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综合管理制度十篇企业综合管理制度十篇

企业综合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5:35

企业综合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问题;建议

一、目前电网企业计划管理的现状

本世纪初,我国电力开始实施市场化改革,基本实现厂网分开,重组了发电和电网企业,初步建立了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及政府监管体系,行成了竞争、开放的新型电力市场。在新形势下,为适应电网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规范和统一各级电网子企业的计划管理行为,把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纳入目标管理,不断提高电网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全面发展,电网企业初步推行实施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对涵盖企业整体效能价值目标的各项指标进行编制、平衡、控制、调整、监督及考核等全过程的管理。在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内部建立综合计划的业务流程,建立有关企业安全生产、建设、财务、营销、物资、人力资源等各方面中央数据平台,实现计划管理的基础数据信息化,确保各指标可控在控,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综合计划管理模式与一般单体计划管理模式相比,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系统管理、目标管理、量化管理、过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思想,主要特点为追求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注重各指标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注重各企业之间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实现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控制与分析、企业基础信息数据集中整合与管理,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分析。

二、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综合计划的建立,为企业年度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使各项活动均在统一的目标下进行,增强了企业决策管理层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和控制作用;二是整体效益观念形成。在资源配置、电网投资、资金管理等方面,遵循局部服从企业、专业服从综合、注重总体的原则,做好综合平衡优化,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合理组织人、财、物,积极寻求企业整体效益最优化;三是建立了扁平化、清晰化的组织管理机构,完善分层分专业的管理体系,从各个细节优化业务流程,部门之间协调顺畅、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四是企业的基础数据集中管理和信息一致性已经形成,“四统一”即“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统一调整”的要求已经初步实现。

电力企业将综合计划管理作为全年生产经营工作重点来抓,“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计划管理模式已经形成,实现了“制度完善、指标科学、流程清晰、调控有力”的目标,计划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企业各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整体合力,促进了电力企业整体运作和全面协调发展,确保了年度综合计划各项指标全面完成。

三、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在实施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将综合计划指标作为考核各集团公司、分公司的重要依据。综合计划指标分为公司经营业绩、电网发展、资产质量、供电服务4大类指标,全面体现了供电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客观准确地反应了供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但是综合计划管理作为供电企业的导向性管理手段,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范围和管理手段方面还需要不断强化。

1.综合计划管理的龙头导向作用需要加强。为保证综合计划的全面实施,必须保证综合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综合计划管理与供电企业发展、电网发展和市场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成为供电企业各专业层面工作的主要依据,成为涵盖供电企业发展层面和生产经营层面的龙头。

2.计划管理理念需要转变。计划管理中,各单位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没有根本改变,计划依然为分散、多头管理,不能体现企业规模经济、整体利益,“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计划管理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只重视日常工作和生产而轻视总体计划的观念依然存在。

3.管理流程不够优化。目前,在综合计划管理中,各部门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没有根本改变,使计划管理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存在计划分头编制、简单汇总集成、各自为政的现象,由于分口管理、条块分割,可能造成专项计划与综合计划不一致。综合计划的统筹协调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4.计划管理制度不健全。计划涉及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由于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有时造成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工作流程不顺畅,影响到计划的管理在各个工作环节出现偏差。

5.综合计划管理的全面预控和监督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公司实施综合计划以来,虽然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对全面丁作任务和主要指标进行了分解下达。但在具体的过程监督和过程管理与控制方面还存在研究力度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部门虽然已逐步加强管理,但还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预期指标:综合计划管理没有形成计划下达、过程监控、考核评价、总结提升的闭环管理机制。供电企业的整体管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6.计划覆盖的广度不够,深度不足,不能适应企业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

7.计划下达部门和执行部门为一体的情况仍然存在,计划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尚未很好建立。

四、加强综合计划管理的建议对策

综合计划是供电企业发展经营的年度目标,综合计划管理是供电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供电企业完成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的实施措施。因此,建立与供电企业战略规划一体化的综合计划管理管控体系十分必要。

1.管理目标的完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中,综合计划指标的建立是关键,涵盖了电网企业全面的经营活动及体现企业最高效能价值。电网企业对国家的经济建设负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负有保护电力消费者最大利益的责任。企业本身又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动电力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可持续发展。综合计划指标应在实施中逐步实现体现电网企业保护国家能源安全和支持经济建设的使命,以及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电力服务的社会责任,创建企业发展的良性氛围。以综合计划管理为手段。全面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项目成本管控工作,建立综合计划、财务资金预算、工程项目管理一体化的协调管控机制:以预算管理为龙头,强化资金预算审批管理。通过综合计划管理来跟踪资金流向、资金运作和资金周转率,从而提高供电企业整体运营水平。

2.转变管理观念,优化管理流程。要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加强各项计划指标的综合平衡,科学合理地确定计划目标,努力实现公司总体效益最优,进一步提高综合计划的调控力。坚持“四统一”原则,综合计划由计划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统一调整,确保计划的唯一性和权威性。纵向上,处于公司生产经营的最前端的各基层公司,负责提出生产一线需求。公司各部门深入研究,上下沟通,综合平衡优化,形成建议。各专业、各基层公司计划据此调整、细化和深化自己的计划。横向上,各专项计划的责任部门,均是公司综合计划的管控部门,负有审核把关、监督执行的责任。计划部门负责综合平衡,形成计划草案,报公司决策。

3.建立管理制度和办法。以“完善制度”为目标,建立健全企业综合计划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对计划编制、审批、执行、监督、检查与考核等环节进行具体规定,明确管理职责,理顺管理流程,使综合计划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有序化;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月度综合计划跟踪分析制度和季度综合计划分析例会制度。

4.完善考核体系。综合计划管理的主体就是实现制定的目标,健全监督考核体系,是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的主要手段。考核体系的设立应该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有效地实现竞争机制,体现管理参与者的价值观。努力做到每项工作都细化到事、量化到人、分解到位,并有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形成各级综合考核体系。为了建立供电企业一体化的管控体系。必须建立供电企业指标和任务的考核激励机制,将供电企业现行的年度业绩考核、绩效管理、月度考核、综合计划指标、专业考核等全部纳入考核体系,建立供电企业一体化的综合考核平台,形成年度绩效合约,通过月度经济责任考核和管控,确保年度绩效合约的全面完成。

5.强化管控力度,提高综合计划管理水平。一是拓展综合计划管理的范围和深度,积极贯彻上级公司要求,对涉及投资和资金支出的的各项投入等都要制定专项计划,控制好规模。二是加强综合计划的全过程管理,在综合计划管理流程上要突出“分析、决策、执行、监督、考核”五个环节,要抓住主要矛盾和重点难点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确保计划的全面落实。要进一步加强强化月度动态分析工作,不断提高综合计划的分析深度和广度,加强异动指标动态分析,形成综合计划的闭环控制。

6.建立效果评估体系。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把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管理之中,以求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一个企业来说,持续不断的管理创新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前景下,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高低是衡量企业竞争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企业社会地位和成长潜力的基本因素。建立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创新效果评价体系本身也应是计划管理创新的内容之一,通过效果评估体系正反两面结果的反馈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使其在电网企业的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7.完善信息系统。结合SG186工程数据平台,在系统分析综合计划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数字化平台,加快综合计划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的推广,尽快实施到直属单位,延伸到地市公司。通过信息化手段,规范业务流程,加快信息集成,加强综合计划应用系统与预算、财务、营销、生产、人资、安监等应用系统的衔接,统一数据口径,实现信息共享,确保数据信息的唯一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企业综合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综合统计;企业管理;作用;财务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过后,我国经济呈现一种复苏状态。而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还需依靠企业的发展,现阶段,随着“十二五”计划的即将推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面临新形势下的改革,由此也带来了企业综合统计的变革。综合统计是国家经济信息的窗口,伴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企业综合统计已经从信息咨询、监督监管走向监控、预测和企业管理等重要职能。因此,综合统计应该根据企业管理的切实需求,建立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统计体系与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综合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在企业管理中及时做到信息传递、服务咨询、监督检查,为企业管理创造和谐环境,确保企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一、综合统计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统计是预测国家局势、制定国家政策、监督市场经济、确立发展走向的重要依据,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统计牵连着我国整个民族建设,牵系着我国土地上的每一个百姓。著名经学家马寅初曾说“学者不能离开统计学而研学;政治家不能离开统计学而施政;事业家不能离开统计学而执业;军事家不能离开统计学而谋略。”可见,统计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当今企业管理已经不再是计划经济下的呆板管理体制,在当前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担负着生产、经营、销售等产业化的管理,使得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大。但是,不管企业管理怎样复杂多变,对企业生产经营及企业所处环境都必须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这就离不开综合统计工作。企业管理必须掌握一些基本信息:①国家政策方针,以及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与形势;②对市场做出准确定位,制定企业经营策略;③随时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等发展动态。这些信息基本都是综合统计所要做的,因此综合统计工作对企业的信息掌控具有先知先觉的作用,能够为企业管理提供各种切实可靠的数据信息,从而使得企业管理水平更上新台阶。

二、综合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统计师将搜集来的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汇总,经过加工计算得出数据信息,从而反映出事物的发展过程及规律。由于统计工作涉及很多部门、行业,以及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并且还涉及很多因素,因此统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统计。前面已经分析,综合统计在企业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下面我们就综合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综合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以及时反映企业运营现状,能够提供某一阶段、某一时期、某一天的企业态势。从具体现实状况看,综合统计可以有效地反映企业当前的社会与自然属性,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内部机构、人员分配、资产状况、负债详情等。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综合统计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像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销售管理、财务收支等具体情况,并且还可以有效地对未来企业的发展进行详细预测。

第二,能够反映出企业整体结构和运行规模。从结构上来说,企业的产业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营销结构等,综合统计都可以将其完美的呈现。从规模发展上看,综合统计通过表格图片的形式呈现出企业的投资规模、营销规模、生产规模、盈亏规模等。

第三,可以体现出企业运行速度、发展效益与经济利益。企业的运行速度表现对产品生产量,生产量的提高则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利益。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统一体。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支出与收入是成正比的,利用综合统计分析支出与产出的结果,可以明确表示出产品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进而反映出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占据的位置。

第四,可以反映出企业整体实力。综合统计根据企业生产产品、市场占有量、劳动成本、产品价格等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同行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出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具备的竞争优势,然后进一步作出努力,提升本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与竞争力。目前,我国经济局势的相对稳定,企业可以根据统计结果,结合新的国家政策,像“十二五”计划即将实施,企业完全可以把握住机会进行企业内部深化改革,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做好综合统计改革与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综合统计的改革与创新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国家如此,企业也是如此,没有创新也就意味着停滞不前,自等消亡。综合统计的改革与创新是企业领先其他企业的基础工作,把基础工作做好才能执行下一步超越其他企业的计划。下面就综合统计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个人观点上的探讨。

第一,企业专门单独成立综合统计部并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所有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统计,统计工作存在于大大小小的企业当中,很多企业将统计由其它部门完成(像财务部),这就造成统计工作不规范,收集信息不精确等。企业专门单独设立设立综合统计部则能够做到明晰化管理,把工作落实到个人。由专门人负责搜集、汇总、填表等工作,最后在进行逐一审查,这样统计工作将会更有利于企业管理与发展。

另外,综合统计部要明确好职责,规定好总计部门的主要职责。综合统计部门主要任务有:①广泛搜集并分析企业之外的对企业能够产生作用的统计信息资料;②综合利用有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出对企业产生效益的结果;③努力完善自身知识素养与品德修养,统计工作要求精、准、细,容不得半点儿马虎,统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和管理知识。根据综合统计部门的任务,企业应该制定相关的职责管理规定,确保综合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对统计工作内容进行创新。当前国家统计工作内容已经有相关的制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增加工作内容,符合企业个性化的需要。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要填报:企业概况、生产状况、财务、人力、工资、耗材、科研及业务等情况,这一制度已经可以基本上呈现企业整体状况。但是,这一制度是国家从整体利益出发,所以很多具体内容还需要企业自身去填补。因此,企业在综合统计工作内容中可以加上更多自身所需要的内容。像:产品销售、质量等统计,利用方差、平均值等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效果图呈现公司运营等。通过内容的填补,达到企业管理、营销的创新,实现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

综上所述,综合统计事关企业今后的运营与发展,企业应重视对企业管理研究,积极探索综合统计为企业管理服务的新思路、新途径,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新水平。

参考文献:

企业综合管理制度篇3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塑造推动公司发展的企业文化,规范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发展,鼓舞和激励公司员工,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对公司企业文化管理的内容与实施做出规定,是公司开展企业文化工作的依据。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部及下属子、孙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

第二章企业文化管理机构

第四条公司企业文化组织机构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分管(协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公司下属各单位、部门负责人组成。工作办公室设在综合管理部。各子公司成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办公室,并设立企业文化建设专责人。

第五条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审定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方案,

审定企业文化建设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综合管理部的职责是策划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方案以及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各个阶段的相关工作。各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办公室及专责人的职责是推进企业文化理念的具体落实和信息反馈工作。

第六条公司综合管理部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审核、指导其他各单位、部门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为:

1、制定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

2、制定公司企业文化发展规划;

3、制定公司企业文化年度工作计划;

4、制定公司对内对外宣传规范,并监督执行;

5、组织进行对公司企业文化重要议题的相关研究;

6、开展公司对内对外企业文化宣传,组织公司企业文化活动;

7、公司企业文化培训的组织、考核、管理、培训效果评估;

8、审核对外宣传内容,指导各单位、部门开展企业文化活动。

第七条公司将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纳入各单位、各部门的绩效考核范畴,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为本单位、本部门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人,并设立企业文化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其具体职责为:

1、制定建设计划,协助企业文化在本单位、本部门的建设、推广、宣传。

2、协助综合管理部落实文化建设工作,合理安排,保证员工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企业文化活动时间。

第三章企业文化理念管理

第八条公司企业文化理念是指:公司的企业愿景、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经营哲学、管理思想等企业文化核心内容。

第九条公司综合管理部是公司企业文化理念管理的执行机构,综合管理部应充分调研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总结大通的经验和特点,研究制订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

第十条综合管理部在开展企业文化工作中,应深入实际调研分析,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分析公司所处产业的特点,广泛听取各单位、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提炼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使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能够切合企业实际,对公司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十一条各单位、各部门应为公司综合管理部的工作提供充分支持和密切配合,积极提供建议和意见。

第十二条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进行审议和确定;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将作为公司企业文化工作开展的依据。

第四章企业文化制度管理

第十三条公司企业文化制度是公司企业文化理念的表达和规范,必须与企业文化理念保持一致。

第十四条公司的企业文化制度系统涵盖下述三个领域:

1、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规范。该制度对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进行设计,是企业思想文化塑造的基础;

2、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该制度对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进行了设计,是企业行为文化塑造的基础;

3、企业风俗文化制度。该制度在对内工作上,对企业教育培训、礼仪仪式、服饰、体态语言、工作场所相关规范做出规定;在对外工作上,对企业营销观念、服务规范、公共关系、银企关系、公益活动、文化传统做出规定,是企业风俗文化塑造的基础。

第十五条综合管理部是公司企业文化制度的编制和监督机构。相应管理制度经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审批生效后,综合管理部负责推动落实。

第五章企业文化器物管理

第十六条企业文化器物是公司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对相关器物的设计,可以直观、生动地表现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

第十七条企业文化器物系统包括如下内容:

1、公司vi系统(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2、企业象征图案;

3、企业宣传标语;

4、企业吉祥物;

5、企业之歌;

6、企业容貌。

第十八条公司企业文化器物系统应用范围包括:

1、办公用品、事务用品;2、企业证照、文件类;3、交通运输工具类;4、指示、标识类;5、广告展示陈列类;6、商品及包装类;7、服饰类;8、公司出版物;9、公司礼品;10、公司网页;11、其他。

第十九条综合管理部是公司企业文化器物的设计管理机构,综合管理部在充分听取相关意见后,组织设计单位对企业文化器物进行设计。各项设计经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审议认可,综合管理部负责推动落实。

第六章企业文化实施管理

第二十条综合管理部负责推动公司企业文化的实施,组织开展公司对内企业文化宣传工作。

第二十一条各单位、各部门在开展对内对外宣传工作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公司企业文化的要求,不得违反公司企业文化相关规定。综合管理部负责对公司各部门宣传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二十二条各单位在开展对外宣传时,必须将宣传内容上报公司综合管理部审核,并会同综合管理部开展工作。

第二十三条综合管理部应协助各单位做好企业形象推广工作和企业标志标识使用规范的检查工作。

第二十四条为更好地培育、塑造公司企业文化,综合管理部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

第二十五条各单位、各部门可以提议开展企业文化活动,由综合管理部研究并提案,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后,综合管理部组织开展活动,或协助分公司开展活动。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制度由董事会负责解释、修订。

企业综合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家族企业管理创新模糊方法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253-02

一、家族企业及管理创新理论阐述

1.家族企业的界定及特点。当家庭所具备的社会经济功能发挥作用,家庭或家族涉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并将亲缘关系、伦理规范、家庭制度等投射于经济活动当中,家庭也就极有可能成为企业的生长点,普遍培植、孕育出家族企业来。家族企业到目前已是最为普遍、最为重要的企业形式之一,但是关于家族企业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定义。据著名学者纽宝(Fredneu加uer)统计,仅西方学者中家族企业的定义就多达17种{1},当然,我国学者对家族企业的定义有很多不同。但是在诸多对家族企业的定义中,都一致认为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是其定义中的两个关键要素。因而,本文把家族企业界定为,以血缘关系为基本纽带、以追求家族利益为主要目标、以实现控制权为基本手段、以企业为组织形式的经济组织。更具体地说,是指企业的所有权或控制权由一个或数个家庭或家族所有,并且家庭或家族具有能将所有权或控制权合法地传于后代的企业组织。

家族企业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企业的全部、或者是大多数财产权为一个家族所有。这里的家族所有,既可表现为由具有紧密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共同拥有股权,也可表现为由具有亲缘关系的(如在堂兄弟、兄妹之间或血缘关系更为疏远的亲属之间)家族成员共同持有股份权。家族企业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家族成员掌握着公司的经营决策权,企业最为重要的活动,都在一个或者是几个家族成员的控制之下。即使由于规模扩大而不得不聘请了非家族的高级管理者,在典型的家族企业中,企业最重要的管理权仍然大都掌握在家族重要成员的手中。这些管理权主要是:人事管理权、财务管理权和市场控制权、重要子公司的负责人。

2.管理创新的定义及内容。国外提出管理创新的定义比较早,尤其是日本和韩国,美国对管理创新的研究比较少,他们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上。我国最早提出管理创新定义的是上海复旦大学的教授芮明杰{2},他在《超越一流的智慧――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一书中给出了管理创新的定义:“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关于管理创新的内容,众多学者观点都不一致,本文对他们进行归纳,主要包括管理思想创新、管理手段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三个方面。

二、企业管理创新研究综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企业就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然而,企业的各种创新又都是在一定的管理环境下进行的,其创新效益也必须通过管理职能来实现,所以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和旺盛生命力的重要表现,不断增强管理创新的能力也成为了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1.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对管理创新的研究比少,RayStata{3}首次提出了企业管理创新问题,明确的指出了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瓶颈。但是他并没有明确给出管理创新的定义,只是较为简单的将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区别开来,指出在企业要解决的问题中,管理问题比技术问题要更加紧迫。Farrokhalemi{4}所作的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许多美国公司之所以落后是由于管理创新的问题,而非技术层面的问题,同时他也强调管理创新是充分利用技术领先优势的必要条件。总的来说,国外关于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并不多,相比而言他们更加重视对技术创新的研究。

2.国内研究综述。近年来对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比较突出的主要有陈静涛、陆圆圆和舒昌俊等人。陆圆圆{5}在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要素与理论模型进行研究时,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现状,运用属加种差的方法给出管理创新的定义和概念的分析框架。以12家“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为例,运用整体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和KJ法,通过对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所得的影响要素进行综合归并,归纳出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要素,并结合文献与理论研究和跨案例研究分析提出企业管理创新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企业管理创新方面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舒昌俊{6}等认为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探索对企业管理创新的评价机制变得尤为重要。在分析管理创新深刻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企业管理创新评价机制的思路,即明确效率和效果的评价目标,基于系统思想的分类和分析得出了员工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为评价对象,最后根据方法适用的原则确定结构方程模型为评价方法。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认为企业的管理创新应该是全面的创新,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管理思想的创新,企业管理者需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把创新的思想贯通到每一位员工,使得创新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氛围。二是管理方法的创新,企业在资源配置、工作效率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应与企业所处的环境结合起来,创新企业管理方法,使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三是组织制度的创新,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制定合理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激励制度和晋级制度,摒弃阻碍企业发展的旧制度。

三、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研究综述

无论在我国还是在现代企业制度非常完善和成熟的美国,家族企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家族企业则是民营经济中较为瞩目的主体。尽管如此,我国家族企业目前正经历着一个严峻的考验。据统计,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许多家族企业往往在创立者去世或不再管理公司之时结束,大约只有30%的家族企业能成功进入第二代,只有10%能成功进入第三代,仅3%能进入第四代。家族企业不能持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企业在面对经济体制改革及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时,维持原有的管理模式,没有吸收现代企业管理的经验,管理创新能力很差。

国内一些教授不仅对我国家族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对国外家族企业也进行了分析,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李慧{7}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了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优化:一是完善社会信任。倡导诚信观念、构建诚信的外部环境;二是优化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实现产权多元化,创新融资渠道;三是优化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实现业主自我超越,加强人才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建设,强化债权人、中介机构、外部市场等对企业的治理。卢显文、李恩强{8}在国外非家族化管理研究中,分析了韩国大宇公司董事长金宇中在大宇公司中长期实行的非家族化管理模式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原董事长里一汁多为改善企业状况而主动让贤的经验,指出虽然家族企业有其存在的必要条件,但是完全家族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建立真正具备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经营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适应途径。李雅洁{9}从何为家族企业以及家族企业相关研究入手,结合国内外有关家族企业及其传承的理论观点,通过分析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及传承现状,指出了目前我国家族企业在传承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且通过对美国、日本、欧洲以及东南亚各国家族企业在传承问题上的不同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各国选择不同传承方式的原因,并借鉴他们先进的实践经验,力图对我国家族企业传承有所帮助。最后通过对家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传承进行深入论证,分析各个阶段传承模式的不同特点,结合我国家族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宜我国现阶段家族企业的传承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传承模式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的对策和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认为对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从理论背景看,“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几千年“家”文化传统的发展对企业的组织与经营行为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重视对家族企业的研究,可以引发我们去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规则与现代市场经济规则以及现代企业制度规则的衔接点和结合点。进而为探讨富有效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四、家族企业管理创新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1.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理论阐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模糊数学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在对某一事务进行评价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问题,由于评价事务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因而要对每一因素进行评价;在每一因素作出一个单独评语的基础上,如何考虑所有因素而作出一个综合评语,这就是一个模糊综合评价问题。

2.问题的提出。管理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发展之源。特别是对于家族企业来说,要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保持竞争力,就必须进行管理创新。由于影响家族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某些因素是模糊的,所以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家族企业管理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有其科学性和实用价值。但由于考虑的因素很多,而且因素间还可能分属不同的层次,这就需要在进行评价分析时,把因素集合按某些属性分成几类几级,在对每一层次因素作出评价的基础上,对所有因素作出一个综合评价,这就是所谓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本文利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对家族企业管理创新进行评价。

3.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家族企业管理创新进行评价的步骤。根据管理创新模糊综合评价体系,首先对家族企业管理创新模糊综合评价定义。本文提出家族企业管理创新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家族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手段及组织制度的模糊综合评价。

第一,根据家族企业管理创新模糊综合评价的定义及其分析,将模糊综合评价的指标确定为管理思想因素指标选取f1、管理手段因素指标选取f2、组织制度因素指标选取f3三大一级指标,并根据家族企业管理创新模糊综合评价的实际分成二级。即:

一级评价指标集F={f1,f2,f3}={fi}(i=1-3)

二级评价指标集f1={f11,f12,…f1p},

f2={f21,f22,…f2q},

f3={f31,f32,…f3n},

fi={fim}(i=1-3,m=p,q,n)。

第二,根据家族企业管理创新模糊综合评价各指标进行判断,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确定家族企业管理创新模糊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集为:

一级评价指标权重集a={a1,a2,a3}={ai}(i=1-3)

二级评价指标权重集a1={a11,a12,…a1p},

a2={a21,a22,…a2q},

a3={a31,a32,…a3n},

ai={aim}(i=1-3,m=p,q,n)。

其中;∑ai=1(i=1-3);∑aim=1(i=1-3,m=p,q,n)。。

第三,建立家族企业管理创新模糊综合评价方案集。评价方案将待评价的家族企业管理创新模糊综合评价指标分为五个级别,其方案集为:o={o1,o2,o3,o4,o5}={oj}={很强,较强,一般,较弱,很弱}。

第四,确定家族企业管理创新模糊综合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矩阵并进行模糊矩阵演算。对任意fi∈F,都有对fi的评价oj∈ψ(0),由此可确定模糊映射K∶Fψ(0),K(fi)=(rij)为模糊评价映射。根据评判指标和评价标准的要求进行模糊评价,然后对于评价fi指标分别给出评价方案oj的隶属度,得到隶属度向量rimj、rij和模糊隶属度矩阵R,由于本文中采用了二级评价,因此先进行第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对应的二级指标的隶属矩阵为:

用模糊综合评价矩阵进行演算:Bi=ai・Ri(i=1-3)

在进行模糊矩阵演算时对ai、Ri进行归一化处理,由R=(B1B2B3)t构成一级指标的隶属矩阵。

第五,演算B=a・R=(b1,b2,b3,b4,b5)=(bt)(t=1-5),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计算出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综合评价指标最终结果所对应的级别。

五、结论

将家族企业管理创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同综合评价目标进行比较,发现家族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偏差,从而为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的改进提供了一个方法。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可根据指标采用调查问卷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由专家对每一个指标进行测评,确定出指标值;然后两两比较指标其相对于上一层所从属指标的重要性,由比值构成判断矩阵;再采用方根法得出每个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归一化处理后的特征向量作为指标权重;最后用模糊综合评价矩阵进行模糊矩阵演算,求出家族企业管理创新模糊综合评价的最终结果。

综上所述,家族企业管理创新模糊综合评价体系能对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及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以检验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的效果,为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的改进和深化提供一个方法。

注释:

{1}克林・盖尔西克等.家族企业的繁衍: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2}芮明杰.超越一流的智慧――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3}StataR.organizationallearning――thekeytomanagementinnovation[J].SloanmanagementReview,1989(6)

{4}alemiF.preface[J].HealthCaremanagementScience,1999(2)

{5}陆圆圆.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要素与理论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2)

{6}舒昌俊,李玉海,周升梁,等.企业管理创新评价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4)

{7}李慧.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及其优化[D].陕西:西北工业大学,2004

{8}卢显文.李恩强.国外企业非家族化管理的启示[J].财经扫描,2008

{9}李雅洁.我国家族企业传承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09

企业综合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国企内部;综合治理;问题

一、国企内部综合治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国企内部的综合治理工作还不够完善,如何加强国企内部的综合治理的工作十分重要。国企单位进行综合治理的主要力量就是党政组织的有关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人员参与,在这件事情中,需要广大职工积极配合,还应该和社会各个方面相协调,国企进行综合治理的主要手段有建立健全治安的保卫责任的制度,这其中包括多种职能的保卫制度,加强对组织的保卫以及对其他各种组织的保卫,从而提高企业的治安保卫的措施,促进企业的综合治理的发展。目前,对相关国企单位进行综合治理的方式主要采用座谈会、查阅资料以及现场检查等各种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基层进行综合治理的基本状况。此时,领导在进行综合治理工作的过程中都比较重视,所有的基本管理制度也都很健全,各个单位都能按照相应的综合管理的原则进行工作,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责任制度,对目标管理的责任制度认真执行。在组织建设的方面,体系构建情况较好,存在一定的责任落实方式,但是目前在这方面的管理制度上,所真正应用到的制度和落实程度参差不齐,管理的状况也各不相同,因此,国企内部还是应该不断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提高企业内部综合治理工作的策略

(一)合理的配备综合治理的人员,加强队伍的建设

在国企内部进行综合治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根据国企的综合治理工作的管理范围和特点,对管理人员进行综合的治理,确保管理人员的配备齐全,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这是进行综合治理工作的前提之一,在日常工作中的主要表现就是对管理问题和事件的处理等方面能够做到有人管理,有人负责。在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虽然其所具有的权利不大,职位不够,但是却十分重要,要求管理人员对所管的事物十分复杂,不断地做好相应的工作,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识。加强自身对群众的引导能力和工作能力,始终维护社会的争议和公平。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可以加强新时代中媒体的力量,通过媒体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引导,从而实现科技信息化的应用的能力,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队伍,我们应该不断地加强对其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加强专业化的建设,同时没加强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纪律作风,加强领导及管理,从而做到检查、考核、评比、验收一体化的工作,形成完整的规范,提高管理的办法,从而确保综合队伍素质的建设具有较硬的水平。

(二)加强有关的宣传培训,从而提高员工干部的综合素质

不断加强对相关优秀人员的宣传培训,提高宣传力度。结合现有的综合治理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特点,做好相应的宣传教育的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和干部对国企内部综合治理工作的认识,不断加强开展企业中综合治理的力度,采用广播、报纸、电视、宣传语等方式,对先进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宣传,依法进行宣传和教育,加强有关人员对事情的负责程度,依法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机关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和自身利益的关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主动执行相关的制度。其次,在进行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发挥党政工各个团体的组织作用,做好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学习。

(三)强化相关专业的知识,不断的改善控制体系

在进行国企内部综合治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从而保证国企内部的综合治理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对此我们不但要加强和职工间的相互配合,加大对员工的检查力度,发现员工存在思想作风问题时一定要及时通报,并和相关人员进行探讨,从而对员工进行再教育,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上报,并做出相应的解决政策、另一方面在进行内部综合治理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和地方部门的相互协调,调动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力量,不断加强对治安的防范和治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第三,还应该有效控制相应的问题,保证企业内部的秩序,从而更好地治理企业内部的问题,保证企业的发展。

(四)不断地完善激励的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督促力度

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加强对员工的考核制度能够更好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综合治理工作就是要不断对企业的制度进行完善,采用激励机制加大对员工的考核制度,一方面,我们要始终坚持考核制度与考核的明示共同结合,采用各种宣传的手段对考核进行明示,保证考核有根可循,另一方面,长期的坚持过程的考核和效果性的考核结合,将效果性的考核作为考核的主要部分,管理部门及时的把握时机,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档案,在年底的时候检查出的各种问题进行督促和改革,从而及时地将这些问题纳入到本年次的考核中,其次,有关人员应该始终坚持将综合治理的工作放入到同级的行政的工作做进行检查。把握好工作的重点,稳定的推进综合治理工作,在员工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工作的中心,把握好工作的重点,更好地进行工作。

结束语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但是有的基层单位在进行综合治理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响应的质量,工作质量低已经成为国企内部综合治理工作的问题之一,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就必须认识到企业的内部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完善企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晋成.浅谈企业综合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3(08)

[2]巨轮.浅谈企业综合治理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1)

企业综合管理制度篇6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资源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电力需求量的增大,供电企业受到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大,供电企业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通过对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优化内容进行研究,了解目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最终实现了供电企业管理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分析

1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定义

所谓的综合计划管理,主要是对项目储备、计划编制、执行和调整这些过程进行管理。有效加强综合计划的刚性执行,最终实现了对核心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企业精益化管理的进程,确保企业全面健康的发展。供电企业采取综合计划管理是建立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之上的,主要的宗旨是确保可靠的供电、提升供电质量,在各项专业专项的基础上,对企业日常的生产以及经营活动进行优化和整合。内容较广,包含了发展企业、管理经营和建设电网的工作目标,强调各专业能够实现纵向和横向的协同,主要的特点包括动态性、整体性和策略性。

2供电企业实行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应用到实践中还是存在有诸多问题,比如说较低的计划编制效率、管理约束性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很多时候都限制并影响了企业进行综合计划管理的最终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综合计划编制效率普遍偏低,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相关体系建设不断的深入,传统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流程和要求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需求,所以目前需要企业内部机构做好划分和整合工作,这样职责也会发生转变,一些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层级的职责还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和完善,传统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上还存在着漏洞,造成了综合计划编制的高效性和精准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②管束和约束性不够,在综合计划执行环节,没有了足够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就会造成综合计划随时出现变化,项目工期面临着经常性的调整,这也很大程度限制了服务和生产质量的提升,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的预见性大大削弱,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2.1综合计划管理内容广泛,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实现统筹

供电企业每年的综合计划体现的特点包括:大投资、广覆盖的特点,不同种类的计划管理会分布在不同的部门,管理的目标较为分散,而且在工作内容上部门和部门之间存在着交叉的可能性,投入的成本虽然增加了,管理的效率却没有得到提升。传统的综合计划管理还局限在分割的管理模式,很难从全局着手,公司的资源也很难实现优化配置。

2.2项目深度不够,体系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没有建立起明确的项目管理的常态机制,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除了电网的基建项目形成了可研编制之外,其他的项目的可研编制的规范率相对较低,也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项目储备库,甚至是有很大一部分的规范率的准确率只有一半;此外,综合计划的管理体系尚未明确,很多的部门都是实行部门管理的方式,没有进行工作的对接,项目管理较为混乱,有一部分项目的执行的准确率都不及80%。

2.3综合计划的项目在执行时没有做好管控和跟踪

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包含有16类的专项计划,他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数据也实现不了共享,此外,因为项目进度快慢不一致,质量也高低不齐,所以很多的项目是没有跟踪的考核体系,供电企业为了能够节省项目的投资,在执行项目时较为随意,东拼西凑的情况时有发生。

3加强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优化实现的相关建议

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已经有了不可取代的位置,加强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的优化能够实现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发展,这对于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优化工作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3.1加强供电企业环境变化因素的了解

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在过程中加强环境变化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及时对购售电结构变化进行调整,来满足现实环境对电能的需要。因此,供电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必然的联系,需要加大重视的力度。对于供电企业来说,进行综合计划管理,就是需要加强供电企业存量资源现状的了解,在能够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及时有效的增加新的资源,实现一个持续发展和供应的状态,这就是综合计划管理的优化。为此:①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及时的了解外部环境的供电现状,同时及时将信息传达到内部,及时对供电系统做出调整来满足外部环境电能的需求。②需要加强管理流程的把控,对于资源的输出以及引进过程,需要加强效率的提升,避免拖延造成企业重大损失。③需要对存储资源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及时的进行更新了解最新的存储情况,但发现内部资源不能够满足外部环境需要时,应该及时补充。供电企业的资源储备在实现综合计划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储备管理的标准化。对于供电企业的每个部门以及每个员工都需要加强标准化工作执行必要性的了解,从而避免了盲目的建设,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从而实现供电企业电能储备充足,但是不会出现过度的现象。

3.2加强综合计划编制管理的优化

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制度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的优化,需要加强决策制度的优化。对于供电企业的决策判断,需要从综合方面进行考虑,了解综合计划管理各个环节的内容,对于每个环节的要求、标准以及各岗位的职责,都需要加强明确的规定。这样才能够实现管理的严格。为了加强对供电企业内部存储情况的了解,要加强审查工作,成立相应的储存审查小组进行专门的负责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总储存量的了解,对于每个分项目的要求进行严加控制。在审查存储量审查工作时,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查明原因及时的解决。所以,供电企业需要成立相应的专业技术部门,就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能够找到专业的人士进行处理解决。对于储存库资源的质量也需要严格把关,确实保证库存资源的合理使用。针对不同的项目,电能的储存量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将项目的特点了解清楚,做好储存量的审查工作,对项目信息的准确了解为审查工作的进一步实行提供了保障。在供电企业的管理中,需要重视预算的经济效应。建立在企业制度基础上,做好项目预算管理的经济性,这不仅是在从供电企业的利益上加以考虑,同时也是为了节省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预算经济管理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加深对项目前期特点信息的了解,采用科学化的方法实现储存管理。供电企业的资源储备在实现综合计划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实现储备管理的标准化。对于供电企业的每个部门以及每个员工都需要加强标准化工作执行必要性的了解,从而避免了盲目的建设,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要尽可能的保证供电企业电能储备充足,但是又不存在过度的情况。

3.3加强计划管理的全过程管控

对信息化的控制手段进行完善,对预算进行概算分析,概算约束指出的理念进行深化,才能够建立完善的项目管控体系,最终实现项目的双管控工作,加强了管控的投入力度,确保综合计划能够真正的落实下去。采用多种监测手段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测。从开工到投产都要抓紧,每个月确定出主题项目进行监测,一旦发现了异常就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并督促相关单位做好整改工作,推进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展。做好实际工期、建设周期等监控工作,统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工期进行调整,加强财务部门、物资部门等的协同工作,从各个方面着手,保证综合计划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位。相关的结算工作也是尤为重要的,要及时跟进财务和项目的核算,做好财务核算以及项目的决算。

3.4加强综合计划的考核力度

做好指标和项目的分类考核,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综合计划管理的执行力度。因此,需要将考核计划执行的结构进行分类。①需要调整项目的考核方式,推行计划完成和调整幅度的双重考核。要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跟踪计划执行的落实情况,最终完成项目的建设工作等进行考核。另外,要对项目的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尽可能的保证项目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提升计划编制的精准度;②调整考核指标,要明确重点,跟踪分析,保证年度计划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优化的研究讨论,能够为提升供电企业的供电质量提供保证,同时对于提高居民用电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由于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这些问题需要及时的解决,才能够实现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优化。相关供电企业人员应该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内容的分析,促进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措施的实施,从而实现居民用电的稳定发展。

作者:谷艳单位: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

参考文献

[1]马熹.浅谈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建立[J].通讯世界,2015(05):238~239.

[2]王晓广.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优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4(11):171~172.

[3]高斌.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优化研究[J].通讯世界,2013(23):80~81.

[4]盛华艳.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06):129~130.

企业综合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企业综合治理保卫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289-01

社会管理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十报告把“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鲜明地写进了社会建设部分的大小标题之中。企业要充分认识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围绕企业经济发展这一主题,高度重视并全力抓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

一、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面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各项措施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集诸多纷繁的工作于一体。企业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要坚持以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维护内部稳定为工作重心,认真贯彻落实综合治理工作“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制”、“重大案件责任追究制”和“一岗双责”落实制等的基本要求,通过抓领导责任制,把落实综合治理措施,维护企业内部稳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分解为操作性强的具体指标,层层签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和“一岗双责”的目标管理责任书等,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体系。

二、当前影响企业的不稳定因素较多,是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绊脚石

影响企业的不稳定因素,有少数违法职工个人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企业周边社会环境的客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这些因素往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极易衍化成民间纠纷、刑事及治安案件等。因此,企业综合治理工作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多种措施,多种手段和“对症下药”的多元化方式进行。

1、确实深入地开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专项整治斗争。严历打击严重违法犯罪,既是对违法犯罪分子的制裁过程,也是进行教育企业职工遵纪守法的过程。企业应积极配合政法机关,对发生在本企业的严重危害治安秩序的犯罪分子予以坚决打击,震慑犯罪。本着企业、社会什么问题突出就治理什么的原则,对突出问题进行统一整治;打击违法犯罪不全是公安机关的事情,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

2、以法制和道德教育为中心,大力开展法制、道德宣传教育工作。按照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相结合的要求,加强普法工作和道德教育,要结合企业改革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抓好法制和道德教育,以促进企业的法制建设,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水平,使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步入法制轨道。弘扬企业文化,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做到人人知法守法,勇于同各种违法犯罪做斗争,敢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厂纪厂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使遵章守纪成为职工良好习惯,确保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顺利进行。

3、加强企业内部治安防范工作。加强内部治安防范,预防各类案件的发生,是企业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企业要广泛发动职工群众,采取各种措施,搞好防火、防盗、防爆、防治安灾害事故等,消除不安定因素和不安全隐患,尤其是大力疏导调解各种社会矛盾和民事纠纷,避免激化,努力做到无刑事案件和无重大治安案件事故发生,以利于企业内部秩序的稳定,职工家属安居乐业。

4、综合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坚持把综合治理工作与企业改革,安全生产、公司发展放在同样重要位置上,做到与企业改革和发展计划、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建立一套明确的目标治理责任制度,实行目标管理,与企业所属单位的经济利益紧紧结合,使之有效地全面开展综合治理工作。

5、抓好个别主要领导(第一负责人)对综合治理工作不重视,各项治安管理制度和措施不落实,基层管理人员无强烈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从思想上改变职工缺乏主人翁的意识,认为公家的东西没人管丢了就丢了,丢失之后有公安部门破案,对自己的收入没有影响的状况。

企业综合管理制度篇8

摘要在我国,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实行划分式管理。企事业内部保卫工作是维护单位内部治安秩序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保障内部人员以及财产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企事业单位领导要加强内部保卫工作,确保人身财产安全。本文就新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内保工作做深层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综合治理措施

企事业单位安全保卫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的安全及经济建设,做好企事业单位保卫工作将为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稳定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突出问题、做好企事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等,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一、企事业单位综合治理工作的现实状况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形势的迅速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和就业岗位、就业形式多样化,给企事业单位内部综合治理工作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各企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做好内部综合治理工作的问题。

(一)企业转型和事业单位转制,内部职工思想不够稳定

随着企业的转型和事业单位D制改革的力度加大,出现内部职工思想有些混乱等不稳定因素,这就看各企事业单位如何做好转制转型改革中的职工思想稳定工作,做到“改革无情,操作有情”。有些单位领导在改革中严重,工作作风不转变,不深入基层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设身置地为职工着想,为此,造成企事业单位职工中思想的不稳定,上访、重访、集访等现象不断,形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二)企事业单位在完善机制、落实责任,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不健全,没有一套明确适用、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制,缺乏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信息传递渠道闭塞,矛盾纠纷排查不力和化解工作滞后,往往给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带来被动。

(三)部分企事业单位综合治理工作还缺乏预防体系,企事业单位法制建设力度不够

预防内部管理人员利用职务进行违法犯罪的制度、规定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制度、措施等方面还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时在遏制内部管理人员利用职务犯罪中,在对“一不想、二不能、三不敢”三道防线的教育上,缺乏预防网络。

(四)部分企事业单位基层安全创建活动不扎实

对“创建安全合格单位”认识不足,内部安全防范工作没有摆到议事日程,防范工作薄弱,在人员制度、经费措施上到位不够,对安全防范工作缺乏动态管理和长效管理的意识,致使有些单位形成大事不出、小事不断的态势,内外不稳定的因素控制不力,事故频发,亡羊补牢不及时。

二、企事业单位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实力不足,缺乏必要的风险应急系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多智能化新兴技术应运而生,它们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但就目前来看,企事业单位在综合治理工作上缺乏足够的技术投入,导致技术实力不足,管理手段落后,大大影响了单位综合治理工作的管理质量。同时,企事业单位在治理上还缺乏必要的风险应急系统,一旦出现紧急事件,单位会因为没有采取及时的应急处理措施而造成人员财产损失。

(二)缺乏科学的综合治理管理机制。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管理秩序混乱问题,治理工作管理分工不明,导致职权范围交叉,或有的治理范围无人管理情况的出现。另外,企事业单位往往存在一些内部矛盾,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安全职责管理链条有待优化整合。

(三)单位领导班子对综合治理作重视度不足。在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上,一些领导班子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他们片面强调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综合治理工作,导致了单位治理工作边缘化,大大限制了单位对内部保卫工作的投入,最终影响了企事业单位的综合治理工作的管理质量。

(四)不稳定因素激增,突发事件频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事业单位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出现一些矛盾和纠纷,形成治安不稳定因素,对单位的综合治理造成了很大威胁。同时,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仍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一些不稳定因素和突发性总是影响着单位内部的和谐与稳定,这就给企事业单位的综合治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增强企事业单位综合治理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做好新形势下企事业单位内部综合治理工作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搞好企事业单位综合治理工作的重大指导意义。

(一)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责任机制

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综合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观念、工作重点、经费投入、考核奖惩机制真正落到“预防为主”上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综合治理责任体系,要认真总结实施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责任制、一票否决制的经验,研究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责任制,发挥企事业单位综治成员的作用和单位组织职能作用,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企业综合管理制度篇9

1.煤矿企业综合办公室工作之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企业的改革重组,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煤矿企业不管在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上都有了较大的改进,整体的管理水平也在逐步的提升。但是,面对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形势,煤矿企业的综合办公室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解决。

1.1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性

煤矿综合办公室是直属于煤矿领导的直接机构,面临的事物比较的繁多,必须时时刻刻从企业的全局出发,做好企业的重点与中心工作,保证企业各项事物的顺利进行,推进企业的高效运转。这就需要严格完善的管理制度。而目前不少煤矿企业中的综合办公室虽然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缺乏完善性,仅仅存在于表面、表层,没有实际运转起来的效果,不利于综合办公室的工作。因此,煤矿企业的综合办公室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上的管理与完善。

1.2服务意识欠缺,服务人员素质层次不齐

煤矿企业的综合办公室作为企业各项事务的综合协调机关,是为企业所有部门服务的一个重要的部门,因此,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一定要树立为大局服务、为其他部门服务的思想意识,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促进煤矿企业的有效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煤矿企业中的综合办公室中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畏惧艰难、繁重的工作,缺乏服务大局的思想意识。此外,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这种服务大局思想的生成。

1.3团队形象有待加强

作为整个煤矿企业的综合办公室,主要负责企业的相关接待工作,是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因此,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整体团队形象尤为重要。目前,我国不少煤矿企业中,综合办公室工作往往只注重日常的工作,忽视了团队工作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矿企业的对外形象。

1.4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完整性、系统性

综合办公室每天的工作都比较的繁杂,各类上级文件、会议记录、重要文件等等都需要分门别类的归档,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目前,由于煤矿企业的综合办公司档案管理尚缺乏系统性、完整性,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2.加强煤矿企业综合办公室工作的重要举措

煤矿企业的发展,综合办公室的工作尤为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煤矿企业作为国有经济支柱型企业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因此,要多措并举,不断加强综合办公室工作,促进我国煤矿企业跨越式发展。

2.1建立健全综合办公室工作制度,促进工作效率提升

首先,加强办公室制度建设,依靠制度,严抓工作质量。根据办公室的工作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依托制度,保证工作质量,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其次,进一步完善办公室工作的配套制度,对于公司资产、个人用车、招待用餐等等都制定了细化的规章制度,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利用,确保办公室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2.2提升办公室人员自身素质,加强服务意识

综合办公室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办公室工作的效率,因此,应该多方面、多渠道加强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加大服务思想意识的宣传,利用宣传,让办公室人员注重服务意识,让服务大局的意识在内心中扎根。其次,提供多种机会,让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受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他们自身素养和业务技能,为进一步服务煤矿企业的发展大局做积极的努力。最后,增强办公室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主动为领导服务,主动为煤矿企业员工服务,促进企业的繁荣兴盛。

2.3加强团队建设,塑造优秀团队形象

通过知识技能、团队文化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加强煤矿企业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团队意识,通过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权利塑造一个凝聚力强、团结协作的高效率、高素质团队。

2.4创新档案管理方式,促进办公室工作高效运转

办公室档案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不管是上级文件、公司的会议记录还是公司的重要文件,都需要认真的对其进行归档整理、保存,以备查阅。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应该不断的创新档案管理方式,从传统的经验管理、手工管理向电子管理转变,依托现代先进的网络科技,对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既可以保证档案的归档准确、门类清晰,又可以实现某些档案资源的共享,可谓一举多得。

企业综合管理制度篇1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实现创新与完善。一方面,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结构逐步优化,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带来了更加有力的发展保障;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管理,实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系统资源逐步完善,实现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合理实现企业内在资源的综合探索,推进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体系拓展与创新。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会计数据管理下与计算機自动化挂系统相结合[1],一方面,企业会计借助系统平台进行财务管理综合分析,实现现代企业财务运行综合分配,降低企业财政赤字等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管理资源分配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实现企业内部审计信息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推进现代企业资源的全面分析管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二、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是综合性内部审计管理形式,新型企业管理对传统企业内部审计具有较大的冲击性[2]。其一,会计信息化内部审计信息综合化管理,信息资源结构完善,传统的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内部设计包括多方面,是企业整体财务运行各个部门的综合对接,两者在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理念和管理结构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如果企业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直接对接,对出现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资源不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开展整体缺乏的开展思想做引导,无法保障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合理运行;其二,会计信息化的运行需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作保障,信息化管理需要有综合性会计人才作保障,但传统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与人才都是单方面的管理,缺乏企业内部审计综合性管理,新旧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结构的不同吗,对现代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推行上较困难,非但没有达到提升企业内部审计效率的作用,反而制约了现代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充分应用会计信息化的内部审计管理对策

(一)增强新会计管理意识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结构逐步完善,必须转变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理念,实现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开展具有正确的思想引导,例如:企业组织内部设计人员对新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报表管理等方面的内部审计知识进行综合学习,为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开展带来新指导理念;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指导理念的变化,也应该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理念与我国会计管理新准则相适应,例如:企业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对我国新会计行为准则中报表管理中的负债表、损益表的分析,信息核算标准实施理论知识的综合学习,同时结合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做好企业内部审计经济分配结构的综合规划,实现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开展顺利进行。

(二)现代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现代新型会计信息化管理结构优化,实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资源管理技术升级,一方面,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审核采用系统自动化审计为主,人工辅助为主的审计格局,例如:现代企业采用Sap系统作为企业规划管理的主要处理系统[3],依据系统整体规划要求,将企业内部审计进行进行多方面综合运算,同时新内部经济管理系统可以保障企业内部审计经济衡量结合企业产品经营、市场营销、收益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审计,完善的系统数据结构能够提高现代企业经济运行的风险预测能力,发挥现代企业内部涉审计应用做用;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资源综合拓展的直接体现,实现企业内部经济运行与市场行情的统一分析,企业可以在数字化系统中,实现企业资源综合分析,及时对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风险进行警报,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引导现代企业转型与时展相适应。

(三)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为了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在新时期发挥经济控制管理的作用,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管制度。打破传统企业内部审计单一部门管理制度,实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的审核标准一体化控制。例如:现代企业资源内部设计管理制度[4],不仅要制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标准,同时也要做好企业审计系统信息处理标准,严格按照我国新会计管理规则进行内部审计系统信息处理控制,发挥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管理的基本需求,推进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下,发挥良好的信息控制管理新标准。

(四)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能力

实现会计信息化发展,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作用,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一方面,做好现代企业内部设计专业能力提升,进行内部审计人员新型内部审计管理技术的培训学习,实现现代企业资源管理与企业内部审计新系统的合理对接;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实施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保障企业内部审计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发挥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作用。

此外,加大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也是实现会计信息化在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作用下的有效措施[5],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审计部分信息公开,为国家审计和大众监督提供了更加直接的数据,会计信息充分应用主义优势,引导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挥其作用。

四、结语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转型发展的必然性选择,基于对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的论述,对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企业内部审计影响进行分析,并从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信息应用角度提出应对策略,为现代企业发展探索新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臧勇,周艺.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4:78-80.

[2]彭坤.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4,9:95+97.

[3]罗东升.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对策[D].四川大学,2005.

[4]刘志慧.关于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29:202.

[5]侯乐鹃.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1,1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