节的锻炼,包括抓空增力练习、五指起落练习等。中期加大患者的运动量,适当增加患者肘关节的练习以及前臂的旋转练习。

1.2.4前臂骨折

前臂骨折以桡尺骨干骨折最为常见,患者多伴有局部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因此,在康复锻炼时要密切注意患者的患肢情况。早期的锻炼以手指关节和肩关节的运动为主,同时进行前臂肌肉的静力锻炼,禁止进行旋转等活动,当患者的外固定拆除之后,再进行肘关节的锻炼,包括伸直、屈曲、旋前旋后等动作。

1.2.5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主要的手术方法为髋关节转换术。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因此术后的并发症较多。必须密切的观察患者的情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早期在外固定的情况下,进行患肢肌肉的锻炼,同时可以使用Cpm机进行锻炼,上肢以肩肘腕关节的活动为主,下肢以踝关节屈曲活动为主,不能进行膝关节的内弯运动。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于术后1~2周开始进行下床行走,但患肢不能负重。同时增加各关节的活动度,但要注意避免发生关节拉伤。

1.2.6膝部骨折

膝部骨折主要影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术后患者膝关节内的粘连一般比较严重,因此,早期以髋、踝、趾关节的动作为主,增加下肢的血液循环,促进肌肉关节功能的恢复。在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1.2.7腰椎骨折

患者腰椎骨折后,导致腰背部肌肉的痉挛,易发生二次损伤,因此,患者早期的功能锻炼以腰背部肌肉的锻炼为主,主要目的是恢复患者腰背部肌肉的肌力,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保持患者脊柱的平衡。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直腿抬高练习,然后逐渐过度到多点支撑法练习。

1.4疗效判定标准

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将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可、差四级评定。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3讨论

关节是人体运动功能的重要结构,骨创伤常常造成患者关节功能的障碍,对患者预后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3]。而术后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康复功能锻炼和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预后的肢体运动功能[4-6]。康复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骨创伤患者的功能,能够有效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增加患肢的肌力,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7-8]。本组研究显示,康复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术后给予骨创伤患者有效的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淑霞,李力佳.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院外康复功能锻炼指导方法[J].光明中医,2010,27(1):62-64.

[2]刘伟,吴宇黎,丛锐军,等.全膝置换后早期持续主动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5):6509-6513.

[3]涂春兰.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床上操队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8,15(11):1-3.

[4]杜晶晶,赵万秋,林月秋,等.骨科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与对策[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3):151-152.

[5]黎华珍.骨折支架外固定术后实施自我护理的体会[J].现代医院,2012,12,(3):84-86.

[6]付霞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治疗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6):166-168.

[7]张蓉.骨创伤病人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J].健康必读,2010,11(2):26-27.

骨折术后康复方法篇3

【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自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60例胫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功能锻炼,对照组进行常规锻炼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满意,其中两组患者经评估后发现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其术后2周肢体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胫骨骨折;康复锻炼;临床效果研究

胫骨骨折在四肢骨折中较为常见,因为其血运具有特殊性,常合并膝关节功能障碍[1]?胫骨骨折手术后常发生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与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因此胫骨骨折术后早期康复锻炼越来越受到骨外科医师的重视?笔者选取我院骨科自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60例胫骨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功能锻炼,其效果令人满意,有助于分析骨折康复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的关系,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自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60例胫骨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3.5~66岁,平均35.2±2.1岁?右侧骨折36例,左侧骨折24例?患者均为车祸?坠落或跌扑造成胫骨骨折,均无神经和血管损伤?骨折分类,按ao分类方法,开放性骨折32例,42-C1型闭合性2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在入院后及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中根据骨折情况行内固定术,并尽可能恢复胫骨关节面的平整,需要时进行植骨?

1.3评价方法对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依据克氏康复学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估[3]?优:关节活动自如,能够灵活站起?下蹲,关节活动度丢失≤15°;良:关节自主活动,关节活动度丢失20°~30°;可:关节活动尚可,关节活动度丢失>30°;差:存在关节的自主活动,关节活动度丢失≥70°?

1.4康复锻炼方法

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锻炼联合Cpm机功能锻炼,对照组仅应用Cpm机行功能锻炼?观察组康复锻炼内容:1.术前康复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主动屈伸膝关节?引体向上运动?直腿抬高?踝泵练习等,2~3次/d,每次10~20min?要将被动锻炼与主动锻炼相结合,把床下锻炼和床上锻炼结合,充分使各关节活动度得到锻炼,指导下地行走;2.术后康复训练:术后清醒后立即开始有效咳嗽?踝泵锻炼?深呼吸练习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的运动,如抬高患肢,令其高于心脏平面,保持屈膝30°能有效减轻肿胀,需要时静滴甘露醇?甘油果糖等;下肢骨折的患者因为患肢制动?长期卧床?手术创伤等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中老年患者血液黏稠度较高,容易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需要在术后嘱患者抬高患肢时令其进行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及患肢肌肉被动舒缩运动等;在术后要早期行主动功能锻炼,来有效提高康复效果;并且禁止过早负重,造成关节功能受损,至少于术后8周才能逐步行负重训练;并在术后开始应用Cpm机行功能锻炼?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满意,其中两组患者经评估后发现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其术后2周肢体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胫骨骨折,尤其是合并腓骨骨折或者多段骨折极不稳定,采用跟骨牵引手术或石膏固定操作简单,但是对稳定骨折作用差,容易导致畸形愈合或者骨不连接[3]?胫骨骨折治疗的患者应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帮助骨折的愈合,因为在术后第二天新生胶原组织就开始沉积在关节周围,这种胶原纤维不利于膝关节的运动?患者在术后立即开始关节运动能够把瘢痕对关节Rom的限制降到最小限度?同时早期康复锻炼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机体淋巴回流,避免术后深静脉的血栓形成[4]?还能够促进膝关节液的渗透?扩散,恢复肌肉力量,预防肌腱?关节囊粘连?挛缩,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膝关节的屈曲,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评估后发现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其术后2周肢体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较高?因此胫骨骨折积极手术治疗配合优质的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治疗和改善预后?同时对患者进行康复心理护理,鼓励术后尽早进行主动锻炼,并掌握各种注意事项,能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通过术后早期采取康复锻炼的方法能够提高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使膝关节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日,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段贤斌;卢小虎;裴志杰;程锦珍;皮下钢板治疗胫骨骨折术早期康复锻炼[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02):50-51.

[2]戴闽;艾江波;帅浪;范红先;张斌;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4(12):973-975.

[3]张丽华;健康教育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的康复生活质量影响[J].当代医学,2011,11(07):92-93.

[4]张淑华;胫骨骨折临床综合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

骨折术后康复方法篇4

【关键词】康复;肱骨骨折;肩关节功能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具体是指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部位的骨折,占所有骨折患者中的5%左右[1]。因为这种骨折的损伤部位接近肩关节,而肩关节是人体活动最多的关节之一,故而其功能的恢复对于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作用[2]。目前,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法,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可以耐受手术,则使用手术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效果[3]。但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治疗方式仅仅是影响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效果的一个方面,而康复的好坏也是重要的方面[4-6]。本文以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康复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31~75岁,平均(61.58±6.69)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肱骨近端骨折,排除病理性骨折可能;所有患者从受伤到接受手术时间1~5d,平均(2.13±1.12)d;在致伤原因方面,交通伤32例,摔伤22例,坠落伤6例。为保证研究对象同质性,本研究要求所有患者受伤前生活可以自理;未合并有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疾病;患者神经精神正常;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可以理解本研究所涉及的健康教育内容并具有独立完成本研究所涉及调查问卷。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致伤原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使用艾迪尔系统,臂丛麻下进行。患者仰卧于可透视手术台上,胸部和肩部垫高30°~40°,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在显露骨折端后,清除血肿,复位骨折;先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复位,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复位是否满意,再进行锁定钢板固定。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治疗。具体措施如下:(1)患者术后第2天~第3周内,为康复治疗第一阶段,此阶段中,患者以被动运动为主,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关节囊及韧带等软组织粘连,主要动作以前屈上举、外旋为主,每日应最少进行两次,每次时间不少于10min。在此阶段后期,可以视患者情况,进行内收和内旋的锻炼。(2)患者术后第4~10周为康复治疗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三角肌及肩袖肌肉力量,以主动运动为主,主要动作有前屈动作、站立位上举及增加第一阶段动作范围等。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让患者量力而已,且不可操之过急造成损伤。(3)患者术后3个月,可开始康复治疗第三阶段,即以增加肩关节活动力量和范围为目的的运动,可以在主动运动的基础上使用器械,也可帮助患者参与简单的社会运动。在此阶段,要注意鼓励患者康复信心,让其积极的进行运动康复。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本文观察指标包括两部分,首先是对两组患者肩关节运动能力的比较,测量时间点为患者术后第6个月进行的复查,使用美国肩肘关节协会的《肩关节评估表》进行,分为疼痛、肌力、稳定性、肩关节功能及肩关节平均活动度五个维度,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结果越积极;第二部分是对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进行neer评分的比较,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结果越积极。测量时间点为患者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计数资料使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肩部功能的比较观察组在疼痛、肌力、稳定性、肩关节功能及肩关节平均活动度等五个评价肩关节功能的指标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neer评分的比较术后第3天,两组ne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6个月,观察组ne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包括肱骨大小结节骨折、肱骨近端骨骺分离及肱骨外科颈骨折[7]。对于此类骨折,临床上有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一般来说,如果患者为非移位骨折,则可考虑使用保守治疗,而如果患者有移位现象,则应考虑使用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8]。通常,需要使用内固定进行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都伴随有患者软组织完整性损伤的情况,可能会造成患者关节囊、韧带等发生粘连,尤其是在手术后2周内,这种情况十分严重。且在患者出院康复阶段,由于未能接受系统的治疗,其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也不容乐观[9-10]。本研究中,笔者通过贯穿于患者治疗全程的康复治疗,在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后期着重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对稳定肱骨近端骨折固定效果,提高肩关节功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肩关节功能的比较中,观察组在疼痛、肌力、稳定性、肩关节功能及肩关节平均活动度等五个评价肩关节功能的指标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6个月,观察组ne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康复治疗可以在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患者中起到积极作用,可以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稳定内固定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参考文献

[1]高仕长,倪卫东,梁安林,等.多发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09,11(6):494-496.

[2]杨礼跃,蔡靖宇,郭涛,等.影响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J].中国医药导报,2008,5(6):153-154.

[3]唐芳根,金丹,黎健伟,等.数字化重建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临床分型中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11):1671-1674.

[4]廖云.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2):2095-2096.

[5]邱勤业,胡汉生,范震波,等.经皮钢板与解剖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1(30):5569-5574.

[6]张作君.对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几点看法[J].中医正骨,2011,23(10):30-33,36.

[7]王伟斌,庞清江.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3):278-279,282.

[8]唐兵,秦定扬.新鲜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25例诊治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0,20(4):627-629.

[9]王萌,张爽,刘晓华,等.陈旧肱骨近端骨折的康复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8):2170-2172.

骨折术后康复方法篇5

关键词:心理护理;康复锻炼;骨科;临床

骨科患者病情常常较重,其术后康复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康复锻炼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能够降低致残率[1]。由于许多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锻炼的认知不到位,不当的康复锻炼能够造成伤口裂伤等意外,从而降低手术及预后效果不佳。另外,患者常对骨折的认知及治疗上存在较大的误区,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对患者至关重要。笔者特选取42例骨折而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干预,取得了较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1例骨折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所有患者意识清晰,均可独立思考与正确表达主观认知,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把81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1例,其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为24~84岁,平均年龄为(35.45±13.16)岁;术后住院为8~29d,平均术后住院为(14.54±9.75)d;患者的手术类型:椎间盘突出术1例,胫腓骨骨折21例,股骨骨折术19例。实验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25~82岁,平均年龄为(35.26±14.87)岁;术后住院为9~29d,平均术后住院为(14.58±9.89)d;患者的手术类型:胫腓骨骨折20例,股骨骨折术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应用向患者讲解手术原理、流程及安全性等相关知识,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对骨折的认知上存在较大的误区者,应向患者介绍骨折病症的一些相关知识,以便纠正患者在病症上的错误认知,对针对性不同骨折病症患者的实施个性化护理,给予其鼓励与支持,以便消除或降低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

1.2.2康复锻炼骨折后2w内患者的骨折处的上下关节暂不活动,功能锻炼应与患肢肌主动舒缩为主,帮助患者做患肢肌部按摩,以便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骨折2w以上,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尽早进行骨折处的上下关节活动,以防肌萎缩与关节僵硬。当患者骨折已愈合并去除外固定后,应鼓励患者逐渐进行离床活动,增强关节活动范围,锻炼肌力,对于肢体部分肿胀者或关节僵硬者更应增强锻炼,使之消除。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4个月后的康复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效果根据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定,主要分躯体健康评分(pHS)、精神健康评分(mH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2,3]。

1.5统计学方法本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临床资料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计量并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pHS、mHS比较两组干预后的pHS、mH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干预后的Barthel指数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学意义(p

3讨论

骨科患者的病情一般都比较复杂,而手术后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时间,而且对患者的预后也影响极大[4]。

康复锻炼护理由主治医生与相应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骨折及其恢复状况,一般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相应的康复锻炼指导及护理。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的活动强度与范围应随着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缓慢增加,以防肌萎缩与关节僵硬,保障骨折处的血液循环。

本文研究显示,两组干预后的pHS、mH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增加,但实验组在pHS、mHS评分增加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艳.骨科患者术后疼痛预见性、舒适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3):123-124.

[2]董玉会.评估系统护理模式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2014,36(8):1231-1234.

骨折术后康复方法篇6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康复护理

膝关节周围骨折包括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折,多为高能量暴力所致,手术治疗较困难,致残率高,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粘连是其常见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未能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常导致肢体功能受限或需二次手术关节松解治疗。作者总结2004年8月至2007年2月6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术后疗效及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2例患者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19~68岁,平均41岁。其中股骨髁上骨折14例、股骨髁间9例、髌骨21例、胫骨平台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3d。本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术。其中股骨髁上、髁间骨折采用解剖型钢板、逆行髓内钉或国产锁定钢板;髌骨骨折采用张力带固定;胫骨

平台骨折采用解剖型钢板或国产锁定钢板。应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泵留置48h止痛。

1.2方法

(1)心理教育: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术前即让患者了解康复的原理和方法,做好治疗前的解释工作,使其消除功能锻炼可能导致骨折移位或延缓愈合的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有计划的康复活动,防止消极逃避锻炼,又要避免急于求成。

(2)常规护理:术后应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及患肢局部血液循环征象;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止痛剂;围术期常规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立即股四头肌舒缩活动,踝关节背伸和跖屈交替练习,24h后连续被动运动(Cpm)康复锻炼。

(3)康复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关节活动障碍的防治,莫过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康复前先向手术医师了解患者骨折的特点、手术过程、内固定稳定程度。让患者在健侧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有节律地进行,以髌骨能上下移动为有效。这是一种主动锻炼的方法,可维持肌力、减少粘连。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Cpm康复活动。应根据康复医学原则和康复护理内容与手术医师共同制定出Cpm应用计划,包括Cpm的开始时间、初始角度、每天增加的度数及活动时间、治疗周期、出院后的活动方法[1]。术后镇痛,使膝关节在无痛下在可动范围内进行功能锻炼。运动速度一般选择1个周期/min。运动时间2次/d,1~2h/次。在Cpm间歇期,作股四头肌主动舒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主动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减少关节腔积液、促进消肿,增加动力肌对关节的稳定作用。主、被动运动相结合,最大限度改善膝关节屈伸功能。骨折术后的稳定性必须与主刀医生沟通、分析,如骨折未获足够稳定性,术后肢体仍需制动。

转贴于

1.3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6个月行膝关节功能评定,根据Kolmert[2]标准进行评定:优:膝关节完全伸直,屈>120°,无疼痛和成角、短缩

外成角>10°、短缩>2cm。

2结果

6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6个月时行膝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82.3%。

3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滑膜关节,长时间的固定极易引起关节囊粘连、挛缩、关节僵硬或强直,最终导致膝关节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3]。膝关节周围发生骨折经过内固定术后,活动障碍主要因关节韧带、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肌腱挛缩或关节内外粘连所致。缺乏运动和负重的刺激,软骨细胞和纤维软骨细胞的营养受影响。制动后肌肉发生萎缩,肌力下降。下肢关节内骨折的术后康复特点是早期活动和延迟负重,若固定稳定,建议使用Cpm,可增

加关节活动、减轻肢体肿胀,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4]。康复介入的早晚与膝关节功能成正比[5]。作者认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根据患者的心理及骨折特点,加强患者的康复教育及疼痛护理,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早期康复介入,最大限度地改善骨折术后的关节功能活动度。另外,除锻炼关节活动外,中、后期需指导下逐渐负重活动,还应包括全身血循环、心、肺功能的锻炼等,改善患者整体活动机制,重新融入社会并恢复职业生活。

【参考文献】

1鲍素珍,马清亮.Cpm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8):188~189.

2Kolmerti,wullfK.epidemiologyandtreatmentofdistalfemoralfracturesinadults.actaorthopScand,1982,53(6):957~967.

3LiYR,ChenXw,FanY,etal.thetherapyofparaffinwaxandjointmobilizationfordysfunctionofkneejoint.ZhongGuoLinchuangKangfu(ChinJClinRehabil),2001,5(6):100.

骨折术后康复方法篇7

关键词:骨科护理骨科术后康复锻炼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66-02

骨科护理当中,康复锻炼在恢复身体原有功能,大幅度降低致残率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康复锻炼的护理应由主治医师和护士共同完成,一般根据患者的情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了不造成伤害,切忌动作粗暴。

1临床资料

2011年8月~2012年2月,观察了骨科术后患者64例。其中,按骨折部分来说,上肢骨折术后20例,下肢骨折术后44例;按年龄来计算,60岁以上50例,60岁以下14例。所有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1~8周的康复锻炼。完全无肢体障碍59例,轻度障碍5例,康复率达92.2%。

2康复锻炼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2.1康复锻炼的方法。康复锻炼是指患者通过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来维持肌肉和关节的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等,进而恢复骨骼功能,将致残率降到最低。其中主动运动靠肌肉主动收缩来完成,被动运动则是在外力帮助下进行关节运动,而肌肉不作主动收缩。一般情况下,骨折后的康复锻炼更注重使用复位固定术的治疗方法,忽视康复锻炼,这会使本可以恢复的功能丧失,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伤残,造成的伤害程度比原发性损伤更甚,因此,康复锻炼必须要依据科学进行。

2.2康复锻炼的临床意义。

第一,康复锻炼可以消除水肿。外伤手术的创伤愈合期为4-6周,在这期间手术部位会有一定程度的水肿状况,尤其是伤肢肢端会更加明显。因此在这期间一定要注意指导患者将患肢抬高有利于血液的静脉回流,减轻甚至消除水肿。

第二,康复锻炼可以减少肌肉萎缩的症状。骨科术后进行主动或者被动运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对患肢进行锻炼少肌肉萎缩,保证患者的健康。

第三,康复锻炼可以防止关节僵硬、粘连。骨折患者由于手术原因,肌肉不能自如活动,因此静脉和淋巴会瘀滞导致水肿的发生,最后会出现滑膜粘连的情况。所以在术后医生和护士可以指导患者做些主动运动。如果是上肢骨折可做些握拳运动;下肢骨折可做股四头肌的长收缩联系,因为主动运动有牵拉作用,通过温和的主动运动可以运动关节周围的肌肉,从而减轻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僵硬和粘连。

第四,康复锻炼有利于促进骨骼愈合。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肌肉会加速代谢从而产生乳酸。乳酸则可以刺激血管扩张,增加循环血量,加速新生血管的成长,促进骨痂生成,加速骨骼的愈合。

3康复锻炼的几种方法

3.1疼痛心理护理。在进行锻炼之前,我们要让患者明白关节僵硬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关节长期固定而出现的挛缩现象,也就是关节周围的肌肉短缩以及关节囊里的空间紧缩。除此之外,关节内还会出现由于脂肪组织增生导致的关节占位,堵塞骨膜上的通道,关节的软骨会被该软组织的过度增生覆盖,并且融为一体。在压力作用下,在关节表面互相接触的位置会出现纤维化和退行性变,更有甚者会发生纤维粘连造成的骨性愈合,丧失运动功能。

3.2骨折早期的康复锻炼。患者伤后的1-2周,是康复锻炼的早期,这时的骨折肢体局部反应相对较大,肿胀和疼痛状况明显,还未形成骨痂。手术后骨折断端虽然已经被固定,却并不稳固。所以,在此阶段的锻炼主要以不活动关节为前提,主要是进行主动收缩和舒展肌肉。

(1)上肢肌肉的锻炼方法是握拳运动,患者用力握拳,充分伸直手指,并进行反复和交替训练,从而增强双手握力。

(2)下肢肌肉的锻炼方法则是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该练习不仅可以增强臀大肌、小腿三头肌以及股四头肌的力量,同时用力做踝关节的伸屈和背伸足趾的运动,这样能够有效减少肌肉萎缩的发生,关节僵硬的情况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控制。

(3)被动活动,例如进行一些向心性按摩,可以达到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的效果。

(4)肌腱用力踩床,用双肘和头部将全身支起,尽量使背部和臀部腾空,五点受力,即五点支撑法。该方法不仅能锻炼腰背肌,还能避免压疮。

3.3骨折中期的康复锻炼。手术后的3-6周是康复锻炼的中期阶段,这段时间骨折患者的特点是骨折肢体肿胀明显减轻,疼痛感减少,初步形成骨痂,骨折断端也已初步连接。这个阶段患者需要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肢体活动,逐步扩大肢体活动的力度和范围,但是还必须有所限制,避免由于活动范围的突然加大而导致的骨折错位。在这个阶段,有三步可以帮助患肢下地:第一步,用健肢和双拐组成三点,支撑身体的重量来进行地面活动,需注意的是患肢并不负重。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下,可以让患肢的脚尖轻微点地,适当负重。第三步,在进行了以上两步之后,让患肢全脚着地,与健肢一起负担全身重量。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一点一点进行,切不可一蹴而就,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训练时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以逐渐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3.4骨折后期的康复锻炼。骨折手术后的6-8周是康复锻炼的后期,这个时期骨骼已经基本愈合,关节活动也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此时的康复锻炼强调的已不仅仅是局部的锻炼,同时也会进行全面的关节和肌肉锻炼。

3.5注意事项。康复锻炼一定要确保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坚持主动运动,适当添加一些被动运动。首先,康复锻炼以恢复肢体生理机能为目标,以上肢为例,恢复手的功能是恢复上肢活动的关键,同理,下肢则是以增强步行能力和负重为主。其次,在进行康复锻炼时,既要稳,又要慢,不要急于实行对骨折部位的被动按摩。此外,康复锻炼也应有度,避免让患者感到劳累,更不能引起疼痛,如果运动过量则会出现剧烈疼痛,甚至出现水肿。

4结论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经过1―8周的康复锻炼,完全无肢体障碍59例,轻度障碍5例,康复率达92.2%,根据随访1-2年的情况,患者康复状况良好。

参考文献

[1]刘琼芳.康复锻炼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2012,10(5)

骨折术后康复方法篇8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系统功能康复;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002-02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典型的关节内骨折,在膝关节创伤中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1]。术后康复治疗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系统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6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6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跨度为20-65岁,平均年龄为(43±5.2)岁,其中所有患者均经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而且比较患者其他的资料,相互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采取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具体方法为:在手术之后即开始进行肌群等长收缩相关训练,用力收缩患者受伤肢腿肌肉群,每次持续收缩10秒钟左右时间,然后放松,每组进行20次,每天进行4组。在手术之后1周开始进行受伤肢腿抬高训练,在肌肉感到酸痛的时候停止,每组进行10次,每天进行4组[2].在手术之后7周左右时间,开始进行受伤肢腿肌力强化训练,将沙袋绑于脚背,患者以坐姿进行屈伸训练,在肌肉感到酸痛的时候停止,沙袋重量可以依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每组进行10次,每天进行3组[3]。分别观察记录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HSS评分以及恢复程度。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StatisticalproductandServiceSolution)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用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疗效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选用Z统计量,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经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

2结果

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HSS评分以及恢复优良率均显著好于治疗前(p

3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对于此类骨折的手术对膝关节的影响比较大,处理不当可能造成膝关节的功能障碍。同时,胫骨平台骨折还常伴有半月板损伤、膝关节软骨损伤、膝关节韧带损伤等,术后比较容易出现大范围感染和多种膝关节的并发症[4]。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通常在损伤后会有膝关节肿胀疼痛的情况出现,会导致患者活动障碍,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固定和手术,会给患者今后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于心于身都有不利影响。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7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采取系统功能康复治疗,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HSS评分以及恢复优良率均显著好于治疗前(p

参考文献

[1]喻晶晶.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系统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2]冯少平.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运动康复[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02(5):115.

骨折术后康复方法篇9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的手术方法、手术距受伤时间、术后外固定时间的长短对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最终疗效的影响。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0月,手术治疗62例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其中克氏针固定32例,微型螺钉固定20例,微型钢板固定10例:手术距受伤时间间隔2周者21例;手术后石膏等辅助外固定时间6周者21例。术后随访至内固定物取出后功能康复锻炼无明显进展为止。功能评定采用tam系统评定法,评定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克氏针固定、微型螺钉固定、微型钢板固定术后功能康复优良率分别为63.1%、75.0%、70.0%,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距受伤时间2周术后功能康复优良率分别为78.0%、52.4%,2周内手术组优于2周后手术组(p6周组明显优于术后外固定>6周组(p

【关键词】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克氏针;微型螺钉;微型钢板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functionaloutcomesofdifferentoperativeapproaches.methodsFromJanuary2000tooctober2007,62casesofbasefractureoffirstmetacarpalweretreatedwithfixationbyKirschnerwire,micro-plateandmicro-screw,respectively.ofa11thecases,32werefixedbyKirschnerwire,20bymicro-screwand10bymicro-plate.therewere41caseswhoseintervalbetweenthebeginningofwoundandoperationwasshorterthanorequaltotwoweeksand21caseswhoseintervalwasovertwoweeks.theexternalfixationdurationwasshorterthanorequaltosixweeksin41cases,anditwasoversixweeksin21cases.Functionaloutcomesweremeasuredbytamsystemandthedatawereanalyzedstatistically.Resultsthegoodorexcellentratesoffunctionalrehabilitationwere63.1%(byKirschnerwire),75%(bymicro-plate),and70%(micro-screw),respectively,amongwhichtherewerenostatisticaldifferances(p>0.05).Forthosewhoseintervalbetweenthebeginningofwoundandoperationwasshorterthanorequaltotwoweeks,thegoodorexcellentratewas78%,andforthosewhoseintervalwasovertwoweeks,thecounterpartwas52.4%,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former(p

Keywords:firstmetacarpalbase;frature;Kirschnerwire;micro-screw;micro-plate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因其解剖结构的特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自2000年1月—2007年10月,我院共手术治疗该骨折64例,手术方法应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切开复位微型螺钉内固定及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内固定等3种方法,现将3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最终疗效进行比较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62例,男49例,女13例,年龄18~39岁,平均26岁,损伤原因:拳击重物致伤14例,跌倒时拇指着地致伤48例,其中有25例为军事训练时摔倒致伤,均为闭合性骨折脱位(其中8例皮肤浅表擦伤,不影响手术安排),就诊时间数小时至数周不等,平均为4d,伤后急诊行X线片检查确诊者43例,1周以后延迟确诊者19例。2周内手术治疗41例,2周以后因延迟诊断或石膏固定失败后改为手术治疗者21例。

1.2手术方法根据骨折块大小、移位情况及就诊时间长短选择治疗方法。其中8例在C臂机辅助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24例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参照wagner克氏针内固定法[1],第1枚克氏针将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端与内侧小骨折片固定在一起,第2枚克氏针将第1掌骨与大多角骨固定。20例采用微型螺钉固定,用于骨折片较大的需切开复位的骨折(骨折片直径>5mm者),使用直径1.5mm的微型螺钉固定。10例采用微型接骨板固定,用于3块骨折块以上的t或Y型骨折(也称Rolando骨折),微型螺钉、微型接骨板固定者术后第4~5天开始被主动拇指屈伸外展内收康复锻炼。

1.3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Beta-七叶皂甙钠或利百素消肿,悬吊抬高术肢。克氏针固定者术后第2天开始即主动活动第2~5指,微型螺钉固定或微型接骨板固定者术后第5~6天主、被动拇指屈伸内收外展及余4指的屈伸康复锻炼。

1.4术后功能评定及统计学方法采用tam系统评定法[2~3]。评定标准:优,手指活动正常;良,tam>健侧75%;中,tam>健侧50%;差,tam

2结果

6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4个月,平均7个月,4周后间隔复查X线片直至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X线均显示骨折愈合,无明显骨痂形成,克氏针固定者证实骨愈合即行克氏针拔除后主、被动拇指功能康复锻炼数周后认为无明显功能改进则行tam系统评分。微型螺钉、微型接骨板固定者则骨愈合后继续功能锻炼直至认为拇指功能恢复无明显进展即行微型螺钉、微型接骨板取出术。术后也继续主、被动拇指功能康复锻炼数周后认为无明显功能改进则行tam系统评分。

2.13种不同固定方法最终疗效比较微型螺钉、微型接表13种不同固定方法最终疗效比较骨板固定组、克氏针固定组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将手术距受伤时间>2周与

2.3将术后第1腕掌关节外固定时间>6周与

3讨论

3.1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特点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是指骨折位于第1掌骨基底部并骨折线贯穿于掌骨关节面的骨折,骨折线未经由关节面者将其归于掌骨干骨折,经第1掌骨基底部关节面的骨折根据骨折线特点可分为Bennett骨折和Rolando骨折,Bennett骨折是Bennett于1882年首先描述的特指第1掌骨基底部斜形骨折,骨折线进入第1掌腕关节,造成第1掌骨基底部掌面尺侧一三角形骨片残留原位,骨折桡侧端被拇长展肌腱牵拉,造成其向桡侧移位,使第1腕掌关节在大多角骨鞍状关节面脱位。而Rolando骨折于1910年由Rolando首先阐述,为第1掌骨基底部关节内的“t”或“Y”形骨折,可以将其看作为粉碎性的Bennett骨折[4]。此两类骨折均因为第1掌骨部的特殊解剖结构和局部肿胀程度的变化致外固定松动而难以达到维持复位稳定的目的,常需手术治疗。

3.2手术方法的分析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非手术治疗有石膏外固定或应用外固定架。手术方法有克氏针内固定,微型接骨板固定,微型螺钉固定,甚至截骨矫形术等[5~6]。本文应用了克氏针、微型螺钉、微型接骨板3种固定方法,可以看出微型螺钉、微型接骨板从手术效果上较优于克氏针内固定,但克氏针的固定效果和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能够满足大部分新鲜或陈旧性骨折,特别是复位容易的骨折经闭合穿克氏针能达到满意固定者,大大简化了内固定取出的第2次手术过程。微型螺钉内固定牢靠,能早期被动活动掌腕关节,一般在术后3~4周即可恢复大部分关节功能是其在临床上应用的一大优点,但微型螺钉固定要求骨折片足够大以避免骨折片破裂,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微型接骨板固定则主要用于“t”,或“Y”形Rolando骨折,骨折多块不规则,微型螺钉及克氏针固定均较困难时应用,因而在临床上应用较少。从结果分析中可看出手术距骨折时间及术后固定时间的长短明显影响到最终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手术时间离骨折时间越短关节功能恢复越满意,作者认为主要是因为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均有骨折移位,必然导致关节囊及各支持带的损伤移位并逐渐挛缩,当关节脱离正常位置时间过长,软组织的挛缩往往是不可逆的,而切开复位进一步破坏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加重软组织的纤维瘢痕化,最终造成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统计分析同时得出关节固定时间越久,功能恢复就越差,提示我们尽可能缩短关节固定时间。发现骨折痊愈即行内固定取出,加强功能锻炼,以期达到满意的关节恢复。

参考文献

[1]wagnerCJ.trans-articularfixationoffracture-dislocationsofthefirstmetacarpal-carpaljoint[J].westJSurgobestet,1951,59:362-365.

[2]胡琪,王澍寰.Ⅱ区屈指肌腱损伤早期修复后粘连的实验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3,9:32-35.

[3]weinsteinSL,SpragueBL,Flattae.evaluationofthetwo-stageflexor-tendonreconstructioninseverelydamageddigits[J].JBoneJointSurg(am),1976,58:786-791.

[4]markii.Fracture,DislocationandLigamentousJnjuries[m]//CanaleSt.Cmpbell’soperativeorthopaedics.ninthedition.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381-3389.

骨折术后康复方法篇10

【关键词】髌骨骨折;围术期;护理体会

髌骨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占全身各部位骨折的1.65%;临床治疗多主张早期手术复位、牢固固定和术后早期锻炼,以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1]。膝关节处血供丰富,如护理不当,极易引发术后关节肿痛、膝关节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因此术前、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髌骨骨折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6月~2012年12月间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74例髌骨骨折患者,对其围术期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2年12月间本院收治髌骨骨折患者74例,其中男53例,女21例,年龄14~65岁,平均(37.2±8.3)岁;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皮下淤肿,膝关节屈伸困难,交通事故致伤58例,摔伤13例,其他原因致伤3例;其中无明显移位骨折15例,采取石膏外固定,明显移位骨折59例,包括横行骨折32例,粉碎性骨折21例,下极骨折6例,术后行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36例,克氏针钢丝固定18例,中空钉加张力带固定5例。

2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骨折多为突发意外暴力所致,患者的身心痛苦较大,加之陌生的医院环境和未知的手术预后,易使患者产生恐惧不安的负性情绪[2]。医护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就骨折情况以及手术必要性、注意事项、预期效果等做耐心细致的讲解,以消除患者顾虑,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2.1.2基础护理保持病室环境清洁舒适,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带领患者及家属熟悉医院环境;告知患者手术时间、术前禁食及注意事项;对择期手术的患者进行卧床排便指导和训练,防止术后便秘和肠梗阻发生。

2.2术后护理

2.2.1术后监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温度、感觉及运动状况,外固定的松紧度是否适宜,一旦出现血供异常需立即查明原因,对症处理。给予伤口常规止血包扎处理,密切观察有无红肿、渗血等情况,定期更换敷料,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2.2疼痛及肿胀护理术后早期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使用止痛剂缓解痛苦。但尽量避免止痛剂的使用,可对患肢周围组织进行按摩以缓解疼痛。疼痛通常在术后2d会自行缓解消失,应告知患者以消除恐惧感[3]。另外,术后肿胀致使绷带过紧也会加重疼痛,适当松解绷带会迅速缓解此类原因所致疼痛。指导患者于膝下垫软枕,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10~15°,有利于静脉回流,可有效减轻患肢水肿程度。

2.2.3生活护理骨折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预防局部感染。指导患者食用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的清淡膳食,多饮水,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保持伤口及皮肤清洁,及时更换床单被褥,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产生。

2.2.4康复指导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加快静脉回流,利于肿痛缓解和关节功能恢复。本院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制定了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计划:术后第二天即开始健侧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患者掌握正确锻炼方法后自行锻炼患侧;待外固定解除后,开始进行膝关节屈伸训练,忌用力过猛;每日对髌骨进行适度推动按摩,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术后1周可下床锻炼,拆线后可逐渐加大步行量。此外,配合舒筋活血的中药熏洗外敷,能够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4]。指导患者出院后按计划坚持锻炼,定期复查;石膏外固定于术后1个月去除,术后半年视骨折愈合状况拆除内固定。

3结果

74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9~24个月,72例患者膝功能恢复完全,2例老年患者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遗留轻微疼痛。

4讨论

髌骨是髌骨关节完成屈伸功能的中间结构,能够保护膝关节,增强股四头肌伸缩力,对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髌骨位于关节浅表,外来暴力易致骨折,早期手术复位固定和术后早期锻炼,能够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形态和功能。对髌骨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康复锻炼等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获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可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刘建伟,熊波.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6):442-449.

[2]张真.106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医学信息,2011,4(1):1480-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