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精打细算教学案例十篇精打细算教学案例十篇

精打细算教学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5:53

精打细算教学案例篇1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实行产教相结合,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紧密联系,培养实用人才。所以要注重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边缘科学。有些地方还是比较抽象的。一些中学生是带着一种好奇感来学习电算化的,但底子比较薄。这就需http://要教师制定一些合理措施,既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又不至于感到太大压力。

一、教师专业,学生诚服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很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如此,学生才能敬佩教师,愿意跟教师学习、交流。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钻研一些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1、教师要认真备好课。针对实践内容,课前要上机反复实践,实践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然后,确定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

2、定期专业进修,以适应客观要求不断更新的会计电算化知识。

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日新月异。与会计软件开发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的教学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教师只有深入软件生产或营销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教学和指导。

3、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参加专业实习,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应用中的实际情况,掌握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够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困难,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当然,会计电算化首先是会计,学好会计专业知识是学好会计电算化的必经之路,没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甚至连会计分录都成问题,即使电脑操作的再好,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当然,熟练的电脑基本操作也必不可少。二者必须兼备,否则,就失去了会计电算化的魅力和真正意义。

二、抓住细节,深化教学

古代西方流传有这样一段谚语“丢了一颗铁钉,毁了一块蹄铁。毁了一块蹄铁,伤了一匹战马。伤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名骑士。折了一名骑士,输了一场战争。”可见注重细节的重要性。而电算化会计也要注重细节教学。比如,限制科目之间的标点符号要在半角状态下输入,如果是全角状态就会出错。再比如,有些公式中需要输入空格,如果漏输,也会出错。诸如这些在会计电算化实践中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多注意积累这些细节问题,到用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

1、在理论学习中积累。教师讲解时学生要集中精力听,掌握主要环节,牢记细节。

2、在实践操作中积累。上机操作和理论学习有着很大区别,实践中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通过请教教师解决问题以后,要把它记在笔记本上,以后出现同样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在课外积累。学校图书馆里有很多有关会计电算化的书籍、杂志。学生们可以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以巩固和加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如果教师平时注意多总结和归纳这些细节,并将其贯穿到教学中,学生掌握之后就会对电算化有更强的探索欲望,说不定还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师生再在一起共同研究这一问题,等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之后会计电算化教学也就又深入了一大步。

三、注重实践,提高能力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融知识、技能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尤其对于中职学生,培养其实践能力更为重要。所以在上课时要注重精讲多练。教师在学生掌握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要及时引导他们上机实践操作。采用案例式教学。

1、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要注意尽量与企业实际相结合。

转贴于http://

案例内容应包括:案例课题、案例操作的具体步骤、案例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案例操作后的反馈要求等。

2、设计好上机内容和时间。上机内容一定要精练,既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又不至于感到枯燥。内容设计上要贴近企业实际,以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的良好对接。上机时间不能过短,否则学生对业务操作掌握得不http://会很牢固。上机时间过长,又会造成浪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所以一定要根据实训内容把时间安排好。

3、定期进行岗位轮换,让学生全面熟悉操作流程。通过这种轮岗模拟实训,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熟悉企业的交接程序和内部牵制制度,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可以说上机实践是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只有实践技能提高了,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当然,在教学中还要给学生灌输法律道德意识,遵守财经法规,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精打细算教学案例篇2

关键词:中职c语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以下简称“c语言”)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介绍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课程;也是一门编程语言类的课程,因此,c语言课程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不好,而程序设计课程逻辑性又很强,有不少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算法,编写程序也很困难,如何改革c语言课程,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专业课程建设中的一个紧迫任务。下面介绍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1、c语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一是改革要符合我校办学理念和宗旨、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二是改革要立足专业培养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三是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中心,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四是改革的具体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

2、改革的具体思路是:一是改革教学内容,引入综合案例,突出实践,做到核心知识点打透;二是改革教学模式,采取案例引导式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三是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实施分组教学,加强学生的协作学习;四是改革课程考核办法,引入机考,实施教考分离,使考核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改革的具体措施

课程内容的合理调整是c语言课程改革的核心,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以“理论够用,强化实践”和“精讲多练”为原则,在课程内容上放弃过度追求c语言知识点本身的系统化和细节化,集中精力于本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对于一些不重要、不常用的知识点略讲或让学生课下自学。

1、课程改革课程内容,突出精讲多练

(1)对知识点进行分类

课程内容的合理调整是c语言课程改革的核心,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以“理论够用,强化实践”和“精讲多练”为原则,在课程内容上放弃过度追求c语言知识点本身的系统化和细节化,集中精力于本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对于一些不重要、不常用的知识点略讲或让学生课下自学。

(2)内容模块化

基础能力模块以较快的速度,让学生接触程序基本结构、数据类型、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函数等编程基本概念,而不去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化和细节化。初级应用能力模块引入数组和字符串的知识,重点讲解如何使用数组和字符串,强调知识的应用,并巩固练习第一阶段的分支和循环等知识。高级应用能力模块引入更复杂的构造类型―结构体,让学生掌握如何用结构体数组来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并能够举一反三,解决其他相近的实际问题。

(3)引入综合案例

每个能力模块都有配套的综合性案例,这些案例覆盖了c语言课程的所有核心知识点,贯穿整个c语言教学。案例的设计十分关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能够体现知识的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计算器”案例是一个“轻量级”的小案例,旨在让学生快速入门,掌握程序基本结构,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

(4)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针对该课程的工程性和应用性,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的完整性、实践性,在内容的设计上突出可操作性、技能性和探索性,使实践教学环节内容与理论课程内容能够有机结合。

2、改革教学模式,采取案例引导式教学

在具体分析c语言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取二者之长而避其之短,采取案例引导式教学。课堂上,教师先通过演示“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案例的某个功能模块,引出知识点;再结合案例讲解引出的知识点和有必要扩展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实现所演示的功能模块;接下来,教师对学生课堂实训的情况进行点评,随后,学生进一步完善该功能模块及其它实训小案例。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设问,用“问题驱动”的思想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实施分组教学

为配合案例引导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分组教学模式。分组教学即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小组间进行交流和竞争。分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研究性、探索性、协作性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和终身学习能力。

4、改革课程考核办法,引入机考

考核是“指挥棒”,建立一个服务于课程目标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考核不是目的,“以考促学”才是考核的本质。传统的期末“笔试”这种单一的、“一考定终身”式的考核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课程的需要。为使考核真正发挥“以考促学”的作用,我们改革了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侧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具体的改革措施如下:变单一考核为复合考核,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总之,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中,要努力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充分掌握C语言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加强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更好地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方法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精打细算教学案例篇3

摘要:当前,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实行会计电算化势在必行。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让学生担负起企业电算化工作的重任,就要注重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技能;细节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实行产教相结合,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紧密联系,培养实用人才。所以要注重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边缘科学。有些地方还是比较抽象的。一些中学生是带着一种好奇感来学习电算化的,但底子比较薄。这就需要教师制定一些合理措施,既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又不至于感到太大压力。

一、教师专业,学生诚服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很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如此,学生才能敬佩教师,愿意跟教师学习、交流。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钻研一些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1、教师要认真备好课。针对实践内容,课前要上机反复实践,实践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然后,确定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

2、定期专业进修,以适应客观要求不断更新的会计电算化知识。

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日新月异。与会计软件开发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的教学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教师只有深入软件生产或营销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教学和指导。

3、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参加专业实习,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应用中的实际情况,掌握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够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困难,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当然,会计电算化首先是会计,学好会计专业知识是学好会计电算化的必经之路,没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甚至连会计分录都成问题,即使电脑操作的再好,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当然,熟练的电脑基本操作也必不可少。二者必须兼备,否则,就失去了会计电算化的魅力和真正意义。

二、抓住细节,深化教学

古代西方流传有这样一段谚语“丢了一颗铁钉,毁了一块蹄铁。毁了一块蹄铁,伤了一匹战马。伤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名骑士。折了一名骑士,输了一场战争。”可见注重细节的重要性。而电算化会计也要注重细节教学。比如,限制科目之间的标点符号要在半角状态下输入,如果是全角状态就会出错。再比如,有些公式中需要输入空格,如果漏输,也会出错。诸如这些在会计电算化实践中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多注意积累这些细节问题,到用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

1、在理论学习中积累。教师讲解时学生要集中精力听,掌握主要环节,牢记细节。

2、在实践操作中积累。上机操作和理论学习有着很大区别,实践中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通过请教教师解决问题以后,要把它记在笔记本上,以后出现同样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在课外积累。学校图书馆里有很多有关会计电算化的书籍、杂志。学生们可以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以巩固和加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如果教师平时注意多总结和归纳这些细节,并将其贯穿到教学中,学生掌握之后就会对电算化有更强的探索欲望,说不定还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师生再在一起共同研究这一问题,等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之后会计电算化教学也就又深入了一大步。

三、注重实践,提高能力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融知识、技能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尤其对于中职学生,培养其实践能力更为重要。所以在上课时要注重精讲多练。教师在学生掌握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要及时引导他们上机实践操作。采用案例式教学。

1、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要注意尽量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案例内容应包括:案例课题、案例操作的具体步骤、案例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案例操作后的反馈要求等。

2、设计好上机内容和时间。上机内容一定要精练,既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又不至于感到枯燥。内容设计上要贴近企业实际,以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的良好对接。上机时间不能过短,否则学生对业务操作掌握得不会很牢固。上机时间过长,又会造成浪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所以一定要根据实训内容把时间安排好。

3、定期进行岗位轮换,让学生全面熟悉操作流程。通过这种轮岗模拟实训,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熟悉企业的交接程序和内部牵制制度,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精打细算教学案例篇4

笔者充分利用学校新近安装完毕投入使用的“班班通”教学设备,发挥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作用,改进教材资源的呈现形式,制作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课件,引进了网络和学生生活中的资源,对思想品德教学加强学生法制教育作了大胆的尝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就是在学习新课内容之前,改变由教师口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或描述相关法律法规的导入方法,由计算机展示网络上、生活中的资源,营造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考和感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意愿,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珍惜学习机会》时,展示了一段新闻视频――《大乌江镇动员辍学学生上学》,画面展示了由于受到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某中学一姓朱学生辍学到临近乡镇宾馆打工,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领导、学校班主任教师多次到家和到打工地,对家长和学生作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说服工作,朱姓同学最终返校读书。画面时间三分钟,把农村学生辍学现象摆在了面前,教师提出了三个问题供学生思考:(1)朱某辍学打工,对自己和家庭会有哪些影响或损失?(2)在教育和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朱某的行为合法吗?(3)吸取朱某的教训,杜绝和减少辍学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4)在校读书期间,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学好更多的知识?学生带着以上四个问题,快速的浏览了教材内容,既对朱某的行为有了法律方面的思考,又找到了疑难的内容,明确了学习难点。

二、引入案例,就近体验

案例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与学生生活有诸多相似之处,其具体情节、处理结果及其给人们的启示,对学生的震撼和教育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教材死板的图文、学生单纯的看书感悟效果好得多。思想品德教学加强法制教育,一定要注意引入典型鲜活的案例,一定要重视案例资源的开发和加工,一定要学会运用案例启发学生。

在教学“维护姓名权”时,笔者先引入案例:2003年底,张秀(19岁,未达法定结婚年龄)为能赶上其男友单位的福利分房,以购买进口药品需用厦门市居民身份证为由,通过他人借来张玉丽的身份证并拿走张玉丽单位的集体户口簿,以张玉丽的名字与其男友到民政部门办理了结婚登记,2004年3月,张玉丽在办理结婚登记时被告知她已经结婚,男友因此与她反目,亲戚朋友对她多有议论,张玉丽深受打击,后经查证方知事情原委,张玉丽遂将张秀诉至法院,要求赔偿自己因查证事实而花费的5000元并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4000元。并且提出问题学生思考:(1)张秀侵犯张玉丽姓名权,给张玉丽造成哪些危害?(2)张秀是如何侵害张玉丽的姓名权的?(3)张玉丽是怎样维护自己姓名权的?学生阅读案例,完成了问题任务。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搞清楚教材主要内容:(1)什么叫姓名权?(2)侵害姓名权的行为一般有哪些?(3)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的姓名权?(4)如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被侵害和未被侵害两种情况)?通过案例,学生知道姓名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不能侵害他人的姓名权,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姓名权。

运用案例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教师要做的事情,不是唠唠叨叨的讲,不是无病的告诫,而是在兴趣上激发学生,在疑问处启发学生,在关键处点化学生,在结论处提升学生。

三、展示条文,及时强化

思想品德教材关于法制方面的内容,绝大多数以解释性(如什么叫姓名权、侵害姓名权行为的表现等)、描述性的语言(如图片)讲述或介绍,很少列举具体的法律条文。出于教学的需要,教师也需要引用一些法律条文。由教师口述,学生只是通过耳朵听,其所得所感十分有限。改用计算机多媒体展示具体的法律条文,其效果就要好得多。

例如,教学《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后,笔者直接将《民法通则》相关内容呈现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阅读和感悟。

《民法通则》99条: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冒用。

《民法通则》100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精打细算教学案例篇5

1课堂现状

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在开始学习某门课程的时候还有一定的新鲜感,热情很高。但随着课堂内容的逐渐深入,难度的不断加大,一些学生开始产生一些畏难厌学的情绪。如果学生仅仅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机械的完成布置的任务,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是不会真正融会贯通的。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学内容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没有真正的动脑去思考。

2问题分析

C语言是一门比较成熟的课程,关于这方面的教材书籍很多,运行版本也很多。大部分教材前几章都是介绍有关C的基本概念和语法知识,后半部分开始介绍程序设计。由于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比较多,很多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这就使教师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大部分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比较弱。上课时太强调原理的来历,理论推导和论证过程,会让学生觉得难以理解。

因此,职业教育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侧重于过程性知识,以情境性为主,科学性为辅。在计算机教学中,将抽象理论及概念进行具体化改造,重点考虑如何用实际的案例和任务将课程内容衔接起来。这样符合职业院校的学生特点,学生接受起来难度系数会大大降低。

3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把要学习的知识点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案例中。以典型的程序设计案例为中心,强调在应用中学习。在教学实施过程当中,案例教学法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不以教材为主线,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说教,不仅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大有裨益。

4案例教学法的多种教学形态分析

4.1互动式案例教学,在教学中从案例入手,改变老师是课堂上唯一主体形式的状况,让学生也作为主体形式参与到课堂上来。通过老师提问,让学生演示自己的程序,分小组讨论,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等。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避免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显著,课堂活跃,学生的参与程度很高。

4.2变抽象为具体,在计算机教学的情境案例设计中,尽量减少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增强课程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些问题的设计可能与教学无关,但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或者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展现学科的逻辑魅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很好的掌握教学主题,能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共同参与分析和思考的过程,掌握教学内容。

4.3采用问题驱动式,将案例与一系列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动脑设计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仅仅只是将案例以实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把课堂的实例重复一遍就算完成了任务。没有真正的理解案例背后的原理及方法,一旦问题出现变更,依然束手无策。这种案例教学是失败的。

很多概念和程序设计步骤通过教师讲述,和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在理解深度上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

4.4培养学生读程序的能力。读程序是学习编程最快,也是最好的方法。不是所有的案例都要当成习题来练习,很多案例重在发现新思路。学生读程序的过程,也是拓展自己编程思路的过程,很多编程的思想、方法、技巧都可以拿来归为己用。要培养学生独立编程的能力,首先应该让学生多读程序。

4.5案例的成果展示法,即把项目完成的结果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完成成果的预期,通过成果的精彩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由于只展示了结果和大致的构架,具体的实施细节和解决方案就需要学生自己去实现。学生需要充分理解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后,用这些方法去设计解决方案。

4.6案例教学法的差异性实施。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来摸底学生的基础,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将学生分组,每组会有一个对编程兴趣浓厚,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任组长,带动组里掌握程度差的学生。

在案例实施时,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余下约四分之一的时间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对已经较好完成任务的学生,引导其自主学习,扩展知识面。对一般的学生,针对一些普遍性问题进行示范性操作。对没有完成任务、掌握程度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或者让组长帮助讲解。

学生层次的分布状况基本能够体现他们对本课程的整体接受水平。

4.7行动导向教学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实际授课中,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适当删尤其是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将理论知识穿插在案例中进行授课,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如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一个贯穿整门课程的综合项目――班级成绩管理。再将整个项目分为若干子任务。根据教学进度,每个小任务由一次或几次课来完成,最后让学生整合项目,最终完成这个大的综合项目。从项目出发,再讲解道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即“做中学”、“用中学”的教学模式。

结论:通过对本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作者罗列了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授课过程中的多种教学形态。并在进行阐释后,探索性的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路。高职教育强调动手与动脑并重,教师在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赋予学生将来成为工程师极大可能性,为将来作为设计师做好储备。

5心得体会

对于软件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程序设计是重点,C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把一个算法改写成相应的程序而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不仅仅是在学C语言的语法。因此开始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时,尽量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最基本常用的内容上,不必要在每个语法规则上死抠。在有一定基础后再渗入到细节,水到渠成。因为有一些细节是需要通过长期实践才能熟练掌握的,刚开始接触时过多强调容易使老师和学生都浪费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精打细算教学案例篇6

关键词:导学案例;闯关练习;计算机应用基础

一、引言

计算机应用技能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实用技能之一。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大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文档的编辑、数据处理、网上信息的搜索和资源利用,以及幻灯片制作等基本计算机的操作技能。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学生更容易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通过模拟测试的形式,发现大一学生中有少部分学生了解数制之间的转换,使用过office办公软件,多数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获取资源,但也有学生对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知识了解较少,有的甚至不知道如何建立文件夹,不会区分文件类型。因此,如何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难点。

我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教师导学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重点、难点在教师导学过程中详细讲解,不同专业的学生用不同的导学案例,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会形成多道关卡,由学生去闯关练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提高学习效率。

二、导学案例

为了方便教师导学,制作合适的导学案例,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校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成立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核心成员组,负责各个专业学院的调研工作。

本人是外国语学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小组负责人,带领该组的其他成员到外国语学院进行了调研,征求外国语学院的意见和建议。外国语学院的师生代表对该课程的教学需求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英语、日语、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我们了解了他们对该课程所讲授内容的日后具体应用。

根据外国语学院的建议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学习难点和学生学习水平,我们制作了产品说明书的制作、销售记录表数据分析、相册演示文稿制作等多个导学案例。同时,其他专业学院的负责人也制作了符合专业特色的导学案例,通过共享并讨论,最终确定导学案例。

三、闯关练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是通过闯关来完成的。我校使用广东省考试中心提供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进行闯关练习。练习用的关卡是根据知识点设置的,例如windows操作系统中设有“管理文件和文件夹”“压缩文件”等关卡;word中设有“页眉与页脚设置”“目录与索引”“邮件合并应用”等关卡;excel中设有“条件格式设置”“逻辑条件函数iF”“数据筛选”等关卡;powerpoint中设有“插入多媒体信息”“改变版式”“设置幻灯片的动画效果”等关卡。闯关过程中,做完某一个题后能预改该题,看该题是否做正确,也能恢复该题,重新做,方便学生自己检验。

目前,该练习系统进行了一些改进,通过预改某题,学生能知道哪里扣分及出错原因;增多了关卡,以保证知识的全面性;还设置了排行榜,学习次数多、闯关个数多的学生排在前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实践

我们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教师导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其中,教师导学部分采用分班课堂教学的方式,各任课老师根据专业学院调研形成的导学案例进行导学,而学生自主学习部分则在机房进行,通过闯关练习,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马上看到闯关成绩。

下面谈谈基于导学案例+闯关练习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

1.教师设计导学案例

各导学案例包含多个知识点,并形成一个作品。例如:案例“产品说明书的制作”包含以下任务:

任务1:新建word文件;

任务2:页面设置;

任务3:导入文字并设置格式;

任务4:插入图片并调整大小;

任务5:插入符号及设置项目符号;

任务6:设置页眉页脚;

任务8:保存文件。

导学之后,教师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闯关任务以及任务完成时间。同时,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为学生提供教学课件、闯关练习操作录屏、导学案例、优秀作品展示等资料,以供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

2.学生进行闯关练习

学生利用上机时间到机房进行闯关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并查看闯关成绩,同时,教师在机房巡视。当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帮助。闯关完成得越快,学生的名字会出现在排行榜越靠前的位置。当有较多的学生发现问题的时候,已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帮助未完成的学生解决问题。

3.学生合作,进行创新

课后,学生们需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作品,几个学生一组,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找出各自的优缺点。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们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然后进行发挥创作。

4.教师评价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期末考试的方法是让全部学生参加广东省高等学校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CCt)i级”,以教考分离的方法检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本人2015年上学年所教授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参考人数228人,合格人数216人,平均分80.5,合格率94.70%。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打分,作为课程的最终成绩。评价的内容包括闯关完成的个数、综合作品的质量、自主学习能力、CCti级考试成绩等内容。适时、适当的评价可以鼓舞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当然,我们需要继续探讨更科学、更有效的评价机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五、实践总结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设计导学案例非常重要,要求教师统筹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多方面因素,精细设计导学案例;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导学案例+闯关练习的教学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应用技能,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精打细算教学案例篇7

作为未来的教育者,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从相关活动中获取教学经验,在活动中增强自信,为将来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是我们将来成为合格教师的第一步。“挑战教师”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切身体验课堂中的教学乐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大学生的挑战精神,在活动中增加自己的胆量,同时也享受其带来的快乐。为此我们教育系联合法律系,中文系,美术系策划举办第五届“挑战教师”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活动意义及目的

在教育系,数学系合作及各系学生会id努力与支持下“教坛新星之模拟课堂”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为了更好地发扬挑战精神,加强各系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各系干部及成员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增进各系学生间的感情,让更多师生更加了解我们教育系,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从而扩大“挑战教师”活动的影响力。

三、活动名称

挑战教师

四、活动时间

1,初赛:xx年12月1日18:00—21:00(星期一)

2,决赛:xx年12月5日18:00—21:00(星期五)

五、活动地点

主教3299教室。

六、活动单位

主办单位:教育系,中文系,美术系,政教系,外语系,体育系,数学系。

七、参与人员

参与对象:教育系政教系中文系美术系外语系体育系美术系所有同学。

评委:1,初赛:教育系政教系中文系美术系外语系体育系美术系学生会主席及学习部长(共7位评委)。

2,决赛:教育系政教系中文系美术系外语系体育系美术系的系主任或团支部书记和学生会主席(共7位评委)

八、活动流程

1初赛(12月1日)

2决赛(初赛前20名于12月5日参加决赛)

3由评委颁奖

九、活动细则

<一>合作原则:自愿公平平等分工合作

<二>具体规则:

第一条:评委打分后的计分卡,进行活动方式:初赛:智力问答或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由主持人提出智力问答或课堂突发事件问题,参赛选手对所提问题进行回答,在突发事件中将自己定位成任课教师,说明自己的解决方法并简述理由。⑵在主持人读完问题后,参赛者有20秒钟的时间思考时间并在2分钟内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⑶评委根据选手的表现对选手进行打分。④每次打完分后评委将选手总分写在相应选手号下,记分员收集统计分数。⑤初赛结束后主持人宣布参赛者比赛得分及进入决赛者名单,并向进入决赛者交待决赛具体事项(包括:决赛时间,地点,以及决赛活动方式。)⑥进入决赛者,要在初赛结束后三天内制作一份备课教案,用以决赛时现场说课(说课指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即授课教师在备课基础上对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以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内容以小学初中及高中教材(人教版)为主。教案包括决赛中选手所选的课程范围和大概内容,以及参赛选手的姓名(例如:参赛选手选上英语课,范围初一,内容,词汇及语法讲解,参赛人姓名)备课教案统一交到各系学习部长处,再由各系学习部长将其交到教育系青年自愿者协会会长陈国菊处,将教案进行复印,以便在决赛中供评委评分和参考。⑦主持人宣布初赛结束。

2决赛:

具体方式⑴主持人事先把准备好的教案分发给评委处。⑵主持人宣布决赛开始,选手按抽中的序号上台进行讲课,讲课包括三个部分:导课,课程进展,课堂总结。在“上课”阶段,当场进行授课,选手可以充分地调动嘉宾评委及观众的积极性,进行互动,使他们更好的配合讲课,使课堂更逼真。⑷给每位选手5-8分钟的时间(超过10分钟者将不能参评本次活动的一、二、三等奖)(5)评委根据选手的表现评分的细则对每位选手打分,与初赛记分方法相同。(6)待所有参赛者比赛都结束以后,主持人邀请评委老师对各位选手进行点评,并请评委老师对本次活动作简评。(7)点评发言完毕后,由主持人宣布选手的总得分情况,并对获奖者颁奖,最后获奖者,评委及本次活动人员合影留念。(8)主持人宣布决赛结束。

第二条:评分细则

记分时,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计算平均分的原则。

附表一:(一)初赛采取十分制(10分制)

选手顺序号

12345678910选手精神面貌1分

回答问题及处理方式4分

语言组织性3分

普通话是否标准2分

最后得分

(二)决赛采取百分制(100)

选手顺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精神面貌分10分

普通话是否标准10分

语言组织性10分

课堂氛围10分

肢体语言、表情

教学目标10分

教学内容10分

教学过程10分

教学方法10分

教学成效10分

附表二:奖项表

奖项

选手好

姓名

系别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优秀参赛将(6名)

注:(评分细则补充:)

1、精神面貌:整体气质、神态1分。

2、回答问题及角度是否新颖、创新力1分,回答问题是否完整1分。

3、普通话的标准性:语言是否清楚﹑连贯2分,普通话的语调标准性2分。

4、语言组织性:所说的话是否连续1分,所说的话是否紧凑有中心2分。

5、课堂氛围:是否带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5分。

6、肢体语言:肢体语言6分、板书4分。

7、教学目标:本课内容是否有针对性5分。

8、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素质等,评委酌情给分。

9、备课教案:字迹是否清晰、美观5分,备课内容是否让人一目了然10分,教案的规范性10分。

十、经费预算:

1、荣誉证书共12个,共计53元,其中包括:一等奖证书1个8元,二等奖证书2个12元,三等奖证书3个15元,优秀参赛奖证书6个18元。

2、初决赛横幅预计300。

3、比赛所需茶水开支初、决赛共计14元,其中:决赛,10瓶开水2元,胶杯子一包5元;决赛,10瓶开水2元,胶杯一包5元。

4、纸张及打印费开支预算共计256元,资料费、评分表格、评委打分记分卡、策划草案制作预算,20名决赛参赛者及七位评委,每位评委一份参赛选手的备课教案复印大约需20*7*1.5=210元。评分表格及记分卡预计需2包纸共计16元,策划草案制作需纸张3份*1.5元/份=4.5元,通知及策划打印预计开支40元。

注:不可预算经费

1、比赛中茶水杯子费用共计5元。杯子一包5元。

2、比赛活动中纸张及印刷费用256元。

3、不可预算经费共计280元。【2】

故本次活动经费预算共计647元。(本次活动经费由教育系、法律系、中文系、美术系共同承担,即每个系承担95元)

十一、活动后勤工作安排

(一)1、各系负责本系宣传工作,扩大本活动影响。

2、各系宣传部负责将活动通知发放到每班班长处。

3、各系学习部负责按时收取决赛选手备课教案并交到教育系青年自愿者协会会长处(联系电话:7825710)。

4、各系负责人当面或短信方式邀请本系的评为。

5、教育系负责

6、中文系负责

7、:美术系负责

8、政教系

9、外语系

10、体育系

11、数学系

精打细算教学案例篇8

关键词:大案例教学法;网站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课程;教学成果展;网页制作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目前普遍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对于计算机类课程来说,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教师上课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案例其教学课时往往只有1-4个课时,也就是说使用的案例都是一些小案例,其操作过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某几个知识点而使用的案例,不同案例之间比较独立。但是,对于一些计算机类课程来说,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案例通常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来完成,而且也更为复杂,如果学生只是跟着老师完成一些小案例的制作的话,学生水平的提升也很有限,所以需要一些较为复杂的大案例来贯穿课程中的知识点,学生能够系统性的通过大案例进行学习,水平能得到一个较高的提升。所谓大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较为复杂的大案例进行教学,其教学课时一般应在10个课时以上,甚至一些课程中一个大案例往往贯穿于整个学期。

1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大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原因

我校以前的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课程培养目标不清晰,导致教学内容散乱,没有目的性,系统性。我校以前的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对课程的培养目标没有深入的思考,教学内容讲解过于太多,过散,没有突出目的性,没有对网页知识系统性的讲解,导致学生期末完成的网站作品不尽如人意。没有明晰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散乱导致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讲成了网页制作课程,即没有讲解网站如何制作,也没有讲解网站如何设计的过程,课程的讲解只是让学生能做一个个独立的网页,多个网页无法有机组合成一个网站,而且没有讲解网站的设计,学生完成的网站不够美观,精细。2)目前的课程教材内容过多,多深,没有网站设计与制作过程的详细讲解。目前,市面上的网站设计与制作教材大多数存在着讲解知识点过多,过深的缺点,不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学情。而且,这些教材没有系统性的讲解网站设计与制作的过程,有些教材只是将每个页面的代码直接贴了出来。所以,需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围绕教学培养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自编讲义,课件,贴近学情,贴近课堂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打造。3)以往的课程缺少若干个系统性讲解网站设计与制作过程的大案例,课程案例过小,或者没有突出网站设计过程。以往的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课堂案例过小,只有2-6个课时,这些案例很难讲清楚网站的设计与制作过程,需要教师设计一些大案例,系统性讲解网站设计与制作过程,这些案例的授课时间应达到16个课时以上。综上所述,以往的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存在的问题,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首先,应对以往的教学深入思考,确定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目标。要跳出课程教材限制,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讲网站大案例之前,要确定学生要学习那些网页基础知识和操作,自编该部分课件;设计制作1个网站大案例。在教学中,除了主要采用大案例教学法之外,研究其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研究制定适合学情的考核标准。指导学生完成网站大作品,督促和鼓励学生参加系部教学成果展,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2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大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首先,通过对以往的教学深入思考,确定了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独立设计与制作一个较复杂、美观、精细的静态网站的能力。此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学情,教学内容不能太难,在课程讲解中,因为受限于课时的限制及学生的学情,对于较难的DiV+CSS网页排版只做简要介绍,主要使用表格+CSS讲解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除了要讲解网站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操作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对于网站的审美能力。在大案例中,要讲解如何将网站设计与制作的美观、精细,大案例制作的网站要选题合理,复杂度适中。在最后的考核中,要求学生要独立完成网站大作品,教师要严格检查学生作品,严禁抄袭。智能1801区队的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周课时为4节,教学运行18周。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大案例教学法对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网站相关基础理论的讲解(4课时)。此部分主要讲解网站、网页、首页、域名、静态和动态网站的区别、网页兼容性、Html和Css语言、网站设计与制作一般过程等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知识。第二部分:精选一些对网站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操作性知识点进行讲解,同时讲解CSS编辑器的使用(12课时)。此部分主要讲解Dreamweaver的初步认识,网页图片、链接、表格、表单的相关操作及注意事项,表格嵌套,CSS编辑器的基本操作,常见CSS样式。此部分先讲解各知识点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然后设计一些小实例给学生讲解,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拓展相关知识点。第三部分:此部分讲解Html和Css的概念,语法格式,常见Html标记、属性以及Css常见属性。要求学生不一定会写代码,但是要能看懂一些基本的代码,方便后面修改网站代码。(4课时)第四部分:网页欣赏与点评课。此部分讲解网站的首页布局,网站的基本设计原则,精选一些设计较好和较差的网站进行点评,课后,留作业要求学生自选一个网站进行点评。(4课时)第五部分:一个初步的实例,先让学生进行适应。注意这个实例的选取,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4课时)第六部分:一个网站大案例,选择宁夏警官职业学院优质校申报网站对网站的整体设计和制作过程进行讲解。本人编写了35页的课程讲义,方便学生学习。(24课时)在此部分,选取优质校申报网站最主要的三个页面:首页,新闻列表页面和新闻显示页面来讲解如何制作静态网站。在首页的讲解中,教会学生网站Logo、导航栏、Banner、版权区域该如何设计与制作,同时学习网站中最常用的视频播放、焦点图、跑马灯、背景音乐等网页特效的制作。在新闻显示页面,教会学生如何制作规范、美观的图文混排新闻内容页面。在此部分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简单的讲解如何做。首先给学生讲解如何进行网站首页规划;要求学生要自行发挥设计制作网站LoGo和导航栏;注重讲解特效代码中一些可以进行特效定制的代码;对于页面中表格制作部分,注意培养学生分析表格嵌套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网站素材的选择和处理能力。第七部分:学生自选主题做一个网站,教师进行指导,选取优秀作品参加教学成果展。(20课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和学生形成一个融洽的教学氛围,多和学生聊天。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每段讲解过程最多不要超过15分钟。有些地方的讲解可以采用讨论法、提问法。讲解过程中,要多注意学生的反应。在期末,学生完成的网站大作品整体质量较以往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学生作品优秀率达到了17%,而以前学生作品优秀率不超过6%。

3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大案例教学法的进一步完善

在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第一次采用大案例教学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完善。在教学内容上:应对网站基础知识部分教学内容大幅缩减,只讲解必要的网站理论知识,课时量控制在两课时;对网站基础操作部分做少量调整,重点是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操作知识;对HtmL语言和CSS语言,调整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重点是要让学生能看懂常用的HtmL和CSS语言;对网站欣赏与点评部分,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重点是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站审美能力;对网站大案例部分,优质校申报网站案例只给学生做参考,要重新编写一个新的大案例讲义,新的大案例要更加符合主流网站设计风格,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要更加美观。在教学方法上:要研究各种形式灵活的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对大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和需要克服的困难的思考

通过深入分析大案例教学法,大案例教学法有其最大的优点,但是也有一些困难需要去克服。大案例教学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显著提高大部分学生相应课程的实践水平,学生完成的大作品能有一个质的提升,能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较以往的教学效果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要让学生完成一个大作品,就要让学生先跟着教师完成一个大作品的制作过程,否则没有相应的指导,学生的作品水平会较差,优秀作品往往很少。教师通过一个或多个合适的大案例,融会贯通多个知识点,在讲解中不仅强调实践操作,也要加入必要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明白完成一个大作品应该一步步怎么去做,而不是由着学生自己去琢磨,效率不高而且作品最终可能比较粗糙,不美观,不专业。大案例教学法第一个需要克服的困难就是课时过长。传统的教学要求一个案例不要有过长的课时,一个案例过长的课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而且由于大案例本身的复杂度,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跟不上进度,最终自暴自弃。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大案例的选择应该比较有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在讲课过程中,一次不要讲得时间过长,应严格控制在15分钟以内,就让学生开始做练习。另外,大案例的制作过程应该写一个讲义,让学生能够按着讲义来操作,但是讲义也不能写得太细,否则学生只是简单地按照讲义来操作,缺少自己琢磨的环节。最后,在讲解过程中,能穿插一些课堂讨论,提问等其他环节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总之,要多关注学生,要多鼓励学生,要激励学生,要让学生感觉完成一个精良的大作品有自豪感,成就感。大案例教学法第二个需要克服的困难就是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首先教师对当前授课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高的学识水平,教师要不断钻研,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而不是满足于只是完成授课内容。在学生完成大作品的时候,教师需要进行辅导,由于大作品本身的复杂度,教师要有较高的水平才能进行辅导。另外,由于采用大案例教学法的教材极少,教师可能需要重新设计教学内容,要打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的教学内容做一个很大的改动,所以以往的教学资料可能大部分都不适用了,教师要花大量精力重新设计制作案例,编写教案、讲义。最后,大案例教学法由于大案例本身的复杂,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最好能够和学生形成一个融洽的教学氛围。大案例教学法第三个需要克服的困难是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能够专心上课,能跟上教师的节奏,认真完成相应的案例,对相应的知识点能够不懂的就问,要多思考,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完成大作品时,能够精益求精,多思考,多尝试。

精打细算教学案例篇9

基层单位;“班车文化”;法制教育;安全文化建设

1.活化形式、丰富内容是促进教育入脑入心的有效途径

a.领导带头,层层宣讲

基层单位要认真开展职工季度思想状况分析,将形势任务教育与解决职工思想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改变“说教式”的形势任务教育方法,定期召开职工大会,广泛开展基层调研和谈心走访,使领导干部与职工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该区班子成员深入承包单位,与职工面对面沟通,让基层职工深刻认识油田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油田的发展方向。基层小队领导也利用职工大会、班组会、走访等形式进行广泛宣讲,使形势任务教育渗透到每个班组、每名员工。领导班子成员还根据自己的业务范围,组织宣讲材料,召开职工大会进行宣讲,如地质师以地质交底会的形式,向广大员工讲明作业区在持续稳产中实现产量箭头向上的基础,坚定作业区实现“稳产工程”信心和决心。

B.创新“班车文化”载体,寓教于乐

一线员工上下班,每天坐班车的时间约一小时,为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可以将班车作为载体,创新开展“班车文化”活动,为员工搭建新的学习阵地,利用其电视视屏设备,滚动播出精心制作的各类宣传教育光盘,同时,将教育内容制作成故事卡、漫画卡、常识卡,绑定在座位靠背上供员工学习交流。这种集知识传播、文化熏陶于一体的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兴趣和理论知识水平,打造出了形势任务教育的流动风景线。

C.挖掘本单位精神内涵,鼓励激励员工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在员工必经之处设立创先争优阶段活动展示板,从党员工程、“金点子”评选、菜篮子工程等方面分期进行总结展示,重点展示基层员工自己的成果,让员工切实感受到一种为企业做贡献的成就感,激发基层活力。结合石油传统知识教育,对作业区会议室文化板进行改版,充分挖掘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实质,以油田开发建设40周年的巨大成绩来鼓舞士气,精心制作荣誉宣传板、宣传册,激励广大员工更加奋力向前。

2.结合区情、抓好实践,是助推生产发展的坚强基石

a.与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

要以“稳产上产”为中心,通过不断优化成本结构、规范执行、高效运作,减少高投入低产出措施工作量,降低无效消耗和管理费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与“全员精细管理,杜绝百种浪费”活动相结合,发动员工献计献策。评比“金点子”,不限制评比个数、评比类别,技术含量和创效金额,最大限度鼓励培育基层员工创新意识。如员工对自己的新创意感觉实施起来有困难,单位均多方协调给予解决。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型的文化氛围。在基层班组推行以“操作精准规范、管理精雕细刻、经营精打细算、技术精益求精、团队精诚合作”为主要内容的班组“五精”管理法,在基层班组精细管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员工坚持从每个岗位、每台设备抓起,针对查摆出的浪费现象和问题,逐项制定整改措施、整改进度,形成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B.与服务保障工作相结合

有条件的单位要尽可能地改善一线员工伙食,解决蔬菜价格上涨问题,大力实施“发展菜园子,保障菜篮子”为主要内容的民心工程,同时把菜蓝子工程纳入党员议事活动的重要议题,就蔬菜品种的选择、种植技术、土地资源开发等内容认真组织研讨,通过书籍、网络、入农村市场、入农户等方式进行学习,利用边角余地,开发种植小葡萄园、小草莓园、小菜地,美化了基层班站环境,丰富职工餐桌,并推广运用春棚等实用技术,保证新鲜蔬菜提前走向餐桌。夏季,我区蔬菜产量可满足50%左右的需求。

C.与重组改制工作相结合

围绕重组整合后面临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开展大讨论。紧密结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业务范围和工作领域、队伍规模和职工构成、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集中围绕中心议题开展讨论,分层次开展大讨论,把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了油田建设中来。讨论期间党员干部每人都形成了至少一个内容的讨论发言材料,各单位、职能组也形成了与分管业务相关的讨论汇总材料。作业区按照边讨论边整改的工作方针。

D.与安全文化建设相结合

把员工个人兴趣爱好融入生产实践,充分挖掘各类人才的潜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鼓励有绘画、计算机等特长的员工绘制安全漫画、编制安全口诀、诠释安全禁令,并以漫画册、板报展、班车题卡、岗位提示、安全文化墙、安全FLaSH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展示。在日常工作重规范上狠下功夫,创新实施HSe“三责落实制”闭环整改流程,即“首问负责制、限时整改制和直线落实制”,同时配套建立了HSe隐患管理数据库,突出互动性和即时性,提高了隐患查改效率。着力推行施工动态监督制度,每天更新监督信息,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保证了监管到位。从规范培训的角度设计制作加热炉点火操作等实际操作项目的采油系统操作项目多媒体培训课件,图文并茂,直观明了,受到员工,尤其是新(转岗)员工的欢迎。

3.结合法制教育,是构建和谐团队的有力保障

a.注重教育的警醒作用,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经常组织收看警示教育片、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将近年来身边案例展示在图板上提示警醒员工,营造了浓厚的法制文化氛围。创新法制教育形式,让员工切实感受到法律法规的震慑力,用震慑力警示员工切莫犯法。要组织相关人员通读《刑法》、相关司法解释,油田公司、采油厂相关管理规定,摘出基层员工有可能触犯的相关条款,用通俗化的语言编制《法律法规及企规知识题库》,内容精练,贴近职工实际,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模拟案例,让员工利用学到的法律知识,模拟当法官进行判案,进一步理解法律法规的震慑力和严肃性。

精打细算教学案例篇10

一、“微观反腐”提出的背景

过去三十多年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宏观反腐”上,比如构建大的反腐败格局,治理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立法或是建章立制也多数是从宏观着眼,反腐败案件也强调查办“大要案”等。这有其客观的社会存在支撑:反腐败处在一个初期阶段,需要从宏观上构建工作格局;各个部门在自身职能范围内开展预防、教育、办案等工作,也只能先从各自的大处着手;腐败高发只能先查“大要案”。但“宏观反腐”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比较明显:一是在一些领域和部门存在风气败坏,贪腐情况较重的现象:二是一些领域和部门的权力监控弱化,存在较多滋生腐败的土壤;三是基层、体制边缘公职人员贪腐趋势令人担忧;四是对“一把手”的监督找不到抓手和切入点。因此,为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必要引入“微观反腐”的新理念,形成“宏观反腐”与“微观反腐”齐头并进的新局面。

二、确立“微观反腐”新格局的对策建议

具体来说,构建“微观反腐”新格局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开展微观廉政教育。一是教育公职人员慎微。促使公职人员重视并正确对待权力,在其心中树立起廉洁与腐败的天然屏障。二是教育动员全体社会人员参与反腐败行动,打造“廉洁型”社会,营造廉洁的社会氛围。三是微观构建廉政文化。对廉政建设问题进行系统化的深入思考、探索,建立结构完整、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和科学的规宣制度;把现实和历史传统紧密结合起来,系统整理和挖掘我国的廉政历史文化,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不竭源泉。

进行微观权力监控。完善相关权力运作的防控措施,实现权力制约精细化、权力监督网格化,在制度设计上土壤和寻租空间。一是权力分细,破解“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没有细化的权力容易出现监督盲点。防控腐败必须细化权力、微观设岗、细化办事流程,使权力运行适岗适量、互相制衡、易于监督、便于追究。比如,探索党委系统常委不再兼任单位一把手,实行专职常委分管制,同时明确并公开职权。二是把公开做真,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可拓展政务信息内容,定期向公众、媒体公布党委和政府等部门的工作计划、流程和决策依据等,允许公众了解权力运作系统构成、具体行政行为的关键审批程序及查阅官员财产、纳税信息等,通过公开来消灭腐败的土壤。三是把制约做实。不少腐败肇端于“一把手”在行使权力时独断专横、人说了算,集体的智慧和作用没有妥善发挥,因此,应当致力于对权力运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制约,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四是预算从严。预算不够详细,容易出现虚列预算、虚增开支、虚耗财政等各种腐败现象,必须设立细致、明了的预算目录并严格执行,逐步减少预算外收入和开支。同时,对“高薪养廉”、“公车改革”等有利于减少公共开支但又容易引起社会误解的基础性廉政改革举措,以“算细账”的方式在较大范围内开展社会讨论,形成舆论支持,及早稳步实施。

注重微观办案。从“微观反腐”的角度来说,推进反腐败案件查办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微观查办“大要案”。查办大案要案可集中查办一批层次较高、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但查办大案要案也有一个“微观办案”的问题,就是在办案过程中要体现精细化、精密化等要求,注重解剖典型,举一反三。二是重视查处腐败严重的“小官”。反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集中力量对付重大腐败分子,展示反腐决心,让其他官员引以为戒,也要严查小官,加大惩治力度,使腐败分子无处藏身。有必要改进按级别和涉案金额确定办案部门的思路,在尊重现有办案格局的前提下,由上级廉政部门以“巡查”的方式,在一定时期集中力量查处腐败“小官”。当然,相对于重大腐败分子,可依法简化查办和打击程序。三是重视查处苗头性、风气性的腐败“小事”。借鉴新加坡提出的“腐败行为零容忍”的做法,查处收受“红包”、“回扣”等腐败问题。

微观廉政立法。以廉洁著称的国家和地区均重视微观廉政立法的作用。如香港的《廉政公署条例》、《防止贿赂条例》,新加坡的《反贪污法》,瑞士的《反行贿受贿法》等。而我国现有相关法律规定相对而言较为宽泛。可从两方面完善:一是新立法从细。新加坡的《反贪污法》仅有35条,但其详细具体的规定使其成为反腐败斗争的基本保障。近几年党内有关廉政法规建设较好地体现了精细化、严密化的要求,可适时转化为廉政立法。同时,按照微观立法的指导思想,制订《国家廉政法》、《公务人员财产申报法》、《公民举报保护法》等。二是修改“老法”从细。对已有法律及党内法规的修改也需要详细具体,实现法律规定的一致性。三是从立法上构筑“廉政分水岭”。潜英政府统治时香港贪污成风。香港1973年掀起廉政风暴后,由于贪污“普遍存在”,反贪行动遭到较多抵制。后来,港府发表紧急特赦令,规定除必须追究的重大腐败犯罪以外,对1977年1月1日前所犯的贪污罪行不予追究,后来又迫使涉嫌贪污的118名警务人员提前退休。我国如推进廉政工作,对于是否也会出现“体制肉抵制”的情况应予重视,可考虑以“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立法思路构筑适合我国国情的“廉政分水岭”,首先对既往伴随改革过程滋生的贪腐情况进行界定并妥善剔除,在保持肌体清新后配套“高薪养廉”和“严格惩治”等措施保持公职人员队伍的长期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