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十篇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十篇

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05:45

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篇1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本人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5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里抓单元验收的段段清,并跟踪五名好差生进行调查。为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引到老师走进新课程,抛砖引玉,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及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体现,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设计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试题,设计开发性试题,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试题,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并对本班前后5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新的学期里,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篇2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过去的一年中,我认真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用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加强教学理论学习,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努力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水平。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学习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有的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都努力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以向他们学习好的教育理论、方法,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真正做到了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我上的每一节课。几年下来,我任教的班级,学生成绩明显上升,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三、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篇3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数学教学和备课组长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

   作为数学教师,我能认真制度计划,注重教学理论,认真教学和备课,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学校教研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位优秀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1.课前准备:

(1)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习惯,知道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在数学课上,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主动探究中学习。课堂上,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能完成的,我绝不包办代替。如学习应用题时,我创设了跟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分小组合作探究算理,最后得出了二种算法,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欲望。碰到简单的教学内容,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解决,让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篇4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本人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本人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篇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6CYY005)

作者简介:周丹丹(1970),女,江苏海门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英语专业八级口试;口语测试;题型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试题型进行了评估,发现英语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现有题型基本持肯定态度,同时也提出了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调整了部分题型,设计了一些新题型的框架和内容,并对调整后的题型进行了试点,验证了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H31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2435(2011)06073504

investigationintotesttypesoftem8oraltest

ZHoUDandan(SchoolofForeignStudies,nanjingUniversitynanjing,nanjing210093,China)

Keywords:tem8oraltest;oraltesting;testtypes

abstract:evaluatethetesttypesoftem8oraltestforenglishmajorsthroughquestionnaires.Revealthatmostteachersandstudentsholdapositiveattitudetowardtheoraltestandalsogivesomesuggestionstoimproveit.Basedontheevaluations,modifythetestingformatanddesignsomenewtesttypes.Furthermore,provethefeasibilityofthemodifiedtestingformatandnewtesttypesthroughexperiments.

第6期周丹丹: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试题型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9卷“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语/口译考试”是为了检查考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是否达到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简称《大纲》)规定的要求,发现考生英语口语与口译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英语专业口语与口译教学质量的提高[1]。国外对于国内大规模口试的研究主要涉及大规模机考的可行性及评分方法[2-3]。国内对于英语专业四、八级口试的研究主要有总体设计研究[4-5]、可行性研究[6]、评分方法研究[7]以及效度研究[8]等。但是,题型设置没有受到关注,而且八级口试从开考至今题型基本没有变化,因此考察现有题型和设计新题型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使用者角度对八级口试的题型进行问卷调查,以参与八级口试的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他们对题型的意见作为改进的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评估现有题型,然后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对部分题型做了改进,并且对改进后的题型进行了试点和问卷调查。主要问题包括:1)教师和学生如何评价现有的八级口试题型?2)教师和学生对部分新设计的题型如何评价?3)口译部分题型改进后的试点效果如何?

(二)研究对象

包括江苏三所高校361名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教师102人。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全部参加过八级口试,平均年龄22岁。教师全部来自高校一线,平均年龄35岁,教龄11年,参加八级阅卷工作的平均次数为2.5次。为了测试题型改进后的效果,本研究进行了试点实验。参加实验的是南京大学四年级的两个平行班学生,学生平均年龄为22岁。其中一个班为控制组,包括20位学生,另一个班为实验组,人数有32人。两组由随机组合而成,实验前的口语和口译课考试成绩显示两组之间没有差异。实验进行时,学生正在为准备八级口语考试进行模拟练习与测试。

(三)研究工具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1)对现有题型形式和内容难易度的看法;(2)对可能出现的新题型的意见。试点实验所用的测试材料来自于2004年八级口试口译部分的真题,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两项任务。英译汉部分为某杂志负责人在杂志创刊五周年庆典发表上的讲话,讲话共247词,需要翻译的部分有5个句段,共135词。汉译英部分为某市市长在“老城保护与更新国际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全文共369字,需要口译的部分有5个句段,163字。两篇讲话内容均不涉及专业话题,没有专业术语。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学生参加的问卷调查在八级口试结束后进行。研究人员向361名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发放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52份。在教师参加的问卷调查部分,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7份。问卷回收后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主要是选择题的百分比统计和开放题的总结、汇总。

为考察口译部分题型改进后的效果,本研究利用两个英语专业四年级平行班学生进行了实验。控制组按照现有的口译测试形式,测试时先播放全文,让学生初步了解口译材料的背景和大致内容。首次播放的内容只有某些句段会被要求进行口译。全文播放结束后,再逐段播放所需口译的内容。实验组在测试时,多听原文一遍,然后逐段口译。控制组和实验组学生的口译经磁带录音后,由两名教师按照2004年口试评分标准评分,其中英译汉和汉译英总分各为100分。数据输入电脑经过SpSS软件进行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对现有题型的评估

对现有题型的评估包括口试的难易度和口试所采用的口译与口语组合的合理性。难易度是影响口试效度的重要因素,和测试本身和评分相关[9]。因此,本研究从测试参与者学生和评分参与者教师的角度调查口试的难度,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做出调整。结果见表1和表2。

从表1可见,就八级口试的三项任务来说,学生和教师都认为英译汉最难,汉译英其次,口头评论相对容易。就英译汉而言,62.79%的学

(34.02%)0生和22.68%的教师认为很难或较难;就汉译英而言,50.57%的学生和14.43%的教师认为很难或较难;对于第三项口头评论,只有26.14%的学生和1.03%的教师认为很难或较难。比较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学生汇报的口试的难易度显然要高于教师。关于八级口试总体设计中的口译加口语的形式,问卷也进行了调查。

(7.22%)0表2显示,大部分学生和教师对八级口试采取的口译加口语测试的组合持肯定态度。其中,59.38%的学生认为非常或比较合理,能够反映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真实的口头表达能力。而相应的教师比例高达79.38%。由此可见,目前八级口试把口译和口语测试结合在一起,不仅是大纲的要求,也得到学生和教师的认同。

问卷还采用开放式问题的形式调查了学生和教师对于八级口试题型的整体评价。超过一半的学生和教师认为题型很好,比较全面、真实,能够反映学生的水平,不需要进行任何调整。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考题难度偏大,尤其是口译部分。这一结果和表1显示的数据基本吻合。关于第一项英译汉,学生认为这项口译任务对英语听力理解的要求较高,加上原文内容太多,给的准备时间较短,说话者语速过快,整体偏难。也有同学建议:“可以考其它类型的讲话,更生活化一些,比如:对话和讨论。”至于第二项汉译英部分,学生认为应该适当增加准备时间,因为“如果真的去做口译的话,不可能事先什么都不知道。”还有同学觉得这部分包含的套话太多,应该尽量少涉及专业词汇。关于第三项口头评论,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认为难度适中,形式也比较适合大规模口语考试的需要。但同时他们也认为可以将更多的口语测试形式纳入八级口试范围,使口语考试的形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二)对新题型的意见

1.口译部分的拓展

对于口译部分,问卷列出了五种较常见的口译内容供选择:1)演讲或讲话;2)交谈或访谈;3)商务谈判;4)导游口译;5)会议口译。按照选择人数比例的高低顺序,学生组的排序为:交谈或访谈、会议口译、演讲或讲话、商务谈判以及导游口译。教师组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为:交谈或访谈、演讲或讲话、会议口译、商务谈判以及导游口译。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和教师认为这五种常见的口译类型都可以吸纳为八级口试的口译内容。其中选择排名最前的交谈或访谈的比例高达67%(学生组)和69%(教师组);而选择最靠后的导游口译的比例也有41%(学生组)和47%(教师组)。目前八级口试的口译部分主要采用演讲和讲话这一比较固定的模式。但是,从结果看,对于另外一些口译内容,教师和学生也表示接受。而且选择交谈类口译的人数已经超过我们现在所用的演讲类,因此八级口试可以考虑使用更多、更丰富的口译内容和类型。

对于口译的形式,问卷也提出了一种比较常见而真实的方式,即交替口译。问卷咨询了调查对象是否赞成使用交替口译替代目前把英译汉和汉译英割裂开的考试形式(表3)。

(12.37%)0大多数调查对象(学生:61.08%,教师:64.95%)赞成把目前英译汉和汉译英割裂开的考试形式改成两者融合一体的交替口译形式。他们认为对话和访谈最适用于八级口试的口译部分,因此强调交际和变化的交替口译这个形式也被大家看好。交替口译灵活、真实,富有变化,特别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因此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可以适当考虑纳入八级口试的范围。

2.口语部分的拓展

对于八级口试的口语测试部分,问卷调查涉及:1)口试第三项口头评论可以包括哪些内容?2)八级口试口语部分的测试可以采用哪些形式?问卷针对第一个问题给出了六个选择项,分别为:社会问题,校园生活,政治话题,商务经济,文化热点和科技发展。对于第二个问题,问卷给出了五个选择项,分别为:口头评论,双人辩论,即席演讲,图表说明和短文述评。

关于口头评论涉及的内容,按照选择人数比例的高低顺序,学生组的排序是:社会问题、文化热点、校园生活、商务经济、政治话题和科技发展;教师组的排序是:社会问题、文化热点、校园生活、科技发展、商务经济和政治话题。学生和教师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基本一致,都认为社会问题、文化热点和校园生活应该是八级口试口语部分测试可以包括的内容。近年的八级口试考题,无论是城市居民是否可以养宠物(2007年),还是“无车日”的真正意义(2009年),或是选秀节目对社会的影响(2011年)等等,都属于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够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鼓励学生放眼广阔的社会大世界。学生和教师都比较认可八级口试采用比较抽象和社会性的话题作为口头评论的内容,认为可以把另外一些话题包含到八级口试中,如文化热点以及校园生活。学生虽然把科技发展排在最后,但是33%的同学认为八级口试应该涵盖这类话题。30%的教师认为口试可以包括政治话题。

关于口语测试的形式,按照选择人数比例的高低顺序,学生组的排序为:口头评论、短文述评、即席演讲、双人辩论和图表说明;教师组的排序为:口头评论、即席演讲、短文述评、双人辩论和图表说明。这一结果显示,学生和教师的看法基本相同。首先,对于八级口试现在采用的口头评论的形式,他们都表示非常满意和赞同,成为两组共同的首选。其次,调查对象认为即席演讲(学生:50%;教师:61%)和短文述评(学生:59%;教师:57%)可以加入到八级口试的范围内,使口试形式更加丰富和多样。

(三)口译部分的调整

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口译部分很难或较难,准备时间不充分。从历年八级口试成绩看,口试对考生提出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每年的优秀率在0.5%至2%之间,合格率在“55%至60%之间”[10]。考试成绩的不理想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如何有效、合理地降低口译的难度,帮助学生取得更理想的成绩,值得我们深思。

现有八级口试口译部分的内容涉及社会、政治或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讲话长度为2-3分钟,讲话的录音播放两遍。第一遍播放讲话全文,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口译材料的背景和大致内容,此时考生不需要进行口译。第二遍播放所需口译的内容,考生逐段翻译。本研究在口试题型的试点中,增加了输入的频次以降低口译材料的难度。通过增加一次口译材料的全文输入,学生有更多时间去熟悉背景,激活相关知识。ortega曾经指出:“任务前准备能够帮助学习者熟悉学习任务,减轻在线信息加工的压力,实现对语言形式的注意”[11]。这也得到了语言测试理论的支持,因为准备时间和考试难度息息相关[9]。在现实生活的口译中,译者往往有时间和机会提前去接触即将口译的材料或相关的背景知识,相反,学生在八级口试中基本上没有这种机会和时间,水平的发挥也因此受到限制。因此,本研究通过增加输入次数,提供学生更多接触和熟悉背景材料的机会,希望能够模拟一个更接近现实的场景。口译题型调整后试点的结果见表4。

表4多听一遍全文的实验效果

分数组别学生人数均分标准差ZSig总分控制组20151.2016.64实验组32158.7516.111.932.053英译汉控制组2075.5010.34实验组3282.138.892.171.030汉译英控制组2075.709.18实验组3276.639.15.783.434多听一遍全文后,学生的口译总分有了较大的进步。控制组学生的均分只有151.20,而实验组的均分达到了158.75。虽然两者之间的差异在统计上不具备显著性(Sig=.053,>.05),但是进步还是显而易见的。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输入频次的增加对提高口译成绩的积极作用。

从口译的两个部分来看,频次对英译汉和汉译英的影响各不相同。在英译汉部分,实验组学生的平均得分为82.13,而控制组学生只有75.5,两组之间的差异达到将近7分之多,并且在统计上达到显著性(Sig

综上所述,为提高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试的有效性,建议:口译部分可以考虑适当降低难度,降低难度的方式可以考虑采用增加背景材料的输入频次来完成;口试题型可以更加多样化、真实化,以便更全面地考察学生水平,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编写小组.高校英语专业八级口试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2.

[2]Lowe,J.&X.Yu.Computerassistedtestingofspokenenglish:astudyoftheSFLepcollegeenglishoraltestsysteminChina[J].Systemics,Cyberneticsandinformatics,2009,7(3):33-38.

[3]Zhang,Y.&C.elder.Judgmentsoforalproficiencybynon-nativeandnativeenglishspeakingteacherraters:Competingorcomplementaryconstruct?Languagetesting,2011,28(1):31-49.

[4]文秋芳,等.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试体系的研究与实施[J].外语界,2005,(5):53-58.

[5]徐海铭,谢忠明.我国英语专业口语测试现状的理论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2-98.

[6]文秋芳,等.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试的可行性研究[J].外语界,2002,(4):67-73.

[7]王海贞.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评分员对评分标准的理解和使用[J].外语教学理论与研究,2008,(2):33-39.

[8]文秋芳,王凌.英语专业四级口试的效度研究[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37-41.

[9]Luoma,S.assessingSpeak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4:45-53.

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篇6

关键词:八年制医学生;外科总论;麻醉学;试卷分析

麻醉学是一门集临床麻醉、疼痛诊疗、重症医学、体外循环及相关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二级学科[1],在整个临床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麻醉学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总论中作为独立章节进行讲解。众所周知,考试是教育测量的具体形式,不仅可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而且还是检查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只有坚持试卷分析,才能更好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北京大学医学部2012、2013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总论麻醉学试卷进行分析,以提高外科总论中麻醉学教学质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近2年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外科学总论考试试卷,其中2012级46份,2013级49份,参考学生考前均已完成14学时的麻醉学理论学习及1周的麻醉学见习。

(二)研究方法

1.分析试卷成绩总体情况及每种题型的得分情况。2.试卷难度:考试难度系数计算公式如下:Dc=1-a/t,Dc:难度系数,a:考生平均得分(如计算总体难度系数,则为全卷平均分;如计算单题难度系数,则为单题平均分),t:满分,理想的难度系数以控制在0.2左右为宜。3.试卷区分度:区分度反映试题区分不同水平受试者的能力,即能否考出学生的不同水平,把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真正分别开。先把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前50%的考生为高分组,后50%为低分组,其计算公式为:D=2(XH-XL)/w,其中,D为区分度,XH为高分组平均分,XL为低分组平均分,w为试卷总分。区分度一般在0—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高。区分度高的考试,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则区分度偏低。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

二、研究结果

(一)题型分析

外科学总论试卷100分,其中麻醉学内容占30分,由6个英汉互译题、14个单选题及1个病例分析设3个简答题组成,三种题型各占6分、14分和10分。其中记忆类、掌握类、客观类题目占比较大,其次是理解应用类、熟悉类、主观类题目。

(二)考试成绩总体情况

2012、2013级考生最高分分别为27、28.5分,最低分分别为15、16.5分。

(三)试卷质量分析

1.区分度。2012级、2013级外科总论麻醉学部分试题的总体区分度分别为0.283、0.246。每种题型及全卷的区分度见图1。2.难度系数。2012级、2013级外科总论麻醉学部分试题的总体难度系数分别为0.247、0.237。

(四)错误率超过

50%的题目分布情况错误率超过50%的题目主要集中在英汉互译题和简答题。

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篇7

目前,教学改革已经将焦点聚焦于课堂教学,但很多中学数学老师不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仍采取满堂讲、满堂问或任务分配型等方式实现数学字符的全盘托出,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大大挫伤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初中数学新课程认为课堂教学需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将“教”与“学”结合起来,既要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通过视频案例分析研究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

笔者从我市多所中学取得相关资料,经过与校领导协商交谈,参加学校开展的数学研究活动和数学课堂教学经验交流大会,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并将每次研究内容做详细记录。再抽取七年级和八年级其中两个班,对其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拍摄并制作成视频录像。随机抽取的两个班级中,班级人数分别是42人和45人,两个班级学生总体成绩在年级为中等水平。七年级的数学授课教师是有二十几年教龄的“老”教师,八年级数学授课教师是有两三年教龄的年轻老师。授课内容分别是“分式的乘除”(七年级上)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八年级下),均为新授课。

3.研究方法与步骤

教学视频作为研究教学方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让研究者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信息有比较全面、直观的认知,并获得整体性分析理解,有效记录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教师的教学模式。研究步骤如下。

第一步:与老师交流、听课,课堂教学拍摄,收集相关资料;

第二步:实录,实录包括录入教师和学生在整节课堂中的所有教学语言或教学活动,并记下每个课堂活动相应的时间;

第三步:对课堂的互动方式进行记录,包括学生的情绪和参与度;

第四步:分析统计得出课堂互动的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对策。

4.研究结果

4.1课堂上互动类型单一

通过视频录像,笔者不难发现,与八年级学生相比,七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相对活跃。教师在进行“分式的乘除”部分内容讲解时,先对公式概念进行分析,再总结公式巧记小技巧,要求学生集体读公式小技巧两遍,学生跟读热情高。其次,教师进行例题演示,通过光标导入相关题目,给学生5分钟时间独立进行分式乘除计算。在学生计算过程中,教师走动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对有疑惑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学生完成计算,教师个别提问学生,对计算正确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而对于计算错误的学生给予适当鼓励,并在班上分析错误原因以及正确的计算方法,最后光标导入正确答案。教师要求学生核对答案,将错题抄在错题集上。由此可见,七年级学生虽然参与比较积极,但课堂互动的形式相对单一,基本就是答题和读公式。

4.2课堂互动范围小

视频录像显示,八年级的课堂互动比较欠缺。年轻教师在进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部分内容讲解时,很多学生表示不理解,或者有的学生理解却不懂得如何运用。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进行举例说明,教师讲解完成,鼓励学生举手说出不明白的地方,再加以讲解。而愿意举手的学生少之又少,教师采取抽检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即在屏幕上导入相关的巩固练习题,抽选几个学生现场做题。抽中的学生做题的积极性不高,没有抽中的学生无所事事,特别是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开始说话、搞小动作甚至睡觉。学生完成做题,教室核对答案,并逐题进行讲解。讲解完毕后,教师检查每道题班级学生的正确率和错误率,抽取错误率最高的题目再进行分析讲解。由此可知,教师虽然设置了互动环节,比如提问或现场做题,但这种互动只是实现了教师与班级少数学生的互动,并未实现师生之间大范围的互动,更缺少生生互动。

5.结语

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篇8

1.掌握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的数学能力

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是教学的灵魂,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努力探究,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用能力。要想让学生掌握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就要寻找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教师把握每一个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具备的数学能力。在开学伊始,教师就要通过小测验以及其他相关的数学活动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能力进行测试,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如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刚接手新班级以及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通过各种数学活动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数学能力,只有这样,教师在备课以及课堂授课时才能更好地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特点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

2.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的数学教学策略

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上。精彩纷呈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拓宽思路,强化思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不管是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还是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预设上,都要将学生放置在主体地位。在班级学情整体考虑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做出不同的要求。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教师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八年级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重点思考如何建构学生学习的过程,如何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在课外主动探究。在教学内容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思维过程放在首位,每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要让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既要让学生真正思考知识形成的过程,还要让学生掌握能力形成的方法,让学生不断通过探索、思考探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升数学基本能力。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逐步进步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爱学乐学的情感氛围。如,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参与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探究成功的喜悦,并在逐步探究中一步步接近教学目标,达到数学能力提升的目的。

2.研讨教法和学法,强化学生的能力训练

八年级数学教师要抓好集体备课。俗话说“一人计短,两人智长”,单个教师虽然也能够抓住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但是教研组内不同的教师的观察思路以及授课思路是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当八年级所有数学教师坐在一起,将自己的教学流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都讲一讲,大家集思广益,思考最适合八年级学生的教学方式,研讨最适合八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每个班的数学教师再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适合本班学生能力的训练方法。

三、多媒体课件辅助八年级数学教学,拓展学生的参与范围和深度

1.多媒体课件辅助八年级数学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教师要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学资源,在具备多媒体教学条件的学校和班级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数学教学。教师首先要根据集体备课中所掌握的教学目标继续研讨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并结合本班学情制作适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多媒体课件上,教师需要向学生展示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深入思考教学内容,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如,在八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应用问题的思考引入课题,再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逐步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再通过习题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让多媒体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多媒体的展示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教师要更多地将目光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探究,掌握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

2.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拓宽课堂,提高课堂利用率

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更容易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各种类型的习题训练中更好地运用掌握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了学法,知道了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适合自己,知道什么类型的数学知识应该运用到什么类型的数学题目中去,更好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强化了数学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

1.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但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改变让学生单一思考的教学方式。八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已经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的数学能力稍强,而有些学生的数学能力就较弱。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单凭学生的独立思考是无法解决的。此时教师就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合作探究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教师要强化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

2.加强指导,巧用合作小组

教师要巧用合作小组,首先需要根据同组异质以及异组同质的原则构建合适的合作小组并选择数学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小组中积极发言,努力提升自己,可以更好地获取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懂得如何进行合作。

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篇9

timSS是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th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evaluationofeducationalachievement,简称iea)发起和组织的国际教育评价研究和评测活动。

成立于1959年的iea曾经在60年代初组织了有十多个国家参加的第一次国际数学评测和第一次国际科学评测。70年代末、80年代初,iea又组织了第二次国际数学评测和第二次国际科学评测。

1994年,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在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nationalCenterforeducationStatistics)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的财政支持下,发起并组织了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评测(thirdinternationalmathematicsandScienceStudy)这次活动被简称为timSS,1999年,这项活动继续进行,并被称为timSS-R或timSS-Repeat。

2003年,为了更好地延续这项有意义的研究活动,timSS成为国际数学和科学评测趋势(thetrendsininternationalmathematicsandScienceStudy)的缩写,从而使1995年、1999年、2003年的三次测试有了统一的名称。这三次测试是当代青少年数学教育和科学教育的重要的国际比较研究,对我国的数学教育和科学教育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piSa

piSa(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评估内容:第一次piSa评估于2000年首次举办,此后每3年举行一次。评估主要分为3个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由这3项组成评估循环核心,在每一个评核周期里,有2/3的时间会对其中一项领域进行深入评估,其他两项则进行综合评测。

评估方式:piSa会在各个国家中抽取4500到10000名初三与高一为主的15岁学生担任调查对象,以测试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因此,试题着重于应用及情境化。受测学生必须灵活运用学科知识与认知技能,针对情境化的问题自行建构答案,因此能深入检视学生的基础素养。经合组织不久前公布了有40多个国家25万名中学生参加的2004年piSa测试。结果显示,芬兰学生在历次测试中名列第一。上海学生日前参加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行的2009年第四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取得阅读数学科学素养第一的佳绩,引发外界持续关注。piSa测试的重点是看学生全面参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的考察并不限于书本知识,还包括成年人生活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一、关于timSS

timSS原为thirdinternationalmathematicsandScienceStudy(第三届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的缩写,其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国家四年级、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其每隔四年的重复研究可以看到同一国家学生从四年级到八年级数学学习的变化情况(因为经过4年,四年级的学生刚好就是八年级的学生),体现出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的趋势,所以现为trendsininternationalmathematicsandScienceStudy的缩写。它是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evaluationofeducationalachievement,简写为iea)组织的。自1995年起已相继进行了五次的调查研究,第五次在2011年进行的,相关的报告还没有出来,所以下面对timSS的介绍将以2007年的报告为基础,我曾写过系列文章介绍中学八年级部分[1-6],因为我们现在召开的是第三届小学数学教育峰会,所以这里将主要介绍其中的小学部分。我国台湾和香港参加了前面几次的研究,但大陆和澳门一直没有参加。我们习惯上将这些研究依次称为timSS1995,timSS1999,timSS2003等。它的研究报告以及部分的调查问卷可以在网站http://timss.bc.edu上免费阅读和下载。参与timSS2007小学四年级测试的国家有37个,学生达183150之多,分别就读于三、四年级。其涵盖的数学内容四年级包括数(代数入门概念包括其中)、几何图形和测量、数据表示。其所测评的认知能力包括了解(Knowing)、应用(applying)和说理(Reasoning)。

1.timSS2007小学四年级数学测试的内容框架。timSS2007从数、几何图形与测量和数据表示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测评,具体内容见表1。

2.timSS2007数学测试的认知层面。timSS2007从对基本事实、过程和概念的了解,运用知识和概念性理解解决问题及超出常规问题的不熟悉的情境、复杂情境和多步骤问题的解决中的说理三个不同的认知水平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测评,下面对具体的要求进行说明。

(1)了解。基本事实包括基本的数学语言、形成数学思维基础的主要数学事实和性质方面的事实性知识。过程是基础知识和运用数学解决常规问题(特别是来自日常生活问题)的桥梁。从本质上来说,过程知识的熟练应用指对一系列操作的回忆和具体实施。学生应该既能快速准确地使用各种计算过程和工具,又能理解某些特定的过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而不是个别的问题。这一认知水平主要包括如下的行为:①回忆:回忆定义、专用名词、数的性质、几何性质和符号表示(如ab表示a×b)等。②识别:识别数学对象、图形、数和表达式;识别在数学关系上等价的数学实体(如相等的常见的分数、小数和百分数)。③计算: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计算,取近似数进行估算,实施常规的代数运算。④检索:能从图像、表格和其他资源中获取信息,会读简单的比例尺。⑤测量:会运用数学测量工具、恰当地选择测量单位,并对测度进行估计。⑥分类和排序:会根据共性对对象、图形、数和表达式进行分类,对某个对象是否属于某一类做出正确的判断,会根据属性对数和对象进行排序。

(2)应用。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的和手段。学生需要应用数学知识的事实、技能和过程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去创建表征和解决问题。这一认知水平主要包括如下的行为:①选择:选择一个有效或恰当的运算、方法或策略解决有已知解法的问题;②表征:用图表(Diagrams、tables、graphs、charts)来表示数学信息和数据,从一个给定的数学实体或关系生成与其等价的表征。③模型化:生成恰当的模型(如方程或图形等)解决常规问题。④执行:遵循并执行一系列的数学指示;根据详述,做出图表和图形。⑤解决常规问题:解决类似于学生在课堂内所接触到的问题,如运用几何性质解决问题。

(3)说理。数学说理指逻辑、条理的思考能力,包括能用于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基于模式和规律的直觉和演绎推理。非常规问题指的是对学生来说可能不熟悉的问题,尽管学生可能已经学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相对于常规性问题,这类问题需要的认知能力更高。这一认知水平主要包括如下的行为:①分析。对数学情境中的变量和对象间的关系的确定、描述和运用;运用比例思维;将几何图形进行分解以简化问题的解决;画出给定的不熟悉的立体图、想象三维图形的变换;对同一数据的不同表征进行比较和匹配;从给定的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②一般化。通过以更一般的方式和更广泛应用的术语重述一个结果,将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结果从一个领域推广到另一个领域。③综合/整合。合并某些数学过程得到新的更进一步的结果,建立知识及其相关表征等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建立相关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④证明。根据数学结果或性质证明一个陈述的真假。⑤解决非常规问题。解决来自数学或现实生活情境、对学生来说不大可能见到的问题,应用数学过程于一个不熟悉或复杂的情境;利用几何性质解决非常规问题。

这三个水平层次是逐步增加的,这也是各国数学课程标准或数学教学大纲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在四年级的测试中,在前面所述的三个内容方面所花时间所占的百分比依次是:50%,35%,15%。在三个认知水平所花的时间所占的百分比依次是:40%,40%,20%。

3.部分国家和地区在timSS各次测试中的数学总成绩。timSS1999没有测试四年级的学生,只有16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参加了四年级的三次测试,在这里我们从东西方各选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选取的国家及其学生在四年级测试中的数学总成绩见表2。

注:中国·台北和俄共体没有参加timSS1995。澳大利亚不符合timSS1995样本参与率的要求,所以排名无法准确确定。

表2数据表明,四个亚洲国家或地区四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高于四个西方国家或地区。同时也表明从1995到2007的12年时间里,除日本四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变化较小外,其余国家四年级的学生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部分国家和地区四年级男、女生在timiSS各次测试中的数学总成绩:由于男女生大脑结构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不同,男女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差异普遍地受到关注,如在第10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0)的29个研究专题中就有一个是与性别差异相关的,即“性别与数学教育”,所以timSS系列研究也十分关注男女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差异。表3列出了上述八个国家和地区四年级男女生在timSS各次研究中的数学总成绩。

注:中国·台北和俄共体没有参加timSS1995。

4.基于timSS数学国际水平标准的成绩比较。timSS系列研究还基于各国汇总的数据形成了一个国际水平标准以提供一个学生学习表现的更确切的描述,即不同水平学生了解的和能做的数学。位于波士顿学院(BostonCollege)的国际研究中心先确定出那些能区分较邻近分数的题目,即那些在某个水平的学生能正确回答而处于一个较低一点水平的学生却极有可能不能准确回答的问题;然后请一个学科问题专家组分析这些问题的特点及其对学生在知识和理解上的要求,并总结出同一个水平层次问题对学生在知识和理解能力上的总的特点以形成水平标准的准确描述。下面,我们将对timSS2007中四年级学生数学的四个不同的国际水平标准分别进行描述。

(1)先进(advanced)水平标准(625分)。达到这一水平的学生能在各种相对复杂的情境中运用他们的理解和知识并且能解释他们的推理过程;能在多种情境中运用比例性思考,展示对分数和小数概念的理解的发展;能形成或选择一个法则来表示一个关系;能在各种情境中运用二维和三维图形的几何知识;能组织、解释和呈现数据来解决问题。这里举一个统计的例子说明。

ClassaandBeachhave40students.

therearemoregirlsinClassathaninClassB.Howmanymore?

翻译如下,a、B两班各有40名学生。a班比B班的女生对,多多少?对这一问题上述八个国家和地区学生得满分的人数的百分比一次为:63%,63%,47%,41%,38%,40%,36%,42%。而国际平均为32%。

(2)高级(High)水平标准(550分)。达到这一水平的学生能够运用他们的知识和理解去解决问题。学生能够解答包含正整数运算的多步骤文字题;能在一系列问题情境中使用除法;能展现出对位值制和简单分数的理解;能够扩充模式得到一些后续的项和确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数对之间的关系;能展现出一些基础的几何知识;能解释和使用以图表呈现的数据来解决问题。

thisgraphshowsthepointsobtainedby4driversinthecarracingchampionship.montoyaisinthefirstplace.alonsoisinthethirdplace.Drawabarwhichshowshowmanypointsalonsohasscored.(翻译:表格五表示了4位选手在赛车锦标赛的得分。montoya排第一,alonso排第三,画一个柱形表示alonso的得分多少。)

对这一问题,上述八个国家和地区学生得满分的人数的百分比依次为:70%,77%,72%,71%,51%,52%,52%,50%。而国际平均为38%。

(3)中级(intermediate)水平标准(475分)。达到这一水平的学生能够在一些直接的情境中运用基本数学知识;能展现出对正整数的理解;能拓展简单的数值和几何模式;对一系列的二维图形较为熟悉;能够阅读和解释相同数据的不同表征方式。

Herearetwosidesofarectangle.Drawtheothertwosides.(翻译:下图画出了一个长方形的两个边,请画出它的另外两个边。)

对这一问题,上述八个国家和地区学生得满分的人数的百分比依次为:69%,90%,77%,78%,55%,70%,68%,75%。而国际平均为54%。

(4)低级(Low)水平标准(400分)。这一水平的学生只有一些很基础的数学知识,她们能表现出对正整数加减法的理解;对三角形和非正式的坐标系统的熟悉;能从简单的柱状图或表格中的阅读一些信息。

thesquareiscutinto7pieces.putanXoneachofthe2trianglesthatarethesamesizeandshape.(翻译:下图中的正方形被分成7块。找出两个大小和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并在他们上面画X。)

对这一问题,上述8个国家和地区学生得满分的人数的百分比依次为:88%,91%,81%,87%,85%,88%,85%,81%。而国际平均为72%。

上述八个国家和地区达到timSS2007这四个不同的国际水平标准的学生百分比见表4。一般地,测试成绩较好的国家就有更多百分比的学生达到这些水平,而测试成绩较差的国家其百分比则较低。新加坡、香港有约三分之一或更多的学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约四分之三到五分之四的学生达到高级水平,90%以上的达到中级水平,几乎所有的达到了低级水平标准。成绩较差的国家几乎没有学生达到先进水平,只有0~3%的达到高级水平,少于20%的达到中级水平,约半数甚至更少的达到低级水平标准。将前面两次的与2007年的结果相比较,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水平表示出类似的趋势。如与1995年的测试结果比较,2007年香港四年级的学生成绩有所上升,所以在先进、高级、中级和低级四个水平上的人数的百分比都有所上升。表4数据也表明尽管4个西方国家达到先进水平的学生在2007年不到20%,却有超过90%的学生达到了低级水平。这表明这些西方发达国家很好的进行了大众数学教育(mathematicsforall)工作。

表4部分国家和地区达到timSS2007,timSS2003和timSS1995数学国际水平标准(四年级)的学生百分数

注:表示在2007年的测试中,该百分比有显著性的提高,表示在2007年的测试该

百分比有显著性的降低。

中国·台北和俄共体没有参加timSS1995。

5.基于timSS各学科内容的比较。如前所述,timSS对三个方面的数学内容进行了测试。同一个国家的课程对不同数学内容的重视程度可能不一样,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同一个数学内容的处理方式也可能不同,所以,通过比较学生在不同数学内容上的表现,我们可能会找到处理数学教学内容的更有效的方法。如果将该三个方面的四年级学生的数学国际平均换算成467分的话,我们可以得到上述八个国家和地区在三个数学学科内容上的成绩(表5)。结果表明,除了澳大利亚在数方面的成绩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外,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三个数学内容方面均显著性地高于国际平均成绩。但同一国家确实在不同的数学内容上有不同的表现,如澳大利亚学生在数方面就低于三个方面的平均成绩,而在几何图形和测量以及数据的呈现上就高于三个方面的平均成绩。

timSS也对各国男女生在这三个数学内容上的成绩进行了比较,上述八个国家和地区的结果见表6。有趣的是,在数方面男生的表现比女生显著性地好;而在几何图形和测量以及数据的表征方面,女生得表现比男生显著性地好。在数方面,有24个国家或地区男生的表现比女生的表现要好,只有3个国家或地区的女生比男生表现要好。在几何图形和测量方面,有12个国家或地区女生的表现比男生要好,而只有2个国家或地区男生的表现比女生要好。在数据的表征方面,有15个国家或地区女生的表现比男生要好,只有4个国家或地区男生的表现比女生要好。

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篇10

一、领导班子建设。

“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学生”,是我们一贯的治校理念。我校领导班子实行分工负责,集体合作。凡事做到对事不对人,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情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做到有事谁主管谁负责,实行领导问责制。

本年度,我们将班子的考勤纳入到教师的考勤中来,具体由值周领导负责检查,如实登记,周末汇总,例会通报。我们坚持了班子带课制度,在我校,班子成员均能与所包年级跟踪带课,身先士卒的模范作用比较突出。我校副校长张树义,不仅协助校长抓好学校的全面工作,而且担任八年级组包年级工作和八年级的数学课;教导主任赵卫光,不仅负责全校教学的指导、检查和教科研工作,而且还担任七年级组包年级工作和两个班的数学课;教导副主任陆杰,不仅负责全校学生纪律和安全教育工作,而且还担任九年级组包年级工作和毕业班的数学课;教导副主任宋国辉,不仅负责学校的德育和学校资料的整理工作,而且还担任八、九年级两个年级的体育课。

一年来,全体班子成员坚持出全勤、干满点、超勤工作,从无怨言,积极合作,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在完成分担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校长每学期坚持听课50节,主任听课40节,超量完成县局规定的听课节数。

二、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本着“从严治教,从严治校,从严治师”的原则,要求全体教师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严禁体罚学生、侮辱学生、有偿家教和私定资料等有损师德的行为。提倡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本学年,我们把教师的到岗守校、遵纪守规看作是师表工程,一抓到底。我们严格了教师请假制度,并将县局下发的《乐亭县教育局关于在职职工病、事假期间生活待遇的暂行规定》和《乐亭县教育局有关常用政策》印发给全体教师,并规定了请假程序和请假要求。此项工作,具体由教导处负责,照章办理,并且对当天请假的教师进行登记公示,以便教导处、政教处查岗。

一年来,大部分教师都能够遵守学校规定,无一人旷工、擅自离岗现象的发生。有的教师带病坚持工作,甚至病倒在教室里。

三、教学常规管理。

根据县教研室的指示精神,“真抓实管,严抓细管,狠抓善管”,从新、高、细、严、实方面抓好常规落实,紧跟课改步伐,推陈出新,高境界、高目标、高追求、严标准、严要求、严督查,做过细的工作,从教学实际出发,把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

在教师备课的质量上,我们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按学校统一印制的教案格式,备详细教案。各年级组必须做到“六个统一”,即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每月一试和教学目标。

我们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⑴、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⑵、每周安排公开课,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利用校本教研活动日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我们还要求教师做到“四精四必”,即精讲、精练、精批、精评,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

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除了平时的检查,随堂听课外,我们还注重了过程管理。每学期对各年级组及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认真评估,包括: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三总结(总结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改进措施)。

注重教学过程管理,我们更注重管理效果。全校三个年级组实行每月一试制度,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命题或由教导处负责引进外来试题,并由包年级领导统一组织、统一阅卷、统一登统。政教处负责对各年级的成绩和各学科成绩进行详细分析、论证,并通过教研活动日,指导教师做好试卷分析。

通过严格的管理,细致的操作,本学期我校期中考试,教学成绩令全体师生看到了希望和未来。七年级组全镇总评第二名,其中政治、生物两个学科获得第一名;八年级组全镇总评第一名,其中英语、数学、生物、地理四个学科获得第一名;九年级组全镇总评第二名,其中数学、政治两个学科获得第一名。

20*年中考,我校再一次创造了历史上的辉煌,升入乐亭一中的人数达到了32人;20*年的艺术节,我校参赛的节目荣获全县二等奖;20*年的乒乓球赛,我校参赛的学生获得女子组全县第二名。

四、深化校本教研。

本学期,学校成立了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科研工作方案。

我们注重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鼓励,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业务指导。实施“名师工程”,推出“校园名师”,确定“骨干教师”,选拔“教学新秀”,并开展一系列的听课活动。并通过听课、评课活动,探索教学新路,为青年教师早日脱颖而出,努力构建专业发展的平台。

我校金蕊老师的模式课,在县电视台空中课堂节目中已经播出;焦彩萍老师指导的八年级英语口语竞赛,获得全县二等奖;张翠红老师的体育优质课,在全县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另外,我们还先后组织部分青年教师到滦县、丰南、新戴河初中等学校听课学习,使教师获益匪浅。通过分析研究,总结尝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创造自己的教学风格。

为进一步解决教师“满堂灌”,我们开展了学习山东杜朗口初中的教学模式活动。学校要求各年级组每月举行一次学杜朗口课堂教学开放日,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响应,付诸行动。

五、加强环境建设。

我们始终坚持了升国旗制度,通过每周的升国旗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动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栄誉感。同时我们还利用课间操后的时间,每天坚持校园广播,听到绘声绘色的广播、褒贬时评的文章,使全校师生每天受到一次教育,受到一次震撼,得到一次意外的收获。培育了学校精神,营造了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

另外,学校还要求各个班级根据班级实际,自己动手布置班级环境,每个班级让全体师生创造性地设计,具有本班特色的班级文化,使每一位师生经历学校文化的重建过程,切实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感受到学校的办学理念。