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产业培训方案十篇农业产业培训方案十篇

农业产业培训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5:52

农业产业培训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意见》(苏政发〔*〕84号)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奋战四年达小康、全面建设新*”的目标,按照促进农民增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原则,加大农民创业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在发展高效农业中的创业技能和就业技能,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大生产规模和较强创业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

(二)目标任务

全县农民创业培训1611人,其中普通班1391人,省重点班220人。今年的创业培训要在帮助受训学员成功创业上下功夫,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较大生产规模和较强创业能力的新型专业农民,提高我县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从2009年元月至5月底。召开相关工作会议,落实培训任务,确定培训单位,制定并上报具体实施方案。

1.落实培训对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自愿报名、村组推荐、择优选拔、张榜公示的民主形式进行学员选拔。培训对象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产业基础和创业愿望。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重点是种养殖大户、农产品经纪人、村组干部或外出打工返乡人员。省重点班学员按省农林厅统一要求按时从已遴选的学员中选拔一批当地生产规模较大、创业愿望强烈的大户或返乡人员参加培训。

2.落实培训单位:根据省农林厅要求,我县确定县农干校为普通班培训单位。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从2009年6月至11月底。采取能力模块结构的培训模式,实行理论学习和实践考察及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针对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以短期集中培训为主,突出创业理念培训,把政府鼓励创业的政策、创业基本技能、创业意识培养及创业计划设计等作为主要培训内容,通过创业培训让受训学员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

集中授课:时间为30学时左右,以讲座为主。主要学习创业基本理论和技能、产业最新技术、产业发展国内国际现状与前景、农产品营销知识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期间,学员要完成自己创业方案的设计,创业方案内容包括学员基本情况、已有产业基础、创业目标和创业措施等,对学员的创业方案要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专家小组论证。生产实践:培训单位要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员进行考察学习,学员在实习考察过程中要针对性的修改完善自己的创业方案,并回到家乡开始实践。

生产实践:培训单位要安排60-90学时组织学员到附近有关农场、农业企业进行考察学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跟班见习和顶岗实习。学员在实习考察过程中要针对性的修改完善自己的创业方案,并回到家乡进行创业实践。

技能鉴定:通过集中培训和生产实践后,积极组织各类农业行业特殊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对通过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的学员,由省统一向国家有关部门申办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确保20%以上的培训学员获得国家农业行业特殊工种职业资格证书。

跟踪指导:培训单位必须安排教师年内专访学员一次,并根据创业需求进行跟踪指导,将跟踪指导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12月。按照相关培训管理办法进行总结,自下而上逐级报告,开展绩效评价,进行项目验收和检查,形成验收总结报告。

三、培训管理运行机制

1.制订培训方案,签订培训合同。编制培训方案,并制订每期培训班的详细教学计划,包括学员名单及人数、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师资、办班时间和地点等内容。培训方案上报县农林局审定确认后,签订培训合同。每期班的教学计划报县农林局审批后于办班前5天在“江苏农民培训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2.监督与检查。通过江苏农民培训网,实行网上公示制度和培训月报制度,定期公布培训任务完成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县农林局每半年要对全县农民培训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监督,重点检查培训单位完成培训任务情况以及培训成效。

3.总结验收。由县农林局、财政局在项目结束后组织验收。重点检查验收培训工作台帐、培训效果和补助资金使用情况。

四、资金使用

1.补助标准:省财政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进行补助,省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教师的讲课费、交通费和误餐费,学员的食宿费、教材及资料费。培训单位不得对学员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培训补助中含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费用,不得再向学员另外收取鉴定费。

2.资金使用:县财政局在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开展培训前预拨项目经费的30%用于培训前期准备工作。培训单位在培训结束后,凭开班通知、学员注册登记表等资料经县农林局审核后到县财政局统一核报补助经费;承担省重点班培训任务的单位到省农林厅核报补助经费。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把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各镇(区)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县农林局负责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管理,建立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签订任务合同,明确职责,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为项目法人,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负责。对项目实施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补助资金、培训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要追究项目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二)管理保障

要按照《*农民培训工程》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订实施方案,确定培训目标和推进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要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精心编制培训方案,强化培训管理,并建立包括培训教师、学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跟踪等内容在内的培训台账。学员培训台账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文化程度、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和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

农业产业培训方案篇2

一、农民培训工程成效显著

农民培训工程是20__年市政府13件3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也是新一轮农村六件实事和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之一。经市、县农林部门共同努力,全市共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4915场次,对293891人开展了三轮培训,完成全年任务的103.6%。全市共举办农民创业培训班156期,培训农民14133人,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17.8%,其中农民上网“致福工程”培训2760人,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06.2%。创业培训学员中,2151人通过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获得了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1、创新模式打造品牌

在农民培训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紧密结合南通实际,拓展新思路、采取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力求新突破。总结并推广四大培训模式。一是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五个一”模式。即一份菜单农民点。围绕主导产业、主推技术和一村一品,在农民自选与农林部门引导的基础上,全市共选定了9大类、187个专题的培训“菜单”,解决“培训什么”的问题;一批讲师农民选。市、县均成立了农民培训工程百人讲师团,由农民“点将”,解决“谁来培训”的问题;一场培训村头听。采取逐村推进的方式,将培训课堂延伸到全市所有行政村(农业居委会),解决“哪里培训”的问题;一套资料免费送。我们编印了《南通市农民培训工程系列丛书》,各县(市)农广校编印了农业实用技术明白纸200余万份,免费发放给受训农民,解决“培训教材”的问题;一条热线农民询。各县(市)区农广校开辟了农民培训热线,随时接受农民的咨询,解决“培训长效性”问题。二是农民创业培训“企业+农户”模式。主动为企业和农户牵线搭桥,与农业龙头企业联合举办创业培训,根据市场需求选定课题,按照企业对农副产品的质量要求组织培训,培训结束企业和受训农民签订收购协议,讲师团成员负责跟踪服务,农民通过培训提升了产业水平,增加了收入,企业通过培训保证了农副产品收购数量,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质量,从而达到企业和农户双赢的效果。三是农民创业培训“课堂+基地”模式。建立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使受训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搭建了农民创业培训新平台。四是致福工程“流动课堂”模式。海安县农广校购置了20余台笔记本电脑,带着无线上网卡,带着培训教材,利用科技入户直通车下乡进村,设立流动课堂,对农民免费开展计算机培训。极大的方便了农民就近学习,节省了路费、时间,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2、加强督查严格管理

为了把农民培训这一民心工程做好做实,一是创新督查机制。由局分管领导带队,我们组织了多次督查,详细了解掌握了各地农民培训工程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在海门、如皋、南通等地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点评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推广各地成功的经验。二创新评价机制。狠抓受训农民满意度测评这个关键环节,专门印制了《南通市农民培训工程满意度调查表》,每次培训结束,让受训农民当场进行测评。三是创新验收机制。我们重新修订了《农民培训工程检查验收细则》,在验收方式上,实行年终考核验收和平常督查相结合,县级互查和市级核查、省级抽查相结合。

3、示范引导,举办重点班

根据省农林厅、财政厅文件精神,南通市农广校通过招投标获得了通州区农民创业培训省重点班的培训资格。为此,我们积极开展探索性、启发性和示范性培训。一是认真调研,提高培训计划的科学性。根据通州农业产业实际,确定了蔬菜设施栽培、高效果品栽培两个培训专业,并制定了详实的培训计划;二是科学遴选,提高培训学员的针对性。由通州区委组织部、通州区农林局联合发文,布置省重点班相关事宜,科学遴选学员;三是精心安排,提高培训课程的完整性。从更新农民思想观念入手,在四天的集中培训中,既有专家教授的技术培训,又安排实践考察;既有惠农政策、生态农业等方面信息的,又有生产、经营技巧的辅导;既有创业方案的设计,又有跟踪服务指导。四是土洋结合,提高培训师资的实用性。在师资的选择上,采取土洋结合,既邀请了南京农业大学马凯、吴志行等知名教授前来授课,又请南通市、县农业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既邀请启东、海门等地的乡土人才传授种植、经营经验,又请培训学员上台现身说法;五是严格纪律,提高培训课堂的严肃性。我们通过分乡镇座位、每天签到两、三次等形式,严格培训课堂的纪律,提高了学员的到课率;六是跟踪服务,提高培训工程的实效性。11月,我们对通州区省重点班学员进行了集中回访,我们了解到参加培训的学员均不同程度地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有的还创办或领办农业企业。七是专款专用,提高培训经费使用的规范性。

二、外向型农业难中求进

1、深入调研,提出外向型农业发展对策。今年年初,我们组织专门力量,赴六县三区,深入外向型农业企业和出口农产品基地开展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了全市外向型农业文秘站:发展现状,理性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全市外向型农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全市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工作指导和相关建议。朱瑞琴局长在市政府扩大会议作了专题汇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2、申报项目,增添外向型农业发展活力。一是根据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的通知精神,经认真研究论证,全市共申报省级外向型农业发展资金出口基地定补项目9个,申请到省财政扶持资金480万元;二是积极做好20__年地方政府债券追加高效设施农业项目的申报工作。三是首次争取到市财政对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奖励资金

3、广交朋友,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我们积极争取,广交朋友,我们为如皋市引进外资项目2个,实际到帐1066万美元,为如东县引进内资项目一个,实际到帐民资20__万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局的招商业绩超过去年,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我局招商引资任务。

4、艰难前行,农产品出口下滑明显。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市生丝、肠衣等优势农产品出口行业遭受重创,全市农业出口企业艰难前行,1—11月,全市农业利用外资9395万美元,同比下降56.8%。1-10月全市农产品出口2.04亿美元,同比下降25.4%。但全市农产品出口企业比去年增加14个。

5、精心组织,农业会展平台效应显著。今年以来,我们先后组织各县(市、区)农林(农经)局、有关企业代表参加了第七届(长春)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第十一届(无锡)省农洽会等重要农业展会。在第十一届省农洽会上,签约外商投资农业项目18个,协议外资2.14亿美元,签订农产品大宗外贸和技术合作项目合同金额近亿美元。我市获农洽会最佳组织奖。

6、积极争取,通台农业合作稳步推进。一是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指示,我们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按照“依托县(市)、功能分区、科学定位、实际可行”的规划思路完成了海峡两岸(南通)农业合作试验区可行性建设规划。规划已由省政府报送国务院。二是于7月在南京成功举办了南通市农业对台专场推介会。三是通台农业合作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近日,农业部台湾事务办公室李永华主任专程来通调研,台湾农民创业园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之中。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

我们依托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档案系,按照《南通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认真实施省档案局科技项目《农业科技档案目录体系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研究》,大力推进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对南通农业档案网站进行全面升级;二是开发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数字化共享平台;三是开通农业科技在线交流客服系统;四是建立农业科技期刊、农业科技视频数据库。

四、20__年工作思路

1、全面提升农民培训工程管理水平。20__年是农民培训工程实施的第五年。全市农民培训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围绕发展高效农业,扎实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引导一批种养能手参加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培养一批持证的职业农民,切实将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做好、办实。具体任务是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9万人;农民创业培训1.2万人其中农民上网“致福工程”培训2600人;引导2400人参加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具体要求是: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突出“三个实”。一是突出实际。要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开展系统性培训,围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开展的特色性培训,围绕农时和产业结构调整开展引导性培训;二是突出实用。要选择实用的培训方式,要发挥好农技推广队伍和农村科技能人、土专家两支队伍的作用,使农民一学就会、一看就懂;三是突出实效。培训不要走过场、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培训要以产业发展、农民受益为根本出发点,对培训的考核指标也要突出农民满意程度和培训成效这两个方面。创业培训坚持“三个抓”。一是抓进度。及早启动,根据省农委的要求,按照倒排培训计划,力争在10月份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培训任务;二是抓质量。严格按照“四个模块”的要求规范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学时、培训内容不“缩水”;三是抓效果。认真做好学员培训后的跟踪指导服务,确保80%的学员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创办或领办农业企业。

2、大力发长发展外向型农业。充分发挥江苏沿海开发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优势,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在扩大农产品出口基地、开拓农产品出口市场、壮大农产品出口企业、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和完善农产品出口服务上求突破,做大做强蔬菜精深加工、特粮制品、畜禽产品、茧丝产品、海水产品等出口支柱产业,努力保持我市农产品出口和农业利用外资全省领先水平。具体任务是力争完成省农业委员会下达的农业利用外资任务;20__年全市农产品出口额比20__年增长10%,努力保持全省领先地位;认真筹备第十二届(20__)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第八届中国农产品交易会,不断提升会展经济的平台效应。主要措施:一是市级农产品出口企业品牌创建补助项目的导向、杠杆作用,推进农产品出口企业创品牌、扩规模。二是发挥农业展会平台,推进农业招商引资。认真筹备第十二届(20__)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第八届中国农产品交易会,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组织企业参展、对口洽谈,充分释放农洽会、农交会平台效应。三是完善招商项目库,提高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的质量。结合省级外向型农业综合产业开发区整合转型,坚持科学定位、合理布局、集约发展,再争取设立1家省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打造农业利用外资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出口高地。三要以建设农产品出口基

农业产业培训方案篇3

一、学员遴选

凭借我校十余年对全县各乡镇职业农民的培训、跟综服务所建立起来的、覆盖全县的种养植大户网络,并通过微信、电视字幕广告、户外宣传标语进行广泛宣传。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主要培训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培训对象遴选条件:长期稳定从事农业、培训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不超过60周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优先考虑。培训对象遴选遵循立足产业、农民自愿的原则,由县农委按照个人申请、村委推荐、乡镇初审、县农委确定的程序择优确定。2017、2018年已接受培训的职业农民2019年不再安排。摸清对象名单(姓名、性别、生产规模、联系电话)的信息,于培训前20天报县农委科教信息股审核。

二、理论培训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培训计划、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培训专业和课程设置审核、教材落实、经费管理、进展情况汇总上报、监督检查和保证培训质量。 2.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我校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我县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培训前的广泛调研我县粮食种植与经营生产发展现状,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制定了粮食种植专业计划,理论学习与实训和考察比例2:1,分为综合课程、及时制定了专题课程和专修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查学习,培训基地生产经营技术实践教学(订单式)与考察交流等五个阶段培训工作方案,为保证培训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3.聘请专业优秀教师,建立师资人才库。现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老师队伍,才能完成培训任务。我校根据粮食种植专业产业要求,想方设法聘请素质高、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专业技术骨干、土专家组成讲师团队伍授课。请进了李梅青(省级专家)、徐文娟(省级专家)、沈光斌(省级专家)、陶友武、朱世华、徐进才、孙礼胜等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深受农民欢迎的专家,建立层次多样、技术齐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团队。老师讲课形象生动,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4.择合适的教材。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教材,共选购《水稻生产技术》(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合肥工业大学)、《农业生态环保》(合肥工业大学)、《现代农业经营》(合肥工业大学)、《农业物联网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营销》(合肥工业大学)、《农药械科学安全使用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农业政策法规选编》(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食品)加工与储藏》(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管理》(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创业指导知识》(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现代农民素质》(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等13本省编教材,人手一套。  

5.科学设置教学课程。根据今年我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目标,围绕粮食种植与销售的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加工销售、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等内容设置教学课程。主要采用“学校授课+基地实习”、“外出考察+现场指导”等形式进行培训,体现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共计15天的学习时间进行课程安排,其中:理论学习安排5天,重点讲授养殖、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策略(主要是网络营销策略);外出基地考察实训安排10天,涉及望江县农旺农业专业合作社、望江腾龙天翔家庭农场、望江李林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三家,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学员们无论在理论生产上,还是技术支持上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收获。 

6.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按照“一班一案”的要求,培训班基本做到了一班一案开班。开班前对参培的教师先进行任务与目标培训,让教师充分了解他们的“学生”,各培训班采取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实训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有多媒体教学、老师面授、老师答疑、学员交流、有文字、有图片、有专业设施、操作设备,课堂气氛活跃,内容通俗易懂。同时各培训班选举成立了班委会,并每天进行了考勤登记。 

7.完善并加强档案管理。我校安排了专职人员进行新型职业农民的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对培训所需的材料(文字、图片、影像)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生产实训

结合农民生产生活的规律,对现有的教育培训模式进行不断创新。教学场地要选择在特色产业实训基地,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农民实习基地以及培训场所选用问题,而且为其提供了生产实践基地,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与热情。让参与培训的农民切身感受到成功创业的欣喜。培训形式要采用“农学结合”分段教育培训模式,根据农时的季节开展培训活动,结合生产实践与理论学习,促进活学活用,做好生产与学习“两促进,两不误”。教学安排要采取理论教学时间选在早晚农闲的时候,增加农民培训的到课率。实践教学的内容应当和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授课方式可以聘请当地农业创业成功人士分享其成功创业的经验,并聘请相关专家讲授理论知识,课堂上教师与学员进行交流式研讨、互动式教学,显著提高教学培训的效果。主要的培训手段与方式包括:(1)参与式培训模式。也就是在生产第一线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领头人以及种植大户等,在现场直接参与解答、操作、示范以及讲解等活动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有:培训内容和日常生产以及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紧密连接,针对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可以显著减小实际应用与理论之间的差距,能够实现因材施教。推广运用新工艺以及新技术,对当前实际生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实现和广大农民直接面对面的操作与交流学习。(2)互动交流式培训模式。在培育的时候加入“跟、论、学、教”等互动交流培训方式。第一,对农民普遍性的认知水平与种植经验教起,使学员可以坐得住、听得懂,减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学员能够快乐学习;第二,授课内容尽量不要太深奥、晦涩难懂,最大限度结合理论与实际,使学员能够正确面对压力与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调动学员学习的自主性;第三,定期举办课堂讨论活动,使学员能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技术和过去积累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谋发展、话打算、说体会以及谈感想,提高学员自主动手能力;第四,完善学员学成归来后整个生产流程的跟踪服务,引导农民正确进行销售、加工以及生产等工作,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效解决了传统培训的内容单一造成学生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培训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等问题。一方面调动了农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端正了学习的态度,提高了学习的效果。(3)小组讨论式培训模式。也就是在培训的过程中,对培训基地的学员进行划分小组。通过开放式、自由言论,充分挖掘每一位农民的智慧与潜能,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自己的解决措施与看法,学员通过学习小组进行集中交流,从而能够知道他人的想法,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碰撞出成功的火花。通过讨论、考察以及培训等方式,不断对学业的知识进行更新。

【二】如何开展跟踪服务?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今年我县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为了巩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成果,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后续跟踪指导服务,促使学员积极投身生产,发展壮大产业,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我校抽调各类农技专业技术人员唐桂珍(农艺师)、姚大勇(农艺师)、胡其忠(农艺师)、方清(农艺师)、何东海(助理农艺师)、周根先(农艺师)、刘红洲(助理农艺师)、杨兴(助理农艺师)、龙知中(助理农艺师)、李磊(助理农艺师)、华柏根(助理农艺师)、何淼旺(助理农艺师)、李双节(农艺师)、鲁仕利(农艺师)、李和生(助理农艺师)、郝智华(农艺师)、李忠庆(农艺师)等17人、组成了一支专业跟踪服务队,抢抓秋季农业生产关键时机,到生产一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后续跟踪服务活动。

在跟踪指导服务工作过程中,根据学员不同产业培训需求,农技人员有计划深入学员家中、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面对面"技术指导服务,了解他们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针对不同产业提出合理化指导建议。同时指导员与学员建立了微信学习交流群,即时解答学员在发展产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解决了那些参加职业培训的农民,在应用新技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难题,有效保证了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效果。

具体措施:1、会议集中指导:组织学员集中回访,并对本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进行了小结。 2、田间走访:我校聘请了、陶友武、朱世华、徐进才、孙礼胜等专家对所有学员进行了田间和合作社的个别现场指导,让他们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电话回访:我校安排专人对所有学员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做好回访记录,对参训学员及时进行信息报送和问题解决及技术指导。

【三】如何确保培训符合项目规定?

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培育工作任务   

根据省、市县印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我校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结合望江县农业发展状况,及时制定了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分类型制定了培育计划,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严格标准,动态管理原则,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择优遴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有序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二、扎实开展训前摸底,建立培训资源库。

1、为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抓好抓落实,我校认真遴选,组建学员库。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单等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和意义,深入到乡镇、村、组进行调查摸底,并在自愿申报的前提下,将符合条件的人员信息情况登记注册,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共登记入库的人员达230人,然后再从实用人才信息库中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学员库中,建立学员档案。在培训时,依据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的从实用人才信息库中遴选符合条件的学员,重点遴选有意愿、有需求的农民参训,将有意愿创业或扩大农业产业规模的农业科技示范户、优先纳入培训范畴,从而避免了新学员在注册时登录不上系统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学员重复参加培训的问题。   

2、坚持农民自主申报和基层主管部门推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不同类别培育对象。培育对象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年农业服务收入5万元以上,包括动物防疫员、畜禽繁殖员等。同一培育对象三年内只享受一次同类培训。   

3.进行土洋搭配,组建培育师资库。为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我校组建有师资库。为充实师资团队,我们不仅聘请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还将本地有较强生产经营经验和动手能力的 土专家充实到师资队伍中,进入我校师资库的专家教授有24人。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根据课程安排,从师资库中选择专家以多种方式进行授课、答疑,从而最大程度的让学员学到更多、更实用的专业知识,提高养殖水平。   

三、认真开展培训,打造精品课堂,做好实训。   

1、创新培训方式。根据农时季节和学员工学矛盾,采取 分段式,重实训,体验式 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培育对象,开展小班教学,提升农民参训积极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一班一档分期分段安排课程,分门别类展开培训。培训理论授课时间为30%,实训、见习时间为60%,研讨、交流、考核时间为10%左右。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及时填报实训基地库,确保每个产业、每个岗位有实习基地,每个培育对象能实践、会操作。利用云上智农平台,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   

2、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畜牧养殖特点的培训教材,共选购《水稻生产技术》(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合肥工业大学)、《农业生态环保》(合肥工业大学)、《现代农业经营》(合肥工业大学)、《农业物联网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营销》(合肥工业大学)、《农药械科学安全使用知识》(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农业政策法规选编》(合肥工业大学)、《农产品(食品)加工与储藏》(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管理》(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创业指导知识》(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现代农民素质》(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等13本省编教材,人手一套,制作教学课件8个,印发讲义400份 , 印发资料2000余份。

3、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根据培训内容,从师资库中选聘优秀老师,并及时与老师沟通,方便老师有目的地提前备课。在培训时,合理设置课程,不仅要对学员进行专业技能提升培训,更多的是要加强创业理念、经营管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在培训方式上,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以外,还积极推广体验式、案例式教学,学习各地新型职业农民优秀代表、典型案例,并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4、有目的性的选好实训基地,做好实训。我校共建有实训基地3个,对学员的学习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在观摩时,我们安排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并进行互动交流,以便解决学员提出的种养殖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在实训基地观摩学习,让学员们把课堂所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达到融汇贯通,学为所用,将实训基地好的做法应用到自己的养殖中去。   

5、严格考勤管理,每节课点名,严格请销假制度,将考勤计入学员档案,与优秀学员评选,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挂钩,确保教学秩序。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交流探讨,让学员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体验分享交流经验。

四、解疑答惑,搭建远程服务平台   

为更好的巩固培育效果,为学员提供一个互动沟通交流的平台,我们建有技术培训QQ群3个、微信群3个,邀请所有师资团队老师及参加培育的学员全部参与其中。通过QQ群、微信群,学员们可以进行价格信息、原料采购、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沟通交流,而且遇到疑难问题,还可以与专家进行远程视频,随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五、加强培育监管,做好后期跟踪服务   

每一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结束后,我们都要针对每期参加培育的学员制定后期跟踪服务方案,印有跟踪服务纪录本,保证每位学员我们每年上门服务2次,同时我们还会不定期的组织老师到学员家中进行回访,发放技术资料,电话回访了解学员实际情况、生产遇到的问题,针对了解的情况制定解决办法。如果遇到需要紧急情况,我们也会邀请老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   

【四】如何规范使用项目资金?

根据望江县新型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的精神,规范项目资金使用,使得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杜绝一切违规操作出现,特制订我校培训项目资金使用的管理办法:

1、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我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绝不移作他用。

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教育培训、教师授课、信息化手段和跟踪服务等全过程免费培育。

农业产业培训方案篇4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点工作;心得体会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思路

我校总体工作思路要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要求,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和服务农业重大工程项目为导向,加快建立“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依托一主多元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

2我校16年工作进展情况

我校按照省、市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要求,于12月上旬完成了培训任务。整体培训分为三个阶段,集中培训10次,实训8次,观摩交流学习5次,共计50天。为扎实做好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自10月起,我校就着手收集阿克苏市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资料等工作,精心筛选,最后遴选了150名符合条件的培训学员,现已进入完善各类档案资料阶段。

3我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点

3.1成立领导组织,制定方案和培训计划。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工作领导为组长,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阿克苏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阿克苏市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3.2深入调研农民培训规律,创新培育理念。我校在制定工作制度和方案的过程中,通过全方位培训,提升农民的素质和生产能力,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目标,认真向外地先行者学习,总结历年农民培训经验,按照试点工作探索创新的要求,制定科学的、详实的培训计划及实施方案。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创新了“培训不只在课堂”、“培训不只讲技术”、“培训不只是讲授”、“快乐体验教育”、“全面提升素质”等农民培训理念,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大胆创新突破,产生了更好的培训效果。具体教学内容有:(1)政策法规、思想观念教育:内容包括政策法规解读、人生观教育,致富观念教育和经营思想教育。通过培训了解政策,改变思想观念,激发创业热情,改变陈旧的思维方式。(2)农业基础知识传授:通过培训为农民搭建起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3)具体的小麦、棉花种植、果树嫁接操作知识和技能。(4)经营管理知识:内容包括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5)素质能力的训练:训练积极心态,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提升精神状态。在培训形式上,采取教师讲授、实训、实践操作、素质拓展训练、课外活动交流、外出参观交流等教学形式相配合,内容和形式相统一,起到全面提升受训者素质的效果。

3.3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努力做好学员遴选工作。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学员的质量是关键。我校先是广泛收集全县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信息资料,而后又深入各乡镇,通过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搜集各乡镇种植、养殖大户资料,共收集种养业大户资料300余份;第二是对收集到的300余户种养业大户资料进行筛选,初选150户;再入户考察,我们针对筛选出的150户初选对象,由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对每户农民进行入户考察,与农户座谈,实地考察其产业情况和个人素质。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筛选,最终确定150名正式学员。

3.4组建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师队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对象素质较高,对培训的要求也不同于一般的农民培训,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完成培训任务。我们广泛与本地和外地大专院校教师、农业专家联系,组建层次高、搭配合理的种植业、养殖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师队伍,主要是我市农业局、林业局高级农艺师、林业工程师、高职院校以及良种生产企业、农业示范园区等单位专家、教授。

3.5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努力提高培训质量。为了提高培训质量,我们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工作。开班第一堂课由市农业局主要负责同志专题讲座,向学员讲解学习的重要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义、新型职业农民在未来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丰富多彩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成功案例等。第二是严格考勤管理。要求每节课点名,严格请消假制度。将考勤结果计入学员档案,与优秀学员评选,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挂钩。确保教学秩序。第三是用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学员,让学员有锻炼、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我们把150名学员分成8个班,所有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提高了学员的凝聚力。由于加强了教学过程的管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到课率始终保持在100%。

4心得体会

4.1领导重视,多部门配合,是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同于以往的农民培训项目,要求高,涉及面广,是一个系统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不单是要求做好培训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工作。这些工作一方面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各涉及部门和社会机构的通力协作和配合。

4.2加强管理,落实扶持政策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成功的关键。许多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除了真正学到种植、养殖专业技能以外,就是想在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后,能够享受更多的政府扶持政策。培育对象也只有得到更多的扶持,才能成长壮大,成为真正的职业农民。因此,落实好扶持政策,是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

农业产业培训方案篇5

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核心,以普及农业先进技术和非农产业技能为重点,实行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引导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采取培训技术骨干、培养专业能人、培育示范典型、建设推广基地、普及科技成果等方法,通过办班培训、集中讲座、光盘学习、田间指导、技术承包、参观学习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全区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为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目标任务

按照市政府通知要求,全市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分市、县、乡三级开展。我区在此次活动中的主要培训任务包括:举办短期培训班4期次;开展基层巡回讲座31场次;制作电视专题节目、讲座4期次;制作发放光盘400张;开展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10期次;组织农民参观学习2次,全区累计培训农民达到10000人次。汉丰镇和农业总公司要按照此方案确立各自任务。

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农村财务人员、农民种养殖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人员等。

培训内容

全区万名农民大培训,要着眼于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着力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非农产业技能、经营管理理念、信息获取手段和市场把握能力不断提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一)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培养先进的农业经营管理理念。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加强引导,积极扶持,努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态化、特色化、品牌化、专业化经营。二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重点进行培训。围绕农业品牌创新工程,抓好品牌农业、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围绕设施农业拓展工程,抓好先进适用农业保护地设施建设、设施蔬菜技术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围绕生态农业推广工程,抓好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相关知识培训。围绕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工程,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围绕土地流转加速工程,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法规、机制模式、发展方向、规模经营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围绕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开展培训,配合农机补贴、农产品监测体系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抓好农机使用和维修、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培训,为重大项目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三是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装备。围绕农业服务体系发展开展培训,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知识更新培训,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提供人才支撑。围绕优势农产品和主导产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以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抓优良品种、技术的引进推广,结合农时季节,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宣传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包括农村宅基地流转、农村承包地管理等方面。重点加强农民非农产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围绕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加强农村劳动力二三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能力培训,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农村劳动力到外地务工、创业,推近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

(三)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等确权颁证工作)、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村社区资产股份合作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基层民主管理与创新等方面政策措施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新民居建设。大力宣传新民居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推进新民居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宣传新民居建设的规划、方案和新民居建设的模式、典型。鼓励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民居建设。

(五)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龙头企业提升和农产品加工业壮大,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龙头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扶持政策、龙头带动作用、利益联结机制、农产品基地建设、打造产业链经济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培训形式

(一)举办培训班。举办短期培训班,就单项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进行系统培训,让受训人员做到牢固掌握、熟练运用。

(二)开展基层巡回讲座。利用冬季农闲季节,走村进队举办专题知识讲座,让受训人员掌握知识要点和技术要领。

(三)开办电视专栏。在管区电视台开办农民科技培训专栏,制作科技讲座、信息传播、典型示范、产品宣传等相关专题节目,扩大农业科技普及范围。

(四)光盘教学。结合实际购买或制作科技光盘,下发到村队和种养殖大户,通过观看光盘让受训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

(五)现代远程培训。利用党建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城乡一体化网、农业信息网等网络,制作专题节目,相关信息、知识,达到培训目的。

(六)广播板报。主要利用村队广播和宣传栏,结合本村队主导产业,利用农时季节,有针对性地播放、刊登相关知识和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七)典型示范。围绕培训内容,多方面培育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积极引导现有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等成功典型参与全区农民科技培训,充实师资力量。围绕相关产业,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积极培育典型,依靠典型带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和积极性。

(八)大篷车流动培训服务。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大篷车,公开服务电话,为广大农民提供电话咨询和上门服务。

(九)现场指导。结合农时季节,适时安排农业技术人员或聘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开展现场技术服务和指导,有条件的还要开展技术承包服务。

(十)参观学习。适时组织村干部、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办人员等到周边先进点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灵通信息,学习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

时间安排

管区万名农民大培训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1年11月30日前)。全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方案、成立组织、制作计划、安排课程、组织师资、购制资料、确定场地等。

(二)培训阶段。(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15日)。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圆满完成市下达的各项培训任务。

(三)总结阶段。(2012年5月16日至5月31日)全面总结培训阶段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收获的经验以及对今后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打算和建议。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管区万名农民大培训活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单位之间要加强联系与合作,特别要加强与管区电视台的联系,形成强大的宣传培训氛围。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局)要做好科技培训活动各项具体工作的协调组织。

(二)加强责任落实。要建立万名农民大培训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到人。按照《汉沽管理区2011—2012年度万名农民大培训实施方案》中的目标任务(任务分解表附后),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并于12月9日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加强宣传发动。宣传部门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科技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先进科技典型和工作典型,努力营造广大农民群众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传科技的浓厚氛围。

农业产业培训方案篇6

一、锁定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党委工作重心

在实际工作中,承德市坚持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融入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脱贫摘帽、全面小康”,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发展目标之中。

(一)突出四个服务

一是服务“扶龙计划”。培育重点对象是31个农业园区、39个合作社和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头人,使其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二是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在13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50人。三是服务扶贫攻坚工程。实践探索了培育龙头企业带头人,吸纳专业技能型贫困农民以自愿入股的方式进企入园,统分结合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了入股分红和务工薪金双收入。四是服务新业态。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动调整培训专业结构,补充了休闲观光农业专业和农村电子商务及植保无人机三个课程短板,使之更加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二)对接主导产业

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服务和推动由资源型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的有力抓手,紧紧围绕加快全市设施农业、林果业、中药材、畜牧业和休闲观光五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开展培训和培育工作。

(三)坚持锁定经营主体

市县农广校作为培育工程的实施主体,牢牢抓住承担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整市推进示范市的机遇,三次全面开展调研摸底,锁定五大主导产业生产经营主体,遴选培育对象32319人,建立了信息系统,集中优势培训资源,分批滚动培育。两年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870人,占重点培育对象的24.35%。

二、聚合优质资源,构建培训体系

市农广校作为本区域办学体系的中间环节,努力发挥节点纽带作用,统筹聚合优质教育培训资源,集中发力。

(一)打造优质师资体系

市县农广校聘请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等知名院校专家组成了高端师资队伍,讲基础理论,讲政策,借脑引智,拓宽思路,提升站位;聘请市县农林牧系统307名行业专家组建了专业技术师资团队,讲操作规范,教方法,提升专业技能;聘请66名能工巧匠土专家组建了技能型师资团队,讲绝活,教技巧,提升培育对象的实践操作本领。与此同时,着力加强自身专业教师素质提升。一是产教融合。鼓励专业教师承担农业科技项目,开展农科教结合,提升自身实践操作本领,先后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和社科成果20多项,在实施培育工程中推动了产教深度结合。二是培训提升。坚持常态化组织主导产业专业知识、课件制作等专题讲座、开展观摩教学和教学比武等教科研活动,苦练内功。在河北省农广校组织的优秀课件评选和教学能手大赛中,全市将一半的一等奖项收入囊中,市农广校获优秀组织奖,充分展示了全市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三是严格考评。市县农广校分别建立并完善了专兼职教师考评机制,将教案准备、课件制作、授课技巧与培训效果有机结合,将评价权交给培育对象,绩效与授课补助标准挂钩,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二)夯实田间教学及实训体系

一是巩固提升实训基地。近年来市农广校按照县域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分布,以产业园区为重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实训教学基地114个。其中,省级实训教学基地15个,市级统筹共享实训基地33个,实现了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优质资源共享格局。二是完善田间学校。以产业园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采取校园、村企合作方式建立标准化田间学校57所。平泉县春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食用菌专业实训基地,组织培训食用菌大户80余场次,培训菇农4000多人次,59名农民被确定为培育对象。在承德,以市级校为区域龙头,8所县农广校为依托、57所田间学校及114个实训基地为主体的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形成。

(三)完善优质培训教材体系

几年来,市农广校组织市县农广校专业教师着重从实践操作角度编写出版了《北方特色农业种植新技术》、《冀北地区农业新技术集锦》、《农业新技术问答》等涵盖主导产业、具有区域特点的本土教材三部,分类别、分作物编辑印刷了具有实践操作指导特点的实用技术手册三大类60余种。在每部教材投入使用前均由市农广校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严格审核把关,不断丰富和提升教材库水准。

三、规范过程管理,确保精准施教

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坚持细化流程,制度先行,强化管理,实施精准培训。

(一)实行“567”管理

严格落实第一堂课、信息公示、督导检查、信息报送、台账登记“五项制度”;始终坚持培训周期有计划、培训过程有记录、授课教师有教案、学员信息有档案、实践教学有方案、跟踪服务有日志的“六有要求”;全市统一实行培训质量承诺、双班主任、学习用品、培训台账、培训规范、档案管理、考试考核的“七统一规矩”,教育培训环节严谨有序,质量管控科学规范。

(二)落实三项创新

一是培训方式创新。突出培训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培育的连续性和可提升性,内容的职业性和实用性,将课堂搬进田间大棚、畜禽圈舍、农场果园,创出了校村合作、校区(园区)合作、校场合作、校企合作四类培育模式。二是教学形式创新。采取“课堂授课与基地实训”、“案例教学与模拟训练”相结合、培育对象点菜,专家下厨,科技人员与培育对象结对子方式,送教下乡,进村入社,进场入企,从而实现了培训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组织学员到同类产业先进园区参观考察,解放思想,拓宽视野。三是提升通道创新。学校紧密结合培育工作,鼓励培育对象参加涉农专业函授中专或专科层次继续教育,持续提升其综合素质。截至目前,已有1502名培育对象成为涉农专业函授中专班学员,26人参加了网络专本科教育,培育对象素质提升有了新通道;826名培育对象通过技能鉴定取得了初中级职业资格,从事专业技能服务有了通行证。

(三)加快培训向培育转变

农业产业培训方案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县委县府“两创”工作要求为指导,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农业产业延长链转移,把我县农村劳动力培育成为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较好管理能力的现代新型农民,不断提高我县现代精品农业发展水平,有效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阳光工程培训主要围绕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等涉农工业、农村特色二三产业、农民创业和农村带头人等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围绕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将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的要求,201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计划培训1500人,培训后获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不低于80%。阳光工程培训起止时间为2013年6月1日至12月31日。

三、培训内容

我县阳光工程培训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开展、突出重点、分类培训的原则,重点围绕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如动物疫病防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沼气工程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业服务人才的培养等领域组织开展村级动物疫病防治员、农业技术指导员、农作物植保员、沼气工、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产品营销经纪人、乡村旅游服务员、花卉和蔬菜园艺工、农民信箱操作管理员等适合现代精品农业发展的现代新型农民,提高和支撑我县经济发展、辐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培训基地要积极引导受训学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提高阳光工程学员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比例。

四、组织实施

(一)严格培训对象和培训课时。愿意参加阳光工程培训,年龄在16周岁以上,从事农业经营、管理、服务等,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基础的农民。主要是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等涉农工业、农村特色二三产业等从业人员。阳光工程培训要制定教学计划,包括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的内容、时间、天数、指导教师等,培训时间原则上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自主确定,但一般不少于7天。

(二)明确培训专业。阳光工程培训重点突出“农村劳动力向农业二三产业转移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开设村级动物疫病防治、农业技术指导、农作物植保、沼气生产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营销、乡村旅游服务、花卉和蔬菜种植生产技术、农民信箱操作应用等为农服务10个方面的专业。

(三)推行“第一节课”制度。各培训基地在每期培训班开课前,要主动和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县农培办派员到班,开班时要认真讲解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和项目实施有关要求,县农培办和财政等部门要共同(至少2人以上)检查招生简章,核实学员身份,向受训农民讲明政府补助金额。

(四)建立培训台帐。培训基地必须建立培训台帐,培训台帐说明受训农民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文化程度、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天数)、家庭住址、就业单位和联系方式,并以电子文档形式上报。

五、有关要求

(一)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项目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拟定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牵头搞好培训基地的认定,监督检查培训基地的培训实施情况,开展学员就业情况抽查和培训效果的评估验收,制定资金管理办法,管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监管系统等。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落实培训补助资金和工作经费,监督检查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参与对培训工作的督查。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为农民工培训提供优质服务。各镇农村劳动力培训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确保落实培训任务、提高培训质量和取得转移效果。全县各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具体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日常培训工作、建立培训就业台帐等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环境。各相关部门和培训基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农民信箱等媒体,向广大农民、培训基地、用人单位宣传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有关政策,宣传开展培训的先进单位,鼓励广大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参加转移培训,吸引更多的培训基地和农民参与阳光工程的实施。

(三)开展检查验收。阳光办要按照阳光工程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项目监管,提高培训质量。要督促培训基地制定教学计划,规范建立培训台帐(附表2),并将其作为项目管理和检查验收的重要依据。要做好“第一节课”、平时检查、电话抽查、学员信息审核环节的监管工作。学员培训结束后,县阳光办要进行电话抽查回访受训学员。阳光办确定12月份为各镇自查阶段,12月底以前将自查报告交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12月底组织开展全县性的检查。

农业产业培训方案篇8

一、培训工作完成情况

我县于9月18日至9月22日举办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培训班,共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主要劳动力100人。培训时间为5天,其中集中培训4天,考察学习和实习实践1天。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培训有序开展。为了使培训工作有序开展,成立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培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承办项目实施的日常事务。培训机构也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专人作为项目业务协调联系人,确保了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二)结合产业布局,择优遴选培训企业。为保质保量完成不同产业的培训任务,县上根据实际需要,结合深度贫困村地域分布和产业布局,按照资源禀赋相近的原则,择优遴选带动能力强、工作积极性高的为本次培训的培训机构,具体承担培训工作。

(三)详细制定计划,严格落实培训任务。为全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精准扶贫行动,加快全县深度贫困村如期脱贫,立足我县优势主导产业实际,以产业扶贫工作为主抓手,重点围绕全县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制定了符合我县特色产业发展的培训计划,并严格按照制定的培训任务计划,精准落实培训学员,按计划将学员选派参加培训。

(四)精准落实对象,合理安排培训课程。本次培训对象从事肉牛养殖的9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主要劳动力,共计100人。培训班制定了详细的课程安排,严格按照市上对课程课时要求,认真落实了各个课时的培训内容,具体为理论课程学习4天,县内考察交流及观摩实践1天。

(五)健全档案,顺利完成培训任务。在培训开展前期,加强和各乡镇的衔接,调查确认参训人员身份信息,确保参训学员符合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优势产业培训的要求,做到了有信息可查询,有档案可管理。在集中理论培训和外出考察期间,严格要求学员,实行不定时点名和通报制度,确保了所有参训学员都能保质保量完成培训。同时,指导培训机构健全了培训学员的档案,学员信息台帐,报到册、签到册、资料发放清册和结业证书发放存根等资料,确保了所有培训资料完整齐全。培训期间组织学员撰写了培训心得体会,填写了问卷调查表,逐人进行登记造册,存入个人档案。培训结束后对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发放了结业证书,顺利的完成我县培训的各项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业产业培训方案篇9

为扎实做好当前抗旱促春管农民培训,按照农业部统一工作部署和要求,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迅速动员和组织全体系,发挥自身优势,迅速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为抗旱保苗和春季农业生产提供坚实的技术与人才支撑,最大限度减小旱灾影响,为千方百计夺取夏粮和全年农业丰收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央农广校近日要求各级农广校:

一、迅速行动,积极开展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把开展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作为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冬麦受旱较严重的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江苏、陕西、甘肃等省农广校,要紧急动员,落实责任,力求实效,加强对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的组织领导。早谋划、早安排、早启动,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加强与农业行政和农技推广等部门的紧密配合,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支持,确保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工作迅速全面展开,帮助广大农民进行科学抗旱和科学生产。

二、突出重点,加强培训和服务针对性、实效性。旱情严重的北方冬麦区农广校要根据旱情和春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方案,要按照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制定的《2011年冬小麦抗旱促春管技术方案》要求,因时、因地、因苗、因墒开展好小麦抗旱和春管技术培训,要突出开展早浇返青水、早施返青肥、镇压提墒、促进冬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预防早春冻害等技术培训,增强抗旱和春管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他地区农广校,要围绕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突出做好大、小春作物的育苗播种和田间管理、畜牧养殖、节本增效等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帮助农民依靠技术发展生产和增收致富。

三、上下联动,充分发挥体系作用。农广校系统要协调配合,统一行动,继续按照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要求,及时组织专兼职教师进村开展技术培训,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入户技术指导,利用农民科技书屋、农业科技直通车、技术明白纸等多种形式,把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的知识、技术、信息送到农民手中。近期,中央农广校将派出工作组,携带有关技术资料和光盘,与旱情严重省份的农广校一起,共同进村开展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系列活动。同时,为响应农业部开展“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的有关部署,工作组将开展农民培训需求等情况调研,宣传推广抗旱减灾技术措施和国务院新出台的农业生产扶持政策,协助和督促当地农广校开展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工作。

四、发挥优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光盘等媒体传播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技术。中央农广校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和中央电视台七套“农广天地”栏目,以及农广校卫星网、农广在线一农事网安排播出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节日。各地农广校也要以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为主线安排当地电台、电视台及农村村“大喇叭”广播的教学节目内容,重点安排春季小麦田间管理、大春作物抗旱技术等内容:加大农业抗旱技术的电视、广播等教学节目开发力度:将各种农业音视频培训节目,通过各级学校拥有的互联网、卫星网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及时传递给广大农民,方便农民获得技术。要结合农民读书月活动,迅速选择一批适应当地需要的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技术光盘和图书送到农村,充实农民科技书屋或新建农民科技书屋。要根据实际编印适合当地需要的农业技术手册、技术明白纸等,并及时送到农民手中,指导农民依靠科技抗击灾害,夺取丰收。

农业产业培训方案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2〕1号文件精神,加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宣传主推产业、推广主推品种、培训主推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生成应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农民,以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市要完成农民科技培训7万人。其中“阳光工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按省下达任务另文安排);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万人,按专业分为:作物栽培1000人,蔬菜生产20000人,测土配方施肥4000人,病虫害防治5000人,农村沼气5000人,果树栽培3000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3000人,种子生产与营销5000人,水产渔业2000人,休闲观光农业1000人,技能培训1000人(详见附件1)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围绕结构调整、土地流转、休闲观光农业三篇文章,以及粮食生产高产创建“百千万”工程、“八带三十区”蔬菜基地建设、水果标准园建设、水产养殖与休闲观光渔业、农村能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种子生产与营销等农业工作,大力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服务。

三、主推产业、主推技术和主推品种

1.主推产业

按照各地产业布局特点,、、、的丘陵区主推红薯种植,发展红薯生产贮藏加工产业;、和的丘陵区主推谷子种植,发展谷子生产和加工产业;、、丘陵区和沿黄滩区主推花生种植,发展花生生产和加工产业。“八带三十区”主推蔬菜种植,主推优质苹果,积极发展绿色苹果和有机苹果生产,主推小杂果,主推鲜食葡萄,主推优质酥梨,、西工主推大樱桃,、、主推现代水产渔业,城区近郊主推花卉苗木、水果、蔬菜、渔业等生态休闲农业。

2.主推技术

作物栽培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氮肥后移技术、强筋小麦保优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旱作农业技术。

蔬菜: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特色蔬菜生产技术、反季节栽培技术、科学育苗移栽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合理肥水调控技术等。

水果园艺:果实套袋技术、配方施肥及“穴储肥水”技术、果园种草和地面覆盖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和“郁闭园”改造技术、水果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等。

水产:特色水产种苗繁殖技术、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水库网箱不投饵生态养殖技术、鲢鳙鱼网箱养殖技术、现代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

花生:选种留种与套播栽培技术、科学水肥管理技术、规模化种植技术等。

食用菌:无菌接种技术、选配料制作技术、生产管理技术等。

红薯:无菌生产与土传病害防治技术、土窖贮藏技术、红薯深加工技术等。

种子:高产创建技术,选择适宜我市的主推广品种、加强宣传和示范推广应用。

植保:常见病虫害识别、发生为害规律、测报、防治指标、综合防治方法、生物农药应用技术、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新型植保机械化技术、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

沼气:沼气生产原理及安全使用常识、沼气池养护和沼气综合利用技术。

土肥: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

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营销技术、产品开发技术、产品包装技术、市场开发技术(诚信经营理念、职业道德理念)。

3.主推品种

小麦:滩区主推西农979、新麦19、郑麦366、郑麦9023、豫麦49-198系、焦麦668、洛麦22、周麦22、洛麦21、郑农17、洛麦24、新麦26、偃高1号、偃展4110、洛麦23,

岗坡旱地主推洛旱6号、洛旱7号、西农928、洛旱2号、洛旱10号、西农178、运旱618等。

玉米:主推浚单20、郑单958、洛玉7号、浚单29、浚单26、中科11、洛玉8号、浚单22、登海701。

谷子:主推张杂谷8号、

花生:主推运杂9102、豫花15、豫花9326、开农53。

马铃薯:主推洛马铃薯8号、郑薯八号、郑薯九号。

油菜:主推华油2790、杂98033、杂双4号、杂98009、双油杂1号。

蔬菜:黄瓜主推津优1号、津优2号、津绿4号、津优4号、中农8号;

番茄主推粉都女皇、金棚1号、保冠1号;

辣椒主推洛椒4号、湘研16、金富早椒8号;

茄子主推绿茄2303、新乡糙青茄;

四、培训形式

今年的农民科技培训要做到“六个结合”。

一是与基地化农业科技培训示范点建设结合。在全市扶持建立10-15个各具特色的基地化农业科技培训示范点,把课堂讲授和现场示范有机结合,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二是农业产业集群建设试点结合。选择产业特色突出的农产品产区,集中力量培育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品牌,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三是与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和农业结构调整需求结合。要重点结合小麦、玉米万亩示范方建设,新发展5万亩蔬菜基地建设,结合红薯、谷子、花生结构调整部署和高产创建示范,结合油菜高效示范、标准茶园、标准桑园建设组织开展培训。

四是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要结合土地流转和涉农企业发展开展培训,结合观光休闲、旅游农业园区建设,结合涉农龙头企业产业发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组织开展培训,提业技术培训支持和服务。

五是与农业项目建设结合。今年要重点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测土配方施肥、退耕还林、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良种补贴、蔬菜基地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等项目,扎实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六是与农时季节结合。要紧密结合农时季节和群众所需开展培训。

在培训方式方法上采用进村集中培训和入户分散技术指导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培训、指导、服务“三位一体”,切实增进培训效果。

五、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全市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领导,市局成立“市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副局长孙清良任组长,人事科教科科长郭胜利和农广校校长马会丽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局人事科教科,具体负责协调全市的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各单位也要明确专职领导,安排专人负责。

2.明确责任。农民科技培训作为农业局为民办理的三件实事之一,是市局今年的重点工作,培训任务已经分解到各单位。为保证顺利完成全年培训任务,市局要与各业务培训单位签订农民科技培训目标责任书(样本见附件2),目标责任书要装入培训档案,纳入农民科技培训考核。各业务单位要把此项工作列入2012年主要责任目标,尽快分解到各县(市、区),分解到每一名专业技术干部,明确责任,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一级向一级负责,使每个培训单位、每位技术干部都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清晰,从而保证培训工作扎实开展,确保全年培训任务落到实处。

3.建立培训档案。局属各单位要专门建立农民培训档案,详细记载参加培训学员的姓名、性别、年龄、村组、联系电话,并由学员签名。同时,为每位技术干部建立培训档案,详细记载其开展培训的时间、地点、专业、内容、人员情况,并将其做为培训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

4.加强督促检查。一是实行农民科技培训月报制度。各地各单位要确定专人,具体负责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及时上报培训信息,于每月25日前将本月培训情况与培训进度月报表(见附件3)报市局人事科教科。二是实行督查制度。市局将定期不定期对各单位培训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督查通过查阅培训档案、实地考察、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发放评分表等方式进行。并于每月末定期出农民科技培训简报,上报督查情况,通报全市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